• 沒有找到結果。

因此,在國中歷史科的教學尚可嘗試實施合 作學習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因此,在國中歷史科的教學尚可嘗試實施合 作學習"

Copied!
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以國中三年級學生為對象,以國中歷史第三冊西洋中古 及近代史為實驗教材,進行三個月的國中歷史科實驗教學,比較

「傳統式講述法」與「合作式學習」在「歷史科學習成就」、「歷 史科學習動機」與「合作意向」等項效果上的差異。本章先將研究 的發現提出結論,再據以提出建議,以供未來合作學習教學及研究 之參考。

第一節 研究結論

本研究旨在比較傳統講述法與合作式學習兩種教學法在國三歷 史科的教學成效,研究結果發現:合作學習在增進學生歷史科學習 成就及學習動機上有其成效。因此,在國中普通班的歷史教學上可 嘗試採用合作式學習。因此,在國中歷史科的教學尚可嘗試實施合 作學習。

本研究並非想要提供特定的答案,而是在一探合作式學習在國 三普通班實施之成效上,可以協助研究者瞭解學生學習狀況並適時 地做多元化教學,更可以促進研究者不斷地做教學反思與教學改 進,促進教學者的專業成長以及有助於將研究者的教學理念落實於 實際教學中。以下簡要說明本研究成果:

一、 兩種教學法在歷史科學習成就的成效差異

在國三歷史的學習成就評量上,實驗組的學生在歷史科學習成 就上優於對照組,達到顯著差異,顯示合作式學習對學生歷史科的 學習成就有成效。實驗教學後的結果與一般的研究結果相符。普通 班學生有時不太能掌握課文精義,在學習單的使用下,對於歷史科 單元內容的龐雜艱深,有畫龍點睛之妙,而間接對學習成效有所助 益。大部分的同學在合作的機制下,比較容易完成作業,讓跟不上 的同學有一份團體支持力,對習於拖延的同學有同儕的督促與壓

(2)

力。合作式學習需由大家共同爭取績效,同儕間勢必同心合力才會 獲得獎賞,因為教學重視同儕間學業上的互助合作,鼓勵同儕間的 良性互動,因此必然增進全班的學業成就。

二、 兩種教學法在歷史科學習動機的成效差異

就歷史科的學習動機而言,實驗組的學生在歷史科學習成就上 優於對照組,達到顯著差異,顯示合作式學習對學生歷史科的學習 動機有成效,達到顯著差異。研究者觀察在與學生的互動中瞭解發 現,實施合作式學習,因有別於過去學習歷史的經驗,所以同學普 遍顯現較高的興趣,覺得比以前的歷史課生動活潑、充滿新鮮感。

有限的小組討論時間,使學生能一反常態地在課堂上「合法」地交 談,間接地提高了學習的興趣。在實驗結束前,大部分的學生反映 希望繼續使用合作學習的上課方式,但也有幾位班上學習成就較高 者,反映出合作學習是很辛苦的學習方式,每每要帶著整組同學學 習,感覺壓力頗大,甚至抱怨有些組員不認真,因此也會覺得厭 煩。此與 Farivar(1985)的研究結果類似:在實施一年的合作學習 後,中下程度的學生對合作式學習喜好者增加,高程度的學生則減 少。

三、 兩種教學法在合作意向的成效差異

就合作意向而言,二種教學法對二組學生的影響沒有達到顯著 差異,亦即合作學習在增進學生合作意向上與傳統式講述法沒有差 異。整體而言,本研究合作學習對於增進合作意向的效果不大,造 成此結果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影響合作意向的因素複雜,一般的國 中學生已長期習於單打獨鬥的學習狀態,因此學生對合作意向恐非 一朝一夕可改變。另外,實驗課程原先所著重的目標也是以學習成 就為主,未能針對「合作意向」設計教學策略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並且具研究者觀察,不同教學法對學生的合作意向影響不大,而是 受學生家長對合作價值之重視與否影響較大

四、 實施合作學習的問題和限制

(3)

至於本研究的實施過程中,研究者所遭遇的困難包括:

外在環境方面,在升學壓力的主導下,草屯國中的教學風格較 為傳統保守,學生長期習於講演式的授課方式,一直以教師為教學 的中心,如今要學生成為學習的中心,轉被動為互動分享,有很多 學生尚缺乏社交技巧,在授課時數有限下,人際互動的練習仍然不 夠。

在班級經營方面,小組學習與傳統講述法的安靜氣氛相比,有 天壤之別,為了維持班上的基本秩序,故將小組討論時的秩序狀 況,列入評分,針對小組的凝聚力與秩序感給予加減分,以加強同 學的自治概念和榮譽感;但對於少數在分組中聊天、不認真及離題 而無法自治的同學,會成為整組的負擔。因此,如何介入處置少數 不合作的個案,使小組能夠公平地進行合作與競爭是很重要的關 鍵。

在學習目標的層次方面,歷史科除了史實的認知外,更重要的 事批判思考的養成,然而在實驗的進行中,研究者發現實驗的對 象,對於解讀教材的文義方面還有相當的困難,所以學習單偏向歷 史知識的學習,並沒有多餘的時間作更高層次的學習。另一方面,

為了讓學生在小考及段考上有立即的回饋,學習單也以段考所考的 內容形式出現。

第二節 合作學習在教學實施上的建議

本實驗想要探究經過合作學習後對學生的學習成效有否影響,

綜合文獻探討、實驗研究與觀察所得,分別對我國教育及未來歷史 科教學提出數點建議,供歷史科教學人員課程規劃及實際教學之參 考,期望能促進學生有意義的學習。

一、歷史課程宜適時使用合作式學習

(4)

運用合作學習於適合的歷史教學情境中,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成就 及學習動機。由文獻中得知,合作學習在不同的科目、性別及年齡 上,不論是學習成就、學習動機、情意態度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學習 成效。在本研究中,實驗組的學生在學習成就及學習動機上都有顯 著地提升。

國中歷史科的教學,宜根據教材性質、考量學生程度,運用各 種不同教學法以增進學生的學習動機;不宜完全採用傳統式講述教 學法,以免學生產生厭煩感而降低了學習興趣。合作學習與傳統式 教學各有優缺點,而合作學習正好可以補足傳統式教學對個別學生 提供表現舞台不足之處。若能多方搭配,就可以解決某些傳統教學 結構缺漏之處。但若長期使用合作式學習,教師也會有強烈的趕課 壓力,因為在合作式情境下,教師必須花較多的時間在情境管理 上,對於新手教師而言,恐怕不易掌握教室管理與教學進度。

本研究所採用的學習合作模式,是採用學習成就效果最佳的 STAD 模式改編而來,其流程包括:教師獎勵並對學習單或小考作 回饋、教師講授單元學習目標、學生小組討論完成學習單、學生提 問搶答或小考。具備了合作學習的重要概念:小組酬償、個別績 效、相等成功的機會、正面的相互依賴。此教學模式適用於國中生 的社會領域課程。

二、合作學習符合新課程的趨勢

在教育鬆綁的聲浪中,更開放的教育環境在醞釀中,隨著九年 一貫全面實施後,在強調協同教學及教學創新的聲浪中,相對於個 別式或競爭式的學習,合作學習的推廣應更適用於社會領域的教學 目標。合作學習,不但可提高學習成效,同時可刺激學習動機的提 升,符合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應適時地教導團體的技巧以利學生 成功地與他人一同工作,在傳統的文化下,孩子們在年幼的時候就 學會競爭,長期持續地讓學生在學習環境中競爭,無形地促使同儕 間對低成就者的歧視;在傳統教室情境中所認同的是學業成就表現

(5)

優異者,學業成就表現較差者甚至會認為別的同學較自己「聰 明」。這樣的環境學生很難學會如何發揮專長與他人合作。因此也 該是教他們如何與他人合作的時候了,如何在團體中成功地工作。

合作式學習本身不僅是教學創新,同時也是需要改變的課程與結構 的催化劑。若能把合作式學習運用在班級經營上,更易培養學生社 會技能及「帶著走的能力」,且可培養班級的學習風氣。雖然合作 學習並無法解決學生一切的人際關係問題,在學校低社經地位及低 學習成就的學生在面對嚴厲的人際困境中;合作學習可以減少因窮 困及低成就而帶來的社會疏離,合作學習在結構性策略下可以解決 長久存在的問題。

本次實驗教學發現,合作學習提供較多的機會讓學生可以集體 討論與共同探究,而這種能力是傳統式教學下學生普遍缺乏的一種 能力。此等能力並非與生俱來,而是需要一段時間的訓練。因此,

教師若能利用合作式學習的策略,增強學生集體討論與共同探究的 能力,一定能使學生在日後不論是自我表達或接納他人意見上,有 一定的助益。

三、配合合作式學習,設計寓教於樂的教學活動

國中時期的學生對團體遊戲還十分熱中,若能針對教材性質,

選擇適合的遊戲搭配合作式學習,以活潑有趣的小組教學活動來發 展合作學習方案,必能促進學生提高學習興趣。

四、學習單的使用可提供學生學習鷹架

本研究發現在進行小組學習活動時,學習單的使用深受學生喜 愛,學生把學習單當作是學習的提示單,因此教師有必要提供學習 單,幫助學習組織所要學習的教材。在實驗課程結束後,少部分成 績較優的學生都希望回復傳統式學習,但卻要求保留學習單的使 用,學習單可幫助學生更快地進入新的學習內容。將學習單作為學 習的鷹架,透過學習單的系統引導,學生較能順利完成新單元的學 習。

(6)

五、配合多元評量使用合作學習

本研究為了幫助學生學習教材重點,採用每週固定的隨堂小 考,雖能幫助學生瞭解教材重點,但卻造成與傳統式學習一樣的小 考壓力。且紙筆測驗著重認知的評量,若要兼顧情意和技能必須在 隨堂小考外,配合小組報告、小組上台演示、小組作品展覽等方 式,應能增進學生更多元的學習成效。評量者也不一定要由任課老 師擔任,小組互評、導師或家長一起進行評量工作,也是不錯的選 擇。

六、協同其他領域,培養有效的合作技能

學生先必須具備良好的合作技巧才可能產生合作的行為。本研 究在實驗過程中發現學生普遍缺乏有效地人際互動技巧,尤其是彼 此討論溝通的能力,以及面對組員間不同觀點時的協商能力。在文 獻探討中也一直強調合作學習的實施,需要適時地加入社會技巧,

以利合作學習的進行(Johnson & Johnson,1994)。在本研究中,有教 學進度壓力的情況下,歷史課程很難在挪得出時間作合作技巧的訓 練,若能結合綜合領域給予學生適度的教導,學習傾聽、澄清、詢 問、同理即解決問題等技巧,一定可以間接地提升學習成效。再 者,當小組在評比中失敗時,組員如何避免互相責難,小組如何因 應失敗,這都是很重要的配套課程。以研究結果來看,實驗組同學 未能在合作意向上有所增進,也可能是社會技巧不夠,未能把合作 的基本互動能力內化所然。

在要求學生合作學習的同時,若老師們仍然單打獨鬥地各自為 政,又怎麼能有足夠的說服力讓學生感受到合作之重要性?以及提 供學生一個身教的模範?更何況合作學習的實施,一定會增加老師 事前的備課工作,若能有一個工作小組,在分工合作下就可以減輕 每個人的工作負擔而達到更好的績效。整個教學團隊也會朝著學習 行組織發展。

(7)

七、舉辦「合作式學習」相關研習,以充實教師相關知能

合作式學習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提供教學的資源和對小組學習的 支持是教學成敗的主要關鍵。由本研究確認,教學者若對學生提供 相當的合作情境、獎勵的措施及適當的引導,即可增強學習者的合 作意向。因此,應舉辦教師合作式學習之教學觀摩會,提供教師研 習的機會(尤其是有關社會科教學策略方面的研習原本就不多),

更可直接經由合作學習的模式來舉辦教師研習,讓老師能在研習中 親身體驗,在實踐於教學中。藉此協助教師修正「教師是教學歷程 中的控制者」的心態外,並可增強教師多元的教學策略,以提高教 學效果。

第三節 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對於未來相關研究建議如下:

一、 在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的實施對象為國三普通班的學生,在一般的學習成就上 屬於中低程度,因此所得的研究成果,在解釋一般國中生的學習成 效時,並沒有足夠的代表性。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學生並非隨機分 派,而是就研究者與對照組的張老師先前所任教的班級為實施對 象。未來研究可考慮升學班及常態班,以瞭解合作式學習對於不同 實驗對象適用的情形、合作式學習對國中生歷史科的學習成效是否 因學生學業成就、家庭社經背景之不同而有所差異,宜進一步加以 探討。

二、 在研究變項方面

在文獻中,尚有多種合作學習的模式,應可嘗試其他模式的合 作學習,例如:拼圖法、團體探究法、小組遊戲競賽法等等,每一 種都各具特色。可針對教材內容、學習對象、學習目標來調整合作 學習模式。本研究係比較「合作學習」與現行大部分教師所採行的

「傳統式教學」,兩者在歷史科的教學成效,未來可納入其他的教

(8)

學法進行比較,考慮多種不同的合作學習法與教學理念搭配設計,

例如:「團體探究探索學習」、「小組遊戲競賽精熟學習」或「拼 圖法建構學習」等,以瞭解何種流程最能達到合作學習的效果。也 可避免因長期使用單一教學法引起學生學習動機的彈性疲乏。此 外,許多變項如家庭教育、學習動機、後設認知、教師期許都可能 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因此,這些變項在合作學習歷程中所造成的影 響,值得進一步探究。

三、 在教材方面

本次研究課程內容受學校進度影響無法減少的情況下,很難進 入教深入的高層次探討。未來研究可斟酌利用寒暑假輔導課,或學 期中取得全校社會領域教學同仁的共識,利用彈性課程時間酌情減 少教材內容份量,使學生有充份的時間進行小組討論及共同探究。

此外,六個學期可設計不同的主題,按照能力指標循序漸進,協同 發展有系統的教學教材,對學生基本能力的培養,一定助益良多。

四、 在研究設計方面

本研究因國三學生即將面臨之學測及畢業,實驗後一段時間未 能對學生實施追蹤測驗,無法知道合作式學習在學習成就及學習動 機的遷移及長期保留的效果。應如果能配合觀察法,例如全程錄 影、觀察員的紀錄或單面鏡的使用,則在瞭解學生互動及教師教學 角色上,一定可以收集到更完整的資料。

五、 在研究時程方面

本次研究發現「合作式學習」對於學生合作意向方面較無成 效,基本態度培養的時數不夠可能是原因之一,因為態度的培養原 本就需要較長的時間,由體驗中產生改變的可能。未來若客觀條件 允許,可考慮較長時間的實驗研究,以探討「合作式學習」對於學 生合作意向等情意方面的變項是否具有成效。

六、 在成效評量方面

(9)

歷史學科的評量方式應力求多元化。合作學習除了對傳統的成 就測驗有所助益外,應更適合於其他形式的多元評量。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在地板教室學生會試著探索身體的延展性,相對在

• 實作工作坊可讓學員更深入學習成長,未 來還可以結合回饋會談,整併資深老師實 習輔導的建議,提供未來教育實習輔導修

本教材設定使用對象為國中數學低成就的學生,考量《補救教學基本學習內 容》 , 並配合不同學習狀態的學生,發展了兩套教材:「精進教材」適用於百分等 級

檢視教科書的 學習材料及活 動,拼音教學 與朗讀訓練同 步施行。. 透過試教及觀 課,觀察學生

為學生提供真實 的學習經歷,從 中了解如何實踐

戶外考察活動 是歷史 科教師於課堂教學 以 外評估學生的常見方法。教師 在外 出之前應為學 生提供 明確的學習目標和 評 估準則。教師可以從以

香港學生大多數不肯勤勤懇懇地「唸書」,其實 這也是一種靈活的特性,要利用這一點發揮學生 課堂學習的積極性。.

為配合中學中國語 文課程的實施,教育局課 程發展處邀請教師、學者 推薦適合中學生學習的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