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967 年至 2000 年期間,東盟在鞏固亞洲地區利益有多大成效用?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1967 年至 2000 年期間,東盟在鞏固亞洲地區利益有多大成效用?"

Copied!
6
1
0
顯示更多 ( 頁)

全文

(1)
(2)

問題 1

1967 年至 2000 年期間,東盟在鞏固亞洲地區利益有多大成效用?

建議答題方向:

 答題前,老師可引領學生思考:

 「鞏固亞洲地區」是甚麼意思?

 在鞏固亞洲地區時,東盟的實際職責為何?目前為止,東盟採取了甚麼方法及策略?

 有甚麼標準可用來評估東盟鞏固亞洲地區的成效?

 「鞏固亞洲社區」可解釋為:

 亞洲各國願意在平等基礎上相互溝通

 亞洲各國尊重彼此文化、制度、自主及主權等

 亞洲各國之間存在歸屬感及團結感

 在共同利益和共同關注的議題(如集體安全、經濟危機、政治穩定及社會變化等)

上,亞洲各國相互合作

 亞洲各國願意作出相若貢獻,促進亞洲向前邁進

 面對亞洲以外以至全球議題時,亞洲各國抱有同等/相若觀點

 分析東盟成效前,學生應思考東盟的各種工作如下:

 促進區內的諮詢與對話

 舉辦東盟高峰會議,討論及解決區域議題

 促進成員國之間相互合作

 處理區內貿易、能源、環保及安全議題

 提升東盟的對外關係

 擴大成員國國民旅遊及移動的自由

(3)

 成效與失效,哪一方面情況較為明顯?

 在特定的時期內,哪一方面效用較為持久?

 哪一方面對東盟會員國國民產生較大影響?

 及至2000 年,東盟上述工作有否達至成員國的普遍期望?

 如同第二課題的第一個問題(即探討國際社會及文化合作的「實效程度」類別的題目),

學生可採用兩種方向作答。

 方向一:先分析東盟取得成效的一面,再探討東盟失效的一面,最後比較這兩方面,

並解釋哪一方面較為顯著。

 方向二:先從各方面分析東盟的工作,並指出其成就與局限,然後逐一說明種種成 就與局限,最後評論東盟所取得的整體成效。

(4)

問題 2

你是否同意,及至 2000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 1980 年代的改革開放改善了與 亞洲其他國家的關係?就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亞洲任何一個國家的關係,解釋你 的觀點。

建議答題方向 :

 本問題旨在引導學生思考1980 年代中國改革開放,及至 2000 年對亞洲區內中外關係的 影響。學生可選取日本、越南、菲律賓、印度、印尼等任何一個亞洲國家為例。為方便 解說,下文以日本為例。

 探討改革開放如何影響中日關係之前,學生可先重溫1978 年改革開始前一段短暫時期 的中日關係。學生可嘗試回答下列問題:

 以下哪些詞彙可以形容1970 年至 1978 年間的中日關係?

友善 敵意

互相諒解 仇視/抗拒

互相合作/協作 互不合作

互相信任 互相猜忌

互相了解 仇視

 歷史上有哪些事件可證明上述中日關係的特質?

 接著,學生應分析1978 年改革開放後,對中日關係產生了甚麼相關變化?老師可引導學 生主要從經濟角度思考。例如,老師可問學生下列問題:

 中國經濟特區開放如何影響中日互動?

 中國沿海出口導向的產業及內陸的重工業,與日本財經界及科技界有何種關聯?

 中日關係中哪些因素加強或減弱了?

 中國1980 年代及 1990 年代經濟實力節節上升,如何影響中日對彼此的看法,如兩 國如何看待二戰期間日本對中國的軍事侵略,以及兩國領土爭議等問題?

 中國改革開放後,中日之間有沒有達成任何新協議?如有的話,協議內容隨時間推 移發生了甚麼變化?

 經深入研究及討論後,學生或會發現中日關係在某些方面得到改善,在其他方面卻又同 時惡化。遇到這種情況,學生仍可在整體比較時提出兩方面截然不同的觀點,從中分析

(5)

主。」你同意嗎?

建議答題方向:

 無論學生立場為何(不論同意與否),答題前應先列舉並闡述1980 年及 1990 年代多項 影響中日關係的因素。學生如只著重本題所提及的單一因素,即兩國之間的經濟互動,

沒有仔細分析其他因素,答案必然有失持平且論據不足。

 這種題型,即究竟某一既定因素是否改變整體歷史發展的問題,屬於『相對重要性』類 型的題目。因此,學生應仔細審視、比較每項因素的相對影響。

 學生不妨深思以下影響中日關係的因素:

 1978 年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日兩國的經濟互動

 日本政客不時拜訪靖國神社

 日本試圖抹去二戰侵略中國的史實

 美國以軍事及外交影響力介入中日的勢力均衡

 日本文化對中國的影響,以及中國民眾仇日情緒的影響

 回答這一問題的首要步驟,宜先探討中日經濟互動(如原材料、產品及服務的貿易、生 產技術和管理技術的交流等)如何提升雙方維持和諧關係的意願。學生如能觀察到兩國 因經濟考量所形成的互利關係,效果更佳。

 然後,學生應分析每一項「其他因素」如何促成兩國的友誼、聯盟、加深了解、協調、

互相猜忌、互不信任、爭端或甚至嚴重衝突等。撰寫這類因果關係時,建議學生分段討 論每項因素。

 最後,學生應權衡經濟因素與數個「其他因素」,並評論各個因素在中日關係發展的相 對影響。學生可參照下列準則思考每項因素的影響。

 在特定時期內,哪一項因素的影響力維持較久/最久?

 哪一項因素屬於最基本因質,即其他因素的源頭?

 哪一項因素的影響巨大,以至削弱/抵銷了其他因素的影響?

 及至2000 年,中日關係整體如何?哪一項因素導致中日關係處於這個終極格局?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一)未具雙重國籍之中華民國國民(大陸地區人民需在臺灣地區設有戶籍滿10 年)、無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6 條至 28 條各款情事之一者,公務人員陞 遷法第

本章目的在於建立一指導綱領,使中華民國(臺灣)政府強化其與宏

西方哲學家羅素在民國初年說: 「如果讓中國人有 30 年穩定的社會,給他一筆足夠的經濟 資源, 30

蘆洲線與新莊線皆於民國 83 年經行政院核定,環境影響說明書於民國 84 年經環保署同意,財務計畫則於民國 87 年通過核定,共同於民國 90 年開始施 工,兩者於民國

總說明 總說明 總說明 總說明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 103 年度 年度

四、考量國際技能組織及 國際技能組織亞洲分 會於全體理事會議決 議技能競賽分青年組 及青少年組辦理,爰 一百零七年假阿布達

CF12203A#2 許惠恒 在亞洲國家多中心隨機研究比較 Joint Asia Diabetes Evaluation (JADE) 的結構照護計劃與 Diabetes Monitoring Database (DIAMOND)

1.印尼共和國基於班加西拉五大信念(Pancasila)與 1945 年憲法誠屬一憲政

投資成長幅度遠低於2020年。就所觀察的國家來看,其中以對新加

編號 主持人 計畫名稱 審查結果 CF12202 許惠恒 在亞洲國家多中心隨機研究比較 Joint Asia Diabetes. Evaluation (JADE)

在重工業方面,由於國家經濟的巨幅變化,亞 塞拜然的工業發展在 1995 至 2008 年之間取得重大 成就,1994

人權侵犯、國際犯罪等全球性的問題,已不 斷探究其原因,試圖提出長期可行的改善方 案。

人權侵犯、國際犯罪等全球性的問題,已不 斷探究其原因,試圖提出長期可行的改善方 案。

人權侵犯、國際犯罪等全球性的問題,已不 斷探究其原因,試圖提出長期可行的改善方 案。

你認為1760年代英國對北美洲殖民地 實施的經濟政策對當地人民生活帶來 甚麼負面影響?參考資料A,解釋你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於 1949 年建立。建國初期,政府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的目標,推 行不同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的規劃與建設;但在 1966 年至

常生活的課題,增加學生對中國歷史、中 華民族和文化,以及國家發展的興趣;整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位於土耳其與伊朗北部的高加索山區,兩個國家在 1990 年代 就曾為了納哥諾卡拉巴克地區(Nagorny Karabakh)的主權問題開戰,

1)1949 年至 1958 年,是中日維持民間交往時期;2)1958 年至 1971 年,是中日關係挫折 與改善期;3)1972 年至 2006 年,是中日恢復邦交及爭拗期;4)2007

非洲東北部包含衣索比亞、索馬利亞以及肯亞等國家的人民正經歷 1980 年代以來最嚴重的乾旱,高達 1300 萬人陷入飢荒。自 2020

2015 年中國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副主任何亞非在接受採訪時表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一章 總綱 第一條.

擴大商品及服務、民族、文化及信息交流。為支援基礎設施建設,中國帶頭成立 1,000 億美元 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有 57 個國家作為創始成員國參與其中。中國亦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