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 華 大 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中 華 大 學"

Copied!
8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國小中年級學童步行通學教案之研究

─以臺中市東陽國小為例

A study on the Walking-to-School Teaching Programs for Middle-grades Students in Elementary Schools─A

Case Study of Taichung Dong Yang Elementary School

系 所 別:運輸科技與物流管理學系碩士班 學號姓名:M 1 0 2 1 4 0 0 7 周 思 佳 指導教授:張 建 彥 博 士

中華民國 103 年 7 月

(2)

摘要

當世界各國紛紛鼓勵學童步行通學之時,當本國政府正大力推廣學童步行通學 之際,本國國小學童未必已具備安全的步行通學知識與能力;尤其當「步行通學」

對某些學童而言是其唯一通學方式,這些學童是否具備安全步行通學的能力更顯重 要。本研究針對步行通學之國小中年級學童需要,設計相關教案,進行教學並評估 其成效,以作為國內相關國小推動步行通學之參考。研究首先設計問卷調查臺中市 東陽國小中年級學生家長、教師、導護志工對於中年級學童步行通學教案設計的課 程單元重要性看法,經由敘述統計分析、K 平均數分群演算法,分析出整體問卷調 查者對國小中年級學童步行通學教案內容的重要性看法,極高重要性者包括安全上 下學、安全穿越道路、認識車輛潛在危機(車輛附近可能的危險)3 個單元以確立教材 主題;而後依此三個主題設計「安全上下學」之學習教案,並進行實驗設計,實施 教學測試;於實際實施教學後,得出以下結論:(1)國小中年級步行通學教案課程 內容的重要性看法,經由問卷調查與敘述統計分析後,較重要的分別為安全上下學、

安全穿越道路、認識車輛潛在危險(車輛附近可能的危險)三項。 (2)本研究學 習成效測驗問卷前測對照組和實驗組學生的起點能力沒有顯著差異;經實驗教學後,

學習成效測驗問卷後測實驗組平均分數高於對照組,但經由獨立樣本 t 檢定分析結 果顯示實驗組學生後測之成績並不顯著大於對照組。(3)實驗組的 t 檢定:成對母 體平均數差異與對照組的 t 檢定:成對母體平均數差異,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後測成績 皆高於前測成績,顯示教學具有成效。(4)每題答對人數─兩母體比例值之假設檢 定結果,兩種教學方式都有學習成效,但是實驗組教案內容【認識交通號誌、標誌、

標線】、【利用手勢及口訣,安全穿越道路】較對照組具有教學成效,學生的學習 表現較對照組學生佳。

關鍵字:國小、中年級、學童、步行通學、教案、實驗設計。

(3)

Abstract

As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have been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walk-to-school, and our government is vigorously promoting students walk-to-school, th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may not already have knowledge and ability to walk to school safely; especially when the "walk to school" for some school students is the only way to school.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need of walking to school for middle-grades students and designs related teaching plans.This study firstly conduct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investigate the importance degree of topics in walk to school teaching courses from a group of middle-grade students’ parents, school teachers and guide retaining volunteers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Three important teaching topics are identifi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K-Means. Then a constructive walking-to-school teaching program regarding “ Safety to and from school” is designed and conducted. Results from the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include:(1)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an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alysis investigate the importance degree of topics in walk to school teaching courses from a group of middle-grade students , the importance of the three views were ''Safety to and from school'', ''security across the road'' and ''recognizing potentially dangerous vehicles (possible danger near the vehicle)''. (2) The testing performance from the experimental group doe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 from the comparative group before teaching. However, the Average scores of testing performance from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from the comparative group.But the testing performance from the experimental group doe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 from the comparative group by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3) For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mparative group, the testing performance after learning i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t before learning by Paired t test.(4) Analyze the number of correct answers for each question by two population proportions test, both of these two teaching plans with learning effectiveness. But the content ''Recognize traffic signals, signs and markings'' and ''Use gestures and formulas to crossing the road safely''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lesson plan has better learning effectiveness than comparative group.

Keywords: elementary school, middle grades, school children ,walking to school, teaching plans, experimental design.

(4)

誌謝

歷經無數個白天上班、晚上挑燈夜戰的日子後,我的論文終於完成了,欣喜之餘,

對於許多人的幫助與陪伴,心中充滿了感謝。

首先我要感謝我的恩師 張建彥教授,從論文題目的選定、內容的討論到研究方 法與過程的建議,總是耐心、細心的指導我,讓我可以很清楚明白每個研究步驟,掌 握研究進度,使本論文順利圓滿完成;另外,我也要感謝擔任口試委員的中華大學 張 靖教授和教育部運研所副所長 林繼國教授以及教導書報討論課程的 羅仕京教授,

感謝你們給予本研究寶貴意見及殷切指正,使我的論文更趨完善。

運管所的同學們,感謝你們這二年來的陪伴與協助,雖然上課相處的時間不多,但 平日大家熱心的互相提醒與幫助,讓很多事務得以順利完成,也讓學習與研究的路上充 滿歡笑與樂趣。

感謝學校同事譽潤老師的熱心,提供我中華大學的就學資訊,使我可以初到大甲即 快速的成為運管所的一員;感謝羚臻老師持續不斷的鼓勵與分享,使我有勇氣與毅力可 以同時兼顧事業與學業。感謝同事們與學生們的配合與協助,使本研究可以順利完成。

最後,謝謝我最親愛的家人們,謝謝我的父母與公公,體貼我忙於學業無法常回家 陪伴;感謝我的先生育章,兩年來父代母職照顧雙胞胎,使我能全力以赴完成學業;感 謝我的兒子千祐與女兒千恩,乖巧懂事的你們總能做好自己的責任,使我能專心的將心 力用於學業上,無後顧之憂。

這兩年的研究路上因為有大家的協助與扶持,我才能順利圓滿完成本研究,謹將本 研究獻與我最敬愛的老師、同事、學生與家人們。謝謝!

(5)

目 錄

摘要...i

英文摘要...ii

誌謝...iii

目錄...iv

圖目錄...vi

表目錄...vii

第一章緒論 ...1

1.1 研究緣起 ...1

1.2 研究目的 ...3

1.3 研究範圍與對象 ...3

1.4 研究方法...4

1.5 研究內容與流程 ...4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探討...7

2.1 走路通學之發展 ...7

2.2 步行通學環境之研究...11

2.3 教育部之交通安全教材...13

2.4 交通安全教育之研究...17

2.5 小結...19

第三章 問卷設計與分析...20

3.1 問卷設計...20

3.2 問卷調查...21

(6)

3.3 調查結果分析與教案主題確立...22

3.4 小結...28

第四章 教案實作與分析...30

4.1 通學環境探討...30

4.2 教案主題探討...34

4.3 學習成效測驗內容...35

4.4 教案設計與過程...37

4.5 學習成效比較分析...49

4.6 小結...5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61

5.1 結論...61

5.2 建議...62

參考文獻...64

附錄一:「國小中年級學童步行通學教案之研究」問卷...67

附錄二:國小中年級學童步行通學教案...69

附件三:交通號誌、標誌、標線學習單...75

附錄四:國小中年級步行通學教育課程─「安全上下學」學習成效試卷...76

附件五:對照組教學教材...79

(7)

圖 目 錄

圖 1-1 研究流程圖...6

圖 4-1 東陽國小放學隊圖...31

圖 4-2 東陽國小地理位置與週邊道路空照圖...32

圖 4-3 穿越道路好危險...38

圖 4-4 校園四周道路...38

圖 4-5 認識交通號誌、標誌、標線...40

圖 4-6 認識車輛潛在危險...44

圖 4-7 利用手勢及口訣,安全穿越道路...46

圖 4-8 體驗活動...47

圖 4-9 室內活動照...48

圖 4-10 室外活動照...49

圖 4-11 實驗組每位學生前、後測分數比較圖...50

圖 4-12 對照組每位學生前、後測分數比較圖...51

(8)

表 目 錄

表 1.1 100 年各級學校通報事件統計表...2

表 1.2 意外事件分項次數統計表...2

表 1.3 各級學校發生意外事件次數統計表...3

表 2.1 走路通學的歷史沿革...7

表 2.2 82 年版與 88 年版交通安全學習手冊比較表...13

表 2.3 95學年度國民小學各年級「交通安全教育教材」教學重點和學習單元彙整 表...15

表 2.4 九十六學年度國民小學各年級「交通安全學習手冊」學習單元彙整表...16

表 3.1 信度範圍標準表...22

表 3.2 調查樣本基本資料統計表...23

表 3.3 整體問卷對象對國小中年級步行通學教案內容的重要性看法排序表...26

表 3.4 國小中年級步行通學教案內容的重要性分群表...27

表 3.5 不同背景者對國小中年級步行通學教案內容的重要性看法排序表...27

表 4.1 東陽國小交通路隊名稱及說明...30

表 4.2 「安全上下學」學習成效測驗預試問卷難度分析表...36

表 4.3 敘述性統計分析表...50

表 4.4 前測獨立樣本 t 檢定...53

表 4.5 後測獨立樣本 t 檢定...53

表 4.6 對照組與實驗組前、後測分析摘要表...53

表 4.7 對照組 t 檢定:成對母體平均數差異檢定...54

表 4.8 實驗組 t 檢定:成對母體平均數差異檢定...54

表 4.9 前測:兩母體比例值之假設檢定...57

表 4.10 後測:兩母體比例值之假設檢定...57

表 4.11 後測實驗組試題每題檢定具顯著性的試題明細表...59

(9)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 緒論 緒論 緒論

1.1 研究緣起

從 1994 年英國少數學校開始推行走路上學(walk to school)後,這股風潮慢慢 擴展至歐美各國,從走路上學週(Walk to School Week)、國際走路上學日(International Walk to School Day)、國際走路上學週(International Walk to School Week)到走路上學月 (International Walk to School Month),至 2007 年為止,參與的國家已增加為 42 國。

推動走路上學的主題也從「樂趣和友誼(fun and friendship)」、「走路上學:拯救 地球」到「安全、健康、環保」。至此,走路上學活動已經具備多樣化的效益,值得 大家一同來關心並參與!。

國內自 2005 年試辦走路上學活動,2006 年更建立專屬網站分享資料與問題諮詢 並辦理走路上學觀摩研討會、製作「走路上學工作手冊」,2008 年更推廣「走路上學 SO EASY!健康加分 SO HAPPY!」活動。

當走路上學活動已在國內和世界各國掀起一股風潮時,學童是否已具備「安全的」

步行通學能力?根據「教育部 100 年各級學校校園安全事件統計分析報告」可知,各 級學校 100 年度合計通報 10,498 件意外事件,國小學童發生意外事件居首位,計 3,418 件(如表 1.1 所示)。在意外事件中,以校外交通事故發生次數最多計 4,343 件,

佔總意外事件 41.37%(如表 1.2 所示) ,而校外交通意外事件高居國小意外事件的第 二名(如表 1.3 所示),顯見校外交通意外事件嚴重危害國小學童安全。而國小學童通 學方式多元,步行通學為通學方式之一。對部分國小學童而言,步行通學更是其唯一 的通學方式,但這些學童是否具備「安全的」步行通學能力?期透過本研究讓這些學 童具備「安全的」步行通學能力,減少校外交通意外事件。

當世界各國紛紛鼓勵學童步行通學之時,當本國政府正大力推廣學童步行通學之 際,本國國小學童未必已具備安全的步行通學知識與能力;尤其當「步行通學」對某

(10)

些學童而言是其唯一通學方式,這些學童是否具備安全步行通學的能力更顯重要。

表 1.1 100 年各級學校通報事件統計表

註:安全維護、兒少保護事件之合計數據含性別平等事件。

資料來源:(教育部,100 年各級學校校園安全事件統計分析報告)

表 1.2 意外事件分項次數統計表

資料來源:(教育部,100 年各級學校校園安全事件統計分析報告) 事件類型

學校

意外事

安全維護 暴力偏 差行為

管教衝

兒少保

護事件 天然災害 疾病事件 其他事件 總計

大專院校 2,818 365 311 11 70 5 433 252 4,265

高中職 2,603 531 2,595 126 1,897 12 879 585 9,228

國中 1,629 502 3,122 294 2,708 38 1,463 435 10,191

國小 3,418 546 1,153 306 3,666 85 15,935 501 25,610

幼稚園 30 8 1 7 82 9 2,002 9 2,148

合計 10,498 1,952 7,182 744 8,423 149 20,712 1,782 51,442

次數

事件類型 次數 百分比 次數

事件類型 次數 百分比

校外交通意外事件 4343 41.37% 殺子自殺 12 0.11%

其他意外傷害事件 2717 25.88% 工讀場所傷害 12 0.11%

運動、遊戲傷害 2035 19.38% 教職員工自殺、自傷 11 0.10%

學生自殺、自傷 787 7.50% 墜樓事件(非自殺) 7 0.07%

校內交通意外事件 274 2.61% 山難事件 7 0.07%

實驗、實習傷害 81 0.77% 工地整建傷人事件 4 0.04%

食物中毒 71 0.68% 建築物坍塌傷人事件 3 0.03%

溺水事件 58 0.55% 實驗室毒化物中毒 1 0.01%

校外教學交通意外事件 51 0.49%

合計 10498 100.00%

其他毒化物中毒 24 0.23%

(11)

表 1.3 各級學校發生意外事件次數統計表

資料來源:(教育部,100 年各級學校校園安全事件統計分析報告)

1.2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針對步行通學之國小中年級學童需要,設計相關教案,進行教 學並評估其成效,以作為國內相關國小推動步行通學之參考。具體目的如下:

一、 設計問卷調查國小中年級步行通學學生家長、教師、導護志工對於學童步 行通學能力之需求分析。

二、針對國小中年級學童設計步行通學教案。

三、進行教案施作與學習成效分析。

1.3 研究範圍與對象

根據周怡慧(2013)研究指出,國小四年級學童對於走路上放學態度明顯高於五、

六年級,可針對中年級學童進行上放學宣導。因此本研究之範圍與對象分別說明如 下:

一、研究範圍:台中市東陽國小之學區範圍所需具備的「步行通學」交通安全知 識。

事件類型 學制

( 非

)

大專院校 3 0 1 1 165 1 21 1 0 2 30 2,029 210 158 0 7 178 11 2,818

高中職 17 0 5 1 290 2 34 1 1 5 11 1,518 28 304 2 0 369 15 2,603

國中 22 1 6 5 257 0 20 2 0 5 4 452 15 296 1 0 523 20 1,629

國小 29 0 12 5 75 8 6 0 2 0 6 341 20 1,269 4 0 1,629 12 3,418

幼稚園 0 0 0 0 0 0 0 0 0 0 0 3 1 8 0 0 18 0 30 合計 71 1 24 12 787 11 81 4 3 12 51 4,343 274 2,035 7 7 2,717 58 10,498

(12)

1.4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方法包括下列四項:

一、文獻回顧法

收集學童步行通學與交通安全之相關文獻供本研究參考。

二、問卷調查法

調查的問卷發放對象主要為東陽國小中年級學童家長、教師及導護志工,透過填 寫,分析瞭解學童步行通學應具備的能力。

三、準實驗設計法

本研究實驗組的授課對象為東陽國小四年甲班和三年甲班全體學生,教學教材 為自編國小中年級步行通學教案 ;對照組的授課對象為東陽國小四年乙班和 三年乙班全體學生,教學教材為102學年度臺中市學生上放學交通安全學習手 冊 。

四、統計分析法

K-means 分群法、敘述統計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t檢定:成對母體平均數差異檢 定法、兩母體比例值之假設檢定。

1.5 研究內容與流程 研究內容與流程 研究內容與流程 研究內容與流程

本研究之內容如下:

一、確定研究問題

本研究主要探討國小中年級學童步行通學教案之研究-以台中市東陽國小為例。

二、相關文獻蒐集與回顧

主要蒐集與走路通學及交通安全相關之文獻作為本研究之參考。

三、問卷設計與調查

(13)

教師及導護志工發放問卷進行調查。

四、問卷整理與分析

將回收之有效問卷整理後進行統計分析,以了解中年級學童家長、教師及導護志 工對學童「步行通學」課程之重要性看法。

五、設計教案與評量內容

依據問卷調查結果建立學童「步行通學」教案主體,設計一套學童「步行通學」

教案,並以東陽國小中年級二個班級學生進行教學。評量內容依據教學目標編 製。

六、教案實作與施測

進行教案實作教學,教學前先進行前測,以評估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童學習前的「步 行通學」能力;教學後再進行後測以分析實驗組學童的學習成效。

七、實作成效分析

評估前測與後測之學習成效後,依據樣本數選擇適合的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八、提出結論與建議

將研究後的結果進行統整分析,提出結論並解釋其分析結果,最後再提出相關的 建議供相關單位應用之參考。

本研究流程如圖1-1所示。

(14)

圖1-1 研究流程圖 確定研究問題

相關文獻蒐集與回顧

問卷設計與調查

問卷整理與分析

設計教案與評量

教案實作與施測

實作成效分析

提出結論與建議

(15)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1 走路通學之發展

一、走路通學的源起與歷史沿革

1994 年暑假,英國 Hertfordshire 郡議會的 Travelwise 小組(Hertfordshire County Council's Travelwise team)在該地區的部分前導性學校推動「走路通學」活動,之後此 活動慢慢擴展到世界各國,到 2011 年為止已有 42 國加入推動行列。走路通學的歷史 沿革整理如表 2.1 所示。

表2.1 走路通學的歷史沿革整理表(張盈芳,2010) 時間 發展

1994年夏天 英國Hertfordshire郡議會的Travelwise小組(Hertfordshire County Council's Travelwise team)在該地區的部分前導性學校推動「走路 通學」活動。

1995 Pedestrians Association首先組織自己的走路上學週,讓英國人民對 此活動有初步的認識與了解。

1996 在英國的兒童安全週(Child Safety Week),Travelwise Association 參與The Pedestrians Association所舉辦的走路上學週活動。

1997 Partnership for a Walkable America首先在美國芝加哥發起走路上 學活動,不久洛杉磯也加入此活動。英國將五月中旬定為走路上 學週。

1998 加拿大五個省16,000人及美國58個社區170,000人參加本活動,英

國官方在伯明罕市(Birmingham)正式發起走路上學週。

1999 愛爾蘭跟隨紐西蘭44所學校、英國1,000所學校、加拿大250所學

校、美國525所學校一起參加本活動。

2000 10月4日舉辦第一次的「國際走路上學日」活動,加拿大、美國、

英國、愛爾蘭、賽普勒斯、直布羅陀、曼島皆參與。澳洲、紐西 蘭計畫一整年都推動走路上學。預估全球有250萬人參加活動。

2001 第二年的「國際走路上學日」活動規模更龐大,21個國家將近300

萬人走路上學。

2002 28個國家參加「國際走路上學日」活動,超過300萬人於10月2日

走路上學

2003 29個國家超過300萬學童於10月8日參加「走路上學」活動。

2004 36個國家參與「走路上學」活動。

(16)

表2.1 走路通學的歷史沿革整理表(張盈芳,2010)(續)

資料來源:翻譯整理自iwalk網站、張盈芳(2010)。

二、 走路通學推動概況

1.國外推動概況

根據International walk to school(國際走路上學聯盟網,簡稱iwalk)統計,至2011 年為止,全球已有四十二個國家的社區、組織、聯盟、交通當局、健康部門、家長、

學校都在推動走路(iwalk, 2013)。

Iwalk是一個國際推廣走路通學的組織,此組織於每年十月份舉辦並推廣「國際 走路上學月」活動,並在該網站提供豐富的相關資訊、資源和工作手冊,並建立資訊 交流、經驗分享的平台,包括如何成立組織、如何評估您的社區是否適合安全走路或 騎自行車、如何推動安全走路上學週、網站、計畫分享,對於想要參與的老師或家長,

也提供非常豐富有用的教育資料和文件(王佩如與吳玉成,2006)。

Iwalk 針對「走路通學」推出活動,其策略與配套如下:

(1)International Walk to School Month(國際走路上學月)

在每年的十月舉行走路上學月的活動,學校可選擇參加一日的活動或是參與整 個月活動。

時間 發展

2005 37個國家參與「走路上學」活動。

2006 40個國家數以百計的學童在整個10月響應並參加第一個「走路上

學月」活動。

2007 42個國家參與「走路上學月」活動。

2008 40個國家參與「走路上學月」活動。

2009 40個國家參與「走路上學月」活動。

2010 40個國家參與「走路上學月」活動。

2011 42個國家參與「走路上學月」活動。

2012 全球各地在今年10月紛紛慶祝「走路上學月」活動。

(17)

在每年的十月,選擇一日發起國際性的走路上學活動。

(3)Walking on Wednesday or Walk once a week(WoW)

學校鼓勵每個家庭一周至少有一天走路上學。

(4)Spring into Spring

在每年的世界地球日(四月二十二日)和空氣清靜日(六月的第一個週三舉行),

學校通常會被鼓勵參與相關議題的計畫,例如:學童安全週、關掉電視電腦週、

環境環保週等。

(5)IWALK Club

鼓勵學童盡可能參與國際走路上學月的活動,學童可因此獲得IWALK Club 所 發行的卡片,且每次走路上學或參與相關活動,都可在卡片上集一點,集得十 點可獲頒金鞋卡(Golden Sneaker Sticker),當卡片集滿時(等同已參與五十個 活動),學校可頒獎給該班級,IWALK Club 也在全球的走路活動扮演重要角 色。

(6)Walking School Bus

由家長或較年長的學生領導路隊並護送學童,以安全並關心環境的形式上下 學。

(7)No Idling at School

本活動鼓勵開車的家長在學區中停車時要關掉引擎 (張盈芳,2010)。

2.國內推動概況

國內推動「步行通學」始於台北市交通局舉辦的「2003 台北國際無車日」活動。

為了倡導綠色消費行為以減低交通運輸對環境的衝擊,特別與台北市政府合作,規劃 步行通學活動,並將九月二十三日訂為「走路上學日」,台北市共有六所小學參與試 辦,並加入「國際走路上學聯盟」(international walk to school),與世界接軌(張 盈芳,2010)。

2005 年國內開始試辦走路通學活動,選定台北縣麗林國小為示範小學,進行為

(18)

期兩個月的走路通學計畫活動,在(1).增加學童走路上學人數比率; (2).降低學校週 邊車流量;(3).改善空氣品質,三方面有良好且具體的成效。

2006 到 2009 年教育部建立專屬網站分享資料與問題諮詢、辦理走路上學觀摩研 討會,整合各校辦理經驗、編撰「走路上學工作手冊」、發展走路上學推廣活動評核 模式、建立輔導團隊及專屬網頁,協助推廣、輔導與宣導走路上學相關工作之進行,

以達到「走路上學 SO EASY!健康加分 SO HAPPY!」的社會氛圍(教育部,2009)。

三、走路上學的目標

「走路上學」的目標隨著時代的變遷與觀念的改變而有所不同,例如 2004 年的 國際走路上學活動目標為「樂趣和友誼樂趣和友誼樂趣和友誼樂趣和友誼((((fun and friendship))))」,強調家長與學童可以 透過「走路上學」增進人際社會互動機會、2005 年的目標則是與健康有關、2006 年 希望學童可以從走路上學得到探險及獨立的能力、2007 年是「走路上學走路上學走路上學:走路上學:::拯救地球拯救地球拯救地球拯救地球」、

2008 年以「安全安全安全安全、、、、健康健康健康健康、、、、環保環保環保環保」為目標(教育部,2009)。

iwalk(2009)指出「走路上學」計畫,旨在將孩童與走路上學緊密的結合在一 起,雖然此目標已經很重要,但此計畫更近一步致力於全球的社區能有長久的改變,

以下為主要目標:

1.鼓勵身體活動(Encourage physical activity)。

2.提高社區適合走路的意識程度(Raise awareness of how walkable a community is)。

3.提高環境意識(Raise concern for the environment)。

4.減少犯罪並找回鄰里之間的情誼(Reduce crime and take back neighborhoods)。

5.減少學校附近的交通擁擠、污染及車速(Reduce traffic congestion, pollution,and speed)。

6.地方官員、家長、學童能共享珍貴的時光(Share valuable time with local community leaders, parents, and children)。

(19)

2.2 步行通學環境之研究

鄭元良(1985) 採用David-Canter的「場所組成」理論,用實證的方法研究調查國 中學生的活動及步行路線,此研究發現學區劃分的原則有學生步行距離1,100公尺、

步行時間15分鐘,因此建議通學道路應列為都市計畫項目來討論並實施之。而通學道 路之定義為「學童步行上、下學所必經的所有路線」,其特性有通學步行之速度約為 每分鐘73.3 公尺、 通學步行之距離約在1,100 公尺內、通學步道應有安全保護措施。

安全性、舒適性、便利性為通學道路之功能。

高樹哲(1991) 藉由民眾參與實質計畫過程、對於開放空間意義的瞭解,在已發 展的都市鄰里中,建立民眾參與鄰里開放空間經營管理之價值。「通學巷」的主要目 的為維護學童上、下學安全,選擇校區周圍學生步行通學的主要路線,於學童上、下 學時間,管制車輛交通,以維護學童人身安全。 在鄰里開放空間的構想中,提及應 在街道空間中,設計適合行人通行的公園道、遊戲巷以及通學巷。

陳文慧(2002)運用分層取樣方法,以臺北市之國民小學學區內鄰里通學道路為空 間研究範圍,國小學童為研究對象,實地觀察、問卷調查及訪談為研究方法,依使用 者及學校管理者等觀點,調查其對於鄰里通學道路之認知與環境知覺。

曾文欽(2009)利用文獻探討之方式,以系統性之步驟及學童步行之校園安全的永 續發展概念,找出通學步道評估中之偏好結構,從通學步道的有教育性、多功能性、

滿意度高的三個發展目標,建構三構面十二項評估準則。透過採用簡單關聯系統分析 法(Simple Analysis of Related System,SARS)確定各評估指標因子之相對權重,並結 算出通學步道綜合績效值,對於通學步道進行完整地、綜合地評估。

陳佩涓(2010)藉由環境行為研究法調查明義國小學童在步行通學時遇到的行人

(20)

空間環境問題,並依據田野資料與文獻資料,綜合分析討論明義國小學童步行通學的 行人空間問題與可能的解決方法。經過實際的跟蹤與觀察後發現,明義國小學童的步 行通學所使用的行人空間,並不符合連續、舒適、完善、安全等良好行人空間應具有 的條件,有許多問題存在學童步行的空間環境中,其中以不連續的行人空間、車輛路 邊停車、學童路口穿越、行人徒步區四個問題點最為明顯。這幾點問題因成人的判斷 力、行動力以及對交通狀況應變的經驗都比學童要來得好,對成人來說或許並不會造 成多大的困擾,但在學童身上會被放大,使得他們因為這些問題而發生意外的機率提 高,這也是交通事故佔學童們意外事故中最大比例的原因。

溫雅淇(2011)深入礁溪鄉實地觀察校園周圍環境與社區環境發展狀況,並運用通 學道路之校園開放空間規劃、開放教育之影響、社區環境條件關係等理論,透過個案 例資料收集與調查後,針對校園通學空間、通學相關人力、及社區關係等面向彙整及 分析提出通學道路空間規劃需要注意周遭巷弄空間、校園空間、交通空間相互配合,

巷弄空間中通學路徑、交通設施、人力配合、駐足停留因素影響通學環境, 校園地 理位置影響鄰里社區建置通學道路,交通安全宣導與教學實施影響通學方式。

蔡侑希(2012)以德爾菲法及AHP層級分析法,建立起國小學童步行通學環境安全 評估指標體系,提供教育及交通相關單位一套數據化的分析模式,作為改善步行通學 環境的衡量依據。此研究針對國小學童步行通學環境安全評估指標體系,建立起五大 構面及二十一項評估指標。五大構面有:「人行道(含騎樓)」「家長接送區設置」、

「交通設施設置」、「停車管制與停車場」、「駕駛行為」。二十一項評估指標中「人 行道系統完整性」、「人行道、騎樓鋪面平整度」、「交通標線設置完整性」為評估指標 整體權重排序前三名。此研究計算出五大構面及二十一項評估指標的權重,讓有意改 善國小學童步行通學環境之主管機關,可聘請交通安全專家學者,採用此研究所設計 之評估指標問卷,針對各校步行通學環境現實狀況,計算出各校之安全總得分,再將

(21)

環境順序依據。

2.3 教育部之交通安全教材

教育部為符合教師多元化教學需求與考量教學上之便利性,在民國82學年度、88 學年度、95學年度、96學年度整合相關單位的交通安全教育知識資源,分別發行國小 交通安全教育教材,作為國民小學交通安全教育的輔助教材,教導學童學習道路交通 安全基本知識、防範交通事故,培養學童未來成為標準用路的行人和汽機車駕駛人。

各年度的交通安全教育教學單元內容分別整理如表2.2、表2.3、表2.4所示。

雖然「交通安全學習手冊」版本隨著年度的變更在名稱有所更動,但內容大致相 同,皆期望教師們能善用教材,透過有趣、互動的遊戲設計,讓學童學習基本的交通安 全知識與問題,且透過具體、生活化的實作設計,培養兒童正確的交通安全知識、觀念 與態度,進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並能將交通安全教育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表2.2 82年版與88年版交通安全學習手冊比較表

年級 88 年版學習手冊 82 年版學習手冊 比較結果

一年級

一、校園行的安全 新加入單元

二、上下學小心走 一、安全上下學 內容順序有所更 動

三、雨天行的安全 三、雨天走路 內容完全相同

四、道路上行的安全 新加入單元

五、穿越道路的方法 五、穿越道路 內容有所增刪 六、交通號誌與標誌 二、認識交通號誌 內容缺少交通號

四、小心巷口 本單元已刪除

(22)

表2.2 82年版與88年版交通安全學習手冊比較表(續)

年級 88 年版學習手冊 82 年版學習手冊 比較結果

二年級

、遵守交通指揮 新加入單元

二、交通安全設施 十、保護我的交通安全設施 內容有所增加

三、平交道 八、平交道 內容有所刪減

四、乘車有禮 九、乘坐交通工具 內容有所增加 五、車輛附近的危險 七、危險!車輛附近 內容有所增刪

六、快樂出遊

新加入單元

六、道路上的危險 本單元已刪除

三年級

一、安全上下學 一、平平安安的上學放學 內容有所增刪 二、雨天及夜間行的安全 三、夜間或雨天行的安全 內容有所增刪 三、道路上行的安全 六、衝出道路的危險 內容有所增刪 四、安全穿越道路 四、安全穿越道路 內容有所增刪 五、交通標誌和號誌 二、交通標誌與號誌 內容有所增刪 六、鐵路平交道與火車 五、平交道 內容大致相同

四年級

一、安全出入校園 新加入單元

二、遵守交通指揮 新加入單元

三、交通安全設施

四、乘車安全 九、安全的乘坐交通工具 內容有所增刪 五、快樂遊玩,平安回家 八、危險的道路遊戲 內容有所增刪 六、安全騎乘腳踏車 七、騎腳踏車的安全 內容大致相同 十、安全的生活 本單元已刪除

五年級

一、注意上下學的安全 一、注意上下學的安全 內容大致相同 二、雨天及夜間的行路安

全 三、雨天與夜間的行路安全 內容大致相同

三、正確地穿越道路 二、正確的穿越道路 內容大致相同 四、行走的安全 五、防止突然衝出 內容有所增刪 五、交通規則與安全設施 七、交通規則與安全設施 內容有所增刪 六、腳踏車的行車安全 四、腳踏車的行車安全 內容大致相同

(23)

表2.2 82年版與88年版交通安全學習手冊比較表(續)

資料來源:教育部 表2.3 95年版國民小學各年級「交通安全教育教材」教學重點和學習單元彙整表

年級 88 年版學習手冊 82 年版學習手冊 比較結果

六年級

一、乘車安全 六、乘車的時候 內容有所增刪

二、乘坐機車的安全 新加入單元

三、車輛潛在的危險 八、認識汽車 內容有所增刪 四、高速公路 九、認識捷運快速運輸系統 內容有所增刪 五、大眾捷運系統 九、認識捷運快速運輸系統 內容有所增刪 六、交通的愛 十、找回交通的愛 內容有所增刪

年級 教學重點 單元名稱

一年級 1. 認識學校週邊的交通環境

2. 培養正確行走在學校週邊的行為

1. 我是優良好乘客 2. 安全看得見 3. 平安穿越道路 4. 排路隊安全多 二年級 1. 認識各種常用的交通工具

2. 培養正確行走在街道、路口的能力

1. 歡迎到我的學校來 2. 街道安全行

3. 認識車家族 4. 路口安全行 三年級 1. 學習正確騎乘個人交通工具

2. 認識自我的生理限制

1. 穿越道路停看聽 2. 平安騎乘腳踏車 3. 安全配備你我他 4. 看見你看見我 四年級 1. 認識交通法規內涵

2. 培養尊重他人的態度

1. 辨識標誌 2. 我是搭車高手 3. 路權知多少 4. 旅遊高手 五年級 1. 了解路權的概念

2. 認知自我的交通社會責任感

1. 遵守路權、你我安全 2. 安全最前線

3. 小兵立大功

4. 安全從守法、禮讓開始

(24)

表2.3 95年版國民小學各年級「交通安全教育教材」教學重點和學習單元彙整表(續)

資料來源:(吳慧菁,2012) 表2.4 九十六學年度國民小學各年級「交通安全學習手冊」學習單元彙整表

資料來源:(吳慧菁,2012)

年級 教學重點 單元名稱

六年級 1. 統整個人的交通安全概念

2. 培養事前預防、事後正確應變的能力

1. 交通標線看分明

2. 你不能不知道的行人守則 3. 保持距離,以策安全 4. 萬全準備,處變不驚

年級 學習單元名稱

一年級 1. 我家在哪裡

2. 平平安安上學去 3. 上下學小心走

4. 我認識的交通設施 5. 感謝您!交通的守護神 6. 校園平安行

二年級 1. 社區平安行

2. 平安穿越道路

3. 聽從指揮,交通更順暢

4. 車輛附近可能的危險 5. 我認識的交通工具 6. 做個守規則的小天使

三年級 1. 溫馨接送情

2. 雨天夜晚走路要小心 3. 道路設施知多少

4. 認識行人路權 5. 飛快的火車 6. 感恩的心

四年級 1. 小小偵探─校內校外平安走

一回

2. 超級比一比,請你跟我這樣 做─交通指揮

3. 交通安全你我他─認識交通 安全設施

4. 坐車兜風去─乘車安全 5. 平安行、好心情─快樂遊玩、

平安回家

6. 紅孩兒的風火輪─安全騎乘 腳踏車

五年級 1. 社區走透透

2. 道路萬花筒─安全設施及標 線

3. 行的路上你和我─再談路權

4. 大家來找碴─搭(騎)乘交通 工具的潛在危險

5. 安全法寶大搜尋 6. 道路尖兵

六年級 1. 城市遊俠─快樂出門

2. 排除萬難─平安回家 3. 行車危險大追擊

4. 道路新秩序─人車路權 5. 認識我們的交通脈動 6. 心中有愛,交通無礙

(25)

2.4 交通安全教育之研究

Renaud and Suissa(1989)使用設計的模擬遊戲教導 136 位 5 歲兒童遵守基本的交 通安全規則。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在態度、行為或學習轉移上的成效表現皆優於 對照組,因此可以用模擬遊戲對 5 歲兒童進行交通安全教育。

曾文毅(2000) 檢討我國國民小學交通安全教育之實施現況,並重新研訂交通安 全學習手冊,提供主管機關進行課程修訂時參考。其將交通安全教育課程劃分為五項 教學主題,共計二十五項教學內容,並將二十五項教學內容妥善安排於國小低、中、

高年級之交通安全教育課程中。此外,交通安全教育課程應考慮城鄉差異,須將各區 域環境交通設施之設置與需要列為主要內容,使交通安全教育之推展落實應用於實際 生活中。

吳雅惠(2002)利用傳統的配對法,研究南部地區國小學童交通安全標誌之認知,

結果顯示學童對交通安全之平均認識度只在70%,少數交通標誌之認識度竟未達50%。

學童易產生混淆而將標誌辨識錯誤的三個主要原因為「名稱意義不明確、不容易識別、

圖形設計太複雜」。因此交通單位應將認識度較低的交通標誌重新設計使其更符合兒 童之認知,或以人因因素考量使其更容易讓學童辨識,或加強學童對現行交通安全標 誌之學習。

黃如瑋(2002)探討交通安全教育介入對國中學生之「交通安全知識」、「交通安 全態度」和「交通安全行為意圖」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在教學介入前,研究對象對 交通安全知識的瞭解、交通安全態度及交通安全行為意圖皆屬中等程度。 在交通安 全教育介入後,其後測之交通安全知識、交通安全態度、交通安全行為意圖的得分均 顯著高於前測。而針對交通安全教育介入活動的滿意情形,超過七成的學生表示喜歡;

而將近九成的學生認為教學活動有助於增進其在生活上的應用,以及他們的交通安全

(26)

知識、態度和行為。因此建議應落實學校交通安全教育、課程活動設計多元化並充實 交通安全教育內容。

張立言與高嘉蓮(2006) 提出政府實施九年一貫教育後,交通安全教育課程的實 施未受到應有之重視,因此應探討交通安全教育之設計 (如教學法、教學時數和教學 材料等)使交通安全教育在有限之時間內發揮最大效果。本研究應用實驗設計方法分 析在不同教學情境下國小學童對於交通標誌、標線與號誌以及交通常識之學習成效。

研究結果顯示教學法與教學時數會顯著影響低年級學童之學習成效,而教學方法會顯 著影響中年級學童之學習成效。

張立言等人(2006)應用CART 中之迴歸樹(Regressiontree)分析交通安全教育課 程對於降低國小學童交通事故發生之影響,研究結果顯示,交通安全課程之實施,有 助於降低交通事故之發生,而學校周圍的交通特性愈複雜,對於國小學童上下學之交 通安全越具威脅性且影響愈大。因此施與交通安全教育,應從小開始,政府應於校園 附近設置人行天橋或地下道並強制規定於國小外圍設置家長接送區,或是將主要校門 口遷至交通較不複雜的路段,以降低交通事故發生,提升學童之交通安全。

劉錦鴻(2007)以文獻探討與問卷調查法,探討國小交通安全教育的實施現況,了 解國小教師實施交通安全教學所面臨的問題,及學校推動交通安全教育的困難,以作 為改進交通安全教育的參考。本研究發現,家長不配合、學校經費不足與教師常忽略 其重要性為學校推動交通安全教育感到最困難的地方。沒有時間授課、教材教具不足 等為教師實施交通安全教學感到最困難的地方。本研究建議學校在推動交通安全教育 時可以對外尋求政府及民間機構的協助、推動交通安全教育時儘量讓全校學生參與、

教育部發行的交通安全學習手冊不適用所有學校,偏遠學校要研發設計適合自己學校 的交通安全教材、對於社區家長進行教育宣導以利推動交通安全教育、需成立交通安

(27)

全資料室或資料櫃以妥善整理歷年交通安全資料。

陳永嫻(2007) 從交通安全知識了解、交通工具使用、對待交通環境態度與對待 意外事故態度等四個層面來探討高雄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交通安全的認知和態度。本研 究發現高雄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對於交通安全的認知程度不高,屬於中等、交通安全態 度趨向正向積極、交通安全認知與態度在部分不同個人變項上有顯著差異、交通安全 認知與態度間呈正相關。本研究建議學校應加強交通安全教育的深度與廣度,以協助 學童獲得交通安全知識、學校每年應舉辦交通安全教育測驗或交通安全知識競賽活動,

以了解學生欠缺處並加以補強、交通安全教育除了知識的教導外,也要讓學生實際體 驗,將所學落實於生活中、教師與家長要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遵守交通的市民形象。

2.5 小結

1. 交通安全教育是重要且必須的,學校應實施交通安全教育,但教育部發行的交通 安全手冊不盡然適用所有學校,偏遠學校要研發設計適合自己學校的交通安全教 材。

2. 設計交通安全教材時,要加強交通安全教育的深度與廣度,以協助學童獲得交通 安全知識。交通安全教育除了知識的教導外,也要讓學生實際體驗,將所學落實 於生活中。

3. 目前相關文獻大多以交通安全教育為教材主題,有關步行通學之教案設計與教學 成效則較缺乏。

(28)

第三章 問卷設計與分析

本章主要針對國小中年級學生家長、教師及導護志工對於國小中年級學童步行通學 教案之課程單元重要性看法,進行問卷設計與分析,藉以瞭解各課程單元之重要性高低 順序,並作為後續教案編寫與應用的依據。

3.1 問卷設計

本研究之問卷以調查對象容易勾選的方式進行設計,內容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 是調查樣本基本資料,包括調查對象與學童的關係、調查對象的孩子上學方式、住家 與學校距離、子女個數、教育程度及職業類別,第二部分為調查對象對國小中年級學 童步行通學教案課程單元內容的重要性看法,其課程單元內容之擬定參考民國八十八 年版交通安全學習手冊中年級之教學單元及相關文獻的探討,問卷詳細內容如附錄一 所示,其中有關教育課程單元之內容,大致說明如下。

1. 安全上下學

熟悉上下學路線及可能發生危險的地方,且會排好隊、靠邊走,避開危險。

2. 安全穿越道路

用安全且正確的方式穿越道路、了解行走在不同行人穿越道時,需注意的事 項。

3. 雨天行的安全

學習選擇安全適當的雨具、瞭解雨天行走的危險並知如何避免危險。

4. 夜間行的安全

瞭解夜間行走的危險並知如何避免危險。

5. 遵守交通指揮

認識道路上交通指揮人員和各種指揮手勢的意義,並能依照指揮快速前進或停 止等候。

6. 認識交通標誌、標線和號誌

(29)

7. 認識交通安全設施

認識學校附近的交通安全設施,並認識特殊的交通設備。

8. 認識道路設施

認識學校附近的道路設施。

9. 認識車輛潛在危機(車輛附近可能的危險)

瞭解並注意車輛轉彎處的危險,並注意車輛靜止、前進、倒退和動力機械操作 時可能發生的危險。

10. 行人、車輛路權

認識正確的路權觀念、尊重他人的優先路權,且不侵犯專用路權、並瞭解人與 車、車與車之間的路權。

11. 認識道路種類

認識各種不同等級的道路,以及其標示和功能。

12. 交通法規

認識交通法規,並在日常生活中能確實遵守。

13. 排路隊(認識路隊種類)

認識學校路隊的種類,並會排好隊。

3.2 問卷調查

本研究係以研究者服務學校的中年級學童之家長、學校教師及導護志工為調查 對象,問卷發放方式為:

1. 中年級學童之家長:研究者服務學校的中年級共四班,請學生將問卷帶回家讓 家長填寫。

2. 學校教師:發放問卷給研究者服務學校的全體教師填寫。

3. 導護志工:發放問卷給研究者服務學校的導護志工填寫。

故總共發放問卷數為88 份,而後回收的有效問卷為83份。

(30)

3.3 調查結果分析與教案主題確立

本研究將調查完成之問卷資料編碼整理於電腦中,經統計軟體SPSS 計算後,

得知步行通學教案課程單元重要性調查之問卷的信度α值為0.910,根據吳統雄(1986) 的可信度範圍標準表,如表3.1 所示,該問卷可信度屬於十分可信。在確認資料的 完整性與正確性後,進行敘述統計分析、K 平均數(K-Means)分群演算法與t 檢定 分析。

表3.1 信度範圍標準表

資料來源:(吳統雄,1986) 1. 敘述統計分析與K-Means 分群分析

有關基本資料之敘述統計分析結果,整理如表 3.2 所示。以問卷調查對象的身分 別而言,家長有 58 人、教師有 19 人、導護志工有 6 人。將家長資料加以分析,問卷 調查對象與孩子的關係來說,其中為父子(女)關係的有 16 人,為母子(女)關係 的有 36 人,其他(主要照顧者)有 6 人。就住家與學校距離而言,少於 500 公尺有 17 人、500 公尺-1 公里有 16 人、1 公里-1.5 公里有 12 人、1.5 公里-2 公里有 7 人、2 公里以上有 6 人。學童上學方式之調查方式為複選題,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家長以其 車接送孩子及讓孩子步行通學為主。而家庭子女個數,1 個有 11 人、2 個有 29 人、3 個有 18 人。就職業而言,其中軍公教有 3 人、工有 26 人、商有 2 人、農林漁牧業

信度範圍 可信賴程度

1 信度值≦0.30 不可信

2 0.30<信度值≦0.40 勉強可信

3 0.40<信度值≦0.50 尚可信

4 0.50<信度值≦0.70 可信

5 0.70<信度值≦0.90 很可信

6 信度值>0.90 十分可信

(31)

其他類別有 3 人,顯示家長之職業大多為工及服務業。其調查結果整理如表 3.2 所 示。

表 3.2 調查樣本基本資料統計表

項目 類別 樣本數(次) 百分比(%)

身分別*

家長 58 69.9

教師 19 22.9

導護志工 6 7.2

與孩子關係

父子(女) 16 27.6

母子(女) 36 62.1

其他 6 10.3

住家與學校 距離

少於 500 公尺 17 29.3

500 公尺-1 公里 16 27.6

1 公里-1.5 公里 12 20.7

1.5 公里-2 公里 7 12.1

2 公里以上 6 10.3

上學方式

走路 19 22.9

騎自行車 0 0.0

以機車接送 48 57.8

以汽車接送 14 16.9

搭乘客運 1 1.2

其他 1 1.2

子女個數

1 個 11 19.0

2 個 29 50.0

3 個以上 18 31.0

教育程度

小學 1 1.7

國中 13 22.4

高中/高職 30 51.7

專科/大學 14 24.1

碩士及以上 0 0.0

(32)

表 3.2 調查樣本基本資料統計表(續)

*身分別部分,樣本數為全體問卷受訪者;其他樣本數皆為家長數

有關整體問卷受訪者對國小中年級步行通學教案課程內容的重要性看法整 理如表3.3 所示,表中之平均數係由問卷看法之得點轉換而得,非常重要為5 分;

重要為4 分;普通為3 分;不重要為2 分;非常不重要為1 分。從表中得知大多數 家長、教師與導護志工認為國小中年級學童步行通學教案課程單元內容前三重要者 為:

(1) 安全上下學 (2) 安全穿越道路

(3) 認識車輛潛在危機(車輛附近可能的危險)

本研究進一步以資料探勘之K 平均數(K-Means)分群演算法來進行分析,以分 別決定出高、中、低重要性的交通安全教育課程單元。K-Means 分群演算法是由J.

B.MacQueen 於1967 年所提出的資料分群演算法,其主要的分群原則乃是透過輸 入分群數(K)與樣本數值,利用各樣本值與分群中心之最短距離差,來進行樣本分 群,而依據最終樣本分群的結果,即可界定出各分群的邊界,從而決定風險門檻值。

K-means之距離總偏移值如下式所示(曾憲雄等,2005):

項目 類別 樣本數(次) 百分比(%)

職業類別

軍公教 3 5.2

工 26 44.8

商 2 3.4

農林漁牧業 0 0.0

自由業 4 6.9

服務業 14 24.1

無業 6 10.3

其他 3 5.2

(33)

其中,x 表一資料點,mi 為群集Si 的中心,Si表示群集Si 中所涵蓋的資料點數 量。具體的分析步驟說明如下:

(1)界定分群數(K)

依據研究對象特性之需要,界定分群數(K),例如一般將風險或重要性分為高、

中、低風險或重要性三類,則分群數(K)即為3;若分為極高、高、中、低、極低風險 或重要性五類,則分群數(K)為5。

(2)隨機決定分群中心

隨機從資料集合中選擇任K個資料點當作起始K群的群集中心。

(3)資料點之群集歸類

利用相似度計算公式,將資料點分別歸屬到距其最近的群集中心所屬的群集,形 成K個群集。

(4)新群集中心點計算

利用各群集之資料點,重新計算各群集之群集中心點。

(5)群集中心點比較

假如由前一步驟得到之各群集中心與先前所計算之群集中心相同,或距離總偏移 值不再改變,則結束分群計算,並輸出各分群結果,否則重覆步驟(3)到(5)。

有關K-Means 分群演算法,目前已有相關的統計分析軟體如SPSS 可以提供迅速 有效的計算,節省運算時間。

在實務上,若資料點有極端值(如極大值或極小值)時,可能會造成某一分群的資 料點數太少,遇到這種情形時,可依需要將次一分群(如第二大群集中心值的分群或 第二小群集中心值的分群)再分為K 群,已決定中高風險或重要性群,再將中高風險

(34)

群或重要性群與高風險或重要性群整合為一類,依此類推。

透過SPSS 軟體之應用,將表3.3 之平均數分為極高、高、中、低、極低五 群(K=5),則整體問卷調查對象對國小中年級步行通學教案課程內容的重要性看法 分群,整理如表3.4 所示,極高重要性者包括安全上下學、安全穿越道路、認識車 輛潛在危機(車輛附近可能的危險)3個單元;高重要性者包括遵守交通指揮、夜間 行的安全、雨天行的安全、認識交通安全設施、認識交通標誌標線與號誌5個單元;

中重要性者包括認識道路設施、行人車輛路權2個單元;低重要性者包括排路隊(認 識路隊種類) 1 個單元;及極低重要性者包括認識道路種類、交通法規2 個單元。

表3.3 整體問卷對象對國小中年級步行通學教案內容的重要性看法排序表

課程單元內容 平均數 標準差 重要性

排序

1.安全上下學 4.92771 0.26 1

2.安全穿越道路 4.91566 0.28 2

3.雨天行的安全 4.84337 0.40 6

4.夜間行的安全 4.85542 0.39 5

5.遵守交通指揮 4.86747 0.38 4

6.認識交通標誌、標線與號誌 4.80723 0.40 8

7.認識交通安全設施 4.83133 0.38 7

8.認識道路設施 4.74699 0.46 9

9.認識車輛潛在危機 (車輛附近可能的危險)

4.87952 0.33 3

10.行人、車輛路權 4.74699 0.46 10

11.認識道路種類 4.62651 0.56 12

12.交通法規 4.59036 0.56 13

13.排路隊(認識路隊種類) 4.6747 0.54 11

(35)

表3.4 國小中年級步行通學教案內容的重要性分群表

另外,分別從家長的角度、教師的角度以及導護志工的角度,分析其對步行通學 教案內容的重要性看法排序,分析結果整理如表3.5 所示。從表中發現家長較為重視 的課程分別為:(1) 安全上下學(2) 安全穿越道路(3) 認識車輛潛在危機(車輛附近 可能的危險);教師較為重視的課程分別為:(1) 安全上下學(2) 安全穿越道路(3) 雨 天行的安全;導護志工較為重視的課程分別為:(1) 認識道路設施(2) 認識車輛潛在 危機(車輛附近可能的危險)(3) 排路隊(認識路隊種類)。

表3.5 不同背景者對國小中年級步行通學教案內容的重要性看法排序表

重要性 課程單元內容 集群中心點

極高 安全上下學、安全穿越道路、認識車輛潛在 危機(車輛附近可能的危險)

4.93

高 遵守交通指揮、夜間行的安全、雨天行的安 全、認識交通安全設施、認識交通標誌標線與 號誌

4.84

中 認識道路設施、行人車輛路權 4.75

低 排路隊(認識路隊種類) 4.67

極低 認識道路種類、交通法規 4.61

課程單元內容

家長 教師 導護志工

平均數 重要性

排序 平均數 重要性

排序 平均數 重要性 排序 1.安全上下學 4.91 1 5.00 1 4.83 4 2.安全穿越道路 4.90 2 5.00 1 4.83 4 3.雨天行的安全 4.83 8 4.95 3 4.67 11 4.夜間行的安全 4.86 4 4.84 5 4.83 4 5.遵守交通指揮 4.86 5 4.89 4 4.83 4 6.認識交通標誌、標線與號誌 4.84 6 4.74 9 4.67 11 7.認識交通安全設施 4.84 7 4.79 7 4.83 4 8.認識道路設施 4.78 9 4.58 11 5.00 1 9.認識車輛潛在危機(車輛附

近可能的危險) 4.88 3 4.84 6 5.00 1

(36)

表3.5 不同背景者對國小中年級步行通學教案內容的重要性看法排序表(續)

綜上所述,目前中年級家長、教師及導護志工認為較重要之教材主題包括:

(1) 安全上下學 (2) 安全穿越道路

(3) 認識車輛潛在危機(車輛附近可能的危險)

本研究將以安全上下學為課程設計主題,安全穿越道路並認識車輛潛在危機(車 輛附近可能的危險)為課程單元內容及教案之學習目標,設計國小中年級學童步行通 學教案。

3.4 小結

各校地理環境不同,所面臨的交通環境亦不相同,故本研究於設計國小中年級學 童步行通學教案前,先進行問卷調查,以確立教案之主題。問卷內容參考現行國小交 通安全教育相關教材來設計,調查對象為研究者服務學校的中年級學生之家長、教師 及導護志工。總共發放問卷數為88 份,回收的有效問卷為83 份,其分析結果彙整如 下:

1. 就目前家長的孩子(學童)的上學方式來說,大多是以機車接送及步行通學為 主。

2. 對國小中年級學童步行通學教案內容的重要性看法,經由敘述統計分析後,大 多數家長、教師級導護志工認為國小中年級學童步行通學教案單元內容較重要

課程單元內容

家長 教師 導護志工

平均數 重要性

排序 平均數 重要性

排序 平均數 重要性 排序 10.行人、車輛路權 4.78 10 4.63 10 4.83 4 11.認識道路種類 4.64 11 4.53 12 4.83 4 12.交通法規 4.62 12 4.47 13 4.67 11 13.排路隊(認識路隊種類) 4.60 13 4.79 8 5.00 1

(37)

的分別為安全上下學、安全穿越道路、認識車輛潛在危機(車輛附近可能的危險) 之課程。

3. 透過K-Means 分群演算法,整體問卷調查者對國小中年級學童步行通學教案內 容的重要性看法,極高重要性者包括安全上下學、安全穿越道路、認識車輛潛 在危機(車輛附近可能的危險)3個單元;高重要性者包括遵守交通指揮、夜間行 的安全、雨天行的安全、認識交通安全設施、認識交通標誌標線與號誌5個單元;

中重要性者包括認識道路設施、行人車輛路權2個單元;低重要性者包括排路隊 (認識路隊種類) 1 個單元;極低重要性者包括認識道路種類、交通法規2 個單 元。

4. 從家長的角度、教師的角度以及導護志工的角度,分析其對步行通學教案內容 的重要性看法排序,家長較為重視的課程分別為:(1) 安全上下學(2) 安全穿 越道路(3) 認識車輛潛在危機(車輛附近可能的危險);教師較為重視的課程分 別為:(1) 安全上下學(2) 安全穿越道路(3) 雨天行的安全;導護志工較為重 視的課程分別為:(1) 認識道路設施(2) 認識車輛潛在危機(車輛附近可能的危 險)(3) 排路隊(認識路隊種類)。

5. 綜合前述之分析,本研究在時間與人力之考量下,先以安全上下學為課程設計 主題,安全穿越道路並認識車輛潛在危機(車輛附近可能的危險)為課程單元內容 及教案之學習目標,設計國小中年級學童步行通學教案。

(38)

第四章 教案實作與分析

綜合第二章文獻探討之內容與結論,可以發現目前有關國小學童步行通學之教育 內容甚為缺乏,但因步行通學為現況國際之重要潮流,為了提升步行通學之安全性,

降低學童及其家長對步行通學之安全疑慮,有必要設計相關的教案主題,教導學童正 確而安全的步行通學方式。因此,本研究乃以台中市東陽國小為對象,進行步行通學 教案之設計並分析其教學成效。有關東陽國小之通學環境分析,說明如後。

4.1 通學環境探討

一、背景:

東陽國小位處台中市大甲區的山坡上,歸屬為偏遠學校,目前班級總數為 12 班,學 生約 219 人,屬於小型學校。

二、使用交通工具:

該校學童的通學方式為:步行、父母騎摩托車、父母開車、安親班娃娃車。

三、 路隊型式:

該校共有 12 種路隊,詳細路隊名稱、路線說明及放學路隊如表 4.1 和圖 4-1 所示。

表 4.1 東陽國小交通路隊名稱及說明

路隊名稱 路線說明 路隊名稱 路線說明

南大門 1 東陽新村,水美街(不過水 源路)

北側門 1 出校門口三角區後,於第一個 班馬線過馬路。

南大門 2 (家長接送) 北側門 2 大唐朝社區,溫哥華對面(不 過東山街馬路,通過紅綠燈街 口,往北方走)

(39)

表 4.1 東陽國小交通路隊名稱及說明(續)

圖 4-1 東陽國小放學路隊圖

路隊名稱 路線說明 路隊名稱 路線說明

南大門 3 (安親班) 北側門 3 國寶社區,甲天下(不過東山 街馬路,走到紅綠燈街口左 轉,往下走)

西側門 1 (走下斜坡及過水源路口) 北側門 4 致用中學旁社區(走到紅綠燈 街口右轉,過東山街馬路,往 東方走)

西側門 2 (不走下斜坡) 北側門 5 往溫哥華托兒所,第一家庭等 社區(走到紅綠燈街口右轉,

過東山街馬路,再左轉,通過 紅綠燈街

北側家長 (家長接送限用機車) 若 導護老師送完路隊,家長 仍沒來接送孩子,請將孩 子們帶回向陽樓穿堂,以 維安全。

北側門 6 朝陽山莊,大東村。(走到 紅綠燈街口右轉,過東山街 馬路,再左轉,通過紅綠燈 街口,往東方走

(40)

四、 道路狀況:

校區緊鄰一所綜合高中,該校交通車數量眾多,每日早晨和小學學童共用道路,

因車輛多為遊覽車,對通學學童安全造成非常大的威脅。又因校區位於山坡上,正 校門門口的道路為一彎曲山路,若自北往南的道路行走為一陡降道路,許多載送隔 壁綜合高中學生的車輛,因下坡的關係,會快速通過東陽國小校門口。故該校於上 放學時間,四周車流量大、車速快,易對步行通學學童造成安全上的威脅。校區地 理位置與週邊道路如圖 4-2 所示。

圖 4-2 東陽國小地理位置與週邊道路空照圖 五、 路口導護規劃

導護老師值勤時應佩戴哨子、反光背心等裝備,以維自身及學生安全。

(一)、導護早晨執勤時間:為七點十分至七點三十分。

(二)、總導護職責:

1、總導護負責各項生活教育之推動、宣導、校園安全巡視、整潔工作督導、

各種集合整隊指揮及其它相關事務。

2、督導及考評各班整潔及秩序表現,並於每週一、五教師晨會提出工作推展 報告,於週一、四學生集會宣導該週中心德目並提出品格教育要求重點 及生活教育期許。週一以小故事或好話分享勉勵學生。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refore, based on the related literary studies, this research conduct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ims at the change about perspective on finance management, money attitude,

Hence this study uses a systematic method to develop safety evaluation indices and their weights to evaluate the walking environment of way to school for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work enthusiasm of th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the attitude of the enthusiasm and the effect of the enthusiasm.. In thi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status of elementary excellent teachers, strategy used and promoting factors.. A questionnaire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actual performance of fifth grade children in diagnostic teaching and their changes in scores on fraction word problems test.. Through

In view of this, based on the results gained from the questionnaires and the visits of construction sites, this study designs a check list for scaffolds of small-scale building

Through civilian questionnaire survey, this study considers all-hazards hypothetical questions and focuses on Jhubei urban planning area to conduct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