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世代之間政治認同差異的圖像:以多重對應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世代之間政治認同差異的圖像:以多重對應"

Copied!
2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習慣領域期刊 第7 卷第 2 期* 2016 年 9 月 頁 27-50

DOI 10.3966/199891212016090702002

世代之間政治認同差異的圖像:以多重對應 分析結合習慣領域視野進行的探索

劉正山 摘要

近年臺灣發展的民主看似波濤洶湧,熱鬧非凡,但底層的歧見及隱憂卻難被 客觀描述和討論。世代的差異不僅只是表象上的「不同」,其實可能還夾帶著對立 衝突的種子。政治人物、媒體與民眾,如何可能在近年重重的認同爭辯中,突破自 己、組織、團隊乃至整個世代的習慣領域?當政治學的民意研究與習慣領域理論結 合,能為此民主的隱憂帶來什麼前所未見的圖像和啟示?本研究使用2015年釋出的 社會變遷調查國家認同題組,以多元對應分析方法探索這些主要政治認同測量題之 間的潛在連結及相異性,並進一步以此勾勒不同世代民眾之間,在政治認同樣貌上 的異同。本研究的發現及運用習慣領域視野所做出的詮釋,不僅有助於學者開拓新 的研究議題、重新發現調查研究對於探索型研究的貢獻,亦有助於讀者洞悉自己、

政黨,以及不同世代選民思考的侷限,找到化解衝突的政治格局。

關鍵詞: 世代差異、民主發展、民族認同、國家認同、習慣領域

劉正山,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E-mail: csliu@mail.nsysu.edu.tw

(2)

Journal of Habitual Domains*

September, 2016, Vol. 7 No. 2, pp. 27-50 DOI 10.3966/199891212016090702002

Visualizing Habitual Domains Differences Across Political Generations: Exploring the Patterns with

Multiple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Frank C. S. Liu Abstract

Taiwan’s participatory democracy has been making progress recently, but it remains difficult for the general public to discover fundamental problems that are embedded within the phenomena. Beyond simply categorizing generations, we should be able to identify types of differences and how such differences lead to political and social conflict, a threat to a developing democracy. This study waves the ongoing stream of research on public opinion and voting behavior in political science and the established habitual domains (HD) theory. By applying multiple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MCA) to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data set, which was collected during 2013 and released in 2015, I profile the actual domains of respondents within each quadrant along two dimensions: national identification and state (ROC) identification and present how the five political generations differ from each other. The patterns identified and interpreted with the HD theory will help readers to expand own political habitual domains and seek higher level of solution for Taiwan’s future political conflict.

Keywords: generation differences, democratic development, state identification, national identification, habitual domains

Frank C. S. Liu, Professor,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E-mail:

csliu@mail.nsysu.edu.tw

(3)

壹、引言

近年臺灣發展的民主看似波濤洶湧,熱鬧非凡,但底層的歧見及隱憂卻難被 客觀描述和討論。世代的差異不僅只是表象上的「不同」,其實可能還夾帶著對立 衝突的 種子 。在關 於臺 灣認同 問題 的論述 裡, 常見的 概念 包括「 中國 」、「 中 國 人 」、「 臺 灣 」、「 臺 灣 人 」、「 中 華 民 國 」、「 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 國 旗 」、「 統 」、

「獨」、「維持現狀」、「藍」、「綠」、「世代」等。政治人物、媒體及民眾就這些概念 所形成的態度與論述,形成了今日所謂的民意,而這些概念及論述也常因新聞事件 而如星火遼原一般,快速成為街頭巷尾乃至網路上重要的話題,影響了政治偏好的 形成與政治參與的動能。例如,2015年赴南韓發展的年輕藝人周子瑜,因同年11月 上韓國節目時與其他藝人同持自己國家的小國旗揮舞,被指為「臺獨份子」,造成 中國大陸民眾的抵制,進而影響經紀公司JYP做出取消周子瑜在中國大陸演出的決 定。巧合的是,這時間點就在2016年總統大選投票日前三日。到了選前一日,這話 題甚至因經紀公司將周子瑜獨自唸稿道歉的影片上傳,造成臺灣民眾及兩岸網友在 線上與線下延燒式的爭辯及討論。「周子瑜事件」透過國內媒體的報導播送,以及 社群媒體的傳播,不旦激發出幾乎所有的政治認同論述空間中的元素,也在選後被 視為是影響大選走向的關鍵因素。

我們如何在諸多類似周子瑜事件的新聞話題背後梳理出選民心中,以及不同 陣營選民之間多年來錯綜複雜、難以釐清的諸多認同元素之間的相關性?認同中華 民國就是統派嗎?自認是臺灣人又揮舞青天白日紅旗是種矛盾嗎?世代之間的差異 甚至對立,主要是在哪些概念上出現?現有的民意調查資料如何能輔助我們揭開這 個謎團?政治人物、媒體與民眾,如何在這些重重的認同爭辯迷參中,突破自己、

組織、團隊乃至整個世代的習慣領域?當政治學的民意研究與習慣領域理論(the habitual domains theory)的視野結合之後,可以為此民主的隱憂產生什麼前所未見 的圖像和啟示?

本 研 究 採 取 探 索 的 途 徑 , 運 用 多 元 對 應 分 析 方 法 (Multiple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MCA)來探索多個政治認同問卷題與這些題目選項之間相關性,再結合 習慣領域理論的視野進行研究設計和對研究發現的詮釋,為政治現象的觀察提出新 的視角。本研究分析所使用的是2015年釋出的社會變遷調查「國家認同」專題面訪 案資料,從中取出30題最具國家及國族認同意義的測量題進行分析。研究者運用這 兩 個 維 度 所 形 成 的 空 間 , 整 理 出 四 組 政 治 認 同 習 慣 領 域 (habitual domains

(4)

regarding political identification),並依此呈現出五個世代選民之間的差異。這些差 異表現了不同世代民眾的政治認同習慣領域分布,認識這些差異分布將有助於突破 自己、組織乃至於整個世代的習慣領域。

貳、文獻回顧

一、民意、偏好與習慣領域

習慣領域理論是當今少數跨領域且能夠同時解釋民眾與組織態度與偏好形成 的理論,值得所有以「人」和「組織」為研究對象的學門參考。習慣領域理論建基 於游伯龍教授的作業研究(operations research)與管理學的研究基礎上,並加入了 人類動態心理機制的元素、人類的歷史經驗與先哲的人生智慧。習慣領域理論不只 已被確認能夠解決管理決策上的問題,也進一步能產生學術領域之外的應用,用於 解決個人和眾人的痛苦與煩惱(Chan & Yu, 1985; Larbani & Yu, 2012)。習慣領域 理 論 包 含 三 種 重 要 的 習 慣 領 域 類 型 : 潛 在 領 域 (potential domains)、 實 際 領 域

(actual domains)和可達領域(reachable domains),以及電網(circuit pattern)的 比喻與可發概率(activation probability)的概念。潛在領域指的是腦海裡所有可能 產生的念頭和思路,或是腦海中所有電網的總合;實際領域指的是此時此刻占有我 們注意力的念頭和思路;可達領域指的是透過實際領域所延伸出來的念頭和思路;

電網指的是我們能意識到或細微到意識不到的念頭和思緒。強的電網可發概率高,

表示該電網實際會占據我們注意力的機率高(游伯龍、黃鴻順、陳彥曲,2015,頁 43-44)。習慣領域理論亦強調實際的運用,亦即透過反觀自己實際領域的限制,透 過修練的工具箱強化善念的電網,我們可以逐漸開拓自己的實際領域,觸及可達領 域,由此產生理想的決策、幫助人們解除痛苦與煩惱的創意,乃至於健康美滿的人 生(游伯龍,1998,2009;游伯龍、陳彥曲,2012)。

政治學是個高度關注民眾的偏好、行為與群眾現象的學門。由它的發展路徑 來看,政治學當中的選民研究成果,與習慣領域理論有諸多相應之處;習慣領域理 論的視野,也能為政治現象的研究帶來更豐富的解釋。政治學自1960年代就開始結 合心理學和社會學途徑來探索民眾的政治態度與行為。信念系統(belief system)

理論自1960年代起便成了用於理解民意與選舉行為最重要的概念基礎(Campbell &

Converse, 1972; Campbell, Converse, Miller, & Stock, 1960; Converse, 1964;

Newcomb, Turner, & Converse, 1965; Smith, 1989)。信念系統理論強調的是一個人 多種意念和價值觀將會逐漸形成的一個趨近穩定的體系,這個體系成為其政治偏

(5)

好、意見乃至於行動的根源。因為這樣的信念系統穩定不易更換,且會透過選擇性 接受資訊(selective exposure)的機制自我增強,因此民眾能夠在面對選擇時(如 去不去投票、投給誰等)「腦補」式地做出意見與判斷(有政黨傾向的民眾即使資 訊不完整也可以形塑出足以說服自己的理由與決定)。

信念系統概念後來更發展出能解釋民眾處理政治資訊的模型。美國政治學者 Zaller(1992)所提出的政治資訊處理模型Receive-Accept-Sample(RAS),指的是 民眾面對生活中的政治資訊,除了閱聽(R)之外,還有選擇性理解(順我意者聽 之,逆我意者斥之)的現象(A),最後在接受民調調查時將腦中累積出的正反印 象平均為一個當下的回應(S),也就是所謂的「民意」。這個模型不但成為1960年 代以降跨時約30年的民意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更引領出結合政治、心理與傳播 學的民意研究領域(Friedman & Friedman, 2012; Kinder, 2006; Leeper, 2014; Treier

& Hillygus, 2009)。

民意研究中有一派理論的發展強調同儕壓力(peer pressure)的影響,認為民 眾 透 過 人 際 連 結 傳 播 會 形 成 服 從 團 體 期 待 的 社 會 習 慣 (Bellettini, Ceroni, &

Monfardini, 2016; Lin, Wu, & Lee, 2006)。這些習慣沒有統一的模式,個人的多種習 慣會引導著每個人朝向同一個方向思維和行動(Duhigg, 2012)。模擬研究進一步 指出,由於每個人有自己的政治意識型態及思考習慣,政治意見領袖的影響力其實 很有限,很可能比一般人預期的要弱,也就是民意領袖的影響不易跨出「同溫層」

之外(Liu, 2007)。1因此,選舉時的投票動員往往是透過意識型態同質性高的社群 人際連結來傳遞(Fieldhouse, Lessard-Phillips, & Edmonds, 2015)。換言之,政治動 員往往發生在政治偏好相近的人所形成的社群中,只是這個社群因相近的思考模式 而不易受到其他政治菁英言論的影響。這個現象在媒體新聞資訊更加個人化的今 日,很可能進一步造成民眾沉浸在自己建構的意見世界中,一方面愈來愈難接觸到 多元政治資訊(Liu, 2016),另一方面愈來愈不願意在多元的資訊中調整自己的觀 點。透過習慣領域理論的視野來看,民眾的信念系統有愈來愈穩定(甚至是愈來愈 封閉)的現象,意味著民眾的政治生活出現了愈來愈僵固的實際領域,也就是在由 意見相近的人所組成的「同溫層」中,既有的政治意識型態被強化,調整意見的意 願變低,造成發動多元思維的概率下降。這個現象若放入世代差異來看,也許會更 清晰。

1 這裡的同溫層指的是經過個人主觀篩選產生的人際網路,與習慣領域理論中的「認同圈」概念

(identification sphere)大致相同(黃鴻順、游伯龍,2011),但不限於人際上的親疏(如家人、

朋友),而是更強調政治偏好的同質性(political homogeneity)。

(6)

二、政治世代的實際領域差異

每個人成長過程中都很可能在開始認識所處的社會的時候,深受親身經歷重 要的政治事件的影響。這些事件構成了信念系統的核心,而由習慣領域理論來看,

這些政治事件在往後歲月中隨著資訊的積累會形成強而有力的電網。例如,二二八 事件對某個世代產生了重大的衝擊,對執政黨國民黨產生強有力的電網,進而形成 了整個世代共享的實際領域。對於沒有經歷過這個事件、只能從教科書上學到這些 事件的年輕世代來說,他們的實際領域便不一樣。以此類推,我們可以想像,每個 政治事件背後都可能創造一個世代民眾共同的記憶,這些記憶經過RAS的長期作 用,會讓與這些事件相關的強大電網構成了每個世代的實際領域的一部分。如果再 加上政黨認同的作用,以及民主化政黨對立及反覆選舉的動員,民眾在政治意識型 態上的可達領域愈來愈受到限縮,甚至實際領域也愈來愈窄。這是從事民意研究及 關心民主發展的政治學者非常關心(甚至是擔心)的現象(Sniderman & Highton, 2011)。

陳陸輝(2000)與盛杏湲(2010)所使用的世代分界,是以親歷重大政治與 社會事件發生的時間為切割點,將出生於1943年之前的民眾視為第一世代,在青壯 期受國民黨政治教育影響的一代;出生在1943~1960年之間的為第二世代,在青壯 期目睹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及中美斷交、黨外運動及民進黨崛起的一代;出生在 1960 年之後的為第三世代,見證小黨成立、民進黨茁壯及政黨政治生態轉變的一 代。本研究所做的世代分界原則與此相似,但進一步參照國際學者的研究,將之精 緻化並延展至六個世代(Chang & Wang, 2005; Liu & Li, 2016; Rigger, 2006)。

臺灣民眾不同政治世代的實際領域可以依其成年(18歲)經歷過的重大政治 事件大致區分為:第一世代(出生在1932年以前)經歷了1947年二二八事件前後外 省及本省族群之間的對抗;第二世代(出生於1932~1953年)在1949~1971年間進 入成年期,經歷了1971年被迫退出聯合國的中華民國重大外交挫折;第三世代(出 生於1954~1968年)則經歷了韓戰之後對臺美援及經濟穩定後1972~1986年間的工 商業起飛;第四世代(出生於1969~1978年)見證了經濟發展後帶來的追求自由民 主的運動,如1986年民主進步黨的成立、1989年中國大陸的天安門事件及1990年的 野百合學運;第五世代(出生於1979~1988年)經歷了1996年飛彈事件後的臺灣意 識高漲及2000年臺灣首次的政黨輪替;最年輕的第六世代(出生於1989年之後)則 是見證了2008年第二次政黨輪替、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及2016年第三次的政黨輪 替。此外,隨著教科書內容的變化,第四、五、六世代對中國大陸的認識已愈來愈 薄弱(Lien, 2014)。

(7)

習慣領域理論指出,每個人的實際領域限制了我們的思維及決定方式,因此 我們必須跳出自己的實際領域之外,才能看到自己的限制,才有可能觸及可達領 域。若將習慣領域理論的視野應用到審視上述的政治現象上,那麼世代之間的政治 認同習慣領域的差異便必須先被描述出來,才有可能「知己知彼」。唯有讓民眾看 見自己和「同溫層」及其他不同世代實際領域的相對限制,才能認識自己的可達領 域,進一步擴大心量,對不同的領域產生包容感、同理心,最終才可能產生與不同 世代的和解方式。

參、研究方法與資料

本研究使用MCA作為探索的途徑來呈現民意調查資料中較深層的意義。對應 分 析 是 使 用 類 別 型 資 料 (nominal/categorical variables ) 的 因 素 分 析 ( factor analysis),能將變數之間多重且複雜的關係「降維」到兩個至數個維度,並將變數 群組之間的關係加以視覺化地呈現。MCA能將類別型變數依照變異的特性分為一 個到數個同質性的子群組,計算出這幾個變數子群組之間的關係,並將類別型資料 之 間 存 在 的 抽 象 關 聯 訊 息 具 體 化 。 具 體 的 說 ,MCA 能 將 交 叉 分 析 的 列 聯 表

(contingency table)上的次數轉化成較低維度(二維)的點構面圖來展現出每個 分類的相對位置,同時將列聯表中行與列對應關係視覺化,且能同時計算、處理多 個變數(Abdi & Valentin, 2007; Greenacre & Blasius, 2006; Husson & Josse, 2014;

Roux & Rouanet, 2009)。

本研究使用的資料為「臺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畫第六期第四次:國家認同 組」面訪資料(傅仰止、章英華、杜素豪、廖培珊主持,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執 行 )。 調 查 於2013 年 9 月 22 日 至 12 月 10 日 實 施 , 資 料 於 2015 年 2 月 釋 出

(N=1,952)。此筆資料包含當前學界所認可的國家認同測量題,如「臺灣人/中國 人認同」、「兩岸關係偏好」等,亦包含民族認同題組、條件統獨題組等。此資料可 視為當前就臺灣民眾政治認同議題進行的調查中,最具題目廣度與推論效力的資 料。本研究從問卷中選出了關於國家及民族認同最常用、最相關的題目30題(題目 及選項的列表請參見附錄),進行MCA分析,並呈現不同世代在最主要兩個維度上 的分布。

(8)

肆、研究發現

分析結果可分為三個部分來呈現,一是國家─民族認同題目之間所呈現的相 關性及構成的維度;二是問題與選項之間的關係;三是不同世代的受訪者在最主要 兩個維度上的分布及差異。

一、問卷題目與維度構成

MCA是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 FA)的一種,同樣是以觀察眾多測量題背後 具內部一致性(internal consistency)、縮小維度(dimension deduction)、找出「潛 在變數」(latent variable)為目標的方法。FA以繪製陡坡圖(scree plot)當做是判 定「留下那幾個測量題」的最直接方法;MCA也可以產生陡坡圖,但它的意義不 盡相同,表示的是這些題目形成了多少個值得一提的維度。如圖1所示,這個由民 族 認 同 與 國 家 認 同 等 測 量 題 所 拼 合 而 成 的 題 組 , 形 成 了 一 個 主 要 維 度

(dimension)及兩個次要維度。由於目前技術上無法同時進行三個維度的視覺化 及觀察分析,且超過兩個維度詮釋將變得困難及失焦,因此,以下分析只取前兩個 維度來觀察。

圖1 MCA陡坡圖

(9)

若將這些變數放入第一、第二維度所形成的空間,則變數之間的相對距離顯 示出彼此的相關程度。每一個變數都在這個二維空間中成為一點,而變數之間的相 對位置顯示出變數之間的相關程度。變數與兩軸的接近程度則為該變數對於該維度 形成的貢獻程度。如圖2所示,有五組變數之間的距離特別相近:(一)v54題組

「請問您覺得下列這些歷史事件是不是很重要,要讓下一代永遠記得?」的兩題:

「推翻滿清,建立中華民國」(v54cr)與「八年對日抗戰勝利」(v54dr);(二)

v54題組中的另外兩題「二二八事件」(v54ar)與「美麗島事件、黨外民主運動」

(v54br);(三)「面對外來勢力時,臺灣人應該有『自己當家作主』的自覺與決 心」(v89br)與「臺灣人很優秀,各行各業都有人才在世界上有很成功的表現」

(v89gr);(四)「臺灣是個小而美的國度,未來也都會繼續維持下去」(v89dr)與

「在臺灣長久居住或成長的人們應該一起發展出自己的新民族」(v89fr);(五)

「有人認為,如果大陸在經濟、社會、政治方面的發展跟臺灣差不多,兩岸就應該 統一。」(v69r)與「我們國家的土地範圍應該包括哪些地方?」(v75r)。以上這 五組變數的相關性都得到卡方檢定的確認(顯著水準p < .001)。

圖2 變數關聯分布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維度主要是由v54題組組成,除了這四題之外,並未見其 他國家與民族認同的測量題,出現在第二維度的軸線上;換言之,除了第(一)組

(10)

變數之外,其他題目都可被視為是第一維度的構成成分。可以說本研究所使用的大 多數問卷題目,都是某個潛在變數的測量題,彼此之間具有相當的一致性。在這個 階段,我們還無法為這兩個維度冠上潛在變數的標籤,必須細看變數類別之間的關 係之後,才能進一步推想每個維度的內涵。

二、變數類別與維度象限描述

圖3是把所有變數及其變數類別都呈現在這個二維空間的情況。變數類別的相 對位置,是由變數與維度之間關係係數的平方(the squared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variables and the dimensions, cos2)所計算出來的。這個cos2數值意味著變數對維度 構成的重要性,亦即哪些變數類別對哪些維度貢獻最多。2

圖3 全部變數類別關聯分布

2 在二元對應分析方法中,兩軸所呈現的百分比之合呈現了兩個面向所能解釋的資料變異的總量

(inertia),若達72%已足以讓研究者有信心開始解讀圖表,若能高於75%更好,表示圖上所呈現 的資料點之間相對位置是穩定的。但若是使用多元對應分析方法,這兩軸的數字就不能被直接詮 釋了,即使顯示的百分比只有55%,研究者也是可以放心去詮釋圖表(參見Glynn, 2014, p. 461, 473)。由於選項較多的變數會較選項少的變數在計算上來得有影響力(inertia),因此設計問卷 時,讓選項數盡量一致是較好的作法(Husson & Pagès, 2011, p. 137)。

(11)

構成第一個維度最重要的前六個變數類別依序為:(一)不同意「作為華夏子 孫,我們在國際上應該盡力將中華文化發揚光大」(v89hr_0);(二)不同意「中華 民族本來就包含很多族群,不應該分離」(v89ar_0);(三)認為自己是臺灣人也是 中國人(v57r_3);(四)認為自己的祖國是中華民國(v15r_2);(五)不認為「美 麗島事件、黨外民主運動」是重要歷史事件(v54br_0);(6)不認為「二二八事 件」是重要的歷史事件(v54ar_0)。

構成第二個維度最重要的變數類別依序是:(一)不認為「推翻滿清,建立中 華民國」是重要的歷史事件(v54cr_0);(二)不認為「八年對日抗戰勝利」是重 要 的 歷 史 事 件 (v54dr_0 );( 三 ) 不 認 為 「 二 二 八 事 件 」 是 重 要 的 歷 史 事 件

(v54ar_0 );( 四 ) 不 認 為 「 美 麗 島 事 件 、 黨 外 民 主 運 動 」 是 重 要 的 歷 史 事 件

(v54br_0 );( 五 ) 認 為 「 美 麗 島 事 件 、 黨 外 民 主 運 動 」 是 重 要 的 歷 史 事 件

(v54br_1 );( 六 ) 認 為 「 推 翻 滿 清 , 建 立 中 華 民 國 」 是 重 要 的 歷 史 事 件

(v54cr_1);(七)認為「二二八事件」是重要的歷史事件(v54ar_1)。

若取每個維度最重要的前兩個變數類別來看,第一維度軸線所代表的潛在變 數或許可稱之「民族認同」(中華民族認同vs.反中華民族認同)。第二個維度明顯 不是由一般認知的「國家」認同測量題所構成。造成這個維度與民族認同明顯差異 的,是對歷史事件的認同。我們或可暫以「中華民國正當性認同」標記這個維度軸 線所代表的潛在變數(認同中華民國史觀vs.不認同中華民國史觀)。

我 們 可 以 進 一 步 將 其 他 重 要 類 別 變 數 挑 出 來 , 找 出 這 兩 個 維 度 所 構 成 的空 間,並將較具相關性的變數類別群組標示出來。這樣做將更能呈現這兩個維度所代 表的意義,並找出目前所使用的認同測量題的所在位置。圖4所呈現的是全部數類 別中前30個最主要貢獻變數類別的分布,以下將把焦點放在這些具有較高的解釋力 的變數類別上。依這兩條軸線可畫出四個概念象限,由一到四分別為「認同中華民 族但不盡認同中華民國史觀」(右上)、「認同臺灣民族且不盡認同中華民國史觀」

(左上)、「認同臺灣民族以及中華民國史觀」(左下),與「認同中華民族及中華民 國史觀」(右下)。這四個象限內各自的主要變數類別所形成的群組之間具有一定的 一致性。以下將每個象限中的重要且彼此相關的變數類別列出,並還原該變數類別 的意思。由此將可以看到每個象限中民眾的實際領域,這些類別變數群組在意義上 非常接近訪談時受訪者會說出的話之集合。

位 於 第 一 象 限 「 認 同 中 華 民 族 但 不 盡 認 同 中 華 民 國 史 觀 」 的 主 要 變 數 類別 為:不認為「二二八事件」是重要歷史事件(v54ar_0)、不認為「美麗島事件、黨 外民主運動」是重要歷史事件(v54br_0)、第二世代(gen.2)、非大專教育程度

(12)

圖4 主要變數類別關聯分布

(college_0)、男性(sex_1)、與政黨傾向為藍營支持者(camp_1)。

位 於 第 二 象 限 「 認 同 臺 灣 民 族 且 不 盡 認 同 中 華 民 國 史 觀 」 的 主 要 變 數 類別 為:不同意「中華民族本來就包含很多族群,不應分離」這個說法(v89ar_0)、不 同 意 「 臺 灣 人 的 祖 先 就 是 黃 帝 , 我 們 要 繼 承 這 樣 的 血 統 與 歷 史 」 這 個 說 法

(v89er_0)、不同意「作為華夏子孫,我們在國際上應該盡力將中華文化發揚光 大」這個說法(v89hr_0)、認為自己的祖國是臺灣(不是中華民國、中國或其他)

(v15r_1)且國家現在名字應該叫做臺灣(v76r_3)、不同意「不管臺灣發生任何 問題,我都一定會挺它到底,絕對不會想要移民到國外」(v89ir_0)、認為自己是 臺灣人(不是中國人亦非都是)(v57r_1),且國土不包含中國大陸(v75_0)、政黨 傾向為綠營(camp_2)及「中間╱不表態╱其他」(camp_3)。

位於第三象限「認同臺灣民族以及中華民國史觀」的主要變數類別為:第五 世 代 (gen.5_1 )、 有 大 專 學 歷 ( college_1 )、「 維 持 現 狀 , 以 後 走 向 獨 立 」

(v61r_2)、二二八事件、美麗島事件及黨外民主運動算是歷史上的重要、值得永 遠被記得的事件(v54ar_1、v54br_1)、如果臺灣獨立不會引起戰爭,就應該宣布

(13)

獨立(v67_1)、如果大陸在經濟、社會、政治方面的發展跟臺灣差不多,兩岸也不 應該統一(v69_0)。

位於第四象限「認同中華民族以及中華民國史觀」的主要變數類別為:「推翻 滿清,建立中華民國」(v54cr_1)與「八年對日抗戰勝利」(v54dr_1)很重要,要 讓下一代永遠記得、同意「臺灣人的祖先就是黃帝,我們要繼承這樣的血統與歷 史」的說法(v89er_1)、同意「中華民族本來就包含很多族群,不應該分離」的說 法(v89ar_1)、同意「不管臺灣發生任何問題,我都一定會挺它到底,絕對不會想 要移民到國外」(v89ir_1)、同意「作為華夏子孫,我們在國際上應該盡力將中華 文化發揚光大」(v89hr_1)、國家現在叫做中華民國比較適合(v76r_1)、中華民國 是祖國(v15r_2)、兩岸維持現狀,以後走向統一(v61r_4)、自己是臺灣人也是中 國人(v57r_3)、即使臺灣獨立不會引起戰爭,也不該宣布獨立(v67r_0)。

三、受訪者在最主要兩個維度上的分布及差異

以上對這兩個維度及四個象限的描述,大致符合經驗觀察,變數類別間也具 一致性。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再進一步將受訪者在這兩個象限上的分布狀況呈現出 來。

圖5呈現受訪者在這兩個維度上的分布狀況。每個點表示每一位所選的30題都 有回答者(N=1,444)在這兩個維度上的相對位置,顏色較深的區域表示該區人數 較多較集中。單純從集中區域來看,認同中華民國史觀的民眾為大多數,符合當前

「中華民國是臺灣最大公約數」的經驗觀察。若以此圖為底,將受訪者在每一題的 答題上色,則可以進一步檢視受訪者在每一題分布情形,有助於進一步在前兩個階 段的觀察基礎上,確認這些測量題的區辨效果。

此資料在所選的題目都有回答的受訪者包含了前五個世代,我們將不同世代 受訪者的分布情形呈現出來。如圖6所示,第一世代多分布於第四象限,第二世代 明顯出現較多的對於中華民國歷史正當性的懷疑,但基本上都認同中華民族認同。

第三世代則在兩個維度上分布較分散,不少人位於第二、三象限。第四和第五世代 則已明顯分布於第三象限。由此對照上述四個象限的變數類別特徵,可以清楚看見

「中華民國」及符號(如國旗)對不同世代具有不同的意義。對第一至第三世代來 說,中華民國的正當性來自於中華民族認同;而對第三世代以降,中華民國同樣具 正當性,但它的來源是臺灣民族認同。

(14)

圖5 受訪者政治認同的分布

-1.0 -0.5 0.0 0.5 1.0

Dim1 (10.1%) 1.0

0.5

0.0

-0.5

Dim2 (7.4%)

-1.0 -0.5 0.0 0.5 1.0

Dim1 (10.1%) 1.0

0.5

0.0

-0.5

Dim2 (7.4%)

-1.0 -0.5 0.0 0.5 1.0

Dim1 (10.1%) 1.0

0.5

0.0

-0.5

Dim2 (7.4%)

第一世代 第二世代 第三世代

-1.0 -0.5 0.0 0.5 1.0

Dim1 (10.1%) 1.0

0.5

0.0

-0.5

Dim2 (7.4%)

-1.0 -0.5 0.0 0.5 1.0

Dim1 (10.1%) 1.0

0.5

0.0

-0.5

Dim2 (7.4%)

第四世代 第五世代

圖6 不同政治世代的政治認同分布

(15)

伍、結論與討論

政治學的民意研究領域長期關注民眾的研究脈絡與傳統,指出了歷史記憶可 能形成不同的政治世代。本研究為政治學中使用首次應用習慣領域理論及其視野,

用於探索世代差異的嘗試。本研究首先應用MCA找出最主要的兩個維次,再以視 覺化的方式呈現四個象限中不同世代民眾的政治認同習慣領域。本研究發現:「一 個中華民國,不同世代各自表述」的認同樣貌反映了臺灣當前不同世代的民眾因為 個人成長歷程、生活經驗與政治社會化而產生的政治認同習慣領域。

本研究使用2013年具全國代表性的樣本,發現第一、二世代的「中華民族的 中華民國」與第四、五世代的「臺灣人的中華民國」同時並存,對比強烈。第一、

二世代或許可以說是基於對中華民族主義的中華民國史觀認同的「天然統」,但是 主要分布第三象限的第五世代的並不算是「天然獨」(無條件主張臺灣脫離中華民 國獨立建國),因為中華民國的正當性對他們來說並不弱於對其於他世代。總體來 看,第四、五世代至少在2013年進行調查時就已形成了「臺灣人的中華民國」(而 非臺灣人的臺灣國)的國家認同觀。

以上的研究成果不宜被解讀為臺灣社會依世代而出現分裂。這個世代差異的 圖像宜被如此解讀:說到政治的認同,這個社會上同時存在著不同的政治認同習慣 領域,而這些習慣領域又與世代扣連在一起。由於民意調查資料反映的是受訪民眾 的實際領域,也就是受訪當下腦海中有作用的習慣領域,因此這個結果指的是每個 世代的民眾確實會有其不同於其他政治世代的實際領域。不過,我們也看到,即使 是同一個世代也非所有人都是同一種實際領域。若是民眾能夠認識自己或整個世代 的習慣領域,並進一步認識其他世代的習慣領域,將有助於消弭世代之間的對立。

讀者透過本研究認識不同世代的政治認同習慣領域之後,亦將有助於開拓自己及整 個世代的習慣領域,降低透過自選資訊對政治認同產生的強化效果,並產生和解與 包容的力量。也就是藉由認識自己、自己的世代,以及其他世代的政治認同習慣領 域,進而辨識自己與他人的潛在領域及可達領域。

本研究所呈現的世代差異圖,並非是時間序列概念的「演進圖」,而是個時間 切片,所呈現的是這個社會多個政治認同習慣領域「共存」的現象。無論是民眾、

媒體及政黨,都必須由此警覺到挑動世代對立的危險,以及捍衛一切促進世代之間 包容的努力。研究者期待讀者(尤其是政治領導者)在下一次遇到政治認同上的爭 議時,能夠警覺地想起本研究所呈現的世代差異圖像,並預料到不同世代民眾受限

(16)

於自己的政治認同習慣領域所會做出的反應和言說。先不要跳入自己(世代)的習 慣領域,而是聆聽來自不同習慣領域菁英的說法,創造出更高的政治格局。

研究者深切期待本研究結合習慣領域理論視野詮釋的結果,能夠來得及止住 當前各種民主隱憂結合社群媒體之後形成的惡性循環。如果遇到重大的爭議時,民 眾及政黨菁英無法辨識自己的政治認同習慣領域,反而選擇了以批評攻擊其他人的 習慣領域來強化自己的道德立場,那麼這將會為民主帶來深層的隱憂:有意識型態 的民眾將會更衝動且更容易被(煽動)動員,不計後果和自以為是的決策行為便會 出現。如果接觸到多元意見的民眾,政治參與動能相對降低或變得無感,那麼一者 進一者退的結果,將會造成社會不同立場音量的不均等,甚至影響選舉投票的結 果。

總結而言,民眾的政治認同習慣領域是值得跨領域合作及深究的新課題,跨 足了心理學、傳播學、管理學、政治學及習慣領域。隨著日後認同調查的問卷題問 得更深入,廣度愈大,以及調查方式的多元化,本研究所介紹的MCA方法有很大 的潛力讓「探索式研究」為調查資料加值,讓資料描述更加豐富。研究者透過這個 途徑將能從民意調查資料中挖掘出更多研究課題(Gray, Jennings, Farrall, & Hay, 2015; Rasmussen & Hansen, 2015),讓研究者與數據產生更多互動,並讓傳統的民 調轉成為承載豐富意義且能為有時效性議題產生具體貢獻的探索工具。我們也看到 習慣領域中的「潛在領域、實際領域、可達領域及可發概率」等核心概念,也可以 進一步與調查研究結合,為探索式的研究提供更豐富的客觀詮釋基礎。3

最後,本研究在資料上及方法上有以下限制,讀者若要依研究成果進一步詮 釋,則必須謹慎。第一,從資料上來說,本研究所使用2013年的社會變遷調查國家 認同面訪案資料,是目前具有代表性的調查資料中,政治認同相關變數最多的一筆 資料。然而,由於該調查以「合格選民」(20歲)為訪問對象,因此本研究無法觀 察到更年輕(1989年後出生,即受訪時24歲以下)的受訪者,還無法觀察到最新

(第六)世代的政治認同觀。

第二,此面訪案的調查時間為太陽花學運的前一年,因此本研究尚未能回答 2014~2016年之間,各個世代認同變化的樣貌。建議未來的研究者鎖定這兩年之間 的國家認同相關調查進行跨時、同題組之間認同樣貌的比對,一方面放寬調查對象 至大一生乃至高中生,另一方面從此刻開始進行定群、固定題組、跨時的追蹤調 查。

第 三 , 從 方 法 上 來 說 , 本 研 究 並 無 法 確 切 為 第 一 和 第 二 維 度 貼 上 準 確 的標

3 特別感謝審查者提出的建議。

(17)

籤,只能暫以「民族認同」及「中華民國正當性」稱之,這是研究者主觀的判定。

至於第一維度是否就該叫做民族認同,或是應該叫做國族認同,這是標籤選擇的問 題,雖不影響客觀資料的呈現,但亟需研究者進一步探討及產生共識。即使多元對 應分析方法MCA能夠客觀呈現問卷調查題之間的關係,能夠協助研究者從看似一 般的問卷中挖掘出更多意義,對客觀呈現圖表的主觀解讀仍可能影響結論。因此,

建議未來使用探索途徑的研究者,一方面盡量全盤觀照所使用的題組,避免過度倚 重某些測量題;另一方面如實呈現變數之間的關係圖,保留讀者從不同的角度對同 樣圖表進行詮釋和修正的空間。

(18)

參考文獻

陳陸輝(2000)。臺灣選民政黨認同的持續與變遷。選舉研究,7(2),109-141。

盛杏湲(2010)。臺灣選民政黨認同的穩定與變遷:定群追蹤資料的應用。選舉研究,17

(2),1-33。

游伯龍(1998)。HD:習慣領域⎯⎯IQ和EQ沒談的人性軟體。臺北市:時報文化。

游伯龍(2009)。HD:習慣領域⎯⎯影響一生成敗的人性軟體。臺北市:時報文化。

游伯龍、陳彥曲(2012)。HD:習慣領域進階版⎯⎯智慧電網全面啟動。臺北市:時報文 化。

游伯龍、黃鴻順、陳彥曲(2015)。從決策到妙策:突破習慣領域、洞見決策盲點、優化 競爭策略、激發絕頂妙策。臺北市:時報文化。

黃鴻順、游伯龍(2011)。認同圈的量化與應用之初探。習慣領域期刊,2(2),1-19。

Abdi, H., & Valentin, D. (2007). Multiple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In N. J. Salkind (Ed.), Encyclopedia of measurement and statistics (pp. 651-657). Thousand Oaks, CA: Sage.

Bellettini, G., Ceroni, C. B., & Monfardini, C. (2016). Neighborhood heterogeneity and electoral turnout. Electoral Studies, 42, 146-156.

Campbell, A., & Converse, P. (1972). The human meaning of social change. New York, NY: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Campbell, A., Converse, P., Miller, W., & Stock, D. (1960). The American voter. New York, NY:

Wiley.

Chan, S.-J., & Yu, P.-L. (1985). Stable habitual domains: Existence and implications.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110(2), 469-482.

Chang, G.-A., & Wang, T.-Y. (2005). Taiwanese or Chinese? Independence or unification? An analysis of generational differences in Taiwan. Journal of Asian and African Studies, 40(1- 2), 29-49.

Converse, P. (1964). The nature of belief systems in mass publics. In D. Apter (Ed.), Ideology and discontent (pp. 206-261). New York, NY: Free Press.

Duhigg, C. (2012). The power of habit: Why we do what we do in life and business. New York, NY: Random House.

Fieldhouse, E., Lessard-Phillips, L., & Edmonds, B. (2015). Cascade or echo chamber? A complex agent-based simulation of voter turnout. Party Politics, 22(2), 241-256.

Friedman, J., & Friedman, S. (Eds.). (2012). The nature of belief systems reconsidered. New

(19)

York, NY: Routledge.

Glynn, D. (2014).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Exploring data and identifying patterns. In D. Glynn

& J. A. Robinson (Eds.), Corpus methods for semantics: Quantitative studies in polysemy and synonymy (pp. 443-485). Amsterdam, the Netherlands: John Benjamins.

Gray, E., Jennings, W., Farrall, S., & Hay, C. (2015). Small big data: Using multiple data-sets to explore unfolding social and economic change. Big Data & Society. Retrieved from http://doi.org/10.1177/2053951715589418

Greenacre, M., & Blasius, J. (2006). Multiple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and related methods.

Boca Raton, FL: CRC Press.

Husson, F., & Josse, J. (2014). Multiple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In J. Blasius & M. Greenacre (Eds.), Visualization and verbalization of data (pp. 165-183). Boca Raton, FL: CRC Press.

Husson, F., Lê, S., & Pagès, J. (2011). Exploratory multivariate analysis by example using R.

Boca Raton, FL: CRC Press.

Kinder, D. R. (2006). Belief systems today. Critical Review, 18(1-3), 197-216.

Larbani, M., & Yu, P.-L. (2012). Decision making and optimization in changeable spaces: A new paradigm. Journal of Optimiz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155(3), 727-761.

Leeper, T. J. (2014). Cognitive style and the survey response.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78(4), 974-983.

Lien, P.-T. (2014). Democratization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 changing identity politics and shifting paradigm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aiwan. Taiwan Journal of Democracy, 10(2), 25-48.

Lin, T.-M., Wu, C.-E., & Lee, F.-Y. (2006). “Neighborhood” influence on the forma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in Taiwan: Spatial regression with disjoint neighborhoods. Political Research Quarterly, 59(1), 35-46.

Liu, F. C.-S. (2007). Constrained opinion leader influence in an electoral campaign season:

Revisiting the two-step flow theory with multi-agent simulation. Advances in Complex Systems, 10(2), 233-250.

Liu, F. C.-S. (2016). Declining news media viewership and the survival of political disagre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Opinion Research. Retrieved from http://doi.org/10.1093/

ijpor/edw004

Liu, F. C.-S., & Li, Y. (2016). Generation matters: Taiwan’s perceptions of mainland China and attitudes towards cross-strait trade talks.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0(0), 1-17.

Newcomb, T. M., Turner, R. H., & Converse, P. E. (1965). Social psychology: The study of

(20)

human interaction. New York, NY: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Rasmussen, M. B., & Hansen, A. W. (2015). Big data is only half the data marketers need.

Retrieved from https://hbr.org/2015/11/big-data-is-only-half-the-data-marketers-need

Rigger, S. (2006). Taiwan’s rising rationalism: Generations, politics, and “Taiwanese nationalism”. Retrieved from http://scholarspace.manoa.hawaii.edu/handle/10125/3494 Roux, B. L., & Rouanet, H. (2009). Multiple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Thousand Oaks, CA:

Sage.

Smith, E. R. (1989). The unchanging American voter.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Sniderman, P. M., & Highton, B. (Eds.). (2011). Facing the challenge of democracy:

Explorations in the analysis of public opinion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Treier, S., & Hillygus, D. S. (2009). The nature of political ideology in the contemporary electorate.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73(4), 679-703.

Zaller, J. (1992). The nature and origins of mass opinion. New York,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1)

附錄 TSCS 2013選用問卷題組

代號 變數名稱/問卷題 選項 重編碼後數值

男 1

v1 [受訪者性別]

女 0

age≥(2013-1931) 第一世代 gen.1=1; else=0 age≤(2013-1932) &

age≥(2013-1953) 第二世代

gen.2=1; else=0 age≤(2013-1954) &

age≥(2013-1968) 第三世代

gen.3=1; else=0 age≤(2013-1969) &

age≥(2013-1978) 第四世代

gen.4=1; else=0 v2y 出生的民國年(age=102 - v2y)

age≤(2013-1979) &

age≥(2013-1988) 第五世代

gen.5=1; else=0

(01) 臺灣 1

(02) 中華民國 2

(03) 中國 3

(04) 中華人民共和國 3

v15r

如果有人問您的祖國是哪裡,

請問您會怎麼回答?(訪員請 唸選項)

(05) 其他 3

v21 [是否具大學學歷]

請問您的教育程度是:

(01) 無 / 不 識 字 (02) 自 修 / 識 字 / 私 塾 (03) 小 學 (04) 國

(初)中 (05) 初職 (06) 高中普 通科 (07) 高中職業科 (08) 高職 (09) 士官學校 (10) 五專 (11) 二 專 (12) 三專 (13) 軍警校專修班 (14) 軍 警 校 專 科 班 (15) 空 中 行 專/商專 (16) 空中大學 (17) 軍 警官校或大學 (18) 技術學院、科 大 (19) 大學 (20) 碩士 (21) 博 士 (22) 其他

10以上=1;

其他=0

(01) 非常重要 1

(02) 重要 1

(03) 不重要 0

(04) 非常不重要 0

v54ar

請問您覺得下列這些歷史事件 是不是很重要,要讓下一代永 遠記得?(a) 二二八事件

(05) 沒聽說過 NA

(01) 非常重要 1

(02) 重要 1

(03) 不重要 0

(04) 非常不重要 0

v54br (b) 美麗島事件、黨外民主運 動

(05) 沒聽說過 NA

(01) 非常重要 1

v54cr (c) 推翻滿清,建立中華民國

(02) 重要 1

(22)

代號 變數名稱/問卷題 選項 重編碼後數值

(03) 不重要 0

(04) 非常不重要 0

(05) 沒聽說過 NA

(01) 非常重要 1

(02) 重要 1

(03) 不重要 0

(04) 非常不重要 0

v54dr (d) 八年對日抗戰勝利

(05) 沒聽說過 NA

(01) 臺灣人 1

(02) 中國人 2

(03) 兩者都是 3

v57r

目前社會上有人會說自己是臺 灣 人 , 有 人 會 說 自 己 是 中 國 人,也有人會說兩者都是。請 問您認為自己是臺灣人、中國

人還是兩者都是? (04) 兩者都不是 4

(01) 儘快宣布獨立 1

(02) 維持現狀,以後走向獨立 2

(03) 永遠維持現狀 3

(04) 維持現狀,以後走向統一 4 v61r

對於未來臺灣與中國大陸的關 係,有人主張臺灣獨立,也有 人主張與大陸統一。請問您比 較贊成哪一種主張?

(05) 儘快與中國大陸統一 5

(01) 臺灣 0

(02) 臺灣、澎湖 0

(03) 臺灣、澎湖、金門、馬祖 0 (04) 臺灣、澎湖、金門、馬祖、

港澳 v75r 0

[領土是否包括中國大陸]

請問您認為,我們國家的土地 範圍應該包括哪些地方?

(05) 臺灣、澎湖、金門、馬祖、

港澳、中國大陸

1

(01) 中華民國 1

(02) 中華民國在臺灣 2

(03) 臺灣 3

(04) 臺灣共和國 4

(05) 中國臺灣 5

(06) 中華人民共和國 5

v76r

請問您覺得我們的國家現在應 該叫什麼名字比較合乎您的看 法?

(07) 其他 5

(01) 非常同意 1

(02) 同意 1

(03) 不同意也不反對 0

(04) 不同意 0

v89ar

關於臺灣社會文化的現象,請 問您同不同意以下各種說法或 想 法 ?(a) 中華民族本來就包 含很多族群,不應該分離

(05) 非常不同意 0

(23)

代號 變數名稱/問卷題 選項 重編碼後數值

(01) 非常同意 1

(02) 同意 1

(03) 不同意也不反對 0

(04) 不同意 0

v89br

(b) 面對外來勢力時,臺灣人 應該有「自己當家作主」的自 覺與決心

(05) 非常不同意 0

(01) 非常同意 1

(02) 同意 1

(03) 不同意也不反對 0

(04) 不同意 0

v89cr (c) 現在的臺灣文化已經不能 再說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05) 非常不同意 0

(01) 非常同意 1

(02) 同意 1

(03) 不同意也不反對 0

(04) 不同意 0

v89dr (d) 臺灣是個小而美的國度,

未來也都會繼續維持下去

(05) 非常不同意 0

(01) 非常同意 1

(02) 同意 1

(03) 不同意也不反對 0

(04) 不同意 0

v89er (e) 臺灣人的祖先就是黃帝,

我們要繼承這樣的血統與歷史

(05) 非常不同意 0

(01) 非常同意 1

(02) 同意 1

(03) 不同意也不反對 0

(04) 不同意 0

v89fr

(f) 在 臺 灣 長 久 居 住 或 成 長 的 人們應該一起發展出自己的新 民族

(05) 非常不同意 0

(01) 非常同意 1

(02) 同意 1

(03) 不同意也不反對 0

(04) 不同意 0

v89gr

(g) 臺灣人很優秀,各行各業 都有人才在世界上有很成功的 表現

(05) 非常不同意 0

(01) 非常同意 1

(02) 同意 1

(03) 不同意也不反對 0

(04) 不同意 0

v89hr

(h) 作為華夏子孫,我們在國 際上應該盡力將中華文化發揚 光大

(05) 非常不同意 0

(01) 非常同意 1

(02) 同意 1

(03) 不同意也不反對 0

v89ir (i) 不 管 臺 灣 發 生 任 何 問 題 , 我都一定會挺它到底,絕對不 會想要移民到國外

(04) 不同意 0

(24)

代號 變數名稱/問卷題 選項 重編碼後數值

(05) 非常不同意 0

v58r

請 您 用0~10分來表示您自認 為是臺灣人的程度,10分表示

「 完 全 是 臺 灣 人 」,0 分 表 示

「 完 全 不 是 臺 灣 人 」。 請 問 您 會選幾分?

0~10

v59r

請 您 用0~10分來表示您自認 為是中國人的程度,10分表示

「 完 全 是 中 國 人 」,0 分 表 示

「 完 全 不 是 中 國 人 」。 請 問 您 會選幾分?

0~10

(01) 非常同意 1

(02) 同意 1

(03) 不同意 0

v67r

有人認為,如果臺灣獨立不會 引起戰爭,就應該宣布獨立。

請問您同不同意?

(04) 非常不同意 0

(01) 非常同意 1

(02) 同意 1

(03) 不同意 0

v69r

有人認為,如果大陸在經濟、

社會、政治方面的發展跟臺灣 差不多,兩岸就應該統一。請

問您同不同意? (04) 非常不同意 0

(01) 國民黨 1(泛藍)

(02) 民進黨 2(泛綠)

(03) 親民黨 1

(04) 臺聯黨 2

(05) 新黨 1

(06) 建國黨 2

(07) 其他 3(其他)

(08) 泛藍 1

(09) 泛綠 2

(10) 其他政黨但不願明說 3 v95 [政黨陣營傾向]

國 內 的 政 黨 都 有 它 們 的 支 持 者,請問您是哪一個政黨的支 持者?

(11) 全支持/全不支持 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03/2018 Annual Information on operating Classes, Accommodation, Student Enrolment and Repeaters in Local and International Primary Schools by Grade are provided in XLS format. 16

I certify that I have audited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of the Subsidized Schools Provident Fund set out on pages 24 to 47, which comprise the balance sheet as at 31 August

The personal data of the students collected will be transferred to and used by the Education Bureau for the enforcement of universal basic education, school

Due to the increase in housing rent, rising prices in outbound package tours and air tickets during summer holidays, as well as in gasoline that was affected by price increase

• Java is one of general-purpose programming languages, supporting the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OOP) paradigm.. • Java was first released by Sun Microsystems back in 1995 and is

To decide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different sets of fea- ture points and to consider the binary relationships of point pairs at the same time, we construct a graph for each set

We try to explore category and association rules of customer questions by applying customer analysi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data mining and rough set theory.. We use customer

The research data are collected by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analysed in electors’ opinion with political party of candidat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