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91 年學科能力測驗 自然考科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91 年學科能力測驗 自然考科"

Copied!
3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91 年學科能力測驗

自然考科

一、單一選擇題

 說明:第 1 至 40 題為單一選擇題,每題均計分。每題選出最適當的選項,標示在答案卡上。每 題答對得2 分,答錯不倒扣。

1. 下列有關地球上能量流轉的敘述,何者正確﹖

(A)能量在食物網中流轉,到高級消費者為止 (B)生產者與消費者皆可將葡萄糖分解產生能量 (C)在地表生存的生物皆直接由太陽輻射能獲得能量 (D)任一食物階層傳遞到次一食物階層的能量約為90 %

【標準答案】(B)

【概念中心】食物網與能量塔。

【命題出處】南一版基礎生物第一章第一節生命世界的組成及第二節能量的流轉。

【試題解析】生產者與消費者皆需行呼吸作用,將葡萄糖分解產生能量。(A)能量的流轉為單方向傳 遞,食物網中的箭頭似乎皆終止於高級消費者,但各位同學不要忘了高級消費者死 亡後會由分解者分解,將體內物質重新釋放循環,因此能量終點應該是分解者。(B) 生產者與消費者皆需行呼吸作用,將葡萄糖分解產生能量。(C)只有生產者可直接由 太陽輻射能獲得能量,其餘生物需由食物網中獲得能量。(D)能量利用的效率,每經 過一階層約僅有原來的10%(十分之一定律)。

【未來趨勢】能量的流轉與物質(元素)的循環為生態系中構成生命世界的二大因素,將來同學應 特別注意生態塔的相關題目。

2. 菟絲子是一種缺乏葉綠素的開花植物,但可藉由吸附於其他綠色植物以取得養分,故菟絲子在 生態系中的角色是下列何者﹖

(A)生產者  (B)分解者  (C)消費者  (D)清除者

【標準答案】(C)

【概念中心】生物間的互動關係。

【命題出處】南一版基礎生物第一章第四節生物間的互動關係。

【試題解析】菟絲子可利用莖上的吸器伸入其他植物的維管束中吸取養分,因此屬於消費者,為一 種寄生性植物。

【未來趨勢】將來可能會考其他種類的生物互動關係。

A B 互動關係

寄生、掠食

互利共生

片利共生

競爭

互容

有利+不利-

沒影響○

(2)

3. 從有機化合物分子的組成判斷,生物體內哪三種元素含量最多﹖

(A)碳、氮、氧  (B)氫、氧、硫  (C)磷、氮、氧  (D)碳、氫、氧

【標準答案】(D)

【概念中心】構成生物體的物質。

【命題出處】南一版基礎生物第一章第一節生命世界的組成。

【試題解析】生物體內含量最多的三種元素為O>C>H。

【未來趨勢】將來有可能比較動、植物及土壤中元素組成的差異性。

元素種類 氧O 碳C 氫H 氮N 鈣Ca 磷P 鉀K 硫S 鈉Na 氯Cl 鎂Mg 鐵Fe 錳Mn 矽Si

人體成分(%) 65.0 18.0 10.0 3.3 2.0 1.10 0.35 0.25 0.15 0.15 0.05 0.004 0.001 微量 植物平均組成(%) 70.0 18.0 10.5 0.3 0.5 0.07 0.3 0.05 0.02 0.02 0.04 0.01 0.001 0.2 土壤平均組成(%) 49.34 2.52 0.88 0.2 2.42 0.04 1.51 0.16 1.21 0.01 0.91 2.62 0.06 31.21

4. 下列關於氮循環的敘述,何者正確﹖

(A)氮無法直接為一般動、植物體所利用

(B)大豆根瘤中的根瘤菌是一種與植物共生的真菌 (C)氮在土壤中必須轉換成硝酸鹽,始能為生物體吸收

(D)微生物中只有土壤中的硝化細菌,能直接利用大氣中的氮

【標準答案】(A)

【概念中心】碳、氮、硫、磷之循環。

【命題出處】南一版基礎生物第一章第三節元素循環。

【試題解析】(A)空氣中的氮須藉固氮桿菌才可固定成NH3,為植物利用。(B)根瘤菌為一種共生的 細菌。(C) NH4及NO3皆可被植物根部吸收。(D)硝化細菌並不能直接利用大氣中的 氮。

【未來趨勢】氮循環是元素循環中必考的經典題目,同學一定要理解氮循環中的四種作用﹕1.固氮 作用﹕N2→NH3﹔2.硝化作用﹕NH3→NO3﹔3.氨化作用﹕蛋白質→NH3﹔4.脫氮作 用﹕NO3─→N2

5. 在某一生態保育區中,掠食者與獵物的族群變化如圖1。

依據圖1 的數據推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掠食者與獵物兩族群不互相影響,族群變化無規則性 (B)掠食者與獵物兩族群相互影響,使族群大小呈現波動現象

(C)掠食者族群大小受獵物控制,但獵物的族群變化不受掠食者族群大小的影響 圖 1

(3)

(D)獵物族群大小受掠食者控制,但掠食者的族群變化不受獵物族群大小的影響

【標準答案】(B)

【概念中心】族群大小的波動,動態平衡。

【命題出處】南一版基礎生物第二章第三節族群的變化。

【試題解析】由圖1可清楚看出,掠食者與獵物兩族群互相影響,掠食者的曲線高峰比獵物的曲線 高峰晚出現,且兩者曲線一消一長,呈現波動情形,此為開放環境下族群的變化情 形。

【未來趨勢】將來可能會考兩個族群競爭時的族群波動情形,同學宜特別注意。

6. 下列有關臺灣森林生態系的敘述, 何者正確﹖

(A)臺灣地處亞熱帶, 故低海拔森林皆為熱帶雨林 (B)臺灣闊葉林中動植物種類繁多, 但物種歧異度很小 (C)臺灣3000 公尺以上的高海拔森林為針葉與闊葉混合林

(D)臺灣1000~2000 公尺的中低海拔森林主要是樟科與殼斗科為主的闊葉林

【標準答案】(D)

【概念中心】臺灣的各種生態系。

【命題出處】南一版基礎生物第五章第三節臺灣的各種陸域生態系。

【試題解析】(A)臺灣並無典型的熱帶雨林,其中南部恆春半島、蘭嶼及綠島等地有熱帶季風林,其 餘低海拔森林大多為闊葉林。(B)臺灣闊葉林中物種歧異度很大。(C)臺灣3000公尺以 上的高海拔森林為針葉林。

【未來趨勢】今年考臺灣陸地生態系,明年同學就要特別 留意海洋生態系,尤其是珊瑚礁的相 關知識。

7. 同物種的個體在形態特徵上常有些許差異,例如﹕橡樹 葉片長度有的只有3 公分,有的長到7 公分,而形態有 差異的物種個體, 在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上, 也會有 些不同,例如﹕葉面積愈小的植物愈容易適應乾燥環境。

圖2為某棲地三種不同植物之葉面積與個體數目的關係 圖,若此棲地遭遇乾旱,則下列哪一項敘述最合理﹖

(A)甲物種比乙物種在該棲地的適應情形為佳  (B)乙物種比丙物種在該棲地的適應情形為佳 (C)丙物種比甲物種在該棲地的適應情形為佳  (D)甲物種和丙物種在該棲地的適應情形相同

【標準答案】(A)

【概念中心】演化的機制。

【命題出處】南一版基礎生物第四章第一節生物的演化。

【試題解析】此題是考同學們對演化的觀念及圖形的判讀能力。此圖要注意其高峰,甲物種有二個 高峰22及27 cm2,乙物種高峰為24.5 cm2,丙物種高峰也約為24.5 cm2,因此不論此 棲地是乾旱或多雨,甲物種一定比乙、丙物種適應力強。至於乙、丙物種則很難區別 何者為優勢種。

【未來趨勢】演化的觀念是生物學的主幹,各位同學一定要把天擇說的理論與各種生物現象結合,

充分體會演化論的迷人之處。

8-9題為題組

表1 為某森林被砍伐前與砍伐後哺乳類與鳥類物種數目的統計結果, 回答8- 9 題。

(4)

表1

森林狀態 哺乳類物種數目 鳥類物種數目

砍伐前 45 90

砍伐後

剛砍伐不久 35 44

砍伐後經過 2 年 20 76 砍伐後經過 4 年 31 78 砍伐後經過 6 年 28 80

8. 依據表1的數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此森林生態系的物種歧異度, 砍伐後比砍伐前高 (B)此森林被砍伐後,只需五至六年就能恢復為巔峰群落 (C)不論是砍伐前或砍伐後,鳥類的物種歧異度都比哺乳類高 (D)森林被砍伐後,此森林生態系之優勢種由哺乳類變為鳥類

【標準答案】(C)

【概念中心】物種的歧異度。

【命題出處】南一版基礎生物第三章第一節生物的歧異度及其重要性。

【試題解析】(A)森林砍伐後物種數目減少,故物種歧異度下降。(B)巔峰群落意謂穩定群落,不再 有消長發生,但一直到第6年,哺乳類及鳥類的物種數皆仍在變動中。(D)砍伐前後,

鳥類的物種數目都比哺乳類多。

【未來趨勢】生物歧異度是生態系中的一項重要指標,同學們宜了解基因歧異度、物種歧異度及生 態系統歧異度各自代表的涵義及應用為何。

9. 依據表1 的數據,森林被砍伐後,此森林生態系呈現何種變化﹖

(A)此生態系中哺乳類呈現年消長現象  (B)此生態系呈現初級消長現象 (C)此生態系中鳥類呈現年消長現象   (D)此生態系呈現次級消長現象

【標準答案】(D)

【概念中心】群集的消長。

【命題出處】南一版基礎生物第三章第三節群集的消長。

【試題解析】原本不毛之地,由生產者在岩石表面開始消長的型式稱為初級消長,森林砍伐後開始 重新的消長稱為次級消長。

【未來趨勢】此題組結合了生物歧異度與群集的消長,很基本也很重要,將來同學要注意群集消長 的日變化圖形。

(5)

10.下列有關族群的敘述, 何者正確﹖

(A)不同族群的年齡結構大致相同

(B)估算一族群的出生率及死亡率, 即可決定族群大小和密度

(C)在一閉鎖環境中的族群, 其大小和密度最終會維持在一穩定狀態 (D)在自然開放環境中, 族群密度會受生物因素及非生物因素影響而波動

【標準答案】(D)

【概念中心】族群的特徵與變化。

【命題出處】南一版基礎生物第二章第二節族群的特徵及第三節族群的變化。

【試題解析】(A)年齡結構分成﹕成長型、下降型及穩定型族群。(B)族群的大小由出生率、死亡率、

遷入率及遷出率共同決定,而族群密度=個體數/單位空間。(C)在自然開放環境中 的族群大小和密度才會維持在一穩定的波動狀態,而閉鎖環境中的族群,最終一定 會導致滅絕消失。

【未來趨勢】本次學測考了太多族群的概念,有點偏易,明年的重點應該是在群集的特徵及變化。

11.下列何者為一個族群﹖

甲、一個蟻窩的螞蟻﹔乙、珊瑚礁上的石蓴﹔丙、池塘裡的浮游藻類﹔丁、庭院裡的黃花酢醬草﹔

戊、手上的細菌。

(A)甲乙丙  (B)甲乙丁  (C)乙丙丁  (D)乙丁戊

【標準答案】(B)

【概念中心】個體與族群的區別與關係。

【命題出處】南一版基礎生物第二章第一節個體和族群。

【試題解析】丙、池塘裡的浮游藻類:群集﹔戊、手上的細菌:群集。

【未來趨勢】此題是最簡單的題目,同樣地,同學明年準備的重點應該注意群集的結構消長等概念

12. DDT 造成生物放大的原因為何﹖

(A)因食物塔階層愈高, 總生物量愈大,DDT累積量也愈高 (B)因高級消費者體內分解DD T的能力較生產者低

(C)因DDT 在生物体內無法分解,無法排出 (D)因DDT 使受污染生物的總生物量增大

【標準答案】(C)

【概念中心】生物放大效應

【命題出處】南一版基礎生物第六章第三節人類對自然環境的衝擊

【試題解析】(A)食物塔階層愈高,總生物量愈小。(B)消費者及生產者皆無法分解DDT。(D) DDT 與生物量無關。

【未來趨勢】生物放大效應已經連續考了好幾次,可見其重要性,將來各位同學要特別留意「優養 化」、「紅潮」、「珊瑚白化」及「逆溫現象」等名詞意義。

13.颱風來襲造成水患後,待清除的垃圾,往往堆積如山,衛生單位因此呼籲民眾注意身體及飲食 衛生, 以防皮膚及腸胃道感染, 也應該儘快恢復環境清潔, 以防病媒蚊引起登革熱等傳染病。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6)

(A)皮膚或腸胃道感染後,最佳的治療方法是立刻服用抗生素

(B)水患使下水道的污水溢出地面,這些污水中的微生物都是致病菌 (C)引起腸胃道感染與引起登革熱的微生物皆可行分裂生殖

(D)有些細菌以煮沸方式處理仍然無法去除,主要由於這些細菌會產生內孢子

【標準答案】(D)

【概念中心】病毒、細菌的構造、生長與繁殖。

【命題出處】南一版生命科學第二章第一節病毒及第二節細菌。

【試題解析】(A)需先確定感染源的細菌種類並做抗生素感受性試驗,才可吸用適當的抗生素。(B) 污水中的微生物不一定都會致病,有些甚至為體內的益菌。(C)腸胃道感染為細菌引 起,可行分裂生殖﹔但登革熱為病毒造成,為絕對寄生,本身並不會行生殖。

【未來趨勢】911恐佈攻擊後,美國陷入白色粉末恐慌症,此即為炭疽桿菌的內孢子,它可耐高熱,

酸鹼,可存活數十年,此題可算是一種變相的時事題。

14.下列有關典型南海海水和黑潮之溫鹽圖(圖3)的一些敘述, 何 者正確﹖

(A)南海和黑潮的海水均具有鹽度,故二海水密度均較純水小 (B)在圖3 之溫度範圍內,南海海水的鹽度變化幅度較黑潮大 (C)從溫鹽圖判斷,南海海水和黑潮大致是兩個不同的水團 (D)當海水溫度高於2 0℃時, 南海海水鹽度大於黑潮鹽度

【標準答案】(C)

【概念中心】根據高一基礎地科教材網要的「實習﹕海水溫度對鹽度 的作圖」並研判其特性。

【命題出處】1、南一出版超精準學科能力測驗,筆者編寫之第八回第65題。2、南一出版追分成功策 略基礎地科(全)第六章重點二。3、南一版地球科學上冊教科書第五章第一節。

【試題解析】(A)因為南海水與黑潮水均具有鹽度,所以密度均較純水大。(B)圖3的橫軸為鹽度,由 圖可看出黑潮水的鹽度變化較大(34.1 000 ~34.8000 ),而南海水的變化較小(3

4.2 000 ~34.6 000 )。(D)圖3的縱軸為溫度,當海水溫度高於20℃時,黑潮水的鹽 度較南海水大。

【未來趨勢】本題為配合實驗而設計,可見命題委員對實習活動的重視。而且類似這種「看圖說故 事」的題目正可看出學生判圖的能力,顯然也是優良題目的必備條件。

15.有關風吹海面引起的波浪,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波浪之波高愈大,波長愈短 (B)風速愈大,產生波浪之波高愈小

(C)風速愈大,提供海水產生波浪的能量愈少

(D)頻率相同的兩種波浪,波長較長者其傳播速率較快

【標準答案】(D)

【概念中心】根據高一基礎地科教材綱要的「海水的運動──波浪」。

【命題出處】南一版基礎地科教科書第八章第二節。

【試題解析】(A)波浪的波高大,表示風速強,能量大,與波長無關。(B)風速愈大,產生波浪的波高 圖 3

(7)

愈大。(C)風速愈大,提供海水產生波浪的能量愈多。

【未來趨勢】本題純粹是觀念的簡單理解,筆者倒不覺得出得有何高明。若是為求平衡各領域出題,

海洋學必須出3題而選定本題,倒不如出一題海氣交互作用的考題,譬如「水的循環」

「聖嬰現象」。

16.下列根據北斗七星周日運動相片所做的判讀, 何者正確﹖

(A)其中視星等為1.8者,其光度較3.3者暗

(B)各成員的周日運動,幾乎均以天狼星為中心來進行 (C)其中具紅色星光者,其星球表面溫度較具藍光者低 (D)其中最接近北極星者,即保證它是距北極星最近的星

【標準答案】(C)

【概念中心】根據高一基礎地科教材綱要的「燦爛星空」。

【命題出處】南一版基礎地科教科書第九章。

【試題解析】(A)視星等即為視亮度,亮度並非只與光度有關,還與星距有關。(B)北斗七星的周日運 動,幾乎都以北極星為中心。(D)天球上最接近北極星者,並非就是實際上距北極星 最近的星。

【未來趨勢】由本題可看出將來的命題方向,一個北斗七星周日運動現象可引伸出亮度、光度、顏色 溫度等等觀念。考生在準備時應該各方面都理解,而且也要橫向聯結彼此的關係。

17.戴眼鏡的乘客在雨天乘坐冷氣很強的計程車一陣子後,一旦下車常發覺眼鏡鏡片模糊。此現象 與下列何者最相關﹖

(A)車外空氣的水氣遇到冰冷鏡片達到露點  (B)車外空氣所含的水氣比車內少 (C)車外空氣的溼度比車內小        (D)車外氣溫比車內低

【標準答案】(A)

【概念中心】根據高一基礎地科教材綱要的「實習:溫度與溼度的測計」。

【命題出處】南一版基礎地科實習手冊實習四「溼度的測量」。

【試題解析】在冷氣車內因為冷氣很強,導致眼鏡鏡片的溫度很低,一旦離開冷氣車,車外的空氣 溫度較高,大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冰冷的眼鏡鏡片,自然可以凝結成水而沾附在鏡片 上。

【未來趨勢】本題是一題配合日常生活的實例,戴眼鏡的考生應該有過這種經驗,實在出得非常棒 讓學生明白地球科學即為生活科學。筆者建議大考中心多往這方面下功夫,中學生 可能有人還以為大熱天端一杯冰水擺置於桌上,不久後桌面上有積水,誤以為此積 水來自於杯內的水﹗

18.下列何者不屬於沉積構造﹖

(A)斷層  (B)層理  (C)波痕  (D)粒級層  (E)交錯層

【標準答案】(A)

【概念中心】據高一基礎地科教材綱要的「依沉積構造判別岩層層序」。

【命題出處】南一版基礎地科教科書第五章第二節。

【試題解析】在沉積的時候,沉積物常受到當時環境或生物影響,而形成一些特有的形狀,稱為沉 積構造,譬如層理、波痕、交錯層、粒級層。利用沉積構造可以判斷地層屬於正常層序 或倒轉層序,而斷層屬於構造地質,無法判斷岩層層序。

(8)

【未來趨勢】此題屬於簡易題,偏重記憶,似不需理解即可得答案。也許一份考題中總要有基本題,

這就是一題,將來的命題可能還會有這種基本題。

19-20為題組

圖4 為洋底擴張示意圖,其中甲丁段和丙己 段均代表中洋脊, 回答19~20題。

19.圖4 中之丙丁段屬於何種斷層﹖

(A)正斷層 (B)逆斷層 (C)轉形斷層 (D)平移斷層

【標準答案】(C)

【概念中心】根據高一基礎地科教材綱要的「板塊邊界的類型」。

【命題出處】南一版基礎地科教科書第二章第三節。

【試題解析】俯看中洋脊在大洋中的分布,其頂部不是連續成一條直線的海底山脊,而是被斷層錯 開,而發生在錯開兩段中洋脊間的斷層就稱為轉形斷層。

【未來趨勢】像這種圖形在地科教科書中皆可看到,所以考生應可輕鬆拿分,本題可歸類為簡易題 但筆者仍建議未來考生在準備考試時,多注意教材中的圖形,更應該分辨得出非常 接近的一些專有名詞。

20.圖4 中,由玄武岩熔岩流持續噴發、凝固形成的海洋地殼,其岩石年齡分布的情形為何﹖

(A)以中洋脊為中心時,中洋脊的岩石最年輕,兩側離中洋脊愈遠的岩石愈老 (B)以乙丙段為中心時,乙丙段的岩石最年輕,兩側離乙丙段愈遠的岩石愈老 (C)以丙丁段為中心時,丙丁段的岩石最老,兩側離丙丁段愈遠的岩石愈年輕 (D)以丁戊段為中心時,丁戊段的岩石最老,兩側離丁戊段愈遠的岩石愈年輕

【標準答案】(A)

【概念中心】根據高一基礎地科教材綱要的「板塊構造學說」與「岩漿活動」。

【命題出處】南一版基礎地科教科書第二章第二節與第三章第一節。

【試題解析】海底擴張說認為岩漿在中洋脊湧出地表,凝固後形成新的海洋地殼,往兩旁擠壓。老 的海洋地殼一路向兩側擴張後到海溝的地方,進入地函而化成地函的一部分。因此 以中洋脊為對稱軸,中洋脊的岩石最年輕,愈向兩側愈老。

【未來趨勢】這是一題有關海底擴張證據的考題,未來仍有很高的機率再出現類似這種的題目,譬 如中洋脊兩側的地磁反轉現象、海洋沉積物厚度分布。

21.臺灣地區約在北緯二十多度,此地區地面氣象觀測坪內安置之百葉箱,其門開口最好朝向哪一 方﹖

(A)東方  (B)南方  (C)西方  (D)北方 圖 4

(9)

【標準答案】(D)

【概念中心】根據高一基礎地科教材綱要的「地面觀測坪的設立」。

【命題出處】南一版基礎地科教科書第六章第一節。

【試題解析】北迴歸線以北的地區,因太陽光均自天頂偏南方斜射而入,為了避免打開百葉箱內讀 取數據時,百葉箱內的儀器受陽光照射而影響準確度故百葉箱內開口向北。

【未來趨勢】關於地面觀測坪的設立、主要觀測項目、儀器及原理一直是大氣地面觀測很重要的出題 來源,尤其是百葉箱開門方向,其內擺置的觀測儀器、離地的高度、氣壓計該不該置 於百葉箱內等等問題。

22.欲探求岩石圈的底界有多深,下列哪一種技術是最佳方法﹖

(A)藉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的急遽變化測得 (B)使用聲納,利用聲波反射原理測得

(C)靠繞極衛星的遙感探測測得 (D)由陸地鑽探直接測得

(E)由海底鑽探直接測得

【標準答案】(A)

【概念中心】根據高一基礎地科教材綱要的「地球的層圈構造」。

【命題出處】南一版基礎地科教科書第二章第一節。

【試題解析】理論上挖多深就知道多深,但由於離地表愈深其溫度也愈高,壓力也愈大,挖掘工作 愈難進行,因此通常是採用地震波的變化來推測地球的內部構造。

【未來趨勢】這是一題理解性的考題,沒有深奧的道理,只由五個選項中挑出最佳者,筆者認為這 是種非常不錯的命題方式,考生在平常讀書時是否能面面俱到、碰到這種類型考題 時是否能逐一加以判斷。

23.下列四圖中,小白球代表氦原子,大灰球代表氮原子。哪一圖最適合表示標準狀態( S T P )時,

氦氣與氮氣混合氣體的狀態

(A)   (B)   (C)  (D)

【標準答案】(A)

【概念中心】(1)物質的形成:單原子分子與雙原子分子:(2)緒論:混合物。

【命題出處】(1)南一版基礎化學:1-0緒論,圖1-1之均勻混合物:2-2惰性氣體分子式,氦:He;氮 氣分子式:N2(2)南一新超群基礎化學:1-0緒論,混合物之圖示;3-1單原子分子He 雙原子分子N2

【試題解析】(1)氦氣為單原子分子(He)﹔(2)氮氣為雙原子分子(N2)﹔(3)兩氣體均勻混合,故 選A。

【未來趨勢】(1)圖表的題型逐年增加。(2)常見之分子﹕a、元素分子(a)單原子分子﹕He,Ne,Ar,K r,Xe,Rn﹔(b)多原子分子﹕He,O2,N2,P4,S8…﹔b、化合物分子﹕H2O,CO2 SO2,H2S,CO…。

(10)

24.鉛與碳在週期表中同族( 1 4 族),性質也多相似,下列有關鉛化學的敘述,何者正確﹖

(A)要去除土壤中的鉛或鎘等重金屬污染,可以利用強酸將重金屬物質沉澱出來 (B)鉛蓄電池充電時以鉛為陽極,氧化鉛為陰極,兩極均產生硫酸鉛

(C)自然界中,鉛與氧化合所形成之最高氧化狀態的穩定物質是PbO2

(D)鉛與氧結合會形成兩種化合物,就是氧化鉛及過氧化鉛

【標準答案】(C)

【概念中心】(1)土壤﹔(2)鉛蓄電池原理﹔(3)氧化數﹔(4)鉛及其化合物之製備、性質與用途。

【命題出處】(1)南一基礎化學﹕2-3土壤、4-3鉛蓄電池﹔(2)南一物質科學化學篇﹕12-3鋁、錫、鉛及 其化合物﹔(3)南一新超群化學﹕2-3土壤、4-4鉛蓄電池﹔(4)南一新超群物質科學化 學篇﹕9-4氧化數(氧化態)、12-3鋁、錫、鉛及其化合物。

【試題解析】(A)土壤中之重金屬污染,很難去除,因此要防止污染﹔(B)充電﹕(鉛為陰極)(P bO2為陽極)﹔(C)鉛最高氧化數(氧化態)為+4,正確﹔(D) PbO與PbO2沒有過氧 化鉛。

【未來趨勢】(1)日常生活化學,化學與生活結合﹔(2)電池之充電、放電方程式。例﹕鎳-鎘 電池放電:NiO2(s)+Cd(s)+2H2O(l)→Ni(OH)2(s)+Cd(OH)2(s)

  充電:Ni(OH)2(s)+Cd(OH)2(s)→NiO2(s)+Cd(s)+2H2O(l)

25.圖5 中左、右兩個量筒各盛裝100 克的水與100 克的重水(D2O),重 水中的重氫(D)是氫的同位素21H,下列關於這兩筒樣品的敘述,何 者不正確﹖

(A)重水的體積比水少11 %   (B)重水的密度比水大12 % (C)氫的原子量是重氫的89 %  (D)重水的分子量比水多11 %

【標準答案】(C)

【概念中心】(1)原子的結構﹔(2)同位素。

【命題出處】(1)南一基礎化學3-1同位素﹔(2)南一新超群基礎化學3-1同位素。

【試題解析】(A)(89-100)/100×100%=-11%(少11%)。(B)(100/89-100/100) /(100/100)×100%

=12%(多12%)。(C)1H=1、2D=2,1/2×100%=50%。(D)H2=18、D2O=20,(20-1 8) /18×100%=11%(多11%)。

【未來趨勢】(1)同位素、同素異構物(同素異形體)、同分異構物之分辨。(2)常見之同位素﹕11H

2D

1 (或21H)﹔126C136C146C(3)常見之同素異構物﹕磷﹕白磷,赤磷﹔碳﹕

石墨,鑽石﹔硫﹕斜方硫,彈性硫,單斜硫﹔(4)常見之同分異構物﹕CH3OCH3C2H

5OH;2CH3COCH3、CH3CH2CHO。

26.下列有關氯化鈉晶體的敘述,何者正確?

(A)NaCl分子是氯化鈉晶體的最小單位 (B)晶體中Na與Cl的電子數,恰好一樣多

(C)晶體中的Na與Cl均擁有惰性氣體原子的電子數目

(D)氯化鈉晶體中異電荷離子的靜電引力恰等於同電荷離子的靜電斥力,故十分穩定

【標準答案】(C)

【概念中心】(1)離子化合物﹔(2)氯化鈉晶體。

(11)

【命題出處】(1)南一物質科學化學篇上3-1離子鍵﹔(2)南一新超群基礎化學3-1離子化合物。

【試題解析】(A)氯化鈉為離子化合物,不是分子,NaCl為其簡式,不是單獨分子,NaCl之單位晶 格中含4個Na+與4個Cl。(B)Na﹕10個電子,Cl﹕18個電子。(C)Na與Ne惰性氣 體有相同的電子數﹔ Cl與惰性氣體Ar有相同的電子數。(D)離子晶體中之離子堆積,

異電荷離子的靜電吸引力最大,而同電荷離子的靜電斥力最小,能量較安定。

【未來趨勢】(1)共價化合物﹔(2)分子化合物,例﹕CO2O=C=O、H2O、   (3)共價網狀 固體﹕石墨與鑽石等。

27.在常溫常壓的條件下,下列關於水溶液之pH 值的敘述,何者正確﹖

(A)純水的pH值是0

(B)酸性溶液的pH值永遠是正值 (C)在鹼性溶液中,0≦pH≦14值

(D)鹼性溶液的pH 值代表溶液中的氫離子濃度

【標準答案】(D)

【概念中心】(1)酸鹼中和反應﹔(2)pH值。

【命題出處】(1)南一物質科學化學篇8-3pH﹔(2)南一新超群基礎化學3-3pH。

【試題解析】(A)純水pH=7。(B)可能為負值,例﹝H﹞=10M則pH=-1。(C)鹼性溶液,pH>7 (D)無論酸性、中性或鹼性溶液,pH值均可代表氫離子濃度,pH=-log﹝H﹞。

【未來趨勢】(1)酸雨PH值(PH5.6以下)﹔(2)PH值滴定曲線。

28.在一煙霧實驗箱中,測得煙霧的主要成分為RH、NO、NO2 O3 、PAN,其中RH 含C、H,而PAN 含C、H、O、N,各種物 質的相對濃度隨時間的消長,記錄於圖6,根據圖中數據,

下列推論,何者最不合理﹖

(A) NO消失的速率比RH 快 (B) NO 生成NO2

(C) RH 及NO2生成PAN及O3

(D) O3生成PAN

【標準答案】(D)

【概念中心】大氣污染

【命題出處】(1)南一基礎化學2-2大氣污染﹔(2)南一新超群基礎化學2-2大氣污染。

【試題解析】(A)NO與RH兩者之下降斜率之絕對值,NO較大,表消失速率較快。(B)NO下降時,

NO2上升,表NO生成NO2。(C)RH與NO2下降時,PAN與O3上升,表RH與NO2生成P AN與O3。(D)PAN與O3同時上升,二者均為生成物。

【未來趨勢】(1)環境化學日趨重要﹔(2)PAN之化學式為CH3COONO2

29-30題為題組

有一胃病患者,檢查顯示其胃液中含氫氯酸的濃度為0.060 莫耳/升, 用含氫氧化鋁Al(OH)3的胃藥 中和,化學反應式如下:

Al(OH)3 + 3 HCl → AlCl3 + 3 H2O

圖 6

(12)

回答29-30題。

29.若此病人共分泌出0.3 升的胃液,需服用多少克的氫氧化鋁,恰可中和胃酸﹖(原子量H 為1.0,

O 為16.0,Al 為27.0 )

(A) 0.26   (B) 0.47   (C) 1.4   (D) 4.2

【標準答案】(B)

【概念中心】(1)酸鹼中和﹔(2)簡單化學計量﹔(3)常用胃藥。

【命題出處】(1)南一基礎化學﹕3-4酸鹼中和反應、3-2化學計量、5-4胃藥﹔(2)南一新超群基礎化 學﹕3-3酸鹼中和反應、3-2化學計量、5-4胃藥。

【試題解析】Al(OH)3=78;Al(OH)3+3HCl→AlCl3+3H2O;x/78/1=0.06×0.3/3 x=0.47

【未來趨勢】(1)簡單方程式與化學計量幾乎每年都考﹔(2)化學計算以莫耳數為中心﹔(3)常見藥物。

30.除了氫氧化鋁,下列哪一種化合物也適合做胃藥的成分?

(A) Mg(OH)2   (B) KOH   (C) NH4Cl   (D) Na(CH3COO )

【標準答案】(A)

【概念中心】(1)酸鹼中和﹔(2)簡單化學計量﹔(3)常用胃藥。

【命題出處】(1)南一基礎化學﹕3-4酸鹼中和反應、3-2化學計量、5-4胃藥﹔(2)南一新超群基礎化 學﹕3-3酸鹼中和反應、3-2化學計量、5-4胃藥。

【試題解析】常見之制酸劑﹕氫氧化鋁、氫氧化鎂、氧化鋁與氧化鎂。(A)正確。(B)強鹼不適用。(C) 酸性鹽類不適用(D)鹼性太弱,不適用。

【未來趨勢】(1)簡單方程式與化學計量幾乎每年都考﹔(2)化學計算以莫耳數為中心﹔(3)常見藥物。

31.警探自犯罪現場發現少量有機物質,初步測得的性質列於下表,下列何種物質最符合分析的結 果﹖

(A)乙醇C2H5OH  (B)果糖C6H12O6  (C)植物纖維Cn(H2O)n  (D)蛋白質 性 質 定 性 分 析

狀態 固體

密度 比水的密度大

溶解度 不溶於水或一般溶劑 燃燒 僅集得二氧化碳及水蒸`

接觸濃硫酸 固體變焦黑,並集得水 蒸氣

【標準答案】(C)

【概念中心】(1)醣與蛋白質﹔(2)乙醇。

【命題出處】(1)南一基礎化學5-1食品與化學﹔(2)南一新超群化學5-1食品與化學。

【試題解析】(A)乙醇為液態故不合。(B)果糖易溶於水故不合。(C)正確。(D)蛋白質含氮,燃燒有 氨臭味,故不合。

【未來趨勢】(1)由物質之組成、性質加上推理分析的考題日益增加﹔(2)蛋白質由胺基酸聚合而成。

(13)

32-33題為題組

石油是由烴類化合物組成的混合物,圖7 是精煉石油的分餾塔簡圖,碳 數約為13 - 19的餾份由丙出口流出, 回答32 - 33 題。

32.甲出口與丙出口的餾份相比,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兩者的沸點一樣

(B)甲出口之餾份的平均分子量比丙的大 (C)丙出口之餾份的平均分子量比甲的大 (D)兩者的平均分子量一樣,但化學結構不同

【標準答案】(C)

【概念中心】石油分餾及其產物的用途。

【命題出處】(1)南一基礎化學4-2石油;(2)南一新超群基礎化學4-3石油。

【試題解析】沸點:丁>丙>乙>甲;平均分子量:丁>丙>乙>甲。

【未來趨勢】(1)能源之開發﹔(2)能量守恆﹔(3)△H計算。

33.有關各出口餾份的性質與用途,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出口之餾份是氣體,冷凝收集後,多用作飛機燃油 (B)乙出口之餾份的碳數超過30,多用作工業溶劑

(C)含鉛汽油直接從丙出口流出,辛烷值高,可防爆震 (D)丁出口的產物是分子量非常大的殘餘物,如瀝青

【標準答案】(D)

【概念中心】石油分餾及其產物的用途。

【命題出處】(1)南一基礎化學4-2石油﹔(2)南一新超群基礎化學4-3石油。

【試題解析】(A)甲出口含C1~C4石油氣,C5~C12汽油,C12~C16煤油。(B)乙出口含C13~C19柴油。

(C)丙出口含C18~C20潤滑油,汽油由甲出口流出,辛烷值太低,需外加四乙基鉛等 辛烷值提升劑。(D)正確。

【未來趨勢】(1)能源之開發﹔(2)能量守恆﹔(3)△H計算。

34.普通玻璃製成的厚杯,在急速加滿熱水時,常易破裂。因此厚杯所用的玻璃,其耐熱性質多半 經過改良。就急速加滿熱水的玻璃厚杯而言,下列敘述, 何者正確﹖

(A) 提高玻璃的熱傳導性,可使厚杯較不易破裂 (B) 厚杯是否破裂, 與杯子原來的溫度高低無關 (C) 厚杯的厚度如果足夠均勻,杯子就不會破裂 (D) 玻璃的比熱較水為小是厚杯會破裂的主要原因

【標準答案】(A)

【概念中心】熱膨脹在生活中的應用﹔利用熱傳導傳遞熱量。

【命題出處】南一版基礎物理第三章第二、三節。

【試題解析】(A)提高玻璃的熱傳導性,使熱水的能量可以快速傳至厚杯每一部分,使厚杯能均勻 膨脹,較不易破裂。(B)厚杯原來的溫度與水溫相差愈多,愈容易破裂。(C)若厚度均 勻,杯子仍會因為杯子內外的膨脹快慢不同而破裂。 (D)比熱較小的物質,其平衡 後的溫度較高,與傳導性質無關。

【未來趨勢】本題測驗熱傳導與熱膨脹的基本概念與定義,同學與老師們在課堂上應多討論利用物 圖 7

(14)

理基本概念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35.可聞聲的頻率範圍大約為20 赫到20000 赫。某人由 於長期在高分貝的環境下工作,聽力受損, 他能 聽到的最微弱聲音, 其分貝值較聽力正常者高出d , 圖8 所示為d 隨頻率的變化。下列有關此人聽力的 敘述, 何者正確﹖

(A)此人與同車內聽力正常者比較,會覺得汽車的 隔音效果較差

(B)在低音調的部分,此人的聽力,比聽力正常者為佳 (C)在高音調的部分,此人的聽力,比聽力正常者為佳 (D)此人會覺得親友說話的音調比以往為低

【標準答案】(D)

【概念中心】聲音三要素中的響度與音調。

【命題出處】南一版基礎物理第四章第四節。

【試題解析】(A)此人較正常人對高音部分1000~16000赫需較大聲響才能聽見,故覺得隔音效果較好 (B)在低音1000赫以下,此人與正常者的聽力完全相同。(C)此人較正常人對高音部分 1000~16000赫需較大聲響才能聽見,故聽力較差。(D)此人聽親友講話時,親友所發 出聲音中的高音部分較無法聽見,只能接受低音部分,故會覺得聲音較以往低沉。

【未來趨勢】本題測驗學生利用資料與閱讀圖表的能力,學生必須先具備基本知識與概念,才能根 據圖表作出結論,平常對於表格、資料、圖形的研判應加強。

36.夜晚在照明很弱的室內,以照相機對準近處正視鏡頭的人拍攝時,若照相機的閃光燈只快閃一 次,則拍攝到的彩色相片, 人像的眼睛常呈紅色, 而成為「紅眼」。因此,有些照相機採用防紅 眼的設計,先讓閃光燈發出強度較弱但近乎連續的閃光,等到最後拍照時,再快閃一次,發出 較強的閃光。下列有關紅眼的敘述,何者正確﹖

(A)波長較長的紅光容易被人眼的角膜反射,故會出現紅眼

(B)眼睛與其他可以強烈反射閃光的景物,在相片上都會呈現紅色 (C)在連續的閃光下, 角膜反射的光會累積增強,故不會出現紅眼

(D)紅眼是高強度的閃光通過張大的瞳孔,經滿佈微血管的視網膜反射造成的

【標準答案】(D)

【概念中心】瞳孔會因光的強弱而調整大小、微血管中的血液是紅色的。

【命題出處】南一版基礎物理第五章第四、五節。

【試題解析】眼睛在照明很弱的室內,瞳孔會較為張大,才能看得清楚。若此時高強度的閃光瞬間 發生,則光線通過瞳孔經滿佈紅色微血管的視網膜反射進入相機,會呈現紅色。避 免紅眼的方法是先讓閃光燈發出強度較弱但近乎連續的閃光,這樣可以使瞳孔先行 縮小,等到最後拍照使用較強的閃光,光線則由角膜反射而不會出現紅眼。

【未來趨勢】同學們在平常就必須蒐集生活中所出現的科學現象,多做研讀或分組報告,才能應付 考試,且概念綜合生物、物理,為一整合之題型。

圖 8

(15)

37.圖9 的三個圓是由強度相同的紅、綠、藍色光, 一起照射白紙時分別形成的, 在4、5、6 區兩種 色光重疊, 在7 區三種色光重疊。下列哪一選項列出的顏色是正確的?

選項

1 2 3 4 5 6 7

(A) 洋紅

(B) 洋紅

(C) 洋紅

(D) 洋紅

【標準答案】(A)

【概念中心】光的三原色與色光混合圖。

【命題出處】南一版基礎物理第五章第五節。

【試題解析】光的三原色為紅光、綠光、藍光,就是色區1、2、3,紅光與綠光重疊部分的色區5應為黃 光,綠光與藍光重疊部分的色區6應為青色光,藍與紅光重疊部分的色區4應為洋紅 (紫)光,紅光、綠光與藍光重疊部分的色區7應為白光。

【未來趨勢】本題測驗同學對光混合的基本科學知識,並注意色光及顏色混合的區別。

38.家電用的電磁爐,通常是根據法拉第的電磁感應原理,利用磁場使置於爐面上的鍋子出現感應 電流,再透過電流的熱效應,使鍋子產生高溫以烹煮食物。下列有關此種電磁爐與所用鍋子的 敘述,何者正確﹖

(A)電磁爐所用的鍋子必須是電的絕緣體  (B)電磁爐使用的是隨時間變化的磁場 (C)電磁爐所用的鍋子必須是熱的絕緣體  (D)鍋子中出現的感應電流必為直流電

【標準答案】(B)

【概念中心】電磁感應原理與電流的熱效應。

【命題出處】南一版基礎物理第六章第六節。

【試題解析】(A)電磁爐上面所用的鍋子必須是電的良導體,當電磁爐的線圈產生隨時間而變化的 磁場時,鍋子才能產生感應電流。(B)法拉第的電磁感應原理說明當通過一導體的磁 場隨時間變化時,導體上產生感應電流。(C)當鍋子通過電流時,鍋子必須產生高熱 才能對水加溫,故鍋子不能為熱的絕緣體。(D)電磁爐所接的電源為交流電,電磁爐 線圈所產生的磁場也隨著時間做週期性的改變,故鍋子的感應電流也是交流電。

【未來趨勢】本題測驗學生電磁感應與電流熱效應的基本知識與原理,考題取材於日常生活中的電 器產品,表示同學們的準備方向必須利用物理知識去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產品之基本 原理。

39.變壓器次級線圈的輸出電路,有些如圖10 所示,與地完全絕緣,常用於醫院電器的供電系統﹔

有些則如圖11所示,以接地線與地相連,多用於一般家庭用電。小明赤腳站在地面,手指不小心 碰觸到次級線圈輸出電路上一條裸露的電線。下列有關小明是否會觸電的敘述,何者正確﹖

         

圖 9

圖 10 圖 11

(16)

(A)碰觸到電線甲或乙時,均不會觸電  (B)碰觸到電線丙或丁時,均會觸電 (C)只有碰觸到電線甲時,才會觸電   (D)碰觸到電線丙時,不會觸電

【標準答案】(A)

【概念中心】變壓器、觸電與用電安全。

【命題出處】南一版基礎物理第六章第七節與第八節。

【試題解析】(1)左圖中的次級線圈與地面完全絕緣,表示次級線圈迴路並沒有任何一個地方與地面 接觸,無論是甲或乙處裸露,小明接觸後類似接地,電流不可能經由地面再流回次 級線圈,無法形成一個迴路,故無論接觸電線甲或乙時,均不會觸電。(2)小明接觸 右圖中次級線圈裸露的電線丁時,因為丁接地,小明也與地面接觸,故小明與丁之 間沒有電位差,不會產生電流而觸電。(3)小明接觸右圖中次級線圈裸露的電線甲時,

因為小明與地面接觸,故電流經由小明進入地面,再由丁回到次級線圈構成一迴路,

而小明的身體會有電流通過而觸電。

【未來趨勢】本題提供適當的情境使題目活潑化,讓同學了解如何才會觸電,盡量讓題目與生活結 合,降低記憶與背誦的讀書方式。

40.經由核分裂與核聚變(或稱核融合)反應所釋放出來的能量,都可以轉換用來發電。下列有關 此二種反應的敘述, 何者正確﹖

(A)核分裂與核聚變均使用鈾為燃料

(B)核聚變時釋放出來的能量, 並非來自核能 (C)核聚變比核分裂產生更嚴重的輻射性廢料問題 (D)太陽輻射放出的巨大能量, 主要來自核聚變反應 (E)目前已有許多發電廠利用核聚變反應提供商業用電

【標準答案】(D)

【概念中心】核反應的種類、放射性與核能。

【命題出處】南一版基礎物理第七章第二節。

【試題解析】(A)使用鈾作為燃料的核反應是屬於核分裂。(B)核聚變時釋放出來的能量也是來自核能 (C)核聚變並沒有輻射性廢料問題。(E)核聚變反應仍無法作為商業用電,是因為反應 爐輸出的能量低於維持其運轉所輸入的能量,導致發電成本過高。

【未來趨勢】本題希望學生了解目前核能發電的基本原理、性質,並要求與未來乾淨能源(核聚變)作 比較。

二、多重選擇題

 說明﹕第41至48題為多重選擇題,每題均計分。每題選出最適當的選項,標示在答案卡上。每 題答對得2分,答錯不倒扣,未答者不給分,只錯一個可獲1分,錯兩個或兩個以上不給 分。

41.下列有關太陽黑子的敘述,何者錯誤﹖(應選二項)

(A)其數目的增減具有週期性規律變化

(B)其數目的多寡與太陽表面活動的強弱有關

(C)它看起來較暗,是因為黑子溫度較周圍高的緣故 (D)它看起來像雀斑,但有些黑子的直徑比地球直徑大 (E)它的溫度約4000 K,故黑子屬於太陽表面溫度較高區域

(17)

【標準答案】(C)(E)

【概念中心】根據高一基礎地科教材綱要的「認識太陽」。

【命題出處】南一版教科書第十章第二節。

【試題解析】(C)太陽黑子看起來較暗,這些黑子區域有強烈的磁場,阻撓了從內部傳出來的能量,

因此不論其本影區或半影區,其溫度都比周圍低而呈現黑色、灰色。(E)同(C)選項的 說明。

【未來趨勢】太陽輻射是我們能量的主要來源,太陽表面的幾種重要活動及其對地球的影響更是命 題的焦點,本題只涉及太陽黑子的觀察,未來考生該留意有關太陽風、極光、磁爆等 現象。

42-43題為題組

圖12 為月球、地球、太陽的相關位置及形成月相的示意圖。當月球繞地球公轉一周從位置甲轉到乙,

它也完成自轉一周。參考圖1 2,回答42-43題。

42.已知一圓周涵蓋360 度,則地球在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每日平均約前進多少度﹖當月相從 滿月到下一次滿月, 地球在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 約前進多少度﹖(應選二項)

選項 地球繞太陽公轉「每日」平均前進度數 選項 地球繞太陽公轉「每月」平均前進度數

(A) 約1度 (E) 約1度

(B) 約15度 (F) 約15度

(C) 約30度 (G) 約30度

(D) 約45度 (H) 約45度

【標準答案】(A)(G)

【概念中心】物理﹕地球繞太陽公轉與月球繞地球公轉皆約略以圓軌道運行。

地科﹕根據高一基礎地科教材綱要的「太陽系成員的介紹」與「綜合地球公轉、自轉說 明不同時間、地點所見星空不同的原因」。

【命題出處】物理﹕南一版高二物理第五章第一節。

地科﹕南一版基礎地科教科書第九章第一節。

【試題解析】物理﹕(1)地球繞太陽公轉約需365日,共轉過360度﹔故每日前進的度數約360÷365度 1度。(2)當月相從滿月到下一次滿月,約30日,在這段時間內,地球在繞太陽公轉的 軌道上,約前進30度。

地科﹕地球約365天繞太陽公轉一圈,一圈的圓心角為360°,故「每日」平均約前進1o (=360°/365)。而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年繞一圈,故「每月」平均前進約30°=(

360°/12)。

【未來趨勢】物理﹕本題測驗同學必須了解太陽、地球、月球三者間運行的現象與規則,並利用圓周 運動簡單估計轉動的度數。

地科﹕筆者在課堂上常說月球繞地球公轉,而地球則繞太陽公轉,這是每個人一輩 子都可看到的現象,而且你在臺灣可看到月球,到美國、日本仍可看到月球,外國 人出的考題圍繞著太陽、地球、月球,我們也一樣。考生將來不妨多注意這種生活科 學,所謂地球科學不就是生活科學嗎﹖

43.下列敘述,何者錯誤﹖(應選二項)

圖 12

(18)

(A)地球除自轉外,也繞太陽公轉

(B)地球除繞太陽公轉外,也繞月球公轉 (C)地球繞太陽公轉的方向為自西向東 (D)月球繞地球公轉的方向為自西向東

(E)月球從圖12 之位置甲轉到乙,月相從滿月又再次滿月

【標準答案】(B)(E)

【概念中心】物理﹕太陽系內行星、衛星的公轉與自轉方向,地球上的人所觀察到的月相。

地科:根據高一基礎地科教材綱要的「綜合地球公轉、自轉說明不同時間、地點所見 星空不同的原因」。

【命題出處】物理﹕南一版高二物理第五章第一節。

地科﹕南一版基礎地科教科書第九章第一節。

【試題解析】物理﹕(B)月球除繞太陽公轉外,也繞地球公轉。(C)(D)月球自轉、地球自轉、月球繞地 球公轉、月球繞太陽公轉、地球繞太陽公轉的方向皆是由西向東轉。(E)月球從左圖之 位置甲轉到丙,月相從滿月又再次滿月,因為滿月是對地表的觀察者連續兩次背對 著太陽而言。

地科﹕(B)地球繞太陽公轉,而月球繞地球公轉。(E)相對於遙遠的恆星,月球繞地球 一圈360°需時27.3天,在圖12中,由位置甲到位置乙,稱為恆星月。但月球到達位置 乙時並非滿月,必須再走到位置丙才是滿月。

【未來趨勢】物理:本題測驗學生閱讀圖形的能力,學生必須先具備基本知識與概念,才能根據圖 形作出結論,平時應加強對於表格、資料、圖形的研判。

地科﹕筆者在想,像這種優秀考題出過題了,明年要出什麼題呢﹖這個考題涉及地 球自轉、公轉方向,月球自轉、公轉方向,月相變化。將來能考什麼呢﹖或許是地球 公轉太陽的問題,或是太陽系在銀河中的狀態與位置,也有可能是考些關於自地球 觀察附近行星的問題,或者是自地球觀察恆星的問題。

44.地球赤道長約4萬公里,甲地與乙地均在赤道上,經度相差15度,時差為一小時。若由甲地當地 時間上午七點,搭乘飛行速率平均為830公里/時的噴射客機,向西直飛抵達乙地,則下二表中 之飛行時間與到達時之當地時間,何者正確?(應選二項)

選項 飛行時間(小時) 選項 到達時,乙地當地時間

(A) 1 (E) 上午7點

(B) 2 (F) 上午8點

(C) 3 (G) 上午9點

(D) 4 (H) 上午10點

【標準答案】(B)(F)

【概念中心】跨越時區時的時間變化。

【試題解析】因地球自轉緣故,太陽東昇西落,故飛機由東往西飛,時間應該是由甲地時間減去乙 地時間加飛行時間即到達乙地時間。

飛行時間 到達乙地時,甲地時間 到達乙地時,乙地時間 原    因 1 上午八點 上午七點或八點 跨越1個時區或未跨越時區

2 上午九點 上午八點 跨越1個時區

3 上午十點 上午八點或九點 跨越2個時區或只跨越1個時區

(19)

4 上午十一點 上午九點 跨越2個時區

45.汞與水的密度比為13.6﹕1,而0.76公尺高的汞柱直立時,其底部與頂端的壓力差為一大氣壓。

下列有關壓力的敘述,何者正確﹖(應選二項)

(A)大氣施加於地表的壓力,其大小稱為一大氣壓

(B)任何密閉容器內的氣體壓力必大於容器外面的大氣壓力 (C)汞柱底部與頂端的壓力差,與汞柱底部的面積大小成反比

(D)一大氣壓約等於0.76×13.6公尺的水柱直立時底部與頂端的壓力差

(E)靜止液體表面的大氣壓力為一大氣壓時,液面下各處之壓力必大於一大氣壓

【標準答案】(D)(E)

【概念中心】大氣壓力的來源與帕斯卡原理。

【命題出處】南一版基礎物理第二章第三節、高二物理下第十章第三節。

【試題解析】(A)大氣壓力來自於大氣的重量,若大氣壓力與0.76公尺高的直立汞柱所造成壓力相等 則此時的大氣壓力為一大氣壓,有時因環境因素,大氣壓力並非都是1大氣壓。(B)任 何密閉容器內的氣體壓力與容器外面的大氣壓力無絕對關係,視情況而定。(C)汞柱 底部與頂端的壓力差,與汞柱底部的面積大小無關,與高度有關。

【未來趨勢】本題測驗學生對氣體、液體壓力的定義、來源與測量是否有清楚的了解,屬於基本的科 學知識與概念。

46.人類的中耳與咽喉間有一條通道,稱為耳咽管,它在咽喉端的開口,只有在吞嚥時才會打開,

空氣因此能進出中耳,抵達分隔中耳與外耳的鼓膜。當飛機或電梯的高度驟然出現較大的變化 時, 乘客的耳朵常會覺得不大舒服, 好像被塞住。下列有關此種感覺的敘述,何者正確﹖(應 選二項)

(A)此種感覺是鼓膜兩邊的空氣壓力差引起的  (B)此種感覺是中耳與外耳的溫度不同引起的 (C)此種感覺是地球重力突然增減引起的    (D)此種感覺是空氣流動引起的

(E)吞嚥有助於使此種感覺消失

【標準答案】(A)(E)

【概念中心】物理﹕高度與壓力的關係、耳咽管與人類聽覺的平衡。

生物﹕感覺與反射。

【命題出處】物理﹕南一版基礎物理第四章第二節。

生物﹕南一版生命科學第六章動物的協調作用。

【試題解析】物理﹕(1)人們在地面生活時,中耳的壓力會與外界氣壓大致相同,若突然升至高空,

則外界壓力下降,造成耳膜內外的壓力差,覺得不大舒服。(2)欲消除不舒服的感覺,

可以藉吞嚥使耳咽管打開,讓中耳內空氣移至外界,使耳膜內外的壓力差接近零。

生物﹕搭乘飛機在高空中,外界壓力驟降,體內壓力大於體外壓力,造成鼓膜受壓 迫而產生不適感,當吞嚥時耳咽管打開,內、外壓力便可達成平衡,而使不適感消失

【未來趨勢】物理﹕本題測驗同學對生物與物理的相關概念是否能融會統整,並對日常生活中常出 現的情形,能以科學概念作合理的解釋,未來應多留心生活中的物理現象。生物﹕

此種生活化的題目是學測的主流方向,例如本次也考了相機消除紅眼裝置的原理。

同學平時應多觀察、多思考,配合課程的內容,應不難回答。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r]

[r]

[r]

[r]

考試日期 106年1月20日(五)~1月21日(六) 考試科目 國文 英文 數學 社會 自然 考試科目 國文、英文、數學、社會、自然

一、配管技術士技能檢定規範,原分甲、乙、丙三級(不分項),於民國 64 年 10 月 4 日公告實施,並經民國 68 年、72 年及 75 年 3 次修訂,75 年及 77

一、配管技術士技能檢定規範,原分甲、乙、丙三級(不分項),於民國 64 年 10 月 4 日公告實施,並經民國 68 年、72 年及 75 年三次修訂,75 年及 77

一、 配管技術士技能檢定規範,原分甲、乙、丙三級(不分項),於民國 64 年 10 月 4 日公告實施,並經民國 68 年、72 年及 75 年 3 次修訂,. 75 年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