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命題研究與測驗發展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命題研究與測驗發展"

Copied!
2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命題研究與測驗發展

摘 要

本文說明大學入學考試中心成立以來,命題與測驗上的研發經過與成 果。在命題研究方面,從歷年聯考試題開始著手,然後再漸次開展到新試題 的研發,進而增闢新考科,同步對考試試題進行評鑑與分析。研究內容包括 考試目的及命題理念之確立、測驗目標與範圍之擬訂與修訂、新題型之開發 與測試、各類題型命題原則之擬訂與修訂、試卷架構之提出、參考試卷之提 出、命題參考手冊之編製、命題人才之擴充等。研究過程分為四個階段,第 一階段為大學聯考各科試題進行分析,第二階段為學科能力測驗試題研發,第 三階段為指定科目考試試題研發,第四階段為題庫命題流程之建置。除兩項 重要考試之外,本中心亦研發語言表達能力測驗、英文寫作測驗、日語考科 等能力測驗。各界對本中心各考科的命題理念、題型設計、命題風格等多表 肯定,但面對教材簡化、授課時數減少、入學管道多元及升學普及等教育變 遷,本中心未來在試題研發上應有改進與創新。在輔導與教育測驗方面,十 數年內本中心研究編製興趣量表、學系探索量表、學業性向測驗與工作價值 觀量表等;這些輔導測驗均經過嚴謹之信度與效度分析,撰寫測驗解釋報表 與使用手冊,應用上對高中生涯輔導均有相當助益。興趣量表並在發行十年 後更新試題、重建常模與撰寫新版使用手冊。

關鍵詞:測驗研發、命題研究、試題風格、學科能力測驗、興趣測驗 簡茂發1 洪冬桂2 區雅倫3 夏蕙蘭4 劉澄桂5

舒琮慧6 管美蓉7 潘莉瑩8 姚霞玲9

1簡茂發:大學入學考試中心主任 2洪冬桂: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副主任

3區雅倫:大學入學考試中心資深專家 4夏蕙蘭:大學入學考試中心高級專員

5劉澄桂:大學入學考試中心高級專員 6舒琮慧: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專家

7管美蓉: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專家 8潘莉瑩:大學入學考試中心高級專員

9姚霞玲: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專家

(2)

Abstract

This report describes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ests in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Center (CEEC) .The process of research was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test analysis, development of the General Scholastic Ability Test (GSAT), development of the Department Required Test (DR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tem bank. CEEC had also developed the Chinese composition test, the English writing test, and one of the foreign (Japanese) language proficiency tests. CEEC had gained very high esteem from the public with regard to the principles of item writing, item design, item style, and so on. However, in the face of the simplification of textbooks, reduction of teaching hours, and changes in higher education, CEEC has to work harder on research and the innovative improvement of testing for the future. In the field of counseling and educational tests, CEEC has continuously accomplishe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evidence in the CEEC Interest Inventory, the College Major Probe Interest Inventory, the Scholastic Aptitude Tests, and the Work Value Scale.

Keywords: est development, item writing, item design, General Scholastic Ability Test, Interest Inventory

Maw-Fa Chien

1

Tung-Kuei Hung

2

Ya-Lun Ou

3

Hui-Lan Hsia

4

Chen-Quei Liu

5

Tsung-Hui Shu

6

Mei-Jung Kuan

7

Li-Ying Pan

8

Hsia-Lin Yao

9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ests i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Center

1 Maw-Fa Chien, President,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Center.

2 Tung-Kuei Hung, Vice President,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Center.

3 Ya-Lun Ou, researcher,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Center.

4 Hui-Lan Hsia, researcher,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Center.

5 Chen-Quei Liu, researcher,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Center.

6 Tsung-Hui Shu, expert,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Center.

7 Mei-Jung Kuan, researcher,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Center.

8 Li-Ying Pan, researcher,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Center.

9 Hsia-Lin Yao, researcher,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Center.

(3)

壹、緒論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自1989年成立以來,除研究大學入學制度之改革與 辦理入學考試外,命題與測驗技術的研究改進也是重要任務之ㄧ。在命題研 究方面,從歷年聯考試題開始著手,然後再漸次開展到新試題的研發,進而 增闢新考科,同步對考試試題進行評鑑與分析。在測驗技術與服務上,研發 編製興趣量表、性向測驗、語文表達能力測驗等。本文之目的為說明大考中 心在這十七年來,命題與測驗研究上的理念構想、研發經過與其成果,由於 受限篇幅,本文不涉及考試命題程序與考試業務。

身為大學入學考試的專責單位,首要任務當然是命製優良試題,而命 製優良試題的關鍵即是擁有具專業素養的命題人員與研擬適切的命題相關規 準。有鑑於此,「試題研發」即為大考中心主要的研究議題,此類計畫目的 在於提昇命題品質及擴充命題人才庫,其研發內容包括:考試目的及命題理 念之確立、測驗目標與範圍之擬訂與修訂、新題型之開發與測試、各類題型 命題原則之擬訂與修訂、試卷架構之提出、參考試卷之提出、命題參考手冊 之編製、命題人才之擴充等。試題研發的基本研究架構圖見圖一。

這些命題研究從1990年起即陸續展開,在1992年以前,主要針對當時 大學聯考各科試題進行分析,以了解各科試題品質等相關問題,作為日後改 進命題之參考。1993至1997年間,主要進行「學科能力測驗」之試題研發相 關計畫;隨著前期各科對試題分析的日益深化、對命題相關規範的逐步 研擬,以及對新題型的漸次開發,此時期之試題研發計畫的確發展出新的 命題理念、命題風格、題型以及研擬相關命題參考手冊,成為日後各類相關 考試仿傚的對象。

1997年以後,隨著「大學多元入學新方案」之推動及84年版「高中課 程標準」之實施,在完成為期五年之「基礎科目考試」試題研發工作計 畫後,乃以「新方案」中之第二段考試,即「指定科目考試」之試題研發 作為主要任務。其研究重點除包含前階段試題研發各項內容外,為因應84 年版「高中課程標準」採行「一綱多本」的教科書編輯方式,即著手進行相

(4)

關測驗範圍之界定,以及「一綱多本」命題原則之研議等,期能化解各界對 2001年首次登場的指定科目考試之疑慮。從考試結果的反應來看,此期研發 工作應已發揮一定的成效。在試題研發相關研究內容逐步完成後,自2003年 起,隨即展開以擴充試題研發相關工作人員為主的命題模擬研究,也就是所 謂的題庫命題工作。

這十七年的試題研發工作以階段任務來區分,從1989到1992年為第一 階段的試題研發,此一期間主要針對大學聯考各科試題進行分析,透過客觀 統計數值與專家判斷,以檢測試題之優良與否,同時召開高中教師座談會,

集思廣益,以了解聯考試題對高中教學的影響,作為改進命題之參考。第一 階段主要工作包括:(1)進行大學聯考各科試題質與量的評析,並廣泛蒐 集意見,以了解試題品質及建議試題改進方向。(2)進行大學聯考試題非 選擇題閱卷評分之公平性探究。(3)研擬各科命題參考手冊,包含測驗目 標、題型、雙向細目表、命題原則及命題注意事項等內容。

從1993到1997年為第二階段的試題研發,這段期間主要是針對「多元 入學方案」所提之基礎科目考試(即「學科能力測驗」),進行考試目的、命 題理念、測驗目標、考科內容、測驗範圍、題型以及命題參考手冊等項目之 研擬。第二階段主要工作包括:(1)參考國內、外入學考試試題、研擬基 礎科目考試之基本架構與相關試務,並廣徵大學與高中對該考科之相關 意見,以研發符合高中教育目標及大學選才標準之考科內涵。(2)確立各 考科命題理念、研擬測驗目標、測驗範圍、研發各類新題型、研擬命題原則 及命題注意事項、編製參考試題。(3)編製各考科參考試卷及〈學科能力 測驗命題參考手冊〉,以提供高中師生及命題團隊參考。

從1997到2003年為第三階段的試題研發,主要是針對「大學多元入學 新方案」所提出指定科目考試,進行考試目的、命題理念、測驗目標、考科 內容、測驗範圍、非選擇題型以及命題參考手冊等項目之研擬,並進一步區 隔「學科能力測驗」與「指定科目考試」的差異。同時,為因應84年版課程 標準採行「一綱多本」架構,乃研擬符合此一架構之測驗範圍、題型和相關 命題原則。第三階段主要工作為(1)探討一綱多本的命題方向,擬定測驗

(5)

目標、界定測驗範圍等。(2)研發各類題型,草擬非選擇題命題及評分原 則,編製各考科「指定科目考試命題參考手冊」。(3)提出指定科目《考 試說明》及參考試卷。(4)提出學測與指定科目考試試題之區隔(大考中 心,2007a)。

大考中心亦考量研發相關之能力檢定型測驗,如「語文表達能力測 驗」,雖然目前開發的題型已置放於學測國文考科中,但實際上此測驗的 施測對象,可包括高中生、大學生及社會人士。此外,本中心也同步進行「

英文寫作能力測驗」與「日文能力測驗」的研究,希望能輔助學生了解自我 外語能力。

從2003迄今為試題研發第四階段,其主要任務為配合中心題庫建置相 關工作,將原有的命題研究,及命題人才擴展的模式系統化,發展出命題、

修題、組卷等三階段命題流程,以期未來各種考試能以此程序命題,並採用 標準機制進行試題管理。未來命題方式除保留闈外命題保密的優點外,透過 多年執行題庫命題計畫,或其他研議中的命題方式,完成命題、修題、存題 入庫的工作。當題庫中累積足量品質穩定的試題,每次考試前,就直接從題 庫中抽取試題供命題小組審題與組卷。題庫亦可備不時之需,如突發事件的 補考等;歷經題庫命題計畫的執行,命題品質將可趨於穩定,同時也大量擴 充命題人才(區雅倫等,2007)。

大考中心的研發工作除命題研究外,在輔導與教育測驗上著力亦深。

1900至1995年期間,主要編製興趣量表與學系探索量表,檢驗其信度與 效度,進行測驗解釋分析與大學學類圖的後續研究,以及技職版的信度與 效度研究。1996至1999年任務在興趣量表解釋的研發與更新;2003至2006年 更新試題、重建常模與撰寫新版使用手冊。此外,同步研發「大考中心學業 性向測驗」與「工作價質觀量表」,這些測驗在高中生選組、選課與選系輔 導上有相當助益。

(6)

圖1 試題研發的基本工作架構圖

貳、兩種考試的命題理念及題型開發

一、學科能力測驗簡介

學科能力測驗(簡稱學測)是定位在大學校系初步篩選學生的門檻,

在「甄選入學」管道中,大學校系可以依其性質與需要,先訂定一個學科能 力測驗成績標準(門檻),只有達到此一標準並且在一定人數倍率以內的考 生,才可以參加該系第二階段的指定項目甄試,進而擇優錄取。另外,在「

考試入學分發」中,某些大學校系亦會以學科能力成績作為篩選標準,只有 達到此一標準的考生,才能進一步以指定科目考試成績參加該系的分發。

學測主要是為大學校系初步篩選學生而設計,其測驗目標與命題重點 包括(一)評量考生是否具備高中生應有的基本學科知能。(二)評量考生 是否具備接受大學教育應有的基本知能。(三)通識導向:結合生活或整合 不同領域。(四)重視理解與應用的能力。

現行學測的考試科目包括:國文、英文、數學、社會、自然五考科。

������

������

����

��

������

����������

���������

��������

�����������

(7)

其中社會考科的內容包含歷史、地理、三民主義與現代社會;自然考科包含 物理、化學、生物、地球科學等學科內容。各考科的命題均將以高中課程標 準所列之主要概念為原則,並依據各考科的測驗目標設計試題,不會針對任 何一特定版本命題。國文科測驗時間為120分鐘,其餘四考科都是100分鐘。

題型以電腦可讀的選擇題為主,也含電腦可讀型填充題。國文與英文兩考科 則有需人工閱卷的非選擇題。各考科的成績計算皆採15級分制(大考中心,

2007b)。

二、指定科目考試簡介

指定科目考試(簡稱指考)考科包括國文、英文、數學甲、數學乙、

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九科。各校系可依其特色及需要,指定某些 考科的成績作為選才的依據。其測驗目標為:(一)測驗考生對重要學科知 識的了解。(二)測驗考生閱讀資料、判斷資料、推理、分析等能力。

(三)測驗考生表達的能力。(四)測驗考生應用學科知識的能力 。 指考的命題係以高級中學課程標準為依據,各考科的測驗範圍包括必 修與選修的課程,各考科的考試時間均為80分鐘。指定科目考試的題型,各 科均有選擇題及非選擇題兩大題型,數學甲與數學乙尚有電腦可讀的選填 題。每一考科的滿分一律為100分。目前高中教科書採開放編寫,各學科均 有多種版本,即「一綱多本」。因此,各考科的命題均以課程標準所列之主 要概念為原則,並依據各考科的測驗目標設計試題(大考中心,2007c)。

三、題型的開發與設計

由於學測與指考的測驗目標以檢測學生能力為主,因而在開發與設計 試題時,大部分的學科都傾向在試題上提供答題相關資料,讓考生從中尋 找、分析,以推求出正確的答案。例如,學測數學考科因為側重於評量學生 能否運用所習得的數學公式,命題教授會主動提供相關資訊,希望考生在不 需刻意記誦數學公式的前提下,能針對問題找出適合的解題公式,經過推算 而解出正確答案。此外,各學科為擴展或深入檢測學生的學科知能,也有多

(8)

項新的試題內涵或題型的開發。例如國文科除了在選擇題方面有字形、字 音、字義、修辭、語法、閱讀測驗、文意理解、國學知識等試題內容之外,

非選擇題除了傳統的命題作文題,更開發了引導式作文、文章潤飾、資料重 整、情境寫作、文章接寫等試題形式。

在學測自然考科方面,也推出「科學推理題」;此題型的開發目的,

主要是為了因應目前高中課程在高二是採行「四選一」的設計,而該題型的 設計內容,是希望學生在高二時只要任選自然科中的一科,就能學習到相關 的科學技能,「科學推理題」所評量的基礎能力,包括資料閱讀、結果整理 和觀點辨證等方面。其他如地理科則開發出檢測學生閱讀地圖能力的「地圖 題」以及從閱讀中了解、判斷相關地理知識的「長文閱讀題」;歷史科則要 求學生判讀歷史材料的「史料題」;數學科讓學生閱讀某一數學概念形成過 程,或是公式、圖表等說明性資料,各個子題也會設計成「題題相扣」的形 式,讓學生從中擷取可用資訊,並層遞性地回答問題,使思維邏輯獲得啟示 的「啟發性試題」;生物科將科學新知與課程內容結合的「閱讀測驗題型」,

以及展現生物學就是生物實驗科學的「實驗題」等等。

開發這些題型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能多元考查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透 過作答訊息的充分提供,讓考生直接從題幹資料判斷,這可以避免由課本直 接摘錄文字,特別在「一綱多本」的架構下,勢需提供充分的答題資訊,才 能不受版本文字所限制(潘莉瑩,2002)。

四、命題理念舉例說明

在「一綱多本」的教育環境中,入學考試在命題上首要側重者,即不 偏重某一家版本內容;考試的命題範圍,以高中課程大綱為主。因此,在設 計試題時,題幹即會提供充足的作答訊息,考生只要具備基本的學科知識,

並依循著題幹所提供的種種條件,就不難作答。此外,為了避免試題偏重某 一特定版本的疑慮,試題設計也會盡可能避免直接摘錄課文,藉以維持測驗 的公正與公平。

以92學測中社會考科第70~72題題組為例,說明大考中心的命題理念:

(9)

近 代 以 來 , 許 多 國 家 因 為 國 界 糾 紛 , 導 致 衝 突 不 斷 。 所 以 有 人 主 張 「 自 然 邊 界 」 , 強 調 根 據 地 理 條 件 來 劃 定 國 家 間 的 邊 界 , 但 往 往 有 例 外 情 況 。

7 0 . 下列各地區中,那一個地方最容易見到不依「自然邊界」

的 法 則 , 而 以 經 緯 線 作 為 劃 分 國 家 邊 界 主 要 的 依 據 ? ( A )東 歐 地 區 (B )東 北 亞 地 區 (C )西 非 地 區 (D )南 美 地 區 。

7 1 . 這 種 劃 分 疆 界 的 方 式 , 主 要 是 受 到 什 麼 因 素 的 影 響 ? ( A)受民族國家興起之影響(B)受宗教衝突之影響(C)受 列 強 勢 力 入 侵 之 影 響 (D )受 民 族 自 決 理 論 的 影 響 。 7 2 . 這 類 國 家 中 , 最 常 見 到 那 一 種 問 題 ? (A )族 群 容 易 發

生 互 相 傾 軋 , 衝 突 (B )生 產 活 動 單 調 , 經 濟 較 為 落 後

(C )文 化 缺 乏 外 界 刺 激 , 不 易 進 步 (D )社 會 貧 富 差 距 過 大 , 不 易 和 諧 。

這題曾被高中老師指稱為只有讀過某一版本的學生才會作答。然而,

仔細閱讀該題組,可以發現該題組其實是綜合社會考科之地理、歷史與現代 社會等學科概念的跨科性整合試題。學生在研讀西非歷史時,應該可以知道 西非受到列強勢力入侵的影響,疆界劃分非採自然邊界;而在學習地理時,

又會接觸到邊界劃分有「自然邊界」和「人為邊界」二種概念;至於在此種 地理、歷史因素影響下,使得今日西非社會種族衝突頻仍,則是學習歷史或 現代社會時即能推敲出來的社會狀況。因此,本題組的測驗目標,即是在於 測驗學生是否明瞭「產生不同生活方式的地理原因、歷史中蘊含的因果關 係、現代社會的形成與發展」等學科概念。其試題設計理念為融通高一、高 二的地理、歷史與現代社會的學科知識,以檢測學生的綜合能力與培養學生 多元思考的能力。總之,學生只要在學習西非的地理、歷史以及現代社會的 形成與發展問題時,清楚掌握西非地區採人為邊界的原因與影響,就能作答。

又如92年學測國文考科中第16~18題題組:

下 列 短 文 有 三 個 空 格 , 請 自 參 考 選 項 中 選 出 最 適 當 的 答 案 。 不 同 時 代 的 文 學 書 寫 , 往 往 有 不 同 的 表 現 方 式 。 以 描 繪 「

(10)

女子之美」為例:周代詩人運用大量的比喻,寫下「 16 」的 句子;漢代〈羽林郎〉寫胡姬「長裾連理帶,廣袖合歡襦。頭 上 藍 田 玉 , 耳 後 大 秦 珠 。 兩 鬟 何 窈 窕 , 一 世 良 所 無 」 , 具 有鮮明的「 17 」風格;二者都著重於人物面貌、神情、衣 飾 的 細 膩 刻 畫 。 梁 、 陳 兩 代 , 結 合 民 歌 的 直 率 與 宮 廷 的 淫 靡 , 類 似 「  1 8   」 將 形 體 、 姿 態 如 此 感 官 式 的 描 寫 盛 極 一 時 , 形 成 文 學 史 上 所 謂 的 「 宮 體 詩 」 。

(A )樂 府 詩 (B )近 體 詩 (C )閨 怨 詩

(D )足 下 躡 絲 履 , 頭 上 玳 瑁 光 。 腰 若 流 紈 素 , 耳 著 明 月 璫

(E )夢 笑 開 嬌 靨 , 眠 鬟 壓 落 花 。 簟 文 生 玉 腕 , 香 汗 浸 紅 紗

(F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

畫 眉 深 淺 入 時 無

(G )手 如 柔 荑 , 膚 如 凝 脂 。 領 如 蝤 蠐 , 齒 如 瓠 犀 。 螓 首 蛾 眉 , 巧 笑 倩 兮 , 美 目 盼 兮

這題也有老師認為「宮體詩」超出高中課程範圍,然而,就試題內容 來看,雖於題幹出現「宮體詩」,但實際上該題組的測驗目標並非在測驗考 生何謂「宮體詩」,而是測驗考生對文意、詩意的掌握與理解。學生只要依 據題幹所提供的說明或例子,就能判斷出選項中對應的詩句,與學生事先了 解「宮體詩」與否,並無關係,對答題亦無影響。

當年學測國文科非選擇題第二題要學生以「香米碑」為題,寫一篇紀 念郭益全博士與香米育種歷史的文章。初見「香米碑」三字,各界多以為考 題設計是要高中學生寫出碑文體例的文章,但仔細閱讀題目內容,不難發現 試題已提示學生「無須拘泥於碑文體製」,考生或社會大眾若能詳細閱讀試 題說明,當不致落入寫作碑文體製的妄想。另外,對於郭益全博士以及香米 育種歷史,題幹也提供了相當充分的說明資料,供考生了解與參考。學生只 要融會題幹所提供的資料,加上自己的文學想像,即可進行寫作。換言之,

本題其實是一題資料整合題,其目的在於測驗學生理解、綜合資料並形諸文 字的表達能力。

總而言之,大考中心的學科能力測驗是以測驗學生學習相關課程知識 後,能否理解、應用學科知識的能力為主。因此,為了有效地檢測出學生

(11)

的能力,試題設計便傾向於提供完整、充足的答題條件,學生只要運用平時 所習得的基本學科概念,理解、整合答題訊息,即可順利作答(潘莉瑩,

2003)。

參、命題研究成果

一、考科研究

(一)國文考科

國文科是學測與指考皆評量的考科,研究初期參考國內外入學考試規 劃及語文試題、探討學測與指考之基本架構與相關試務,瞭解大學與高中對 考試之意見。此期研擬測驗目標、研發選擇題各類新題型、研發非選擇題型 及閱卷評分指標,並區分指考與學測的試題內容。探討一綱多本的命題方 向,界定測驗範圍,並提出命題參考手冊。提出學測與指考參考試卷。近年 配合題庫計畫,逐漸累積試題並儲備命題人才,部分試題已於學測與指考的 正式考試中使用。2006年並進行文學鑑賞題型探究,以下提出近年國文科研 究的重要成果。

林美清等人(2003)認為目前學科能力測驗國文科的選擇題與語言表 達能力題各佔一半,這種方式算是過渡手段,它可強化學測國文活潑、多元 的特性,卻不免存有囿於篇幅、測驗題與語表成績代表不同意義。因此建議 學測國文科與語表測驗獨立施測,如此既可評量不同語文能力,且利於兩種 成績的檢定功能。

謝佩芬等在2006年研究報告中說明目前指考國文選擇題與學測相似,

評鑑知能大致重疊,非選擇題成為能清楚區隔兩次考試之指標。但從歷年指 考國文非選擇題中「引導寫作題」取材生活、題型與學測國文重複,「簡答 題」比較偏重文化深度、命題取向偏基礎語文等問題,建議重新檢討指考國 文非選擇題題型,積極落實評量考生進階語文知能的測驗目標,以別於通識 取向、側重跨學科語文表達能力的學測國文非選擇題。

(二)英文考科

(12)

英文科是學測與指考皆評量的考科,研究初期參考國內外入學考試規 劃及英文科試題之基本架構;研擬出英文科測驗目標、研發選擇題各類題 型、研發非選擇題各類題型及閱卷評分指標,探討一綱多本的命題方向,界 定測驗範圍,並提出命題參考手冊、考試說明及參考試題。近年配合題庫計 畫的工作,逐漸累積試題並儲備命題人才。以下提出近年英文科研究的重要 成果。

目前英文考科學測選擇題部分,主要測試考生的字彙、語法、閱讀理 解能力。為了呼應高中英文課程標準所提的「培養閱讀策略」,以及培養攸 關閱讀理解與基本寫作的「段落組織與篇章結構的概念」之目標,英文考科 研究小組開發了幾項適用於學測的新題型,包括「字庫選填式(word bank)

詞彙題」、「選主題句」、「選無關聯句」、「篇章連貫測驗」與「訊息搜 尋」。經過問卷調查分析後發現,除了「篇章連貫測驗」難度稍高,也許較 為適合指定科目考試之外,其餘四種題型,難度合宜、鑑別度高,均相當適 合學科能力測驗之用。英文考科研究小組並針對上述各新題型提出命題原 則,供未來命題參考或研究之用。為了搭配新題型以組成整份試卷,該研究 小組亦以數個傳統題型命題,檢視了這些題型原來的命題原則,並提出數項 修改或應注意的事項,供未來命題之參考(葉錫南等,2004)。

殷允美等(2005)針對測驗總目標、內容取向、測驗題型、難易度控 制等提出學測與指考之區隔條件,更針對各題型的區隔,提出更詳細的區隔 條件,諸如:詞彙難易、語意深淺、熟悉度、誘答選項難易、題幹句法難 易、句子長度、句法結構、選文長度、多餘之誘答選項數、選項語境及其比 例等。同時建議組卷時主要的參考依據,包括:學科內容、文體、文字閱讀 量、試題難易比例等。除此之外,亦針對各題型特性,設計試題以確認各區 隔條件,再依據測試結果適切修正試題,而後提出參考試卷作為學測與指考 的示例。

(三)數學考科

數學科是學測與指考皆評量的考科,且指考包括數學甲與數學乙兩科。

初期探討各國試題的基本精神、分析高中各數學單元內概念架構、分析教學

(13)

目標與測驗目標之關係、進行試題的研發與創新,在指考選擇、填充、計算 及證明題型多有題型研發。且研發啟發性、連結性、偵錯題等題型,進而提 出非選擇題型及閱卷評分指標。探討一綱多本的命題方向,界定測驗範圍,

並提出命題參考手冊、考試說明及參考試題。中期研究提出題型及試題難度 分配等方面的建議,配合ABO題庫計畫的工作,逐漸累積試題並儲備命題 人才。以下提出近兩年數學科研究的重要成果。

數學考科進行三種考試:學科能力測驗、數學甲及數學乙的區分,除 了在內容、題型等方面有明顯的區分,且分析考試範圍的不同,學科能力測 驗以評量單一步驟為主,而指定科目以評量一至多個步驟為主。研究小組比 較數學科84年課程與95課程暫行綱要的差異,以作為考試測驗內容變化的依 據。完成數學科命題競賽系統之建置(陳明璋等, 2001)。為配合命題工 作坊的舉辦(曹亮吉等 2001),建置了網路報名及修題系統,大學教授與 高中老師可隨時在網路上直接報名,並可在網路上直接修題及提供意見。

林福來等(2001)研究指考數乙與學測數學科的區別,在考試範圍,

「學科能力測驗」涵蓋高一、高二數學,而「數學乙」除前述課程外還包括 高三選修數學乙;另一方面,學科能力測驗以評量單一步驟的概念題、程序 性試題為主,指定科目考試數學乙的試題,可連結不同單元的數學知識,或 其他學科的情境,步驟數比學測多一步,提供的資料較多較複雜,數學乙主 要評量考生利用所提供的情境及資料解題及推理論證的能力。

洪萬生等(2001)區分數學甲與數學乙之不同,由於受測對象需求不 同,數學甲、乙所涵蓋的高三選修課程範圍不同。試題情境也應有所區隔,

數學甲的情境以自然現象及相關情境為主,數學乙試題的情境則以日常生活 或其他社會現象為主。推理題方面,數學甲會有推理論證的試題;數學乙則 以偵錯或選擇的方式評量考生的推理判斷能力。

(四)歷史考科

歷史科初期參考國內外入學考試規劃及歷史科試題、探討學測社會科 與指考歷史科之基本架構,瞭解大學與高中對歷史考試使用意見。研擬歷史 科指定科目測驗目標、研發選擇題各類新題型、研發非選擇題型及閱卷評分

(14)

指標。探討一綱多本的命題方向,界定測驗範圍,並提出命題參考手冊、考 試說明及參考試題。近期配合題庫計畫的工作,逐漸累積試題並儲備命題人 才。

近年歷史科重要研究成果,包括擬定指考歷史科的測驗目標、考試說 明及研發題型。主要獲致的成果為:完成歷史科測驗內容之擬訂,依據課程 標準,參考各版課本內容,並透過座談會,集思廣益,提出高中學習程度的 測驗內容;參考試卷的編製,設計參考試題,依測驗目標及命題原則組成參 考試卷,具體呈現指考歷史科的試卷架構及評量內容。同時,為協助命題理 念及命題技術的提升,歷史科完成相關命題研習手冊之編製,提供給命題人 員參考(王德權等,2003)。

(五)地理考科

地理科初期參考國內外入學考試之經驗、探討考試之基本架構,瞭解 大學與高中對地理考試使用意見。研擬地理科指定科目測驗目標、開發選擇 題之各類題型、開發非選擇題題型及研擬閱卷評分指標。探討一綱多本的命 題方向,界定測驗內容,提出命題參考手冊、考試說明及參考試題,開發長 文資料及地圖資料等類試題,並提出參考試題與命題原則。配合題庫計畫的 工作,逐漸累積試題並儲備命題人才。以下提出近兩年地理科研究的重要成 果。

1996年高中教科書全面開放編輯,不僅導引高中教學方向日漸多元,

同時也挑戰大學入學考試的命題方式,為使未來試務工作順利進行,楊宗惠 等(2000)認為地理科研究目的有:探討一綱多本的命題方向,界定測驗的 內容;提出命題參考手冊與參考試卷等。該研究試用新開發的教科書資料庫 查詢系統,整理教科書電子檔提供查詢。楊宗惠等(2002)確定課程標準之 教學綱要為主要的測驗內容,即試題係依課程標準設計,此外亦致力於地圖 類與長文資料試題的研發。

2006年研究「野外實察、鄉土地理及台灣地理」、「議題導向的區域 地理」、「生活空間的營造」、「產業和全球化」等單元,比較九五課綱和 八四課綱在三大領域課程目標的異同,並分析95課綱所提出的核心能力,由

(15)

相關專業領域的研究委員探討各單元的內容特色,指出在命題上所應該注意 的要點,及可能存在的問題(丘逸民等,2006)。

(六)物理考科

物理科初期配合教科書一綱多本,進行命題方式的研擬。近期配合題 庫建置,擴展試題且儲備命題人才,試題量亦逐漸累積。2003年找出描述物 理試題難易度的主要變項,量化該變項,再試圖以其預估新試題的難易度。

物理科研究小組分析試題所測概念數與其得分率的關係,再依據前述關係估 計新試題的難易度。舊試題的分析與新試題的測試結果皆指出,物理科用思 考策略屬性與得分率來預估試題難易度的模型能涵蓋大多數的試題,但有部 分步驟數為1的機械性試題偏難。若再考慮物理結構的影響,簡諧運動、電 場、載流導線在磁場中所受的力、繞射與干涉等可能是偏難概念,會使試題 的難度提高(高文芳等,2003)。

2006年研究著重物理概念的辯正和應用,避免繁複的數學計算,試題 的情境敘述應符合實際狀況和適用性,遣詞用字應力求清晰易懂,必要時 應圖文相配合,減少考生讀題時的負擔和誤解,標點符號的使用也應力求 正確。所研擬的試題,除公開測試者外,其餘納入題庫備用,但這些試題 將來若被採用時,必須重新審視和修改(大考中心,2006)。2007年研究驗 證多道單一概念題比少量的綜合概念試題能更有效地鑑別學生(大考中心,

2007d)。

(七)化學考科

化學科初期配合教科書一綱多本,進行命題方式的研擬。近期配合題 庫建置,擴展試題且儲備命題人才,試題量亦逐漸累積。近年研究成果:考 試說明的公佈,包括測驗時間、範圍、內容、能力的要求,以及試題範例。

未來研究方向,將對實驗題的命題方式作較明確的界定,以符合教科書「一 綱多本」的現況。另外,為突顯指定科目作為學科能力測驗為較進階的學科 考試,兩種考試宜作適當的區分。

化學科2002年研究案,蒐集世界各國的試題,包括美國、日本和英國 等國家,這些國家的入學測驗,都有專賣機構辦理,試題也都各具特色,可

(16)

供指考化學考科的命題參考。另外,命題研究的過程是經由研究小組自行命 題或改寫國內、外試題的方式,並經過選題、修題和組卷而完成,並提出修 題的重要原則。經歷這些研究過程,了解修題在試題的完備上扮演重要角 色。至於組卷過程是參考過去化學考科所開發的雙向細目表,要求整份試卷 包括能力層次及課程內容兩個面向。另外,也建議試題的學科內容分配,要 與高中教學時數相配合。經由全國性的樣本測試後,化學科人工閱卷部份邀 請四位大學教授訂定評分標準,這些評分的原則,可供人工閱卷做參考(林 如章等,2002)。

(八)生物考科

生物科初期配合教科書一綱多本,進行命題方式的研擬。近期配合題 庫建置,擴展試題且儲備命題人才,試題量亦逐漸累積。生物科近年的研究 成果,包括研礙考試說明,提出參考試卷、修改命題注意事項,以及分析參 考試卷等。這四項工作之成果前兩項主要給考生及社會大眾、第三項給潛在 的命題老師,而第四項則是給相關的學科專家參考。參考試卷中多選題難於 單選題,但與閱讀測驗的難度沒有差異。鑑別度之均值大小依序為:閱讀測 驗、多選題及單選題,但變異數分析說明其間差異不具顯著意義(丘臺 生等,2001)。

2001年生物科提出了考試說明、參考試卷及其解析三項供各界參考,

2003年提出各版生物課本的主、次要概念的相似與不相似處,提供未來命題 參考(陳淑華等 2002)。多年來生物科研究新課程一綱多本的問題,未來 需致力學測與指考試區別,題型與試題的設計與檢討、實驗題的研究改進與 創新,人工閱卷模式的建立與技術改進等(黃生等,2003)。

二、設立公民與社會新考科

新考科的設立,必須顧及高中教學的可行性與選才者的需求,所以在 設立之前,應進行大學科系調查,了解各科系在考科上的需求,同步進行高 中調查,瞭解高中的師資與教學狀況。經過二至三年的研究、宣導與諮詢 後,才能確立新考科的實施方向。接著必須在命題研討會討論、大考中心研 究發展委員會與命題委員會審議、大考中心行政會議決議。再經過入學考試

(17)

委員會及招生策進會的審議,召開使用說明會後方能確定。而新增考科必須 在實施三年前正式公告,考試前一年公佈參考試卷。

當新考科與新課程標準同時進行時,在命題上有相當的困境,現在的 公民與社會考科正面臨這樣的情況,教育部甫於2004年9月公佈課程大綱,

坊間沒有任何一本通過審查的教科書可供參考,學校裡更沒有已經上過新教 材的學生可供研發的試卷測試,僅能透過研究小組的成員以及高中公民教 師、大學相關學系提供的意見,從事初步的奠基工作。

公民與社會的試題研發,一來希望能提供未來實際命題可以參考的題 型,另一方面也希望能組成一份大致的試卷樣貌,作為外界可以提供整體意 見的起點。就題型方面,選擇題計有觀點比較題、填充式選擇題、對話閱讀 題、長文閱讀題;在非選題方面,則有配合題、舉例題以及論述說明題。有 關試卷架構方面,目前組卷原則是社會學、法律學、政治學與經濟學各領域 占四分之一(張家銘等,2004)。

三、其他測驗之研發

(一)語言表達能力測驗

在學測國文考科中包括語文表達能力題型已歷時多年,且本中心語表 命題研究與實務經驗益趨成熟,未來可能成為獨立考科或一年多試檢定型考 試。不過語表測驗的能力內涵、試卷架構、完整的能力指標有待提出。

另外,試題考核能力的周延性、主從關係,及其深度與廣度也需進一步研 究確認。目前已大致確定語表的題型,這些題型預估可維持語表分數的穩 定。至於語表閱卷評分標準,也已大致釐清是三等九級的區分標準(何寄澎 等 2004)。

(二)英文寫作能力測驗

英寫分等分卷考試的構想,已完成全國樣本施測,測試結果分析後建 議分成三等六卷,其中卷C評量句子層次寫作能力,卷B評量段落層次寫作 能力,卷A評量篇章層次寫作能力(林素娥等, 2001)。

未來英寫測驗的施測,建議分為高能力(A)卷,與低能力(B)卷;

(18)

(A)卷全部採人工閱卷方式,(B)卷則部分採人工閱卷方式。至於評分 標準訂定,建議必須經初、複閱過程,使所評分數達穩定狀態(張武昌等,

2003,2004;曹亮吉等,2003)。

(三)第二外語—日語考科之研究

教育部為了要推動高中第二外語教學與改善外語的學習環境,先後從 1997年實施三年之第二外語實驗計畫,並從1999年起先後推動高中第二外語 的兩期五年計畫。同時,大考中心所提之多元入學方案中提到考科部份,可 配合大學校系的需求設立新考科。為考量第二外語成立考科之可行性,大考 中心從1996年即開始研究,並於「第二外語考試之可行性研究報告」(林聰 敏等1996年)中認為第二外語不但可以達到吸收英語外的新知,更可增進外 國文化與相互溝通,相信藉由日語考科的設立,應可促使高中生在修習日文 課程後,有檢驗語文實力的機會,並增加高中生修課的意願與學校開課的可 能性。

而後,考量第二外語考科的研發,先以選修生最多的日語科進行試探,於 2004年進行「高中第二外語日語考科初探」研究(姚霞玲等,2004),研究 中主要瞭解韓、中、美、英以及我國的高職中日語課程,與大學入學日語考 科概況。次年的「九十四學年度第二外語日語考科試題研發計畫」(趙順文 等,2005),也就韓、中、美、英、紐以及我國技職校院等國內外試題與「

日本語能力試驗」作進一步瞭解,並將部份題型進行測試。至於2006年的「

九十五年度第二外語日語考科試題研發計畫」(趙順文等,2007),參考國 內外日語測驗題的優點進行試題研發,探索這些試題為日語基礎與進階測驗 的適切性。由於日語考科的試題尚在研發階段,為顧及日語的全面學習與及 施測的可行性,測驗方式除語彙、文法、閱讀題型以外,亦將包括寫作能力 與聽力的測驗題型。

四、未來展望

由於有著堅實的試題研究基礎,因此自1994年學科能力測驗首次施考 以來,各考科試題不論在命題理念、題型設計、命題風格,乃至採用多頁題

(19)

本等,均令各界耳目一新。隨著學測、指考的相繼推出,試卷形式與題型也 呈現相對穩定的狀態,然而,十多年來,教育環境已然有相當大的變化,在 面對教材簡化、授課時數減少、入學管道多元化以及升學普及等教育環境變 遷的新情境,試題如何發揮能力考察的目標、如何有效鑑別各種層次的考 生、如何適度設計新情境及運用課外素材,又不致脫離考生學習經驗,以及 其他各類新題型的研發等工作,仍有待繼續執行。

另一方面,在題型發展上,評量考生主動表達能力是指考的重要特色 之一,如何讓非選擇題發揮不同於選擇題的鑑別功能,正是未來試題研發的 方向之一。國、英兩科非選擇題的研發,提出學測與指考在非選題上的區 隔,可作為非選擇題設計的參考,並期能落實兩種考試在選才上的不同功能

(大考中心,2007a)。

肆、輔導與教育測驗

一、大考中心興趣量表之研發

本中心以研究改進大學入學考試為主要任務,但同時致力於協助高中 生進行生涯的探索與規劃。因此,本中心於成立之初,就與國內的學者專家 合作,根據John Holland職業興趣類型論,發展一套區分興趣為六種類型的 本土化測驗—「大學入學考試中心興趣量表」。本量表於1994年推出,以供 高中與高職生涯規劃、選課及選擇校系時參考。此量表亦可協助大學生轉系 與選擇研究所之用。

(一)量表的編製

本量表係依據John Holland的生涯類型論編製而成。Holland認為個人的 職業選擇並非隨意發生的事件,而是個人基於過去經驗的累積,加上人格特 質的影響而做的抉擇,故該職業亦將吸引有相同經驗與人格特質者,形成同 一職業的工作者有相似的人格特質,對許多情境與問題亦有相近的反應;至 於職業上的適應、滿足及成就,乃決定於其人格與該工作環境的諧和程度。

基於上述觀點,Holland認為大多數的人可區分為六種類型:實用型(R)、

(20)

研究型(I)、藝術型(A)、社會型(S)、企業型(E)及事務型(C);

依此,其環境亦可區分為六型(Holland, 1986)。

本量表的編製係從我國文化環境中取材撰題,經以標準化的程序歷時 兩年的研發而編製完成。量表內容係參考高中(職)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及 對職業活動的認知資料,依照類型的「定義、兩極性、標籤、風格、具體活 動、工作場所、研習課程與相關職業」等準則撰題,再經預試與項目分析,

最後每種類型「我喜歡的事」各有21題、「我喜歡的職業」也有12題,量表 總計198題,另有「抓週」3題為校核效標試題。本量表採用李克氏四點量表 作答形式,分別是非常喜歡、喜歡、不喜歡、非常不喜歡。施測約需20-30 分鐘(金樹人等,1993)。

(二)量表的修訂

興趣量表研發十年後,由於社會變遷甚鉅,本中心經檢視歷年學生答 題反應資料,參考量表使用者--輔導教師之建議,乃於2003年開始進行量表 的修訂工作,修訂版維持與原量表相同的結構與題數,經信度與效度的檢 核,最後「我喜歡的事」部份編修36題、「我喜歡的職業」部份新增31題,

總計置換量表中的67題,約34%題數,而成2005年修訂版。透過項目分析及 探索性因素分析對修訂版進行測驗品質的檢驗,進而建立常模。結果顯示修 訂版與原版一樣,具有高的測驗品質,在區分度與諧和度方面且優於原版(

簡茂發等,2007a)。

(三)量表分數的解釋

金樹人等人於1994年根據教育部「十八學群分類」法,將93個學類納 入18個學群中,整理出「學類分類表」,並從中選出270個學系,以此進行 大學樣本施測,取其中回答所讀系符合其志趣者為學類樣本,依據各學類平 均得分最高的前三碼為學類代碼。在預測效度分析上,個人興趣代碼與其所 在學系的學類代碼一致稱為命中,命中率男生為54.52%,女生為57.81%,

合為56.09%。除了三碼適配外,本中心並研發「大學學類圖」供高中學生 了解自己可能有興趣的學系,程序是將93個學類之六型分數以多向度量尺法

(MDS)法繪製男女生大學學類圖,本中心在學生量表結果報告書中,提

(21)

供學類圖扇形區域角度,學生以此推估出可能有興趣學系。

本量表於1995年開始建立興趣類型的文字解釋,從單碼的文字解釋著 手,再逐步完成雙碼的解釋。雙碼的文字解釋含該雙碼性格的描述、喜歡 的課程或活動、有興趣的學群以及喜歡的職業等項目(區雅倫、陳清平,

2001)。

(四)大學學系探索量表的研究與應用

大學學系探索量表是為幫助高中生瞭解自我對大學學系學習興趣而編 製的測驗,它能協助學生探索適合的「系群」以及「學系」。該量表用大考 中心興趣量表「學類圖」作為分類的架構依據,統整學類圖中各學系,排除 科系整合學系與特殊學系,歸類出27個系群。探索量表上述27系群為分類,

每一系群按「高中生活」、「高中課程」、「大學學習內容」、「生涯發 展」等分為四種題型。在命題前期先進行高中生活深度調查,學系學習內容 分析、各系學生自陳學系內容等。再依據這些調查與分析進行命題工作與試 題修改,待27個系群初稿完成則統一試題格式、最後專訪57位大學教授進行 各系群題目的審題。

探索量表的27系群包括1.建築與景觀 2.設計 3.心理 4.傳播 5.外語 6.文史 7.哲學 8.教育 9.社會 10.法律 11.政治 12.經濟 13.財金 14.管理 15.資訊 16.電 機與電子工程 17.機械工程 18.土木工程 19.化學工程 20.化學 21.物理 22.數學 23.醫學 24.生命科學 25.食品與營養 26.農學 27.地球與環境。題本分為A卷社 會組與B卷自然組兩種,每卷各包括15個系群。題本以「高中生活、高中課 程、大學學習內容、生涯發展」等四種題型來撰題。A卷社會組計有264 題,B卷自然組275題。量表作答方式與興趣量表相同,施測約需40分鐘。

在信度檢驗方面,27個分測驗之再測信度係數在.33~96之間,內部一致 性信度α係數值介於.90~96之間,表示本量表的內部一致性十分理想。探索 量表試題歷經高中初試、專家審題、大學預試等統計考驗與修題,當具有良 好的內容效度;系群間相關矩陣之聚斂效度與量表學群分類依據相當吻合,

「因素分析」與「多向度量尺法」與學類圖的分佈頗為相似。分數解釋包括 原始分數與百分等級常模,可作為高三生選系參考或大學生轉系參考之用(

(22)

區雅倫等,1998)。

二、學業性向測驗之研發

本計畫從2005年起研發適用於我國高一學生的性向測驗,稱為「大考 中心學業性向測驗」。其測驗內容包括語文、數學、圖形等三個分量表,符 合智力測驗的語、數、形等三個核心因素的理念(Spies & Plake, 2005)。

測驗試題以學科能力為主,但不直接涉及課本教材內容。全計畫分三年完 成:第一年編製「語文」分量表與「數學」分量表,第二年建立兩個分量表 的常模,並同步編製「圖形」分量表。第三年建立「圖形」分量表之常模,

與整份測驗的信度與效度分析。

編製「語文」分量表目標以測驗學生的基本語文能力為主,數學分量 表則測出數學生數學概念、程序性知識與解題能力,圖形分量表目標以測出 學生空間視覺、空間推理及心智旋轉等推理能力。第一年研究研究小組參照 一般編製標準化測驗的程序進行,包括測驗目標、命題原則與命題範圍的擬 定,語文與數學科命題與組成初試卷,初試與試題分析,舉行專家座談會蒐 集修題意見、修題後組成預試卷,預試與試題分析,最後完成「語文」與「

數學」各一卷25題分量表。第二年研究以相同的研究方法完成「圖形」分量 表,同時抽樣高一學生代表性樣本進行「語文」、「數學」分量表正式施 測,以建立高一常模。第三年研究進行「圖形」分量表正式施測,與前兩分 測驗建立高一常模,以供分數解釋之用。三個分測驗正式施測結果顯示各分 量表分數略呈常態分布,難易度適中,鑑別度尚佳。

三、工作價值觀等相關量表研發

高中學生正處於生涯探索的關鍵階段(Super, 1990),在生涯規畫和自 我認定上,常有迷失現象,其生命觀、價值觀也常出現問題。對學生而言,

教育目的應不只在發展認知潛能,也應兼顧情意教育,以促進全人發展;因 此情意的衡鑑與增進雖為高難度的工作,卻也是高價值的工作,值得努力探 討。

(23)

本中心開展此研究案,主要目的為從生涯發展的觀點,針對高中學生 的工作價值觀、多元智能、學業成就與職業興趣進行下列探索:修訂適用於 高中學生的工作價值量表和職業興趣量表。探討高中學生的工作價值觀、多 元智能、學業成就與職業興趣的狀況,以了解高中學生的內在世界和能力表 現。探討高中學生的工作價值觀、多元智能、學業成就與職業興趣的關係模 式,以作為高中學生升學與生涯輔導的重要參考。

本案採用的研究方法以問卷調查與自我評量為主,輔以個案研究。以 高中學生為研究對象,主要有兩項工作:(一)修訂高中學生適用的工作價 值觀量表和職業興趣問卷;(二)分層叢集抽取高中學生樣本,進行工作價 值觀、多元智能、學業成就測驗和職業興趣的分析比較,希望找出高中學生 的適應模式,作為升學與生涯輔導的重要參考。

本案從工作價值觀、多元智能、學業成就與職業興趣四方面進行,將 修訂使用之評量工具包括:簡茂發、吳武典(2004)修訂的「工作價值觀 量表」(Work Value Scale)、吳武典(2007)修訂的「多元智能量表」(

Multiple Intelligences Scale)、加上學生在校成績(以國文、英文、數學、

社會學科、自然學科等五科為準),作為學生學業成就的指標的學業成就測 驗(Academic Performance Test)和改編製自吳武典、洪若烈(1981)「職 業興趣問卷」的生涯探索量表(Career Exploration Scale),進行相關分析和 比較,並篩檢若干在情意或生涯發展上有困擾的學生進行個案診斷分析,並 提供輔導建議。

預計於2007年底完成下列任務:(一)發現高中學生的能力表現(多 元智能和學科能力)與情意世界(工作價值觀和職業興趣)之特色及類型;

(二)發現高中學生不同人口變項(性別、年級等)與其四個特質變項的關 係;(三)篩檢出若干名在情意發展上有危機的高中學生,予以診斷分析,

並提供輔導建議等工作。

在研究小組的努力下,本項研究專案之研發成果,希能在測驗發展 上,修訂完成高中學生適用的工作價值觀量表和生涯探索量表,加以推廣 應用。並在學術研究上,發現高中學生能力表現與情意世界的特質和類型,

(24)

增益教育心理和心理輔導的文獻,以供研究與輔導之參考。

參考文獻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2006)。93年命題流程模擬工作計畫A—物理科。台北:作者。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2007a)。工作概況。台北:作者。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2007b)。九十六年學科能力測驗簡章。台北:作者。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2007c)。九十六年指定科目考試簡章。台北:作者。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2007d)。命題模擬工作計畫—物理科(94A)。台北:作者。

王德權、劉季倫、黃福得、管美蓉(2003)。九十一年度指定科目考試歷史考科試 題研發工作計畫研究報告。台北:作者。

丘臺生、陳淑華、黃基礎、宋宏紅(2001)。指定科目考試規劃研究IV(生物 科)。台北:作者。

丘逸民、夏黎明、張峻嘉、譚鴻仁、王文誠、許珊瑜(2006)。九五暫綱及考試內 容探究—地理科(95)。台北:作者。

李明燕(2003)。高中課程發展與大學入學考試之影響。選才通訊,101期。台 北:作者。

金樹人、林幸台、陳清平、區雅倫(1993)。興趣量表編製之研究報告(一)。台 北: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金樹人、林幸台、陳清平、區雅倫(1994)。興趣量表編製之研究報告(二)。台 北: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吳武典(2007,付梓中)。多元智能量表指導手冊。台北:心理出版社。

吳武典、洪若烈(1981)。職業興趣問卷。(未出版)

何寄澎、曹亮吉、陳義芝、陳雪晴、吳旻旻、管美蓉、鄺采芸(2001)。語文表達 能力測驗(六)研究報告。台北: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何寄澎、陳竹亭、郭城孟、馮藝超、簡 媜、潘莉瑩、曾佩芬(2004)。語文表達 能力測驗規劃研究(七)—試題研發研究報告。台北: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林如章、王忠茂、姚清發、郭崑圖、吳國良(2002)。90年度指定科目考試化學考

科試題研發工作計畫。台北: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林美清、何寄澎、謝佩芬、駱碧秀、陳美蘭、徐茂瑋、潘莉瑩、曾佩芬(2003)。

(25)

九十一年度學科能力測驗國文考科試題研發工作計畫。台北:大學入學考試 中心。

林素娥、張武昌、楊懿麗、徐貞美、張淑媖(2001)。英文寫作能力檢定考試規劃 研究(IV)期末報告。台北市: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林福來、張海潮、許志農、鄭英豪、陳創義、程毅豪(2001)。主計畫:數學考科 之規劃。台北: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林聰敏、何瑞藤、金戴熹、姚霞玲、鄭惠文(1996)。第二外語考試之可行性研究 報告。台北: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洪萬生、吳家怡、黃文達、溫明忠、廖仁義、蘇俊鴻、朱惠文(2001)。指定科目 考試數學乙之定位研究報告。台北: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姚霞玲、蕭次融、邱美智(2004)。第二外語日語考科初探研究報告。台北:大學 入學考試中心。

高文芳、許世英、蘇正耀、李美英、程暐瀅(2003)。九十一年度指定科目考試物 理考科試題研發工作計畫。台北: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殷允美、楊懿麗、李 櫻、馬健君、楊泰雄、葉錫南、張淑貞、游春琪(2005)。

九十二年度指定科目考試英文考科試題研發計畫研究報告。台北:大學入學 考試中心。

陳明璋、吳家怡、朱惠文(2001)。數學考科之規劃—子計畫一:數學命題競賽系 統之建置。台北: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黃 生、陳俊宏、李桂楨、宋宏紅、夏蕙蘭(2003)。九十一年度指定科目考試生 物考科試題研發工作計畫。台北: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張武昌、范國生、馮和平、余明忠、解志強、游春琪、張淑貞(2003)。英文寫作 能力測驗規劃研究(V)。台北: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張武昌、尤雪瑛、范國生、劉慶剛、黃雯娟、游春琪、張淑貞(2004)。「英文寫 作能力測驗規劃研究(VI)」研究報告。台北: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張家銘、王崇名、余啟民、林沁雄、耿 曙、張良蕙、謝政達(2004)。九十二年 度公民與社會試題研發計畫。台北: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曹亮吉、吳家怡、朱惠文(2001)。數學考科之規劃—子計畫四:命題工作坊。台 北: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曹亮吉、游春琪、張淑貞(2003)。英文寫作能力測驗工作計畫結案報告。台北: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26)

張家銘、王崇名、余啟民、林沁雄、耿 曙、張良蕙、謝政達(2004)。九十二年 度公民與社會試題研發計畫。台北: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陳淑華、丘臺生、黃基礎、宋宏紅、夏蕙蘭(2002)。九十一年度指定科目考試生 物考科試題研發工作計畫。台北: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簡茂發、林一真、陳清平、劉澄桂、區雅倫、舒琮慧(2007a)。大學入學考試中 心興趣量表修訂版信度效度檢驗與常模的建立。考試學刊,2,87-107。

簡茂發、林一真、陳清平、區雅倫、劉澄桂、舒琮慧(2007b)。大學入學考試中 心興趣量表使用手冊—2007年修訂版。台北: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簡茂發、何榮桂、區雅倫、朱惠文、潘莉瑩、胡家祥、陳麗明(2007)。學業性向 測驗之語文與數學分量表編製研究。考試學刊,1,29-48。

簡茂發、吳武典(2004):高職學生適用工作價值觀量表的修訂。(未發表)

區雅倫、張郁雯、劉兆明(1998)大學學系探索量表編製之研究。台北:大學入學 考試中心。

區雅倫、朱惠文、王俐婷、徐發興、連秋華(2007)。大考中心題庫的建置。考試 學刊,2,109-132。

區雅倫、陳清平(2001)。大學入學考試中心興趣量表使用手冊—2001年版。台 北: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葉錫南、蕭次融、李 櫻、許鴻英、尤雪瑛、陳玉美、張淑貞、游春琪(2004)。

九十一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英文考科試題研發工作計畫研究報告。台北:大學 入學考試中心

楊宗惠、李明燕、嚴勝雄、丘逸民、徐美玲、蔡博文(2000)。指定科目考試規劃 研究IV(地理科)研究報告。台北: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楊宗惠、沈淑敏、陳哲銘、楊秉煌、蘇淑娟(2002)。九十年度指定科目地理考科 試題研究報告。台北: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趙順文、賴錦雀、邱榮金、黃淑燕、篠原信行、姚霞玲(2006)。九十四學年度第 二外語日語考科試題研發計畫。台北: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趙順文、賴錦雀、邱榮金、篠原信行、姚霞玲、林立萍、黃愛玲(2007)。九十五 年度第二外語日語考科試題研發計畫。台北: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蔡尚芳、張慶瑞、吳恭德、王忠茂、林如章、黃玲瓏、陳俊宏、傅學海、張俊彥、

夏蕙蘭、程暐瀅、吳國良(2003)。九十一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自然考科試題 研發工作計畫。台北: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27)

潘莉瑩(2002)。編織一頂分類帽—中心的研究與考試。選才通訊,100期。台 北: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潘莉瑩(2003)。命題理念淺析—以92年學科能力測驗部分試題為例。選才通訊,

105期。台北: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謝佩芬、王錦慧、徐國能、曾佩芬、潘莉瑩(2006)。2005指定科目非選擇題試題 研發計畫國文科。台北: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Brennan, R. T. (Ed.) (2006).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4th Ed.). Washington, DC:

National Council on Measurement in Education

Holland, J. L. (1985).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 A theory of vocational personalities and work environments. (2nd Ed.).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Hall.

Spies, R. A. & Plake, B. S. (Eds.). (2005). The Sixteenth Mental Measurements Yearbook.

Lincoln, NE: The Buros Institute of Mental Measurements. The University of Negraska-Lincoln.

Super D.E. (1990) A life span, life-space approach to career development. In D. Brown, L. Brooks (Eds) 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 (2nd Ed.) (pp.197~261). San Francisco,CA: Jossey-Bass.

(28)

數據

圖 1 試題研發的基本工作架構圖 貳、兩種考試的命題理念及題型開發 一、學科能力測驗簡介 學科能力測驗(簡稱學測)是定位在大學校系初步篩選學生的門檻, 在「甄選入學」管道中,大學校系可以依其性質與需要,先訂定一個學科能 力測驗成績標準(門檻),只有達到此一標準並且在一定人數倍率以內的考 生,才可以參加該系第二階段的指定項目甄試,進而擇優錄取。另外,在「 考試入學分發」中,某些大學校系亦會以學科能力成績作為篩選標準,只有 達到此一標準的考生,才能進一步以指定科目考試成績參加該系的分發。 學測主要是為大學校系初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continuity of learning that is produced by the second type of transfer, transfer of principles, is dependent upon mastery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subject matter …in order for a

The presentation or rebranding by a company of an established product in a new form, a new package or under a new label into a market not previously explored by that compan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nalysis of relevant experimental results carried in this research, it proves that the writing mechanism and its functions may improve the learning

This research is focu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test theory, item response theory (IRT), network technology, and database management into an online adaptive test system developed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xplore the important and satisfaction analysis of experiential marketing in traditional bakery industry by using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d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as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process of innovation forwards innovative production networks of conventional industries that could be based on the

It was found from the research that in four simulation situations, and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Hsinchu city has five VDs currently in the research scope and when the peak

This research adopts Technology Accepted Model (TAM), which was brought out by Davis in 1979, to verify the use and learning effectiveness of eighth-graders using on-line t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