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灣日日新報》到《臺灣新生報》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臺灣日日新報》到《臺灣新生報》"

Copied!
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6 27

所中,負責新聞事業接收的李萬居,

抵臺後即開始與《臺灣新報》接洽,

著手準備接收,以及籌劃 10 月 25 日 當天發行《臺灣新生報》之事宜。當 時臺灣所有視聽媒體產業都是由長官 公署的宣傳委員會負責接收,該會掌 管政令宣傳、電影戲劇、圖書出版與新聞 廣播等。11 月 1 日,臺灣新報社社長坂口 主稅偕同副社長羅萬俥,到臺灣新生報社 洽談接收事宜。被接收的物品包括高速輪 轉機、鑄字機、新聞印刷用鉛字、活版印 刷機、攝影機、收音機等完整的印刷出版 設備。11 月 5 日之後,也陸續接收臺北總 社與全臺各地分社不動產。由於合併為臺 灣新報社時,從現金存款到印刷器材、不 動產,全臺報業資財匯集,新生報社承接 全臺的報業財產,造就該報獨大的局面。

雖 然《 臺 灣 新 生 報 》 規 模 龐 大, 李 萬居也用心經營,但還是無法脫離官營色 彩。實際上,1945 年 10 月 10 日創刊的《民 報》,才是戰後臺灣人創辦的第一份民營 報紙。該報自任繼承戰前《臺灣民報》之 精神,從其社論也確實可獲得印證,其言 論之影響力絕未低於《臺灣新生報》。然 而二二八事件鎮壓期間,《民報》遭查封,

不僅讓臺灣人報業喪失承載公眾輿論之角 色,也讓《臺灣新 生報》更明確的扮 演官方宣傳機關之 御用角色。這樣的 結果,可說是臺灣 報業發展史中最大 的悲劇。

歷 史 地 景

《臺灣日日新報》到《臺灣新生報》

文/何義麟(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圖片提供/國立臺灣圖書館

臺灣的報業發展必須從清代談起,但 從日治時期《臺灣日日新報》到戰後《臺灣 新報》之演變,才是臺灣報業發展的主流脈 絡。因為,這兩家報社創立之初,背後都有 全臺最高統治機關支持,且從 1900 年代起 到 1950 年代期間,長期位居全臺發行量最 大的報紙。目前,大家都知道想查閱日治戰 後的各種資訊,最直接也最便利的方式就是 查閱這兩份報紙。因此,要了解臺灣報業史 就必須介紹這兩家報社的發展史。

實際上,《臺灣日日新報》並非日治 時期最早創辦的報紙,而是合併兩種較早 發 行 的 報 紙 而 成 立。1895 年 日 本 統 治 臺 灣,隔年 1896 年 6 月 17 日(始政一周年)

《臺灣新報》在臺北發刊,這是日人在臺 發行的第一份報紙。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引 進西方近代報業,很快的建立了完整的規 模;獲得臺灣這塊新領土後,運用活版鉛 字印刷的近代報業也被帶到臺灣。最初,

除《臺灣新報》外,1897 年 5 月又有一家

《臺灣日報》創刊,兩家報社馬上形成商 業競爭關係。

除商業競爭外,兩家報社也帶入薩摩 系與長州系政界對抗的態勢,其言論不僅 互相攻訐,也大力批評時政。1898 年 3 月 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上任,面對兩家報 社對抗的情況,官方很快出面調停,經過 一番折衝,最後由守屋善兵衛收購兩報,

並從同年 5 月起發行《臺灣日日新報》,

這就是日治時期第一大報誕生的經過。

整併為《臺灣日日新報》後,最初經 營狀況並不順利,經一番整頓改革,1900 年 4 月報社才改組為株式會社,建立較穩 固的經營基礎。整頓過程中,總督府也進 行投資,因此間接掌控報社。加上總督府

《府報》與日後的《臺北州報》為報紙附 錄,故報社雖為民營的「商業性」,實質 上也具有「御用性」。

日治時期,《臺灣日日新報》與 1903 年以臺南為社址的《臺南新報》(1899 年 創刊時為《臺澎日報》),以及在臺中發 行的《臺灣新聞》(1901 年創刊時為《臺 中每日新聞》),

一 般 被 稱 為「 臺 灣 三 大 御 用 新 聞 」; 相 對 的,

1920 年 代 開 始 由 雜 誌《 臺 灣 青 年》、《臺灣》、

《 臺 灣 民 報 》 之 後 轉 型 為 日 刊 的

《 臺 灣 新 民 報 》

(1941 年改為《興

南新聞》),才是真正的民營報紙。這份 號稱「臺灣人唯一言論機關」的報紙,在 經營層面與言論方面,較能與官府保持距 離。此外,日治時期發行的主要報紙還有,

1916 年在花蓮發行的《東臺灣新報》,以 及 1934 年獲得許可並發行的《高雄新報》。

1937 年 中 日 戰 爭 爆 發 後, 隔 年 日 本 政府公布「國家動員法」,國家對新聞用 紙開始管制。因應時局變化,總督府也加 強戰爭宣傳,對報紙內容更採取嚴格的檢 閱, 進 而 出 現 廢 除 報 紙 漢 文 欄 之 呼 聲。

1937 年 4 月 1 日日人掌握經營的《臺灣日 日新報》等御用報紙率先廢除漢文欄,以 臺灣人讀者為主的《臺灣新民報》,也不 得不在 6 月完全廢除漢文爛。但戰時對媒 體的控制並未因此停歇,而是隨著戰局日 益緊縮。

1941 年,《臺灣新民報》因應時局與 官方的壓力,被迫改名為《興南日報》,

但還是無法避免合併之命運。1944 年 3 月 26 日,《臺灣日日新報》、《興南新報》

等全臺六家報社,在大阪每日新聞社的主 持下合併為《臺灣新報》,各家董監事席 位由規模大小分配,至此臺灣報業已完全 納入總督府的戰時統制體制下。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戰敗,國民政 府加緊收復臺灣之事宜。8 月 29 日任命陳 儀為臺灣省行政長官,9 月在重慶成立臺 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隨後並成立「前進指 揮所」,準備正式接收之事宜。前進指揮

▲國立臺灣圖書館館藏之《臺灣日日新報》。

▲ 日治時期的《臺灣日日 新報》社址,位於現今 中華路與衡陽路的交叉 口處。(攝影/黃漢偉)

▲ 1944 年,官方強制《臺灣日日新 報》、《興南日報》等全臺六家 報社,合併為《臺灣新報》。

▲《臺灣日日新報》廣告。

▲ 1937 年《臺灣日日新報》

率先廢除漢文欄。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中華民國不動產仲介經紀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社團法人台灣房屋

各位老師,您聽過「臺灣文史教學研習」嗎?國立臺灣圖書館(以

67 歲林先生菸齡 50 年,一天抽 80 根香菸,嚼 300 顆檳榔,酒也不離口,一個月菸酒檳榔花 費新台幣 5 萬元,後來因聲音逐漸沙啞,就醫檢查診斷罹患喉癌。.

A Pioneer of the New Buddhist Movement in Taiwan during the Period of Japanese Occupation - Lin Te-lin: the “Martin Luther of Taiwanese Buddhism”.

罰鍰 新臺幣 45萬元. 罰鍰

8.設立全國技能檢定專戶,代收報名資格審查費(每人新臺幣 150 元) 、學科測試 費(每人新臺幣 120 元) 、術科測試費(參照各職類級別術科測試費用)及報名

臺灣研究 參考工具 電子期刊 報紙 社會科學 文學 綜合. 國中小 高中職

• A2: 黑水指的是臺灣海峽,俗稱黑 水溝。以前的人要冒險渡過臺灣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