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歷史考科考試說明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歷史考科考試說明"

Copied!
1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基金會

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大學組

歷史考科考試說明

-111 學年度起適用-

中 華 民 國 110 年 9 月

著作權屬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基金會所有,僅供非營

利目的使用,轉載請註明出處。若作為營利目的使用,應事

前經由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基金會書面同意授權。

(2)
(3)

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大學組歷史考科考試說明 目 次

前言 ... 1

壹、測驗目標 ... 1

貳、測驗內容 ... 3

參、試題舉例 ... 4

附錄、測驗目標與學習表現的對應 ... 10

(4)
(5)

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大學組考試說明 歷史考科

1

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 歷史考科考試說明

前言

111 學年度起,「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大學組歷史考科」將依據 108 學年度 實施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社會領域」(簡 稱「社會領綱」)命題。以下分別說明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大學組歷史考科的測 驗目標、測驗內容及試題舉例。

壹、測驗目標

1、測驗考生應具備的歷史學科基礎知識與概念

1-1 能認識人物、事件、時代的特色,以及辨識不同時期的變遷與延續。

1-2 能指出人物、事件、現象的關聯性,以及影響時代轉變的重要因素。

歷史是發生於過去時代的總和,但不是所有過去的總和都值得學習。具有「意義」的 過去,才是值得學習的歷史。認知有意義的歷史,要從人物、事件、時代等基礎知識開始,

進而瞭解其關聯與影響。

有意義的歷史學習,包含注重時序脈絡、因果關係、變遷要素與後續影響等重點。也 就是說,當學生學習歷史人物的行動、事件發展,以及各時代特色等基礎知識時,必須緊 扣時序脈絡,掌握因果關係的交互呈現,並理解變遷導致的各層面影響。學生唯有學習這 些重要的基礎知識與概念,才有能力進一步分析、探究過去與現今世界的關聯,運用歷史 知識反思當代社會。

2、測驗考生應具備的歷史文本閱讀能力

2-1 能掌握歷史文本傳達的訊息及其敘述要旨。

2-2 能理解歷史文本的屬性、生成背景及其與特定時代脈絡的關係。

以往人們藉由閱讀史家撰寫的史書,了解過去歷史。20 世紀以來,隨著新材料發掘與 歷史學發展,可供使用的文本及作品更加多樣,擴大我們對歷史的認識。學生經由閱讀文 本與過去對話,學習掌握文本中的關鍵文句、論述要旨及寫作用意。其次,也應學習分辨 不同文本的特質與屬性,如官方或民間紀錄、一手或二手史料等形式,並培養理解歷史文 本的生成背景及其與特定時代脈絡的關係。

(6)

歷史考科 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大學組考試說明

2 3、測驗考生應具備分析、評估歷史解釋的能力

3-1 能掌握文本資料或歷史敘事中所呈現的歷史解釋及多元觀點。

3-2 能分辨歷史事實、資料證據與歷史解釋間之相互關係。

歷史學習的重要訓練之一,即要能對過去的人、事、物和變化提出說明與解釋。研究 者可能因時代背景、選用資料、個人立場或價值觀,而對同一歷史敘事提出不同的解釋。

因此,學生應學習從各種歷史敘事中掌握其明確或隱含的歷史解釋,理解歷史學者建構歷 史解釋的過程,並學會分辨歷史事實、資料證據與歷史解釋間的相互關係,以期面對各種 繁雜的訊息和多元論點時,能掌握有效判斷與抉擇的思考方式。

4、測驗考生應具備辨別資料證據之特性,並加以運用推斷出合理論述的能力

4-1 能分辨資料的形式、特點與局限,並檢視作為證據的適切性。

4-2 能指出資料與論證之間的對應關係,並根據問題推斷出合理的論述。

學習歷史必須建立在辨識資料與證據的基礎上,並非所有的素材都是「可用」的「歷 史資料」。因此,學生應學習辨別各種資料的形式、特點與局限,檢視其作為證據的適切 性,進而理解歷史論證與資料證據間的對應關係。具體而言,學生需根據問題,整合和分 析資料,從而推斷出合理的論述,以培養至為重要的歷史思辨能力。

(7)

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大學組考試說明 歷史考科

3

貳、測驗內容

一、測驗範圍

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大學組歷史考科的測驗範圍包含高中一、二年級的部 定必修歷史。測驗內容以「社會領綱」所列之歷史「學習內容」為依據,並以轉化歷史「學 習表現」形成之歷史考科測驗目標來設計試題。

測驗範圍

課 程

部定必修 歷史

如何認識過去、多元族群社會的形成、經濟與文化的 多樣性、現代國家的形塑、歷史考察(一)、中國與東 亞、國家與社會、人群的移動與交流、現代化的歷程、

歷史考察(二)、臺灣與世界、歐洲文化與現代世界、

文化的交會與多元世界的發展、世界變遷與現代性、

歷史考察(三)

二、題型與題數

111 學年度起「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大學組歷史考科」的題型皆為單選題,

共25 題。

(8)

歷史考科 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大學組考試說明

4

參、試題舉例

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大學組歷史考科旨在檢核:一、考生應具備的歷史 學科基礎知識與概念;二、考生應具備的歷史文本閱讀能力;三、考生應具備分析、評 估歷史解釋的能力;四、考生應具備辨別資料證據之特性,並加以運用推斷出合理論述 的能力。

以下針對八條測驗目標所舉示例中,有 4 題修改自歷年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 甄試大學組、指定科目考試及 109 年試辦考試試題;4 題為新研發試題,目的在於呈現 素養導向題型的多元樣貌。正式考試組卷時,將會兼顧現行題型與新研發題型。108 課 綱強調「核心素養」,101 課綱強調「核心能力」,二者之間有密切關連而非斷裂的關 係。因此,依據課綱精神研擬之測驗目標,彼此間亦有其相承與延續。同樣的,因應 101 課綱命製之歷年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大學組歷史考科試題,亦有相當比例符 合 108 課綱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大學組歷史考科之測驗目標示例。限於篇幅,

每條測驗目標僅以一道強度較高的素養導向題型為例,至於其他符合該目標之題型,請 參考歷年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大學組歷史考科試題,在此不一一舉例。測驗 目標及示例說明如下:

測驗目標:1-1 能認識人物、事件、時代的特色,以及辨識不同時期的變遷與延續

【例題1】

某本世界通史教科書的其中一章包含下列重點:「全世界持續進行去殖民化」、「非洲各 地區積極爭取政治獨立」、「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領土爭議」、「亞洲地區共產主義政黨 的掌權」、「西歐各國邁入政治與經濟整合」。請問最適合涵蓋這個章節的標題是:

(A)奴隸制度與人權問題 (B)一戰後民族自決思潮 (C)歐洲沒落與亞洲興起 (D)冷戰時期的國際局勢

參考答案:D

測驗內容:歷Na-V-1 冷戰期間的政治局勢

說明:本題以教科書討論幾個重大議題為情境,引導學生思索二戰後國際進入冷戰局勢的 不同面向,藉由探討世界各地值得注意的現象與發展,來呈現當時國際局勢的多面 性。本題測驗學生能否根據題文重點,在多元地理空間與長期時間的座標中定位,

推論其為二戰後冷戰期間國際局勢的多面向發展,進而選擇出最適當的章節標題。

此外,本題亦試圖建立學生「共時性」的歷史觀念,提醒他們二戰後的冷戰,不應 只專注於幾場著名的軍事衝突(如韓戰、古巴危機),也應放眼於世界各區域與各層 面的重大發展趨勢。

(9)

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大學組考試說明 歷史考科

5

測驗目標:1-2 能指出人物、事件、現象的關聯性,以及影響時代轉變的重要因素

【例題2】

1515 年在印度開拓殖民的葡萄牙軍事將領,送一頭印度犀牛給葡萄牙國王。從印度西岸的 果阿出港,以同一艘船隻,經過約 120 天航程,終於將這頭犀牛運抵里斯本,造成轟動。

因為自西元三世紀後,歐洲就不曾出現過犀牛了。運送犀牛的航運路線,也是十五世紀末 開始的歐、亞香料貿易新路線。上述犀牛的運送,從果阿經阿拉伯海到里斯本,會經過以 下哪些地區?

(A)波斯灣—大馬士革—地中海 (B)紅海—亞歷山大港—地中海 (C)莫三比克—好望角—非洲西岸 (D)麻六甲—西印度群島—巴拿馬

參考答案:C

測驗內容:歷Mb-V-1 歐洲與亞洲的交流

說明:本題以歐洲稀有動物的犀牛為例,呈現歐、亞物質文化交流的多樣性,來考察學生 對「歐洲與亞洲的交流」的認識。學生可從題文中注意到「時代」(十六世紀初期)、

「人物」(葡萄牙貴族)、「地點」(印度西岸果阿、里斯本)等關鍵條件,進而思考 長久以來傳統的貿易路線,在此時代有何重大轉變?為何主導人物是葡萄牙貴族?

從印度西岸出港後的可能航路有哪些?如何讓犀牛在最短時間內,以不更換船隻的 方式安全抵達大西洋的里斯本?經由上述條件的相互考量,應可判斷出十五世紀末,

葡萄牙人率先沿著非洲西岸,越過「好望角」直抵印度的新路線,不僅翻轉了傳統 歐、亞貿易的軸線,也是將珍貴犀牛運送至歐洲的關鍵路線。

(10)

歷史考科 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大學組考試說明

6

測驗目標:2-1 能掌握歷史文本傳達的訊息及其敘述要旨

【例題3】

史書記載某族首領說:「自從先父歸降以來,大軍為國家防守邊境,長達四十年。我和族 人們自幼生長於漢地,每年獲賞動輒億萬,生活無虞,慚愧還沒機會報效國家。目前北方 草原出現新領袖,勢力強大,我願意帶領游牧精兵出征。」朝廷同意並派遣漢人騎兵一同 出擊。北方游牧勢力戰敗,首領逃走,被俘虜了二十萬人。此後數年朝廷持續征戰,削弱 天山一帶的北方勢力,奠定後來經營當地的基礎。這位首領應是:

(A)臣服東漢的南匈奴 (B)仰慕唐朝的琉球人 (C)與宋訂和約的契丹 (D)被元朝消滅的金人

參考答案:A

測驗內容:歷Ha-V-1 從漢、晉到宋、元時期東亞人群移動的特色與影響

說明:本題測驗學生能否從北亞游牧與南方漢人政權互動的歷史知識,結合文本傳達的訊 息進行判斷。從「大軍為國家防守邊境,長達四十年」、「生長於漢地」、「天山」、「奠 定後來經營當地的基礎」等句,可以推論此為南匈奴首領。漢武帝時屢敗匈奴,經 營西域,至東漢時,南匈奴降漢,紛紛移居長城之南,為漢朝守邊,故符合題文所 述之情境。唐帝國當時為東亞世界的強國,各國來朝,但無琉球內附之事。遼國國 力雄厚,宋遼且簽訂澶淵之盟,卻未曾發生大量遼軍投降或移民宋境。元朝滅金,

重新收編舊有的女真勢力,採直接治理的方式,故無須使用「每年獲賞動輒億萬」

的懷柔法。因此,本題正解為(A)。

測驗目標:2-2 能理解歷史文本的屬性、生成背景及其與特定時代脈絡的關係

【例題4】

許多記錄可以作為研究歷史的材料,但記錄是否正確、執筆者是否偏頗等因素,均可能影 響到資料的價值。學者指出「某種史料」經常過度美化當事人的經歷與事蹟,使用時必須 小心查證。「某種史料」最可能是指:

(A)正史列傳 (B)墓誌 碑銘 (C)政府年鑑 (D)內閣檔案

(改寫自109 學年度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大學組)

參考答案:B

測驗內容:歷 F-Ⅴ-1 可以在什麼樣的脈絡中討論中國史?

說明:本題旨在探討如何藉由資料的基本屬性來認識和探究歷史。歷史研究奠基於史料,

而古代史料形式上多以文字記載,故作者的書寫目的、價值判斷或所處立場都將影 響資料的可信度。學生可從題文「經常過度美化當事人的經歷與事蹟」,比較評估選 項提到的各種史料特性來解題。正史列傳、政府年鑑、內閣檔案,不必然需美化當 事人或歷史人物。尤其正史的人物傳記,往往有褒有貶,如奸臣傳便明顯不符題文 所述。墓誌銘多由亡者親友或子弟託人立傳,故常有隱惡揚善的現象。

(11)

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大學組考試說明 歷史考科

7

測驗目標:3-1 能掌握文本資料或歷史敘事中所呈現的歷史解釋及多元觀點

【例題5】

以下兩段資料是西元四世紀,一位羅馬史家對羅馬周邊外族的描述:

資料甲:「匈人(Huns)身體強壯結實,卻醜如怪物,看來像是站立的野獸。」

「他們長期以馬車為居所,在山林中遊蕩,不懂得建築屋舍,讓自己定居下來;他 們的首領不會用法律治理部族,所以族人生活非常混亂。」

資料乙:「以放牧為生的薩拉遜人(Saracens)雖然行動敏捷,擅長抓捕獵物,但是所到之 處都成廢墟,沒有任何建樹。」

「這些外族人能力很差,不會製作農具、不會耕種、不會制定律法,只會在森林中 流浪過活。」

閱讀完上述資料,你認為這位羅馬史家的態度是:

(A)以優越文明者的態度,認為外族的文明低落 (B)以尊重與包容的態度,描述外族差異性很大 (C)以啟蒙教化者的態度,希望能教育馴化外族 (D)以觀察家分析的態度,客觀記錄外族的活動

(改寫自107 學年度指定科目考試)

參考答案:A

測驗內容:歷A-V-1 誰的歷史?誰留下的史料?誰寫的歷史?

說明:本題藉由羅馬史家Ammianus Marcellinus 描述外族的兩則資料,檢測學生能否觀察 到羅馬時代對外族敘述的語句中,其實隱含著書寫者個人的價值觀和特定標準。例 如「醜如怪物」、「所到之處都成廢墟,沒有任何建樹」等敘述,明顯看出羅馬人以 主觀且自我為中心,用輕蔑與否定的態度評判外族人的生活方式。而「不懂得建築 屋舍」、「不會用法律治理」、「不會製作農具、不會耕種」、「不會制定律法」等敘述,

也呈現出羅馬人看重與肯定的優越文明要素是:農耕定居與法律秩序。學生應從題 文瞭解到閱讀文本資料或歷史敘事時,應注意書寫者立場所形成的歷史解釋及其反 映的觀點。

(12)

歷史考科 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大學組考試說明

8

測驗目標:3-2 能分辨歷史事實、資料證據與歷史解釋間之相互關係

【例題6】

以下兩則資料是對臺灣建省後,前、後兩任巡撫劉銘傳、邵友濂的評論:

甲資料:時人評論劉銘傳,「自古眾志方成城,不聞鐵車(火車)與敵戰。又況勞民復傷 財,民窮財盡滋內患」。

乙資料:學者指出,邵友濂接替劉銘傳擔任臺灣巡撫,以節省經費,與民休息為由,一反 劉銘傳所為,幾乎全部終止新政,最有意義的西學堂亦被撤廢,尤可痛者為鐵路 工程的停止。

我們應當如何認識這兩種看法?

(A)兩段資料都肯定劉銘傳 (B)兩段資料都否定劉銘傳

(C)資料乙藉由批評邵友濂來肯定劉銘傳 (D)資料乙藉由肯定邵友濂來批評劉銘傳

(改寫自105 學年度指定科目考試)

參考答案:C

測驗內容:歷Da-V-1 從地方到中央

說明:本題旨在評量學生從資料分辨歷史解釋的形成與歷史事實之間的多重可能性。資料 甲是時人以詩作批評劉銘傳在臺的鐵路建設勞民傷財,又無法取得具體的軍事成效;

資料乙則出自近代論著,藉由批評邵友濂停止新政來肯定劉銘傳的歷史地位,建構 臺灣是中國自強運動最成功的省份,並推舉劉銘傳為現代化的推手。因此,本題正 解為選項(C)。

測驗目標:4-1 能分辨資料的形式、特點與局限,並檢視作為證據的適切性

【例題7】

日治時期,太魯閣族為保護土地和財產,和日本軍警爆發數次的衝突,其中以1914年的「太 魯閣事件」規模最大也最為慘烈。官方刊印的《太魯閣蕃討伐誌》(1914)、《太魯閣蕃 討伐寫真帖》(1915)、《理蕃誌稿》(1921)等出版品,對於此事件的記載,各有其強 調的內容與刻意隱瞞的事蹟。儘管如此,從史料的特性來看,下列何者可能是上述史料的 共同記錄?

(A)起事原因是總督府官逼民反所造成 (B)日本軍警在戰爭過程中的英勇表現 (C)事件後對太魯閣族部落的改造計畫 (D)太魯閣峽谷風景壯麗適合觀光遊憩

(改寫自109 年試辦考試)

(13)

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大學組考試說明 歷史考科

9 參考答案:B

測驗內容:歷A-V-1 誰的歷史?誰留下的史料?誰寫的歷史?

說明:本題旨在測驗學生能否理解資料的性質和特性,並從中學習使用資料時應注意資料 的屬性與局限。三則資料均為官方刊行,寫作立場可能有其偏頗,容易站在總督府 和官方的立場來記錄,故不會是為太魯閣族辯護,而是肯定日本軍警的英勇行動。

《太魯閣蕃討伐誌》、《太魯閣蕃討伐寫真帖》兩部史料依刊印年代和性質判斷,都 是在陳述事件過程,無法記錄事件後的集團移住或部落改造計畫。因此,正確答案 為選項(B)。

測驗目標:4-2 能指出資料與論證之間的對應關係,並根據問題推斷出合理的論述

【例題8】

越南史書記載:「簡宗建福元年5 月 13 日(西元 1884 年 6 月 6 日),越南與法國全權大臣 巴德諾簽訂順化條約,當日即銷毀清朝冊封的印鑑。」次年,法國同清朝政府簽訂了《中 法新約》,中國承認法國與越南簽訂的《順化條約》和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根據上述《順 化條約》和《中法新約》對越南的影響,下列哪項結論最為合理?

(A)越南從此變為獨立自主國家 (B)越南成為歐亞貿易的轉運站 (C)越南不再承認中國為宗主國 (D)越南成為中、法共同保護國

參考答案:C

測驗內容:歷Ia-V-2 東亞帝國對西方帝國主義的回應

說明:本題旨在評量學生能否根據問題,對資料進行分析和整合歷史敘事,推斷出合理的 結論。題文中越南史書指出1884 年越南在法國的壓力下,被迫簽訂《順化條約》,

並將清國冊封的印鑑熔鑄成銀;1885 年清法戰爭,清國戰敗,與法國簽訂《中法新 約》,承認越南與法國簽訂的《順化條約》和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就此來看,根據 兩條約對越南的影響作總結,以選項(C)最合理,且符合歷史事實。

(14)

歷史考科 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大學組考試說明

10

附錄、測驗目標與學習表現的對應

歷史考科的測驗目標係以社會領綱的學習表現為基礎,配合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 校院甄試大學組歷史考科的特性和實施條件,選取紙筆測驗適合命題的學習表現作為測 驗目標,因此無法涵蓋領綱所有的學習表現條目,以下為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 試大學組歷史考科測驗目標與學習表現的對應表。

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大學組歷史考科測驗目標 對應的社會領綱學習表現 1、測驗考生應具備的歷史學科基礎知識與概念

1-1 能認識人物、事件、時代的特色,以及辨識不同時期的 變遷與延續。

歷1a-V-1 歷1a-V-3 歷1b-V-1 歷1b-V-2 歷2b-V-2 1-2 能指出人物、事件、現象的關聯性,以及影響時代轉變

的重要因素。

歷1a-V-2 歷2a-V-1 歷2b-V-1 2、測驗考生應具備的歷史文本閱讀能力

2-1 能掌握歷史文本傳達的訊息及其敘述要旨。 歷1a-V-1 歷3b-V-2 2-2 能理解歷史文本的屬性、生成背景及其與特定時代脈絡

的關係。

歷1b-V-3 歷3b-V-2 3、測驗考生應具備分析、評估歷史解釋的能力

3-1 能掌握文本資料或歷史敘事中所呈現的歷史解釋及多元

觀點。 歷1c-V-1

3-2 能分辨歷史事實、資料證據與歷史解釋間之相互關係。 歷1c-V-2 歷3b-V-3 4、測驗考生應具備辨別資料證據之特性,並加以運用推斷

出合理論述的能力

4-1 能分辨資料的形式、特點與局限,並檢視作為證據的適切 性。

歷1b-V-3 歷1c-V-2 歷1c-V-3 4-2 能指出資料與論證之間的對應關係,並根據問題推斷出

合理的論述。

歷1c-V-2 歷3a-V-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為學生提供真實 的學習經歷,從 中了解如何實踐

戶外考察活動 是歷史 科教師於課堂教學 以 外評估學生的常見方法。教師 在外 出之前應為學 生提供 明確的學習目標和 評 估準則。教師可以從以

價值觀教育須結合學校和家庭教育,學校與家長必須緊密合作,才能

價值觀教育須結合學校和家庭教育,學校與家長必須緊密合作,才能

通過是次觀課與 評課活動,明白 到有需要擬定清 晰、可量度的評 估準則,才能幫 助學生了解是否

常生活的課題,增加學生對中國歷史、中 華民族和文化,以及國家發展的興趣;整

注意本文引用的語句典實及其內容。所有典實,不但須說明其意義 來歷,而且須說明其用法之巧拙…

柏楊(郭定生,公元 1920—2008 年)在其名著《中國人史綱》中談到三國時代(公元 220—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