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放大鏡倍率、鏡面傾斜角度與作業面高度對於女性人員偵檢績效、視覺與肌肉疲勞之效應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放大鏡倍率、鏡面傾斜角度與作業面高度對於女性人員偵檢績效、視覺與肌肉疲勞之效應"

Copied!
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放大鏡倍率、鏡面傾斜角度與作業面高度對於女性人員 偵檢績效、視覺與肌肉疲勞之效應

吳水丕 林岳勳

華梵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放大鏡鏡面傾斜角度 (0°、30°與 60°)、放大鏡倍率 (3 倍 與 5 倍) 及作業面高度 (坐肘高、坐肘高上 5 cm 和 10 cm) 對於放大鏡偵檢作 業員之閃光融合閾值 (CFF)、近點調節閾值 (NPA)、作業績效、視覺疲勞主觀 評量和肌肉骨骼疲勞主觀評量等影響,本研究共募集 12 位女性參與實驗,每 位受試者以隨機化的順序進行 18 次的實驗組合,每次進行 30 分鐘的鋰電池模 擬偵檢作業。資料經收集分析討論發現:(1) 放大鏡鏡面傾斜角度對於偵檢的 元件數量、視覺疲勞主觀評量及肌肉疲勞主觀評量有顯著效應,最佳的放大鏡 鏡面傾斜角度為 60°,其次為 30°,最差的為 0°。(2) 放大鏡倍率對於閃光融合 閾值、偵檢的元件數量和視覺疲勞主觀評量有顯著效應,3 倍放大鏡顯著優於

5

倍放大鏡。(3) 作業面高度對於視覺疲勞主觀評量和肌肉疲勞主觀評量有顯 著效應,最佳為坐肘高上 0 公分,其次為坐肘高上 5 公分,最差的為坐肘高上

10

公分。(4) 整體來說,最佳的放大倍率為三倍放大,放大鏡鏡面傾斜角度為

60

°,作業面高度為坐肘高上 0 公分。

關鍵詞:鋰電池,放大鏡,偵檢作業,視覺疲勞,肌肉骨骼傷害。

THE EFFECT OF MAGNIFICATION TIMES AND TILTING ANGLES OF MAGNIFYING GLASSES AND THE HEIGHTS OF WORK-SURFACE ON

FEMALE INSPECTORS’ PERFORMANCE, VISUAL AND MUSCLE FATIGUE

Swei-Pi Wu Yueh-Hsun Lin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HuaFan University

Taiwan, Taipei 223, R.O.C.

Key Words: Li-ion battery, magnifying glasses, inspection tasks, visual fatigue, musculoskeletal discomfort.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tilting angles

(tilt 0

°, 30° and 60°), magnification power (3 and 5 times magnification) of

magnifying glasses and the heights of work surface (elbow-level, +5 cm,

+10 cm) on the critical fusion frequency (CFF), near point of accommoda-

tion (NPA), inspection performance, subjective visual strain rating (SVS)

and subjective musculoskeletal strain rating (SMS) for visual inspection

(2)

were instructed to perform a visual inspection task on a simulated Li-ion battery circuit board over a 30-min peri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tilting angle of magnifying glasse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CFF, inspec- tion performance, SVS and SMS, and that 30

° tilt was the best, 0° tilt was

the second best, and 60° tilt was the worst; (2) magnification power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CFF, inspection performance and SVS, the 3 times magnification was better than 5 times; (3) work surface height also significantly affected SVS and SMS, 5 cm above elbow-level was the best, 10 cm above elbow-level was next, and elbow-level was the worst; (4) Overall, the optimum combination is 3 times magnification magnifying glasses with 30° tilt angle on a work surface set 10 cm above elbow-level.

一、導 論

由於現今電子產業在製程科技上的進步,大多使用自 動化品質偵檢系統,來避免人為檢驗錯誤並增加整體流程 效率[1]。然而,由於電子產品多樣化及特殊作業限制,大 多數的作業必需使用人工來進行偵檢,仍屬於勞力密集的 作業。在大部分的產業中,依然有相當多的零組件需要依 賴人力或人工與機器的配合,來保障產品在製造或裝配時 的品質[2]而電子元件的偵檢便是一個常見的例子。在電子 產品日益輕薄短小的市場導向下,反而提高了人工偵檢時 的困難度。一般於實務上為了減少偵檢微小缺陷的困難度 和幫助偵檢人員作更精確的判斷,使用放大鏡或顯微鏡將 偵檢目標予以放大俾改善作業的能見度不失為一種可行 的方法。但由於工作站的設計不良,人、偵檢設備與環境 因素無法協調,造成偵檢人員視覺及肌肉骨骼的傷害。根 據實地的觀察,一般鋰電池偵檢工作站的設置,大多以固 定的放大鏡角度和固定的作業面高度讓偵檢人員進行放 大鏡的偵檢工作,偵檢人員長期下來極易造成與工作有關 的累積性傷害。Aissaoui 等人[3]所提出不良的工作站配 置,包含扭轉軀幹的姿勢、長時間靜態的工作姿勢、背靠 使用不足和造成坐面極大的壓力,而偵檢工作亦屬於長時 間靜態的工作姿勢。Hung[4]針對國內半導體封裝廠目檢 作業員肌肉骨骼傷害的研究指出,高達 78%的從業人員有 肌肉骨骼酸痛的情形,其中頸肩部不適為最大宗,佔

37.1%

輔助偵檢工作的助具不外乎顯微鏡、放大鏡或以視 覺顯示裝置呈現的放大影像。視覺顯示裝置方面在 VDT 相關研究領域有豐富的研究,如 Jebaraj 等人[5]研究指 出,人員涉及某些精密作業時,多達 96%的人員有視覺 疲勞的經驗。Gallimore 與 Brown [6]調查驗光師的病歷發 現,14.25%的患者將視覺疲勞歸咎於使用 VDT 工作站。

Megaw [7]

針對 VDT 操作人員的視覺疲勞進行研究,結果

發現調節異常的人員佔實驗組的 34.6%,且為控制組的

1.8

倍。Aoki 等人[8]研究 CRT 工作站對於視覺機能的影 響,受試者使用 CRT 顯示器 60 或 75 分鐘後,閃光融合

閾值下降 10%。Iwasaki 與 Akiya [9]指出閃光融合閾值的 下降可反應視網膜或視神經的功能衰退,Chi 與 Lin [10]

的研究指出閃光融合閾值的變化是衡量視覺疲勞的重要 指標。

而顯微鏡工作站方面在研究皆指出,顯微鏡操作人員 有頸肩部不適的問題[11-13]。Chaffin 與 Andersson [14]指 出,為了滿足目檢需求,顯微鏡使用者不可避免的彎曲頸 部,而從生物力學角度來看,背部彎曲 30°會產生肌肉收 縮疲勞與疼痛。Sillanpaa 等人[15]的研究依照人因原則,

設計新型的顯微鏡工作站,以 EMG 衡量後發現可有效改 善芬蘭某研究中心研究人員上肢不適的情況,該研究指出 作業面高度、接目鏡角度為新型顯微鏡工作站設計之重要 特徵之一,此外,實務上放大鏡倍率亦為現場工作站設置 的重要考量。

有關放大鏡偵檢方面,Chan 與 Ma [16]以及 Ma 等人

[17]

分別探討線性與非線性放大對於周邊目標偵檢績效的 效應,結果發現高倍的放大造成搜索範圍的增加進而導致 績效的下降,目前業界常用的 3 倍與 5 倍放大鏡是否產生 類似的效應,亦為本研究主要目的之一。而 Hung [4]則探 討電子封裝廠中桌椅間隙 (23 cm、27 cm 和 31 cm) 和放 大鏡角度 (與地面水平和平行檢物架兩種) 對於頸部屈曲 角度與肌電訊號的影響。

有鑑於國內放大鏡偵檢作業之相關研究極為缺乏,本 研究乃針對放大鏡偵檢作業工作站配置予以探討,俾作為 人員偵檢作業之改善依據。整體而言,本研究之主要目的 為檢定放大鏡角度、放大倍數和作業面高度對於視覺疲 勞、肌肉疲勞、偵檢績效及主觀知覺評量的效應。

二、研究方法

1.

受試者

本研究共招募 12 位介於 18~22 歲之間的女性為受試 者,平均年齡為 20 歲,所有受試者均沒有色盲或其他眼 疾,矯正後視力在 0.8 以上,方能參與實驗。並要求受試 者填寫一份個人基本資料和實驗同意書,且告知受試者在

(3)

0

30

60

1 放大鏡鏡面傾斜角度示意圖

10 cm 5 cm0 cm

2 作業面高度示意圖

實驗前一晚不得有熬夜行為,實驗前一個半小時不得有過 分使用視力之情況,如果實驗前有視力疲勞現象則停止當 次實驗,以確保實驗的可靠性。

2.

實驗設計

本研究採三因子隨機化集區設計,以每位受試者為一 集區,自變項為放大鏡倍率,採 3 倍放大 (3X) 和 5 倍放 大 (5X) 兩種水準;放大鏡的傾斜角度,定義放大鏡鏡面 水平為 0°,鏡面向前與水平面夾角 30°和鏡面向前與水平 面夾角 60°,如圖 1 所示。作業面高度,因為偵檢作業屬 較精密作業,採受試者坐肘高 (0 cm),坐肘高上 5 公分 (5

cm)

和坐肘高上 10 公分 (10 cm),共 3 種水準,如圖 2 所 示,總共有 18 (2*3*3) 種不同的實驗配置組合,每位受試 者 均 依 照 隨 機 化 次 序 表 進 行 實 驗 。 背 景 照 明 控 制 在

300~400 lux

之間:偵檢工作站照明控制在 1100~1400 lux 之間。

3.

工作站配置

實驗用放大鏡偵檢工作站佈置於一間約 2 坪的實驗室 中。工作站是以一個長條型的辦公桌,桌上放置兩座偵檢 鋰電池缺點用桌上型放大鏡,可同時進行兩組實驗,使模 擬實驗更接近現場的生產線作業。本實驗使用可調整高度 的辦公椅,以調整作業面高度,並使用巧拼板作為受試者 腳踏墊,如圖 3 所示。

實驗中,受試者依照主試者所設定的實驗條件進行實 驗,因放大鏡倍率不同,其焦點位置也不同,因此採受試 者可以在自然且輕鬆的看的清楚偵檢元件為準,調整桌上 型放大鏡高度。

3 實驗偵檢作業狀況

4.

實驗作業

本研究使用 PhotoImpact 10 繪製模擬偵檢元件,元件 長 5.2 cm,寬 0.5 cm,焊點與焊點之間以細線連結,模擬 錫渣造成的短路,讓受試者手持紅筆進行錫渣圈選作 業,受試者圈選完畢後需將其分類 (良品與不良品),模 擬元件的缺點率為 70%,不良品中缺點個數為 1~5 個隨 機出現,主試者於實驗前準備數量充足的偵檢元件,並 以隨機次序排列,實驗中受試者依序由盒中拿取偵檢元 件至於放大鏡下進行偵檢。每次偵檢時間為 30 分鐘,共 需進行 18 次實驗組合,完成一次實驗後需間隔一天方能 進行下一實驗組合。

5.

實驗步驟

本實驗程序分為實驗前之事前準備、實驗中及實驗後 之後續相關作業三個階段:

(

一) 實驗前

(1)

受試者採隨機方式進行實驗。

(2)

受試者閱讀實驗指示語。

(3)

讓受試者熟悉閃光融合閾值及近點調節值之量測 儀器操作。

(4)

測量受試者實驗前之閃光融合閾值和近點調節 值。

(5)

讓受試者調整椅子與放大鏡之角度和高度使其最 佳。

(

二) 實驗中

(1)

受試者以自然的速度從物件盒中拿取偵檢物件,

並置於放大鏡下進行偵檢。

(2)

受試者需辨別物件是否為良品,若為良品則置於 良品區,若為不良品則需將所有缺點用紅色簽字 筆圈出後並置於不良品區。

(3)

重複上述動作,直到 30 分鐘後停止偵檢作業。

(

三) 實驗後

(1)

測量受試者實驗後的閃光融合閾值與近點調節 值。

(2)

填寫視覺疲勞和肌肉骨骼疲勞主觀評量。

(3)

清點計算偵檢物件之數量與正確率。

(4)

作業面高度

0 cm 5 cm 10 cm

衡量效標 角度 倍率

平均值 標準差 平均值 標準差 平均值 標準差

3X -1.38 (1.14) -1.15 (0.59) -1.24 (0.90) 0

°

5X -0.58 (1.21) -0.95 (1.30) -0.58 (0.64) 3X -1.68 (0.95) -1.65 (0.96) -1.21 (0.86) 30

°

5X -0.35 (0.44) -0.59 (0.71) -1.28 (1.93) 3X -1.40 (0.96) -1.52 (0.87) -1.42 (0.95) CFF

60

°

5X -1.36 (1.60) -0.41 (1.11) -0.78 (1.10) 3X 0.92 (0.56) 0.83 (0.64) 0.84 (0.39) 0

°

5X 0.98 (0.74) 1.83 (1.69) 1.01 (0.59) 3X 0.86 (0.49) 1.02 (0.59) 1.14 (1.44) 30

°

5X 0.72 (0.61) 1.41 (1.12) 1.42 (0.92) 3X 1.18 (0.70) 1.04 (0.43) 1.03 (1.54) NPA

60

°

5X 0.92 (0.60) 1.18 (0.62) 1.14 (0.94)

表二 以閃光融合閾值作為依變項的變異數分析

變異來源 自由度 平方和 均方

F

P

受試者

11 48.28 4.39 4.76 < .0001**

放大鏡角度

2 1.53 0.77 0.83 0.4374

放大鏡倍率

1 20.78 20.78 22.56 < .0001**

作業面高度

2 0.10 0.05 0.06 0.9462

放大鏡角度 × 放大鏡倍率

2 0.65 0.32 0.35 0.7036

放大鏡角度 × 作業面高度

4 2.27 0.57 0.62 0.6521

放大鏡倍率 × 作業面高度

2 1.15 0.58 0.63 0.5363

放大鏡角度 × 放大鏡倍率 × 作業面高度

4 9.05 2.26 2.46 0.0472

誤差

187 172.27 0.92

**

:p < 0.01

6.

資料蒐集與分析

本研究共蒐集六項依變項,包括閃光融合閾值、近點 調節閾值、偵檢元件數量、偵檢準確度、主觀肌肉疲勞以 及主觀視覺疲勞;而分析方法包含敘述統計、變異數分析

(ANOVA)

以及 Duncan 多重比較檢定,顯著水準 (α

)

0.05

三、結 果

1.

閃光融合閾值

(Critical Flicker Fusion Frequency, CFF)

表一為本研究所蒐集之閃光融合閾值變化量資料總 彙表,表中所示為 12 位受試者實驗前後的閃光融合閾值變 化量之平均數及標準差,其中閃光融合閾值變化量為實驗

後與實驗前之差,即作業後測量之 CFF 值減去作業前測量 之 CFF 值,其值為負,代表視網膜敏銳度於作業後下降,

且變化越大代表視網膜敏銳度下降越大,亦代表視覺疲勞 程度越大。

由表二之變異數分析表中可得知,受試者之間與不 同的放大鏡倍率對閃光融合閾值有顯著效應,放大鏡鏡 面的角度和作業面的高度對於閃光融合閾值則沒有顯著 效應,放大鏡倍率、鏡面角度和作業面高度之間也無交 互作用。

更近一步的分析發現三倍放大鏡對於閃光融合閾值 的變化量顯著小於五倍放大鏡。此外,在受試者方面,由 於本研究未嚴格控制受試者作業姿勢,僅要求受試者在實 驗中採自然且輕鬆的姿勢,且未嚴格定義搜索策略,可能 為受試者間出現顯著差異的主要原因。

(5)

表三 偵檢數量、偵檢錯誤率和偵檢準確度資料總彙 (n = 12)

自變項

角度 倍率 桌面高 偵檢數量 偵檢準確度

0

°

3 X 0 cm 108.33 (21.39) 90.80% (0.03) 0

°

3 X 5 cm 106.92 (16.65) 92.21% (0.02) 0

°

3 X 10 cm 107.42 (17.72) 92.02% (0.03) 0

°

5 X 0 cm 96.25 (21.40) 91.47% (0.03) 0

°

5 X 5 cm 101.75 (18.83) 92.88% (0.03) 0

°

5 X 10 cm 100.42 (15.74) 92.13% (0.03) 30

°

3 X 0 cm 109.17 (17.18) 93.36% (0.02) 30

°

3 X 5 cm 110.83 (19.71) 92.04% (0.02) 30

°

3 X 10 cm 113.42 (24.33) 89.94% (0.02) 30

°

5 X 0 cm 102.25 (13.35) 91.05% (0.01) 30

°

5 X 5 cm 107.08 (13.26) 91.15% (0.02) 30

°

5 X 10 cm 106.42 (17.23) 91.91% (0.02) 60

°

3 X 0 cm 107.83 (19.68) 92.63% (0.02) 60

°

3 X 5 cm 113.17 (19.81) 91.61% (0.03) 60

°

3 X 10 cm 107.75 (15.83) 90.77% (0.03) 60

°

5 X 0 cm 101.58 (26.06) 93.12% (0.03) 60

°

5 X 5 cm 101.75 (19.79) 91.45% (0.02) 60

°

5 X 10 cm 103.83 (17.51) 92.23% (0.02)

2.

近點調節閾值

(Near Point Accommodation, NPA)

本研究所蒐集之近點調節閾值之變化量資料總彙如 表一,表中為 12 位受試者實驗前後的近點調節閾值之變 化量平均數及標準差,其中近點調節閾值變化量為實驗 後與實驗前之差,即作業後測量之 NPA 值減去作業前測 量之 NPA 值,其值為正,代表近點調節值於作業後上升,

且變化越大代表近點調節值上升越大,亦代表視覺疲勞 程度越大。

由近點調節閾值變化量為依變項的變異數分析得 知,所有實驗中所設定的自變項對其近點調節閾值變化量 皆無顯著效應,自變項之間也無交互作用。

3.

偵檢績效

偵檢績效包含偵檢數量與準確度,彙總如表三所示。

在偵檢數量方面,發現放大鏡倍率有顯著效應。進一步進 行 Duncan 多重比較檢定,發現放大鏡倍數一樣是以 3 倍 放大鏡優於 5 倍放大鏡。此外在偵檢準確度方面發現,放 大鏡角度、倍率和作業面高度之間對於偵檢準確度皆無顯 著效應,但放大鏡角度與作業面高度兩者之間具有顯著的 交互作用。

4.

視覺主觀評量

視覺主觀評量六項問題分別為:1. 我看東西有點困

表四 以各細項和整體主觀視覺疲勞評量作為依變項的 變異數分析

自覺評量題目 變異來源

1 2 3 4 5 6

整體

放大鏡角度(A) * n.s. * n.s. * * **

放大鏡倍率(M) n.s. n.s. * * n.s. * * 作業面高度(H) n.s. n.s. n.s. n.s. * * n.s.

A

× M

n.s. n.s. n.s. n.s. n.s. n.s. n.s.

A

× H

n.s. n.s. n.s. n.s. n.s. n.s. n.s.

M

× H

n.s. n.s. * n.s. n.s. n.s. n.s.

**

:p < 0.01 *:p < 0.05 n.s.:not significant

表五 以各細項和整體主觀肌肉疲勞評量作為依變項的 變異數分析

自覺評量題目 變異來源

頸部 肩膀 背部 腰部 手部 整體 放大鏡角度 (A) * * n.s.

n.s. n.s. *

放大鏡倍率 (M) n.s.

n.s. n.s. n.s. n.s. n.s.

作業面高度 (H) * * * * * *

A

× M

n.s. n.s. * n.s. n.s. n.s.

A

× H

n.s. n.s. n.s. n.s. n.s. n.s.

M

× H

n.s. n.s. n.s. n.s. n.s. n.s.

*

:p < 0.05 n.s.:not significant

難、2. 我眼睛周圍有種奇怪的感覺、3. 我感到眼睛疲勞、

4.

我感到麻木、5. 我感到頭痛、6. 我注視放大鏡時會感 到暈眩,每個題項尺度由 1 (一點也不) 到 10 (非常嚴重),

受試者實驗後依主觀感覺勾選,並假設其為等距資料。

如表四變異數分析彙總表所示,放大鏡角度對第 1、

3

、5 和 6 題有顯著的效應,而放大鏡倍率對第 3、4 和 6 題則有顯著的影響,在作業面高度方面於第 5 題及第 6 題 有顯著的差異。此外,在第三題中 (「我感到眼睛疲勞」) 發現,放大鏡倍率與作業面高度兩者之間具有顯著的交互 作用。

接著進行 Duncan 多重比較檢定,分別以每個視覺疲 勞主觀評量的問題和自變項進行 Duncan 多重比較檢定發 現,在放大鏡角度方面,以問題 1 和 3 (「我看東西有點困 難」和「我感到眼睛疲勞」) 中以 60°為最佳,其次是 30°

及 0°,以問題 5 和 6 (「我感到麻木」和「我注視放大鏡 時會感到暈眩」) 中以 30°為最佳,其次是 0°及 60°。在放 大鏡倍數方面,以問題 3、4 和 6 (「我感到眼睛疲勞」、

「我感到麻木」、「我注視放大鏡時會感到暈眩」) 中皆以

3

倍放大鏡優於 5 倍放大鏡。在作業面高度方面,以問題 5 和 6 (「我感到頭痛」、「我注視放大鏡時會感到暈眩」) 中 可發現,最佳為坐肘高上 5 cm,其次為 10 cm 和 0 cm。

(6)

肌肉疲勞主觀知覺評量六項問題分別為受試者頸 部、肩膀、背部、腰部、手臂、整體,每個題項尺度由 1 (一 點也不) 到 10 (非常嚴重),受試者於實驗後依主觀的知覺 勾選,並假設其為等距資料,表五為肌肉疲勞主觀知覺評 量六項問題的變異數分析彙總表,其中放大鏡角度對頸部 與肩膀有顯著效應,而作業面高度對頸部、肩膀、背部、

腰部及手部均有顯著效應。此外,在背部疲勞的部份,發 現放大鏡角度與放大鏡倍率有顯著的交互作用。

進一步進行 Duncan 多重比較檢定,分別以每個肌肉疲 勞主觀評量的問題和自變項進行 Duncan 多重比較檢定發 現,放大鏡的角度就頸部的部分,最佳的角度為 30°,其次 為 0° 和 60°,但就肩膀部份,最佳的角度為 0°,其次為 30°

和 60°。而在作業面高度方面,在頸部的部份以 10 公分為 最佳,在肩膀的部份以 0 公分為最佳,而在背部、腰部和手 部的部分,則是以 5 公分為最佳。在整體的肌肉疲勞部份,

最佳的放大鏡角度為 30°,其次為 0° 和 60°,而最佳的作業 面高度為坐肘高上 5 公分,其次為 0 公分和 10 公分。

四、討 論

經變異數分析後發現放大鏡角度與作業面高度兩者 之間對於偵檢準確度具有顯著的交互作用,交互作用效應 如圖 4 所示,進一步的將產生交互作用的組合進行變異數 分析與 Duncan 多重比較檢定發現,在九種組合中,放大 鏡傾斜 60°-坐肘高 0 公分的偵檢準確率顯著優於傾斜 30°- 坐肘高 10 公分與傾斜 0°-坐肘高 0 公分,而其餘組合之間 皆無顯著差異。放大鏡倍率及作業面高度對於視覺主觀評 量第 3 題有顯著的交互作用,如圖 5 所示,進一步檢定後 卻發現六種組合之間並無顯著差異。在肌肉疲勞主觀評量 中的背部疲勞部份,發現放大鏡角度與放大鏡倍率有顯著 的交互作用,如圖 6 所示,但隨後的比較檢定卻發現六種 組合之間並無顯著差異。

在偵檢用放大鏡的放大倍率方面,分成 3 倍放大和 5 倍放大,共兩個水準。統計分析發現該變項與作業面高度 交互作用對於視覺主觀評量有顯著效應以及與放大鏡角度 交互作用對於肌肉疲勞主觀評量之效應,3 倍放大鏡僅在 放大鏡傾斜角度為0° 時對於背部肌肉疲勞評量遜於5倍放 大倍率,原因為放大鏡傾斜 0° 時,受試者眼睛較接近放大 鏡鏡面,為維持視距,受試者背部較其他實驗組合直立,

此一結果是否因為在 3 倍的視距下因頸部前傾減少而造成 下背後凸的減少,有待進一步證實。就整體而言,以 3 倍 放大最佳,顯著優於 5 倍放大。在 CFF 變化量方面,Chan 與 Ma [16]的研究結果發現,視距會影響偵檢作業員的視覺 疲勞和作業績效,當元件放大後,由於偵檢人員搜索缺點 的時間也長,而造成視覺疲勞的問題,所以本研究在 5 倍 放大鏡上會產生較不利的效應,也因此本研究亦發現與

0.93 0.92 0.92 0.91 0.91 0.90 0.90

a A, B AB Duncan

0° 30° 60°

0 cm 5 cm 10 cm AB

AB

B

AB AB

AB AB

B

4 放大鏡角度和作業面高度交互作用對於準確率之 效應

3× 5×

0 cm 5 cm 10 cm

6.00

5.00

4.00

3.00

2.00

5 放大鏡倍率和作業面高度交互作用對於視覺主觀 評量之效應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30° 60°

5×

6 放大鏡倍率和放大鏡角度交互作用對於肌肉疲勞 主觀評量之效應

Chan

與 Ma 的研究結果一致,且本研究在偵檢績效 (3 倍 放大鏡偵檢數量顯著優於 5 倍放大鏡) 上也再一次驗證 此推論。在視覺疲勞主觀評量部份,分別在第 3 題、第 4 題、第 6 題以及整體的視覺疲勞上都有顯著的效應,以 問題 3、4 和 6 (「我感到眼睛疲勞」、「我感到麻木」、「我

(7)

注視放大鏡時會感到暈眩」) 中皆以 3 倍放大鏡優於 5 倍 放大鏡。此外,先前的研究顯示,近點融合閾值的敏感 度不佳,無法適切的反應出視覺的疲勞[18]。本實驗屬於 精密偵檢作業,偵檢範圍較小,不易造成眼球內旋肌疲 勞,導致所有自變項對近點融合閾值皆無顯著效應,與 先前的研究一致。

放大鏡角度方面,本研究之水準包括水平面 0°、與水 平面傾斜 30°和與水平面傾斜 60°,結果證實放大鏡角度對 於視覺疲勞主觀量表和肌肉疲勞主觀量表有顯著的效應,

經過 Duncan 檢定後,發現最佳的鏡面傾斜角度為 60°,其 次為 30°和 0°。

就作業員姿勢來觀察,放大鏡鏡面傾斜角度為 0° 時,

受試者的頸部前傾超過 30°,長時間維持此姿勢易造成頸 部的傷害,而放大鏡鏡面傾斜 60° 時,受試者需配合放大 鏡視距放置偵檢物,以透過放大鏡將偵檢物放大,而在坐 肘高上 5 cm 與 10 cm 時反而無法達到最佳的放大倍率,造 成視覺疲勞並使準確度下降 (圖 4)。

在作業面高度的部份,經實驗後發現,作業面高度與 視覺疲勞主觀評量題項 5 與 6 (我感到頭痛、我注視放大鏡 時會感到暈眩) 和肌肉疲勞主觀評量所有題項均有顯著的 效應,經過 Duncan 檢定後,發現最佳的作業面高度為坐 肘高上 5 公分,其次為坐肘高上 10 公分及坐肘高。但由放 大鏡和作業面高度對準確率的交互作用來看,放大鏡傾斜

60

°-坐肘高上 0 公分偵檢準確率為最佳,因為作業面高度 與放大鏡傾斜角度兩者皆牽涉作業人員身體姿勢與放大鏡 視距,產生交互之效應,此效應即為主效應與交互效應相 異之處主要的原因。

五、結 論

本研究根據實驗結果,經過分析與討論後可以獲得以 下結論:

1.

放大鏡鏡面傾斜角度對於偵檢的元件數量、視覺疲勞主 觀評量及肌肉疲勞主觀評量有顯著效應;最佳的放大鏡 鏡面傾斜角為 60°,其次為 30°,最差的為 0°。

2.

放大鏡倍率對於閃光融合閾值、偵檢的元件數量和視覺 疲勞主觀評量有顯著效應,3 倍放大鏡顯著優於 5 倍放 大鏡。

3.

作業面高度對於視覺疲勞主觀評量和肌肉疲勞主觀評 量有顯著效應;最佳為坐肘高上 0 公分,其次為坐肘高 上 5 公分,最差的為坐肘高上 10 公分。

整體來說,本研究證實最佳的放大倍率為 3 倍放大,放 大鏡鏡面傾斜角度為60°,作業面高度為坐肘高上0公分。

誌 謝

本 研 究 得 以 順 利 完 成 , 必 須 感 謝 國 科 會 的 贊 助

(NSC96-2221-E-211-010)

,以及統振股份有限公司賴昇輝經 理與張角工程師的鼎力協助,使本研究得以完成。

參考文獻

1. Tsai, D. M. and Lin, C. P., “Fast Defect Detection in Textured Surfaces Using 1D Gabor Filter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Vol. 20, No. 9, pp. 664-675 (2002).

2. Drury, C. G. and Prabhu, P. V., “Human Factors in Test and Inspection,” Design of Work and Development of Personnel in Advanced Manufacturing, John Wiley &

Sons, Inc., pp. 355-401 (1994).

3. Aissaoui, R., Lacoste, M., and Dansereau, J., “Analysis of Sliding and Pressure Distribution During a Repositioning of Persons in a Simulator Chair,” Engineering, Vol. 9, No.

2, pp.215-224 (2001).

4. Hung, I. C., “Static and Dynamic Loading on Neck and Shoulder in Visual Inspection Tasks,” MO Dissertation,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ipei, Taiwan (2004).

5. Jebaraj, D., Tyrrell, R. A., and Gramopadhye, A. K.,

“Industrial Inspection Performance Depends on Both Viewing Distance and Oculomotor Characteristics,”

Applied Ergonomics, Vol. 30, No. 3, pp. 223-228 (1999).

6. Gallimore, J. J. and Brown, M. E., “Effectiveness of the C-Sharp: Reducing Ergonomics Problems at VDTs,”

Applied Ergonomics, Vol. 24, No. 5, pp. 327-336 (1993).

7. Megaw, T., Wilson, J. R., and Corlett, E. N., “The Definition and Measurement of Visual Fatigue,”

Evaluation of Human Work, pp. 682-702 (1990).

8. Aoki, K., Yamarnoi, N., Aoki, M., and Horie, Y., “A Study on Change of Visual Function in CRT Display Task,”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pp. 465-468 (1984).

9. Iwasaki, T. and Akiya, S., “The Significance of Change in CFF Values During Performance on a VDT-Based Visual Task,” IN: Kumashiro, M. and Megaw, E. D. (eds.), Towards Human Work: Solutions to Problems in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Taylor & Francis, London, UK, pp. 352-357 (1991).

10. Chi, C. F. and Lin, F. T., “A Comparison of Seven Visual Fatigue Assessment Techniques in Three Data-Acquisi- tion VDT Tasks,” Human Factors, Vol. 40, No. 4, pp.

577-590 (1998).

11. Kalavar, S. S. and Hunting, K. L., “Musculoskeletal Symptoms among Cytotechnologists,” Laboratory Medicine, Vol. 27, pp. 765-769 (1996).

12. Emanuel, J. T. and Glonek, R. J., “Ergonomics Approach to Productivity Improvement for Microscope Work,”

Proceedings, AIIE Systems Engineering Conference Institute

for Industrial Engineering, Norcross, GA, USA (1976).

(8)

(1993).

14. Chaffin, D. B. and Andersson, B. J., Occupational Biomechanics 2

nd

ed. Wiley-Interscience Publisher, pp.

264-301 (1991).

15. Sillanpää, J., Nyberg, M., and Laippala, P., “A New Table for Work with a Microscope, a Solution to Ergonomic Problems,” Applied Ergonomics, Vol. 34, No. 6, pp.

621-628 (2003).

16. Chen, A. H. S. and Ma, R. C. W., “Effect of Linear Magnification on Target Detection Performance in Visual Inspection,”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Vol. 23, No. 5-6, pp. 375-382 (2004).

tion Performa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rgonomics, Vol. 33, No. 5, pp. 473-487 (2004).

18. Wu, S. P., Yang, C. H., Ho, C. P., and Jane, D. H., “VDT Screen Height and Inclination Effects on Visual and Musculoskeletal Discomfort for Chinese Wheelchair Users with Spinal Cord Injuries,” Industrial Health, Vol.

47, No. 1, pp. 89-93 (2009).

2009年 03 月 24 日 收稿 2009年 05 月 04 日 初審 2009年 06 月 24 日 複審 2009年 11 月 03 日 接受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study the cytological spectrum of lesions of the oral cavity and salivary glands,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as

Animal or vegetable fats and oils and their fractiors, boiled, oxidised, dehydrated, sulphurised, blown, polymerised by heat in vacuum or in inert gas or otherwise chem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negative price of systematic volatility risk found by the option pricing studies, we see lower average raw returns, CAPM alphas, and FF-3 alphas with higher

substance) is matter that has distinct properties and a composition that does not vary from sample

In 2006, most School Heads perceived that the NET’s role as primarily to collaborate with the local English teachers, act as an English language resource for students,

- Informants: Principal, Vice-principals, curriculum leaders, English teachers, content subject teachers, students, parents.. - 12 cases could be categorised into 3 types, based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