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IR:Item 987654321/6645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IR:Item 987654321/6645"

Copied!
8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體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十二週瑜珈運動對羽球運動員繞頭擊球

運動表現之影響

Effect of Yoga Exercise by Twelve Weeks to Badminton Players

on Sport Performance of Ball-Hitting Over Head

研究生:林家榛 撰

指導教授:趙榮瑞 教授

(2)

十二週瑜珈運動對羽球運動員繞頭擊球

運動表現之影響

摘要

羽球規則的改變,使得球員必須有更快速、更主動的打法,以利比賽獲得勝 利。教練必須突破舊有的訓練模組,提供新興的訓練方式,讓選手更具專業技術 能力。目的:瑜珈運動訓練介入羽球運動,提升高中羽球運動員的肩關節柔軟度 並增進運動表現。方法:十二週的瑜珈運動介入羽球訓練,分別取的前、後測的 柔軟度變化數值與與運動表現結果,將所得資料以比較訓練前後的差異。結果: 1.肩關節前舉、後舉、外展、外旋、肩關節旋轉五個檢測項目中,不論左手、右手 均為顯著差異(p < .01),肩關節內旋僅有左手有差異性(p < .01),右手則無顯 著差異(p > .05)。2.在軀幹柔軟度是有顯著的差異(p < .01),但在體側彎不論 左右均為無顯著(p > .05)。3.繞頭擊球的運動表現,擊球落點更趨近目標區。結 論:1.瑜珈運動有助於提升羽球運動員所需要的肩關節柔軟度、軀幹柔軟度。2.瑜 珈運動可提升羽球運動員在繞頭擊球的運動表現。 關鍵字:瑜珈、羽球、繞頭擊球

(3)

Effect

of Yoga Exercise by Twelve Weeks to Badminton

Players on Sport Performance of Ball-Hitting Over Head

Abstract

The change of badminton competition rule makes the athletes needing a more rapid and active playing way to facilitate winning the competition game. The coach should make a break through to the old style of training module and provides the new emerging style of training mode to allow the athletes having the more professional skills.

Due to badminton rules changed, players must have a faster, more active play, in order to win . Coaches must break the old training ways, providing new training methods , allowing players more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capacity . Purpose: To enhance the flexibility of shoulder joints and to promote the sport performance of senior high school badminton athletes by the invention of Yoga exercises training into the badminton sport. Methods : Using 12 weeks of Yoga exercises training to intervene into the badminton training, the flexibility variables and sport performance results before and after the exercises are obtained respectively. And, the obtained data before and after the exercises training are compared with their difference. Results: 1.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during shoulder flexion、shoulder extension、shoulder abduction、 lateral shoulder rotation、shoulder rotation test in left and right shoulder (p < .01), as to the medial shoulder rotation , only left hand has the difference (p< .01 ) , while there is no difference by the right hand shoulder (p> .05). 2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runk extension test (p <.01), excepted side bench test curving no matter left or right moving(p> .05). 3. The sport performance of ball-hitting over head makes a more nearby approaching to the targeting area of ball fallen point. Conclusion: 1.Yoga exercise can help Badminton players enhancing shoulder and trunk flexibility. 2 Yoga exercise can enhance the sport performance of enhancing for badminton players.

(4)

謝 誌

報考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體育研究所是個意外,沒想到這個意外在放榜當天成 了我想繼續念博士班的必經過程。我喜歡學習,更喜歡挑戰自我,這樣的挑戰一 晃眼,一年十個月過去了。 首先,我要緬懷高明峰老師,當我新生入學時,他給予我非常多的寶貴建議。 無奈天妒英才,讓體育界損失一位優秀學者、我們也失去一位摯愛的師長,但明 峰老師的教誨我永遠記在心裡面,不曾忘記。接著要感謝我的指導教授趙榮瑞老 師,與老師相識在海外超過十年的歲月,您的處事態度、親切對待學生的風範都 是我努力學習的方向。再來要感謝協同指導的陳裕鏞老師,您的細心指導、學術 論文發表的豐富經驗,讓我在論文寫作方向有更具體的目標。另外,口試委員之 一的林貴福老師也給予此篇論文相當寶貴、高標準的建議,讓我的論文更趨完整。 再來要感謝外子,在求學期間負起照顧幼女的責任,在工作之餘的假日,仍 要犧牲休息時間陪伴孩子,在我趕論文的時候,亦會給予支援的協助,真的非常 謝謝你,沒有你,就沒有這篇論文的產生。 接著要感謝我的母親大人,小時候的教育即教導我要認真學習、勇往直前, 正向積極的態度讓我可以在教書 10 年後重拾學生的生活。 最後,要感謝所有教導我的老師:許光麃導師、陳重佑老師(研究法大魔王)、 聶喬齡老師、駱明瑤老師、謝振榮老師、吳鴻文老師、劉昉青老師,謝謝您們在 我求學過程中給予的學識、指導,未來也會將所學貢獻學校、服務社會。還有, 超棒的體碩二 B 的所有同學們,跟您們在一起學習真是超級開心的一件事,畢業 後,緣不滅,與您們的共同學習的點滴都存放在心裡。 終於,我的研究生生活結束了,未來還有博士班的旅程等著我,感謝所有幫 助過我的人,對於您們的支持,我將永遠銘記在心。 家榛 謹誌 一 O 三年五月

(5)

目 錄

中 文 摘 要 … … … i 英 文 摘 要 … … … i i 謝 誌 … … … i i i 目 錄 … … … i v 表 目 錄 … … … v i 圖 目 錄 … … … v i i i 第 壹 章 緒 論 一 . 研 究 背 景 與 動 機 … … … 2 二 . 研 究 目 的 … … … 4 三 . 研 究 範 圍 與 限 制 … … … 5 四 . 研 究 的 重 要 性 … … … 6 五 . 名 詞 解 釋 及 操 作 性 定 義 … … … 7 第 貳 章 文 獻 探 討 一 . 肩 關 節 與 羽 球 繞 頭 擊 球 動 作 文 獻 收 集 … … … 8 二 . 瑜 珈 運 動 文 獻 收 集 … … … 1 1 三 . 瑜 珈 運 動 介 入 運 動 訓 練 文 獻 分 析 … … … 1 3 四 . 文 獻 總 結 … … … 1 5 第 叁 章 研 究 方 法 與 步 驟 一 . 研 究 架 構 … … … 1 6 二 . 實 驗 參 與 者 與 課 程 操 作 者 … … … 1 7 三 . 研 究 工 具 與 測 量 方 法 … … … 1 9 四 . 瑜 珈 訓 練 課 程 規 劃 內 容 … … … 2 9 五 . 資 料 收 集 與 分 析 … … … 3 3 第 肆 章 結 果 與 討 論

(6)

一 . 實 驗 參 與 者 基 本 資 料 … … … 3 4 二 . 十 二 週 瑜 珈 課 程 對 關 節 柔 軟 度 之 影 響 … … … … 3 6 三 . 十 二 週 瑜 珈 課 程 對 軀 幹 柔 軟 度 之 影 響 … … … … 4 5 四 . 十 二 週 瑜 珈 課 程 對 繞 頭 擊 球 運 動 表 現 之 影 響 … 4 9 第 伍 章 結 論 與 建 議 一 . 結 論 … … … 6 8 二 . 建 議 … … … 7 0 參 考 文 獻 … … … 7 1 附 錄 一 實 驗 參 與 者 身 高 體 重 前 、 後 測 結 果 … … … 7 7 附 錄 一 實 驗 參 與 者 受 試 同 意 … … … 7 8

(7)

表 目 錄

表 2 - 1 - 1 旋 轉 肌 袖 功 能 … … … 1 0 表 2 - 2 - 1 常 見 瑜 珈 名 稱 與 派 法 … … … 1 2 表 3 - 2 - 1 瑜 珈 訓 練 課 程 表 … … … 1 8 表 3 - 3 - 1 肩 關 節 可 活 動 角 度 … … … 2 0 表 3 - 4 - 1 瑜 珈 訓 練 課 程 動 作 介 紹 … … … 2 9 表 4 - 1 - 1 前 、 後 測 身 高 體 重 描 述 性 統 計 結 果 … … … … 3 5 表 4 - 2 - 1 肩 關 節 活 動 角 度 - 前 舉 、 後 舉 前 測 結 果 … … … 3 7 表 4 - 2 - 2 肩 關 節 活 動 角 度 - 外 展 、 外 旋 前 測 結 果 … … … 3 8 表 4 - 2 - 3 肩 關 節 活 動 角 度 - 內 旋 、 肩 關 節 旋 轉 前 測 結 果 3 9 表 4 - 2 - 4 肩 關 節 活 動 角 度 - 前 舉 、 後 舉 後 測 結 果 … … … 4 0 表 4 - 2 - 5 肩 關 節 活 動 角 度 - 外 展 、 外 旋 後 測 結 果 … … … 4 1 表 4 - 2 - 6 肩 關 節 活 動 角 度 - 內 旋 、 肩 關 節 旋 轉 後 測 結 果 4 2 表 4 - 2 - 7 肩 關 節 活 動 角 度 前 、 後 測 統 計 結 果 … … … … 4 3 表 4 - 2 - 8 肩 關 節 活 動 角 度 相 依 樣 本 t 檢 定 結 果 … … … 4 4 表 4 - 3 - 1 軀 幹 柔 軟 度 前 測 結 果 … … … 4 6 表 4 - 3 - 2 軀 幹 柔 軟 度 後 測 結 果 … … … 4 7 表 4 - 3 - 3 軀 幹 柔 軟 度 前 、 後 測 統 計 結 果 … … … 4 8 表 4 - 3 - 4 軀 幹 柔 軟 度 相 依 樣 本 t 檢 定 結 果 … … … 4 8 表 4 - 4 - 1 繞 頭 擊 球 直 線 六 顆 表 現 球 落 點 前 測 結 果 … … 5 0 表 4 - 4 - 2 繞 頭 擊 球 對 角 六 顆 表 現 球 落 點 前 測 結 果 … … 5 2 表 4 - 4 - 3 繞 頭 擊 球 直 線 、 對 角 落 入 目 標 區 成 功 率 前 測 結 果 … … … 5 4 表 4 - 4 - 4 繞 頭 擊 球 直 線 六 顆 表 現 球 落 點 後 測 結 果 … … 5 5 表 4 - 4 - 5 繞 頭 擊 球 對 角 六 顆 表 現 球 落 點 後 測 結 果 … … 5 7 表 4 - 4 - 6 繞 頭 擊 球 直 線 、 對 角 落 入 目 標 區 成 功 率 後 測

(8)

結 果 … … … 5 9 表 4 - 4 - 7 繞 頭 擊 球 直 線 、 對 角 落 入 目 標 區 成 功 率 前 後 測 比 較 … … … 6 0 表 4 - 4 - 8 繞 頭 擊 球 直 線 、 對 角 座 標 得 距 離 結 果 … … … 6 1 表 4 - 4 - 9 座 標 得 距 離 統 計 結 果 … … … 6 2 表 4 - 4 - 1 0 座 標 的 距 離 前 、 後 測 相 依 樣 本 t 檢 定 結 果 … 6 2

(9)

圖 目 錄

圖 3 - 1 - 1 研 究 架 構 流 程 圖 … … … 1 6 圖 3 - 3 - 1 羽 球 發 球 機 正 面 觀 … … … 1 9 圖 3 - 3 - 2 羽 球 發 球 機 側 面 觀 … … … 1 9 圖 3 - 3 - 3 通 用 關 節 測 量 器 … … … 2 0 圖 3 - 3 - 4 無 預 留 空 間 鐵 尺 … … … 2 0 圖 3 - 3 - 5 起 始 位 置 … … … 2 2 圖 3 - 3 - 6 前 舉 … … … 2 2 圖 3 - 3 - 7 後 舉 … … … 2 2 圖 3 - 3 - 8 外 展 … … … 2 2 圖 3 - 3 - 9 外 旋 起 始 位 置 … … … 2 3 圖 3 - 3 - 1 0 外 旋 ( 一 ) … … … 2 3 圖 3 - 3 - 1 1 外 旋 ( 二 ) … … … 2 3 圖 3 - 3 - 1 2 內 旋 起 始 位 置 … … … 2 3 圖 3 - 3 - 1 3 內 旋 ( 一 ) … … … 2 3 圖 3 - 3 - 1 4 內 旋 ( 二 ) … … … 2 3 圖 3 - 3 - 1 5 旋 轉 測 試 驗 起 始 位 置 … … … 2 4 圖 3 - 3 - 1 6 經 過 頭 部 上 方 … … … 2 4 圖 3 - 3 - 1 7 至 身 體 後 方 … … … 2 4 圖 3 - 3 - 1 8 軀 幹 伸 展 測 試 … … … 2 5 圖 3 - 3 - 1 9 體 側 彎 測 試 … … … 2 5 圖 3 - 3 - 2 0 運 動 表 現 測 驗 場 地 配 置 圖 … … … 2 8 圖 3 - 4 - 1 瑜 珈 訓 練 課 程 動 作 介 紹 … … … 2 9 圖 4 - 4 - 1 右 手 持 拍 繞 頭 擊 球 直 線 前 測 落 點 分 佈 圖 … 6 3 圖 4 - 4 - 2 右 手 持 拍 繞 頭 擊 球 直 線 後 測 落 點 分 佈 圖 … 6 4 圖 4 - 4 - 3 左 手 持 拍 繞 頭 擊 球 直 線 前 測 落 點 分 佈 圖 … 6 4

(10)

圖 4 - 4 - 4 左 手 持 拍 繞 頭 擊 球 直 線 後 測 落 點 分 佈 圖 … 6 5 圖 4 - 4 - 5 右 手 持 拍 繞 頭 擊 球 對 角 前 測 落 點 分 佈 圖 … 6 5 圖 4 - 4 - 6 右 手 持 拍 繞 頭 擊 球 對 角 後 測 落 點 分 佈 … … 6 6 圖 4 - 4 - 7 左 手 持 拍 繞 頭 擊 球 對 角 前 測 落 點 分 佈 圖 … 6 6 圖 4 - 4 - 8 左 手 持 拍 繞 頭 擊 球 對 角 後 測 落 點 分 佈 圖 … 6 7

(11)

第 壹 章 緒 論

羽 球 運 動 在 世 界 舞 台 上 開 始 蓬 勃 發 展 , 國 際 賽 的 水 準 也 越 來 越 高,國 際 羽 協 亦 在 2 0 0 6 年 正 式 實 施 2 1 分 賽 制 新 規 定 , 這 將 使 得 比 賽 節 奏 加 快 、 主 動 攻 擊 率 提 高 , 同 時 每 一 球 都 是 得 分 的 關 鍵,造 成 越 來 越 多 的 訓 練 原 理 與 方 法 不 斷 推 陳 出 新, 每 位 教 練 都 希 望 能 找 到 新 的 訓 練 方 式,在 既 有 的 練 習 方 式 中, 找 到 一 點 新 興 的 火 花 刺 激 運 動 員 在 短 時 間 內 有 最 大 的 進 步 ( 韋 焰 、 甘 光 熙 、 江 界 山 , 2 0 0 8 ) 。 瑜 珈 是 目 前 新 興 的 一 種 訓 練 方 式 , H o l i s t i c M e d i c i n e R e s o u r c e C e n t e r ( 2 0 0 3 ) 舉 出 許 多 優 秀 的 頂 尖 運 動 運 動 員 透 過 瑜 珈 訓 練 , 如 網 球 好 手 M a r i a S h a r a p o v a 在 練 習 後 進 行 瑜 珈 訓 練 , 除 了 讓 深 層 的 肌 肉 達 到 完 全 的 伸 展 外 , 也 讓 自 己 與 心 靈 對 話 , 身 心 合 一 的 放 鬆 ; 頂 尖 籃 球 運 動 員 灰 狼 隊 的 K e v i n G a r n e t t 、 職 業 高 爾 夫 球 好 手 A n n i k a S o r e n s t a m 、 甚 至 田 徑 運 動 員 C a r l L e w i s 都 透 過 瑜 珈 訓 練 增 強 運 動 表 現 、 伸 展 緊 繃 肌 群 。 本 研 究 期 望 透 過 瑜 珈 運 動 介 入 羽 球 運 動 員 的 訓 練 , 提 升 肩 關 節 柔 軟 度 , 以 增 進 運 動 表 現 。 本 章 的 內 容 在 於 說 明 問 題 的 形 成 , 包 含 研 究 背 景 與 動 機 、 研 究 目 的 、 研 究 範 圍 與 限 制 、 研 究 的 重 要 性 與 名 詞 解 釋 。

(12)

第 一 節 研 究 背 景 與 動 機

羽 球 運 動 在 2 0 0 6 年 做 了 相 當 大 的 規 則 修 訂,從 原 本 的 發 球 得 分 制 度 更 改 為 落 地 得 分 制,羽 球 打 法 的 趨 勢 也 轉 變 為「 快 速 、 主 動 、 全 面 」 的 戰 術 ( 韋 焰 等 , 2 0 0 8 )。 在 原 有 規 則 中 , 有 發 球 權 者 才 有 得 分 的 機 會 ; 在 修 改 規 則 後 , 每 一 球 都 是 得 分 的 契 機 , 也 就 是 說 沒 有 採 取 主 動 攻 擊 , 就 等 著 被 攻 擊 。 但 是 , 球 場 上 的 球 千 變 萬 化 , 不 可 能 每 個 球 都 能 製 造 攻 擊 的 機 會 , 特 別 是 當 如 果 來 球 位 於 身 體 的 非 慣 用 側 , 那 麼 選 擇 回 擊 的 技 巧 將 是 非 常 重 要 的 。 研 究 者 長 期 觀 察 高 中 男 子 羽 球 運 動 員 位 於 非 慣 用 側 的 來 球 , 運 動 員 可 選 擇 反 拍 與 繞 頭 擊 球 回 擊 。 就 比 賽 來 說 , 能 正 手 攻 擊 就 絕 不 反 手 回 球 , 而 且 當 運 動 員 使 用 反 手 拍 時 , 慣 用 側 邊 會 出 現 相 當 大 的 空 間 提 供 對 手 攻 擊 使 用,加 上 規 則 改 變, 發 現 運 動 員 使 用 繞 頭 擊 球 的 動 作 越 來 越 高 的 比 例 運 用 於 技 術 選 擇 。 羽 球 運 動 員 本 身 須 於 球 場 上 進 行 多 向 的 運 動 , 因 此 羽 球 運 動 員 在 關 節 柔 軟 度 的 需 求 度 比 其 他 運 動 項 目 來 的 高 ( 邱 憲 祥 、 呂 芳 陽 、 陳 秋 梅 , 2 0 0 3 ; 葉 偉 、 林 有 雅 , 1 9 9 4 ) 。 繞 頭 擊 球 動 作 完 成 要 素 有 肩 關 節 的 柔 軟 度 、 側 腹 肌 群 的 柔 軟 度 、 重 心 的 位 移 , 綜 合 上 述 能 力 後 , 才 能 到 較 佳 的 擊 球 位 置 準 備 擊 球 。 而 羽 球 運 動 本 身 即 有 相 當 多 的 手 臂 上 舉 過 頭 動 作 , 因 此 羽 球 運 動 員 經 過 長 時 間 的 訓 練 累 積 , 易 有 肩 部 的 疲 勞 與 傷 害 ( 王 德 正 , 2 0 0 8 ) 。 涂 國 誠 ( 2 0 0 1 ) 對 大 專 校 院 羽 球 乙 組 選 手 進 行 運 動 傷 害 調 查 後 發 現 , 上 肢 部 位 受 傷 的 比 率 達 3 8 . 4 % , 其 中 以 肩 關 節 與 上 臂 肌 肉 的 傷 害 比 例 為 最 高 ; F a h l s t r o m , M . , Ye a p , J . S . , A l f r e d s o n , H . , & S o d e r m a n , K .

(13)

( 2 0 0 6 )的 研 究 中 也 指 出,在 國 際 頂 尖 羽 球 運 動 員 1 8 8 位 中 , 有 5 2 % 的 運 動 員 都 有 肩 部 疼 痛 的 經 驗 與 問 題;林 家 榛( 2 0 1 3 ) 對 青 少 年 羽 球 運 動 員 運 動 傷 害 調 查 中 也 同 樣 發 現 肩 部 傷 害 比 率 佔 運 動 員 過 往 受 傷 經 驗 達 1 1 . 3 % 。 除 了 肩 部 傷 害 外 , 羽 球 運 動 員 也 常 見 腰 部 的 傷 害 。 楊 繼 美 ( 2 0 0 4 ) 針 對 我 國 優 秀 青 少 年 運 動 運 動 員 的 運 動 傷 害 進 行 問 卷 調 查 , 發 現 腰 部 傷 害 為 各 部 位 傷 害 總 計 中 的 第 二 名 , 與 涂 國 誠 ( 2 0 0 1 ) 的 研 究 結 果 一 致。為 何 腰 部 傷 害 有 如 此 高 比 率 的 發 生 率 ? 劉 于 銓( 2 0 1 1 ) 指 出 , 可 能 因 為 運 動 員 受 到 對 手 較 快 球 速 的 壓 迫 而 經 常 在 擊 球 時 作 出 腰 部 後 仰 的 動 作 所 致,但 真 實 原 因 可 再 進 一 步 探 討。 綜 合 以 上 研 究 可 發 現 , 肩 關 節 柔 軟 度 的 提 升 與 軀 幹 柔 軟 度 的 加 強 , 不 僅 可 以 提 高 繞 頭 擊 球 動 作 表 現 , 亦 可 減 少 羽 球 運 動 員 運 動 傷 害 發 生 情 形 。 瑜 珈 運 動 近 年 來 成 為 一 股 運 動 潮 流 , 種 類 相 當 多 元 也 相 當 受 到 歡 迎 的 新 興 身 心 靈 運 動 ( 莊 宜 達 、 何 采 容 、 莊 濱 鴻 、 徐 靜 輝 , 2 0 1 2 ) , 整 合 性 的 瑜 珈 輔 助 訓 練 在 歐 美 已 成 為 提 升 競 技 運 動 能 力 、 運 動 表 現 的 新 方 法 ( 徐 靜 輝 、 周 資 種 、 陳 昭 彥 、 莊 宜 達 、 莊 鴻 濱 , 2 0 1 0 )。 R e i d , M . , Q u i n n , A . , & C r e s p o , M . ( 2 0 0 3 ) 指 出 , 教 練 應 主 動 規 劃 與 選 定 適 合 各 競 技 運 動 所 搭 配 的 輔 助 訓 練 方 法 , 舉 凡 壁 球 、 羽 球 、 足 球 、 橄 欖 球 、 太 極 拳 、 皮 拉 提 斯 、 瑜 珈 等 , 都 可 運 用 其 優 點 特 性 協 助 運 動 員 提 升 運 動 表 現 。 在 國 內 , 利 用 瑜 珈 介 入 運 動 訓 練 的 種 類 目 前 已 知 包 含 網 球 、 籃 球 等 競 技 運 動 項 目 。 本 研 究 期 望 以 瑜 珈 運 動 訓 練 介 入 羽 球 訓 練 , 提 升 高 中 羽 球 運 動 員 的 肩 關 節 柔 軟 度 並 增 進 運 動 表 現 , 為 羽 球 訓 練 提 供 一 種 新 的 訓 練 方 式 選 擇 。

(14)

第 二 節 研 究 目 的

根 據 前 述 的 研 究 背 景,本 研 究 將 介 入 十 二 週 瑜 珈 運 動 對 羽 球 運 動 員 繞 頭 擊 球 運 動 表 現 之 影 響 , 其 研 究 目 的 為 : 一 、 比 較 羽 球 運 動 員 經 過 瑜 珈 運 動 訓 練 介 入 前 、 後 肩 關 節 柔 軟 度 差 異 。 二 、 比 較 羽 球 運 動 員 經 過 瑜 珈 運 動 訓 練 介 入 前 、 後 軀 幹 柔 軟 度 差 異 。 三 、 比 較 羽 球 運 動 員 經 過 瑜 珈 運 動 訓 練 介 入 前 、 後 運 動 表 現 的 差 異 。

(15)

第 三 節 研 究 範 圍 與 限 制

本 研 究 擬 以 台 中 市 立 西 苑 高 中 男 子 羽 球 隊 運 動 員 1 6 名 為 研 究 對 象。研 究 對 象 以 高 中 部 高 一 至 高 三 運 動 員 為 研 究 範 圍 , 包 含 高 一 6 位 、 高 二 6 位 、 高 三 4 位 ; 其 中 右 手 持 拍 1 4 位 、 左 手 持 拍 2 位 。 本 研 究 限 制 如 下 : 一 、 本 研 究 羽 球 繞 頭 擊 球 動 作 為 實 際 操 作 , 實 驗 參 與 者 之 心 理 狀 態 、 生 理 狀 態 無 法 完 全 控 制 , 為 本 研 究 之 限 制 。 二 、 影 響 運 動 員 運 動 表 現 之 因 素 乃 綜 合 性 , 除 運 動 員 個 人 技 術 因 素 外 , 另 還 有 許 多 因 素 可 能 產 生 交 互 作 用 , 如 時 段 安 排 、 環 境 影 響 、 同 儕 比 較 等 均 與 其 運 動 表 現 有 關 。 三 、 實 驗 參 與 者 的 日 常 生 活 無 法 為 研 究 者 所 掌 控 , 盡 量 要 求 避 免 在 訓 練 後 從 事 相 似 動 作 的 練 習 , 避 免 實 驗 汙 染 。 四 、 瑜 珈 課 程 操 作 時 為 團 體 課 程 , 雖 課 前 已 要 求 每 位 運 動 員 盡 自 己 最 大 的 努 力 做 到 最 大 的 可 活 動 範 圍 , 但 操 作 當 下 每 位 運 動 員 實 施 的 狀 況 無 法 為 研 究 者 所 掌 控 , 只 能 藉 由 觀 察 與 要 求 , 使 每 位 運 動 員 做 到 最 大 的 範 圍 。

(16)

第 四 節 研 究 的 重 要 性

本 研 究 的 重 要 性 分 為 以 下 兩 點 , 分 別 從 學 術 角 度 、 訓 練 角 度 探 討 本 研 究 之 重 要 性 。 一 、 學 術 上 的 貢 獻 瑜 珈 運 動 雖 有 深 遠 歷 史,但 多 半 侷 限 於 健 康 體 適 能 討 論, 真 正 介 入 運 動 訓 練 的 時 程 並 不 長 , 因 此 相 關 研 究 並 不 多 , 或 是 雖 為 訓 練 法 的 相 關 , 卻 僅 是 文 獻 回 顧 收 集 而 已 , 真 正 利 用 實 驗 所 得 真 實 數 據 結 果 的 論 文 非 常 少 。 本 研 究 實 際 針 對 羽 球 專 項 能 力 設 計 運 動 實 驗 場 地 , 並 將 可 能 影 響 因 素 轉 化 為 控 制 項 目 , 讓 實 驗 誤 差 降 至 最 低 。 量 化 後 的 數 值 更 能 直 接 且 具 體 的 呈 現 實 驗 結 果 。 二 、 訓 練 上 的 貢 獻 真 正 的 檢 測 瑜 珈 運 動 訓 練 方 式 是 能 否 真 能 提 升 運 動 員 繞 頭 擊 球 運 動 表 現 , 並 為 運 動 教 練 提 供 另 一 種 不 同 訓 練 方 式 的 選 擇 。

(17)

第 五 節 名 詞 解 釋 及 操 作 性 定 義

本 研 究 中 所 使 用 的 名 詞,就 其 概 念 及 操 作 性 定 義 加 以 界 定 如 下 : 一 、 高 中 羽 球 運 動 員 本 研 究 之 高 中 羽 球 運 動 員 為 台 中 市 西 苑 高 中 男 子 羽 球 隊 運 動 員 。 二 、 柔 軟 度 柔 軟 度 ( f l e x i b i l i t y ) 為 單 一 關 節 或 一 個 連 續 關 節 可 以 活 動 的 最 大 範 圍 ( r a n g e o f m o t i o n , R O M ) , 指 的 是 關 節 在 某 一 特 定 的 解 剖 面 所 能 移 動 的 程 度 大 小;或 是 在 關 節 生 理 限 制 內 , 肌 肉 與 肌 腱 伸 展 的 能 力 , 均 可 稱 為 柔 軟 度 ( 陳 牧 如 , 2 0 0 3 ) 。 測 量 可 分 為 直 接 測 量 法 與 間 接 測 量 法,直 接 測 量 法 為 直 接 使 用 通 用 關 節 量 角 器 測 量 關 節 活 動 範 圍;間 接 測 量 法 則 透 過 動 作 的 檢 測 , 檢 視 柔 軟 度 的 能 力 。 柔 軟 度 可 區 分 為 靜 態 柔 軟 度( s t a t i c f l e x i b i l i t y ) 與 動 態 柔 軟 度 ( d y n a m i c f l e x i b i l i t y ) , 本 研 究 測 試 肩 關 節 柔 軟 度 與 軀 幹 柔 軟 度 兩 部 分,並 有 分 別 施 測 項 目 作 為 檢 驗 柔 軟 度 能 力 的 指 標 。 三 、 靜 態 柔 軟 度 為 關 節 因 肌 肉 、 肌 腱 的 限 制 後 , 所 能 活 動 的 全 部 範 圍 , 稱 之 為 靜 態 柔 軟 度 ( 陳 牧 如 , 2 0 0 3 ) , 如 目 前 體 適 能 檢 測 中 的 坐 姿 體 前 彎 , 即 為 靜 態 柔 軟 度 測 試 的 項 目 之 一 。 四 、 繞 頭 擊 球 ( 慣 用 手 為 右 手 者 ) 將 手 腕 由 頭 部 後 方 繞 至 頭 部 左 邊 , 將 身 體 重 心 完 全 移 至 左 腳 , 同 時 伸 展 側 腹 肌 群 後 將 球 擊 出 。

(18)

第 貳 章 文 獻 探 討

本 章 共 分 四 節 進 行 相 關 文 獻 探 討 , 第 一 節 : 肩 關 節 與 羽 球 繞 頭 擊 球 動 作 文 獻 收 集;第 二 節:瑜 珈 運 動 文 獻 收 集;第 三 節 : 瑜 珈 運 動 介 入 運 動 訓 練 文 獻 分 析 ; 第 四 節 : 文 獻 總 結 。

第 一 節 肩 關 節 與 羽 球 繞 頭 擊 球 動 作 文 獻 收 集

本 節 將 針 對 肩 關 節 與 羽 球 繞 頭 擊 球 動 作 之 相 關 文 獻 加 以 探 討 。 一 、 肩 關 節 基 本 構 造 肩 關 節 是 人 體 可 活 動 關 節 中,活 動 範 圍 最 大 的 一 個 關 節 , 主 要 是 由 鎖 骨 、 肱 骨 與 肩 胛 骨 三 個 骨 頭 所 構 成 , 而 肩 關 節 則 是 包 含 此 三 個 骨 頭 分 別 組 成 的 關 節 : 肩 盂 肱 關 節 ( g l e n o h u m e r a l j o i n t ) 、 肩 峰 鎖 骨 關 節 ( a c r o m i o c l a v i c u l a r j o i n t ) 、 胸 骨 鎖 骨 關 節( s t e r n o c l a v i c u l a r j o i n t )等 三 個 關 節 所 組 成( M o o r e , 1 9 9 2 ; 王 德 正 , 2 0 0 7 ; 戴 孟 瑋 , 2 0 0 4 ) 。 ( 一 ) 肩 盂 肱 關 節 ( g l e n o h u m e r a l j o i n t ) 肩 盂 肱 關 節 為 一 個 杵 臼 關 節,也 是 一 般 人 所 認 為 肩 關 節 所 在 的 位 置 。 但 由 於 肩 盂 腔 只 有 三 分 之 一 的 肱 骨 頭 大 小 , 所 以 會 讓 三 分 之 二 的 肱 骨 頭 露 於 肩 盂 腔 外,因 此 導 致 肩 關 節 的 不 穩 定 狀 態 ( N o r r i s , 1 9 9 8 ; 王 德 正 , 2 0 0 7 ) , 必 須 依 靠 外 在 力 量 的 輔 助 支 撐 來 穩 定 關 節,這 些 支 撐 的 力 量 就 是 肩 部 肌 群 與 肌 腱 等 軟 組 織 。 ( 二 ) 肩 峰 鎖 骨 關 節 ( s t e r n o c l a v i c u l a r j o i n t ) 鎖 骨 末 端 與 肩 胛 骨 肩 峰 突 相 連 結 的 關 節 稱 之 為 肩 峰 鎖 骨 關 節 。 此 部 位 若 長 時 間 從 事 舉 手 過 頭 的 動 作 , 易 發 生 因 旋 轉 肌

(19)

袖 的 棘 上 肌 過 度 使 用 造 成 傷 害、充 血 腫 脹 而 遭 到 肩 峰 與 肱 骨 夾 擊 , 導 致 肩 峰 夾 擊 症 狀 , 此 症 狀 當 手 臂 向 外 伸 展 上 舉 7 0 °- 1 1 0 ° 時 , 會 明 顯 感 受 肩 膀 外 側 有 疼 痛 感( K u l u n d , D . N . , M c C u e , F . C . R o c k w e l l , D . A . a n d G i e c k , J . H , 1 9 7 9; P e c i n a & B o j a n i c , 2 0 0 4; 莊 國 上 、 楊 碧 霞 , 2 0 1 0 ) , 常 見 於 排 球 運 動 員 、 羽 球 運 動 員 、 棒 球 投 手 、 游 泳 運 動 員 。 ( 三 ) 胸 骨 鎖 骨 關 節 ( s t e r n o c l a v i c u l a r j o i n t ) 胸 骨 鎖 骨 關 節 是 由 胸 骨 與 鎖 骨 所 組 合 而 成 的 關 節,也 是 肩 關 節 中 唯 一 一 個 與 軀 幹 骨 相 連 接 的 關 節 。 當 手 臂 上 舉 時 , 此 關 節 會 有 約 3 0 °的 滑 動 。 二 、 肩 部 旋 轉 袖 肌 群 功 能 分 析 上 文 提 到 , 由 於 肩 盂 肱 關 節 的 不 穩 定 , 需 要 依 靠 外 在 力 量 的 輔 助 支 撐 進 而 穩 定 關 節,而 旋 轉 袖 就 是 穩 定 關 節 的 主 要 肌 群 。 旋 轉 袖 包 含 棘 上 肌( s u p r a s p i n a t u s )、 棘 下 肌( i n f r a s p i n a t u s )、 肩 胛 下 肌 ( s u b s c a p u l a r i s ) 、 小 圓 肌 ( t e r e s m i n o r ) 所 組 成 , 藉 由 這 四 條 肌 肉 共 同 協 助 肱 骨 固 定 於 肩 盂 關 節,同 時 協 助 肩 部 的 主 動 抬 舉 與 旋 轉 ( 王 德 正 , 2 0 0 7 ; 江 清 泉 , 1 9 8 9 ; 楊 榮 森 , 2 0 0 3 ) 。 研 究 者 將 旋 轉 袖 肌 群 的 功 能 另 整 理 成 表 2 - 1 - 1 。 由 表 2 - 1 - 1 可 發 現 , 旋 轉 肌 袖 對 於 羽 球 動 作 的 重 要 性 , 因 此 肩 關 節 的 柔 軟 度 的 提 升 與 加 強 旋 轉 肌 袖 對 肩 關 節 的 支 持,將 可 有 效 提 高 羽 球 運 動 員 運 動 表 現 及 減 少 過 度 使 用 肩 上 擊 球 所 產 生 的 運 動 傷 害 , 延 長 運 動 員 運 動 生 涯 ( 王 德 正 , 2 0 0 7 ; 江 清 泉 , 1 9 8 9 ; 楊 榮 森 , 2 0 0 3 ) 。

(20)

表 2 - 1 - 1 旋 轉 肌 袖 功 能 肌 肉 名 稱 肌 肉 功 能 棘 上 肌 上 臂 高 舉 過 頭 、 上 臂 外 展 棘 下 肌 上 臂 外 旋 、 上 臂 水 平 外 展 肩 胛 下 肌 上 臂 外 旋 、 上 臂 水 平 外 展 小 圓 肌 上 臂 由 外 展 動 作 越 過 身 體 前 方 上 臂 內 旋 整 理 自 ( 王 德 正 , 2 0 0 7 ; 江 清 泉 , 1 9 8 9 ; 楊 榮 森 , 2 0 0 3 ; 謝 伸 裕 , 1 9 9 4 ) 三 、 羽 球 繞 頭 擊 球 動 作 羽 球 的 繞 頭 擊 球 其 實 在 羽 球 相 關 文 獻 中 非 常 非 常 少,常 見 的 羽 球 動 作 相 關 文 獻 包 括 高 遠 球 、 切 球 、 殺 球 等 、 步 法 等 , 鮮 少 針 對 繞 頭 擊 球 動 作 進 行 研 究,甚 至 許 多 書 籍 在 繞 頭 擊 球 的 分 類 是 在 正 拍 高 遠 球,同 時 對 動 作 本 身 是 簡 單 帶 過。王 悅( 2 0 0 5 ) 指 出 , 位 於 頭 頂 3 0 ° ─ 6 0 ° 的 非 慣 用 側 的 球 , 使 用 方 式 可 以 用 反 手 或 繞 頭 擊 球 , 不 過 由 於 新 規 則 的 改 變 , 使 得 繞 頭 擊 球 將 會 成 為 優 先 選 擇 的 動 作 , 而 戰 術 選 擇 可 為 繞 頭 殺 球 、 繞 頭 高 遠 球 、 繞 頭 吊 球 等 。 過 些 時 日 , 待 教 練 熟 悉 規 則 修 訂 並 找 出 合 適 的 技 術 組 合,相 信 與 繞 頭 擊 球 相 關 的 研 究 定 會 如 雨 後 春 筍 般 的 不 斷 出 現 。

(21)

第 二 節 瑜 珈 運 動 文 獻 收 集

瑜 珈 的 鍛 鍊 基 本 上 分 為 兩 大 類 : 一 、 健 身 的 瑜 珈 : 透 過 體 位 法 與 呼 吸 的 控 制 , 達 到 鍛 鍊 動 作 相 對 應 肌 群 的 目 的 。 二 、 靈 性 的 瑜 珈:經 由 瑜 珈 八 部 功 法( 體 位 法、呼 吸 控 制、外 在 控 制 、 內 在 控 制 、 感 官 收 斂 、 注 意 力 集 中 、 禪 定 、 三 摩 地 ) 的 修 煉 進 行 心 靈 的 提 升 ( 鄒 碧 鶴 、 黃 瀞 如 , 2 0 0 5 ; 劉 美 珠 , 1 9 9 0 ) 。 在 呂 碧 琴 ( 1 9 9 7 ) 的 研 究 指 出 , 常 見 的 姿 勢 動 作 多 達 8 4 - 1 0 8 種 , 而 這 些 動 作 多 半 是 古 代 修 行 者 觀 察 各 種 動 物 的 活 動,運 動 自 然 的 方 法 治 療 己 身 疾 病 , 進 而 模 仿 有 益 的 動 作 , 如 鳶 式 、 貓 式 、 孔 雀 式 、 蛇 式 等 ( 洪 睿 聲 、 陳 坤 檸 , 2 0 0 3 ) 。 瑜 珈 運 動 的 伸 展 屬 於 低 強 度 、 緩 慢 性 、 持 續 性 , 為 靜 態 伸 展 之 一 , 在 伸 展 過 程 中 , 能 降 低 神 經 肌 肉 傳 入 的 靈 敏 性 , 亦 能 降 低 反 射 牽 張 的 肌 肉 張 力,避 免 在 伸 展 過 程 中 拉 傷 肌 肉 與 肌 腱 ( 陳 哲 修、陳 忠 慶,2 0 0 6 ),而 李 德 仁( 1 9 9 5 )、劉 美 珠( 1 9 9 0 )、 龔 馬 利 莎 、 成 和 正 ( 2 0 1 2 ) 亦 指 出 長 期 的 伸 展 運 動 更 可 以 增 加 肌 肉 長 度 , 提 高 關 節 柔 軟 度 及 增 加 耐 受 度 。 不 過 H e n r i c s o n , O l s s o n , E . , & W e s t l i n , N . A . , L a r s s o n , ( 1 9 8 3 ) 卻 認 為 1 2 週 的 伸 展 訓 練 是 可 提 高 關 節 柔 軟 度,但 是 是 因 為 肌 肉 伸 長 忍 受 度 的 閾 值 提 高 , 肌 肉 長 度 是 沒 有 增 加 的 。 不 過 , 雖 然 兩 位 學 者 的 研 究 互 有 矛 盾,但 是 瑜 珈 運 動 可 以 增 進 柔 軟 度 的 提 升 式 無 庸 置 疑 的 ( 杜 春 治 、 黃 郁 玲 , 2 0 0 9 ) 。 瑜 珈 不 僅 可 提 高 柔 軟 度 , 對 於 心 肺 功 能 、 提 升 肺 容 積 、 加 強 免 疫 功 能 , 也 可 提 高 肌 肉 適 能 及 平 衡 感 ( B u d i l o v s k y & A d a m s o n , 1 9 9 8 ) 。 鄒 碧 鶴 、 黃 瀞 如 ( 2 0 0 5 ) 研 究 結 果 指 出 , 瑜 珈 運 動 不 僅 在 健 康 體 適 能 有 明 顯 的 提 升,在 血 壓 的 收 縮 壓 與 舒 張 壓 及 運 動 間 的 休 息 心 跳 數 均 有 明 顯 下 降 。 W i t k o w s k i ( 2 0 0 0 ) 指 出 瑜 珈 是

(22)

改 善 柔 軟 度 的 最 佳 方 法 之 一 , 而 杜 春 治 、 黃 郁 玲 ( 2 0 0 9 ) 也 指 出,瑜 珈 運 動 不 只 可 以 伸 展 肌 肉,同 時 也 能 改 善 關 節 活 動 角 度。 常 見 的 瑜 珈 派 別 整 理 如 表 2 - 2 - 1 。 表 2 - 2 - 1 常 見 瑜 珈 名 稱 與 派 別 派 别 特 色 哈 達 瑜 珈 體 位 法 、 呼 吸 法 、 冥 想 艾 氏 瑜 珈 正 位 和 站 姿 , 常 用 輔 具 阿 斯 坦 加 瑜 珈 注 重 肌 力 、 肌 耐 力 、 柔 軟 度 畢 昆 瑜 珈 超 過 攝 氏 3 8 度 與 濕 度 7 0 % , 固 定 2 6 個 動 作 熱 瑜 珈 在 攝 氏 3 6 ─ 4 0 度 高 溫 環 境 阿 奴 撒 拉 瑜 珈 結 合 哈 達 、 艾 式 , 加 上 趣 味 與 順 位 法 靜 瑜 珈 多 用 坐 姿 或 臥 姿 , 每 個 動 作 維 持 5 ─ 1 5 分 鐘 邁 索 源 自 阿 斯 坦 加 瑜 珈 , 學 生 自 我 練 習 , 教 師 從 旁 調 整 能 量 瑜 珈 溫 暖 的 環 境 , 強 化 核 心 肌 群 、 增 加 肌 力 、 肌 耐 力 、 柔 軟 度 陰 瑜 珈 長 時 間 , 且 無 站 姿 及 被 動 停 留 整 理 自 ( 瑜 珈 P O S E 速 查 輕 圖 典 , 2 0 0 9 )

(23)

第 三 節 瑜 珈 運 動 介 入 運 動 訓 練 文 獻 分 析

瑜 珈 近 幾 年 開 始 被 當 作 輔 助 訓 練 而 進 入 運 動 訓 練 領 域 中 , 在 國 外 已 行 之 有 年。H o l i s t i c M e d i c i n e R e s o u r c e C e n t e r ( 2 0 0 3 ) 舉 出 許 多 優 秀 的 頂 尖 運 動 運 動 員 透 過 瑜 珈 訓 練 , 如 網 球 好 手 M a r i a S h a r a p o v a 在 練 習 後 進 行 瑜 珈 訓 練 , 除 了 讓 深 層 的 肌 肉 達 到 完 全 的 伸 展 外,也 讓 自 己 與 心 靈 對 話,身 心 合 一 的 放 鬆 ; 頂 尖 籃 球 運 動 員 灰 狼 隊 的 K e v i n G a r n e t t 、 職 業 高 爾 夫 球 好 手 A n n i k a S o r e n s t a m 、 甚 至 田 徑 運 動 員 C a r l L e w i s 都 透 過 瑜 珈 訓 練 增 強 運 動 表 現 、 伸 展 緊 繃 肌 群 。 K u k l a( 1 9 7 7 ) 的 研 究 也 指 出 棒 球 運 動 員 在 進 行 漸 進 式 的 肌 肉 放 鬆 訓 練 後 , 結 果 提 高 打 擊 者 的 打 擊 率 。 N a s s ( 1 9 8 0 ) 利 用 體 位 法 輔 助 自 行 車 運 動 員,結 果 使 得 運 動 員 整 體 柔 軟 度 提 升( 劉 鶯 玲、陳 正 奇,2 0 0 8 )。 B e r g e r & O w e n ( 1 9 8 8 ) 針 對 大 學 學 生 在 體 育 課 程 中 之 游 泳 、 體 適 能 、 哈 達 瑜 珈 、 擊 劍 等 活 動 中 , 以 哈 達 瑜 珈 降 低 壓 力 與 焦 慮 的 效 果 最 為 顯 著 , 且 對 情 緒 增 進 是 有 正 面 效 果 的 。 最 近 幾 年 , 台 灣 的 教 練 們 發 現 瑜 珈 運 動 的 好 處 , 開 始 將 瑜 珈 運 動 介 入 原 本 單 調 的 運 動 訓 練 中,甚 至 讓 瑜 珈 運 動 的「 靜 坐 」 動 作 , 成 為 球 員 沉 澱 心 靈 、 解 除 壓 力 、 誠 實 面 對 身 體 聲 音 的 一 種 手 法 。 徐 靜 輝 等 人 ( 2 0 0 9 ) 利 用 瑜 珈 運 動 應 用 於 競 技 網 球 , 不 但 提 升 競 技 體 適 能 , 也 增 強 球 員 基 本 動 作 與 戰 術 戰 略 。 莊 宜 達 等 人 ( 2 0 1 2 ) 亦 將 瑜 珈 運 動 應 用 在 青 少 年 網 球 運 動 員 訓 練 上 , 針 對 網 球 運 動 屬 性 , 編 排 合 適 的 瑜 珈 運 動 內 容 , 提 升 全 方 位 網 球 能 力 , 增 強 運 動 表 現 。 最 有 名 的 莫 過 於 2 0 1 2 年 台 灣 師 大 男 子 籃 球 隊 與 阿 南 達 瑪 迦 的 籃 球 波 浪 計 畫 ( B a s k e t b a l l w a v e p r o j e c t ), 透 過 瑜 珈 派 別 本 身 的 特 色 , 定 調 計 畫 在 瑜 珈 、 靜 坐 與 社 會 服 務 , 讓 體 育 運 動 也 能 走 出 體 育

(24)

館 帶 來 不 一 樣 的 享 受,這 樣 的 活 動 是 創 舉,但 絕 不 會 是 絕 後 , 因 為 透 過 師 大 男 子 籃 球 隊 成 功 將 運 動 訓 練 結 合 瑜 珈 運 動 , 將 會 造 成 更 多 體 育 運 動 團 隊 投 入 這 樣 的 結 合 訓 練 , 屏 除 明 星 光 環 下 的 高 傲 自 私 , 讓 謙 卑 與 悟 我 為 這 些 體 壇 的 新 生 力 軍 給 予 更 多 的 自 我 肯 定 價 值 。

(25)

第 四 節 文 獻 總 結

綜 合 前 三 節 描 述 可 綜 合 得 知 , 肩 關 節 為 一 個 活 動 範 圍 很 大 卻 不 穩 定 的 關 節 , 需 透 過 旋 轉 袖 的 四 條 肌 肉 協 助 穩 固 肩 關 節 , 而 瑜 珈 運 動 的 動 作 特 性 , 可 以 使 得 收 緊 的 肌 肉 和 肌 腱 完 全 放 鬆 , 但 卻 也 透 過 特 殊 體 位 達 到 強 化 肌 群 的 目 的 。 羽 球 運 動 的 特 性 需 要 大 角 度 、 全 方 位 的 運 動 能 力 , 繞 頭 擊 球 更 需 肩 關 節 與 側 腹 肌 群 的 柔 軟 度 , 達 到 提 升 運 動 表 現 的 水 準 。 而 瑜 珈 介 入 運 動 訓 練 行 之 有 年 , 台 灣 目 前 也 開 始 倡 導 身 心 靈 動 作 教 育 , 透 過 靜 坐 、 冥 想 課 程 , 進 入 內 心 深 處 , 除 了 生 理 機 能 得 到 舒 緩 , 心 靈 也 獲 得 沉 澱 。 而 目 前 已 經 有 使 用 瑜 珈 運 動 介 入 訓 練 的 國 外 知 名 好 手 , 包 括 網 球 、 高 爾 夫 、 籃 球 , 都 有 瑜 珈 介 入 訓 練 的 課 程 , 而 這 些 運 動 員 的 表 現 也 都 相 當 的 優 異 。 國 內 亦 有 籃 球 運 動 員 、 網 球 運 動 員 均 開 始 使 用 這 新 興 的 運 動 訓 練 。

(26)

第 參 章 研 究 方 法 與 步 驟

本 章 節 主 要 目 的 在 敘 述 本 研 究 之 研 究 方 法 、 研 究 流 程 、 研 究 測 量 工 具 及 資 料 的 處 理 方 式 等 。 全 章 分 為 五 節 : 第 一 節 研 究 架 構 、 第 二 節 實 驗 參 與 者 與 課 程 操 作 者 、 第 三 節 研 究 工 具 與 測 量 方 法 、 第 四 節 瑜 珈 訓 練 課 程 規 劃 內 容 、 第 五 節 資 料 收 集 與 分 析 等 五 個 部 份 進 行 說 明 , 其 詳 細 內 容 如 下 。

第 一 節 研 究 架 構

本 研 究 架 構 流 程 見 圖 3 - 1 - 1 。 圖 3 - 1 - 1 研 究 架 構 流 程 圖

(27)

第 二 節 實 驗 參 與 者 與 課 程 操 作 者

一 、 實 驗 參 與 者 本 研 究 之 實 驗 參 與 者 為 台 中 市 西 苑 高 中 高 中 部 羽 球 隊 男 子 運 動 員 , 高 一 有 6 位 、 高 二 有 7 位 、 高 三 有 6 位 , 共 1 9 位 , 再 經 隨 機 抽 樣 1 6 位 參 與 實 驗,並 簽 署 個 人 與 家 長 同 意 書 後 進 行 瑜 珈 課 程 介 入 訓 練 。 二 、 課 程 操 作 者 本 研 究 瑜 珈 課 程 操 作 者,具 有 中 華 民 國 瑜 珈 協 會 師 資 證 明 之 合 格 老 師 , 並 具 有 多 年 教 學 經 驗 。 三 、 肩 關 節 角 度 測 量 者 前、後 測 的 角 度 測 量 委 由 中 國 醫 藥 大 學 物 理 治 療 系 大 四 學 生 進 行 測 量 , 以 達 到 測 量 精 確 性 。 四 、 研 究 地 點 與 時 間 本 研 究 為 期 1 2 週 瑜 珈 訓 練 , 每 週 兩 次 、 每 次 6 0 分 鐘 的 完 整 瑜 珈 課 程 , 總 設 計 為 2 3 堂 課 程 。 訓 練 地 點 為 台 中 市 立 西 苑 高 中 中 正 紀 念 館 。 訓 練 時 鋪 設 綠 波 墊 與 毛 巾 , 減 少 運 動 傷 害 發 生 。 在 介 入 瑜 珈 訓 練 之 前 , 先 進 行 一 次 前 測 , 1 2 週 訓 練 課 程 結 束 後 進 行 後 測 , 前 測 、 後 測 地 點 為 西 苑 高 中 中 正 紀 念 館 。 本 研 究 之 1 2 週 瑜 珈 訓 練 日 期 為 表 3 - 2 - 1 。

(28)

表 3 - 2 - 1 瑜 珈 訓 練 課 程 表 週 別 星 期 一 星 期 二 星 期 三 星 期 四 星 期 五 星 期 六 星 期 日 一 前 測 前 測 瑜 珈 8 / 1 5 瑜 珈 8 / 1 7 8 / 1 8 二 8 / 1 9 瑜 珈 8 / 2 1 8 / 2 2 瑜 珈 8 / 2 4 8 / 2 5 三 瑜 珈 8 / 2 7 8 / 2 8 瑜 珈 8 / 3 0 8 / 3 1 9 / 1 四 9 / 2 瑜 珈 9 / 4 9 / 5 瑜 珈 9 / 7 9 / 8 五 9 / 9 瑜 珈 9 / 1 1 9 / 1 2 瑜 珈 9 / 1 4 9 / 1 5 六 瑜 珈 9 / 1 7 瑜 珈 中 秋 9 / 2 0 9 / 2 1 9 / 2 2 七 9 / 2 3 瑜 珈 9 / 2 5 9 / 2 6 瑜 珈 9 / 2 8 9 / 2 9 八 瑜 珈 1 0 / 1 瑜 珈 中 測 1 0 / 4 1 0 / 5 1 0 / 6 本 週 參 加 全 國 性 比 賽 九 瑜 珈 1 0 / 1 5 1 0 / 1 6 1 0 / 1 7 瑜 珈 1 0 / 1 9 1 0 / 2 0 十 瑜 珈 1 0 / 2 2 1 0 / 2 3 1 0 / 2 4 瑜 珈 1 0 / 2 6 1 0 / 2 7 十 一 1 0 / 2 8 1 0 / 2 9 瑜 珈 1 0 / 3 1 1 1 / 1 1 1 / 2 1 1 / 3 十 二 瑜 珈 1 1 / 5 1 1 / 6 1 1 / 7 瑜 珈 1 1 / 9 1 1 / 1 0 後 測 後 測 後 測 1 1 / 1 4 1 1 / 1 5 1 1 / 1 6 1 1 / 1 7 ( 研 究 者 整 理 )

(29)

第 三 節 研 究 工 具 與 測 量 方 法

本 研 究 使 用 的 工 具 包 括 : 羽 球 發 球 機 、 關 節 角 度 量 角 器 、 尺 、 攝 影 機 、 關 節 角 度 測 量 記 錄 表 , 詳 細 說 明 於 下 : 一 、 研 究 工 具 ( 一 ) 、 羽 球 發 球 機 : 使 用 加 拿 大 進 口 B l a c k k n i g h t , 控 制 球 速 與 角 度 , 使 發 球 可 變 因 素 降 低 , 減 少 因 個 體 發 球 造 成 實 驗 誤 差 , 如 圖 3 - 3 - 1 、 圖 3 - 3 - 2 。 圖 3 - 3 - 1 羽 球 發 球 機 正 面 觀 圖 3 - 3 - 2 羽 球 發 球 機 側 面 觀 ( 二 ) 、 關 節 角 度 量 角 器 : 使 用 通 用 關 節 角 度 量 角 器 , 用 來 測 量 肩 關 節 活 動 角 度 , 如 圖 3 - 3 - 3 。 ( 三 ) 、 尺 : 本 研 究 使 用 無 預 留 空 間 之 鐵 製 尺 , 用 以 測 量 軀 幹 柔 軟 度 , 如 圖 3 - 3 - 4 。 ( 四 ) 、 攝 影 機 : 拍 攝 瑜 珈 課 程 操 作 過 程 及 前 、 後 測 施 測 過

(30)

程 , 同 時 拍 攝 運 動 員 在 課 後 的 感 想 。 圖 3 - 3 - 3 通 用 關 節 測 量 器 圖 3 - 3 - 4 無 預 留 空 間 鐵 尺 二 、 測 量 項 目 : 肩 關 節 為 人 體 活 動 角 度 最 大 的 關 節,其 活 動 度 的 範 圍 相 當 廣 , 可 見 表 3 - 3 - 1, 因 此 研 究 者 綜 合 多 位 專 家 學 者 的 測 量 內 容 , 採 用 一 套 包 含 大 部 分 關 節 活 動 度 的 動 作,作 為 本 實 驗 之 肩 關 節 活 動 角 度 測 量 所 施 測 的 動 作 。 ( 王 北 虹 , 1 9 9 0; 王 德 正 , 2 0 0 7 ; 何 宗 融 等 , 2 0 0 5 ) 表 3 - 3 - 1 肩 關 節 可 活 動 角 度 起 始 位 置 動 作 類 型 角 度 站 姿 , 上 臂 下 垂 為 中 立 位 ( 如 圖 3 - 3 - 5 ) 前 舉 0 ° ~ 1 8 0 ° 後 舉 0 ° ~ 4 5 ° 外 展 0 ° ~ 1 8 0 ° 仰 臥 姿 , 手 臂 在 肩 關 節 外 展 和 肘 關 節 屈 曲 9 0 度 外 旋 ( 外 轉 ) 0 ° ~ 9 0 ° 內 旋 ( 內 轉 ) 0 ° ~ 9 0 ° ( 以 實 驗 項 目 為 表 列 內 容 )

(31)

( 一 ) 肩 關 節 活 動 角 度 類 型 : 1 . 前 舉 ( s h o u l d e r f l e x i o n ) : 測 量 肩 關 節 前 舉 的 角 度 , 如 圖 3 - 3 - 6 。 2 . 後 舉 ( s h o u l d e r e x t e n s i o n ) : 測 量 肩 關 節 後 舉 的 角 度 , 如 圖 3 - 3 - 7 。 3 . 外 展 ( s h o u l d e r a b d u c t i o n ) : 測 量 肩 關 節 外 展 的 角 度 , 如 圖 3 - 3 - 8 。 4 . 外 旋 ( l a t e r a l s h o u l d e r r o t a t i o n ) : 測 量 肩 關 節 外 旋 的 角 度 , 如 圖 3 - 3 - 9 至 圖 3 - 3 - 1 1 。 5 . 內 旋 ( m e d i a l s h o u l d e r r o t a t i o n ) : 測 量 肩 關 節 內 旋 的 角 度 , 如 圖 3 - 3 - 1 2 至 圖 3 - 3 - 1 4 。 6 . 旋 轉 測 試 ( s h o u l d e r r o t a t i o n t e s t ) : 測 量 肩 關 節 綜 合 旋 轉 的 角 度 , 如 圖 3 - 3 - 1 5 至 圖 3 - 3 - 1 7 。

(32)

圖 3 - 3 - 5 起 始 位 置 圖 3 - 3 - 6 前 舉

(33)

圖 3 - 3 - 9 外 旋 起 始 位 置 圖 3 - 3 - 1 0 外 旋 ( 一 )

圖 3 - 3 - 1 1 外 旋 ( 二 ) 圖 3 - 3 - 1 2 內 旋 起 始 位 置

(34)

圖 3 - 3 - 1 5 旋 轉 測 試 起 始 位 置 圖 3 - 3 - 1 6 經 過 頭 部 上 方

(35)

( 二 ) 軀 幹 柔 軟 度 類 型 1 . 軀 幹 伸 展 測 試 ( t r u n k e x t e n s i o n t e s t ) : 測 量 軀 幹 下 部 伸 展 柔 軟 度 , 如 圖 3 - 3 - 1 8 。 2 . 體 側 彎 測 試 ( s i d e b e n c h t e s t ) : 測 量 腹 內 、 外 斜 肌 的 柔 軟 度 , 如 圖 3 - 3 - 1 9 。 圖 3 - 3 - 1 8 軀 幹 伸 展 測 試 圖 3 - 3 - 1 9 體 側 彎 測 試 ( 三 )運 動 表 現 : 瑜 珈 運 動 對 於 繞 球 擊 球 運 動 表 現 是 否 有 提 升 效 果 。 三 、 測 量 方 式 : ( 修 正 引 自 C y n t h i a & J o y c e , 1 9 9 5 / 1 9 9 6 、 吳 昇 光 編 譯 , 2 0 0 2 、 王 德 政 , 2 0 0 7 、 江 傳 江 , 2 0 0 3 、 林 炎 岐 , 2 0 0 6 、 孫 敏 欲 , 2 0 0 8 、 陳 牧 如 , 2 0 0 3 和 彭 鈺 人 , 1 9 9 3 ) ( 一 ) 肩 關 節 活 動 角 度 測 量 方 式 : 1 . 前 舉 ( s h o u l d e r f l e x i o n ) :

(36)

( 1 ) 預 備 姿 勢:坐 姿,受 測 手 放 鬆 自 然 下 垂 的 位 置 為 起 始 點 , 掌 心 向 內 。 將 關 節 量 角 器 的 軸 心 點 置 於 肱 骨 頭 外 側 面 的 中 心 , 約 為 肩 峰 圖 外 側 下 方 2 . 5 公 分 處 。 ( 2 ) 測 驗 中 : 實 驗 參 與 者 將 手 臂 沿 矢 狀 面 上 舉 , 到 達 肩 部 前 舉 活 動 極 限 , 進 行 角 度 測 量 。 ( 3 ) 測 驗 後 : 數 值 單 位 為 角 度 , 數 值 越 高 , 柔 軟 度 越 好 。 2 . 後 舉 ( s h o u l d e r e x t e n s i o n ) : ( 1 ) 預 備 姿 勢:坐 姿,受 測 手 放 鬆 自 然 下 垂 的 位 置 為 起 始 點 , 掌 心 向 內 。 將 關 節 量 角 器 的 軸 心 點 置 於 肱 骨 頭 外 側 面 的 中 心 , 約 為 肩 峰 圖 外 側 下 方 2 . 5 公 分 處 。 ( 2 ) 測 驗 中 : 實 驗 參 與 者 將 手 臂 沿 矢 狀 面 朝 身 體 後 方 進 行 上 舉 , 到 達 肩 部 後 舉 活 動 極 限 , 進 行 角 度 測 量 。 ( 3 ) 測 驗 後 : 數 值 單 位 為 角 度 , 數 值 越 高 , 柔 軟 度 越 好 。 3 . 外 展 ( s h o u l d e r a b d u c t i o n ) : ( 1 ) 預 備 姿 勢:坐 姿,受 測 手 放 鬆 自 然 下 垂 的 位 置 為 起 始 點 , 掌 心 向 內 。 將 關 節 量 角 器 的 軸 心 點 置 於 肩 盂 關 節 後 方 的 中 央 處 。 ( 2 ) 測 驗 中 : 實 驗 參 與 者 將 手 臂 沿 額 狀 面 朝 身 體 外 側 進 行 外 展 , 到 達 肩 部 外 展 活 動 極 限 , 進 行 角 度 測 量 。 ( 3 ) 測 驗 後 : 數 值 單 位 為 角 度 , 數 值 越 高 , 柔 軟 度 越 好 。 4 . 外 旋 ( l a t e r a l s h o u l d e r r o t a t i o n ) : ( 1 ) 預 備 姿 勢 : 仰 臥 姿 , 受 測 手 以 肩 關 節 外 展 與 肘 關 節 屈 曲 9 0 度 動 作 為 起 始 點 , 並 於 手 肘 下 方 置 放 毛 巾 , 以 避 免 動 作 進 行 時 , 肱 骨 頭 產 生 位 移 。 將 關 節 量 角 器 的 軸 心 點 置 於 鷹 嘴 突 。 ( 2 ) 測 驗 中 : 實 驗 參 與 者 將 手 臂 沿 矢 狀 面 且 繞 著 冠 狀 軸 朝 身

(37)

體 外 側 進 行 外 旋 , 到 達 肩 部 外 展 活 動 極 限 , 進 行 角 度 測 量 。 ( 3 ) 測 驗 後 : 數 值 單 位 為 角 度 , 數 值 越 高 , 柔 軟 度 越 好 。 5 . 內 旋 ( m e d i a l s h o u l d e r r o t a t i o n ) : ( 1 ) 預 備 姿 勢 : 仰 臥 姿 , 受 測 手 以 肩 關 節 外 展 與 肘 關 節 屈 曲 9 0 度 動 作 為 起 始 點 , 並 於 手 肘 下 方 置 放 毛 巾 , 以 避 免 動 作 進 行 時 , 肱 骨 頭 產 生 位 移 。 將 關 節 量 角 器 的 軸 心 點 置 於 鷹 嘴 突 。 ( 2 ) 測 驗 中 : 實 驗 參 與 者 將 手 臂 沿 矢 狀 面 且 繞 著 冠 狀 軸 朝 身 體 外 側 進 行 內 旋,到 達 肩 部 外 展 活 動 極 限,進 行 角 度 測 量 。 ( 3 ) 測 驗 後 : 數 值 單 位 為 角 度 , 數 值 越 高 , 柔 軟 度 越 好 。 6 . 旋 轉 測 試 ( s h o u l d e r r o t a t i o n t e s t ) : ( 1 ) 預 備 姿 勢 : 站 姿 , 雙 手 於 身 體 前 方 站 姿 , 雙 手 於 身 體 前 方 住 一 條 毛 巾 , 一 手 緊 握 固 定 , 一 手 為 虛 握 可 活 動 。 ( 2 ) 測 驗 中 : 將 毛 巾 上 舉 過 頭 , 此 時 繩 子 在 身 後 , 量 取 兩 手 間 距 離 , 單 位 為 公 分 。 ( 3 ) 測 驗 後 : 兩 手 間 距 離 減 去 肩 寬 距 離 , 數 值 越 低 , 柔 軟 度 越 好 ( 二 ) 軀 幹 柔 軟 度 測 量 方 式 1 . 軀 幹 伸 展 測 試 ( T r u n k e x t e n s i o n T e s t ) : ( 1 ) 預 備 姿 勢 : 實 驗 參 與 者 俯 臥 於 地 面 , 雙 腳 併 攏 , 雙 手 交 叉 置 於 下 背 後 , 另 有 協 助 者 橫 坐 於 小 腿 處 , 並 壓 住 大 腿 後 側 始 髖 部 貼 於 地 面 。 ( 2 ) 測 驗 中 : 實 驗 參 與 者 盡 最 大 能 力 將 軀 幹 抬 起 至 最 高 的 位 置 , 測 量 鼻 尖 至 地 面 的 距 離 , 單 位 為 公 分 。 ( 3 ) 測 驗 後 : 實 驗 參 與 者 俯 臥 時 的 鼻 尖 至 地 面 距 離 , 數 值 越

(38)

高 , 柔 軟 度 越 好 。 2 . 體 側 彎 測 試 ( S i d e b e n c h ) ( 1 ) 預 備 姿 勢:站 姿,手 臂 與 手 指 伸 直 並 貼 住 大 腿 外 側 中 線 , 測 量 點 為 中 指 。 ( 2 ) 測 驗 中 : 實 驗 參 與 者 盡 最 大 能 力 側 彎 , 測 量 中 指 動 作 後 的 位 置 。 左 右 邊 個 測 量 2 次 , 分 別 取 左 右 邊 最 佳 成 績 , 單 位 為 公 分 。 ( 3 ) 測 驗 後 : 兩 個 中 指 的 距 離 為 體 側 彎 的 成 績 , 數 值 越 高 , 柔 軟 度 越 好 。 ( 三 ) 運 動 表 現 : 使 用 兩 台 發 球 機 , 隨 機 發 向 單 打 底 線 , 受 試 者 在 正 拍 側 時 , 採 隨 意 回 擊 , 在 反 拍 側 時 , 回 擊 直 線 6 顆 、 對 角 6 顆 , 共 1 2 顆 表 現 球 , 並 記 錄 其 落 點 座 標 , 目 標 區 每 格 為 5 0 公 分 × 7 0 公 分 , 每 次 擊 完 球 均 須 回 到 場 中 央 後 再 出 發。在 羽 球 球 體 下 方 沾 有 紅 色 印 泥 , 可 明 確 標 示 落 地 點 , 場 地 設 計 如 圖 3 - 3 - 2 0 圖 3 - 3 - 2 0 運 動 表 現 測 驗 場 地 配 置 圖

(39)

第 四 節 瑜 珈 訓 練 課 程 規 劃 內 容

本 研 究 所 使 用 瑜 珈 訓 練 時 間 為 六 十 分 鐘 , 從 暖 身 動 作 、 主 動 作 、 緩 和 動 作 完 整 系 列 訓 練 , 除 一 般 瑜 珈 課 程 常 見 動 作 外 , 另 針 對 肩 關 節 、 側 腹 肌 群 、 下 肢 力 量 加 以 強 化 。 每 一 個 動 作 均 要 求 運 動 員 做 到 最 大 的 關 節 可 活 動 範 圍 、 肌 肉 延 展 至 最 長 , 每 個 動 作 操 作 時 間 為 1 5 秒 , 單 側 重 複 實 施 2 次 後 換 邊 , 每 組 動 作 間 休 息 時 間 為 3 0 秒 。 瑜 珈 訓 練 課 程 中 動 作 如 表 3 - 4 - 1 介 紹 。 表 3 - 4 - 1 瑜 珈 訓 練 課 程 動 作 介 紹 示 範 動 作 動 作 名 稱 強 化 部 位 坐 姿 扭 轉 式 肩 胛 骨 中 立 、 肩 關 節 外 轉 、 外 展 闊 背 肌 、 腹 外 斜 肌 、 旋 轉 肌 、 三 角 肌 坐 立 前 彎 式 肩 胛 骨 外 展 、 上 轉 ; 肩 關 節 屈 曲 、 微 服 外 轉 並 內 收 伸 脊 肌 群 、 膕 旁 肌 、 臀 大 肌 中 小 肌 、 梨 狀 肌 、 腓 腸 肌 、 比 目 魚 肌 、 菱 形 肌 、 下 斜 方 肌 、 闊 背 肌

(40)

坐 姿 側 彎 式 肩 胛 骨 外 展 、 上 轉 、 肩 關 節 屈 曲 前 鋸 肌 、 三 角 肌 、 肱 三 頭 肌 、 腹 外 斜 肌 英 雄 式 肩 關 節 屈 曲 、 肩 胛 骨 外 展 闊 背 肌 、 菱 形 肌 、 腹 直 肌 、 腹 外 斜 肌 。 前 腳 : 股 四 頭 肌 、 膕 旁 肌 、 臀 中 肌 、 臀 小 肌 後 腳 : 腓 腸 肌 、 臀 中 肌 、 臀 小 肌 、 腰 大 肌 、 股 直 肌 加 強 側 伸 展 式 前 腳 : 髖 關 節 大 幅 屈 曲 , 膝 關 節 伸 直 後 腳 : 踝 關 節 大 幅 度 背 曲 膕 旁 肌 、 臀 大 肌 、 比 目 魚 肌 、 腓 長 肌 、 外 展 肌 、 豎 脊 肌

(41)

上 犬 式 肩 胛 骨 內 收 上 轉 、 肩 關 節 伸 直 腹 直 肌 、 腹 斜 肌 、 腰 大 肌 、 胸 大 肌 、 胸 小 肌 鱷 魚 式 肩 胛 骨 中 立 、 肩 關 節 中 立 腹 斜 肌 、 腹 直 肌 、 棘 下 肌 、 小 圓 肌 、 胸 大 肌 、 胸 小 肌 嬰 兒 式 肩 胛 骨 外 展 、 膝 關 節 屈 曲 、 踝 關 節 蹠 曲 臀 大 中 小 肌 、 脛 前 肌 膕 旁 肌 、 伸 脊 肌 駱 駝 式 肩 胛 骨 下 轉 、 內 收 、 上 提 胸 大 肌 、 胸 小 肌 、 喙 肱 肌 、 肱 二 頭 肌 、 前 三 角 肌

(42)

船 式 肩 胛 骨 中 立 、 肩 關 節 屈 曲 腹 肌 橋 式 肩 胛 骨 內 收 、 下 轉 、 上 提 ; 肩 關 節 外 轉 、 伸 直 、 內 收 腰 小 肌 、 腹 直 肌 、 胸 廓 肌 群 前 側 、 股 直 肌 、 腰 大 肌 、 髂 肌 、 前 鋸 肌 、 喙 肱 肌 、 胸 大 肌 、 胸 小 肌 腹 部 扭 轉 式 臀 大 中 小 肌 、 梨 狀 肌 、 腹 外 斜 肌 、 腹 內 斜 肌 、 肋 間 肌 攤 屍 式 全 身 肌 肉 放 鬆 整 理 自 ( 瑜 珈 解 剖 書 , 2 0 0 9 )

(43)

第 五 節 資 料 收 集 與 分 析

一 、 肩 關 節 活 動 角 度 在 進 行 瑜 珈 訓 練 課 程 前 , 先 進 行 前 測 ; 實 施 1 2 週 瑜 珈 訓 練 後 進 行 後 測 , 測 驗 內 容 包 含 : 肩 關 節 前 舉 、 肩 關 節 後 舉 、 肩 關 節 外 展 、 肩 關 節 外 旋 、 肩 關 節 內 旋 及 肩 關 節 旋 轉 測 驗 等 六 種 動 作 項 目 , 前 五 項 測 驗 測 量 單 位 為 角 度 , 最 後 一 項 肩 關 節 旋 轉 測 驗 單 位 為 公 分 。 將 數 值 以 統 計 套 裝 軟 體 進 行 相 依 樣 本 t 檢 定 統 計 分 析 , 以 比 較 瑜 珈 訓 練 介 入 後 肩 關 節 角 度 變 化 的 差 異 , α 為 . 0 5 。 二 、 軀 幹 柔 軟 度 測 量 單 位 為 公 分 , 將 數 值 以 統 計 套 裝 軟 體 進 行 相 依 樣 本 t 檢 定 統 計 分 析,以 比 較 瑜 珈 訓 練 介 入 後 軀 幹 柔 軟 度 變 化 的 差 異 , α 為 . 0 5 。 三 、 運 動 表 現 測 量 直 線 6 顆 與 對 角 6 顆 的 表 現 球 成 功 進 入 目 標 區 的 機 率 , 並 實 際 標 出 座 標 , 計 算 離 目 標 的 距 離 值 。 將 數 值 以 統 計 套 裝 軟 體 進 行 相 依 樣 本 t 檢 定 統 計 分 析 , 以 比 較 瑜 珈 訓 練 介 入 後 運 動 表 現 變 化 的 差 異 , α 為 . 0 5 。

(44)

第 肆 章 結 果 與 討 論

本 章 節 主 要 目 的 在 敘 述 本 研 究 之 結 果 並 對 結 果 進 行 討 論 。 全 章 分 為 五 節 : 第 一 節 : 實 驗 參 與 者 基 本 資 料 、 第 二 節 : 十 二 週 瑜 珈 課 程 對 關 節 柔 軟 度 之 影 響 、 第 三 節 : 十 二 週 瑜 珈 課 程 對 軀 幹 柔 軟 度 之 影 響 、 第 四 節 : 十 二 週 瑜 珈 課 程 對 繞 頭 擊 球 運 動 表 現 之 影 響 等 四 個 部 份 進 行 說 明 , 其 詳 細 內 容 如 下 。

第 一 節 實 驗 參 與 者 基 本 資 料

實 驗 參 與 者 平 均 年 齡 1 5 . 8 8 ± 0 . 8 1 ( y e a r ),實 驗 前 平 均 身 高 為 1 7 3 . 3 3 ± 6 . 9 1 ( c m ) 、 平 均 體 重 為 6 2 . 9 3 ± 6 . 8 2 ( k g ) ; 實 驗 後 平 均 身 高 為 1 7 3 . 2 2 ± 6 . 9 8 ( c m )、 平 均 體 重 為 6 4 . 7 1 ± 7 . 3 4 ( 公 斤 ) , 詳 細 數 據 見 附 錄 一 。 就 前 、 後 測 的 實 驗 數 值 來 看 , 在 身 高 的 部 分 是 退 步 的 現 象 , 但 實 際 檢 閱 實 驗 參 與 者 的 數 值 , 有 6 位 是 增 高 的 結 果 , 其 中 有 高 達 1 . 5 c m 的 成 長 現 象 , 其 餘 1 0 位 為 些 許 退 步 現 象 。 探 究 其 可 能 的 原 因 , 應 為 測 驗 時 間 不 同 所 造 成 的 結 果 , 前 測 時 間 為 早 上 九 時 , 後 測 時 間 為 下 午 三 時 , 因 脊 椎 間 隙 的 微 縮 即 開 始 活 動 後 造 成 的 肌 肉 收 縮 導 致 身 高 些 許 的 退 步 。 基 本 資 料 前 、 後 測 的 描 述 性 統 計 平 均 數 與 標 準 差 結 果 如 表 4 - 1 - 1 。

(45)

表 4 - 1 - 1 實 驗 參 與 者 前 、 後 測 身 高 體 重 描 述 性 統 計 結 果 實 驗 參 與 者 年 齡 ( y e a r ) 身 高 ( c m ) 體 重 ( k g ) 前 測 ( N = 1 6 ) 平 均 數 1 5 . 8 8 1 7 3 . 3 3 6 2 . 9 3 標 準 差 0 . 8 1 6 . 9 1 6 . 8 2 後 測 ( N = 1 6 ) 平 均 數 1 7 3 . 2 2 6 4 . 7 1 標 準 差 6 . 9 8 7 . 3 4

(46)

第 二 節 十 二 週 瑜 珈 課 程 對 關 節 柔 軟 度 之 影 響

實 驗 參 與 者 在 實 驗 前 的 肩 關 節 活 動 範 圍 檢 測 , 詳 細 結 果 如 表 4 - 2 - 1 、 4 - 2 - 2 、 4 - 2 - 3 ; 實 驗 後 的 肩 關 節 活 動 範 圍 檢 測 , 詳 細 結 果 如 表 4 - 2 - 4 、 4 - 2 - 5 、 4 - 2 - 6 。 將 數 值 進 行 描 述 性 統 計 平 均 數 與 標 準 差 , 前 測 檢 測 結 果 為 : 肩 關 節 前 舉 ( 右 手 ) 1 8 2 . 3 4 ± 2 0 . 1 9、 肩 關 節 前 舉 ( 左 手 ) 1 8 4 . 3 1 ± 1 2 . 7 4、 肩 關 節 後 舉 ( 右 手 ) 6 5 . 7 2 ± 7 . 1 2、 肩 關 節 後 舉 ( 左 手 ) 6 3 . 9 7 ± 8 . 5 3、 肩 關 節 外 展 ( 右 手 ) 1 7 8 . 8 4 ± 1 1 . 3 1 、 肩 關 節 外 展 ( 左 手 ) 1 8 2 . 7 8 ± 8 . 6 4 、 肩 關 節 外 旋 ( 右 手 ) 1 0 2 . 7 5 ± 9 . 8 1、 肩 關 節 外 旋 ( 左 手 ) 9 4 . 9 7 ± 1 4 . 8 4 、 肩 關 節 內 旋 ( 右 手 ) 9 8 . 6 3 ± 1 1 . 6 8 、 肩 關 節 內 旋 ( 左 手 ) 9 7 . 1 9 ± 1 5 . 7 2 , 以 上 各 項 檢 測 項 目 單 位 為 角 度 ; 肩 關 節 旋 轉 測 驗 為 9 3 . 1 8 ± 1 6 . 1 0, 單 位 為 公 分 。 後 測 檢 測 結 果 為 : 肩 關 節 前 舉 ( 右 手 ) 2 0 1 . 4 7 ± 1 4 . 9 3、 肩 關 節 前 舉 ( 左 手 ) 1 9 6 . 8 1 ± 1 2 . 7 3、 肩 關 節 後 舉 ( 右 手 ) 7 6 . 4 1 ± 1 0 . 2 5、 肩 關 節 後 舉 ( 左 手 ) 7 9 . 0 9 ± 1 1 . 2 8 、 肩 關 節 外 展 ( 右 手 ) 2 0 0 . 4 7 ± 6 . 3 2 、 肩 關 節 外 展 ( 左 手 ) 2 0 3 . 4 7 ± 6 . 9 4 、 肩 關 節 外 旋 ( 右 手 ) 1 1 4 . 1 9 ± 1 0 . 9 1 、 肩 關 節 外 旋 ( 左 手 ) 1 0 7 . 0 9 ± 1 0 . 9 4 、 肩 關 節 內 旋 ( 右 手 ) 1 0 6 . 7 2 ± 9 . 4 7 、 肩 關 節 內 旋 ( 左 手 ) 1 1 3 . 1 9 ± 1 0 . 8 3,以 上 各 項 檢 測 項 目 單 位 為 角 度 ; 肩 關 節 旋 轉 測 驗 為 7 8 . 1 9 ± 1 0 . 8 4 , 單 位 為 公 分 , 如 表 4 - 2 - 7 。 所 有 的 數 值 均 是 數 字 越 大 , 可 活 動 範 圍 越 大 表 現 越 好 , 僅 有 肩 關 節 旋 轉 測 試 為 數 值 越 小 表 現 越 好 。

(47)

表 4 - 2 - 1 肩 關 節 活 動 角 度 - 前 舉 、 後 舉 前 測 結 果 實 驗 參 與 者 ( N = 1 6 ) 肩 關 節 前 舉 ( 右 手 ) 肩 關 節 前 舉 ( 左 手 ) 肩 關 節 後 舉 ( 右 手 ) 肩 關 節 前 舉 ( 左 手 ) 1 1 7 5 . 0 0 1 9 0 . 0 0 8 0 . 0 0 8 0 . 0 0 2 1 7 5 . 0 0 1 9 0 . 0 0 5 9 . 0 0 6 5 . 0 0 3 1 7 0 . 0 0 1 7 0 . 0 0 6 5 . 0 0 6 0 . 0 0 4 2 2 5 . 0 0 2 2 0 . 0 0 6 5 . 0 0 6 7 . 0 0 5 1 6 5 . 0 0 1 8 0 . 0 0 6 7 . 0 0 7 7 . 0 0 6 1 7 0 . 0 0 1 7 5 . 0 0 6 2 . 5 0 5 2 . 5 0 7 1 9 5 . 0 0 1 8 7 . 0 0 6 5 . 0 0 5 0 . 0 0 8 1 7 5 . 0 0 1 6 5 . 0 0 6 2 . 5 0 7 5 . 0 0 9 2 2 5 . 0 0 1 9 5 . 0 0 6 8 . 0 0 6 7 . 0 0 1 0 1 7 5 . 0 0 1 7 7 . 0 0 6 0 . 0 0 6 5 . 0 0 1 1 1 8 0 . 0 0 1 8 0 . 0 0 6 0 . 0 0 6 0 . 0 0 1 2 1 6 7 . 5 0 1 8 5 . 0 0 7 2 . 5 0 6 0 . 0 0 1 3 2 1 0 . 0 0 1 9 5 . 0 0 8 0 . 0 0 6 0 . 0 0 1 4 1 7 5 . 0 0 1 8 0 . 0 0 6 0 . 0 0 6 0 . 0 0 1 5 1 6 5 . 0 0 1 8 5 . 0 0 7 0 . 0 0 7 0 . 0 0 1 6 1 7 0 . 0 0 1 7 5 . 0 0 5 5 . 0 0 5 5 . 0 0 ( 單 位 : 角 度 )

(48)

表 4 - 2 - 2 肩 關 節 活 動 角 度 - 外 展 、 外 旋 前 測 結 果 實 驗 參 與 者 ( N = 1 6 ) 肩 關 節 外 展 ( 右 手 ) 肩 關 節 外 展 ( 左 手 ) 肩 關 節 外 旋 ( 右 手 ) 肩 關 節 外 旋 ( 左 手 ) 1 1 9 2 . 5 0 1 9 5 . 0 0 1 0 2 . 5 0 9 0 . 0 0 2 1 7 0 . 0 0 1 7 0 . 0 0 1 0 0 . 0 0 8 5 . 0 0 3 1 7 5 . 0 0 1 8 0 . 0 0 9 5 . 0 0 8 5 . 0 0 4 1 9 0 . 0 0 1 8 0 . 0 0 1 1 0 . 0 0 1 2 5 . 0 0 5 1 8 5 . 0 0 1 9 5 . 0 0 1 2 3 . 0 0 1 2 0 . 0 0 6 1 7 0 . 0 0 1 6 5 . 0 0 1 0 2 . 5 0 9 5 . 0 0 7 1 8 7 . 0 0 1 8 6 . 0 0 1 1 0 . 0 0 7 7 . 0 0 8 1 6 0 . 0 0 1 7 5 . 0 0 1 0 5 . 0 0 1 0 0 . 0 0 9 1 8 5 . 0 0 1 8 5 . 0 0 1 1 0 . 0 0 1 1 0 . 0 0 1 0 1 8 7 . 0 0 1 8 1 . 0 0 9 0 . 0 0 8 5 . 0 0 1 1 1 8 0 . 0 0 1 8 5 . 0 0 1 0 5 . 0 0 1 1 0 . 0 0 1 2 1 7 0 . 0 0 1 7 5 . 0 0 1 0 2 . 5 0 9 5 . 0 0 1 3 1 9 5 . 0 0 1 9 5 . 0 0 1 0 6 . 0 0 1 0 0 . 0 0 1 4 1 6 5 . 0 0 1 8 7 . 5 0 1 1 0 . 0 0 8 0 . 0 0 1 5 1 6 2 . 5 0 1 8 5 . 0 0 8 2 . 5 0 7 7 . 5 0 1 6 1 8 7 . 5 0 1 8 5 . 0 0 9 0 . 0 0 8 5 . 0 0 ( 單 位 : 角 度 )

(49)

表 4 - 2 - 3 肩 關 節 活 動 角 度 - 內 旋 、 肩 關 節 旋 轉 前 測 結 果 實 驗 參 與 者 ( N = 1 6 ) 肩 關 節 內 旋 ( 右 手 ) 肩 關 節 內 旋 ( 左 手 ) 肩 關 節 旋 轉 1 1 0 2 . 5 0 1 0 0 . 0 0 8 7 . 5 0 2 8 0 . 0 0 9 0 . 0 0 8 9 . 0 0 3 1 1 0 . 0 0 1 1 0 . 0 0 8 1 . 0 0 4 1 0 5 . 0 0 1 0 7 . 0 0 9 4 . 5 0 5 1 0 5 . 0 0 1 1 0 . 0 0 7 9 . 0 0 6 8 0 . 0 0 8 0 . 0 0 1 0 3 . 0 0 7 1 0 8 . 0 0 1 0 3 . 0 0 1 0 7 . 0 0 8 9 5 . 0 0 6 5 . 0 0 1 1 3 . 0 0 9 1 1 0 . 0 0 1 3 0 . 0 0 7 9 . 0 0 1 0 1 0 5 . 0 0 1 0 5 . 0 0 1 1 6 . 5 0 1 1 1 0 5 . 0 0 1 0 0 . 0 0 1 2 1 . 0 0 1 2 9 0 . 0 0 1 0 0 . 0 0 8 7 . 5 0 1 3 1 1 5 . 0 0 1 0 5 . 0 0 7 7 . 0 0 1 4 7 7 . 5 0 8 0 . 0 0 1 0 4 . 0 0 1 5 9 5 . 0 0 8 0 . 0 0 6 4 . 0 0 1 6 9 5 . 0 0 9 0 . 0 0 8 8 . 0 0 ( 單 位 : 角 度 )

(50)

表 4 - 2 - 4 肩 關 節 活 動 角 度 - 前 舉 、 後 舉 後 測 結 果 實 驗 參 與 者 ( N = 1 6 ) 肩 關 節 前 舉 ( 右 手 ) 肩 關 節 前 舉 ( 左 手 ) 肩 關 節 後 舉 ( 右 手 ) 肩 關 節 前 舉 ( 左 手 ) 1 2 2 7 . 0 0 2 1 8 . 0 0 9 0 . 0 0 8 3 . 0 0 2 1 8 0 . 0 0 1 8 5 . 0 0 6 3 . 0 0 6 5 . 0 0 3 1 9 0 . 0 0 1 9 5 . 0 0 7 0 . 0 0 6 8 . 0 0 4 2 2 5 . 0 0 2 2 0 . 0 0 9 0 . 0 0 9 0 . 0 0 5 1 9 7 . 0 0 1 8 5 . 0 0 7 7 . 0 0 9 0 . 0 0 6 2 0 0 . 0 0 1 8 7 . 5 0 7 5 . 0 0 6 5 . 0 0 7 2 0 5 . 0 0 1 9 0 . 0 0 7 0 . 0 0 7 7 . 0 0 8 1 8 5 . 0 0 1 8 5 . 0 0 9 0 . 0 0 9 5 . 0 0 9 1 9 7 . 0 0 2 0 5 . 0 0 5 8 . 0 0 7 0 . 0 0 1 0 1 8 0 . 0 0 1 8 2 . 0 0 7 0 . 0 0 7 0 . 0 0 1 1 2 0 0 . 0 0 2 0 0 . 0 0 6 7 . 0 0 6 8 . 0 0 1 2 2 0 5 . 0 0 2 1 2 . 5 0 9 2 . 5 0 9 5 . 0 0 1 3 2 2 0 . 0 0 2 0 9 . 0 0 7 5 . 0 0 7 7 . 0 0 1 4 1 9 5 . 0 0 1 9 0 . 0 0 8 0 . 0 0 8 5 . 0 0 1 5 1 9 7 . 5 0 1 8 5 . 0 0 7 5 . 0 0 9 5 . 0 0 1 6 2 2 0 . 0 0 2 0 0 . 0 0 8 0 . 0 0 7 2 . 5 0 ( 單 位 : 角 度 )

(51)

表 4 - 2 - 5 肩 關 節 活 動 角 度 - 外 展 、 外 旋 後 測 結 果 實 驗 參 與 者 ( N = 1 6 ) 肩 關 節 外 展 ( 右 手 ) 肩 關 節 外 展 ( 左 手 ) 肩 關 節 外 旋 ( 右 手 ) 肩 關 節 外 旋 ( 左 手 ) 1 2 0 4 . 0 0 2 0 5 . 0 0 1 2 5 . 0 0 1 1 3 . 0 0 2 1 9 7 . 0 0 2 0 2 . 0 0 1 1 5 . 0 0 1 0 7 . 0 0 3 2 0 0 . 0 0 2 0 2 . 0 0 1 0 0 . 0 0 9 7 . 0 0 4 2 0 2 . 0 0 2 1 2 . 0 0 1 2 3 . 0 0 1 1 2 . 0 0 5 2 0 0 . 0 0 2 1 2 . 0 0 1 3 0 . 0 0 1 2 2 . 0 0 6 1 9 7 . 5 0 1 9 2 . 5 0 1 2 5 . 0 0 1 0 5 . 0 0 7 2 0 0 . 0 0 2 0 5 . 0 0 1 1 2 . 0 0 1 1 3 . 0 0 8 2 0 5 . 0 0 1 9 2 . 5 0 1 2 0 . 0 0 1 1 0 . 0 0 9 1 9 0 . 0 0 1 9 5 . 0 0 1 0 0 . 0 0 1 0 0 . 0 0 1 0 1 8 7 . 0 0 1 9 5 . 0 0 9 7 . 0 0 8 7 . 0 0 1 1 1 9 5 . 0 0 2 1 0 . 0 0 1 2 0 . 0 0 1 0 0 . 0 0 1 2 2 1 0 . 0 0 2 1 2 . 5 0 1 2 5 . 0 0 1 2 5 . 0 0 1 3 2 0 5 . 0 0 2 1 0 . 0 0 1 0 5 . 0 0 1 0 5 . 0 0 1 4 2 0 5 . 0 0 2 0 5 . 0 0 1 2 0 . 0 0 1 0 5 . 0 0 1 5 2 0 0 . 0 0 2 0 5 . 0 0 1 0 0 . 0 0 9 0 . 0 0 1 6 2 1 0 . 0 0 2 0 0 . 0 0 1 1 0 . 0 0 1 2 2 . 5 0 ( 單 位 : 角 度 )

(52)

表 4 - 2 - 6 肩 關 節 活 動 角 度 - 內 旋 、 肩 關 節 旋 轉 後 測 結 果 實 驗 參 與 者 ( N = 1 6 ) 肩 關 節 內 旋 ( 右 手 ) 肩 關 節 內 旋 ( 左 手 ) 肩 關 節 旋 轉 1 1 0 2 . 0 0 1 1 0 . 0 0 7 4 . 0 0 2 9 2 . 0 0 1 1 0 . 0 0 7 2 . 0 0 3 1 0 0 . 0 0 1 2 2 . 0 0 8 1 . 0 0 4 1 0 5 . 0 0 1 2 0 . 0 0 6 8 . 0 0 5 9 2 . 0 0 1 0 2 . 0 0 6 6 . 0 0 6 1 2 0 . 0 0 1 0 5 . 0 0 7 9 . 0 0 7 1 0 9 . 0 0 1 1 5 . 0 0 9 1 . 0 0 8 1 2 5 . 0 0 1 3 5 . 0 0 8 6 . 0 0 9 1 0 8 . 0 0 1 0 0 . 0 0 7 0 . 0 0 1 0 1 0 5 . 0 0 1 1 3 . 0 0 9 7 . 5 0 1 1 9 7 . 0 0 1 0 5 . 0 0 8 7 . 0 0 1 2 1 1 0 . 0 0 1 2 0 . 0 0 6 6 . 0 0 1 3 1 1 0 . 0 0 1 1 9 . 0 0 7 2 . 5 0 1 4 1 1 0 . 0 0 1 1 0 . 0 0 9 8 . 0 0 1 5 1 2 0 . 0 0 1 3 0 . 0 0 6 7 . 0 0 1 6 1 0 2 . 5 0 9 5 . 0 0 7 6 . 0 0 ( 單 位 : 角 度 )

(53)

表 4 - 2 - 7 肩 關 節 活 動 角 度 前 、 後 測 統 計 結 果 樣 本 統 計 變 項 ( N = 1 6 ) 實 驗 前 測 實 驗 後 測 肩 關 節 前 舉( 右 手 ) 1 8 2 . 3 4 ± 2 0 . 1 9 2 0 1 . 4 7 ± 1 4 . 9 3 肩 關 節 前 舉( 左 手 ) 1 8 4 . 3 1 ± 1 2 . 7 4 1 9 6 . 8 1 ± 1 2 . 7 3 肩 關 節 後 舉( 右 手 ) 6 5 . 7 2 ± 7 . 1 2 7 6 . 4 1 ± 1 0 . 2 5 肩 關 節 後 舉( 左 手 ) 6 3 . 9 7 ± 8 . 5 3 7 9 . 0 9 ± 1 1 . 2 8 肩 關 節 外 展( 右 手 ) 1 7 8 . 8 4 ± 1 1 . 3 1 2 0 0 . 4 7 ± 6 . 3 2 肩 關 節 外 展( 左 手 ) 1 8 2 . 7 8 ± 8 . 6 4 2 0 3 . 4 7 ± 6 . 9 4 肩 關 節 外 旋( 右 手 ) 1 0 2 . 7 5 ± 9 . 8 1 1 1 4 . 1 9 ± 1 0 . 9 1 肩 關 節 外 旋( 左 手 ) 9 4 . 9 7 ± 1 4 . 8 4 1 0 7 . 0 9 ± 1 0 . 9 4 肩 關 節 內 旋( 右 手 ) 9 8 . 6 3 ± 1 1 . 6 8 1 0 6 . 7 2 ± 9 . 4 7 肩 關 節 內 旋( 左 手 ) 9 7 . 1 9 ± 1 5 . 7 2 1 1 3 . 1 9 ± 1 0 . 8 3 肩 關 節 旋 轉 測 試 9 3 . 1 8 ± 1 6 . 1 0 7 8 . 1 9 ± 1 0 . 8 4 ( 單 位 : 角 度 ) 將 實 驗 數 據 進 行 相 依 樣 本 t 檢 定 , 結 果 如 表 4 - 2 - 8。 在 肩 關 節 前 舉 、 後 舉 、 外 展 、 外 旋 四 個 檢 測 項 目 中 , 不 論 左 手 、 右 手 均 為 顯 著 差 異 , 顯 示 十 二 週 瑜 珈 運 動 介 入 羽 球 運 動 員 訓 練 課 程 對 於 肩 關 節 的 活 動 範 圍 是 有 顯 著 的 改 善 , 在 肩 關 節 旋 轉 測 試 亦 為 顯 著 差 異 。 但 在 肩 關 節 內 旋 的 檢 測 項 目 中 , 僅 有 左 手 有 差 異 性 , 右 手 則 無 顯 著 差 異 。 推 測 可 能 的 原 因 為 內 旋 動 作 可 活 動 範 圍 受 限 較 多 操 作 不 易 , 因 此 變 化 量 較 不 顯 著 ; 而 右 手 沒 有 顯 著 的 原 因 可 能 為 受 試 者 大 多 為 右 手 持 拍 , 在 基 本 的 技 術 訓 練 上 已 將 可 活 動 範 圍 的 前 測 數 值 拉 高 , 雖 然 在 後

(54)

測 的 數 值 是 有 進 步 的 , 但 並 不 顯 著 ; 而 左 手 並 非 大 多 運 動 員 的 慣 用 手 , 因 此 在 訓 練 上 有 較 明 顯 的 進 步 , 即 便 本 身 的 動 作 操 作 不 易 , 但 仍 可 看 到 顯 著 的 結 果 。 表 4 - 2 - 8 肩 關 節 活 動 角 度 相 依 樣 本 t 檢 定 結 果 比 較 項 目 平 均 數 標 準 差 t p 肩 關 節 前 舉( 右 手 ) - 1 9 . 1 3 2 0 . 1 2 - 3 . 8 0* * . 0 0 2 肩 關 節 前 舉( 左 手 ) - 1 2 . 5 1 0 . 7 3 - 4 . 6 6* * . 0 0 0 肩 關 節 後 舉( 右 手 ) - 1 0 . 6 9 1 0 . 6 5 - 4 . 0 2* * . 0 0 1 肩 關 節 後 舉( 左 手 ) - 1 5 . 1 3 1 0 . 2 1 - 5 . 9 2* * . 0 0 0 肩 關 節 外 展( 右 手 ) - 2 1 . 6 3 1 3 . 6 3 - 6 . 3 5* * . 0 0 0 肩 關 節 外 展( 左 手 ) - 2 0 . 6 9 8 . 0 8 - 1 0 . 2 4* * . 0 0 0 肩 關 節 外 旋( 右 手 ) - 1 1 . 4 4 9 . 3 2 - 4 . 9 1* * . 0 0 0 肩 關 節 外 旋( 左 手 ) - 1 2 . 1 3 1 5 . 9 0 - 3 . 0 5* * . 0 0 8 肩 關 節 內 旋( 右 手 ) - 8 . 0 9 1 6 . 5 3 - 1 . 9 6 . 0 6 9 肩 關 節 內 旋( 左 手 ) - 1 6 . 0 0 2 2 . 3 0 - 2 . 8 7* . 0 1 2 肩 關 節 旋 轉 1 1 . 2 2 9 . 6 9 4 . 6 3* * . 0 0 0 ( N = 1 6 ) , α 為 . 0 5 , * p < . 0 5 * *p < . 0 1

(55)

第 三 節 十 二 週 瑜 珈 課 程 對 軀 幹 柔 軟 度 之 影 響

實 驗 參 與 者 在 實 驗 前 的 軀 幹 柔 軟 度 檢 測 , 詳 細 結 果 如 表 4 - 3 - 1 ; 實 驗 後 的 軀 幹 柔 軟 度 檢 測 , 詳 細 結 果 如 表 4 - 3 - 2 。 將 數 值 進 行 描 述 性 統 計 平 均 數 與 標 準 差 , 前 測 檢 測 結 果 為 : 軀 幹 柔 軟 度 5 3 . 2 5 ± 9 . 0 1 、 體 側 彎 ( 左 ) 2 4 . 6 3 ± 4 . 8 5 、 體 側 彎 ( 右 ) 2 3 . 2 3 ± 3 . 7 3 , 以 上 檢 測 項 目 的 單 位 均 為 公 分 。 後 測 檢 測 結 果 為 : 軀 幹 柔 軟 度 5 8 . 1 3 ± 8 . 1 1 、 體 側 彎 ( 左 ) 2 7 . 8 1 ± 5 . 9 6 、 體 側 彎 ( 右 ) 2 6 . 9 1 ± 6 . 4 2 , 以 上 檢 測 項 目 的 單 位 均 為 公 分 , 如 表 4 - 3 - 3 。

(56)

表 4 - 3 - 1 軀 幹 柔 軟 度 前 測 結 果 實 驗 參 與 者 ( N = 1 6 ) 軀 幹 柔 軟 度 體 側 彎 ( 左 ) 體 側 彎 ( 右 ) 1 5 1 . 0 0 2 0 . 5 0 2 0 . 0 0 2 4 8 . 5 0 2 0 . 0 0 2 1 . 5 0 3 4 7 . 5 0 2 7 . 0 0 2 0 . 5 0 4 6 5 . 5 0 3 0 . 0 0 2 5 . 0 0 5 6 6 . 0 0 2 3 . 0 0 2 7 . 5 0 6 4 3 . 0 0 2 0 . 0 0 2 0 . 5 0 7 5 7 . 0 0 3 0 . 0 0 2 8 . 0 0 8 5 5 . 5 0 2 6 . 0 0 3 2 . 0 0 9 4 8 . 5 0 1 9 . 5 0 2 3 . 0 0 1 0 4 6 . 0 0 2 9 . 5 0 2 4 . 0 0 1 1 5 0 . 5 0 1 7 . 5 0 2 0 . 0 0 1 2 4 5 . 0 0 2 3 . 0 0 2 1 . 0 0 1 3 7 1 . 0 0 3 5 . 5 0 2 2 . 0 0 1 4 5 0 . 0 0 2 5 . 5 0 1 9 . 5 0 1 5 6 5 . 0 0 2 4 . 0 0 2 8 . 0 0 1 6 4 2 . 0 0 2 3 . 0 0 2 1 . 0 0 ( 單 位 : 公 分 )

數據

表         目         錄   表 2 - 1 - 1   旋 轉 肌 袖 功 能 … … … … … … … … … … … … …   1 0   表 2 - 2 - 1   常 見 瑜 珈 名 稱 與 派 法 … … … … … … … … … …   1 2   表 3 - 2 - 1   瑜 珈 訓 練 課 程 表 … … … … … … … … … … … …   1 8   表 3 - 3 - 1   肩 關 節 可 活 動 角 度 … … … … … … … … … … …
表 2 - 1 - 1   旋 轉 肌 袖 功 能   肌 肉 名 稱   肌 肉 功 能   棘 上 肌   上 臂 高 舉 過 頭 、 上 臂 外 展   棘 下 肌   上 臂 外 旋 、 上 臂 水 平 外 展   肩 胛 下 肌   上 臂 外 旋 、 上 臂 水 平 外 展   小 圓 肌   上 臂 由 外 展 動 作 越 過 身 體 前 方   上 臂 內 旋   整 理 自 ( 王 德 正 , 2 0 0 7 ; 江 清 泉 , 1 9 8 9 ; 楊 榮 森 , 2 0 0 3 ; 謝
表 3 - 2 - 1     瑜 珈 訓 練 課 程 表   週 別   星 期 一   星 期 二   星 期 三   星 期 四   星 期 五   星 期 六   星 期 日   一   前 測   前 測   瑜 珈   8 / 1 5   瑜 珈   8 / 1 7   8 / 1 8   二   8 / 1 9   瑜 珈   8 / 2 1   8 / 2 2   瑜 珈   8 / 2 4   8 / 2 5   三   瑜 珈   8 / 2 7   8 / 2 8   瑜 珈   8
圖 3 - 3 - 7   後 舉   圖 3 - 3 - 8   外 展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Literacy Development  Using Storytelling to Develop Students' Interest in Reading - A Resource Package for English Teachers 2015  Teaching Phonics at Primary Level 2017

• e‐Learning Series: Effective Use of Multimodal Materials in Language Art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English at the Junior Secondary Level. Language across

help students develop the reading skills and strategies necessary for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ng language use in English texts (e.g. text structures and

• e‐Learning Series: Effective Use of Multimodal Materials in Language Art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English at the Junior Secondary Level. Language across

◦ 金屬介電層 (inter-metal dielectric, IMD) 是介於兩 個金屬層中間,就像兩個導電的金屬或是兩條鄰 近的金屬線之間的絕緣薄膜,並以階梯覆蓋 (step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gt;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