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Item 987654321/4519
全文
(2) 論 文 名 稱 :國 小 教 師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動 機 與 休 閒 體 驗 對 滿 意 度 影 響 之研究-以雲林縣為例 總 頁 數 : 142 頁 院校所組別:國立臺灣體育大學(臺中)運動管理學系碩士班 畢業時間及提要別:九十七學年度第二學期碩士學位論文提要 研 究 生:林 建 佑 指 導 教 授:林 房 儹 博 士.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雲林縣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休 閒 體 驗 及 滿 意 度 影 響 之 現 況,並比較各因素間、不同背景變項 在 三 個 變 項 上 之 關 係 與 差 異。 本 研 究 採 問 卷 調 查 法 , 以 雲 林 縣 國 小 教 師 為 研 究 對 象,調 查 問 卷 共 計 發 出 579份,回 收 有 效 樣 本 數 為 4 8 3 份 , 回 收 有 效 率 為 8 3 . 4 %, 本 研 究 以 「 參 與 動 機 、 休閒體驗及滿意度量表」為研究工具,依研究目的及驗證假 設 所 需 , 以 SPSS12.0統 計 套 裝 軟 體 進 行 描 述 性 統 計 、 項 目 分 析 、 探 索 性 因 素 分 析 、 獨 立 樣 本 t檢 定 、 單 因 子 多 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 Scheffe事 後 比 較 法 、 回 歸 分 析 及 典 型 相 關 分 析 等 統 計 方 法 進 行 資 料 分 析。茲 將 本 研 究 的 發 現 歸 納 成 結 論 分 述 如 下:. 一、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於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休閒體 驗及滿意度上有顯著差異存在。 二、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休閒體驗對滿意度具有正向影響效 果。 三、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休閒體驗及滿意度之間有典型相關 存在。. 關鍵字:參與動機、休閒體驗、滿意度. I.
(3) Title of Thesis: A STUDY OF RELATIONSHIPS AMONG MOTIVATION, EXPERIENCE AND SATISFAC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FOR PARTICIPATING IN LEISURE SPORT-AN EXAMPLE OF YUNLIN COUNTY Name of Institute: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Management Graduate date: June 2009 Degree Conferred: M.P.E. Name of student: Lin Chien Yu Advisor: Dr. Lin Fang Tsan.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iscuss the motivations of attending leisure sports, leisure experience and satisfaction. Also,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adopted for this study. The subjects wer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Yunlin County. The total samples were 579. The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483 and the valid rate was 83.4%.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tem analysis, factor analysis, t-test, one-way MANOVA, Scheffe-test,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ere listed as follows: 1.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have evidently difference between motivations of participating leisure sports, leisure experience and satisfaction. 2. The motivations of attending leisure sports and leisure experience have positive effect in satisfaction. 3. There were canonical correlation in motivations of participating leisure sports, leisure experience and satisfaction. Key words: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leisure experience, satisfaction. - II -.
(4) 謝誌 二 程 臨 完 弟 憂 有 來 良 陪 能 援 林 煩 表 彥 文 惑. 年 的 困 成 弟 , 妳 在 以 我 夠 。 房 的 感 翔 更 的. 願 將 起 努. 二 來 艱 惑 碩 首 , 才 一 學 及 度 體. 年 的 苦 時 士 先 因 能 路 習 班 過 諒. 來 點 總 安 學 , 為 順 陪 過 上 重 我. 的 點 令 排 位 我 有 利 伴 程 每 重 進. 辛 滴 人 貴 。 要 你 完 與 中 一 難 修. 勤 滴 覺 人. 耕 , 得 的. 耘 心 漫 出. , 中 長 現. 終 總 , ,. 於 是 承 協. 到 百 蒙 助. 了 感 上 我. 收 交 天 度. 割 集 保 過. 的 , 佑 每. 季 一 與 一. 節 路 眷 個. 。 上 顧 難. 回 走 , 關. 憶 來 總 ,. 起 , 在 順. 這 路 面 利. 感 們 成 支 一 位 關 的. 謝 在 學 持 直 同 。 辛. 的 背 業 才 陪 學 另 苦. 是 後 ; 有 伴 , 外 ,. 我 鼓 特 今 我 總 也 全. 的 勵 別 天 的 在 要 力. 家 與 要 的 同 學 感 提. 人 支 感 我 學 業 謝 供. , 持 謝 ; 耿 及 燦 我. 包 , 的 另 豪 生 林 在. 括 讓 是 外 、 活 國 工. 我 我 最 , 湘 上 小 作. 的 生 親 要 邦 給 的 及. 父 活 愛 感 、 予 全 學. 母 無 的 謝 伯 我 體 業. 及 後 雅 這 祥 力 同 上. 三 顧 惠 二 、 量 仁 的. 位 之 , 年 健 , , 支. 當 儹 指 激 、 臻 所 「 這 力. 然 教 導 。 林 完 有 人 份 的. 最 授 , 此 博 善 師 生 喜 伙. 要 及 付 外 士 ; 長 有 悅 伴. 感 師 出 , 晉 還 一 夢 獻 們. 謝 母 時 給 榮 有 併 、 給 ,. 的 , 間 我 , 在 感 築 關 作. 是 恩 與 許 有 運 謝 夢 心 為. , 師 心 多 你 管 。 踏 我 我. 這 能 力 專 們 系. 二 在 , 業 的 課. 年 我 給 指 寶 堂. 來 撰 予 導 貴 上. 不 寫 一 與 建 為. 辭 論 切 建 議 我. 辛 文 需 議 , 們. 勞 過 要 的 才 傳. 的 程 的 口 能 道. 指 中 協 委 讓 、. 導 , 助 : 學 授. 老 不 讓 黃 生 業. 師 厭 我 博 的 、. : 其 深 士 論 解. 實 」 , 二 年 了 , 終 於 完 成 學 業 , 的 家 人、 指 導 我 的 師 長 、以 及 一 最 誠 摯 的 謝 意 。. 建佑. 謹誌.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六月. - III -.
(5) 目錄 中 文 摘 要 .................................................................... I 英 文 摘 要 ......................................................................... II 謝 誌 ....................................................................... III 目 錄 ........................................................................ IV 表 目 錄 ..................................................................... VI 圖 目 錄 ...................................................................... X. 第一章. 緒 論 .............................................................. 1. 第 一 節 研 究 背 景 與 動 機 ............................................ 1 第 二 節 研 究 目 的 ..................................................... 3 第 三 節 研 究 問 題 ..................................................... 3 第 四 節 研 究 範 圍 ..................................................... 4 第 五 節 研 究 限 制 ..................................................... 5 第 六 節 名 詞 釋 義 ..................................................... 5 第二章. 文 獻 探 討 ....................................................... 7. 第 一 節 國 小 教 師 參 與 休 閒 運 動 現 況 探 討 ...................... 7 第 二 節 休 閒 運 動 的 定 義 、 分 類 及 功 能 ......................... 9 第 三 節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動 機 理 論 及 其 相 關 研 究 .............. 20 第 四 節 休 閒 體 驗 理 論 及 其 相 關 研 究 ........................... 24 第 五 節 休 閒 滿 意 度 理 論 及 其 相 關 研 究 ........................ 32 第 六 節 參 與 動 機 、 休 閒 體 驗 與 滿 意 度 相 關 研 究 ........... 36. - IV -.
(6) 第三章. 研 究 方 法 ...................................................... 41. 第 一 節 研 究 架 構 .................................................... 41 第 二 節 研 究 假 設 .................................................... 42 第 三 節 研 究 對 象 .................................................... 43 第 四 節 研 究 流 程 .................................................... 45 第 五 節 研 究 工 具 .................................................... 46 第 六 節 資 料 處 理 .................................................... 58 第四章. 結 果 與 討 論 ................................................... 61. 第 一 節 人 口 背 景 變 項 的 統 計 分 析 .............................. 61 第 二 節 休 閒 參 與 動 機 調 查 結 果 ................................. 65 第 三 節 休 閒 體 驗 調 查 結 果 ........................................ 77 第 四 節 休 閒 滿 意 度 調 查 結 果 ..................................... 86 第 五 節 休 閒 運 動 滿 意 度 影 響 路 徑 之 分 析 ..................... 95 第 六 節 參 與 動 機 、 休 閒 體 驗 對 滿 意 度 之 典 型 相 關 分 析 .. 98 第 七 節 討 論 ......................................................... 107 第伍章. 結 論 與 建 議 ................................................. 118. 第 一 節 結 論 ......................................................... 118 第 二 節 建 議 ......................................................... 124 參 考 文 獻 ................................................................ 126 一 、 中 文 部 分 ....................................................... 126 二 、 英 文 部 分 ....................................................... 133 附錄A 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休閒體驗及滿意度之研究預試問卷. 135. 附錄 B 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休閒體驗對滿意度影響之研究問卷. 139. -V-.
(7) 表目錄 表 2-1 本 研 究 採 用 之 休 閒 運 動 分 類 表 ...................................................15 表 2-2 休 閒 體 驗 定 義 整 理 表 .................................................................26 表 2-3 休 閒 體 驗 相 關 研 究 整 理 表 ..........................................................31 表 3-1 正 式 問 卷 寄 發 回 收 統 計 表 ..........................................................44 表 3-2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動 機 量 表 獨 立 樣 本 檢 定 摘 要 表 .............................48 表 3-3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動 機 量 表 因 素 構 面 矩 陣 摘 要 表 .............................49 表 3-4 休 閒 參 與 動 機 量 表 各 分 量 表 與 總 量 表 之 信 度 .............................50 表 3-5 休 閒 體 驗 量 表 項 目 分 析 各 題 項 之 t 檢 定 摘 要 表 ...........................51 表 3-6 休 閒 體 驗 量 表 因 素 構 面 矩 陣 摘 要 表 ............................................52 表 3-7 休 閒 體 驗 量 表 各 分 量 表 與 總 量 表 之 信 度 .....................................53 表 3-8 休 閒 滿 意 度 量 表 項 目 分 析 各 題 項 之 t 檢 定 摘 要 表 .......................55 表 3-9 休 閒 滿 意 度 量 表 因 素 構 面 矩 陣 摘 要 表 ........................................57 表 3-10 休 閒 滿 意 度 量 表 各 分 量 表 與 總 量 表 之 信 度 ...............................58 表 4-1 教 師 性 別 次 數 分 配 表 .................................................................61 表 4-2 教 師 年 齡 層 次 數 分 配 表 ..............................................................62 表 4-3 教 師 婚 姻 狀 況 次 數 分 配 表 ..........................................................62 表 4-4 教 師 服 務 年 資 次 數 分 配 表 ..........................................................63 表 4-5 教 師 學 校 規 模 次 數 分 配 表 ..........................................................63 表 4-6 教 師 任 教 職 務 次 數 分 配 表 ..........................................................64 表 4-7 教 師 參 與 的 運 動 類 別 次 數 分 配 表 ...............................................64. - VI -.
(8) 表 4-8 教 師 教 師 運 動 習 慣 次 數 分 配 表 ...................................................65 表 4-9 國 小 教 師 在 參 與 動 機 各 構 面 之 平 均 數 與 標 準 差 ..........................66 表 4-10 不 同 性 別 教 師 參 與 動 機 之 多 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66 表 4-11 不 同 性 別 教 師 參 與 動 機 之 t 檢 定 摘 要 表 ....................................67 表 4-12 不 同 性 別 教 師 參 與 動 機 之 平 均 數 和 標 準 差 ...............................67 表 4-13 不 同 年 齡 層 教 師 於 參 與 動 機 之 多 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68 表 4-14 不 同 婚 姻 狀 況 教 師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動 機 之 多 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68 表 4-15 不 同 婚 姻 狀 況 教 師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動 機 之 單 因 子 變 異 數 分 析 表 ...69 表 4-16 不 同 婚 姻 狀 況 教 師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動 機 之 平 均 數 和 標 準 差 ..........69 表 4-17 不 同 服 務 年 資 教 師 參 與 動 機 之 多 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70 表 4-18 不 同 服 務 年 資 教 師 在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動 機 之 單 因 子 變 異 數 分 析 ...70 表 4-19 不 同 服 務 年 資 教 師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動 機 之 平 均 數 和 標 準 差 ..........71 表 4-20 不 同 學 校 規 模 教 師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動 機 之 多 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表 ...71 表 4-21 不 同 學 校 規 模 教 師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動 機 之 單 因 子 變 異 數 分 析 ......72 表 4-22 不 同 學 校 規 模 教 師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動 機 之 平 均 數 與 標 準 差 ..........73 表 4-23 不 同 任 教 職 務 教 師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動 機 上 之 多 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73 表 4-24 不 同 任 教 職 務 教 師 於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動 機 之 單 因 子 變 異 數 分 析 ...73 表 4-25 不 同 運 動 類 別 在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動 機 上 之 多 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表 ...74 表 4-26 不 同 運 動 類 別 在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動 機 之 單 因 子 變 異 數 分 析 ..........75 表 4-27 不 同 運 動 習 慣 於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動 機 之 多 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75 表 4-28 不 同 運 動 習 慣 在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動 機 之 單 因 子 變 異 數 分 析 ..........76. - VII -.
(9) 表 4-29 不 同 運 動 習 慣 在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動 機 上 的 平 均 數 和 標 準 差 ..........76 表 4-30 不 同 背 景 變 項 教 師 之 參 與 動 機 驗 證 結 果 摘 要 表 ........................77 表 4-31 國 小 教 師 休 閒 體 驗 各 構 面 之 平 均 數 與 標 準 差 ............................78 表 4-32 不 同 性 別 在 休 閒 體 驗 上 之 多 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78 表 4-33 不 同 性 別 在 體 驗 各 構 面 上 之 t 檢 定 摘 要 表 ................................79 表 4-34 不 同 性 別 教 師 在 休 閒 體 驗 各 構 面 的 平 均 數 和 標 準 差 .................79 表 4-35 不 同 年 齡 層 教 師 於 休 閒 體 驗 上 之 多 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80 表 4-36 不 同 婚 姻 狀 況 教 師 於 休 閒 體 驗 上 之 多 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80 表 4-37 不 同 服 務 年 資 教 師 於 休 閒 體 驗 之 單 因 子 變 異 數 分 析 .................81 表 4-38 不 同 學 校 規 模 教 師 於 休 閒 體 驗 之 多 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81 表 4-39 不 同 學 校 規 模 教 師 於 休 閒 體 驗 之 單 因 子 變 異 數 分 析 .................82 表 4-40 不 同 學 校 規 模 教 師 於 休 閒 體 驗 各 構 面 的 平 均 數 與 標 準 差 ..........82 表 4-41 不 同 任 教 職 務 教 師 於 休 閒 體 驗 之 多 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表 .............83 表 4-42 不 同 運 動 類 別 在 休 閒 體 驗 之 多 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表 ....................83 表 4-43 不 同 運 動 類 別 在 休 閒 體 驗 之 單 因 子 變 異 數 分 析 ........................84 表 4-44 不 同 運 動 習 慣 教 師 於 休 閒 體 驗 之 多 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84 表 4-45 不 同 運 動 習 慣 教 師 於 休 閒 體 驗 之 單 因 子 變 異 數 分 析 .................85 表 4-46 不 同 運 動 習 慣 教 師 於 休 閒 體 驗 各 構 面 的 平 均 數 和 標 準 差 ..........85 表 4-47 不 同 背 景 變 項 教 師 於 休 閒 體 驗 的 驗 證 結 果 摘 要 表 ....................86 表 4-48 休 閒 滿 意 度 各 構 面 之 平 均 數 與 標 準 差 ......................................87 表 4-49 不 同 性 別 在 滿 意 度 上 之 多 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87. - VIII -.
(10) 表 4-50 不 同 性 別 教 師 於 滿 意 度 各 構 面 上 之 t 檢 定 ................................88 表 4-51 不 同 性 別 教 師 於 滿 意 度 各 構 面 的 平 均 數 和 標 準 差 ....................88 表 4-52 不 同 年 齡 層 教 師 於 滿 意 度 上 之 多 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89 表 4-53 不 同 婚 姻 狀 況 教 師 於 滿 意 度 上 之 多 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89 表 4-54 不 同 服 務 年 資 教 師 於 滿 意 度 之 單 因 子 變 異 數 分 析 ....................89 表 4-55 不 同 學 校 規 模 教 師 於 滿 意 度 之 多 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90 表 4-56 不 同 學 校 規 模 教 師 於 滿 意 度 之 單 因 子 變 異 數 分 析 ....................90 表 4-57 不 同 學 校 規 模 教 師 於 滿 意 度 各 構 面 的 平 均 數 與 標 準 差 .............91 表 4-58 不 同 任 教 職 務 教 師 於 滿 意 度 上 之 多 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91 表 4-59 不 同 運 動 類 別 在 滿 意 度 上 之 多 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表 ....................92 表 4-60 不 同 運 動 類 別 在 滿 意 度 之 單 因 子 變 異 數 分 析 ............................92 表 4-61 不 同 運 動 習 慣 教 師 於 滿 意 度 上 之 多 變 量 變 異 數 分 析 .................93 表 4-62 不 同 運 動 習 慣 教 師 於 滿 意 度 之 單 因 子 變 異 數 分 析 ....................93 表 4-63 不 同 運 動 習 慣 在 滿 意 度 各 構 面 的 平 均 數 和 標 準 差 ....................94 表 4-64 不 同 背 景 變 項 教 師 於 滿 意 度 的 驗 證 結 果 摘 要 表 ........................95 表 4-65 參 與 動 機 、 休 閒 體 驗 對 滿 意 度 之 回 歸 分 析 係 數 表 ....................96 表 4-66 參 與 動 機 對 休 閒 體 驗 之 回 歸 分 析 係 數 表 ...................................96 表 4-67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動 機 與 滿 意 度 之 典 型 相 關 分 析 摘 要 表 .................99 表 4-68 休 閒 體 驗 與 滿 意 度 之 典 型 相 關 分 析 摘 要 表 ............................. 102 表 4-69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動 機 與 休 閒 體 驗 之 典 型 相 關 分 析 摘 要 表 ........... 104 表 5-1 研 究 假 設 驗 證 結 果 彙 整 表 ........................................................ 123. - IX -.
(11) 圖目錄 圖 2-1 休 閒 體 驗 歸 類 ................................................. 28 圖 2-2 休 閒 滿 意 學 說 與 研 究 的 分 類 圖 ........................... 37 圖 2-3 體 驗 與 滿 意 度 之 關 係 圖 ..................................... 39 圖 3-1 研 究 架 構 圖 ..................................................... 41 圖 3-2 研 究 流 程 圖 ..................................................... 45 圖 3-3 資 料 分 析 架 構 圖 .............................................. 60 圖 4-1 研 究 模 式 圖 ..................................................... 97 圖 4-2 徑 路 分 析 參 數 估 計 圖 ........................................ 98 圖 4-3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動 機 與 滿 意 度 之 典 型 相 關 分 析 圖 ..... 99 圖 4-4 休 閒 體 驗 層 面 與 滿 意 度 之 典 型 相 關 分 析 圖 ......... 102 圖 4-5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動 機 與 休 閒 體 驗 之 典 型 相 關 分 析 圖 105. -X-.
(12)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共分為六節: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研究 目 的;第 三 節 研 究 問 題;第 四 節 研 究 範 圍;第 五 節 研 究 限 制 ; 第六節名詞釋義,茲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知識經濟時代來臨,工商業發達,國民所得提高,國人 的休閒運動已經成為現代人的必需品和生活的一部份(劉惠 珍 , 1998) , 「 休 閒 運 動 」 是 休 閒 活 動 中 的 重 要 選 項 之 一 , 也是現代人追求健康及優質生活的新指標,希臘哲學家蘇格 拉底說:「休閒運動是個人最佳的財富」。因此,對於善用 休閒運動時間的人,將可獲得身心健康、快樂及幸福美滿的 家庭生活,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提昇工作效率與生活品 質 ( 蔡 特 龍 , 2000) 。 休閒運動是二十一世紀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自 從 行 政 院 於 2001年 起 實 施 「 週 休 二 日 」 制 度 , 國 人 休 閒 的 時 間 相 對 的 增 加 , 再 加 上 國 民 所 得 大 幅 的 提 高 以 及 運 動 休 閒、觀光產業的蓬勃發展,休閒運動、休閒娛樂的觀念日益 興起,工作已不再是生活的全部,相對的,愈來愈多的人們 透過休閒活動來紓解工作的壓力,提昇健康體適能及生活品 質,並 且 實 現 自 我 及 提 升 人 際 關 係、增 加 了 人 與 環 境 的 互 動 , 因此可知「休閒時代」的來臨。 休閒活動的參與有助於身心的健康,而休閒運動更是結 合了休閒和運動兩者的優點,既能放鬆身心、紓解壓力又具. -1-.
(13) 有健身的功效。教師是社會中的成員,除了感受社會變遷對 休閒活動的影響外,亦得承受本身專業工作所面臨的變化及 壓 力 , 因 此 需 要 紓 解 與 調 劑 生 活 的 緊 張 ( 蔡 培 村 , 1992) 。 我國的教育體制,自從實施九年一貫新課程以來,國中 小學教師為了課程統整及教學設計活動,一直承受極大的壓 力,因此,教師在教育改革潮流下更應重視休閒,適度調整 工作壓力,參與休閒運動,維持身心健康。 由於當前教師工作環境所需知能的改變,促使教師須不 斷地學習,才能因應現代社會多元文化刺激的影響,因此教 師若不能以最佳的身心狀況,從事教育工作,將無法發揮教 育 的 最 大 效 能,故 休 閒 將 是 教 師 生 活 中 非 常 重 要 的 一 部 份( 蔡 培 村 , 1992) 。 教師可趁寒暑假自由調配休閒時間,而且教師可利用課 餘時間從事休閒活動,將有助於精神壓力的紓解、專業知能 的成長、教學理念的改良、教學活動的樂趣化及多元化、刺 激教學靈感及腦力激盪、改善教學的品質等,因此而達到教 學 目 標 ( 陳 中 雲 , 2001) 。 國小教師在面臨課程、教學、家長、學生及行政業務等 等問題,繁雜的工作壓力下,如何有效地透過休閒運動的參 與,來適當地紓解壓力達到生活品質的提升,的確是值得研 究的課題。而國內有關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休閒體 驗及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上,更是付之闕如。本研究試圖瞭解 目前國小教師的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休閒體驗與滿意度的現 況為何,以及三者間是否有顯著的關係存在,此為本研究動 機之一。 再者,本研究欲瞭解國民小學教師休閒行為概況及其相. -2-.
(14) 關因素的傾向。藉此提供學校行政單位及政府相關部門制定 政策時之參考,期望能鼓勵更多的國小教師從事休閒運動, 進而能帶動休閒運動的發展,提升教師生活品質,此乃本研 究動機之二。 另一方面,期望休閒運動課程能納入教師進修、生涯規 畫等範疇內,以喚起教師對休閒運動的重視,並提昇教師的 生 活 品 質 及 休 閒 素 養,培 養 教 師 規 律 的 休 閒 運 動 習 慣。同 時 , 也冀望研究結果能提供各級學校,在辦理校內文康活動時, 更多元的思考;並根據不同生活型態教師的需求、體驗,提 供教師所需及有興趣之休閒活動,藉此達到提升教師休閒生 活之目標,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三。.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之研究動機,本研究目的主要在於瞭解國小教 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休閒體驗及滿意度之現況及比較不同 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休閒體驗及滿意度 之差異情形。其次為探討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休閒 體驗及滿意度間之關係。. 第三節 研究問題 依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欲探討之問題如下: 一、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在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上是否有 差異? 二、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在休閒體驗上是否有差異?. -3-.
(15) 三、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在休閒滿意度上是否有差異? 四、國小教師之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對休閒滿意度間是否具有 正向影響效果? 五、國小教師之休閒體驗對休閒滿意度是否具有正向影響效 果? 六、國小教師之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對休閒體驗是否具有正向 影響效果?. 第四節 研究範圍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係以九十七學年度服務於雲林縣公立國民小 學編制內之現任合格教師,不包含實習教師、代理(課)教 師,為本研究調查之範圍。 二、研究變項 本 研 究 係 以 小 學 教 師「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動 機 」、「 休 閒 體 驗 」 及「 休 閒 滿 意 度 」為 研 究 變 項 , 因 休 閒 行 為 而 產 生 動 機 因 素 , 影響休閒行為程度之體驗因素,行為產生後之滿意情況。故 以 「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動 機 」、「 休 閒 體 驗 」 及 「 休 閒 滿 意 度 」 進 行深入剖析。. -4-.
(16) 第五節 研究限制 一、本研究因受人力、物力及時間限制,僅以雲林縣公立國 小之教師為研究範圍,以問卷表列之內容進行調查研 究,未能擴及所有領域,為本研究限制之一。 二、本研究所採用之研究方法為問卷調查法,因問卷調查屬 於自陳量表,故研究者並無法完全控制受試者填答時之 真實程度,僅能假設受試者全都能據實回答。 三、本研究之重要變項,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休閒體驗、休 閒滿意度皆為態度問題的衡量,大多基於受訪對象的主 觀判斷與認知,因此所蒐集之資料深受填答者之合作意 願、價值觀及本身對問題的瞭解程度所影響。. 第六節 名詞釋義 一 、 國 小 教 師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指服務於國民小學之教師。本研究之國小教師操作型定 義為「九十七學年度服務於雲林縣公立國民小學之編制內之 現任合格教師,不包含實習教師、代理(課)教師」。. 二 、 休 閒 運 動 (leisure sports) 本 研 究 將 休 閒 運 動 定 義 為 :「 個 人 為 了 健 康 、 紓 解 壓 力 、 社交、社會需求等目的,而於工作之餘的閒暇時間之內,依 據自己的興趣、能力,經自由選擇所從事的各種室內或戶外 之動態性身體活動。」. -5-.
(17) 三 、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動 機 (motivation of leisure sports) 本研究之休閒運動參與動機是指國民小學教師在工作、 生存所需時間之外,因閒暇時間而出於自發性的追求或達成 休閒運動而得到的某種生理或心理方面滿足之內驅力。. 四 、 休 閒 體 驗 (leisure experience) 本研究之休閒體驗是指國民小學教師從事休閒運動時, 所獲得的娛樂、刺激、情感的誘發或富有創意的體驗(黃慶 森 , 2 0 0 8 ), 其 操 作 性 定 義 係 指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者 參 與 休 閒 運 動 之中和活動之後的即時感受,它包含個人的情緒、看法與印 象等複雜感受,是一種主觀的感受。. 五 、 休 閒 滿 意 度 (leisure satisfaction) 本研究之休閒滿意度是指國民小學教師藉由各種休閒運 動的參與,達成內在及外在等各方面需求,進而獲得、感受 或體驗滿足的程度。. -6-.
(1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主要針對研究所需之相關文獻進行探討,一共分為 六節,第一節為國小教師參與休閒運動現況探討;第二節探 討休閒運動的定義、分類及功能;第三節為休閒運動參與動 機 理 論 及 其 相 關 研 究 ; 第 四 節 為 休 閒 體 驗 理 論 及 其 相 關 研 究;第五節為休閒滿意度理論及其相關研究;第六節為參與 動機、休閒體驗與滿意度相關之研究。. 第一節 國小教師參與休閒運動現況探討 本節主要以探討國小教師參與休閒運動之現況,藉此瞭 解國小教師從事休閒運動之情形,以作為本研究之參考。 吳 承 典 ( 2003) 研 究 指 出 雲 林 縣 國 小 教 師 對 休 閒 運 動 設 施 的 需 求 方 面 , 有 54.53%的 國 小 教 師 認 為 學 校 所 能 提 供 作 為 休閒運動的設施不足,最急需興建的前三項設施,依序為運 動 公 園 、 游 泳 池 、 體 育 館 ; 休 閒 運 動 規 劃 方 面 , 有 75%教 師 認為學校對教職員的休閒規劃不足,主要的規劃需求為充實 場地設備與規劃休閒運動時間。 雲 林 縣 國 小 教 師 實 際 從 事 休 閒 運 動 的 前 10項 為 散 步 、 慢 跑、騎自行車、健行、游泳、桌球、羽球、呼啦圈、跳繩、 登 山 。 期 望 參 與 的 前 10項 為 散 步 、 羽 球 、 騎 自 行 車 、 桌 球 、 游泳、健行、慢跑、登山、有氧舞蹈、保齡球。 雲林縣國小教師實際參與休閒運動的類型以戶外遊憩為 主,其次是舞蹈律動性、球類活動性、健身防衛性,實際參 與挑戰冒險性休閒運動的程度最少;而期望參與的類型方. -7-.
(19) 面,則是以球類活動性休閒運動最受喜愛,其次是戶外遊憩 性、舞蹈律動性、挑戰冒險性;期望參與最低的則是健身防 衛性休閒運動;而其中實際參與類型排序較期望參與類型高 的有:戶外遊憩性、健身防衛性、舞蹈律動性;期望參與高 於實際參與的類型排序的有:球類活動性、挑戰冒險性。 石 坤 龍 、 吳 建 瑩 ( 2008) 指 出 雲 林 縣 國 小 教 師 參 與 休 閒 運 動 情 形,以 每 週 參 與 2次 以 下 者 為 最 多,未 達 規 律 性 之 運 動 頻 率 , 每 週 從 事 休 閒 運 動 3次 以 上 者 占 35.4%, 最 常 參 與 之 活 動以戶外活動及球類運動為主,而希望政府增設之休閒運動 設施為室內游泳池及綜合球場。 林 祐 鋐 ( 2005) 台 中 縣 國 小 教 師 休 閒 運 動 時 間 在 假 日 及 非 假 日 皆 有 , 運 動 時 段 以 下 午 最 多 , 每 週 運 動 次 數 以 2~3次 最 多 , 每 次 花 費 時 間 以 1小 時 以 內 最 多 , 運 動 多 數 和 家 人 一 起,選擇的地點以自家附近最多,台中縣國小教師最喜歡的 休閒運動類型為戶外運動,運動方式前五項依序為散步、爬 山、騎腳踏車、羽球、游泳。 柯 政 利 ( 2007) 研 究 發 現 , 彰 化 縣 國 小 教 師 整 體 的 休 閒 活 動參與程度屬於中等偏低的情形,若此情況長久持續未改善 將對國小教師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研究者認為主管機 關與校長應鼓勵國小教師多利用課餘及空閒時間從事休閒活 動,一方面可紓解工作上的壓力、改善工作倦怠,進而養成 終身參與休閒活動的習慣,並發揮言教、身教的功能。 林 忠 濱 ( 2008) 指 出 台 北 市 國 小 教 師 參 與 休 閒 運 動 對 環 境設施滿意度最低,認為對設施的品質安全性應定期派專人 檢查、維護與更新,以提升使用時滿意度。另外,研究發現 教師們在從事休閒運動時對健康需求參與動機與身心健康滿. -8-.
(20) 意度得分最高,建議教育行政機關、學校單位應多辦理休閒 運 動 相 關 活 動,讓 教 師 們 透 過 休 閒 運 動 的 參 與,能 抒 解 壓 力 、 放鬆自己,追求身心的健康,如此必能轉化更多的能量和活 力,以提升教學成效。 綜上所述,比較目前國小教師參與休閒運動情形發現, 國小教師對於休閒運動參與有極高的需求,然而主要是受到 各種阻礙因素之影響,在參與程度方面才未能普遍。 大部分教師從事休閒運動仍未培養規律性,認為運動場 地設施及規劃不足、缺少良好的休閒運動環境。 教師面對與日俱增的工作壓力,對休閒的需求與規劃顯 得更為重要,期望教育單位、主管機關能重視教師的休閒需 求,提 供 更 多 更 好 的 休 閒 環 境,以 提 升 教 師 休 閒 運 動 的 意 願 , 達到運動需求的滿足。. 第二節 休閒運動的定義、分類及功能 一、休閒運動的定義 國內有關「休閒運動」的研究相當多,文獻中除了「休 閒運動」、「運動休閒」、「運動性休閒」、「體育性休閒 活動」等名詞,皆有學者使用,為了符合本研究之範疇,本 研究以「休閒運動」一詞作為本研究之主題。茲列舉國內外 學者定義如下: 程 紹 同 ( 1994) 指 出 , 「 休 閒 運 動 有 別 於 其 他 的 休 閒 活動,是運動與休閒的結合,從事運動性的休閒運動,不僅 可以放鬆身心,忘卻煩惱,擺脫一成不變的生活形態,也兼 具有娛樂、滿足成就感、社交功能、改善健康等諸多效果,. -9-.
(21) 是 其 他 類 型 的 休 閒 活 動 所 無 法 相 抗 衡 的 一 種 獨 特 活 動 內 容。」 沈 易 利 ( 1995) 將 運 動 性 休 閒 定 義 為 : 利 用 閒 暇 時 間 所 進行之活動,活動的方式是透過動態的體能性方式進行,有 別於其他社交性、藝術性、音樂性、社會服務等各項不同的 休 閒 活 動 。 另 外 沈 易 利 ( 1998) 定 義 休 閒 運 動 為 : 指 扣 除 工 作、上學約束時間及吃飯、睡覺、盥洗等日常生活必行之事 外,可以任由自己支配的時間,以動態性身體活動為方式, 所選擇具有健身性、遊戲性、娛樂性、消遣性、創造性、放 鬆性,以達身心健康,紓解壓力為目的之運動,不包括觀賞 運動比賽。 中 華 民 國 體 育 學 會 ( 2000) 出 版 的 休 閒 活 動 專 書 中 對 於 「 休 閒 運 動 」係 指 在 休 閒 時 間 內 , 以 動 態 性 身 體 活 動 為 方 式 , 所選擇具有健身性、遊戲性、娛樂性、消遣性、創造性、放 鬆性,以達身心健康,紓解壓力為目的之運動。 蘇 俊 賢 ( 2000) 認 為 「 休 閒 運 動 乃 針 對 增 強 個 人 肉 體 , 以 及 加 強 個 體 與 自 然 界 的 連 結 關 係,當 整 個 人 的 生 理、感 情 、 心理以及精神各方面都專注於一個目標時,其結果就會好得 驚 人 。 」謝 鎮 緯( 2 0 0 2 )認 為 休 閒 運 動 是 在 個 人 自 由 時 間 內 、 自由自在的情境下,為獲得身心平衡發展並達到休閒娛樂的 效果,而參與之有益身體的活動或運動項目。 利 志 明 ( 2000) 對 休 閒 運 動 做 一 整 合 性 的 解 釋 , 認 為 休 閒運動之意義為: (一 )在 閒 暇 時 , 可 以 自 由 支 配 的 時 間 所 從 事 的 活 動 。 (二 )所 從 事 的 活 動 是 在 人 們 自 由 意 志 下 , 自 己 主 動 選 擇 參 與 活動。 (三 )該 項 活 動 是 有 益 身 心 健 康 或 社 會 進 步 的 再 造 活 動 , 藉 由. - 10 -.
(22) 活動的參與,可以達到鬆弛、娛樂、身心暢快或自我滿 足、自我表現之效果。 (四 )所 從 事 的 活 動 是 屬 於 動 態 性 的 活 動 , 具 有 運 動 現 象 , 不 在乎其運動強度。 (五 )休 閒 運 動 為 休 閒 活 動 之 一 部 分 , 休 閒 運 動 之 種 類 包 括 體 能性、競技性、健身性、健美性、親子性、娛樂性等各 種室內或室外、陸地、空中或水中可進行之運動項目。 (六 )從 事 休 閒 運 動 可 以 使 個 人 從 活 動 中 獲 得 快 樂 、 健 康 , 有 助於工作效率的提升,人際關係的和諧、與社會的安定 與繁榮。 吳 承 典( 2 0 0 3 )認 為 休 閒 運 動 , 則 是 指 人 從 閒 暇 時 間 內 , 自主且有計畫地實施有益健康、娛樂、冒險、挑戰與滿足自 我的動態活動。而對休閒運動定義為個人針對健康和樂趣, 在自由時間內,自由選擇安排從事的動態性活動。孫碧津 ( 2004) 認 為 在 自 由 時 間 內,經 自 由 選 擇 與 決 定 之 過 程 而 參 與之體能性或樂趣性之身體活動。 嚴 詠 智 ( 2006) 對 休 閒 運 動 所 下 的 定 義 , 休 閒 運 動 乃 是 個人利用閒暇或自由的時間,由參加者依興趣或其他生活需 要,在自主的情境下,自由選擇參與,並以身體動作之練習 或操作為主要型態的動態性休閒活動,透過有益之身體活動 或運動項目的實施,使個人獲得身心平衡發展並達到休閒娛 樂的效果。 林 佑 隆 ( 2006) 休 閒 運 動 的 定 義 包 含 三 個 要 素 , 分 別 是自由時間、自由選擇及身體性活動,所謂自由時間意指扣 除生活所必需之時間,亦即扣除生理需求、家事、學校、工 作之外的時間;所謂自由選擇,是指個人在自願的情況下參. - 11 -.
(23) 與 自 己 選 擇 的 活 動 休 閒 活 動 必 需 符 合 自 由 選 擇 的 原 則 ,所 謂 身體性活動 ,是指以肢體活動的方式進行休閒活動,諸如健 身性、遊戲性、娛樂性、消遣性、創造性、放鬆性等動態休 閒運動。 綜合以上所述,本研究將休閒運動定義為:「個人為了 健康、紓解壓力、社交、社會需求等目的,而於工作之餘的 閒暇時間之內,依據自己的興趣、能力,經自由選擇所從事 的各種室內及戶外之動態性身體活動。」. 二、休閒運動的分類 沈 易 利( 1 9 9 5 )分 為 球 類 運 動 、 戶 外 運 動 、 民 俗 性 運 動 、 舞 蹈、健 身 運 動、技 擊 運 動、水 中 及 水 上 運 動、空 中 運 動等8 類。 馮 麗 花 ( 1998) 指 出 休 閒 運 動 的 分 類 : (一 )能 提 升 心 肺 功 能 之 休 閒 運 動 : 健 步 、 跑 步 、 騎 車 、 游 泳 、 跳繩、網球、直排輪、有氧舞蹈等。 (二 )增 進 肌 力 表 現 之 休 閒 運 動 : 啞 鈴 、 槓 鈴 、 身 體 塑 身 、 舉 重、健力,田徑訓練等。 (三 )能 增 進 柔 軟 度 之 休 閒 運 動 : 伸 展 操 、 瑜 珈 、 太 極 、 氣 功 、 柔軟操等。 (四 )能 怡 情 養 性 之 休 閒 運 動 : 自 助 旅 遊 、 農 場 渡 假 、 滑 水 、 氣功、柔道、觀賞比賽、釣魚等。 黃 金 柱 ( 1999) 將 休 閒 運 動 分 為 九 大 類 , 分 別 為 : (一 )球 類 運 動 , 如 網 球 、 棒 球 、 籃 球 、 羽 球 、 高 爾 夫 球 等 。 (二 )戶 外 運 動 , 如 登 山 、 溯 溪 、 攀 岩 、 慢 跑 、 快 走 、 釣 魚 等。. - 12 -.
(24) (三 )民 俗 性 運 動 , 如 扯 鈴 、 踢 毽 子 、 放 風 箏 、 舞 龍 舞 獅 等 。 (四 )舞 蹈 類 運 動 , 如 有 氧 舞 蹈 、 韻 律 舞 、 土 風 舞 、 社 交 舞 等 。 (五 )健 身 運 動 , 如 健 身 操 、 瑜 珈 、 國 術 、 太 極 拳 、 重 量 訓 練 等。 (六 )技 擊 運 動 , 跆 拳 道 、 柔 道 、 拳 擊 、 射 擊 、 射 箭 、 角 力 等 。 (七 )水 中 暨 水 上 運 動 , 如 游 泳 、 划 船 、 衝 浪 、 跳 水 、 潛 水 等 。 (八 )空 中 運 動 , 如 拖 曳 傘 、 滑 翔 翼 、 跳 傘 、 高 空 彈 跳 等 。 (九 )其 他 休 閒 性 運 動 , 如 定 向 運 動 、 冒 險 性 休 閒 運 動 等 。 蔡 特 龍 ( 2000) 依 運 動 的 目 的 分 類 可 分 為 下 列 幾 項 : (一 )競 賽 類 運 動 : 以 正 式 比 賽 規 則 比 賽 , 如 公 開 錦 標 賽 、 校 內外錦標賽。適合年輕人或壯年期的在職人員。平常以 服務單位、學校、班級為組隊原則,每週定時練習,為 參加比賽而準備。如慢速壘球、羽球、網球、籃球、足 球 、 棒 球 …等 。 (二 )健 身 類 運 動 : 屬 個 人 性 運 動 , 可 以 自 己 一 個 人 做 , 也 可 以一群人一起做,每天定時參與活動,適合成人和高齡 長青族。如太極拳、國術、土風舞、元極舞、外丹功、 慢 跑 、 健 行 …等 。 (三 )冒 險 類 運 動 : 為 興 趣 、 刺 激 、 歡 樂 而 運 動 , 較 適 合 年 輕 人和成人前期。如攀岩、潛水、高空彈跳、賽車、極限 運 動 …等 。 (四 )聯 誼 性 運 動 : 利 用 假 日 與 家 人 同 學 朋 友 一 起 活 動 。 一 般 來說不是天天的,也許是各週一次或每月兩次不等,此 活動可以紓解工作壓力、放鬆身心、建立和諧的家庭生 活及單位員工的向心力,如郊遊、露營、高爾夫球、保 齡 球 、 舞 蹈 …等 。. - 13 -.
(25) (五 )防 衛 性 運 動 : 藉 學 習 防 衛 性 運 動 而 獲 得 運 動 效 果 並 可 以修身保護自己,免受壞人侵襲,一般適合年輕時代學 生或成人前期學習。如擒拿、柔道、空手道、跆拳道… 等。 (六 )親 子 運 動 : 以 父 母 與 學 齡 前 兒 童 的 運 動 為 主 , 一 般 的 幼 兒需要運動而又需要有人陪伴和指導,可以學習運動的 基本技術,建立親情等,如滑梯、捉迷藏、追逐、放風 箏 …等 。 (七 )參 觀 運 動 競 賽 : 有 些 人 認 為 此 活 動 屬 於 靜 態 活 動 , 常 不 把他歸類為運動,其實參觀競賽,可以吶喊歡笑,可以 激發運動興趣,紓解壓力,刺激高昂的情緒,所以參觀 職業運動比賽或一般錦標賽,也是很好的休閒活動。 在 中 華 民 國 體 育 學 會 ( 2000) 年 出 版 的 「 休 閒 活 動 」 專 書 中將休閒運動分為下列七大類: (一 )競 賽 類 運 動:以 正 式 的 比 賽 規 則 比 賽 屬 之,如 慢 速 壘 球 、 羽球、網球、籃球、足球、棒球、桌球等。 (二 )健 身 類 運 動 : 屬 個 人 性 運 動 , 如 太 極 拳 、 國 術 、 有 氧 舞 蹈、土 風 舞、韻 律 舞 蹈、標 準 舞、外 丹 功、慢 跑、健 行 、 游泳、騎自行車等。 (三 )冒 險 類 運 動 : 為 興 趣 、 刺 激 、 歡 樂 而 運 動 , 如 攀 岩 、 潛 水、高 空 彈 跳、賽 車、滑 草、越 野 車、滑 翔 翼、拖 曳 傘 、 衝浪、登山、鐵人三項等。 (四 )聯 誼 性 運 動 : 利 用 假 日 與 家 人 、 同 學 或 朋 友 一 起 活 動 , 以紓解壓力、放鬆身心,如郊遊、露營、野外健行、遊 樂區旅遊、風景區旅遊、高爾夫球、保齡球、網球、舞. - 14 -.
(26) 蹈等。 (五 )防 衛 性 運 動 : 為 學 習 防 衛 性 運 動 或 保 護 自 己 , 如 擒 拿 、 空手道、柔道。 (六 )親 子 運 動:以 父 母 與 學 齡 前 兒 童 的 運 動 為 主,如 溜 滑 梯 、 盪鞦韆、打擊遊戲、捉迷藏、追逐、攀登、舞蹈、體操 和放風箏等。 (七 )參 觀 運 動 競 賽:參 觀 比 賽 可 以 吶 喊 歡 笑、激 發 運 動 興 趣 、 紓解壓力、刺激高昂的情緒,所以參觀職業運動比賽或 是一般的錦標賽也是很好的休閒運動。 綜 合 上 述 研 究 , 本 研 究 採 用 黃 金 柱( 1999)所 提 出 的 休 閒 運動分類資料整理、修訂,作為本研究的休閒運動分類之依 據 。 如 表 2-1所 示 :. 表 2-1 本 研 究 採 用 之 休 閒 運 動 分 類 表 休閒運動 類 別. 2.民俗性 運 動. 休閒運動 項 目 網球、棒球、籃球、桌球、羽球、撞球、槌球、木球、 足球、 壘球、排 球 等。 放風箏、 扯 鈴、踢毽 子 、踩高蹺 、 玩陀螺、 舞 龍舞獅等 。. 3.健身運 動. 瑜珈、國 術 、太極拳 、 重量訓練 、 伸展操、 健 身操等。. 4.戶外運 動 5.舞蹈類 運 動 6.技擊運 動 7.水中、水 上運 動 8.其 他. 登山、郊 遊 、慢跑、 快 走、溯溪 、 爬山、滑 草 等 土風舞、韻 律舞、有氧 舞蹈、芭 蕾 舞、熱 門 舞 蹈、國 際 標 準 舞 等 。 拳擊、跆 拳 道、空手 道 、劍道、 擊 劍、射箭 、 角力等。. 1.球類運 動. 游泳、划船、衝浪、跳水、潛水等。 拖 曳 傘、滑 翔 翼、跳 傘、高 空 彈 跳、定 向 運 動、冒 險 性 休 閒 運 動 。. 資 料 來 源 : 整 理 自 黃 金 柱 ( 1999) 。. 三、休閒運動的功能 休閒運動有別於其他的休閒活動,是運動與休閒的結. - 15 -.
(27) 合,從 事 運 動 性 的 休 閒 活 動,不 僅 可 以 放 鬆 身 心,忘 卻 煩 惱 , 擺脫一成不變的生活型態,也兼具娛樂、滿足成就感、社交 功能、改善健康等效果,是其他類型的休閒活動所無法相抗 衡 的 一 種 獨 特 活 動 內 容 ( 程 紹 同 , 1994) 。 卓 俊 辰 ( 1990) 指 出 休 閒 運 動 具 有 三 大 功 能 , 分 別 為 : (一 )彌 補 現 代 人 身 體 活 動 不 足 的 缺 失 , 防 止 老 化 。 (二 )擁 有 良 好 的 體 適 能 , 提 升 身 體 活 動 能 力 。 (三 )紓 解 心 理 壓 力 , 追 求 生 活 內 涵 。 Damazedier(1974)指 出 , 參 與 休 閒 運 動 有 下 列 四 個 主 要 功 能 : 1.鬆 弛 (relaxation)、 2.娛 樂 (diversion)、 3.個 人 發 展 (personal development)、 4.自 我 決 定 (relativelyselfdetermined)等 功 能 , 並 且 可 使 人 感 到 愉 快 , 有 助 個 人 發 展 。 另 外 , 綜 合 專 家 學 者 等 ( 林 清 山 , 1 9 8 5; 陳 文 長 , 1 9 9 5; G e n e B a m m e l & L e i L a n e B u r r u s - B a m m e l, 2 0 0 1 ) 之 看 法 , 將 休 閒 運 動的功能歸納敘述如下: (一 )生 理 方 面 : 推 展 休 閒 運 動 有 助 於 促 進 健 康 體 適 能 , 長 期 規 律 性 的 運 動,不 但 可 以 擁 有 較 佳 的 體 能、精 神 與 活 力 , 對於身體的機轉也有莫大改善作用。 (二 )心 理 方 面 : 從 參 與 休 閒 運 動 中 獲 得 成 就 感 及 被 肯 定 、 自 我實現、愛與自尊、發揮想像力與創造力以及被認同等 的機會。 (三 )社 交 方 面 : 在 現 今 的 社 會 中 , 生 活 的 步 調 緊 湊 忙 碌 使 得 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日益淡薄,透過休閒運動的參與,可 以增進情誼、促進人際關係發展、學習與異性相處的能 力、認識新朋友等。透過休閒運動獲取更多的快樂與健 康,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讓社會更祥和。. - 16 -.
(28) (四 )家 庭 方 面 : 增 進 親 子 關 係 之 融 洽 , 暢 通 溝 通 管 道 , 加 強 家庭成員間的凝聚力與共同性;並藉由運動過程中教導 孩子正確的人生觀與知識,使身心獲得均衡發展。 (五 )經 濟 方 面 : 在 分 工 化 的 今 日 , 休 閒 已 成 為 一 項 商 品 , 具 有經濟上的交換價值。 (六 )美 學 方 面 : 從 休 閒 運 動 中 獲 得 心 靈 、 情 感 及 靈 性 的 充 實 滿足。 (七 )生 活 方 面 : 沒 有 健 康 , 人 生 是 黑 白 的 , 即 使 再 好 的 生 活 也無法享受,積極參與休閒運動,有助於健康的獲得, 提高生活品質。 (八 )紓 壓 方 面 : 隨 著 年 齡 的 增 長 , 壓 力 是 有 增 無 減 , 學 業 壓 力、工作壓力、家庭壓力、競爭壓力等,不同壓力下生 活就像失去彈性的彈簧,毫無彈性且逐漸疲憊。藉由參 與休閒運動可以放鬆心情、紓解壓力,再造新活力。 (九 )知 識 方 面 : 可 以 啟 發 智 慧 , 發 揮 創 造 力 以 及 潛 力 。 (十 )醫 療 方 面 : 參 與 休 閒 活 動 是 生 、 心 理 的 需 求 , 可 減 少 文 明 病 的 發 生,增 進 與 他 人 的 互 動、自 我 挑 戰、抒 發 情 緒 、 開闊心胸、發洩煩悶而有助於心理治療或身心復健。 行 政 院 體 育 委 員 會 於 1999年 所 舉 行 的 第 一 次 全 國 體 育 會 議 參 考 資 料 中 指 出 , 休 閒 運 動 具 有 下 列 六 種 功 能 : 1.促 進 健 康 體 適 能 : 對 生 理 健 康 有 直 接 的 影 響 ; 2.紓 解 各 種 壓 力 : 生 活 壓 力 、 工 作 壓 力 和 激 烈 競 爭 的 壓 力 ; 3.滿 足 高 層 次 心 理 需 求 : 人 際 歸 屬 、 愛 與 自 尊 以 及 自 我 實 現 的 滿 足 ; 4.提 昇 工 作 服 務 效 能:強 化 體 能、提 振 士 氣、化 解 衝 突、促 進 人 際 關 係 、 培 養 團 隊 意 識 和 團 隊 合 作 ; 5.提 高 生 活 品 質 : 身 體 健 康 , 提 高 生 活 品 質 。 6.其 他 : 休 閒 活 動 可 作 為 競 技 比 賽 的 項 目 , 可. - 17 -.
(29) 成為謀生的職業,也有心理、學習、社會、治療等功能。 楊 坤 芳 、 陳 鎰 明 ( 2003) 認 為 從 事 休 閒 運 動 的 好 處 不 勝 枚舉,然而生活在今日之社會中,生活步調快速緊張,處處 面臨壓力的存在,如何做好本身的時間、壓力、進康及情緒 管理,實在是一個重要的課題,而這些課題都能利用休閒運 動來解決。 李 明 榮( 1 9 9 8 )認 為 休 閒 運 動 具 有 下 列 功 能 之 積 極 含 義 : 1.5P(Profit、 Pressure、 Prestige、 Pleasure、 Performance): ( 1 ) 有 益 的 ( P r o f i t ): 正 當 的 休 閒 運 動 有 益 身 心 之 發 展 , 及 促 進 身心之健康。 (2)紓 解 壓 力 (Pressure): 適 當 的 休 閒 運 動 可 以 紓 解 壓 力 , 使 生活得到調適。 ( 3 ) 提 升 名 望 ( P r e s t i g e ): 參 與 休 閒 運 動 可 以 增 進 人 際 關 係 , 更 可透過休閒活動以提升個人之身份與名望。 (4)心 情 愉 快 (Pleasure): 參 與 休 閒 運 動 最 直 接 可 以 獲 得 的 就 是愉悅的經驗,讓心情舒暢愉快。 ( 5 ) 生 活 技 能 ( P e r f o r m a n c e ): 未 來 的 生 活 , 競 爭 壓 力 將 會 更 加 沉 重,這 是 眾 所 皆 知 的;參 與 休 閒 運 動 將 成 為 生 活 技 能 的 一 部 分,如 果 不 會 安 排 自 己 的 休 閒 運 動,將 會 被 社 會 所 淘汰。 2.5R(Rest、 Release、 Refresh、 Rebirth、 Recreation): (1)休 息 調 養 (Rest): 適 當 的 休 閒 運 動 可 以 使 身 心 得 到 休 息 調 養。 (2)放 鬆 心 情 (Release): 適 當 的 休 閒 運 動 可 以 獲 得 愉 悅 的 經 驗,使心情達到放鬆與紓解之效果。 ( 3 ) 恢 復 體 力 ( R e f r e s h ): 勞 心 之 後 或 工 作 之 後 , 從 事 適 當 的 休. - 18 -.
(30) 閒 運 動 可 以 消 除 疲 勞、恢 復 體 力,以 迎 接 明 日 的 新 生 活 。 (4)再 生 活 力 (Rebirth): 從 事 適 當 的 休 閒 運 動 可 以 消 除 疲 憊 , 再 生 活 力,猶 如 再 生 一 樣,可 以 再 衝 刺,以 迎 接 新 的 挑 戰 。 (5)娛 樂 消 遣 (Recreation): 從 事 適 當 的 休 閒 運 動 可 以 獲 得 愉 悅 的 經 驗 外,更 是 可 以 達 到 娛 樂 消 遣、修 養 身 心 之 目 的 。 沈 易 利 ( 2000) 於 研 究 中 提 出 : 休 閒 運 動 具 有 消 除 心 理、工作壓力,提昇人際關係,降低工作與人際疏離,滿足 成 就 感 , 美 化 與 豐 富 人 生 等 功 能 。 此 外 , 吳 承 典 ( 2003) 認 為休閒具有四大功能: (一)滿足休閒需求,提昇生活品質。 (二)滿足生理發展的需求。 (三)滿足心理調適的需求。 (四)滿足社交互動的需求。 小結: 綜合以上學者的論述得知,休閒運動的功能應包括促進 身體健康、紓解生活壓力、促進社交互動、滿足心理需求、 充 實 學 習 慾 望、提 高 生 活 品 質、娛 樂 消 遣 與 情 緒 紓 緩 等 功 能 , 並兼具有滿足個人基本需求,促進全人健康的積極意義。. - 19 -.
(31) 第三節 休閒運動參與動機理論及其相關研究 一、動機定義: 張 春 興 ( 1997) 提 出 所 謂 動 機 是 指 引 起 個 體 活 動 , 維 持 已引起的活動,並導使該種活動朝某一目標進行的一種內在 歷程。動機係指驅使個體行為發生內在心理需求或渴望。故 個人的所作所為乃源自於自身的內在張力,促使個體化為實 際行動的一種潛在力量,簡單的說,動機就是個人行動前的 一種內在心路歷程。 顏 智 淵 ( 2002) 動 機 是 用 以 解 釋 為 何 人 們 表 示 出 他 們 所 做的行為;亦是一種控制行為的內在力量,也就是發自個人 的 內 在 驅 力 , 並 促 使 個 人 所 有 行 動 的 過 程 。 而 盧 俊 宏( 1 9 9 8 ) 認為動機是引發個體活動,並維持此活動朝向某一目標進行 的一種內在過程,它是一種個體內在的原動力,而且不斷的 驅使個體去執行某一件事,它是一種內在燃料,讓人們願意 付出精神、體力和時間去從事運動或休閒。 許 樹 淵 ( 2000) 也 認 為 動 機 是 一 種 意 識 、 一 種 驅 力 , 個 體在正常情況下皆由動機,去鼓勵個體從事某種活動。. 二、動機理論 所謂動機理論,是指心理學家對動機這一概念所作的理 論性與系統性的解釋。有關動機的理論頗有分歧,基於研究 目的不同,而以五項重要的理論分別來探討:心理分析論、 行為論、驅力理論、認知論、需求層次理論。. (一)心理分析論. - 20 -.
(32) 由 佛 洛 依 德 Sigmud Freud (1856-1939)為 代 表 , 其 對 動 機 之解釋為:其一是人類的一切行為導源於『性』與『攻擊』 兩 種 本 能 的 衝 動 ; 其 二 是 以 潛 意 識 動 機 (unconscious motive) 來解釋人的行為,以潛意識解釋行為前時,多偏向於人的失 常 、 失 態 等 行 為 ( 張 春 興 , 1987) 。. (二)行為論 以 Whiting et al.(1953)為 代 表 , 認 為 人 類 動 機 是 經 由 學 習而來的,而成人的動機係由幼稚期基本需要分化演變而 來,皆受個體的年齡增長、環境、要求、獎懲標準、文化傳 統及社會期待等因素影響,顯示出個人與團體的重要(張春 興 , 1987). 。. (三)驅力理論 驅 力 理 論 是 由 霍 爾 (Clark Hull)在 1943年 所 提 出 的 , 他 將 動機視為學習發生的必要條件,而學習則是適應環境的根本 所 需 。 而 其 主 要 原 則 是 均 衡 作 用 (homeostasis), 即 是 指 身 體 內部有保持各種狀態間的常態均衡作用。任何出現的不平衡 便產生緊張(即引起驅力),直到調節產生,及消除這種緊 張為止。. (四)認知論 認 知 論 的 主 要 代 表 學 者 為 布 魯 納 (Jerome S. Bruner), 主 要論點為個體的行為都是會事先構想、計畫而去執行發生 的,這 就 是 動 機 的 認 知 理 論。認 知 理 論 所 要 探 討 的 領 域 有 二 : 一是個體能瞭解自己的行為,二是依抱負水準及預期價值來. - 21 -.
(33) 引導自己的行為。個體對事物則是經由認識、辨別、理解、 從而獲得新知識的歷程。在此歷程中,個體所學到的思維方 式 , 亦 即 是 認 知 心 理 學 家 所 謂 的 認 知 結 構( 張 春 興 , 1 9 9 4 )。 因此,就休閒動機來說,由於個體對自身的需求,欲從 參與休閒活動中獲得某種報酬,經評估後使得自身有意願且 積極的參與休閒活動,非外在誘因或逼迫,而達到個體預期 可獲得之成效或目標。. (五)需求層次理論 Maslow(1954)對 於 人 類 的 動 機,從 整 體 的 看 法,認 為 人 類的各種不同動機彼此之間皆有所關連,各種不同動機間的 變化,與個體生長發展的社會環境境具有密切的關係。而且 Maslow強 調 , 人 類 的 行 為 係 由 需 求 (need)所 引 起 , 而 需 求 又 有 高 低 之 分 , Maslow將 人 類 的 需 求 分 為 五 個 層 次 , 由 低 至 高 分別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隸屬需求、尊重需求及自 我實現需求,每當較低層次的需求獲得滿足時,較高一層的 需求將隨之而生。. 三、休閒運動參與動機相關文獻 Beard and Ragheb(1980)提 出 休 閒 動 機 定 義 即 為 人 們 參 與 休 閒 行 為 的 心 理 層 面 及 社 會 層 面 之 理 由。 而 I s o A h o l a ( 1 9 8 0 ) 提 出:休 閒 動 機 是 具 有 動 態 性 的 性 質 並 非 一 成 不 變,會 因 人 、 因時、因情境而異。 戴 遐 齡 ( 1995) 研 究 台 北 市 高 爾 夫 練 習 場 運 動 參 與 者 參 與 動 機 與 行 為 , 指 出 參 與 動 機 有 : (一 )健 康 與 適 能 (二 )獲 得 成 就 感 (三 )提 升 社 會 地 位 (四 )球 場 氣 氛 與 服 務 (五 )休 閒 娛 樂. - 22 -.
(34) (六 )自 我 成 就 (七 )便 利 實 惠 等 7個 因 素 , 其 中 以 健 康 與 適 能 為 最重要因素。 顏 智 淵 ( 2002) 參 與 休 閒 活 動 可 以 獲 得 人 際 關 係 、 享 受 生 活 樂 趣、學 習 專 業 技 能、成 就 感、冒 險、挑 戰 及 好 奇 心 等 , 可 以 滿 足 心 理 性 的 動 機 需 求 。 張 春 興 ( 1991) 也 認 為 , 個 體 從活動中獲得滿足感,此種滿足感又轉而強化個體繼續參與 活動的動機。 李 嘉 慶 ( 2002) 在 屏 東 縣 偏 遠 地 區 國 小 教 師 休 閒 運 動 參 與現況及動機之研究中發現:(一)休閒運動參與動機量表 各構面:以「健康與適能」平均得分最高,其次依序為「社 會需求」、「成就性需求」及「知性追求」。(二)不同背 景變項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差異性部分,性別、年齡、教育程 度、職稱、家庭狀況、每月平均所得、每月平均休閒花費在 「知性追求」、「社會需求」、「成就性需求」、「健康與 適能」四構面都未達顯著差異。 張 耀 中 ( 2002) 在 台 中 市 銀 髮 族 退 休 教 師 參 與 休 閒 運 動 之研究結果中發現:(一)退休教師休閒需求、參與動機以 促進身體健康佔最多。(二)從事意願以地點離家近最多。 (三)希望參與休閒運動項目,排名前十名依序為游泳、散 步、桌 球、郊 遊、爬 山、社 交 舞、土 風 舞、元 極 舞、森 林 浴 、 溫泉浴。(四)依類別排序則以戶外活動佔最多。 鍾 志 強 ( 2006) 在 「 大 學 生 休 閒 運 動 動 機 之 研 究 」 裡 , 獲得以下結論:男生、二年制學生、有參加運動代表隊及運 動社團、喜歡體育課、運動經驗愉快的學生有較強之休閒運 動動機。工學院的休閒運動動機高過於管理學院,一年級學 生高於三年級之學生。而休閒運動動機較高者有較佳的休閒. - 23 -.
(35) 運動參與表現。 黃 文 中 ( 2006) 對 彰 化 市 國 小 教 師 休 閒 運 動 參 與 動 機 與 現況之研究結果:(一)彰化市國小教師休閒參與動機與現 況各因素構面之得分,最高為「健康與適能」構面,其次依 序為「社會需求」構面、「知性需求」構面,最低為「成就 性 需 求 」 。 ( 二 ) 不 同 年 齡 方 面 , 30歲 以 下 組 在 「 健 康 與 適 能 」 構 面 上 顯 著 高 於 31-40歲 組 。( 三 ) 不 同 平 均 每 月 所 得 方 面 , 50000元 以 下 組 在 「 健 康 與 適 能 」 構 面 上 顯 著 高 於 50001~60000元 組 、 60001~70000元 組 。 ( 四 ) 不 同 性 別 、 教 育程度、職稱、家庭狀況等在休閒參與動機上皆未達顯著差 異。 劉 融 融 ( 2007) 綜 合 各 專 家 學 者 之 研 究 , 在 休 閒 運 動 參 與動機中,大部分以獲得身體健康,紓解生活壓力、獲得生 活上之樂趣、結交新朋友、自我實現等,而男生較傾向於刺 激方面,女生則較重視健康適能。. 第四節 休閒體驗理論及其相關研究 一、休閒體驗的定義 體 驗 (experience)一 詞 在 人 本 心 理 學 派 始 祖 Rogers (1959) 的理論體系中使用極為頻繁,他指出體驗的名詞意義為,在 任一給定的時刻,個體體內所發生的或進行的事情,並且這 些事情是可以被意識到的;而體驗的動詞意義則為,在有機 體內接受當時所發生的感覺或者生理性事件的刺激(江光 榮 , 2001) 。 夏 業 良 、 魯 煒 ( 2003) 學 者 所 著 的 《 體 驗 經 濟 時 代 》 指. - 24 -.
(36) 出,以 經 濟 發 展 演 進 為 出 發 點,將 體 驗 視 為 新 興 的 經 濟 產 物 , 並將體驗定義為,當個人情緒、體力、智力、乃至於精神, 到 某 一 水 準 時,意 識 中 所 產 生 的 美 好 感 覺。並 主 張 二 個 體 間 , 不會產生完全相同的體驗,因為任何體驗均來自個人心智狀 態與事件之間互動的結果。 關於休閒體驗定義學者看法不一,以下是較具代表性定 義: (一 )休 閒 體 驗 就 是 休 閒 參 與 者 對 從 事 的 休 閒 活 動 的 即 時 感 受 , 包 含 情 緒 、 印 象 與 看 法 (Mannell,1979)。 (二 )劉 喜 臨 ( 1991) 指 出 一 個 人 參 與 活 動 之 後 所 獲 得 的 感 受 或本身的各種經驗,而這種感受或經驗因每次情境不同 而有所不同,一般稱之為「休閒體驗」。 (三 )王 震 宇 ( 1996) 稱 休 閒 時 間 所 做 的 活 動 所 得 到 的 經 驗 , 通稱為休閒體驗,可以用自由感來將休閒體驗再區分為 「一般休閒體驗」與「深度休閒體驗」。 (四 )賴 政 斌 ( 2002) 研 究 台 商 的 休 閒 體 驗 時 指 出 休 閒 參 與 者 所從事休閒活動的即時感受即是「休閒體驗」,包含某 些情緒及某些看法。一個人可以在最自由時間的情境 下,由其個人的內在特質、配合外在因緣下,所從事的 休閒活動體驗。 綜合以上學者,休閒參與者從事休閒活動之中與活動之 後的立即感受,包含個人的情緒、看法與能力等等複雜的感 受 , 即 是 「 休 閒 體 驗 」。 因 此 , 本 研 究 以 Mannell(1980)所 提 出的休閒體驗定義為主,為休閒參與者對從事的休閒活動的 即時感受,包含情緒、印象與看法等等的心理感受。 下 列 則 為 各 家 學 者 對 休 閒 體 驗 之 定 義 加 以 彙 整。如 表 2 - 2. - 25 -.
(37) 所示:. 表 2-2 休 閒 體 驗 定 義 整 理 表 研究者. 年份. Clawson and. 1969 可分為旅行前的期待、往程中、活動目的地、返程途中以及回憶等. knetsch Mannell. 研究成果. 五階段,在每個階段中又會有不同的休閒體驗。 1980 指休閒參與者對從事的休閒活動的即時感受,包含情緒、印象與看 法。. Unger and Kernan. 1983 認為內在滿足感、自由感、投入感、興奮感、精進感與即興感等六 種重要的休閒體驗成分,但六種成份之中,只有內在滿足感、自由 度與投入感是在不同休閒活動中都存在的。. 劉喜臨. 1991 指出一個人參與活動之後所獲得的感受或本身的各種經驗,而這種 感受或經驗因每次情境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稱之為「休閒體驗」。. 王震宇. 1996 稱休閒時間所做的活動所得到的經驗,通稱為休閒體驗,可以用自 由感來將休閒體驗再區分為「一般休閒體驗」與「深度休閒體驗」。. 賴政斌. 2002 指出休閒參與者所從事休閒活動的即時感受即是「休閒體驗」,包 含某些情緒及某些看法。. 資 料 來 源 : 整 理 自 李 文 貴 ( 2007) 。. 二、休閒體驗的理論 一 九 七 O年 代 之 後 , 學 者 以 心 理 學 角 度 來 定 義 休 閒 , 將 休 閒 視 為 一 種 心 理 狀 態、一 種 個 人 的 主 觀 感 受,包 括 自 由 感 、 放鬆、愉快等等複雜的心理經驗,因此,目前多位學者研究 這 部 分 的 心 理 經 驗 、 感 受 時 , 都 使 用 休 閒 體 驗 (Leisure. - 26 -.
(38) Experience)一 詞 。 體驗是個體對某些刺激回應的個別事件,體驗包括整體 的生活本質,通常是由事件的直接觀察或是直接參與所造成 的 ( 鍾 振 華 , 2003) 。 休閒參與體驗的形成,直接源於參與者從休閒環境因素 中感受到的刺激和挑戰,以及他面對這些刺激挑戰時,身心 反應與行動中的感受表現水平,一個人參與休閒活動,總是 期望能夠從中得到自己想要的、喜歡的或令人愉快的經驗。 而一個人在休閒活動環境活動中的體驗,會隨著感受到的刺 激、挑戰強度與能力表現水平而有所不同。刺激與挑戰的強 度 是 依 休 閒 參 與 者,從 環 境 因 素 中 感 到 的 出 乎 意 料、複 雜 性 、 豐富多元性、不確定性、新鮮新奇的程度,以及克服困難達 成任務困難程度來衡量,能力表現水平則是依休閒參與者, 從他對環境產生的反應與行動中,感受的理解能力、評估能 力、欣賞能力、勝任扮演角色,以及克服困難、完成任務來 衡 量。依 照 刺 激、挑 戰 強 度 高、中、低,與 能 力 水 準 高、中 、 低組合,我們可以將休閒體驗加以歸類為七大類:流暢、刺 激 、 掌 控 、 通 順 、 無 聊 、 無 趣 與 焦 慮 ( 高 俊 雄 , 2002) , 如 圖 2-1所 示 。. - 27 -.
(39) 高 焦 慮. 流 暢. 掌 控. 中. 刺激挑戰水準. 刺 激. 通 順 無 聊. 無 趣. 高. 中. 低. 能力表現 圖 2-1 休 閒 體 驗 歸 類 資 料 來 源 : 高 俊 雄 ( 2002) 運 動 休 閒 事 業 管 理 。. (一 )流 暢 : 當 一 個 人 感 受 的 刺 激 、 挑 戰 很 高 、 同 時 表 現 的 能 力水準也很高時,將會體驗流暢的休閒體驗,常見的是 其專心一致、聚精會神、心神合一,甚至渾然忘我。 (二 )刺 激 : 在 某 些 情 況 下 , 當 一 個 人 的 能 力 表 現 水 準 和 刺 激 強度都在中等水準以上,而刺激強度增高時,參與者會 經歷刺激體驗,常見會情緒高昂、激動。 (三 )掌 控 : 當 參 與 者 面 臨 的 挑 戰 強 度 在 中 等 水 準 以 上 , 而 其 能力表現水準高於挑戰的難度時,將會經歷掌控的體 驗,長見識其胸有成竹、意氣風發、勇往直前。 (四 )通 順 : 當 一 個 人 感 受 的 刺 激 或 面 對 的 挑 戰 強 度 不 高 , 而 且接受處理該刺激,或回應該刺激挑戰的能力水準也不 需要很高時,經常會有通順的體驗,常見的是能從容自 得、心平氣和、神情愉快。. - 28 -.
(40) (五 )無 聊 : 當 刺 激 挑 戰 很 低 , 而 參 與 者 具 備 的 能 力 水 準 遠 高 於面對的挑戰難度,或感受的刺激強度時,往往會經歷 無聊的體驗,常見的是會無精打采,心不在焉。 (六 )無 趣 : 當 休 閒 參 與 者 對 於 環 境 因 素 十 分 不 了 解 , 也 沒 有 機會的表現的情況下,他會感到無趣。 (七 )當 一 個 人 感 受 到 的 刺 激 強 度 或 挑 戰 難 度 很 高 , 而 其 具 備 的能力水準,卻遠遠不足以回應時,則經常會感到焦慮 常見的是會手足無措、因心神不寧或語無倫次、缺乏信 心。 國 外 學 者 Lee, Dattilo and Howard(1994)找 了 16位 受 訪 者 , 分 兩 階 段 進 行 休 閒 體 驗 的 研 究 ;第 一 階 段 使 用「 S I T R M 」、 第二階段使用「深度訪談」,歸納出休閒體驗定義與內容, 總結論休閒體驗三個必要元素最關鍵的因素是愉快 ( E n j o y m e n t / F u n ), 以 及 放 鬆 ( R e l a x a t i o n )、 自 由 選 擇 ( F r e e d o m of choice)( 高 俊 雄 , 2002) 。 賴 政 斌 ( 2002) 針 對 大 陸 東 莞 地 區 台 商 人 員 的 休 閒 體 驗 之 研 究 , 訪 問 12位 大 陸 東 莞 地 區 台 商 , 深 度 個 案 研 究 、 加 上 蒐集次級資料方式,從訪談內容來分析休閒心理與型態、休 閒體驗效益。發現許多研究者探討休閒體驗中最重要的關鍵 因素「自由感」作為研究主題。 因 此,依 上 述 學 者 論 述,本 研 究 歸 納 休 閒 體 驗 分 類 依 其 主要感受分類為: (一 )自 由 體 驗 , 如 可 掌 控 、 流 暢 感 、 自 由 感 。 (二 )活 力 體 驗 , 如 刺 激 感 、 焦 慮 感 、 挑 戰 性 。 (三 )情 感 體 驗 , 如 無 聊 感 、 無 趣 、 有 趣 、 愉 快 、 歡 樂 、 通 順 感、自我成長。. - 29 -.
(41) (四 )社 交 體 驗 , 如 人 際 交 流 、 友 誼 的 建 立 、 團 結 合 作 。. 三、休閒體驗相關文獻 休閒體驗包括許多不同的經驗組成,包含正向、負向等 不 愉 快 的 經 驗 ( K e l l y , 1 9 8 9 ); 休 閒 經 驗 的 發 生 常 常 是 短 暫 的 、 片 段 性 的 ; 休 閒 經 驗 也 包 含 多 個 階 段 (Clawson,1966)。 所 以 近年來的休閒體驗被研究學者認為是多方面、短暫性、多階 段的特質,休閒體驗是一種複雜且動態的體驗。 陳 怡 如 ( 2001) 以 單 身 女 性 輔 導 教 師 為 研 究 對 象 的 休 閒 體驗研究,對六位單身女性輔導教師進行深度訪談,並以現 象學內容分析;研究發現單身女性輔導教師休閒體驗的共同 內涵,雖然有不同休閒觀但都正向看待休閒利益與價值,個 人背景因素、家庭、社會都會影響休閒參與及體驗,而提出 休閒參與及體驗的效益,包括滿足個人心理需求、可以豐富 情感生活、提升自我概念及促發自我的女性意識,在工作方 面包括紓解工作壓力,使自己保有彈性及身心狀態的平衡與 成長,促進輔導成效,此為質性研究之方式。 陳 鎰 明 ( 2002) 認 為 一 個 人 在 參 與 一 項 休 閒 活 動 時 , 達 到的休閒體驗是正面的、愉快的及刺激時,往後他就會繼續 再從事類似的休閒活動;反之,一個人在從事休閒活動時, 他得到的體驗是負面的或是不愉快的感覺時,他就會產生 縮、迴避甚至拒絕參加之可能。 在 休 閒 體 驗 之 研 究 量 表 方 面 , 郭 肇 元 ( 2002) 在 研 究 休 閒心流經驗、休閒體驗與身心健康之關係探討中,該研究整 理國內外有關心流經驗與休閒體驗文獻,編製「休閒心流經 驗量表」與「休閒體驗問卷」,此時期方才建立休閒體驗的. - 30 -.
(42) 量表,並藉由身心健康量表以瞭解互相間之關係;研究結果 證實休閒心流經驗、休閒體驗與身心健康之間,互相顯著正 相關。 而 陳 怡 伶 ( 2002) 研 究 探 討 鐵 道 參 觀 者 之 參 觀 動 機 、 休 閒體驗與藝文生活型態以及三者間之關係;研究結論發現參 觀動機、休閒體驗會因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藝術背景的 不同有顯著差異;生活型態與參觀動機、休閒體驗之間具有 顯著的正相關;動機與休閒體驗之間具有顯著的正相關。 國 內 學 者 近 幾 年 對 休 閒 體 驗 相 關 研 究 成 果 。 如 表 2-3 所 示 :. 表 2-3 休 閒 體 驗 相 關 研 究 整 理 表 研究者. 年份. 研究成果. 尤之群. 2003. 體驗與消費者滿意度呈顯著正向關係影響. 邱 媞. 2003. 體驗對滿意度與行為意圖呈顯著正向關係. 郭肇元. 2003. 休閒心流經驗對休閒體驗和身心健康呈顯著正向關係. 廖俊儒. 2003. 消費體驗對體驗滿意度、忠誠意願呈顯著正向關係. 王愛惠. 2004. 活動滿意度、遊憩體驗與重遊意願之間存在正相關. 黃映瑀. 2005. 體驗對品牌形象與顧客滿意度呈顯著正向關係影響. 黃佳慧. 2005. 體驗對滿度度與行為意向呈顯著正向關係影響. 資 料 來 源 :本 研 究 整 理. 由近幾年國內學者研究當中可發現,體驗與其他變數大 都呈現正相關影響,因此如何加強教師的體驗程度,進而提 升其滿意度等相關變數,是為本研究探討之重心。. - 31 -.
(43) 第五節 休閒滿意度理論及其相關研究 一、休閒滿意度 Bread and Ragheb (1980)為「 休 閒 滿 意 」所 下 的 定 義 為 : 是個體因從事休閒活動而獲得正面良好感受,它是個人對自 己目前一般休閒經驗及情境所感受的滿意程度。簡言之,休 閒滿意就是個體從休閒經驗中得到個人需求滿足的程度。 Beard and Ragheb(1980)根 據 文 獻 探 討 暨 各 專 家 學 者 的 研究,提出休閒滿意的理論基礎,其主要內容如下所示: ( 一 ) 心 理 方 面 (Psychological) 個體在閒暇時間從事休閒活動,以挑戰他們的能力與才 智 時,個 體 同 時 也 從 活 動 中 獲 得 成 就 感,並 能 展 現 其 個 別 性 、 獨特性,表達自我。 ( 二 ) 教 育 方 面 (Educational) 個體在休閒活動中,除了可增加對自我及環境的了解, 在活動中同時也滿足了個體的好奇心,使其有機會學習新的 事務,拓展個人生活經驗。 ( 三 ) 社 會 方 面 (Social) 個體在休閒活動中,透過人與人的互動與溝通過程,有 助於個體取得社會尊重與他人的尊敬。 ( 四 ) 放 鬆 方 面 (Relaxation) 從 事 休 閒 運 動 可 讓 人 休 息、放 鬆 並 紓 解 工 作 及 生 活 壓 力。 ( 五 ) 生 理 方 面 (Physiological) 個體參與休閒活動可以鍛鍊身體、維護身體健康、保持 良好之體適能,並可預防肥胖,增進肌肉及心肺功能,進而 達到個體強化、健康促進的目的。. - 32 -.
(44) ( 六 ) 美 感 方 面 (Aesthetic) 若個體從事活動的地點或活動經過良好的規劃,置身於 環境優美的情境下,個體的休閒體驗將會更為愉快、有趣。 Franken and VanRaaij(1981)指 出 , 休 閒 滿 意 度 是 一 種 相 對概念,被判斷於一些相對的標準之中這些標準可能包括由 於先前經驗而得之個體期待、個體成就或自休閒活動中滿意 度的察覺。並說明滿意度是一種相對的指標,通常被界定在 期待與實際情況間的矛盾。實際情況未滿足期待時產生不 滿;當實際情況符合期待時則產生滿意。 王 素 敏 ( 1997) 認 為 , 休 閒 滿 意 即 是 個 體 透 過 休 閒 活 動 的參與,在過程中感受到自己需求獲得滿足的程度。謝清秀 ( 2004) 指 出 休 閒 滿 意 度 是 指 , 個 人 從 休 閒 活 動 的 參 與 過 程 中,自我對休閒活動滿意的察覺程度。 董 至 聖 ( 2005) 則 認 為 休 閒 滿 意 定 義 , 為 個 體 透 過 休 閒 活動參與,感覺自己需求獲得滿足之程度。 嚴 詠 智 ( 2006) 將 休 閒 滿 意 度 定 為 : 休 閒 滿 意 是 指 個 體 透過休閒活動的參與而使個體從活動經驗及情境中,知覺個 體所感受到滿意程度。休閒滿意度受到性別、年齡、個體對 休閒的瞭解、休閒價值觀、個人收入、重要他人的休閒態度 和 壓 力 來 源 等 因 素 的 影 響。休 閒 滿 意 度 受 到 個 體 需 求、動 機 、 人格、認知、情感、活動型態、參與頻率等因素的影響。休 閒參與愈少,對休閒的體驗也愈少,休閒的滿意度就愈低, 生活的品質也會大打折扣。 綜 合 以 上 之 文 獻 , 本 研 究 即 以 Ragheb and Beard(1980) 對休閒滿意度的定義,做為本研究之定義即是:個體因從事 休閒活動而獲得正面良好感受,它是個人對自己目前一般休. - 33 -.
數據
Outline
相關文件
• Information retrieval : Implementing and Evaluating Search Engines, by Stefan Büttcher, Charles L.A.
A study of computer technology use and technology leadership of Texas elementary public school principal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Therefore, this study uses Mainland Chian tourist as survey respondent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store expertise, shopping satisfaction and share of wallet.. The study
Leung, Shuk-Kwan S.; Chou, Hui-Chi(2012).A Survey Study on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Mathematics Learning for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Proceedings of the 36th Conference of
Leung, Shuk-Kwan S.; Chou, Hui-Chi(2012).A Survey Study on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Mathematics Learning for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Proceedings of the 36th Conference of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relations among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satisfaction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well as to identif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
Mathematical problem posing: A case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developing tasks and designing instructions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