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用聲音了解自己 理解他人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用聲音了解自己 理解他人"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喀報第兩百四十七期 社會議題 科技新知 文化現象 人物特寫 藝文評論 照片故事 影音新聞 自由創作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 大事記 交大頻道 記者群 其他刊物▼ 本期熱門排行 媒體歷屆廣告 用聲音了解自己 理解他人 王廷瑄╱人物特寫 音樂不夜 夢想不滅 凃易暄╱樂評 女人走味 何書馨╱自由創作 拍照打卡 是桎梏還是自由 張芸瑄╱文化現象

1485

公里外的夢想 黃佳俐╱人物特寫

用聲音了解自己 理解他人

2016-10-08 記者王廷瑄報導 「聲音」是人與人交流之間,最直接的溝通工具。合適的聲音表達,除了能抓住聽眾的注意力, 也是為自己建立良好印象的關鍵。現年

30

歲的聲語表達訓練師羅鈞鴻,透過演講、公開班、教育 訓練等方式授課,讓學員能透過聲音去了解自己,突破自己,並朝著理想的方向前進。 聲語表達訓練師羅鈞鴻。(照片來源/凃易暄攝) 聲語表達訓練課程,最主要是做「聲音表情」的訓練,藉由在不同的場合下轉換聲音表情,讓溝 通更為順暢。最初的課程中,學員們會透過各種情緒的演繹,找到屬於他們內在的潛台詞,類似 演員訓練班。而潛台詞指的是人們的內在想法,找到潛台詞能助於「心口合一」,否則心口不一 致的違和感,會阻礙溝通與交流。 聲語訓練的另一個目的,是為了找回聲音應有的純粹。人類的表達能力與生俱來,但隨著時間的 增長會逐漸喪失。社會普遍存在的刻板印象,讓每個人對自己的職業、性別或身分有所顧忌,進 而產生很多「應該」,被社會框架所侷限。聲語訓練能幫助聲音的解放,看到自己更多的可能 性。

誤打誤撞成為講師 年輕是最大阻力

誤打誤撞成為講師 年輕是最大阻力

羅鈞鴻

23

歲時,就踏入了講師這行。提到入行的理由,他坦言:「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當老 師,我想要做的第一份工作是配音員。」其實在大學時期,他讀的是設計專業,但因為自認沒有 設計天分,希望朝新的方向發展。當時有人說他的聲音不錯,於是報名了大學裡音樂系開設的配 音班課程,也因此在那裡遇到師父周震宇。在羅鈞鴻練了一年半的配音後,周震宇突然表示自己 不做配音了,希望往教育訓練發展,便邀他一起合作。於是才剛退伍的羅鈞鴻,就誤打誤撞的成 為了一名年輕講師。 和其他剛畢業的大學生相比,羅鈞鴻沒有經歷過求職的艱難,但因為太年輕就走入講師一行,調 適的過程很痛苦。「一般的職員就是把上級交代的工作做好、看績效,不需要承受外界眼光的壓 力;但我的工作是要站上講台,面對一群年紀比你還大的人,而每一個人都在檢視你。」羅鈞鴻 苦笑。 除了受到學生的檢視,羅鈞鴻更提到,剛入行時受過不少挫折:有一次代替師父周震宇去校園演 講,因為年齡而被挖苦;或者是因為感冒,嗓子狀況欠佳,演講時無法信服於人;甚至在一次講 課結束後,因為自己垂頭喪氣的模樣,竟反被學員安慰。剛成為講師的羅鈞鴻尚未建立起講師自 信,也還不能將所學融會貫通,經歷不少挫敗。而「太過年輕」一直是剛成為講師的羅鈞鴻所背 負的重擔。

Tweet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幽默人生 插畫家馬克幽默人生 插畫家馬克

女人走味女人走味

牙刷小日常 轉動物聯網牙刷小日常 轉動物聯網 總編輯的話 總編輯的話╱╱鄧涵文鄧涵文 本期喀報第兩百四十 七期,共二十二篇稿 件。包含藝文評論一 篇、文化現象五篇、 科技新知五篇、人物特寫三篇、照 片故事兩篇、自由創作五篇及影音 新聞一篇,側欄廣告為「

2016

哈 客流行列車音樂會」。 本期頭題王 本期頭題王╱╱凃易暄凃易暄 試圖成為新一代文青 本期疾速王 本期疾速王╱╱林宥成林宥成 宥成是我,在一個香 火鼎盛和四周都是田 地的地方長大,不管 如何,開心的過每一 天,才是最重要的!再怎麼平凡 的事情,一定含有其不平凡的內 涵!

國立交通大學機構典藏系統版權所有

Produced by IR@NCTU

(2)

電競颳風 台灣蓄勢待起飛 電競颳風 台灣蓄勢待起飛 時逢英雄聯盟

S6

全球總決賽台灣表現不俗, 剖析台灣電競產業。 拍照打卡 是桎梏還是自由 拍照打卡 是桎梏還是自由 拍照打卡已是現代社會趨勢,人們是善用它還 是被它控制著。

在觀察與反省中鍛鍊自我 十年磨一劍

在觀察與反省中鍛鍊自我 十年磨一劍

隨著時間成長,漸漸地羅鈞鴻意識到自己的專業為何,調整好心態,透過一次次的講課建立起自 信。今年是羅鈞鴻入行的第七年,在講師的領域中,

30

歲依然年輕,但七年資歷和實力的累積, 如今已不會有人因為他年輕而投以輕視的眼光。 「有很多人說我是十年磨一劍,那把劍就叫聲音。」羅鈞鴻說。 而在成為講師之前的羅鈞鴻,人緣並不是太好。他也笑稱,認為自己聲音好聽是「自我感覺良 好」,聽不出來別人話中有話。學聲音以後,他才了解,對聲音的「敏感度」遠比好不好聽重 要。在配音的訓練過程中,羅鈞鴻做最多的功課,就是在捷運上聽形形色色的人說話。邊聽邊思 考,這些人是什麼個性、帶著什麼樣的情緒、有什麼樣的意圖。所以當他看過了上千上百個人, 聽過了上千上百種聲音,便慢慢養成了對聲音的敏感度。現在的他只要聽人說話的風格、句尾的 收口,還有一些聲音的小細節,便能知道對方大致的性格,這也是所謂的聽聲辨人。 聲音能延伸的範疇很廣,關於聲音技巧的運用,羅鈞鴻說,這些都只是工具,如果這個工具會阻 礙跟人的交流,那不如不要用。只是當心有餘力時,便可以用這些工具來「觀察」和「反省」, 只要重複反省的步驟,和相處有關的聲音知識便能在腦中構築出一個資料庫,以後只要稍微觀 察,身體自然能做出合適的應對。

成就別人 不做配音員做老師

成就別人 不做配音員做老師

提到在職涯中最有成就感的事,羅鈞鴻笑著說:「成就感是來自於成就別人。」 報名聲語課程的人類型多元,有的是業務、有的是老師、有的是家庭主婦,更有些是聽障人士, 他們戴著極敏銳的助聽器,希望能透過課程,探索他們所不瞭解的世界。 因為誤打誤撞的關係,羅鈞鴻一開始成為講師時,並沒有特別的理想。但有一次,一位學員透過 臉書傳訊息道謝:因為羅鈞鴻的關係,自己和父母的關係改善了。那時候才發現,原來拿麥克風 的人的責任是如此重大。羅鈞鴻的聲音訓練倡導人文教育:有話好說、把話說好。空閒的時候, 他會去報名一些人文課程,除了精進自己,更是為了補足人文教育的不足。 於是從

25

26

歲開始,羅鈞鴻找到了一種使命感,也是作為一個教育者,要教給的學生最簡單的 三件事情: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突破自己,然後找到理想的方向前進。 提到一開始想從事的配音夢,羅鈞鴻說,現在他偶爾也會接一些配音的案子,但都是當興趣在 做。配音員的薪資其實比老師優渥許多,但老師的發展性和接觸的事物比較廣,挑戰性也比較 多,所以才能成長。 儘管現年才

30

歲,但對於生命的最後一刻,羅鈞鴻有著這樣一幅美好的想像:曾經有一位尊敬的 老師,直到

80

多歲都還在講課,最後在一場巡迴演講的路途中安詳逝世。描繪著心中的那幅圖 畫,羅鈞鴻說:「身為一個教育者,就不會有要退休的念頭,會給自己一些限制性,例如不接某 些類型的課程。但我希望在結束生命前,都是一個教育者。」

播種耕耘 讓教育的種子成長茁壯

播種耕耘 讓教育的種子成長茁壯

「你認為你帶來了好消息,但這並不是會讓每個人都興奮或感動的。」羅鈞鴻笑道。臺灣的聲語 訓練環境一體兩面,好的地方在於從事這行的人數不多,不用擔心飯碗的問題;但壞也壞在,在 這個愈趨細膩的世界,人們普遍沒有意識到聲音表情的重要性。 儘管如此,羅鈞鴻仍然認為,只要種子能在一個人的身上發芽,便能影響到他身邊的其他人。而 一個講師要做的事情就是播種,因此他們內心的那顆種子就要更加強大、那棵樹要長得更高、更 寬廣。希望能藉由自身的力量教育人們,使這個世界更好,是教育者終其一生都在耕耘的課題。

國立交通大學機構典藏系統版權所有

Produced by IR@NCTU

(3)

Powered by

DODO v4.0

關於喀報聯絡我們

© 2007-2016

國立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透過影片,我們發現跟自閉症孩子談論比 較抽象的情緒、感受、親情等議題時,孩

A10: 我覺得人類應該如何了解和傾聽動

A2: 「曹沖秤大象」這個故事要解 決的問題,是要怎麼知道大象有多

為向社會大眾說明面臨全球化社會及經貿自由化的意義與影響,提

• 陳佳萍: 自製影片的英語配音真是照妖鏡,聽到 自己的發音還真是需要加油。第一個班級先作曲

主題論文一: : :善用 : 善用 善用 善用「 「 「小報 「 小報 小報 小報」 」 」 」創意 創意 創意 創意、 、 、 、開展 開展 開展「 開展 「 「 「大報 大報 大報」 大報 」 」新局

「老師知道了在討論一、二的兩件事後,要求 班中有份「 嘲笑別人的男生」 和「 杯葛別人的 女生」

閱讀劇本 了解劇情 文學賞析 音樂欣賞 創作背景、 配器法等 不同版本 深入探討 與原著的 關係 作出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