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兒童轉骨生長發育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兒童轉骨生長發育"

Copied!
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兒童轉骨生長發育

傳統醫學科陳萍和醫師 近年來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兒童生長發育大多提早,許多幼稚園的小孩,都 因為身高過高而無法免費搭乘捷運,還有不少女童月經提前至國小三四年級就 開始,根據《沈氏女科輯要箋正‧經水》:"二七經行,七七經止,言其常也。然 稟賦不齊,行止皆無一定之候。";《馮氏錦囊秘錄‧女科精要》則提到:"凡女 人稟賦旺,則十三歲即行;稟賦怯,則逾二七。",這些月經提前的現象本皆應 該不算疾病,表面上看起來小孩發育不錯,但實際上骨骼的生長會因為生殖軸 提前啟動而提早停止;還有許多疾病如腎上腺皮質增生症或腫瘤,中樞性性早 熟,侏儒症,甲狀腺功能異常,家族性矮小,過敏嚴重及氣喘長期服用類固醇 者,也都會影響兒童的順利地生長發育,正確的轉骨觀念在現在看來格外地重 要。《素問‧上古天真論》:"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 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丈夫八歲,腎氣實,齒長髮更;二八腎 氣盛,天癸至,精子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天癸者,陰精也,效用相當 於現代的荷爾蒙。經絡學說認為,乳房、陰部皆為足厥陰肝經所絡。故人體正常 的發育與性腺的成熟,主要與肝腎二臟功能及天癸的期至有關。中醫認為人體生 長有賴於腎精的生髓與充養,腎主骨生髓,促生長,若先天胎稟怯弱,腎精虧 虛,骨髓生化乏源,腎氣薄弱,骨之生長緩慢,生長發育遲緩,抵抗力差,骨 骼痿軟為特點;腎精不足,不能化生氣血以充養肌膚骨骼,故發育遲緩;腎主 骨,骨能生髓,腦為髓海,腎精不足,腦髓空虛,故見智力低下,記憶力差; 精虧髓少,骨骼失養,則發育遲緩,骨骼痿弱而軟;脾為“後天之本”、“氣血 生化之源”,兒童生長發育所需營養全賴脾之水穀精微吸收運化與氣血供給, 若後天飲食失節,或因疾病影響,脾之化源低下,運化失常,氣血不足,五臟 失養,則生長發育緩慢; 肝藏血,在體合筋,肝血充足,筋得其養,若肝血虧虛,筋骨失養,也可導致 生長緩慢,身材矮小;心主血脈,若心血不足,腦髓失充,神不守舍,則夜寐 不安影響生長發育。 世界衛生組織的一個研究小組通過對各國的調查發現,兒童生長速度在一年 四季中是不同的,其中長得最快的是五月,長得最慢的是十月。可見春天是兒童 生長發育最快的季節。春天萬物生發,生氣勃勃這也是中醫認為轉骨最好的時機 再根據營養學的要求,補充含有豐富蛋白質的食物,如雞、鴨、魚、蝦、牛奶、蛋 類、豆類等。以利於兒童大腦發育與身體成長。此外,還得補充大量的維生素及 無機鹽類,如新鮮蔬果。避免高糖高油脂及烤炸辣的飲食,妨礙生長發育。還有 夜間睡眠是很重要的,兒童長高的時間主要在夜間,夜間分泌的生長 激素是白天的數倍。充足睡眠的兒童,才能有較好的發育。轉骨考量大多是腎虛 脾虛為本,而肝血虛、心血虛為標。協助的關鍵是益腎扶脾、柔肝養心。發育不 好的兒童雖以虛者為多,但也注意到虛中夾實,臨床上皆辨證論治。總之,有虛 者當補,補中有運,運中有養,以期腎氣足,氣血旺,筋骨強,心神寧,方能

(2)

茁壯成長順利。通常可分為脾胃虛弱、腎氣不足、脾腎兩虛、陰虛火旺。治療上採 用中藥黃耆、生地、牡蠣、枸杞子、鹿茸、知母、黃柏等,按中醫健脾胃、 益腎陰、溫腎陽、瀉虛火等治則分別組方治療。曾有研究人員以動物實驗研究發 現按摩家兔關元、足三里等穴能促進生長激素、甲狀腺素、胰島素等的分泌,從 而促進生長發育,這與某些研究人員發現按摩可使嬰兒血中生長激素水準明顯 增高的結論一致。因此一般處於生長期的兒童可以配合按摩這幾個穴位。 兒童長高的時間主要在夜間,夜間分泌的生長激素是白天的數倍。充足睡眠的兒 童,才能有較好的發育。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美國佛羅里達州 8 日通過《家長教育權利法》,禁止教師在幼兒園到 3

參加幼稚園教育計劃(下稱計劃)的幼稚園,其整體師生比例的要求已由 1:15(校長計

至於上

童工是指在工作場合下僱傭兒童,剝奪兒童的童年成 長,干預他們正常上學,在精神、身體、社交或道德 上造成威脅或損害。非洲 5-17

參加幼稚園教育計劃(下稱計劃)的幼稚園,其整體師生比例的要求已由 1:15(校長計

當兒童以自由叙述形式披露事件後,如 內容的資料不足,調查員可用開放式問 題澄清事件的時、地、人、性質及發生 經過.. 呢件事係點發 生,幾時發生

版權所屬:香港大學 教育學院 許守仁博士 未經同意 切勿複製

 To address the developmental needs of young children (0 to 5 years)..  An integrated community-based child and 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