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揭開新聞真實建構的內幕—讀戴定國《新聞編輯與標題寫作》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揭開新聞真實建構的內幕—讀戴定國《新聞編輯與標題寫作》"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揭開新聞真實建構的內幕

—讀戴定國《新聞編輯與標題寫作》

陳順孝

* 書 名:新聞編輯與標題寫作 作 者:戴定國 出版日期:2005 年 出 版 社:五南圖書公司 * 作者陳順孝為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講師,e-mail: maco1022@mails.fju.edu.tw。

(2)

本書將編輯視為是新聞真實的主動建構者,嘗試運用框架理論 分析報紙的編輯策略。作者大量引述報社內部對話和文件,以 流暢文筆闡述所見所思,猶如人類學者的參與觀察報告,帶領 讀者走進新聞室,與編輯一起體驗標題寫作和真實建構的複雜 情境及動態過程。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香港主權移交中共,台灣主要報紙都用頭版頭 條報導。聯合報標題說:「香港易幟,主權回歸中國」、「結束英國 155 年殖民統治」;中國時報寫道:「香港回歸」、「解放軍進駐、特 區政府成立」;自由時報強調「香港易主、風光難在?紅軍進駐、命運 難卜!」;台灣日報則標出「香江整日下雨、港人點滴心頭」。 短短兩行標題,挑選不同情節(「結束殖民統治」或「香江整日下 雨」)、使用不同詞彙(「回歸」或「易主」)、採取不同筆法(敘述 「解放軍進駐」的現況或推測「命運難卜」的未來),建構出各異其趣 的新聞真實,也反映出「四家報社各自的立場,以及……編輯個人的認 知結構,亦即知識、情感、民族等認同的框架」(頁 176)。 這是戴定國《新聞編輯與標題寫作》一書中數百個標題實例之一。 戴定國是具有二十年編報經驗的現職編輯,又曾在研究所受過傳播理論 訓練,在本書中嘗試運用框架理論(frame theory),分析報紙編輯如 何選擇新聞的主題、情節、用語,重組成新聞標題,同時分析編輯製題 過程中如何與記者、主管互動,如何考量社會效應和法律、人情問題。 他大量引述報社內部對話和文件,以流暢文筆闡述所見所思,猶如人類 學者的參與觀察報告,帶領讀者走進新聞室,與編輯一起體驗標題寫作 和真實建構的複雜情境及動態過程。

(3)

首先,作者藉由揭露報社內部對話,讓我們看到編輯決策——從是 否刊登、做大做小到用字遣詞——選項繁多、判準模糊的複雜性。 例如:八十多歲的柯姓病患,接受總統女婿趙建銘動腰椎手術,出 院後一個月,去照胃鏡時死亡,家屬控訴趙建銘醫療疏失。作者所屬報 社以「病家控醫死人,趙建銘:身份特殊被咬」為題,用四版頭條地位 獨家報導;報社內部就有人不敢苟同,質疑「『指控新聞常有』,有做 大、有做小、有不登,標準何在?」、「編輯通常不具醫學專業……不 知掌握了什麼令人信服的要素,支持四版編輯做頭條?」、「如果醫師 不是趙建銘……,會有什麼不同的處理?」、「四版不是沒有更好的新 聞,例如放在版面下方的『真調會新釋憲,將開辯論庭』的新聞……, 也許是更佳的選擇。」(頁 154-156) 又如:一位地方版編輯用「龜毛」二字做題,中年的編輯主管不以 為然,認為「龜毛」看起來不雅,甚至猥褻,而且對於不懂台語的讀者 來說是一種閱讀障礙;但年紀較輕的編輯認為「龜毛」早就是通行的俚 語,雙方相持不下。編輯主管於是徵詢《台語辭典》作者楊青矗意見, 楊認為「龜毛」的確不雅,主管據此下令禁用「龜毛」。(頁 251-253) 其次,作者大量援引報社新聞原稿、標題草稿,說明編輯撰寫標 題、修改標題時的種種考量,讓讀者瞭解標題如何製作、真實如何建 構。 例如:一九九四年世界禁菸日,記者報導時,在導言中強調「衛生 署與三大醫學會將在今天正式發表台灣首份『拒菸宣言』,希望儘速在 今年完成『菸害防治法』」,在第二段指出:「……衛生署表示,…… 近年來青少年吸菸率節節上升,已達百分之十六,吸菸者年齡逐年下 降,戒菸班已出現九歲的學童」(頁 144-145)。記者的寫法,偏重官

(4)

方行動和統計資料,但編輯認為這不足以震撼人心。因此,主標題不標 榜導言強調的官方行動,轉而挑選第二段最後一句話『戒菸班已出現九 歲的學童』,改寫成『當戒菸班出現九歲的孩子』作為主標,以這個具 有震撼力的點吸引讀者,進而引導讀者瞭解官方行動和菸害之烈。 第三,作者也關注編輯與情境的互動,探討網路科技推陳出新之 際,編輯角色的微妙變化。 作者認為:「在網路如此發達的時代,編輯早已可以扮演半個記者 角色,只要有好奇心、懷疑心,隨時上網查詢,疑問可以迎刃而解」 (頁 80),有時還能糾正記者的錯誤。例如:某位記者報導北市工程 包商將「老樹」挖起放在路邊,以致有十多年的樹齡的「老樹」即將枯 死,記者為此寫特稿批評政府護樹不力。但編輯透過網路查閱北市「老 樹保護自治條例」,發現樹齡五十年以上才算老樹,記者所稱的「老 樹」不在保護之列,特稿的批評缺乏立論基礎,根本不宜刊登(頁 81-83)。 此外,本書還分析台灣與美國編輯角色定位的差異(頁 6-10), 比較編採合一和編採分離制度下編輯工作形態的異同(頁 10-15),同 時檢討媒體競爭加劇後,報紙打破業務和編採界線,走向「業採合一」 的現況(頁 56-63),並且探討「跑馬式新聞」(頁 156-159)、「大 台北主義」(頁 164-167)等等編輯現象。 這樣的著作,和傳統新聞編輯教科書大異其趣。傳統教科書將編輯 視為被動的資訊加工者,忽略情境,只談「對一份稿子校正、琢磨、潤 色的藝術」1 ;本書則將編輯視為新聞真實的主動建構者,重視情境, 分析編輯在複雜多變的情境中如何篩選、重組訊息,寫成標題、賦予意 義。這樣的論述,遠比傳統教科書更能貼近編輯工作實況,更能幫助讀 者從局內人的角度,認識編報實務、理解新聞建構。

(5)

不過,儘管本書在揭露編輯實況、展現局內人觀點方面成績斐然, 但在作者所揭示的凸顯編輯「理念、知識與學術的成分」(頁 1)及 「幫助新聞系學生以及對報社編輯工作有興趣的人,有實際範例可參 考,快速入手」(頁 3)兩方面,還有未臻完善之處。 第一,本書雖以框架理論為論述基礎,但未將框架理論用於第五章 「如何製作新聞標題」和第六章「標題製作實例探討」的實務分析中, 形成理論與實務並列、卻未能相輔相成的現象,殊為可惜。 第二,作者揭示了許多製題要領(如「主標題的字數宜在十二字以 內」,頁 205),但很少討論這些要領的理論基礎(如「為何不宜超過 十二字?」),讀者只能從中瞭解當前台灣編輯界的常規,卻難以發掘 常規背後「知識和學術的成分」。 第三,作者在第六章「標題製作實例探討」中,一口氣用三十節、 三四四頁篇幅、數百個實例闡述標題寫作原則。儘管內容豐富,讓讀者 「有實際範例可參考」,但篇幅太長、原則太多、實例太雜,且各節強 調的原則略有重複,讀來有些龐雜,「新聞系學生以及對報社編輯工作 有興趣的人」恐怕不易吸收。 無論如何,本書以豐富的實例、局內人的觀點,幫助我們瞭解「不 僅對一般大眾,即使對新聞學界和實務界而言……輪廓依然很模糊」 (頁 1)的報社編輯工作實況,以及新聞真實建構內幕;單單這點,就 價值非凡。未來的研究者似可在本書基礎上,進一步結合理論與實務、 探索編輯文本背後的「理念、知識與學術的成分」,發展更簡明、更實 用的新聞編輯分析架構和實踐策略。

(6)

註釋

1 引自薛心鎔譯(1987)。《現代新聞編輯學》,頁 23。台北:中 央日報。(原書 Baskette, F. K., Sissors, J. Z., & Brooks, B. S. [1982]. The art of editing (2nd ed.). New York: Macmillan).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本專題研究目的旨在活用 kinect 捕捉人體動作,並設法順暢與 設備連動的方法;同時對 HTML5(少許)與 javascript 進行研究,設

本專題研究目的旨在活用 kinect 捕捉人體動作,並設法順暢與 設備連動的方法;同時對 HTML5(少許)與 javascript 進行研究,設

選手須熟悉 Mac 與 PC 二種作業平台。 (國際賽 指定機種為 Apple Macintosh)並須熟悉運用 以下軟體:. 版面編排方面:Adobe InDesign

基因編輯技術以人工核酸酶辨識特定 DNA 位置,並於此處切斷雙股 DNA。DNA 斷

AR & V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raining 19 HKU e-Learning Development Laboratory.. 接著開始編輯目標影像,按下右方的Click to Upload Overlay Or Click to

多樣而複雜的曲調反而會主客不分,妨礙身心收攝,以此觀點則既有的梵唄曲調已夠用,但 當梵唄變成公開的表演,甚至演出成為一種常態,則傳統的模式顯然不足以滿足舞台可以轉

九、遴選標準:第一階段以符合報名資格為主,第二階段標準:填寫個 人 簡介 25%、參訓動機 40%、職涯規劃 20%及最有成 就感 的事

 以課程為目標時,課程包含的是所欲達成的 一組目標,強調課程目標的重要性,所以也 著重於課程目標的選擇、組織、敘寫,並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