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消費者保護法第51條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消費者保護法第51條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4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陳洸岳 博士. 消費者保護法第 51 條之研究 治 政 The Study of Article 51 of大 the Consumer 立 ‧. ‧ 國. 學. Protection Act.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研究生:陳柏蓉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 六 年 一 月.

(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3) 謝辭 終於可以開始寫謝辭了,這放在論文最前面,卻最後才能動筆的一頁。每當 對於本文絞盡腦汁卻仍不知如何下筆時,總會想著,不如假想著已經完成的心境, 先來寫謝辭吧。卻發現未定稿的心情下,謝辭反而是最難開始的一頁。 能夠完成論文,感謝指導教授陳洸岳老師不厭其煩地審閱我的論文,於定稿 前三番兩次地修改,並給我許多意見。也非常謝謝兩位口試委員許政賢老師及蘇 惠卿老師,於口試時的提點與建議,讓我能夠發現不足之處,重新仔細思考問題, 並有修改的機會。 謝謝家人的支持與鼓勵。終於可以跟一直掛念著我論文的阿公說「我畢業. 政 治 大 面,我總算是趕上一點妳的腳步了。然後就算分隔兩地還是要視訊問一下當時妳 立 碩論的謝辭寫了些什麼(笑)。期待去東京找妳,再一起去各地探險!另外也很感 了!」還有遠在東京工作的雙胞胎姊姊,妳只比我早七分鐘出生,卻總是走在我前. ‧ 國. 學. 謝辛苦的爸媽,努力撐起這個家之餘,還要讓你們擔心我究竟畢不畢得了業,總 是抱著愧疚的心情的我,現在總算是可以給你們一個交代了。. ‧. 謝謝陳門的大家,能進入陳門真好。謝謝上學期一起努力 meeting 的學姊、. Nat. sit. y. 學妹們,還有欣餘,無論是報告或是日文都幫了我不少忙。謝謝郁潔學姊,特別. io. al. er. 抽空在口試那天陪我,口試前閒聊真的有助於緩和緊張的情緒(笑)和妳聊天、聽 妳分享交換的事、工作的事總是好開心!還有宛錚學姊和懷舒學姊,在交換、工. n. v i n Ch 作或是論文都幫了我很多忙。有妳們這些學姊真好! engchi U 謝謝曾經一起在國圖努力的雅敏,論文的排版也多虧了妳的幫忙,往後也互. 相扶持加油吧!謝謝好友 Kiki 16 年來的陪伴,本來說好要一起畢業,Angela 卻 遲到了。總算寫完論文可以開始看妳送我的「言葉之庭」了 xD 謝謝宛諭,總是 聽我說話,替我解憂,以後還要繼續麻煩妳幫我算塔羅牌 XD 謝謝律訓時認識的劭劭跟亞森,很懷念那時候無憂無慮的八卦時光(笑)。謝 謝你們總是陪在我身邊,給我許多建議。能認識你們真好。 感謝建議我去日本交換的洸岳老師,以及在阪大交換時幫助過我的每個人。 雖然只有短短的五個月,卻真正體會到國中背來寫英文作文的 broaden one’s horizon 究竟是什麼感覺。每次回想起那段時光,都會覺得「去大阪交換真是太好 了!」謝謝知道我回台灣後就忙著寫論文而不時為我加油打氣的 Lynyl, Ana, ゆか.

(4) さん、はるかちゃん、源ちゃん、友絵ちゃん。謝謝你們的支持與鼓勵! 還有謝謝我永遠的語言交換みえ,很懷念在政大語言交換、寫交換日記的時 光。希望也在為畢業努力的妳也能順利完成論文。加油!。另外謝謝絵美,很開 心妳又來台灣學中文了,和妳見面總是能讓我忘掉一整個禮拜的煩惱。 感謝舅舅給我實習的機會,並讓我一邊實習一邊完成論文。認識事務所可愛 的大家,讓我實習的每一天都過得很開心。謝謝你們總是包容我這個菜鳥(笑), 實習期間能在這麼溫馨的事務所度過真是太好了。 謝謝曾經鼓勵過我、關心過我的妳或你,縱使是一句話,也是我前進的動 力。雖然對未來仍是充滿迷惘,但至少是跨過人生中一個階段了。.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陳柏蓉. 2017 年 1 月 17 日.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5) 摘要 懲罰性賠償金係透過課予加害人超出被害人損害之賠償,達成制裁加害人, 並嚇阻加害人以及其他行為人從事相類行為。該制度係源自於英國,並自英國傳 遞自美國,並於美國廣泛盛行。懲罰性賠償金制度具有懲罰、嚇阻、設立典範之 功能、執行法律等功能,惟其係私法下之概念,卻帶有懲罰目的之公法性質,跨 越兩種領域使其極具爭議性。 消費者保護法第 51 條將英美法之懲罰性賠償金制度引進,致使我國民刑分 立之法體系產生模糊地帶。關於我國實務對於懲罰性賠償金之態度,得以自其就 消費者保護法第 51 條要件之解釋觀察。然實務就要件之解釋未盡統一,如此將 導致當事人無所適從。.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2015 年 6 月 17 日修正之消費者保護法第 51 條,明確將「重大過失」納入 規定,顯見立法者對於企業經營者採取更為嚴格之態度。如此修正固解決長久以. ‧. 來「過失」是否應限縮於「重大過失」之爭議,惟關於消費者保護法第 51 條其 他要件之解釋,仍有尚未解決之問題。. y. Nat. io. sit. 觀諸消費者保護法第 51 條之要件, 「依本法所提之訴訟」於「本法」及「訴. n. al. er. 訟」即存在寬嚴不同之解釋。另關於該條文之責任主體,企業經營者是否就其受. i n U. v. 僱人之懲罰性賠償金責任負責,又企業經營者間之責任關係為何,皆有釐清之必. Ch. engchi. 要。請求權主體之部分,消費者保護法第 7 條規定之「第三人」並未出現於第 51 條懲罰性賠償金之規定中,產生消費者以外之「第三人」是否為請求權主體之爭 議。另外,被害人死亡時懲罰性賠償金之歸屬,亦為立法者制定該條文規定時, 未審慎思考致生之法律漏洞。究竟被害人死亡時,應由間接被害人抑或繼承人請 求懲罰性賠償金,無論如何結論之擇採,皆有賴縝密之法律邏輯推演。最後於懲 罰性賠償金之計算,2015 年 6 月 17 日明確懲罰輕過失行為以及提高倍數上限之 修正,其妥適性為何;又消費者保護法第 51 條規定之計算基礎「損害額」之意 義、計算時酌定之因素、與有過失之考量等,皆有待解決。本文以整理消費者保 護法第 51 條懲罰性賠償金適用上之爭議,並嘗試透過學說及實務見解之分析歸 納出合理之結論,並就結論之推演,參考部分日本法學說,期能對於消費者保護.

(6) 法第 51 條要件之解釋提供另一種思考方向。. 關鍵字:消費者保護法第 51 條、懲罰性賠償金、企業經營者、第三人、間接被 害人、損害額、與有過失.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7) Abstract Punitive damages are extra monetary burdens which make the offender to pay more than those the injured has lost, in order to deter the offender and other offenders from behaving the same. The doctrine of punitive damages is originated from England and swept America. Punitive damages have the functions of punishment, deterrence, setting examples to the society, law enforcement and so on. However, it is controversial that the doctrine of punitive damages is the concept under civil law, but with the function of punishment, which makes the doctrine in the borderland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law. Article 51 of the Consumer Protection Act is the doctrine of punitive damages in. 政 治 大 and makes Art. 51 controversial. It is not difficult to know the attitude of the judges 立 toward punitive damages by understanding the explanation of Art. 51. But there is no Taiwan, which causes a gray area among the separation of civil law and criminal law,. ‧ 國. 學. consistency in the explanation of each element of Art. 51, which makes the Article bewildering.. ‧. On June 17, 2015, gross negligence has been added to the amended Article 51 of. sit. y. Nat. the Consumer Protection Act, which shows the strict attitude of the legislators toward the business operators. This amendment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whether negligence. io. n. al. er. should be limited to gross negligence or not, but there still are other issues about Art. 51 Which should be solved.. Ch. engchi. i n U. v. Among Art. 51, “this law” and “litigation” in the element of “in a litigation brought in accordance with this law” are explained in both strict and easing ways. About the subject of the legal responsibility of Art. 51, whether the business operators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e act of their employees, and whether business operators should be jointly and severally liable for punitive damages are issues should be discussed. About the claimers of Art. 51, comparing Art. 7 to Art. 51, we can find that “third party” isn’t showed in Art. 51, which brings up to the issue that whether third party other than consumer can claim for punitive damages. Also, who can claim for punitive damages when the victim dies is an important issue. The legislators did not think of this kind of situation, which caused legislation imperfection among Art. 51. Whether the indirect victim or the successor should be the claimer of punitive damages in this kind of.

(8) situation should be explained carefully and logically. Last but not least, in related to the calculation of punitive damages, the amendment of Art. 51 in June, 17, 2015 specifies that objective negligence and subjective negligence should be punished and the maximum limit on the amount of damages has been raised. Whether the amendment is proper or not, and whether “the amount of damages” should be confined to “property damages” should be clarified.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figure out the considerations of determination of the amount. Whether comparative negligence should be considered while deciding the amount of punitive damages is also controversial, which should be investigated prudently. This thesis will focus on Article 51 of the Consumer Protection Act and the issues about it. This thesis will analyze those issues according to the theories and opinions of. 政 治 大. practice in Taiwan. American theories and Japanese theories will also be discussed in. 立. this thesis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and to provide a different view of Article 51. ‧. ‧ 國. 學. of the Consumer Protection Act.. Keywords: Article 51 of Consumer Protection Act, punitive damages, business. Nat. n. al. er. io. sit. y. operators, third party, indirect victim, the amount of damages, comparative negligence. Ch. engchi. i n U. v.

(9) 消費者保護法第 51 條之研究 目錄 第一章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二章 第一節 第二節. 緒論 ............................................................................................................ 3 研究動機與目的 ................................................................................... 3 研究範圍及方法 ................................................................................... 6 懲罰性賠償金制度及消費者保護法第 51 條 ....................................... 8 懲罰性賠償金制度之源起 .................................................................. 8 懲罰性賠償金之爭議......................................................................... 12. 第一項 肯定說 ............................................................................................. 12 第二項 否定說 ............................................................................................. 16 第三項 影響.................................................................................................. 17 第三節 「依本法所提之訴訟」之意義 ........................................................ 18.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第一項 依「本法」所提之訴訟 ................................................................ 19 第二項 依本法所提之「訴訟」 ................................................................ 27 第一款 是否限於「損害賠償」之請求 ........................................... 27 第二款 是否以「侵權行為」為限 .................................................... 30 第四節 小結 ...................................................................................................... 36 第三章 責任主體.................................................................................................. 38. sit. y. Nat. n. al. er. io. 第一節 企業經營者之意義 ............................................................................. 38 第一項 何謂「營業」 ................................................................................. 38 第二項 企業經營者之組織型態 ................................................................ 40 第三項 醫療機構與醫事人員 .................................................................... 41 第二節 企業經營者與其受僱人之責任關係................................................ 47 第一項 美國法上「代負責任」之沿革 .................................................... 47 第二項 我國現況 ......................................................................................... 49 第三節 連帶責任 ............................................................................................. 59 第四節 小結 ...................................................................................................... 62 第四章 請求權主體 ............................................................................................. 64 第一節 消費者以外之「第三人」 ................................................................ 65. Ch. engchi. i n U. v. 第一項 否定說 ............................................................................................. 65 第二項 肯定說 ............................................................................................. 67 第三項 本文見解 ......................................................................................... 70 第二節 間接被害人 ......................................................................................... 71 第一項 肯定說 ............................................................................................. 71 第二項 否定說 ............................................................................................. 73 1.

(10) 第三項. 本文見解 ......................................................................................... 75. 第三節 被害人之繼承人 ................................................................................. 78 第一項 否定說 ............................................................................................. 78 第二項 肯定說 ............................................................................................. 80 第三項 本文見解 ......................................................................................... 83 第四節 小結 ...................................................................................................... 85 第五章 懲罰性賠償金之計算 ............................................................................. 88 第一節 責任態樣 ............................................................................................. 88 第一項 故意.................................................................................................. 89 第二項 過失.................................................................................................. 90 第一款 修法前之爭議......................................................................... 91 第二款 修法評析 ................................................................................. 96 計算基礎 ............................................................................................. 98 第二節 第一項 非死亡時之損害額......................................................................... 99 第二項 死亡之損害額 ............................................................................... 106.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第三節 決定賠償金額之考量因素 .............................................................. 107 第四節 懲罰性賠償金與有過失之適用 ...................................................... 115 第一項 實務見解 ....................................................................................... 116 第二項 學說見解 ....................................................................................... 121 第三項 本文見解 ....................................................................................... 121 第五節 小結 .................................................................................................... 122 第六章 結論 ........................................................................................................ 125. sit. y. Nat. n. al. er. io. 參考文獻......................................................................................................................... 130. Ch. engchi. 2. i n U. v.

(1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979 年,多氯聯苯事件1促使我國消費者保護意識抬頭,民間開始設立消費 者保護團體,並推動消費者保護運動。政府亦順應民意,開始研擬消費者保護規 範,並於 1994 年,立法通過消費者保護法,規範消費者與企業經營者間之法律 關係。傳統民事賠償責任係立於當事人地位平等之情形下為規範,就地位懸殊之 消費關係當事人,對於資訊掌握能力相對較弱之消費者,有特別保護之必要。. 治 政 在此時代背景下制定之消費者保護法中,為保護消費者免受企業經營者為獲 大 立 利而為惡意侵害,引進了英美法之懲罰性賠償金制度,試圖跨越民法損害賠償有 ‧ 國. 學. 損害始有賠償之原則,使消費者獲得更優惠之賠償,並藉此嚇阻不肖業者 2。懲. ‧. 罰性賠償金於民事訴訟中課予加害人超出被害人填補性損害之賠償責任,具有懲 罰加害人與嚇阻相類事件發生之目的;惟使被害人獲得超出實際損害之賠償,與. y. Nat. io. sit. 大陸法系所強調之完全賠償原則有所扞格,由於與我國同屬大陸法系之日本、法. n. al. er. 國、德國,均無懲罰性賠償金之制度,其是否與屬於大陸法系之我國法制產生衝. Ch. i n U. v. 突,有所疑義3。另我國消費者保護法規定之懲罰性賠償金制度,除與日本、法國、. engchi. 德國等大陸法系不同外,與我國關於懲罰性賠償金制度亦有規定之專利法4、公平 1. 又稱米糠油中毒事件,彰化油脂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於製造米糠油的過程中,為了除去米糠油 的異色和異味而進行加熱處理,而加熱管經多次的熱脹冷縮後產生了裂縫,導致作為傳熱介質的 多氯聯苯自管路中流出,污染到米糠油。許多民眾因食用遭汙染之米糠油而產生皮膚病變。參閱 維 基 百 科 : 米 糠 油 中 毒 事 件 , 見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7%B1%B3%E7%B3%A0%E6%B2%B9%E4%B8%AD%E6%AF%92%E4%BA%8B%E4%BB%B6 ( 最 後 瀏覽日:2016 年 5 月 25 日) 2 消費者保護法第 51 條:「 依本法所提之訴訟,因企業經營者之故意所致之損害,消費者得請求 損害額五倍以下之懲罰性賠償金;但因重大過失所致之損害,得請求三倍以下之懲罰性賠償金, 因過失所致之損害,得請求損害額一倍以下之懲罰性賠償金。」 3 研究消費者保護法第 51 條懲罰性賠償金制度之論文有李宜穎,消費者保護法第五十一條懲罰 性賠償金制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年;陳俊杰,我國消費者保 護法懲罰性賠償金實務案例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所碩士論文,2007 年;楊靖儀,懲罰性 賠償金之研究─以評析消費者保護法第五十一條為中心,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6 年 6 月。 4 專利法第 97 條: 「(第一項)依前條請求損害賠償時,得就下列各款擇一計算其損害:一、依民 3.

(12) 交易法5、營業秘密法6、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7等,其要件及內容亦有差異。 同時,消費者保護法第 51 條之獨特性,使其適用上產生諸多爭議。部分實 務見解或為免課予企業經營者過重之責任,或為使我國懲罰性賠償金制度貼近英 美法精神,對於懲罰性賠償制度之適用趨於保守;惟亦有積極適用之案例,造成 消費者保護法第 51 條要件之解釋與適用,有諸多問題必須釐清。 學者有以消費者保護法第 51 條為中心,討論其適用上之相關爭議。如學者 許政賢即對於消費者或第三人死亡時何人得以請求懲罰性賠償金,以及賠償金額 應以如何之損害額為準等議題,認為應透過「目的性擴張」填補消費者保護法第. 治 政 51 條之漏洞,使消費者或第三人之繼承人及遺產管理人得以請求懲罰性賠償金; 大 立 又於第三人支出殯葬費及扶養費時,亦應透過「目的性擴張」消費者保護法第 51 ‧ 國. 學. 條請求權主體要件之方式,承認第三人得以請求懲罰性賠償金。至於賠償金額,. ‧. 則以非專屬性且係該事故應支出之醫療費、殯葬費為計算基準8。另其就懲罰性賠 償金之連帶責任9、消費者保護法第 51 條所未規定之「第三人」得否為請求權主. n. er. io. sit. y. Nat. al. i n U. v. 法第二百十六條之規定。但不能提供證據方法以證明其損害時,發明專利權人得就其實施專利權 通常所可獲得之利益,減除受害後實施同一專利權所得之利益,以其差額為所受損害。二、依侵 害人因侵害行為所得之利益。三、依授權實施該發明專利所得收取之合理權利金為基礎計算損害。 (第二項)依前項規定,侵害行為如屬故意,法院得因被害人之請求,依侵害情節,酌定損害額以 上之賠償。但不得超過已證明損害額之三倍。」 5 公平交易法第 31 條: 「法院因前條被害人之請求,如為事業之故意行為,得依侵害情節,酌定 損害額以上之賠償。但不得超過已證明損害額之三倍。」 6 營業秘密法第 13 條:「(第一項)依前條請求損害賠償時,被害人得依左列各款規定擇一請求: 一、依民法第二百十六條之規定請求。但被害人不能證明其損害時,得以其使用時依通常情形可 得預期之利益,減除被侵害後使用同一營業秘密所得利益之差額,為其所受損害。二、請求侵害 人因侵害行為所得之利益。但侵害人不能證明其成本或必要費用時,以其侵害行為所得之全部收 入,為其所得利益。(第二項)依前項規定,侵害行為如屬故意,法院得因被害人之請求,依侵害 情節,酌定損害額以上之賠償。但不得超過已證明損害額之三倍。」 7 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第 9 條第 1 項:「違反本法規定應負損害賠償責任之人,對於故意所致 之損害,法院得因被害人之請求,依侵害情節,酌定損害額三倍以下之懲罰性賠償;因重大過 失所致之損害,得酌定損害額二倍以下之懲罰性賠償。」 8 許政賢,懲罰性賠償金制度之漏洞填補--最高院 104 臺上 358 判決,台灣法學雜誌,288 期, 頁 177-180,2016 年 1 月 28 日;許政賢,企業經營者過失致消費者死亡之懲罰性賠償金─最高 院九八台上二五二,台灣法學雜誌,131 期,頁 175-177,2009 年 7 月 1 日。 9 許政賢,懲罰性賠償金之連帶責任/新北地院 101 重消 1 判決,台灣法學雜誌,248 期,頁 186-188,2014 年 5 月 15 日。 4. Ch. engchi.

(13) 體10、消費者保護法第 51 條「依本法所提之訴訟」之闡釋11,皆有著文討論。學 者詹森林亦著有相關文獻討論消費者保護法第 51 條之爭議,對於消費者與第三 人死亡時懲罰性賠償金之歸屬,亦認為懲罰性賠償金得以繼承,然因其認為間接 被害人並非請求權主體,民法關於間接被害人請求扶養費、殯葬費等規定無從引 為懲罰性賠償金之計算基礎,則直接被害人死亡時,應以何者為計算基準,學者 表示值得研究,然未表明其見解。學者詹森林另有就受僱人與僱用人關於懲罰性 賠償金責任之關係12、修正前消費者保護法第 51 條之「過失」是否限於「重大過 失」13、非財產上損害賠償是否為懲罰性賠償金之計算基礎14等議題有所研究。學. 政 治 大 文獻多探討單一爭點,應係礙於篇幅,尚無就整體為討論者。本文將集結消費者 立. 界就消費者保護法第 51 條之討論雖非少數,惟各爭點間見解尚有歧異,且期刊. 保護法第 51 條適用上所可能產生之爭議,自責任成立,乃至法律效果及金額之. ‧ 國. 學. 計算,試圖為整體性之討論。學位論文方面,雖有就消費者保護法第 51 條之適. ‧. 用為整體探討者15,然因懲罰性賠償金係源自於英美法,故多數論文參考之外國. y. Nat. 文獻僅以英美法為主。本文嘗試於涉及被害人立即死亡時請求權之成立,以及涉. er. io. sit. 及損害賠償之部分,參考部分日本法學說為探討。本文將對消費者保護法第 51 條適用上之問題為全面性之檢視,並輔以英美法及部分日本學說,期能為妥適之. al. n. v i n 闡釋,並解決本條適用之爭議,促進懲罰性賠償金目的之達成。 Ch engchi U. 10. 許政賢,目的性擴張與第三人請求懲罰性賠償金—台高院 98 消上更(一)1 判決,台灣法 學雜誌,216 期,頁 213-216,2013 年 1 月。 11 許政賢,損害賠償之債與消費訴訟之懲罰性賠償金/最高院九八台上一五一四,台灣法學雜 誌,140 期,頁 35-37,2009 年 11 月 15 日;許政賢,債務不履行之懲罰性賠償金/高雄高分院 九七上八一,台灣法學雜誌,154 期,頁 212-215,2010 年 6 月 15 日。 12 詹森林,受僱人執行職務之侵權行為與僱用人之消保法懲罰性賠償金責任--最高法院九七年 度台上字第二三一五號判決之研究,台灣法學雜誌,142 期,頁 53-72,2009 年 12 月。 13 詹森林,消保法懲罰性賠償金責任之過失應否限於重大過失?—台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九十 七年上字第八一號民事判決之評析,月旦裁判時報,4 期,頁 50-59,2010 年 8 月。 14 詹森林,非財產上損害與懲罰性賠償金,月旦裁判時報,5 期,頁 32-39,2010 年 10 月。 15 林家如,我國懲罰性賠償金制度之再反省─以消費者保護法第 51 條為中心,國立台灣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 年 1 月;楊靖儀,懲罰性賠償金之研究:以評析消費者保護法第 五十一條為中心,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年 6 月。 5.

(14) 第二節 研究範圍及方法 本文係以消費者保護法第 51 條懲罰性賠償金適用上之相關爭議為題,將依 序整理要件及法律效果解釋上之問題,並分析學說及實務見解尋求合理之解釋。 以下即簡述本條所涉及之爭點,即本文研究之範圍。 消費者保護法第 51 條規定「依本法所提之訴訟」 ,其中「本法」是否以消費 者保護法為限,甚至限於消費者保護法特定條文,實務上迭有爭議;又所謂「訴 訟」是否應限縮於請求損害賠償之訴訟,甚或進一步限縮於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之. 政 治 大 體亦有釐清之必要。責任主體之部分,涉及企業經營者與受僱人,以及企業經營 立. 請求,亦存有不同見解(第二章)。另消費者保護法第 51 條之責任主體與請求權主. ‧ 國. 學. 者彼此間責任承擔之問題(第三章);請求權主體之部分,除未被列於條文中之消 費者以外之「第三人」得否請求懲罰性賠償金之爭議外,被害人死亡時懲罰性賠. ‧. 償金之歸屬亦有疑義。關於被害人死亡時其繼承人得否請求懲罰性賠償金,涉及. sit. y. Nat. 被害人死亡時請求權成立之問題,以及懲罰性賠償金是否具一身專屬性之爭議. io. er. (第四章)。又修正前消費者保護法第 51 條有關於企業經營者過失行為之處罰,相. al. 較於其他關於懲罰性賠償金之規範多僅處罰故意行為或重大過失行為,消費者保. n. v i n Ch 護法關於懲罰性賠償金之規定相對嚴格。雖然消費者保護法第 51 條修正前有將 engchi U 「過失」限縮解釋為「重大過失」之見解,然 2015 年 6 月 17 日修正之消費者保 護法第 51 條規定明文將「重大過失」納入規範,顯見立法者將「輕過失」列為 懲罰性賠償制度制裁範圍之意欲。此不僅與我國其他法律就懲罰性賠償金之規範 有所不同,亦與英美法懲罰性賠償金制度主要制裁惡意行為之立法精神有間,此 一修正是否妥適,亦值探討。另就懲罰性賠償金之計算基礎,依消費者保護法第 51 條規定,係以「損害額」為基礎乘上一定倍數為計算,然實務有刻意將非財產 上損害排除於損害額之範圍,僅以財產上損害為計算基礎,如此之見解是否妥適, 有進一步探討之必要。另被害人死亡時,消費者保護法第 51 條之「損害額」如 6.

(15) 何計算,係繼肯認被害人死亡時懲罰性賠償金責任及請求權皆得以成立後,必須 思考之問題。又關於懲罰性賠償金酌定之因素,實務有考量被害人方面之因素者, 亦有於被害人具與有過失時,始按當事人間過失比例調整懲罰性賠償金數額之見 解,如此見解與懲罰性賠償金之本質是否相符,亦值探討(第五章)。 就研究方法部分,由於懲罰性賠償金制度係源自英美法,故就其背後之精神 與目的,以及制度發展之背景,必須自比較法上觀察。受此背景之影響,我國實 務為消費者保護法第 51 條之要件尋求解釋時,亦不乏以美國法制為參考者。為 求研究之完整,本文將參考英美法文獻介紹懲罰性賠償金之發展背景,以及英國. 政 治 大. 及美國之著名案例,另分析懲罰性賠償金制度之功能。. 立. 又我國消費者保護法自 1994 年將懲罰性賠償金制度引進,至今於實務及學. ‧ 國. 學. 說上已有相當之累積。故就懲罰性賠償金制度於比較法上之探討外,消費者保護. ‧. 法第 51 條之部分,本文將參考我國實務及學說為相關爭點之討論。僅自法條文 義觀察,無法得知適用上可能發生之爭議;實務案例之發生,將使法律條文適用. y. Nat. io. sit. 上之問題一一浮現。因此,本文將透過實務案件之觀察,整理消費者保護法第 51. n. al. er. 條適用要件上之爭議,以及法院對於特定要件之見解,並分析我國學說支持與批. Ch. i n U. v. 評之見解,就兩者進行比對並歸納出合理之闡釋。另懲罰性賠償金仍屬損害賠償. engchi. 制度之一環,且消費者保護法懲罰性賠償金之計算係以損害額為基準,就涉及非 財產上損害之部分,本文將參考日本文獻為慰撫金性質之探討,藉以為要件上所 涉及之爭議問題為合理之闡釋。. 7.

(16) 第二章. 懲罰性賠償金制度及消費者保護法第 51 條. 由於懲罰性賠償金賠償制度係源自英美法,故有必要先理解其發展背景與制 度功能。對於懲罰性賠償金制度有基本之認識後,有助我國消費者保護法第 51 條要件之探討。懲罰性賠償金制度於英美法上亦曾引發存廢之爭論,此爭議進而 影響到我國消費者保護法第 51 條適用之寬嚴。實務及學說對於該條文之態度, 直接反映於對於條文要件之解釋。其中,消費者保護法第 51 條「依本法所提之 訴訟」之要件中,關於「本法」及「訴訟」,於我國實務與學說上有就其限縮解 釋,使懲罰性賠償金制度之適用更趨嚴格,進而減少其適用之可能。本章將先就. 政 治 大. 懲罰性賠償金制度之源起及功能為介紹,並整理我國實務及學說對於消費者保護. 立. 第一節 懲罰性賠償金制度之源起. 學. ‧ 國. 法第 51 條「依本法所提之訴訟」之見解,最後歸納該要件最妥適之解釋。. ‧. y. Nat. 懲罰性賠償金制度(punitive damages16)之歷史相當悠久,早期的法典中即存在. er. io. sit. 各種形式之懲罰性賠償金 17 。其最早的原型係多倍懲罰原則(doctrine of multiple damages),為一種根據預先決定的比例酌定懲罰性賠償金的形式。此類賠償金出. al. n. v i n 現於近 4000 年前漢摩拉比法典(Code 1400 年赫梯法(Hittite C h of Hammurabi)、西元前 engchi U. Laws)、西元前 1200 年希伯來摩西律法(Hebrew Covenant Code of Mosaic law)、西元 前 200 年印度教摩奴法典(Hindu Code of Manu)。於民刑未分立之時代,早期羅馬. 民法(early Roman civil law)源自於西元前 450 年以制裁為本質之十二銅表法 (Twelve Tables),古典羅馬法(classical Roman law)即有兩倍、三倍及四倍的賠償金 之規定18。此些多倍賠償之概念並為普通法系所沿用,較完善之懲罰性賠償金制 16. 又稱為 exemplary damages, vindictive damages, smart-money. See Michael Rustad & Thomas Koenig, The Historical Continuity of Punitive Damages Awards: Reforming the Tort Reforms, 42 Am. U. L. Rev. 1269, 1294 (Summer 1993). 17 THOMAS J. COLLIN, PUNITIVE DAMAGES AND BUSINESS TORTS: A PRACTITIONER’S HANDBOOK 6 (1998). 18 David G. Owen, A Punitive Damages Overview: Functions, Problems and Reform, 39 Vill. L. Rev. 363, 368 (1994). 8.

(17) 度則首見於英國,嗣後便迅速傳遞至美國,為美國所採用19。以下即分別介紹英 國及美國指標性案例,並討論懲罰性賠償金制度之發展狀況。 一、英國 英美法上懲罰性賠償金原則之發展,應追溯至英國。早至西元 1275 年,英 國國會(Parliament)即頒定多倍懲罰之規定20。該規定謂: 「侵害宗教人士者應負擔 雙倍賠償金21」 。繼此規定後,英國國會於西元 1275 年至 1753 年頒定有兩倍、三 倍、四倍等至少 65 項多倍懲罰之規定22。. 政 治 大 案 中。於此二案件中,法院認為就涉及不法利用財富(wealth)與權力(power)之行 立 現代懲罰性賠償金原則係出現於英國 Wilkes v. Wood 案23及 Huckle v. Money. 24. ‧ 國. 學. 為判決懲罰性賠償金係屬正當25。Wilkes v. Wood 案中,John Wilkes 於其創辦之刊 物 North Briton 第 45 期中批評英王喬治二世及其幕僚(ministers),英國政府助理. ‧. (Secretary of State)Lord Halifax 簽發欠缺正式資訊且未載有特定姓名之逮捕令逮捕. sit. y. Nat. 印刷者及出版者,以制止其出版。被認為是出版者之 John Wilkes 家中因而遭到. al. er. io. Wood 帶領之執法人員的搜索。John Wilkes 請求鉅額懲罰性賠償,其主張輕微的. v. n. 賠償金不足以制止同類行為之發生。法院肯認其主張並判決被告 1000 磅之賠償. Ch. engchi. i n U. 金,並表示: 「賠償金之目的不僅在於滿足被害人,同時也在於對於罪刑之制裁、 嚇阻相類行為之發生,並證明陪審團對於該行為之厭惡。26」 與前述 Wilkes v. Wood 案相關之 Huckle v. Money 案,則是關於一名被認為. 19. KIRCHER et el., PUNITIVE DAMAGES: LAW AND PRACTICE § 1:1 (2015). THOMAS J. COLLIN, supra note17, at 6-7. 21 原文為“Trespassers against religious persons shall yield double damages.”參閱 David G. Owen, supra note 18. 22 Id. at 368. 23 98 Eng. Rep. 489 C.P. (K.B. 1763). 24 95 Eng. Rep. 768 C.P. (K.B. 1763). 25 THOMAS J. COLLIN, supra note 17, at 7. 26 原文為 “Damages are designed not only as a satisfaction to the injured person, but likewise a punishment to the guilty, to deter from any such proceeding to the future, and as a proof of detestation of the jury to the action itself. ” 參閱 98 Eng. Rep. 489, 489-99 C.P. (K.B. 1763). 9 20.

(18) 是 North Briton 第 45 期之印刷者的受僱人,因同樣逮捕令而遭拘禁之事件。於 Huckle v. Money 案中,原告遭拘禁,然拘禁期間僅約六小時,且於受拘禁期間 受有相當之禮遇。雖然本案中原告所受損害甚小,陪審團仍酌定 300 磅之賠償 金,此金額幾乎相當於原告週薪的 300 倍。 於上訴審中,被告承認其應負責任,惟就賠償金之部分主張原告並未受有 何實質損害,且原告於受監禁時受到良好待遇,又考量原告之薪資與地位,認 為該賠償金之酌定極為蠻橫(most outrageous)。 就此,法官認為考量原告所受之損害相當輕微,大概 20 磅之賠償金已足以. 治 政 填補。然相較於原告僅受輕微損害及原告之身分地位之考量,陪審團重視該案涉 大 立 及統治者恣意行使權力、違反大憲章(Magna Carta),並藉由主張該逮捕令之合法 ‧ 國. 學. 性以企圖摧毀國家自由之事實。法官肯認本案懲罰性賠償金之課予,其認為以一. ‧. 張未載有姓名之逮捕令進入他人住屋以取得證據,此較西班牙宗教法庭(Spanish Inquisition)27之行為為惡劣28,為對於國民自由(liberty of the subject)大膽公然之侵害。. y. Nat. io. sit. 法院考量該案中國家權力之濫用不僅造成原告自由之侵害,亦侵犯國家自由,認. n. al. er. 同陪審團超出實際損害甚多之懲罰性賠償金的酌定。Huckle v. Money 案中,懲罰. Ch. i n U. v. 性賠償金(exemplary damages)一詞首次被引用為正式法律原則29。. engchi. 二、美國 (一)英國法之影響 懲罰性賠償金原則於其發源自英國後即迅速傳至美國。其最初之案例為 30. 1784 年的 Genay v. Norris 案 。. 27 28 29 30. 西班牙宗教法庭係於 1478 年至 1834 以殘忍手段驅逐異教之天主教法庭。 95 Eng. Rep. 768, 768-769 C.P. (K.B. 1763). Michael Rustad & Thomas Koenig, supra note 16, at 1289. Genay v. Norris, 1 S.C.L. 6 (1 Bay 6) (1784). 10.

(19) Genay v. Norris 案中,原告與被告因酒醉而發生爭執。嗣被告提議與原告乾 杯和解,卻暗地於原告酒杯中摻入大量斑蝥 (cantharides) 31,致原告飲用後痛苦不 堪。南卡羅萊納法院(the South Carolina Supreme Court)判決考量原告所受之痛苦, 並認為身為醫師之被告不得抗辯其不知斑蝥之毒性,因而判處被告懲罰性賠償金 32. 。 另一關於早期懲罰性賠償金之 Coryell v. Colbaugh 案33,則是於 1791 年發生. 於紐澤西之案件。該案被告違反與原告結婚之承諾,法院指示陪審團不要以原 告實際損害或所受痛苦酌定賠償金,應以避免將來類似事件之發生為酌定賠償. 政 治 大. 金額之考量。該案中,法院駁回被告以貧困為由主張其不應負擔懲罰性賠償金. 立. 之抗辯,認為應設立典範(for “example's sake”)於社會大眾,以達嚇阻與預防. ‧ 國. 學. 之目的為懲罰性賠償金判決。. ‧. 至 1850 年,懲罰性賠償金制度根深蒂固為美國法的特色之一。美國最高法 院甚至表示,懲罰性賠償金原則獲得司法判決的支持超過一世紀之久34。就侵權. y. Nat. io. sit. 行為訴訟,陪審團通常會考慮被告侵犯之嚴重性,而非衡量原告損害之填補35。. n. al. er. 法院頻繁地以懲罰性賠償金為維持社會秩序之手段,對於以權勢欺壓弱者之人判. Ch. i n U. v. 決懲罰性賠償金,認為惡意或嚴重忽視原告權利者,應受懲罰性賠償金之制裁36。. engchi. 19 世紀末期,對於判處對象則自擁有權勢的個人移向大型公司。對於可能造 成公眾損害之瑕疵,懲罰性賠償金或為促使大型公司進行改善措施之動機。懲罰 性賠償金判決因此成為有效的社會控制措施之一,用以阻止刑罰無法控管且涉及. 31. 為稱為斑蝥的甲蟲乾燥後製成之粉末,俗稱西班牙蒼蠅(Spanish fly),具有毒性。因有誘使交 配的作用,早期曾被用於春藥。 32 法院於該案中就懲罰性賠償金係採“vindictive damages”之用語。 33 Coryell v. Colbaugh, 1 N. J. L. 77 (1791). 34 Day v. Woodworth, 54 U.S. 13 How. 363 (1851). 35 THOMAS J. COLLIN, supra note 17, at 9. 36 Michael Rustad & Thomas Koenig, supra note 16, at 1294. 11.

(20) 龐大利益之案件37。. 第二節 懲罰性賠償金之爭議 懲罰性賠償金雖有悠久之歷史,且為英美法特色之一,然美國法上就懲罰性 賠償金原則之存在與否並非毫無爭議。就此問題,19 世紀中期 Simon Greenleaf 與 Theodore Sedgwick 之爭論最為著名38。以下即分別對於懲罰性賠償金存在之肯否 見解加以探討。. 第一項 肯定說. 立. 政 治 大. 肯定說認為,懲罰性賠償金具有相當之功能,故有存在之價值。關於懲罰性. ‧ 國. 學. 賠償金欲達成之目的,從過去到現在,制裁(punishment)與嚇阻(deterrence)一直以 來被理解為懲罰性賠償金之主要功能39。透過主要功能之發揮,亦產生其他附加. ‧. 功能。以下即論述懲罰性賠償金之功能。. y. Nat. al. er. io. sit. 一、制裁(punishment). v. n. 懲罰性賠償金透過使被告支付額外之金錢,對其加以制裁。懲罰性賠償金於. Ch. engchi. i n U. 英國發展之初,係為懲罰政府濫用權力之手段40。隨著懲罰性賠償金制度之發展, 其亦有維持社會和平並保障社會秩序之功能41。 隨著經濟發展,本僅有小型企業之社會逐漸出現大型公司。涉及廣泛社會大 眾之產品責任事件的增加,使懲罰性賠償金課予之對象轉向大型公司,陪審團企. 37. Id. at 1296. Anthony J. Sebok, What Did Punitive Damages Do - Why Misunderstanding the History of Punitive Damages Matters Today, 78 Chi.-Kent. L. Rev. 163, 182 (2003). 39 Anthony J. Sebok, supra note 38, at 205. 40 Michael L. Rustad, Happy No More: Federalism Derailed by the Court That Would Be King of Punitive Damages, 64 Md. L. Rev. 461, 469 (2005). 41 Id. at 471. 12 38.

(21) 圖透過懲罰性賠償金之制裁功能以避免公司因貪圖利益而怠於修補產品瑕疵42。 美國學者創設「刑事侵權法」(crimtorts)43之概念,認為懲罰性賠償金為「刑事侵 權法」,透過制裁公司不法行為維持社會之完整性44。 二、嚇阻(deterrence) 懲罰性賠償金具有嚇阻、預防之功能。相較於對於過去行為評價之制裁功能, 嚇阻功能係避免未來行為之發生。此功能依針對對象之不同得以區分為特別嚇阻 (specific deterrence)與一般嚇阻(general deterrence)。前者係對於從事不法行為者本 身之嚇阻,預防其日後再為相同行為;後者則係指對於一般大眾之嚇阻效用,課. 治 政 予被告懲罰性賠償金,藉此設立典範於社會 。 大 立 45. ‧ 國. 學. 懲罰性賠償金發源之初,僅對於惡意及卑劣之行為加以懲罰,然隨著其發展, 重大過失行為亦成為懲罰性賠償金所欲避免之對象。蓋不僅極為惡劣之行為應予. ‧. 制止,極為愚蠢之行為亦非社會所樂見46。故懲罰性賠償金亦具有預防重大過失. sit. al. er. io. 三、填補(compensation). y. Nat. 行為發生之作用。. n. v i n Ch 於 19 世紀前,懲罰性賠償金被認為具有填補無形損害(intangible injures) engchi U. 47. 之. 功能,蓋早期實質損害之概念並不包含無形損害,而有賴懲罰性賠償金之課予加 以填補48。. 42. Michael Rustad & Thomas Koenig, supra note 16, at 1296. 為 criminal law 及 tort law 二字之組合。crimtorts 同時具有私法填補原告之目的與控制社會不 法行為之公法目的。學者創設此概念主要係為制約無法透過刑法制裁與預防之公司不法行為。 See Michael L. Rustad, The Supreme Court and Me: Trapped in Time with Punitive Damages, 17 Widener L.J. 783, 787 (2008). 44 Id. at 787. 45 Id. at 833. 46 Michael Rustad & Thomas Koenig, supra note 16, at 1305. 47 如羞辱(humiliation)、侮辱(sense of insult),及其他形式之精神上痛苦(mental anguish)等。See Anthony J. Sebok, supra note 38, at 180. 48 Exemplary Damages in the Law of Torts., 70 Harv. L. Rev. 517, 520 (1957). 13 43.

(22) 19 世紀後,實質損害之概念擴張及無形損害,懲罰性賠償金之原始填補功能 則於原告請求實質損害時得以實現。懲罰性賠償金制裁與嚇阻之功能則單獨被強 調49。然不可否認者係,理論上懲罰性賠償金仍有填補原告損失之功能,蓋實質 上原告支付律師費用、訴訟費用之損失,皆因懲罰性賠償金而獲得填補50。且填 補性損害賠償並非必能完全填補原告之損害,蓋難以證明之損害通常無法獲得賠 償51;無法估計與未能知悉之損失52亦有賴透過懲罰性賠償金加以填補。故縱使相 較於過去,原告已得請求填補性損害賠償填補其無形損害,不得因此認為懲罰性 賠償金不具填補功能53。 四、報復(revenge). 立. 政 治 大. 懲罰性賠償金亦具有報復之功能,報復加害人於某種程度上為原告請求懲罰. ‧ 國. 學. 性賠償金之動機 54。此功能得以分為兩個部分加以檢視:私人報復及公眾報復. ‧. (public revenge)55。懲罰性賠償金制裁之功能得為原告對於被告報復之手段,避免 原告自行採取報復行動致使衝突發生;另懲罰性賠償金亦反映陪審團對於被告行. y. Nat. er. io. al. sit. 為之憤怒,此即公眾報復56。. v. n. 雖然現代法律體系不應建立於報復功能之下,然不可否認原告對於被告或多. Ch. engchi. i n U. 或少會存有報復心理,則為避免原告私自採取報復行動,以法律制度取代原告私 人報復手段,為懲罰性賠償金報復功能欲實踐之目的57。故懲罰性賠償金具有報 復功能,應無不妥。. 49 50 51 52. Id. at 520. Id. at 521. Kemezy v. Peters, 79 F.3d 33, 34 (7th Cir. 1996).. 如因嚴重傷害致無法行動者可能喪失重要人際關係,並錯失許多機會。See David G. Owen, supra note 18, at 379 . 53 Anthony J. Sebok, supra note 38, at 164. 54 Supra note 48, at 521. 55 Id. at 522. 56 Id. at 522. 57 Id. at 522. 14.

(23) 五、教育(education) 懲罰性賠償金亦具有教育不法行為人與社會之功能。懲罰性賠償金得以彰顯 原告被法律保護之特別權利或利益,另一方面,被告具有相應之法律義務尊重該 權益。又懲罰性賠償金表彰法律與原告受侵害權益之連結,及社會加諸於被告侵 害行為之非難58。 藉由懲罰性賠償金之課予,行為人及社會大眾得以知悉人與人間相處之界限, 以及如何於個人自由範圍內避免侵犯他人權益。此亦顯現社會不允許破壞人際間 相處準則之行為,並重申社會維持道德及法律標準之承諾59。. 立. 六、執行法律(law enforcement). 政 治 大. ‧ 國. 學. 相較於前述制裁、嚇阻等實體之功能,懲罰性賠償金亦具有重要之程序上功. ‧. 能—執行法律。此程序上功能為實踐懲罰性賠償金實體功能之重要機制60。. y. sit. 61. Nat. 懲罰性賠償金使原告獲得超出其損害之賠償,因此提供被害人主張權利並執. io. al. er. 行法律之誘因 。懲罰性賠償金實質功能之發揮,有賴該制度確實之運作與執行,. n. 倘因被害人為免勞費而不願提起訴訟,懲罰性賠償金之實質功能將難以達成。. Ch. engchi. i n U. v. 另懲罰性賠償金提供被害人提起訴訟之誘因,亦使其擔任私人檢察官(private attorney general)62,進而達到減輕刑事法律制度(criminal justice system)之壓力。鼓勵 被害人尋求法律途徑,亦得避免其透過暴力私力救濟致破壞和平,進而維護社會 秩序63。 上述即為懲罰性賠償金之功能。身為實務工作者(practitioner)兼法學報導(law 58 59. David G. Owen, supra note 18, at 374. Id. at 375.. 60. Id. at 380.. 61. Id. at 380. DOBBS, REMEDIES 206 (1973). Kemezy v. Peters, 79 F.3d 33, 35 (7th Cir. 1996).. 62 63. 15.

(24) reporter)編輯的 Sedgwick 認為,懲罰性賠償金結合社會利益與被害人,使賠償金 的課予不僅填補被害人,亦得懲罰加害人,並於社會設立典範。懲罰性賠償金並 非刑事制裁,固無庸達到具合理懷疑之證明程度,故無雙重追訴(double jeopardy) 之疑慮64。歷史顯示陪審團對於恣意、惡意操縱權勢之戒備,懲罰性賠償金制度 歷史悠久且持續沿用,顯示其具有一定之實效性65。此以便宜(convenience)為基礎 之原則,已具有相當之權威(authority),不容任意廢除。 肯定說之見解獲得實務導向之律師們的支持66。最高法院亦有支持懲罰性賠 償金之存在,認為其得以鼓勵追訴未被刑法審理或充分制裁之行為67。. 第二項 否定說.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哈佛法學院教授 Greenleaf 主張應廢除懲罰性賠償金制度。其強調損害賠償 金之目的在於填補原告所受之損害並使其滿足,故其數額必須精確地(precisely)與. ‧. 原告所受之損害相對應,不得過多或過少68。陪審團應審酌者係原告應獲得多少. y. Nat. sit. 數額的賠償,而非被告應給付多少之賠償金69。被告的意圖(intent)並非重要,亦不. al. n. 70. er. io. 會影響賠償金之數額。行為是否具傷害性(injurious),並造成如何程度的損害始為. i n U. v. 賠償數額評斷之重點 。陪審團應避免於被告為惡意(malicious)行為時增加賠償金 71. 之數額 。. Ch. engchi. Greenleaf 教授認為懲罰性賠償金並非美國之傳統,且欠缺原則上的基礎 (doctrinal basis)亦不合邏輯。又在其見解下,原則(doctrine)只能是公(public)或私 (private)領域之其中之一,無同時跨越兩者之可能。懲罰性賠償金混淆公私法之功.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THEODORE SEDGWICK, A TREATISE ON THE MEASURE OF DAMAGES 514-15 (1891). Id. at 516. Michael Rustad & Thomas Koenig, supra note 16, at 1298. Luther v. Shaw, 147 N.W. 18, 20 (Wis. 1914). SIMON GREENLEAF, A TREATISE ON THE LAW OF EVIDENCE 209 (1846). Id. at 222. Id. at 222-223. Id. at 224. 16.

(25) 能,應被廢除72。由此顯見 Greenleaf 教授強調賠償金僅以填補損害為目的,不得 有制裁被告之功能。 實 務亦有支持 Greenleaf 教授之見解者。新罕布夏州最高法院 (the New Hampshire Supreme Court )法官 Foster 認為懲罰性賠償金判決是「駭人的學說 (monstrous heresy)」,甚至進一步表示其為「破壞法律平衡醜陋且不健康的毒瘤」 73. 。以制裁為目的課予被告賠償金是不正義的,蓋對於被告行為證明之要求未如. 刑罰有超越合理懷疑(reasonable doubt)之要求,不合於懲罰應行之程序;又法官對 於陪審團賠償金之酌定通常不會加以干涉,致陪審團經常判決遠超出刑法就該行. 政 治 大. 為規定罰金之數額74。科羅拉多最高法院(the Colorado Supreme Court)亦有見解表示. 立. 「制裁(punishment)」與「填補(compensation)」必須劃分明確界線75,否定懲罰性賠. ‧ 國. 學. 償金之存在。. ‧. 第三項 影響. y. Nat. sit. 上述為早期關於懲罰性賠償金之爭論,雙方見解各有擁護者,難分軒輊,至. n. al. er. io. 今懲罰性賠償金之存廢仍難有定論。近代懲罰性賠償金仍然存在之英美法下,其. i n U. v. 76. 爭議著重於對於課予被告龐大數額懲罰性賠償金之正當法律程序與合憲性問題 。. Ch. engchi. 另懲罰性賠償金使原告獲得意外之財(windfalls)亦為該制度爭議所在77。為免原告 獲得意外之財,並使懲罰性賠償金保有其制裁與嚇阻之目的,「數額分配(splitrecovery)78」制度應運而生79。俄勒岡州(Oregon)為美國首先採用數額分配制度之地 72. SIMON GREENLEAF, A TREATISE ON THE LAW OF EVIDENCE 240 (1899). See Michael Rustad & Thomas Koenig, supra note 16, at 1298. 73 Fay v. Parker, 53 N.H. 342, 382 (1872). 74 Id. at 397. 75 Murphy v. Hobbs, 7 Colo. 541, 551, 5 P. 119, 125 (1884). 76 Robert E. Riggs, Constitutionalizing Punitive Damages: The Limits of Due Process, 52 Ohio St. L.J. 859 (1991). 77 Rachel D. Trickett, Punitive Damages: The Controversy Continues, 89 Or. L. Rev. 1475, 1498 (2011). 78 所謂「數額分配(split-recovery )」 ,係將懲罰性賠償金數額加以分配,而非全數歸屬於原告。 Id. at 1479. 我國有將 split-recovery 譯為「數額分享」者。參閱戴志傑,美國法上懲罰性賠償金 數額分享制度之研究,政大法學評論,140 期,頁 287-371,2015 年 3 月。 79 Id. at 1483. 17.

(26) 區,規定原告請求懲罰性賠償金之百分之六十歸屬於法務部犯罪被害人協助部門 犯罪傷害賠償帳戶 (Criminal Injuries Compensation Account of the Department of Justice Crime Victims' Assistance Section)80。然該因應制度因涉及州之利益而面臨另 一新的問題—當事人是否得於未經州的同意進行和解81,如何妥善解決懲罰性賠 償金制度所衍生之爭議,仍有待實務及學說之對話,尋求解決方法。自懲罰性賠 償金原則自始發展至今,其爭議似未曾間斷,並影響引進懲罰性賠償金制度之我 國消費者保護法。 繼受大陸法系之我國法,於 1994 年於制定消費者保護法時,將屬於英美法. 政 治 大. 下產物之懲罰性賠償金制度加以引進,衝擊我國損害賠償體系。懲罰性賠償金制. 立. 度於美國法上即存在上述爭議,於該制度本身之爭議尚未解決之際,又未謹慎考. ‧ 國. 學. 量該制度與我國法理之衝突,消費者保護法第 51 條關於懲罰性賠償金之規定, 適用上亦引發相當之問題。首先於該條文要件「依本法所提之訴訟」,關於「本. ‧. 法」與「訴訟」之解釋,即有寬嚴之不同,顯示實務與學說對於懲罰性賠償金制. Nat. sit. y. 度接受程度之不同。以下即先針對消費者保護法第 51 條「依本法所提之訴訟」. n. al. er. io. 要件之解釋,討論實務及學說見解,歸納出該要件合理之解釋。. Ch 第三節 「依本法所提之訴訟」之意義. engchi. i n U. v. 按消費者保護法第 51 條規定, 「依本法所提之訴訟,因企業經營者之故意所 致之損害,消費者得請求損害額五倍以下之懲罰性賠償金;但因重大過失所致之 損害,得請求三倍以下之懲罰性賠償金,因過失所致之損害,得請求損害額一倍 以下之懲罰性賠償金。」條文中「依本法所提之訴訟」之「本法」係指「消費者 保護法」,似無爭議,然實務上就該要件有寬嚴之認定,寬則認為非以消費者保 護法為請求權基礎提起之消費爭議訴訟亦包含在內;嚴則限於以消費者保護法為. 80 81. Or. Rev. Stat. Ann. § 31.735 (West). Rachel D. Trickett, supra note 77, at 1485. 18.

(27) 請求權基礎提起之訴訟,甚或限於依消費者保護法第 50 條、第 53 條規定所提之 訴訟。以下即整理實務見解,並參考學者見解,分析消費者保護法第 51 條「依 本法所提之訴訟」之要件應如何解釋。. 第一項 依「本法」所提之訴訟 就消費者保護法第 51 條規定中「本法」所指為何,實務有不同解釋。本文 自判決中歸納出以下四種見解:(一)「本法」限於消費者保護法第 50 條 、(二) 「本法」限於消費者保護法第 50 條、第 53 條、(三)「本法」限於消費者保護法. 政 治 大. 中得為請求權基礎之條文、(四)「本法」係指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 立. (一)「本法」限於消費者保護法第 50 條. ‧ 國. 學. 就消費者保護法第 51 條所謂之「本法」,實務有認應限於同法第 50 條82。. ‧. 藍天建設不實廣告案中,被害人購買藍天建設興建之預售屋,建設公司以廣. Nat. sit. y. 告文宣及「夾層屋」之實景樣品促銷,然系爭房屋並未申請夾層設計,原告依民. n. al. er. io. 法規定解除契約,並依消費者保護法第 51 條請求懲罰性賠償金。然法院認為,. i n U. v. 僅消費者保護團體提起損害賠償訴訟時,始得請求懲罰性賠償金,被害人非屬消. Ch. engchi. 費者保護團體,故無消費者保護法第 51 條之適用。判決理由謂: 「所謂『依本法 所提之訴訟』,解釋上應僅限消費者保護團體依消費者保護法第四十九條、第五 十條規定以自己之名義所提起之消費者損害賠償訴訟時始有其適用,其他之訴訟 不得援用。」其主張之理由有二,其一為「消費者保護法第五章(消費爭議之處. 82. 消費者保護法第 50 條: 「(第一項)消費者保護團體對於同一之原因事件,致使眾多消費者受害 時,得讓二十人以上消費者損害賠償請求權後,以自己名義,提起訴訟。消費者得於言詞辯論終 結前,終止讓與損害賠償請求權,並通知法院。(第二項)前項訴訟,因部分消費者終止讓與損害 賠償請求權,致人數不足二十人者,不影響其實施訴訟之權能。(第三項)第一項讓與之損害賠償 請求權,包括民法第一百九十四條、第一百九十五條第一項非財產上之損害。(第四項)前項關於 消費者損害賠償請求權之時效利益,應依讓與之消費者單獨個別計算。(第五項)消費者保護團體 受讓第三項所定請求權後,應將訴訟結果所得之賠償,扣除訴訟及依前條第二項規定支付予律師 之必要費用後,交付該讓與請求權之消費者。(第六項)消費者保護團體就第一項訴訟,不得向消 費者請求報酬。消費者保護團體就第一項訴訟,不得向消費者請求報酬。」 19.

(28) 理)第二節(消費訴訟)自第四十九條起至第五十三條止,均係有關消費者保護 團體之規範,該第五十一條關於懲罰性賠償金之規定,自亦屬有關消費者保護團 體之規範,即依同法第四十九條、第五十條規定提起之消費者損害賠償訴訟。」 另一理由為「所謂『懲罰性賠償』係英美法上特有之賠償類型,非屬『損害補償』 性質之賠償,此制之設立目的在於對具有邪惡動機(evil motive)、非道德的 (outrageaus(編註:此應為 outrageous 之誤)) 、有意圖的(intentional)或極惡(flagrant) 之行為人施以一定懲罰,阻嚇他人效尤之處罰性賠償,其性質及目的與刑事處罰 無異,故適用上應予嚴格之限制。而我國消費者保護法第五十一條既係移植自美. 政 治 大 面較大時始有適用,以求兼顧企業經營者及消費者間之利益平衡,自不宜逕認凡 立 國法制,解釋上宜限縮在僅於消費者保護團體提起消費者損害賠償訴訟,危害層. 係消費者保護法所定消費者與企業經營者間,就商品或服務所生爭議之法律關係. ‧ 國. 學. 而向法院提起之訴訟屬之,無論係由消費者團體提起抑或由消費者個人提起,均. ‧. 有第五十一條懲罰性賠償金之適用。83」. Nat. sit. y. 自判決內容可知,實務採此見解者自消費者保護法章節之編排觀察,認為關. n. al. er. io. 於懲罰性賠償金規定之第 51 條附近之條文均係有關消費者保護團體之規範。另. i n U. v. 認為懲罰性賠償金應兼顧企業經營者與消費者間之利益平衡,於危害層面較大時. Ch. engchi. 始有適用。基於此二理由,實務有將「本法」限於消費者保護法第 50 條,亦即 認為僅消費者保護團體所提起之消費者損害賠償訴訟始得請求懲罰性賠償金,排 除消費者個人提起訴訟之情形。 (二)「本法」限於消費者保護法第 50 條、第 53 條 相較於前述見解,實務亦有採稍微寬鬆之見解,而認消費者保護法第 53 條 84. 亦屬「本法」之範圍者。比較消費者保護法第 50 條與第 53 條得以發現,後者. 83. 台灣高等法院 91 年度上更(一)字第 68 號判決。台北地方法院 92 年度訴字第 917 號判決同此 見解。 84 消費者保護法第 53 條: 「(第一項)消費者保護官或消費者保護團體,就企業經營者重大違反本 20.

(29) 規定除消費者保護團體外,亦包含消費者保護官在內。又第 53 條係規定消費者 保護官及消費者保護團體得以訴請法院停止企業經營者之行為,與第 50 條係關 於損害賠償訴訟亦有不同。 相關實務案例中,正第建設不實廣告案亦係關於夾層屋之不實廣告。建設公 司設置夾層樣品屋,然該建案建物並非合法夾層屋。被害人爰依消費者保護法第 23 條規定請求建商負損害賠償之責,並請求給付懲罰性賠償金。然法院認為,僅 消保官或消保團體依消費者保護法第 50 條、第 53 條提起之訴訟,始合於消費者 保護法第 51 條「依本法所提之訴訟」 。本件被害人提起之訴訟,與消費者保護法. 政 治 大. 第 51 條之規定不符,故不得請求懲罰性賠償金。其判決係以: 「依消費者保護法. 立. 第 2 條第 3 款及第 5 款規定,該法所稱消費訴訟,係指因消費者與企業經營者間. ‧ 國. 學. 就商品或服務所發生之法律關係而向法院提起之訴訟。又觀諸消費者保護法第 5 章第 2 節關於消費訴訟之規定,上開消費訴訟應包括消費者個人所提起之消費訴. ‧. 訟,及消保官或消保團體依該法第 50 條及第 53 條規定所提起之消費訴訟在內。. Nat. sit. y. 而消費者保護法第 51 條既明定適用於『依本法所提之訴訟』 ,而非『消費訴訟』 ,. n. al. er. io. 依其文義解釋,所稱『依本法所提之訴訟』應係指消保官或消保團體依該法第 50. i n U. v. 條及第 53 條規定所提起之消費訴訟而言,非謂舉凡消費者與企業經營者間因就. Ch. engchi. 商品或服務發生紛爭所提起之消費訴訟均屬之。85」. 上開實務按文義解釋,認為「消費訴訟」包括消費者個人及消保官或消保團 體提起之訴訟,消費者保護法第 51 條明定「依本法所提之訴訟」而非以「消費 訴訟」為其要件,係有意排除消費者個人提起之消費訴訟,進而否定消費者個人 請求懲罰性賠償金之可能86。. 法有關保護消費者規定之行為,得向法院訴請停止或禁止之。(第二項)前項訴訟免繳裁判費。」 85 台灣高等法院 95 年度上字第 723 號判決。同此見解者另有桃園地方法院 100 年度桃簡字第 511 號判決、台北地方法院 100 年度消字第 7 號判決、台北地方法院 99 年度重訴字第 271 號判 決。 86 然此見解並未獲得最高法院之支持,本案最高法院認為:「『依本法所提之訴訟』,並非規定: 『依前條所提之訴訟』 ,自難解為僅限於消費者保護團體依同法第五十條所提起之訴,始得為之, 21.

(30) (三)「本法」限於消費者保護法中得為請求權基礎之條文 實務有未將消費者保護法第 51 條之「本法」限縮於同法第 50 條或第 53 條, 即未將消費者個人排除在外,然認為「本法」應以消費者保護法中得為請求權基 礎之條文為限。倘係以其他法律為請求權基礎提起訴訟,縱使係主張消費者保護 法規定之違反,亦不合於「依本法所提之訴訟」之要件。 元成建設廣告不實案中,被害人購買元成建設興建於真愛密碼社區之預售屋, 銷售廣告內容包含六大主題公共設施,於建設公司交屋後,被害人始發現該社區 並未有如廣告內容之公共設施,且建設公司未依廣告內容申請建照執照,按建築. 治 政 法令已不得興建該公共設施。被害人爰依民法債務不履行(民法第 226 條第 1 項、 大 立 第 227 條第 1 項、第 229 條、第 231 條)、瑕疵擔保(第 354 條、第 359 條)及消保 ‧ 國. 學. 法第 22 條、第 51 條等規定,解除契約並請求損害賠償,並請求懲罰性賠償金。. ‧. 惟法院以被害人並非以消費者保護法作為請求權基礎,故不得請求懲罰性賠償金。 其判決係以: 「消費者得依消保法提起訴訟之依據法條,計有該法第七條第三項、. y. Nat. io. sit. 第八條第一項、第九條、第二十條第三項、第二十三條第一項、第四十九條、第. n. al. er. 五十條等,故消保法第五十一條: 『依本法所提之訴訟』 ,顯然係指依上開消保法. Ch. i n U. v. 規定所提起之訴訟,並不及其他法律規定所提起之訴訟。」「學說上亦多認為消. engchi. 費者保護法第 51 條所定『依本法所提之訴訟』是指依據消費者保護法所提出之 民事訴訟而言,若非依據消費關係並以消費者保護法為請求權基礎所提出之訴訟, 應無本條之適用。蓋因我國消費者保護法其性質上乃為獨立侵權行為規定,於企 業經營者所提供之商品或服務,未符合當時科技或專業水準可合理期待之安全性, 而造成危害消費者權益之際,基於無過失責任,企業經營者即須負侵權行為之損 害賠償責任,並同時為懲罰故意侵權行為而具有懲罰性違約金規定可資作為請求,. 以故,當事人提起之訴訟,倘係消費者與企業經營者間就商品,或服務所生爭議之法律關係,而 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起訴者,無論係由消費者團體或由消費者個人提起,均有第五十一條懲罰 性賠償金之適用。」有最高法院 97 年台上字第 214 號判決可資參照。 22.

(31) 然此與民法契約責任係採可否歸責作為判斷基準,且違約金亦應以兩造當事人間 是否有特約為斷,兩者各自規範迥然有異。」 「本件被上訴人(即被害人)原審起訴 請求損害賠償係以民法第 226 條第 1 項、第 227 條第 1 項、第 354 條及第 359 條 規定作為請求權基礎。至於援引消保法第 22 條,僅在佐證被上訴人具有前揭民 法上之權利。87」 上開案例中,法院認為消費者保護法與民法並不相同,僅以消費者保護法 為請求權基礎提起訴訟者,始得請求懲罰性賠償金,縱被害人主張消費者保護 法第 22 條88之規定,然法院以該條文並非請求權基礎,僅係佐證被害人有請求. 政 治 大. 民法上損害賠償之權利,故認為被害人不得請求懲罰性賠償金。. 立. (四)「本法」係指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 ‧ 國. 學. 相較於前述(三)之見解,此見解不以依消費者保護法為請求權基礎提起之訴. ‧. al. er. 實務見解. io. 1.. sit. Nat. 法規定,亦合於「本法」之概念。. y. 訟為限,倘以其他法律為請求權基礎,並主張非得作為請求權基礎之消費者保護. n. v i n Ch 於前述正第建設不實廣告案,高等法院將「依本法所提之訴訟」限於依消費 engchi U 者保護法第 50 條提起訴訟之情形,然該見解未獲最高法院支持89,案經發回後, 高等法院另為判決: 「上訴人因而以被上訴人違反消保法第 22 條規定為由,向法 院起本件訴訟,自係因消費關係而提起之消費訴訟。則上訴人依同法第五十一條 規定,請求被上訴人給付懲罰性賠償金,核屬有據。90」即認為以消費者保護法. 87. 台灣高等法院 104 年度上字第 1107 號判決。最高法院 101 年度台上字第 122 號判決同此見 解。 88 消費者保護法第 22 條: 「(第一項)企業經營者應確保廣告內容之真實,其對消費者所負之義務 不得低於廣告之內容。(第二項)企業經營者之商品或服務廣告內容,於契約成立後,應確實履行。」 89 參閱前註 86。 90 臺灣高等法院 97 年上更(一)字第 35 號判決。 23.

(32) 第 22 條為由提起訴訟,合於懲罰性賠償金請求權之要件91。 另於綠竹建設不實廣告案中,建設公司於廣告表示建物得作為店面使用,然 被害人購買後進行店面裝潢,遭臺北縣政府工務局裁罰後,始知該建物僅得作為 「停車空間」使用,被害人因而主張瑕疵擔保請求減少價金,並依消費者保護法 第 22 條、第 51 條規定請求懲罰性賠償金。高等法院於本案表示:「本件乙○○ 係主張綠竹公司明知系爭廣告內容與實際系爭房屋 1 樓不得供店面使用,致其因 信賴系爭廣告,而受有系爭房屋 1 樓無法為店面營業使用之損害,併依消保法第 22 條、民法第 354 條、第 359 條之規定,請求綠竹公司減少價金,依上開說明,. 政 治 大. 乙○○自得依消保法第 51 條之規定,請求懲罰性賠償金。92」此見解獲得最高法. 立. 院之認同93。. ‧ 國. 學. 另於保時捷柴油休旅車廣告不實案中,被害人購買之休旅車,因欠缺廣告內. ‧. 容所述濾除車輛排放之微碳粒作用之「柴油微碳粒濾清器」,以及車輛引擎於怠 車時自動停止運作以節省油耗之「引擎自動啟閉功能」,致該車輛排放之微碳粒. y. Nat. io. sit. 附著於車身,增加洗車頻率及油耗。被害人依瑕疵擔保規定請求減少價金及損害. n. al. er. 賠償,並依消費者保護法第 22 條、第 51 條規定請求懲罰性賠償金。法院表示:. Ch. i n U. v. 「參諸消保法第 2 條第 3 款及第 5 款規定,『消費關係』指消費者與企業經營者. engchi. 間就商品或服務所發生之法律關係,『消費訴訟』則指因消費關係而向法院提起 之訴訟,故消保法第 51 條所謂『依本法所提之訴訟』 ,係指消費者因消費關係向 法院所提訴訟而言,不以消費者以消保法規定為請求權基礎為必要。本件被告為 系爭車輛經銷商,屬企業經營者,原告為購買系爭車輛之消費者,原告因系爭車 輛所生消費爭議提起訴訟,並援引消保法第 22 條規定作為依據,核與同法第 51. 91. 此判決雖因企業經營者時效抗辯問題之故,未為最高法院所維持,然就消費者保護法第 51 條 「依本法所提之訴訟」之見解,最高法院並未予以否認。參閱最高法院 97 年度台上字第 2481 號 判決。 92 台灣高等法院 98 年度重上字第 637 號判決。 93 最高法院 102 年台上字第 2323 號判決。 24.

(33) 條規定之構成要件相符,被告辯稱:原告並未以消保法規定為請求權基礎,不得 依同法第 51 條規定請求懲罰性賠償金云云,自不足取。94」即認為消費者保護法 第 22 條雖非得以作為請求權基礎,然被害人援引該條規定作為依據,即已符合 懲罰性賠償金請求權之要件。 上開實務案例皆與不實廣告有關,消費者係主張企業經營者違反消費者保護 法第 22 條,然該條文並無法律效果之規定,係屬解釋性、輔助性之不完全法條, 無法作為請求權基礎。惟法院認為消費者保護法第 51 條並不以消費者依消費者 保護法規定為請求權基礎為必要,只要是因消費關係所提起之訴訟,縱以他法為. 政 治 大. 請求權基礎,亦合於懲罰性賠償金請求之要件。. 立. 學說. 學. ‧ 國. 2.. 學說部分,有認為「依本法所提之訴訟」不應限於以消費者保護法為請求權. ‧. 基礎提起之訴訟為限。基於以下理由,將該要件限縮於以消費者保護法為請求權. sit. y. Nat. 基礎提起訴訟之情形者,有再斟酌之必要:1、懲罰性賠償金請求權成立之重點. al. er. io. 在於侵害行為之「可處罰性」 ,或侵害行為人之「主觀惡性」 ,而非消費者主張之. v. n. 法律效果是否規定於消費者保護法95。2、就立法技術考量,消費者保護法不可能. Ch. engchi. i n U. 鉅細靡遺,因而有消費者保護法第 1 條第 2 項之規定:「有關消費者之保護,本 法未規定者,適用其他法律。」顯見立法者有將部分法律效果留待民法或其他法 律為進一步之規定,作為消費者起訴之請求依據96。3、消費者保護法第 51 條所 稱之訴訟固係指「消費訴訟」而言,又按同法第 2 條第 5 款規定,「消費訴訟」 係指因消費關係而向法院提起之訴訟;其中消費關係依同條第 3 款規定係指消費 者與企業經營者間就商品或服務所發生之法律關係。觀諸上開定義,均未指明消. 台北地方法院 101 年度消字第 14 號判決。 陳忠五,不誠實廣告與懲罰性賠償金─最高法院 101 年度台上字第 122 號判決評釋,台灣法 學雜誌,229 期,頁 110-111,2013 年 8 月。 96 陳忠五,同前註,頁 111。然學者就消費者保護法第 51 條之規定,另認為應限於損害賠償訴 訟始得請求懲罰性賠償金。參閱陳忠五,同前註,頁 112-114。 25 94 95.

(34) 費訴訟以消費者起訴所主張之法律效果明文規定於消費者保護法者為限。而就保 護消費者之立法政策觀察,解釋上亦無為此限制之必要97。 另有論者指出,於不實廣告之案例中,消費者保護法第 22 條與第 23 條98之 規定不同,倘僅違反得為請求權基礎之第 23 條時有懲罰性賠償之適用,將形成 「故意為不實廣告之企業經營者」無須負懲罰性賠償金責任,惟「故意刊登或報 導不實廣告之媒體經營者」應負懲罰性賠償金責任之不合理現象。此取決於偶然 規範差異之區分對待,實難認合於懲罰性賠償金之目的與機能99。 (五)本文見解. 政 治 大 本文以為,將消費者保護法第 立 51 條之「本法」,限縮解釋於特定條文,將過. ‧ 國. 學. 度增加消費者請求懲罰性賠償金之困難,與保護消費者之立法政策有所違背。另 懲罰性賠償金制度係以制裁企業經營者為目的,而企業經營者之惡性並不受是否. ‧. 係由消費者保護團體提起訴訟之影響,亦與是否以消費者保護法為請求權基礎無. sit. y. Nat. 涉,故不應使該等因素影響企業經營者之責任。準此,應認消費者保護法第 51 條. al. er. io. 之「本法」 ,凡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均屬之,而不限於消費者保護法特定之條文。. v. n. 前述見解中,應以(四)之見解較為可採,亦即所謂「本法」即按照其字面解釋,. Ch. engchi. i n U. 以消費者保護法為由提起訴訟即可,是否係以消費者保護法為請求權基礎則在所 不問。 自上述關於消費者保護法第 51 條「依本法所提之訴訟」關於「本法」之討 論,即可發現對於「本法」之解釋設有越多限制者,懲罰性賠償金之請求將更加 困難,此則反映該見解對於懲罰性賠償金採取較為保守之態度。其中將「本法」 限縮於消費者保護法第 50 條及 53 條之見解,限制請求主體之範圍,認為僅消費 97. 陳忠五,同前註 95,頁 108。 消費者保護法第 23 條:「(第一項)刊登或報導廣告之媒體經營者明知或可得而知廣告內容與 事實不符者,就消費者因信賴該廣告所受之損害與企業經營者負連帶責任。(第二項)前項損害 賠償責任,不得預先約定限制或拋棄。」 99 林家如,同前註 15,頁 150。 26 9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第 32 條 得標廠商有招標文件規定之 不發還其繳納之全部或部分 保證金及其孳息之情形。(請 參照押標金保證金暨其他擔 保作業辦法第

10.4.第 10.2 條所定之申請人得撤回申請。然而反傾銷及損害調查已依據 第 11.1

聲請司法機關提供案件相關資訊,並通知其偵查、裁 判結果。但其妨害偵查不公開、足以妨害 另案之偵查、違反法定保密義務

(十四)廠商為押標金保證金暨其他擔保作業辦法第 33 條之 5 或第 33 條之 6

四、學生依個人資料保護法第三條規定,當事人依該法行使之權利,將不因報名作

1.有採購法第 50 條第 1 項第 3 款至第 5 款、第 7 款情形之一,依同條 第 2 項前段得追償損失者,與追償金額相等之保證金。. 2.違反採購法第

(十四)廠商為押標金保證金暨其他擔保作業辦法第 33 條之 5 或第 33 條之 6

4〃教保服務機構諮詢相關專科醫師 2 人以上,有客觀事實足認其身心狀況有傷害帅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