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心在朱子思想中的關鍵地位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心在朱子思想中的關鍵地位"

Copied!
1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关键

董金裕 — — 一 、刖 目 在 宋明理学家之中,不论程、朱, 抑 或陆、王,理都 是居 于最 高地位的本 体。 但 程、朱主张 “ 性即理” 陆、王主张 “ 心 即理” ,从 表面上看 来,陆、王实 较程、朱 更为重视心 ,因而陆、王之学又被 称为心学。 相较之 下 ,在 朱子思想中的心,似 乎已落 于第二义而 没有 很高 的 地位。 此从本体论的 立场观之,并无 不对;但 从修 养 论的 立场而言 似乎还有 斟酌 的 必 要。 按朱子尝 谓: 人 之所以 为学 ,心与理 而已矣。 心 虽主 乎 一身 ,而其体 之虚 灵,足以管乎 天下之 理;理虽散 在万 物,而其用之微妙, 实不外乎一人之心 。 初不 可以 内外精粗而论也①。 盖人 之 为学, 目标乃在于使所行所 为 皆合 乎理,但理虽 是 精 却只存有 而不活 动 而 心则 属粗 可是具 有活 动 能力 而 能 主 ① 《大学 或问》 《近 世汉藉丛 刊》卷二 页 台北 中文出版社。

(2)

156 朱子学刊 二〇 〇 〇年第一辑 总第十一辑 宰理之用,亦即人的所行 所为是善还 是恶,理是否 能充分发挥其 作用,关键乃在于心的 明昧。 由此 而论,修养功夫 之 所在 并 非 理,也非 与理相 应 的 性 而是在心。 可见从修 养 论的立场来看, 心具有相当重 要的地位。 二、

朱子论

想要了解朱子对性的看法,不能不先 言 他 对理气的观点。 约而 言 之,朱子以为理属 于形 而上,不是现象界实 际的存 在 而 是现象界实 际存在的超越 根 据,曰: 天地之间,有 理 有气。 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 之 本也。 气也 者,形而 下之畢也,生 物之具也。 是以人 物 之 生,必稟此 理,然 后 有 性;必 禀 此气,然后有形。 虽不 外乎 一 身 ,然道 器之间,不 可乱 也 ① 。 ’ 理既 然 是超越地 为“ 切实 际存在的先 天依 据,并 不能 对 形 而下的璁象界起真正的创造 作用,否则即不符合其 形 而上 的特 性。 所 ‘ 以理要具体表 现 就必须凭籍形而下的气。 故又曰: 盖气 则 能凝结 造 作 理却无 情意,无 计度,无造作。 只 此气凝聚 处,理 便在 其中。 且 如天 地间人物草木禽兽 其生 也 莫不有种,定不会无种 子 白地生出 一个彻 事,这 个都是 气。 若理 则 只是个净 洁空 阔底 世 界, 无形 迹,他 却不会造 作;气则 能凝 聚生 物也 。 由此理关系,下落 到人物,则性属于理,曰: ① 朱文公文集卷五八《答黄道夫》二书 之第 一 书 页 台北 台湾商务 印 书馆, ② 朱子语类捲一 页 台北 华世出版社。

(3)

“ 心” 在朱子思想中的关键地位 性只是理而芑①。 又曰: 盖所谓性 即天地所以生物 之理。 所谓维天之命,于 穆 不巳 ,大哉 乾 元 万 物资 始者 也 。 性既然 是天地所以生 物之理 理纯粹至善 故性 也是善的: 性则纯是善 底③。 然而人 既然有其禀气 而生的形体,则 人性 乃因已落于气质 之中, 故人 除了具有纯粹至善 而合于理的 天地 之性 之外 又有气 质 之 性 曰: 论天地之 性,则专 指 理而 言;论气质 之 性,则 以理与气 杂而言之④。 此气质 之性 则有 善而不善。 朱子曾设替曰: 先生言 气质 之性, 曰: “ 性譬 之水 本皆清也。 以净器盛 之 ,则清;以不净之器盛之 则臭;以污泥 之器盛之,则浊;本 然之 清,未尝不 在,但既 臭、浊,猝难 得便 清 ” ⑤ 。 天 地之性 有如本来清 洁之水 但因放在不同的容 器内,而容 器或者不 干净或者杂有污泥 清水便成为臭、浊 的水。 不过清水 及臭、浊的水 仍然 都是水,所以气质之性 并 不 是 在天地之性以 外别 为一性 故曰 : 有气质之性 ,无天地之 性,亦 做人不得 有天地之 性 无 ① 《朱子语类》卷二 页 。 ② 《朱文 公文集 卷四三《答吕伯谦 三书之第 一 书,页 。 ③ 〈朱子语类》卷五 页 。 ④ 《朱 子语类》卷四 页 。 ⑤ 同上。

(4)

15 8 朱子学刊 二〇 〇 〇年第一 辑 总第十一 辑 气质 之性 亦做 人不得 。 不过,气 质之性 却已经与 天地之性有所 不同, 曰: 气质 之 性 便只是天地 之性。 只是这个天地之 性,却从 那里过。 好 底性 如水,气质 之性如杀 些酱与盐 便是 一般 滋 味② 。 于是人皆具有本然 之 善的天 地之 性 又具 有 杂气 质 之 偏 质 之性,所以必须从事 修养,来 矫正气 质 之偏,以回复 本然的善 性。 三、

子论 心 想要了解朱子 对心的看法,不能不先 言其 “ 心统性 情 之说, 其说 承自张载,而做更进 一 步的推阐: 心之 全体湛然 虚明 ,万理具 足。 无 一毫私欲 之 间 ,其 流 行 该 遍,贯乎动静,而妙用又无不在焉。 故以其未 发而全体 者言之,则 性 以其已发而妙用 者言之,则情 也。 然心统 性 情 只就浑沦一 物之中 ,指其巳发、未 发而 言尔;非是性是 一 个地头 心是一个 地头 情 又 是一个 地 头 如 此悬 隔也 据此 则心贯乎动静 而又有 未发、已发的分别。 就 未发而言,则 是性,就已发 而言,则是情。 性为心之体 情为心之 用,而心能统 之。 当 心未感 于物而静之时 纯粹至善 道义全具 此即是性;至 于感于物而动之时,嗜欲出焉 于是而有善恶的分别,此即是 情。 ① (朱 子语类》卷七 八 页 。 ② (朱 子 语类》卷四 页 。 ③ 《朱 子 语类》卷五 页 。

(5)

“ 心” 在朱子思想中的关键地位 故曰: 盖人受天地 之中 以生 ,其 未 感也,纯粹至善 万理 具焉 , 所谓 性 也。 然 人 有 是性,则 即有 是 形;有 是 形, 即有 是心,而 不能无 感于 物。 感 于物 而动 则性 之欲者出焉, 善恶于是 乎分矣。 性之 欲即所谓情也 。 由静而动,从未发到已发,本来纯 粹至善 变 成善 恶有分,于是心 乃 有 道心、人心的不同 曰: 人心 ,人 欲也。 道心 ,天理 也。 所谓人心者,是气血 和 合做成 嗜欲 之类,皆从 此出, 故 危。 道心是本 来稟受得仁 义礼 智之心② 。 , 所谓“ 人心者 是气血和合做成、正如所谓“ 论气质之性,则理与 气杂而 言之” 。 至于 “ 道心是本 来 禀受得仁义礼智之心” 正如所 谓“ 论天 地之性 则 专指理而言” 。 可 见 在朱子的威想中,对应于 天地之性与气 质之性的别 又 有必 与人心 的分别。 但 有如 气 质之性并 非于天 地 之性 外别 为一性 ,人心也非别于道心之 外 的一心 。 故又曰: 人心亦只是一 、个。 知觉从饥 食渴饮 便 是 人 心 ;知 觉从 君臣父 子 处,便是 道心 ③ 。 人心、道心既然 只是 一 个心,所以是人人所兼具的,曰: 然 人 莫不有 是 形, 故虽上智 不 能无人心;亦莫不有是 性 故虽下愚不 能无道心④。 ① 《朱 文 公文集》卷六 七《乐 记动静说》 页 。 ② 朱 子 语类〉卷 七八 页 , ③ 《朱子语 类〉卷七八 页 。 ④ 《朱文公 文集 卷七六《中腐章句序》 页 。

(6)

16 0 朱子学刊 二 年第一辑 总第 十一 辑 一 一 天地 之性为 纯粹至善 者 气质 之性 则 有 善有 恶 等而视 之, 人心、道心也有 善恶的差异,曰: 人心者,气质之心也 可为善,可为不善。 道心者,兼得 理 在里 面,惟 精是无 杂,惟 一是 终 始不 变,乃能允 执 厥中 ① 。 所谓 终始不变的保持无杂 即是纯 粹至。 又曰: 心 ,人 之 知觉,主于身 而应事物者也。 指 其生于 形气 之私 者而言,则谓之 人心;指其 发 于 义 理 之 公 者而言 ,则谓 之 道心② 。 出于 义理之公, 自然是善 ;出于形气 之私 就难免流于恶了。 既然人皆有合于义 理之正 的道心 又有出于 形 气 之私的人 心 则在修养上,就必须以道心节制 人心,使不 至 于有 所 徧 失。 故日: 二者 指 道心、人心)杂于方寸之间, 而不知所以治之, 则危 者 愈 危 微者愈 微 而天理 之 公 卒无以胜乎人欲之 私 矣。 精则凑乎二者 之间而不 杂也 ; 一 则 守其本心之正 而不 离也。 从 事 于 斯 无 少间 断,必使 道心 常 为 一身之 主 ,而人 心 ,则危者 安 微 者 著,而动静云 为, 自无过不及之 差 矣③。 如果 不以道心统御 人心 则有 过与 不及之 偏 差 而流于恶了 故 又曰: 若无道心以御 之 则一 向入于恶,又不止 于危 也 ④ 。 ① 株子 语类 卷七八’ 。 ② 《朱 文 公 文集 卷六五 尚书大禹谟 页 。 ③ 《朱 文 公 文集 卷 七六《中庸 章句 序 页 。 ④ 〈朱子 语类 卷 七八 页 。

(7)

“ 心” 在朱子思想中的关键 地位 既 然人都 有生于形气之私的人心 危而容易 人于邪恶,而必须以 道心如将 帅指 挥卒徒一 般 来节制人心弋当然 就 要讲 求 修 养工 夫了。 四、

朱子修 养

夫上

用 朱 子所谓修养工夫,大抵 是 承继 程 颐 “ 涵养须用 敬,进 学在 致知” 的纲领出来 可以分为居敬与 穷 理二端,而这 两 者又都与 心有密 切的关系,兹分述 之如下: 卜 心与居 敬 朱子 论敬’综合程 颐及其弟子谢良佐、尹痹之说,以 “ 主一 无 适” 为敬 又 以“ 常 惺惺” 、 “ 收敛其心” 言主一 其言曰: 论其 所以为敬 之 方 则其 指 程颐)言又曰 : “ 主一之谓 敬,无 适之谓 一 。 ” 又曰 : “ 但庄 整 齐 肃,则心便 一 , 一则 无 非僻 之干 存之久而 天理明 矣。 ” 至其门人谢良佐 之言则曰: “ 敬是常惺惺 法。 ” 尹炫之则 曰 : “ 人能收敛 其心 ,不容 一 物,则可以谓之敬矣。 ” 以 皆切至之 言 深 得 圣 经 之 旨②。 所谓“ 常惺惺” ,即戒谨 恐惧之意,所戒谨恐惧的 是此心韵昏昧 放逸;所谓 “ 收敛此心” 用 意 在于防范 此心 的昏昧 放逸; 目的都 是使此心不为私欲所间 而能 保有 其湛然 虚明、万 物具足 的本 然 状态。 但 这两者皆较偏于存养,还不足以尽朱子论 敬之意,盖朱子 以为敬贯 动静 涵 养、省察都 有 赖于敬 即《易》所谓 “ 敬以内, ① 朱子曰: “ 人心 如卒 徒 道 心 如将。 ” 见《朱子语类 卷 七 八 页 。 ② 朱文公文集》卷一五 经筵讲 义 页

(8)

162 朱子学刊 二〇 〇 〇年第 一辑 总第十一辑 义以方外” 曰 : 敬字贯通动静,但 未 发时 则浑然是 敬之体 非是知其 未 发,方 下敬 底 工夫 也。 既发则 随事 省察,而敬之用行焉。 然 非其体素 立,则省察 之功 亦 无 自 而施 也。 故敬、义非 两截 事 必有 事焉而 勿正,心 勿志勿助 长,则此心卓然 贯通 动 静, 敬立义 行 无适而非天理 之正 矣②。 “ 必 有事焉 而如正,心勿忘勿助长 ” ,即是义以方外。 但如果敬以 直内的工夫 不够 纯 熟,那么随 事省察之功 也就 无从下手了。 可 见敬可以包 涵义 此即所谓 敬贲动静 之意。 故又曰; 所谓 主一 、主事 之不同,恐 亦未 然。 主一只是专一。 盖 无事则湛然安静而不务 于动 有事则随事应变 而 不及乎他。 是 所谓 主事 者 乃以为主一也③ 。 “ 无事则堪 然安 静” ,即涵养 此心体的灵明 ; “ 有 事则 随事应变”, 即发挥 此心体的妙 用, 以省 察其是非 得失。 可见 不论涵 养或省 察 都必须 在此心上用功。 二 心与 穷理 最能代表朱子论格物穷理 的见解者,莫过 于《大学章句》的 《格物补传》 其 言曰 : 所谓致知在 格物者,言欲致 吾 之知,在即物 而 穷其理 也。 盖 人心之灵 莫不有知; 而 天下之物, 莫不有理。 惟 于 理 有未穷,故其知有 不尽也。 是以大 学始教 必使学者即凡 ① 朱子曰: “ 方未有 事 时 只得 说敬以内。 若事 物 之来 当辨 一 是 非 不 成 只管做去。 敬、义 不是两事。 ” 见《朱子语 类》卷一二 页 。 ② 《朱文 公文集 卷四三《答林择 之 三十二书之第二十一 书 页 。 ③ 《朱 文 公文 集 卷四七《答吕子约》二十 八书之第八书 页 。

(9)

“ 心” 在朱子思想中的关键地位 天 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 穷之,以求 至 乎其极。 至 于用力之 久,而 一旦豁 然 贯 通焉 ,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 不 到,而吾心之全 体 大用无 不 明矣。 此谓 物格, 此谓 知 之至 也①。 ‘ 所 谓“ 人心之灵,莫不 有知 ” ,所指的是认识之主体 所谓 “ 天下之 物 莫不宥理”,所指的则是认识的客体。 想要 穷 极客 体的 事物 之理 有 赖于作为 主体的人心之灵,故朱子曰: 一心具万理 。 能存心,而后可以穷理 ② 。 “ 存心” 即保 有 此心 的灵明而不昏昧 然 后才 能 发 挥 穷理的作 用 可见穷理必须依赖 本心的持养。 然而又曰 : “ 惟于理有 未穷, 故其知有不尽也。 ” 这是由于心有昏昧 之时,不能知其所当知,故 又必须 依赖穷理,才 能推及 人心本有之知 故又曰: 知者,吾自有 此知。 此心虚明广大 无所不知,要当极 其至耳③。 所谓“ 极 其至” ,即能知又 行 否则就不是真 知了,所以又谓: 物格而后知至 最是 要知得至。 人 有知 不善 之不当为 , 乃临事 又为之 只是知之未至。 人知乌喙 之杀人不 可食,断 然不食,是 真知 也。 知 不善 之不当为 ,而犹或为之 是 特未 能真知之 也④ 。 如此以存心而穷理,又以穷理而使此心之知无不至 来达到真知 的地步。 可见穷理与致知是互为因果 相辅相 成的关系。 依此 ① 《大学传》第 五章 《四书集注 台北 台湾 书局。 ② 〈朱 子语 类》卷九 页 。 ③ 〈朱 子语类 卷—五 页 。 ④ (朱 子语类 卷四六 页 。

(10)

16 4 朱子学刊 二 年第一 辑 总第十一 辑 关系 所要 达成的目标则 在于 “ 吾心之全体大用无 不明”。 亦即 心能常保其虚灵而 涵具万理的本 体,可以在 发用之 时,无过与不 及的偏差 而充分显现理的妙用。 故又曰: 致知乃本心之知,如 一面镜子 全体通 明 ,只被昏 翳了, 而今逐 旋 磨 去,使四边皆照 明 ,其明无 不到

本心容易被欲望所遮掩 所以必须 磨除 望的蔽障,才能全 体通 明而显现 天理,这其实就是 朱子 一 向所 强调 的“存天理,去人欲 ” 的工夫。 五、

语 按依朱子的论性及 论心之观点来 看 人皆有气 质 之性与人 心 因已落于形气之中,故 有善有 恶,所以每 个人都 有必要做 修 养的工夫。 所幸人也 皆有 禀于天理 而来的 天地 之性与道心 此 为纯粹至善 者,因而只要肯 努力做工夫 修养都属可 能。 而要做 工夫 不论是居螂 或 穷理,都必须从心做 起’故朱子曰: 心者,主 乎性而行乎情,故 喜怒哀 乐未发谓之中,发而 皆中节则谓之和,心是 做工夫处 。 所以钱 穆先生就从这样的观点,强 调朱子 学乃是 一种心学 ,其言 曰 : 最能发挥心与理之异同分合 及 其 相互间之密切 关系者 盖 莫 如 朱 子。 故纵谓朱子 之学彻 头 彻尾乃是 一项 圆密宏 大 之心学,亦无 不 可 ③ 。 ① 《朱 子语 类〉卷 一 五,页 。 ② 《朱 子语 类》卷五。 ③ 朱 子新 学 案》 台北 三民书局 第二册’页 。

(11)

“ 心” 在朱子思想中的关键地位 当然这 种心学有 别、王所讲的 心学 ,不容彼 此相 混。 就 儒家重 人事而轻天 道的传 统而 言 其所强调 的自然 是 落 在道德修养上面 朱子主张存天理而去人欲,就 是这 种传 统的继 承。 而 要从事道 德修 养,就 不能不讲求工夫,心既 然 是 “ 做工夫 处” ,则从修养论的 立场来 看,心确实是 处 于最为关 的地位。 〔作 者为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教 授〕

蔡仁厚先

吴长庚 中 华 传 过 脉 千 古 唱 大 同 世纪 後堪 技 孔儒 或可宗 朱

承颜子 陆孟本 相

论辨 鹅湖 寺 分持德 学功 遂开门 户 衅 数 代 启 争 锋 今 日 风云会 群贤 计始 终 何妨同异 外 更取 用 于中 辱育 新 文 化 在天 铭 见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Based on Venerable Yin Shun's overall evaluation in his work,“The Taixu Chronicles", it appears that Master Taixu's thoughts in his process of establishing the theories of

Cauchy, Gauss, Laplace, Poisson (from left to right) Cauchy, Gauss, Laplace, Poisson (from left to right)... Poisson and Poisson Process Poisson and

in the Prasannapada and the

這類文章,不以阿彌陀佛所創建之西方極樂世界淨土,為信

關鍵詞:觀佛三昧 曇鸞 道綽 善導 彌陀業觀 觀經 四淨土 慧思 灌頂 智者 五品弟子位 一心三觀 二十五尊像 六部往生經 淨土義

Table 進入 Edit Mode 利用右鍵+S 控制大小 利用右鍵+R 控制旋轉度 利用右鍵+G 控制軌道位子 利用右鍵+E 新增軌道.. 步驟 十一

在室溫時,少部分共價鍵中的電子吸收了足 夠的熱能跳出他的鍵結位置,進入共價鍵間

理解句子的 意思 理解句子前 後銜接關係.. 理解段落 理解句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