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國民間人變異類故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中國民間人變異類故事研究"

Copied!
21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101 學年度第 2 學期碩士學位論文. 指導教授:楊明璋 先生. 學 中國民間人變異類故事研究. ‧. ‧ 國. 立. 政 治 大.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研究生:林雪玲. 中華民國 102 年 7 月. v.

(2) 致謝詞 是不是從進入研所殿堂的那一瞬間起,就開始預習寫謝辭時的感動呢? 「唸研究所」是我人生第二個的夢想,大學時就曾做過這樣的夢,埋首書堆 只為了尋找一個發光的答案;但這樣的夢立即被現實所淹沒,全心投入無法回頭 的教甄路途,完成了人生的第一個夢想――教職,當上老師的兩年後再度回到校 園學習,不僅是因為在高中教甄連年受挫,更是為了完成青澀歲月中未完的夢想。 很慶幸自己身為老師,才有能力進入在職專班研究所,在學術氛圍與文化氣 息濃厚的政大校園裡學習。優秀老師的悉心指導之下,不但接觸該領域的專業, 也體會到老師的努力與用心,他們對學生的關懷更是不遺餘力,使我們在工作之 餘,吸收新知擴展視野,讓我們更有力量與信心面對教職工作。而同是從事教職 的同學,除了課業上的切磋,在課餘時間更是分享工作、生活的好對象,在這樣 歡愉的氣氛下,度過了兩年隔週假日與暑假的上課時光。 我的指導老師楊明璋教授曾說:「論文題目是與自己生命相契合的。」再三 思索老師的話,我想我的論文與自己生命相契合的部份,應該就是――探索生命 的意義,故事主角面對困境時選擇了變形,展現生命的韌度與光輝,而我生命中 的過往與未來,是如何面對一次次的難關呢?論文從創生到完成的過程,概括了 我的生命轉折與人生觀的建構。唸研所的三年,逐漸適應了教職工作,在付出與.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al. er. io. sit. y. Nat. 回饋之間得到了平衡與成就感;也遇見了愛情,我們一起構築的未來藍圖逐漸清 晰;更懂得體貼與回饋家人,珍惜難得的親情。過去只懂得努力讀書改變社會地 位,現在更懂得明瞭自己的價值與限制,為我愛的人與愛我的人付出與努力,成 就自己的生命光輝,對我而言讀懂自己就是一種「變形」,一種有價值的成長。. n. 感謝求學歷程中鼓勵我的簡慧貞老師、陳月華老師、王年雙老師,發掘與支 持我的生命價值,感謝一路上的同學、朋友,陪我走過酸甜苦辣的青春歲月。感 謝研究所的同學不吝嗇的分享與鼓勵,有你們的歡笑才能讓我擁有繼續前進的力 量,感謝指導老師不厭其煩的悉心指導,在題目範圍、資料搜尋、章節安排、分 類、考證推論、寫作方面,都給予盡心盡力的幫助,讓駑鈍的學生也能充滿信心 下筆,也感謝口考委員的指導與叮嚀。感謝我親愛的家人,妹妹在起居生活上的 照顧,姊姊在危機時的幫忙,父母的關懷與叮嚀。感謝學校的同事,在工作上的 幫助與生活上的鼓勵,都是我能成就一篇小小論文的最大動力。感謝我的男友, 在我生病時盡力照顧,在我情緒低落時安撫我的慌張忙亂,抱著重感冒的身體, 還開車載著扭傷的我趕赴學校,給我信心、溫暖與希望。 寫論文的過程就是不斷的尋找答案,只不過問題與答案都必須自己去發明與 推敲,人生似乎也是如此,不斷的尋求問題與答案。以上就是我的「變形」告白,. Ch. engchi. i n U. v. 我懂得感恩與珍惜,我懂得我只是個平凡卻有韌度的生命,我懂得不完美的美 麗,我懂得追尋與放棄。即將進入婚姻與家庭生活的自己,很慶幸曾有過這段蛻 變的歲月。. I.

(3) 摘要 民間故事凝聚了民眾的情感與風俗,「變形」母題在民間故事中具有特別的 文化意涵。筆者搜集 318 則中國各地的「人變異類」故事,依照情節特色將故事 分類敘述:在神話裡的「變形」展現先民對抗大自然的奮鬥過程;人物傳說中的 「變形」刻劃了英雄「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偉大情操;風物傳說中的「變形」 帶有惜福愛物之心;神奇故事中的寶物與法術都能引發「變形」;生活故事中的 「變形」凸顯小人物的苦難與愛情的堅貞不渝;寓言中的「變形」則大多是懲罰。 在「人變異類」故事的敘事分析方面,故事中最常提到拯救社會的大英雄, 以及飽受欺負的悲苦人物,人物的名字與變形物往往有相對應的連結,故事的情 節模式大致分為「不凡的命運」→「現實的考驗」→「超現實的結局」。而變形 的原因歸類為「遭遇危險」、「期望未成」、「懲罰性變形」。變形的類型分為「直 接的變化」,變化時間短則一瞬間,長則數年之久;「有憑藉物的變化」,例如運 用寶物、衣服進行變形;而「連續變形」則以蛇郎君故事為代表。變形的環境以 「懸崖」、「烈火」、「水域」、「雷電風雨」、「墳墓(土)」有較多的描述,壁畫與懸 棺的文化顯示懸崖是一個特殊的神祕空間,烈火、水域、土皆被視為「再生」, 雷電則具有懲罰的能力。 變形物在「人變異類」故事中有特別的文化意涵,魚、蝴蝶、「龍鳳匹配」.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sit. y. Nat. 皆隱喻愛情,樹、花、彩虹都有美好的象徵,石頭代表生殖與誓言,鳥類的叫聲 表達主人翁的心境,杜鵑鳥有其特殊的悲苦意涵。各地不同的地形風貌、風俗習 慣影響著變形物的流傳與寓意,例如藥材由來的故事與望夫石傳說,大多屬於解. n. al. er. io. 釋性傳說,苗族的樹崇拜、滿族的鳥崇拜影響故事中變形物的選擇。 「人變異類」 故事表現人類對於生命意義的追求,表達了人民對自然、社會抗爭的不屈精神, 以及對人、事、物的感恩,而道教與佛教的觀念間接影響著民間故事的變形觀。 「人變異類」故事中,無論是角色的對比、環境的渲染、情節的推演、變形物的 象徵,皆烘托出「變形」情節在「人變異類」故事中的「不可變動性」。以人為 主體的描述方式,透過超現實的「變形」情節,表達人類堅強的意志力、決心與 純潔的真善美價值。. Ch. engchi. 關鍵詞:人變異類、變形、民間故事、變形物. II. i n U. v.

(4) Abstract Folk tales combine the customs of the people's emotional, "deformation" Motif in the folk tale has a special cultural meaning. The author collected 318 Chinese around the "human variation". stories,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story plot . In the natural mythology. "deformation" to show the process of our ancestors struggle against nature; figure of the legendary "deformed" scored a hero "sacrificing for the greater good" of the great sentiment; In helenahat legendary,"deformed" has cherish love for things ; in amazing story, treasure and magic can lead to "distortion"; life story of "deformation" highlights the suffering of ordinary people and the steadfast love; fabled 's "deformation" is mostly punishment . In the "human variation" story of narrative analysis, the most frequently mentioned in the story are a great hero that save society, as well as the misery suffered bullying characters, figure names and deformation often have a corresponding links, the plot can be divided into" extraordinary destiny "→" reality test "→" surreal ending. "The cause of the deformation can. 政 治 大 "magic." Deformation mode is divided into "direct natural variation," changes in a short 立 time,or as long as several years; " deformation by something" such as the use of treasures, be classified as "defuse the crisis", "psychological expectations," "punitive deformation",. ‧ 國. 學. clothes for deformation; while "continuous deformation" places snakeman story as a representative. Deform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s "cliff", "fire", "water", "lightning and. ‧. storm", "tomb (soil)" have more description, cliff Contains natural worship and witchcraft culture, fire, water and earth are all considered "reborn," lightning then have the ability to. y. Nat. punish.. sit. "Human variation " story perform the pursuit of human meaning of life, express the. al. er. io. indomitable spirit to natural and social protest, as well as gratitude for averthing, and the. v. n. Taoist and Buddhist concepts indirectly influencing the deformation of folk tales.. Ch. i n U. Deformation in "human variation" story has a special cultural meaning, fish, butterflies,". engchi. dragon and phoenix match "are metaphors of love, trees, flowers, rainbow has a beautiful symbol. Stone represents reproductive and vows, birds cry expression masters of mind, the cuckoo has its special misery meaning.Style and customs over different terrain, affecting the meaning of dformation, for example, the story of herbs origin and Amah Rock legends mostly explanatory legends, Hmong tree worship, the birds worship influence selection of deformation in the story. In the story of human’s variation, whether it is the role of contrast, the rendering of the environment, the deduction of the episode, a symbol of deformed material, all express a "deformation" episode "non-volatility" in the story of human’s variation. story.. Description of the human subject, through the surreal "deformation" episode, expressed strong willpower, determination and pure value of the good and the beautiful. Keyword:humans Transforming into different species, variation ,Folktale,determination. III.

(5)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前人研究成果概述.......................................................................................6 第三節 研究的範圍....................................................................................................9 第四節 研究的方法與進路.....................................................................................12 第二章 中國民間「人變異類」的故事..........................................................................21 第一節 神話中的「人變異類」.................................................................................21 一、日月起源......................................................................................................23 二、星星起源......................................................................................................24 三、彩虹起源......................................................................................................26 四、其他事物起源..............................................................................................26 第二節 人物傳說中的「人變異類」.........................................................................28 一、地方英雄人物..............................................................................................28 二、歷史人物......................................................................................................36 第三節 風物傳說中的「人變異類」.........................................................................37.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一、自然地形地物..............................................................................................38. n. al. er. io. sit. y. Nat. 二、動植物...........................................................................................................41 三、特產...............................................................................................................43 四、習俗...............................................................................................................47 第四節 幻想故事中的「人變異類」.........................................................................49 一、神奇的人物..................................................................................................49 二、神奇的寶物..................................................................................................51 三、神奇的法術..................................................................................................52 四、神奇的夫(妻)..................................................................................................56 第五節 生活故事中的「人變異類」及寓言中的人變異類..................................58 一、生活故事......................................................................................................58 (一)社會生活....................................................................................................58 (二)家庭生活....................................................................................................59 (三)愛情婚配....................................................................................................62 二、寓言...............................................................................................................70. Ch. engchi. i n U. v. 第三章 中國民間「人變異類」故事的敘事分析......................................................75 第一節 故事角色的類型與功能.............................................................................75 一、角色類型......................................................................................................75. IV.

(6) (一)主要角色...................................................................................................76 (二)次要角色....................................................................................................81 二、角色功能......................................................................................................84 (一)美善的價值與作惡的後果....................................................................85 (二)名字的意義.............................................................................................86 第二節 故事的情節模式..........................................................................................88 一、不凡的命運..................................................................................................88 二、衝突與考驗...................................................................................................90 三、超現實的結局................................................................................................94 第三節 變形的過程與環境.....................................................................................96 一、變形原因.......................................................................................................96 二、變形種類.....................................................................................................101 三、變形環境.....................................................................................................110. 政 治 大 第四章 中國民間「人變異類」故事的文化意蘊...................................................128 立 第一節 「人變異類」故事中變形物的文化意涵..............................................128 ‧. ‧ 國. 學. 一、動物類..........................................................................................................129 二、植物類..........................................................................................................150 三、自然景物類.................................................................................................156. n. al. er. io. sit. y. Nat. 第二節 「人變異類」故事中變形主題的文化意涵..........................................168 一、生命意義的追求.........................................................................................169 二、對人、物的崇敬與感恩............................................................................170 三、表現多元的宗教信仰................................................................................171 四、與自然社會抗爭.........................................................................................174 五、倫理道德的教化........................................................................................175. Ch. engchi. i n U. v. 第五章 結論...................................................................................................................179 參考書目...........................................................................................................................184 附錄....................................................................................................................................194. V.

(7) 第一章 緒論 中國民間故事中有許多具有「變形」情節的故事,例如孟姜女故事,女主角 可以化為海邊的礁石,可以成為湖裡的銀魚;梁祝故事中,梁山伯與祝英台不僅 有化蝶的美麗結局,還有鳥、蝙蝠、彩虹等不同的化身情節;而在「望夫石」的 傳說裡,如何變石、變成何種樣貌的石頭,也各有其特色。以上故事皆具備「人 變異類」的故事情節,這一類故事的「變形」情節,在讀者或聽眾心中留下了深 刻的印象。筆者希冀從探究「人變異類」故事的過程中,發現「變形」在民間故 事中的價值,以及「變形」母題的文化意涵。. 治 政 研究動機 大. 第一節. 立. ‧. ‧ 國. 學. 在中國的敘事作品中,有許多故事包含了「變形」情節,這些情節往往就是 讀者最津津樂道的段落, 《山海經》記載「精衛填海」的故事,人死後化為鳥形, 變形神話是中國神話中一個值得探究的主題;魏晉志怪小說中的動物精怪,展開 了屈折離奇的精彩情節;蒲松齡《聊齋誌異》透過狐變形為人的故事,刻化出獨 特的女性形象。 「變形」是多元且饒富趣味的, 〈韓朋賦〉記載了一段有趣的變形. sit. y. Nat. 情節:. n. al. er. io. 王聞此語,甚大嗔怒,床頭取劍,煞臣四五。飛輪來走,百官集聚。天 下大雨,水流曠(壙)中,難可得取。梁伯諫王曰:「只有萬死,無有一 生。」宋王即遣人掘之。不見貞夫,唯得兩石,一青一白。宋王睹之,青 石埋於道東,白石埋於道西。道東生於桂樹,道西生於梧桐。枝枝相當, 葉葉相籠,根下相連,下有流泉,絕道不通。宋王出遊見之,問曰:「此 是何樹?」梁伯對曰:「此是韓朋之樹。」「誰能解之?」梁伯對曰:「臣 能解之。枝枝相當是其意,葉葉相籠是其思,根下相連是其氣,下有流泉 是其淚。」宋王即遣人誅伐之。三日三夜,血流汪汪。二札落水,變成雙 鴛鴦,舉翅高飛,還我本鄉。唯有一毛羽,甚好端正。宋王得之,遂即磨 拂其身,大好光彩,唯有項上未好,即將磨拂項上,其頭即落。生奪庶人 之妻,枉殺賢良。未至三年,宋國滅亡。梁伯父子,配在邊疆。行善獲福, 行惡得殃。1. Ch. engchi. i n U. v. 此故事是敘述宋王欲奪韓朋的妻子貞夫,貞夫願同韓朋共生死以表堅貞,死後與 韓朋化為二石,又化為樹、鴛鴦,最後化為羽毛殺死宋王。故事主角變為石頭, 1. 黃征、張涌泉校注: 《敦煌變文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7 年),頁 214。 1.

(8) 以石頭的堅硬與永恆,表達雙方堅貞的愛情;接著變為樹,樹的枝葉相通,代表 情意的交流;變為鴛鴦,更有雙雙對對、匹配之意;而最後變為羽毛,以微小的 物體,完成復仇的計畫,產生對比的效果,大快人心。這樣精采的故事裡,「變 形」是何以發生及為何發生的呢?以故事的角色來說,故事中有好人與壞人的對 立人物,在情節達到最高潮時,主人翁遭遇困境而無法自我突破,最後選擇「變 形」來解脫,透過變形物件的不斷鋪展,搭起每一個段落的橋樑。 如果將這個故事放在中國的歷代敘事作品中,漢代樂府〈孔雀東南飛〉的末 段有極為類似的情節:「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 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 2 詩中男女主角化為相思樹及鴛鴦的情節,與韓朋夫婦的故事相互對照,顯示出 這樣變形的情節,一直鮮活的圍繞在世俗人民的思維裡,而代代流傳著;在文人 的潤飾後,產生了多元的變異,豐富了故事的情節,也滿足聽故事者的心理期待。 將這些故事中所變形的物件放在中國文化脈絡來檢視,發現故事因地域環境與語 言文化的差異,而產生變異或增刪。根據容肇祖的考證,唐末劉恂《嶺表錄異》 記載嶺南地區有一種鳥,就是韓朋夫婦的精魂所化,故命名為「韓朋鳥」。到了 宋代,韓朋故事又多了化蝶的情節,可視為與梁祝故事的合流。3經由上述可知 地域與時代,對故事所產生的影響。 從〈韓朋賦〉這個故事為起點,筆者思索「變形」在故事中所扮演的角色與 意義為何?變形與故事中的環境、人物是否有相對應的關聯?如果把變形物放在.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y. Nat. 中國文化脈絡裡,它所呈現的文化意涵為何呢?我們所熟悉的許多關於變形的梁 祝、孟姜女等故事,這些故事中的變形情節在故事中又有何作用?. sit. n. al. er. io. 在討論這些問題以前,必須先釐清民間故事的定位,以及它獨特的性質,才 能了解「變形」在民間故事中的意義與內涵。民間故事屬於民間文學的其中一類, 而民間文學所包含的種類包羅萬象,如神話、傳說、故事、謎語、諺語、歌謠等, 都是民間文學的素材。陳慶浩、王秋桂所編《中國民間故事全集》的前言中,用 「體裁」來分類民間文學:. Ch. engchi. i n U. v. 民間文學的範圍極大,分類方法亦多,按體裁則無非散文、韻文及韻散混 合三類。韻散混合包括曲藝和民間小戲,韻文有民歌、史詩和民間敘事詩、 諺語、謎語等,散文則是廣義的民間故事,包括神話、傳說、生活故事、 幻想故事(童話)、寓言和笑話等。4 此段敘述可知民間文學所包含的種類繁多。而在民間文學的範圍裡,民間故事有 精采的情節吸引聽眾,且情節種類多變,有時讓人會心一笑,有時卻讓人感嘆唏 2. 葉楚傖: 《樂府詩選》 (臺北:正中書局,1936 年),頁 157。 參見容肇祖: 〈敦煌本《韓朋賦》考〉,周紹良、白化文編: 《敦煌變文論文錄》下冊(臺北:明 文書局,1985 年),頁 649-681。 4 陳慶浩、王秋桂編: 〈前言〉 ,《中國民間故事全集》(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9 年),頁 4。 3. 2.

(9) 噓,這些刻骨銘心的故事一代代流傳下去,故事中的主角成了鮮明的形象,蘊含 更多的教育或文化功能。神話如創世神話、洪水神話;傳說中有魯班、劉秀等人 物的故事;生活故事如長工和地主的故事、巧女故事、機智人物故事、呆女婿故 事等;幻想故事包括變形故事、動物故事、寶物故事,這些都是中國民間常見的 故事。 廣義的民間故事包含神話、傳說、童話、寓言等所有口頭敘事文學。所謂神 話,指的是初民對自然現象所做的解釋,藉由幻想企圖征服自然的故事,袁珂把 神話定義為一種非科學但又連繫著科學的虛構敘事,通過幻想的三稜鏡反映現實 生活,並且對現實生活採取抗爭的態度,5這些神話故事與原始文化、原始宗教 有著較大的關連。而民間傳說是指與一定的歷史人物、事件,或自然風物、古蹟、 地方習俗有關的故事,必須以歷史上的人物、事件和地方風物作為敘述的背景, 以此為基礎,演化出生動、傳奇的情節。就廣義的民間故事而言,神話與傳說皆 包含在此範圍,神話中有許多關於變形的主題,《山海經》就記載了許多變形神 話,其中帝女、鯀、顓頊等死而復生的情節,顯示原始初民的生死觀和對「變形」 的原始思維。而在許多傳說中,有很多的故事是介紹當地風物的由來,如某顆石、 某座山、魚或鳥,也可能介紹當地的英雄,藉由附會的「變形」情節,讓英雄變 為一棵樹、一座島,成為後人崇拜祭祀的對象。 這些廣義的民間故事,具備民間文學的基本特質。民間文學顧名思義來自民 間,其名稱是由「Folklore」的引進而來的,在西方最初是對於民間歌謠、民間.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故事等民間文學的關注。6「民間」代表著社會大眾的整體,相對於「朝廷」 、 「官. sit. y. Nat. 方」而言,具有普遍而通俗的性質。鍾敬文對「民間文學」提出了簡要的定義:. n. al. er. io. 民間文學是人民大眾的口頭創作,它在廣大人民群眾當中流傳,主要反映 人民大眾的勞動生產、日常生活和思想情感,表現他們的審美觀念和藝術 情趣,具有自己的藝術特色。7. Ch. engchi. i n U. v. 既是在廣大人民群眾當中流傳,就必須被大部分的社會階層所接受,因此民間文 學常常是一種口頭語言的藝術,或許同時還是具表演性質的藝術,讓敘事作品得 以口耳相傳,口頭傳播就成了民間文學第一個特質,胡萬川把民間文學稱為「口 傳文學」 、 「口語文學」 ,8就是強調其「口語性」的特質。口傳縱然是民間文學的 基本性質,但文字記錄下來的作品也是另一種傳播的方式,這樣的文本又可以經 由再次口傳而變異,在民間文學的傳播過程中,兩者有時是互相交替的,所以民. 5. 袁珂在神話的定義方面採取廣義的定義,包括了神話、傳說、仙話、歷史等。引自袁珂: 《中國 神話傳說(一)》(臺北:里仁書局,1995 年),頁 63。 6 畢樳主編:《民間文學教程》(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 年),頁 1。 7 鍾敬文主編:《民間文學概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年),頁 1。 8 胡萬川: 「民間文學又稱『口傳文學』或『口語文學』等,指的是民眾口口相傳的神話、傳說、 民間故事、歌謠、諺語一類。」語出胡萬川:〈變與不變──民間文學本質的一個探索〉 ,《民間 文學的理論與實際》(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年),頁 1。 3.

(10) 間文學的傳播媒介,應該有口頭與書面兩種形式,但還是以口頭傳播為主。9 民間故事大多是口頭傳播,相對於文人的獨立創作,口頭傳播容納了更多民 俗文化與宗教信仰,故事裡的「變形」情節,往往敘述的是自然山川、日常事物 等,這些風俗事物的由來有些就是用「變形」來解釋,甚至連結道教的變化之術、 佛教因果報應思想,充滿了民間信仰的色彩。莊子所說的「莊周夢蝶」、「物化」 之說也間接影響了社會大眾的變形觀。 民間故事在口頭傳播的過程中,具有強烈的開放性,每個講述者都能參與其 中,去增修或更改,所以民間文學比文人所寫的文學作品更容易產生「變異」, 這就是民間文學的第二的特質:變異性。透過不同講述者的「變異」,逐漸形成 一個較為定型的模式,這樣較穩定的敘事作品,極少是單一個體的創作,而是眾 人集體完成的,這是民間文學的第三的特質:集體性。當民間故事中主角的死亡, 無法滿足聽者的心裡遺憾時,講述者會因為這些需求而更改故事情節;或者為了 吸引聽眾,運用了當地熟悉的事物,使故事更接近當地的生活。民間故事有著可 能變異的空間,透過集體性的特質傳播,「變形」的情節才得以發揮,進而產生 了許多不同的「變形」情節。黃瑞旗在孟姜女故事的研究中,發現廣西地區的〈孟 姜女送衣〉的最後,從油鍋裡飛出一對美麗的蝴蝶,浙江地區的〈萬喜良婚後築 長城〉是夫妻化作比翼鳥,河北地區的〈孟姜女與萬喜良〉則是河的兩邊長出了 倒栽柳。10單就孟姜女的故事,就有化蝶、化鳥、化樹等多種不同的「變形」 ,而 每一項變形都有它的文化意涵或地域差異。然而這些變異是怎麼發生的呢?以下.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是畢樳對民間文學「集體創作」過程的描述:. y. Nat. sit. n. al. er. io. 講述者或演唱者情緒飽滿,講述或演唱的技巧高,語言動聽,所講述或演 唱的作品內容動人,聽眾的情緒也會高漲,他們會以適合的方式給講述者 或演唱者以鼓勵,他們還會因為受到作品的感動而對作品的內容、情節、 主人公的命運報之以贊同或反對、同情或惋惜、高興或悲哀、讚譽或痛恨。 聽眾在現場與講述者或演唱者的情感交融,對作品的情感投入,會影響到 講述者或演唱者對所講述或演唱作品的內容、情節的修改或增刪,從而影 響到作品的型態。有時,聽眾甚至會提出糾正或補充,直接干預講唱者的 講唱。民間文學的每一個口頭文本就是這樣由講述或演唱者和聽眾集體共 同參與完成的。11. Ch. engchi. i n U. v. 此段解說不但生動的講解口頭文本集體創作的過程,也反映出民間文學在流傳 時,因為講者與聽眾的「互動」,讓情節產生變異。這種變異的理由有時是一種 情緒化的反應,只是為了讓好人得好報,壞人受到懲罰,滿足與補償聽眾的內心 9. 鍾宗憲提出: 「民間文學至少應該區分為兩種概念:(一)被文字所記錄的民間文學。(二)繼續以 非文字形式傳播的民間文學。」除了口傳,文字依舊還是傳播的媒介之一。引自鍾宗憲: 《民間 文學與民間文化采風》(臺北:里仁出版社,2006 年) ,頁 13。 10 黃瑞旗: 《孟姜女故事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年),頁 254。 11 畢樳主編:《民間文學教程》(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 年),頁 29。 4.

(11) 遺憾。講述者固然熟知故事的真實內容,為了迎合現場的要求,會改變其情節, 然而這些被改變後的情節經常是不合常理的,例如上文所述孟姜女故事的變形情 節。因此,講述者又必須透過故事的鋪排,讓變形情節得到合理的解釋。 民間故事的結構安排一般都有一定的程式和固定的組織方式。12畢樳將這些 模式分為五點闡述:(一)對比式:民間故事二元對立的原則,這種對立模式通常 是一個好人和一個壞人,但有時好和壞同時出現在一個人物身上。(二)襯突式: 同類的兩個形象互相映襯,常見的是兩個正面形象或兩個反面人物相互映襯。(三) 三疊式:相類似的情節連續重複三次,藉以推動情節的發展,這種模式與口述的 傳播有關。(四)連鎖式:大串連式,是指許多故事串聯組合成一個大故事;小串 連式,是把若干的情節單元串連成故事。例如:地主與長工的故事。(五)嵌入式: 在大故事裡嵌入許多小故事,每個小故事在民間是獨立流傳的,例如《一千零一 夜》。13 民間故事被看作散文體的通俗敘事作品,包含了神話、傳說、笑話、寓言等, 因為屬於口頭傳播的性質,在講述故事時有一定的結構安排,而具有「變形」情 節的民間故事中,以「對比式」及「三疊式」最為常見:故事裡主人翁被壞人逼 迫而變形,或壞人受到懲罰而變形,透過描繪好人與壞人的性格差距,加強雙方 所做所為的正反對比,增加了故事的張力。〈蛇郎君〉故事是三疊式特質的明顯 例子,蛇郎妻的冤死變形,為故事中的重要情節。第一次所變的幾乎都說是鳥, 第二次所變的有說是樹和竹兩種不同,第三次所變的較為複雜,有金菩薩、椅子、.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紅龜粿等說法。故事大多都是在蛇郎妻第三次變形復仇之後終止。14. n. al. er. io. sit. y. Nat. 綜上所述,民間故事中的「變形」情節,因口頭傳播的關係而產生變異,豐 富多元的「變形」情節展現在各主題的故事中,如梁祝故事的結尾化蝶、化鳥、 化蝙蝠等;望夫傳說的女子變形為石頭、雲等;孟姜女故事變形為礁石、魚等, 這些變形物背後有相對應的文化意涵,而「變形」在環境、人物、情節的安排上 各有其作用。 筆者發現「人變異類」的變形情節,經常出現在中國民間故事中,許多耳熟 能詳的故事,如孟姜女、梁祝故事、恩愛石故事、蛇郎君故事,都有此類的情節。 在「人變異類」的民間故事裡,變形的思維是如何發生?與宗教信仰、民俗文化 有何關聯?民間故事在口傳的過程,所增刪的情節與變形的有何關係?因地域或 民族的不同,講述者所選擇的變形物是否也跟著變異?故事裡的變形,如何受到 情節與環境的影響?變形故事中的人物有何特色?而故事中的變形原因、變形時 間與變形方式有何異同?這些故事是否都有相類似的情節模式?變形物在故事 中的作用為何?這些變形物又呈現出何種文化樣貌?本文試圖蒐集中國民間故 事中的「人變異類」故事,透過「人變異類」故事的整理與分析,發現變形在文. Ch. engchi. 12. i n U. v. 畢樳主編:《民間文學教程》(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 年),頁 95-96。 以上參畢樳主編:《民間文學教程》(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 年),頁 118-119。 14 萬建中以鍾敬文《蛇郎故事試探》為例,指出他對故事中的變形情節,進行了極為精彩的闡釋, 揭示了這種變形在故事結構中的邏輯關係。語出萬建中: 《20 世紀中國民間故事研究史》(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 年),頁 119。 13. 5.

(12) 本中所隱含的敘事模式與文化意義,地域與民族的差異對變形故事的影響,以及 變形物的文化意涵。. 第二節. 前人研究成果概述. 許多關於「變形」的研究,都是從中國敘事作品的文本出發:早期是從神話 的文本開始,探究變形的起源與發端;接著學者們將「變形」情節放進各類小說 中,例如六朝小說中就搜羅了許多變形情節,對這些變形情節整理與分析,在《聊 齋誌異》的文本中,發掘了變形的情節,探尋作者的創作心理;而民間故事的變 形研究,也累積了一些成果。以下概述學者在這些領域的研究成果。 「變形」的研究是從神話學開始。樂蘅軍發表〈中國原始變形神話試探〉15, 把「變形」分為力動變形與靜態變形,所謂力動的變形,是從某種形象蛻變化為 另一種形象,包括人、動植物和無生物之間的互變;而靜態變形,是如圖畫一般 16 來陳述的,可視為異類合體,是「正在進行式」的變形。 浦忠成在〈神話中之 變形〉裡,認為變形一詞是指民間文學中,尤其是敘事性的神話、傳說及民間故 事情節裡,有意或無意藉著誇大、縮小、移情、擬人、擬物等方式,改變神、人 與動植物昆蟲原有型態樣貌,其變化的結果,與一般正常的存在或表現方式有極.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大的差異,並歸納出造成變形的原因:(一)圖騰變形。(二)遭遇危機之變形。(三). n. al. er. io. sit. y. Nat. 懲罰性變形。(四)解脫死亡之變形。17王孝廉在《中國的神話世界‧下編》中, 用圓形的時間觀來解釋變形神話,認為死亡是斷絕現實時間而回歸另一永恆時間 的必經過程。18鍾宗憲在《中國神話的基礎研究》中,指出初民面對現實生活中 的客觀性變形(如蛹變蛾的現象),用此解釋未知的事件,或用來幻想解決所遇的 困境,而成「變形神話」;且提出神話傳說中的變形思維,是一種物我之間同情 同理的認知,並分辨了變形神話與輪迴觀、仙話的不同。19另外,鍾宗憲發表〈圖 騰理論的運用與神話詮釋──以感生神話與變形神話為例〉,用推原故事的概念 來解釋「變形」的成因。20陳琬菁《山海經死生觀研究》整理出《山海經》中人 物的變形樣貌,並透露出死亡雖不可改變,靈魂的載體卻可改變。21邱容韡《中 國先秦變形神話傳說中「化生」之思維探究》,試圖還原過去原始初民的生活環 境與現實難題,探討先民對外在萬物的觀感,是如何能夠內化成自我療癒系的心. Ch. engchi. 15. i n U. v. 樂蘅軍: 〈中國原始變形神話試探(上) 〉 ,《中外文學》2 卷 8 期(1974 年 1 月),頁 10-21。樂蘅 軍:〈中國原始變形神話試探(下)〉 ,《中外文學》2 卷 9 期(1974 年 2 月),頁 24-40。 16 樂蘅軍: 〈中國原始變形神話試探(上) 〉 ,《中外文學》2 卷 8 期(1974 年 1 月),頁 12。 17 浦忠成: 〈神話中之變形〉 ,《花蓮師院學報》第 5 期(1995 年),頁 50-54。 18 王孝廉: 《中國的神話世界‧下編》(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92 年),頁 160。 19 鍾宗憲: 《中國神話的基礎研究》(臺北:紅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 年),頁 287-290。 20 鍾宗憲: 〈圖騰理論的運用與神話詮釋──以感生神話與變形神話為例〉, 《東華漢學》第 2 期 (2004 年 5 月),頁 1-45。 21 陳琬菁: 《山海經死生觀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年) 6.

(13) 靈信仰,而初民當時的信仰思維模式,如何擴散於神話的篇章之中。22 接著學者把「變形」概念延伸到其他敘事作品中,以下以神話、六朝志怪小 說、唐宋小說,以及清代的敘事作品舉例之。李豐楙的〈先秦變化神話的結構性 意義──一個「常與非常」觀點的考察〉,認為在敘事作品中,先民在認識上所 不能經驗的,特別留下「非常」的空間加以容納,即是「變化神話」 。23關怡嫻的 《中國變形神話傳說之研究》,除了對變形神話分為化生變形、死生變形、生時 變形三類,探究其內在意義,另將與變形有關的傳說故事分為愛情、政治、民間 信仰三類來討論。24徐志平在〈「人化異類」故事從先秦神話到唐代傳奇之間的 流轉〉一文中,用「人何以要?何以能化為異類?何以化為此一物類?」來分析 從東周到唐代,各時期對「變形」的思維及其在作品中的特色。25 至於六朝小說的研究情形,黃裕芬的《《搜神記》變化故事研究》透過人與 鬼互相變形的種類分析,歸納出《搜神記》變化故事的特色與傳承。26譚遠琴的 《六朝志怪復生故事研究》,把復生主題放在變形神話的範疇中,並用儒、釋、 道的角度探討復生主題。27蘇曼如的《六朝志怪中人的生命周期及主題》 ,以人的 生命週期為主體,發現異類出現在生命關口的階段,仍保存初民「雖死亦生」及 圓形循環觀的生命樣貌。28林淑貞在《六朝志怪書寫範式與意蘊》一書中,探討 六朝志怪小說中「人與異類遇合」的故事,其中「變形怪遇」 、 「果報應報」 、 「人 變物怪」、「物怪作祟」都與變形情節相關,從中窺見變形故事的種類樣貌。29 關於唐宋敘事作品的研究,有陳昱珍的《唐宋小說中變形題材之研究──以.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太平廣記與夷堅志為主》,歸納出包含「宗教思想」、「社會倫理價值」、「搜奇志. n. al. er. io. sit. y. Nat. 怪」三大取向,從「變化者」的角色和變形分類,來說明變形故事自六朝到唐宋, 各時期之延續與創新的結果。30 對於《聊齋誌異》的變形情節也有一些研究。羅敬之的《蒲松齡及其聊齋誌 異》,討論到書中物類變化的意義,有些是為適應個人的性向與需求,有些是出 自詛咒或懲罰,有些似乎只是提供作者筆墨的遊戲。31黃麗卿《《聊齋誌異》「形 變」研究》總結蒲松齡藉由花精鬼狐「形變」,最終目的是在成全生命之美好,. Ch. engchi. 22. i n U. v. 邱容韡: 《中國先秦變形神話傳說中「化生」之思維探究》 (花蓮:國立花蓮教育大學民間文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年)。 23 李豐楙: 〈先秦變化神話的結構性意義──一個「常與非常」觀點的考察〉 ,《中國文哲研究集 刊》,第 4 期(1994 年 3 月),頁 287-318。 24 關怡嫻: 《中國變形神話傳說之研究》 (臺北: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年) 。 25 徐志平: 〈「人化異類」故事從先秦神話到唐代傳奇之間的流轉〉 , 《臺大中文學報》第 6 期(1994 年 6 月),頁 357-398。 26 黃裕芬: 《 《搜神記》變化故事研究》(臺北: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10 年)。 27 譚遠琴: 《六朝志怪復生故事研究》(雲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9 年)。 28 蘇曼如: 《六朝志怪中人的生命周期及主題》(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1 年)。 29 林淑貞: 《六朝志怪書寫範式與意蘊》(臺北:里仁書局,2012 年),頁 38-43。 30 陳昱珍: 《唐宋小說中變形題材之研究──以太平廣記與夷堅志為主》(臺北:私立中國文化大 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 年)。 31 羅敬之: 《蒲松齡及其聊齋誌異》(臺北:國立編譯館,1986 年),頁 358-370。 7.

(14) 以朗現生命的真實意義。32陳昌遠《蒲松齡《聊齋誌異》精怪變化故事研究—— 一個「常與非常」的結構性思考》,以李豐楙所歸納提出的「常與非常」觀點, 對《聊齋誌異》中的精怪變化故事作一重新省視。33 民間故事中「變形」情節的研究,也是成果豐碩。萬建中《中國民間敘事文 學的主題學研究》第七章「變形主題:動機與實現途徑」,透過民間故事類型索 引的整理,將人與異類互變的情節分為「人變異類」 、 「異類變人」 、 「異類之間的 34 變形」 、 「人與異類合力變形」 。 歸結出「變形」故事有太多悲歡離合、喜怒哀樂, 令人們無法捨棄,儘管人類成為大自然的主宰,但「物我同一」 、 「物我化一」的 觀念始終存在。另外,黃聖琪《民間故事連續變形母題研究──以台灣漢語故事 為例》 ,從蛇郎君和狗耕田的故事,探索連續變形的原始思維意涵。35蘇秀娥的《中 國民間殉情幻化故事之研究》,以殉情幻化的民間愛情故事為研究範圍,對民間 生活面貌的發展軌跡進行探討與分析,藉此了解此故事類型所代表的民族心理、 思想價值。36洪瑞英的《中國人虎變形故事研究》 ,先考察虎的原始信仰,再著力 於小說中象徵手法的運用,嘗試以心理學、民俗學、人類學等角度,探討其變形 37 的內外在動因與心理意識。 施愛東的〈故事的無序生長及最優策略──以梁祝 故事結尾的生長結構為例〉一篇中,用「補接」的觀念來解釋多元的變形樣貌。 並指出在故事的傳播過程中,任何一個經由個體創造性發揮後的變異情節,都必 須在傳播的過程中被選擇,如梁祝故事中本來有化虹、化鳥、化蝙蝠等結尾,最 後化蝶的變形情節被保留下來並廣為流傳。38.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臺灣地區的民間故事研究方面,范姜灴欽在〈台灣客家與原住民「人變動物」. n. al. er. io. sit. y. Nat. 故事比較研究〉中發現原住民故事屬於「生時變形」有 124 則(佔 89%),其餘故 事為「死後直接變形」;客家故事所呈現的現象與原住民故事相反,大部分屬於 「死後變形」(有 28 則,佔 74%)。「死後轉世變形」故事裡的人,是基於佛教因 果報應而轉變成家畜。39鍾秀金的《臺灣客家與原住民民間故事之動物變形比較 研究》,從夫妻關係、親子關係、信仰與社會處世關係、女性形象,來說明客家 32. Ch. engchi. i n U. v. 黃麗卿: 《 《聊齋誌異》「形變」研究》(新北:淡江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2005 年)。 33 陳昌遠: 《蒲松齡《聊齋誌異》精怪變化故事研究——一個「常與非常」的結構性思考》 (臺中: 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年)。 34 萬建中先生將此四種變形的情節,就故事類型分類並列出情節概要,分類的內容如下:「人變 異類」 :仙女救夫、龍子望娘之誤吞珠變龍、獵人海力布、人化虎 / 人化狼、望夫石 / 望妻石、 兩兄弟、戀人殉情、鳥的來歷、開天闢地人化萬物、家譜的來歷、魚的來歷、蚊子、嫦娥、蛇郎、 惡人遭報應、雞的來歷、為民謀福、人化植物。 「異類變人」 :盤瓠、人與狗成婚、神奇妻子、變 形男孩、人與精怪、鬼的關係、蛤蟆兒子、人類最初的兄妹。 「異類之間的變形」 :銀變、當良心、 宋定伯賣鬼、盤瓠、狼外婆。 「人與異類合力變形」 :蚕的由來、人與異類同體。整理自萬建中: 《中國民間敘事文學的主題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年),頁 252-266。 35 黃聖琪: 《民間故事連續變形母題研究──以台灣漢語故事為例》(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中文所 碩士論文,2005 年)。 36 蘇秀娥: 《中國民間殉情幻化故事之研究》(臺南:國立臺南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8 年)。 37 洪瑞英: 《中國人虎變形故事研究》(臺中:私立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 年)。 38 施愛東: 〈故事的無序生長及最優策略——以梁祝故事結尾的生長結構為例〉 ,選自葉舒憲《結 構主義神話學》,(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2011 年),頁 295。 39 范姜灴欽: 〈台灣客家與原住民「人變動物」故事比較研究〉 , 《東華中國文學研究》第九期(2011 年 6 月),頁 201-220。 8.

(15) 與原住民呈現的文化意涵。40鍾宗憲發表〈論台灣原住民的「人變異類」傳說故 事〉 ,認為在傳統神話傳說中, 「人變異類」所表現出來的精神,大略可以分為三 種:一是單純想在時間上作改變,使直線進行的時間變成圓形的循環;二是為了 對抗大自然而產生一顆不願屈服的心;三是心中對死亡有一股怨憤的變形。41 綜上所述,「變形」情節從神話的角度開始,探討變形的成因,是來自於初 民對萬物的看法;在各類敘事作品的變形研究中,指出宗教與社會對「變形」情 節的影響。學者針對民間故事裡「變形」情節的探討,多集中在臺灣地區的民間 故事或原住民故事,或針對某些類別、特色進行研究,例如連續變形、殉情幻化 故事的研究。然而對於「人變異類」的故事研究,研究的範圍只限於臺灣地區或 少數族群的故事,並且大部份是單篇或概括式的討論,缺乏較完整的材料整理與 探究,也較少論述到對此類故事本身的分析,以及「變形物」在故事中的意義。 筆者擬擴大「人變異類」故事的研究範圍,以中國民間故事為主,旁及臺灣的民 間故事,較全面的掌握中國民間故事素材,針對這些故事進行情節、人物的分析, 並探討故事中「變形物」的文化意涵,凸顯「人變異類」故事的價值與意義。. 第三節. 學. ‧ 國. 立. 政 治 大 研究的範圍. ‧. n. al. er. io. sit. y. Nat. 一、變形的定義 「變形」(metamorphosis)在民間故事中是常見的情節,萬建中指出變形是人 類與動物或他物的互相變化,以及生命個體的種、類(生物屬性)的本質改變,實 體可見的型態也隨之改變,但是內在精神卻可能不變。42而浦忠成說明變形情節 是有意或無意藉著誇大、縮小、移情、擬人、擬物等方式,改變神、人與動植物 原有型態樣貌,其變化的結果,與一般正常的存在或表現方式有極大的差異。43李 豐楙在探討變化神話的論述中,對「變」與「化」的字型做了詳細分析:以許慎 的《說文解字》為例,說明「化」為教化之意,匕為「倒人」的變體象形,應是 取象於人的緩慢變化其形狀; 「變」字解為「更」 ,有更改、改變意。構字的「言 絲」 ,段玉裁注為「治絲易棼,絲亦不絕」 ,已涉及治理蠶絲的生產經驗,在蠶的 生命史中,同一個形體卻能從蠕動的條狀,經吐絲結繭後變化為蛾,其中蘊含著 形體的改變,變形後生命的延續不絕。44簡言之, 「變形」在民間故事中的意義, 是透過敘述的技巧,讓人與異類互相改變本質,但精神卻不變的狀況下,完成情. Ch. engchi. 40. i n U. v. 鍾秀金: 《臺灣客家與原住民民間故事之動物變形比較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 士在職專班,2012 年)。 41 鍾宗憲: 〈論台灣原住民的「人變異類」傳說故事〉, 《民間文學與民間文化采風》 ,(臺北:里 仁出版社,2006 年),頁 181-183。 42 萬建中: 《中國民間敘事文學的主題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頁 248。 43 浦忠成: 〈神話中之變形〉 ,《花蓮師院學報》 ,第 5 期(1995 年),頁 47-62。 44 李豐楙: 〈先秦變化神話的結構性意義──一個「常與非常」觀點的考察〉 ,《中國文哲研究集 刊》,第 4 期(1994 年 3 月),頁 294。 9.

(16) 節的鋪展。 探討「變形」情節的論述中,發現「人變異類」的故事數量頗多,且流傳久 遠,關於此類的研究,有兩篇精彩的論述:一是徐志平的〈「人化異類」故事從 先秦神話到唐代傳奇之間的流轉〉 ,45分別敘述東周到唐「人化異類」故事的發展 與特色;另一是鍾宗憲〈論台灣原住民的「人變異類」傳說故事〉 ,文中說明「如 果從思維與表現上,對於人變異類的這些故事加以詮釋,大抵上可以再分析出三 種指涉意義:第一種與習俗有關,第二種與期望未成有關,第三種則與人的性格 有關。46」 兩位學者分別用「人化異類」 、 「人變異類」不同的詞彙來闡述同一內涵,考 究「變」與「化」兩字的本源,李豐楙從構字的分析來說明: 中國文字的單音孤立語特性在先秦表現得較清楚,所以變與化即各取象於 蠶與人,也就各有其區別性特徵: 「變」隱喻著蠶為同一形體而完全改變, 且是較短時間的突變,而「化」則是同一形體的緩變、漸變,是人由少至 老的形狀上的緩慢的改變。47.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由此觀之,筆者採用「人變異類」此詞彙作為考察的對象,取「變」字乃採自蠶 的完全改變和較短時間突變的意義。 「變形」情節是故事裡重要的環節,使人物的形象更加生動活潑,在口傳變 異的過程中,不斷添加講述者與聽眾的想像,這些情節的增刪與轉變,往往可以. n. al. er. io. sit. y. Nat. 顯示出地方的風俗特色。而這些故事也對民間習俗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例如節 慶活動、變形物的崇拜與祭祀,因此探討「變形」在民間故事中的意義,也是探 討「變形」主題的文化意涵。. Ch. i n U. v. 二、研究的對象 顧頡剛的〈孟姜女故事研究〉從歷史與地域系統兩者進行探究,蒐集各地區 孟姜女故事的資料,文末提出:「我們可知道一件故事雖是微小,但一樣地隨順 了文化中心而遷流,承受了各時各地的時勢和風俗而改變,憑藉了民眾的情感和 想像而發展。」48之後,學界漸漸重視並投入民間故事的採集與研究。1984 年開 始,由鍾敬文擔任《中國民間故事集成》的主編,透過廣泛的普查與搜索,以科學 性、全面性、代表性的原則按省、市分卷,採錄中國各地區、各民族的民間故事,. engchi. 45. 參見徐志平: 〈「人化異類」故事從先秦神話到唐代傳奇之間的流轉〉 ,《臺大中文學報》 ,第 6 期(1994 年),頁 357-398。 46 參見鍾宗憲: 〈論台灣原住民的「人變異類」傳說故事〉, 《民間文學與民間文化采風》(臺北: 里仁出版社,2006 年),頁 181-183。 47 李豐楙〈先秦變化神話的結構性意義──一個「常與非常」觀點的考察〉 , 《中國文哲研究期刊》 , 第 4 期(1994 年),頁 294。 48 顧頡剛: 〈孟姜女故事研究〉原刊於現代評論二周年增刊(1927 年),收於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第一 集,廣州,1928 年。此篇文章引自王秋桂編: 《中國民間傳說論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80 年),頁 1-27。 10.

(17) 於 2009 年全部出齊。49陳慶浩、王秋桂主編的《中國民間故事全集》40 冊,於 1989 年 6 月由遠流出版公司推出,這套書是從近 70 年來各地、各民族的民間故事集中, 選取具有地方風味、民族特色、藝術價值的代表作而成。50此套書體例完整,內容 涵蓋中國各省,並兼及各地區少數民族,故筆者選擇陳慶浩、王秋桂所編的《中國 民間故事全集》作為主要研究範圍,透過此套書去蕪存菁之下所篩選的民間故事, 希冀能以簡馭繁,更深入而完整的研究「人變異類」故事。 而臺灣的民間故事搜集方面,也在近幾十年間發展,1982 年由國科會贊助,胡 萬川主導,以科學的方法進行採錄臺灣民間文學工程,完成《桃園縣民間文學集》、 《苗栗縣民間文學集》 、 《彰化縣民間文學集》 、 《南投縣民間文學》等部分書目,這 些文本的整理,提供學者對民間故事的分類與文化研究。51其他各縣市也開始推動 民間文學的採集,例如余燧賓主編《基隆市民間文學采集(一)》,金榮華整理《台 灣桃竹苗地區民間故事》 ,楊照陽等編作《台中市大墩民間文學采錄集》 ,王正雄 總編輯《民間文學的采錄與整理》 ,陳益源總編輯《彰化縣民間文學集》 ,黃文車 總編輯、陳鈺淑等執行《屏東縣閩南語傳說故事集》,劉惠萍整理、范姜灴欽助 理整理《花蓮客家民間文學集》,張興詞等口述、顏美麗總編輯《活化薪傳澎湖 民間文學:娓娓道來褒歌情》 ,唐蕙韻整理《金門民間文學集.傳說故事卷》等, 這些民間文學集的採錄工作遍及各縣市。陳益源認為採集與整理民間文學價值在 於它的知識性、教育性與娛樂性,是地方文化的財富、活潑的鄉土教材,為實用 的社區資源,學界所重視的文化財產,應從積極保存這些民間文學做起。5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al. er. io. sit. y. Nat. 對原住民民間文學的調查與研究,以金榮華與浦忠成投入的時間最長,累積 的資料最可觀。金榮華致力搜集及整理原住民口傳文學,採錄了卑南族的故事, 編成《台東卑南族口傳文學選》,之後陸續出版泰雅族、賽夏族等民間故事,這些 書都有情節單元和類型分析。而浦忠成對於自己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揚有一份強 烈的使命感,致力於鄒族民間文學的調查與研究,並旁及其他高山原住民。5380 年代末期,更多具有原住民身分的作者及文化工作者,投入自身族群的傳說故事採 集和出版工作,例如卑南族曾建次出版《祖靈的腳步:卑南族石生支系口傳史料》, 賽夏族人伊替達歐索出版《巴卡山傳說與故事》。54 本文所要探討的中國民間故事,將從陳慶浩、王秋桂主編的《中國民間故事 全集》作為主要研究範圍,針對 40 冊中國各地的民間故事進行全盤的搜索與整理;. Ch. engchi. 49. i n U. v. 劉守華: 〈中國民間故事集成的特色與價值〉 ,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 ,2010 年第 2 期,頁 41-46。 劉守華: 〈中國民間學研究百年歷程〉, 《華中師範大學學報》 ,2001 年第 3 期,頁 61-66。 51 胡萬川指出: 「從民間文學的工作傳統來說,調查、采集、紀錄、整理等才是第一步的基礎的 工作。有了合乎科學規範的客觀采集、整理出來的東西,其他後續的工作才有紮實的根基。」引 自胡萬川: 〈工作與認知──關於台灣的民間文學〉 , 《民間文學的理論與實際》(新竹:國立清華 大學出版社,2004 年),頁 233。 52 語出陳益源: 〈《雲林縣民間故事集》的編纂及其價值〉 , 《俗文學稀見文獻教考》(臺北:里仁書 局,2005 年),頁 192-197。 53 林培雅: 《台灣民間文學積極傳承人調查研究》(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7 年),頁 9。 54 巴蘇亞.博伊哲努(浦忠成) :《臺灣原住民族文學史綱‧下》(臺北:里仁書局,2009 年),頁 1163-1164。 50. 11.

(18) 然而此套書僅有一冊蒐錄臺灣地區的民間故事,研究臺灣地區「人變異類」故事的 數量些許不足,因此藉由胡萬川所編《台灣民間故事類型(含母題索引)》整理的 母題索引,尋找出有關變形的情節,例如:臺灣各地蛇郎君的故事,原住民故事 中「人變成鳥」的故事。期望能以簡馭繁,從這些民間故事中找出「人變異類」 故事的梗概,並進一步比較中國與臺灣地區「人變異類」故事的異同,進而發掘此 類故事的價值與意義。. 第四節. 研究的方法與進路. 一、研究方法 本文欲從「故事類型學」為主要的研究方法,輔以「敘事學」 、 「文化人類學」 與「神話原型」等前人的研究成果,對「人變異類」的變形故事進行整理與分析。.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一)故事類型學 民間文學領域裡,特別是民間故事,可以找到大量的不斷重複的事物、現象、 關係、性質、狀態、原因等,劉魁立認為分類的主要任務就是區分單位和建立結 構,以便做出最大數量的理論概括。研究者試圖在所觀察到的大量變異性中,尋 找真正的本質、理想的模式,55因此開始對民間故事進行分類, 「類型」作為民間. n. al. er. io. sit. y. Nat. 文學術語,最早是芬蘭學者安蒂・阿爾奈提出來的,美國民俗學家湯普遜對阿爾 奈的索引作了補充和修訂,出版了《民間故事類型索引》,他們的故事分類方法 被稱為「AT 分類法」 。另外艾伯華的《中國民間故事類型》歸納了 246 個故事類 型,美籍華裔學者丁乃通以 AT 索引為基礎,出版了《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 歸納出 843 個類型,民間故事類型的研究開始蓬勃發展。 民間故事的類型和母題有密切的關係,湯普森提出了重要的定義:. Ch. engchi. i n U. v. 一個母題是一個故事中最小的、能夠持續在傳統中的成分。要如此它就必 須具有某種不尋常的和動人的力量。絕大多數母題分為三類,其一是一個 故事中的角色──眾神或非凡的動物,或巫婆、妖魔、神仙之類的生靈, 要麼甚至是傳統的人物角色,如像最受人憐愛的最年幼的孩子,或殘忍的 後母。第二類母題涉及情節的某種背景──魔術器物,不尋常的習俗,奇 特的信仰,如此等等。第三類母題是那些單一的事件──它可以囊括絕大 多數母題。正是因為這一類母題可以獨立存在,因此也可以用於真正的故 事類型。顯然為數最多的傳統故事類型是由這些單一的母題構成的。56 55. 劉魁立: 〈中國民間故事的類型研究與型態研究〉。選自劉魁立等著:《民間故事的生命樹》(北 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0 年) ,頁 39。 56 (美)斯蒂.湯普森著,鄭海等譯: 《世界民間故事分類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 年), 頁 499。 12.

(19) 劉守華為這兩項做出簡潔的說明:「母題是故事中最小的敘事單元,可以是一個 角色、一個事件或一個背景,類型是一個完整的故事,由若干母題按相對固定的 一定順序組合而成的,它是一個『母題序列』或『母題鏈』 。57」接著他進一步說 明「母題」是反覆出現在作品中,具有很強的穩定性,這種穩定性來自它不尋常 的特徵、深厚的內涵,以及它所具有的組織連接故事的功能。58母題在多個故事 中重複出現,成為各個故事發展的關鍵,當特殊的人物角色作為母題時,人物背 後便隱藏著特定的文化意蘊,例如李林悅對民間故事裡公主角色的探討,指出公 主是中國上層階級女性的代表,年輕、美貌同時溫柔順從,等待平民英雄的拯救。 59 當「難題求婚」這個事件成為母題時,發現「難題求婚」型故事不僅是關於婚 姻考驗的故事,也反映成年禮儀與婚俗制度,是保留古代社會文化珍貴遺產的重 要史料。60而「變形」這一特定情節對故事鋪陳、主角安排都有其關聯,也從中 發現民俗信仰與當地文化特色。 故事類型是某些特定情節單元的固定組合方式,只要我們在一個敘事作品 中,發現了被反覆使用的特定單元成分,就能根據自己廣泛接觸故事的經驗證 明,這絕不是一個純粹的個人創作,而是有著深厚的民間傳承、傳播基礎。61湯 普森指出口頭敘事體採用的結構形式,有許多是遍及世界的,例如英雄故事、解 釋性傳說、動物奇談等,這些模式的有無,充當了地區界線的有效線索。62同一 個類型的故事,不同的異文有時展現了當地的風俗特色,並可發現口頭傳播過程.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中的變異情況。. n. al. er. io. sit. y. Nat. 民間故事的類型分類,起源於芬蘭學者阿爾奈(Aarne)和美國學者湯普森 (Thompson)的研究,學界稱此方法為「AT 分類法」。丁乃通使用「AT 分類法」 對中國民間故事進行分類,胡萬川也對臺灣民間故事加以分類,這些重要的民間 故事分類書目,提供研究者進行深入探究的簡便手法,也讓民俗文化學有了另一 種科學性的分析方法。 以下是各家學者在故事的分類中,與「變形」相關的情節整理:. Ch. engchi. 57. i n U. v. 劉守華: 《比較故事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 年),頁 91。金榮華將「母題」稱作「情 節單元」 ,其論述如下: 「在故事情節的分析方面,是把故事裡每個敘事完整而不能再分的情節作 為一個敘事單元,名之為「情節單元」(西方稱之為 motif,舊譯作母題)。這裡所謂的「情節」, 是指在生活中罕見的人、物或事。所謂「單元」就是對這不常見的人、物或事所做的扼要完整的 敘述。」引自金榮華: 《中國民間故事與故事分類》(臺北:口傳文學會,2002 年),頁 4-5。 58 劉守華主編: 《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年),頁 2。 59 李林悅: 《民間故事中公主角色的意義與文化功能》(武漢:華中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6 年), 頁 36。 60 羅彩珠: 《中國「難題求婚」型故事研究》(臺中:靜宜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4 年),頁 124。 61 呂微: 〈故事類型劃分的經驗與標準〉, 《河南教育學院學報》2008 年第 6 期,頁 24-27。 62 (美)斯蒂.湯普森著,鄭海等譯: 《世界民間故事分類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 年), 頁 5。 13.

(20) 表 1-1 「變形」相關情節一覽表 學 者. 書名. 分類項目. 分類編號. 湯. 《民間文學. D 變化、法術、法寶. D0~D699 變形. 普 遜. 情節單元索 引》. 丁 乃 通. 《中國民間 故事類型索 引》. 二、一般民間故事──其他愛情 970 連理枝 故事 970A 分不開的一對鳥、蝴 蝶、花、魚或其他動物。. 胡 萬 川. 《台灣民間 故事類型(含 母題索引)》. II、一般的民間故事. 金 榮. 《中國民間 故事集成類. 二、一般民間故事 甲、幻想故事. 華. 型索引(一)》. 立. 970A 分不開的一對鳥、蝴 蝶、花、魚或其他動物。. 749A 生雖不能聚,死後不 治 政 大分離. ‧ 國. 學. ‧. 湯普遜所分類的「變形」 ,是指一個人、一個動物或物體改變了自身的形狀, 並以另一種新的形狀出現,則稱之為變形;但如果一個生物在這個階段死去,便 稱之為復活。63他所定義的變形是直接變形,未經歷過死亡,並提出狼人的故事 作為代表,強調變形的故事總是包含最後脫離魔法的內容,故湯普遜所分類的「變. n. al. er. io. sit. y. Nat. 形」,與魔法有相當程度的關連。 丁乃通《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中,分類編號「970 連理枝」的解說如下: 「連理枝可能在一棵樹,兩棵樹,一棵樹和一棵藤,兩棵藤等等上面。一對不幸 的情侶(偶爾只是朋友)的墳,經常是在曠野裡的。(中國故事裡從不提及教堂,因 為中國習俗與外國不同,不葬在教堂裡或教堂墳場的)。」而「970A 分不開的一 對鳥、蝴蝶、花、魚或其他動物」的解說如下:「它們在不幸的情侶墳上徘徊飛 翔,或靠近情侶死的地方茁壯成長,有時連理枝的植物,也會在那裡生長出來。」 鳥、蝴蝶、花、魚都是變形故事中常見的變形物。64 胡萬川根據丁乃通的分類法,將臺灣的民間故事加以分類整理, 「970A 分不 開的一對鳥、蝴蝶、花、魚及其他動物」這一類型的故事,從所描述的故事情節 來看,可直接聯想到梁祝故事。65金榮華認為原編號「970 連理枝」故事涉及神 奇,應入「幻想故事」類,而這一情節在《民間文學情節單元索引》中也歸入「亡 魂」類之「亡魂就物再生」項,故移置「幻想故事」中「其他神奇故事」類,兩. Ch. engchi. 63. i n U. v. (美)斯蒂.湯普森著,鄭海等譯: 《世界民間故事分類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 年), 頁 309。 64 (美)丁乃通編,鄭建成等譯: 《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年), 頁 217-219。 65 胡萬川編著: 《台灣民間故事類型(含母題索引)》(臺北:里仁書局,2008 年),頁 194-195。 14.

(21) 者合一為編號 749A,類型名稱改作「生雖不能聚,死後不分離」,66金榮華對這 一類型作出以下解說: 「一對夫婦或戀人,因被外力拆散而殉情,所葬之處有樹、 枝幹連生(連理枝);或化為雙鳥、雙蝶;或以他物表示結合,如一化為茶,一化 為鹽(取義製作酥油茶必先以茶與鹽相合);火葬者則是兩股濃煙於空中相擁。」67 然而胡萬川則持不同的看法,指出「970A」雖然符合 AT700-749「其他的神奇故 事」類,但此類故事除了有化為動、植物等神奇情節外,導致其產生神奇變化的 主要原因則是男女主角的相戀、相愛而終償心願,故以為丁乃通將此放在 AT970A,以相應「愛情故事」類,是比較恰當的。68總之,這一類的故事都涉及 「變形」與「愛情」的情節,兩者皆是情節發展的關鍵,並且相輔相成。 以上學者們探討與整理「變形」的故事,大概都與「愛情」 、 「物的起源」有 關,但對於「人變異類」這一情節的故事應該還有更多的類型,這些類型的故事 有何特色呢?本文將運用「故事類型學」的方法,以陳慶浩、王秋桂所編的《中 國民間故事全集》為主要研究對象,旁及臺灣地區所整理民間故事集、臺灣原住 民的口傳故事,以「人變異類」的情節為研究範圍,探討「人變異類」故事中更 多的類型,並分析不同類型故事的差異與文化意涵。.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二)敘事學 胡亞敏在《敘事學》中對故事的結構性質提出幾點看法: 第一,故事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其內部各部分互相依存和制約,並在結構. n. al. er. io. sit. y. Nat. 中顯示其價值。第二,故事又是一個具有一定轉換規律的穩定結構,一方 面,故事中各要素以及它們的形式連接具有一定之規,其基本語意原型也 代代相習,另一方面,故事又表現出在固有形式基礎上的多種變異(增刪、 缺位、變形等)。故事正是通過這種自我調節的動態過程加強其穩定性, 並由此構成區別於其他種類的基本性質。69. Ch. engchi. i n U. v. 故事的流傳是不穩定的,在故事尚未成熟以前,眾多的講述者除了因為迎合聽眾 心理修訂情節外,也會因為故事情節的空缺而設法填補;或者運用其他故事的情 節,或者加入當地的風俗文物,甚至自創情節,增加口傳文學的「可傳性」與傳 播價值,這種自我調節的動態過程,就是民間故事的特質。施愛東以梁祝的故事 為例,把這一類的現象稱為「補接」: 也許當時民間已有相關傳說,也許成熟的情節尚未產生,但有一點是可以 肯定的:這一簡單的記載留下了許多疑問,情節中的每一處不完整或者說 每一個疑問,都會成為一個「缺失」。在民間敘事中,只要存在缺失,就 66. 金榮華: 《中國民間故事與故事分類》(臺北:口傳文學會,2002 年),頁 121。 金榮華: 《中國民間故事集成類型索引(一)》(臺北:口傳文學會,2000 年),頁 50。 68 胡萬川編著: 《台灣民間故事類型(含母題索引)》(臺北:里仁書局,2008 年),頁 195。 69 胡亞敏: 《敘事學》(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年),頁 118。 67. 15.

(22) 一定會形成「緊張」,每一個緊張都必須引進一種或多種的母題鏈來加以 消解。本文將這將增加母題鏈以消除緊張的過程稱作「補接」──嫁接新 的母題鏈,彌補原有情節的缺失。70 在民間故事中,「變形」的情節常常都放置在結局的地方,梁祝故事也是如 此,聽眾對於簡單的故事情節留下了疑問,當聽者成為講述者時,就會對這「缺 失」增加情節,以彌補原有情節的不足。這樣的「補接」,因為每個傳述者的不 同,而造成民間故事中「變形」情節的不同,例如梁祝故事就有各種不同的變形 情節,化身為蝙蝠、鴛鴦、雙石、雙樹、藍竹、彩虹、並蒂蓮、青白兩蛇、蠶、 映山紅、竹樹、蛾等十幾種。 故事流傳時的動態過程,創造出多種變異的情節,讓具有「變形」情節的故 事呈現不同而豐富的樣貌,曾永義認為民間故事的發展就是「基型」 、 「發展」 、 「成 熟」三個過程:「基型」之中,都含藏著易於聯想的「基因」,這種「基因」,經 由人們的「觸發」便會孳乳,由是再「緣飾」 、再「附會」 ,而更滋長、更蔓延。 71 講述者針對這些「基因」的「缺失」增加或改動情節,而「變形」的情節經常 被許多講述者所選擇。總之,在民間故事的傳播過程中,因為各種原因而變異, 例如迎合聽眾喜好或填補情節的缺失,這些變異在結局的鋪排上尤為明顯,而結 局的變異又常常存在著「變形」情節, 「變形」情節就成了民間故事從「基型」、 「發展」過渡到「成熟」的關鍵。因此從不同的異文相互比較,可以發現「變形」.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情節在同類型故事中的發展與轉變。. n. al. er. io. sit. y. Nat. 當我們回到故事的本身,探討「變形」在故事文本中的作用時,得加入變形 故事中的環境、情節鋪展及物件一併討論,才能發現「變形」這種不合理的情節, 如何在故事中變得合理而感動人心。故事的環境描述,對「變形」情節的發生產 生了一定的作用,變形物也大多與環境有關聯。胡亞敏認為環境在故事中具有形 成氣氛、增加意蘊、塑造人物,乃至建構故事等功能。而這些環境包含三大要素: 自然現象、社會背景、物質產品。72就自然環境作為故事的背景而言,主人翁變 成海鷗的故事情節,基本上是在海邊的背景下所完成;變為魚類的情節,必定有 水源自然環境。就社會背景來說,故事中的男女主角,受到眾人的阻止不得相愛, 禮教與社會階層的束縛之下,只能追求人類以外的型態存活,變形成異類的情節 就順理成章的發展出來了。就物質產品而言,女主角變成織布機的線筒,出現在 男主人家中,讓他發現,然後為自己報仇,這些物質都是生活中常見的物件為主, 也會因為某些契機,或某些神奇的魔法,而變回人類的樣貌。 另外,故事中的物件對故事本身也發生作用,「變形物」在變形故事中具有 獨特的意義,浦安迪對敘事作品中物件的形象描述做了一番分析:. Ch. engchi. 70. i n U. v. 施愛東: 〈故事的無序生長及最優策略──以梁祝故事結尾的生長結構為例〉。選自葉舒憲編: 《結構主義神話學》(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2011 年),頁 285-286。 71 曾永義: 〈從西施說到梁祝──略論民間故事的基型觸發和孳乳展延〉。選自陳鵬翔主編: 《主 題學研究論文集》(臺北:東大圖書公司,2004 年) ,頁 162。 72 胡亞敏: 《敘事學》(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年),頁 159-160。 1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For pedagogical purposes, let us start consideration from a simple one-dimensional (1D) system, where electrons are confined to a chain parallel to the x axis. As it is well known

The observed small neutrino masses strongly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super heavy Majorana neutrinos N. Out-of-thermal equilibrium processes may be easily realized around the

The temperature angular power spectrum of the primary CMB from Planck, showing a precise measurement of seven acoustic peaks, that are well fit by a simple six-parameter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1) Determine a hypersurface on which matching condition is given.. (2) Determine a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2-1 註冊為會員後您便有了個別的”my iF”帳戶。完成註冊後請點選左方 Register entry (直接登入 my iF 則直接進入下方畫面),即可選擇目前開放可供參賽的獎項,找到iF STUD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