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4B02 空間坐標系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4B02 空間坐標系"

Copied!
1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 圖 1 在上一單元,我們利用經度與緯度來描 述地球上每一點的位置。本單元我們要建立 空間坐標系,將空間中的點賦予坐標,來描 述該點的位置。再介紹如何把地球置於坐標 空間中,並將經度、緯度表示轉換為空間坐 標表示。最後,介紹球面上兩點的球面距 離。

甲 空間坐標系

如圖 1,在空間中任取一點 O 作為原點,過原點 O 作兩兩互相垂直的三條直 線,並在這三條直線上取適當長度為單位長,接著任選其中二條直線,分別稱為 x 軸與 y 軸,並指定其正負方向;剩下的一條直線稱為 z 軸。最後採用「右手系」 規定 z 軸的正負方向,說明如下:將右手拇指以外的四指併攏,指向 x 軸正向, 然後往 y 軸正向握拳,此時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 z 軸的正向。

我們將 x 軸、y 軸與 z 軸統稱為坐標軸,原點 O、x 軸、y 軸與 z 軸組成了空

間坐標系。

空間坐標系的任兩個坐標軸都可以決定一個平面,

其中由 x 軸與 y 軸所決定的平面稱為 xy 平面;由 y 軸與

(2)

▲ 圖 2 ▲ 圖 3 平面稱為 zx 平面,如圖 2 所示。 我們將 xy 平面、yz 平面與 zx 平面統稱為坐標平面;三坐標平面把空間分成 八個部分,每一個部分稱為一個卦限;由三個坐標軸的正向所決定的卦限,稱為 第一卦限,其餘 7 個卦限沒有特別編號。 根據之前學過的二面角定義,可以得知:xy 平面、yz 平面與 zx 平面兩兩互 相垂直。 (一)點的坐標 建立空間坐標系之後,該如何賦予這空間中一點 P 的 坐標呢?由 P 點和三條坐標軸架構出長方體

OAQB

CRPS

,並假設

A B C

, ,

三點分別在 x 軸、y 軸、z 軸的坐標

a b c

, ,

,如圖 3 所示。再由長方體的性質得知,x 軸與平 面 AQPR 垂直,所以 x 軸與直線 PA 垂直,也就是說,P 點在 x 軸的投影點為 A。同理可得,P 點在 y 軸的投影點 為 B,在 z 軸的投影點為 C。此時定義 P 點的坐標為

a b c

, ,

,並記作

P a b c

, ,

, 其中

a b c

, ,

分別稱為 P 點的 x 坐標、y 坐標、z 坐標。延續上述各點的假設,底下 我們分別來探討 P 點在三個坐標平面上的投影點(之坐標)及其在三個坐標軸上 的投影點(即

A B C

, ,

)之坐標。 由長方體的性質得知,P 點在 xy 平面的垂足為 Q 點,且 Q 點在 x 軸、y 軸的 垂足分別為 A 點、B 點;又因為 z 軸垂直 xy 平面於原點 O,所以直線 OQ 垂直 z 軸,即 Q 點在 z 軸的垂足為 O,因此 Q 點的坐標為

a b

, , 0

同理可知,P 點在 zx 平面的垂足為 R 點,且 R 點在 x 軸、y 軸、z 軸的垂足 分別為 A 點、原點 O、C 點,因此 R 點的坐標為

a

, 0,

c

;P 點在 yz 平面的垂足 為 S 點,且 S 點在 x 軸、y 軸、z 軸的垂足分別為原點 O、B 點、C 點,因此 S 點 的坐標為

0, ,

b c

(3)

另一方面,因為 A 點在 x 軸的垂足是 A 本身,且在 y 軸、z 軸的垂足都是原 點 O,所以其坐標為

a

, 0, 0

。同理可知,B 點的坐標為

0, , 0

b

,C 點的坐標為

0, 0, c

。 根據上述,我們將點

P a b c

, ,

分別在三個坐標軸及三個坐標平面上的投影點 之坐標整理如下。 坐標軸 x 軸 y 軸 z 軸 P 點的投影點坐標

a

, 0, 0

0, , 0

b

0, 0, c

坐標平面 xy 平面 yz 平面 zx 平面 P 點的投影點坐標

a b

, , 0

0, ,

b c

a

, 0,

c

利用上表,作一個練習。 【例题 1】 右圖是空間中的一個長方體,頂點 O 為原點,且

, ,

A B C

分別在 x 軸、y 軸、z 軸上。已知頂點 P 的坐 標為

2, 3, 4

,求頂點

A B C Q S R

, , , , ,

的坐標。 Ans: 【詳解】 由坐標軸與坐標平面上的投影點坐標,得知

2, 0, 0 ,

 

0,3, 0 ,

 

0, 0, 4 ,

A

B

C

2,3, 0 ,

 

0,3, 4 ,

 

2, 0, 4

Q

S

R

【隨堂練習 1】 右圖是空間中的一個長方體,頂點 O 為原點,且

, ,

A B C

分別在 x 軸、y 軸、z 軸上。已知頂點

3, 4, 0 ,

D

F

0, 4, 2

,求頂點

A B C E G

, , , ,

坐標。 Ans:

(4)

▲ 圖 4 【詳解】 由坐標軸與坐標平面上的投影點坐標,得知

3, 0, 0 ,

 

0, 4, 0 ,

 

0, 0, 2 ,

 

3, 0, 2 ,

 

3, 4, 2

A

B

C

E

G

。 (二)兩點的距離公式 如圖 4,國中時我們利用畢氏定理得知,坐標 平面上

A x y B x y

1

,

1

 

,

2

,

2

兩點的距離為

 

2

2 2 1 2 1

AB

x x

 

y

y

。 現在,空間中的點被賦予坐標之後,我們也可以利用畢氏定理計算出任意兩 點的距離,推導如下。 設

P x y z Q x y z

1

, ,

1 1

 

,

2

, ,

2 2

為空間中兩點,其中

x

1

x y

2

,

1

y z

2

,

1

z

2。過 P 與 Q 兩點,分別作與坐標平面平行的平面,則此六個平面構成一個長方體,它的 三邊長分別為

RS x

 

2

x QS

1

,

 

y

2

y PR z

1

,

 

2

z

1 ,如圖 5 所示: ▲圖 5 因為△PQR 與△RSQ 均為直角三角形,所以利用畢氏定理,得

2 2 2 2 2

PQ

QR PR

RS

QS

PR

 

2

 

2

2 2 1 2 1 2 1

x x

y

y

z

z

 

 

(5)

至於當

x

1

x

2

y

1

y

2

z

1

z

2時,上式仍成立。因此,我們有以下的公 式。 空間中兩點的距離公式 空間中,

P x y z Q x y z

1

, ,

1 1

 

,

2

, ,

2 2

兩點的距離為

 

2

 

2

2 2 1 2 1 2 1

PQ

x x

 

y

y

 

z

z

。 有了距離公式後,只要給定兩點的坐標,就可求出此兩點的距離。 【例题 2】

A

1, 1, 0 ,

 

B

2,1, 2

是空間中一正立方體的兩個 頂點,如右圖所示。 (1) 求

AB

的長。 (2) 若

6, 0,1

是正立方體的一個頂點,則

6, 0,1

是 圖中的哪一個頂點? Ans: 【詳解】 (1) 利用空間中兩點的距離公式,得

2

 

2

2

2 1

1

1

2 0

3

AB

      

。 (2) 計算 2 2 2 2

3 3

3 2,

AC

AB BC

 

 

2 2 2 2

3 2

3

3 3

AG

AC CG

 

。 得知,A 點與另外 7 個頂點的距離有

3, 3 2

3 3

三種情形。 又因為點

6, 0,1

與A 點的距離為

2

 

2

2

6 1

      

0

1

1 0

3 3

, 所以點

6, 0,1

是距離A 點最遠的頂點 G。

(6)

【隨堂練習 2】 已知

A

2,3, 6 ,

 

B

1,5, 0 ,

 

C

4, 3,3

為空間中三點, 求△ABC 的三邊長,並說明此三角形為等腰直角三角形。 Ans: 【詳解】 利用空間中兩點的距離公式,得

 

 

 

2 2 2 2 2 2

1 2

5 3

0 6

3

2

6

49 7,

AB  

   

    

 

 

 

2 2 2 2 2 2

4

1

3 5

3 0

5

8

3

98 7 2,

BC

      

  

 

   

2 2 2 2 2 2

4 2

3 3

3 6

2

6

3

49 7

AC

     

   

。 因為

AB AC

,且

BC

2

AB

2

AC

2, 所以△ABC 為等腰直角三角形。

(7)

再練習空間中兩點的距離公式。 【例题 3】 如圖,已知

A

1, 2,1

是空間中一正立方體的頂點,

3, 4,5

M

是底面的中心,求正立方體的邊長。 Ans: 【詳解】 設正立方體的邊長為 a(

a

0

)。 利用空間中兩點的距離公式,得

 

2

2

2

1 3

2 4

1 5

2 6

AM

     

因為 M 是底面的中心, 所以

BM

為底面對角線長的一半,即

1

2

2

2

2

BM

 

a

a

。 利用畢氏定理,得 2 2 2

AB

BM

AM

, 即 2

1

2

24

2

a

a

。解得

a

4

。 故正立方體的邊長為 4。 【隨堂練習 3】 右圖是空間中的一個直圓柱體。已知底面的圓通過原點 O, 且圓心為

M

2,1, 2

;頂面的圓通過點

A

5, 4, 6

,求 (1) 底面的圓之半徑。 (2) 圓柱體的體積。 Ans: 【詳解】 (1) 底面的圓之半徑為

 

2

 

2

2

2 0

1 0

2 0

3

OM

     

(8)

(2) 作A 點在底面的投影點 H。 因為

AM

5 2

     

 

2

4 1

2

6 2

2

34

, 所以圓柱體的高為

AH

 

34

2

 

3

2

5

, 故圓柱體的體積為

3

2

 

5 45

。 根據點坐標的定義,位置在坐標軸或坐標平面上的點,其坐標的形式如下表。 點位置 x 軸 y 軸 z 軸 xy 平面 yz 平面 zx 平面 點坐標

x

, 0, 0

0, , 0

y

0, 0, z

x y

, , 0

0, ,

y z

x

, 0,

z

利用上表,作一個練習。 【例题 4】 空間中,已知

A

1, 2, 1 ,

 

B

2,1,3

,且 z 軸上一點 P 滿足

AP BP

,求 P 點的坐標。 Ans: 【詳解】 因為 P 是 z 軸上一點, 所以可設 P 點的坐標為

0, 0, z

。 又因為

AP BP

,所以

 

2

2

 

2

 

2

 

2

2

0 1

     

0 2

z

1

0 2

    

0 1

z

3

, 將兩邊平方,得

2

2

1 4

        

z

2

z

1 4 1

z

6

z

9

, 整理得

8

z

8

,解得

z 

1

故 P 點的坐標為

0, 0,1

(9)

【隨堂練習 4】 空間中,已知正三角形 PQR 的兩個頂點為

P

3, 0,1 ,

 

Q

1,1, 2

且另一頂點

R x

, 2,

z

在 xy 平面上,求實數

x z

,

的值。 Ans: 【詳解】 因為

R x

, 2,

z

在 xy 平面上,所以

z

0

又因為△PQR 為正三角形,所以

PR PQ QR

, 即

x

      

3

2

4 1

4 1 1

x

  

1

2

1 4

。 因此,

x

3

2

1

x

1

2

1

,解得

x

2

。 故

x

2,

z

0

。 再練習一題。 【例题 5】 右圖是空間中的一個立體圖(底面是正方形, 四個側面都是正三角形)。設四個頂點的坐標為

0, 0, 0 ,

 

4, 0, 0 ,

 

4, 4, 0 ,

 

0, 4, 0

O

A

B

C

(1) 求頂點P 的坐標。 (2) 已知Q 為

AB

上一點,且

PQ

13

,求Q 點的坐標。 Ans: 【詳解】 (1) 底面正方形的邊長為

OA

4

。 作頂點P 在底面的投影點 H。 因為

PH

垂直底面, 所以

PH

AH BH CH OH

,

,

,

均垂直,即 △PAH, △PBH, △PCH 與△POH 均為直角三角形。 利用畢氏定理,得 2 2

4

AH BH CH OH

PH

(10)

因此,H 為底面正方形的外接圓圓心, 且

AC

為直徑,得半徑

1

1

4 2 2 2

2

2

AH

AC

 

。 於是

 

2 2

4

2 2

2 2

PH

。 又因為H 的坐標為

2, 2, 0

, 所以P 的坐標為

2, 2, 2 2

。 (2) 因為Q 為

AB

上一點, 所以可設

Q

4, , 0

t

,其中

0

 

t

4

。 又因為

PQ

13

,所以

2

2

2

4 2

    

t

2

0 2 2

13

, 兩邊平方後,再展開,整理得 2

4 3 0

t

  

t

。 解得

t 

1

或 3。 故Q 點的坐標為

4,1,0

4,3, 0

【隨堂練習 5】 右圖是空間中的一個正立方體。 已知四個頂點的坐標為

0, 0, 0 ,

 

2, 0, 0 ,

 

2, 2, 0 ,

 

0, 2, 0

O

A

B

C

且 M 為

AD

的中點,P 為

BC

上一點,

PM 

6

求 P 點的坐標。 Ans: 【詳解】 因為 P 為

BC

上一點, 所以可設

P t

, 2, 0

,其中

0

 

t

2

。 又因為

M

2, 0,1

PM 

6

, 所以

t 

2

 

2

    

2 0

 

2

0 1

2

6

(11)

兩邊平方後,再展開,整理得

t

2

  

4 3 0

t

。 解得

t 

1

或 3(不合)。

(12)

乙 球面距離

有了空間坐標系後,我們可以將之前介紹的經度、緯度表示轉換為坐標表 示。方法是將地球球心設為原點 O,赤道落在 xy 平面上,z 軸正向為球心往正北 極方向,且 0經線落在 xz 平面上,並規定: (1) 經度

滿足

   

180

180

,其中東經為正,西經為負。 (2) 緯度

滿足

   

90

90

,其中北緯為正,南緯為負。 如圖 6 (a)所示。 (a) (b) (c) ▲圖 6 例如,設地球的半徑為 r,P 點位於東經 45、北緯 60處,如圖 6 (b)所示。設 P 點的坐標為

a b c

, ,

。根據空間坐標的定義,建立一個以

OP

為對角線的長方體, 如圖 6 (c)所示。根據三角比的定義,

a b c

, ,

滿足

2

cos45

cos60 cos45

4

a OH



r



r

2

sin45

cos60 sin45

4

b OH



r



r

3

sin60

2

c r



r

故 P 點的坐標為

2

,

2

,

3

4

r

4

r

2

r

(13)

【隨堂練習 0】 已知地球的半徑為 r,P 點位於東經 30、北緯 45處, 根據上述轉換成空間坐標的方法,求 P 點的坐標。 Ans: 【詳解】 如圖,根據三角比的定義,P 點的坐標

a b c

, ,

滿足

6

cos30

cos45 cos30

,

4

a OH



r



r

2

sin30

cos45 sin30

,

4

b OH



r



r

2

sin45

2

c r



r

故 P 點的坐標為

6

,

2

,

2

4

r

4

r

2

r

。 球面上

A B

,

兩點的最短路徑,就是通過

A B

,

兩點的大圓在這兩點間的劣弧, 如圖 7 (a)中的

AB

,我們把這一段弧長稱為

A B

,

兩點的球面距離。 (a) (b)示意圖 ▲圖 7 例如 A 地位於「東經 121,北緯 25」(大約在臺北市),B 地位於「東經 121, 北緯 31」(大約在上海市),如圖 7 (b)的示意圖所示。因為

6

30

AOB

 

,且

(14)

地球半徑

R

6400

公里,所以

6400

670

30

AB

 

(公里)。 故

A B

,

兩地的球面距離大約為 670 公里。 兩地最短的航線長就是它們的球面距離,因此飛機、輪船都會盡可能沿著大 圓來航行。當球面上兩點的位置是以空間坐標表示時,利用餘弦定理可以求得它 們的球面距離。舉例說明如下。 【例题 6】 將地球儀設定成一個坐標空間,其中球心為原點 O, 地球儀上

A B

,

兩個城市的坐標分別為

6, 0, 0 ,

3,3,3 2

A

B 

(1) 求 A,B 兩點的球面距離。 (2) 在實際地球上,飛機從A 城市直飛至 B 城市的 最短航線長大約多少公里? (地球半徑約 6400 公里,

3.1416

,四捨五入到整數位) Ans: 【詳解】 (1) 利用空間中兩點的距離公式,得

6,

6 3

OA OB

AB

。 再利用餘弦定理,得

 

2 2 2

6 6

6 3

36

1

cos

2 6 6

72

2

AOB

 

 

 

, 因此

120

2

3

AOB

 

。 故

A B

,

兩點的球面距離為

2

6

4

3

AB

  

 

單位。 (2) 因為

6400

2

13404

3

AB

 

, 所以最短航線長約為 13404 公里。

(15)

【隨堂練習 6】 將地球儀設定成一個坐標空間,其中球心為原點 O,地球儀上

A B

,

兩個城市 的坐標分別為

A

1, 2, 2 ,

 

B

2, 2,1

,求

A B

,

兩城市的球面距離。 Ans: 【詳解】 利用空間中兩點的距離公式, 得

OA OB

3,

AB

3 2

。 再利用餘弦定理,得

 

2 2 2

3 3

3 2

cos

0

2 3 3

AOB

 

 

, 因此

90

2

AOB

 

。 故

A B

,

兩城市的球面距離為

3

3

2

2

AB

  

 

單位。 因此,我們可以透過經度、緯度表示轉換為坐標表示,再仿照例題 6 的解法, 可以求得地球上任兩點的球面距離。

(16)

觀念澄清

0. 下列敘述對的打「」 (1) 點

0, 2, 0

在 y 軸上。 (2) 點

2, 0, 3

在 xz 平面上。 (3) 點

P

1, 2, 3

在 z 軸的投影點為

0, 0, 3

(4) 點

P

1, 2, 3

與點

Q 

1, 2,3

在 yz 平面的投影點相同。 Ans: 【詳解】 (1) ○,因為x 與 z 坐標都為 0,所以正確。 (2) ○,因為y 坐標為 0,所以正確。 (3) ○。 (4) ○,點

P

1, 2,3

與點

Q 

1, 2,3

在yz 平面的 投影點同為點

0, 2, 3

一、基礎題

1. 右圖是空間中的一個長方體,其長、寬、高分別 為

OC

6,

CB

2,

BF

4

,求

A B G F

, , ,

的坐 標。 Ans: 【詳解】 根據空間坐標的定義,得

2, 0, 0 ,

 

2, 6, 0 ,

 

0, 6, 4 ,

 

2, 6, 4

A

B

G

F

(17)

2. 空間中,已知點

P

5, 4,3

在 x 軸上的投影點為 Q,求

PQ

的長。 Ans: 【詳解】 因為

Q

5, 0, 0

,所以

2

 

2

2

5 5

0

4

0 3

25 5

PQ

   

  

3. 空間中,已知

A

2, 0, 2 ,

 

B

3, 1, 2

,且 y 軸上一點 P 滿足

2

AP

AB

,求 P 點的坐標(兩解)。 Ans: 【詳解】 設 P 點的坐標為

0, , 0

y

。 因為

AP

2

AB

,所以

 

2 2 2 2

 

2 2

2

y

2

2 1

1

4

   

  

, 兩邊平方,得

y  

2

8 72

,解得

y

8

故 P 點的坐標為

0,8, 0

0, 8, 0

4. 假設地球為一半徑 r 的球體。今將地球球心設為原點 O, 赤道落在 xy 平面上,z 軸正向為球心往正北極方向, 且 0經線落在 xz 平面上。已知 P 點位於 「東經 120,北緯 60」,求 P 點的空間坐標。 Ans: 【詳解】 如圖,根據三角比的定義, P 點的坐標

a b c

, ,

滿足

1

1

cos120

cos60

,

2

4

a OH



r

   

 

 

 

r

3

3

sin120

cos60

,

2

4

b OH



r

  

r

(18)

3

sin60

2

c r



r

故 P 點的坐標為

1

,

3

,

3

4

r

4

r

2

r

5. 將地球儀設定成一個坐標空間,其中球心為原點 O, 地球儀上

A B

,

兩個海島的坐標分別為

A

0,0, 4 , 1, 11, 2

B

求在實際地球上,輪船從 A 海島到 B 海島的最短航線長 |大約多少公里? (地球半徑約 6400 公里,

3.1416

,四捨五入到整數位) Ans: 【詳解】 利用空間中兩點的距離公式,得

4

OA OB AB

  

因此△OAB 為正三角形, 於是

60

3

AOB

 

。 故兩海島最短航線長大約

6400

6702

3

 

公里。

(19)

二、進階題

6. 空間中,已知點 P 在 xy 平面上的投影點為

2,3, 0

在 yz 平面上的投影點為

0, 3,1

求 P 點在 z 軸上的投影點坐標。 Ans: 【詳解】 依題意可推得 P 點的坐標為

2, 3,1

故 P 點在 z 軸上的投影點坐標為

0, 0,1

7. 已知正立方體的三個頂點為

A

1,1, 2 ,

 

B

3,3, 2 ,

 

C

3,3, 4

且其中心為 O 點,求 O 點的坐標。 Ans: 【詳解】 因為

AB

2 2 0

2

  

2 2

2 2,

2 2 2

2 2 2

2 3,

AC

  

2 2 2

0

0

2

2

BC

  

, 所以

A B C

, ,

三點的相關位置如圖所示。 因為正立方體的中心 O 為

AC

的中點, 所以 O 點的坐標為

1 3 1 3 2 4

,

,

2, 2,3

2

2

2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第 1421 號,第 22 冊,第 129 頁上欄第 25 行至中欄第 5 行。.. 這些在“象下”、 “車輿”、 “塚間”、 “空樹中”、

4、設施工程類:污水處理廠、礫 間處理設施、焚化廠、環境工 程設備設施組裝系統、電業設

The Seed project, REEL to REAL (R2R): Learning English and Developing 21st Century Skills through Film-making in Key Stage 2, aims to explore ways to use film-making as a means

8.1 Plane Curves and Parametric Equations 8.2 Parametric Equations and Calculus 8.3 Polar Coordinates and Polar Graphs 8.4 Area and Arc Length in Polar Coordinates.. Hung-Yuan

參加至少 兩項 活動- 合唱團 、 啦啦 隊 、 直屬家族聚會 (一學期一次). 有繳交

We point out that extending the concepts of r-convex and quasi-convex functions to the setting associated with second-order cone, which be- longs to symmetric cones, is not easy

理解並欣賞幾何的性質可以透過坐標而轉化成數與式的 關係,而數與式的代數操作也可以透過坐標產生對應的

MASS::lda(Y~.,data)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MASS::qda(Y~.,data) Quadratic Discriminant Analysis class::knn(X,X,Y,k,prob) k-Nearest Neighbour(X 為變數資料;Y 為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