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Item 987654321/4405
全文
(2) 論文名稱:國內休閒學系實習課程與學生就業力相關之研究 總 頁 數: 1 2 0 頁 校院所組別:國立台灣體育學院休閒運動管理研究所 畢業時間及提要別:九十五學年度第二學期碩士論文提要 研究生:李姿蓉 指導教授:楊峰州 摘要 本文旨在探討休閒學系實習課程與學生就業力之間的 關係,研究對象為國內一般類別之休閒學系所規劃的實習課 程、實習任課教師與完成實習的大四學生。研究方法為問卷 與 資 料 蒐 集 , 共 發 放 529 份 , 有 效 問 卷 為 514 份 , 利 用 描 述 性 統 計 、 皮 爾 森 相 關 係 數 (p<.05)進 行 資 料 分 析 。 研 究 結 果 發 現,國內休閒學系的實習課程設立依據、規劃與任課教師的 專業背景、各校實習課程的內容等皆無統一,學生就業力表 現 與 課 程 設 立 依 據( r = . 1 7,p < . 0 1 ) 、教 師 資 歷( r = . 1 8,p < . 0 1 )、 實 習 時 數 ( r = . 1 7 , p < . 0 1 )、 實 習 範 圍 ( r = . 0 8 , p < . 0 5 ), 以 及 學 生 實 習 年 級 ( r=-.09, p<.05) 有 顯 著 相 關 。 研 究 建 議 儘 速成立休閒教育課程審核協會,編擬適合國內休閒學系課程 的認證標準,並共同遴選實習單位,以減少實習與學生安全 風險困擾,另建議學校與業界擬定事前溝通機制俾利學生在 實習過程中增進就業力。. 關鍵字:實習課程、課程規劃. i.
(3) LEE, TZU-JUNG (2007).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nship and Employability on Recreation Major Undergraduate in Taiwan.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National Taiwan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Taichung.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internship and employability on recreation major undergraduat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he content of the internship, the practice teachers, and the senior students who have finished their internship. Methods of this study were questionnaire and data collection. Among 529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514 of them were vali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Pearson Correlation (p<.05) were manipulated, and that there was no common agreement among the establishment, curriculum structure of internship and the previous professional requirement for teachers. The students’ employability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establishment (r=.17, p<.01), hours (r=.17, p<.01), grades (r=-.09, p<.05), and range of the internship curriculum (r= .08, p<.05), also included the teachers’ experiences and qualifications (r=.18, p<.01). This study recommends that establishing an association to organize appropriate standers for domestic recreational curriculum. Besides, the departments should appropriately select intern sites for the purpose of decreasing the risk of internship and students’ safety. Moreover, colleges and internship sites should frame an institution of communication prior to internship for strengthening the students’ employability.. Key words: internship, curriculum programming. ii.
(4) 目錄 中文摘要…………………………………………… i 英 文 摘 要 … … … … … … … … … … … … … … … … … ii 目 錄 … … … … … … … … … … … … … … … … … … … iii 表目錄……………………………………………… v 圖 目 錄 … … … … … … … … … … … … … … … … … … vi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 究 背 景 與 動 機 ………………………………………… 1. 第二節. 研 究 目 的 …………………………………………………. 7. 第三節. 研 究 問 題 …………………………………………………. 8. 第四節. 研 究 假 設 …………………………………………………. 8. 第五節. 研 究 價 值 …………………………………………………. 9. 第六節. 研 究 限 制 …………………………………………………. 9. 第七節. 名 詞 解 釋 …………………………………………………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國 內 休 閒 教 育 之 發 展 …………………………………. 12. 第二節. 美 國 休 閒 教 育 概 況 ……………………………………. 22. 第三節. 休 閒 學 系 實 習 課 程 ……………………………………. 28. 第四節. 學 生 就 業 力 之 探 討 ……………………………………. 3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 究 架 構 ………………………………………………… 48. 第二節. 研 究 對 象 ………………………………………………… 49. 第三節. 研 究 流 程 ………………………………………………… 50. 第四節. 研 究 工 具 ………………………………………………… 52. 第五節. 資 料 分 析 方 法 ………………………………………….. 53. iii.
(5) 第四章. 資料分析. 第一節. 實 習 課 程 內 容 分 析 ……………………………………...54. 第二節. 學 系 師 資 概 況 …………………………………………….56. 第三節. 學 生 就 業 力 ………………………………………………..60. 第四節. 各 變 項 與 學 生 就 業 力 相 關 之 分 析 …………………….74. 第五節. 執 行 實 習 課 程 所 遇 問 題 …………………………………7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 論 …………………………………………………………91. 第二節. 建 議 ………………………………………………………..100. 參 考 文 獻 …………………………………………………………..102 附錄一. 中 華 民 國 大 專 院 校 休 閒 學 系 一 覽 表 ………………..112. 附錄二. 研 究 調 查 問 卷 ……………………………………………113. 附錄三. 問 卷 結 果 改 編 同 意 書 …………………………………..120. iv.
(6) 表目錄 表 1 國 內 休 閒 學 系 實 習 課 程 概 況 ………………………………34 表 2 主 要 核 心 就 業 力 類 別 與 對 應 的 就 業 力 技 能 …………….42 表 3 專 家 學 者 參 與 問 卷 修 正 名 冊 ………………………………53 表 4 各 校 實 習 時 數 現 況 …………………………………………..55 表 5 實 習 課 程 實 施 年 級 現 況 …………………………………….55 表 6 各 校 實 習 課 程 校 內 外 規 劃 現 況 ……………………………56 表 7 符 合 COA 4.00 師 資 部 份 的 教 師 人 數 ……………………57 表 8 課 程 設 立 依 據 問 卷 題 項 描 述 統 計 表 ..……………………58 表 9 課 程 設 立 依 據 問 卷 統 計 分 析 表 ……………………………59 表 10 A 校 學 生 就 業 力 自 覺 表 現 ………………………………..60 表 11 B 校 學 生 就 業 力 自 覺 表 現 ………………………………..62 表 12 C 校 學 生 就 業 力 自 覺 表 現 ………………………………..63 表 13 D 校 學 生 就 業 力 自 覺 表 現 ………………………………..64 表 14 E 校 學 生 就 業 力 自 覺 表 現 ………………………………..66 表 15 F 校 學 生 就 業 力 自 覺 表 現 ………………………………..67 表 16 G 校 學 生 就 業 力 自 覺 表 現 ………………………………..68 表 17 H 校 學 生 就 業 力 自 覺 表 現 ………………………………..69 表 18 I 校 學 生 就 業 力 自 覺 表 現 …………………………………70 表 19 J 校 學 生 就 業 力 自 覺 表 現 …………………………………72 表 20 休 閒 學 系 學 生 就 業 力 自 覺 表 現 ………………………….73 表 21 設 立 依 據 與 學 生 就 業 力 自 評 相 關 表 ……………………74 表 22 任 課 教 師 資 歷 與 學 生 就 業 力 自 評 相 關 表 ……………..75 表 23 實 習 時 數 與 學 生 就 業 力 自 評 相 關 表 ……………………76 表 24 實 習 範 圍 與 學 生 就 業 力 自 評 相 關 表 ……………………77 表 25 實 習 年 級 與 學 生 就 業 力 自 評 相 關 表 ……………………78. v.
(7) 表 26 A 校 學 生 實 習 過 程 所 遇 問 題 …………………………….79 表 27 B 校 學 生 實 習 過 程 所 遇 問 題 …………………………….80 表 28 C 校 學 生 實 習 過 程 所 遇 問 題 …………………………….81 表 29 D 校 學 生 實 習 過 程 所 遇 問 題 …………………………….82 表 30 E 校 學 生 實 習 過 程 所 遇 問 題 …………………………….82 表 31 F 校 學 生 實 習 過 程 所 遇 問 題 …………………………….83 表 32 G 校 學 生 實 習 過 程 所 遇 問 題 …………………………….84 表 33 H 校 學 生 實 習 過 程 所 遇 問 題 …………………………….85 表 34 I 校 學 生 實 習 過 程 所 遇 問 題 …………………………….86 表 35 J 校 學 生 實 習 過 程 所 遇 問 題 …………………………….87 表 36 十 校 學 生 實 習 過 程 所 遇 問 題 …………………………….87. vi.
(8) 圖目錄 圖 11992-2006 年 高 等 教 育 學 校 數 量 圖 ………………………12 圖 2 就 業 力 發 展 與 就 業 ………………………………………… 40 圖 3 研 究 架 構 ………………………………………………………48 圖 4 研 究 流 程 圖 ……………………………………………………51 圖 5 設 立 依 據 與 學 生 就 業 力 相 關 圖 ……………………………74 圖 6 任 課 教 師 資 歷 與 學 生 就 業 力 相 關 圖 ……………………..75 圖 7 實 習 時 數 與 學 生 就 業 力 相 關 圖 ……………………………76 圖 8 實 習 範 圍 與 學 生 就 業 力 相 關 圖 ……………………………77 圖 9 實 習 年 級 與 學 生 就 業 力 相 關 圖 ……………………………78. vii.
(9) 第一章. 緒論. 本章討論大眾對休閒需求的變化,休閒產業的現狀,以 及國內休閒學系近年的成長狀況,接著再由高等教育休閒學 系成長急速,來探討休閒學系課程的規劃制度與學生素質, 繼而討論休閒學系的實習課程。提出三個研究問題,八個研 究假設與名詞解釋,而目前國內關於休閒學系實習課程的相 關研究並不多,本研究結果可提供休閒學系規劃實習課程之 參考依據,或有助實習課程任課教師瞭解課程的內容與學生 所遇到的難題,以及增加國內休閒學系實習課程相關文獻。.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一、社會變遷 目前臺灣的運動休閒產業已經蓬勃發展,產業實務單位 求才急切,使得運動休閒系所紛紛成立,以培育專業人才為 大 眾 服 務 ( 葉 公 鼎 , 2 0 0 5 )。 在 此 之 前 , 楊 峰 州 ( 1 9 9 8 a )、 劉 秝 榛( 2 0 0 4 )曾 提 出 , 國 內 對 休 閒 專 業 服 務 需 求 的 時 代 來 臨 , 面對休閒專業知識的需求及大量休閒運動人口持續增加,需 要休閒管理的專業人員,致使民間相關組織與政府單位均致 力於培訓休閒專業服務人員與休閒教育的推廣。所有事情都 是一體兩面的,休閒市場的供需情況也是一樣,環視生活週 遭,越來越多的健身房、市民運動中心、游泳池、自行車步 道規劃、戶外活動的舉辦,以及休閒活動相關的軟硬體設備 不斷地籌備與規劃,皆是因為大眾市場出現這樣的需求,所 以國內確實已進入休閒專業需求服務的時代。. 1.
(10) 社會變遷除了來自大眾主體工作型態由農業轉變成服務 業之外,還有政府立法的週休假日所帶來的影響。週休二日 始 自 於 「 公 務 員 服 務 法 」( 行 政 院 , 2 0 0 0 a ), 其 中 第 1 1 條 說 明公務員每週應有二日休息以作為例假,因此為了補充法規 中 第 1 1 條 , 在 當 年 也 發 布「 公 務 人 員 週 休 二 日 實 施 辦 法 」 (行 政 院 , 2 0 0 0 b )並 於 次 年 開 始 實 施 , 所 有 相 關 機 構 與 單 位 在 實 施週休二日之後,大眾對休閒產業的需求隨即與日俱增。陳 惠 卿 ( 2004) 提 到 人 們 可 以 藉 著 參 與 休 閒 活 動 來 調 劑 生 活 上 或工作上出現的疲憊,而達到紓解身心和提升精神生活的目 的,導致社會大眾對休閒的需求日益增加。 為滿足大眾對休閒需求的增加,前面提到相關組織與單 位致力培訓休閒專業服務人員與建設相關活動設備與機構, 所以國內休閒教育機構相對也增加許多人才培育單位來滿足 大眾與日俱增的休閒需求。可藉由休閒教育機構的設立數量 來 印 證 , 由 趙 麗 雲( 2 0 0 5 )根 據 教 育 部 1 9 9 9 年 的 資 料 得 知 當 時 大 專 院 校 中 的 休 閒 相 關 科 系 僅 八 所,但 在 2 0 0 4 年 時 卻 已 增 加至八十四所之多,五年內成長十點四倍。至此做個小結, 由於大眾對休閒的需求增多,繼而影響休閒產業增加,而為 了滿足產業的人力需求,培育休閒專業人才的教育機構在短 時間內也快速成長,以提供產業所需要的人才服務大眾,而 所有教育機構所培育的學生能否具備符合產業單位的就業能 力,這個層面的問題則極待探討。. 二、高等教育擴增 在 同 一 時 期,大 學 法 修 正 案 於 2002 年 通 過,各 大 學 擁 有 更 多 的 彈 性 與 自 主 權 限 ( 陳 維 昭 , 2 0 0 7 )。 所 以 在 科 系 設 立 方. 2.
(11) 面,教育部對大專院校休閒相關科系成立,較以往給予更多 自主權及決策空間,同時也造成大學數量急速況增的現象, 然而設系的形式雖符合規定,但因為沒有對專業課程方面的 規 定 , 大 眾 對 休 閒 專 業 的 認 同 也 就 不 一 致 ( 金 敏 玲 , 2 0 0 4 )。 而在大學法修正後,因為教育部給予大專院校較多的決策空 間,各校便有自主空間依校方優勢條件來塑造特色,與學校 本位課程的理念相符合。 關 於 學 校 本 位 課 程 , 吳 明 隆 ( 2004) 認 為 是 以 學 校 為 中 心,以社會為背景,透過中央、地方以及學校三者的責任分 配,將學校課程目標設定為適合學生的需要,符合學校的願 景,以及配合社區的條件等。對於學校本位課程的發展,張 添 洲 ( 2005) 還 認 為 將 學 生 的 生 活 經 驗 融 入 教 育 的 情 境 , 除 了可以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外,同時也賦予教師彈性的教學 空間,所以要配合學生及社會環境的需要,再以學生的學習 能力為依據,使學生可在校內或校外直接從經驗學習,盡量 把學習與生活結合在一起,從生活中體驗、應用與驗證所學 的知識,達成「做中學」的效果為其理念,之後可從學生做 的評量與回饋來對課程做修正與革新。所以休閒學系所設的 課程當中,讓學生接觸實務體驗的實習課程,可以讓學校瞭 解學生在校所學是否符合其需求,也可以成為學校對課程修 改的依據。. 三、休閒學系的實習課程 休閒專業能力的培育與學校的課程規劃是有密切的關 係 , Charles 認 為 培 養 休 閒 活 動 人 才 的 課 程 應 該 包 含 以 下 幾 點:第一為課程的原理與歷史;第二為組織與計畫;第三為. 3.
(12) 休 閒 活 動 技 術;第 四 為 領 導 原 理 及 方 法;第 五 為 實 驗 與 實 習 ; 第六為場地的空間與設備;第七為行政管理;第八為專業工 作 的 實 習 經 驗 ( 蔡 長 啟 , 1 9 9 3 )。 由 其 中 第 三 、 第 五 及 第 八 點 均屬實作型之課程,可以從中知道實作型課程在培育休閒專 業 人 才 的 課 程 中 有 相 當 重 要 的 地 位 。 另 外 金 文 森 ( 2003) 對 於實作型課程持正面的看法,他認為修習實習課程的學生比 較受業界好評,因為許多公司在徵才時都要求學校或相關單 位推薦有實習經驗的學生。以上由蔡長啟與金文森所提出的 課程規劃方向可以瞭解,在培養專業休閒服務人才的課程當 中,實作型課程為相當重要的一部分,而且實習經驗甚至成 為尋求就業時的優勢之ㄧ。 書本中的理論可從實務來驗證,學生也能反應其在學校 所 學 是 否 符 合 其 就 業 上 的 需 要 , 林 永 森 ( 2003) 認 為 對 學 生 而言,其在學科課程與實務實習的綜合表現,為專業能力養 成最重要的階段,從中理解理論與實務的結合運用,為學生 投入職場關鍵成功的因素,而且學生也可藉實習過程發現自 己的性向與適合的職業,在其整合相關工作經驗之後,在就 業競爭上就可以獲得優勢,社會也可以避免人力資源浪費。 另 外 , 詹 棟 樑 ( 1970) 也 提 出 學 生 因 為 對 理 論 上 的 研 究 有 較 深的見解,有時可以對業界單位提出具體的改革與建議,許 多學生在實習期滿後有時能被該單位網羅。上述兩個例子, 隱約可從中窺探實習課程除了讓學生體悟到實務工作的情況 與增進自我了解外,對於增加學生就業機會似乎也有某種關 係存在。 關於實習經驗是否能為學生增加就業機會或就業力,是 本 研 究 想 探 討 的 問 題 。 而 且 黃 鈺 婷 ( 2002) 認 為 大 學 相 關 系. 4.
(13) 所應要配合社會需求,培育各類活動指導人才,課程應多元 化發展,才能培育出符合社會需求的體育專業人員,並且須 將不符合的課程廢除,另外增加專業課程實習時數,以培養 學生在職場的實戰經驗。是正面肯定與鼓勵學生藉著實習所 接 觸 的 實 務 經 驗 , 來 培 養 職 場 能 力 。 再 加 上 張 添 洲 ( 2005) 強調學校教育品質的提升為眾所矚目的焦點,並提出「學力 重 於 學 歷 」( p . 4 7 ) 的 觀 念 。 所 以 要 提 升 學 校 教 育 的 品 質 , 規 劃的課程需要符合社會變遷與多元化,而國內休閒學系的實 習課程是否符合社會趨勢,實習課程內容是否針對培養學生 實戰經驗與就業上所需的能力而設置,此亦本研究探討休閒 學系實習課程的動機,研究者欲藉此瞭解休閒學系的實習課 程是否與學生就業力有關係,進而可能增進就業的機會。. 四、休閒學系的教師資歷 在休閒學系數量成長如此急速的同時,曾玟菁、黃筱雯 ( 2006) 建 議 教 育 單 位 應 為 提 升 專 業 人 力 的 素 質 , 而 制 定 更 良好的課程規劃系統,才能培育更多的專業師資,確保休閒 專業服務人才的專業性。在提昇教師專業素質方面,張添洲 ( 2005) 認 為 需 要 合 理 規 劃 教 師 鑑 定 方 式 、 內 容 與 標 準 來 確 保教師專業性。在瞭解教師專業素質的重要性後,也同時體 認到教育部對國內休閒學系設立方面除了在課程內容上沒有 詳細規定外,包含系上教師的學、經歷也都沒有清楚規定。 張 璟 揚 、 楊 峰 州 ( 2005) 提 到 目 前 國 內 休 閒 相 關 學 系 分 佈 於 不同學院之中,造成課程規劃與設計上的差異,使得休閒專 業課程規劃很難有明確的內容與方向。 美國休閒學系的發展歷史較國內深遠,關於休閒學系成. 5.
(14) 立 的 規 定 始 於 1974 年 Council on Accreditation, COA 的 成 立 , 此 協 會 是 由 美 國 之 國 家 休 閒 和 公 園 協 會 (National R e c r e a t i o n a n d P a r k A s s o c i a t i o n, N R PA ) 與 美 國 身 體 活 動 和 休 閒 協 會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Physical Activity and R e c r e a t i o n , A A PA R ) , 之 前 為 A m e r i c a n A s s o c i a t i o n f o r L e i s u r e a n d R e c r e a t i o n,A A L R 所 成 立 的 課 程 鑑 定 委 員 會 對 休 閒學系成立的專業課程與教師資格有清楚的規定,反觀臺灣 並沒有相關組織設立關於休閒學系在設立時關於課程方面的 專業規定。關於美國休閒學系在歷經五十多年後,建立課程 方面所擬的規章,也許不一定適合國內休閒學系沿用,但新 設立的學系參考其所制定的規章,再從中修改出符合國內的 社會環境,應當是比重新開始來的有效率,因此本研究即採 用 美 國 C O A 協 會 對 休 閒 學 系 課 程 的 認 證 標 準,作 為 比 較 的 標 準。 回歸到前面所述及的議題,國內高教機構目前有這麼多 休閒學系,且教育部對課程內容與師資無統一的規定。由此 可想課程與師資沒有統一的情況下,學生素質將可能產生問 題,也不禁令人擔心專業度不夠的師資所規劃的課程內容, 如何培養優秀的休閒專業服務人才。. 五、小結 大眾對專業休閒服務需求的增加,以及大學法修正後高 等教育的急速擴增,促使高等教育中的休閒學系成立的數量 也在此潮流當中成長,而眾多休閒學系在大學法修正後擁有 自主權限將校方或學系課程特色依學校發展願景設立。每間 學校各具特色其實各有優缺點,優點是學校可以依學生特性. 6.
(15) 或所處環境來創造或是維持所具備的優勢或特色;缺點是各 校也易流於社會變遷與商業市場的變化,造成多數學校的休 閒學系課程發展方向雷同,反而可能出現資源不能共享,師 資不充足等問題。 再者,學校藉由實習課程等實作體驗方式,希望讓學生 及早瞭解職場環境,以增加學生本身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然 而目前為止,沒有文獻提出休閒學系實習課程與學生就業力 有相關性。希望藉由本研究來瞭解國內高等教育機構中的休 閒學系,是否有規劃實習課程,以及有規劃實習課程的學系 所規劃的課程內容有哪些,而這些課程內容又是從何而來, 是否與學生就業力有關係。 所以本研究欲探討休閒學系實習課程與學生就業力兩者 之間的相關性,包含各休閒學系實習課程設立依據、教師資 歷以及課程內容,還有學生自評經過實習課程後的就業力表 現,研究結果可以提供國內休閒學系對實習課程設置時的參 考依據。.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目的為探討高等教育休閒學系中連結理論與實務 的實習課程與學生就業力兩者之間的相關性,以及各校實習 課程設立依據、教師資歷與課程內容,另外再調查實習課程 對學生而言,是否真能增加其就業能力。本研究結果提供國 內未來或當前設有實習課程的休閒學系改善的依據,並讓實 習任課教師參考,希望所有休閒學系的學生接受到完善的實 習課程,能具備更專業的能力來服務大眾。. 7.
(16)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本研究中提出以下三個問題,將分別敘述如下。 第一個研究問題為,國內休閒學系規劃與設立實習課程 的依據是否統一? 第二的研究問題為,國內休閒學系實習課程的實施方式 是否統一? 第三個研究問題為,國內休閒學系的實習課程與學生就 業能力有無關係?. 第四節. 研究假設. 本研究依研究問題提出的研究假設共有以下八個,將分 別敘述如下。 第ㄧ個研究假設為,各休閒學系均有統一的依據進行規 劃與設立實習課程。 第二個研究假設為,各休閒學系實習課程均有相同專業 背景的教師規劃與任教實習課程。 第三個研究假設為,各休閒學系實習課程之時數及規劃 的內容均為相同。 第四個研究假設為,休閒學系實習課程有無設立依據與 學生就業力沒有關係。 第五個研究假設為,各休閒學系實習課程任課教師的資 歷與學生就業力之間沒有關係。 第六個研究假設為,各休閒學系實習課程的時數多寡與 學生就業力之間沒有關係。. 8.
(17) 第七個研究假設為,各休閒學系實習課程的範圍與學生 就業力之間沒有關係。 第八個研究假設為,各休閒學系實習課程實施的年級與 學生就業力之間沒有關係。. 第五節. 研究價值. 目前國內關於實習課程的探討,焦點多半都集中在技職 體系、學校實習教師、企業管理等科系,而對於休閒學系實 習課程的相關研究並不多。藉由本研究結果可瞭解國內休閒 學系實習課程的內容與學生就業力兩者之間的相關性,以及 其是否真能增加學生就業能力。國內休閒學系可以根據研究 結果擬出適合的實習課程內容,也可讓實習任課教師作為執 行課程時的參考,可以更瞭解學生在實習課程時的收穫與遇 到的困難。希望所有休閒學系的學生能接受到完善的實習課 程,具備更專業的能力來服務大眾。. 第六節. 研究限制. 以下為研究中不可排除的內、外在因素,對研究結果可 能造成影響,為本研究之限制。 第一為環境的影響:影響學生就業力表現的因素,除了 實習課程外,各校其他學科課程內容以及社區資源等皆有可 能對學生的就業力表現造成影響,但在本研究中無法排除。 第二為個人因素:除了實習課程外,個人的教育背景、 生長環境、家人的協助與輔導、人格特性等也有可能與學生. 9.
(18) 就業力有相關,而對研究結果產生影響。 第三為資料蒐集不易:研究方法以網路搜集各校教師簡 介,發現多校皆僅公佈教師的最高學歷,而沒有從學士學位 開始簡介,其後再加以電話訪問也遇到拒絕回答等阻礙,造 成資料蒐集的困難。 第四為問卷回收:研究對象為完成實習課程的大四學 生,但部份學校在大四下學習的課程方面,已沒有必修或選 修的課程,所以在發放問卷時,無法完全讓所有大四的學生 填寫,可能影響研究結果。 第五為研究對象:尋找各校實習課程任課教師時,多以 電話訪問該系助教或學生,再取得任課教師的聯絡方式,過 程輾轉無法取得第一手新資訊。 第六為區域性影響:國內休閒學系的分布範圍遍佈北、 中、南,產業的發展興盛與週遭資源的差異,也有可能對研 究結果產生差異。. 第七節. 名詞解釋. 以下為本研究的專有名詞解釋,將分別敘述如下。 第一個為休閒產業:與大眾休閒活動相關的產業,包含 硬體活動器材、影視娛樂、健身會館、戶外活動、軟體資訊 等。 第二個為休閒相關科系:與休閒活動有相關的大專院校 科系,包含觀光旅遊系、餐飲管理系、運動管理系等。 第三個為休閒學系:在研究中所指的休閒學系,為在大 專院校科系名稱中含有「休閒」兩字,其提供之學位為日間. 10.
(19) 部學士,且體系別為一般類,為高等教育類。 第四個為專業能力:專業能力為學生在學校課程或實習 過程中,所學習到在實務工作中所需運用的專業知識或技 能。指在工作中,有助於個人處理事物及完成工作的知識、 技 術 與 行 為 , 即 為 從 事 專 門 職 業 時 所 需 具 備 的 能 力( 林 永 森 , 2 0 0 3 )。 第五個為實習課程:學生將在學校學習的知識理論,透 過學校的協助以及安排,進入具有實務機能的機構進行演 練 , 從 體 驗 中 獲 得 專 業 知 識 與 增 進 個 人 作 業 的 能 力( 楊 峰 州 , 1 9 9 8 b )。 第六個為社會需求:因整體社會環境的變遷,而造成經 濟、文 化、產 業 不 同 的 發 展,形 成 大 眾 在 生 活 上 不 同 的 需 求 。 第 七 個 為 就 業 力:就 業 力 的 定 義 是 指,能 獲 得 初 次 就 業 、 保 持 就 業 、 以 及 在 必 要 時 獲 得 新 就 業 的 能 力 ( Wi k i p e d i a , n . d . a )。 但 本 研 究 對 象 為 高 等 教 育 休 閒 學 系 大 四 學 生 , 尚 未 進入職場工作,所以針對本研究中所提到的就業力而言,為 學 生 接 受 實 習 課 程 後,對 青 輔 會 2 0 0 6 大 專 畢 業 生 就 業 力 調 查 報告結果中就業力三構面所列出的能力項目的自我認同分 數。. 11.
(20) 第二章 第一節. 文獻探討. 國內休閒教育之發展. ㄧ、高等教育休閒學系之發展 我 國 高 等 教 育 可 以 分 為 大 專 校 院 與 專 科 學 校,自 從 1987 年宣布解嚴後,高等教育就起了很大的變化,由於政府至今 對於高等教育的政策仍缺乏一貫性,導致我國高等教育資源 分配不合理,尤其在放任大學校院數量無限增加後,問題也 就 越 來 越 嚴 重 , 高 等 教 育 機 構 的 數 量 從 1987 解 嚴 的 39 所 , 接 著 1 9 9 1 年 的 5 0 所,然 後 2 0 0 0 成 長 到 1 3 5 所( 陳 維 昭,2 0 0 7 ) 。 觀 察 這 1 4 年 間 高 等 教 育 的 數 量 發 展,總 數 量 由 1 2 3 所 增 加 至 162 所 , 而 在 1994 年 大 學 法 公 佈 後 , 至 2000 年 時 大 學 校院明顯增多,專科學校則減少一半,因為許多專科學校申 請 改 制 為 大 學 校 院,至 今 2 0 0 7 年 為 止 國 內 共 有 1 6 3 所 高 等 教 育 機 構 , 參 閱 圖 1。 學 校 數 量. 180 150. 合計. 120. 大學院校. 90 60 專科學院. 30. 19 92 19 94 19 96 19 98 20 00 20 02 20 04 20 06. 0. 圖 1. 時間. 1992-2006 年 高 等 教 育 學 校 數 量 圖. 資 料 來 源 : 研 究 者 整 理 教 育 部 統 計 處 (2007) 12.
(21) 而 在 休 閒 教 育 方 面 , 臺 灣 早 期 處 於 被 殖 民 階 段 , 在 1895 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結束,這期間沒有良好的教育機會與 環 境 , 所 以 此 時 無 法 推 展 休 閒 教 育( 劉 子 利 , 2 0 0 1 )。 在 1 9 6 2 年,黃振球編著「中小學休閒教育」一書後,休閒教育開始 被 廣 泛 使 用 , 而 休 閒 教 育 開 始 在 中 小 學 教 育 中 扎 根( 劉 子 利 , 2 0 0 0 )。 戰 爭 結 束 後 , 臺 灣 經 濟 逐 漸 起 飛 , 民 間 生 活 環 境 與 受 教 育 的 機 會 開 始 好 轉 , 劉 秝 榛 ( 2004) 指 出 , 臺 灣 在 1956 年 至 1970 年,政 府 開 始 設 置 且 開 放 一 些 休 閒 活 動 場 所、公 園 及運動場,提供民眾使用;在此時,國內許多與休閒相關的 組 織 與 社 團 紛 紛 成 立,如 攝 影、觀 光 及 山 岳 等 協 會 與 電 視 台 , 提供民眾更多休閒活動與空間的選擇,對於推展臺灣休閒教 育實為重要;經過約二十年後,臺灣的休閒教育開始蓬勃發 展 , 在 1 9 8 6 年 教 育 部 為 推 廣 休 閒 教 育 , 訂 定「 休 閒 教 育 實 施 計 劃 」, 隨 後 1 9 8 8 年 台 大 森 林 學 系 成 立 「 中 華 民 國 戶 外 遊 憩 協 會 」, 至 1 9 9 6 年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體 育 系 成 立 「 中 華 民 國 休 閒 協 會 」; 到 2 0 0 0 年 間 , 民 眾 對 休 閒 認 知 已 增 加 與 養 成 休 閒 運 動的習慣。 國內經濟結構已由勞力組合朝向高技術化與資本密集化 的生產方式邁進,而在這種生產方式下,工作時間會縮短, 民眾會有更多的時間與經費可以從事休閒與活動(張添洲, 1 9 9 3 )。 所 以 政 府 需 配 合 產 業 需 求 與 社 會 趨 勢 , 擬 定 或 興 建 休 閒活動之場所或會館。根據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統計資料顯 示 , 政 府 在 1998 至 2003 年 之 間 補 助 與 興 建 運 動 設 施 1390 件,包含縣市立運動場館、游泳池、運動公園、社區運動場 所 、 自 行 車 道 與 運 動 推 廣 中 心 ( 施 姵 如 , 2 0 0 6 )。 由 前 面 文 獻 可 知,在 臺 灣 經 濟 起 飛 時 期,受 教 機 會 增 多 與 生 活 環 境 改 善 ,. 13.
(22) 休閒教育才有機會推廣。最早設立休閒相關科系的學校為銘 傳 大 學,其 在 1968 年 成 立 日 間 部 三 年 制 觀 光 事 業 科,為 高 等 教育制度中第一個成立的休閒相關科系(銘傳大學,無日 期 )。 至 今 休 閒 產 業 已 是 世 界 各 國 普 遍 重 視 的 無 煙 囪 工 業 , 與 科技產業同樣為二十一世紀的明星產業,這兩種產業在創造 就業機會與賺取外匯功能上有明顯的效益,為永續發展,國 家政策除規劃休閒產業發展外,在各大專院校、技職體系中 設 立 休 閒 系 所 , 以 培 育 所 需 人 才 ( 林 玉 梅 , 2 0 0 6 )。 國 內 休 閒 科 系 的 設 立 背 景 , 劉 秝 榛 ( 2004) 說 明 在 1991 年以前,開始有學校成立觀光學系、餐飲與旅館管理等休閒 相關科系,且許多非休閒相關科系,也在科系的課程規劃中 加入休閒教育的課程,而在學系名稱當中首先出現「休閒」 一詞的學校為省立臺灣體育專科學校(現為國立臺灣體育學 院 ), 其 在 1 9 9 3 設 立 五 專 部 休 閒 運 動 科 ; 此 後 逐 年 增 長 , 而 在 1999 至 2003 之 間 , 國 內 休 閒 科 系 成 立 近 四 十 所 。 而 在 科 系 成 長 方 面 , 葉 公 鼎 ( 2005) 將 科 系 擴 增 的 情 形 分 為 兩 個 階 段 說 明, 在 1995 年 以 前 , 運 動 休 閒 相 關 系 所 尚 未 獨 立 形 成 , 大 都 依 附 在 體 育 運 動 或 觀 光 等 管 理 科 系 中 ; 1995 年 迄 今 , 運 動休閒管理相關系所相繼成立,而未來大學校院系所因應專 業分化,經由改制或整合後,亦可能成為專業學院。 而 在 1994 年 大 學 法 修 訂 後,大 學 設 系 的 政 策 放 寬,加 上 社會對休閒服務與專業知識的需求增加,國內高等教育休閒 學系也就此無限膨脹發展。關於國內休閒學系數量如此激增 的情況下,對於各校即將面臨或已經面臨的教學資源分配問 題,以及培育休閒服務專業人才的一致性與素質,將在下一 個段落討論。. 14.
(23) 二、休閒學系市場化現象 伴隨著國家經濟成長,接受教育已經是人民的義務與權 利。今年大考分發填志願已結束,八萬六千個名額,約九萬 人 填 了 志 願 , 錄 取 率 創 下 95.5%的 歷 年 新 高 , 預 計 明 年 錄 取 率 可 能 破 百 分 之 百( 張 錦 弘,2 0 0 7 ) 。大 學 錄 取 率 幾 乎 百 分 百 , 這應該是十年前教育部沒有預料到的,而造成人人都有大學 可就讀,是因為國內現在高等教育機構的招生名額,幾乎比 學 生 人 數 多 了 。 1994 年 大 學 法 公 佈 之 後 , 政 府 讓 各 校 可 以 建 立自己獨特發展特色,也明顯發現這時期的專科學校改制為 大 學 校 院 的 情 形 非 常 多 , 而 ( 陳 伯 璋 , 2005) 提 到 政 策 對 學 程或招生等的鬆綁確實讓學校有更多的發展彈性,可是政府 在規劃較多補助經費給研究型大學的情況下,卻是間接鼓勵 每所大學校院都往「研究型大學」之路前進,導致教育功能 重疊、缺乏特色,且在高等教育機構的擴張之下,學生較以 往有更多的機會進行選擇,也引發學校為了招生率,出現考 量學生的需求或依就業市場之發展趨勢,因而開設相關系所 之課程等現象,由此可知近年高等教育發展均強調研究所得 的知識是否夠具符合社會、國家,甚至是國際的需求,大學 原本的精神與理念已不存在。 近 年 高 等 教 育 急 遽 擴 充 , 王 順 民 ( 2001) 認 為 學 校 為 提 高 招 生 率 所 出 現 的 許 多 方 法 , 彷 彿 將 學 生 視 為 消 費 者 , 當「 大 學」化身為市儈商人並且處心積慮想要佔盡生機的同時,其 投機的心態有可能會使原本追求真理與捍衛良知的角色模糊 不見,所以必須就大學本身的主體意義,重視大學生生活技 能的培養,以及回應高等教育資本主義市場生存壓力等動態 三角的緊張關係,重新為大學高等教育尋找一個新的定位。. 15.
(24) 近十年,國內休閒學系擴充迅速的情況,正是印證王順 民與陳伯璋所提出,學校考量民眾對休閒需求的增加,以及 學生未來就業市場等發展趨勢,學校步入為了提高招生率而 模 糊 大 學 本 體 的 意 義 。 直 至 今 日 , 根 據 教 育 部 ( 2005) 統 計 處所編的「中華民國大專院校概況統計」資料顯示,關於國 內 高 等 教 育 休 閒 學 系 概 況 為,目 前 共 設 有 57 所 休 閒 科 系,其 中 包 含 26 所 大 學 、 28 所 學 院 及 3 所 專 校 。 高 等 教 育 在 許 多 國 家 已 經 由 學 生 就 學 率 15%以 下 的 菁 英 型 ( e l i t e t y p e ), 逐 漸 走 向 就 學 率 1 5 % 至 5 0 % 的 大 眾 型 ( m a s s t y p e ), 甚 至 就 學 率 5 0 % 以 上 的 普 及 型 ( u n i v e r s a l t y p e ) 教 育 ( 教 育 部 , 2 0 0 4 )。 美 國 的 教 育 制 度 的 發 展 較 早 , 所 以 早 已 面 對 高 等 教 育 發 展 過 量 的 問 題 , 而 戴 曉 霞 (1998)在 「 加 州 高 等 教 育 總 體 規 劃 : 影 響 與 挑 戰 」 文 中 說 明 , 1950 年 美 國 加 州 高 等教育面臨功能重疊與資源浪費的問題,所以在十年以後立 法 規 範 加 州 大 學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加 州 州 立 大 學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及 社 區 學 院 (Community College) 等 三 大 教 育 系 統 的 教 育 方 向 。 但 是 陳 維 昭 ( 2007) 認 為 , 以 國內目前的民主化程度而言,我國的高等教育制度與機構可 能無法像加州一樣立法來強行約束國內高等教育機構的發展 方向,比較可能引進市場競爭機制讓其彼此競爭,區分出大 學的類型。所以在高等教育休閒學系數量擴增的同時,各教 育機構也面臨到下列三個問題: (一)教育資源不足 在社會需求以及政府對研究型大學補助較多的情形下, 許 多 大 學 校 院 的 教 育 功 能 發 生 重 疊 現 象 , 陳 維 昭 ( 2007) 提 到因為四年制大學及獨立學院的數量急速增加,且隨著高等. 16.
(25) 教 育 從 菁 英 型 走 向 大 眾 型 , 國 內 教 育 產 生 了 以 下 問 題 : 1.資 源 浪 費 : 許 多 學 校 朝 向 綜 合 大 學 方 向 擴 充 。 2.功 能 重 疊 : 高 等教育的主要功能為研究、教學及服務,但由於研究型導向 的大學其學術地位高於教學與服務導向,以致各大學都想成 為 研 究 型 大 學 , 因 而 造 成 各 大 學 功 能 重 疊 。 3.欠 缺 世 界 級 大 學:教育行政機關為了避免各學校發生爭議,只好讓各大學 都分到一些資源,但也因為這樣,每間學校都不足以進行大 型的研究,所以也很難造就世界級的大學;不難發現近年的 高等教育在學校或是學生數都急速膨脹,但是政府投注在高 等教育的經費卻逐年縮減,所以教育資源不見充實卻反而窘 迫,並且顯著低於鄰近的日本、香港及韓國,這樣除了不能 改善教育學習的環境外,就連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基本能力也 正 在 走 下 坡 。 關 於 政 府 投 注 的 教 育 經 費 , 徐 明 珠 ( 2007) 整 理 出 , 教 育 經 費 占 GNP 的 比 例 由 1996 年 的 5.29﹪ , 至 2005 學 年 減 少 為 4 . 2 8 ﹪,十 年 來 減 少 1 . 0 1 ﹪,教 育 經 費 大 量 緊 縮 , 尤 其 以 大 學 每 生 平 均 分 攤 經 費 逐 年 下 降 影 響 最 大,1993 學 年 為 2 0 4 , 7 9 5 元,2 0 0 2 學 年 降 為 1 4 9 , 2 6 0 元,十 年 來 減 少 5 5 , 5 3 5 元。 大 學 校 育 的 大 量 擴 充 下 , 教 育 部 ( 1995) 在 中 華 民 國 教 育報告書中提到,在學校數量持續增加的情況下,有資源分 散與教學品質下降的隱憂,建議各大學應該提升大學師資素 質並建立多元師資體系,且應建立教師聘任及教學評鑑的制 度 。 教 育 對 社 會 的 貢 獻 非 常 多 , 劉 小 流 ( 2001) 認 為 發 展 教 育不能僅僅只看教育對經濟發展的作用,也應考慮教育自身 的規律性,教育不單只是適應經濟的發展,而是高等教育本 身的發展規律就要適度地超前經濟發展,另外在高等教育大. 17.
(26) 眾化的過程中,教育單位除了注重以數量的擴展來滿足居民 對於高等教育的需求外,也應注意高等教育內部運轉效率的 提高,應當力中求穩。 對 於 教 育 品 質 的 擔 憂 , 羅 綸 新 ( 2007) 也 認 為 若 是 教 育 改革是以討好和追求數量的方式而擴充,然後卻不顧及教育 品質的改善,在這樣的情況下,教育機會市場化,以及文憑 逐漸化身為文化貨幣或商品時,所產生的貶值現象,與高學 歷高失業的現象將不難想像。而且因為教育程度普遍提升, 因 而 使 得 學 歷 貶 值 , 高 玉 靜 ( 1999) 認 為 在 這 種 情 況 下 , 如 果還希望保有同等薪資的工作,則需要擁有更高的學位歷, 所以高等教育擴充對各類畢業生之影響力是存在的。 在眾多休閒學系成立的同時,由於教育部對休閒學系的 設 立 並 無 專 業 的 統 一 標 準,所 以 國 內 目 前 5 7 所 休 閒 科 系 的 課 程內容就由各校自由發展,但在這樣自由發展的過程當中, 學 生 的 素 質 也 將 令 人 擔 憂 。 許 振 家 ( 2004) 也 提 及 , 至 今 休 閒科系或休閒學系被廣泛運用在學術界時,其實都還未出現 定義休閒相關學系的標準,所以使得休閒相關學系一詞尚不 明確,在學術界對休閒相關學系定位不明的情況下,到底培 育出來的學生是走向學術還是商業市場消費,與市場所需能 否 一 致 還 是 未 知 。 所 以 曾 玟 菁 、 黃 筱 雯 ( 2006) 認 為 在 許 多 專科學校相繼改制為學院或是科技大學的階段,如果沒有好 的考核評鑑制度來把關,可能培育出不夠專業的人力,將無 法有效供應市場上的需要,也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 而國內休閒學系在此高等教育擴充的階段,也同樣以極 快的速度成長,所以同樣也面臨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各校 看好休閒市場的需求,積極爭取與開發休閒學系的資源,但. 18.
(27) 是在資源有限與教育部無心投資的情況下,各校能運用與取 得的教學設備與資源就產生不足的現象。 (二)少子化的衝擊 少子化是指人口生育率下降,造成幼年人口逐漸減少的 現 象 W i k i p e d i a ( n . d . b )。 我 國 高 等 教 育 由 精 英 教 育 走 向 普 及 教 育 , 羅 綸 新( 2 0 0 7 )統 計 高 教 學 校 總 數 由 1 9 8 1 年 之 1 0 4 所 擴 張 至 2005 年 的 162 所,如 果 大 學 校 數 不 變,而 出 生 人 口 不 斷 縮減的情況下,高等教育將會受到相當大的衝擊,所以少子 化為我國當前必須面對的重大議題,而對教育方面的衝擊力 是相當大,目前高等教育的擴張還未看到相關單位正視人口 變 化 而 及 早 因 應,若 以 大 一 新 生 正 常 入 學 年 齡 18 歲 而 言,那 大 約 可 由 1 7 年 前 的 嬰 兒 總 數 就 可 明 白 未 來 大 專 的 需 求,而 在 1 9 9 8 年 台 灣 人 口 出 生 率 出 現 急 速 下 滑,當 年 人 口 減 少 5 4 , 5 5 2 名,出 生 率 的 急 速 下 滑 已 在 2004 年 造 成 國 小 大 減 班,且 將 在 2010 年 時 造 成 國 中 大 減 班 , 接 下 來 在 2013 年 就 是 高 中 , 而 在 2 0 1 6 年 時 大 學 就 會 面 臨 減 班,也 就 是 十 年 後 國 內 將 有 一 次 大學院校的大淘汰。 而 少 子 化 對 教 育 所 帶 來 的 衝 擊 , 徐 明 珠 ( 2006) 進 一 步 作出整理,認為少子化會使高等教育面臨招生不足的困境、 使教育市場產生競爭的壓力與競爭力下降,導致教育品質低 落 。 但 是 吳 清 山 、 林 天 佑 ( 2005) 認 為 少 子 化 有 正 面 與 負 面 的影響,而就正面的影響來說,一為有助國民教育降低班級 人數,二是助於中小學邁向「精緻化」的教育,三為學生升 入大學機會增多,所以升學壓力會漸緩;然而就負面的影響 而言,一為幼稚園以上至大學院校將會面臨招生不足現象, 學校經營會越來越困難,二是教師缺額減少,師資培育面臨. 19.
(28) 發展危機,三是大專院校招收學生為濫竽充數,所以品質越 來越差。 在高等教育面臨的挑戰當中,以少子化對於教育機構的 生存最具關鍵影響,為了因應供需失衡的狀況,目前教育部 正 研 擬「 大 專 院 校 暨 研 究 所 進 退 場 機 制 」, 內 容 為 限 制 新 設 大 學院校與研究所,及列管招生不足的系所或校院,並且檢討 錄取率過高的研究所招生問題,所以未來對大學將可能採取 併所、減招、停招、轉型或整併,也有可能甚至是退場等作 法 ( 徐 明 珠 , 2 0 0 7 )。 國 內 休 閒 學 系 因 為 高 教 體 系 的 擴 充 數 量 也增加許多,由以上高教體系在面臨少子化的衝擊下,所遇 到的問題,可想而知休閒學系勢必也會遇到招生不足、與他 校 產 生 市 場 競 爭、學 生 素 質 不 齊,而 面 臨 合 併 或 淘 汰 的 命 運 。 (三)市場機制現象 在全球各先進國家高等教育逐漸從菁英教育走向大眾教 育 的 階 段,我 國 也 自 1987 年 之 後 ,高 等 教 育 不 斷 快 速 成 長 , 但是對於高等教育是否應該繼續地擴充,常常引發兩方不同 意見;一方認為高等教育應該延緩成長,因為國家若未將人 力發展與就業市場的整體需求考量在內,將會形成教育性失 業 (the educated unemployment)、 結 構 性 失 業 (the structured unemployment)、 學 用 不 配 合 (mismatch)與 學 位 、 文 憑 貶 值 等,而導致教育投資的浪費,而另一方則認為,如此地擴展 將可透過市場機制來進行調節,讓其自然恢復供需平衡的狀 態 ( 高 玉 靜 , 1 9 9 9 )。 臺灣社會少子化對大學招生的衝擊是早可預見的,陳維 昭 ( 2007) 認 為 教 育 部 放 任 國 內 大 學 倍 增 , 我 國 高 教 發 展 質 量 已 經 失 衡,問 題 癥 結 在 於 教 育 政 策 不 連 貫、教 育 投 資 不 足 ,. 20.
(29) 以及未建立分級分工制度,而導致各大學迷失發展方向與定 位模糊,我國大學若要卓越發展則必須透過,自我定位、評 鑑與資源分配三項措施,讓大學適度分工合作來擔任不同的 任務,以符合社會多元的需求,並且打破各校平頭主義,才 能提升國家的競爭力。 以 市 場 供 需 的 原 理 探 討 , 目 前 163 所 高 等 教 育 學 校 , 往 後將面臨校系整併、或被淘汰的命運,整個教育機構的數量 即 從 成 熟 期 前 往 衰 退 期 邁 進 ( 楊 峰 州 、 李 姿 蓉 , 2 0 0 7 )。 由 圖 1 來看,高等教育學校都發展至成熟期末端階段,當然其中 也包含休閒學系,所以如何在一場即將發生的激烈競爭中生 存下來,將是各校目前急需慎重思考的問題許多學校會在這 一波大學數量降低的過程裡,面臨科系整併、轉型以及減招 等問題。. 三、小結 從 1987 年 解 嚴 , 至 1994 年 新 公 佈 的 大 學 法 對 各 高 等 教 育機構成立學系的鬆綁,讓國內高等教育機構的成長急速, 而 休 閒 學 系 在 此 階 段 也 增 加 至 5 7 所 之 多。但 在 同 類 型 的 高 等 教育機構同時成長的情況下,就會面臨到資源不足已分配各 校、市場競爭與招生困難,以及少子化所帶來的連鎖效應等 問題。所以教育部應對持續成長的高等教育機構適時喊停, 並針對已造成的問題擬訂解決方針,提高國內高等教育的品 質,其中當然也包括休閒學系。. 21.
(30) 第二節. 美國休閒教育概況. 一、美國休閒教育的發展 國內的高等教育成長過剩,是早可預見的,因為美國的 高 等 教 育 也 曾 經 面 臨 過 度 擴 張 的 階 段,B r u b a c h e r ( 1 9 8 2 / 2 0 0 3 ) 在高等教育哲學一書就提到,美國大學入學人數之高漲,波 及了高等教育哲學問題,因為成績平庸者湧入學府,高等教 育水準將低落,而且大學院校的學生入學數,將大於職業所 需之數,若再加上學非所用,未來社會動盪不安可能導源於 此。國內的休閒教育目前面臨高教機構發展過剩的階段,可 想而知美國在教育與經濟皆比我國進步的情況下,其休閒教 育必定也經歷過此成長過速階段。 目前台灣的休閒相關科系課程發展與美國早期發展不一 致 的 現 象 非 常 類 似 , 張 璟 揚 、 楊 峰 州 ( 2005) 提 到 在 同 樣 的 狀 況 下,美 國 成 立 COA 管 理 休 閒 教 育 課 程,反 觀 國 內 從 最 初 休 閒 相 關 學 系 設 立 至 今 已 有 1 0 多 年 的 時 間,卻 沒 有 任 何 學 術 單 位 正 視 這 個 問 題 在 此 提 出 國 內 休 閒 相 關 科 系 可 參 照 COA 課程認證標準來規劃設計課程,以及各休閒相關科系短期先 參 考 C O A 標 準 來 規 劃 國 內 的 休 閒 教 育 課 程,往 後 再 充 實 資 源 以 申 請 COA 認 證 為 目 標 , 等 兩 項 建 議 。 在 第 一 章 曾 說 明 COA 為 美 國 的 國 家 休 閒 和 公 園 協 會 ( N a t i o n a l R e c r e a t i o n a n d P a r k A s s o c i a t i o n , N R PA ) 與 美 國 體 育 活 動 和 休 閒 協 會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Physical A c t i v i t y a n d R e c r e a t i o n , A A PA R ) , 之 前 為 A m e r i c a n Association for Leisure and Recreation(AALR)所 支 援 的 一 個 課 程 認 證 協 會。而 關 於 COA 與 美 國 休 閒 教 育 的 發 展 背 景,由. 22.
(31)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 R PA / A A L R C o u n c i l o f A c c r e d i t a t i o n 一 書 可 清 楚 瞭 解 , H a w k i n s ( 1 9 9 8 ) 說 明 這 本 書 的 內 容 著 重 N R PA / A A L R C o u n c i l of Accreditation 在 1962 年 到 1974 年 期 間 的 發 展 過 程 , 其 中 包含成立協會的準備工作與過程,同時也包括區別與闡述 Recreation、 Park 和 Leisure services 等 專 業 鑑 定 的 準 備 過 程 背 景 。 關 於 美 國 休 閒 教 育 發 展 的 開 端 , Sessoms (1998)說 明 在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戰 (1914-1918)後 加 速 發 展 , National Recreation School 的 前 身 Playground and Recreation A s s o c i a t i o n o f A m e r i c a ( PA A ) 首 度 開 創 了 社 區 休 閒 學 校 , 之 後 1926 年 到 1935 年 National Recreation School 即 規 劃 為 期 3 4 週 的 執 照 發 給 課 程,在 這 九 年 期 間 培 育 超 過 2 0 0 位 公 園 與休閒領域的專家。 關 於 COA 成 立 過 程 與 背 景 , 在 前 面 有 提 到 COA 為 兩 個 協 會 所 支 援 , 就 是 N R PA / A A L R 而 現 在 則 是 N R PA / A A PA R 。 N i e p o t h( 1 9 9 8 ) 說 明 C O A 特 別 是 在 1 9 6 2 - 1 9 7 4 這 1 2 年 的 時 間裡被引導建立,只為不屈不撓成立一個能確定學生在公園 休 閒 領 域 得 到 最 好 教 育 的 教 育 課 程。C O A 成 立 後,1 9 7 4 年 月 25 日. 10. 由 David Gray 召 集 COA 的 第 一 次 集 會 , 參 加 的 人. 員 必 須 為 學 院 或 大 學 的 管 理 人 且 為 N R PA 所 選 出 ; 另 外 1 9 7 7 年 5 月 17 日 , COA 為 北 卡 羅 來 納 州 立 大 學 申 請 的 課 程 認 證 舉辦了第一次的檢閱會議,同時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也成為 第 一 所 申 請 與 通 過 COA 認 證 的 學 校 。 美 國 會 成 立 COA 的 原 因 , 張 璟 揚 、 楊 峰 州( 2005)認 為 是因為休閒教育的課程不被政府重視,所以導致認證的工作 演變成由非政府機構來從事,也造成各機構都想獨自建立一. 23.
(32) 套 認 證 機 制 , 而 此 現 象 持 續 了 三 、 四 十 年 , 直 至 COA 成 立 , 美國休閒課程認證的混亂現象才告一段落,且認證的標準同 時 也 被 Council for Higher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CHEA) 美 國 高 等 教 育 認 證 協 會 承 認,所 以 C O A 的 工 作 為 建 立 一 套 課 程設計標準,並負責檢視各學校提出的認證申請。目前現在 已 經 完 成 C H E A 的 第 三 次 審 查 N R PA ( n . d . a ) 。. 二、休閒課程專業認證協會 前 面 提 到 C O A 現 為 美 國 休 閒 教 育 課 程 認 證 協 會,關 於 其 認 證 的 內 容 涵 蓋 的 層 面,Z a b r i s k i e ( 1 9 9 8 ) 說 明 C O A 所 設 定 的 課程標準與評價可以分成兩個部份。一個為機構基本組織 (Foundation understandings), 包 含 學 系 的 基 本 組 織 與 背 景 ; 另 一 個 是 專 業 能 力 (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c o m p e t e n c i e s ), 有 超 過 4 0 個 標準其包含在八個領域內,而這八個領域分別為基礎概念 (Conceptional foundations)、 休 閒 服 務 (Leisure service)、 休 閒 傳 達 體 系 (Leisure services delivery system)、 課 程 策 略 (Programming strategies)、 評 價 、 計 畫 與 鑑 定 (Assessment, planning, and evaluation)、 管 理 層 面 (Administrative/management)、 法 律 層 面 (Legislative and legal aspects)、 經 驗 領 域 (Field experience)。 所 以 COA 真 正 的評鑑過程是非常嚴苛而且冗長的,評鑑是對制度或是課程 是否有達到或超過在教育品質裡所指定的標準,能給予適當 的告誡與調整,具有相當的重要性。 任何機構設有四年關於公園遊憩與休閒服務的教育,皆 可 以 向 COA 提 出 鑑 定 的 申 請,學 生 若 想 進 入 相 關 學 校 就 讀 , 應該仔細調查各校的詳細課程來決定是否有符合個別的需求. 24.
(33) N R PA ( n . d . a )。C O A 評 鑑 的 過 程 是 冗 長 且 嚴 峻 的,N R PA( 2 0 0 4 ) 說明預備要申請評鑑的學校剛開始要提交正式的申請格式, 其中包含未來廣泛的發展計畫與自我研究,還需要組織一個 校內品質管理團隊,學校的認證申請通過與否,以及讓申請 的學校瞭解哪些課程是需要持續進行與維持,是由協會十位 委員依評鑑狀況而決定,這十位委員是由兩個發起單位、學 者專家、開業者以及公眾代表人物所共同組成,通過認證的 學校每五年需要再做類似的檢視,但每年所做的新變動都需 要告知協會,這樣一來評鑑將是內外並進,不過這樣的評鑑 內容與方式只針對四年課程,也就是不包含研究所課程。同 時評鑑項目除了分成上述的八大類之外,這些標準可以細述 包含學校學術單位的特色、學術單位的理念與目標、行政管 理、教職員、學生、教學資源等。 COA 從 1974 年 成 立 至 今 , 所 設 定 的 課 程 評 鑑 標 準 已 成 熟 完 備,而 曾 經 被 其 認 證 的 學 校 已 逾 百 所,而 根 據 COA 網 站 公 佈 2 0 0 7 年 已 認 證 的 學 校 共 有 9 4 所。除 了 C O A 設 立 課 程 的 評 鑑 標 準 外,S o c i e t y o f P a r k a n d R e c r e a t i o n E d u c a t o r ( s SPRE) 也 出 版 Curriculum Catalog Recreation & Park Education 一 書 來呈現通過認證學校的評鑑內容。 N R PA( 2 0 0 3 ) 說 明 這 本 C a t a l o g 包 含 美 國 與 加 拿 大 公 園 休 閒 資 源 與 休 閒 服 務 的 廣 泛 資 訊 , 在 這 本 Catalog 中 的 學 校 課程都是被通過認證或是有申請被認證學校課程的目前現 況 , 而 有 星 號 註 記 的 學 校 , 已 經 被 COA 認 證 過 。 美 國 休 閒 課 程 認 證 從 20 世 紀 初 發 展 至 今,雖 經 歷 過 一 段 整 合 期,但 目 前 已 有 相 當 明 確 的 目 標 , 也 具 備 了 嚴 謹 的 課 程 審 核 標 準 。 SPRE 也 是 N R PA 的 分 支 , 任 務 是 討 論 關 於 公 園 休 閒 資 源 與 休 閒 服. 25.
(34) 務等互動,亦即宣傳有關的相關事務;其目標有三,第一是 為了鑑別、回顧與分析而組織一個研討會,內容是關於社區 休閒學者的討論與決策;第二為促進研究品質貢獻,幫助研 究結果分類出版,以及論文集與研討會等;第三為加強公園 休閒開業者與學者的連結,促進該領域全面發展。此書的出 版,讓其他有申請卻未通過的學校,或是其他想設立相關學 系的學校,能有參考的依據,共同為休閒教育的品質把關。 而 且 N R PA 不 僅 對 學 校 的 課 程 做 專 業 檢 定 , 連 學 生 的 專 業 能 力 也 有 相 關 的 規 定 , N R PA ( n . d . b ) 說 明 專 業 檢 定 就 是 學生個別自願對自己能力、尺度與標準申請識別與鑑定,這 個檢定最主要的目的為確保在公園休閒領域被雇用的員工都 能 達 到 高 標 準 的 表 現。所 以 N R PA 在 1 9 8 1 年 創 立 全 國 檢 定 的 計畫,而計畫目的包含以下三點,一為建立全國公園休閒專 業領域的檢定標準,二為通過認證的人提供識別效果,三為 擔保雇主所雇用的人都有受過專業教育與訓練。同時認為檢 定是唯一可以達到個別辨識的途徑,除了可以提高學生自 信,與得到專業領域與大眾的尊重,還可以增加專業的可信 度。 關 於 評 鑑 對 課 程 的 益 處 , N R PA ( n . d . a ) 說 明 評 鑑 有 兩 個 基 本的目的,一為保證課程的品質,二為改善課程品質。雖不 能完全但可以為教育的品質提供合理的保證,雇主可從鑑定 過學校畢業的學生得到保證,這些學生也都馬上通過 C e r t i f i e d P a r k & R e c r e a t i o n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C P R P )測 驗 調 查 , 該領域的專業認證也愈來愈多,資料顯示從符合鑑定標準學 校 畢 業 的 學 生 能 馬 上 通 過 CPRP 的 測 驗 , 反 之 則 需 要 至 少 兩 年的時間才能到此標準。. 26.
(35) 在國內休閒學系應用美國休閒課程認證標準之調查研究 中 , 翁 晟 航 ( 2006) 以 國 內 大 專 院 校 休 閒 科 系 的 專 任 教 師 為 對 象 , 發 出 96 份 , 回 收 66 份 。 其 研 究 結 論 為 , 國 內 有 93.3%的 休 閒 專 任 教 師 同 意 或 非 常 同 意 國 內 休 閒 課 程 需 要 認 證 標 準 , 以 及 有 74.2%的 休 閒 專 任教師同意或非常同意國內休閒課程規劃應用美國課程認證 標準。翁晟航將原因歸納如下:第一為國內課程規劃上大部 分 是 參 考 美 國,第 二 為 國 內 休 閒 系 發 展 快 速,即 需 統 一 標 準 , 第三為美國休閒課程認證標準十分健全值得效仿。但他同時 提醒在應用美國課程認證的時候,須注意民情民風的不同, 應建立自己的標準而非沿用美國的,也建議可以參考美國休 閒領域認證標準發展之歷史,組成專業學術團體或協會,為 休閒教育規劃認證標準以及相關事宜。. 三、小結 美國的休閒教育約略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開始萌芽,而 台 灣 從 1962 年 休 閒 教 育 逐 漸 被 廣 泛 應 用 , 1986 年 教 育 部 為 推 廣 休 閒 教 育 , 而 訂 定 「 休 閒 教 育 實 施 計 劃 」, 可 參 閱 第 1 3 頁 。 美 國 在 1970 年 D. Bell 注 意 到 , 美 國 大 學 已 經 成 為 一 處 遼 闊 的 垃 圾 場 ( d u m p i n g g r o u n d ), 大 學 不 阻 擋 此 趨 勢 , 還 張 臂 歡 迎 Brubacher(1982/2003)。 顯 示 已 遇 到 高 等 教 育 擴 充 過 量的問題,接著因為各方休閒教育機構都想要自己成立機 制 , 經 過 混 亂 期 過 後 , 在 1974 年 COA 成 立 而 開 始 接 受 各 校 申請認證,才逐漸讓美國的休閒教育機制完備。 國內目前正遇到高教擴充與休閒教育機制混亂時期,多 方 建 議 皆 為 先 參 考 美 國 的 處 理 方 式 與 COA 的 課 程 認 證 標. 27.
(36) 準,但也都註明與提醒,再參考之下我們還是需要擬出一套 適合國內休閒學系的規範與管理辦法。. 第三節 休閒學系實習課程 一、實習課程的立意 國內學制將教育分為普通教育和技職教育兩大類,而根 據 聯 合 國 教 科 文 組 織(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 在 1974 的 「 對 技 職 教 育 的 建 議 書 修 訂 版 」( R e v i s e d R e c o m m e n d a t i o n C o n c e r n i n g Te c h n i c a l a n d Vo c a t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 ) 中 主 張 將 技 職 教 育 解 釋 為,學習經濟與社會生活有關的實用技能、知識與態度的教 育 , 而 黃 政 傑 、 李 隆 盛 ( 1996) 認 為 教 育 制 度 應 同 時 也 是 社 會制度的一種,當社會面臨廣泛的衝擊時,教育制度也要隨 著改變,今日產業對人才的要求愈來越高,促使職業教育向 上提升到大專院校層級,並且較強調務實導向的課程,主要 目的為充實學生就業所需知識、技能和態度。其實高等教育 實 務 課 程 的 設 計 早 期 已 有 部 分 學 校 開 始 規 劃 , 徐 南 號( 1 9 7 5 ) 提到國內工、商、農在大學階段即十分重視與產業有關的技 術教育,其中工學院的必修科目中就含有工廠實習課程,教 育 部 在 1 9 7 0 年 為 發 展 高 級 技 術 教 育 , 因 而 擬 定「 大 學 暨 獨 立 學院與生產或技術機構建教合作實施辦法」 ,其 中 提 到 機 構 在 寒暑假期間可以邀請或接受學校派學生至機構研究或實習, 並指派適當的人員負責協助、指導、記錄或考核成績等。 前 文 p . 1 6 提 到 美 國 在 1 9 6 0 年 至 1 9 7 0 年 之 間,也 因 為 高 等教育機構成長過量,所以加州立法約束教育單位發展的方. 28.
(37) 向 , 而 張 添 洲 ( 1993) 整 理 美 國 在 大 專 生 供 過 於 求 現 象 發 生 時 , 美 國 M a r l a n d 在 1 9 7 1 年 提 出 「 生 計 教 育 」( C a r e e r E d u c a t i o n ), 即 為 教 育 必 須 有 計 畫 的 配 合 經 濟 發 展 與 社 會 發 展的改革措施,其中包含學校利用現有教育資源,將其重組 以發展出更實用且適合學生需要的課程,以及藉助工商企業 界參與教育活動,使學生從實際體驗中獲得經驗,所以他同 時也認為,普通教育在「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的理念 下,也具備有技職教育的模式,所以兩者之間並無確切的界 限存在,同時也因為學生在就業前,對未來的工作總是存在 著某種憧憬,剛好可由學校教育所提供的實際體驗課程,來 對職業充分地試探,清楚了解自己的能力及興趣所在,更能 確立將來自己想要從事的職業目標且應蒐集工作性質、工作 環境、福利措施、工作待遇、應具備的條件、知識與技能及 工作展望等。 學生畢業後即需面對產業就業上的競爭,必須在畢業前 從學校獲得就業時所需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所以學校的課程 是 否 能 符 合 學 生 的 需 求 是 非 常 重 要 的 ( 李 姿 蓉 , 2 0 0 6 )。 而 且 實 習 課 程 對 學 生 的 影 響 方 面 , 程 金 保 、 張 秉 書 ( 2001) 指 出 學生至企業單位實習後,因為實務工作操作的落實而使專業 素 養 深 厚,所 以 學 校 可 依 學 生 的 專 業 能 力,在 學 生 就 業 之 前 , 進行就業諮詢或提供升學之建議。 學 校 規 劃 實 習 課 程 的 用 意 , 郭 德 賓 、 莊 明 珠 ( 2006) 認 為是讓學生在其就學期間能至業界實際運作,將理論與實務 結合,但實際上,有些學生在經過校外實習後,反而對本業 產生不認同感,經研究指出,學生經過校外實習後,到餐旅 相關產業工作的意願並不高,由於學生在實習之前對未知的. 29.
(38) 職場抱著期待,而當預期與實際產生落差時,將產生某種認 知衝突,此衝突無法得到適當調解時,學生將會選擇離開此 一行業;由於各校實習制度不相同,因此建議做更近一步的 驗證,並將薪資與市場需求等加入。 就教育程度、工作經驗以及薪資三項就業相關因素,高 玉 靜 ( 1999) 在 其 高 等 教 育 擴 張 與 就 業 狀 況 之 關 係 研 究 結 果 發現,教育程度與工作經驗呈現負相關,因為個體在教育上 多做投資時,因而在累積工作資歷上較為不足,而工作經驗 對薪資的解釋力為最高,教育程度變項為次之,所以工作經 驗越豐富,教育程度越高者,其薪資亦越多,同時也提出相 關建議,第一為建立完善評鑑系統,使高等教育質量並重, 第二為建立全國勞動資訊網,目的為受教育者必須思考與吸 收「進行教育投資時,要學習些什麼」的充足訊息,第三為 彈性規劃課程,加強實用技能,使培育出來的人才能符合就 業市場的需求。 但是學術界對實習課程的推崇,並不表示業者也是對實 習 課 程 抱 持 著 同 樣 的 看 法 , M c G h e e( 1 9 8 7 ) 指 出 學 界 認 為 實 習是學習後的成果展現,是整個學生在學習過程的高峰,而 產業單位則是認為,實習只是要進入正式職場工作的開始罷 了。所以雙方面對實習的定義,以及面對學生到業界實習的 態度,在支持的程度上應該是有所相異的。另外對實習課程 內 容 , 體 育 專 業 人 力 規 劃 研 究 小 組 ( 1991) 提 到 學 生 實 習 時 數太少,以及學校課程專業科目太偏理論,則不配合社會需 求,而有效調節課程結構,來加強理論與實務的結合,對學 生在畢業後充份就業則有幫助。 因此,良好的實習課程規劃,除了要有專業的教師與指. 30.
(39) 導人員外,課程設計、產業配合、結構調整與實習時數,皆 為實習課程在規劃時的考慮因素。. 二、休閒學系實習課程內容 (一)實習課程與休閒學系 關 於 學 生 對 實 習 課 程 的 態 度 , 李 啟 誠 ( 1998) 在 專 科 學 校企業管理校外實習之研究一文中,認為校外實習是藉由角 色扮演來體驗與學習業界實務知識,學校如果無法與企業結 合,則學生在校所學的理論與實務之間永遠會有缺口存在, 並 提 出 三 個 研 究 發 現 , 第 一 為 超 過 80%實 習 生 認 為 , 學 校 安 排實習單位有助實習成效的落實,呈正面態度;二、企業個 案的撰寫,有助經營管理知識的學習與問題的發掘;三、企 業個案發表,有助各行業經驗分享與口才訓練。但是該研究 為針對企業管理科系實習課程的探討,所以研究者在此衍生 欲探討休閒學系實習課程對其學生而言,是否也對其抱持正 面 態 度 的 研 究 動 機 。 而 曾 華 源 ( 1992) 指 出 , 學 生 在 實 習 過 程中較重視實習機構是否符合學校要求,考慮機構對學生能 力之的期待,還有個人交通往返實習地點的方便性,實習內 容與個人期待是否相符合,以及實習機構對未來的就業是否 有幫助。 近 年 來 休 閒 產 業 高 度 發 展 , 而 教 育 部 ( 2006) 建 議 技 專 院校若無法配合產業及科技的快速發展,可結合職業訓練與 產業界,在彈性的學制及課程之下,兼顧學生的升學與就業 需 求 。 社 會 發 展 變 遷 快 速 , 張 添 洲 ( 1993) 認 為 學 生 在 就 業 之前應對工作世界有所認識,才不至於對複雜的職業感到困 惑或造成錯誤的選擇,以及與職業適應的困難,而對於一種. 31.
(40) 職業的了解,應包含該項職業的性質、工作條件、職責、內 容及應有的行為表現,所以他認為教育的內容,應該要與生 活及工作結合,而教育的場所也要擴及整個社會,教學重心 要放在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另外課程內容也應當結合生活 與工作。 對 於 課 程 休 閒 科 系 急 速 擴 增 後 , 曾 玟 菁 、 黃 筱 雯( 2 0 0 6 ) 將其分為休閒管理類與休閒遊憩類兩項,而兩類的共同教育 目標為,皆以學術倫理為基礎來結合產官學界,再配合實務 操作課程,使畢業生能快速融入就業市場。根據時代的變遷 與趨勢,休閒相關科系也需要配合社會需求,學校應規劃一 套培養專業能力的課程,培育出符合社會需求的專業人員, 並且增加學生的實習時數,以培養學生在職場的實戰經驗與 能 力 , 進 而 增 進 學 生 未 來 就 業 的 競 爭 性 ( 黃 鈺 婷 , 2002; 林 永 森 , 2 0 0 3 )。 對 於 課 程 設 計 應 當 配 合 社 會 需 求 這 部 份 , 許 振 家 ( 2004) 也 強 調 休 閒 專 業 教 育 的 準 備 課 程 , 是 不 斷 變 動 的 具體事實,一方面是強調課程規劃能讓學生獲得最大利益, 另一方面是希望所訓練出來的學生能獲得產業的青睞。 所 以 實 習 課 程 對 休 閒 學 系 的 重 要 性 , Henderson( 1993) 認為是非常實習重要的,他認為休閒專業人才必須準備好去 服務各種不同的人,過程可以透過電腦模擬或是對校內教職 員提供服務的方法來作為實習,學生在此過程中也可發展其 對社會的責任感,所以休閒專業準備教育中的實習部份,被 認 為 是 非 常 重 要 的 。 但 是 林 玉 梅 ( 2006) 認 為 學 校 在 實 施 實 習課程的過程中也出現些許困難度,因為在休閒教育的環境 當中,往往具備豐富實務經驗者,多數卻無足夠學歷參與學 校人才培育規劃,造成休閒產業發展與教育的學習上出現理. 32.
數據
相關文件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status of the emerging fraudulent crime and to conduct a survey research through empirical questionnaires, based on
Therefore, this study uses Mainland Chian tourist as survey respondent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store expertise, shopping satisfaction and share of wallet.. The stud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
It also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ir leisure lives, or even health.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extent to which leisure constraint and leisure activity demand to
In this study,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2) is employ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constructs of the model and website usage behaviors to investigate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study the cross-strait visitor’s tourist experience.With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motives stated as above, the objectives of this research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status quo of the food quality and service quality for the quantity foodservice of the high-tech industry in Taiwa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ulticultural literacy and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aich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