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二下第三四章地理題庫(30)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高二下第三四章地理題庫(30)"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高二下第三四章地理題庫 一、 單一選擇題 1. ( )馬達加斯加島東側為全年有雨的熱帶雨林氣候,西側則為夏雨冬乾的熱帶莽原氣候,造成 這種氣候類型分布差異的主要原因可能為何?(甲)洋流(乙)風向(丙)山脈走向(丁)緯度(戊)地勢 高低(A)(甲)(乙) (B)(乙)(丙) (C)(丁)(戊) (D)(乙)(戊)。 答案:(B) 解析:(B)(乙)馬達加斯加島東側的夏季(1 月)因間熱帶輻合區南移,多對流雨,冬季(7 月)又因面 迎東南信風,故為全年有雨的熱帶雨林氣候;(丙)而因南北走向的山脈,使得西側為背風側, 只有夏季因間熱帶輻合區南移,才有降水,因而形成夏雨冬乾的熱帶莽原氣候(與中美地峽 的氣候類型分布相似)。 2. ( )某國的礦業一直是其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其政局長期紛擾不斷;1990 年,該國一位政治 人物在演說中呼籲:「我國的未來只能是一個在不分膚色的基礎上,通過民主選舉而產生的機 構來決定,也就是建立一個民主、不分膚色和統一的國家,白人壟斷政權的狀況必須結束。」 該政治人物的理想逐漸成為事實,但國內經濟發展同時出現遲緩現象,直到二十一世紀初才逐 漸復甦。請問該國最可能是下列哪個區域性國際組織的成員國? (A)非洲聯盟(AU) (B) 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 (C)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 (D)亞太經濟合作會議 (APEC)。 答案:(A) 解析:由題目中「礦業一直是其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建立一個民主、不分膚色和統一的國家,白人 壟斷政權的狀況必須結束。」可判斷某國最有可能是「南非」,因地緣關係,其最可能加入的區 域性國際組織為(A)非洲聯盟(AU)。(B)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為南美洲的區域性國際組 織。(D)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為環太平洋國家的區域性國際組織。 3. ( )下圖為非洲在某個月分的風向與間熱帶輻合區(I.T.C.Z.)位置圖。請問此圖最可能出現在 下列哪一個月分? (A) 1 (B) 4 (C) 7 (D) 10 月。 答案:(A) 解析:(A)此月分的 I.T.C.Z. 在西非沿海附近,主要是因為赤道附近陸地氣溫仍高於海洋;而內陸地區  I.T.C.Z. 則移至赤道以南,顯示此時陽光直射南半球,為南半球夏季,即(A) 1 月。 4. ( )中世紀時,阿拉伯商人即利用東非附近印度洋海域的「貿易風」,在東非和亞洲之間進行 貿易,請問阿拉伯商人由東非前往南亞的最佳出發月分為 (A) 1 (B) 4 (C) 7 (D) 10  月。 答案:(C) 解析:因行星風帶的季節性移動,東非印度洋海域夏季盛行西南風,有助阿拉伯商人由東非前往東北方 的南亞,所以最佳出發月分為北半球夏季的(C) 7 月。 5. ( )十七至十八世紀,歐、美、非三洲間存在著興盛的貿易活動,當時三地間的貿易關係,最 接近下圖中的哪個圖示? 甲 乙 丙 丁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D) 解析:十七至十八世紀,歐洲殖民者所主導的歐、美、非大西洋三角貿易,因應各地的條件優勢,非洲 輸出到美洲以黑人奴隸、黑人童工、靛青染料為主;美洲輸出到歐洲則為糖、米、熱帶作物及礦 產等原料為主;歐洲輸出到非洲以各項工業製品為大宗,故(D)圖最符合。 6. ( )北非地中海沿岸地區自古即因貿易網絡的連結,具有多元的特色,但該區早期「並未」受 哪一項外來文化的影響? (A)西班牙天主教文化 (B)阿拉伯文化 (C)法國殖民 (D)西非 黑人文化。 答案:(D) 解析:早期北非地中海地區,因地緣關係,主要呈現(A)(B)(C) 3 項外來文化的多元特色,而(D)西 非黑人文化則因大西洋三角貿易而傳播到「美洲」地區。 7. ( )某西非國家在法國殖民前,主要有兩種人口:農民和游牧者。農民居住在降水豐沛的南部, 游牧者則居住在乾溼分明的北部,並從事北非和撒哈拉以南地區的商品貿易。請問此地游牧民 族所進行的貿易活動,最可能將北非的何種作物賣給南部的農民? (A)椰棗 (B)玉米 (C )稻米 (D)香蕉。 答案:(A) 解析:北非綠洲農業以稻、麥、玉米、椰棗等糧食作物為主,椰棗也是該地重要貿易商品之一;而西非 傳統糧食作物則是以種植芋頭、樹薯、玉米、小米為主。因此可判斷西非游牧民族最可能透過貿 易活動,將北非所產的(A)椰棗賣給並未生產此項作物的西非南部農民。 8. ( )非洲歷年饑荒不絕,面臨嚴重的糧食問題,成為國際長年關注的焦點。除了氣候與戰爭因

(2)

素外,非洲常見饑荒主要尚與下列哪些原因有關?(甲)過度的開墾導致沙漠化加劇(乙)自然增 加率高人口增長快速(丙)農村勞動人口過剩情況嚴重(丁)經濟作物種植排擠糧食作物(戊)大量 技術移民進入境內謀生(己)有機農業政策推動效果不彰 (A)(甲)(乙)(丁) (B)(甲)(丙)(戊)  (C)(乙)(戊)(己) (D)(丙)(丁)(己)。 答案:(A) 解析:(A)非洲饑荒不絕,除氣候與戰爭因素外,(乙)自然增加率高人口增長快速與經濟發展,造成(甲 )過度的開墾導致沙漠化加劇,糧食生產條件反而惡化;而出口經濟作物為主的殖民地式經 濟,也因(丁)經濟作物種植排擠糧食作物生產,使糧食不足問題更形加劇。(丙)(戊)(己)三者 不是造成非洲饑荒的主要原因。 9. ( )(甲)洋流(乙)風向(丙)山脈走向(丁)地勢高低(戊)海岸平直。南非東南部形成夏雨型暖溫帶 氣候的主要因素為何? (A)(甲)(乙)(丙) (B)(乙)(丙)(丁) (C)(丙)(丁)(戊) (D)(甲)(丙)( 丁)。 答案:(A) 解析:(A)南非東南部形成「夏雨型暖溫帶氣候」的主要因素為:(甲)「阿古拉斯暖流」流經;(乙)終 年「東南信風」吹拂;(丙)東北—西南方向的「龍山山脈」形成東南信風迎風坡的地形雨。 10. ( )二次大戰後,非洲地區航空事業迅速發展,下列哪一個都市最有可能為歐、亞、非的空運 中心? (A)埃及首都開羅 (B)南非開普敦 (C)蘇丹喀土穆 (D)肯亞首都奈洛比。 答案:(A) 解析:(A)埃及地處北非、西亞與南歐之間,故其首都開羅因「位置」優越,發展成歐、亞、非的空運 中心。 11. ( )愛滋病早期是在非洲中部傳播,並沒造成大規模流行,但到 2010 年時,撒哈拉沙漠以南非 洲已成為全球愛滋病最嚴重的地區,其主要與下列何種因素有關? (A)都市化快速 (B)沙 漠化範圍擴大 (C)不同種族混居現象增多 (D)出生率增加。 答案:(A) 解析:非洲在二次大戰結束後,發生大規模的城鄉移動,使(A)都市化成長快速,人們接觸機會增多, 造成愛滋病流行速度隨之加速。 12. ( )生活在非洲熱帶溼潤氣候區的黑人,有些族群以游耕為生,而其游耕焚林的時間多發生在 冬季,最主要與冬季時哪一現象有關? (A)副熱帶高壓籠罩 (B)受間熱帶輻合區的影響 ( C)迎東南信風 (D)本吉拉涼流增強。 答案:(A) 解析:游耕焚林通常會在雨季來臨前的「乾燥時期」舉行,所以多發生在(A)副熱帶高壓籠罩的乾燥冬 季。 13. ( )西北非的亞特拉斯山區因地理位置的關係,使其可在冬季攔截水氣,以冰雪的型態儲存, 待春季雪融,成為該地重要的灌溉水源。上文所述,與亞特拉斯山區何項地理條件關係最密切?  (A)地處板塊接觸帶 (B)殖民時期為法國殖民地 (C)山脈為東北—西南走向 (D)地處溫 帶地中海型氣候區。 答案:(D) 解析:(D)西北非洲的亞特拉斯山區附近為溫帶地中海型氣候,降水季節出現在冬季西風帶南移之時, 因而可於冬季時攔截水氣、積存冰雪,成為春、夏季的灌溉水源。 14. ( )隨著時代的進步,非洲許多地區已較少看到駱駝隊商的蹤跡了。一群專家組成「環境考察 」的駝隊,費時 100 天,總行程 2,300 公里,沿古駝道穿越奈及利亞、尼日及利比亞等國。請 問考察隊所走的路線最可能為下圖中的哪一路線?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解析:該考察隊共穿越奈及利亞、尼日及利比亞等國,是由西非沿海國家(奈及利亞)到地中海沿岸國 家(利比亞),所以應為乙路線。 15. ( )非洲馬達加斯加島的人口絕大多數為馬來人和東非人通婚的後裔,稱為亞非人。下列哪一 項敘述可顯示該島具有東南亞文化的內涵? (A)人口出生率高 (B)耕地大多種水稻 (C) 信仰基督教為主 (D)居民多從事第一級產業。 答案:(B) 解析:馬達加斯加島的亞非人為南島語族分布的最西側,因而有傳承自東南亞馬來人的農耕方式(B)耕 地大多種水稻,而農耕方式則為「文化內涵」的展現方式之一。(A)(C)(D)三者無法展現東南 亞文化的區域特色。 16. ( )近年來,因為保育觀念的重視,非洲地區出現所謂的「跨國界保護公園」,其得以成立的 最主要原因為何? (A)考量生物自然遷徙的特性,維持生態與棲地的完整性 (B)相鄰各國 應共同擔負生態保育的責任 (C)增進相鄰國家間的友善往來 (D)使觀光客來源多元化,並 擴大旅遊活動範圍。 答案:(A) 解析:非洲地區出現所謂的「跨國界保護公園」主要是(A)考量生物自然遷徙的特性,維持生態與棲地 的完整性,以單一的生態區域管理,且遊客可自由從任一國家出入公園,提高觀光收益。 17. ( )下表為 2011 年亞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四大洲的八種作物種植面積資料。請問表中哪 個代號最可能是非洲? 大洲 代號 咖啡 玉米 馬鈴薯 稻米 小米 塊莖 作物 小麥 可可豆 甲 56 86 43 80 38 32 13,554 145 乙 5,474 64,501 1,634 6,880 143 128 35,976 1,602 丙 2,376 34,550 1,883 11,169 18,469 940 8,996 6,487 丁 2,570 54,810 9,548 145,270 12,442 182 102,293 1,769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 解析:(C)由表中丙大洲熱帶栽培業「可可豆」種植面積居各洲之首,小米、塊莖作物等耐旱作物種植 面積亦遠大於其他洲,可判斷其為非洲。甲為大洋洲,因小麥種植面積遠多於該洲其他作物,

(3)

小麥主要產於大洋洲的澳洲;乙大洲各類型作物均生產,且產量都不少,應是美洲;丁大洲 稻米種植面積遠大於其他各洲,所以是亞洲。 18. ( )2013 年年初,瑞典財政官員在訪問南非後,認為非洲對於瑞典經濟發展具有相當大的助益, 因此促成了以紡織業為主的經貿團,至衣索比亞、坦尚尼亞進行投資環境的考察。對於瑞典紡 織業而言,非洲具有下列哪些區位優勢?(甲)棉花原料來源供應充足(乙)可以避開亞洲企業競 爭(丙)與瑞典本地時間差異大(丁)工廠勞力薪資便宜低廉 (A)(甲)(乙) (B)(甲)(丁) (C)( 乙)(丙) (D)(丙)(丁)。 答案:(B) 解析:東非洲的衣索比亞、坦尚尼亞位於熱帶半乾燥、熱帶莽原等偏乾燥氣候區,適合棉花栽種;非洲 地區人口眾多,勞力充足。因此,對於勞力密集型的瑞典紡織業而言,非洲的最佳區位優勢為( B)(甲)棉花原料來源供應充足及(丁)工廠勞力薪資便宜低廉。 19. ( )非洲黑人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地區,主要族群包括蘇丹黑人和班圖黑人,下表為二族群 的特色比較,何者正確? 族群 (甲) 分布 (乙) 經濟活動 (丙) 宗教信仰 (丁) 語系 蘇丹 黑人赤道以南 農牧業為 主 基督教 閃含語系 為主 班圖 黑人赤道以北 農牧或漁 獵採集 伊斯蘭教 班圖語系 為主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20. ( )一直以來,蘇丹國內因南北差異,各種衝突總是不斷,南蘇丹更於 2011 年 1 月 9 日舉行公 投,98 %以上的民眾同意由蘇丹獨立出來。下表有關南、北蘇丹間各種地理現象的比較,何 者正確? (甲) 族群 (乙) 宗教 (丙) 經濟 (丁) 發展優勢 北蘇丹多為黑 人 伊斯蘭 教 較貧窮 擁有全國 85 %的石油 南蘇丹阿拉伯 人 傳統宗 教與基 督教 較富有 掌握煉油設 備、輸油管 及油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解析:(A)(C)(D) 3 項的南、北蘇丹間為相反的敘述。 21. ( )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近年來有些專家將非洲視為是繼中國大陸、印度、中南美洲及東歐 之後,可能崛起的另一個地區,主要是因為非洲可能具有下列哪些有利條件?(甲)天然資源豐 富(乙)工資低廉(丙)政治安定(丁)尚待開發的市場(戊)交通位置優越 (A)(甲)(乙)(丙) (B)( 丙)(丁)(戊) (C)(甲)(乙)(丁) (D)(乙)(丁)(戊)。 答案:(C) 解析:(C)今日的非洲天災人禍不斷,且多屬於貧窮國家,經濟發展較落後,但人口多、自然增加率較 高,加以礦產……等天然資源豐富,因此具有(甲)天然資源豐富、(乙)工資低廉、(丁)尚待 開發的市場等 3 項有利條件。(丙)非洲多數地區的政治「不安定」;(戊)非洲有些地區的交 通條件雖優越,但仍有些地區較為偏遠,或易達性低。 22. ( )「分布在東非肯亞和坦尚尼亞邊境莽原地帶,主要牲畜為牛、綿羊和山羊;會在南方乾季 (冬季)時將牛隻遷往北方,當南方雨季(夏季)來臨時,又再度回來。」上文所描述的是東 非洲哪一原住民族群的主要生活方式? (A)圖阿雷格人 (B)柏柏人 (C)馬賽人 (D)祖魯 人。 答案:(C) 解析:(A)圖阿雷格人為撒哈拉地區的民族。(B)柏柏人主要分布在西北非。(C)馬賽人為東非的游牧 民族。(D)祖魯人為南非的原住民。 23. ( )下列哪一條非洲的河川由沿海到內陸,依序可看到熱帶雨林、莽原與熱帶沙漠的景觀? ( A)尼羅河 (B)剛果河 (C)尼日河 (D)橘河。 答案:(C) 解析:(C)尼日河河口位於熱帶雨林氣候區,降水豐沛,呈現雨林景觀,愈往上游、愈往內陸乾季愈長、 降水量愈少,而依序出現莽原、沙漠的景觀。 24. ( )觀察非洲西岸的氣候類型分布,可發現有明顯的南北對稱現象,造成此現象最主要與下列 哪一因素有關? (A)緯度位置 (B)山脈走向 (C)距海遠近 (D)本吉拉涼流流經。 答案:(A) 解析:造成非洲西岸氣候類型有明顯南北對稱現象的最主要是因「赤道橫越非洲中部」的(A)緯度位置, 才使非洲西岸氣候由低緯區向中緯區依序出現熱帶雨林、熱帶莽原、熱帶半乾燥、熱帶乾燥與溫 帶地中海型 5 大氣候區。 二、 題組 1. 非洲都市及國家形狀透露了一些密碼,可能受到(甲)經緯線、(乙)殖民、(丙)自然環境、(丁)農礦資 源輸出的港口等影響,下圖是非洲各國人口密度及主要都市分布圖。請問: ( )(1)東非國家的首都,如衣索比亞的阿迪斯阿貝巴、肯亞的奈洛比等,都分布於內陸,主要與 哪項因素有關? (A)(甲) (B)(乙) (C)(丙) (D)(丁)。 ( )(2)幾內亞、獅子山、賴比瑞亞三個國家「首都的都市規模很大;除首都外,其他都市數量不 多,且規模都很小。」這種都市規模分布型態,和下列哪項因素關係最密切? (A)部落 社會的特質顯著 (B)殖民地式經濟色彩濃厚 (C)人口轉型處晚期擴張階段 (D)都市

(4)

土地利用分區不顯著。 答案:(1)(C);(2)(B) 解析:(1)題述東非兩國首都分布於該國內陸高地,與該地為熱帶、高地氣候,終年涼爽,適合人居有 關,故主要與(C)(丙)自然環境有關。 (2)幾內亞、獅子山、賴比瑞亞等 3 個西非幾內亞灣沿海國家,因殖民時期殖民母國由沿海港口 輸出各項農礦產品,獨立後各國經濟發展方式亦不變,使得沿海港市往往規模很大,且大多 成為該國首都,其他都市則規模小,數量不多。所以這種都市規模分布型態(首要型)主要 與(B)殖民地式經濟色彩濃厚有關。 2. 東部非洲在地形、氣候與農業等方面均有其特殊性。請問: ( )(1)東部非洲是咖啡的原鄉,英國人馬利在肯亞從事咖啡的種植,其經營型態符合下列哪些農 業特徵?(甲)熱帶栽培業(乙)游耕(丙)高坡地農業(丁)灌溉式農業 (A)(甲)(乙) (B)(丙) (丁) (C)(甲)(丙) (D)(乙)(丁)。 ( )(2)馬利閒暇時最喜歡到處遊山玩水,欣賞天然美景,但在肯亞,他「較不容易」看到下列何 項景觀? (A)雪景 (B)火山 (C)斷崖 (D)沙漠。 答案:(1)(C);(2)(D) 解析:(1)(C)咖啡適合生長在排水良好的山坡地,在東非栽種的歷史悠久,符合當地(丙)高坡地農業 的特徵,也是今日重要(甲)熱帶栽培業產品。 (2)肯亞以熱帶莽原氣候為主,所以較不容易看到(D)沙漠景觀;而肯亞有東非大裂谷(東非大 地塹)經過,會出現斷崖景觀;且有些火山高度極高(如吉力馬札羅山),山頂會有積雪, 因此可看到(A)(B)(C)等景觀。 3. 下圖是某個島嶼的輪廓圖。請問: ( )(1)該島嶼東岸與西岸分屬森林與草原的自然景觀帶,造成此景觀帶不同的因素,最可能為下 列何者? (A)日照長短的不同 (B)涼流經過的有無 (C)海岸曲折的差異 (D)東南信 風的強弱。 ( )(2)從經緯度來判斷,在該島嶼上,最可能見到下列哪項當地居民的生產活動型態? (A)在 紅土上進行墾耕以從事傳統稻作農業 (B)夏季 7 至 9 月居民至茶園裡採茶以供外銷 (C )配合同時區的美國市場進行咖啡的栽種 (D)砍伐針葉林以提供他國所需的紙漿來源。 答案:(1)(D);(2)(A) 解析:(1)由經緯度與島嶼形狀,可判斷此島嶼為非洲東南方的「馬達加斯加島」。由於山脈南北縱走 使得島嶼東岸夏季受 I.T.C.Z. 影響和東南信風全年吹拂,呈現熱帶雨林景觀;西岸為東南信 風背風側,夏季時因 I.T.C.Z. 影響,是降雨季節,呈現夏雨冬乾的熱帶莽原景觀。故該島嶼 東、西岸的森林與草原自然景觀差異,主要與(D)東南信風的強弱(即迎背風)有關。 (2)依緯度可判斷該島為熱帶溼潤氣候區,所以當地居民的生產活動最有可能為(A)在紅土上進 行墾耕以從事傳統稻作農業。(B)該地位於南半球,7 至 9 月為該地冬、春時節。(C)該地 為東 3 時區,美國則位於西半球。(D)針葉林為高緯或高山地區植被。 4. 馬利、尼日、查德、塞內加爾和布吉納法索等非洲國家,以經濟作物的出口為主要外匯來源。長期 以來,經濟作物出口價格變動不大,但是進口糧食、工業產品卻愈來愈多,價格也節節高漲。為了 平衡貿易赤字,這些國家以擴大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為主要政策,以致傳統農業土地利用改變。請問: ( )(1)從五國的環境特性判斷,其創造外匯的主體是下列哪組經濟作物? (A)油棕、可可 (B )棉花、花生 (C)甘蔗、茶葉 (D)橡膠、香蕉。 ( )(2)該五國以經濟作物的產品出口創造外匯,利用外匯進口糧食作物和工業產品的現象,最適 合用下列哪個概念解釋? (A)物流 (B)三角貿易 (C)空間分工鏈 (D)殖民地式經濟。 答案:(1)(B);(2)(D) 解析:(1)馬利、尼日、查德、塞內加爾和布吉納法索等 5 國位於撒赫爾地區,屬於熱帶乾燥、半乾燥 氣候,所以最適合的經濟作物為耐旱作物的(B)棉花、花生。(A)(C)(D)選項的作物多生長 在熱帶、副熱帶溼潤氣候區。 (2)由「經濟作物的產品出口創造外匯,利用外匯進口糧食作物和工業產品」可判斷,其為以第 一級產業產品出口導向的經濟型態為主,所以為(D)殖民地式經濟的概念。(A)物流是指商 品由產區(或工廠)運送到目的地的流通過程。(B)三角貿易是指「殖民時期」歐洲、美洲 與非洲間的不對等貿易方式,現代已不復見。(C)空間分工鏈是指商品生產過程中分工現象 的空間連鎖型態。 5. 近幾年,許多非洲難民湧入歐洲,國際移民組織(OIM)統計,2016 年湧入歐洲難民有 364,000 人, 其中約有半數從北非地區橫渡地中海偷渡入境,又以來自奈及利亞(占 21.0 %)、厄利垂亞(占  11.7 %)、幾內亞(占 7.2 %)和象牙海岸(占 6.7 %)4 國者為數最多。然而,遷徙的過程並非 一帆風順,僅 2015 年 4 月地中海即發生 5 宗船難,釀成 1,200 人喪生的慘劇。請問: ( )(1)根據人口推拉理論,文中的船難事件屬於下列何種人口遷移因素? (A)推力因素 (B) 拉力因素 (C)中間阻礙因素 (D)人口轉型因素。 ( )(2) 2016 年偷渡至歐洲的非洲難民,其來源數量前 4 名的國家,具有下列哪項共同特性? ( A)氣候均乾燥少雨 (B)均曾經淪為殖民地 (C)均屬撒赫爾範圍 (D)非洲 AIDS 最嚴 重區域。 答案:(1)(C);(2)(B) 解析:(1)許多非洲難民逃離祖國的戰火或貧窮(人口推拉理論的「推力」因素),希望到政治穩定、 經濟條件佳的歐洲生活(人口推拉理論的「拉力」因素),卻因在地中海發生船難的(C)中 間阻礙因素,而命喪海中,人生夢碎。 (2)奈及利亞地處西非,濱臨幾內亞灣,氣候類型由沿海的熱帶雨林漸次乾燥,到北部已成為撒 赫爾地區的一部分;厄利垂亞為紅海岸的東非國家,地處撒赫爾地區的範圍內;幾內亞與象 牙海岸為西非國家,均以較溼潤的熱帶莽原、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兩國均位於撒赫爾地區的 南方,故(A)(C)選項錯誤。而(D)非洲 AIDS 最嚴重地區出現在漠南非洲,厄利垂亞不在此 列。歷史上,奈及利亞曾為英國殖民地,幾內亞與象牙海岸為法國殖民地,厄利垂亞為義大 利殖民地,所以此 4 國符合(B)均曾經淪為殖民地。 6. 撒赫爾(Sahel)是一片緩和起伏的草原,寬約 200 到 400 公里,北邊與撒哈拉沙漠為鄰,南邊雖 與林地接壤,是乾燥東北風與潮溼西南風的交會區。當西南風無法深入內陸時,嚴重乾旱常會造成 撒赫爾地區作物歉收。請問: ( )(1)下圖哪一地區位在撒赫爾的範圍?

(5)

(A)甲 (B)乙 (C)丙 (D)丁。 ( )(2)影響撒赫爾地區乾燥東北風與潮溼西南風交替的主要原因為何? (A)冷暖氣團的交會 ( B)溫帶氣旋的移動 (C)艾尼紐(聖嬰)現象的發生 (D)間熱帶輻合區的南北移動。 答案:(1)(D);(2)(D) 解析:(1)(D)撒赫爾地區介於撒哈拉沙漠與幾內亞灣沿岸平原間,所以圖上的丁區位置最符合。 (2)(D)此現象應與西非洲幾內亞灣沿岸附近間熱帶輻合區南北季節性移動所造成的風向季節性 變化有關。 7. 下圖為某地的衛星影像圖,戊地北方的深色部分為湖泊。請問: ( )(1)題圖中戊地北方的湖泊,其成因最可能為何? (A)火山噴發形成的火口湖 (B)板塊張 裂形成的構造湖 (C)冰河侵蝕形成的冰蝕湖 (D)河岸崩塌阻塞的堰塞湖。 ( )(2)農業是圖中湖泊西側居民的主要經濟活動。下列哪組農作物在該地區最為普遍? (A)小 麥、葡萄、橄欖 (B)菸草、甘蔗、棉花 (C)燕麥、樹薯、柑橘 (D)稻米、黃豆、櫻 桃。 答案:(1)(B);(2)(B) 解析:(1)由經緯度判斷,戊地位於東半球、南半球,應為赤道以南非洲,而該湖泊為長形湖泊,故可 判斷其為地處東非大裂谷,因(B)板塊張裂形成的構造湖。此湖為「馬拉威湖」,為深而長 的「斷層湖」。 (2)依緯度判斷,此湖泊西側應為「熱帶莽原氣候」,夏雨冬乾的降水季節分布,最適合(B)菸 草、甘蔗、棉花等作物的生產。(A)(C)(D)均有「溫帶作物」。 8. 下表為 2016 年尚比亞、摩洛哥和全球的人口統計資料表。請問: 尚比亞 摩洛哥 全球 總人口數 15,510,711 33,655,786 7,323,187,457 人口年齡 組成 0~14 歲 (%) 46.1 26.1 25.4 15~64 歲 (%) 51.5 67.3 65.9 65 歲以上 (%) 2.4 6.6 8.7 人口自然 增加率 出生率 (‰) 41.8 18 18.5 死亡率 (‰) 12.4 4.8 7.8 自然增加率 (‰) 29.4 13.2 10.7 總生育率 (每育齡婦 女) 5.67 2.12 2.42 嬰兒死亡率 (‰) 62.9 22.7 34.1 預期壽命 (歲) 52.5 76.9 69 AIDS/HIV 的罹病人數 1,211,900 24,300 36,710,700 AIDS/HIV 的死亡人數 19,800 900 1,107,600 ( )(1)尚比亞在 2016 年時應該是處於人口轉型模式的哪個階段? (A)高穩定階段 (B)早期擴 張階段 (C)晚期擴張階段 (D)低穩定階段。 ( )(2)地處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尚比亞,其愛滋病的死亡人數與比例都遠高於摩洛哥,下列何者「 不是」此現象在未來可能帶來的影響? (A)平均壽命較低 (B)扶養比下降 (C)青壯 年勞力減少 (D)農業人口老化。 答案:(1)(B);(2)(B) 解析:(1)尚比亞的出生率仍高,但死亡率漸漸下降,應為(B)早期擴張階段,人口自然增加率仍高。 (2)尚比亞因愛滋病使得死亡人數與比例都高,且青壯年死亡率增加、人數減少,可能帶來的影 響包括(A)平均壽命較低、(C)青壯年勞力減少、(D)農業人口老化,而(B)扶養比則會因勞 動人口的青壯年人數減少而可能「提高」。 9. 2014 年 2 月,西非的幾內亞爆發伊波拉病毒感染,旋即擴散到鄰近國家。10 月 31 日,世界衛生組 織(WHO)公布全球感染該病毒的累計死亡人數已達 4,951 人,主要集中於幾內亞、獅子山和賴比 瑞亞 3 國。近年來,這 3 個國家為提升經濟成長,致力發展外銷導向的農業,鼓勵農民種植商業性 作物。這 3 個國家首都皆為海港,都市規模很大;除首都外,其他都市數量不多,且規模都很小。 下列照片是某 4 個自然景觀帶的天然植被照片。請問:

(6)

( )(1)伊波拉病毒疫情最嚴重的 3 個國家,位於哪幅照片所代表的自然景觀帶內? (A)甲 (B )乙 (C)丙 (D)丁。 ( )(2)幾內亞、獅子山和賴比瑞亞 3 國,鼓勵農民種植的商業性作物,最可能為下列何者? (A )油棕、可可 (B)茶葉、柑橘 (C)大豆、甘蔗 (D)棉花、花生。 答案:(1)(A);(2)(A) 解析:(1)西非幾內亞、獅子山和賴比瑞亞三國均為沿海國家,屬於高溫多雨的熱帶季風氣候區,其天 然植被景觀最可能為林木高大濃密的(A)甲圖。(B)為仙人掌景觀、(C)植被較稀疏,均為 偏乾燥的地區。(D)為寒帶針葉林景觀。 (2) 3 國位於熱帶季風氣候區,最適合鼓勵農民種植的商業性作物最可能為(A)油棕、可可等熱 帶栽培業作物。 10. 某段文章中提到:「十七世紀,荷蘭人既然鐵了心要做奴隸貿易,就必然要和葡萄牙人一決雌雄。 對付氣勢洶洶的西班牙人,荷蘭人只能靠防守反擊;而對付葡萄牙人,荷蘭人就可以全攻全守了。 荷蘭軍隊很快打敗葡萄牙人,占據了幾個西非沿海重要的奴隸貿易港,把奴隸裝上船,再運送到中 美洲加勒比海的法國和英國殖民地出售,總之是不能讓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得到奴隸。」請問: ( )(1)當年荷蘭人的奴隸貿易,船隻的航行主要是倚賴下列哪個洋流的流動? (A)幾內亞洋流 (B)北赤道洋流 (C)加那利洋流 (D)本吉拉洋流。 ( )(2)此種奴隸貿易的興盛,對歐、美、非三洲造成了下列哪些影響?(甲)非洲港埠都市興起(乙 )美洲文化趨向多元(丙)美洲原油需求增加(丁)歐洲勞動人力流失 (A)(甲)(乙) (B)(甲) (丁) (C)(乙)(丙) (D)(丙)(丁)。 答案:(1)(B);(2)(A) 解析:(1)荷蘭人進行奴隸買賣是將黑奴由非洲輸往美洲,所以是倚賴大西洋熱帶海域的(B)北赤道洋 流。 (2)(A)奴隸貿易的影響為:非洲以海運大量輸出黑人造成(甲)非洲港埠都市興起;美洲除原住 民印第安人外,還有外來的歐洲白人、非洲黑人的文化色彩,而使(乙)文化趨向多元。(丙) 無關;(丁)應改為「非洲」勞動人力流失。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於二零零三年六月份發表的《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世界總體經

流感疫苗(包含 aQIV )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 (WHO)的病毒株納入疫苗中。故 2014-2015 北半球 季節的流感疫苗是依據 2014 年 2 月中旬 WHO

香光莊嚴門第七十二期〕民國九十一年十二月 wv 一一三.. 行動。所以,說社區的要旨即要在無組織的地理社區內 9

中華民國 102 年 5 月 14 日中市教幼字第 1020025291 號函訂定發布 中華民國 102 年 12 月 31 日中市教幼字第 1020100764 號函修正發布全文 13 點,並自即日生效 中華民國 104 年

以防帶有病毒的走私肉製品感染豬隻,對國產養豬產業產生威脅。為延續非洲豬瘟的防堵 工作,應變中心指揮官陳吉仲 15 日宣布自 10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位於土耳其與伊朗北部的高加索山區,兩個國家在 1990 年代 就曾為了納哥諾卡拉巴克地區(Nagorny Karabakh)的主權問題開戰,

中華民國一百零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勞特字第 1063001251 號函訂定 中華民國一百零八年十月二十三日發特字第 1083001675 號函修正第六點附件四

中華民國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二十日職訓字第 1022500888 號令訂定 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四月十七日發法字第 1036500433 號令修正 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發訓字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