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會學習──在高中通識教育科應用問題為本學習Learning to learn: us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provide the environment for self-regulatedlearners in Liberal Studies lesson,以新視窗打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學會學習──在高中通識教育科應用問題為本學習Learning to learn: us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provide the environment for self-regulatedlearners in Liberal Studies lesson,以新視窗打開"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學會學習──在高中通識教育科應用問題為

學會學習──在高中通識教育科應用問題為

學會學習──在高中通識教育科應用問題為

學會學習──在高中通識教育科應用問題為

學會學習──在高中通識教育科應用問題為

本 學 習

本 學 習

本 學 習

本 學 習

本 學 習

Learning to learn: us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provide the environment for self-regulated

learners in Liberal Studies lesson

李 偉 雄

李 偉 雄

李 偉 雄

李 偉 雄

李 偉 雄

福建中學(小西灣)

摘 要

摘 要

摘 要

摘 要

摘 要

問題為本學習法是一種培養學生掌握學習技巧的教學法,本研究應用問題為本學習法在中六級的通識教育科 中,評估其成效。教學過程共分四個步驟:探究、預備、教學、評估。文中除了學生對學習的反思外,亦加 入了筆者對教學的反思。

關 鍵 詞

關 鍵 詞

關 鍵 詞

關 鍵 詞

關 鍵 詞

學習策略,自主學習者,教學反思

Abstract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helps students develop the attitude, strategies and skills of self-regulated learners. The main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BL in the Liberal studies lesson.

Keywords

learning strategies, self-regulated learner, teaching reflection

Hong Kong Teachers’ Centre Journal《香港教師中心學報》 , Vol. 6

(2)

備解決問題。問題為本學習所提供的自由,能有效 地令學生完成一系列複雜任務:抒發各自的意見、 分辨有用的知識、提出恰當的研究課題、計劃找尋 答案的策略(Delisle, 2004)。傳統教學以學科和 教師為本,往往是學生筆錄教師的講話,回答教師 的提問。在問題為本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但要自 己提問,而且要回答其他同學的提問,由於課堂發 生了巨大的變化,教師必須營造一種課堂氣氛,使 學生能自由地提出建議和個人見解。

1 .

1 .

1 .

1 .

1 . 問題界定:

問題 界定:

問題 界定:

問題界 定:

問 題界定 :

世界各地近年掀起的教育改革浪潮,對本國 教育提出前瞻的改革,香港教改的其中一個 重點是學會學習。在此改革潮流中,教師各 自去推動學會學習的方法,但他們的方法有 效嗎?能否成功推動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呢? 另外,教師是否具備一套有效的教學方法 呢?如未能處理上述之問題,學會學習的目 標將會難以達到。

2 .

2 .

2 .

2 .

2 . 研究目標:

研究 目標:

研究 目標:

研究目 標:

研 究目標 :

本研究是分析問題為本的學習(PBL)在中學 高中通識教育的應用成效。為了完成此目標, 本文會探討的重點是證明問題為本的學習: (1) 能提升學生學習能力;(2) 培養學生成為 自主學習者;(3) 提升學生研究不同課題的能 力;(4)培養學生計劃找尋答案的策略的能 力;(5)培養批判性思考。

文獻回顧及理論介紹

文獻回顧及理論介紹

文獻回顧及理論介紹

文獻回顧及理論介紹

文獻回顧及理論介紹

對於問題為本學習的研究,較為權威的學者是 Barrows。早在80年代,他透過在漢密爾頓麥克 馬斯特大學的實踐,寫出了多部有關問題為本學 習的權威性著作,如How to Design a

Problem-生對校外日常生活的自我反思能力(Delisle,方 彤譯, 2004)。 Woods(1997)提出了 PBL 的 8 個步驟。 至於 PBL 在中小學的應用,在 90 年 代後亦有大量研究出現,如 Delisle 、 Jones 等的 研究。他們的著作已有中文譯著出版。 Delisle (方彤譯, 2004):《問題導向學習在課堂教學 中的運用》分為兩部份:(1) 先介紹問題為本 學習的起源、理念、方法;(2) 介紹五個在中 小學推行問題為本學習的教學案例,包括理科、 文科、社會科的案例。另一本Jones, Rasmussen, Moffitt(范瑋譯, 2004):《問題解決的教與 學》,書中強調一種跨科學習的模式。本地大學 方面,香港大學和城市大學亦為推動 PBL 作出 了很多貢獻。香港大學在其醫學院,已應用PBL 多年,而其地理學系更協助本地中學推行問題為 本學習地理科教學。而城市大學的關笑芳博士, 已在城大中推行了多年問題為本學習,定立一科 Learning to Learn的科目,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笑芳, 2004)。而在 2004 年開始,更培訓中 學教師應用問題為本學習於中學的教學(筆者正 是培訓班的學員)。以上列出了一些研究回顧, 而本文將借用 Woods 定出的 PBL 的 8 個步驟。 分列如下: 1. 探討問題,提出假設,確認當中的議題; 2. 應用已有知識,嘗試解決問題; 3. 認定需要學習的新知識: 4. 選擇及設定學習目標及方法,並且分配工作; 5. 個別進行資料搜集及分析,並且分配工作; 6. 與學生分享學習成果,並向他們傳授所學; 7. 結合新舊知識去解決問題; 8. 評估整個學習過程,反思求進。

(3)

研 究 設 計

研 究 設 計

研 究 設 計

研 究 設 計

研 究 設 計

本研究利用十個課節,每週進行兩個連堂的課 節,約8小時。另每週有一特定的主題,依次序完 成8個問題為本學習的步驟,被選擇研究的課堂是 中六級的通識教育科。有關個案是根據通識教育 科之課程綱要的議題而設計,包括有家庭、工 作、婚姻、社會參與四個議題。全班學生有 1 7 人,以 4 人為一組(其中一組有 5 人),研究時間 由 2006 年 2 月 15 日至 2006 年 3 日 22 日。

研究的過程

研究的過程

研究的過程

研究的過程

研究的過程

本研究共有五個連堂課節,完成8個問題為本學習 的步驟。

1 .

1 .

1 .

1 .

1 . 第一節課

第一節課

第一節課

第一節課 ( 2 0 0 6 / 2 / 1 5 ) :探究性

第一節課

:探究性

:探究性

:探究性

:探究性

會 議

會 議

會 議

會 議

會 議

完成團隊建立後,教師發出問卷以了解學生 對問題為本學習的認識程度, 17 位學生中, 只有2位聽過問題為本學習的名字,全部都不 知其內容,亦從沒有接受過 PBL 的教學。教 師先向學生講解何謂問題為本的學習及未來 數周之學習程序。 之後,教師派發四個個案予不同的組 別,讓學生開始進入問題為本學習的第一階 段──探究性會議(案例見附錄)。在此階 段,各學生首先探討案例中的問題,提出假 設,確認當中的議題。接着,他們應用已有 知識,嘗試解決問題。然後,他們須認定需 要學習的新知識。最後,他們選擇及設定學 習目標及方法,並且分配工作。

2 .

2 .

2 .

2 .

2 . 第二節課

第二節課

第二節課

第二節課 (2006/3/3):預備會議

第二節課

:預備會議

:預備會議

:預備會議

:預備會議

學生在本課節中,找到不少資料,這些資料須 與其他同學分享。教師要求他們講出找尋資料 的方法,並要求他們應用相關資料到案例中, 培養他們分辨資料的能力。學生在此階段,完 成了問題為本學習的第六步驟──「與同學分 享學習成果,並向他們傳授所學」。

3 .

3 .

3 .

3 .

3 . 第三階段

第三階段

第三階段

第三階段

第三階段 (2006/3/13 及

及 2006/3/

22)

:教學會議

教學會議

教學會議

教學會議

教學會議

在 2006 年 3 月 13 日第一及第二組報告成果, 他們結合新舊知識去解決問題。第一組處理 家庭問題,第二組處理婚姻問題。兩組學生 提供了很多有建設性的意見,運用 Bloom 的 思考模式進行問答,其他學生則提供回饋。 在 2 0 0 6 年 3 月 2 2 日,第三及第四組報告 成果。

4 .

4 .

4 .

4 .

4 . 第四階段

第四階段

第四階段

第四階段

第四階段 (2006/3/29):評估會議

:評估會議

:評估會議

:評估會議

:評估會議

學生在此評估整個學習過程,反思求進。各 學生皆提出三個寶貴的學習經歷:(1) 發現 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2) 合作的能力; (3) 找尋資料及處理資料的能力。而有關課題 之內容,亦有助應付公開考試。

評 估 成 效

評 估 成 效

評 估 成 效

評 估 成 效

評 估 成 效

透過以上的學習,收到以下幾方面的效果: 1. 知識方面:各組對於有關課題,皆有清晰的 介紹。學生在各節課中,學習了分析家庭、 婚姻、工作、社會參與的技巧,更學習了解 決四方面問題的方法。 2. 能力方面:學生在學習歷程中,學習到:探 討問題,提出假設,確認當中的議題;應用 已有知識,嘗試解決問題;認定需要學習的 新知識;選擇及設定學習目標及方法,並且 分配工作;個別進行資料搜集及分析,並且 分配工作;與同學分享學習成果,並向他們 傳授所學;結合新舊知識去解決問題。 3. 態度方面:透過協作的氣氛,學生培養了主 動學習的態度、協作學習的態度、批判性的 態度。 學會學習──在高中通識教育科應用問題為本學習

(4)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成為主角,亦培養學生的學會 學習能力。因此,問題為本學習是一套有效的教學 方法,改變了過往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 1. 本人的反思: 1.1 在教師角色方面:問題為本學習的教 師,須放棄將自己單向傳授知識的教學 法,從而創造課堂的空間,讓學生成為 主角,主動參與學習。但在 PBL 實施初 期,教師須帶領整個學習歷程,令學生 逐步掌握 PBL 的八個步驟。教師的角色 有很大的轉變,由知識傳授者變為了知 識促進者。我們有兩項主要工作──設 計和調節學習流程;指導學生發展思維 方法、學習方法等。 1.2 在學生角色方面:教師需要向學生介紹 其角色及學習目標,使學生有所依循。 教師亦應對學生有充足的鼓勵,使他們 樂於投入。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培養出 時間管理、解決問題、搜尋及分析資 料、積極學習、小組溝通技巧及反思求 進等能力。 1.3 在課程結構方面:學生是主角,教師要 為學生提供足夠的空間,讓其培養處理 案例及協作等能力。 1.4 在教材設計方面:教師應依據一定的 原則設計案例,令學生感到案例有趣 及有意義。案例如能與生活有關,則 更為理想。 1.5 問題為本學習在通識教育科的應用性很 強,因為:通識教育的課程內容極適合 轉化為研習個案,作為課堂運用之教 材,培養學生學會學習之能力; PBL能 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及給予回饋的能 力。 1.6 合作學習:學生在課堂上的討論,讓學 生得以互相學習,分享所得知識。此 外,亦能從同學間的互相批評中得以改 善自己的不足。 1.7 強化技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運 用所學習到的學習策略,如時間管理、 反思及小組討論技巧。這些技巧在重複 應用中得以不斷強化。 1.8 投入主動:在「問題為本」學習中,學 生須自行從個案中發掘問題所在,學生 因為自己找到問題所在,對於學習的投 入度也大大提高。 1.9 延長學習:由於「問題為本」學習要求 學生下課後搜尋資料來解決個案中的問 題,無疑是把他們的學習空間帶出課 室,延長了他們的學習時間。 2. 學生回應: 2.1 每個人有均等的工作量,增加了與組員 之間的溝通。 2.2 在搜集資料的時侯,增加了我們學習課 外知識的機會。 2.3 在進行報告時,訓練我們的膽量和能 力。 2.4 能運用已有知識分析個案,學以致用。 2.5 在搜集資料時,發現了很多有關人際關 係的課本。 2.6 明白到研究人際關係要從多角度思考, 對於日後分析人際關係裨益甚大。 2.7 解決個案問題時,需要很強的理解和綜 合能力。 2.8 組員互相合作,培養溝通能力。

(5)

參 考 書 目

參 考 書 目

參 考 書 目

參 考 書 目

參 考 書 目

Barrows, H. S. (1985). How to Design a Problem-Based Curriculum for the Pre-clinical Years. New York: 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Woods, D. R. (1997). Problem-Based Learning: Resources to gain the most from PBL. Hamilton, Ont: McMaster University.

Delisle, R.(方彤譯, 2004)。《問題導向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Jones, B., Rasmussen, C. & Moffitt, M.C.(范瑋譯, 2004)。《問題解決的教與學》。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關笑芳(2004)。〈「問題為本學習」能否培養學生創意?〉。見《青年研究學報》第七卷第一期。

(6)

個 案 內 容

個 案 內 容

個 案 內 容

個 案 內 容

個 案 內 容

個案一 同學阿文近日上課表現欠佳,多次欠交功課,更被老師記過處分。昨天,你致電給阿文,向他了解情況。原 來近日阿文無法集中精神溫習,甚至有一晚在公園夜宿,沒有回家。阿文曾多次與家人吵架,認為父母不了 解他,對他諸多限制。不但晚上六時前要回家、不准利用電腦上網、不准講電話超過十五分鐘,而且更要他 抽出時間,協助照顧弟妹等。他很羨慕你和其他同學生活自由,與家人的關係良好。 個案二 近日,阿 May告訴你她在半年後將會結婚。她是一個由美國留學回港工作的大學畢業生,她未來的丈夫(阿 Rain)是她大學的同學。他們只相識了半年,阿 Rain 便向她求婚,她在毫無預備的情況下,便答應了。現 在,她常常擔心會否做了錯誤的決定。阿Rain 所以急於結婚,是由於他的爸爸患有重病,期望能早日見到兒 子的婚事。而阿 May 的哥哥,尚未結婚,所以她的爸媽反對她太早結婚的決定。 個案三 你的好友,去年會考成績未如理想,投身工作。昨天,他致電給你,你才知道他已轉了三份工作,現正在一 間貿易公司工作。他認為三次轉工的原因都是他的上司及同事不懂欣賞他,常常安排一些艱難的工作給他, 使他應付不來。另外,他自已亦感到與他們的關係極疏離。因此,他決定轉工。對於這份新工作,他充滿期 望,定下一年內升職的計劃。 個案四 一位老師身兼區議員,他在課堂上向你們反映香港市民參與社區事務的情況欠理想。他正計劃在校內招募100 位同學義工參與社區事務,他找你們成立小組,協助招募義工。在首星期的招募中,你們只招收了 10 位同 學。活動將在下周舉行,老師認為你們辦事不力。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近年,各地政府都不斷提出相同問題:究竟資訊科技教育的投資能否真正 改善學生的學習成果?這個問題引發很多研究,嘗試評估資訊科技對學習成果 的影響,歐盟執行委員會聘請顧問撰寫的

戶外考察活動 是歷史 科教師於課堂教學 以 外評估學生的常見方法。教師 在外 出之前應為學 生提供 明確的學習目標和 評 估準則。教師可以從以

年青的學生如能把體育活動融入日常生活,便可提高自己的體育活動能

▸ 學校在收集學生的個人資料前,必須徵得學生的同意,並向所

 另外,教師可考慮以「活動二」作為課 堂預習,讓學生先對粵港澳大灣區具備 初步的認識,然後於課堂上利用電子應 用程式(如 Socrative 或

關注事項 1 11 1: : :因應初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擴大 : 因應初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擴大 因應初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擴大 因應初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擴大, , , ,加強 加強

貼近學生生活 增加學習興趣 善用應用機會 提升表達能力 借用同儕協作 提升學習動機 豐富學習經歷

從視覺藝術學習發展出來的相關 技能與能力,可以應用於日常生 活與工作上 (藝術為表現世界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