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地球系統科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地球系統科學」"

Copied!
1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地球系統科學」:

「地球系統」概念的實踐

洪逸文

1

許瑛玿

2* 1臺北市立陽明高級中學 2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地球科學系

聖 嬰 現 象 、臭 氧 洞 與 氣 候 變 遷 的 接 連出 現 , 不 僅 是 地 球 面 臨 的危 機 , 同 時 其 相 關 研 究 也 成 為 地球 科 學 界 所 需 面 對 的 挑 戰。 因 為 要 了 解 這 些 複 雜 現象 , 不 僅 需 要 整 合 跨 領 域 的 地 球 科 學知 識 , 同 時 還 要 考 量 人 類活 動 所 帶 來 的 影 響 。 本 文藉 由 回 顧 此 三 個 現 象 的 研 究 過 程,進 而呈 現 一 個 新 的 研 究 架構--「 地 球 系 統 科 學」,並 透 過 對 其 內 涵 的 探 討,發 現 「 地 球 系 統科 學 」 是 以 一 個 整 體 性 的哲 學 概 念 來 重 新 評 估 地 球系 統 所 具 的 複 雜 與 非 線 性 本 質 , 並 應用 「 地 球 系 統 」 的 概 念 ,來 研 究 生 物 與 自 然 環 境 及人 類 系 統 的 運 作 機 制 及 其 間 交 互 作 用。 最 後 藉 由 討 論 氣 候 模 式的 演 變 來 闡 明 地 球 系 統 科學 如 何 應 用 於 實 際 的 科 學 研 究 。 關 鍵 詞 : 地 球 科 學、 系 統 理 論 、 地球 系 統 、 地 球 系 統 科 學

壹、 前 言

自 1970 年代 中 葉 之 後 , 許 多 自 然環 境 的 內 在 複雜 變 化 及 外 在 人 類 活 動 所造 成 的 環 境 議 題層 出 不 窮 , 讓 傳 統 的 地 球科 學 研 究 領 域 面臨 許 多 挑 戰 與 困 境 。 在 自然 環 境 的 內 在 變 動 部 分 , 可 以 聖 嬰 現 象 為 代 表 , 對 於 此一 現 象 的 研 究 已 超 越 了 傳統 的 大 氣 與 海 洋領 域 , 需 整 合 兩 個 研 究 領域 才 能 面 對 此一 挑 戰(Glantz, 1996)。 在 人 類 活 動 所 造 成 的環 境 議 題 方 面 , 則 可 以 臭氧 洞 為 代 表 , 透 過 大 氣 科 學 與 化 學 領 域 的 合 作 , 方 能 對 人 類 排 放 的 氟 氯 碳 化 物 (CFCs) 如 何 影 響平 流 層 臭 氧 的 形 成 與 消 失有 所 了 * 為 本 文 通 訊 作 者

解(Graedel & Crutzen, 1995)。 另 外 , 現 今 人 類 面 臨 最 大 的 問 題 —氣 候 變 遷 , 更 可 能 是 自 然 環 境內 在 的 變 動 與 人 類 活 動 所產 生 溫 室 氣 體 交互 作 用 而 成 。 在 不 同 時 間與 空 間 尺 度 下 ,影 響 氣 候 變 化 的 機 制 各 有所 不 同 , 許 多 機制 的 影 響 大 小 尚 待 釐 清 ,更 有 甚 者 , 還 有 許 多 機 制 仍 混 沌 不 明 (IPCC, 2001)。這 些 困 境,將 促 使 傳 統 地 球科 學 領 域 尋 找 新的 思 維 來 面 對 未 來 的 挑 戰。 傳 統 上 , 地 球 科 學 分 為 岩 石 圈 、 氣 圈 、 水 圈 等研 究 領 域 , 有 時 也 將 太 空科 學 納 進 來 。 各個 研 究 領 域 都 可 分 別 視 為一 個 獨 立 的 系 統。 但 是 現 今 所 面 臨 的 困 境, 往 往 都 需 要 跨領 域 的 整 合 來 進 行 研 究 ,也 就 是 這 些 獨 立的 系 統 需 要 統 整 成 一 個 更大 的

(2)

研 究 範 圍 , 甚 至 包 括 以 往 未 曾 涵 蓋 的 領 域 —生 物 圈 。 除 此 之 外 , 還 需 要 重 新 評 估 各 層 圈 的 組成 成 分 , 了 解 彼 此 間 反 饋的 動 態 作 用 , 利用 新 的 研 究 架 構 來 確 立 其階 層 與 結 構 性 ,而 瞭 解 其 相 互 關 聯 性 。 因應 而 生 的 便 是「 地 球 系 統 科 學 」(Earth System Science) (Earth System Science Committee, 1986)。 本 文 首 先 探 討 傳 統 地 球 科 學 研 究 領 域 面 臨 哪 些困 境 ? 其 次 , 介 紹 什 麼 是「 地 球 系 統 科學 」,最 後 藉 由 實 際 的 例 子來 探 討 其 內 涵。希 望 藉 由 本 文 對「 地球 系 統 科 學 」 的 介 紹 , 讓我 們 能 重 新 認 識 「 地 球 系統 」 運 作 之 法 則, 進 而 能 體 認 人 類 的 所 作所 為 都 將 可 能 影響 地 球 運 作 的 平 衡 , 以 期能 達 「 永 續 發展 」 的 目 標 。

貳、 傳 統地 球 科學 所 面臨 的 挑戰

從 1957 年 — 國 際 地 球 物 理 年 (International Geophysical Year, IGY)後 , 許 多 針 對 全球 環 境 變 遷 且 相 互 關 聯 的觀 測 資 料 開 始 大量 累 積 , 其 時 間 尺 度 涵 蓋了 十 年 到 百 年 不等 , 其 中 影 響 最 大 的 莫 過於 人 造 衛 星 所 蒐集 到 的 大 量 數 據 。 而 超 級電 腦 的 數 據 處 理能 力 , 更 讓 以 往 提 出 的 全球 變 遷 模 式 變 得不 再 適 用 , 因 為 這 些 模 式過 於 簡 化 地 球 運作 的 方 式 與 平 衡 。 在 新 的觀 測 資 料 與 模 式中 , 我 們 可 以 發 現 地 球 其實 是 處 於 多 重 、複 雜 的 穩 定 狀 態 , 經 常 被環 境 中 新 加 入 的變 數 或 不 規 則 的 震 盪 所 影響 , 而 調 整 進入 另 一 平 衡 狀 態 (Steffen & Tyson, 2001)。其 中 生 物 活 動--尤 其 是 人 類活 動 的 影 響,在 上 世 紀 70 年 代 中 葉 後,益 發 顯 得 明 顯 與 重 要。 因 此 , 傳 統 地 球 科 學 的研 究 領 域 受 到 這些 因 素 的 衝 擊 , 開 始 面 臨許 多 挑 戰 , 如 :對 某 些 自 然 現 象 的 解 釋 已超 過 傳 統 地 球 科 學 單 一 領 域 的 知 識 範 圍 ; 再 如 : 某 些 自然 界 的 運 作 法 則 已 經 不 再被 視 為 是 線 性 的, 也 就 是 說 , 其 因 果 關 係已 經 不 再 是 單 純, 而 是 具 有 多 重 的 影 響 性。 尤 其 是 當 考 慮生 物 圈 的 影 響 時 , 此 一 衝擊 更 是 明 顯 。 在相 關 研 究 中 , 聖 嬰 現 象 、臭 氧 洞 、 氣 候 變遷 這 三 項 是 最 具 代 表 性 ,茲 分 述 如 下 。

一、聖嬰現象

在 20 世紀 的 前 葉 , 科 學 家 對 於 聖嬰 現 象 的 興 趣與 研 究 , 可 以 分 成 兩 個 毫不 相 干 的 領 域 在 進 行 , 分 別 是 南 方 震 盪 (Southern Oscillation) 與 聖 嬰 事 件 (El Niño)。前 者著 重 在 橫 跨 印 度 洋 與 太平 洋 的 大 氣 氣 壓 變化 , 及 其 與 印 度 季 風 變 化之 間 的 關 係 , 可 以 說 是 屬 大 氣 科 學 的 研 究 領 域 ; 後 者 則是 與 南 美 洲 西 岸 的 沿 岸 湧昇 流 相 關 , 並 旁及 相 關 生 物 環 境 中 鳥 糞 石、 鯷 魚 等 民 生 社會 問 題 , 所 以 可 算 是 屬 於海 洋 科 學 的 領域 。 1950 年 代 國 際 地 球 物 理 年(IGY)對 海 洋 環 境 的 研究 , 仍 是 以 民 生 、 社 會 用途 為 主 , 而 海 洋對 氣 候 變 遷 的 影 響 仍 不 是研 究 的 主 要 重點 。 但 是 在 1957-58 年 的 觀 測 期 間 恰 好 發 生一 次 聖 嬰 事 件 , 這 一 次 所蒐 集 到 的 資 料 ,促 使 大 氣 與 海 洋 關 聯 性 的研 究 有 了 重 大 的 突 破 。 比 雅 克 尼 斯 (Bjerknes,

(3)

1966)發 現 在 1957 至 1958 年 間 的 聖嬰 現 象 期 間 , 太 平洋 東 部 和 中 部 一 帶 的 赤 道東 風 減 弱 與 暫 時消 失 , 而 導 致 湧 昇 流 中 斷, 進 而 引 起 從 南美 洲 西 岸 到 換 日 線 間 赤 道太 平 洋 的 海 面 溫度 升 高 。 換 言 之 , 他 的 發現 初 步 描 述 出 太平 洋 上 海 洋 與 大 氣 交 互 作用 的 物 理 過 程 。這 對 地 球 科 學 的 研 究 是 一大 突 破 , 因 為 它不 僅 連 接 了 聖 嬰 事 件 與 南方 震 盪(合 稱 ENSO)的 研究,更 為 看 來 各自 獨 立 的 海 洋 與 大氣 系 統 , 開 創 了 一 條 嶄 新的 研 究 路 線。而 後 在 1960 年 代 國 際 海 洋探 測 年 代 計 劃 (International Decade of Ocean Exploration, IDOE) 與 其 子 計 劃 沿 岸 湧 昇 流 生 態 分析(Coastal Upwelling Ecological Analysis, CUEA) (FAO, 1974)中 , 更 進 一 步 結 合 大 氣與 海 洋 的 研 究 , 增 進 了 我們 對 區 域 及 全 球氣 候 如 何 受 到 沿 岸 湧 昇 流生 態 系 統 的 影 響 , 尤 其 是 赤 道 太 平 洋 地 區 (Glantz, 1996)。 到 了 1970 年 代 , 開 始 使 用 人 造 衛星 收 集 海 洋 氣象 資 料 , 全 球 性 的 聖 嬰 變化 輪 廓 才 開 始 浮現 , 尤 其 是 橫 跨 太 平 洋 的大 尺 度 現 象 , 很大 一 部 分 是 藉 由 不 同 的 人造 衛 星 雲 圖 合成(Lau & Busalacchi, 1993)。 這 些 觀 測 技 術的 突 破 也 孕 育 了 一 個 全 球尺 度 計 劃 的 研究,那 就 是 在 1980 年 初 成 立 於 聯 合 國 世 界 氣 候 研 究 計 劃 下 的 托 加 計 劃 (Tropical Ocean Global Atmosphere Program, TOGA),此 計 劃 為 觀 測 和模 擬 赤 道 太 平 洋 海氣 交 互 作 用 及 其 對 全 球 氣候 變 化 之 影 響 。基 於 過 去 的 研 究 , 科 學 家已 經 了 解 到 異 常 的 海 洋 和 大 氣 環 流 ( 即 聖 嬰 現 象)可 以 發 展 數 月 至 數 年 之 久,他 們 也 認 為 大 部 分 的 變化 可 藉 由 赤 道 海 洋 和 大 氣的 耦 合 系 統 來解 釋(NRC, 1990),計 劃 中 除 了 利 用 傳 統 的 觀測 儀 器 外 , 還 加 上 衛 星 蒐集 大 範 圍 的 資 料, 以 期 發 展 長 期 預 報 模 式與 模 擬。圖 一 是 TOGA 研 究 的 一 些 主 要因 子 與 過 程。在 TOGA 計 畫中,海 洋 與 大氣 耦 合 實 驗 (Coupled Ocean & Atmosphere Research Experiment, COARE)更 是 一 個 突 破 以 往 概 念的 實 驗 , 其 想 法 是 來 自 科學 家 相 信 熱 帶 海洋 表 面 溫 度 的 升 高 將 引 起全 球 大 氣 環 流 的 改 變 , 因 而 改 變 了 全 球 的 氣 候 , 也 就 是說 西 太 平 洋 暖 水 團 會 是 驅動 大 氣 變 化 物 理 過 程 的 熱 力 引 擎 (Webster & Lukas, 1992)。 大氣環流 海洋環流 海面風 海面溫度 生物學 非熱帶大氣/海洋異常現象 熱帶 降雨 A B C D 圖 一 、TOGA 計 畫 的 主 要 因 子 與 過 程 : A:熱帶 降 雨 和 大 尺 度 環 流 對 海 面溫 度 相 當 敏 感。B:熱 帶 降 雨 會 影 響 非 熱 帶 大 氣 與 海 洋 的 異 常。C:熱 帶 降 雨 會 影 響 海 面 風 場。D:海 面 風 場 會 驅 動 赤 道 表 面 海 流 與 海 洋 內 部 波 動 , 進 而 影 響 湧 昇 流 。 而 湧 昇 流 又 會 影 響 海 面 溫 度 分 布 。 (NRC, 1990)

(4)

環 顧 TOGA 計 畫 的成 就,在 於 結 合了 對 大 氣 及 海洋 動 力 過 程 的 跨 領 域 研 究, 說 明 ENSO 為 大 氣 海 洋 系 統 的 一 種 內 部 循 環 。 也 就 是, 大 氣 環 流 的 變 化 改 變 了海 洋 的 環 流 , 同時 也 改 變 了 海 洋 表 面 溫 度的 分 布 , 而 海 洋表 面 溫 度 分 布 的 變 化 , 又透 過 可 感 熱 和 潛熱 的 上 傳 , 進 而 改 變 大 氣環 流 (唐存 勇 和 吳 明 進 , 民 81)。

二、臭氧洞

雖 然 在 1930 年 代 伽普 曼(Chapman, S.) 就 已 經 對 平流 層 臭 氧 循 環 過 程 提 出 清楚 解 釋 。 但 是 隨著 人 類 活 動 製 造 出 許 多 氣體 排 放 至 大 氣 中 , 如 氮 氧 化 物 (NOX)、 氟 氯 碳 化 物(CFCS)等 , 這 些 氣 體 都 可 能 對 平 流 層

臭 氧 造 成 新 的 威 脅 ( Graedel & Crutzen, 1995)。 所 以 從 1970 年 代 開 始 , 化學 界 與 大 氣 科 學 界 合 作 展 開 對 這 些 人 造 的 (anthropogenic) 氣 體 的 研 究 , 數 年 內 即 獲 得 一 些 可觀 的 成 果(Walker, 1999)。 其 中 , 庫儒 正(Crutzen, P.)在 1970 年 發 現 , 原 本在 自 然 狀 況 由 土 壤 與 海 洋的 微 生 物 活 動 產生 的 氮 氧 化 物 , 會 經 由 大氣 的 對 流 活 動 帶至 平 流 層 , 參 與 臭 氧 的 循環 過 程 而 影 響 臭 氧 的 形 成 。 但 是 隨 著 人 類 航 空 、 太 空 活動 的 增 加 , 長 程 噴 射 客 機與 太 空 梭 都 也 可將 氮 氧 化 物 直 接 排 放 進 入平 流 層 , 而 分 解 臭 氧 (Graedel & Crutzen, 1995)。 而 後 在 1974 年 , 有 些 科 學家 對 於 火 箭 發 射 殘留 排 放 物 的 研 究 發 現 , 氯亦 能 摧 毀 平 流 層的 臭 氧 。 因 此 庫 儒 正 、 莫里 納 (Molina, M.)與 羅 嵐(Rowland, S.)在 研 究 氟 氯 碳 化 物 與臭 氧 反 應 過 程 後 共 同 提 出一 個 理 論 , 他 們推 測 人 造 的 氟 氯 碳 化 物 可能 會 對 臭 氧 層 帶 來 嚴 重 的 衝 擊 (Molina & Rowland, 1974)。 此 類 做 為 冷 媒 及 噴 霧 推 進 劑 的 氟 氯碳 化 物 , 跟 前 述 氮 氧 化 物來 源 最 大 不 同 在於 純 粹 係 由 人 工 合 成 製 造。 但 是 這 些 化 學物 質 在 大 氣 長 期 觀 測 的 資料 紀 錄 累 積 相 當緩 慢 , 其 影 響 也 非 立 即 且顯 而 易 見 , 因 缺少 觀 測 證 據 支 持 , 所 以 這終 究 只 是 個 理論 推 測 。 然 而 1985 年 法爾 曼(Farman, J.)與 他 的 同 事 在南 極 有 驚 人 的 發 現:自 1970 年代 起 , 南 極 地區 的 臭 氧 濃 度 已 經 呈 現 急劇 下 降,發 生 時 間 都 是 在 每 年 的 9-10 月,也 就 是 南 極 春 季來 臨 時 , 此 一 發 現 同 時 也有 人 造 衛 星 的資 料 互 相 佐 證(Roan, 1989)。臭 氧 洞 的 發 現 對全 球 產 生 極 大 的 衝 擊 , 國際 間 也 迅 速 在 1987 年 簽 訂了 「 蒙 特 婁議 定 書 」 (Montreal Protocol) 來 限 制 氟 氯 碳 化 物 的 製 造 與 使 用。 但 是 在 科 學 界 有 許 多 科學 家 使 用 電 腦 數 值 模 式 來 模 擬 此 一 現 象 , 卻 \ 一 無 所 成 。 直 到 所 羅 門 (Soloman, S.)與 其 同 仁 , 將 極區 永 夜 所 形 成 平 流 層 冰 雲的 因 素 放 進 程 式中 , 發 現 冰 粒 會 使 原 本 對臭 氧 無 害 的 氟 氯碳 化 物 轉 換 成 臭 氧 殺 手 ,才 成 功 模 擬 出 臭 氧 洞 的 形 成 機 制 (Graedel & Crutzen, 1995)。 這 種 經 由實 際 觀 察 、 實 驗 室 研 究 與電 腦 模 式 間 的相 互 配 合 , 不 僅 在 短 時 間內 解 決 一 個 複 雜的 問 題 , 同 時 也 像 聖 嬰 現象 的 研 究 一 樣 ,為 以 後 的 科 學 研 究 樹 立 了一 種 模 式 。 但 是 對 地 球 科 學 研 究 最 重 要 的 影

(5)

響 , 就 是 彰顯 了 「 人 類 活 動 」 所 帶 來自 然 環 境 的 改 變不 再 只 是 區 域 性 的 議 題 ,而 會 是 全 球 性的 。

三、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

從 1970 年代 以 來 , 隨 著 對 聖 嬰 現象 的 研 究 , 人 們 開 始 懷 疑 溫 室 氣 體 (greenhouse gases)不 斷 地 釋 放 可 能會 造 成 氣 候 的 改 變, 尤 其 是 對 氣 溫 的 影 響 會最 為 顯 著(Glantz, 1996)。 另 一 方 面 , 根據 地 質 紀 錄 顯 示 全球 氣 溫 本 身 就 具 有 自 然 變化 的 週 期 ( 魏 國彥 與 許 晃 雄 , 民 86), 究竟 氣 溫 變 化 的 影響 因 素 為 何 ? 是 自 然 界 的內 在 變 化 抑 或是 外 在 的 人 為 影 響 呢 ? 根 據 聯 合 國 的 氣 候 變 遷 智 庫 —「 政 府 間 氣 候 變遷 小 組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的 第 三 次評 估 報 告,圖 二(IPCC, 2001)是 過 去 1000 年 與 140 年 來 的 全 球平 均 溫 度 變 化 的 情 形 , 我們 可 以 發 現 相 較於 過 去 一 千 年 的 紀 錄 , 二十 世 紀 的 增 溫 現象 是 相 當 不 尋 常 , 不 太 可能 是 太 陽 輻 射 強度 、 火 山 爆 發 或 大 氣 內 部變 化 等 自 然 因素 所 造 成 。 另 外 , 在 過 去 140 年 的 變 化 中,可 發 現 1970 年 代 中 葉 後發 生 了 急 遽 增 溫 的現 象 , 且 高 於 平 均 值 。 這是 否 代 表 著 人 為 因 素 的 影 響 呢 ? 奇 林 (Keeling, C. D.)從 1958 年 起 在 夏 威 夷 Mauna Loa 火 山 所 測 量 的 大 氣 中 二 氧 化 碳 含 量 變 化 情 形 , 顯 示 這些 年 來 二 氧 化 碳 的 含 量 逐年 升 高 , 而 且 此一 趨 勢 仍 在 持 續 維 持 。 這代 表 人 類 使 用 化 石 燃 料 , 釋 放 出 大 量 二 氧 化 碳 , 已 經改 變 了 大 氣 中 二 氧 化 碳 的濃 度 。 圖 二 、 地 表 氣 溫 變 化 : ( a) 過 去 140 年 全 球 平 均 溫 度 的 變 化。平 滑 曲 線 代 表 長 期 變 化 趨 勢 。 ( b) 過 去 1000 年 全 球 平 均 氣 溫 變 化 。 平 滑 曲 線 為 50 年 平 均 值 。 二 十 世 紀 中 葉 以 後 是 溫 度 計 量 測 的 溫 度;之 前 的 溫 度 是 由 樹 輪、珊 瑚、冰 蕊、歷 史 紀 錄 推 估 出 來 , 因 此 灰 色 區 間 為 95﹪ 可 信 賴 區 間 。( 來 源 : IPCC, 2001; 許 晃 雄 譯 , 民 90) 如 果 用 程 式 模 擬 自 然 及 人 為 因 素 對 這 150 年 間的 氣 溫 變 動 的 影 響 , 並與 實 際 氣 溫 紀 錄 比對 , 我 們 可 發 現 二 十 世 紀後 半 期 的 氣 溫 異 常 明 顯 受 到 人 為 因 素 的 影 響 (IPCC, 2001)。 但 是 此 一發 現 存 在 了 兩 個 爭 議 , 首先 是 氣 候 模 擬程 式 的 可 靠 性 , 其 次 是 人為 因 素 對 全 球 增溫 的 影 響 究 竟 有 多 大 , 更精 確

(6)

地 說 , 如 何評 估 人 為 因 素 對 氣 候 系 統運 作 機 制 的 影響(許 晃 雄 ,民 90)。 現 今 仍 有 許 多 科 學 家 認為 二 氧 化 碳 濃 度 的 變 動 與全 球 氣 溫 的 變 化屬 於 自 然 的 規 律 , 也 就 是說 地 球 本 身 的 自 然 環 境 就 有 其 運 作 的 內 在 法 則 , 這 些 溫室 氣 體 濃 度 的 變 化 並 非 外在 的 人 為 因 素 所 導 致 (Lindzen, 1990 ; White, 1990)。但 是對 這 些 運 作 機 制 的 了 解程 度 將 決 定 氣 候 模式 的 可 靠 性 , 所 以 本 質 上, 這 兩 個 爭 議是 互 相 糾 葛 的 。 更 進 一 步了 解 這 兩 項 爭 議 , 我 們 必須 對 影 響 氣 候 系 統 的 輻 射 作 用 項 (radiative forcing),即 影 響 輻 射 加 熱、冷 卻 作用 因 素 作 探 討。圖 三(IPCC, 2001)是 說 明 目前 所 了 解 的 作 用項 過 去 250 年 間 的 變 化 情形 , 及 對 其 的 科 學了 解 程 度 。 圖 中 可 發 現 ,我 們 僅 對 溫 室 氣體 與 臭 氧 有 普 通 程 度 的 瞭解 。 而 對 懸 浮 微粒 、 高 空 卷 雲 、 太 陽 輻 射與 地 表 反 照 率 的科 學 瞭 解 程 度 都 是 甚 低 的。 這 些 甚 低 的 理解 程 度 , 主 要 是 因 為 其 反應 過 程 錯 綜 複 雜, 彼 此 牽 連 , 無 法 藉 由 過往 的 科 學 研 究 與知 識 預 測 得 到 。 舉 例 來 說, 人 類 燃 燒 化 石燃 料 , 除 了 產 生 溫 室 氣 體導 致 氣 溫 升 高 外 , 還 可 能 產 生 大 量 的 懸 浮 微 粒 , 懸 浮 微粒 可 以 反 射 太 陽 輻 射 , 冷卻 地 表 , 這 屬 於直 接 效 應 。 但 是 懸 浮 微 粒也 可 能 影 響 雲 量、 雲 的 生 命 期 與 特 性 , 進而 間 接 影 響 大 氣 的 輻 射 加 熱 作 用 ( 許 晃 雄 , 民 90)。換 言 之,人 類 燃 燒 化 石 燃 料 對氣 溫 變 化 有 正 、 負兩 方 面 的 影 響 , 而 被 影 響的 氣 候 系 統 運 作機 制 是 非 線 性 、 不 可 預 期的 。 當 然 , 這 些運 作 機 制 的 曖 昧 不 明 與 影響 的 不 確 定 性 ,對 氣 候 模 式 預 測 的 可 靠 性造 成 很 大 的 影響 。 回 顧 這 些研 究 歷 程 , 聖 嬰 現 象 讓 科學 家 發 現 雖 已了 解 大 氣 、 海 洋 個 別 系 統的 運 作 模 式 , 但是 聖 嬰 現 象 內 在 複 雜 的 變化 , 已 超 過 單 一氣 象 或 海 洋 領 域 所 能 解 釋的 , 必 須 重 新 尋找 出 新 的 運 作 法 則 才 能 應付 。 進 而 整 合 大氣 與 海 洋 跨 領 域 的 研 究 ,了 解 ENSO 是 海 洋 與 大 氣 系 統 的 一 種 共 同 表 現 。 更 重 要的 是 , 「 海 氣 系 統 」 的 研究 思 維 不 僅 代 表 海 洋 與 大 氣 間 具 有 緊 密 的 關 聯 , 應 將 其 視 為 一 個 新 的 系 統 來 進 行 研 究 , 更 指 出傳 統 地 球 科 學 領 域 在 面 臨此 類 新 課 題 時 ,應 如 何 結 合 不 同 領 域 的 研究 方 法 , 而 為 以後 學 科 研 究 整 合 開 創 新 的可 能 性 。 其次,臭氧洞的相關研究,讓我們知道 電腦數值模式的建立可增進對地球環境中複 雜問題的了解,及預測未來可能發生的情況 與影響,雖然模式中的各種因素與運作原則 未必完善、正確(Graedel & Crutzen, 1995)。就 如剛開始無法模擬臭氧洞的形成,直到加入 極區冰雲的因素後才順利模擬成功。這不僅 是完成模擬一個自然變化,更具意義的是在 模擬測試過程中,不僅可評估哪些因素對自 然環境變化的效果,甚至還可以發現新的運 作機制。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人類的活動 會導致自然環境的改變,不一定只是局部的 如都市化、污染或酸雨,更可能是全球性的 影響(Walker, 1999)。因此在地球科學研究領 域 中 , 人 類 活 動 應 該 不 再 視 為 外 在 影 響 因 素,而應將其納為研究範圍的一部分。

(7)

圖 三 、 在 1750-2000 年 間 , 造 成 輻 射 作 用 項 (radiative forcing)的 變 化 量 。 直 方 圖 代 表 估 計 值 , 垂 直 線 則 代 表 可 能 的 範 圍 。 圖 下 方 的 文 字 是 對 該 項 的 科 學 了 解 程 度 。( 來 源 : IPCC,2001; 許 晃 雄 譯 , 民 90) 最 後 , 透 過 實 際 科 學 觀 察 與 電 腦 模 擬 , 我 們 發現 氣 候 系 統 的 運 作 法 則 的因 果 關 係 已 經 不再 是 單 純 的 線 性 關 係 , 而是 具 有 多 重 的 考量 , 尤 其 將 人 類 活 動 的 影響 納 入 氣 候 系 統 時 , 更 是 如 此 。 IPCC(1996)也 指 出 氣 候 系統 的 未 來 是 無 法 預 測 的 ,因 為 它 有 著 大 幅且 快 速 的 變 動 , 這 一 點 是氣 候 系 統 的 科 學本 質 造 成 的 。 由 此 可 見 ,未 來 氣 候 的 改 變可 能 會 相 當 驚 人 , 尤 其 是非 線 性 的 氣 候 本質 所 造 成 的 改 變 。 當 非 線性 系 統 受 到 外 力快 速 作 用 時 , 特 別 容 易 產生 驚 人 的 結 果 ,而 人 類 活 動 的 影 響 便 是 所指 快 速 作 用 的 外力 之 一 。 我 們 可 以 確 定 人類 的 活 動 造 成 了臭 氧 的 危 機 , 但 在 全 球 暖化 與 氣 候 變 遷 的議 題 中 , 卻 發 現 人 為 與 自然 的 因 素 互 相 糾葛 , 對 許 多 氣 候 運 作 與 回饋 機 制 仍 未 瞭 解, 如 要 瞭 解 這 些 機 制 , 則需 要 跨 領 域 、 跨世 代 與 跨 國 界 的 合 作 , 因此 氣 候 變 遷 研 究 可 以 視 為 是 一 門 新 的 科 學 ( 許 晃 雄 , 民 90)。 更 重 要 的 是 , 此 一 新 科 學 的 研 究 需 要新 的 思 維 與 新 的 方 法 , 也就 是 說 我 們 需 要將 人 類 活 動 與 自 然 變 動 放在 同 等 重 要 的 研究 地 位 , 而 非 單 純 僅 考 慮自 然 界 的 運 作 ,我 們 因 此 需 要 引 入 一 個 更大 的 科 學 理 論 架 構 來 重 新 建 構 地 球 科 學 (Schellnhuber, 1999)。

(8)

參、 何 謂「 地 球系 統 科學 」 ?

地 球 科 學 家 在 重 新 詮 釋 傳 統 地 球 科 學 不 同 研 究領 域 的 關 係 與 其 研 究 模 式後 , 發 現 我 們 需要 以 一 種 整 體 而 非 化 約 的觀 點 來 看 待 地 球上 的 自 然 與 生 物 系 統 , 進而 提 出 一 份 稱 為 「 布 列 松 頓 報 告 」 (Bretherton Report),報告 中 認 為 我 們 應 該 將 地球 視 為 一 整 體 的 系統 , 包 括 人 類 與 自 然 環 境等 子 系 統 , 並 運用 系 統 思 維 來 看 待 地 球 系統 內 的 交 互 作用,因 此 將 這門 新 的 科 學稱 為「 地 球 系 統 科 學 」 (Earth Systems Science Committee, 1986)。正 因 地 球 系 統 科學 是 一 門 研 究 地 球系 統 與 其 子 系 統 間 運 作 及交 互 作 用 的 科 學, 所 以 它 可 以 是 一 種 研 究的 方 法 , 同 時 也是 一 種 學 科 的 內 容 。 前 者是 因 為 可 以 利 用其 系 統 思 維 對 地 球 系 統 與其 子 系 統 進 行 跨領 域 的 研 究 , 後 者 則 是 因為 其 學 科 知 識 是統 整 各 個 子 系 統 的 學 科 知識 而 來(Melton, 1998)。下 面 將 討 論 地 球系 統 科 學 的 定 義 ,並 探 索 地 球 系 統 科 學 是 否可 能 成 為 科 學研 究 的 一 種 新 典 範 呢 ?

一、地球系統科學的定義

地 球 系 統 科 學 將 地 球 視 為 一 個 互 相 關 聯 、 共 同作 用 的 實 體 系 統 , 其 中 包含 岩 石 圈 、 氣 圈、 水 圈 及 生 物 圈 , 這 些 層圈 彼 此 會 有 物 理的 、 化 學 的 、 生 物 的 動 態交 互 作 用 , 其 時間 尺 度 可 從 極 短 的 毫 秒 至數 億 年 , 空 間 尺度 也 可 從 極 小 的 原 子 到 整個 行 星 尺 度 , 這些 層 圈 有 時 甚 至 會 受 到 地球 系 統 以 外 因 素的 影 響 。 地 球 系 統 科 學 是建 構 於 傳 統 地 球科 學 研 究 領 域 之 上 , 運 用系 統 思 維 將 其 研究 架 構 延 伸 至 人 類 活 動 所造 成 的 影 響 ,該 如 何 為 地 球 系 統 下 定 義呢 ? Schellnhuber(1999) 提 出 地 球 系 統 可 作 為 系 統 科學 中 最 高 的 階 層 , 同 時 也是 最 抽 象 的 代 表 , 而 生 物 與 自 然 系 統 (biophysical system) 與 人 類 系 統 (human system)為 次一 階 層 的 子 系 統 時,地球 系 統 (E)可 以表 示 為 : E = (N, H) N 代 表 所 有 的 生 物 與 自 然 系 統 ; H 則 是 代 表 人 類系 統 。 然 而 人 類系 統 不 僅 由 人 類 的 存 在 、行 為 等 實 體 物質 活 動 所 構 成 , 還 有 超 乎實 體 的 非 物 質 組 成 元 素 (metaphysical component), 例 如 人 類 活 動 、 交 往 所 訂 定 的 契 約 、 協定 等 , 這 些 元 素 在 人 類 系統 中 也 具 有 獨立 的 地 位。所 以 人 類 系 統(H)亦可 表 示 為 : H = (A, S) A 代 表 所 有的 實 體 物 質 ; S 則代 表 超 乎 實 體 的 非 物 質 組 成 元素 。 從 上 述 的 定 義 可 得 知 ,「 地 球 系 統 科 學」已 經 不 只 是 傳 統 的「 地 球 科 學」。並 不 僅 僅 因 為 多了 「 系 統 」 二 字 , 是 因 為運 用 「 地 球 系 統」 思 維 作 為 研 究 架 構 後 ,已 經 根 本 上 改變 了 此 一 超 級 領 域 E—地 球系 統 的 研 究 焦 點。 換 言 之 , 地 球 系 統 科 學主 要 是 以 地 球 整體 的 觀 點 , 透 過 各 類 化 學元 素 與 能 量 的 循環 來 研 究 生 物 與 自 然 系 統跟 人 類 系 統 的 運 作 (function) 與 交 互 作 用 (interaction),前 者可 以 是 土 壤、岩 石、水

(9)

文 、 大 氣 、海 洋 、 冰 圈 與 生 態 系 等 自然 環 境 , 而 後 者可 以 是 污 染 、 經 濟 成 長 、社 會 改 變 等 相關 的 人 類 活 動(Pitman, 2005)。 在 系 統 理論 中 , 系 統 的 組 成 結 構 有其 階 層 性 , 在系 統 的 每 一 階 層 自 有 其 運作 的 法 則 , 而 且低 階 的 運 作 法 則 無 法 適 用於 高 階 , 但 是 高階 的 運 作 法 則 卻 可 支 配 全部 低 階 層 的 運作(Bertalanfy, 1969)。正 如 同 前 述 的 燃 燒 化 石燃 料 對 氣 溫 變 化 的 影 響 ,以 較 高 階 —即 整 體 地 球 觀 點 而 言 , 便 可 能 同 時 存 在 正 、 負兩 種 效 應 。 如 果 將 人 類 系統 跟 生 物 與 自 然系 統 視 為 兩 個 獨 立 的 系 統, 那 麼 我 們 觀 察到 的 都 將 只 是 停 留 在 較 低階 層 的 運 作 法 則, 也 就 是 較 局 部 的 部 份 ,但 是 系 統 的 低 階 層 運 作 法 是 無 法 適 用 於 高 階 層 , 換 言 之, 我 們 無 法 預 測 、 評 估 在地 球 系 統 中 此 一較 高 的 層 級 將 會 有 何 反 應與 影 響 , 因 為 系統 的 高 階 層 自 有 另 一 套 運作 法 則 。 在 過 去的 科 學 研 究 活 動 中 , 往 往是 將 人 類 的 活 動「 規 定 」 屬 於 生 物 與 自 然系 統 (IPCC, 2001),也 就 是 說,人 類 系 統本 質 上 是 外 在(external)元 素 。 但 是 現 今 許多 社 會 科 學 研 究 已開 始 將 人 類 系 統 視 為 是 整體 地 球 系 統 的 一部 份 , 尤 其 是 考 慮 人 類 的經 濟 活 動 對 自 然環 境 產 生 的 影 響 時 , 人 類系 統 實 際 是 地 球 系 統 的 內 在 組 成 元 素 (Steffen et al., 2002)。

二、典範的轉移的可能性

雖 然 本 文 的 主 題 不 在 於 使 用 科 學 史 與 科 學 哲 學的 方 法 , 詳 細 討 論 地 球 系統 科 學 所 帶 來 的影 響 , 尤 其 在 科 學 理 論 的演 化 上 是 否 可 稱 為 「 科 學 革 命 」 --的 確 也 有 許 多 科 學 家 這 麼 稱 呼 它 (Kineman, 1997; Schneider, 1997; Schellnhuber, 1999)。不 過 無 庸 置 疑的,「 地球 系 統 」觀 點 的 確改 變 了 我 們 看 世 界 、 研 究 世 界 的 方 法 , 例 如 說 1950 年 代 對 於 海洋 與 大 氣 的 認 識,往 往 認 為 是 兩 個 獨立 不 同 的 領 域 , 但 在 聖 嬰現 象 被 充 分 研 究後 , 科 學 家 不 再 只 是 把 海洋 當 作 大 氣 系 統 的 一 個 邊 界 (抑 或 反 之 )而 已 , 反 而 是 用 「海 氣 系 統 」 來 稱 呼 , 這 不僅 是 名 稱 的 改 變 , 更 是 研 究 方 法 與 內 涵 的 改 變 。 在 臭 氧層 破 洞 危 機 之 後 , 人 們 也開 始 相 信 大 自 然是 很 容 易 被 改 變 , 也 就 是說 地 球 雖 然 有 自我 的 運 作 機 制 , 但 是 人 類的 活 動 卻 很 容 易破 壞 這 機 制 , 而 將 未 來 帶到 另 一 岔 路 , 所以 人 類 活 動 的 影 響 也 逐 漸被 重 視 。 這 種 世界 觀 的 改 變 已 可 算 具 備 研究 典 範 轉 移 的 一項 特 徵 , 也 是 科 學 革 命 的一 項 特 質(Kuhn, 1970)。 如 果 接 受「 科 學 的 本 質 就 是 一 種 解決 問 題 的 活 動 」, 並 接 受 此 為 科 學 發 展 的 模 式 , 那 麼 利用 此 模 式 來 判 斷 科 學 進 步與 否 就 在 於 理論 的 可 行 性(workable)。原 則 上 , 我 們 可 以 藉此 決 定 理 論 的 優 劣 , 假 如新 理 論 比 起 上 一代 理 論 解 決 更 多 的 問 題 ,那 麼 我 們 便 可 稱 該 理 論 的 可 行 性 較 高 (Lauden, 1977)。就 此 觀 點,地 球 系 統 科 學 的研 究 理 論 架 構 已 具備 此 一 優 勢 , 因 為 它 將 生物 與 自 然 系 統 及人 類 系 統 都 放 在 同 一 階 層的 子 系 統 , 並 利用 「 地 球 系 統 」 的 整 體 性觀 點 來 討 論 其 運作 與 交 互 作 用 。 但 是 在 實際 科 學 研 究 方 面, 是 否 存 在 實 例 來 佐 證 呢? 本

(10)

文 接 下 來將 以 氣 候 模 式 的 演 進 來 做說 明 。

肆、氣 候模 式 的演 進

--地球系統概念

的實 際 應用

現 今 科 學 研 究 面 臨 最 大 的 議 題 便 是 「 氣 候 變遷 」,而 其 中 的 關 鍵 便 是 全球 氣 溫 的 變 化 , 溫度 上 升 究 竟 是 來 自 地 球 本身 的 自 然 規 律 變化 , 還 是 因 為 人 為 的 溫 室氣 體 增 加 導 致 的 結 果 , 現 今 仍 存 在 爭 議 (IPCC, 2001)。然 而 要 釐清 此 爭 議,最 有 力 的 探 索 工 具 莫 過於「 電 腦 程 式 模 擬」,它 同 時 也 是 唯 一 能 對 未來 的 氣 候 變 遷 提 供 量 化 數據 的 工 具 。 因 考 量 氣 候 變 遷 的 研 究 具 有 高 度 的 不 確 定 性 ,所 以 在 數 值 模 擬 時 , 常 常利 用 時 間 軸 的 兩 個 方 向 來 修 正 、 改 善 模 擬 程 式,也 就 是說,利 用 過 去 氣 候 變 遷的 資 料, 增 加 對 其 運作 機 制 的 理 解 , 進 而 修 正各 項 參 數 與 影 響之 效 果 。 所 以 從 模 式 的 演進 過 程 , 我 們 不僅 可 以 看 出 地 球 系 統 的 思維 所 扮 演 的 角 色, 也 可 從 而 驗 證 地 球 系 統科 學 概 念 的 體 現 。 現 行 的 模 擬 氣 候 變 遷 模 式 中,氣 候 系 統 是 以 大 氣、海 洋、陸 地 地 表 、 冰 圈 與 生 物圈 等 子 系 統 為 主 要 組 成 因素 , 其 中 包 含 各子 系 統 內 運 作 與 子 系 統 間的 交 互 作 用 。 這些 子 系 統 是 隨 著 我 們 對 氣候 系 統 認 識 的 進 展 , 而 後 逐 一 加 入 模 式 的 運 作 , 也 就 是說 , 組 成 氣 候 系 統 的 元 素逐 漸 增 加 , 而 模式 的 複 雜 性 , 隨 著 地 球 系統 概 念 的 演 變而 逐 漸 增 加 。 圖 四(IPCC, 2001)顯 示過 去 25 年 來 氣 候 模 式 的演 進,我 們 可以 發 現 在 1970 年 代 的 氣 候 模式 僅 考 慮 大 氣 系 統。到 了 80 年 代 加 進 了 陸 地地 表 的 狀 態 , 也 就 是 考 慮地 表 反 照 率 的 影響 。 但 是 同 時 間 , 海 洋 與海 冰 的 氣 候 模 式也 正 獨 立 發 展 中 , 此 一 時間 正 逢 聖 嬰 現 象 的 研 究 --TOGA-COARE 緊 密 進 行 階 段 ,由 於 聖 嬰 現 象 的 研 究 提 供了 新 的 思 維,海 洋 與 海 冰 系統 也 在 90 年 代 初 期 加 進 了 整 體氣 候 模 式 運 作 。 這 一 改 變不 僅 代 表 氣 候 系統 內 元 素 的 增 加 , 另 外 原來 各 自 獨 立 系 統 的 邊 界 , 即 大 氣 和 海 洋 的 邊 界 , 也 因 物質 與 能 量 的 密 切 交 換 與 相互 影 響 , 逐 漸 模糊 , 因 而 出 現 「 海 氣 系 統」 的 名 稱 。 在 此一 名 稱 下 , 氣 候 系 統 的 階層 性 就 逐 漸 浮現 了 。 碳 循 環 模式 也 發 生 同 樣 的 情 形,在 90 年 代 初 期 ,因 為 夏 威 夷 的 二 氧 化 碳 濃度 觀 測 資 料 引 發對 碳 循 環 機 制 的 探 討 , 但是 卻 分 別 在 陸 地與 海 洋 系 統 個 別 進 行 , 兩個 模 式 後 來 在 90 年 代 晚 期相 互 結 合,並 納 入 現 今 的 模 式 運作 。 在 現 今 的 氣 候 模 式 中可 再 次 印 證 系 統的 運 作 法 則 , 即 高 階 層 並非 遵 循 低 階 層 的運 作 法 則 。 舉 例 來 說 , 燃燒 化 石 燃 料 會 導致 溫 室 氣 體 增 加 , 大 氣 氣溫 因 而 升 高 , 進而 使 蒸 發 的 水 氣 增 加 , 但是 水 氣 同 時 也 是一 種 溫 室 氣 體 , 會 增 強 大氣 的 暖 化 效 應 ,對 氣 溫 而 言 , 這 是 一 種 「正 回 饋 」(positive feedback)作 用 。 但 是水 氣 增 加 , 可 能 會和 同 樣 因 燃 燒 而 生 的 懸 浮微 粒 結 合 , 形 成更 多 的 層 雲 , 反 射 更 多 的太 陽 輻 射 , 即 是 一 種 「 負 回 饋 」 (negative feedback)作用 , 所 以 氣 溫 不 見 得 如 預期 般 上 升 。 這 兩種 作 用 在 氣 候 模 式 中 是 分屬 兩

(11)

個 不 同 的 組成 因 素 , 即 碳 循 環 與 非 硫酸 鹽 懸 浮 微 粒 ,此 說 明 著 較 高 階 的 氣 候 系統 運 作 規 則 , 並不 是 單 純 地 由 較 低 階 的 碳循 環 或 懸 浮 微 粒的 運 作 而 來 , 這 也 顯 現 出地 球 系 統 科 學複 雜 與 非 線 性 運 作 的 特 性。 在 圖 四 的氣 候 模 式 中 , 雖 然 沒 有 明列 出 人 類 活 動的 影 響 , 但 是 人 類 活 動 的蹤 跡 卻 是 隨 處 可見 , 例 如 硫 酸 鹽 懸 浮 微 粒、 碳 循 環 、 動 態的 植 被 、 大 氣 化 學 , 無 一不 是 受 到 人 類 活動 而 產 生 改 變 。 所 以 地 球系 統 將 人 類 活 動與 自 然 環 境 並 列 為 子 系 統, 這 不 僅 是 讓 人類 活 動 影 響 進 入 自 然 科 學的 範 疇 , 人 類 活動 影 響 也 因 而 與 自 然 環 境的 變 遷 並 列 , 表面 上 看 來 似 乎 彰 顯 人 類 活動 的 重 要 性 , 但是 就 另 一 個 角 度 來 看 , 這場 革 命 傳 達 給 科學 家 乃 至 一 般 社 會 大 眾 一種 概 念 , 正 如 同 克 卜 勒 的 革 命 (revolution)將 地 球 移 出 宇 宙 的 中 心 , 達 爾 文 的 演 化 論 (evolution theory )指 出 人 類 與 其 他生 物 的 起 源 並 無 不同 , 地 球 系 統 思 維 也 代 表天 地 萬 物 並 非為 人 類 而 創 造(Walker, 1999),人 類 不 僅 不 是自 然 環 境 的 核 心 , 而 且 也不 能 自 外 於 變動 中 的 自 然 。 碳 循 環 1970 年 代 中 期 1980 年 代 中 期 1990 年 代 早 期 1990 年 代 晚 期 目 前 21 世 紀 初 期 海洋與海冰 大 氣 層 大 氣 層 大 氣 層 大 氣 層 大 氣 層 大 氣 層 地 表 地 表 地 表 地 表 地 表 海洋與海冰 海洋與海冰 海洋與海冰 海 洋 與 海 冰 模 式 塩 硫 酸 懸 浮 微 粒 塩 硫 酸 懸 浮 微 粒 硫 循 環 模 式 塩 硫 酸 懸 浮 微 粒 塩 非 硫 酸 懸 浮 微 粒 塩 非 硫 酸 懸 浮 微 粒 塩 非 硫 酸 懸 浮 微 粒 碳 循 環 碳循環模式 動 態 植 被 動 態 植 被 動 態 植 被 大 氣 化 學 大 氣 化 學 大 氣 化 學 大 氣 化 學 地 表 碳 循 環 模 式 海 洋 碳 循 環 模 式 圖 四 、 過 去 25 年 來 , 氣 候 模 式 的 演 進 。 (IPCC, 2001)

(12)

伍、 結 論

在 地 球 幾次 面 臨 重 大 環 境 危 機 後 ,地 球 科 學 家 不僅 要 面 對 每 一 次 的 挑 戰 ,進 而 開 始 改 變 其思 考 模 式 , 重 新 思 考 地 球科 學 所 應 涵 蓋 的範 圍 。 在 藉 由 系 統 科 學 概念 的 後 設 分 析 中, 我 們 可 以 發 現 在 聖 嬰 現象 的 研 究 中 , 嘗試 結 合 傳 統 不 同 研 究 領 域的 概 念 —「 海 氣 系 統 」 出 現 了 ; 在 臭 氧 洞 的 危 機 後 , 不 僅蒐 集 觀 測 資 料 與 分 析 資 料的 方 式 改 變 了 ,更 重 要 的 是 開 始 重 視 人 類活 動 對 自 然 環 境的 影 響 ; 而 後 在 氣 候 變 遷的 研 究 中 , 更 提出 「 地 球 系 統 科 學 」 的 概念 , 嘗 試 結 合 自然 環 境 的 變 動 與 人 類 活 動的 影 響 , 來 分 析地 球 系 統 所 可 能 的 變 化 。這 是 不 是 一 次 科學 革 命 , 目 前 尚 未 有 定 論, 但 是 這 種 思 維的 轉 變 , 已 經 對 地 球 科 學界 帶 來 許 多 影 響與 衝 擊 , 那 就 是 地 球 系 統科 學 不 僅 包 含 自然 科 學 的 研 究 , 更 將 因 應人 類 活 動 而 生 的社 會 科 學 , 如 政 治 、 社 會、 經 濟 和 法 律 等一 起 涵 蓋 進 來 。 因 為 人 類有 形 與 無 形 的 活 動 , 不 僅 會 影 響 地 球 自 然 環 境 , 同 時也 對 人 類 本 身 產 生 衝 擊 。 這 些 思 維的 轉 變 , 對 人 類 的 未 來 更是 有 決 定 性 的影 響 , 那 就 是 所 謂 的 「 永續 發 展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究 其 英 文 原 義 sustainable 指 的是 「 可 承 受的 」, 也 就 是 在 地 球系 統 的 思 維 下 , 人 類 活 動與 自 然 環 境 都 是主 要 的 構 成 元 素 , 而 人 類的 活 動 對 自 然 環境 會 產 生 影 響 , 相 對 地 ,自 然 環 境 也 會 制約 人 類 的 活 動 。 所 以 人 類在 考 慮 對 自 然 所可 能 產 生 的 影 響 下 , 就 應採 取 「 自 然 環 境可 承 受 」 的 思 維 來 進 行 各項 活 動 , 這 即 是「 資 源 的 使 用 不 超 過 資 源再 生 的 速 率 , 廢棄 物 的 排 放 不 超 過 自 然 環境 分 解 或 承 載 的能 力 , 對 自 然 環 境 的 影 響不 超 過 自 然 調適 的 速 率 」(Daly, 1993),期而 減 輕 人 類 與 地球 所 承 受 的 變 動 , 進 而 減緩 全 球 變 遷 的腳 步 。

參考 文 獻

唐 存 勇 和吳 明 進(民 81): 什 麼 是 ENSO 事 件 ? 科 學月 刊 ,23(1),25-31。 許 晃 雄(民 90): 氣 候 變 遷 的 科 學 。科 學 發 展 月 刊 ,29(12),867-878。 魏 國 彥 和許 晃 雄(民 86): 全 球 環 境變 遷 導 論 。 台 北市 。 教 育 部 。

Bertalanffy, L. (1969). General system

theory: Foundations, development, applications. New York: George

Braziller, Inc.

Bjerknes, J. (1966). A possible response of the atmosphere Hadley circulation to equatorial anomalies of ocean temperature. Tellus, 8, 820-829. Daly, H. E. (1993) The peril of free trade.

Scientific American, 296(5), 24-29

Earth System Science Committee (1988).

Earth system science: A closer view.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FAO. (1974). Report of the fourth session of

the fishery committee for the eastern central Atlantic. FAO fisheries

report, pp151.

Glantz, M. H. (1996). Currents of change:

El Niño’s impact on climate and society.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林 玉 郎 譯 : 千 變 萬 化 海 氣 流 --聖 嬰 現 象 對 氣 候 與 社 會 之 影 響。 台 北 縣 : 徐 氏 文 教 基 金 會 。

Graedal, T. E., & Crutzen, P. J. (1995).

Atmosphere, climate and change.

New York: W.H. Freeman and Company. 陳 正 平 譯 : 變 色 的 天 空 : 大 氣與 氣 候 變 遷 的 故 事 。 台 北

(13)

市 : 遠 哲科 學 教 育 基 金 會 。. IPCC. (1996). Climate change 1995. Edited

by Houghton JT, Meira Filho LG, Callandar BA, Harris N, Kattenberg A, and Maskell K,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72pp. IPCC. (2001). Climate change 2001: The

scientific basis. Edited by J.H.

Houghton, Y. Ding, D.J. Griggs, M. Noguer, P.-J. van der Linden, X. Dai, K. Maskell, and C.A. Johnso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881pp.

Kineman, J. J. (1997). Toward a special and general theory of anti-evolution. Boulder: Bear Mountain Institute. html publication on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nexial.org/bmi/autevol/ ghw_dis3.htm#global.

Kuhn, T. S. (1970).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 (2nd editio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au, K. M., & Busalacchi, A. J. (1993).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 A view from space. In "Atlas of satellite

observations related to global change", pp281-296,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auden, L. (1977). Progress and its

problems: Towards a theory of scientific growth.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陳 衛 平 譯 : 科 學 的 進 步 與 問 題 , 台 北 市 : 桂 冠出 版 社 。.

Lindzen, R. S. (1990). Some coolness concerning global warming.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71(3), 288-299.

Melton, F. E. (1998). What is earth system science? Respones from 1998 Earth System Education Conference and compiled by Melton, Ann Arbor, Michigan.

Molina, M. J., & Rowland, F. S. (1974). Stratospheric sink for chlorofluoromethanes: Chlorine atom-catalyzed destruction of ozone. Nature, 249, 810-812.

NRC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1990).

TOGA: A review of progress and future opportunitie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Pitman, A. J. (2005). On the role of geography in earth system science.

Geoforum, 36, 137-148.

Roan, S. (1989). Ozone crisis: The 15-year

evolution of a sudden global emergency. New York: Weily.

Schellnhuber, H. J. (1999). 'Earth system' analysis and the second Copernican revolution. Nature, 402, c19-c23. Schneider, S. H. (1997). Laboratory earth:

The planetary gamble we can't afford to lose. New York: Anthony

Cheetham of Orion Publishers and Brockman, Inc. 劉 貞 譯 : 地 球 實 驗 室 : 科 學 大 師 系 列 (12)。 台 北 市 : 天 下 文 化。.

Steffen, W., Sanderson, A., Tyson, P., Jager, J., Matson, P., Moore, B. I., et al. (2003). Global change and the earth

system: A planet under pressure.

Berlin: Springer-Verlag.

Steffen, W., & Tyson, P. E. (2001). Earth system science: An integrated approach. Environment, 43 (8), 21-27.

Walker, J. C. G. (1999). Earth system science and the western worldview.

Chemical geology, 161, 365-371.

Webster, P. J., & Lukas, R. (1992). TOGA COARE: The coupled ocean—atmosphere response experiment.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73(9), 1377-1416.

White, R. M. (1990). The great climate debate. Scientific American, 263 (1), 18-25.

投 稿 日 期: 民 國 95 年 05 月 09 日 接 受 日 期: 民 國 95 年 06 月 02 日

(14)

From “Earth Sciences” to “Earth System Science”:

A Paradigm Shift to System Theory and Holistic

Approach

Yi-Wen Hung

1

Ying-Shao Hsu

2*

1 Taipei Municipal Yang-Ming high school

2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Intensified El Niño, ozone destruction and climate changes not only pose major threats to the Earth, but also challenge the conventional studies of Earth Sciences. To study and understand these complicated phenomena, scientists would have to take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es, as well as human’s influence, into account. Beginning with the review of the history of three crises we ever had, this paper advances in discussing what system theory is and how it provided Earth science with a new conceptual framework.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Earth System Science holds a new holistic approach toward re-evaluation of the very nature of the complexity and non-linearity of the Earth System, and study of various biophysical and biogeochemical interactions in the system. Finally, the application of Earth System Science to scientific research is illustrated by cases of recent progress in climate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數據

圖 三 、 在 1750-2000 年 間 , 造 成 輻 射 作 用 項 (radiative forcing)的 變 化 量 。 直 方 圖 代 表 估 計 值 , 垂 直 線 則 代 表 可 能 的 範 圍 。 圖 下 方 的 文 字 是 對 該 項 的 科 學 了 解 程 度 。( 來 源 : IPCC,2001; 許 晃 雄 譯 , 民 90)  最 後 , 透 過 實 際 科 學 觀 察 與 電 腦 模 擬 , 我 們 發現 氣 候 系 統 的 運 作 法 則 的因 果 關 係 已 經 不再 是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Scoring Criteria, not only the number of foreign students who came to Taiwan to study increased, but also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 Promote project learn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make. calculated

To take collaborative actions to face the challenge arising from global climate change, we issued a circular in April 2017 to remind all schools to formulate and put in

Using this formalism we derive an exact differential equation for the partition function of two-dimensional gravity as a function of the string coupling constant that governs the

•  Flux ratios and gravitational imaging can probe the subhalo mass function down to 1e7 solar masses. and thus help rule out (or

Doing-undoing (the capacity not only able to use a process to get to a goal, but also to understand the process well enough to work backward from the answer to the starting

This research is conducted with the method of action research, which is not only observes the changes of students’ creativity, but also studies the role of instructor, the

To ensure the Xianbei and Han people would live together peacefully, Emperor Xiaowen (reigned 471-499) not only moved the capital from Pingcheng to Luoyang, but also carried 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