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違憲審查的審查標準--美國法院判決分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違憲審查的審查標準--美國法院判決分析"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違憲審查的審查標準--美國法院判決分析

計畫類別: 個別型計畫 計畫編號: NSC91-2414-H-002-005- 執行期間: 91 年 08 月 01 日至 92 年 12 月 31 日 執行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暨研究所 計畫主持人: 黃昭元 報告類型: 精簡報告 處理方式: 本計畫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92 年 12 月 30 日

(2)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 ※ 違憲審查的審查標準 ※ ※ --美國法院判決分析 ※ ※ ※ ※※※※※※※※※※※※※※※※※※※※※※※※※※ 計畫類別:v□個別型計畫 □整合型計畫 計畫編號:NSC 91-2414-H-002-005- 執行期間:2002 年 08 月 01 日至 2003 年 12 月 31 日 計畫主持人:黃昭元 共同主持人:無 計畫參與人員:張陳弘(兼任研究助理)、吳典倫(兼任研究助理) 本成果報告包括以下應繳交之附件: □赴國外出差或研習心得報告一份 □赴大陸地區出差或研習心得報告一份 □出席國際學術會議心得報告及發表之論文各一份 □國際合作研究計畫國外研究報告書一份 執行單位: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系 中 華 民 國 92 年 12 月 30 日

(3)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計畫編號:NSC 91-2414-H-002-005- 執行期限:2002 年 08 月 01 日至 2003 年 12 月 31 日 主持人:黃昭元副教授(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系) 計畫參與人員:張陳弘(兼任研究助理)、吳典倫(兼任研究助理) 一、 中英文摘要 審查標準的決定與適用是法院在進行 違憲審查時經常要面對的難題之一,在操 作方法上,則有美國式的類型化與德國式 的概念操作兩種主要方式。本計畫以美國 法為研究對象,並選擇仇恨性言論、學術 自由兩種類型的案件,分析檢討美國法院 對於這類案件所適用的審查標準。 本研究發現:目前美國法院在審查仇 恨性言論案件時,是將其歸類為挑釁性言 論,雖然容許政府進行管制,但對限制手 段則要求政府不得僅挑選其中幾種類型進 行管制(亦即禁止「選擇性管制」或「涵蓋 過窄」的管制)。本文認為,考量仇恨性言 論背後所涉及的平等問題,實應就此建立 獨立的言論類型;並且容許政府有挑選何 種仇恨性言論優先加以管制的權限。 至於在學術自由的案例部分,本研究 發現:目前美國法院對於憲法保障學術自 由之內涵,除了傳統上保障之「個人性學 術 自 由 權 」 外 , 尚 於 Sweezy v. New Hampshire 一案起(1957),展開所謂「制 度性學術自由權」的概念。本文認為,此 一「制度性學術自由權」概念,有助於進 一步釐清我國對於「大學自治」性質之理 解,對於處理大學對外(對抗國家權力)、 對內(限制校內成員權利)之關係上,應 有一定裨益。 關鍵詞:審查標準、言論自由、平等保障、 仇恨性言論、種族平等、內容歧 視 Abstract

practice. In theory, two approaches have been mostly used: the U.S. courts tend to adopt the approach of “bottom-up” categorization in determining the standards of review, while the German courts have been used to a “top-down,” balancing test of “proportionality principle.” This project intends to analyze the U.S. court decisions concerning the following two types of cases: hate speech and academic freedom.

This research finds that the U.S. Supreme Court regards the hate speech as a subtype of fighting words, but applies the strict scrutiny, rather than a more relaxed rationality review test, to scrutinize the governmental restrictions, which has been classified as content-based restrictions or even subject-discrimination. This research argues that the court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equal protection concerns that the hate speech involves and relax its standard of review.

On academic freedom cases, the U.S. did not begin to develop the idea of academic freedom until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And only from the 1960s on did the Supreme Court begin to accord the academic freedom the status of institutional right as protected by the constitution. In this regard, the U.S. idea of institutional right should help us re-shape our concept and definition of academic freedom under our Constitution. Keywords: Standards of Review, Hate

Speech, Academic Freedom, Free Speech, Overbreadth,

Content-Based Restrictions 二、緣由與目的

(4)

法上,美國法院及學說向來採取類型化的 審查標準,而德國則堅持比例原則式的概 念操作及抽象演繹。不過在具體案例的適 用結果上,兩種方法卻又相當接近。我國 大法官在許多解釋中雖然經常強調比例原 則的適用,但在有些案例(例如涉及言論自 由的釋字第 407、414、445、509 等號解釋) 中,又似乎兼採類型化的審查標準。可見, 本問題在我國釋憲實務上也有進一步檢討 的必要。 本計畫即以美國法院所適用的審查標 準為研究對象,並選擇言論自由(仇恨性言 論)與學術自由兩個領域的相關判決,分析 美國法院在實務上所適用的審查標準以及 該國學說的相關討論,以期為我國憲法理 論與實務的比較參考之用。 三、結果與討論 本年度計畫延續前一年的方向,繼續 分析美國法院在不同案件類型所適用的審 查標準。由於在言論自由方面,前一年度 計畫已完成有關「無關內容的管制」部份 之案例分析,本年度因此選擇「有關內容 的管制」中,國內較少研究的「仇恨性言 論」為對象。此外,本年度另選擇與言論 自由密切關連的學術自由為第二個研究範 圍。 在仇恨性言論方面,本文發現雖然此 等言論問題嚴重,學說上頗負爭議,惟仇 恨性言論尚未為法院正式確立為一種獨立 的 言 論 類 型 , 而 自 早 期 1952 年 的 Beauharnais v. Illinois 一案的誹謗,至具關 鍵地位的 1993 年 R.A.V. v. City of St. Paul 一案的挑釁性言論,均可發現此等言論係 被歸類在其他的低價值言論類型中。在 2003 年的 Virginia v. Black 一案,法院更確 認仇恨性言論屬於挑釁性言論之一種。然 而在審查標準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法院 在 R.A.V.一案並不因其屬於挑釁性言論而 採合理審查,反而因系爭法令僅對特定主 題之言論進行管制而造成內容歧視,因此 採取嚴格審查標準。而 Virginia v. Black 一 案判決也肯定這樣的處理方式。然而在這 些案件中同時可發現亦有法官在不同意見 書或協同意見書中以「涵蓋過廣」為審查 重點,因此仇恨性言論的問題是否已為 Virginia v. Black 一案而完全確定,仍有待 觀察。 美國自立國以來對於學術自由即予以 高度之尊重,不過一直未將之提升為憲法 保障的權利,而只是當作一種「特權」 (privilege)。直至二十世紀初,受到德國 學術自由理念的影響,許多美國大學教授 始於 1913 年組成「美國大學教授協會」 (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 AAUP),強調教師個人的教學 自由。在這個時期間,對於學術自由的干 預,多半來自學校董事會,而非國家權力, 所以爭議聚焦於「校內」部分;直至 1950 年代開始,逐漸轉而關心如何保障大學免 於國家權力的恣意干預(「校外」部分), 開啟了美國法院對於學術自由的憲法討 論。然而,美國法院直至 1952 年才開始使 用 學 術 自 由 一 詞 ( Adler v. Board of Educ.),惟並未給予學術自由精確的定 義,亦未說明其內涵及為何要保護。而聯 邦 最 高 法 院 則 是 在 Sweezy v. New Hampshire(1957)一案中方始在憲法上描 繪學術自由之保障。Felix Frankfurter 大法 官於該案協同意見書中肯認維持大學內自 由之氛圍是相當重要的,並指出大學必須 享有的四項自由:who may teach, what may be taught, how it should be taught, who may be admitted to study,開啟了大學亦得享有 學術自由(學術自由的制度性權利面)的 論述。惟直至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v. EEOC(1990)一案,聯邦最高法院多數意 見書才清楚揭示了學術自由的制度性權利 概念,並開始去界定其內涵。 四、計畫成果自評 本研究計畫延續前一年的方向,兩年 共分析了言論自由、平等權、參政權、學 術自由等四個領域的法院判決,並開始向

(5)

方法論層面展開研究。目前正撰寫有關審 查標準方法論的論文,即將送審查發表(參 考文獻(1))。而本年度也同時指導兩位計畫 研究助理,分別以仇恨性言論與學術自由 為主題,撰寫碩士論文,預計在 2004 年 1 月及 6 月畢業(參考文獻(2)、(3))。 五、參考文獻 [1] 黃昭元,<憲法權利限制的司法審查標 準:美國類型化模式的檢討與批判>, 送《台大法學論叢》審查中,(2003.12) [2] 吳典倫,《仇恨性言論之研究—理論、 概念、與審查標準》,台灣大學法律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預計 2004 年 6 月完成) (題目暫訂) [3] 張陳弘,《大學自治的重新建構》,國 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預 計 2004 年 1 月完成)(題目暫訂)

(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For 5 to be the precise limit of f(x) as x approaches 3, we must not only be able to br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f(x) and 5 below each of these three numbers; we must be able

[This function is named after the electrical engineer Oliver Heaviside (1850–1925) and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an electric current that is switched on at time t = 0.] Its graph

The Vertical Line Test A curve in the xy-plane is the graph of a function of x if and only if no vertical line intersects the curve more than once.. The reason for the truth of

Rather than requiring a physical press of the reset button before an upload, the Arduino Uno is designed in a way that allows it to be reset by software running on a

z Choose a delivery month that is as close as possible to, but later than, the end of the life of the hedge. z When there is no futures contract on the asset being hedged, choose

Understanding and inferring information, ideas, feelings and opinions in a range of texts with some degree of complexity, using and integrating a small range of reading

Writing texts to convey information, ideas, 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opinions on familiar topics with elaboration. Writing texts to convey information, ideas, personal

Writing texts to convey simple information, ideas, 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opinions on familiar topics with some elaboration. Writing texts to convey information, ide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