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125 第二冊 解答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1125 第二冊 解答"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125 第二冊

班級 姓名 座號

一、單選題 (25 題 每題 4 分 共 100 分)

( )1.設x、 y 、k均為實數,若 1 2 4 3 0 x  x   y x y k ,則k之值為何? (A) 3 (B)1 (C) 4 (D) 5 【103 年歷屆試題.】 解答 D 解析 從題意可知 1 0 2 4 0 3 0 x x y x y k              由 得x 1 1 x  代入 得2

 

   1 y 4 0  y2 1 x  、y2代入 得    1 3 2 k 0  k 5 ( )2.設(x  2)為 f (x)  x4  x3  2x2  ax  2 的因式,則 a  (A)  9 (B)  1 (C)1 (D)9 【092 年歷屆試題.】 解答 C 解析 ∵ x 2 為 f (x)的因式 f (  2)  0  (  2)4 (  2)3 2  (  2)2 a  (  2)  2  0  16  8  8  2a  2  0 ∴ a  1

( )3.已知 cos60  4cos320  3cos20,則多項式 4x3  3x 除

以 x  cos20的餘式為何? (A)0 (B)1 2 (C) 3 2 (D)1 【096 年歷屆試題.】 解答 B 解析 令 f (x) 4x3 3x 由餘式定理知 f (x)除以 x  cos20的餘式為 3 1

(cos 20 ) 4cos 20 3cos 20 cos 60 2 f         ( )4.設x、 y 、 z 為整數,且 2x y 3x  y 4 5 2x3y z 4,則 z 可為下列 何者? (A) 0 (B) 3 (C) 5 (D)11 【106 年歷屆試題.】 解答 B 解析 ∵ xyz為整數 ∴ xyx y 4、2x3yz也是整數 2x y 3x  y 4 5 2x3y z 4 而22 3 0 5 04  2 4 0 2 3 0 x y x y x y z              2 4 0 2 3 0 x y x y x y z               (1) 2 4 0 2 3 0 x y x y x y z               :2x 4 2  x3 3 x 代入 :3 y 2  y 1 3 x 、y 1代入 :

 

2 3 3     1 z 0  z3 (2) 2 4 0 2 3 0 x y x y x y z                :2x  4 2  2x2  x1 1 x 代入 :1  y 2  y 3 1 x 、y 3代入 :2 1 3     

 

3 z 0  7 z  由(1)和(2)可知:z3或7 故選(B) ( )5.若 1 2 1 2 4 0 2 4 7 x x x    ,則 x  (A)  1 (B)0 (C)1 (D)2 【092 年歷屆試題.】 解答 A 解析 1 2 1 0 1 2 4 0 1 2 0 0 2 4 7 2 4 1 x x x x x x         (依第三行降階) ( 2)   1 ( 1) 0 ( 1) [2 ( 1)] 0 1 2 x x x x            ∴ x  1 《註》本題亦可由三階行列式直接展開來求 x 值 ( )6.設 1 2 3 1 2 36 3 1 x x的解為 a 與 b,則 a  b  (A)4 3 (B)4 (C)20 3 (D) 28 3 【093 年歷屆試題.】 解答 A 解析 1 2 3 1 2 36 3 1 x x   1  3x2 12  9  2x 2x  36  3x2 4x 32 0 ∵ 其解為 a 與 b 由二次方程式根與係數關係知 ( 4) 4 3 3 a  b  

(2)

( )7.設 k 為自然數,若行列式 1 2 3 1 2 3 0 1 2 3 k k k     ,則 k  (A)3 (B)4 (C)5 (D)6 【094 年歷屆試題.】 解答 D 解析 1 2 3 6 2 3 1 2 3 0 6 2 3 0 1 2 3 6 2 3            k k k k k k k k 1  1  1 2 3 (6 ) 1 2 3 1 2 3 k k k      ( 1)  0 ( 1)   2 1 2 3 (6 ) 0 0 0 (6 ) 0 0 0 k k k k k         但已知 k 為自然數 ∴ k  6 ( )8.設 a、b、c 為實數,若 2 2 2 1 1 12 1 a a b b c c  且 3 3 3 1 1 156 1 a a b b c c  , 則 2 2 2 1 1 ( 1) 1 1 ( 1) 1 1 ( 1) a a a b b b c c c        (A)13 (B)144 (C)168 (D)1872 【095 年歷屆試題.】 解答 C 解析 2 3 2 3 2 2 3 2 3 2 2 3 2 3 2 1 1 ( 1) 1 1 1 1 1 ( 1) 1 1 1 156 12 168 1 1 ( 1) 1 1 1 a a a a a a a a a a b b b b b b b b b b c c c c c c c c c c                ( 1)   ( )9.若 x2  x  1 為 x3  ax2  bx  2 的因式,則下列何者正

確? (A)a  b (B)a2  b2  10 (C)a  b   2

(D)a  b  6 【101 年歷屆試題.】 解答 D 解析 先以 x2 x 1 去除 x3 ax2 bx  2: 1 ( 1) 1 1 1 1 2 1 1 1 ( 1) ( 1) 2 ( 1) ( 1) ( 1) ( ) (3 ) a a b a b a a a b a a                      餘式為(b a)x  (3  a) ∵ x2 x 1 為 x3 ax2 bx  2 的因式 ∴ 餘式為 0 即 b a  0 且 3  a  0  a 3,b  3 (A) a b (B) a2 b2 32 32 18 (C) a b  3  3  0 (D) a b  3  3  6 ( )10.已知 m、n 為實數,Q(x)為二次多項式。若 x4  mx3 x2  5x  n  (x2  3x  2)Q(x),則 2m  n  (A)  6 (B)  2 (C)4 (D)8 【102 年歷屆試題.】 解答 D 解析 令 f (x) x4 mx3 x2 5x n ∵ f (x) (x2 3x 2)Q(x) (x 1)(x 2)Q(x) ∴ x 1 與 x 2 均為 f (x)的因式 f (1) 0,f (2)  0 f (1)  1  m  1  5  n  0   m n  5…… f (2)  16  8m  4  10  n  0   8m n  2……     7m  7  m  1 m  1 代入  1  n  5  n  6 故 2m n  2  1  6  8 ( )11.已知 A 、 B 、 C 為常數,且對任意x均滿足



2 2 3 9 3 1 2 1 2 x x A B x x x x         

2 2 C x,求 B 之值為 (A) 1 (B) 0 (C)1 (D) 2 【105 年歷屆試題.】 解答 D 解析 原式等號的兩側同乘以

x1



x2

2: 2 3x 9x3A x

2

2B x

1



x 2

C x

1

2

 

2

4 4 2 1 A x x B x x C x        

2

 

4 4 2 A B x A B C x A B C         則 3 4 9 4 2 3 A B A B C A B C               :8A B 6  :9A9  A1 1 A 代入 :1 B 3  B2 ( )12.設 k 為實數,若任意實數 x 均使 kx2  2x  k 恆為正數,

(3)

則 k 之範圍為何? (A)k  1 (B)0  k  1 (C)  1  k  0 (D)k   1 【094 年歷屆試題.】 解答 A 解析 ∵ kx2 2x k 恆為正數 2 2 0 0 ( 2) 4 0 4 4 0               k k k k k 0 0 ( 1)( 1) 0 1 1 k k k k k k              或 ∴ k 的範圍為 k  1 ( )13.若行列式 1 1 1 2 2 2 3 3 3 2  a b c a b c a b c ,則 1 1 1 1 1 2 2 2 2 2 3 3 3 3 3 2 2 2        a c a b c a c a b c a c a b c (A)4 (B) 2 (C) 2 (D) 4 【104 年歷屆試題.】 解答 B 解析 ( 1)  2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2 2 2 2 2 2           a c a b c a c b c a c a b c a c b c a c a b c a c b c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2      a c b a b c a c b a b c a c b a b c ( )14.已知i 1,且 a、b 為實數,若1 3 1 i a bi i   ,則 a  b  (A)  3 (B)  1 (C)1 (D)3 【091 年歷屆試題.】 解答 A 解析 由題目中 2 2 2 1 3 (1 3 )(1 ) 1 3 3 1 4 3 2 4 1 2 1 (1 )(1 ) 1 1 1 2 i i i i i i i i i a bi i i i i                    ∴ a  1,b  2 故得 a b  3 ( )15.已知i 1,且 a、b 均為實數。若13i為方程式 x3  3x2  ax  b  0 的一根,則 a  b  (A)  4 (B)  2 (C)8 (D)14 【098 年歷屆試題.】 解答 D 解析 1 3i為 x3 3x2 ax b 0 的一根,且 a、b 均為實數 1 3   i也是 x3 3x2 ax b  0 的根 而 2 [x (1 3 )][i x (1 3 )]ix 2x4 則 3 3 2 ( 2 2 4)( ) 4 b xxax b xxx 3 ( 2 ) 2 (4 ) 4 2 b b x x x b        2 3 4 4 2 b b a            b 20,a  6 故 a b  6  20  14 《另解》 1 3i為實係數方程式,x3 3x2 ax b  0 之一根, 則1 3i為其另一根 設為方程式的第三根 則三根和 3 (1 3 ) (1 3 ) 3 5 1 i i              ∴ 33 2    [ (1 3 )][  (1 3 )][  ( 5)] x x ax b x i x i x 3 2 3 6 20 xxx  a  6,b  20 故 a b  6  20  14 ( )16.設 a、b 為實數且i 1,若 2 3i為 2x2  ax  b  0 之一根,則 a  b  (A)1 (B)3 (C)6 (D)14 【095 年歷屆試題.】 解答 C 解析 2 3i為 2x2 ax b  0 之一根 又 a、b 為實數  另一根為2 3i 由根與係數關係知 (2 3 ) (2 3 ) 2 (2 3 )(2 3 ) 2 a i i b i i              4 2 a    且7 2 b   a  8 且 b  14 ∴ a b  6 ( )17.已知i 1,a 為複數,若二次方程式 x2  ax  4  7i  0 有一根為 2  i,則另一根為何? (A)2  3i (B)  3  2i (C)2  i (D)2  3i 【092 年歷屆試題.】 解答 B 解析 設另一根為,則(2  i)  4  7i 4 7 ( 4 7 )(2 ) 15 10 3 2 2 (2 )(2 ) 5 i i i i i i i i                   ∴ 另一根為  3  2i 《註》本題並非實係數二次方程式,故兩根不一定共軛 存在 ( )18.令i 1。若 1  i 為方程式 2x2  kx  6  2i  0 的一 根,則 k  (A)  6 (B)  4 (C)  5  i (D)  10  2i 【099 年歷屆試題.】 解答 A 解析 ∵ 1  i 為 2x2 kx  6  2i  0 的根 ∴ 2(1  i)2 k(1 i)  6  2i  0

(4)

2(2i) k(1 i)  6  2i  0  k(1 i)  6  6i 6 6 6(1 ) 6 1 1 i i k i i            故選(A) ( )19.設i 1,已知 1 3 2 i   且2    1  0,試求 (2  )(2  2)  (A)5 (B)7 (C) 3 3i (D) 6 3i 【097 年歷屆試題.】 解答 B 解析 ∵  2 1  0(即 2 1)  ( 1)( 2 1)  0   3 1  0   3 1 ∴ (2 )(2  2)  4  2 2 2 3 4  2( 2)  3  4  2  (  1)  1  7 ( )20.已知i 1,則下列何者為複數 4 4 3i 的一個平方 根? (A) 6 2i (B) 6 2i (C) 6 2i (D) 3 2i 【093 年歷屆試題.】 解答 B 解析 4 4 3 8(1 3 ) 8(cos sin ) 2 2 3 3 i ii       4 4 3i   的平方根為 2 2 3 3 8(cos sin ) 2 2 k k k z i         (其中 k  0, 1) 即 0 8(cos sin ) 2 2( 3 1 ) 6 2 6 6 2 2 z   i    i   i 1 7 7 3 1 8(cos sin ) 2 2( ) 6 2 6 6 2 2 z   i     i    i ∴ 44 3i的平方根為 6 2i及 6 2i ( )21.在坐標平面上,滿足不等式方程組 2 6 0 3 3 0 0 x y x y y             的 區域,其面積為何? (A)22 5 (B) 32 5 (C) 42 5 (D)48 5 【098 年歷屆試題.】 解答 D 解析 滿足不等式方程組的區域如圖所示: 面積 1 [3 ( 1)] 24 48 2 5 5       ( )22.下列何者為不等式|x  5|  |2  x|的解? (A) 3 2 2 x    (B) 3 2 x  (C)  5  x  0 (D)x   5 【096 年歷屆試題.】 解答 B 解析 ∵ |x  5|  |2  x| (x  5)2 (2 x)2 0 [(x  5)  (2  x)] [(x  5)  (2  x)]  0  7(2x  3)  0 ∴ 3 2 x  ( )23.求

332



392 33 4

之值為何? (A) 5 (B) 3 (C) 8 (D)11 【103 年歷屆試題.】 解答 A 解析 所求

  

2 2 33 2  33 33 2 2        

 

3 3 3 3 2 3 8 5       ( )24.下列何者為方程式(x  2)(x  3)(x  4)(x  5)  60 的正 整數解? (A)1 (B)2 (C)3 (D)4 【097 年歷屆試題.】 解答 C 解析 (x 2)(x 3)(x 4)(x  5)  60  [(x 2)(x 4)][(x 3)(x  5)]  60  (x2 2x 8)(x2 2x 15) 60 0 令 y x2 2x (y 8)(y 15) 60 0 y2 23y  60  0  (y 3)(y  20)  0  y 3 或 y  20 (1)當 y  3  3  x2 2x x2 2x 3 0 (x 1)(x  3)  0 ∴ x 3 或 x  1 (2)當 y  20  20  x2 2x x2 2x 20 0 2 84 2 2 21 1 21 2 2 x       

(5)

由(1)、(2)知方程式的正整數解為 3 ( )25.試問 311除以 32  3  1 之餘數為何? (A)1 (B)3 (C)9 (D)12 【096 年歷屆試題.】 解答 C 解析 311 32(39 1)  32 32[(33)3 13]  9  9(33 1)[(33)2 33 1]  9  9(3  1)(32 3  1)(36 33 1)  9  18(32 3  1)(36 33 1)  9 ∴ 311除以 32 3  1 之餘數為 9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序宗篇第二 五停篇第三 挍量篇第四 自慶篇第五 善根篇第六 破戒篇第七 邪命篇第八 誑佛篇第九 造過篇第十 解脫篇第十一 食緣篇第十二 流轉篇第十三

。問曰。未審。定散二善出在何文。今既教備不虛。何機得受。答曰。解有二義。一

31 玄奘譯《攝大乘論》 。CBETA T1594 [0133c05] 。《大正藏》第 31 冊 No.1594。. 32 玄奘譯《攝大乘論》 。CBETA T1594 [0134a17]。《大正藏》第 31

The Seed project, REEL to REAL (R2R): Learning English and Developing 21st Century Skills through Film-making in Key Stage 2, aims to explore ways to use film-making as a means

My sister didn’t drink Coke last night because she had drunk too much.. May had learned some English before she went to America

第二語言學習架構 修訂説明 二階 LR2.1.

We point out that extending the concepts of r-convex and quasi-convex functions to the setting associated with second-order cone, which be- longs to symmetric cones, is not easy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