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背景背景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背景背景"

Copied!
5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
(3)

背景

(4)

士林哲學

Scholasticism

•經院哲學、教 父哲學

•盛行於西歐在 西1050~1350年 間

士林哲學理念

•透過理性或信仰的過程,

來證明一些在哲學或宗教 上已被提出過的真理觀。

•企圖用亞里斯多德的演 繹邏輯及其哲學去整合天 啟的知識;本質上,士林 哲學運用理性產生信仰,

其目的在合理化神學。

新士林哲學

•代表人物:多瑪士

•觀點:是人應該 儘可能的運用理 性來獲得足夠的 知識,而超越人 類理解程度則必 須仰賴信仰。

(5)

新士林哲學

分支

羅馬天主教 宗教實在論 世俗非宗教 古典實在論

強調人的

理性

(6)

形上學的立場

(7)
(8)

新士林哲學 兩個層面

自然世界的大 門向理性敞開

超自然可經由 直觀、啟示或 信仰而得到了

解。

(9)

知識論的立場

(10)

分析陳述 (analytic statements)

一個陳述中,主 部包含了述部。

如:神是善的

述部由主部分析出來。

如:二件事各自相同於 第三件事,那這二件 事也是相同的

綜合陳述 (synthetic statements

真理必須透過 經驗的檢證

述部並未包含 在主部之中

(11)

價值論的立場

(12)

倫理學

•道德的生活就是與理性和諧的生活,好 的行為也應該受理性的節制。

•倫理觀=理性化行動

美學

•較不明確,因為太重視理性本質。

•藝術本身有潛在意義,所以是不自證明 的。

(13)

新士林哲學與教育

(14)

世俗論:

 學生是理性的,有天然潛力去獲致真理與知識。

 官能心理學:理性的官能可以透過邏輯組織的學科來 加以形式訓練。

 發展學生理性、記憶、意志等能力,作心智訓練。

(15)

世俗論 ()

 人是理性的動物,心靈要被訓練成懂得思考。

 教育就是培養學生的心智,去瞭解永恆不變的 實體所在。

 內在邏輯性強的學科,應該成為核心課程。

(16)

THANK YOU

(17)

東方傳統哲學

中國哲學 日本哲學

印度哲學

(18)

中國傳統哲學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19)

儒家(孔孟思想、儒學、孔儒思想)

孔子 (聖人)

孟子 (亞聖)

荀子

(20)

儒家的核心價值

1.孔子的中心思

2.意義為善待他

. . .

1.將心比心 1.兒女的行為應尊重

父母、家裏的長輩 以及先人的良心意

1.真實不欺的美德

(21)

儒家的教育理念

1.有教無類,主張「學以為己,而非為人」。

2.儒家理想是以道德仁義風化天下,無論人性善惡,都可 以透過道德教化,潛移默化。

3.儒家教育重視以身作則,言教不如身教,要把做人道理 融入日常生活中。

(22)

道家

1.代表人物:老子、莊子 2. 老莊的知識論

(以辯證思想考察世界) 3.宇宙論

4.老莊的倫理學

(23)

宇宙論

1. 「道」是宇宙萬物 的本原,是產生世界 萬物的最後根源,大 道浩瀚廣大,包容、

貫通了宇宙萬物。

2.人們的感官不能感

覺到它,一般的言辭

也無法描述它。在極

其虛靜的修養工夫狀

態下,才可直觀地體

察它。

(24)

老莊的倫理學

齊物論

對所有有限存在的絕對公平認 識,避免用是非、大小、好壞 等主觀傾向看外物,打破人以 自我為中心的精神限制,達到 萬物齊一的境界,這是莊子哲 學的顛峰之處。

逍遙論

個體精神解放的最高層次,即 無矛盾地生存於世界之中。

(25)

墨家

人性觀

墨子認為「素絲無常,

唯所染之,染於蒼則蒼,

染於黃則黃」,即人剛 出生時就像無色的絲線,

善惡等性格都是在後天 的環境中染上的。

(26)

兼愛 - 人人平等互助互愛。

非攻 - 反對侵略戰爭。

尚賢 - 不分貴賤唯才是舉。

尚同 - 上下一心為人民服務,為社會興利除弊。

天志 - 掌握自然規律。認為上天具有意志,能夠嚴格監督君主 和其他統治者,君主的權利低於上天的權利。

明鬼 -要相信鬼神,因為鬼神能幫助天賞善懲惡。

(27)

非命 - 通過努力奮鬥掌握自己的命運。

非樂 - 擺脫劃分等級的禮樂束縛,廢除繁瑣奢靡的編鐘製造和 演奏。

節用 - 節約以擴大生產。

節葬 - 不把社會財富浪費在死人身上。

(28)

法家

韓非為集大成者

認為人是「性惡」

「法」、「術」、「勢」

三者都是缺一不可的

(29)

• 法律條 文的規 範

• 統治、

管理的 方法

• 領導者 所具備 的權勢、

勢力

(30)

日本哲學

(31)

國學

• 又稱古學

• 硏究古代日 本的文學與 神道

• 排除儒家與 佛教影響

蘭學

• 與荷蘭人交 易交流所興 起的

• 日本迅速且 成功推行近 代化的原因

京都學派

• 中、西兩大 哲學體系的 融匯

• 無的思想

(32)

印度哲學

(33)

法:印度的各種思想、規範

涅槃:婆羅門教哲學裏,意指通過 肉體的解脫而與高級生命的結合,

達到梵我合一的境界。

解脫:個體能離開在世界之間之中 的生死輪迴及其隨之而來的各種苦

(34)

郭靜 1053629

東西傳統哲學與學校教育

教育哲學

(35)

觀念論與教育

1

實在論與教育

2

新士林哲學與教育

3

西 方 傳 統 哲 學 與 教

育 4

三者在教育上的共通性

(36)

觀念論與教育

PART 1

(37)

1. 自覺 2. 心智 3. 心靈 學習者

1. 人文學科(歷史、文學) 2.純數學

3.旅行教學 教育內容

1. 完美的模範 2. 絕對

老師

1. 文字 2.講述法

3.圖書館、教室 教學方法

(38)

1. 觀念的吸收 2. 提供思考 3. 提供認知 教育目的

1. 重視過去觀念,對社會產生保守影響

2.永恆終極實體世界 高於 感官的變異世界 總結 觀念論者

1. 傳遞過去的遺產與 知識

2. 完美現狀的維繫者 學校

(39)

實在論與教育

PART 2

(40)

1. 透過感官與實體接觸 2. 臣屬於自然律

3. 可被編配

4. 增強、紀律、行為塑造 學習者 (多功能的個體)

1. 科學 2.數學

3.統計、量化研究 教育內容

1. 快速有效的提供精確的 實體知識

2. 偏見與人格需排除 3. 重視證明事實

老師

1. 需由視覺幫助 2. 實物教學

3. 戶外旅行教學 4. 重視歸納的邏輯

教學方法

(41)

1. 傳遞已被科學驗證過的客觀知識和自然律則 2. 為事實提供有意義的基本架構

學校

1. 機械式世界觀

2.教學僅可以客觀化,不要太人性化 總結 實在論者

(42)

新士林哲學與教育

PART 3

(43)

三者在教育上的共通性

PART 4

(44)

權威的化身 老師

1. 持保守立場

2.傳遞過去的文化 學校

1. 固定的 2. 智性

課程

影響20世紀的教育 總結

(45)

1

教育目標

方法與課程

2

3

教師角色

東 方

傳 統

哲 學

與 教

(46)

教育目標

PART 1

(47)

強調師生關係

改變

面對生活

轉化

精神的特質

救贖

得到幸福

態度

讓人性與自 和諧一致 : 然

內省

(48)

方法與課程

PART 2

(49)

口述

信念就是聽過一種 接續性的階段而成長

例子 : 印度教

(50)

瑜珈

心靈進入出神狀態,

超越感官的物質世界

例子 : 印度教

(51)

瑜珈

佛教

正確行為規則

儒家

態度形成

道家

中國哲學

人們適當的安排態度與作為,以接續適當的優先性

(52)

教師角色

PART 3

(53)

教師是非常重要的

使用心印,

讓學生頓悟

例子 : 佛教

(54)

感官經驗

對於進步的看法

西 : 增加東 : 縮減

西 : 測量

東 : 個人內在發展

(55)

同 重視教育

(56)

謝謝大家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相較於傳統燈泡,LED具有省電、環保等優點,所以也 有人稱

各國的課程綱要均強調運算的概念性了解。我國 2009 年課程綱要談到所謂

背景:一名小學生家長投訴學校在沒有通 知家長的情況下,向網絡程式供應商提供

中學中國語文科 小學中國語文科 中學英國語文科 小學英國語文科 中學數學科 小學數學科.

年級 教學重點 學科活動 價值觀及態度 三年級 主題:粵劇 中文科:認識粵劇的背景

如何運用多元教學策略推行幼小銜接 ──. 校本基礎識字課程

背景:一名小學生家長投訴學校在沒有通 知家長的情況下,向網絡程式供應商提供

中國佛教發展,在魏晉時期有一具有重大意義而又影響深遠的現象,就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