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能放慢時則放慢腳步,希望人能傾聽自己心中的聲音,並能生活的更美好。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 能放慢時則放慢腳步,希望人能傾聽自己心中的聲音,並能生活的更美好。 "

Copied!
1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創作的背景

筆者身處於二十一世紀,一個嶄新而科技日益的新時代,身 邊環繞著各式各樣新功能的電子產品,可以快速而便利的從媒體 上接收新的訊息,也陸續有更新更方便操作的電子產品問世。台 北到高雄坐高鐵只需花一小時五十分,是以往坐火車的三分之ㄧ 的時間;利用手機傳遞訊息,接收重要的電話,使用數位相機來 為生活做紀錄,是現代人普遍的社會行為。攝影已不再是耗費時 間、金錢的活動,拍照、閱覽、列印的過程,都可以在短短幾分 鐘內完成。

網際網路出現後,透過網路的連線,可以得到過去未得的知 識,可以一窺各個國家的面貌,世界更為寬廣。站在巨人的肩膀 上看世界的結果,也將人的知識堆疊到一個至高點,人類的文明 發展到達史上的顛峰,科技的發展,可以用一日千里來形容。但 凡事都有一體兩面,伴隨著物質文明而來的環境汙染、垃圾污 染、空氣惡化、全球暖化等問題,也讓我們的地球深陷於前所未

(2)

有的危機中。人類的生活環境快速改變,從原本單純的農業社 會,進化到工商時代,生活的步驟緊湊,我們身處於時代的巨輪 中,必不能自免於社會之外,跟地球有著共生共滅的情誼,人被 迫要快速做出選擇,快速的完成工作、快速的生活。

人被迫要趕上社會的腳步,要競爭才得以生存,生活壓力造 成精神的疾病,使得高血壓、膽固醇過高、心臟病、癌症等文明 病充斥於人間。全球化的結果造成全球的共同病徵,人類開始檢 討問題的癥結,進而發展出一系列健康活動,在食物方面,現代 的速食店,高油脂、高膽固醇的食物太多,不僅對人體有害,更 造成心血管疾病的普遍,隨之興起的是健康活力的飲食、有機蔬 菜的流行、健康的水果飲料、或防癌的食物等提倡健康概念的食 品。

現代人多匆忙吃完食物,於是歐美也流行一種叫「慢活」1 飲食文化,認為吃是一件重要的事,應該慢慢品嚐食物的味道,

不要有太多的調味料,也不要吃太精緻的食物,食物的原味,就 是美味,也才會吃得健康;在行的方面,如健身中心的流行、瑜

1

慢活(In Praise of Slow)是書名,作者是歐諾黑(Carl Honore)。台北:大塊文化出版。現在 歐美流行的緩慢的生活態度,將快步調的生活調整成符合自己心中的步調,該快時快,

能放慢時則放慢腳步,希望人能傾聽自己心中的聲音,並能生活的更美好。

(3)

珈、有氧運動等,因為現代人工作忙碌,沒有太多時間去運動,

也體認健康才是快樂人生的條件,所以,開始注重休閒活動;在 住的方面,注重永續環保的觀念,「綠建築」2挾帶環保概念、跟 自然共生共存概念的房子,也逐漸風行,能節省電費、油價、水 費的新科技也逐漸風行,吸收太陽能轉換成能源的電路板,慢慢 成為家庭省電的需求,從環保能源的股價、基金的飆漲,可以預 測未來產業發展的趨勢。

以上種種現象,簡述整個大環境的發展與趨勢,然而,物質 需求被滿足後,心靈卻越來越匱乏,憂鬱症、躁鬱症,甚至各式 各樣的疾病,伴隨著壓力而來,人生充滿迷惑,我們要的是什麼 呢?人生的目的是在尋求什麼?是滿足於這些物質慾望嗎?人 生的價值在哪裡?

心靈成長課程、潛力開發課程、情緒治療課程,已經慢慢成 為人進修的導向,為了尋求心靈的平靜與富足,為了更瞭解自 己,人們藉由各種管道來認識自己,有的人藉由宗教信仰,有的 人藉由社團活動,有的人跟心理諮商師諮詢。宗教是淨化人心的

2

在歐美國家則稱之為生態建築(Ecological Building)、或永續建築(Sustainable Building)。內

政部營建署為推動綠建築觀念,特訂定七項綠建築評定指標,供廠商申請認定及消費者

參考。七大指標為: 「綠化」 、 「基地保水」 、 「水資源」 、 「日常節能」 、 「二氧化碳減量」 、 「汙

水垃圾改善」 。就是消耗最少地球資源、使用最少能源、製造最少廢棄物的建築物。

(4)

力量,人們向神明禱告,可以將心事跟神傾訴,感覺神明能感知 你的痛苦,會指引你一條明路;某些宗教藉由儀式,或是到廟裡 拜拜,讓自我恐懼的心靈得到舒緩;也有一派學說,認為人要向 內求,不論是魔鬼、惡魔、或是邪惡的源頭,都是存在於人的心 中,每個人心中都存在著心魔,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敵人,瞭解自 己,靈魂會自尋管道尋求解脫,打敗自己心中的惡魔,就是尋求 心靈平靜的方法。

在這個充滿迷惑的時代,人人對未來充滿疑問,也都在找尋 方法認識自己,追尋自己心中的平靜,因此,對自我的認知是最 重要的課題,也是人生的終極目標。

第二節 創作的動機

現代社會發展至此,人們開始注重健康並追求心靈的滿足,

所以,出現像慢活、樂活之類的新生活運動,要人們注重健康,

要緩慢的享受美食,要放慢生活步調,工作之餘要注重休閒,要 吃有機的食物,要節約能源、實踐環保,及多接觸大自然等等;

這些行為之外,也注重心靈層面,傾聽自我內在的聲音,瞭解自

(5)

我的需求也是很重要的一環,面對如此的生活趨勢,人們既生活 於其中,自然會受到影響,並有一番體悟。

身為藝術創作者,體悟世界的變化,自是特別敏感,而創作 的題材選擇,也大多是創作者的自我體驗,從現實生活中而來,

自然也無法脫離於現實生活,然而只是感受的面向與表現的形式 不同而已,藝術家受到心靈的指引去創作,就像劉其偉(1913-2002) 教授所說:「藉藝術以尋求人生的價值(the personal search for values through art)」3

筆者童年時期是在台南跟奶奶度過,時值七十年代工商起 步,鄉下父母大多到台北謀生,而將小孩交給長輩扶養,所以當 時的鄉下是小孩子的樂園,每天過著無憂的生活,抓青蛙、蝴蝶,

在田野間奔跑。國小時離開台南到新莊市唸書,當時的新莊也是 正待開發,所以大多數仍是農田及池塘等自然的景象,從窗外望 出去,可以看到遠方的觀音山,九十年代的今日,已是充滿高樓 大廈。

當年筆者住家是四層樓公寓,是鄰近最高的房子,然而今非

3

劉其偉(1989):現代繪畫理論。台北:雄獅。頁 21。

(6)

昔比,綠地一片片減少,高樓一棟一棟的蓋起,四樓的住家現在 已經是周遭最矮的房子,新莊跟隨時代腳步有了不同的面貌,而 筆者的生涯也充滿了挑戰,從教師實習開始,人生充滿不確定,

要快速的學習、讀書,因為面臨的將是激烈的教師甄試,要南征 北討的考試,上山下海,時間總是不夠充裕,試教總是不夠穩重,

一次次的考試、放榜、落榜,每天都是匆匆忙忙,生活的步調總 是那麼快,似乎差一分鐘,就會輸人家很多。

在偶然機緣下,筆者考到了彰化縣的溪州國中,離開台北到 彰化工作,是一段新的旅程。彰化是台灣的農業大縣,溪州鄉更 是一個淳樸的鄉下,剛開始到新的環境,充滿不適應,面對完全 陌生的街道與閒適的人群,似乎是另一個世界,生活步調變慢 了,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活體驗,從緊繃的壓力到放鬆的狀 態,是極大的落差,唯有自己身歷其中,才能感受箇中滋味。

當人抽離原本的生活空間,或換個角度思考時,觀看世界的 角度也會有所不同,就像讀了一本書,或是看了一場電影,人可 以在當下進入角色、融入劇情,揣測主角的心情,去體驗當事者 的人生,而筆者有這個機會,到不同的地方居住,當生活的步調 緩慢之際,人會有更多的時間檢視自己,生活不再急急忙忙,有

(7)

很多的時間與自己對話,更瞭解自己想要的東西、生命的本質,

能有更多的靈感,及更開闊的視野,而這一切都由生命體驗而 來,我們感知更多的事物,知覺生命的變化,也慢慢觸碰心中最 深層的角落。

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以個人主觀情境分析客觀情 勢,而對不同外在社會環境的刺激,也會有不同的人生見解,每 個人的存在也都是獨一無二,具有不同意義的存在,重點在於自 我知覺的過程,有的人渾渾噩噩,從不思索自己的價值問題,但 是多數人可能都曾知覺過自我的存在,並清楚的感受到自我意識 的存在,絕非只是肉體的物質性存在,「我是誰?」這問題由來 已久,無數哲學家、藝術家、生物學家、宗教家都提出不同看法,

然而這問題卻也沒有肯定的解答,就像「美是什麼?」的問題一 樣,可以有數百種解釋,但哪一種是最好的解釋,卻沒有一定的 定論,只有選擇接近自己想法的詮釋才能成為自我的信念。

筆者對自我的存在,也是存有很多的疑惑,個人的信念決定 不同的解釋,我的聲音、身高、語調、外型、想法都是代表我,

在他人眼中的我,家人眼中的我,我自己認定的我,都代表不同 的觀感,然而這些也都代表我,透過他人觀看的我,跟我自己心

(8)

中的我對話,總結出來的,才是真正的自己。

「生命的故事都在一幅展開的畫面卷軸裡,畫面是視覺捕捉 的,並且被其他感官強化調整,其中的含義不斷改變,從而建構 起一套從畫面轉換成文字、從文字轉換成畫面的語言。我們便藉 這套語言來掌握、理解自己的生命存在。」4因此,透過他人的 生命體驗過程,往往也會讓自己對自己更為了解,不同的藝術 家,針對不同的人生議題,也各自做了表述,筆者希望能藉由這 種種探求,來瞭解人的更多面向。

當筆者觀看藝術作品時,希望試著從藝術家的情感面出發,

了解藝術家的生活背景、創作理念,才能幫助我們較為正確的體 驗藝術家創作時的情感,「自審美的觀點來說,由不同畫家對同 一主題處理的方式,可以比較畫家們想像力的差異與風格的變 化。」5,也希望藉由藝術家生命體驗的精華,經過不斷思索與 反芻後所創作的作品,能讓筆者學習其創作的心境,幫助筆者將 體驗鄉村生活時的想法、對生活的感想、心境的變化等等,都可 以成為表現的題材,藉由繪畫方式呈現。

4

Albero Manguel著 薛絢譯(2002):意象地圖─閱讀圖像中的愛與憎。台北:台灣商務。

頁 9。

5

李明明(1993)著:古典與象徵的界線─法國象徵主義畫家莫侯及其詩人寓意畫。台北:

東大圖書。頁 114。

(9)

第三節 創作的目的

「中國的莊子,在其著作《莊子》中,主張透過藝術的觀照 (Contemplation),人方能超越自我。」6身為藝術創作者與藝術 教育者,對生活周遭情境的變化,感受總是特別強烈,於是,筆 者希望以此為切入點,用象徵主義(Symbolism)的手法,將隱喻符 號寄託於畫面中,讓畫面呈現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的互動關 係,及所衍生出的一些可能及想像,這植物並非單指自然界的植 物,更象徵自我的心靈所幻化出的形象。

雖然現代藝術有很多新的表現形式,裝置、數位、攝影、感 應……等手法,已不再侷限於二度空間的呈現,然而筆者仍然喜 愛油畫所呈現出的質感,選擇用最直接的畫筆,來呈現所思所 感。在慢慢創作的過程中,能不斷的思索,與自我對話,期望藉 此系列作品,呈現出自我心靈意識與經歷的種種生命體驗,也讓 觀者在欣賞作品時,能感受筆者想表達的情感,喚醒人人心中的 一片嚮往,並與畫作進行心靈上的感通。筆者也希望如莊子所 言:「透過藝術來觀照自我、超越自我。」

6

陸雅青(1999)著:藝術治療─繪畫詮釋。台北:心理出版。頁 19。

(10)

第四節 創作研究範圍與方法

一、創作研究範圍 1. 學理部份:

本論文之研究將以知覺、情感之界定為主要文獻探討的主題,並 探討藝術家知覺與情感之繪畫表現。

2. 藝術創作部份:

本論文之藝術創作部份以油畫為主要表現技法,以「心象‧覺知」

為創作主題,說明筆者之創作理念與藝術實踐。

二、創作研究方法

本論文擬採取下列步驟從事研究之進行,並擬妥研究進度如下:

1. 擬定創作研究範圍。

2. 蒐集相關文獻,並利用「文獻調查法」加以分析彙整,廣泛 閱讀與「知覺」「情感」「藝術史」「美學」「藝術家傳記」等 相關之文獻資料,將筆者需要的文章內容進行摘錄與整理。

3. 藝術創作實踐,將文獻研究後的心得,運用於繪畫創作中,

與論文指導教授討論,期望理論與實務能達成完美的結合。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12 建築舖面 1 趙昱翔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 12 建築舖面 2 陳柏任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 12 建築舖面 3 張伊汶 高雄市立高雄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12

參、技術士技能檢定建築物室內設計乙級術 科試題.

十二、實施容積管制前已 取得建造執照之建 築工程,原建照核 發時建築基地都市 計畫未有應送都市 設計審議規定,惟 現擬依建築技術規

 學校在安排學生參加交流 活動時,參觀古代中國建 築遺存,瞭解建築中展現 的各種特色,認識背後的

建築資訊建模(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簡稱

圍村內的居民用了那麼多 防衞設施,他們的房子一 定很大很美觀了!他們的 房子是怎樣?...

香港歷史 建築的特 色 歷史建築

在雲中街文創聚落中營運中的「凹凸 咖啡館」是利用當時遺留下的建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