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2.1.4 〈翻譯與詮釋:三個大亨的故事〉 ,丘淑芳撰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2.1.4 〈翻譯與詮釋:三個大亨的故事〉 ,丘淑芳撰 "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1 The Great Gatsby 的譯本比較與評論

坊間 The Great Gatsby 的譯本甚多,對譯本的批評與比較中,以針對喬譯的 評論最多,包括夏志清的〈《大亨小傳》——一則不朽的「愛的故事」〉、王小文

〈精讀高譯《大亨小傳》、葉志研〈如何詮釋美國文化?略評喬志高譯《大亨小 傳》

對不同譯本的比較則有丘淑芳的〈翻譯與詮釋:三個大亨的故事〉,以及 T A 的〈談 The Great Gatsby 的三個中譯本〉。

茲分述如下:

2.1.1 〈 《大亨小傳》——一則不朽的「愛的故事」〉,夏志清撰

本文收錄於 2001 年重新出版之喬譯《大亨小傳》,原載於 1971 年 8 月 15 日

《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的「海外專欄」。文中簡介了 The Great Gatsby 的內容及 背景,並盛讚喬譯的譯筆忠實流利,不可能誤解原文的任何一點,且與原文相稱 地含蓄而有力。

2.1.2 〈精讀高譯《大亨小傳》 〉 ,王小文撰

本文收錄於陳大安編著之《譯評》,王小文指出喬譯「……的成就尚不止於

11

(2)

《大亨小傳》六種中譯本之比較與評論

其信實與傳神,因為他的文字較原文更清楚,更具意象性,可以說充分表現了中 國白話文的優越性」(p 98),加上文字生動,因此王小文認為喬譯甚至比原文更 引人。王小文並舉出多處實例,印證喬譯與原文字字相對、句句相印,兼且對話 翻譯妥貼,專有名詞交代清楚。

但王小文也指出喬譯幾處未譯及欠妥之處,表示尚有改進之空間。

2.1.3 〈如何詮釋美國文化?略評喬志高譯《大亨小傳》 〉,葉志研撰

本文收錄於 2001 年重新出版之喬譯《大亨小傳》,原是葉志研 2001 年 7 月 在香港浸會大學「第八屆文化交流與傳播國際會議」宣讀之論文;原稿英文,由 葉志研自譯為中文。

葉志研指出喬譯幾項特點:中國化的書名、活譯長句、善用成語、語詞對應 傳神、歌詞翻譯節奏掌握得當,結語為「喬志高的翻譯在詞彙、語法乃至文化的 層面,都甚懂得善用譯語文化既有的資源……是詮釋美國文化成功的一例,也是

『翻譯作為跨文化活動』的最佳註腳」

2.1.4 〈翻譯與詮釋:三個大亨的故事〉 ,丘淑芳撰

本文收錄於《中外文學》1981 年 5 月號,比較了 The Great Gatsby 的三種譯 本,分別是一、《大哉!蓋世比》,王潤華、淡瑩同譯,中華出版社,民國 58 年 8 月初版。二、《大亨小傳》,喬志高譯,今日世界社,民國 60 年初版,63 年再 版。三、《大亨——凱士畢》,丁士奇編譯,大行出版社,民國 61 年初版。其中 丁譯為英漢對照本。

丘淑芳比較三個譯本後,認為喬譯是三個譯本中最佳者,而王譯又優於丁 譯。其中王譯與丁譯錯誤甚多,喬譯則有兩大優點:一、行文中文化,文字通暢 自然;二、詮釋精到細膩。但丘淑芳也指出,喬譯雖然錯譯與漏譯甚少,但並非

12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毫無錯誤疏漏,此外還有因詮釋過度,使得譯文冗長且失去想像餘地的問題。整 體而言,丘淑芳仍肯定喬譯為「譯品中罕見之藝術再創作」

2.1.5 〈談 The Great Gatsby 的三個中譯本〉 ,T A ‧ 撰

本文收錄於陳大安編著之《譯評》,所比較的三種中譯本為:一、《永恆之戀》 黃淑慎譯,正中書局,民國 43 年初版;二、《大哉!蓋世比》,王潤華、淡瑩同 譯,中華出版社,民國 58 年 8 月初版。三、《大亨小傳》,喬志高譯,今日世界 社,民國 60 年初版。

文中一面倒向稱讚喬譯,先是列出原文與黃譯,指出黃譯的錯誤,接著以同 樣的方式指出王譯錯誤之處,最後是稱讚喬譯較前兩種譯本「高明得不知多少」

「譯文之流暢通順的確令人佩服」(p 63),並列出兩段譯文「供讀者們欣賞」

(p64)。

2.1.6 小結

從以上回顧可以看出,先前的譯本評論多半圍繞著喬譯打轉,而譯本比較方 式則以「挑錯」為主。此外,比較的譯本均為三十年前的出版品,事實上,丘淑 芳與 T‧A 的文章均發表於二十多年前。

本論文所收集的譯本,則均為 2001 年以後的出版品,且有六種之多,較丘 淑芳與 T‧A 的三種多出一倍。而本論文的研究方式也與之前有很大的差異,本 論文不討論譯文的錯誤,也不討論字彙的翻譯是否精確等問題,而是試圖找出六 種譯本間的共性,專注於翻譯現象的描述。

2.2 翻譯單位的研究

13

(4)

《大亨小傳》六種中譯本之比較與評論

古今中外的譯家中,有不少曾就翻譯單位這個問題各抒己見;小至語素、單 1,大至篇章甚至全文2,大小不同的翻譯單位各有不同的支持者可以說出一篇 道理來。但近年來意見有漸趨統一的趨勢,有越來越多人贊同句子(sentence)

是翻譯的基本單位3

中國譯學界近二十年來有關翻譯單位的研究,司顯柱曾在〈翻譯單位研究〉

一文中加以整理回顧,並提出了翻譯單位的「多元互補性理論」4

文中先從研究視角\方法,將翻譯單位的研究分為三類:形式切分法、語義 確定法、語篇—功能分析法,又從研究態度出發,將翻譯單位的研究分為主觀規 定性與客觀描寫性兩類。

接著司顯柱指出了目前為止翻譯單位研究的四項成就二項不足之處,成就分 別是一、研究視野開闊;二、考察材料日見全面;三、研究方法基本得當;四、

成果豐富。不足之處為:一、雖則新論日出,但往往真正的新發現少,新包裝多;

二、各家立論之間不能包容,反互相排斥。

最後司顯柱提出了「多元互補性理論」,分別論證了不同翻譯單位的侷限,

指出實際的翻譯中沒有單一、一成不變的翻譯單位,必須視需要在翻譯方法上做 出不同的選擇。

縱觀之前的研究,多半停留在理論的架構,本論文將實際驗證六種中譯本的 翻譯單位,從實務層面探討譯文中的翻譯單位。

1 如王德春(1984)指出「把詞作為翻譯單位是比較多見的」,或如西方早期翻譯聖經時強調literal translation,字對字(word-for-word)的翻譯。

2 如呂俊(1992)、葛校琴(1993)認為翻譯的基本單位是「語段」,司顯柱(1999)認為翻譯的 基本單位是語篇等。

3 如黃雨石(1988)、奚兆炎(1998)、葉子南(2000)等。

4 本文收錄於《翻譯學報》第五期,2001 年四月,pp 75-99。

1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1.個別或小組 合作寫出森鐵 與花東評論比 較文章 2.自主撰寫森 鐵仿寫文章..

Schopen 著,平岡聰譯<《大般涅 槃經》における比丘と遺骨に関する儀礼>;(4) 此 Schopen 之意見,美國學者 Silk Jonathan 及日本學者下田正弘均表同意。Silk, Jonathan, The

中華民國 100 年 5 月 3 日中市教特字第 100004838 號函下達 中華民國 101 年 10 月 23 日中市教特字第 1010077865

27 唐.玄奘(譯),《大正藏》冊 7,頁 1067 下。英文譯本可參見:Edward Conze, “The Questions of Suvikrāntavikrāmin,” Perfect Wisdom: the short Prajñāpāramitā

中華民國 102 年 5 月 14 日中市教幼字第 1020025291 號函訂定發布 中華民國 102 年 12 月 31 日中市教幼字第 1020100764 號函修正發布全文 13 點,並自即日生效 中華民國 104 年

《觀無量壽經》是在宋元嘉年間(四二四-四五一)才譯出。因此,學者們普遍注意到《般 舟三昧經》對於慧遠念佛三昧觀念的影響。 [註 22] 在慧遠之前,《般舟三昧經》的各種譯本已

考試科目(編號):日文閱讀與翻譯

譯。關於懺罪思想的經典,則早在譯經初期即陸續傳譯。例如《阿闍世 王經》(譯於 147-186 年間)、《舍利弗悔過經》(譯於 14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