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殖民地臺灣的婦女雜誌《臺灣婦人界》之研究(1934-1939)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殖民地臺灣的婦女雜誌《臺灣婦人界》之研究(1934-1939)"

Copied!
21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許佩賢博士. 殖民地臺灣的婦女雜誌《臺灣婦人界》之研究 (1934-1939). 研究生:鄭涵云. 2018 年 7 月.

(2) 致謝詞. 時隔多年從教職現場重返校園,研究所的學習生涯是我在各方面重新出發 的美好起點。 研究所四年的時光中,非常幸運地接受了許多優秀教授的指導,感謝許佩 賢老師、蔡錦堂老師、張素玢老師、范燕秋老師、王泰升老師、翁佳音老師與 李根芳老師無私的指導,開啟了我對臺灣史研究的視野,也點燃了我想做更多 不同嘗試的勇氣與熱情。 在論文完成,即將畫下研究生生涯句點之時,腦海中不禁浮現了過往的種 種,在課堂中因為老師一個問句而恍然大悟、在日本山形大學進行人生中首次 的海外交流、在三更半夜的 309 裡繪製地圖摺頁還不敢去上廁所、在影片「阿 媽的龍仔銀」製作中探詢了自我與家族而感動落淚、在宗教史即刻出發的長途 實地調查中興奮不已、在擔任 TA 時為了《希望小提琴》與佩賢老師一同哽咽 流淚⋯⋯,令人懷念的一切都將化成養分伴我同行。 此時,我最想感謝的是我的指導教授–許佩賢老師。佩賢老師不僅開啟了 我對臺灣史的視野,也激勵了我進行各種呈現歷史的嘗試,寫劇本也好畫制服 也好都讓我非常喜歡。對於一位中學歷史教師的我來說,老師一句「我們的歷 史教學缺乏人味」激發我重新思考自己的教學方向。更因為老師一句「有機會 就一定要出去看看啊」促使了我前往大阪大學,交換留學一年,對於一個已經 出社會的人來說,這真的是相當難能可貴的寶貴經驗。在論文上,非常感謝老 師一直很有耐心地引導,教導我如何去問問題、聚焦、調整,給予許多的建議 與修改,讓論文能夠順利產出。 同時,非常感謝兩位口考委員–陳姃湲老師與顏杏如老師。在百忙之中審.

(3) 閱我的論文,指出問題所在並給予許多寶貴的意見與協助,更給予我鼓勵與支 持,讓我在面對龐雜的史料困境中感到相當窩心。 最後,我更要感謝我親愛的家人,總是無條件的支持我做任何的決定。留 職停薪讀書兩年也好,出國交換留學一年也好,甚至在我積蓄告罄,憂慮沒有 籌碼交換留學之時,成為我強大且堅實的後盾。感謝我親愛的同居人,總是全 力地支持我,無微不至地照顧我,不停地餵食我,甚至在我瘋狂趕論文連日未 眠的夜半時刻,為我單槍匹馬衝入廁所與自天花板縫降落而來的無數隻強哥們 奮戰。讓我可以無後顧之憂地完成論文。 完成了!感謝老師!感謝大家!感謝媽媽給了我強健耐操的身體!.

(4) 摘要. 《臺灣婦人界》是 1930 年代臺灣發行的婦女雜誌,封面繽紛、內容豐富 多樣,經常受到研究者的引用。過去針對《臺灣婦人界》的研究多是選擇雜誌 中某個特定主題進行討論,並沒有特別探討《臺灣婦人界》所處的特定時空及 其整體特色。 本文從整體性著眼,以較為全面的方式分析《臺灣婦人界》的內容特色。 首先,整理臺灣婦人社經營團隊的人際網絡以及影響雜誌風格走向的作者與讀 者,從而理解《臺灣婦人界》的主要人物與其特質。 其次,統計雜誌之講座與主題文章,再與「身上相談」煩惱、專訪、照片 等內容進行討論,呈現雜誌的賢妻良母女性規範,亦理解到看似多樣的女性形 象,實則均融入《臺灣婦人界》孕育女性成為賢妻良母的主旋律之中。 由於殖民地臺灣時空的特殊性,雜誌呈現了臺灣在住日本人與臺灣人兩種 不同民族相遇的各種面貌。又因臺灣人女性就學率低迷,能讀日本語的臺灣人 女性幾乎集中在中產階級以上之家庭,因此,雜誌中呈現的臺灣人女性具有階 級差異的特性。隨臺灣婦人社主導者的更迭,《臺灣婦人界》因其個人立場以及 戰爭時局的演變,雜誌中社會教化、響應國策、戰爭動員的內容大量增加,教 化的色彩也越行濃厚。《臺灣婦人界》在其賢妻良母的主旋律之外,又和著民 族、階級與戰爭的多重奏。. 關鍵詞:臺灣婦人界、婦女雜誌、賢妻良母、女性規範、殖民地臺灣、 民族、階級、戰爭. I.

(5) Abstract. "Taiwan Fujinkai" ("Taiwan Women's World") was a women's magazine published in Taiwan in the 1930s. It features a colorful cover and rich content, and has often been cited by researchers. In the past, most research on "Taiwan Fujinkai" was limited to discussion of specific topics within the magazine, and has not specifically addressed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the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gazin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ont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aiwan Fujinkai" in a more comprehensive way from a holistic perspective. Firstly, it organizes the interpersonal network of the Taiwanese Women's Society management team and the authors and readers who influenced the style of the magazine, so as to understand the main figures involved with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aiwan Fujinkai". Secondly, the lectures and theme articles of the magazine are discussed with the troubles, interviews, photos, etc. of the "personal talks" column, demonstrating the magazine's “good wife and good mother” norms, and recognizing that the seemingly diverse female images are in fact all part of the magazine’s effort to nurture women into becoming good wives and good mothers. Due to the particular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colonial Taiwan, the magazine presents various aspects of encounters between the two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living in Taiwan: the Japanese and the Taiwanese. Because Taiwanese women’s school attendance rate was low, Taiwanese women who could read Japanese were concentrated in middle class families and above. Therefore, the Taiwanese women presented in the magazine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ass differences. Following the changes in leadership of the Taiwanese Women's Society, "Taiwan Fujinkai" greatly increased content related to social education, response to national policy, and war mobilization due to its personal posi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war situation, and educational overtones became more and more intense. In addition to the main theme of “good wife and good mother”, "Taiwan Fujinkai" also demonstrates themes of ethnicity, class and war.. Keywords: Taiwan Fujinkai, women’s magazine, good wife good mother, feminine norms, colonial Taiwan, ethnicity, class, war. II.

(6) 目次. 第一章 序章…………………………………………………………………………………………………….....1 一、問題的提出……………..……………………………………………………………………..1 二、先行研究之回顧.……………………………………………………………………………3 三、研究方法及內容架構…………………………………………..…………………………4. 第二章 《臺灣婦人界》的組成:臺灣婦人社之經營與發展………………6 第一節 臺灣婦人社的經營……………………………………………..………………….…..……6 一、臺灣婦人社之經營團隊………………………………………………………………….6 二、雜誌的行銷手法………………………………………………….……………………….24 第二節 雜誌內容經營…………………………………………………………………………………33 一、《臺灣婦人界》的作者與讀者………………………………………………………33 二、雜誌風格的變化……………………..…………………………………………………...40. 第三章 《臺灣婦人界》的主旋律:賢妻良母的規範………………………..46 第一節 規範的內涵……………………………..……………………………………………………..46 一、來自近代日本的賢妻良母……………………………………………………………47 二、融合殖民地臺灣環境的賢妻良母……………………………….……………….51 三、不可違背的女性規範……………………………………………………………………55 第二節 逸脫的導正……………………………………………………………………………..........63 一、「身上相談」中的人生煩惱……………..…………………………………………63 二、賢妻良母的理想與實際………………………………………………….…………...66. III.

(7) 三、賢妻良母的導正………………………………………………………………….……….71. 第四章 《臺灣婦人界》的多重奏:民族、階級與戰爭……...……………..74 第一節 殖民地婦女雜誌的民族與階級………………………………………………….…..74 一、兩個民族的呈現……….………………………………………………………………….74 二、中上階級的詮釋…………………………………………………………………….…….80 第二節 雜誌中的教化與戰爭……………………………………………………………………..83 一、教化殖民地臺灣…………………………………………………………………………..84 二、皇國婦女的規範…………………………………………………………………………..87. 第五章 終章………………………………………………………………………………………………………99. IV.

(8) 附錄一:《臺灣婦人界》1934-1939 封面……………………………………………………………102 附錄二:《臺灣婦人界》創刊號署名祝賀者及其職…………………………………………..107 附錄三:《臺灣婦人界》刊登之生活實用知識、技能分類……………………..……….109 附錄四:〈探詢臺灣婦人的優點與缺點〉個人論點…………………………………………..170 附錄五:《臺灣婦人界》中出現的臺灣人及其篇章…………………………………………..173 參考書目………………………………………………………………………………………………………………192. V.

(9) 表次. 表 2-1:柿沼文明 1923-1933 年個人經歷………………………………………………………………8 表 2-2:株式會社臺灣婦人社改組相關人士之出身及經歷……………………………..…14 表 2-3:1934-1939 年臺灣婦人社支局/支社一覽………………………………………………..19 表 2-4: 《臺灣婦人界》雜誌 1935-1939 年發行量………………………………………………23 表 2-5:臺灣婦人社編輯、記者一覽表……………………………………………………………….35. VI.

(10) 圖次. 圖 2-1 臺灣婦人社位於臺北市西門町 3 丁目 19 番地……………..……………………….10 圖 2-2 株式會社臺灣婦人社位於臺北市本町 1 丁目 39 番地………..……….………..11 圖 2-3 株式會社臺灣婦人社新址樣貌……………..……………………………………..…………11 圖 2-4 株式會社臺灣婦人社的編輯室………..……………………………….…………………….12 圖 2-5 株式會社臺灣婦人社改組之相關人際網絡……..…………….……….……………..13 圖 2-6 吉鹿善次郎..…………………….…………………………………………………………..………….17 圖 2-7 貝山好美…………..……….…………………………………………………………………...…….…17 圖 2-8 岩田此一………..……………………………………………………………….…………..…………..18 圖 2-9 陳清波..………………..….……………………………………………………………..…..…………..18 圖 2-10 內海忠司…………………….…………………………………………………………………...…….18 圖 2-11 古賀三千人…………………………………………………..………………………………………..18 圖 2-12 古賀千代子..…………………….…………………………………………………………..……….18 圖 2-13 陳成岳……………………….……………………………………………………………..…...………22 圖 2-14 賴森林……………………………………………………..…………………………………………….22 圖 2-15 王兆麟……………………….………………………………………………………………...……..…22 圖 2-16 株式會社臺灣婦人社之部門……………………………………………………..………….25 圖 2-17 印刷部宣傳……………………………………………………..……………………………………..28 圖 2-18 出版部宣傳……………………….…………………………………………………………...………28 圖 2-19 《臺灣日日新報》登載古賀千代子新任臺灣婦人社社長的宴會…………28 圖 2-20 《臺灣日日新報》登載《臺灣婦人界》雜誌的介紹…………………….………29 圖 2-21 兒童作文、圖畫與書法募集……………………………………………………..……..…..30. VII.

(11) 圖 2-22 兒童作文、圖畫與書法募集…………………………………………………..…….………30 圖 2-23 兒童作文、圖畫與書法募集……………………………………………………..………….31 圖 2-24 懸賞課題 ……………………………………………………………………………………..……….31 圖 2-25 讀者原稿懸賞募集………………………………………………………………………..……….31 圖 2-26 陳氏玉葉……………………………………………………………………………………….……….34 圖 2-27 藤井千代子……………………………………………………………………….…………..……….34 圖 2-28 1934 年 6 月號…………………………………………………………….………………..……….41 圖 2-29 1935 年 2 月號……………………………………………………..………………………….…….41 圖 2-30 1935 年 10 月號…………………………………………………………………………..…………41 圖 2-31 1935 年 7 月號……………………………………………………..……….……………..………..41 圖 2-32 1936 年 6 月號……………………………………………………..……….……………..………..41 圖 2-33 1938 年 3 月號……………………………………………………..……………………..………...41 圖 2-34 1935 年 8、9 號…………………………………………………..……………………..………....42 圖 2-35 1936 年 10 月號………………………………………………..……….……………..……………42 圖 2-36 1938 年 5 月號……………………………………………………..………………..……………...42 圖 3-1 福福乳…..………………………………………..………………..……………………………………..48 圖 3-2 瓦斯器……………..………………………………………..……….………..……….……………..….48 圖 3-3 「元氣孩子們」……..………………………………………………..……………………………..48 圖 3-4 1934-1939 年《臺灣婦人界》刊登之文章類型比例………..…..……..………..49 圖 3-5 明治快樂牛奶………………..……………………………………..………………………………...53 圖 3-6 1934 年 5 月號………………………………………………………..……………………...……….55 圖 3-7 1934 年 12 月號……………………………………………………….……………………………...55 圖 3-8 1936 年 1 月號…………………………………………………………..…………………...……….55. VIII.

(12) 圖 3-9 「臘月的人行道,輕響著高跟鞋聲」…………..……………………………………….56 圖 3-10 富士自轉車……………………………………………………………………………………….……57 圖 3-11 側坐於沙灘上的女性……………………………………………………………………….……57 圖 3-12 「勝利藏於胸中」…………………………………………………………………………..……58 圖 3-13 森永製品臺灣販賣會社「スヰート·ガール」(模特兒)林氏鴛鴦…….58 圖 3-14 新高製菓工廠女工………….……………………………………………………….…..……….59 圖 3-15 蓬萊產婆講習所……………………………………………..…..…………………………………60 圖 3-16 明治製菓女服務生…………………………………………………………………………………60 圖 4-1 防毒面具……..………………………………………………..…………………………………..…….88 圖 4-2 空襲………………..…………………………………………………………………….………..……….88 圖 4-3 婦人防空演習………..……………………………………………………………………….……….91 圖 4-4 製作慰問袋(愛國婦人會臺灣本部會員)…..………………………………..….….92 圖 4-5 大日本國防婦人會廢物回收……………………………………………………..…..……….93 圖 4-6 臺北女學生製作雜煮餅與鏡餅………………………………………..……………………..94 圖 4-7 女學生在街頭找人縫千人針……..…………………………………………………..……….95 圖 4-8 女學生在街頭賣花………………………..……………………………..………………………….95 圖 4-9 馬術練習與長刀練習………………..……………………………………..………………….….96 圖 4-10 長刀與弓的練習……………………………………………………..……………………………..96. IX.

(13) 第一章 序章. 一、問題的提出. 1934 年臺灣出現了一部婦女雜誌──《臺灣婦人界》,全彩的手繪封面、多樣的 女性形象,表現了當時的摩登氣氛(見附錄一)。為什麼 1930 年代中期在殖民統治下 的臺灣,會出現這樣一部專業的女性雜誌呢?一般而言,以婦女為對象發行專門的雜 誌,通常意味著當時社會上具有相當教育水準及經濟水準的女性已經達到一定的規 模,她們的閱讀習慣及消費習慣,已經可以支持一個專門的婦女雜誌。1另一方面,雜 誌社因為有銷售壓力,因此婦女雜誌所提供的內容,也要符合當地社會的需求、尤其 是女性的需求,才能吸引民眾購買、閱讀。 1930 年代中期的臺灣,果真已經出現足以支持專業婦女雜誌的讀者群了嗎?如果 是,這些讀者群在民族、性別、階級的分布如何?她提供了什麼樣的知識內容或交流 管道給她的讀者呢?她如何面對在殖民地特殊的社會狀況呢?尤其這部雜誌的發行期 間,正好是日本帝國走向戰爭的時期,她是否因應時局的變化,調整其內容傾向呢? 她與日本本國流行的婦女雜誌有什麼異同呢?以上便是本論文想回答的問題。 本論文的研究對象《臺灣婦人界》雜誌,1934 年 5 月創刊,原則上為月刊,由臺 灣婦人社發行。目前可見最後一期為 1939 年 6 月號,總共 5 年期間,中間 2 度休刊, 共發行了 57 冊雜誌,平均每一冊大約 147 頁左右。封面均為手繪彩圖,內文有論說、 座談會、各種報導、讀者投書及廣告,整體風格與同時期日本的婦女雜誌《主婦之. 1. 當然,婦女雜誌也有不少男性讀者,但如果只有男性讀者,便不需要婦女雜誌。女性讀者可以說是 婦女雜誌關鍵性的存在。 1.

(14) 友》2比較接近。 在日本本國,大約在 1910 年代,學齡兒童就學率已達 97%,社會大眾識字率提 升,經濟發展造就中產階層出現,擁有閱讀能力且具經濟力的大眾數量增加,促使大 眾媒體進一步發展。1920 年代,雜誌出版事業趨於成熟,依消費讀者的年齡、性別、 教育程度出現分化的現象,主要區分為以學生和知識階層為中心的綜合雜誌、以勞動 者與下階層民眾為中心的講談雜誌、以女性為主要消費對象的婦女雜誌,以及以年輕 人為主要市場的少年少女雜誌。其中,婦女雜誌依其讀者教育程度、社會階層逐漸分 化,以菁英女性為主的《婦人公論》、以中產階層為主的《主婦之友》與《婦人俱樂 部》等,婦女雜誌的讀者層以知識、職業、主婦與女學生等中產階層為核心。隨著婦 女雜誌的大眾化,以中產階層讀者為主的大眾型雜誌《主婦之友》、《婦人俱樂部》開 始往女工、女中(家庭或餐廳的幫傭)等下層年輕女性普及,到 1930 年代幾乎獨占了 婦女雜誌的讀者市場。3 在日本所流行的這些大眾雜誌,進入臺灣市場並不困難。在日、臺定期航線的基 礎上,一方面有在臺日本人的固定讀者群,另一方面是受過近代教育的臺灣人也逐漸 加入閱讀市場。根據 1933 年《臺灣新民報》的調查,臺北各書店熱門銷售雜誌有:. 娛樂雜誌 《キング》7,300 部、《講談俱樂部》2,700 部、《富士》1,800 部 《日の出》1,600 部 綜合雜誌 《改造》1,050 部、《中央公論》892 部、《文芸春秋》515 部 2. 《主婦の友》,由主婦之友社發行,1917 年創刊,橫跨戰前、戰後,至 2008 年才停刊,為少數自戰前 即長期發行的婦女雜誌之一,起初以中間階級女性為目標讀者群,後來逐漸受到中下層女性喜愛, 讀者群有相當程度的擴大,銷售量最高曾達到 180 萬部。 3 永嶺重敏,《雑誌と読者の近代》(東京:日本エディタースクール出版部,1997),頁 30-32、172- 202。. 2.

(15) 婦女雜誌 《主婦之友》6,200 部、 《婦人俱樂部》3,800 部、《婦女界》2,000 部 《婦人公論》1,500 部 少年雜誌 《少年俱樂部》3,500 部、《幼年俱樂部》3,800 部4. 雖然和日本本國的雜誌發行部數比起來有很大的差距,5但臺灣每個月可以進口 40,000 部以上的雜誌,再加上本地出版的各種綜合性雜誌,還是可以看出雜誌閱讀市 場的活絡。因此,專業的婦女雜誌《臺灣婦人界》在這個時候出現,也不是奇怪的 事。只是,此時臺灣人女性的就學率還不到 30%,有機會進入中等以上學校的臺灣女 性更是有限,我們可以推測這個雜誌的主要讀者群,應該是在臺日本人以及臺灣中上 階層家庭出身的女性。但是,在臺灣本地發行的婦女雜誌,也很難忽略占絕大多數的 本地女性,因而,民族、性別、階級等概念,是分析這個雜誌不得不考慮的因素。. 二、先行研究之回顧. 關於近代以來日本、中國的婦女雜誌,過去已經有不少研究,大多是探討雜誌女 性形象的呈現與變化。6然臺灣的婦女雜誌,雖然有一些相關研究,但多是利用雜誌中 某個特定主題,例如探討雜誌中的圖像或小說,並沒有特別討論《臺灣婦人界》所處 的特定時空及其整體特色。7本論文的目標是從整體性著眼,較全面地分析《臺灣婦人 4. 李承機,〈台湾近代メディア史研究序説–植民地とメディア–〉,東京大学総合文化専攻文化研 究科博士論文,2004,頁 252-253。 5 《キング》、《主婦之友》有超過 100 萬部的發行量。 6 例如木村涼子,《〈主婦〉の誕生–婦人雑誌と女性たちの近代》(東京:吉川弘文館,2010)、石田 あゆう,《戦時婦人雑誌の広告メディア論》(東京:青弓社,2015)、孔令芝,《從《玲瓏》雜誌看 1930 年代上海現代女性形象的塑造》(臺北:稻香,2011)等。 7 王湘婷〈日治時期女性圖像分析–以《臺灣婦人界》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廣告學系碩士論文, 2011。王琬葶〈世界·民俗·帝國–《臺灣婦人界》小說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 3.

(16) 界》的內容特色。 戰前日本女子教育的目標被稱「賢妻良母主義」,作為以婦女為主要對象的婦女雜 誌,很難跳脫「賢妻良母」的框架。關於戰前臺灣女子教育中的「賢妻良母主義」,有 游鑑明先驅性的研究。8 從東亞女性形象變化的歷史脈絡來看,「賢妻良母」是 19 世紀末期,為了轉變傳 統社會將婦女視為男性財產的傳統觀念,在近代國家形塑的過程中,因為女性未來將 成為國民之妻、國民之母,開始重視女子教育而被提出,強調女性在家庭的重要性。 1910 年代以後,隨著女子教育提升、歐美女性運動、女性主義被介紹到東亞各國,開 始出現「新女性」的觀念,強調女性不是家庭的附屬品,而是獨立的個體,過去曾經 是進步觀念的「賢妻良母」,也被視為是過時觀念。1920 年代以後,隨消費文化發 展,出現了洋裝、短髮的「摩登女性」 ,雖然被批評為「享樂、奢侈、不道德」,但同 時也喚起女性的消費慾望。這三種不同的女性形象,可以說均是近代國家發展過程中 出現的近代女性形象。91930 年代以後,隨著日本發動戰爭,在戰爭動員的需求下,又 出現了「皇國婦女」這種新形象。本論文將透過分類統計,探討出現在日本殖民地臺 灣、又是戰爭時期發行的《臺灣婦人界》,呈現什麼樣的女性形象。. 三、研究方法及內容架構. 刊行於 1930 年代的《臺灣婦人界》,以其專業婦女雜誌之姿,躍上臺灣的歷史舞 文,2014。 游鑑明,〈日據時期臺灣的女子教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 9 陳姃湲,《東アジアの良妻賢母論–創られた伝統》(東京:勁草書房,2006)。牟田和恵,〈新しい 女.モガ.良妻賢母–近代日本の女性像のコンフィギュレーション〉,《モダンガールと植民地的近 代 東アジアにおける帝国.資本.ジェンダー》(東京:岩波書店,2010),頁 151-172。 8. 4.

(17) 台。本論文主要以雜誌刊登的講座與主題文章、專訪、座談會、活動紀錄、封面、廣 告及卷頭照片進行全盤式的整理、統計與分析,嘗試探討《臺灣婦人界》雜誌呈現之 近代女性規範,並論述殖民地臺灣婦女雜誌因其時空特殊性所展現的多重面貌。10 本論文共分為五章。第一章為序章,第五章為終章。 第二章為《臺灣婦人界》的組成:臺灣婦人社之經營與發展。整理臺灣婦人社之 發展概況及其經營層人際網絡,試圖理解經營雜誌的主要組成人物與其特質;其次分 析雜誌社的經營策略,並與日本婦女雜誌比較異同;最後討論組成雜誌風格的作者與 讀者,並闡述雜誌因主導者變更而產生的風格轉變。 第三章為《臺灣婦人界》的主旋律:賢妻良母的規範。本章針對 5 年間雜誌所刊 載之講座與主題文章進行分類與統計,結果發現《臺灣婦人界》除了提供女性讀者大 量實用文章的同時,最重要的中心思想,即是符合當時國家女子教育目標的「賢妻良 母」,因此本章探討雜誌中所呈現的「賢妻良母」規範之內涵;其次分析雜誌「身上相 談」專欄,從讀者投書的煩惱與雜誌社回應,探究雜誌對近代女性作為賢妻良母之角 色的導正。11 第四章為《臺灣婦人界》的多重奏:民族、階級與戰爭。由於該雜誌於戰爭前夕 在殖民地臺灣發刊,因此即使是「賢妻良母」的規範,也不得不受到其時空背景的影 響,而呈現不同樣貌。本章分析雜誌刊登之座談會、專訪、活動等記錄圖文,探究雜 誌中在住臺日民族、臺灣人階級差異以及非常時期國策動員,呈現出殖民地臺灣婦女 雜誌因其時空特殊性所展現的多重樣貌。. 10 11. 本論文對《臺灣婦人界》雜誌的統計分析,未包括小說及文學作品。 「身上相談」為雜誌社所設之專欄,提供讀者大眾遭遇個人煩惱時投書尋求諮詢,由雜誌社請專人回 覆的專欄。 5.

(18) 第二章 《臺灣婦人界》的組成:臺灣婦人社之經營與發展. 本章考察臺灣婦人社發展之經營團隊人際網絡,試圖理解支撐《臺灣婦人 界》之人物組成與其特質,並比較《臺灣婦人界》和日本婦女雜誌在經營策略 上的異同;其次分析該雜誌之作者與讀者,以了解雜誌特色,並探討雜誌因主 導者變更產生風格上的轉變。. 第一節 臺灣婦人社的經營. 本節針對臺灣婦人社經營團隊的人際網絡進行整理,試圖理解經營層人物 的人際關係及其特質,並闡述臺灣婦人社之改組與發展狀況。其次分析雜誌社 經營行銷之策略,比較《臺灣婦人界》與日本婦女雜誌《主婦之友》的異同。. 一、臺灣婦人社之經營團隊. 《臺灣婦人界》於 1934 年 5 月創刊,由臺灣婦人社發行,創刊人與首任主 編為柿沼文明。柿沼文明,出身群馬縣,筆名柿沼二三秋,長期在臺灣以媒體 人身分活躍,特別關注婦人與兒童問題,對佛學有深度研究,與臺灣佛教事業 活動有密切關係。 柿沼文明於 1920 年代至 1933 年之間曾先後任職佛教中學林、子供世界社 講演部、新高新報社及臺南新報社,對婦人、兒童與佛學相當關心。11933 年 1. 〈設佛教專門學院〉,《臺灣日日新報》(1923.5.19),日刊 6 版。〈宜蘭/お伽講演〉,《臺灣日. 6.

(19) 自臺南新報社離職後,於 1934 年創辦臺灣本地發行的婦女雜誌──《臺灣婦人 界》。1934 年 5 月創刊號〈發刊辭〉中,柿沼表示:「⋯⋯從臺灣的各種事情來 看,臺灣有作為臺灣需要思考的事,有婦人問題、家庭問題、社會問題。如此 一來,臺灣需要臺灣的婦人家庭雜誌。特別是本島打破舊慣、內臺融合、國語 普及等問題,應藉由婦女雜誌處理,並訴諸於大眾。⋯⋯」2由此可以看到,柿沼 心目中的臺灣婦女雜誌,關心的是臺灣特有的社會狀況──本島舊慣、內臺融 合、國語普及等問題,可見他其實也關心臺灣本地婦女與社會問題,期待藉由 婦女雜誌改造婦女、家庭與社會。同時,他也意識到,這個婦女雜誌,除了符 合當時社會大眾的婦女觀之外,也必須能在商業上成功,也就是說,他想打造 的是一部「受大眾歡迎又不會讓教育者皺眉」的雜誌。3 創立之初,柿沼文明以個人方式經營臺灣婦人社,與臺灣新聞社、臺灣新 民報社等以株式會社組織經營不同,是依其個人人脈找尋雜誌經營的支援。 〈發 刊辭〉中提到:「⋯⋯民間大長老小松吉久、本島媒體界大御所蒲田丈夫兩位是孕 生本雜誌的雙親。又受到來自役所各方面的支持,本誌才能出世,特別記述以 表感謝之意。還有,新竹無盡株式會社支店長中內猷治夫婦,為協助本誌孕生 的雙親,為(雜誌)能華麗降世向各位表達謝意。⋯⋯」這裡提到的小松吉久是 跨足政界、實業界的大老,蒲田丈夫是大阪朝日新聞臺北支局長,中內猷治則 是金融界人士。4柿沼文明 1926-1933 年間長期擔任臺南新報記者,這段期間應. . 日新報》(1924.4.25),日刊 4 版。 〈基隆久寶寺の成道會七日執行〉,《臺灣日日新報》 (1925.12.07),日刊 3 版。田中一二,《臺灣年鑑》(臺北市:臺灣通信社,1926.12.15),頁 338。田中一二,《臺灣年鑑》(臺北市:臺灣通信社,1929.1.28),頁 292。田中一二,《臺 灣年鑑》(臺北市:臺灣通信社,1933.12.28),頁 334。 2 柿沼文明,〈發刊の辭〉,《臺灣婦人界》1 卷 5 月號(1934.5.1),頁 11。 3 二三秋生,〈編輯室〉,《臺灣婦人界》1 卷 5 月號(1934.5.1),頁 164。 4 柿沼文明,〈發刊の辭〉,《臺灣婦人界》1 卷 5 月號(1934.5.1),頁 13。. 7.

(20) 該與政商界累積了相當的關係,與地方官吏等也熟稔,因此也能得到「來自役 所各方面的支持」。. 表 2-1:柿沼文明 1923-1933 年個人經歷 年. 任職單位. 1923. 佛教中學林. 1923. 基隆月眉山靈泉寺佛學部. 1924. 子供世界社講演部. 1925. 新高新報社. 1926-1929. 臺南新報社 臺北支局. 1929-1933. 臺南新報社 新竹支局. 〈發刊辭〉後面,立刻接著表列了 8 名署名祝賀發刊者,也多是有各種行 政、媒體關係者,與柿沼的職涯都有接點,應該是柿沼以其個人人脈邀請的贊 助者。田端幸三郎 1927-1929 年間擔任臺北市尹時,柿沼文明當時為臺南新報 社臺北支局之記者。柿沼文明 1929-1933 年間轉任臺南新報社新竹支局記者, 田端幸三郎亦轉任新竹州知事,而石川定俊與鈴木秀夫先後擔任新竹州警務部 長,根井洸為新竹州警務課長,內海忠司則是 1932-1935 擔任新竹州知事。其 他還有 57 人於創刊號署名祝賀者,包括官吏與官吏夫人 23 人、實業界 28 人、 媒體界 4 人與佛教人士 2 人,其中實業界人士最多,官吏人數次之。(附錄二) 1930 年代初期,臺灣自日本輸入之婦女雜誌類在各類雜誌中數量最多, 《臺灣婦人界》須面臨僅於臺北銷售量便達 6,200 部的《主婦之友》與 3,800 部 的《婦人俱樂部》等婦女雜誌的競爭。對在殖民地生活的人而言,母國是各項 流行信息的發源地、文明的象徵,閱讀來自內地的婦女雜誌,可以直接得到母. 8.

(21) 國最新鮮的流行、知識,未必要訂閱以臺灣本地題材為主的《臺灣婦人界》。 為了提升競爭力,柿沼文明快速擴充臺灣婦人社規模,臺北總部之外,於 臺灣各地陸續設置支局與通信局。此組織經營方式與田中一二主持之全臺新報 社相似,在臺北總部之外,於各地設置支局並委由支局長負責經營。5於外部增 設支局同時,內部亦進行擴編,因邀請出身日本大學法文學部及外語協會學校 速記部的佐藤素女子入社而新設速記部,另於雜誌上開設「身上相談」專欄而 增設相談部。速記部似乎是為了各種座談會的記錄而設,以座談會方式邀請知 名人士針對相關議題聚集發言、討論,其後將內容刊載在雜誌上,為當時大眾 雜誌常見的手法。「身上相談」專欄也是當時各報紙、雜誌社普遍設置的專欄, 尤其婦女許多煩惱,未必方便與熟識的人商量,報紙、雜誌社的「身上相談」 專欄,便是這些婦女傾訴煩惱、尋求意見的重要管道。這樣的改組,可以視為 柿沼為了爭取更多讀者、與其他已經成熟的雜誌並列而做的努力。 創刊初期,《臺灣婦人界》雜誌一本定價 40 錢,6柿沼文明自言「比起賺 錢,更想做出優秀、內容整備的雜誌」 。7然而 10 個月的經營後,柿沼文明表 示,「竭盡力量憂愁地編輯、經營,但事情每每與意志相反,失敗、阻礙陸續發 生,令人非常苦惱。」8 顯然雜誌賣得不好,1935 年 3 月、4 月臺灣婦人社第 一度休刊。 休刊期間柿沼文明為求雜誌社經營之改善,尋求自身人脈中政商實業界人 士的支援,並進行臺灣婦人社的改組工作。他改變創刊以來個人式的經營方 5. 田中一二,《臺灣年鑑》(臺北市:臺灣通信社,1936.12.24),頁 349。 同時期之日本婦女雜誌《主婦之友》一本 50 錢,且依據《臺灣婦人界》所附之郵物資訊, 雜誌屬於第三種郵物,每 60 瓦 5 厘,加上臺日之間郵資為 50 錢。 7 柿沼文明,〈發刊の辭〉,《臺灣婦人界》1 卷 5 月號(1934.5.1),頁 12。 8 柿沼文明,〈改造號に題す〉,《臺灣婦人界》2 卷 5 月號(1935.4.10),頁 25。 6. 9.

(22) 式,發起設立株式會社臺灣婦人社,籌措資本金二萬圓(一千股,一股二十 圓),以期穩固雜誌社的根基。9在雜誌社改組之際,社址自臺北市西門町搬遷 至本町大街三層樓的水泥建築中,力邀「地方、臺北的讀者,路過時順道走 走,與編輯員一同促膝談話。」10. 圖 2-1:臺灣婦人社位於臺北市西門町 3 丁目 19 番地(→標示處) 來源:1930 臺北市地圖,中央研究院臺灣百年歷史地圖. 註:1934 年臺灣婦人社社址位於西門町 3 丁目 19 番地,比對 1930-1935 年臺北市地圖 決定採用有番號且解析度較好的 1930 年臺北市地圖以呈現其位置. 9. 〈社告〉,《臺灣婦人界》2 卷 7 月號(1935.6.10),頁 72。 〈社告〉,《臺灣婦人界》2 卷 9 月號(1935.8.10),頁 11。. 10. 10.

(23) 圖 2-2:株式會社臺灣婦人社位於臺北市本町 1 丁目 39 番地 來源:1935 年臺灣博覽會紀念臺北市街圖,中央研究院地理資訊數位典藏計畫 http://gis.rchss.sinica.edu.tw/mapdap/?p=6697&lang=zh-tw. 圖 2-3:株式會社臺灣婦人社新址樣貌,為位於本町通之三層樓建築 來源:〈社告〉,《臺灣婦人界》2 卷 9 月號(1935.8.10),頁 11. 11.

(24) 圖 2-4:株式會社臺灣婦人社的編輯室 來源:〈社告〉,《臺灣婦人界》2 卷 9 月號(1935.8.10),頁 11. 雜誌社改組之際,柿沼文明以小松吉久、貝山好美、宮本一學、河村徹、 內海忠司、吉鹿善次郎等人為基礎,擴張人際網絡,吸引政商實業界人士加入 雜誌社的經營。原來未見於創刊號祝賀名單中的古賀千代子、金子光太郎、岩 田此一、田邊幸四郎、南保信、陳清波以及黃建潘(藩)11加入了雜誌社的改 組行列。筆者以附錄二之人物表為基礎,找尋與上述 7 位有關的人物並整理其 關係,試圖以人際網絡圖像說明彼此間的關係,如圖 2-5。. 11. 關於黃建潘(藩),其名字在雜誌中有「黃建潘」與「黃建藩」兩種,且筆者尚未能搜尋到 此人的相關資料,有待日後努力。由於兩者在《臺灣婦人界》各自刊登之次數相仿,而《臺 灣日日新報》寫為黃建潘,故暫時將此人名字書寫為「黃建潘(藩)」。 12.

(25) 圖 2-5:株式會社臺灣婦人社改組之相關人際網絡 註 1:臺灣產業組合協會臺北州支會,《臺北州下產業組合役職員錄》(不詳:臺灣產業組合協 會臺北州支會,1933.9.18),頁 14。 註 2:田中一二,《臺灣年鑑》(臺灣通信社,1929.1.28),頁 392。. 從內海忠司日記中,可以發現柿沼文明、宮本一學、古賀三千人、古賀千 代子、吉鹿善次郎、小松吉久、貝山好美、岩田此一、田端幸三郎、河村徹、 陳清波等人之名字。12內海忠司擔任新竹知事時應與柿沼文明有所接觸,柿沼 文明於 1934、1935 年曾兩度拜訪內海忠司。13而小松吉久、吉鹿善次郎、古賀 三千人和內海忠司之關係密切,經常一同協商公共建設、宴會等事宜。小松吉 久、內海忠司、吉鹿善次郎在雜誌創刊時給予柿沼文明贊助與支持,他們可能 向古賀三千進行了遊說,加上古賀三千人為臺南新報社的董事,柿沼文明可能 以其前臺南新報社記者身份,由社長宮本一學這條線向古賀三千人尋求援助, 12. 近藤正己、北村嘉恵、駒込武編,《內海忠司日記 1928-1939–帝国日本の官僚と植民地台 湾》(京都:京都大學學術出版會,2012),頁 1187、1176、1185、1185、1174、1185、 1187、1190、1182、1187、1182。 13 近藤正己、北村嘉恵、駒込武編,《內海忠司日記 1928-1939–帝国日本の官僚と植民地台 湾》(京都:京都大學學術出版會,2012),頁 570、591。. 13.

(26) 最後古賀三千人投資《臺灣婦人界》改組,並由其妻子古賀千代子投入雜誌社 的經營。從《臺灣日日新報》的報導可知,內海忠司 1928 年擔任臺北州警務部 長時,岩田此一擔任臺北北警察署長,兩人業務多有相關,日記中也有岩田此 一與內海忠司一同出席官民協商會議與處理司法糾紛的紀錄。14當時,岩田此 一的業務與大稻埕第一聯合壯丁團長陳清波有許多接觸。陳清波身為大稻埕青 年團長,與內海忠司警務部長、顧問岩田此一署長、吉鹿善次郎市議員有許多 接觸,15可能在內海忠司與吉鹿善次郎的影響下,岩田此一與陳清波加入臺灣 婦人社改組行列。而金子光太郎與貝山好美、小松吉久一起組成保證責任溫故 信用組合,又與小松吉久、河村徹、田端幸三郎同為臺北競馬會的幹部,可能 受到多人的遊說而加入雜誌社的改組。此外,1929-1933 年間擔任交通局臺北 電信局長的田邊幸四郎,可能因 1932 年一起以電話假借陳清波之名進行詐騙的 犯罪調查時,與岩田此一、陳清波有所接觸。16 柿沼文明藉由人際網絡的擴 充,以組成株式會社方式,讓政商實業人士加入《臺灣婦人界》雜誌的經營行 列。. 表 2-2:株式會社臺灣婦人社改組相關人士之出身及經歷 人名 / 興趣. 出身 / 學歷. 柿沼文明 佛教研究. 吉鹿善次郎. 經歷. 出處. 子供世界社演講部、新高新報社、臺南新報社. (註 1). 群馬縣. 頁 335. 記者 福岡縣. 1932 臺北市協議會員、1934 臺灣勸業無盡株. 14. (註 2). 近藤正己、北村嘉恵、駒込武編,《內海忠司日記 1928-1939–帝国日本の官僚と植民地台 湾》(京都:京都大學學術出版會,2012),頁 106。 15 〈大稻埕青年團發團式及披露會〉,《臺灣日日新報》(1928.11.19),日刊 8 版。〈大稻埕青年 團近く團報發刊〉,《臺灣日日新報》(1931.3.13),夕刊 2 版。 16 〈名士の名を騙り電話で詐取北署で犯人を捕ふ〉,《臺灣日日新報》(1932.10.11),夕刊 2 版. 14.

(27) 1896 渡臺. 式會社社長、臺北信用組合理事、臺灣爆竹煙. 頁 8-9. 火會社監查役 貝山好美. 宮城縣. 1929 臺灣正米市場組合常務理事、1933 保證. (註 3). 劍道、棋、讀書. 拓殖大學. 責任溫故信用組合監事、1936 臺北市會議員. 頁 81. 律師,1929 臺北競馬會理事長、1933 保證責. (註 4). 任溫故信用組合理事、1935 臺北市會議員、. 頁 393. 金子光太郎. 富山縣. 馬術、棋、撞球. 中央大學法科. 1936 臺北州會議員. (註 3) 頁 89-90. 岩田此一 馬術、撞球. 岐阜縣. 1928 臺北北警察署長、1934 辭官入實業界、. (註 5). 1935 臺北茶商公會理事、1936 臺北市會議員. 頁 20. 1928 大稻埕第一聯合壯丁團長、大稻埕青年團 陳清波. 臺北市大稻埕. 長、1932 錦記製茶會社常務取締役、臺北勸業. 騎馬、詩、讀書. 廈門中華中學校. 信用組合長、1933 臺北商工協會長、1934 臺. (註 3) 頁 219. 北市協議會員、1935 臺北市會議員 有馬康純. 鹿兒島士族. 1932 援助民間航空事業渡臺. 騎馬. 東大商學科. 1937 轉職貿易商. (註 3) 頁 13. 1934 總督府評議會員、株式會社臺灣商工銀行 取締役頭取、臺灣煉瓦株式會社取締役、臺灣 福岡縣 古賀三千人. 1896 渡臺. 爆竹煙火株式會社社長、臺北鐵道株式會社社. (註 6) 頁 72. 長、高雄土地株式會社取締役、臺南新報社取 締役、高雄信用組合理事長 古賀三千人之妻 古賀千代子. 1936.10-1940.3 擔任愛國婦人會臺灣支部本部. (註 7) 頁 729. 評議員. 田邊幸四郎. 東京. 1929-1933 交通局臺北電信局長. (註 8). 1933 國際無線電話會社臺北出張所所長. 1933.9.27 夕刊 n02. 臺北州巡查 德島縣 南保信. 中央大學法學部. (註 9). 1936.6-1937.10《臺灣婦人界》編輯兼發行人. (註. 1944 臺北第三中學校囑託. 10). 黃建潘(藩). 尚無資料. 小松吉久. 東京士族. 1896 總督府民政局、1901 臺北監獄長、1920. 15. (註 3).

(28) 1896 渡臺. 進入實業界、1920 日本拓殖株式會社專務取締. 頁 132-. 役、臺灣炭業株式會社社長、朝日製糖株式會. 133. 社社長、臺灣電氣興業株式會社取締役、新竹. (註 4). 州協議會員、1929-1937 總督府評議員、臺北. 頁 393. 競馬會相談役、1933 保證責任溫故信用組合 京都宇治 內海忠司. 京都帝大法科. 1928 臺北州警務部長、1931 臺北市尹、19321935 新竹州知事、1936-1938 高雄州知事 1897 國語傳習所教諭、1907 依本願免官、入. 埼玉縣 臺南新報社、1927-1929 臺南市協議會員、 宮本一學. 中央大學法科 1896 渡臺. (註 6). 1930-1934 臺南州協議會員、1935-1941 總督. 頁 8 (註 5) 頁 355-. 府評議員、1935 臺南新報社社長. 356. 註 1:田中一二,《臺灣年鑑》(臺北市:臺灣通信社,1935.11.29)。 註 2:大園市藏,《現代臺灣史》(臺北市:日本植民地批判社,1934)。 註 3:興南新聞社,《臺灣人士鑑》(臺北市:興南新聞社,1943)。 註 4:田中一二,《臺灣年鑑》(臺北市:臺灣通信社,1929.1.28)。 註 5:作者不詳,《臺灣人士鑑》(臺北市:株式會社臺灣新民報社,1937)。 註 6:臺灣新民報社調查部,《臺灣人士鑑》(臺北市:株式會社臺灣新民報社,1934)。 註 7:大橋捨三郎,《愛國婦人會 臺灣本部沿革誌》(臺北市:愛國婦人會臺灣本部, 1941.2.11)。 註 8:臺灣日日新報社,《臺灣日日新報》(臺北市:臺灣日日新報社)。 註 9:檢索自「臺灣人物誌」系統。 註 10:檢索自「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 株式會社臺灣婦人社發起人為柿沼文明、吉鹿善次郎、貝山好美、金子光 太郎、岩田此一、田邊幸四郎、南保信與黃建潘(藩)。171935 年 3 月至 8 月間 前後召開三次發起人會,由創立委員長吉鹿善次郎主持討論決議資金股份募集 之事,最後共有 49 名股東,其中 25 位為女性,占有半數。181935 年 9 月舉辦. 17 18. 黃建藩的個人資料尚未尋獲,有待日後努力。 〈臺灣婦人社創立總會速紀錄〉中雖紀錄女性股東有 25 位,但無名單記錄,無從深入了解。 16.

(29) 株式會社臺灣婦人社創立總會,由金子光太郎代逝世之吉鹿善次郎主持會議並 決議重要職務,古賀千代子、柿沼文明、田邊幸四郎、陳清波與黃建藩擔任取 締役,有馬康純、貝山好美及金子光太郎擔任監查役,有馬康純和岩田此一擔 任檢查役。隨後董事會議中,考量臺灣婦人社業務與女性密切相關,最後由古 賀千代子當選社長。19株式會社臺灣婦人社改組之後,「股東大部分為婦人,董 事也是由婦人占有重要職位。這可說是在內地恐怕也沒有類似例子的特別的株 式會社。」20 除了女性占重要位子之外,有 2 位臺灣人男性加入經營陣容,也值得注 意。其中陳清波是大稻埕茶商且為地方領袖,與在臺日本政商人士多所往來; 黃建潘(藩)由於尚無資料,出身經歷不詳。有臺灣人加入一事,或許代表著 雜誌社的經營更迫切需要納入臺灣人讀者,因此想採納臺灣人紳商的視角。. . 圖 2-6:吉鹿善次郎 圖 2-7:貝山好美 圖 2-6 來源:大園市藏,《臺灣人物誌》(臺北:谷澤書店,1916),頁 300 圖 2-7 來源:臺灣新民報社調查部,《臺灣人士鑑》(臺北市:臺灣新民報社, 1934),頁 29 19. 〈臺灣婦人社創立總會速紀錄〉,《臺灣婦人界》2 卷 10 月號(1935.9.10),頁 92-93。 柿沼文明,〈躍進號に題す〉,《臺灣婦人界》2 卷 9 月號(1935.8.10),頁 10。內地婦女雜 誌社之女幹部比例,未能查明,待日後進一步分析比較。 20. 17.

(30) . . . 圖 2-8:岩田此一 圖 2-9:陳清波 圖 2-10:內海忠司 圖 2-8 來源:不詳,《臺灣人士鑑》(臺北市:株式會社臺灣新民報社,1937), 頁 20 圖 2-9 來源:臺灣新民報社調查部,《臺灣人士鑑》(臺北市:臺灣新民報社, 1934),頁 132 圖 2-10 來源:臺灣新民報社調查部,《臺灣人士鑑》(臺北市:臺灣新民報社, 1934),頁 8. . 圖 2-11:古賀三千人 圖 2-12:古賀千代子 圖 2-11 來源:內藤龍平編,《臺灣四十年回顧》(臺北市:不詳,1936.2), 目次前頁 圖 2-12 來源:《臺灣婦人界》2 卷 10 月號(1935.9.10),頁 10. 18.

(31) 創立總會結束後,同一場地進行雜誌社各地支局長的推薦,接著召開支局 長會議,討論支局事務。21此外,此次改組也增設代理部、出版部及印刷部, 期使雜誌社之出版事業更加完備。雜誌社設置這些部門,或許意味著雜誌社不 是只靠賣雜誌就能生存,必須多角經營,增加收入,所以增加代理商品販售、 出版或印刷的營業項目。 株式會社臺灣婦人社成立後,地方支局設置與支局長亦是穩固雜誌社發展 的重要因子,1934-1939 年間各地支局設置與人事狀況如下表 2-3。. 表 2-3:1934-1939 年臺灣婦人社支局/支社一覽 支局/社. 基隆. 出身/學歷. 時間. *入江フサ子. 1934.9. 鄭耀棋 新竹市南門町. *中島スエノ 劉金泉 新竹郡新埔庒. 1935.9. 1934.9 1935.9. 1937.3. 中央大學. 商賛生 臺南. 臺南 王兆麟 鳳山街 京都龍谷大學. (註 1) 1935.8.17. 菸草酒小賣人書記,二次參選保正. 尚無資料. 1926-1933 樹林酒工場臨時工手. (註 7) (註 3). 1936-1942 交通局臺北鐵道工場雇員. *笹原隆子 報、臺灣婦人社。興趣:讀書、麻. (註 2). 張金印 雀、競馬、園藝。嗜好:菸草. 1934.9. 尚無資料. 1935.9. 1924-1926 臺南第三公學校訓導. 1920 鳳山街保正、1923 淨土真宗 1936.11 本願寺布教使、1923 大稻埕布教所 附屬大正義塾主任、1926 臺南彌陀. 21. 出處. 1931 入臺灣新聞界、臺灣時事新. 江崎勝茂. *金丸仲子. 尚無資料. 駐在記者. 日刊 05. 臺中 東京市. 經歷、興趣、宗教信仰. 〈本社支局開設〉,《臺灣婦人界》2 卷 10 月號(1935.9.10),頁 23。 19. (註 3) (註 4). 黃夢塵 *鄭氏基雲. 頁 8 (註 1).

(32) 宗教家. 1920.3.28. 寺住持、1929 臺南家政女學院長. 日刊 06 王秀男. 1937.3. 陳成岳 羅東. 花蓮港. 羅東名望家春園醫院長陳茂鏗之子. 羅東街. 1934.10 羅東信用組合監事、羅東青陽會主. 日本大學齒科. 筆、1935 羅東街協議員. 津久井忠夫. 1934.10 1941 花蓮港市會議員. 賴森林 桃園. 豐原街. 三和炭礦公司長、三友炭礦株式會 1935.9. 臺北商工學校商科. (註 5)頁 98 (註 1) 1935.12.20 夕刊 n04. (註 3) (註 6) 頁 396. 役、鶯歌礦業會委員 1935.9. 尚無資料. 菅武雄. 1939.3. 1938 發行《新竹州の情勢と人物》. 有馬康純 鹿兒島士族. 社副社長、豐原製冰株式會社監查. 黃建藩 新竹. 高雄. 王兆麟長子. 1935.9. 東大商學科. *黃氏新妹. (註 1). 1932 援助民間航空事業渡臺. 1932.7.14. 國民防空協會理事. 夕刊 n01. 1937 轉職貿易商. (註 8) 頁 13. 松尾鍈次郎 和歌山縣. 東部. 高松正二. 1939.2. 1935.9. 國鐵時報社高雄支局長. 1930-1933 交通局花蓮港鐵道出張. 所 1938-1942 鐵道部公務課. 伊藤旭 福島縣 淨土宗. (註 3) (註 1) 1934.4.12. 官府機構承辦商、嘉義地方振興協 1937.3. (註 2). 從事文筆工作. 會囑託、原新高新報支局長、. 日刊 08. 1938 嘉義市役所庶務課囑託. (註 2). 嘉義. (註 3) 1916-1917 嘉義廳斗六尋常高等小 *小島操子. 1939.2. (註 3). 學校雇員、1919 嘉義廳西螺尋常小 學校教諭心得. 大連. *宮川わい子. 1934.9. 竹下康國. 尚無資料. 20.

(33) 東京 田中路朗 支社. 1937.3. 尚無資料. 註 1:臺灣日日新報社,《臺灣日日新報》(臺北市:臺灣日日新報社)。 註 2:檢索自「臺灣人物誌」系統。 註 3:檢索自「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 註 4:臺灣新民報社調查部,《臺灣人士鑑》(臺北市:株式會社臺灣新民報社,1934)。 註 5:林進發,《臺灣官紳年鑑》(臺北市:民眾公論社,1932)。 註 6:作者不詳,《臺灣人士鑑》(臺北市:株式會社臺灣新民報社,1937)。 註 7:〈昭和八年一月至六月退職者履歷書(2)〉,《昭和年間官職員履歷書》,臺灣總督府專賣 局公文類纂。檢索自「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http://tais.ith.sinica.edu.te,2018.4.7。 註 8:興南新聞社,《臺灣人士鑑》(臺北市:興南新聞社,1943)。. 由表 2-3 臺灣婦人社 1934-1939 年間各地支局設置與人事狀況整理發現, 雜誌社改組前,臺灣婦人社已設有基隆、臺中、臺南、羅東、花蓮港與大連 6 個支局與通信部。其中,基隆支局長入江フサ子、臺南支局長金丸仲子、臺中 通信部長中島スエノ與大連支局長宮川わい子為日本人女性,花蓮港支局長津 久井忠夫為日本人男性,除羅東支局長陳成岳為臺灣人外,其餘支局長皆為日 本人。改組後,增設支局並變更支局長(表 2-3),由人事變動發現,有不少臺 灣人男性加入《臺灣婦人界》支局之經營,10 個支局中臺灣人男性支局長增加 為 6 位,超過一半。臺灣婦人社前後 20 位支局長中有 8 位臺灣人,可見以日本 人為主經營的臺灣婦人社,於支局經營中積極將臺灣各地方男性領袖階層人士 納入,期與各地臺灣人合作以擴展雜誌的消費市場。由於資料有限,各地臺灣 人男性支局長對雜誌社的影響仍然未能釐清。唯臺南支局長王兆麟因是臺南彌 陀寺住持,宗教信仰上與柿沼文明及社長古賀千代子相同,22且又為臺南家政 22. 〈佛陀の慈光に輝く 臺南家政學院を訪ねて〉,《臺灣婦人界》3 卷 8 月號(1936.8.20), 頁 91。由記者所言「院長老師是虔誠的佛教徒,在信仰上與古賀社長是同路人」可知。 21.

(34) 女學院長,在地方的活動較為積極,有比較多的線索(詳見第四章)。. 圖 2-13:陳成岳 圖 2-14:賴森林 圖 2-15:王兆麟 圖 2-13 來源:林進發,《臺灣官紳年鑑》(臺北市:民眾公論社,1932), 頁 98 圖 2-14 來源:不詳,《臺灣人士鑑》(臺北市:株式會社臺灣新民報社, 1937),頁 396 圖 2-15 來源:臺灣新民報社調查部,《臺灣人士鑑》(臺北市:臺灣新民報 社,1934,頁 15. 改組之後的成果如何呢?從發行量或可稍微掌握。 《臺灣婦人界》各年度發 行量如表 2-4。1934 年發刊當年沒有記錄,無法做改組前後對比。1935 年 12 月,《臺灣婦人界》發行 5,300 部,僅次於《臺灣教育》8,687 部、《臺灣警察時 報》8,238 部與《專賣通信》8200 部,排名第三,以沒有行政體系直接援助的 情況,販售成績算是相當亮眼。一個月 5,300 部的話,一年的發行量約有 60,000 部左右,非常可觀。. 22.

(35) 表 2-4:《臺灣婦人界》雜誌 1935-1939 年發行量. 資料來源: 1.《昭和十年臺灣總督府第三十九統計書》(臺北:臺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 1937.3.31),頁 154-155。 2.《昭和十一年 臺灣總督府第四十統計書》 (臺北:臺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 1938.3.31),頁 116-117。 3.《昭和十二年 臺灣總督府第四十一統計書》 (臺北:臺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 1939.3.30),頁 110-111。 4.《昭和十三年 臺灣總督府第四十二統計書》 (臺北:臺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 1940.3.31),頁 110-111。 5.《昭和十四年 臺灣總督府第四十三統計書》(臺北:臺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 1941.3.31),頁 104-105。. 正當臺灣婦人社改組完成趨於穩定之時,柿沼文明逐漸讓出雜誌社經營主 導權,1936 年新年號發刊辭可見其鬱悶之情與托孤之感,同月,柿沼文明自 殺。23 1936 年 2 月《臺灣婦人界》第二度休刊,3 月恢復刊行,由社長古賀千代 子統籌主導雜誌經營。1936 年 12 月發行量較前一年下降許多,共發行 3,099 部。1937 年 3 月雜誌社增設東京支社與嘉義支局,看似仍持續擴張,但其實同 年 10 月號起雜誌篇幅減少了約四十頁左右,發行量亦大幅下滑,不過仍持續每 月出刊。1938 年 12 月發行量降至 993 部,內地發行量更是大幅度下滑,自前 一年的 210 部降至 16 部。1939 年 12 月雜誌發行 1,400 部,狀況雖稍有起色,. 23. 柿沼文明,〈本誌三齡を迎ふ〉,《臺灣婦人界》3 卷 1 月號(1935.12.10),頁 25。〈臺 灣婦人界二月號の休刊の後を享けて〉,《臺灣婦人界》3 卷 3 月號(1935.3.1),頁 12, 藤瀨徹志郎表示「柿沼文明在山窮水盡之下,選擇了死亡的道路」。 23.

(36) 但已無法與 1935、1936 之盛況相比。 1939 年 6 月號為目前可見《臺灣婦人界》之最後一期,但由於 6 月號完全 沒有停刊徵兆,《臺灣日日新報》亦如常登載《臺灣婦人界》雜誌之介紹。24同 年度統計書中,仍有《臺灣婦人界》的發行統計。由於統計書的統計方式是 「依臺灣新聞紙令得以發行之刊物,日刊為十二月底的一次發行部數、月刊為 十二月的發行部數、週刊·旬刊·半月刊等為十二月的最後一次發行部數」,所以 月刊是以每年十二月的發行部數進行統計。251939 年既然有《臺灣婦人界》的 發行量統計,當年雜誌應有刊行至 12 月。而次期統計書(昭和十五年度)已無 報紙雜誌出版物發行量的統計資料紀錄,但 1941 年《臺灣日日新報》關於古賀 千代子社長之報導,仍稱呼其為「臺灣婦人社社長」。26因此,筆者推測《臺灣 婦人界》之後仍有持續刊行,1939 年 6 月號應非最後一期。. 二、雜誌的行銷手法. 為使《臺灣婦人界》雜誌經營穩固,雜誌社逐步增設部門,如圖 2-16。其 中,1935 年新年號有營業部人員伏喜米次郎、清水晃、高春榮署名恭賀讀者新 年;另 1936 年新年號有社員林福、王金連、高春榮、高炳燦、吳氏老綢、中宗 善作與內田禮子署名祝賀讀者新年。由於資料有限,除了查知林福為東勢郡承 包商、王金連為彰化東門土木建築承包商兼營鳳梨罐頭製造業、中宗善作與內 24. 〈雜誌紹介〉,《臺灣日日新報》(1939.6.7),夕刊 3 版。 「本表ハ臺灣新聞紙令ニ依リ發行セルモノニシテ日刊ニ在リテハ十二月末ノ一回ノ發行部 數、月刊ニ在リテハ十二月分ノ發行部數、週刊·旬刊·半月刊等ニ在リテハ十二月ノ最後ノ 一回ノ發行部數ナリ」,出自《昭和十年 臺灣總督府第三十九統計書》(臺北:臺灣總督府 官房調查課,1937.3.31),頁 154-155。 26 〈古賀千代子氏〉,《臺灣日日新報》(1941.6.28),日刊 1 版。 25. 24.

(37) 田禮子為雜誌社記者之外,其餘人員出身經歷不明。不過,可以清楚看到臺灣 人成員增加,甚至有臺灣人女性加入。. 圖 2-16:株式會社臺灣婦人社之部門. (一)行銷方面. 雜誌之銷售情況往往影響雜誌社盈虧,行銷策略得設法多元且具吸引力。 經濟實惠是吸引讀者的重要因子,定價與優惠促銷影響著消費者購買的動機。 《臺灣婦人界》為臺灣發行之雜誌,銷售對象的鎖定與發散亦顯重要。此外, 適度的開源與善用其他媒體增加曝光率亦是不可忽視的行銷方法。. 1.訂閱優惠 柿沼文明期許《臺灣婦人界》是「大家可購得,不欠錢能繳款獲得」的雜 誌,一本定價 40 錢。27 1934-1939 年間僅有 1935 年 1 月號漲為 50 錢及 1935 年 5 月號到 8 月號降為 20 錢的 5 次價格變動之外,其餘各年月號均為 40 錢。 與同樣臺灣發行之《臺灣實業界》定價的 35 錢相較稍高,但與輸自日本的婦女 27. 柿沼文明,〈發刊の辭〉,《臺灣婦人界》1 卷 5 月號(1934.5.1),頁 12。 2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Kastner(2009), Political Conflict and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and Beyond,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在臺灣的對外經濟關係方面,自

臺灣史 經濟與文化的多樣性 經濟活動 臺灣歷史上的商貿活動 世界史 文化的交會與多元世界.. 的發展

1922 年日本帝國在殖民地臺灣設立第 一所高等學校─臺北高校,目的為開啟

三、康熙臺灣輿圖以寫實的手法描繪了 17、18 世紀臺灣西部豐富的歷史與人文訊息。圖 17

(A)新一代設計展創辦時間應為 1981 年非 1991 年。2020 年 2 月臺灣成立國 家級設計研究院「財團法人臺灣設計研究院」(Taiwan Design Research

各位老師,您聽過「臺灣文史教學研習」嗎?國立臺灣圖書館(以

為釐清中華民國(臺灣)對第 12.04 條所為之承諾,提供金融服務之法人機

臺大機構典藏NTUR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二 Repository, http://ntur.lib.ntu.edu.tw) 經驗與協助推 動臺灣學術機構典藏TAIR (Taiwan Academic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