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不 論是作品是否得到觀賞者的喜愛或了解,它是活生生、有生命的創作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不 論是作品是否得到觀賞者的喜愛或了解,它是活生生、有生命的創作"

Copied!
1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伍、作品介紹

藉作品的呈現,以回顧創作時的心路歷程;以戰戰兢兢的實驗精神,來 反省外在的形式表規與內在的情感之間的交融;並以創作來驗證本論文的論 點。我是以藝術家的眼光來作創作的理想,而非是實用家或科學家的角色;

因時間匆促,未能花更多的精神來琢磨畫面,未盡之處,還望指正。

不過在我寫作與創作之間,有很多是受到客觀條件的不足,有些主觀意 象的主張,難有較舒坦的陳述。尤其身為畫家、創作者往往在一剎那時間的 感動,就是生命的全部付出,對於要表現的對象,是得意忘象的、也是個人 經驗與情感的投入,有些能說出它的原由、有些則隱入在人的情意之上。不 論是作品是否得到觀賞者的喜愛或了解,它是活生生、有生命的創作。

(2)

一、樹的速寫

年代:2002-2003

材料:日本素描紙 鉛筆 水彩顏料 尺寸:四開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註 3),面對大樹的壯觀,回憶 著,它伴随著無數人、孩童的休閒、遊戲、玩耍,樹下的談笑風生,它也護 衞著人們,世世代代無私的包容著我們。亞熱帶的臺灣,應該多有綠樹成蔭 與鳥語花香才對,怎麽做不到呢?想是樹木過多,生長也快,就毫不稀奇,

人反而以砍樹剪樹為娛樂。常看樹木半腰被砍斷,還有被剪為鳥獸形狀為美 觀,欺負樹木之舉,比比皆是。

以速寫的方式描繪樹的姿勢,水分淋漓的渲染效果,配合著濃黑的線條 筆觸的肌理處理,企圖以此加強樹的蒼勁堅挺,引發樹的內在本質;刻意留 下的空白,是為了表現物象的「實」與空間上的「虛」,虛實之間交融成空靈 的境界。

圖 1-3、1-4 為同一棵樹,老樹、老房子共存共生,陪伴著數代子子孫孫 的生老病死,老樹庇蔭著這個家族的興衰,老樹下的土地公守護著這週遭的 人、事、物。圖 1-4 畫面的右下方染上一片黃色,隱含著神靈的顯像,以彰 顯人和老樹、老房子之間的情感連繫,樹庇佑著土地公,土地公保佑著身邊 的人,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的傳統。

圖 1-6、1-7、1-8 為同一棵老樹。採漸進式的構圖方式,微觀的視覺,

把樹畫得越來越逼近觀者,相對的空間的深度也越來越淺。畫面粗壯的樹幹、

斑剝的樹皮迎面而來,欲帶領觀者體會它的生命本質。

(3)

二、人像系列

年代:2003

材料:黃素描紙、碳精筆、水彩顏料

作此人物動態速寫,其實是為了在「化作春泥更護花」圖中的點景人物 作草圖設計,意外地發現一些現象,故特此納入本論文中。

那天下午,把模特兒慧玲小姐請來工作室,慧玲是我多年前就已認識的 好朋友。看著未完成的作品,把心中想要表現的意圖與她溝通後,決定在自 家後院作一即興舞蹈表演。握著相機,定點移動著,模特兒的身形化作飄然 的舞者、悠遊的遊魂、非凡的仙女,忽而飛向天邊忽而飄入了叢林裏。在整 個過程中:舞姿的歡愉氣氛,呈現出對大自然的歌頌與膜拜;人也由具體的 實像化為了虛無飄渺的虛像;陶醉在大自然的洗禮下,人體與自然合而為一 了,神秘與幻想的氣氛不斷的環繞著;當下不停的按快門,欲捕捉瞬間的身 體韻動;在創作中,靈現的出現、靈感的發生可是可遇不可求的,欲把此「人 與自然」的合諧性融入我的繪畫創作裏。感謝慧玲的知我心、知我性的鼎立 相助。

在畫面的形式上,以低彩度的色調加上大量的水分渲染後,用碳精筆來 勾勒舞者的動勢。存在於光影的遇合處有著不著痕跡的留白,輕重轉折快慢 的線條變化,在此系列裏不只是輪廓的界定,也強烈的引出舞者的活力,以 有限的形體表現,釋放出無限的可能。

(4)

三、化作春泥更護花

年代:2003

材料:黃素描紙、墨汁、水彩顏料 尺寸:全開

此件作品在我的繪畫風格裏,是關鍵性的轉變期。在去年年底,有股衝 動想要去體會「不經一番寒澈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的景致氣氛,於是背著 畫具,帶著兩個跟班─一老一小朝目的地桃園的角板山上路了,老的是媽 媽,小的是稚兒墨林,在現場作畫期間,稚兒時而在樹林間遊戲追逐,時而 撿拾落花,一句:「媽媽啊!花花送給你。我好愛你喔!」回應:「謝謝 Daanish (英文名字),這花花好漂亮,媽媽也好愛你喔!」接起小小的落花,抱個滿 懷親親之後,催促著:「去跟阿婆到那邊逛逛,快點喔!不然阿婆婆就不等你 了。」這小小的身影讓我發現了大自然中喜悅的驚奇;時間就在停停頓頓、

疾速輕重的振筆中流逝中而過,不知不覺,天色向晚、暮色乍起,老人家催 促趕快回家;掛念著這件事,隔幾天連哄帶騙,浩浩蕩蕩又去了兩趟。

角板山的當場寫生,捕捉了梅林的清幽,枯枝交織而成的密林。放在畫 架上數日,總覺得缺了什麼似的?可是又不知道我要些什麼?以至遲遲不能 完成,思索著如何突破瓶頸,其間的心情,混混迍迍的茫茫然的,不知為何?

也不知應航向何處?

拿著作品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請黃教授光男解除心中的困境,支支吾 吾的道出困難處,黃老師提醒:「畫面,花掉了!」當下才體會到之前的創作,

只停留在外在的純粹美感,慚愧至極。

我在後期的處理方式中,大膽的以沈重的黑色連洗帶染過整個畫面,只 留下一道微亮的空間。藉濃墨的墨韻變化、層層的重疊,或乾擦或渲染或勾 勒,樹枝與樹枝之間模糊了,位於畫面中間的兩株主幹,凸顯出來了。

「化作春泥更護花」的想法,是來自對樹的自然生態的啟發,枯木腐化

(5)

為土,供給其它植物的養分,生命無常啊!物種的延續也生生不息的循環交 替著。畫中蕭瑟的枯枝,活力的女人體,黑沈的樹幹,遊絲般的平原,虛虛 實實的穿插在一起,人和樹同化為一體。

(6)

四、「生」展

年代:2003

材料:640 磅法國水彩紙、水彩顏料 尺寸:全開

題材選自位於湖口的大榕樹。去年假日的某一天,同事邀約去附近踏青,

一部廂型休旅車裏,共有三個家庭,六個活蹦亂跳的孩子,當天去了北埔、

湖口,老街的巡禮,帶領著大家進入時光隧道裏,體認先民的努力成果;當 在大榕樹下的休息納涼時,心中油然感念到樹對人生有那麼多的福蔭與安 慰。看著大榕樹的形態,賞其繁茂的枝葉,推算大榕樹的歷史,是經歷多少 的歲月痕跡啊!其間孩子們在樹間追逐遊戲,穿梭樹叢中;之後,桂玲老師 的先生把孩子抱上低垂的樹幹上,開始玩爬樹的遊戲,一場爬上爬下的運動,

大人小孩玩得不亦樂乎!經歷幾番風霜的老樹,老幹悠然迄立,枝葉繁茂披 展,樹下的大人,聚集一起聊天談笑,孩子們玩捉迷藏、捉蟲蟲、爬樹的遊 戲。我随手畫了張速寫,記錄了當時的情景。

利用週四下午的空檔時間,連續作了三次的實景寫生;畫面採透明水彩 的處理方式,樹葉以點染成形。此時省思此作品的存在價值,它(樹)的美在 那裏?善在那裏?真在那裏?拿起排筆、油畫筆,橫劈過樹幹;後面的背景(樹 葉)則連洗帶染數來回;洗洗染染、皴皴擦擦之間,背景單純化了,樹幹的質 感肌里真實性了。乍看之下,好似完工了,可是又差那最重要的感動力與震 搣性;再繼續畫,用濃黑的大筆觸加強陰暗面,用飽和度極高的白來強化樹 幹的受光面。作品的強度與張力在此刻才有呈現出來

構圖採放射交叉狀,樹幹超越出畫面四方做延伸狀,樹幹下鋪灑著的落 葉;黑和白、綠和紅的對比,皆是為強化形式來表現樹的內在意蘊。

樹─「生」展的生、身展的身、伸展的伸,由真實的形延伸出畫面到 無際的天邊,由有限的生命體,通向無限的可能世界。

(7)

五、伯公

年代:2002

材料:640 磅法國水彩紙、墨汁、水彩顏料 尺寸:全開

與「生展」表現的形式相彷。所不同的是:樹根露出來,樹枝向上伸展 出畫面,特別營造出畫面下方類似神跡的氣氛,紅、橙以不規則的點隨意鋪 灑,濃密的枝葉間,以不透明的綠引出微煦的光,由老樹與土地公的共生共 存,期待引發人文的素養,傳統的承繼;以向上伸展的枝幹,來對照突出畫 面被截肢的主幹,來探討樹與社會的利害關係。

土地公對於客家人的意義有過於福佬人,他們稱土地公為「伯公」。感覺 上,衪就是家族中最具有權威魄力長房代表人物,是決定重大事物的人物,

卻也同樣地為了大家,承擔一切。

只要有樹,樹後有坡的地方,就有土地伯公,老樹、伯公是真正地和土 地親近在一起。不曾深切愛過土地,不曾深切地愛過同一塊土地,看起來並 不相干的「別人」─這樣的我們,當然只能在自己的土地上作客。空氣中 揚起客家歌手陳永淘的發夢(客語):

發夢 發夢 転去大樹下 滿樹 滿地 紅紅亇鳳凰花

(8)

現在來說說看畫面上遭截肢的主幹的故事吧!世居於老樹旁的居民表 示:已知至少三代人,這棵老樟樹就已存在也有這般粗壯了,前陣子因樹幹 擋路、貨車開不上來,決定把它鋸斷,……人受傷了,好像冥冥中,樹顯靈 了。

(9)

六、老人老樹

年代:2003

材料:640 磅法國水彩紙、墨汁、水彩顏料 尺寸:雙全開

楊梅鍚福宮伯公山的「護廟救樹」事件,廟沒護成,樹有救成,但樹的 生命卻是汲汲可危!由尚存在的樹為主體,現身的老人為景;以超越淺層的 真實性:以有生命、有活力、古老的樹,延展出在此景曾經發生過的事,喚 醒人們沈睡的記憶,只是景色依舊、人事已非了;藉此作品以柔性、平和性 的表示支持,感念老樹的情,許多童年的記憶不斷源源重現,伯公、伯婆們,

你們要去那裏求(客語)神明啊!

畫面中:聳立堅硬的三棵大樹,樹幹的蒼勁穩固,樹枝的垂起延伸,右 方的二位老人坐在石板上(昔日唱山歌看表演的觀眾席),講透擺(客語:以前) 的事情,中間下方的一羣人,正聚精會神的打牌消遣,曾幾何時,昔日唱山 歌看表演的舞臺換角了。

構圖採頂天立地的方式,樹根向下札根,樹枝往上發展,使其有四面八 方延伸性。樹幹的肌理,以濃黑的顏料多次重疊,兼以乾筆溼筆,粗壯堅毅 蒼勁的本質,以強化作品的強度。屹立數百年的老樹,在您所在定點的有限 空間裏,經歷多少的人世變遷,從以前到現在直到不可知的未來,作品下方 的空間是一片「空」,欲引領觀者產生無限的想像。

(10)

七、對話

年代:2003

材料:640 磅法國水彩紙、墨汁、水彩顏料 尺寸:全開

這是伯公山上最古老也最壯觀的一棵樹,樹前的石板上曾經有無數人站 臺演唱表演,在此作中畫了五隻白鴿,擬以白鴿化作看不清自己的我;白鴿 即我,我即白鴿,這種將自我置身於老樹的福蔭下,還不覺察出內在的自己,

能看清楚的部分只有自己的心情感受;一隻展翅欲飛的白鴿,四隻在舞臺上 的白鴒或觀望或等待,皆是我的心情寫照。蒼勁的老樹有如智慧的長者,正 展開雙臂,歡迎後輩子孫與之對話,以吸取其大智若愚的智慧。

畫中黑黝黝的樹幹,有著歷盡滄桑的蒼勁;樹下輪廓模糊化的白鴿,呈 現半透明的靈現;樹與白鴿的對話-樹與我的對話。

榕樹公公為原生種,歷經 250 多個寒暑,早年樹下有伯公一尊,庇佑著 在地的鄉民、鄰里,曾經有無數的人們以虔誠的心膜拜著,企求心願。昔日 鍚福宮落成,伯公移駕廟內坐陣,一時香火鼎盛,廟後的小土坡上十數棵大 樹以此老榕樹為首,嚴然成林,人們休憩其樹蔭下、孩童遊戲樹林間。翻閱 著老照片,有身著旗袍、梳頭妝扮得宜的少女們的羣像在樹下擺首弄姿,有 光鮮倜儻的少男、擺著不可一世的姿態,傲首樹旁,還有羣日本兵身著軍服 的合照-伯公山上留下無數人的童年記憶、無數少男少女的青春夢。榕樹前 的平臺上,是他們的舞臺,演著他們的戲,人生的生老病死、榮枯貧富、興 衰起伏,輪迴著,歷史也逐步的演化著,第一代墾荒者、斬棘開路闢出一片 天,日本人來了、日本人走了,樹下伯公進駐又高遷廟內而今流落到何方呢?

一幕幕的戲上演著,也落幕了,繁華一世的主角,老了凋零著,觸景生情,

可是已人事全非了。老樹公公就只有您全程陪著我們啊!訴說著前世、感應 著今世、遙望著來世,未來的舞臺是誰的呢?即將上演的又是什麼戲碼呢?

(11)

八、根

年代:2003

材料:640 磅法國水彩紙、水彩顏料 尺寸:對開

尋根是我此作品的原始動機。欲從尋文化傳統的根,體認民族文化的淵 源,是自覺性的文化認同,根只是根,淵源只是淵源,尋根無法補救文化的 斷層,尋根也不應只是對文化淵源的迷戀。由文化的淵源到文化的變遷,由 根鬚到枝幹,每時每刻經歷著選擇,選擇的結果便構成民族文化的主體生命。

一切生命均非預定,一切本質愌發於存在之後。

畫面中實體-磐根錯節的一堆土坡,佔了大半部分,剩下的少部分留給 了天空和暈染濃密的樹葉,樹根裸露攀附在土坡上,在絕處中又逢生得生機 盎然。左邊一主根隱約有一似眼睛的記號,刻印在幹上,這件作品為本研究 主題的最後一件也是最重要的心情寫照。由故鄉的樹─屬於個人童年記 憶,到老樹老人,再思索到拜樹頭、尋根的文化淵源,也為以後的創作,埋 下種子。

(12)

註解 註 1﹕余秋雨,《藝術創作工程》,臺北﹕允晨文化,民 79 年•p80

註 2﹕同註 1•p81 註 3﹕同註 1•p79

註 4﹕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臺北﹕學生書局,民 70 年七版•p65 註 5﹕同註 4•p104

註 6﹔同註 4•p104 註 7﹕同註 1•p83

註 8﹕何懷碩,〈自序〉,《苦澀的美感》,臺北﹕大地出版社,民 69 年六版•p8 註 9﹕Henri Matisse 著,蘇美玉整理翻譯,《馬諦斯畫語錄》,臺北﹕藝術家出版社,民 91

年初版•p179 註 10﹕同註 9•p183

註 11﹕許麗雯總編,《巨匠美術週刊一梵谷》,臺北﹕錦繡出版社,民 83 年再版•p1 註 12﹕同註 11•p24

註 13﹕同註 11•p28

註 14﹕何恭上主編,馮作民譯,《西洋繪畫史》,臺北﹕藝術圖書公司,民 80 年再版•p231 註 15﹕同註 14,p232

註 16﹕王秀雄,〈藝術在文化功能的探釋〉,《美育•人生》,臺北﹕臺北市立美術舘•p104 註 17﹔黄光男,《藝海微瀾》,臺北﹕允晨文化,民 81 年出版•p80

註 18﹕同註 17•p82

註 19﹕劉文潭,〈談空間之美〉,《美育•人生》,臺北﹕臺北巿立美術舘•p30 註 20﹕同註 17,p32

註 21﹕同註 1•p225

註 22﹕王伯敏,《黑墨團中天地寬一論黃賓虹晚年變法》,新美術,民 71 年第 4 期•p28 註 23﹕康丁斯基(Kandinsky,vassily)著,吳瑪琍譯,《藝術的精神性》,臺北﹕藝術家出

版社,民 84 年再版•序 p8

註 24﹕王慶生,《繪畫一東西文化的衝撞》,臺北﹕淑馨出版社,民 89 年二版•p142

註 25﹕沈以正編著,〈論徐悲鴻中國畫改良〉,《中國繪畫史》,臺北•p438 註 26﹕同註 26•p446

註 27﹕許麗雯總編,《巨匠美術週刊一潘玉良》,臺北﹕錦繡出版社,民 84 年•p22 註 28﹕同註 28•p28

註 29﹕同註 1•p79 註 30﹕同註 17•p37

註 31﹕劉文潭,《現代美學》,臺北﹕臺灣商務,民 89 年初版第十七次印刷,p14 註 32﹕同註 1•p4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六)用樹葉纖維手抄製作的紙張,用於「寫字」是不理想,但是在「水彩或彩 色筆畫畫」 、 「製作版畫」 、

• 在確定了桿件的軸力後,還是不能立即判 斷桿在外力作用下是否會因強度不足而破

第一本書是剛才提到的 1990 年的名著。 之後的四本都是最近十年出現的著作。 前三本的書名 中都有 Hardy 不等式或是 Hardy-type 不等式。 第四本書名中沒有提到 Hardy 不等式,

 無印良品在 1980 年創立時,原本的理念是將生產或流通過程中浪 費、或是包裝的多餘部份去掉,製造出較低廉的商品,以生產價格 合理的商品為定位。但到

星雲大師演講中常提到「我是佛」的觀念,在佛學理論中談「眾

 因應現代人忙碌的生活,下了班回到家卻要摸好久才

• 少年人自願或同意 與他人進行性活動 亦有可能 是有人利 用本身與少年人之間 權力差異 的特殊地位而對少年人在

通過是次觀課與 評課活動,明白 到有需要擬定清 晰、可量度的評 估準則,才能幫 助學生了解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