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IR:Item 987654321/4146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IR:Item 987654321/4146"

Copied!
10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台中市國小體育教師休閒運動行為與專業態度 關係之研究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creational Sport Behavior and Professional Attitude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of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chung City. 研 究 生:何奇叡 撰 指導教授:李明榮 教授. 中 華 民 國 九十二年六月.

(2) 論文名稱:台中市國小體育教師休閒運動行為與專業態度關係之研究 總頁數:119 頁 院校所組別: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 畢業時間及提要別:九十一學年度第二學期碩士學位論文提要 研究生:何奇叡 指導教授:李明榮 教授 論文提要內容: 中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瞭解國民小學體育教師休閒運動行為現況,並探究休閒運 動行為與個人背景因素和專業態度之關係。研究使用問卷調查法,以台中市國小 體育教師 177 人為研究對象,研究工具為「國小體育教師休閒運動行為與專業態 度關係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個人背景資料」、「休閒運動行為問卷」與「教師 專業態度量表」 。所得資料使用 SPSS for Windows 10.0 版統計套裝軟體處理,以 描述性統計、卡方考驗、獨立樣本 t 考驗、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費雪事 後檢定以及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研究結果如下: 1. 本研究中體育教師對於教師專業態度各層面均有高度認同,而且國小體育教 師在「對教師本身」重視於「對學校行政」態度層面。 2. 在休閒運動行為上,除運動參與程度方面,與「對教師本身的態度」 、 「對教育專業 的態度」兩個層面和整體上具有顯著差異外,其餘均無差異情形。 3. 「運動時間」與「對教育專業的態度」兩者間有顯著相關。 「運動參與程度」則 與「對教師本身的態度」、「對教育專業的態度」兩層面之間有顯著相關。 研究者提出以下建議: 1. 體育教師應嘗試各式不同的休閒運動經驗與刺激,給予個體身心不同的增強 與助益,提供生涯規劃與專業發展的多元機會。 2. 後續研究在「休閒運動參與程度」與「專業態度」變項之間的因果與差異關 係,應加深入探討之。 3. 國小體育教師休閒運動習慣表現的高比例規律性,是否為擔任體育教師之故 ,建議後續研究進一步釐清其因果關係。. 關鍵字:國小體育教師、休閒運動行為、專業態度.

(3) Ho, Chi-Rui (2003).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creational sport behavior and professional attitude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of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chung city. Unpublished master thesis. National Taiwan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Taichung.. Abstract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recreational sport behavior. of the P.E. teachers of elementary school, and to explore its relationship with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professional attitude . To achieve the purpose, a questionnaire was developed to survey on 177 elementary school P.E. teachers of Taichung city. The instruments administered to the subjects were“Recreational sport behavior inventory”and“Junior high and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professional attitude scale”.The collected data had been proces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under the“SPSS”statistics packaging software 10.0 for windows and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chi-square, t-test (independent), one-way ANOVA, Scheffe method, and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ere as follows: 1.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were full of higher identification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attitude, and the division of professional attitude for teacher’self was attached importance to the division of professional attitude for school administration. 2.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ecreational sport behavior toward professional attitude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except for the participation of recreational sport toward the divisions of professional attitude for teacher’self and education. 3.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ecreational sport engaged time and the division of professional attitude for education. It’s the same situation in the participation of recreational sport and the divisions of professional attitude for teacher’self and education.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ome suggestions were noted: 1.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should attempt to develop more experiences in each type of recreational sports, and to provide multiple opportunities for career planning and specialty development. 2. The later researchers should make more deeper studies in the causality and diversity between participation of recreational sport and professional attitude. 3. Suggestion for the later researchers: To probe into mor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eachers’ high participation of recreational sports and their professions as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of elementary school.. Key word: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of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Recreational sport behavior、Professional attitude.

(4) 誌 謝 兩年來的努力終於告一段落,不知如何形容這種心情。從盼望、等待、全 心投入到忘我的境地,最後,竟是在不覺之中走到了終點,滿心喜悅之餘,只感 覺這一切要感謝所有給予我支持與協助的人,包括我的指導教授李明榮老師,在 忙碌的工作節奏中,不吝給我完全的提攜與鼓勵;兩位敬愛的口試委員-沈易利 與黃月嬋教授,他們的愛護與指導;同意我在職進修的台中市上石國小李文進校 長,他的支持與鼓勵;我的研究所學長,也是上石國小輔導室的張耀中主任,在 研究資訊與方法和修業程序上毫無保留的提供建議;更要感謝的是我的摯友-張 啟中老師與紀宗寅老師,他們提供我在論文寫作與研究方法上的寶貴意見,協助 我進行研究過程中的諸多實務,令我銘感五內。讓我深感抱歉的是我的太太妘襄 和寶貝女兒 Sophia,陪伴她們的時間太少,錯過許多感受美好人生的精彩時刻, 若不是她們的包容與愛心,我什麼事也做不了,這一切都將無法完成。 兢兢業業的研究所生涯不僅在學識上大開眼界,讓我窺得體育學術研究領域 之人物與生態,更讓我在人生觀與觀察世界的角度上有了重大的改變,能以更細 微、更科學客觀、更具辯證性的方法來瞭解萬事萬物,更讓生活充實而有光明的 目標,能以更積極具開創性的精神面對工作與未來的挑戰,發覺生命的意義。這 些都是除了論文和學位之外,原先所始料未及的收穫與感受,真可謂「獲益匪淺 」。 結束是另一段人生的開始,此刻的我猶如張帆待發的桅船,汲取所學,亟將 理想奉獻於體育學術研究與實務工作之上,除了更加努力深化學識與研究能力之 外,良師的追隨與服務的機會亦是未來生涯的目標。但願此後仍有兩年前來到台 體就學時的幸運,讓我得以奉獻更多。.

(5) 目. 錄.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Ⅱ 致謝詞………………………………………………………......Ⅲ 目 錄………………………………………………………...….Ⅳ 表目錄………………………………………………………......Ⅵ 圖目錄………………………………………………………......Ⅶ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第六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研究目的與重要性……………………………….......................5 研究問題………………………………………..….....................6 研究限制………………………………………..….....................7 名詞解釋………………………………………..….....................8 研究進度……………………………..………….......................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12.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休閒運動………………………………..…………...................13 工作與休閒……………………………..……..................…….28 體育教師與專業態度…………………..…………...................34 相關研究………………………………..…………...................37. 第三章. 研究方法………………………………………..…...42.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第六節 第七節. 研究流程…………………………………………….................42 研究架構…………………………………………….................44 研究對象與範圍…………………………………….................45 研究假設…………………………………………….................46 抽樣實施…………………………………………….................48 研究工具…………………………………………….................52 資料分析方法……………………………………….................58. 第四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59.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第五章 第一節 第二節. 樣本資料描述分析………………………………....................59 體育教師個人背景變項與休閒運動行為間關係分析............77 體育教師休閒運動行為與專業態度間之差異分析................82 體育教師休閒運動行為與專業態度間之相關分析................88 綜合討論…………………………………………....................89. 結論與建議……………………………………….....94 結論………………………………………………....................94 建議………………………………………………....................97.

(6) 參考文獻…………………………………………………….....99 一、中文部分...............................................................................................99 二、英文部分.............................................................................................106. 附. 錄……………………………………………………...110. 附錄 A 附錄 B 附錄 C 附錄 D 附錄 E. 研究問卷……………………………………………...................110 研究量表使用授權書………………...……………....................114 問卷回收總表………………………………………...................115 專業態度量表各題得分情形摘要表………...............................117 抽樣底冊...........................................................................….....…119.

(7) 表 目 錄 表 2-1 國家潛能運動系統表…....…………………….............................21 表 2-2 近年運動醫學相關研究列表.........................................................21 表 2-3 自 1995 年以來體能活動對所有疾病或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在 健康上益處之流行病學研究一覽表...........................................23 表 2-4 休閒運動分類的方式與類項會整表(一).................................25 表 2-5 休閒運動分類的方式與類項會整表(二).................................25 表 2-6 休閒運動分類的方式與類項會整表(三).................................26 表 2-7 休閒運動分類的方式與類項會整表(四).................................27 表 2-8 休閒運動分類的方式與類項會整表(五).................................27 表 2-9 休閒運動行為相關研究論文會整表.............................................36 表 2-10 教師專業態度相關研究論文會整表...........................................39 表 3-1 受測樣本所屬學校名稱列表.........................................................50 表 3-2 樣本回收情形.................................................................................51 表 3-3 協助指導發展休閒運動行為問卷之專家學者名單.....................54 表 3-4 國中小學教師專業態度量表題項分析.........................................57 表 3-5 專業態度量表信度分析結果摘要表.............................................57 表 4-1 有效樣本之個人資料分析表.........................................................66 表 4-2 台中市國小體育教師休閒運動行為分析摘要表.........................72 表 4-3 樣本選擇休閒運動項目資料分析表.............................................74 表 4-4 台中市國小體育教師專業態度現況分析摘要表.........................76 表 4-5 個人背景因素與休閒運動習慣之卡方考驗摘要表.....................78 表 4-6 個人背景因素與休閒運動參與程度之卡方考驗摘要表.............80 表 4-7 個人背景因素與休閒運動消費之卡方考驗摘要表.....................81 表 4-8 不同休閒運動習慣的國小體育教師在專業態度之差異分析 摘要表...........................................................................................83 表 4-9 不同休閒運動參與程度的國小體育教師在專業態度之差異 分析摘要表...................................................................................84 表 4-10 不同休閒運動消費的國小體育教師在專業態度之差異分析 摘要表...........................................................................................85 表 4-11 不同休閒運動方式的國小體育教師在專業態度之差異分析 摘要表...........................................................................................87 表 4-12 國小體育教師休閒運動行為與專業態度之相關係數表............88 表 4-13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之國小體育教師在休閒運動行為表現上 的差異綜合比較表.......................................................................90 表 4-14 不同休閒運動行為之國小體育教師在專業態度上之差異綜 合比較表.......................................................................................91 表 4-15 本研究假設考驗結果摘要表.......................................................91.

(8) 圖 目 錄 圖 1-1 論文研究進度甘悌圖.....................................................................11 圖 2-1 身體活動、體適能及健康關係模型……......…...........................20 圖 3-1 研究流程圖……………….......…………......….......….................43 圖 3-2 研究架構圖.....................................................................................44 圖 3-3 問卷題項結構分配圖.....................................................................52 圖 4-1 樣本性別結構分配圖.....................................................................60 圖 4-2 樣本年齡結構分配圖.....................................................................61 圖 4-3 樣本職務結構分配圖.....................................................................61 圖 4-4 樣本教學服務年資結構分配圖.....................................................62 圖 4-5 樣本每週教學節數結構分配表.....................................................63 圖 4-6 樣本婚姻狀況結構分配圖.............................................................63 圖 4-7 樣本擁有子女數結構分配圖.........................................................64 圖 4-8 樣本學習經歷結構分配圖.............................................................65 圖 4-9 樣本學術(知能)背景結構分配圖.............................................65 圖 4-10 樣本休閒運動習慣結構分配圖...................................................67 圖 4-11 樣本每週運動次數結構分配圖...................................................68 圖 4-12 樣本每次運動時間結構分配圖...................................................69 圖 4-13 樣本每月休閒運動消費金額結構分配表...................................69 圖 4-14 樣本選擇休閒運動同伴結構分配圖...........................................70 圖 4-15 樣本選擇休閒運動方式結構分配圖...........................................71 圖 4-16 樣本選擇休閒運動場所結構分配圖...........................................71 圖 4-17 樣本選擇休閒運動項目結構分配圖...........................................74.

(9)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健全的心靈寓於健康的身體」 、 「體力即國力」是國際上先進國家政府執行 健康與體育政策時所秉持的中心態度,亦是其社會民眾普遍認同的生活基本價 值,此等理念深深影響社會的繁榮與文明的發展(陳鴻雁,民 89) 。休閒運動是 透過運動來從事休閒活動的行為,涵括了運動的全部優點,同時也承接休閒所有 的功能(羅明葵,民 89) 。休閒運動能提供人們在身心方面適度做調節,減輕生 活壓力,而且具有娛樂效果(黃坤得,民 90;Mclean, Bannon & Gray, 1999) ,兼 具有促進健康體適能、抒解現代生活壓力,滿足人際歸屬暨自我實現心理需求、 培養團體意識及團結合作精神、矯正偏差行為與提高生活品質等效能(Bammel & Burrus, 1996;Mull、Ross & Jamieson, 1997;Martin, 1999;Jackson, E. L. & Burton T. L., 1999;青輔會,民 86;沈易利,民 87;體委會,民 88;林輝煌,民 91)。 工業化社會所帶來的空虛和疏離感,因工作的節奏剝離自然的人性,休閒的 需求成為普遍的社會現象(張孝銘,民 87)。「運動休閒的現象無時無刻不存在 人類社會中,······也是政府施政計畫、企業提供產品服務、人民團體運作時,不 可或缺的一環」(邱金松,民 86)。運動環境提供社會互動的情境和機會,使人 與人發生關聯,滿足個人的社交需求並陶育社會意識與技能,價值之高,不言可 喻(Mull, Bayless, Ross & Jamieson, 1997)。 在國人普遍重視休閒的時代潮流中,與培養國民休閒知能有著莫大相關的學 校體育教學,自然應將提升學生從事正當休閒活動的能力,作為首要的教學目 標,即時將「休閒」融入當前體育教學之中(張廖麗珠,民 88) 。黃月嬋(民 87) 亦指出,休閒運動是全民關心的事,全民運動是推展休閒運動的良方,雖說全民 運動是社會體育的一部分,但其根本仍須由學校做起。.

(10) 休閒大師 Kelly(1996)的研究亦指出,成人的休閒活動中有一半是在兒童 時期即已開始,生涯早期的休閒體驗將會影響日後的休閒行為與參與態度。有鑑 於體育活動在我國教育傳統中屬於較不受重視的一環,在升學主義環伺、智育掛 帥的社會風氣主導下,似乎成了聊備一格的樣板課程。但是由於都市化生活導致 的文明病日漸嚴重,學校的體育教師卻成為改變此一現象的重要推手。若傳統的 體育教材能轉換成以學生能在空閒時間自行參與之休閒活動,必定能對其終身之 休閒觀念和運動習慣有莫大的助益(黃瓊慧,民 91)。 Hobmair(1996)和 Gudjons(1996)的研究認為,國小階段的學生能否接 受休閒運動的價值與態度,受到學校教師或年齡相近的學習同伴之影響相當顯 著。Bach & Zeisel(1989)和 Prohl(1991)認為學校體育的措施除完成體育教 學的目標之外,對於培養學生參與休閒運動的興趣,建立正確的態度及良好的習 慣,扮演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地位(陳文長,民 87)。兒童對於跑、跳、攀、擲、 游泳等大肌肉或運用全身機巧性之活動最感興趣,對於群性的運動相當熱中(陳 顯宗,民 87) 。因而兒童時期是實施休閒教育的最好時期,也是培養運動能力的 最好時刻。因之,本研究首要瞭解身負國小體育教學任務的體育教師本身從事休 閒運動的行為習慣,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 「教育目標的實現與學生個人的發展繫於教師態度之良窳」(陳英豪、吳裕 益、李坤崇,民 79) 。教師的角色相當複雜,既是兒童的保姆、引導學習的專家, 亦是社區與教育專業的成員,更是文化價值的代表和道德品格的楷模(張春興、 林清山,民 78) 。理想的教師應是心中充滿教育愛的經師和人師,能體察不同的 教育環境對於學生的影響,而且習以開放、科學、專業及求善的態度與學生互動, 更能積極配合學校行政,盡己所能的參與行政服務(王文科等著,民 84)。 林清江(民 75)曾提出教師的專業化表現包含五個重要層面,即 1.對學生, 能關愛並且教導之。2.對課程,能充分瞭解進而創新。3.對同事,能在堅持教育 理想下和諧相處。4.對學校,能積極向心,創設教育性的文化環境。5.對制度, 能協助推動並參與改進。.

(11) 「體育教師要做好學校的教學和行政工作,需要有許多外在條件的配合,但 是更重要的是個人內在的理念和態度······。除了不斷提升專業知識之外,體育教 師需要能夠保持高度的服務熱忱,樂意付出且具有責任感,讓學校更為進步(方 進隆,民 91)。 許義雄(民 87)認為, 「體育專業之所以神聖,一方面是體育專業不止有別 於一般的『職業』或『行業』,更重要的是,體育一如醫師、律師一樣,具備高 度專門知能性格。」國小體育教師的教育專業態度表現,對學童的影響深遠,亦 是學生日後建立休閒運動習慣和正確休閒觀念的重大關鍵,研究者冀望透過本研 究瞭解國小體育教師之教育專業態度,此為動機之二。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二十一世紀的教育思想係以 人文主義(Humanitarianism)為出發點,特別重視學習者的反應、需要、能力及 背景等,以適應未來快速多變的社會脈絡。 「體育教學是體育教師最主要的工作,也是傳播休閒運動的最佳場合」 (張廖 麗珠、鄭景陽、張明峰,民 89)。蔡貞雄(民 87)也認為,「體育教學是運動技 能的學習和養成,而休閒運動是運動技能的運用和發揮,二者相輔相成。所以體 育教學與休閒運動的結合,是順理成章勢所必然。」目前教育部所推動的九年一 貫課程中,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的能力指標,如養成尊重生命的觀念、豐富健康 與體育的生活、發展運動概念與運動技能、提升體適能、培養增進人際關係與互 動的能力、培養擬定健康與體育策略與實踐的能力......等,皆證明體育教學與休 閒運動技能的培養息息相關(蘇龍曉,民 91)。 因此,體育教師個人的休閒運動行為,對於其教學活動與教育專業態度的影 響如何,為本研究動機之三。.

(12)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重要性. 國小體育教師的教育專業態度表現,對學童的影響深遠,亦是學生日後建立 休閒運動習慣和正確休閒觀念的重大關鍵。體育教學是運動技能的學習和養成, 而休閒運動是運動技能的運用和發揮,二者相輔相成。本研究希望透過實證調查 研究,瞭解台中市國小體育教師的休閒運動行為以及教育專業態度,並探考其間 之聯繫關係,以作為改進國小體育師資養成教育與在職進修課程規劃之參考。茲 將主要之研究目的分述於下: 一、. 綜合整理國內有關專業人士之休閒運動行為與教師專業態度之相關理論 及研究,並探討其間關係。. 二、. 瞭解目前台中市國小體育教師休閒運動行為表現分佈情形如何。. 三、. 瞭解台中市國小體育教師之教育專業態度在不同層面上與整體所表現之 特性。. 四、. 探討台中市國小體育教師休閒運動行為與專業態度各層面與整體之差異 與相關情形。. 五、. 歸納研究發現,提出具體建議,作為教師自我瞭解與要求,以及教育行政 機關規劃運用之參考。. 傳統上,體育教師在教育工作上的理想是術德兼修,所謂「術」即運動的習 慣、觀念與能力,所謂「德」,即是在教育工作上的表現。對於教師個人的態度 影響專業表現,或是教學態度與行為影響學生學業成就、人格發展、生活適應、 動機與人際關係的研究,在過去的教育領域研究論文中,已不勝枚舉。而在體育 教師方面,過去的研究多半僅著眼於體育教師的休閒運動參與行為,或是體育教 師的專業表現之探討,並未對其間的關係有深入之研究論文。本研究之重要性即 在於瞭解不同背景因素之國小體育教師,其從事休閒運動的行為表現,並探討其 與專業態度相關之情況,能促進體育教師的自我瞭解與提供行政參考,或引發體 育教學或是休閒行為研究領域更進一步之探索。.

(1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本研究有下列待答問題: 一、. 台中市國小體育教師休閒運動行為之現況為何?. 二、. 台中市國小體育教師之教育專業態度如何?. 三、. 不同背景變項之台中市國小體育教師,在休閒運動行為表現上有何差異?. 四、. 台中市國小體育教師休閒運動行為表現與其教育專業態度之間呈現關係 如何?. 第四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有下列限制: 一、. 本研究之結果僅能解釋台中市國小體育教師之休閒運動行為,無法推估其 他縣市與私立國民小學體育教師情形。. 二、. 本研究根據相關文獻整理休閒運動的種類,但仍無法涵括所有類型之休閒 運動項目,研究對象填答問卷的情形會受到限制。. 三、. 本研究限於時間因素,僅調查 91 學年度,台中市公立國民小學體育教師 之情況;因休閒運動之風潮受社會性因素影響機會大,而且教師專業態度 亦受教改進度與主管變動狀況影響,使本研究之結果可解釋變項之間關係 的範圍受到限制。. 四、 本研究透過文獻採取多數研究者所採用的觀點,故在資料的解釋上可能受 到限制。. 第五節 名詞解釋.

(14) 一、台中市國小體育教師 本研究界定為每週擔任體育(健康與體育)課程教學節數達任教所有節數三 分之一以上之現職台中市公立國民小學合格教師,包括主任、組長及科任教師。 二、休閒運動行為 「休閒運動」係指利用閒暇時間,在自由與自願的狀況下,所從事有益身心 健康、平衡身心發展之身體性運動項目。其表現之「行為」表現在下列各方面:. (一)運動項目 本研究採用第一次全國體育會議之參考資料-「我國青少年休閒運動現況、 需求暨發展對策之研究」 (黃金柱等,民 88)中之分類方法,將休閒運動分為 1. 球類運動 2.戶外運動 3.民俗運動 4.舞蹈類運動 5.健身運動 6.技擊運動 7.水中及水 上運動 8.空中運動等八類,細項如問卷中所列。. (二)運動參與程度 以「每週參與次數」與「每次參與時間」之乘積衡量之,所得數量愈大者, 其參與程度愈高。. (三)運動規律性 每週參與休閒運動之次數及分佈時間是否具有規律。. (四)運動伙伴 獨自從事或邀約親友同事共同參與。. (五)運動消費 平均每月直接花費在參與休閒運動的金額,包括交通、器材、會員費、月費、.

(15) 門票、服裝及其他等項。. (六)運動場所 從事休閒運動的場所,包括學校、公園、家中、郊外、俱樂部與社區活動中 心等。. (七)運動參與方式 從事休閒運動的活動方式,包括親自操作、協助安排活動、觀賞活動進行或 是其他等項。. 三、專業態度 係指教師面對學生、教師本身、教育專業、家長及學校行政等各方面事務, 所產生的心理反應與行為表現,其包括認知、情感、與行動三方面。. 第六節 研究進度. 本研究自 91 年 6 月開始進行文獻蒐集與分析,並逐步加以整理寫作,於 91 年 12 月底前完成研究計畫;92 年 2 月之前完成正式問卷之調查工作,即行利用 統計分析工具,將問卷所得樣本資料加以分析,根據研究目的與假設考驗其研究 結果,隨之進行結果與討論之撰寫,在 6 月底前完成論文全文初稿,進行論文口 試發表後,根據口試委員提出之意見予以修改後,按規定時間將完整論文送交學 校完成學位論文之寫作。詳細進度如圖 1-1 之甘悌圖所示。.

(16) 日期. 工作項目 蒐集資料. 91 91 91 年 年 年 6月 7月 8 月. 91 91 年 年 9 月 10 月. 91 年 11 月. 91 年 12 月. 92 92 92 92 92 92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文獻探討 撰擬研究計畫 編製研究工具 研究計畫口試 進行問卷預試 修訂問卷 正式問卷施測 資料分析 撰寫研究結果 論文口試 修改付印 提送論文 圖 1-1 論文研究進度甘悌圖.

(1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科技進步的文明社會中,都市化、生產自動化以及分工的精細造成人際的疏 離、生活的苦悶、身心嚴重失調,社會犯罪事件層出不窮,有識之士便開始將「休 閒」當作一個嚴肅的研究課題,倡導休閒來提醒現代人重拾健康與人性。國內早 於 20 年前,邱金松(民 71)博士便預估未來體育運動發展的方向,其中便包含 運動休閒人口的增加以及體育觀念的擴大與轉變······等。而今我們身處於二十一 世紀肇始的嶄新年代,果不其然,休閒運動的普遍性與其重要性已成為後現代生 活(Post-modern Life)之重要課題。 國小體育教師身負傳播運動文化之使命,對於形塑國小階段兒童的運動健身 的觀念與運動技能養成,扮演著無可取代的重要地位。既然居於運動教育者之示 範性地位,國小體育教師的休閒運動行為是否以身作則,並且與其奉獻教育工作 的專業態度有無關連,便是本研究所欲探索的未知世界。 本章分為第一節休閒運動、第二節工作與休閒、第三節體育教師與專業態 度、第四節相關研究以及第五節小結等五個部分,逐節闡述本研究內容之關鍵原 理與概念,瞭解相關研究之內涵與脈絡,以期增加研究結果分析之能力與結論之 價值性。.

(18) 第一節. 休閒運動. 陳定雄(民 83)說: 「遊戲注重精神感受,運動重視健康,閒暇活動偏重消 遣與解悶,休閒活動著重保養與再造······。recreational sport 注重健康、快樂與道 德,接近道德人的活動······。道德人著重自由意志及個人善意下之所作所為。」 本節擬從休閒本質、休閒運動之意涵、休閒運動之功能、休閒運動之分類等面向, 深入剖析休閒運動於現代社會種呈現的可觀現象。. 一、休閒的本質 西方休閒哲學之父-亞理斯多德認為,人唯有在休閒時才最真實的生活著。 休閒是一種閒暇心境(a state of mind) ,甚至是一種「人生境界」 (Godbey, 1990) 。 亞理斯多德當時認為休閒僅有極少數人能擁有,多數人都在忙碌勞苦的一生中度 過,只有慣於沈思冥想的人、熱中追求休閒的人,才能夠擁有休閒。亞理斯多德 認為生活可以區分為: (一)睿智者之純觀照生活,追求善與幸福,真正的幸福存在於理性的、自主的、 閒暇的活動。 (二)公務執行者的政治生活,追求富貴、名譽,生活雖華麗、卓越而壯大,但 屬於非閒暇的活動。 (三)懶惰、無聊者的享樂生活,其追求快樂,但是仍屬於非閒暇的活動領域。 以上三種生活類型,只有第一種是屬於真正的休閒生活。亞氏主張休閒為一 種無需工作的自由時間;一種以自我實踐並產生滿足為目的的活動(陳定雄,民 83)。 Thorstein veblen 為現代休閒行為研究之先驅,其認為休閒是「非生產性的時 間消耗(nonproductive consumption of time)」 ,從事休閒者即屬於「有閒階級」 (the leisure class)。時間之所以消耗於不生產是因為感到生產工作的無價值和用來證.

(19) 明足以供應閒暇生活之金錢能力(Veblen, 1961)。 美國休閒學大師 Kelly(1990)解讀休閒行為是社會情境脈絡中的邏輯行動 過程,亦即休閒乃是一種社會現象,沒有單一定義能夠完全涵蓋解釋其於不同社 會型態與文化背景下所附與之意義。日本文化學者加藤秀俊(1989)提出休閒的 哲學思想係源自古希臘文藝主義「美滿人生」的理念,即現代所謂「提升生活品 質」。休閒是攸關「人類如何生存下去」的哲學問題,而非膚淺的吃、喝、玩、 樂。 休閒從古至今它一直是一項很重要的社會現象(Kelly, 1996)。學者在不同 時間、不同社會中所提出的觀點隨著文化和社會背景有所不同,使得休閒的意義 或概念未能有明確的界定,因而有關休閒的研究雖然眾多,但很難有統整的意 義。本研究綜合國內外學者之主要說法如下:. (一)由字義言之: 休閒(leisure)是古希臘文明遺留下來的產物,古希臘字有 schole 一詞,同 時具有休閒(leisure)與學校教育的學習(schooling)的意思(Torkildsen, 1992)。 林東泰(民 81)認為「休閒」包含了「休息」與「閒暇」兩個層面的內涵,它 既包括了「閒暇的自由時間」,同時也指涉從事足以令人恢復精神或體力休息的 地方。休閒是一種理念上的自由狀態(an ideal state of freedom)和精神上的啟蒙 (spiritual enlightenment)(Kando, 1980;黃中科,民 79)。中文字義著重閒逸悠游的心情,而英文 字源則表現出休閒與教育的微妙關係。. (二)由時間觀點言之: 張春興(民 72)解釋休閒是在自由時間內,可任意擺脫職業上有目的的活 動,不做任何事,也可以隨心所欲自定目標從事其他帶有工作性質的活動。賴清 財(民 89)認為休閒是一段「閒暇時間」 ,以一種悠游自在的心境,從事各種層.

(20) 面的活動。謝明材(民 89)認為休閒是在工作或課業完畢後,一段完全不受限 制,且無任何身心之壓力的時間裡,自願從事達到身心皆處於愉悅狀態之活動。 休閒是扣除工作、家庭、和維持個人生計的時間外,一個人可以隨其所好,任意 的休閒、娛樂、遊戲或從事其它有益身心活動(Kraus, 1984)。 Godbey(1999)以及 Mannell & Kleiber(1997)亦解釋休閒是個人在工作、 義務、責任以及生存時間之外,所擁有的相對自由時間,可自由的從事個人意想 之事。. (三)由心理觀點言之: 亞里斯多德認為休閒是一種心智的狀況,無關時間、空間與活動。顏妙桂(民 83)提及休閒活動是一種有價值的,社會可接受的休閒經驗,它對自願參與活動 的個人,提供了內在的滿足。因之,休閒活動並非動作上的問題,而是情緒上的 問題,是一種態度、一種方法及生活的方式(Maclean, 1985)。. (四)從行動觀點言之: 「休閒是許多人的憧憬,卻無法任意由金錢買得。休閒不僅為減低工作壓力 或提升工作效率而存在,更是以澈悟的行動所完成的充滿意義的生活狀態。」 (呂 建政,民 83)。 Kelly(1996)亦認為「休閒是為自己選擇的活動,而一個活動是不是休閒, 則是參與者的行動來定義。」 「休閒是從事者本身採取一種行動而造成某種結果, 這個行動與其說是只有吸收經驗,不如說是創造經驗。」休閒是一種社會行為, 亦是體驗的過程,是人類生活中的一部分,而非剩餘的時間或是作了什麼事情的 回報(王昭正譯,民90)。Ellis &Witt(1991)也就休閒的活動觀點而言,認為 休閒必須是健康、道德及有助於個人的生活品質改善的活動。.

(21) (五)綜合性說法 Kaplan(1975)將休閒歸納出三種要素,1.相對於工作;2.自願或自由的活 動;3.有愉快的期待或經驗。黃嘉宗(民 75)則認為國人對休閒一辭的界定,通 常涵蓋三種論點,1.工作的相對詞,意指不工作或休息;2.為閒暇的意思,指個 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3.為個人在生活上幽雅心境,此種心境可得自休閒,也 可得之於工作,「忙與閒」純屬於心理感受。蘇俊賢(民 89)明確指出, 「以行 為學派對於休閒的認知,認為休閒是人類所有活動的目的,作為放鬆、娛樂及個 人發展,亦即有生理利益、社交利益、放鬆利益、教育利益、心理利益、美學利 益。」 總而言之,休閒並非二十世紀的特有產物,古典的休閒概念偏向於特定休閒 活動的追求,僅限於少數特權或支配階級所擁有。而現代的休閒概念,則較強調 休閒時間的獲得,其活動均已一般化、普及化,為眾人所共有(許義維,民 69)。. 二、休閒運動的意義 希臘時代,運動是個體的休閒表現和表演形式,斯巴達城邦喜愛以運動和音 樂增強戰場上戰鬥的技能。近代主導西方文明的英國人則崇尚休閒運動,將休閒 娛樂視作人類理想生活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陳定雄,民 88)。 廖志猛(民 83)定義「休閒運動」是指「所有非功利、非職業的體能活動, 通常為工作之餘,自由時間內,為獲得樂趣、健康、追尋刺激、社交聯誼等而參 加的體能活動或運動種類。」「休閒運動是以透過運動的方式進行的一種休閒文 化,除了具備一般休閒活動的功能之外,休閒運動更具有身體、心理、社會層面 的許多功能」(黃坤得、黃瓊慧,民 89)。 黃菁(民 90)認為, 「休閒是一種自然、簡潔而且直接體驗的生活態度,······ 並認為運動的休閒模式,是藉由運動技能的學習,以提升身體效能,目的在追求.

(22) 健康,並獲得夥伴之友誼。」陳定雄(民 88)則認為, 「休閒運動是改善生活品 質,促進身心健康的良方。」 。因此,Kelly(1996)說: 「運動這樣的休閒方式, 它可以成為如此完美的自我實現以致這個世界的其他東西在它面前都消失」(王 昭正譯,民 90)。 程紹同(民 83)指出, 「休閒運動有別於其他的休閒活動,是運動與休閒的 結合,從事運動性的休閒運動,不僅可以放鬆身心,忘卻煩惱,擺脫一成不變的 生活形態,也兼具有娛樂、滿足成就感、社交功能、改善健康等諸多效果,是其 他類型的休閒活動所無法相抗衡的一種獨特活動內容。」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在「休閒活動專書」文章中指出,「休閒運動是指藉由運 動為手段,以達休閒的目的;其主要是以身體運動為主體,透過個體自主的運動 方式來達到休閒的效果」(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中華民國體育學會,民 89)。 沈易利(民 87)則將休閒運動定義為「在休閒時間內,以動態性身體活動 為方式,所選擇具有健身性、遊戲性、娛樂性、消遣性、創造性、放鬆性,以達 身心健康、抒解壓力為目的之運動(不包含觀賞運動比賽)。」 趙麗雲(民 91)說: 「運動是休閒活動領域中極重要的一部份,它可以為人 們帶來生活中上的新體驗,開闊的心靈空間以及健康的身體,提升個人與家庭的 生活品質」 「休閒之所以被重視,是在於依自己的意願在閒暇時間作自己喜歡的 活動,······而運動之所以迷人,在於其可以忘情的吶喊、痛快的流汗、盡興的活 動身體,全心投入,用身體感受律動流暢的樂趣,在身心兩方面得到釋放和滿足」 (劉一民,民 80)。 Kraus(1990)指出,運動是多數青少年所熱愛的休閒活動,在運動的情境 中,個人能與他人產生關聯、發生社會行為,對於社會性需求與行為技能,能獲 得成長的機會。休閒運動的機會,在輕鬆愉快的情形下,很容易學習去扮演生活 的不同角色和嘗試不同的行為模式(Bammel & Burrus-Bammel, 1992)。.

(23) 三、休閒運動的功能 「運動是一個奇妙的領域,我們容易經由身體活動回到科學意識之前的世 界,與原初經驗共舞,體會時間、空間和活動的意涵,並將身體經驗裡,如自由、 體知和無我等活潑創造性的經驗,做出最直接的表達,體現人類生命的深層意義」 (劉一民,民 80)。 《呂氏春秋.盡數》:「流水不腐,戶樞不螻,動也。形氣亦然。形不動則精 不流,精不流則氣鬱······」 (焦桐,民 91) 。中國早在黃帝時代,即有舞蹈、擊劍、 角牴、養生術、弓箭及蹴踘等休閒活動,春秋時代以「六經」和「六藝」為「士」 的教育課程,其中射、御即屬於身體運動的形式(吳文忠,民 46) ,可見古代中 國和儒教都相當重視各式休閒運動以孕育完美人格。 蘇俊賢(民 89)認為, 「休閒運動乃針對增強個人肉體,以及加強個體與自 然界的連結關係,當整個人的生理、感情、心理以及精神各方面都專注於一個目 標時,其結果就會好得驚人。」沈易利(民 84)亦認為休閒運動具有活動、心 理、學習、社會、制度、治療等功能與意義。黃月嬋(民 86)的研究則指出, 「休 閒活動具有自由、自主、有益身心健康、充滿樂趣、非謀生等特質,且具備使人 身心均衡發展、體格健美、鬆弛精神調劑生活,促進人際協調、化解行政對立、 提昇工作效率等功能。」 現代生活的問題是機械與自動化的生產作業方式大量取代了人力,個人所具 備的休閒機會雖多,但是根據中外各個已開發國家的休閒參與調查顯示,看電視 與聽音樂、廣播、閱讀······等靜態的休閒方式卻依然高居所有休閒活動選擇的首 要位置(高俊雄,民 89) 。健康是現代人熱中追求的目標,許多研究指出,人體 維持健康狀態所需要的身體活動量必須由從事運動方能達到,能增加體力帶來充 沛精神,也能夠提高防疫力,以避免意外傷害(Torney & Clayton, 1981;Spannuth, 1989;Midtlyng, 1990)。.

(24) 學者蘇俊賢(91)認為身體活動與個人的體適能和健康有著莫大的關係,如 圖 2-1 所示。. 身體活動. 健康 . 體適能 死 健 全適能 亡 康. 工作 閒暇. 圖 2-1 身體活動、體適能及健康關係模型(蘇俊賢,民 91). 其並提出國家潛能運動系統之模型,認為休閒運動所扮演之地位,即為發展 民眾之運動機能和從運動之中獲得樂趣,如表 2-1 所示。. 表 2-1 國家潛能運動系統表(蘇俊賢,民 91) 階層. 組織與競賽單位. 目標. 傑出運動員. 國家隊. 獲得最高表現和紀錄. 繼續維持高競技水準, 優秀運動員 參與國內最高競技水準之競賽 為晉升國家級運動代表 員做準備 1.培養其成為更高一級 基礎競技運動 少年、青年人個人或團隊隸屬俱樂部或 競技運動員所需之能力 員 學校有組織的訓練和比賽 2.刺激其目標朝一級運 動員邁進 1.發展技術及運動神經 此階層的參與者可為或不可為運動組 機能力 休閒 織的成員,並不要求高技術的表現 2.鼓勵從運動中獲得樂 趣. 近年國外許多與休閒運動相關醫學研究如表 2-2 所列,皆肯定運動帶給生理.

(25) 機能多樣化的貢獻: 表 2-2 近年運動醫學相關研究列表(研究者整理) 年 1994. 1998. 2001. 2000. 1992. 1996 1997 1997 1998. 研究者 Bassey,E.J.& Ramsdale, M. C.. 研究主題(對象). 研究結果. Increase in femor藉由高衝擊性、反覆的跳躍 al bonedensity in young 運動能由地面的反作用力 women following 獲得骨質的增生,得以保留 high-impa健全的骨質。 ct exercise Heinonen, A., Oja Effect of two traiP., Sievanen,H., ning regimens on Pasanen,M., & bone mineral denVuori, I. sity in healthy perimenopausal women Yah, H., Effect of moderat良好習慣與適度的運動可 Kuroiwa, A., e exercise on im促進並增強免疫系統的功 Tanaka, H., mune senescence 能 Shindo, M., Kiyonaga, A., & Nagayama Witzke, K. A. Effects of plyom經常的適度運動,持續有恆 & Snow, C. M. etric jump trainin的運動習慣, g on bone mass in 在骨質保健方面將可獲得 adolescent girls 相當良好的成效 Wannamethee, Physical activity and 運動可以促進個人生理及 G. & Shaper, stroke in Brit心理健康,如預防冠狀動脈 A. G. ish middle aged men 心臟疾病、高血壓、糖尿 病、骨質疏鬆症和中風等 USSG The surgeon gene體能活動可以延長壽命 ral’s report on physical activety and health Thune, I., & The influence of physical 體能活動可以降低 30%的 Lund, E. activity on lung cancer 乳癌危險率 risk Slattery, M., Energy balance and 研究證實體能活動對於結 Potter, J., & colon cancer 腸癌有正面的效果 Caan, B. beyond physical activity Kujala,U.M., Relationship of leisure 規律運動的養成對於預防 Kaprio,J., time phys疾病發生與促進健康體能 ical activity and Sarna, S., & 有密切的關係 mortality:the FinKoskenvuo, nish twin cohort M..

(26) 表2-3為自1995 年來體能活動對所有疾病或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在健康上益 處之流行病學研究(Bauman & Owen, 1999)。研究對象包括不同國家、不同 性別、不同年齡層等,然而研究結果均一致指出體能活動可以促進個人生理的健 康。. 表2-3 自1995年以來體能活動對所有疾病或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在健康上益處之 流行病學研究一覽(Bauman & Owen, 1999)(引自許泰彰,民88) 研究者 研究對象 研究 不運動者/運動者 結果因子 (年代) (受試者) 時間 之比率 Blair 9770 名美國男性 5 年 CVD 死亡率 1.51-2.0 倍 (1995) 1.0-1. 5 倍 身體功能性的 (中度體能活動) Morgan 英國 65 歲老年人 10 年 (1997) 喪失 1.51-2.0 倍 (高度體能活動). Rosengren (1997). 7412 名美國中年人. 20 年. Leon (1997). 12318 名男性. 16 年. CHD 死亡率 所有疾病死亡 率 CHD 死亡率 所有疾病死亡 率. Haapanen (1997). 2840 名芬蘭男性、女 性. Hedblad (1997) Freid (1998) Woo (1998). 642 名瑞典男性老年 25 年 人 5885 名美國 65 歲以 5 年以上 上男性、女性 中國 70 歲以上老年 15 年 人. 所有疾病死亡 率 所有疾病死亡 率 所有疾病死亡 率. 芬蘭 25-65 歲雙胞胎. 所有疾病死亡 率. 10 年. CHD 發生率 高血壓. 1.0-1.5 倍 1.0-1.5 倍 1.0-1.5 倍 1.0-1.5 倍 男:1.51-2.0 倍 女:不顯著 男:1.51-2.0 倍 女:不顯著 1.0-1.5 倍 1.0-1.5 倍 1.51-2.0 倍 1.51-2.0 倍 1.0-1. 5 倍. Kujala (1998). 17 年. (偶而活動). 1.51-2.0 倍 (規律性活動). 註:CVD(cardiovascular disease):心血管疾病 CHD(coronary heart disease):冠狀心臟疾病.

(27) 美國衛生與人類服務部(U. 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1996)歸納所有運動與健康方面的研究結果,發現規律運動可以預防許多疾病發 生,還能避免肥胖、維持肌肉強度及關節功能、減少骨質疏鬆;心理方面則有助 於降低憂鬱、增進幸福感及生活品質的提升(Bright, 2000;Drive & Bruns, 1999) 。. 四、休閒運動的分類 有關休閒運動分類的方式,國內外學者均有相當多的研究。本研究整理如表 2-4∼表 2-8。. 表 2-4 休閒運動分類的方式與類項會整表(一) 研究者 分類方式 (年代). 黃瓊慧 型態與器 (Huang, 材 2000). 類別. 項目. 球類運動. 網球、籃球······等. 戶外運動. 直排輪、登山······等. 民俗性運動. 舞龍、踩高蹺······等. 舞蹈類運動. 有氧舞蹈、現代舞······等. 健身運動. 重量訓練、健身操······等. 技擊運動. 擊劍、射箭······等. 水中暨水上運動 空中運動. 游泳、潛水······等 滑翔翼、跳傘······等. 其他. 定向、冒險性······等. 原住民傳統性運動.

(28) 表 2-5 休閒運動分類的方式與類項會整表(二) 研究者 分類方式 (年代). 類別 競賽類運動 健身類運動. 蔡特龍 運動目的 (民 89). 冒險類運動 聯誼性運動 防衛性運動 親子運動. 參觀運動競賽. 項目 壘球、羽球、網球、三對三籃球、籃 球、足球、桌球······等 太極拳、國術、外丹功、體操、慢跑、 韻律舞、元極舞、健行、游泳······等 越野車、滑翔翼、賽車、高空彈跳、 登山、衝浪、潛水、鐵人三項······等 郊遊、露營、旅遊、高爾夫球、網球、 舞蹈······等 空手道、跆拳道、拳擊、劍道、柔道、 擒拿······等 捉迷藏、追逐遊戲、攀登、舞蹈、體 操、放風箏、盪鞦韆······等 參觀一般的錦標賽或職業性比賽,觀 眾可以忘情的投入賽況而吶喊加,能 激發競賽的高昂情緒,抒解工作與生 活的躁悶和壓力. 表 2-6 休閒運動分類的方式與類項會整表(三) 研究者 分類方式 (年代). 類別 球類運動 戶外運動 民俗運動. 黃金柱等 型態與器 (民 88) 材. 舞蹈類運動 健身運動 技擊運動 水中及水上運動 空中運動. 項目 網球、籃球、桌球、保齡球、木球、 槌球、高爾夫球、壘球······等 登山、郊遊、快走、慢跑、溯溪、直 排輪、野外健行······等 放風箏、扯鈴、踢毽、踩高蹺、玩陀 螺、舞龍舞獅······等 土風舞、社交舞、有氧舞蹈、芭蕾、 熱門舞蹈、方塊舞、現代舞······等 瑜珈、國術、太極拳、太極劍、推手、 重量訓練、外丹功、元極舞······等 空手道、跆拳道、拳擊、劍道、擊劍、 柔道、角力、射擊、射箭······等 游泳、划船、水上摩托車、衝浪、滑 水、潛水、風浪板、跳水······等 定向運動、冒險性休閒運動······等.

(29) 表 2-7 休閒運動分類的方式與類項會整表(四) 研究者 分類方式 (年代). 類別. 能提升心肺功能之 休閒運動 能增進肌力表現之 休閒運動 馮麗花 運動功能 (民 87) 能增進柔軟度之休 閒運動 能怡情養性之休閒 運動. 項目 跑步、健行、有氧舞蹈、網球、跳繩、 游泳、騎單車······等 健力、舉重、啞鈴、槓鈴、田徑訓練······ 等 瑜珈、太極氣功、伸展操、柔軟操······ 等 農場度假、氣功、柔道、釣魚、觀賞 比賽、自助旅行、滑水······等. 表 2-8 休閒運動分類的方式與類項會整表(五) 研究者 分類方式 (年代). 類別 指導性運動 非正式運動. Mull(1997)參與性質. 單位內運動 對外開放性運動 俱樂部運動. 項目 夏令營、運動教室、訓練營 慢跑、登山健行、土風舞、太極拳······ 等 學校、公司、機關、社區、社團······ 等所舉辦的班(系)際比賽或運動會 嘉年華會、校際運動比賽或聯誼賽 商業性質的健身中心、俱樂部或隊 伍、社團.

(30) 第二節 工作與休閒. 一、工作的本質 社會的延續性超越革命、超越地理, 主角不是國王、王后、暴君或征服者 ,而是那些發揮生命的光和熱,為自 己和子孫打拚的人,而工作正是延續 人性光輝的一朵火苗,只要有人類生 存的地方就有工作,只要有生命的地 方就有工作。. 以上是美國著名作家 Richard D.曾在其《Blood, Sweat & Tear:the evolution of work》一書中描寫工作的特性(張美惠譯,民 90) 。新的世紀將帶出比以往更多 的工作機會,也引出新的法律、新的生活與休閒模式。工作的好壞不在於辦公室 的設備,人事的種種細節和主管的領導風格,而在於能否燃起你個人內在的人性 光輝。若是工作使得靈魂的光輝變成黯淡的燭光,那麼這樣的工作便失去其意義 與保有的價值(張美惠譯,2001)。 工作是一種謀生的行為,以勞力換取金錢的活動。它能夠使人在團體中表現 出自己,提高個人的社會地位;亦能表現出個人的價值特性,獲致心裡的滿足(張 春興,民 72) 。工作具有生產力,對社會的生存與福祉具有貢獻,因為人人投入 工作,社會得以進步,人群的生活得有保障。 「哲學家羅素認為人類的幸福端賴 活動,而餘暇之中的快樂最為可貴」(陳定雄,民 88)。 美國人浸淫在新教的工作倫理中幾百年來,認為工作就是作不喜歡作的事, 但卻是必須作的事,因為工作可以帶來救贖,完成工作就是一項美德。宗教改革 家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以及古典社會學家馬克思(Karl Marx)都不約而同 的認為生產勞動是人類生活的根本,一個是從宗教信仰的角度,另一個則是從經 濟條件與社會制度的構成方面來看,皆將工作視為人類實現自我價值的重心(涂 淑芳譯,民 85)。.

(31) 二、工作與休閒的相對性 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說: 「閒逸的手乃魔鬼之工」,其道理如同孔 子所說: 「小人閒居為不善」 ,工作之為人生美德之要件,傳統上東西方皆然(王 昭正譯,民 90)。 卡夫卡在其《審判》(The Trial)一書曾說過: 「束縛總是比自由更安全。」 然而工作的束縛似乎是無窮無盡,不免令人對這句話產生懷疑。當人們開始分析 自己的工作觀時,將發現自由和束縛原來是工作的一體兩面。Mumford(1998) 認為:「工作與玩樂本是同根生,不能完全分割。工作能令經濟情況改善、減輕 生活負擔,並為藝術與玩樂開創契機。」工作與休閒將融合在未來新的工作模式 之中。 古希臘人追求的是休閒或學習的社會,其理想已經達成。但是,希臘的社會 是建築在奴隸制的階級分化情形當中,現代社會的人們要追求那樣的理想,則必 須依賴每個個人的自我覺醒與戮力實踐。工作與休閒是組合成完整人生的建材, 兩者均能發揮潛能、創造生命的品質與深度,透過不斷的調整與搭配,才有豐富 健全的人生經驗。伏爾泰則認為勞動是「休閒之父」,現代人必須將工作與休閒 結合,取得均衡的比重,增加休閒的時間讓自己有更多機會作自己想作的事,包 括參與志工的社會服務性工作,創造一個工作與休閒並存的社會。法哲 Henry Bergsony 則說:「人類的特質不在其智慧,而在其為改善環境與自身而工作的持 續動力,······,渴望無目的的遊戲玩樂,並非人的本質。」(張美惠譯,2001)。 Dumazedier(1974)認為休閒可使人們擺脫工作的疲勞與單調,逃避工作的壓 力,彌補工作上受限制的成就感和表現慾(涂淑芳譯,民 85) 。當代許多休閒行 為理論專家認為,除非我們花費相當多的時間去研究工作的意義、本質與結果, 否則我們便無法理解休閒的性質與發展。可見得休閒與工作的關係是如何地被看 重。 Adorno(1991)的研究指出,工作與休閒時間的差異,給予人們極為深刻的 印象,就如同一種規範長植於人們心中,在有意識和無意識的水平間,工作倫理.

(32) 一向優越於休閒的需求。而馬克思(Karl Marx)卻認為,工人只有在勞動之外 才感到自在,在不勞動時感到舒暢。因此,他們的勞動事出於非自願,是被迫的 強制勞動。資本家允許勞動者擁有自由時間去休閒,只不過是為了勞動者動力的 再生產。人們為了生存,必須不斷的工作,以換取生活所需。資本主義社會強調 效率、集體生產,人們必須依照資本家的規定工時而做,因此,休閒成了資本主 義社會中工作之後的產物(張孝銘,民 87)。 工作與休閒的價值相互為用,工作提供了生活更高意義,而休閒則在工作之 餘提供愉悅的經驗。總和來說,工作與休閒的關係是既不對立,也不能完全融合 的,它們是互相影響、以複雜的樣式合併和出現的生活內容。. 三、工作與休閒關係論說 Parker(1971)的研究以相對自由和限制的概念來解讀工作與休閒的關係, 並提出三種性質的關係形式。第一種是一致性,工作與休閒具備相同的意義、形 式與滿足感;第二種是對比性,即工作與休閒是生活文化的兩個極端,休閒的存 在完全是為彌補工作的缺失。第三種是疏離性,即工作與生活僅有微薄的關係, 甚至沒有相關,彼此獨立存在。 Murphy(1975)亦針對休閒與工作的關係提出三種模式。其一為整體模式, 休閒與工作活動同樣表達人性、情感、自由與關係,屬於統一的生活時空之中, 不易劃分與歸類。其二為二元模式,此論點的學者認為休閒是為解決工作的限制 與壓力而存在,悲觀的認為工作是枯燥、呆板、了無新趣的被迫性活動。其三為 多元模式,休閒活動間或出現在工作的場域之中,人們可以清楚辨別其間的差 異,伴隨著工作的進行,休閒的滿意感、自由與放鬆的意志以多元的風貌組合呈 現出來。.

(33) 我國學者陳彰儀(民 78)亦曾針對工作與休閒生活的特性與體驗提出三種 關係之論說,即:. (一)延伸關係說(the spillover hypothesis) 職業環境中的經驗會延伸到休閒生活之中,使人們的工作經驗和休閒經驗變 得相當類似,在文獻之中有一致關係(identity) 、類化關係(generalization) 、延 展關係(extension)或正向關係(positive)······等不同名稱。. (二)補償關係說(the compensation hypothesis) 此類觀點之學者認為休閒經驗和工作經驗相差很大,甚至有相反的聯結關 係,文獻之中有對立關係(contrast)、補充關係(complementarity)、相反關係 (opposition)······等名稱。. (三)無關說(neutrality hypothesis) 主張者認為工作經驗與休閒經驗之間並無任何影響或關聯,文獻中有分割關 係(segmentation)、區隔關係(compartmentalization)······等名稱。 以上三類論說皆有許多後續研究證實,支持延伸關係說的研究發現工作決定 了休閒行為與態度,不同社會階層的工作人士擁有各自不同的休閒活動與文化。 支持補償關係說的研究認為工作孤立性質愈大的人,傾向於熱鬧、社區團體的休 閒活動;相反的,工作經驗中人際交流往來頻繁的人,容易選擇靜雅獨立的休閒 方式。另支持無關說的研究則發現,多數人對於工作與休閒兩種經驗與場域,抱 持完全不同的心態與期望,不僅容易劃分,甚至沒有任何重疊現象。.

(34) 第三節 體育教師和專業態度. 一、體育教師 教師是決定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關鍵,也是影響學校辦學成效的首要因素 (程瑞福,民 90) 。教師有別於公務人員乃在於其具備有「專業性」 ,民國 84 年 所公布的「教師法」,其精神即著重教師的「專業」及「聘任」兩部分。而體育 教師在校負責體育教學活動之推展,和執行體育行政工作,其專業性質則更深入 一層,較之一般教師而言,其獨特的執業領域,在校園中實在難以令人取代。翁 志成(民 88)認為,身為一名稱職的體育教師,基本上須具備有吃苦耐勞的堅 強韌性、高度的敬業熱忱以及無私的服務態度。 蔡貞雄(民 87)認為,「對體育從業人員來說,體育教學是『體』,負責運 動技能的訓練和養成;休閒運動是『用』,是運動技能的運用和發揮。」體育教 師實應具備此一認知,方能快意勝任專業性的工作。 方進隆(民 91)認為, 「體育教師能夠注重精神的修練,對於教學、行政與 家庭生活皆會有更大的幫助。以體育運動為主軸,自己在規律運動中,身體力行 去體會精神與靈性提升的狀態,同時也樂意幫助別人獲得健康與快樂,熱心教導 與鼓勵學生與同仁享受運動,也進而體會規律運動的好處。」 體育教師的專業,可分為知識層面、技能層面和態度層面。知識層面包括一 般知識、教育專業知識及體育專門知識;技能層面有教學技能、行政管理技能、 班級經營、輔導技能與運動技能;態度層面有健康身心、自我訓練、敬業態度與 服務精神(程瑞福,民 89;王誼邦,民 87;許義雄,民 87)。專業的體育教師 除需要有良好的品德和專業的風範之外,尚須表現出對教育專業的熱忱和投入, 積極提升專業自我。其次為服務精神的層面,專業的體育教師不只傳授學生的課 業和知識,更須本著犧牲奉獻的精神協助師生解決困難,以及推動校務。.

(35) 二、教師專業態度 黃光雄(民 82)認為「態度」通常包括認知、情意、行為結果三種成分, 換言之,即個人對人、事、物的一種相當持久的信念、情感與行為傾向。適當的 態度可以幫助個人求賞避罰、適應環境,適當的態度可以發展、保持和維持自我 的形象;態度可以表現自我為中心的價值,也能作為個體尋求知識的參照標準。 此即態度的功能論,適應、自我防衛、價值表現、知識(Katz, 1967)。 Kotler(1991)則認為態度係指個人對於某些物項或觀念,存在著一種持久 性的喜歡與否的認知、情感及行動取向。國語辭典解釋「專業」為「專門的學業 或事業」;英文稱為「profession」,係指具備高度專門知能而異於他種職業的特 殊性格而言,如醫師、會計師、律師······等。所以「專業」一詞,與只要按照例 規而不需要有高深的學理及特殊訓練即可從事的「職業」 (occupation)或「行業」 (trade)大不相同。專門職業起源於歐洲的前工業社會,未從事手工業或是商業 的人,有其專門獨特的知識或技藝得以謀生,典型的專業如醫學、神學和法律的 工作(Mitchell, 1989)。 簡茂發(民 87)則認為專業精神與專業態度二者觀念和內涵非常相近,一 位教師有了專業精神,就會建立自己良好的專業態度。張春興與林清山(民 78) 認為,現代良師應具備三個主觀條件,即: (一)專門知識,指的是「能教學」的學科專長。 (二)專業知能,指的是「會教學」的綜合知能。 (三)專業精神,指的是「願教學」的態度觀念。 林清江(民 81)在「我國教師職業聲望與專業形象之調查研究」中發現, 大多數社會人士認為中小學教師工作是一種專業,而且愈是教育水準及知識程度 高的從業人員,愈肯定教育工作的專業性。 郭秋勳(民 83)認為, 「教育的專業化需強調專業知識和能力的培養,一個 具有卓越專業知識技能者,若無敬業樂群的精神來維繫,其工作熱忱很容易消 退。」詹棟樑(民 85)則認為教育人員的專業精神應表現在以下方面:.

(36) (一)教學的興趣。 (二)莊重的態度。 (三)高度的理想。 (四)待人的熱情。 王如哲(民 89)指出, 「最有效的專業人員會擁有超越其職務的影響,此種 效能(effectiveness)係來自於持續不斷的學習(constant learning) 、開放的態度, 以及掌握機會並追尋願景。」以往多數人定義教師為一種神聖的職業,或者認為 教師只是一般的工作者,近來因為教育環境和情勢的改變,使得教師與專業劃上 等號,惟教師的態度仍取決於個人對這份工作的主觀認知(鍾清漢,民 84).

(37) 第四節 相關研究. 一、休閒運動行為方面 國內近年關於休閒運動行為方面的學位論文研究,經研究者查詢整理後如表 2-9 所示: 表 2-9 休閒運動行為相關研究論文會整表(研究者整理) 研究者 (年代). 研究題目. 連婷治(民 台北縣國小教師休閒態度與休 87) 閒參與之相關研究. 國小教師從事規律運動意圖、 許哲彰(民 行為之預測及影響因素之探討 88) -驗證計劃行為理論. 朱嘉華(民 國小教師身體活動與睡眠品質 88) 之相關研究. 梁坤茂(民 高雄市國中教師參與休閒性社 88) 團及相關因素之研究. 台北縣新莊市國小學生家長運 張正發(民 動參與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 89) 究. 蔡碧女(民 老人休閒運動之研究-以元極 90) 舞為例. 戴旭志(民 臺北市太極拳休閒運動參與者 90) 參與動機與行為之研究. 研究結果 1.國小教師具有積極且正向的休閒 態度。2.國小教師參與休閒活動的 頻率不高,且在休閒上知覺到許多 阻礙。 1.規律運動習慣的國小老師佔有 31.5%。2. 男性教師從事規律運動 行為的比例顯著高於女性教師。3. 40-49 歲教師從事規律運動的比例 最高。 1. 規律運動習慣的國小老師佔有 21.6%。2. 未達衛生署所訂定之 「成人規律運動人口比率達 40%」 的目標。 1.國中教師參與程度最高的休閒性 社團類型依序為運動型、技藝、作 業型、娛樂休憩型、知識型、社交 型。2.社團單項活動以「登山」最 受歡迎。 1.國小學生家長有高達 84.5%缺乏 運動。2.學生家長的背景因素在運 動參與程度只有年齡上有差異。3. 運動參與程度在運動自我效能及 運動健康信念知覺運動的經濟利 益構面上有差異存在。 1.在休閒滿意總分上沒有性別的差 異。2.年齡愈高在休閒滿意總分上 愈高。3.原來健康較不理想者,經 過三個月的元極舞訓練後,休閒滿 意度急增。 最主要的參與動機因素為「健康適 能與自信心」的獲得。不同性別、 不同年齡層、不同婚姻狀況、不同.

(38) 教育程度、不同職業別、不同月收 入、每月可支配的休閒金額多寡對 太極拳休閒運動參與者的動機的 及行為有某種程度的差異。 1. 高科技人員的休閒行為會因性 別、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況、 高科技產業從業人員休閒行 朱明謙(民 子女人數、工作地點、通勤時間以 為、工作壓力與工作績效之研 90) 及每月平均薪資的不同而有顯著 究 之差異。 2.高科技人員的休閒行為 與工作績效有顯著相關之存在。 1.個人特質的不同會造成個人在休 閒喜好、休閒參與、休閒認知、休 林顯宗(民 公務人員休閒態度之研究---以 閒滿足及休閒條件上的顯著性差 90) 臺北地區為例邁入廿一世紀 異。 2.休閒喜好、休閒認知、休閒 滿足與休閒參與有顯著性的正相 關。.

(39) 二、專業態度方面 國內近年關於教師專業態度之相關研究,經研究者蒐集整理後如表 2-10 所 示:. 表 2-10 教師專業態度相關研究論文會整表(研究者整理) 研究者 (年代). 研究題目. 研究結果. 1.國中體育教師其專業態度與國 小體育教師沒有顯著差異。2.國 小體育教師專業道德修養優於國 中體育教師。3.國中體 育教師對於專業知能之認知,優 於國小體育教師。4.國中體育教 師較國小體育教師更能滿足於體 育教學工作。5.受過師範學校體 育教育之體育 黃金柱(民 國民中小學體育教師專業態度之 教師專業態度,較受非師範學校 67) 調查研究 體育教育之體育教師為積極。6. 師大體育系畢業之國中體育教師 專業態度,較二年制體專和三年 制體專畢業之國中體育教師為積 極。. 1.健康身心現況因素排序最高, 自我訓練現況因素排序最低。2. 專業發展現況因素排序依次為健 王誼邦(民 國民中學體育教師專業發展之研 康身心、教學技能、體育專門知 85) 究∼以臺北市、縣為例 識、教育專業知識、行政管理技 能、服務精神、運動技能、自我 訓練。 1. 男教師比女教師有較積極的 體育教學態度。2.參加過體育 教學講習的教師具有較積極 劉仲成(民 南投縣國小教師體育教學態度之 的態度。3.級任教師的態度較 85) 研究 主任、組長、或體育科任教師 為低。.

(40) 陳照明 (民 85). 1.任教意願、學習態度、工作價 值認同感之得分均為體育系組學 生高於非體育系組。2.非體育系 組的學生中,曾選修體育專門課 師範學院學生體育教學專業態度 程的學生在任教意願、學習態 度、專業知能、工作價值認同感 之調查研究 等因 素上,得分均較未曾選修者高。. 1.不同年齡、教育程度、職務、 服務機關之研究對象,對高職總 務主任各項職責之意見,均未達 顯著差異。2.不同性別、服務機 關、職務、服務年資之研究對象, 黃國軒(民 我國高級職業學校總務主任職 對高職總務主任各項專業素養之 90) 責、專業素養與專業態度之研究 意見 ,均未達顯著差異。3.不同性別、 年齡、服務機關之研究對象,對 高職總務主任各項專業態度的意 見,均未達顯著差異。 1. 高 中 體 育 教 師 專 業 表 現 之 內 涵,包括「行政」、「教學」、「體 適能」及「運動安全」等四個主 因素及 27 個項目。2.高中校長對 劉兆達(民 高中校長對體育教師專業表現之 體育教師專業表現評鑑之排序為 91) 評鑑 「體適能」 、 「行政」 、 「運動安全」 及「教學」。. 1.不同學歷之國中體育教師在整 體專業能力實際現況上達顯著差 異,且整體專業發展重要性上達 王欣茹(民 花蓮縣國民中學體育教師專業發 顯著差異。2.不同背景變項之國 91) 展需求之研究 中體育教師在整體專業發展需求 無顯著差異。3.教師專業能力、 專業發展需求與教師專業發展重 要性三者間達顯著正相關。.

數據

表 2-2  近年運動醫學相關研究列表(研究者整理)
表 2-5  休閒運動分類的方式與類項會整表(二)  研究者  (年代)  分類方式  類別  項目  競賽類運動  壘球、羽球、網球、三對三籃球、籃 球、足球、桌球······等  健身類運動  太極拳、國術、外丹功、體操、慢跑、 韻律舞、元極舞、健行、游泳······等 冒險類運動  越野車、滑翔翼、賽車、高空彈跳、 登山、衝浪、潛水、鐵人三項······等 聯誼性運動  郊遊、露營、旅遊、高爾夫球、網球、 舞蹈······等 蔡特龍 (民89) 運動目的  防衛性運動  空手道、跆拳道、拳擊、劍道、柔
表 2-7  休閒運動分類的方式與類項會整表(四)  研究者  (年代)  分類方式  類別  項目  能提升心肺功能之 休閒運動  跑步、健行、有氧舞蹈、網球、跳繩、游泳、騎單車······等  能增進肌力表現之 休閒運動  健力、舉重、啞鈴、槓鈴、田徑訓練······等  能增進柔軟度之休 閒運動  瑜珈、太極氣功、伸展操、柔軟操······等 馮麗花 (民87) 運動功能  能怡情養性之休閒 運動  農場度假、氣功、柔道、釣魚、觀賞比賽、自助旅行、滑水······等  表 2-8  休閒運動分類的方式
圖 3-1  研究流程圖 瞭解問題背景 研究動機  研究目的 蒐集相關文獻 建立研究架構 編製問卷 問卷分析 正式問卷調查 資料分析與討論 研究結論與建議 確定研究範圍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110 年度臺中市推動硬筆書法與美感教育師生硬筆書法比賽

• One technique for determining empirical formulas in the laboratory is combustion analysis, commonly used for compounds containing principally carbon and

substance) is matter that has distinct properties and a composition that does not vary from sample

- Informants: Principal, Vice-principals, curriculum leaders, English teachers, content subject teachers, students, parents.. - 12 cases could be categorised into 3 types, based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Finally, adding the discussion of cultural causes and the rise of Rome typefa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thic script and the renaissance typeface design for the future study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