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顯示學生較有能力掌握平時較常接觸的 藝術類型與內涵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顯示學生較有能力掌握平時較常接觸的 藝術類型與內涵"

Copied!
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本章根據本研究之結果,進行整合與歸納,提出整體性結論,並依據 結論對視覺藝術教育與未來的相關研究發展,提出具體建議。本章分為兩 節,第一節為結論,第二節為建議。

第一節 結論

本節將針對本研究的兩個研究目的:一、探究國民中小學學生美感素 養之情況;二、探究影響國民中小學學生美感素養之因素。根據研究結果 提出整體性結論。

一、國民中小學學生美感素養情形

(一)國民中小學學生的美感素養表現 1.對於較常接觸的視覺藝術了解較多

在本研究所舉出的八種視覺藝術表現特質裡,中小學學生最了解的是 較為人所熟知的繪畫,並且對書法的隸書體例普遍有所認知,但對於馬諦 斯作品風格的了解不如書法的隸書體例,而且在東西方藝術家活動年代的 橫向比較上,較無法掌握。對於較為常見的術語意涵的了解也較多,對色 彩三屬性的了解高過於形式原理。顯示學生較有能力掌握平時較常接觸的 藝術類型與內涵。

2.具有敏銳的知覺能力

中小學學生普遍能知覺色彩感覺,並能在模擬日常生活的情境中加以

(2)

應用。對於線條是否具有動勢的知覺上,也普遍能指出斜向與帶有箭號的 線條具有動勢。足見中小學學生在色彩感覺與線條動勢方面,具有良好的 知覺敏銳度。

3.能運用相關的技能描述美感對象

超過半數的中小學學生認為自己具有用文字描述藝術作品,或以口語 說明住家及附近社區建築物及自然景觀的能力,具備運用相關技能描述美 感對象的能力。

4.持有積極的視覺藝術態度

在視覺藝術態度上,中小學學生雖然在主動參與活動的意願上較弱,

但對於視覺藝術的信念積極正向,也可以享受參與視學藝術活動的過程,

獲得愉悅。所以整體而言,學生們具有積極的視覺藝術態度。

5.較缺乏參與的意願或實際實踐的習慣

中小學學生參觀展覽的情形並不普遍,而且參觀場所較為侷限,主要 集中於美術館、博物館或學校的文化走廊與附屬畫廊。此外,在汲取視覺 藝術資訊的習慣上也極為缺乏,只有少數學生平時會觀賞或收聽視覺藝術 類的影視或廣播節目。

(二)年級與專業程度之於學生的美感素養表現 1.國小學生的美感素養優於國中學生

普通班的部份,國小學生在美感素養的各層面(認知、技能、態度、

行為習慣)表現,均優於國中學生,根據 t 檢定的結果,在行為習慣層面 具有顯著差異。美術班的部份,國小學生在除了在認知層面的客觀測驗部 份的表現遜於國中學生外,其餘在認知的自評部分、技能、態度、行為習 慣層面,均優於國中學生,而且根據 t 檢定的結果,認知的自評部分與技 能層面具有顯著差異。所以整體而言,國小學生的美感素養優於國中學生。

(3)

2.美術班學生的美感素養優於普通班學生

國小學生部分,美術班學生除了在行為習慣層面的表現遜於普通班學 生外,其餘在認知、技能、態度層面的表現均優於普通班學生,根據 t 檢 定的結果,認知、技能、態度層面具有顯著的差異。國中學生部分,美術 班在美感素養各層面的表現皆優於普通班學生,根據 t 檢定結果,認知的 客觀測驗部份、態度、行為習慣層面具有顯著差異。因此整體而言,美術 班學生的美感素養優於普通班學生。

二、影響國民中小學學生美感素養的因素

(一)個人、家庭、學校經驗因素可以有效預測美感素養

研究結果顯示,以個人、家庭、學校經驗因素之 16 個變項來預測美感 素養的各層面(認知、技能、態度、行為習慣),各層面的預測結果均達顯 著水準,所以,個人、家庭、學校經驗因素可以有效預測美感素養。個人、

家庭、學校經驗因素之 16 個變項,可以解釋認知層面的自評部分 33.8%的 變異量、認知層面客觀測驗部份 34.5%的變異量、技能層面 38.2%的變異 量、態度層面 65.2%的變異量、行為習慣層面 46.2%的變異量。

(二)影響美感素養的最主要變項為興趣、家庭活動習慣與專業程度 以個人、家庭、學校經驗因素之 16 個變項來預測美感素養的各層面(認 知、技能、態度、行為習慣),結果顯示興趣、家庭活動習慣與專業程度三 個變項對美感素養的影響最為重要。各層面的主要影響變項臚列如下:

1.認知層面的自評部分,主要影響變項的重要性次序,依序為家庭活動習 慣、興趣、年級;客觀測驗部份依序為專業程度、興趣與學習策略。

2.技能層面之主要影響變項的重要性次序,依序為興趣、班級學習態度與

(4)

家庭活動習慣。

3.態度層面主要影響變項的重要性次序,依序為興趣、同儕交流與父母支 持度。

4.行為習慣層面主要影響變項的重要性次序,依序為家庭活動習慣、專業 程度、學校支持度與父母支持度。

第二節 建議

一、 對視覺藝術教育的建議

(一)提供學生均衡且多元文化的視覺藝術刺激

若僅提供中小學學生某一類型的視覺藝術刺激,或偏重某一內涵的教 學,則學生的學習有可能受到侷限,也可能僅能對某些熟悉的藝術內容與 形式進行反應,這將是學生的一大損失,也是藝術教育工作者所應極力避 免的。雖然以今日的科技環境,學生要取得視覺藝術訊息與資源極為容易,

但因為視覺藝術的學習不僅是資訊的獲取而已,也重視美感經驗的引導、

美學議題的探究與創意的啟發,因此,透過視覺藝術教師的專業引導來進 行有效的學習,仍然非常重要。有鑑於此,學校藝術教師必須深切體認自 己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在進行視覺藝術的教學時,應確切了解學生已具 備的知能,提供學生尚缺乏的部份,充分運用多元的資源,同時也應均衡 各種不同族群的藝術作品,如東西方國家、少數民族、弱勢族群等文化的 視覺刺激,並考量學生的背景條件,運用最合適的教學策略與課程架構,

進行教學。

(5)

(二)積極鼓勵學生參與視覺藝術活動

中小學學生對於視覺藝術活動的參與度不高,普遍沒有參觀藝文展覽 場所與及取相關資訊的習慣,培養學生具有參與藝文活動的習慣,並實質 提升學生參與的行動,勢在必行。在中小學的教育階段,學校對此可以發 揮強大的功能,而且責無旁貸,除了配合政府的教育政策,辦理校外教學,

引領學生參觀藝文場所外,教師更應主動地設計相關的課程活動,引發學 生參與視覺藝術活動的興趣並建立信心。再者,學校可以進一步透過親師 生活動的舉辦,建立家長對此觀念的重視,一同鼓勵學生在視覺藝術的領 域中,參與實踐。

(三)建立學校與社會資源合作機制

社會中的展覽場所極為多元,資源也豐富,但學生參觀視覺藝術展覽 的場所集中於美術館、博物館、紀念館、學校文化走廊或附屬畫廊等場所,

然而社會上尚有許多展覽場所,如文化中心、畫廊以及戶外展場等值得學 生加以運用。學生並未善加利用社會上的豐富資源,當然可能與學生對其 他場所較不熟悉或其地點不容易到達有關,所以學校若能在相關單位的協 助下,與社會中制度良好、營運正常的藝文場所建立合作機制,協同規劃 辦理相關的藝文活動,一方面能擴展學生參觀視覺藝術展覽的場所,接觸 不同型態的展場與展品,另一方面也能充分運用社會中廣大的資源,充實 學校的教學,一舉數得。

(四)持續視覺藝術專業人才的培育

從美術班學生在美感素養的表現上優於普通班學生的現象來看,美術 班的教育體制的存在有其價值,尤其在培養專業視覺藝術人才上,更具有

(6)

重大貢獻,就算美術班畢業生未來沒有繼續深造,或沒有在視覺藝術領域 中發展,但這些學生曾經接受的專業養成,仍有可能對他在其他領域的發 展上有所助益,尤其在當下講求跨界合作與資源整合的時代,具有人文藝 術的根基與內涵,值得鼓勵且為人所樂見。因此,視覺藝術專業人才的培 育,值得繼續耕耘,不管是制度上或教學實務上,都應持續提供這些具有 視覺藝術特殊潛能的資優生,適才適性的環境與教育。

(五)促進教師、學生、家長及學校行政人員的合作

視覺藝術教育工作者應重視學生個人、家庭與學校經驗對其藝術學習 的影響。由於學校與家庭是中小學學生的生活重心,所以學校教師與家長 兩者自然成為提升學生美感素養的重要角色。學校教師應重視學生同儕間 的影響力並善加運用,致力於營造班級間的藝文氣息,造就藝術學習的風 氣,此外也應積極與家長、學校中的其他老師或行政人員溝通與合作,發 展提昇學生美感素養的策略,而家長也應配合學校教師,引導、鼓勵、支 持子女接觸藝術,或更實質地與子女一同參觀展覽或參與視覺藝術的相關 活動。

二、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研究對象的拓展

本研究因限於人力與物力等因素,在研究的對象上侷限於台北市的公 立中小學學生,因此,僅能獲得小範圍的研究資料,建議未來可拓展研究 的對象與取樣的數量,進一步探究不同地區與不同年齡層的美感素養情 形,並擴大樣本數,取得更為全面性的資料。

(7)

(二)影響因素變項的擴充

在影響美感素養因素的探究上,本研究僅針對個人、家庭與學校經驗 因素之 16 個變項進行研究,未能全面性廣納涵蓋各層面的因素變項。從文 獻資料與相關研究中,可知仍有許多其他的因素變項也可能與美感素養有 關,如文化環境等社會因素方面的變項,也值得探討了解。所以,建議未 來可擴充影響因素變項的範圍,從不同的角度探究美感素養的影響因素,

值得期待。

(三)其他研究工具與方法的運用

本研究以問卷為研究工具,實施調查來探究研究對象的美感素養,運 用此研究工具與方法,在資料收集方面有其限制,而且本研究問卷中,部 分題目因研究實施之可行性的考量,採用自評的題型,較無法實際測得研 究對象的實際能力,其結果有可能受到研究對象之自我評價的影響。因此,

建議未來可運用其他的研究工具與方法,補充資料收集的完整性,使美感 素養的探究更臻完善。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利用一些基本的 linear transfor- mations 的變化情形, 我們學習了如何將一個較複雜的 linear transformation 拆解成一些較 容易掌握的 linear

• 第三種教學觀認為,教學的目的是改變學生對事物、現象 的理解。教學( Teaching )的焦點是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和掌握。教師須瞭解學生想什麼

2-1 化學實驗操作程序的認識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計劃與執行 2-2 化學實驗數據的解釋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分析與發現 2-3 化學實驗結果的推論與分析

此中的「異」就是遠離的意思,經文明示出自己必須親證涅槃,如實知

學習活動扼要描述: 學生以兩種感受:觸覺和視覺去分辨水與冰的不同,從而認識 水的溫度改變(觸覺)形態亦會改變(視覺) 。學生選出圖卡表

接納變革的能力 / 態度 積極 / 樂觀 / 靈活地面 : 對工作環境轉變而來的

• 讓每個人在德、智、體、群、美各方面 都有全 面而具個性的發展,能夠一生不 斷自學、思考、探 索、創新和應變。」.

y 2002年,UNICEF,UNESCO, WHO 三個聯合國組織共 同建議各國中等學校應認知21世紀是一個資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