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灣佛教古詩選輯: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台灣佛教古詩選輯:"

Copied!
3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日治時期第 101 首 〜第 120 首

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退休 楊惠南

摘要

日治時期的古典佛詩,由於台灣已經淪為異國殖民地,

再加上由日本間接輸入的西方民主開放的思潮,以及「祖 國」(清國)維新運動、辛亥革命等等的隔岸呼喚下,台灣 佛詩又恢復了詠史的特色,同時也含有「逃禪」的意味。

但這一階段的「逃禪」性格,與第一階段的明清時期不同。

這一階段的「逃禪」詩,作者本身少有「逃禪」者;而是 對明鄭時期「逃禪」者,例如對沈光文、李茂春等人的悲 憐。

關鍵詞:逃禪;佛寺詩詞

本文是《台灣佛教古詩選輯從明鄭到日治時期》一書的部分內容,即 將由正觀出版社出版。

(2)

編輯室說明:

本文接續上一期(《正觀》91 期),由《台灣佛教古詩選輯:

從明鄭到日治時期》(即將出版)一書中選取部分文段而 出,從第 101 首開始,注釋連貫從 636 開始。本文所缺全 文交互參照的部分,將補充在文後,以利讀者參照。

日治時期的佛詩

101.釋普明〈題靈泉寺〉

636

眾峰圍繞勢如奔,鼻祖開山637壽像638存。

曾把金繩開覺路639,豈無玉帶鎮沙門640

636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2 卷第 5 號,由林述三所選刊。詩題 中的靈泉寺,位於基隆月眉山上,由江善慧所創建。詩題開頭的

「題」,通常指把寫好的詩作,題在寺院的牆壁上。

637 鼻祖開山:鼻祖,指靈泉寺的創建者──江善慧。開山,開創佛 寺。

638 壽像,開山鼻祖江善慧的像。

639 金繩開覺路:金繩,金製的繩索,比喻珍貴的佛經。金繩開覺路,

用珍貴的佛法,打開覺悟之路,讓聽眾弟子開悟。原句為唐•李 白詩〈春日歸山寄孟浩然〉:「金繩開覺路,寶筏度迷川。」王琦 注,引《法華經》「國名離垢,琉璃為地,有八交道,黃金為繩,

以界其側。」

640 玉帶鎮沙門:玉帶放在佛寺,好鎮住佛寺。(沙門,即出家僧人。

在這裡則指沙門所住的佛寺。)典出宋朝文人蘇東坡和佛印禪師 之間的一則故事:一日,蘇東坡來見佛印,佛印說:「我這裡,沒

(3)

龍從下面來聽講,鸚在頭前不敢言。641 山勢削成眉月樣642,靈泉一派水聲喧。

*作者:

釋普明,即吳普明。昭和 7 年(1932)任台東海山寺住 持。海山寺原為觀音祠,清同治13 年(1874)所建。光 緒 19 年(1893),居民捐資重建,並取其依山傍海的地 理位置,改名為海山寺。過去此寺並非由出家人所住持,

直到昭和3 年(1928),釋普明托缽駐錫於此,其師基隆 月眉山靈泉寺德韞法師(何德韞)成為此寺第一任住持。

而釋普明則繼任海山寺第二任住持。

*譯文:

眾峰圍繞著(靈泉寺),那種氣勢就像在奔跑一樣。佛寺 創建者(江善慧)的肖像,還存在。

(創建者)曾經用珍貴的佛法,打開覺悟之路。難道沒有

(貴重的)玉帶可以鎮在佛寺裡嗎?

有地方讓你坐。」東坡說:「那就借用禪師的四大(地、水、火、

風,指身體)坐一坐吧!」佛印說:「我有個問題,如果你能回答,

我就把我的四大(身體),讓你坐。反之,如果你答不出來,你就 必須留下你腰間的玉帶。」東坡答應了,於是佛印說:「佛經說:

『四大本空。』我的身體是空的,你要坐在哪裡?」東坡聽了,

知道自己無法回答,於是解下腰間的玉帶,玉帶永遠鎮留在佛寺 裡。(見:宋•曇秀《人天寶鑑》。)

641 本詩句後原註:「寺對鸚峰。」鸚峰,應是月眉山上的一座山峰。

642 從本詩句,可以看出「月眉山」一名的來源。

(4)

龍從下面來聽講佛法。像鸚鵡一樣的山峰,在他(創建 者)的面前,一聲都不敢啼叫。

山的形勢,像被削成一眉彎月一樣。靈驗的泉水,流出一 派,水聲潺潺。

102.江善慧〈敬贈釋普明師〉

643: 山寺鐘沈夜未眠,匡床644獨坐聽流泉。

開山祀佛非關隱,擊缽娛心豈礙禪。

煮茗不曾觀蟹眼645,焚香何必問龍涎646。 案頭時剩經書在,消遣餘生莫論年。

*作者:

江善慧(1881-1945),俗名江清俊,法名常覺,別號露堂,

臺北州基隆市人。明治 29 年(1896 年),由齋教基隆源齋 堂張賜歡引進龍華派,法名普傑。明治 33 年(1900),

福建鼓山湧泉寺僧妙密和善智,來台弘法。江善慧和二 位僧人多所親近。明治35 年(1902)在善智法師帶領下,

來到湧泉寺,禮景峰和尚受戒出家,法名常覺。返台後他 於基隆月眉山創建靈泉寺,為日治時期台灣佛教四大派

643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2 卷第 5 號,由林述三所選刊。詩題 中的釋普明,見101 則•作者。

644 匡床,安適的床,一說方正的床。

645 蟹眼,螃蟹的眼睛。比喻水初沸時泛起的小氣泡。

646 龍涎,龍的口水,據說有濃烈的香味。

(5)

系之一月眉山派的創立者,也是台灣佛教中學林(今臺 北市泰北中學)的創立者。明治 40 年(1907),善慧入 日本曹洞宗,並為靈泉寺住持。明治44 年(1910)赴日 本東京研究大藏經,並領受為日本曹洞宗布教使。歷任 曹洞宗台灣中學林長、南瀛佛教理事、台灣佛教青年會 幹事。大正 10 年(1921),日本當局召集江善慧(代表 台灣曹洞宗)、林本圓(代表台灣臨濟宗)、陳火(臺北大 稻埕龍雲寺住持)、黃監(臺北大稻埕齋教至善堂堂主)

等人,商討籌組成立「南瀛佛教會」的全島性佛教組織,

並於隔年(1922)正式成立時,江善慧被推為會長

同年

(1922),江善慧受戒出家 20 年,受振光法師之聘,赴 福建鼓山湧泉寺及怡山西禪寺傳戒。

*譯文:

山寺的鐘聲低沈,夜深了,但還沒睡覺。坐在舒適的床 上,聽著流泉的聲音。

創建佛寺祀奉佛陀,和隱居無關(不是為了隱居)。敲打 缽盂,為了讓心情娛快,這哪裏會妨礙禪定。

煮茶時不曾看水泡。焚香時,何必要問是不是和龍的唾 液一樣香呢?

桌子上剩下佛經,在剩下的來生中,消閑解悶,管它現在 是幾年呢!

(6)

103.江善慧〈敬贈普明師〉

647: 堂自開山客到稀,晨昏靜坐樂忘機648。 塵間不用重回首,老我青山一衲衣649

*作者:

江善慧,見102 則•作者。

*譯文:

自從佛堂創建以來,訪客就很稀少。每天清晨和黃昏,喜 歡靜坐,忘了各種機巧。

不必再度回到塵間去了。就讓我身穿僧衣,和青山一樣 老去吧!

104.釋善慧〈中秋夜望月口占〉

650

647 同註釋 643。

648 忘機,消除機巧之心。常用以指甘於淡泊,與世無爭。

649 衲衣,百衲衣,即袈裟。百衲,形容補綴很多。僧人所穿的衣服。

650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2 卷第 5 號,由林述三所選刊。詩題 中的口占,指即興作詩時,不打草稿,隨口吟誦出來。

(7)

剛逢三五651團圞夜,照遍大千世界652中。

佛面現成圓滿相653,禪機654悟徹本來空。

登樓王粲655今何在,砍桂吳剛說不同656。 此夜長明清似水,相看何事密嫌松。

*作者:

釋善慧,即江善慧。見102 則•作者。

*譯文:

剛好碰到(農曆)十五日的團圓夜,(月光)照遍了整個 世界。

(就像)佛陀的臉,變成了圓滿的樣子。參禪的機微,徹

651 三五,十五日,即月圓之日。

652 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的省稱,即全宇宙。

653 本句原註:「月乃太陰之象故曰佛面。」

654 禪機,禪師教導弟子時,常用含有機要秘訣的言辭、動作或事物 來暗示,使人得以觸機領悟,稱為禪機。

655 登樓王粲:東漢王粲在荊州依劉表,不得志,且痛家國喪亂,於 是以「登樓」為題作賦,借寫眼前景物,而抒鬱憤之情。後人常 以「王粲登樓」比喻不得志而懷故土。

656 砍桂吳剛說不同,吳剛砍桂的說法,有兩個版本,說法都不相同。

第一個版本:吳剛因為學仙道時犯下過錯,因而受天帝懲罰,到 月宮砍伐桂樹,桂樹隨砍隨合,永無休止。天帝把這種永無休止 的勞動,作為對吳剛的懲罰。第二個版本:吳剛察覺到妻子與炎 帝的孫子私通,並生下三個私生子。吳剛殺了姦夫,因而被炎帝 流放到月亮,勒令伐桂,桂樹隨砍隨合,永無休止。

(8)

底悟到了一切事物本來皆空。

寫過〈登樓〉賦文的王粲,現今在哪裡?(在月亮裡)砍 桂的吳剛,有不同的說法。

這一個夜晚,月亮一直像水一樣的明亮。看著月亮,為什 麼嫌棄松樹長得太密(把月亮都遮住了)呢?

105.張妙禪〈遊觀音山淩雲禪寺和圓瑛法師原韻〉

657: 淩雲掛缽658日觀山,高閣樓臺疊翠間。

劫外風光659塵不到,晴嵐660一色照禪關661

*作者:

張妙禪(

1886-1965

),

字閒雲,別號臥虛,

苗栗獅頭山金 剛寺、台中

寶覺寺、臺北鎮南學林(在今臺北圓山臨濟寺)

的開創者。

早年曾拜在今新竹縣湖口鄉著名文人張采香

657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2 卷第 5 號,由林述三所選刊。詩題 中的觀音山淩雲禪寺,參見註釋 365。圓瑛法師,見 058 則•作 者。和,針對前一人之詩作,作另一詩作,以附和。這是一首和 圓瑛詩作相同韻腳的作品。

658 掛缽,即掛缽囊。禪僧行腳游方時,攜帶缽囊及拄杖,遍歷諸方,

在結束時,便掛缽囊。引申指結束遍歷諸方之參學。

659 劫外,佛教以為,世界有各種水、火、風災和刀兵(戰爭)等劫 難。劫外,即沒有這些劫難的地方,即淨土。

660 晴嵐,晴天的雲霧。

661 禪關,徹悟禪理所必須越過的關口。

(9)

(1880-1940)門下,學習琴、棋、書、畫和彫塑技法,頗 得其藝業真傳,為其日後的佛教事業,奠下極具藝文特色 和個人風格的深厚基礎。因而有「客(家)籍藝僧」的美稱。

出家後,拜在當時福建興化府(今莆田市)臨濟宗後果寺住 持的閩僧釋良達比丘門下。這和當時台灣僧尼,大多屬於 福建鼓山湧泉寺或漳州南山寺的法脈,大有差異。1924 年 南瀛佛教會成立後,他被推舉為理事。同年 10 月,南瀛佛 教會在會中設立「布教師」之職。翌年,被任命為會中的

「布教師」。1925 年 5 月日本臨濟宗妙心寺派,授與「(在 台)開教使」之職。

*譯文:

在淩雲寺結束到處行腳的生活,白天觀看著山景。高高 的樓閣、樓台,層層疊疊在青翠(的山景)之間。

(這裡是)劫難之外的風光,沒有凡塵的地方。晴天的雲 霧,照耀著禪法的關卡。

106.蔡敦輝〈宿淩雲禪寺〉

662: 古寺依山谷,林巒畫不如。

夜深禪語歇,夢好客愁舒。

662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2 卷第 5 號,由林述三所選刊。詩題 中的淩雲禪寺,參見註釋365。

(10)

明月當精舍663,清泉咽石渠664。 頓忘人我別,萬籟665此具虛。

*作者:

蔡敦輝,見055 則•作者。

*譯文:

古寺建在依靠山谷的地方。林木、山巒,無法用畫畫出 來。

夜深了,禪理的宣說停歇了。做個好夢,訪客心中的愁悶 也舒緩了。

明亮的月亮就在寺院的上面。清澈的泉水,流過石頭所 築的管道,發出了聲響。

一眸間,忘了別人和自己的差別。各種喧囂之聲,也都成 了虛妄。

107.乞士〈漫興〉

666

孤身一缽走天涯,到處隨緣667即是家。

663 精舍,寺院的別名。

664 石渠,石頭築成的管道(水道)。

665 萬籟:籟,從孔穴中發出的聲音。萬籟,各種聲響。

666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2 卷第 5 號,由林述三所選刊。詩題 漫興,意思是:率意為詩,並不刻意求工。

667 隨緣,隨順各種因緣,是指哪一種因緣先成熟,距離最近最親,

就到哪裡去。

(11)

讀破三藏668蠅攢紙669,參明性地670佛拈花671

*作者:

乞士,中壢人。從詩意可看出是出家僧人。

*譯文:

獨自一個人,托著缽盂,奔走在天涯海角。到處都隨緣,

到處都是家。

讀破了經、律、論等佛典,就像蒼蠅鑽破紙張一樣。明明 白白地參究了本性,深知佛陀拈花的深意。

108.羅普祿〈遊鹿窟光明寺 七律三首〉

672

668 三藏,三種寶藏,即經藏、律藏、論藏。即一切佛教的典籍。

669 蠅攢紙,蒼蠅鑽破紙張。

670 性地,稟性、性情,即本性。佛教以為,人的本性是至善的佛性。

671 佛拈花,禪門拈花微笑的公案。《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釋迦佛 在靈山會上說法,大梵天王從天而降,獻給釋迦一朵金色蓮花。

釋迦將花拈在手上,默然無語,弟子們都不知道釋迦的本意,只 有迦葉尊者見佛拈花,就開口微笑。釋迦見迦葉微笑,於是說:

「我已把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最高禪法,傳給了迦葉尊者。」

672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2 卷第 5 號,由林述三所選刊。詩題 中的鹿窟光明寺:鹿窟,位於新北市石碇區光明寺,前身為鹿窟 菜廟。民國41 年(1952)12 月 29 日,在鹿窟發生一起嚴重的政 治迫害事件。當年國民黨政府為剷除左傾民眾,將鹿窟山區的無 辜村民逮捕,對其嚴刑逼供,史稱『鹿窟事件』。當年用來囚禁村 民的「鹿窟菜廟」,即光明禪寺。

(12)

青山一上景非常,不是仙鄉必佛鄉。

鶴韻沉沉673明月白,松風瑟瑟674落花香。

雲凝屋角疑仙降,燈照墻間恍佛光。

夜半一聲清磬發,知僧未寢興飛揚。(其一)

自宿雲堂675萬慮空,半床花月半床風。

幽禽怕冷鄰僧臥,野獸知機676覓客蹤。

窗外似聞人說話,簾前若見玉玲瓏677

半真半假難分辦,盡付飛飛睡眠中。(其二)

一夜無眠月已低,驀然聽得野雞啼。

東方日出紫門678啟,北角雲開山影齊。

萬點峰巒成法界679,數間院宇了塵迷。

百年幾次如今日,想到浮生680不忍題。(其三)

673 鶴韻沈沈:鶴韻,鶴鳥的神韻、風姿。沈沈,寂靜無聲。鶴韻沈 沈,鶴的神韻、姿態很安靜。

674 瑟瑟,形容聲音微弱。

675 雲堂,即僧堂,僧眾設齋吃飯和議事的地方。

676 知機,知道禪機。

677 玉玲瓏,玉製的飾品。

678 紫門,紫氣東來之門,祥瑞之門。八卦形的門稱為迎紫門,取「紫 氣東來」之意 。

679 法界,真理的境界。

680 浮生,短暫虛幻的人生。

(13)

*作者:

羅普祿,苗栗獅頭山人。

*譯文:

一登上青山,景色就不一樣。(山上)如果不是仙人之鄉,

就是佛陀之鄉。

鶴鳥的神韻、姿態很安靜,而明月潔淨亮白。吹過松樹的 風輕輕的,落花很香。

雲霧凝結在屋子的角落,彷彿是仙人下降。燈光照射在 墻上,就像佛陀身上的光芒一樣。

夜半清淨的磬聲響了一聲,知道僧人還沒入睡,興致正 飛揚。

(第一首)

自己住在僧堂當中,所有的思慮都空了。月亮透過花樹,

照射在半床上。另一半的床,微風吹著。

幽靜的禽鳥怕冷,在僧人的旁邊臥著。野獸知道禪機,尋 覓著訪客的踨跡。

窗外似乎可以聽到有人在說話,窗簾前就像看見了玉製 的飾品。

一半真,一半假,難以分辨真或假。全都在睡眠中,付給 了飛逝的飄揚了。

(第二首)

(14)

一夜無眠,月亮已經低下了。突然間聽到野雞啼叫的聲 音。

東方,太陽已經出來,瑞氣騰騰的門也開了。北方的角 落,雲散開了,山影也(因而)都出現了。

許許多的山巒都成了真理境界。寺院裡,數間房子都沒 有凡塵的迷惑了。

一百年來,有幾次像今天一樣呢?想到短暫虛幻的人 生,實在不忍說出來呀!

(第三首)

109.林徹妙〈山中感作〉

681: 幽情素愛水山鄉,最喜松風一味涼。

坐石看雲知世態,倚梅念佛悟真常682。 虛明683自覺蓮花淨,禪慧圓通684桂子香。

識得如來真面目,塵塵原是菩提方685

*作者:

681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2 卷第 5 號,由林述三所選刊。

682 真常,佛陀所證得之的道理真實常住。《楞嚴經》卷 4:「世尊諸 妄一切圓滅,獨妙真常。」

683 虛明,虛懷若谷的智慧。

684 圓通,圓滿通達的道理,乃是妙智所證得的道理。

685 菩提方:菩提,譯為道或覺,即可以令人覺悟的真理。方,種類。

菩提方,和菩提是同一種類的東西。

(15)

林徹妙,台南開元寺僧。

*譯文:

幽雅的情感,從來就喜愛山水之鄉。最喜愛的是吹過松 樹的風,那一向是涼爽的。

坐在石頭上看雲,知道世間的情形。靠在梅樹上念佛,體 悟真實常住的道理。

虛懷若谷的智慧,自己感覺到蓮花是清淨的。禪定的智 慧所證得的既圓滿又通達的道理,感知到桂花的香氣。

知道如來的真實面目,就知道每一粒灰塵原來都和覺悟 同一類(原來都是覺悟)。

110.釋開藏〈題岡山超峰寺〉

686

686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2 卷第 5 號,由林述三所選刊。詩題 中的岡山,即高雄大崗山,位於高雄阿蓮區。超峰寺,大崗山上 的一座古寺。主奉觀音菩薩、善財和龍女。據說明鄭時太僕沈光 文曾在此念佛修禪,清世宗雍正9 年(1731),紹光禪師在此建草 庵奉佛。乾隆28 年(1762)時蔣允焄為臺灣知府,捐私財增修殿 宇。明治 39 年(1905),義敏和尚攜徒永定和尚雲遊至超峰寺,

不忍古剎殿宇頹微,指示永定和尚留下重修擴建超峰寺,勸募新 建三寶殿,築龍湖庵,開大崗山派,時與基隆靈泉寺、新北市五 股淩雲寺、苗栗大湖法雲寺並稱明治時期台灣四大名山。昭和17 年(1942),日本政府將大崗山規劃為軍事要塞,令大崗山超峰寺 及所屬的龍湖庵、蓮峰寺均遷移下山至新超峰寺。二戰後,返回 重建。

(16)

月彩雲煙樹影高,猿敲石響鳥啼窠。

晨鐘能覺三千界687,暮鼓馳殘百萬魔。

嘹喨經聲存榜樣,清涼禪味自娑婆688。 幻軀歷盡南瀛島689,感慨岡超690勝竟多。

*作者:

釋開藏,未詳。

*譯文:

月亮把雲煙都加了色彩,樹木很高。猿猴敲響了石頭,鳥 兒在窠裡啼叫。

早晨的鐘聲能夠讓世界(上的人)覺悟,黃昏的鼓聲追殺 百萬惡魔。

嘹亮的頌經聲,留下了(讓人遵循的)榜樣。清涼的禪味,

就在人間。

虛幻的身體,走遍了台灣島。感慨大崗山的超峰寺,竟然 有這麼多的美景。

687 三千界,三千大千世界的略稱,即全宇宙。

688 娑婆,娑婆世界,即人間。娑婆,譯為堪忍,堪可忍耐的意思。

人間有苦痛,但尚可忍耐,所以稱為堪忍。

689 南瀛島,即台灣島。古時許多文獻都稱台灣為南瀛。

690 岡超,大崗山超峰寺的略稱。又,岡,山巒的意思。岡超,越過 山巒。

(17)

111.林述三〈釋迦果〉

691

戒痕692斑認佛頭青,露出圓陀693似碧鈴。

一顆悟存真面目,幾株應作幻身形。

波羅蜜694味通禪味,合利子695靈蘊性靈696。 自是名山成正果,菩提697合與證芳馨。

*作者:

林述三(1887-1956),原名林纘,字述三,號怪癡、怪星。

祖籍福建同安,就學於廈門玉屏書院。13 歲因父親林修 於臺北大稻埕設立私塾,授徒講學,遂渡海來台從父而 學。26 歲父歿後,更承父志,設礪心齋書房,宣揚國學,

倡導文風。大正4 年(1915),與張純甫、李騰嶽、歐劍

691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2 卷第 5 號,由林述三所選刊。詩題 中的釋迦果,是一種像佛頭的水果。

692 戒痕,出家受戒時,用香在頭上燒出的戒疤。

693 圓陀,圓陀陀的略稱,形容物之圓形之物。禪門以此形容心體圓 滿無際。《碧巖錄》43 則:「圓陀陀地,切忌認影,且莫當頭!」

694 波羅蜜,般若波羅蜜的略稱。般若,超越的智慧,能讓人體悟佛 性,開悟解脫。波羅蜜,譯為到彼岸,實為圓滿無缺的意思。般 若波羅蜜,譯為大智慧到彼岸,即圓滿無缺的智慧可以讓人從苦 難的此岸,達到解脫的彼岸。

695 合利子,舍利子之誤,譯為遺骨。佛菩薩或高僧大德往生後火化 所燒出之骨灰,常有五彩遺骨,稱為舍利或舍利子。

696 性靈,心性之靈。

697 菩提,譯為道或覺。能讓人覺悟的真理。

(18)

窗等人創立「研社」,社址即在礪心齋書房,社員皆以「癡」

為號。大正10 年(1921)「研社」改組為「星社」,社員 亦以「星」為號。大正11 年(1922)創設「天籟吟社」,

社員多為礪心齋書房學員。昭和6 年(1931),與弟子吳 紉秋創辦《藻香文藝》,後因經濟困難,於次年(1932)

停刊。昭和10 年(1935)《風月》創刊,林述三出任副主 筆兼會計部長,並有詩作及小說、詩話發表。曾任《臺灣 詩報》、《南瀛佛教會會報》(後改名《南瀛佛教》)、《亞光 新報》編輯,《臺灣詩壇》、《詩文之友》顧問。本書所選

《南瀛佛教》中的古典漢詩,即林述三所選。著有《礪心 齋詩集》、《礪心齋詩話》、《玉壺冰》(小 說)等。

*譯文:

出家受戒的疤痕,像青綠色的佛頭一樣。露出圓滾滾的,

像是碧綠的鈴鐺。

開悟了的一顆,存在著真實的本來面目。幾棵(釋迦果 樹)應該看成幻化的身形。

圓滿無缺的味道,和禪味相通。舍利子(釋迦果的種子)

蘊含著靈氣。

這正是名山所成就的正果,真道應該證得芬芳馨香。

112.陳普明〈訓勵生徒口占〉

698

698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2 卷第 6 號,由林述三所選刊。詩題 中的口占,即興作詩詞,不打草稿,隨口吟誦出來。

(19)

本是秦時避世人699,那堪漁父問前津700

如來佛相曾無我701,菩薩然何敢化身702。(其一)

漫從齊國濫吹竽703,南郭先生704忝屬吾。

般若705本來有文字,一隅自可反三隅。(其二)706

699 晉•陶淵明《桃花源記》: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以捕魚為生 的人。有一天,他沿著溪水划船,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花林 裡的人說他們為了躲避秦朝時的戰亂,來到這與世隔絕的地方,

不再出去了。漁人到郡城,去拜見太守,報告這一樁事情。太守 派人跟他前往,結果迷失了道路,再也找不到桃花林。

700 漁父問前津,漁父問起前往桃花林的渡口(津)在哪裡。參見前 註。

701 無我,佛教以為人的身心當中,沒有固定不變的「我」(類似靈魂 的東西)。

702 化身,佛教以為,佛菩薩可以變幻身體,渡化眾生。

703 戰國時期,齊國的國王非常喜歡聽人吹竽(古代樂器)合奏,好 吃懶做的南郭先生想辦法混進了樂隊,他不懂裝懂、搖頭晃腦,

裝出一幅行家的樣子。不久老國王死了,新國王喜歡聽人吹竽獨 奏,南郭先生心虛,害怕會露餡,連夜逃出皇宮。

704 南郭先生,參見前註。

705 般若,譯為智,即能夠讓人覺悟的智慧。

706 這兩首詩的第一首,一方面自比像是個逃避秦亂的桃花源人,二 方面又自比像佛菩薩一樣,從避世當中走出來,化身為教導漢文

(中文)的教師。而第二首則自謙是個濫竽充數的教師,但生徒 們還是可以舉一反三,從他濫竽充數的教導中,得到好處。

(20)

*作者:

陳普明,見101 則•作者。

*譯文:

我原本像是秦朝(桃花源裡)那些逃避世人的人,怎麼能 夠忍受漁父來探問(前往桃花源的)渡口呢?

如來佛的樣子,原本沒有「我」。菩薩什麼原因敢變化「我」

(而渡化眾生)呢!

(第一首)

隨意從(戰國時期的)齊國胡濫吹竽說起,我就像是南郭 先生一樣(濫竽充數)。

(所幸)般若(這種道理,)本來就有文字來記載,(同 學們)可以自己舉一隅而反三隅。

(第二首)

113.謝泮水〈曉鐘〉

707

萬籟沉沉欲曙天,疏鐘斷績708晌鏗然709。 杵敲710夢醒楓橋月,霜降韻飄古寺煙。

707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2 卷第 6 號,由林述三所選刊。

708 斷績:績,續的誤寫。斷續,時而中斷,時而接續。

709 晌鏗然:晌,同響。鏗然,聲音響亮。

710 杵敲,敲打砧杵。砧杵,搗衣的木棒。古時婦女洗衣時所用的工 具。

(21)

紅葉有情添客思,白雲無奈出愁眠。

寂寥殘夜聽清越711,不禁朝來為破禪712

*作者:

謝泮水,未詳。

*譯文:

自然界的聲音很輕很輕,天就快亮了。稀稀疏疏的鐘聲,

斷斷續續地,很響亮。

敲打砧杵的聲音,使我從夢中清醒過來,月亮掛在築在 楓樹中的小橋。白霜降落,很有風韻地飄在罩著雲煙的 古老佛寺。

紅葉像是有情一樣,憑添遊客的心思。輕飄飄的白雲,無 奈讓人從憂愁的睡眠當中醒來。

寂靜的剩下不多的夜晚,聽著清脆的聲音。禁不住在清 晨,打破了禪坐中的清淨。

114.林徹妙〈樂道閒吟〉

713

711 清越,清脆悠揚。

712 破禪,打破禪坐時的清靜。宋•黃庭堅書法帖『花氣薰人』名句:

「花氣薰人欲破禪,心情其實過中年。」

713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2 卷第 6 號,由林述三所選刊。

(22)

秋來無事步高峰,活佛714饑餐山色濃715。 滿目雲霞原凈體716,溪聲不改舊時淙717

有身不覺是真如718,生死何須問太虛。

通貫十方719三界720外,乾坤打破佛歸廬。

山色溪聲道味長,煙霞深處是家鄉。

素琴721彈罷金經722誦,禪室風飄上品香。

714 活佛,慈悲者或法力無邊者。積德行善的僧人。

715 本詩句旨在詠嘆山色濃綠,即使像活佛這樣的有德高僧,也要像 饑餓者一樣,忍不住瞪著山色看。

716 原凈體:凈,同淨。原凈體,指真如本心。人人本有的真如本心,

原本是清淨圓滿的心體。

717 舊時淙,舊時的淙淙水聲。舊時,原本就有的。舊時淙,與前句 的原凈體相對,指我人真如本心(舊時)當中,像溪水聲一樣的 流動之聲。禪宗以為,山色、溪水等山河大地,都是真如本心的 顯現。因此,山色能讓活佛像饑餓之人一樣,忍不住瞪著看;溪 水也像是真如本心(舊時)一樣地流動。

718 真如,宇宙的本體,萬物的本質。

719 十方,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等十 個方位。

720 三界,佛教把宇宙分成三個地方(界,範圍的意思):(1)男女欲 望特別強的欲界;(2)已經沒有男女欲望,但物質享受特別好的 色界;(3)既無男女欲望,也超脫物質享受的無色界。

721 素琴,沒有任何裝飾的琴。

722 金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23)

天地圓球看得真,森羅723萬象悟生身。

豁然勘破山河景,隨處風光妙入神。

天外霞浮吐彩幽,水光花氣蕩吟眸724。 詩情最愛琴中曲,彈破愁心得自由。

眼界寬來宇宙間,天真妙道等非閒。

究明圓滿此身事,奪得乾坤造化還。

*作者:

林徹妙,台南開元寺僧。

*譯文:

秋天了,沒有什麼事情,因此爬上了高山。連有道的活佛 都像饑餓的人一樣,看著濃鬱的山色。

滿目都是雲霞,像是原本就清淨的本體一樣。溪流的聲 音,和舊時淙淙的聲音沒有什麼不同。

有身心的執著,就不能覺悟到宇宙的本體(真如)。生死 的事情,何必要問老天爺呢?

723 森羅,紛然雜列。許許多多的意思。

724 吟眸,吟唱詩歌的眼睛。比喻悟道後,眼睛所看的,都像詩歌一 樣的美妙。

(24)

(如果)貫徹通達,以致超脫到宇宙之外,那麼,(必定 能夠)打破天地,像佛一樣,回到了(原本所住的)茅廬。

山的顏色和溪流的聲音,很有意思。煙霧紅霞的深處是

(我的)家鄉。

彈完了素琴,就來誦讀《金剛經》。在禪室裡,微風飄送 著上品的檀香味。

把天地圓圓的球體,看得清楚一點;從紛雜的萬事萬物 當中,體悟自己的身心。

突然之間,看破了山河的景象。隨處都是開悟後的境界,

美妙地入了神。

天邊紅霞飄浮著,吐露幽靜的色彩。(閃閃的)水光和花 的香氣,蕩漾在像是吟詩一樣的眼眸裡。

詩的情意最愛素琴所彈出的曲子。它能把憂愁的心彈破,

讓心得到了自由。

眼界寬廣地觀察整個宇宙,天真的美妙禪道,不是等閒 之物。

徹底明白這個身體原本是圓滿的事情,獲得宇宙萬物的 真象。

(25)

115.蔡徵廉〈遊山寺〉

725

錦堆726槭槭727吐清輝,絕壁詩僧向晚728歸。

萬木青松色可愛,秋光照水滿山緋729。(其一)

煙霞樓閣梵王宮730,危坐僧師說教中。

古殿寂寥腸欲斷,蕭然古佛黯顏紅731。(其二)

*作者:

蔡徵廉,著有《滿州の旋風》,臺北:成功出版社,1947 出版。

*譯文:

一堆堆錦色的花朵,被風一吹,微微幌動,露出了明亮的 光輝。傍晚,懸崖下,吟詩的僧人回來了。

許許多多的樹木和青松,它們的顏色很可愛。秋天的天 光,照在水面上,滿山都是緋紅色。

(第一首)

725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2 卷第 6 號,由林述三所選刊。

726 錦堆,一堆一堆錦色的花朵,或錦被堆的省稱。錦被堆,薔薇花 的別名。

727 槭槭,風吹葉動聲。

728 向晚,傍晚。

729 緋,紅色。

730 梵王宮,大梵天王的宮殿,泛指佛寺。

731 黯顏紅,暗紅色的臉龐。

(26)

在煙霧霞紅中的樓閣,那是大梵天王的宮殿(佛寺)。端 端正正坐著的僧人,正在宣說教理。

寂寞的古老佛殿,讓人感到心痛。嚴肅的古佛,臉上是紅 色的。

(第二首)

116.林徹妙〈遊林本源亭園〉

732: 逍遙緩步好優遊,水色山光眼底收。

花氣凝眸香悅性,禪心清淨覺無憂。

*作者:

林徹妙,台南開元寺僧。

*譯文:

很悠閒地,以緩慢的步伐,優遊著。池水的顏色,假山的 光彩,盡收眼底。

花的氣息,眼睛注意看著,花香讓人心性喜悅。禪道的心

732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2 卷第 6 號,由林述三所選刊。詩題 中的林本源亭園,位於新北市板橋。林本源家族,或稱板橋林家,

為台灣五大家族之一,與霧峰林家並稱,號稱「一天下,兩林家」 林本源家族清朝時發跡於新北市板橋。「林本源」並不是一個人的 名字,而是板橋林家的商號。本詩和下面幾首同詩題的詩作,應 該是這些作者們同遊林本源亭園時所作。

(27)

也清淨起來,讓人感覺沒有憂愁。

117.釋神妙〈遊林本源亭園〉

733: 園中勝景足堪遊,綠樹青苔兩眼收。

亭畔池邊留影跡,禪心無處不清幽。

*作者:

釋神妙,觀音山僧人,可能是淩雲禪寺或西雲禪寺的僧 人。

*譯文:

亭園中的殊勝景色,可以讓人流連忘返。綠樹和青苔,都 映入了眼簾當中。

涼亭旁、水池邊,留下了(我的)影子和足跡。(用)禪 道之心(來觀賞),沒有一個地方不清幽。

118.曾復妙〈遊林本源亭園〉

734: 閒暇散策735入園遊,綠水青山四望收。

733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2 卷第 6 號,由林述三所選刊。詩題 中的林本源亭園,見前註。

734 同前註。

735 散策:策,枴杖。散策,拿著枴杖,隨心所欲地到處走動。

(28)

悟徹塵寰736空色相737,道心圓妙自無憂。

*作者:

曾復妙,台南開元寺僧。

*譯文:

閒暇時間,拿著枴杖,漫無目的地走入庭園裡遊覽。四面 八方看過去,都是綠色的池水和青色的假山。

徹底體悟塵世都是空幻。求道之心圓滿美妙,自然沒有 憂愁。

119.覺水〈遊林本源亭園〉

738: 共邀禪侶入園遊,四顧山光萬物幽。

西下夕陽風景妙,敲詩739遣興740各優遊。

*作者:

覺水,北港人。

*譯文:

一起邀請參禪的道侶,進入庭園裡遊覽。四面看來,山色

736 塵寰,塵世。

737 空色相,色相是空,即萬物都是空。

738 同註釋 733。

739 敲詩,推敲詩句。

740 遣興,抒發情懷,解悶散心。

(29)

發光,萬物都很幽靜。

夕陽西下,風景美妙。推敲詩句,解悶散心,各個悠閒舒 適地遊覽。

120.楊玹宗〈遊林本源亭園〉

741: 閒來自在到園遊,滿目風光筆裡收。

忽覺三生緣契會,梅松樹下樂忘憂。

*作者:

楊玹宗,獅頭山僧。可能是獅頭山金剛寺僧。(金剛寺,

參見註釋562。)因為他作了〈金剛寺雜感〉五首,其中 一首刊於《南瀛佛教》5 卷 2 號。

*譯文:

悠閒自在地來到庭園裡遊覽。滿目美麗的景色,都把它 們用筆寫了下來。

忽然覺得這是前三世的緣份,才能一起聚會。梅樹和松 樹底下,快樂得忘了憂愁。

741 同註釋 733。

(30)

全文交互參照的作者和注釋:

作者:

058 則,釋圓瑛,(1878-1953),原名吳亨春,法名宏悟,

別號韜光,福建古田縣人,中國近代佛教領袖。18 歲,

考中秀才。19 歲,在福州鼓山湧泉寺,拜增西上人為師 傅出家。民國 18 年(1929),他與太虛共同發起成立中 國佛教會。民國42 年(1953)中國佛教協會成立,被推 選為首任會長。民國12 年(大正 12 年,1923),法脈出 自福州鼓山湧泉寺的基隆月眉山靈泉寺住持善慧法師、

臺北觀音山淩雲寺住持本圓法師,誠邀圓瑛法師來台傳 戒及演講,圓瑛遂於該年 10 月下旬,抵台傳戒、弘法。

055 則,蔡敦輝,臺北稻江(大稻埕,臺北市大同區西南 部)人,林馨蘭(1870-1923)的學生。林馨蘭,日治時 期台灣傳統詩社南社和瀛社的社員,萃英吟社的創社社 長。逝世後,蔡敦輝輯其遺詩為《湘沅吟草》。又,南社 創立於1906 年(明治 39 年),由連橫、陳渭川等人所創 立。台南開元寺是社員最常聚會的場所。瀛社,創於1909 年(明治 42 年),與櫟社、南社為台灣日治時期三大詩 社之一。

註釋:

註釋365 淩雲禪寺的簡稱,位於新北市五股區觀音山上,建於乾隆 4 年(1739),前身為淩雲古剎,主祀觀音菩薩,俗稱內巖。後因 毀壞而寄祀於同在觀音山上,被稱為外巖或龜山巖、獅頭巖的西

(31)

雲寺(大士觀)。嘉慶21 年(1816)才又迎回內巖原寺安座。又,

觀音山,位於新北市五股區、八里區交界。由淡水河北岸向南遙 望,遠遠像是觀音躺像,因而得名。山上除淩雲寺之外,還有西 雲寺。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r]

輸入 佳作 林詩涵

夏俊雄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數學系 王偉仲 召集人. 國立臺灣大學數學系

一、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二、 承辦單位:臺北市新民國中 三、 協辦單位:臺北海洋科技大學 四、

何必遠城郭,已空車馬塵,因心川共逝,觸指明如輪。客 愧乘槎使,僧兼賣卜人,他時期再訪,幽夢或通津。

C7 國立台中護理專科學校護理科 台中市 主任 C8 中臺科技大學老人照顧系 台中市 助理教授 C9 中山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 台中市 助理教授 C10

並且,今年五月,集結有志之士,於台北府開設大日本台灣

為此,國立中正大學防制藥物濫用教育中心與台灣藥物濫用防治研究學會,在教育部學生事 務及特殊教育司之支持下,將於 2019 年 10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