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宗教改革是「中古時代」末對變質的宗教和變質的俗世社 會的一個反動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宗教改革是「中古時代」末對變質的宗教和變質的俗世社 會的一個反動"

Copied!
1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三章 宗教改革產生的因素及其對北歐宗教藝術的影響

第一節 宗教改革

一、宗教改革思想的先驅

當歐洲南部文藝復興全盛時期這時代的人正努力尋求統一人生之路和能 賦予人生道德意義「共相」時,此時另一個大運動在北歐興起,那就是宗教改 革(Reformation)。宗教改革是「中古時代」末對變質的宗教和變質的俗世社 會的一個反動。

宗教改革之前曾出現過幾位先驅:

(一)威克里夫(John Wycliffe,約 1320~1384)是其中的一位。威氏把 聖經奉為最高權威,他和門人把聖經譯為英文,這譯本在當時的整個 歐洲頗具重要性。

(二)波西米亞的胡司(John Huss,約 1369~1415,波西米亞是今日捷克 中心地區),人文主義在當時已竄進教會,造成教會權威與聖經權威 相等,甚至有時比聖經更權威,也造成教會注重藉人的功德以獲得基 督的救贖,胡司一反這些風氣,他歸回聖經及初期教會的教導中,強 調聖經是最後權威的唯一根本,只有藉著基督和祂的工作才可以獲得 救贖。並進一步發揮威克里夫所持的信徒皆為祭司的觀點。威克里夫 和胡司的思想是後來宗教改革的思想基礎,這些思想一直在歐洲北部

(2)

幾個地方流傳,那時文藝復興的人文主義正向南部灌注。13

二、十六世紀宗教改革發起人-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

馬丁•路德於1483年出生在德國的曼斯菲爾德鎮,他是十六世紀歐洲 改教運動的發起人,是一位在基督教歷史和西方文化劃時代的人物。一五一七 年,馬丁路德(1483-1546)引發了對贖罪券的挑戰,當時的教廷宣佈,無論 何人,只要出錢購買贖罪券,他的過去、現在、將來的罪就會被赦免。馬丁路 德認為這種做法根本不符合聖經教導,這是使救恩淪為交易,被那些寡廉鮮 恥、犯罪的人所利用。因此他寫下著名的《九十五條論綱》,並在同年十月三 十一日將《九十五條論綱》釘在威登堡(Wittenberg)教堂的門上。1521 年馬丁•路德被逐出天主教會,但他的觀念已在歐洲各地獲得迴響、熱烈的支 持,宗教改革運動便如火如荼地展開。

馬丁•路德的《十字架神學》(Theology of the Cross)是一部對基督教思想 影響深遠的神學著作,闡明了信仰與理性的關係,並使人們對苦難有更深刻的 認識。而他所強調的「因信稱義」此一真理,更是成為宗教改革的精神之一,

他指出這個「因信稱義」是我們從神那裡接受稱義所需的一切,包括信心在內。

「神為了拯救罪人,做了一切必要的事,甚至連信都是神所賜 予的。神是主動的,我們則是被動的;神大方的賜予,我們則

13 參《前車可鑑》頁 74

(3)

歡喜的接受,我們並不是因為自己的嘉德、懿行才得以稱義,

而是因為神的賞賜。」

馬丁•路德認為人不能單靠行善稱義,但當人因信稱義之後自然就會行 善,行善仍是我們對神的恩典做出回應,不過這並不是交換,而是為了感謝神 赦罪的恩典。路德並非組織家,亦非政客,他是一個全心倚靠神,在個人生活 當中直接與上帝發生關係,因此產生得救的確實根據。靠著他這動人的深奧微 妙的宗教經驗將中世紀以來教會中教尊階級與各種不合理的機制、聖禮、複雜 機構全部推翻。雖然最後宗教改革運動在形式上是失敗了,但宗教改革的實質 精神卻是成功的推展開來,尤其是對阿爾卑斯山北部國家影響深遠。

第二節 北歐宗教藝術在宗教改革影響下的發展狀況

當義大利文藝復興盛期時,阿爾卑斯山北部尚處在「哥德晚期風格」,直 到一四九四年,德國畫家杜勒耳(Albrecht Dürer,1471~1528)首次到義大利 旅遊,並將文藝復興的精神陸陸續續帶回國。所以在宗教改革前,人文主義也 四處盛行。故宗教改革會產生,人文主義亦是一項影響因素,只是宗教改革的 精神是不同於人文主義的。

當義大利藝術的影響透過杜勒耳湧向北方時,北方的文藝復興便開始取代

「哥德晚期風格」。但在此要說明一點,北方文藝復興的風格較十六世紀義大

(4)

利藝術來的更為複雜,因為北方的文藝復興雖開始取代「哥德晚期風格」,但 晚期哥德藝術並非全然消失,雖已不是藝術主流但仍很活耀。所以此一時期的 北歐藝術風格就變成是哥德藝術與義大利藝術的會合,再加上兩著的中間路線 是受宗教改革影響,對阿爾卑斯山北部而言,新教改革在藝術上的影響比義大 利藝術來得更直接。我們從瓊森編的《西洋藝術史》(H.W.Jason:History of Art)

中的一段敘述便可明白:

此時「晚期哥德」的傳統雖不是主流,但還是非常活耀,這種 哥德藝術與義大利藝術匯形成一種風格上的百年戰爭,直到十 七世紀早期,巴洛克風格變成一種國際性的藝術運動時才結束

。到目前為止這個百年「戰爭」全史還沒有清楚地寫出來?因 為它們之間爭論的主題,經過不斷的會戰,和解和換戰友,這 些複雜的結合實在很不容易清理。同時他們中間的路線顯然受 到宗教改革的影響;對阿爾卑斯山北部地區來說,新教改革比 義大利在藝術上更有直接的影響。

現在我們大略了解此時期北歐藝術的狀況,讓我們回到主題上,宗教改革 對此時期的宗教藝術所產生的影響。我們也例舉三位畫家做為說明,就從宗教 改革的發源地-德國開始。

一、杜勒耳(Albrecht Dürer,1471~1528)

我們在上文曾提到一點,人文主義也是宗教改革的一部份因素,這是因為

(5)

當義大利的文藝復興散佈到北方,人文主義的某些精神與標準是被用來向當時 腐敗的教廷提出挑戰的。而杜勒耳是一位受義大利文藝復興影響的藝術家,但 同時他也是一位宗教改革運動家,亦是德國美術與科學的啟蒙者及開拓者。他 出生於紐倫堡,原是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但對路德提出的宗教改革甚為仰 慕,雖說他亦受義大利藝術影響,但我們從他的藝術作品中可見其宗教改革思 想。在《前車可鑑》中提到關於杜勒耳的描述:

杜勒耳是個不折不扣改教運動中人,因為他幾幅帶有改教思想的 作品如著名的木刻「啟示錄」(Apocalypse, 1498),銅刻「武士

、死亡、魔鬼」(The Knight,Death,and the Devil,1513)、「聖 耶柔米的書齋」(St.Jerome in His Cell, 1514)等都是在路德 釘他的「九十五條」之前完成的。更值得注意的是,他上面的日 14 兩次引用了聖經最後一卷書啟示錄,這與上述的木刻作品前 後互相呼應,可見這些思想如何影響他的創作。杜勒耳的藝術是 宗教改革文化上的結果。杜勒耳與拉斐爾、米蓋蘭基羅、達文西 同時,他十三歲已懂得從自然界取材,他所繪的花朵、兔子等美 麗水彩畫清楚展示了神的世界的價值,那是一種真正的價值。

除此之外我們在就他其他作品來說明:他的一幅銅板畫「亞當與夏娃」(Adam and Eve)(附圖十一),在此畫中可見杜勒將人體比例的理想美感充分表現出 來,一如人文主義者所追求的。但對杜勒而言,他是要說明亞當與夏娃原是神 所創造最完美的形體,但因背叛神的命令而降為不完美的,他將人物置身於德

14 參《前車可鑑》頁 86-89

(6)

國陰鬱的森林中,周圍充滿了象徵性的動物,代表者人類墮落的開始,且為人 類帶來四種性情-憂鬱、愚昧、暴躁與熱情。15而此四種性情恰表現於他的另 一幅作品「四使徒」(Four Apostles)(附圖十二)中,他將此四種表情透過四 位使徒表現出來。

杜勒基本上是一位受過嚴格精確訓練的觀察者,透過精確的觀察力與技巧 展現他的思想。對他來說,藝術家雖就像神的代表一樣,在畫面上從一無所有 創造出自然萬物的景象,但他明白沒有一件藝術品可與神的大能比倪,因他深 深的了解人類是不完美的,因此他也就不能創出完美來,而人文主義所追求的 理想與完美只有在神身上才能找到。所以在此我們也可知人文主義者欲藉觀察

「殊相」(個人),去找尋「共相」(使人的生存和道德有意義的一致性),將無 法達到。然宗教改革的精神以聖經為唯一權威卻可決解此一問題。而這一個論 述我們將在下一章節裏說明。

二、格林勒華特(Matthias Grunewald,1470/1480~1528)

我們知道義大利文藝復興大師的作品,蘊含豐富理想的人性,留給後世的 人一無價寶藏。但大師的這些作品以無懈可擊的色彩、線條描繪基督、聖母、

聖徒使之具濃厚的貴族氣息,並不屬於平民百姓的,且理想與完美的代表反而 使畫中的基督與聖徒們缺乏人性。宗教改革沒有這貴族氣,並主張藝術應脫離 教會的命令,宗教改革後的復原派不再有繁複的宗教儀式及宏偉壯麗、金碧輝 煌的繪畫。相對的以信徒軟弱有罪的本性,前進到信實的神面前。讓我們再回 到探討德國宗教藝術,另一位宗教改革初期的畫家格林勒華特,他的一幅作品

15 參張心龍著《文藝復興之旅》頁 155

(7)

「釘十字架」(Crucifixion)(附圖十三)中,描寫基督受苦並表現出基督降世 為人的真實人性。作品中強烈的情感令人難忘。在《文藝復興之旅》一書中一 段對於此畫的描述:

畫中表現的是夜景,中間基督被鞭笞傷痕纍纍,那青綠色的軀 體滿佈著釘痕,完全沒有一般宗教畫的尊貴與寧靜的氣氛。基 督兩旁安排了幾個人像,聖母馬利亞、馬利•馬黛琳、聖約翰 和施洗約翰,施洗約翰比基督早死,因此他的出現只象徵著較 毀的意義,他一手拿著聖經,一手指著基督說(他說的話寫在 畫板後面):「他必增長,我必減滅。」(約翰福音三章三十節)

這幅畫中的人物是很真實性,表現出基督的犧牲帶來救贖,藉著真實的人 卻體現了神對人的愛與真理

三、林布蘭(Rembrandt,1606-1669)

宗教改革對繪畫的影響不限於德國,在其他地方也歷歷可見。十七世紀巴 洛克時期的荷蘭與其他歐洲國家有著不同的政教組織,他們實施民主憲法並接 受克爾文教義(Calvinism)16,這是一個新興獨立的國家,藝術深受宗教改革

16達文西是一四五二至一五一九年期間的人,路德的《九十五條論綱》是 在達文西死前兩年發表的。克爾文生於一五零九年,比達文西之死年早十年,

達文西逝世那年,馬丁路德在萊比錫(Leipzig)與厄克(Eck)博士辯論。一 五一六年法蘭西斯衣飾招達文西赴法國,後來達文西就死在那裡,而克爾文向

(8)

精神影響,最顯著例子是荷蘭畫家林布蘭( Rembrandt,1606-1669)。林布蘭不 像文藝復興的畫家追求理想與完美,他像普通人一樣,也有很多缺點,但他是 一個真實的基督徒,相信聖經的真理,明白基督死在十字架上為他贖罪。此點 我們可在《前車可鑑》一書中對於他在一六三三年為奧蘭治親王亨利腓特列

(Frederick Henry of Orange)畫的一幅「舉起十字架」(Raising of the Cross)(附 圖十四)的畫所做的評述來了解,這幅作品現藏於幕尼黑(Münich)品納考特 博物館(Alte Pinakothek)。

畫中有一個戴著畫家帽子的人,把掛著基督的十字架豎立起來

。畫中人其實就是林布蘭自己,這是一幅自畫像,藉此告訴世 人,是他的罪送基督上十字架的。

林布蘭相當熟悉聖經,我們可從他有多達八百五十幅以宗教為主題的作品 即可了解。林布蘭的宗教繪畫不但以聖經內容為題材,更展現出洞察真理的能 力。在《當代基督徒人文素養》一書中一段關於他的描述:

他筆下的神是尊貴榮耀的,而基督卻是溫柔可親的。他描繪的主

「有十足的人性,帶者憔悴沉思的表情,似乎是傾吐心意,而不 是高聲叫喊。……祂帶有權柄,教導並宣揚好消息,並談論罪得 赦免。這位基督是從神而來的,但祂同時也是完全的人。」

法蘭西斯一世呈現他的巨著「基督教要義」(Institutes of Christian Religion)是在一五三六年。參《前車可鑑》頁 74

(9)

林布蘭選擇不斷的畫著聖經故事及耶穌基督,他不是為了取悅雇主,也不 是為了教會而畫,他的基督是為每一個人而畫,為了他自己內心深處的平靜心 靈而畫。在他的藝術中我們可清楚知道他不會刻意將自然本性理想化,但也不 貶低。而他的作品之能深入刻畫人的心理,是因為他以聖經真理為他作品的基 礎而這是宗教改革的精神所在。我們再來看《前車可鑑》一書論林布蘭藝術的 另一段描述:

人本是偉大的,但同時也是殘酷和支離破碎的,因為人叛逆神

。因此林布蘭的作品雖然很超脫,但卻不脫離現實。林布蘭不 沉溺於幻夢境界,這與相應改革的天主教17的巴羅克畫大相逕 庭。這位荷蘭改教運動藝術家視自然是神的創造,目的是要給 人享用,列寧革勒博物館所藏林氏的一幅作品「丹娜」(Dana -e,1636 )(附圖十五)可說明這點,畫中有林布蘭的妻子裸 著身體在床上,向著左邊期待他來,林布蘭雖然沒有在畫中,

但卻是全幅畫的中心,整個畫面洋溢著溫柔與愛。在林布蘭心 目中,基督是人生裏一切事物的主宰。作為一個基督徒的他,

住在神的世界裏,毋須把自己當作神,也可以在畫中運用神的 世界和這世界的形形色色。

荷蘭還有許多畫家持守著宗教改革思想。他們畫人像、風景、靜物,畫家

17 相應的改革運動(Counter Reformation)是指宗教改革後,羅馬天主教當 局也鑒於教廷內部實在腐化,而相應作出的內部改革。參《前車可鑑》頁 92

(10)

畫下生活當中所目賭的一切,都是神的所創造,都很重要。他們用這個角度和 觀點來看自然萬象是正確與適當的,而南方文藝復興發展到某一階段時,就給 人文主義思想佔據了,一切都要自主,「意義」就隨之失去,但宗教改革卻扭 轉方向,使自然與人生的一切就變得尊貴和美麗。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所謂宗教方法,是指 宗教幫助人實現心靈超越 的方法。不同的宗教,其 宗教方法也是不同的。基 督宗教的宗教方法可稱之

第一本書是剛才提到的 1990 年的名著。 之後的四本都是最近十年出現的著作。 前三本的書名 中都有 Hardy 不等式或是 Hardy-type 不等式。 第四本書名中沒有提到 Hardy 不等式,

差不多都能把佛法說得頭頭是道。遺憾的是大都沒有實證

「世俗化」( secularization)一詞是當下宗教社會學研究中使用

大師這篇論文把二十世紀以前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分成五個時期:秦漢

對於給定的一個 x 值,經過某一對應方式後得到「唯一」的 y 值,這種對應方式我們稱 為函數,其中 x 是自變數,y 是應變數。. 而在表

教宗格里高利七世於 1076

 不過以上所提的內容幾乎都會被現在的智慧型手機取 代,因此我們覺得這些功能能夠運用在一個沒有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