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大「2021高中生閱讀推薦書單」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台大「2021高中生閱讀推薦書單」"

Copied!
1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BOOK RECOMMENDATIONS

2021

閱讀推薦書單 高 中 生

(2)

成為臺灣人──

殖民城市基隆下的民族形成(1880s-1950s)

Becoming Taiwanese: Ethnogenesis in a Colonial City, 1880s to 1950s

戴維理(Evan Dawley)╱著 堯嘉寧/譯 ISBN 978-986-350-431-3 NTD 580 2021年1月

從清治末期到戰後初期,基隆城一直有著無限可能,作為實體和想像邊境的 一部分,在帝國和民族國家的交界處占有重要位置。作者從在地認同、社會 團體、宗教文化、福利領域等面向,以可謂首當其衝站在臺灣現代變遷最前 線的港都基隆為中心,檢視一段臺灣人民族起源的歷史。

「成為臺灣人」的過程中,基隆居民扮演先鋒角色,菁英士紳、組織機構、國 家行為者在此地都有過協商與努力,最後得以獲得預期之外的成果和意義。

因此如果要完全理解現代臺灣人的認同,仔細探討他們的經驗和活動至關重 要,本書所討論的正是如何經由這些複雜多變的關係而「身為臺灣人」。

台日關係史(1945-2020)

A History of Japan-Taiwan Relations, 1945-2020 川島眞、淸水麗、松田康博、楊永明╱著 高村繁、黃偉修/譯 黃偉修/審訂

ISBN 978-986-350-437-5 NTD 500 2021年3月

日本與台灣相隔最近之處大約僅有 100 公里。雙方的經貿關係和人員往來十 分密切。無論是日華關係或是日台關係,雙方雖然都存在著作為鄰居常有的

「很了解對方」的錯覺,但實際情況卻是雙方缺乏理解彼此的基礎知識,也存 在著許多誤解。另外,身為第三者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於良好的日台關係,則 傾向做出負面的評價。

本書不僅從雙邊關係,同時也從區域研究、全球性的角度,多面向地闡明台日 政治關係的歷史延續性和非連續性,是學界第一本以「台日關係」為分析對象 的專書。內容始於 1945 年,一直論述至 2020 年蔡英文總統第一任期結束,

對讀者而言,更像是一幅有定位功能的「海圖」,有助於進一步從各方跨領域 按圖索驥。

歷史

1

(3)

日治時代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史

先行者及其台灣踏查

The History of the Study of Taiwanese Indigenous Peoples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笠原政治╱著 陳文玲/譯註

ISBN 978-986-350-419-1 NTD 520 2020年11月

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從日治時代至今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當代仍參考援引日治 時代所留下之文獻者不計其數,卻不曾有人將此期間的研究者及其背景做過系 統性的整理及解讀。

作者自選二十年來陸續發表與民族分類有關的論文,依日治時代先行者進行 研究調查的時間為縱軸,追溯原住民族全體分類軌跡的議題,構成這本以研 究史與民族分類為主題的專書。本書從原住民族研究先驅「三傑」:伊能嘉 矩、森丑之助、鳥居龍藏等先行者縱橫全島的台灣踏查採集,到《台灣原住民 族系統所屬之研究》之解析,以探討原住民族分類的由來,盼引起更多讀者對 台灣原住民族研究領域的興趣,並對日治時代的資料有正確認識。

歐亞混血──

美國、香港與中國的雙族裔認同(1842-1943)

Eurasian: Mixed Ident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China, and Hong Kong, 1842-1943

鄧津華(Emma Jinhua Teng)╱著 楊雅婷/譯 ISBN 978-986-350-397-2 NTD 520 2020年6月

十九世紀後半,貿易、帝國擴張、傳教運動、全球勞工遷徙和海外留學,使 中國與西方的接觸空前密切。縱橫交錯的跨國移動引發各種跨文化邂逅,從 而產生跨種族家庭,然而這些家庭的故事多不見於世。在那段跨種族婚姻是 禁忌,「歐亞混血」甚至為貶抑之詞的時期,他們如何掙扎著自我認同?本書 闡述眾多這樣的歷程,以檢視在更早的全球化年代,各種關於種族與文化混 融的觀念。這些觀念可分兩類:認為種族融合有害,衍生出雜種退化與畸變;

相對地,認為異種交配符合優生學的想法,則衍生出雜種優勢和種族改良。

歷史

2

(4)

被埋沒的足跡──

中國性別史研究入門

Gender History in China

小濱正子、下倉涉、佐佐木愛、高嶋航、江上幸子╱編 ISBN 978-986-350-426-9 NTD 730 2020年11月

一般情況下,依據漢語史料進行的中國史研究中,女性與男性相比,書寫與 被書寫都占絕對少數,很少作為歷史研究的對象。挖掘歷史中被埋沒的女性 的足跡,恢復其作為歷史主體的女性史研究,從 1970 年代開始大量出現,歷 史中女性的多樣形態得到凸顯。

本書第一編以家族/家庭結構為軸心,概括從先秦到現在的中國性別秩序變 化的研究成果。當然,討論的不僅只限家族,更涉及到性別的各側面。第二 編包含了對性別史來說非常重要的個別主題以及通史課題,例如王朝控制民 眾關鍵之一的戶籍、中國「才女」的樣貌以及評價、LGBT 在中國社會中是如 何被認知、京劇和越劇等傳統戲劇中的性別越界和表象等等。

孔廟文物與政治──

東亞視野中的臺灣府學文物

Politics and the Cultural Relics of the Confucius Temples:

Taiwan Confucius Temple in the Eyes of East Asia 陳芳妹╱著

ISBN 978-986-350-425-2 NTD 800 2020年12月

本書以少數僅存的臺南孔廟傳世之紀年文物為中心,重建其時空情境,試圖 從最早的「萬世師表」御匾探索,及於到臺官員推動的神聖化政務,從他們記 錄番民圍觀迎接御匾的盛況,不只具體闡述皇帝本身如何充當文物創作者,

文物背後所隱藏的權力,及合法性視覺符號的強行輸入,更明示臺灣如何被 鎖入儒家教化的帝國統治網絡。同時,孔廟文物與政治關係的多元風格現象 亦見於日本的德川幕府之湯島聖堂,及朝鮮王朝之韓儒太廟。這些釋奠儀物皆 以祭孔尊孔為名,卻各有不同的社會基礎政治考量及時空情境,構成東亞十 七、十八世紀的儒教美術表象。

歷史

3

(5)

後殖民與日治記憶──

二十一世紀台灣小說

Postcoloniality and Memories of Japan:

Twenty-First-Century Taiwanese Fiction 劉亮雅/著

ISBN 978-986-350-417-7 NTD 520 2020年9月

日治記憶對於台灣後殖民具有什麼意義?何以在日本統治結束超過半世紀之 後,二十一世紀卻有許多不同族群的台灣小說家重返日治記憶,深入探索日治 時期台灣人的精神面貌? 本書聚焦於知名台灣作家施叔青、李昂、郭強生、

吳明益、甘耀明的長篇小說,另有一章主要探討魏德聖的電影《賽德克、巴 萊》。作者涉獵廣泛的相關文獻,細膩解讀這些日治記憶文本的特點,並將之 放在戰後台灣文學、文化、電影的生產脈絡。透過精闢的剖析,作者顯現二 十一世紀台灣小說與電影重返日治記憶的深刻意涵。與此同時,作者也提出了 許多有關台灣文學史與文化史的新議題。

奮鬥的心靈──

呂赫若與他的時代

The Spirit of Struggle: Liu He-ruo and His Times 垂水千惠/著 劉娟/譯

ISBN 978-986-350-430-6 NTD 680 2020年11月

被譽為「臺灣第一才子」的呂赫若,1935 年發表作品〈牛車〉於日本的左翼文 學雜誌《文學評論》,從此走上文學創作之路。其後在許多臺灣文學雜誌上 用日文發表作品,成為臺灣新文學運動的重要旗手之一。1940 年呂赫若前往 日本,作為東寶聲樂隊旗下一員參與眾多舞臺活動。1942 年返臺後,繼續音 樂、演劇活動,亦為臺灣文學代表雜誌《臺灣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後因 參與鹿窟事件,於 1950 年前後不知所蹤。本書圍繞呂赫若的生命足跡,以文 學、音樂、演劇活動為中心進行論述。透過對作品逐一剖析,以確認在普羅 文學運動影響下出發的呂赫若最終脫離、並開始描寫臺灣傳統家族制度下犧 牲的人們之過程。

文學

4

(6)

沉思與行動──

柯慶明論臺灣現代文學與文學教育

Vita Contemplativa and Vita Activa: Ko Ching-ming on Modern Taiwanese Literature and Literary Education 柯慶明/著

ISBN 978-986-350-447-4 NTD 780 2021年4月

柯慶明是當代臺灣人文學界的傳奇學者,他對於「文學美」的討論博大而深 邃,影響方興未艾。本書一方面輯錄柯慶明有關臺灣現代文學的經典論述,以 及親身參與學院派現代主義運動的有情自白;另一方面,亦搜集柯慶明對於高 中「國文」課綱如何擬定的見解,進而鉤沉其人所設想的「中文系」與「臺文 所」教研走向的願景。內容全面性地呈現柯慶明論現代文學的寬闊視野,為思 考臺灣文學研究與文學教育的多重面向提示了理路。《沉思與行動》彰顯柯慶 明不只是「坐而言」的思想家,更是「起而行」的實踐者。

中古文學論叢

A Collection of Essays in Medieval Chinese Literature 林文月/著

ISBN 978-986-350-444-3 NTD 500 2021年5月

本書收入著者針對阮籍、潘岳、陸機、陶淵明、謝靈運等南北朝詩人及其作 品所著專文七篇,與二篇關於《洛陽伽藍記》之論述,書末附錄〈唐代文化對 日本平安文壇影響〉長文一篇。所收文章在文學史斷代上,都可列於中古時 期,故以「中古文學論叢」為名。內容除聚焦中國古今論述,亦兼採日文、

英文漢學研究成果,詳考優劣,辨析取捨,可供今日學者作為治學新方向之 參考。

文學

5

(7)

古典小說散論

Essays on the Classical Chinese Novels 樂蘅軍/著

ISBN 978-986-350-449-8 NTD 430 2021年4月

中國古典小說起源駁雜。然小說緣起的駁雜又可以從相反一面看,那就是人 類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有多駁雜,小說的面向和內涵也就有多駁雜。

古老故事的消隱只是在時光的機軸運轉下,收卷了它的現實性,而它的永恒 性卻留下來。所以,只要古舊的故事曾經描寫過實在的人生,表現過眞實的 意念,這個故事的語言形式雖然陳舊了,但它的精神卻通過我們的感受而仍 然活躍地存在,它所表現的那一時代人的呼吸、脈搏,仍然會通過我們的體 驗,而令人感覺到它們的賁動。

意志與命運──

中國古典小說世界觀綜論

Will and Destiny:

An Overview of the Classical Chinese Novel Worldview 樂蘅軍/著

ISBN 978-986-350-435-1 NTD 680 2021年3月

小說中的世界,對作者,是生活構成中的一大部分,而其眾流競奔,古今迭 至之中,又未嘗對之有所軒輊。

作者讀唐人傳奇故事中,人物性格鋒稜特出,率意行事,感受到他們生命中 張揚著意志自由的渴念;讀宋明話本、讀臺靜農《地之子》,長久沉浸在他們 憂患得失中,體認到命運加之於人類的嚴酷;讀黃春明人物在田野、土地上 求存求榮的荒謬悲喜劇,就領略到人類一場生之奮戰,脫不了以意志去搏擊 命運;讀水滸則深知人類長久艱苦的處境,已經形成一個民族的歷史命運,

但是人類的意志卻自如自終地貫澈著他們共同的夢想。

文學

6

(8)

現代中國文學批評述論

An Introduction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ry Criticism 柯慶明/著

ISBN 978-986-350-423-8 NTD 460 2020年11月

中國文學批評自有源遠流長的傳統,作者相信它是一個生生不息,日益壯大的 活的傳統,藉由對它的重新檢視,或許最能啟示我們抉擇,甚至開創自己的 方向。

本書包含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紹此一方興未艾的文學批評的活傳統;第二 部分則集中在凸顯梁啟超和王國維在近代中國文學批評形成之際,對於傳統 批評的承先啟後之努力所達致的成就,以及因而形成的典型的對立;第三部分 為附錄。在這些短論與演講中,作者始終關切文學與時代,與現實的若即若 離的關係,這個問題顯然正觸及「言志」傳統與「神韻」傳統的對立。

文學美綜論

Theory on the Beauty of Literature 柯慶明/著

ISBN 978-986-350-404-7 NTD 520 2020年7月

文學,該從 整 個文學活動,亦即作 者的創作、作品的 結 構、以 及讀者的欣 賞,所同時反映的心靈活動,來加以體認與瞭解。它是一個以心鑄心,以心 傳心,以心感心,以心應心的複雜歷程。它既是獨立的,那是指它於種種文 化的活動中,自有其獨特而不能為其他活動所化約或取代的意義而言;它也 是不自足的,它永遠是人類心靈狀態的一種呈現。

本書探討文學的基本性質,與文學美的諸般形態:抒情、敘事;悲劇、喜劇;

言志、神韻;並涵蓋苦難的諦視與和諧的感悟等等層相。

文學

7

(9)

尋租中國──

台商、廣東模式與全球資本主義

Rent-Seeking Developmental State in China:

Taishang, Guangdong Model and Global Capitalism 吳介民/著

ISBN 978-986-350-341-5 NTD 600 2019年4月(平裝版)

本書對中國與全球資本主義連結的模式,提出完整的解釋。台商作為「中間 人」,促成中國從廣東賺取第一桶金,迂迴造成「中國崛起」。作者從全球價 值鏈切入,指出「尋租發展型國家」,在經濟發展與財政攫取的過程中扮演關 鍵角色。此解釋架構連結了全球層次與在地層次,從宏觀到微觀,剖析政商 關係運作的眉角,並提出「機構化尋租」、「在地鑲嵌治理」、「公民身分差序」

等概念,突破既有文獻對中國發展邏輯的理解。中國崛起的訣竅是「順著全 球價值鏈打造世界工廠」,但目前遭遇轉型困境,中國經濟何去何從?本書提 供一把入門鑰匙。

全球生產壓力鏈──

越南台商、工人與國家

Under Global Production Pressure:

Taiwan Capital, Vietnamese Workers and the State 王宏仁/著

ISBN 978-986-350-366-8 NTD 450 2019年10月

越南,不是小中國,台商去越南投資後才驚覺,在中國那一套管理方式套用 在越南,完全沒用。作者認為,越南是「防禦型的威權政體」,跟中國「侵略 式的威權體制」不同,台商必須以柔性方式來進行勞動管理。透過「全球生產 壓力鏈」概念,理解台商卡在全球資本主義生產體系的特定位置,以及為了因 應越南勞動政策、族群與性別差異,而採行的工廠勞動管理。「結構破洞」的 概念,則能夠理解矛盾的結構力量,如何讓不同族群、性別的工人,以各種 行動來抵抗資本的控制。本書以經濟社會學之眼,解析越南社會和台商的組 織運作,對於東南亞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感興趣的讀者,本書詳實的一手資 料皆可提供相關的啟發。

社科

8

(10)

秩序與混沌──

轉型中國的「社會奇蹟」

The Paradox of Order and Chaos:

Social Stability in Transition China 陳映芳/著

ISBN 978-986-350-436-8 NTD 650 2021年3月

本書對上世紀 70 年代末以來中國社會急劇變遷過程中的「政治—社會穩定」

現象作出解釋。有別於一般宏觀經濟學或國家體制研究的分析路徑,這項研 究致力於「重新發 現社會」——從社會中心論出發,通 過田野實證 調查、制 度分析和歷史社會學等方法,在社會生活的細微之處發現隱而未現的社會體 制;同時將現實置於長歷史時段之中,洞察轉型社會中混沌與秩序間的辯證 關係。在研究中作者提出了「核心的社會體制」、「過渡期政治」、「社會轉型元 框架」、「邊界狀態」等重要概念,分析說明社會的深層結構是如何影響整體 社會的運行,以及政治經濟局勢的變動。

西方中心世界的式微與 全球新秩序的興起

The Decline of the Western-Centric World and the Emerging New Global Order

朱雲漢、鄭永年/合編

ISBN 978-986-350-424-5 NTD 700 2020年10月

理解非西方世界全面崛起對於既有的西方中心世界秩序,特別是國際自由秩 序,所帶來的衝擊與改變,是掌握當前全球變局的關鍵。本書集聚十五位來 自美國、歐洲與亞洲的大師級學者於一堂,從思想、歷史、政治、經濟與國 際關係等角度,對未來中美關係的走向與全球政治經濟秩序的演變趨勢,進 行理論爭辯與政策討論,各自提出深入分析與獨到見解。書中不同觀點的交 鋒,幫助我們釐清西方自由主義體制與亞洲發展模式的優劣與異同,也同時 描繪出西方國家回應與接納非西方世界興起後全球新秩序的各種可能樣貌。

社科

9

(11)

黑格爾新釋(修訂版)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Hegel (Revised Edition) 劉創馥/著

ISBN 978-986-350-409-2 NTD 420 2020年9月

本書討論黑格爾在《哲學百科全書》和《邏輯學》所建立的哲學體系,嘗試整 理和分析黑格爾哲學,重點是要宏觀地勾畫出黑格爾的系統框架,尤其是透 過討論黑格爾對不同理論對手的批評,顯示其思維特性,確立其哲學定位和 立場。黑格爾雖經常強調擁有絕對知識、絕對真理,甚至宣稱歷史、文化和 哲學的終結,難免令現代讀者感到抗拒;但若能跳出對黑格爾哲學流行的字 面解讀,會發現他的哲學系統可以成為一套有活力的理論框架。本書嘗試把 黑格爾哲學解釋為開放的系統,避免以傳統形上學的角度來理解黑格爾,而 是視之為康德批判哲學的進一步發展,把純粹理性批判轉化為一種面向歷史 的理性批判。

廖文奎文獻選輯

Selected Papers of Joshua Wen-Kuei Liao 吳叡人、吳冠緯/主編

馮鳳儀/審訂 賴盈滿、吳冠緯/翻譯 ISBN 978-986-350-441-2 NTD 670 2021年3月

本書摘選收錄廖文奎的十五篇著作。在 1945 年戰前著作中,可見廖文奎從 實用主義探討人的良識、人與社會的關係,並雜揉實用主義、人生哲學暨新 儒家、甚至行為主義心理學等研途,為智識公民理想與中國政治改革提出建 言。1945 年戰後,廖文奎多著政論,論建台人自治的藍圖,1947 年二二八事 變前後,更嘗試提出憲政體制建構下的台灣民族主義理論,直至二二八事變 後流亡海外,廖文奎仍持續投書,發表著述。從中國民族主義者到反抗中國 的台灣民族主義者,廖文奎民族認同的辯證,正印證了 20 世紀前半期中、台 之間「迂迴、曲折」的歷史糾葛。

哲思

10

(12)

園藝果蔬害蟲診斷與管理

Pest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the Fruit and Vegetable of Horticultural Crops

温宏治/著

ISBN 978-986-350-381-1 NTD 550 2020年3月

臺灣地處亞熱帶及熱帶,氣候高溫多濕,適合病蟲孳生繁衍,若要進行熱帶 果蔬害蟲防治,必須先從各類害蟲種類鑑定、形態識別、生活習性、發生狀 況及其對經濟影響等面向有深切認識。本書即以「臺灣大學植物醫學碩士學 程」課程教學架構為基礎所編撰而成,以提供國內植醫教育與農業生產者進 行害蟲防治之參考,並藉以加強臺灣熱帶果樹及蔬菜害蟲防治能力與提升園 藝產品生產管理之成效。本書主要分為「果樹害蟲」、「蔬菜害蟲」兩篇共 28 章,首先簡介「園藝作物害蟲診斷方法」,並進一步以臺灣本地常見的果樹與 蔬菜來詳盡說明果蔬害蟲「發生情況」、「形態特徵」及「防治方法」,同時提 供彩色照片與中英文學名便於讀者對照及檢索。

Phytoseiidae of Taiwan (Acari: Mesostigmata)

臺灣植綏蟎誌

Jhih-Rong Liao(廖治榮)、Chyi-Chen Ho(何琦琛)、

Hsiao-Chin Lee(李曉芹)、Chiun-Cheng Ko(柯俊成)/著 ISBN 978-986-350-408-5 NTD 4200 2020年10月

植綏蟎科(捕植蟎)是最有名的蟎類之一,全世界已經紀錄了超過 2,700 種,

部分種類是小型農業害蟎(蟲)的天敵。然而為了研究其生物防治潛力,可靠 的分類研究即成為急迫要進行的事。本書提供一針對臺灣產植綏蟎科完整的 分類研究與其外部形態的回顧,自 2009 年至 2019 年,調查超過 2,500 筆採 集紀錄,20,000 筆標本。本書包含了植綏蟎科,3 亞科、14 屬、64 種,並包 含先前已發表的 5 新種與 8 新紀錄種;針對所有物種提供完整重新描述與繪 圖,並提供其棲息植物與其食性。

科普

11

(13)

音樂認知心理學(二版)

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of Music (Second Edition) 蔡振家/著

ISBN 978-986-350-394-1 NTD 450 2020年4月

本書結合神經科學與演化生物學的觀點,探討音樂認知心理學的主要議題,

本書二版增加了一些有關大腦中輔助運動區(supplementary motor area)、預 設模式網路(default mode network)、顯著網路(salience network)的文獻,

以反映科學家對於音樂腦的研究進展。關於音樂應用的議題,在二版中特別 凸顯了三項音樂功能:第一,聆聽音樂可以緩解某些病人的疼痛感,其原理 涉及預設模式網路;第二,兒童藉由音樂遊戲促進了大腦的發展,可以強化 動作協調、感覺統合、認知控制,以及聽語能力;第三,在音樂中展現個人 創意,能促進預設模式網路跟認知控制(cognitive control)腦區之間的互動 與平衡。

微積分乙(修訂版)

Calculus (Revised Edition) 翁秉仁/著

ISBN 978-986-350-412-2 NTD 550 2020年8月

微積分乙是非理工科系學生所要修習的微積分課程,應用在生命科學、醫 學、農學、社會科學、管理科學等領域。若使用理工科系修習的微積分甲課 本,一方面內容與學生未來的發展方向不符,另一方面教材的分量也偏多,

無益於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和興趣。本書依作者累積二十年來的教學經驗撰 寫而成,結合了日常生活與前述領域常見的範例,希望能讓學生多體會數學 確定、合理及美好的部分,藉此掌握數學概念的直覺,進而體會科學家式的 喜悅。

科普

12

(14)

性別、政治與京劇表演文化

(增修版)

Gender, Politics and the Performance Culture of Beijing Opera (Second Edition)

王安祈/著

ISBN 978-986-350-398-9 NTD 650 2020年5月

此本增修版除了全新增入第八、九兩章共五萬字,得以與原有的第七章合併觀 之,完整討論禁戲主題,另外,第十章也新增了《董生與李氏》一節,第五、

六章也大幅改寫,書前更增添一些精彩的彩色劇照。

本書以京劇為主題,從性別與政治角度切入,剖析清末以來京劇表演文化的 藝術呈現。十一篇文章各 有關懷、自成 架構,但若綜合觀之又共構完 整體 系。議題涉及「性別與表演,乾旦與坤生,政治與藝術,主流與邊緣,案頭 與場上」。論述時間跨越百年,兩岸發展同步觀照,細膩討論政令禁戲與藝人 對策,傳統戲曲與民間信仰,以及新編戲的「編、導、演」甚至舞臺設計,無 論新舊所有創作層面俱涵涉其間。

陶瓷修補術的文化史(修訂版)

A Cultural History of Ceramic Restoration (Revised Edition) 謝明良/著

ISBN 978-986-350-413-9 NTD 560 2020年9月

本書嘗試從文化史的觀點省思歷史上陶瓷修補術諸面向。既觀察了清代宮廷 陶瓷修補改裝情況,以及乾隆皇帝對於缺損陶瓷的對應態度和補修理念,也 討論了十七、十八世紀歐洲人針對中國陶瓷的金工鑲飾和改裝。在廣泛蒐集亞 洲和歐洲鋦釘補修術案例的基礎之上,評估了區域間影響交流的可能途徑。

另外,還著重討論日本史上所謂呼繼、燒繼和金繕技藝的源流及其對殘缺美 的賞鑑風情。

藝術

13

(15)

博孤誌──

第二十二屆臺大文學獎作品集

A Collection of the 22nd NTU Literature Award-winning Works 張素卿/主編

ISBN 978-986-350-427-6 NTD 670 2020年12月

第二十二屆臺大文學獎由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主辦,共徵得新詩九十一篇,散 文六十二篇,小說六十六篇,劇本十六篇,主題徵文一百一十篇,合計三百四 十五篇,其中四十七件優秀作品獲獎,本書為優秀作品合輯。

書名《博孤誌》,取自得獎同學的創意:若人人皆是一顆孤獨的星子,透過文 學,我們便也組成一片星空。

臺大學生哲學桂冠獎得獎作品集 第五輯

Prize-winning Works of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Student Laureate for Philosophical Treatise, Vol. 5

林明照/主編

ISBN 978-986-350-418-4 NTD 480 2020年10月

本書收錄「臺大學生哲學桂冠獎」第九屆(2019)、第十屆(2020)共三十四篇 精華作品,各依人文、社會、自然與生命教育四組,分訂不同重要議題。學 生依題深入思考、論述,理性、自省與關懷兼具;學者專家之評論,鞭辟入 裡。各議題如:在民主社會,執政者的私德是否重要?應該立法禁止假新聞 嗎?道德問題可以靠科學解答嗎?有道德的人比較快樂嗎?在多元社會中,念 大學到底有什麼意義?為了爭取民主,值得犧牲繁榮穩定到什麼地步?自然科 學與社會科學有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吃豬肉和吃狗肉有什麼分別?

2020年,因應全球冠狀病毒肆虐,另增議題:人文學科對於思考疫情能有所 貢獻嗎?面對新興傳染病,疫情是否應該完全公開透明?科學在對抗疫情上所 扮演的角色與其限制為何?當人道考量與防疫嚴重衝突時,如何抉擇?本書既 富微觀之哲思,亦有宏觀之剖析,篇篇精彩,值得細讀深思。

思辨

14

(16)

臺大校總區書店

10617 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號(總圖書館B1)

+886-2-2365-9286

臺大校史館書店

10617 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號(校史館2F)

+886-2-3366-1523

臺大水源校區書店

10087 臺北市思源街18號(澄思樓1F)

+886-2-3366-3993 ext.18

BOOK RECOMMENDATIONS

2021

Tel +886-2-3366-3993 Fax +886-2-3366-9986 Website http://www.press.ntu.edu.tw E-mail ntuprs@ntu.edu.tw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Lin Xueling, A Study on the Literary Images and Narrative Persuasion in Dunhuang Telling and Singing Literature "Qiu Yin Yi Ben". Hung Ifang, The Content and

柯博文 吳宜靜 孫國慶 高振博

Lin Xueling, A Study on the Literary Images and Narrative Persuasion in Dunhuang Telling and Singing Literature "Qiu Yin Yi Ben". Hung Ifang, The Content and

F385 弘道大樓一樓 普通閱覽室 高中職 林欣樺 明道中學 F386 弘道大樓一樓 普通閱覽室 高中職 王怡文 明道中學 F387 弘道大樓一樓 普通閱覽室 高中職 袁姵欣 明道中學

來勝證照中心 期貨交易實務與理論一本通 來勝證照中心 編著 ISBN 978-957-8330-61-0

• Among the learning objectives for ELEKLA, the languag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literary competenc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attitudes specific to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 Among the learning objectives for ELEKLA, the languag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literary competenc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attitudes specific to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The MNE subject, characterised by its (i) curriculum structure; (ii) curriculum aims; (iii) learning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iv) curriculum contents, can enhance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