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 華 大 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中 華 大 學"

Copied!
17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國中學生LINE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網路霸凌 之研究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LINE Usag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and Cyberbullying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學 系 別: 科技管理學系碩士班 學號姓名: M10303050 徐 文 堂 指導教授: 陳 棟 樑 博 士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7 月

(2)

科 技 管 理 學 系 碩 士 班

(103) 碩 士 論 文

國 中 學 生

LINE

使 用 行 為 與 人 際 關 係

、 網 路 霸 凌 之 研 究

徐 文 堂

(3)
(4)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國中學生LINE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網路霸凌 之研究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LINE Usag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and Cyberbullying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學 系 別: 科技管理學系碩士班 學號姓名: M10303050 徐 文 堂 指導教授: 陳 棟 樑 博 士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7 月

(5)

摘 要

今日科技日新月異突飛猛進,使用通訊軟體LINE者眾多,不論是否彼此認識都 能透過網路媒介產生網路上溝通互動,拜網路科技之便利性,且各使用者行為存在著 差異性,而爆發許多人與人之間在網路上衝突或糾紛,甚至影響到真實生活。

本研究透過問卷調查方式,探討新竹縣國中八年級生在不同背景變項下,通訊軟 體LINE使用行為在各構面(LINE人際互動、真實人際關係、網路霸凌經驗、學業整體 表現) 間之交互作用,以了解學生通訊軟體LINE使用行為的現況。電話訪查各校學生 正確人數概況,以班級為單位,先做預試問卷為3個班級(77人),正式問卷施測為25 個班級(690人),利用SPSS統計套裝軟體進行項目分析、描述統計、卡方檢定、單因 子變異數分析、獨立樣本t考驗、相關分析及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處 理。本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1.分析LINE人際互動、真實人際關係量表及網路霸凌行為等量表皆顯示內部一致性頗 佳,具有高信度支持研究。

2.有七成五國中學生擁有智慧型手機在使用LINE,比往年更增加趨勢。使用年資在一 年以上約佔六成,經常使用地點大都是家中,使用動機為與人保持通信聯繫,最喜 歡功能是與好友聊天,LINE好友人數在五十人以下佔5成,有九成二國中生認為使 用LINE不會干擾課後學習狀況及不認識的人就不會在LINE聊天。

3.女生在保持通信聯繫、討論或學習功課動機顯著高於男生,男生在同學或朋友家使 用LINE顯著高於女生。

4.真實朋友數的國中生有超過六成五的人是會使用LINE,女生真實人際關係、與同儕 關係和與師長關係均顯著優於男生;家長及師長對國中生使用LINE的態度同意使 用並加以指導者真實人際關係顯著優於放任使用且不加過問者;使用動機為與朋友 保持聯繫,及紓解壓力休閒娛樂的國中生與同儕關係皆顯著較好;使用動機為討論 或學習功課的國中生與師長關係皆顯著較好;使用動機為發表文章或獲取資訊的國 中生與家人關係皆顯著較好。

5.國中生LINE人際互動越好,真實人際關係越好。LINE人際互動中,親密性揭露得 分較訊息性揭露低;真實人際關係中,與同儕關係最好,與家人關係次之,與師長 關係較差;中型學校者在LINE人際互動顯著高於小型學校及大型學校,且大型學 校者在LINE人際互動顯著高於小型學校。

(6)

6.男生在學業成績表現上比女生顯著較好;每週使用LINE天數及家長對使用LINE的 態度在學業成績表現上沒有差異。

7.LINE好友數為100人以上者在與同儕關係比25人以下者顯著較好;LINE好友數為 100人以上者在親密性揭露、訊息性揭露、LINE人際互動都比其他好友人數顯著。

8.網路霸凌行為在假借冒用行為最高、惡意攻擊行為次之、恐嚇騷擾行為最少,此三 類行為是會造成學業成績表現的顯著影響。性別在網路霸凌經驗上沒有差異;真實 朋友數在20人以上及6~10人者在網路霸凌經驗上比5人以下顯著較好,換言之,真 實朋友數為5人以下者,網路霸凌經驗最少。

關鍵詞:LINE;人際關係;網路霸凌;學業成績表現

(7)

ABSTRACT

Today, the rapid advancement of technolog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s software LINE are numerous, whether or not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 can produce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medium on the Internet through the Internet, thanks to the convenience of network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behavior of each user, while the outbreak of many people between people in conflict or dispute on the web, and even affect the real life.

The study by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explore the country in Hsinchu County eighth-grade students in a different context variables, communications software LINE usage behavior in all facets (LINE interpersonal, real relationships, cyberbullying experience, overall academic performance) between the interaction,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behavior of the students use the communications software LINE status. Telephone number of visits right before school student in class as a unit, do first pre-test questionnaire to three classes (77 people), formally 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25 classes (690 people), the use of SPSS statistical analysis software package for project , descriptive statistics, chi-square test,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independent samples t-test statistics,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data analysis proces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Analysis of LINE interpersonal, real interpersonal scale and cyberbullying behavior scales are displayed quite good internal consistency, with high reliability to support research.

2.75%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he country has a smartphone using LINE, more than in previous years to increase. Use accounts for more than one year of seniority 60%

regularly use sites, mostly at home, using the motivation to maintain communication links with the people, the most favorite feature is chatting with friends, LINE friends number in fifty people or less accounted for 5 percent, ninety percent two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at the use of LINE does not interfere with after-school learning situation and do not know who would not be in the LINE chat.

3.Girls in keeping correspondence, discussion or study homework motivation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oys, boys classmates or friends at home using LIN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girls.

4.The real number of friends in the country with more than 65% of students who will use LINE, the girls real relationships, peer relationship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8)

teachers and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boys; parents and teachers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gree to use LINE attitude and be guided by real interpersonal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letting those who use and do not add to intervene; the use of incentive to keep in touch, and relieve stress entertainment in raw States and peer relationships are significantly better with friends; using motive for the discussion or learning lessons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eachers are significantly better relationship; use motivation to publish articles or get the raw country and family relationship information are significantly better.

5.States LINE interpersonal school students as possible, real human relationships better.

LINE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the intimacy revealed lower scores than the message of exposing; real relationships, the best relationship with his family, followed by a poor relationship with the teachers and peer relationships; medium schoo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the LINE interpersonal and small schools Large schools and large schoo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small schools LINE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6.Boys on academic performanc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girls; weekly LINE days and parents on the use of LINE no difference in the attitude of academic performance.

7.LINE friends who number more than 100 people in peer relationships and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25 or less; LINE Friends of 100 people or more to expose the intimacy, the message of the expose, LINE interpersonal significant than the number of other friends.

8.Cyberbullying behavior under the guise of fraudulent conduct in the highest, followed by malicious attacks, intimidation, harassment, at least, this can cause three types of behavior are significantly affect academic performance. Sex is no experience on cyberbullying difference; real number of friends in the more than 20 people and 6 to 10 people were on cyberbullying experienc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5 or less, in other words, the real number of friends is 5 or less, network Pa Ling least experience.

Keywords: LINE,Cyberbullying,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Academic Performance

(9)

誌謝辭

時光飛逝,回首就讀研究所期間甘苦,轉眼瞬間即將畢業,達成心中多年期盼,

內心充滿無限感激與不捨。本論文得以付梓必須感謝生命中的貴人相助。首先感謝的 人便是我的恩師──陳棟樑博士,就讀研究所的這段期間,有幸遇到棟樑老師,從老 師認真而嚴謹的治學態度中,看到一份恩師對對學生的教學熱忱和對論文品質水準的 要求與堅持,而老師專業素養且豐富的學識、經驗以及謙虛謹慎的待人處事態度,亦 是學生學習的楷模典範。每當遇到論文的瓶頸時,老師總能一語道出學生撰寫論文時 的盲然;每回在與老師討論過後,總能更加清楚明瞭該如何撰寫論文重點、方向而更 加地精進。感謝老師您的含辛茹苦與付出,對學生的用心指導,能當您的學生真的很 幸福!此外,還要感謝這次的口試委員李堯賢博士和陳柑博士,仔細的檢視本論文,

並斧正缺失之處,讓本論文更臻完善。感謝三位提供量表的作者陳嬿竹老師、夏麗鳳 老師及黃士珍老師,讓我的問卷得以順利編製完成;謝謝新竹縣各校國中主任的協助 調查及發放問卷;感謝幫忙施測的各班老師與填寫問卷的國中生。謝謝在研究所的同 學們彼此扶持及加油打氣,感謝同一家族的詩薇、佳玲、麗雲、淑媛、靜雲、雅玲、

岱蓉、台生、思欣、佩婷、秀蓉、佑菁、彥宇、凱婷、宥鈞、姿宜、喬婷,讓這條研 究之路更加順利且歡愉,同窗情誼令人難以忘懷,並感謝得祥學長、芸昀學姊適時的 給予協助,在此一併致謝。更要感謝曾經用心教導過我們的師長賀力行教授、謝玲芬 教授、林錦煌教授、李友錚教授、李欣怡教授,師恩難忘。

最後,要感謝一直以來鼓勵我讀書的老婆,因為有妳的支持、關懷與照顧,並犧 牲自己的休息時間,當我強大的後盾,使得我能兼顧工作、家庭及課業,豪無後顧之 憂,專心致力投入研究,今日才得以順利完成學業。

徐文堂 謹誌 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學系碩士班 中華民國 104 年 6 月 12 日

(10)

目錄

摘 要 ... i

ABSTRACT ... iii

誌謝辭 ... v

目錄 ... vi

表目錄 ... viii

圖目錄 ... x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5

第三節 研究流程 ...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7

第一節

oLINE 應用程式 ... 7

第二節 人際關係 ... 15

第三節 網路霸凌 ... 37

第四節 學業成就 ... 4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49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 49

第二節 操作性定義 ... 50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方法 ... 51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52

第五節 資料分析方法 ... 54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57

第一節 信度分析 ... 57

第二節 敘述性統計分析 ... 58

第三節 背景變項對研究變項之差異性分析 ... 68

第四節

oLINE 使用行為對研究變項之差異性分析 ... 89

第五節 關聯性分析 ... 108

第六節 綜合討論 ... 112

(1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22

第一節 結論 ... 122

第二節 建議 ... 126

第三節 研究限制 ... 130

參考文獻 ... 131

附錄 A ... 148

附錄 B ... 149

附錄 C ... 150

附錄 D ... 151

(12)

表目錄

表 1oLINE 主要功能 ... 9

表 2 人際關係定義摘要表 ... 16

表 3 學業成就定義之摘要表 ... 43

表 4 正式問卷施測學生統計表 ... 52

表 5oLINE 人際互動量表信度分析表 ... 57

表 6 真實人際關係量表信度分析表 ... 58

表 7 網路霸凌行為量表信度分析表 ... 58

表 8 背景變項資料分析表 ... 59

表 9 是否使用通訊軟體 LINE 分析表 ... 60

表 10 通訊軟體 LINE 使用行為現況分析表 ... 61

表 11 通訊軟體 LINE 各層面分析表 ... 63

表 12oLINE 人際互動各題項分析表 ... 63

表 13 真實人際關係各層面分析表 ... 64

表 14 真實人際關係各題項分析表 ... 65

表 15 網路霸凌行為各層面分析表 ... 66

表 16 網路霸凌行為各題項分析表 ... 67

表 17 不同性別之國中生是否使用 LINE 之差異分析表 ... 69

表 18 不同性別之國中生 LINE 使用年資之差異分析表 ... 69

表 19 不同性別之國中生每週使用天數之差異分析表 ... 70

表 20 不同性別之國中生 LINE 經常使用地點之差異分析表 ... 71

表 21 不同性別之國中生使用動機差異分析表 ... 71

表 22 不同性別之國中生是否使用 LINE 之差異分析表 ... 72

表 23 不同性別之國中生使用 LINE 會造成課後學習的干擾之差異分析表 ... 73

表 24 不同性別之國中生接受不相識的人一同聊天之差異分析表 ... 73

表 25 不同性別之國中生使用 LINE 最喜歡的功能之差異分析表 ... 74

表 26 不同性別之國中生使用 LINE 功能購買付費軟體之差異分析表 ... 75

表 27 家中排行與是否使用 LINE 之差異分析表 ... 75

表 28 家中排行與是否使用 LINE 之差異分析表 ... 76

(13)

表 29 家庭類型與是否使用 LINE 之差異分析表 ... 76

表 30 不同學校之國中生是否使用 LINE 之差異分析表 ... 77

表 31 真實朋友數與是否使用 LINE 之差異分析表 ... 78

表 32 真實朋友數與 LINE 好友數之差異分析表 ... 78

表 33 家長對國中生的管教態度與是否使用 LIN 之差異分析表... 79

表 34 不同性別之國中生與 LINE 人際互動之差異分析表 ... 80

表 35 不同性別之國中生與真實人際關係、網路霸凌經驗及學業成績表現之差異分析表 ... 81

表 36 不同學校類型與 LINE 人際互動、真實人際關係、網路霸凌經驗及學業成績表 現之差異分析表 ... 81

表 37 真實朋友數與 LINE 人際互動、真實人際關係、網路霸凌經驗及學業成績表現 之差異分析表 ... 83

表 38 家長對國中生使用 LINE 的態度與 LINE 人際互動、真實人際關係、網路霸凌經 驗及學業成績表現之差異分析表 ... 85

表 39 家長對子女的管教態度與 LINE 人際互動、真實人際關係、網路霸凌經驗及學 業成績表現之差異分析表 ... 87

表 40 使用年資與 LINE 人際互動之差異分析表 ... 90

表 41 每週使用天數與 LINE 人際互動之差異分析表 ... 91

表 42oLINE 好友數與 LINE 人際互動之差異分析表 ... 92

表 43 是否干擾學習與 LINE 人際互動之差異分析表 ... 93

表 44 讓陌生人加入聊天與 LINE 人際互動之差異分析表 ... 94

表 45 使用動機與 LINE 人際互動之差異分析表 ... 94

表 46 使用付費功能與 LINE 人際互動之差異分析表 ... 95

表 47 是否使用 LINE 與真實人際關係之差異分析表 ... 96

表 48 每週使用天數與真實人際關係之差異分析表 ... 96

表 49 使用動機與真實人際關係之差異分析表 ... 97

表 50oLINE 好友數與真實人際關係之差異分析表 ... 98

表 51 最喜歡使用的功能與真實人際關係之差異分析表 ... 99

表 52 讓陌生人加入聊天與真實人際關係之差異分析表 ... 100

表 53 使用付費功能與真實人際關係之差異分析表 ... 100

(14)

表 54 是否使用 LINE 與網路霸凌經驗之差異分析表 ... 101

表 55 使用年資與網路霸凌經驗 ... 101

表 56 每週使用天數與網路霸凌經驗之差異分析表 ... 102

表 57 使用動機與學業成績表現之差異分析表 ... 103

表 58 最喜歡使用的功能與網路霸凌經驗之差異分析表 ... 103

表 59 讓陌生人加入聊天與網路霸凌經驗之差異分析表 ... 104

表 60 是否使用 LINE 與學業成績表現之差異分析表 ... 105

表 61 使用年資與學業成績表現之差異分析表 ... 105

表 62 每週使用天數與學業成績表現之差異分析表 ... 106

表 63 使用動機與學業成績表現之差異分析表 ... 106

表 64 讓陌生人加入聊天與學業成績表現之差異分析表 ... 107

表 65 使用付費功能與學業成績表現之差異分析表 ... 107

表 66 是否干擾學習與學業成績表現之差異分析表 ... 108

表 67oLINE 人際互動與真實人際關係之相關分析表 ... 109

表 68oLINE 人際互動與真實人際關係之迴歸分析表 ... 109

表 69 真實人際關係與網路霸凌經驗之相關分析表 ... 110

表 70 真實人際關係與網路霸凌經驗之迴歸分析表 ... 110

表 71 網路霸凌經驗與學業成績表現之相關分析表 ... 111

表 72 網路霸凌經驗與學業成績表現之迴歸分析表 ... 111

表 73 真實人際關係與學業成績表現之相關分析表 ... 112

表 74 真實人際關係與學業成績表現之迴歸分析表 ... 112

表 75 研究假設與驗證表 ... 113

(15)

圖目錄

圖 1 歷年學童手機擁有率 ... 1

圖 2 智慧型手機使用行為 ... 2

圖 3 在智慧型手機上較常使用的應用程式類型(%) ... 3

圖 4 研究流程圖 ... 6

圖 5 馬斯洛人類需求理論金字塔 ... 20

圖 6 人際需求之相容互補與相悖衝突 ... 22

圖 7 個人、環境與行為的交互作用關係 ... 25

圖 8;;Newcomb A-B-X 模式圖 ... 26

圖 9;;Heider P-O-X 模式圖(Heider, 1958, p.208) ... 26

圖 10 研究架構圖 ... 49

(16)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要探究新竹縣國中生 LINE 使用行為與人際互動、真實人際關係、網路 霸凌行為、學業整體表現之關係。本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陳述研究背景與動機;第 二節闡明研究目的;第三節說明研究流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一、研究背景

2014 年 6 月 17 日東森新聞雲(http://www.ettoday.net/)報導於新北市發生 1 名單親 家庭的高中女學生和同學在 5 月舉辦校慶的工作分配,彼此不愉快,受到 9 名同學聯 合在臉書、LINE 留言「你很行嗎?」、「你很棒嗎?」等網路霸凌,心理承受極大壓 力,情緒瀕臨崩潰,逃避上課,夜間失眠,而造成跳樓輕生,骨盆碎裂、多處骨折的 不幸事件。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以下簡稱兒盟)分別於 2005 年、2011 年、2013 年針對 國內兒少的手機及應用程式使用狀況做持續追蹤,述說在科技化時代,手機成為人與 人重要聯絡溝通管道之一,父母為方便聯絡子女或預防詐騙事件,讓子女使用手機;

在 2011 年調查報告指出手機功能多元化漸成國中小學生的生活必需品,無論是在任 何位置,使用手機的頻率、時間不斷增加,衍生出各種層面問題;於 2013 年調查國 內國中小學生中擁有手機已超過七成(70.2%),當中有將近四成(38.7%)孩子擁有智慧 型手機,在國中生擁有智慧型手機比例高達四成七(47.3%),沒有智慧型手機學童都 表示在未來兩年內會購買(如圖 1)。

圖 1 歷年學童手機擁有率

(17)

國際數據資訊(IDC)指出「網際網路與手機的出現,是改變人類溝通方式與生活 型態的重要推手,智慧型手機的發展和日益豐富的介面與應用,將會創造出另一波的 行動生活革命。」根據國際數據資訊(IDC)調查顯示 2011 年第二季台灣手機市場之智 慧型手機首度超越功能型手機(Feature Phone),出貨突破五成市佔率;至 2013 年第四 季蘋果 iPhone 登台,推昇台灣智慧型手機數量再創新高反觀功能型手機出貨量則維 持遞減,智慧型手機在 2013 年第四季的台灣手機市場達到 88%市佔率,智慧型手機 已正式進入市場成熟期(嚴蘭欣,2011;嚴蘭欣,2014)。

創市際於 2013 年調查台灣智慧型手機使用行為調查發現,在社群網站、網路通 訊、通信軟體等多元溝通之中,使用者每週至少使用一次是以 LINE 最高為 80.6%,

Facebook 次之為 72.5%,選擇使用著重於訊息傳遞功能,其中最常用的通訊軟體 APP 佔四個席次,LINE 首居第一、WhatsApp 排名第四、Facebook Messenger 排序第八與 WeChat 排序第十(如圖 2)。資策會於 2012 年調查「台灣民眾行動裝置應用程式使用 習慣行為與偏好調查」數據,在智慧型手機使用較常的應用程式中,其中即時通訊/

傳訊息服務位居第二,僅次於遊戲類軟體 55.4%(如圖 3);在平板電腦使用者的裝置 與 APP 應用是列居第三位,次於軟體類遊戲(排序第一)及電視/電影/影片線上觀賞(排 序第二);較常使用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的地點為家中、居住處。根據 LINE 台灣官方 網站顯示全球註冊用戶數已突破四億,在台灣的註冊用戶數超過 1,700 萬人次,使用 普及率高。

圖 2 智慧型手機使用行為

(18)

圖 3 在智慧型手機上較常使用的應用程式類型(%)

二、研究動機

楊美雪與蔡雯婷(2014)研究指出使用智慧型手機會降低人際互動的真實性,透過 網路社群進行聊天傳訊、網路遊戲、分享檔案或資訊及討論功課或活動準備等,在網 路通訊的互動是比現實生活中更頻繁,更容易表達與感受雙方的情緒。

謝明芳(2014)研究指出每週使用三小時以下較多、朋友數在百人以下,LINE 使 用與人際關係有正相關。張家菊(2013)研究指出 LINE 使用分享生活經驗與資訊,互 動時間越久,關係就越緊密。黃婉婷(2015)研究指出國中生分別在 LINE 使用行為在 不同性別有顯著差異;LINE 的使用動機有課業需要、聊天結交朋友、動態訊息發表、

紓解壓力、休閒娛樂;使用 LINE 的訊息聊天、玩遊戲、群組聊天等功能;不同 LINE 的使用年資、時間在真實人際關係上有顯著差異。吳金桑(2014)研究指出行動即時通 訊軟體取代簡訊傳送,具有豐富多元且類真實溝通,改變人際互動模式,國中生也被 影響。

李芸珮(2014)研究指出 LINE 使用普及,對於有互動焦慮者能提供一個避免面對 面互動空間。曲銘芬(2014)研究指出高中職學生使用 LINE 的地點主要在家中,主要 以傳遞訊息;LINE 活動以文字聊天、群組通訊為使用者常用功能;若經常藉由 LINE 互動,有助於人際關係提升。因此,研究者想了解學生於國中階段使用 LINE 的現況

(19)

為何?不同背景變項的國中生,使用 LINE 的情形有何不同?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生在 e 世代的孩子,花在上網、使用手機的時間,遠超過於與父母、老師、同儕 溝通互動的時間,反造成親子疏離、人際關係冷漠、在網路上隱私權被侵犯等問題(洪 蘭,2013)。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於 2014 年 5 月公布「台灣寬頻使用網路調查」

結果,使用行動上網已達到 4 成 7,在 12 歲以上的上網率在近三年都達 7 成 7,其最 常使用為網路社群,次為使用即時通訊軟體,遊覽網頁居第三位;2014 年 10 月公布

「台灣無線網路使用調查」結果,更指出連網設備排名以智慧型手機為首,次為平板 電腦,再次為筆記型電腦。使用通訊軟體 LINE 的國中生,其網路人際關係可藉由同 儕、朋友的使用而擴展,其對真實的人際關係互動,影響是有益或有害?是值得深入 探討的問題。國中階段學生正值青春期,此階段易受外界人事物所影響,且十分重視 同儕的看法與互動。因此,本研究欲探討不同 LINE 使用行為的國中學生,其人際關 係有何差異?國中學生在 LINE 人際互動是否影響真實人際關係?此為本研究動機之 二。

Willard(2007)在網絡霸凌和網絡威脅的家長指南提到青少年完全接受網際網路 的環境,運用相關技術來發送 e-mail、架設網站、個人博客,更透過手機發簡訊和圖 片,即時訊息、聊天室、討論版、尋找新朋友等社交的用途,不幸是青少年、兒童利 用技術平台來發表損人的文字內容或圖片來欺負同齡的人,或者是從事其他偏激行 為、暴力對他人或自己的行為的報導越來越多,在書中指南中提供家長洞察網路霸凌 威脅問題和準則,以防止孩子成為受害人或上網做出危害他人的行為。

Macdonald and Bridget(2010)研究大學生指出有個人利用社交網站、簡訊、即時通 訊等新資訊技術可用而去傷害和霸凌其他人;在校大學生被騷擾或恐嚇分別在社交網 站佔 25%、短信息佔 21.2%、電子郵件佔 16.1%;即時訊息佔 13.2%、在聊天室講負 面或尷尬的事情佔 9.9%、在網站上張貼的負面信息或圖像佔 8.6%,很明顯是利用社 交網站、簡訊、即時通訊常用於網路霸凌他人佔多數。2014 年初,國際益普索市場 調查研究機構(Ipsos Social Research Inst.)對 24 個國家 18,000 人進行網路霸凌認調查 發現已開發國國家及開發中國家在網路霸凌情形相當嚴重,在澳洲菲爾德博士(Donna Field)指出網路霸凌不易被發現,是深怕父母知道實情,就會沒收其電腦(親子天下雜 誌,2014)。

加拿大的網路霸凌研究(Li, 2007)報告指出,有半數網路霸凌的被害者在學校課業

(20)

成績高於學校平均成績,然而當中有 35%學校成績是未達學校平均分數的。廖國良、

黃正魁、張仁俊與劉籹君(2012)研究指出在調查對象的自述學校成績中,低於平均者 佔 4.8%的人,近平均者佔有 54%的人,高於平均者佔 41.2%,則學校成績在平均以 上者佔 95.2%,符合國內大多數較重視課業與考試的情況;以在校成績看傳統霸凌與 網路霸凌角色,成績高於平均者對傳統霸凌與網路霸凌的影響比例沒有很高,在低於 平均成績中在傳統霸凌者佔 33.3%、網路霸凌受害者也佔 33.3%,以卡方檢定分析在 校成績與網路霸凌者上是無顯著(p=0.05)。黃連興、許毓華與許天維(2014)研究指出 國小高年級學生在使用網路的時間越長,則學業成就表現越低;使用網路在生活休 閒、玩遊戲、聊天交友頻繁度越高,學業成就越差。探討學生的網路霸凌經驗對國中 生在學習成就整體表現是否造成顯著影響?此為研究動機之三。

綜合上述,本研究擬以新竹縣國中八年級生為調查對象,了解國中生使用 LINE 的現況,探討 LINE 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學業成就、網路霸凌經驗之間差異和影響 關係,並將研究結果與建議提供給第一線教學現場的教師、各類學制之學校、教育主 管單位及民間各界關心教育的組織,對於關心青少年在使用通訊軟體 LINE 時的參 考,期盼國中生在使用 LINE 時,也能在真實人際互動、網路人際互動及學業成就表 現上能有正向發展。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根據前述之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本研究主要目的如下所列:

1.了解目前新竹縣國中生 LINE 使用行為之情形。

2.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國中生在 LINE 使用行為、LINE 人際互動、真實人際關係、網 路霸凌經驗、學業成就表現之間的差異。

3.探討不同 LINE 使用行為的國中生在 LINE 人際互動、真實人際關係、網路霸凌經 驗、學業成就表現之間的差異。

4.根據研究結果分析進而探討新竹縣國中生 LINE 人際互動對真實人際關係、真實人 際關係對網路霸凌經驗、網路霸凌經驗對學業成就表現之顯著影響。

5.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提供給關心此議題發展與後續研究之參考。

第三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始於職場相關議題而產生的動機,藉由蒐集國內外文獻探討來歸納相關的

(21)

理論與研究成果,確使研究主題與研究目的明確性。進而擬訂研究架構及研究假設,

編製適用於研究情境的調查問卷後,進行正式問卷的抽樣調查。將發出問卷回收後,

先整理資料建檔,使用 SPSS 統計軟體進行數據資料的分析,考驗研究假設是否成 立,最後根據研究結果而提出結論與建議。茲將本研究流程如下圖 4 所示。

確認研究背景與動機

擬定研究主題

蒐集文獻探討

擬定研究架構 與研究假設

設計問卷與預試修正

問卷發放與回收

資料分析與整理

研究結論與建議 圖 4 研究流程圖

(2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依據研究目的,本章文獻探討共分為四節,第一節為 LINE 應用程式;第二節為 人際關係;第三節為網路霸凌;第四節為學業成就。以下就各節詳細說明。

第一節 LINE 應用程式

本節將探討 LINE 應用程式的起源與發展、LINE 的主要功能、LINE 的成癮性和 憂鬱症,並針對 LINE 之相關研究進行探討。以下就各別說明之。

一、LINE 的起源與發展

LINE 的起源自於 2011 年 3 月 11 日在日本發生地震所引發的複合式災變,因為 大海嘯的關係,而造成電話撥出受阻無法聯繫,傳統語音因天災的關係受到影響,親 友彼此失聯,NHN Japan 的團隊察覺此現象後,一致認為須開發「簡單、好用、可快 速傳達」的應用軟體,讓倖存者與親人有聯繫溝通的管道(賴宛琳,2012)。

在 2011 年 6 月 NHN Japan 開發出 LINE,其是一種行動應用程式,LINE 初始啟 用平台以 Android 和 iOS 為主,後期擴展到 BlackBerry、Nokia Asha、Windows Phone、

Firefox OS 等即時通訊應用程式用於智慧型手機上,於 2012 年 3 月更提供「電腦版 LINE」於 Microsoft Windows 和 Mac OS 平台上通訊聯絡。NHN Japan 於 2013 年 4 月 1 日公司變更名稱為「LINE 株式會社」,因為韓國母公司 NHN 併入韓國 Naver Corporation 而成為 NHNNaver Corporation 公司旗下獨立營運的子公司。2013 年 5 月 16 日 LINE 於台灣成立正式分公司,名為「LINE Taiwan」。LINE 從 2011 年 6 月發展 至 2014 年 10 月全球約有 5 億 6 千萬註冊使用者,其中包含活躍使用者約 1 億 7 千萬 人。使用者可以透過網際網路且不會產生費用情況下與其他使用者隨時隨地互相傳送 文字、圖片、動畫影片、音訊等多媒體資訊,通話方式可以選用語音或視訊,聊天模 式為一對一聊天或群組聊天;LINE 基本使用與免費貼圖外,在無線區域網路或電信 資料超過使用限度或使用付費應用軟體時,就會產生額外費用。在日本及東南亞國家 和地區 LINE 發展迅速,以年輕人為主要使用群。2012 年 2 月在台灣以桂綸鎂代言 LINE 的廣告,最受矚目的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之一。2012 年 12 月,發布「連我」

中文版 LINE,正式進入大陸市場,更與中國的新浪微博、人人網及飛信等社交服務 的主流互通(維基百科,2015)。

智慧型手機與行動通訊 APP 下載率已成為普遍的趨勢,在社交類的行動通訊 APP

(23)

中以 LINE 的使用普及率位居領先,即時通訊軟體能提供社交互動者一個避免面對面 社交互動的私密空間,避免人際交往的尷尬、不安、困擾,透過網路平台能有助於溝 通互動發展與維持人際關係(李芸珮,2014)。手機即時通訊成為熱門的溝通管道,行 動通訊軟體 LINE 以個人電話簿為中心的強連結社群成形,以文字為基礎的中介溝通 在親密關係溝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彭采薇,2014),也提供除了非語言文字的機制,

作為電腦中介傳播中的輔助,人際互動過程中所具備的接近性、相似性、立即性與信 任等屬性,就像是面對面的親身傳播中,才能產生的互動關係,而且互動時間越久,

彼此關係就會越密切(Walther & Burgoon, 1992)。

在手機社群網絡中連接服務提供曾經在同時間、同地點互相碰過面,因某些因素 而沒有交換連絡方式的陌生人再一次聯繫的機會(余世暉,2014)。智慧型手機是國中 生在生活上不可或缺,也是同儕間緊密連絡的方式。透過智慧型手機,國中生可在團 體中不被遺忘,緊密與團體結合,智慧型手機的使用影響國中生與同儕之間的感情,

與團體之間的歸屬感,手機的通話時間久或是訊息的量多,則表示國中生與同儕團體 間的人際關係互動更密切(蔡淑琴,2012)。

二、LINE 的主要功能

LINE 一 款 手 機 即 時 通 訊 軟 體 , 此 即 時 通 訊 App 是 由 Naver Japan 所研 發 LINE 。除了主打免費通訊與免費簡訊外,還擁有雙平台功能,同時支援 iPhone 和 Android 手機, LINE 特色是其介面可愛,內建多種可愛 ICON、支援 Skype 的數據 語音通話功能,以及群組通訊功能並可支援 200 人同時使用。

LINE 是一個用於移動帄台的免費即時通軟體,在廣告充斥的網路情境中,趣味 的表現形式與主動式的內容下載,可以提高網友好感度,並藉由網路人際溝通增加品 牌曝光的機會。LINE 的成功,不只是做出免費的通訊軟體,同時也找到自己的營運 模式,貼圖與遊戲在全球創造了豐碩的營收。LINE 日本官網(linecorp.com/ja/)於 2014 年 2 月公佈了 2013 年第四季財報,LINE 的全球營收為 122 億日圓(約 36 億新 台幣),與前一年同期相比大幅 450%,其中遊戲收入佔 60%,販售貼圖給消費者的 B2C 模式佔 20%,由廣告收入的 B2B 模式如企業貼圖、官方帳號等則是佔 20%,

LINE 的含金量已成功打造了新的商業模式。LINE 整合許多功能,在使用與互動上 更加便利,其功能包含群組訊息、一對一聊天、視訊通話、極短片、共同編輯、刪除 好友、可愛貼圖、拍照、攝影、遊戲…等,將 LINE 之主要功能介紹如表 1。

(24)

表 1 LINE 主要功能 LINE主要功能

功能名稱 功能介紹

免費訊息

隨時隨地能簡單迅速地傳送免費訊息給好友,提供一對一聊天之 外,及群組聊天功能(目前上限200人)。LINE可安裝在iPhone、

Android、Windows Phone、BlackBerry、Nokia Asha等智慧手機上,

也可安裝電腦版使用。

免費視訊通話 免費語音通話

不論距離有遠近,使用LINE就能即時進行免費視訊通話或語音通 話。可以聽到或看到朋友、同事、同學、家人的聲音或影像。

LINE可愛貼圖

超過10,000種的貼圖和表情符號可以幫助無法用文字表達心情時 的最佳幫手。LINE貼圖可以使用免費貼圖,也可以至LINE Web Store購買貼圖或註冊販售自己設計的貼圖。

分享照片、影 片及語音訊息

可以與好友分享照片、影片,傳送語音訊息、電話號碼、位置資訊 給好友。

動態消息 利用文字、照片、影片、貼圖與好友分享近況,或是瞭解好友的最 新消息。

極短片 可製作10秒鐘長度的影片中搭配背景音樂、濾鏡、動態標題,輕鬆 製作出如廣告般的精彩影片。

新增好友

搖一搖方式搖動智慧手機、利用行動條碼、使用LINE ID搜尋好友、

發送邀請網址、發送電子郵件邀請、利用手機發放簡訊邀請等方 法,LINE提供您多種輕鬆新增好友的方式。

刪除好友 依循刪除步驟,將好友從LINE好友名單中移除。

LINE Pay LINE Pay與全球各大信用卡品牌合作,提供方便的付款服務,只需 輸入LINE Pay密碼,即可完成付款

LINE遊戲

可以下載適合手機系統的遊戲至手機上進行遊戲。LINE PLAY是可 與全球2000萬用户互動交流的匿名社交網路服務,可藉此結交朋 友,打造充滿個性的角色,通過公園、咖啡等空間與好友互動聊天。

LINE Antivirus 執行幾個簡單的步驟, 就能保護智慧手機上個人資訊安全, 並免 於病毒或惡意程式侵害。

周邊應用程式

LINE DECO讓手機大變身,把桌布和APP icon都化身為LINE角色 大頭照;LINE Card製作生日賀卡、聚會邀請函…等電子賀卡;LINE Tools是將多種便捷有用小工具合而為一的免費應用;LINE TV是隨 時隨地立即透過手機與桌機盡情觀賞全集完整電視偶像劇、綜藝節 目、音樂MV以及在別處都看不到的LINE獨家自製影音內容;LINE Q是網路搜尋不到的、不知道問誰時,讓全台Q民一起加入最即時、

最熱門的討論提供意見;LINE Brush是免費應用程式,可在智慧型 手機上作畫、照片上塗鴉、照片加工繪畫成作品…等各類型軟體。

限時聊天

限時聊天是另一個聊天室,聊天的內容完全加密,計時器設定的時 間過後,訊息將會自動刪除,其操作方式為按[好友]/好友列表/

找到該朋友的名字/按下名字/聊天,就出現新的對話聊天,會同 時看到一般聊天與限時聊天同時存在。

資料來源:LINE台灣官網(http://line.me/zh-hant/)、LINE台灣官方BLOG( http://official-blog.line.me/tw/)

(25)

除了上述比較常用主要功能外,其他也有十分受人歡迎功能可以依照個人需求球 選擇使用 LINE 周邊應用軟體,如糖果照相机(CandyCamera),讓你照片能被修飾美 化,LINE 微片是一個拍攝、編輯視頻的應用,可以自由加工 30 秒以內的視頻等可以 與好友分享,結合網路社群的功能,提升人與人之間互動、分享及便利性。

三、LINE 的相關研究

本研究參考國內外學者對 LINE 的研究,將 LINE 相關研究分為 LINE 使用行為 及使用者差異兩部分進行探討。

(一)LINE 使用行為

LINE 使用行為的相關研究,包括是否使用 LINE、使用年資、每週使用天數、經 常使用地點、使用動機、LINE 好友數、LINE 會造成課後學習的干擾、接受不相識的 人一同聊天、最喜歡使用的功能、使用 LINE 付費功能購買軟體等向度,詳述如下:

1.是否使用 LINE:智慧型手機上使用通訊軟體 LINE 的國內研究調查對象為兩性皆 有,且分別對各階層之社會人士、大學生、高中職生、國中生及國小生等進行調查 研究(石沅鑫,2014;楊士弘,2014;李芸珮,2014;蔡語慧,2014;楊美雪、蔡 雯婷,2014;方慧諒,2014;尤吉祥,2014;黃桂梅,2014;邱昭榮,2014;李昕 儒,2014;廖久慧,2013;王宗松,2013;沈蕙柔,2013)。研究調查國中生有近 七成同學擁有智慧型手機,三成沒有手機(方慧諒,2014;尤吉祥,2014;黃桂梅,

2014);大學生使用智慧型手機其中女生近六成、男性為四成(沈蕙柔,2013;邱昭 榮,2014)。李芸珮(2014)研究指出 LINE 使用行為正向影響友誼關係。

2.使用年資:智慧型手機使用年資可區分別為未滿一個月、一個月以上~6 個月、6 個 月以上~1 年、一年到二年、二年到三年、三年以上(劉家鳳,2014;邱昭榮,2014;

王宗松,2013)。手機使用在年級愈高持有手機年資就越高而且呈現女生的使用時 間較男生久(劉家鳳,2014;林淑美,2007)。蔡佩蓉(2014)研究指出,國中生擁有 手機使用年資為兩年至四年以內。

3.每週使用天數:每天使用時間以分鐘、小時或天數等三種調查類型。以分鐘調查研 究是分別為 15 分鐘以內、16~30 分鐘、31 分鐘~1 小時、超過 1 小時以上等選項(方 慧諒,2014);以小時調查研究分別為未滿 1 小時、1 小時~2 小時、2 小時~3 小時、

3 小時~4 小時、4 小時以上等選項(蔡佩蓉,2014;邱昭榮,2014;石沅鑫,2014;

沈蕙柔,2013);以天數調查研究分別為少於 3 天、3~4 天或 3~5 天、5~6 天、每天

(26)

等選項(劉家鳳,2014;楊美雪、蔡雯婷,2014;王宗松,2013;林淑珍,2013)。

每天使用手機少於一小時(邱珠蘭,2014;蔡佩蓉,2014;王宗松,2013)。方慧諒 (2014)研究指出,國中生上網需一小時以上為最多人。石沅鑫(2014)研究指出,智 慧型手機使用時間的調查,每天使用時間達 4 小時以上的人次最多;在使用社交時 間上以 1~2 小時最多;智慧型單機遊戲及網路遊戲的使用時間上,在單機遊戲部 分,以使用 1 小時以內的較多,在網路遊戲部分,以使用 1 小時以內較高。邱珠蘭 (2014)研究指出,國小高年級學生每次平均上網時間以 1 小時以下為最多,每週平 均上網天數以 1 天~2 天為最多。楊淙傑(2011)研究指出,在網路人際關係方面,每 週上網時間 5 小時以上的國中生網路人際互動程度高於每週上網為未滿 5 小時的國 中生;每週上網時間越長,網路成癮傾向越高。劉家鳳(2014)研究指出女生使用天 數和時間較男生頻繁。林淑珍(2013)研究指出,國中生每週上網天數、週間(週-~

五)上網和假日(週六、日)總時數不同在網路沉迷上有顯著差異。

4.經常使用地點:最經常使用地點為家中(梁家福,2015;邱珠蘭,2014;曲銘芬,2014;

林淑珍,2013;盧峯裕,2011;黃玉蘋,2004)。黃琬婷(2015)研究指出不同 LINE 使用地點之國中生在人際關係與網路成癮上皆未有顯著差異。盧峯裕(2011)研究指 出家長態度為「不能使用」者,則「上網地點」則明顯偏重在學校。

5.使用動機:國中生使用智慧型手機之動機分別有上網、方便聯絡或聯繫、具隱私性、

流行性、傳送檔案、無聊哈拉、聊天、玩遊戲、觀看影片、課業需要、結交朋友、

動態訊息發表、紓解壓力休閒娛樂等動機 (黃琬婷,2015;黃桂梅,2014;蔡語慧,

2014;沈蕙柔,2013;林淑珍,2013;蔡佩蓉,2014;尤吉祥,2014)。黃桂梅(2014) 研究指出,國中生不想受到傳統固定式電話的束縛,想方便聯絡到親友,也想方便 被親友找到,國中生逐漸普遍使用智慧型手機上網。沈蕙柔(2013)研究指出,使用 智慧型手機玩遊戲時間未滿 1 小時人數最多。蔡語慧(2014)研究指出,使用行動即 時通訊 Apps 主要目的是聯繫,聊天次之;選擇行動即時通訊 Apps 的原因為表情符 號/貼圖吸引、親朋好友推薦、業者知名度、功能需求符合。林淑珍(2013)研究指 出,國中生網路使用動機與每週上網天數、假日(週六、日)上網總時數上有顯著差 異。蔡佩蓉(2014)研究指出,使用手機動機以聯絡方便佔最多數。尤吉祥(2014)研 究發現國中生使用手機上網主要目的為聊天、玩遊戲與觀看影片。

6.LINE 好友數:兒童福利聯盟調查顯示有高達 95%的學生有臉書帳號,且有 60%的

(27)

學生會加陌生人為好友,平均有 31%的學生有十個以上的陌生朋友(兒盟,2012)。

謝明芳(2014)研究指出,朋友數集中在百人以下。曲銘芬(2013)研究指出,高中職 學生 Line 的聯絡名單數量平均約為 51-100 位。

7.LINE 會造成課後學習的干擾:林永勝(2015)研究指出,每週不同使用天數、每次不 同使用時間之國小高年級學生在學習態度上有所差異;每週不同使用天數之國小高 年級學生在整體學習態度上有所差異。

8.接受不相識的人一同聊天:梁振翎(2012)研究指出,高職生玩遊戲種類不同能影響 增加與陌生人互動等社交方面,進行的遊戲種類需較多人互動者對於遊戲能讓人多 認識新朋友的感受較深。張繽心(2014)研究指出,在臉書對內外向人格特質在虛擬 人際對真實人際中雖與陌生人成為朋友,但未更熟悉而見面。兒童福利聯盟調查顯 示有高達九成五的學生有臉書帳號,且有六成的學生會加陌生人為好友,平均有三 成一的學生有十個以上的陌生朋友(兒盟,2012)。

9.最喜歡使用的功能:智慧型手機功能有瀏覽器上網、查看社群網路及更新、線上聊 天、玩遊戲、聽音樂、收發 e-mail、搜尋學業報告資料、用即時傳訊等功能(方慧 諒,2014;蔡佩蓉,2014;尤吉祥,2014;王信智,2007),其中以瀏覽上網與聊 天為重要功能。方慧諒(2014)研究結果,國中生使用智慧型手機重要性功能第一排 序重要中以用瀏覽器上網。蔡語慧(2014)研究指出,使用 LINE 超過九成的人認為 貼圖在行動即時通訊中是一個很重要的功能,以及大部分人認為貼圖除幫助自己傳 達情緒與傳遞涵義之外,還有助於自己想像對方情緒與想傳達的涵義。王信智(2007) 研究指出,國小學童上網最喜歡前三名,依序分別為玩線上遊戲、用即時傳訊、瀏 覽網頁。蔡佩蓉(2014)研究指出,使用手機功能以聆聽音樂佔最多數。尤吉祥(2014) 研究發現,經常以上網聊天與遊戲為手機上網目的。

10.使用 LINE 付費功能購買軟體:陳至言(2014)研究指出,城鄉學生皆在最近一次為 了玩手機遊戲,最多曾一次花費費用,大都以無花費佔多數。石沅鑫(2014)研究指 出,智慧型手機使用者在使用應用程式方面,每天使用的程式數量以 1~3 款與 4~6 款為兩者占了絕大部分;多數人仍使用免費應用程式或遊戲;使用者最感興趣的前 五名分別為遊戲類、生活應用類、個人化類型、社交類及攝影類。李昕儒(2014)研 究結果,當大學生有其他資源或積極希望免費取得貼圖,當無法取得貼圖或是無合 適的貼圖可用時,即會促使實際購買貼圖的意願變強。蔡語慧(2014)研究指出,有

(28)

部分的人覺得目前的貼圖不夠使用,願意同意購買付費貼圖的人,甚至同意希望製 作自己的專屬貼圖,或是同意讓現有貼圖具有動態效果;調查發現僅 26%的使用者 同意 LINE 內建的免費貼圖夠用,以及四成以上的消費者會願意購買付費貼圖,更 有三成的受測者曾付費購買過 LINE 貼圖。

歸納以上文獻,本研究擬將 LINE 使用行為之是否使用 LINE、使用年資、每週 使用天數、經常使用地點、使用動機、LINE 好友數、LINE 會造成課後學習的干擾、

接受不相識的人一同聊天、最喜歡使用的功能、使用 LINE 付費功能購買軟體等向度 等,作為國中學生 LINE 使用行為問卷調查之內容向度。

(二)LINE 使用者的差異性

LINE 使用者會因使用者的背景變項不同,而在 LINE 的使用行為上有所差異,

以下針對性別、家庭類型、學校類型、真實朋友數及家長對國中生的管教態度等背景 變項,詳述如下。

1.性別:

探討國小為主研究者(李少禛,2015;林永勝,2015;許淑真,2014;李姿慧,

2012;盧峯裕,2011;王信智,2007),針對性別與學業成績、上網動機、網路成癮、

使用網路類型、人際關係、自我感受、LINE 遊戲目的、學習態度、自我概念、自我 揭露等議題進行相關探討分別有不同程度的顯著差異性。

探討國中階段研究者(黃琬婷,2015;吳金桑,2014;蔡佩蓉,2014;張美雲,

2014;林淑珍,2013;楊淙傑,2011;藍淑玫,2011;劉妍君,2009;林唯斯,2008;

黃玉蘋,2004),針對性別與真實人際關係、LINE 使用行為、人際關係、網路成癮、

手機使用年資、自我概念、網路使用行為、網路交友態度、個人社會關係、績效預期、

認知娛樂性、社會影響及社會臨場感、家長社經地位、人格特質、網路霸凌經驗等分 別有不同程度的顯著差異性。

探討高中職階段研究者(謝明芳,2014、李芸珮,2014、巫惠玉,2014),針對性 別與 LINE App 的功能、LINE 使用行為、情感表達、即時互動、使用智慧型手機 APP 通訊軟體、人際互動等分別有不同程度的顯著差異性。

探討大學及社會人士階段研究者(李芸珮,2014、郭正瑩,2008),針對性別與上 網時數、網路交友、網路自我揭露、網路社會支持、寂寞感、LINE 使用行為、情感 表達、即時互動等分別有不同程度的顯著差異性。

(29)

2.家庭類型:

對國小研究方面,在不同家庭管教型態之國小學童在 LINE 的遊戲使用頻率上有 顯著差異(李少禛,2015)。不同家庭型態的學童在網路成癮方面具有顯著差異性,單 親家庭比雙親家庭嚴重(陳秀莉,2014)。國中生親子衝突男生的知覺高於女生、單親 家庭高於雙親家庭(林淑美,2007)。高中職學生在人際關係方面,不同家庭背景均達 顯著差異(施振豪,2014)。

3.學校類型:方慧諒(2014)研究指出,學生就讀學校位於市區和郊區各略占一半。王 信智(2007)研究指出,國小學童使用即時通訊軟體在大型及小型學校學童的學習態 度顯著優於中型學校。程裕明(2013)針對國小高年級學童研究,男學生的網路成癮 明顯高於女學生;小型學校的學生其網路成癮明顯高於中型學校。

4.真實朋友數:沈蕙柔(2013)研究受測者指出智慧型手機於人際關係各面向的情況,

以「與朋友的訊息性揭露」得分最高,其次為「與朋友的親密性」,以「與父母的 親密性」得分最低;網路人際關係方面,以「與網友的訊息性揭露」得分最高且高 於「與網友的親密性揭露」,而網路人際關係總得分及與網友的親密性揭露、與網 友的訊息性揭露二面向僅以「與網友的訊息性揭露」高過中間值,即智慧型手機使 用者的人際關係中,在現實生活中真實人際互動為主要人際關係,並不會使用網路 社群,因而減少或放棄現實的人際互動,仍以現實朋友關係較網友關係親密、較偏 愛在現實中與他人互動,故智慧型手機使用者仍較傾向在現實生活中進行真實的人 際互動。楊淙傑(2011)研究指出,在真實人際關係方面,女生在「與朋友的親密性」

與「與朋友的訊息性揭露」兩向度上高於男生。鄭雅芬(2009)研究指出,人際關係 整體、同儕關係、家庭關係及師生關係均與網路沉迷呈現負相關,顯示人際關係越 好者,網路沉迷傾向越低,又以師生關係的相關程度最高。王信智(2007)研究指出,

使用即時通訊軟體是用於和親人聯繫及學業需求的學童學習態度表現最好,和朋友 聯繫者表現次之,但是交新朋友及其他目的,則表現最差,且和最好的和親人聯繫 及學業需求達到顯著性差異。

5.家長對國中生的管教態度:李少禛(2015)研究指出,不同家庭管教型態之國小學童 在 LINE 的遊戲使用頻率上有顯著差異。尤吉祥(2014)研究發現,近五成國中生父 母會限制子女使用手機,三成五父母不會查閱子女手機內容;父母管教類型不會影 響手機上網成癮傾向;學業成績表現好的學生,手機上網成癮傾向高;家中父母親

(30)

限制手機的使用,手機上網成癮傾向低;年齡較長才開始使用手機者,手機上網成 癮傾向低。林淑珍(2013)研究指出,家長態度不同的國中生在網路使用行為(上網年 資、上網地點、每週上網天數、週間上網總時數、假日上網總時數)上有顯著差異。

王信智(2007)研究指出,家長對子女使用網路的態度為鼓勵使用並指導的學童學習 態度表現最好,且顯著優於嚴格禁止及放任使用。林淑美(2007)研究指出,父親管 教方式多採專制權威方式,母親管教方式多採開明權威方式;父母管教方式採開明 權威者,其學業成就表現的最好,而採忽視冷漠的管教方式,其學業成就表現的最 差。

綜觀上述,國中生會因性別、家庭類型、學校類型、真實朋友數及家長對國中生 的管教態度的不同,而在 LINE 使用行為上有顯著差異。據此,研究者提出本研究假 設一:

「H1:不同背景變項的國中學生,其 LINE 使用行為有顯著差異。」

第二節 人際關係

本節所探討的內容為人際關係的定義、理論基礎、網路人際關係、人際關係之相 關研究等四個部分。以下分別說明之。

一、人際關係定義

「人際關係(interpersonal relation),是指人與人交感互動時存在於人與人之間關 係。」(張春興,1998)。美國社會心理學家 Schutz(1958)指出,人際關係是否能開始、

建立或維持,得依雙方人際需求相互配合程度而定,要有歸屬需求(inclusive need)、

控制需求(control need)及情感需求(affection need)等三種方能產生人際互動。美國人本 主義心理學之父 Maslow(1908-1970)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need-hierarchy theory),則將 人類的需求劃分為七個層次,其中對安全、愛與隸屬的需求將促使人際間彼此相互親 近以滿足社會親和需求,而這反映在人際互動中,希望與他人聯繫的內心欲求及行為 表現上。關於人際關係的定義,專家學者多有闡述,茲將各學者對人際關係的定義整 理如表 2。

(31)

表 2人際關係定義摘要表 人際關係定義摘要表

研究者 年份 人際關係的定義

Heider 1959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 一種個人對他人的想法、期望、知 覺與反應 。

Theodorso 1970 維持社會互動所產生一種個人關係的型態。

Schutz 1973 人們彼此需要,人際關係具有歸屬、控制及情感等三方面需 求內涵。

Duck and Sants 1983 人與人之間持續互動歷程。

楊國樞 1984

人們相互交往中一些較持久的行為模式,在交往的過程裡,

人與人彼此構成對方的刺激,進而影響對方的感受、想法與 行為,而對方的行為又轉成為自己的社會性刺激,是一種連 續而互動的關係。

Brammer 1993 人與人之間互相交往、交互影響的一種狀態,它是一種社會 影響的歷程。

Devito 1994

廣義的人際關係包括親子關係、兩性關係、手足關係、師生 關係等人與人之間任何型態的互動關係;狹義的人際關係則 專指友伴、同儕、同事的人際互動關係。

黃瑞琴 1994 指社會中,人與人之間、個體與個體之間、個體與群體之間 的關係有時甚至可以擴充至個體與社會之間的關係。

黃淑玲 1995

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藉著彼此間的知覺、評價、了解及反 應等模式,經過相互間交流活動的歷程,而形成個人在團體 中角色扮演關係優劣、重要與否的狀態。

Argyle 1996

在某一段時間裡,與某人經常保持的社會接觸,接觸不包含 一些較表面的接觸,而是可能存在著一種「依附」或「連結」

的感覺。

張春興 2000

人與人交感互動時存在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們之間的關 係是心理性的,是對兩人或多人都發生影響的一種心理性連 結。

Heiman 2000 有意義的人際關係是奠定在情感的交流,有意願分享彼此的 想法、秘密、坦承、開放的心和親密感的基礎上。

林淑華 2002

人與人之間的心理交會、情感的溝通以及生命的對話所形成 的一種特殊關係,包括親情、友情、師長、朋友、同學等等 之間的互動、依存關係。

陳嬿竹 2002

人際關係包括了真實人際關係和虛擬人際關係。人與人之間 互動過程中,影響彼此想法、感受或行為。真實的人際關係 指在真實生活環境中,和個體有具體的互動行為的人,會有 面對面互相溝通與分享,共同參與真實活動,其中包括同 儕、朋友、父母及師長等對象,這些和他們建立起的關係。

虛擬人際關係是指互相不認識的兩人在網路上經由對談而 認識,並藉由網路進行互動,且在第一次交談之後,還有持 續聯絡者,其後與網友相處的時間大多數仍是在網路上,

(32)

表 2(續)

研究者 年份 人際關係的定義

少有真實的社會互動行為。

徐西森 2002 指人和人之間互相交往、交互影響的一種狀態,是一種社會 影響的歷程。

黃鈺程 2004

乃是兩個人或兩個人以上之主體,透過存在於其間的想法、

知覺、感受、期望和評價等客體之交互作用,所產生的動。

因此,在人際關係的層面上,有所謂的「父子關係」、「夫妻 關係」、「同儕關係」、「同事關係」,以及「從屬關係」等。

郭啓瑞 2005

個體在成長的過程中表達出獨特的思想、背景、態度、個性、

行為模式及價值觀,透過與不同人接觸而產生不同的人際關 係,例如:手足關係、同儕關係、師生關係、同事關係等,

對生活均會造成影響。

張春興 2009 人際關係的和諧與否決定個人待人處事的態度與能力。

夏麗鳳 2011 人與人之間透過語言、思想、情感,與他人交互作用、互相 影響的歷程,包括個人與家人、同儕、師長間的互動關係。

張佳蓉 2012 人與人之間透過互動、交流、溝通等交互作用,所形成的一 種相互依存的關係。

林芝妘 2013 人們之間溝通互動過程,經由語言或行為舉止,覺察情緒與 感覺,表達出內心的想法與態度。

維基百科 2014

社會人群中因交往而構成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聯系的社會關 係,又稱為社交、人緣,屬於社會學的範疇,也被稱為「人 際交往」,包括朋友關係、同學關係、師生關係、僱傭關係、

戰友關係、同事及領導與被領導關係等。人是社會動物,每 個個體均有其獨特之思想、背景、態度、個性、行為模式及 價值觀,然而人際關係對每個人的情緒、生活、工作都有很 大的影響,甚至對組織氣氛、組織溝通、組織運作、組織效 率及個人與組織之關係均有極大的影響。

綜合以上專家學者的見解,研究者將「人際關係」定義為人與人之間感情、思想 和行為等交流互動關係,而國中階段,國中生的人際關係也分為與家人、同儕和師長 等三類關係,與國中發展階段較為相關。

二、人際關係的理論基礎

人際關係的理論甚多,有不少探討人際吸引及衝突的因素、人際互動層次及行為 模式、人際關係與工作行為、人際關係的刻板印象與印象概推、阻礙或增進人際關係 方法等各方面探討,常見的理論有 Schutz 的人際需求理論、Thibaut and Kelley 的社 會交換理論、人格與情境交換模式、符號互動理論、戲劇理論、社會角色模式、遊戲

(33)

模式、平衡理論、場地理論、俗民方法學、Adler 社會興趣觀點、Fromm 逃避/恐懼自 由觀點、Horney 基本焦慮觀點、Sullivan 的人際理論觀點等。以上理論與國中生較有 關的理論有人際關係人格理論、Maslow 需求理論、Schutz 人際需求理論、社會交換 理論、公平理論、社會學習論、平衡理論,本研究參考各學者理論觀點(李書堯,2014;

紀俊吉,2008;黃立婷,2007;呂欣怡,2006;陳嬿竹,2002;黃玉蘋,2004;楊錦 登,2000;),列舉相關理論,簡要說明如下:

(一)人際關係人格理論(interpersonal theory of personality)

Sullivan(1953)是美國精神病醫療學家,精神分析學派中社會學派的代表人之一,

從社會心理學的觀點,發展出以人際互動觀點為主的人格發展理論,人格是個人與他 人關聯的性格型態(徐西森、連廷嘉、陳仙子、劉雅瑩,2002)。在成長各階段,各自 有不同的人格發展,注重早期人際關係發展的焦慮喚起(anxiety-arousing),人際關係 適應程度好壞,將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特質或增強其人際關係(邱美華,2008;楊錦 登,2000;林淑華,2002;鍾思嘉,1991)。

Teyber(1992)指出 Sullivan 嬰幼兒童完全依賴父母來滿足心理及生理的需求,其 自我系統發展有賴於父母之間密切互動,若缺乏愛及關懷會導致其缺乏安全感及產生 焦慮感,孩子成長過程中經歷社會化,不斷接收到來自外界的評價壓力及各種訊息,

使得孩子自我標籤某些行為是「好的我」(good-me)和「壞的我」(bad-me),其中「壞 的我」會帶來更多焦慮不安,學習或做事時更易缺乏自信心,漸漸發展出自我系統 (self-system)來保護自己免於焦慮、受傷害(郭啟瑞,2005;張惟亮,2003;詹秀葉,

1999)。孩子到少年期已經社會化了,懂得競爭與合作,其自我動能的主要方面是保 護名譽,Sullivan 認為此時少年往往過早以成人的文化定型自居,對于很多人來說,

這個時期是一個人格發展的危險期(韋子木、張榮皋,2000)。

綜上所述,人際關係人格理論指出人際關係是塑造人格發展與適應的重要因素。

個人會與社會中各種情境產生互動,而形成個人及他人的社會知覺,即個人的知覺為 避免人際關係安全受到威脅時所產生的焦慮,則運用各種人際關係策略並產生相關的 行為,而這些策略便形成了個體的人格。良好的人際關係將有助於正向人格的發展,

個體之人格特質也將影響其人際關係發展,兩者在個體成長過程中產生了交叉影響。

(二)Maslow 人際需求理論(interpersonal needs theory)

美國心理學家 Maslow(1908-1970) 馬斯洛綜合了個人的學術研究經驗,如為學生

(34)

所做的精神分析、黑足印地安(印地安人的族群之一)的田野研究、自己所做過的質性 研究等研究經驗,提出需求層次論,提出七個環環相扣的需求層次論,(紀俊吉,2008;

游梓翔、劉文英、廖婉如,2008):

1.生理需求 Maslow(1970)認為人在生活中需要都沒得到滿足,個體受到生理需要的主 宰,且其他需求可能全然消失。

2.安全需求:Maslow(1970)指出安全需求的滿足有所相關需要,在某一程度上亦包含了 生理需求層面,如飲水、進食等,當安全需求受到剝奪後,個體將出現暴力、衝動 等行為以求自保。

3.愛與歸屬需求:Maslow(1970)指出生理需要與安全需要都得到滿足,則愛、感情和歸 屬的需要就會產生。

4.自尊需求:Maslow(1970)之自尊需求層次受到個別心理學家 Adler 之影響極深,在均 衡原則下,個體因為缺乏自尊而產生自卑,而產生追求自尊的需求行動,Maslow 認為最穩定和最健康的自尊是當之無愧且來自他人的尊敬上,而不是外在的名聲、

聲望及奉承上。

5.知識的需求: Maslow (1970)將動機分為消極動機,如焦慮、恐懼等與積極的動機,

如好奇心、求知慾等。個體對於不熟且未知的事物會產生害怕、焦慮,而力求對事 物的認識及瞭解,以獲得安全感並消除焦慮,Maslow 對知識需求層面的涵意是必 須重從新定義與建構知識,以因應時代的變遷。

6.美感的需求: Maslow (1970)認為在某些人身上,有真正的基本的審美需求,醜陋會 使他們致病(以特殊的方式),在美的環境中會使他們痊癒。

7.自我實現的需求:Maslow(1965)認為自我實現是自我追求及完滿,並達成自我性,就 是最終的真實自我,又在 1970 年時進一步解釋自我實現也就是一種使個體潛能得 以實現的傾向,且是一個人成為越來越獨特的個人。自我實現的幾個主要特徵包括 (1)是一種潛能的發展;(2)是一種精神層面的滿足;(3)是一種自發性的狀態;(4)已 超越低等動機與基本需求;(5)使個體具備獨特性。

Maslow 階層需求又可分為兩大類別,第一類為基本需求(basic needs)有生存需 求、安全需求、愛與歸屬需求、自尊需求;第二類為成長需求(growth needs)包括知識 的需求、美感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Maslow 認為個人的經濟、教育環境較好時,

個人教義滿足高階層需求,隨後個人就越可能接近自我實現的目標,其 Maslow 人類

(35)

需求理論金字塔如下圖 5 所示(歐姿妤、黃貞觀、盧淑敏、李書芬,2009)。

資料來源:出自Smith, E. E., Nolen-Hoeksema, S., Fredrickson, B. L., & Loftus, G. R. (2003: 478-479)。

自我實現需 求:個人理想實現

Self-actualisation Needs: to find fulfillment and

realize one's potential 美的需求:對稱、排序與美麗 Aesthetic Needs: symmetry, order, and beauty

知的需求:想知道、瞭解、探索 Cognitive Needs: to know, understand, and explore

自尊需求:達成目的、能夠勝任、獲致公認

Esteem Needs: to achieve, be competent, and gain approval and recognition 歸屬與愛需求:與他人緊密聯繫、被接受與歸屬

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s: to affiliate with others, to be accepted and belong 安全需求:感覺到安全、獲得安全、脫離危險

Safety Needs: to feel safe, secure, out of danger 生存需求:飢餓、口渴等

Physiological Needs: hunger, thirst, etc.

圖 5 馬斯洛人類需求理論金字塔

(三)Schutz 人際需求理論(interpersonal needs theory)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 Schutz 分別於 1958 年提出人際需求的三維理論,於 1966 年 在《人際關係的底層》(The Interpersonal Underworld,1966)出版書中提出人際需求理論 即「人際關係三維理論」(three-dimensional theory)。Schutz 認為每一個個體在人際互 動過程中,都有三種基本需求,即歸屬需求、控制需求和情感需求,並主張人際關係 是否要開始、建立或是維持,得依雙方的人際需求相互配合的程度而定,其形成與個 體早期的成長經驗密切相關(Schutz,1960),以下將針對這三種基本需求作探討:

1.歸屬需求(inclusive need):歸屬需求是欲求存於團體中讓他人覺得自己重要、有價 值的認同,並能被愛與被關懷的感受,在群體中能產生相互關係的需要。根據 Schutz 的看法,個體都有被歸屬的需求,其強度則是因人而異,兩端分別是缺乏社會化與 過度社會化。缺乏社交化(undersocial)者生活較為封閉,通常選擇獨處,內傾、退縮、

避免與他人建立關係,不善與人交際與其他人保持一定距離;適度社交化(social)者 會隨著情境的變化調整自己是否參與群體,能一人獨處,也可以參與活動滿足歸屬

(36)

需求;過度社交化(oversocial)者生活中常需要同伴,無法忍受獨處,又喜歡熱鬧的 氣氛,經常向外與人進行接觸、吸引注意。位於兩端的社會化人際關係對於良好人 際關係的發展無所助益(邱美華,2008;林維斯,2008;曾瑞真、曾玲珉,1996)。

2.控制需求(control need):控制需求是慾望能夠擁有影響周遭人、事、物的權力或能 力,是個體在人際關係中的權威、影響力之間作決定的過程。控制需求與歸納需求 皆具有個別差異,控制需求的高低主導著個體在人際互動中所扮演的角色。逃避者 (waiver)控制需求低,表現出來的行為則是極端順從、較服從權烕,不願掌控事情,

常會逃避責任;獨裁者(autocrats)覺得必須負責任、做決定,控制需求高及競爭力強,

不願依循他人意見,需要隨時駕馭他人,否則會焦慮不安;唯有民主者(democrats) 控制需求適度的人,有效解決人際關係中與控制有關的問題,能成功扮演社會角 色,能居於領導的地位,也能夠順從他人的領導,在不違背上意且不犧牲自我權益 的情形下順利達成任務(黃立婷,2007;楊錦登,2000)。

3.情感需求(affection need):情感需求是運用語言和非語言的方式表達情感,呈現個體 表達和接受情感的慾望,是建立個體與他人的親密關係,強調不同強度的愛、恨感 覺。情感需求是從缺乏人際關係至過度人際關係間之連續性需求,缺乏人際關係 (under interpersonal relation)者,代表與人相處冷淡,逃避他人親近與善意,也很少 對人表達感情;適度人際關係(moderated interpersonal relation)者,關係密切與否都 能恰當地看待,視情況與他人保持適當距離,能與他人互動良好,和人建立親密的 關係,並從人際交往中獲得快樂;過度人際關係(over interpersonal relation)者,則渴 望與人建立親密關係,個體也容易相信他人,並也希望被他人當做密友,使得與人 交往時過度熱情,讓人難以消受。Schutz 又依需求者的行為表現,分為主動表現 (expressed)者和被動期待(wanted)者兩種(林唯斯,2008;邱美華,2008)。

綜合以上可知,Schutz 認為要達到人際闗係的和諧來自人門之間在上述三方面需 求的相容互補,如下圖 6 中 A 所示;反之,當人們間的人際需求是相悖衝突時,則 人際關係的發展不良甚至惡化,如圖 6 中 B 所示(徐西森等,2002)。人際需求理論主 張人際關係的維繫取決於是否能獲得需求並被滿足,需求獲得滿足則關係能繼續維 持,需求若未被滿足則關係可能因此結束,適度滿足歸屬與控制需求、合宜地表達情 感並取得平衡關係則是維繫良好人際關係的方法,過無不及,都將導致彼此人際關係 的衝突與相悖。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ncludes activity plans mainly for junior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covering topics such as stigma related to mental health problems, managing stress, and

becoming more widespread and schools are developing policies that allow students and teachers to connect and use their own portable equipment in school … in 75% of

Having regard to the above vision, the potential of IT in education and the barriers, as well as the views of experts, academics, school heads, teachers, students,

A Very good. You are able to apply y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endogenetic processes 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major landform features along plate boundaries to explain the

• Utilize feedback from school administrations,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continuously make improvements. • Jointly interpret and make sense of data and generate ways to use

The study applies Discriminate Analysis to discuss the aspect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living Adjustment Scale and then develops a scale to be the standard of Juni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male students intend to have a negative money attitude.. Students who save money habitually intend to have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dimension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relations among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satisfaction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well as to identif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