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 華 大 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中 華 大 學"

Copied!
9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題目:科技廠商經理人進駐大陸住房需求關連性之研 究

系 所 別: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碩士班 學號姓名:M09005020 吳金泰

指導教授:解鴻年 副教授

中華民國 九十三 年 八 月

(2)
(3)
(4)
(5)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內容與範圍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5

第二章 相關文獻與理論回顧

第一節 科學園區對周邊區域影響之相關理論 7 第二節 住宅需求選擇相關理論 18 第三節 生命週期相關理論 25 第三章 蘇州鄰近地區發展與居住環境現況分析

第一節 發展環境現況 27

第二節 居住環境現況 34

第四章 科技經理人進駐大陸居住需求關連性之調查

第一節 問卷設計 40

第二節 實證結果 43

第五章 結論

第一節 結論 81

第二節 後續研究 82

附錄一

參考文獻 附-1

附錄二

科技廠商經理人進駐大陸居住需求關連性問卷調查

附-4

(6)

圖目錄

圖 1-1 研究架構圖 2

圖 1-2 研究空間範圍圖 4

圖 1-3 研究對象結構圖 4

圖 1-4 研究流程圖 6

圖 2-1 個體決策行為歷程圖 19 圖 2-2 人口遷移行為決策過程圖 24

表目錄

表 2-1 科技人員居住需求選擇相關研究文獻回顧表 20 表 2-2 生命週期指標對照表 26 表 3-1 近年來長江三角洲地區 15 城市主要經濟指標 29

(7)

第一章 緒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研究動機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由於技術進步,資金、資訊、產品和人的移動障礙大為 降低;另一方面,企業競逐成本製造和趨勢,造就了中國、俄羅斯與印度成為國 際舞台上的新角色,尤其中國更號稱為世界工廠,如果中國真是一個世界工廠,

台灣比別的國家更有機會做這個世界工廠的營運者。因此促使台商企業加速以中 國大陸為主要市場,作為走向與國際接軌之跳板。科技產業是 21 世紀新經濟的重 心,科技經理人更是投資成敗的關鍵,從過去學者研究顯示,科技經理人多有如 候鳥般非固定性之特徵(foot-loose),良好的工作居住環境為吸引較佳科技人才 的前提,因此科技廠商經理人的居住環境是科技產業的重要課題。

另一方面,對於產業的製造重心轉移,科技廠商經理人於進駐大陸常有不同 進駐階段的呈現,本研究根據相關文獻回顧結果,初步定義對其進駐的時程階段 分為考察、派遣、長駐、定居等四個階段,並試圖找尋其住房需求型態是否有所 差異,是為本研究的目標。

蘇州地區已成為中國科技生產之發展重鎮,附近之科學園區有蘇州、崑山、

吳江等科學園區,所以本研究除分析居住現況,瞭解地區之居住環境,並以進駐 蘇州鄰近科學園區內之台商科技產業為研究母體,探討經理人之居住行為與理想 住房之期望模式,可作為台商派遣大陸人員安排居住需求之參考,進而從開發商 的觀點出發,研擬發展模式與產品定位,供開發商參考以提高住房投資開發的可 行性。

(8)

貳、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之動機,本研究針對科技廠商經理人進駐大陸各階段其住房需求及 住房型態,經由問卷調查統計分析結果,企盼提供企業主照顧員工福利措施之參 考,並可營造經理人安居樂業的環境,以達廠商投資之保障,降低其風險。據此,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於探討下列的問題:

(一)協助台商瞭解大蘇州地區居住環境之供需狀況。

(二)探討大陸台商在考察、設廠、生產營運等不同階段企業經理人之住房需求。

(三)建構科技移民居住環境需求之基礎研究。

知 識 經 濟 工 作 者 投資科技廠商成敗關鍵

中 國 科 技 生 產 之 發 展 重 鎮 台 灣 科 技 廠 商 主 要 聚 集 地

優質居住環境是留住科技 人 才 之 前 提 經理人(公司經理

級 以 上 人 員 ) 科 技 廠 商 2 1 世 紀 新 經 濟 重 心 知 識 經 濟 時 代 產 物

經理人進駐不同階段課題 科技生產 研究範圍選取

經 理 人 居 住 對 策 研究假設

1 . 考 察 2 . 派 遣 3 . 長 駐 4 . 定 居 大 蘇 州 科 學 園 區

圖 1-1 研究架構圖

(9)

第二節、研究內容與範圍

壹、研究內容

本研究為探討於大蘇州地區台商科技經理人進駐大陸之生命週期與住房需求 之關連性,將其考察、派遣、長駐、定居等不同階段做有系統的調查與分析,亦 針對各評估項目,大陸居住需求之期望與經驗,並加以整合提出居住行為模式、

理想住房模式及發展模式,盼能研提-不同階段(含考察、派遣、常駐、定居型 態)優質居住環境對策之建議,提供廠商健全發展,使經理人無後顧之憂能夠安 居樂業,進而以利廠商能夠多留住人才,達成產業投資之發展目標。以下為本研 究之主要的研究內容:

一、建構台商科技經理人進駐大陸之居住行為模式。

二、研擬台商科技經理人居住之供需市場分析。

三、提供未來華人科學園區居住環境整體規劃設計之參考。

四、研提理想居住環境之發展模式與產品定位,提供開發商未來投資發展的參考。

五、整合上述研究成果,提出結論及建議,及後續研究方向。

貳、研究範圍及限制

本研究之範圍與對象分述如下:

一、研究範圍界定

本研究將探討科技廠商經理人進駐大陸住房需求之相關需求特性,藉由 整合分析,應用問卷統計調查及專家評估(訪談)分析方法,除分析比較台 灣與大陸之認知差異,並以實證範圍探討分析科技廠商經理人於大陸住房有 關供給面與需求面之課題。本研究空間範圍如下:以蘇州鄰近科學園區為空 間範圍,其有蘇州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崑山經濟技術開發園區甚至 大上海地區,如下圖所示

(10)

二、研究對象界定

本研究僅針對園區內之進駐台灣科技廠商經理級以上人員為研究對象。

茲依科技產業主要業態別,整理表列如下圖:

蘇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崑山經濟技術開發園區

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

上海市

37KM 45KM

圖 1-2 研究空間範圍圖

大蘇州科學園區

電 腦 及 周 邊 產 業 電 機 電 器 產 業 精 密 機 械 產 業

台商投資產業 經理級以上人員

研 究 對 象 通 訊 光 電 產 業

積 體 電 路 產 業

圖 1-3 研究對象結構圖

(11)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流程

本研究是探討科技廠商經理人進駐大陸不同階段之住房需求,並將各階段的 住房需求及住房型態做有系統的調查與分析,研究方法與流程如下:

壹、研究方法

一、文獻回顧法

針對大陸住房之情形與台灣科技廠商之住房經驗,並整理分析園區相關 區位理論、週期理論及科技人員居住需求之特性等相關資料進行蒐集,將文 獻歸納整理為「文獻回顧」、「理論探討」二大項,可於問卷調查項目及未 來住房發展模式建立時運用。

二、質化研究法

本研究採問卷結果來輔助評估,而實證研究中也需利用相同研究方法。

對業界廠商(含經理人)、仲介或代銷業及商會進行住房需求的問卷調查,

以彌補第二手資料不足之處,並透過基本統計進行樣本的資料處理分析及交 叉分析結果,作為釐清與分析科技經理人大陸住房需求面及供給面向之課題 評估。

三、綜合分析方法

經由上述研究,期能綜合整理分析提出台商科技經理人進駐大陸之居住 行為模式、供需市場特性與課題,進而提出未來華人科學園區居住環境整體 規劃設計之發展方向。並探討其所發展相關課題及未來發展理想居住環境之 發展模式與產品定位,以提供產業界安家及開發商未來投資發展的參考。

(12)

貳、研究步驟與流程

本研究之研究流程如下圖所示:

圖 1-4 研究流程圖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範圍及限制

相關文獻與理論回顧

文獻回顧

․大陸科學園區相關法規制度

․蘇州鄰近園區台灣科技廠商基 礎調查

․蘇州地區住宅市場分析

理論探討

․科學園區相關理論

․科技人員居住需求分析

․週期理論

․區位理論

比較演譯

․科技移民現象

․群聚現象

問卷調查

․科技經理人進駐大陸居住行為 模式

․大蘇州住房供需現況

․科技經理人之理想住房型態

結論與建議 問卷結果分析

(13)

第二章 相關文獻與理論回顧

第一節、 科學園區對周邊區域影響之相關理論

壹、 科學園區之定義

自從美國西元 1951 年史丹佛大學設立了第一座科技園區並獲得成功以來,所 謂的科學園區便如雨後春筍般擴及全球,其名稱雖各有異,如 Science Park、Research Park 、 Technology Park 、 Business Park 、 Innovation Centre 等 等 。 各 家 學 者 如 Macdonald(1987)、R. A. Joseph(1989)等也均曾從各方面來分別予以定義,但近年國 內論文(施鴻志、解鴻年,1993)多採用科學園區國際學協會(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ience Park)所提出之三原則為其基本定義:

一、與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大學、研究中心、研究組織或其他高等教育組織之 間,有正式或運作上的連結關係。

二、園區是為促進以知識為基礎之工業的形成與成長。

三、具有完善的管理功能。

本研究對科學園區亦採用以上之基本定義,我國新竹科學工業園區設立迄今 二十餘年,其成功發展經驗早已成為臺灣其他縣市乃至於亞洲各國尤其是大陸地 區的師法對象,其中大蘇州地區所包含蘇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昆山經濟 技術開發園區及吳江經濟開發區亦大部分複製臺灣經驗而形成。

貳、 科學園區對周邊的影響

在解釋區域內經濟成長情形,過去的經濟學者提出經濟基礎理論(Economic Basic theory)、成長極理論(Grow Pole theory)、累積因果理論(Cumulative causation theory),這些區域成長理論皆強調產業發展與區域成長之關聯性,並對科學園區 對地方經濟發展提出說明。

經濟學者 Hoyt 在其所著的『都市不動產原理』一書中,將區域及地方'性產業 劃分為基礎部門及地方服務兩方面,而科學園區提供產業研發及生產的空間,在

(14)

地方上可視為基礎性產業的生產場所,除地方上所需之外,方可加以輸出,使期 帶動地方的產業發展,並創造大量就業機會,而就業人口及依賴人口衍生出服務 性人口,將地方更加繁榮,此則為經濟基礎理論(Economic Basic theory),科學 園區為地方建設上的基礎。

法國學者 Perroux 1995 年提出『成長極理論』(Grow Pole theory),此一概 念為最普遍的區域經濟及規劃,其發動型產業所造成的極化、波及效果,進而形 成成長極、成長中心,科學園區界有良好的環境、優惠的獎勵措施,引導高科技 產業之發展,旨在扮演高科技產業申心,藉由此中心的引導,注入發動型工業以 促進當地的連鎖效應,整合地區人力資源及研究單位,以促進當地成長極產業升 級,另一方面持續吸引相關產業的進駐,對於該產業縱向及橫向整合有莫大助益。

1957 年 Mydral 提出因果循環理論,意指藉由聚集經濟的效果,將會促使低區 加速繁榮,亦會帶來波及及反洗效果,科學園區藉由廠商聚集而成發展中心,藉 由優質環境的創造及高科技產業的研發,形成經濟發展申心,吸引更多的廠商加 以聚集,並藉由經濟循環作用引發區域成長。

上述三種理論,無一不是強調科學園區會帶動當地成長,並會促進產業結構 的升級、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等優點,但其研究對象多以全國或是全區域的觀點 著眼,而每有以更細微的項目加以觀察,例如園區雖創造出許多高科技產業的工 作機會,但是卻對非特殊技能勞工的工作機會造成衝擊;園區的設立使周圍土地 成為其服務及附屬的使用。

但在園區功能與地區空間結構發展的評論上,其對地方發展的影響除有正面 稱讚外,負面批評的論點,亦漸浮現;矽谷經驗顯示,發展導致週邊地價上漲、

人口過度擁擠與污染(Braun and Macdonald, 1983;Bylinsky, 1985),其對周邊乃至 於整個國家與全球的影響或許是無遠弗屆,但從早期的發展至今,吳綱立(1999)曾 對矽谷自西元 1980~1990 年中的產業發展、就業城人口密度等指標中發現,由於原 就業城人口過於集中、就業人口的快速成長及住宅供給不均所造成的郊區化及地 價上漲與交通壅塞等問題,其就業城人口會自然外移至周邊新興市鎮。

若以新竹學工業園區設置對於周邊地區發展之文獻來進行回顧,以下將以人 口空間分佈變化與住宅社區分佈變化為主軸,探討科學園區設置因人口的引入,

如何引起週邊地區人口於空間的變化,既而改變住宅社區分佈與都市空間結構;

(15)

同時,如此空間結構的變化與地區基盤設施是否具相關的關聯性。由於科學園區 之設立,乃以均衡地區發展,促進產業升等目標,且以地方產業之特有條件,結 合地區之科技資源,使地區,乃至區域產業經濟活絡化,於是,園區設置主要考 量整體區域社經環境間彼此發展關係,以及與區域特性間之關係;相對地,其對 地區都市環境的影響主要呈現於居住環境、休閒環境、基盤設施與高可及性的交 通運輸系統(施鴻志,1993)。

依科學園區管理局調查,園區就業員工有 85﹪以上,以私人運具為其主要交 通工具,而每天通勤但非居住於周邊地區之就業員工也高達 10﹪,初步顯示周邊 地區的都市空間結構改變是依存於交通可及性與居住環境。其次,於相關文獻之 探討有,蔡宏進(1988)曾以人口成長、人口分佈以及人口遷移算人口空間結構之 構面,就重大建設對人口分佈及性質影響進行預估探討;而董成鵬(1994)由生命 週期的觀點,觀察都市的動態變化指出從事生產之空間與都市空間之影響,將有 由集中→形成中心→隔鄰→侵入→承續→擴散→交流之動態變化;呂清松(1997)

指出,新竹科學園區設置對當地都市土地發展型態與利用之轉變,由傳統鄉村聚 落生活環境轉化為都市化的生活設施與都市意象,而居住型態亦走向獨戶、連棟 式的集合住宅與連棟式別墅之社區。

此外,楊雲龍(1980)雖曾針對科學園區設置前後人口與土地利用變遷探討其 社會經濟環境影響,但其研究方式先以社經因子描述環境背景再確認選定指標,

對這些指標變遷情形加以探討並預測其未來可能改變,其實證研究期間自 1971 至 1980 年,而新竹科學園區快速發展始自 1992 年,顯見該研究未研討園區設置對周 邊地區空間結構的真正變動。

因此,當園區就業員工數快速成長的同時,其所引伸的依賴人口與服務業人 口也快速成長,此一成長量將融入周邊地區,對於居住人口空間分佈將產生某種 程度之變化,非過去研究以統計資料之戶籍人口所能顯現,本研究了解實際居住 人口的成長變化;對實施總量管制的香山、寶山地區,其為住宅社區分佈變化較 顯著之地區,本研究將透過時間序列之航空照片的對照分析、以及嘗試運用建照 資料,了解園區設置對居住空間結構的變遷;過去國內諸多有關研究,多以需求 面探討園區就業員工之住宅選擇(黃慶欽,1987;張瑋寧,1996;楊振隆,1997;

莊錦爐,1998),呂清松(1997)雖對園區設置後之空間變遷有所著墨,但也僅一

(16)

般現象之探討,未能就人口與住宅空間變遷趨勢與所衍生問題進行具體之論述。

是故本研究嘗試以前述之方法,進行基礎的空間調查分析,此乃基於人口分佈與 社區空間結構再調整的方向,除是未來政策與環境改善的重點外,亦是後續園區 設置或發展的重要參考依據。

而諸如林建煌(1991)指出新竹科學園區之發展未能與地區產業結合、且對地 方發展貢獻不大;。而由統計資料顯示,民國 76 年園區就業員工數始超越萬人,

至民國 87 年超越七萬人;尤其自民國 80 年起就業員工數的成長率皆高於 13﹪,

民國 85 年更高達 30﹪,此一高成長率也促使周邊地區的空間結構進行再調整;其 居住的空間分佈,以新竹市佔 56%、竹東鎮佔 15%、竹北市佔 7.3%、寶山鄉佔 4.7%、

竹南、頭份鎮佔 2%,而遠離週邊地區亦有 10%,其交通起迄點相當廣泛且複雜,

使週邊地區的交通深受影響;其次,週邊市鄉鎮人口雖因園區就業員工數快速增 加,在近十年亦都呈快速成長,導致社區住宅快速發展,尤以大型住宅社區為著,

除公共設施容量不堪負荷外,山坡地大肆開發也引起都市環境品質有惡化之虞。

根據解鴻年(2000)研究指出,因為新竹科學園區之發展,除竹南鎮因發展時程較 慢,交通、製造業及住宅市場供給均無有利之誘因,尚無明顯人口集中現象之外,

其餘新竹縣市包括新竹市、竹東、寶山等鄉鎮均同樣面臨人口過於集中的問題,

而科學工業園區宿舍不足,導致就業人口往周邊核心社區尋求住所,但鄰近房地 產市場卻使得園區員工雖受到高薪禮遇卻被迫接受不合理價格,已造成新竹縣市 與新竹科學園區發展上的潛在衝突,是以新竹第二科學園區竹南基地、台南科學 園區及路竹科學園區在設置時,均針對員工居住問題為重點詳加考量。

蘇州鄰近地區科學園區之發展目的與方式與美國及新竹科學園區有異,其複 製臺灣經驗,自然亦對周邊未來發展可能遇到的問題作先期的考量,是以員工居 住問題早已成為其規劃上的重點目標。

(17)

參、 都市成長管理

都市成長觀念是在 1960 年之後出現,當時美國人對於環境保護上的覺醒,並 且證明了限制都市發展保存環境資源上的問題。成長管理似乎是和成長控制是同 義的,靠管理革新來緩慢或停止都市發展。在 1960-1970 年的法案中,幾乎所有成 長管理是以限制建設的數量或在人口成長總量上考量。然而,隨著時序的演變,

許多學術與實用的觀念引入後,成長管理如同計畫般的更接近實際運用與共易於 接受;它支持和調整發展過程多於所在地區範圍,因此成長管理逐漸形成一個建 設性的工具指導著社區發展。

成長管理是為了適應新的土地開發方式、社會、經濟成長趨勢所形成之土地 管理概念,欲建立成長管理觀念與後續研究之進行,以下將從成長管理之意義、

目的及內涵進行探討。

一、成長管理的意義

成長管理是利用政府傳統的手段、工具、計畫和活動指導有目的的使用 型態,包括方式、位置、速度和發展性質等。Chinitz 更提出成長管理是積極 的和有動力的,它企圖維持一項在發展與管理之間的平衡;在不同類型的發 展與一般公共建設的供應之間;以及在要求為了達到公共服務,藉由成長與 供應收入所需供給資金之間;達到發達與公平之間。

二、成長管理的目的

都會成長與生活品質息息相關,都會急速開發成長可能增加工作機會,

因而促成生活品質的提升,但也可能造成基礎設施及服務容量的不同、生態 環境破壞,而使得生活品質急遽下降。因此,為了確保設施與服務品質、維 護環境品質,以達到提高生活品質的目的,就必須對都市進行規劃與成長管 理。換言之成長管理的目的在於藉由成長控制以維護都市的生活品質。

三、成長管理

(一)成長策略

社區計畫其中一個唯一依靠和成長管理計畫是廣泛的或是非專業性 的(普通的)計畫。基本的政策公文解釋重要的目的和策略為指導位置、

(18)

總數、和渴望發展的特性。計畫幾乎是合併如策略將應用於特別地區的地 圖表現。無論如何,很多州考慮計畫只是報告在管理發展和實際上,不顧 它在官員中都市區域劃分和細分上問題的活動。甚至,州的範圍廣泛計畫 是有法律上的力量,它是控制的行為必須用計畫方法的一致性,並可能是 太零散地得到去提供穩定指導為了一天天的判斷。

數個成長管理技術致力為較多戰略上重要的應用,為了有理解力的計 畫去增加計畫在於對發展的有效性。跟隨著技術可能市合併在範圍廣泛計 劃或在區分法令支持得計畫,提供為實於計畫目標和策略的平均:夢想說 明是時常被使用一個廣泛計畫的引導。

練習一起帶來一種社區代表性的解釋渴望未來社區的品質之概況現 象。當建築一致過程中的一部分產生了社區計畫,在說明中夢想是特別有 用和為了成長管理的建立方針証實各種的支持。

都市成長範圍或都市服務界線是繪出的線,區別地區在發展將允許或 被鼓勵來自在發展將被禁止或被不允許的地區。如此邊界被計畫的去發展 結實地組成都市成長,在指示準備較有效的都市公共設施和維護農地和自 然環境。範圍通常被設立能容納成長企劃為一個 15~20 年時期的數量。

指出發展政策地區需都市成長邊界進一步,籍由確任地區在特別發展 實施政策範圍肉的概念。知道藉數個期限,包括數段,政策地區代表性地 被指出維持和或再開發目前的都市化地區、和繼續都市化正在發展地區、

保存為自都市化的土地、和維護正在開發空地、農業的生產、或環境的保 護。政策地區提供一個體制,為了其他計畫和都市區域劃分的要求。

(便利)機能的計畫為了重要的土地,使用成份或公共建設系統被使 增範廣泛的計畫。雖然範廣泛的計畫理論上包含社區發的觀點、機能計畫 大聲喊出重要成份為了較詳細的動機、需求。便利的執行計畫、住宅計畫 和經濟發展問題,舉例,是時常在用範圍廣泛計畫統計,但在找尋詳述指 導一年年完成計畫。

大約、很多的都市區域計劃分,一個公共的技術為了控制成長,要求 一個最低限量尺度,二個或更多土地當一個發展中抑制速度的意圖,減少

(19)

為了公共建設的要求,或獎勵較高品質住宅的發展,它將有一個確定社區 中財政上的影響。時常當都市蔓延籍及計畫者被責備時,大量發展可能加 重公共建設計畫,通用目的和不利地影響環境的重要性。

出發點標準延伸足夠提供能力的概念和實行計畫。它們提供標準為了 一個多變、公共的能力和服務,但也為了環境品質––如此空氣和水 質––必須應付允許繼續發展。少許社區被設立如標準程度,在於允許等 於沒發展一樣(直到改善狀態),這樣祈願一個在發展活動的暫停。

為了實現社區方針,水準建立出適當的目標。逐漸地,民眾當獎勵活 動的用意和追蹤進步關於完成主要計畫政策、目標、水準點決定目前的狀 況在一系統指示之中以及建立未來指標。周期性的評論和最新版提供在成 長管理活動特別進步發展的證明。

可變通的都市區域劃分,或工作標準建立基本規定和規範,為成長而 不是規定特別的使用和設計,為了計畫方案的資格。標準通常的措施發展 可能的影響在鄰近的財產權或地區,例如在需要噪音、交通和設計適合性 的關係中。標準可能實用在准許系統中特別允許必須被認同為了每個企 劃,和/或在目的系統中提供了優先速度為計畫基本在於他們堅持標準 下。

成長範圍建立全年的配額為了准許去限制成長速度不是永久地就是 暫時。很多加州和科羅拄多的社區和一些地方之轄區在其他州被採用成長 限制。(雖然加州,大多人解釋"成長管理"為“成長限制")大多通常,

成長限制管理速度的發展數量可以籍社區公共建設進步活動的服務。一些 社區企圖放慢發展為了保留小城鎮的特色和保護正在開發的社區。典型 地,限制需要方法,例如一個特點評估系統,為了決定在可能行計畫的優 先。

在於目前的需要,活動的暫停是成長限的基本。他們允許一個社區同 意(接受)時間去改正或阻止關係於健康、幸福和安全的影響。如此限制 被利用為了幾個月至幾年和可能實施整個社區或一部分社區。

(二)特別地區發展的指導

(20)

很多社區採取範圍廣泛的計畫指導較多詳細的計畫和完成特殊的社 區利益之地區範圍或特色。一個廣泛、多樣的技術解釋和在指定地區中鼓 勵特殊的發展品質。

鄰近地區,城市商業區和其他特別地區計畫逐漸地受歡迎的(大眾 化)。在他們社區的其他部分對付特別計畫問題,地方地政府時常籌備計 畫為了特別地區,例如鄰近的住宅,城市商業區或其他商業中心,歷史性 保護區和重要環境危急地區。在很多社區成長發展中計畫調整溼地和保護 野生生物的重要。除了,開發者可能需要籌備計畫為了較大土地(住宅開 發區),那發展將有對社區一重要影響。"特別計劃"在加州和"受地方 性的影響的發展"在佛羅里達州,是這類計畫兩個例子。大概,詳細的計 畫是和指導計畫一致的,但提供更好的控制超過榜樣和可容許發展的品 質。

計畫單元整體發展的規定,通常應用在大型地點,允許較多可變動的 發展地點比允許在都市區域劃分標準下。在贊成的評論計畫詳細地點中,

規定可能放寬或放棄一些要求。則 PUDs 提供為了一個整體上計畫是實行 在少量增加的階段。覆蓋區域是應用"在其他重要地區"對付(滿足)特 色或條件可能適合數個與其他不同的地區,例如歷史性地區、溼地、和商 業住宅包圍的土地。

移動的地區是都市的區域劃分地帶和供應為了位置不是在地圖表示 為了一個特殊方案制度之前。地區時常被利用期望發展某種使用,例如購 物中心,由不確定的地點到發展者創始活動為止。

獎勵的都市區域劃分合併供應了促進、鼓勵但不是命令發展的某些使 用、適意、或設計品質回覆為了解決利益,例如增加密度。獎勵是時常使 用在都市商業和市郊商業中心得到開發空間,特別建立特色、或公共藝術。

發展協議是被利用在一些州為達到公眾的/私人的了解。有關公共建 設貢獻,在於其他關係。利用從公眾到私人的部門變動首都(重要都市)

設備的供應,開發者時常希望建立他們的責任威和正當發展,在用地方政 府寫下協議期間中。

(21)

(三)公共建設的計畫和資金

重要城市改善計畫是主要工具被使用,由本地政府決定優先,計畫表 和為首都設備投資收入來源,通常超過 6 年期間。直到最近,推選官員很 少注意當批准全年的支出消費的這樣計畫。隨著增加地方政府財政的問 題,無論如何,特別是在首都設備資金,推選官員是製造較好的成就去確 定未來需要和完成較多重要財政計畫及滿足那些需要。當一個結果出來,

他們屢次企圖找新的收入來源,因此易變的成本負擔來自全體公眾需要設 備的指導受益人。如此做法,他們應用一些控制管理和財政方法的採用、

追求:足夠的設備要求聯繫總額數量和公共設施支持發展的能力發展行適 當時,開發者可能不是延遲發展就是提供必要資金或設備去應付地方的要 求。

發展非份的要求時常需要開發者土地、設備、或公眾設施某類型的資 金可能供應比開發者計畫或確定位置更好。為了供應基本設備位置,非份 的要求到越往獨特、需要。

影響酬金是以前的酬金加在新的發展,時常籍發展眾設計需要位置的 資金。影響酬金本政府收資為了例如設備交點或幹線的道路改善或社區公 園。

特別負擔的轄區被射立籍地方政府提供一個或更多設備類型和評估 擁有者財產為了建立和運作設備的成本。轄區提供無限資助為了沒有重擔 於整個社區的設備資金。

財產管理是穫得容納當一技術,馬了更有公眾地擁有財產的有效管 理。財產管理鼓勵公家官員去設法得到來自公眾地持有土地有效使用期間 和可實現價值兩者的土地。

一些以前公共設施或服務私有化曾經累積利益,當一種技術馬了政府 公共建設成本。一些社會區是考慮或準備計畫去建立道路通行費、私人有 益的和其他民營設施。

(22)

(四)保護環境和晨業用地

最旱很多成長管理運動首創精神可以進溯於環境論者有關於保護環 保敏感地、開放空間、和農地,來自於都市或郊區發展的刺激。過去數年,

無論如何,有很多限定發展靠近保護,包括保護地役權、土地管理、樹的 保存法令、和其他許多細部技術。概況關切處理土地成長來自發展使表現 在技術後:土地穫得計畫是一種常見的方式為了保護開放空間和環境敏威 地。很多社區同意特別增加財稅為了不是發展好處就是正當所有的獲得。

雖然獲得可能以針貴地,它建設更多永久的保護比敢於更靠近保護。

農民或保護管理都市的區域劃分是很多劃分之一的類型可能需要最 小量尺寸(即:十或更多英畝)想要阻止在地區發展,解釋當特別適當的 為了農業或森林或是特殊有價值用他們環保品質(例如沖積 關。那理 由,可轉移發展權利可能使用結合和這樣的市區域劃分。

可轉移發展權利提供籍管理問題來補償地主影響的用意,例如農業的 都市劃和歷史性的保護。DRs 允許受到收回一些失去價值限制之擁有者,

籍賣發展權給開發者。開發者正當移交權利到其他位置為了當他們得到增 加在發展密度。

都市區域劃分群允許開發者把較濃密度住宅聚集和地點位置的某一 部分保護開放空間或環境在評論地點特色。典地,都市區域劃分群:供應 詳細指出最小和很大數量尺寸和開放空間更多評論和可能實施在細分規 則之中而不是在都市區域供應上。

環境供應在細分規則下,此外附加國家和州允許要求可以保護溼土和 野生生物,防止土壤腐爛,減少暴兩流量,和保護其他環境特色和品質。

(五)維護社區生活品質

當這廣泛目的可能包含全部技術已經描寫了,它也有引起其他成長管 理技術設計,去鼓勵某些品質發展類型,認為重要的保持社區可居住性。

設計評論程序可能被設立為某種發展類型,例如種種家庭住宅、集合住 宅、或購物中使確定高品質和建立計畫。

(23)

負擔的起住宅規劃是在普遍使用於回答有效的國家和州金融的援 助。獨特的社區,無論如何形成他們自己高效率計畫,它依靠政府資金或 一套多變切斷成本私人部門財政接近發展或改善法律適度的、在地區房屋 的所得;那裡市況可能在其他方面規定較高級成本住宅。

(六)小結

由於科學園區周邊地區空間規劃之發展過程中,大多配合科技產業政 策而建構地區空間發展機制。而長江三角洲地區近年來發展迅速,大蘇州 地區的投資額不斷創新高,卻也同時步入飽和的階段,為維護都市環境品 質,與公共設施的供需平衡,一套完整的成長管理策略是必需的,而本研 究針對蘇州鄰近地區科技廠商經理人不同階段之居住需求關連性之研 究,正可提供蘇州鄰近地區臺灣企業及相關公部門思考其未來成長管理策 略。

(24)

第二節、 住宅需求選擇相關理論

根據 Engel、Kollat 及 Blackwall 等三位學者提出的 EKB 模式,消費行為是連續 的而非間斷的,其主要包括訊息輸入、資訊處理、決策處理、影響決策處理變數 等四大部分,關於消費者個體決策行為歷程圖如下圖 2-1 所示(高孟定,1987),包 括了實質環境與個體行為的互動歷程及個體對未來預期而作的非實質環境評估等 兩方面。

狹義的住宅僅包括居住的處所,廣義則除了指居住處所外,尚包括整個社區 及周遭鄰里環境及公共設施等等,本文採後者之定義,而在住宅需求選擇相關理 論中,傳統的競租理論(bid-rent theory)將住宅視為一種均質商品,Alonso(1964)提 出住宅區位的決定是住戶到單一工作地點的可及性與其他財貨間取捨的結果。消 費者均為同質,而住宅價格即隨著工作地點的距離遞減,此理論後來受到諸多質 疑,大體為過於簡化都市空間與住宅商品間的差異性,是以後來有 Rosen(1974)的 特徵價格理論(Hedonic Prices),認為住宅價格除定義在住宅對工作地點的距離 外,尚需考量外在環境、公共服務等非實質因素的影響,並提出特徵價格函數建 立住宅環境與環境變數之間的關係。

Rider 和 Henming(1974)後來更提出住宅是多屬性商品商品的概念,更進一步將 住宅定義為異質性商品。舉凡建築型態、坪數大小、房間數、屋鄰及建材等不同 因子均造成住宅價位的差異,並利用唯樂價格方程式,將住宅隱含的住宅屬性量 化來評估其價值。此後 Lancaster(1967)及 Folliain、Jimenez(1985)和 Megbolugbe(1989) 等學者亦或早或晚提出許多影響住宅價格的相關因子。

Henderson 和 Ioannides(1983)將消費者的家族特質、財富、價格和家庭支出代入 行為模型中則使的消費者的差異性亦受到重視,結果發現住宅消費確實因為年 齡、教育程度及家庭收入而變動。Burnell(1988)後來進一步提出種族組成和鄰里外 部環境會有交互關係而影響消費者之住戶選擇行為。

(25)

圖 2-1 個體決策行為歷程圖

資料來源:高孟定 1987 住宅環境選擇行為之研究,P23

由於近年高科技產業與重大建設的設立,對於台灣地區的空間結構產生相當 改變,而促成人口的空間重分配現象(王大立、邱信智,1999),而園區設立也是 其中一項,以下是從相關文獻中瞭解人口分佈及住宅受建設影響之演變過程;王 湧泉(1985)研究中,分析都會區的人口分佈與變遷必然或間接影響整個都會區的 結構與發展,故以居住人口為研究重點。分析結果得知重大工業與高雄港區設立,

對於人口遷移產生影響,民國 61 年以前人口往都會區中心集中,後期則逐漸往郊 區發展,形成郊區化趨勢。陳靜珮(1992)研究中,以九個鄰近高雄市的鄉鎮為研 究對象,利用文獻回顧、新舊版地圖比對及問卷調查等方法,分析高雄地區的發 展沿革,以瞭解過去居民的生活方式及生活空間。所得結果如下:在工業化的影 響之下,大家庭因價值觀的轉變而逐漸瓦解,兩代同堂人口簡單的小家庭制度取

欲望

實質環境場所

社會、文化因子 需求

期望

行動 評估 反應 認知 知覺

慾望 達到 水準

(26)

而代之成為普遍的家庭結構型態。都市化過程中,由於受到都會區就業機會的吸 引,加上青壯年人口的移動性較強、易於遷移,因此,導致高雄地區人口結構在 幼年人口數量上及比率上的大幅減少,而成為以青壯年人口為主的結構型態。陳 朝興、蕭慧瑩(1999),從調查中得知台灣高科技產業人員(特別是技術密集人力)

為高移動性人口群,相當比率在新竹市及台北擁有住所,他們的住宅區傾向內圍 性的中庭式集合住宅或有警衛的社區,在城市中選擇良好地段的高級公寓。而這 些外人口的社區與原有城鎮的人口組成有絕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亦隱藏著一定的 社會性課題。鍾懿萍(1996)研究分析顯示新竹科學園區內高科技人口因工作產生 遷移影響因素,良好生活環境的重要性不亞於良好的工作機會。故高品質的公共 衛生、教育、交通可及性、文化設施及多樣性的住宅,以滿足高科技人員的需求,

藉以達成成長中心欲吸引特定人口遷入之目標。

至此,針對科技產業經理人、臺灣企業外派人員為本研究之重點屬性,提出 本研究。國內外對於台商科技人員住屋需求特性之相關基礎文獻及研究整理如下 表(黃宏謨,2002):

表 2-1 科技人員居住需求選擇相關研究文獻回顧表

作者 研究報告名稱 研究重點

1 黃啟福 1983

住宅屬性需求之研 究

從傳統的競租理論(bid-rent theory)市住宅為均質 的商品,至 Ridker、Henning 視為具有多種特性的 商品;因此 Rosen 運用效用理論將住宅視為多種屬 性的商品。

2 劉惠雯 1985

台 北 都 會 區 社 區 / 住宅選擇行為之研 究

*改進住宅選擇之使用模式以探討社區和住宅 選擇的關係,得到不同類型住戶之住宅選擇分 析。

*住宅選擇因素包括:

(1)個人基本屬性(2)建築類型 3 高孟定

1987

住宅環境選擇行為 之研究

以問卷調查訪談方式,理解有關居住遷移問題,建 立住宅空間配置模式,並特別強調個體決策評估之 自選擇機能。

4 黃慶欽 1987

新竹科學園區就業 員工住宅需求之研 究

該研究指出園區員工之居住空間水準,較台灣地區 或台北生活圈者為高,但在住宅狀況(指住宅實質 狀況)分析中,員工住宅需求仍普遍未被滿足,以 至於產生大量的通勤成本,此一情況在教育水準或 所得愈高愈顯著。

(27)

5 胡誌芳 1989

台北市民住宅選擇 與購宅能力之研究

*利用複回歸分析模式求得住宅需求,以了解 台北市民住宅選擇與購屋能力。

*區位選擇因為包括:(1)居住環境(2)住宅 環境(3)閤鄰與社區環境(4)都市或區域環 境。

6 邱士生 1990

產業與住宅區位選 擇行為模式之研究

本研究先運用多項 Logit 模式來建立產業分布子模 式,藉以了解都市產業區位選擇得特性,在建立主 住宅區位與通勤運具選擇的巢式 Logit 模式,以瞭 解各工作區位的產業及就業人口選擇居住區位的 特性。

7 科學園 區管理

局 1993

科學城的發展計畫 為因應科學園區所造成周邊區域的影響,政府積極 擬定相關的發展計畫,以改善園區周邊的環境、居 住環境,營造多元化、多功能的智慧型生活圈。

8 Ha,

Webr 1994

Residential quality and satisfaction ; toward develop residential quality indexes

該研究提出影響居住品質的七大指標:環境舒適與 安全性、公共服務、土地規劃、都市計畫的良窳、

房屋政策、社會文化環境、房屋經濟,並測試七個 居住品質指標與住宅滿意度的關係,以提供新的住 宅政策執行者之施政方向。

9 張瑋寧 1996

高科技人口住宅市 場 NBER 模型之研 究

*了解台灣地區高科技人口之人口特質及住宅 偏好。

*應用 nber 模型之分析架構於高科技人口住宅 需求市場分析。

*新竹地區高科技人口大多來自外縣市。

*人口特性會影響消費者購屋需求並左右其決 策。

10 王啟聰 1996

台中市購屋者對住 宅需求之研究

利用巢式多項 Logit 模型,從購屋者的的角度,來 分析台中市購屋者在住宅上的需求特性,藉以研究 結困以作為政府或民間開發住宅時的參考。

11 劉怡吟 1996

台北市家戶住宅選 擇變遷之研究

*本文利用 1980-1990 台閩地區戶口及住宅普 查資料,研究台北市家戶住宅選擇變遷。

*採取分區討論方式,將原有行政區重新劃分 為舊市區、新市區與新興地區三區予以比較分 析。

*家戶特質、住宅屬性及居住環境等內部外部 因素,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家戶竹宅選擇之行 為。

12 李信佩 1997

家戶組成對住宅租 購選擇影響之研究

*本研究採巢式多項 Logit 模型,分析家戶住宅 租購選擇影響之影響因素,並了解選擇租屋或 購屋之對象及其選擇行為。

*影響家戶住宅區位租購選擇因素包括:所

(28)

得、住宅價格、利息、家庭因素、預期因素、

心理因素等。

13 Kang-Li Tong

Wu 1998

如何減低科學區發 展所帶來的住宅與 社會影響

*本文以複回歸及 Logit 模式探討矽谷科技產 商的區位空間分布。

*分析比較矽谷與新竹科學園區在就業、住宅 發展與員工在居住區位選擇因素分析。

*影響科技人員住宅區位選擇因素分析。

14 莊錦爐 1998

新竹科學園區員工 住宅需求對周邊住 宅房地產影響

以問卷調查及相關統計交叉分析,了解新竹科學園 區員工的住宅需求和新竹地區住宅市場供需狀況 與發展變遷。

15 吳綱立 1999

營造家園認同感對 科學城規劃的意義

*高科技人員的特質與其居住環境的基本需 求。

*影響高科技人員對家園認同感的主要因子

(1) 日常生活的完整性

(2) 居住環境的寧適性和安全性

(3) 教育設施的品質

(4) 至全球都市的可及性

(5) 地區的特殊環境意象 16 洪芳傑

2000

科學園區科技人員 住宅區位選擇因素 之研究

*科技人員原對住宅區位選擇因素評價

*科技人員基本屬性差異對住宅區位選擇因素 之影響評價。

*科技人員與一般家戶對住宅區位選擇因素之 比較分析。

17 郭嘉昌 2001

新竹科學工業園區 員工對住宅環境需 求偏好之分析

利用 SPSS 統計分析軟體中的卡方檢定與因素分析

(Factor analysis)。研究指出擁有住屋產權及追求 更佳的住宅環境,是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員工的共同 期待。

18 沈道剛 2002

科學園區員工住宅 需求及通勤行為之 研 究 - 以 新 竹 科 學 園區為例

瞭解科學園區員工在住宅方面之偏好、需求與通勤 行為等考量,促進新竹地區間工作與居住之均衡 (jobs/housingbalance),減少不必要通勤行為,提高 整體生活環境品質。

19 黃宏謨 2002

大陸台商幹部住屋 選 擇 特 性 之 研 究 - 以上海周邊經濟技 術開發園區為例

本研究即針對被派駐大陸的台灣台商幹部住屋需 求,做調查研究分析;並配合上海地區房地產發展 之供給市場,做空間分佈聚集狀況分析、量體分 析、不同產品規劃分析,以瞭解並覓得符合其台灣 人的「群聚性格」特性之區域與產品。

資料來源:黃宏謨(2002)、本研究整理

(29)

由以上國內外相關文獻回顧整理,可發現由於消費者的特性使然,其在住宅 需求上必然有相當的偏好選擇傾向,而科技人員由於其高收入與高教育程度等特 性,其在住宅需求上常較重視居住環境之寧適性與安全性及配偶之多元化工作、

活動及後代子女的教育環境及活動設施等等,對於家庭的需求為重點,如林明宏 (2001)所做的外派人員適應因素研究。王君琳(2001)亦發現由於台北與上海的都市 氛圍類似及同文同種所造成的家庭的流動可視為大陸台商之特殊性,因此針對科 技產業外派人員居住需求,黃宏謨(2002)的調查結果顯示大陸地區台商幹部人員最 重視的住宅條件為安全及生活方便性,本研究則進一步著重在外派人員的居住生 命週期是否會使此居住需求及選擇偏好有所轉移。

最後,由地區效益理論(Place Utility)可知,個人或家庭對一特定地區之整體 滿意或不滿意的程度,若使現住地區效益與個人或家庭直接需求分歧,將導致個 體的遷移行為發生,其發生的階段順序如圖 2-2 所示,大致可分為遷移欲求的產 生、考慮遷移、期待遷移發生、真正遷移行為產生等四階段,可供作未來園區規 劃的思考前提,若無法提供園區內科技經理人真正的居住需求,人才的流失與園 區的失敗是可以預期的。

(30)

圖 2-2 人口遷移行為決策過程圖 資料來源:都市行銷理論與實務

個人期許需求 地區提供服務

遷移欲求

對抗行為

內在改變

降低期許 提高服務

欲求改變 外在改變

期許地區界定 地區服務水準

組成因素

遷移地區競爭 態勢

資訊蒐集管道找尋策略

資訊管道 找尋空間界定

確認可能遷移地區

評估可能遷移地區

服務高於期許

決定遷移

服務低於期許

放棄找尋 另循方法

重新找尋 個人心理 認知空間

(31)

第三節、 週期相關理論

本研究認為科技廠商經理人之不同居住階段或可定義為一個循序漸進的階 段,關鍵指標狀態的轉變導致各階段所產生的需求與活動方式產生了差異,在個 人或可說是結婚或是後代的誕生,在公司則可能為廠房設立及長期營運、公司轉 型等等。生命週期在以往的文獻回顧中多針對已移民或是當地居民之生活為主,

如徐榮崇(2001)說明澳洲之臺灣移民由於其平均購屋能力較高而有特殊偏好的產 生,隨著生命週期的推進不斷的尋求新的遷移地點。陳淑美(1999)則發現家戶生命 週期對其住屋調整決策與區位選擇確實有其影響。

另一方面,陳志明(2001)所提大陸台商企業的確有創立期及成長期兩個不同之 生命週期產生,在台籍幹部在當中扮演的角色也隨著公司的成長而有不同任務,

在初期如建設性,在後期則為成長管理以及與臺灣母公司的協調能力等。

是以,本研究擬結合公司的成長週期與台籍幹部的角色差異所造成的不同,

初步將科技廠商經理人分為四個不同的階段:考察、派遣、常駐、定居來作為本 研究的假設內容,以下為本研究對大陸台商幹部的居住階段所做的基本定義及其 關鍵指標,階段關鍵指標對照表見表 2-2:

一、考察:以考察當地人文民情及產業環境為主,公司在大陸尚未設立廠房或欲在 其他園區設立新廠房,居留時間最短。

關鍵指標:公司目標

二、派遣:以階段性任務為主,如建廠相關事宜、監工或是技術移轉、制度建立等 臨時性職務等等,居留時間稍短。

關鍵指標:職務目標、居留時間

三、常駐:以長期性職務為主,如大中華地區市場開拓、公司長期營運等,居留時 間長。

關鍵指標:職務目標、居留時間

四、定居:經理人家庭亦已搬遷至大陸並有長期居住打算。

關鍵指標:家庭、房產權屬、居留時間

(32)

表 2-2 生命週期指標對照表

居住階段 考察 派遣 常駐 定居

公司目標 設廠、擴廠 營運 長期營運 長期營運

職務目標

調 查 當 地 人 文 、 產 業 環 境、尋求商機

建廠、技術移 轉 、 制 度 建 立 、 專 案 管 理、市場開拓

一般管理、大 中華市場維持 及擴張、與臺 灣母公司協調

一般管理、市 場 維 持 及 擴 張、與臺灣母 公司協調 公司重心 臺灣 臺灣 臺灣及大陸 臺灣及大陸

停留大陸時間 短 短 較長 長

家庭 臺灣 臺灣 臺灣及大陸 大陸

房產權屬 旅館、租屋 旅館、公司派 租、自行租屋

公司派租、自

行租屋、購屋 購屋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33)

第三章 蘇州鄰近地區發展與居住環境現況分析

承前章的文獻與理論回顧,本研究以蘇州鄰近地區為研究範圍,並針對長江 三角洲的區域優勢、蘇州高新科技園區、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及上海等科技廠商 經理人較易選擇居住的區域,作其發展環境、居住環境等各方面的現況分析,以 作為後續研究的基礎資料。

第一節、 發展環境現況

壹、 長江三角洲地區

台商絡繹不絕前往考察、投資的長江三角洲地區,除了有為人稱頌的湖光山 色景致與流傳千古的歷史傳說外,當地的市場生態亦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態勢。而 上海、昆山、蘇州、無錫、南京、杭州、寧波等地也成為華東的經濟重點城市。 市 場上的多元包容性、環境優美良好、勞工素質較高、官員招商動作積極,以及地 方政府在法令執行與外商服務等方面執行較為徹底等因素,皆讓華東地區能在大 陸最近幾年的招商競賽中得以脫穎而出。今天在華東投資的台商,其產業群聚效 應優勢之明顯,已不遜於珠三角地區。

參照臺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所做的「2003 年中國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 風險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長江三角洲地區自西元 2000 至 2004 年以來,其整體 競爭力都早已超越了珠江三角洲地區,其中無論是工業園區規劃、土地供給價格、

投資優惠條件、人才供應、市場發展、行政官員效率,重視台商情況及治安條件 都顯示本區域對科技廠商而言有相當的優勢存在,譬如說先租廠生產再買地建廠 之優惠都為本區之優良條件。

目前臺灣電子業已在長江口地區形成上下游產業聚落,聚集效果明顯,包括 了手機製造、主機板、印刷電路板、小尺寸 IC 製造、封裝、測試、自動插件機之 製造與運用、TFT-LCD 及其他電子資訊與通訊產品之成品與零組件等,相關供應 商基本散佈在以蘇州為中心之長江三角洲周邊。

大陸市場已日漸成熟,台商投資大陸之競爭也越顯激烈,台商之投資目標也 從以往為降低製造成本而赴大陸投資轉變為擴大大陸內需市場,競爭的對手也更

(34)

加入歐美等外資以及大陸本土企業等等,若只靠單一產品或不提昇產品式樣與品 質之台商將難以在大陸繼續生存。

總而言之,在大陸加入 WTO 和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新格局下,長江三角洲地區 具有下列五項總體優勢(2003 年中國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2003):

一、長江三角洲已成為台外商進入大陸市場的重要地點之一。

隨著大陸入世後對外開放程度的日益強化,在這一過程中,長江三角洲 以其獨特的區位優勢連接海內外市場;近年來,長江三角洲地區投資環境的 日趨完善和區域內的有效協調,地域不斷向中西部地區延伸,特別是隨著上 海經濟、金融、航運等國際經濟中心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善,更使得長江三角 洲經濟帶成為台外商進入大陸市場的首選目標。

二、上海做為國際經濟中心城市的功能不斷強化和完善。

上海在中國大陸積極支持下,從強化和完善經濟中心城市功能入手且改 變了上海的城市面貌,並以此為基礎結合了國際先進的理念,的確確立了在 中國大陸的經濟中心城市的地位。尤其是透過展開一系列的國際高層次活 動,更樹立了上海的國際形象,並帶動整個長江三角洲的經濟優勢。

三、區域內良好的協調機制整合了長江三角洲的綜合優勢。

上海與周邊的江蘇、浙江歷來就有良好的產業分工、產品配套、市場輻 射的關係。2000 年起,三省市就構建區域交通體系,加強區域生態環境治理,

建立區域資訊資源共享的途徑和機制,聯合開發三省市旅遊資源,建立起三 省市之間舒適、安全、便捷的綜合旅遊客運網路。

四、長江三角洲地區法制化、制度化程度比較高,政府的辦事效率高,整體 社會治安狀況比較好。

五、長江三角洲地區徹底參考過珠江三角洲投資環境,並提出更為優惠的條 件來吸引台外商,包括最低稅費、土地優惠等措施。

(35)

表 3-1 近年來長江三角洲地區 15 城市主要經濟指標

面積

(平 方公 里)

人口

(萬)

國內生產總 值(億元)

人均國內 生產總值

(元)

三大產業比

工業產 值(高科

產﹪)

累計實際 利用外資

(億美元)

外貿出口 額(億美 元)

基礎設施 投資(億 美元)

城市化 率﹪

6300 1321.63 4043.96

(3454.15)

30805

(34547)

0.4:40:59.6 0.6:42.4:57

20.9

(21)

59.99

(503.09)

187.85

(253.54)

501.39

(499.9)

41﹪

6597 537.44 899.42

(1020)

16816

(18600)

5.3:48.4:

46.3

22﹪ 8.72

(9.9)

11.5

(17.9)

17.9

3843 266.17 416.51

(454.16)

15664

(17000)

7:56:37 5.08

(2.9)

4.2

(6.3)

6638 447.39 426.97

(472)

9552

(10550)

14.4:48:37.6 24﹪ 0.81

(0.83)

4.4

(6.06)

41.5

8001 785.99 670.44

(742.8)

8523

(9459)

18:48:34 15﹪ 3.07

(21.8)

15.96

(31.6)

8488 576.23 1358.42

(1541)

23592

(27840)

6:56.4:37.6 25﹪ 28.56

(28.8)

69.3

(105)

40﹪

4650 433.4 1138.01

(1201)

26294

(27700)

4.1:56.9:39 10.01

(10.8)

25.59

(33.7)

45﹪

4375 339.71 538.72

(600.3)

15834

(17300)

7.5:56.1:

36.4

20﹪ 6.27

(7.0)

12.77

(18.6)

5790 501.26 368.92

(405.79)

7380

(8093)

16.4:47.3:

36.6

0.84

(4.94)

2.38

(3.92)

17

16596 616.05 1225.28

(1380)

19961

(22300)

7.3:51.6:

41.4

22.6﹪ 4.20

(35.6)

(69.66) 450 37﹪

9365 538.41 1041.74

(1192)

19405

(26350)

8:56:36 3.99

(31.6)

(51.7) 300

3915 330.19 471.89

(540.8)

14297

(16352)

11:59:30 1023

(6.67)

12.54

(18.9)

905

5817 255.07 342.62

(377.45)

13439

(14777)

13.9:56.5:

29.6

0.6

(0.8)

(4.6) 180

7901 431.70 705.06

(779.86)

16364

(18044)

9.6:61.3:

29.1

0.82

(1.16)

(12.77) 179.8

1371 98.42 101.37

(114.04)

10293

(11587)

0.8:31.5:

37.7

0.09

(0.58)

(4.12)

資料來源:2003 年中國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

(36)

貳、 蘇州高新科技園區

台商投資江蘇省對當地社會造成的改變及對經濟上的貢獻,最明顯的即是蘇 州。 就像制鞋業的寶成工業之於東莞,經營速食麵的頂新康師傅之于天津的意義 一樣,明基電通(BenQ)對於蘇州的對台招商引資工作來說,同樣是具有特殊意 義。 1990 年代初期就前往蘇州投資的明基,算得上是知名台商投資當地的先行 者。今天明基蘇州不僅在大陸成為集團事業群的金雞母;蘇州也因明基打響了知 名度,得以吸收更多的台商投資。如在蘇州市區旁邊的吳江,僅為明基這種龍頭 型企業做配套的台商廠家就有 100 多家。而這種“母雞帶小雞"的產業鏈模式,

在上海、昆山、蘇州、無錫、南京等長江沿線城市亦得到進一步的昇華。明基在 蘇州的成功,也對後來的國巨、力捷、華碩等知名的臺灣電子業者投資蘇州有所 啟發。今天的蘇州有近 3 千家台資企業,合同利用台資超過 140 億美元。而眾多 臺灣電子廠商先後往蘇州落戶的結果,也讓擁有 2500 年歷史的蘇州從一個老舊的 水鄉古城,蛻變成為受到國際矚目的電子業製造重心城市。

蘇州高新區是市委、市政府按照國務院"保護古城風貌,加快新區建設"的批復 精神於 1990 年 11 月開發建設的,1992 年 11 月被國務院批准 國家高新技術 業 開發區,1997 年被確定 首批向 APEC 成員開放的亞太科技工業園,1999 年被國 家環保總局認定 國內首家"ISO14000 環境管理體系國家示範區",2000 年被外經 貿部、科技部批准 國家高新技術 業開發區高新技術 品出口基地,2001 年被 批准建設國內首家國家級環保高新技術 業園,2003 年 4 月被國務院批准成立出 口加工區。轄區面積 258 平方公里,總人口 25.8 萬人;下轄 7 個鎮(街道),下 設通安分區、東渚分區、滸墅關分區和蘇州高新出口加工區。

開發建設以來,蘇州高新區堅持聚集新 業、建設新城區和建立新體制的發 展思路,大力建設高標準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同時構建精簡、高效、規 範的管理和服務體制,區域經濟社會取得了健康、快速發展。2002 年全區完成國 內生 總值 204 億元,工業銷售 值 498 億元,財政收入 28.5 億元,出口額 43 億 美元。截止 2002 年五月底,累計外商投資企業 788 家(其中中心合作區 340 家),

實現合同外資 133.2 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 48.2 億美元。;已形成電子資訊、精 密機械、生物醫藥和新材料等主導 業;逐步建設和完善了以留學人員歸國創業 特色的科技創新體系。

(37)

蘇州地區基礎設施充足,如供水供電方面可根據不同需求,選擇 11 萬伏、2 萬伏、380 伏用電。供水系統採用環狀網路,管網採用離心球墨鑄鐵管,減少二次 污染,水質國際標準和 WHO1993 的標準(可飲用)。平均水壓為 0.15 兆帕,最 大供水量支管道為 250 立方米/每小時,主管道為 4﹐000 立方公尺/每小時。採 取集中供熱方式,並建有相應蒸氣場和管線。首期供氣能力為 40 頓/小時,蒸氣 壓力為 16.5 巴,溫度為 204 攝氏度,乾燥度為 96~99%。在電訊方面,6 萬門程 控交換機組投入使用,規劃容量 30 萬門,確保每戶兩線。可提供 4 萬條通訊線路 連接 150 個國家,直接承擔國際、國內電報、電話、電傳、傳真、互聯網等供訊 業務,並可提供 E1 接口和 ADSL、ISDN、DDN 等數字專線服務。

在人力資源方面,蘇州擁有高校 6 所,獨立科研機構 63 所,科技人員 31 萬。

蘇州人有良好的生產技能和經驗,新就業人均受教育年限達到 12 年。

而在海關制度上,是採用電子報關(EDI)試點關區、首批出口加工區等。

園區內主要台商包括了虹光精密、固寶得電子、勝華科技、友達光電、冠鑫 光電、眾福科技、可成科技、大眾電腦、志合電腦、研揚科技、華新科技、勁永 電子、瑞晟微電子、矽品科技、合鑒科技可看出是以光電產業、電子通訊、精密 機械、生物製藥和新材料等為核心的高科技產業為主。

目前,高新區已全面 動了以西北部開發建設 重點的"二次創業",將深入實 施科教興區、經濟國際化、區域城市化和可持續發展戰略。至 2003 年止園區經濟 平均增幅 50%左右,人均 GDP1200 美元;努力建成"山川秀美、經濟繁榮、科教 發達、生活寬裕"的湖濱新區。

令人意外的是,過去 3 年一直列名為極力推薦榜首、同時是台商電子業聚集 地的蘇州市區,2003 年因絕大多數投資指標下滑,評等由第 1 名下滑至第 7 名。

陳麗瑛(2003)指出,多年來積極爭取台商進駐的蘇州市區與蘇州昆山,在經歷高度 經濟成長及台商外商企業進駐後,因為城市利用外資和台資的飽和度提升,反而 難以使台商維持高滿意度。是以更顯出本研究針對科技廠商經理人之居住需求所 做之研究的迫切性。

(38)

參、 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

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屬於國家級的經濟技術園區,其審核直接由國務院批 准,1985 年首創全國第一家縣級自費開發區。1992 年國務院批准崑山經濟技術開 發區成為國家級開發區。2001 年國務院批准崑山首批成立出口加工區。總面積約 70 平方公里,已開發面積則已達 50 平方公里。

本園區東距上海 45 公里,西離蘇州 37 公里,水陸交通十分發達。擁有京滬 鐵路、312 國道、滬寧高速公路橫貫東西,吳淞江、青陽港縱橫過境。距離上海虹 橋國際機場 45 公里,浦東國際機場 100 公里。出境貨物經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陸 路二類口岸及上海港直接出口。

全市擁有 5 萬名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和 18 萬名較高素質的技術工人,高級人才 主要來源於全國各地,較近的上海、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南京地區以及西 安、武漢、長春等高等院校和科研基地。

比起臺灣電子資訊業者在蘇州城的獨樹一幟,在昆山投資的台商產業就較為 複雜。這裏有從事傳統產業的櫻花、巨大、永豐餘、統一,也有做電子資訊業的 鴻海(富士康)、神達、滬士電子、仁寶等。而相較于蘇州與上海,戶籍人口僅 60 萬的昆山,臺灣味要濃厚許多。其陸家外商投資企業服務中心創建於 1989 年,規 劃總面積 19.65 平方公里。經過 14 年的開發建設,投資條件日趨成熟。環境優美,

廠房林立,基礎設施 五通一平(通路、通電、通訊、通供水、通排水、地面自 然平整),是中外投資者理想的投資發展基地。

過去以農業為主的昆山,在 1990 年首,家台商“順昌紡織"進駐之後,城市 風貌開始有了根本的改變。從早期的紡織與服裝加工業,到今天的筆記型電腦、

手機、精密化工、精密儀器等科技產業,投資行業的變化,反映了這 10 年來台商 投資昆山的變遷與滄桑。若說是由臺灣人塑造了昆山工業城市的新面貌,一點也 不為過。 截至 2002 年 2 月,昆山共有台資企業 1200 多家,其利用台商投資金額 占全大陸的 1/9,江蘇的 1/4,蘇州的 1/2。2001 年昆山出口額在 1 億元以上的企業 有 3 家,分別是仁寶、鴻海(富士康)和四海電子,年度出口額分別為 3.4 億美元、

1.3 億美元和 1.5 億美元。而以臺灣科技企業為主的昆山出,加工區,去年進出口 額更達 4.5 億美元,估計今年將達 20 億美元。 臺灣人漫步昆山市,除了看到台商 工廠多之外,連幾條主要街道旁也可見到“小臺北"、“出外人之家"的招牌。

(39)

標榜著臺灣風味的飲食,每每可吸引臺灣客聞香下馬,而餐飲業的興盛,亦反映 出臺商投資昆山之盛。 今天,昆山有了“華東台商子女學校";也有了首家在大 陸設立辦事處的臺灣銀行—彰化銀行。生活機能的逐步完善,象徵著昆山將更有 本錢吸引更多臺灣人前來此地。

對台經濟工作一直是江蘇對外招商的重點。政府的親商意識和工作生活優良 環境的營造,可說是蘇南地區吸引台商的法寶。截止 2003 年 9 月,投資落戶的三 資企業已達 238 家,外商投資總額超過 15 億 美元。其中,有 22 家外商投資企業 企業的平均投資總額超過 1000 萬美元,有 2 家企業的平均投資總額超過 1 億美元。

其外向型經濟發展之快,2002 年本園區財政收入占昆山市財政收入的十分之一,

規模之大位居江蘇省工業區前列。

然而昆山這幾年由於政府官員調換太頻繁,許多政策上的承諾缺乏連貫性,

延續既定的投資有困難,加上早已存在的一些結構性問題遲遲沒有有效解決,在 連續兩年在台商眼中被列為“極力推薦城市"後,在 2003 年的評估中驟降到第 24 位。陳麗瑛指出,昆山在吸引台商進駐之後,並沒有相應地提升地方城市軟體建 設服務。在本次調查中,台商問卷中顯示出的最不滿意的兩項是“當地政府對智 慧財產權的重視"以及“利潤匯出容易的滿意度",兩項指標都低於平均分數。

在其他城市紛紛以昆山為學習目標,並努力超越昆山的時候,昆山市應該再努力。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Map Reading & Map Interpretation Skills (e.g. read maps of different scales, interpret aerial photos & satellite images, measure distance & areas on maps)?. IT

The min-max and the max-min k-split problem are defined similarly except that the objectives are to minimize the maximum subgraph, and to maximize the minimum subgraph respectively..

These kind of defects will escape from a high temperature wafer sort test and then suffer FT yield, so it is necessary to add an extra cold temperature CP test in order to improve

(1998), “The Cabral-Dahab Science Park Management Paradigm: An Introdu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Vol. (2004), “The Cabral-Dahab Science Park Management

Through literatures relevant to service quality, service value,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customer loyalty, this research conducts study on the five aspects of the theme

Wilson (1996),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Impact of Market Structure, Firm Structure, Strategy, and Market Orientation Culture on Dimensions of Small-Firm Performance,” Journal

A study on the residents’landscape perceptive preference of water accessibility space in urban Riverside–with Hsinchu east gate city water accessibility park as an example.. 系

The study on a guest room lighting of International Tourist Hotels in Taiwan -A case of Sheraton Taipei Hotel.. Student : Shao-Fu Lo Advisor : Tian-You Chen Ch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