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從對聯談觀音信仰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從對聯談觀音信仰"

Copied!
2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文摘】

從對聯談觀音信仰 (下)

邱素雲

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教師

46. 問大士緣何倒坐?

恨凡夫不肯回頭。

這是廣東南海縣大士廟聯。

請問觀音大士,本是正法明如來,是何緣由,隱實揚權而倒駕慈航,現菩薩相,重回娑 婆世界中?只恨一般凡夫俗子不肯及時回頭,所以以各種應化身遊行於各道眾生之中,使他 們離苦得樂。

47. 家家阿彌陀,

戶戶觀世音。

這是唐代韓愈之語。

家家都在誦念阿彌陀佛,戶戶都供奉著觀世音菩薩。

因為當時朝廷和民間普遍信佛,韓愈為復興儒學,言及民間普遍信佛的狀況。

此聯又作「戶戶彌陀佛,家家觀世音」。又被簡化作「家家彌陀,戶戶觀音」。或作「家 家觀音,戶戶彌陀」。

(2)

自古老實念佛的淨土信仰和觀音信仰,便普及民間。淨土信仰的念佛法門號稱三根普被。

上根利智大乘菩薩,以及中根聲聞緣覺,和下根一般凡夫俗子等,統統接引。

觀音信仰與彌陀信仰同是淨土信仰,但二種信仰的思想,在功德上是有點差異的。觀音 信仰是為了現世的救度,而彌陀信仰則重在死後的接引。

48. 瓶中楊柳綠,

座下蓮花香。

這是台灣台南清水寺聯。

淨瓶中的楊柳永遠青綠,座下的蓮花散逸馨香。

寺中,又有觀音聯:「清水蓮花香萬里,水天月色照千家。」

楊枝淨水是觀音圖像的持物,也是觀音法力的代表。《請觀音經》中說:「毘舍離國人 因染重疾而求助於釋迦佛,佛要他們禮求西方三聖解危,毘舍離國人便具備楊枝淨水,敬祈 與觀世音菩薩,菩薩於是教念三寶,專心攝息,以楊枝淨水為人們除障袪病,毘舍離國人因 離重疾。」

觀世音菩薩的形像,顯教與密教不同。顯教的觀音像,多是立像,手持楊柳枝及淨瓶,

作施灑甘露法雨之狀;而密教則多採坐姿,手持蓮華及各種契印寶物。

一般民間供奉以白衣觀音為多,觀音圖像造型,手印和持物比較單純。手印以施無畏印 及與願印為主;持物則是楊柳枝、蓮花和淨瓶。

禮拜觀音,除了祈福禳災外,依教奉行更是重要。

佛家稱淨土叫「蓮」,佛的真知灼見叫「妙蓮華」,西方極樂世界的別稱為「蓮邦」。

諸佛圖像,都安坐在蓮花座上,所以佛座叫「蓮座」。

49. 泉聲妙聽廣長舌,

山色常留清淨身。

(3)

這是張東墅題湖南觀音閣聯。

在日夜潺湲的泉聲中,妙聽佛陀以廣長舌說法;那澄潔如洗的山色,恒常留駐佛陀的清 淨法身。

大概觀音的悲願因音聲而起,所以本聯從泉聲發揮,藉佛智稱頌觀音。

本聯因宋代蘇軾〈廬山東林寺偈〉前二句而改寫。

廣長舌,佛陀三十二相中的第二十七相──廣長舌相:「舌廣而長,柔軟細薄,展之則 覆面而至於髮際者。」

《法華經‧如來神力品》:「出廣長舌,放無量光。」《阿彌陀經》載:釋迦佛宣說阿 彌陀佛和西方極樂世界功德後,四方上下「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 大千世界,說誠實言」。

「清淨身」,指清淨不染、光明普照的佛身。語出《華嚴經》。

蘇軾四十九歲時,遊江西廬山,夜宿東林寺,聽東林常聰禪師(一○二五-一○九一)

講「無情說法」的公案,不太瞭解。第二天清晨醒來,蘇軾聽見了溪流的聲音,看見了清淨 的山色,賦一偈說:「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淨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 人?」

大自然森羅萬象都是佛性的顯現,都在作「無情說法」。蘇軾悟道有得,洋溢著急於告 人的欣喜之情,便書寫這首詩偈贈給常聰禪師。

蘇軾的詩把玄妙的佛理和大自然的美景有機地融和在一起,由於意象生動,引起後來許 多迴響。

雪堂的行和尚讀了蘇軾的詩後,認為「溪聲」、「山色」、「夜來」、「他日」是葛藤,

把它去掉,變成「便是廣長舌,豈非清淨身;八萬四千偈,如何舉似人」?

有一位正受老人看了,覺得「廣長舌」、「清淨身」太露相,改成了對聯:「溪聲八萬 四千偈;山色如何舉似人?」

庵秈和尚看了,搖頭說:「『溪聲』、『山色』也都不要,若是老僧,只要『嗯』一聲 足夠。」

(4)

《五燈會元》卷六中記載:證悟禪師舉蘇軾詩說:「若不到此田,如何有這個消息!」

庵元禪師說:「是門外漢耳!」

證悟禪師聞次日晨鐘聲,領悟說:「東坡居士太饒舌,聲色關中欲透身;溪若是聲山是 色,無山無水好愁人!」

北京廣安門內報國寺(又名大慈仁寺)大殿聯說:「廣長舌在無言表,清淨身參非色間。」

從這副對聯的意旨,可見禪師對蘇軾這首詩的普遍反映。

50. 真實不虛大慈悲,度一切苦厄;

意識無界空色相,現五色光明。

這是張莽航題福建觀音閣聯。台北市汀州路聖靈寺亦見此聯。

觀音發出真實不虛大慈悲的宏願,使眾生度脫一切苦厄而得安樂;意識無界空色相的三 昧真境,身放五色光明,照現出十方世界的奇瑞景象,使人得見清淨佛土,興起上求佛道之 心。

下聯「色」或作「蘊」。「五蘊」即色、受、想、行、識。

福建觀音閣另有張南山題觀音聯:「菩提會菩提,具大神通,忽現千般千眼;自在觀自 在,是真佛力,總有慈念慈悲。」

51. 倘飛來南海慈雲,當為聽泉響空山,不回南海;

這便是西天福地,何必為雷音古剎,又訪西天。

這是劉爾炘題蘭州五泉山嘛尼寺聯。嘛尼寺重修於清代同治七年(一八六八)。

倘若真的飛來南海觀世音菩薩的慈雲,應當是為了聆聽泉聲響徹空山,才不飛回南海吧;

這裡便是西天福地,何必為了雷音古剎,又去訪求西天佛土的極樂世界。

(5)

52. 清心碧蓮侵月色,

岩山紫竹引風聲。

這是楊貴森題彰化社頭鄉清水岩聯。

清心的碧蓮花,仍侵浸於當空的月色之中;岩山觀音的紫竹,仍自然地引來風聲。

53. 清淨為心皆補怛,

慈悲濟物即觀音。

這是近代太虛大師的話。

只要修持佛法,領悟自性清淨的本心,那麼到處都是補怛道場;以求觀音菩薩的懇切心 情來要求自己,學習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普遍濟助萬物的胸懷,那麼就是觀音菩 薩了。

「補怛」,即普陀,是觀音說法的道場。

《大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世音受記經》中說,觀音是為西方阿彌陀佛的左 脇侍,常住於極樂世界,以阿彌陀佛為師,與右脇侍大勢至菩薩,一同輔弼彌陀的教化。

《觀無量壽經》中說,觀音菩薩於寶冠中,戴阿彌陀。若有眾生願生極樂,臨命終時,

阿彌陀佛及觀音菩薩等諸聖眾,來現此界,手持蓮台,接引往生。

但是,《華嚴經》中說,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過程中,第二十八位大善知識,便是參訪 觀世音菩薩,經中觀世音菩薩的道場是在娑婆世界的印度南方海濱小島上的補怛洛迦山(梵 文 potalaka 的音譯,又作補陀落、補陀落迦;意譯為光明山)。此山於世尊在世當時,已成 為民心淨化聖潔的靈地。

密宗蓮花部的部主也是觀音,所以沒有觀音便沒有西藏的佛教。

(6)

馬首明王、二十一尊度母、準提佛母、聖觀音、四臂觀音、千手千眼大悲觀世音等各種 應化身,都是觀音二而一,一而二的分身現象。

在密宗的經典中,已把觀世音菩薩與阿彌陀佛合而為一,認為觀音是彌陀的因相,彌陀 是觀音的果德。所以修持彌陀淨土法門的人,念觀音菩薩聖號,與念阿彌陀佛聖號的功德是 一樣的。

西藏的佛教徒傳說他們的民族是由觀音的化現所生,他們相信世界如一朵蓮花,西藏的 拉薩為蓮花的中心,為觀音的淨土,所以將達賴喇嘛所居,命名為布達拉宮;布達拉宮的得 名,是從梵文補怛洛迦而來,也是觀音菩薩的應化道場。而佛教的「六字大明咒」-「唵嘛 呢叭咪哞」,是元朝時隨著蒙古人的崇信喇嘛密教,由西藏傳遍中國內地,這就是西藏民間 家喻戶曉的觀世音菩薩六字陀羅尼。

中國人則認為觀世音菩薩的道場是在浙江定海縣舟山群島的普陀山。南海普陀山之得 名,也是受到梵文補怛洛迦的影響。

種種記載可知,就是極樂世界,也只是觀音方便的權現,而非祂的根本道場。正如佛陀 以全法界──橫遍十方,豎窮三際為理體,觀音的根本道場究竟在哪裡呢?只要修觀音法門,

不存功利觀念,以清淨的求福之心,念觀音聖號,就會在冥冥中,獲得觀音的庇護。

觀音的種種應化身,其實只是祂大慈悲、大智慧的象徵,只要能有觀菩薩音的願行,就 是觀音菩薩的化身了。

54. 開是二是一之慧門,南海普陀,北淡擺接;

登累萬累千於覺岸,東垂法雨,西接慈雲。

這是台北縣板橋市接雲寺聯。

開悟是二其實也是一的智慧之門,南海的普陀山,便是北部淡水廳的擺接;累積萬千無 量功德,登上正覺的彼岸,向東垂布法雨,向西接引慈雲。

「擺接」,板橋清代時古名。

接雲寺另有一聯:「南海威波通擺接,東瀛勝跡在慈雲。」

(7)

55. 眼不宜多,眼多則偏,觀那人世間困苦顛連,徒增難過;

手尤要少,手少則專,抱我自家的精神念慮,免得亂抓。

這是劉爾炘題甘肅省蘭州市五泉山北岸大悲殿聯。

眼睛不宜多,眼睛多就會偏頗,觀看那人世間困苦顛沛連連,徒然增添難過的心情;手 尤其要少,手少就能專一,抱持著自己專一的精神念頭思慮,免得臨需要的時候,到處亂抓。

這副對聯不在讚觀音的千手千眼的大願,而作反向思考,出諸白話口吻,借題發揮,點 化眾生需要心意專誠。

千手千眼來歷,據密宗《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說,有一 次,觀世音菩薩曾經隨千光王靜住如來行住時,靜住如來特地教祂受持大悲咒之後,觀音便 發了一個大願,說:「若我當來,堪能利益安樂一切眾生者,令我即時身生千手千眼具足。」

這個大願發後,果真身生千手千眼。

「千」,意味著無量無邊廣大的數量,具體顯示誓願弘深的觀世音絕大的大悲力用。千 手表示遍護眾生,千眼則表示遍觀世間。千手千眼,只不過是一個概數的形容詞,是一種大 願力大智慧的象徵。這表示觀世音菩薩廣大慈悲,沒有這麼多眼,無法觀無邊眾生之苦而無 漏;沒有這麼多手,無以施救無邊眾生之苦而無礙。

千手千眼觀音又名千眼千臂觀音,簡稱千手觀音、大悲觀音。

56. 普門示現,

尋聲救苦。

這是在說觀音大悲願行的對聯。

普遍一切的法門,應化顯示現身;尋著稱念和痛苦的聲音,救脫眾生於苦海中。

(8)

觀音菩薩能無門而不入,普攝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此門平等,每一個眾生都可進入其門,

而來者不拒。〈普門品〉的偈中所頌:「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 苦。」觀音救世法門,家喻戶曉,不論信不信佛,幾乎沒有人不知道觀音菩薩的,也可見觀 音悲心宏願度眾之深切,自然令人禮敬而心生嚮往之情。

57. 發菩提心,眾善奉行,法性修真登覺岸;

濟施甘露水,大悲觀念,度生證智拔迷津。

這是台北市華陰街普濟寺聯。

普遍發出菩提心,眾善都要奉行,只有法性修真,才能登上正覺彼岸;濟助施布甘露水,

憑著大悲的觀念,度脫群生,圓證佛智,振拔出迷津之中。

「菩提」,梵語,義譯為覺。覺有三義:本覺、始覺、究竟覺。

「本覺」,即眾生本有之佛性。一切眾生,本來是佛,迷而不覺,將本覺佛性,埋沒於 五陰煩惱之中。今始覺悟,雖迷不失,依此始覺智,發心勤求究竟覺之佛道,便是普發無上 菩提心。

菩提心為心中之王,若不發菩提心,一切萬行,無從建立。

普濟寺觀世音菩薩奉自大陸,業經一百二十多年。

58. 報使蒼生離苦海,

恩施赤子渡西天。

這是台南市報恩堂聯。報恩堂主祀觀音。

大願福報回向眾生,使天下蒼生都得以脫離苦海;恩惠普遍施予眾生,使天下赤子都得 以渡化到西天極樂佛土。

報恩堂是齋教先天派在台灣最早建立的「菜堂」。

(9)

齋教屬佛教臨濟宗一派。明嘉靖時在大陸盛行,明亡後傳入台灣。教義、戒律和茹素與 僧尼相同,只是信徒不出家,不穿僧衣,不剃頭髮,並與俗人經營生業,自稱「食菜人」。

信徒聚會之處稱「菜堂」,信徒互稱「某友」。

台南市德化堂為齋教龍華派的菜堂,主祀觀音,聯曰:「天地恩難酬難報,父母訓宜重 宜尊。」

「百寶光中垂聖相,千花台上露金容。」

「德星照福門,春長南海;化雨沾仁里,蔭溥東瀛。」

「雲亦好閒,卻向亭前棲樹;魚能知趣,頻來水面聽琴。」

59. 紫竹林中觀自在,

白蓮台上見如來。

這是林口竹林山觀音寺窗聯。橫披:「頓開佛慧」。此聯亦見他處,橫披作:「大慈大 悲」。

紫竹林中趺坐著觀自在菩薩,白蓮台上看見如來佛。

「觀自在」,在此以觀音的道行稱名,可以觀看所有,無不自在。

竹林山觀音寺又有窗聯作:「聖容藏紫竹,靈跡遍珞珈。」橫披:「雲散空澄」。

台南縣大仙寺有詠觀音聯曰:

「大道悟三乘,紫竹林中觀自在;仙巖開八景,菩提樹下見如來。」

「作比丘相以參禪,只要群生明佛性;現女人身而說法,願祈大眾發婆心。」

60. 紫鉢種金蓮,蓮開九品,一花一世界;

雲山生寶樹,樹蔭十方,三藐三菩提。

(10)

這是佚名題台灣彰化大村鄉慈雲寺聯。

紫鉢中種著金色的蓮花,蓮花開出九品,一朵花裡就有一世界的願景;雲山裡生出寶樹,

寶樹樹蔭遮蔽十方世界,證成無上正等正覺。

「一花一世界」,出自唐蝸寄題廬山東林寺三笑亭聯:「橋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 三笑語;蓮開僧舍,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小橋橫跨在虎溪上,慧遠大師送別儒士陶潛、道士陸修靜,各自代表三種宗派,三種宗 派各有它的思想源流,但三人卻能相談甚歡,笑語連連,不覺走過了虎溪;清淨的蓮花開放 在廬山東林寺中,一朵花裡就有一世界的願景,一片葉子就有一如來的智慧,需要仔細推求。

「虎溪」,在江西省九江縣南廬山東林寺前。溪上建一小橋,名虎溪橋。東晉時,慧遠 大師在這裡結白蓮社以論道,送客絕不過虎溪,過了虎溪,老虎就會號鳴。有天,他送別儒 士陶潛、道士陸修靜,三人相談甚歡,不覺走過虎溪,直到聽到老虎的叫聲,才大笑而別。

後建「三笑亭」紀念此事。

上聯記「虎溪三笑」的故事。三人雖然思想不同,卻能歡喜論道,欣然忘我,相較之下,

世人常黨同伐異,甚且同室操戈,未免鄙陋。

下聯側重描繪東林寺的宗法,將佛家以蓮花為淨土的意象,作生動活潑的表現。

「三藐三菩提」,梵語,義譯是「無上正等正覺」。

《金剛經論》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61. 湧現光明,百代群生同受祉;

蓮開世界,千方萬國悉來朝。

這是台北縣蘆洲得勝街湧蓮寺正門聯。

湧現光明的本體,百代群生一同蒙受福祉;蓮開大千世界,千方萬國都來朝禮拜。

(11)

湧蓮寺源起於中國浙江南海普陀山秀隱寺,清同治元年(一八六二),有二僧人大機及 咸林,攜帶南海圓通教主觀音佛祖尊像渡海抵台,於同治十年(一八七二),於蘆洲肇建本 寺奉祀。是台灣北部主祀觀音佛祖之百年古寺,為全鄉精神信仰中心。

湧蓮寺右門門聯:「觀照十方,慈心救世頻添惠;音傳萬里,大願匡時渡有緣。」「蘆 中慧日昭今古;洲上慈雲佈邇遐。」

左門門聯:「觀止蘆洲,一塵不染紅蓮座;音傳南海,萬法盡歸紫竹林。」

柱聯:「觀看慈雲成法雨,音傳梵磬醒迷津。」「蘆花白似觀音像,洲水清如菩薩心。」

「普陀巖」佛龕聯:「觀看綠章高僧宣佛法,音聽暮鼓大德結禪緣。」

古聯石柱具置於寺外左邊圍牆,尋覓許久,由寺中所請保全人員指引,方始發現。聯旨 造境佳美,題刻書法亦見毫光燦爛,令人流連。謹抄錄如下:

同治癸酉年孟秋生員李樹華題聯:「蓮宇接天,一葉一花須菩眼;蘆洲泛月,是色是空 悟前身。」

同年落款題生員蔡廣蔭敬謝,有一聯:「蘆渚護竹林,座中佳士居然大士;芝山屏蓮剎,

西方美人原是聖人。」

大正己未年仲春重修興真堡林楷吟題聯:「分關渡之潮,潮去潮來,不生不滅;泛蘆洲 之月,月圓月缺,是色是空。」

興真堡中興庄蔡燈燦題聯:「湧水澄心,拔盡諸般苦惱;蓮花托體,結成百寶圓光。」

洛江蔡宗其題聯:「湧月射長江,一道靈光開覺路;蓮花生極浦,半篙寶筏渡迷津。」

大正八年己未仲春尚有多聯存世,舉人張書紳題聯:「湧出八功,澄清六宇;蓮開九品,

參徹三乘。」

未註撰者有:

「湧水有源,頭頭是道;蓮花滿座,色色皆空。」

「湧出玉瓶,咸霑甘露;蓮開寶座,普蔭慈雲。」

「湧水澄鮮,映徹佛門清淨;蓮花隱逸,不染人世污泥。」

(12)

「湧雪台前,六根清淨;蓮花座上,九品異香。」

62. 湖水本無愁,狂客未須澆竹葉;

美人渺何許,化身猶自現蓮花。

這是江蘇省南京市莫愁湖觀音龕聯。

湖水本來就沒有憂愁,狂客不須要澆灌竹葉,吟弄風月;美人是何等飄渺,但祂的應化 身,仍然自蓮花中顯現。

寺中又有觀音聯:「湖山舊是女兒家,稽首慈雲,願佳麗盡生西土;圖畫今留元老相,

翻身苦海,嘆功名都付東流。」

63. 涵滋萬類,獎導群生,微妙闡真宗,滿座繽紛沾法雨;

敬彼毘城,建茲精舍,莊嚴起輪相,十方明耀湧金光。

這是題緬甸密支那觀音寺聯。

涵養滋潤所有的物類,獎勵引導所有的生靈,微妙地闡發真實的宗法,滿座信眾都沾被 著繽紛的法雨;禮敬那毘城,建造這精舍,莊嚴地塑起菩薩的輪體身相,十方無量世界頓時 明亮光耀,湧現金光。

「十方」,指東南西北的四方,加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為四維,再加下方、上方,

總名十方。

本寺建寺以來,即為當地緬甸人及移住該地居住的印度人、雲南人等的精神支拄。主持 為聖通法師,道行高深,素為信眾景仰。

又有某觀音寺聯曰:「慈悲心切,雖救苦以尋聲,常住楞嚴大定;與拔情殷,縱逗機而 說法,圓彰寂滅真宗。」

(13)

64. 琳宮梵宇照江天,看劫餘金碧交輝,重見光明世界;

紫竹白蓮傳色相,求厥後芝蘭競秀,常光樍善人家。

這是題江蘇省鎮江市金山觀音閣聯。

琳宮梵宇映照在江天中,看歷劫後仍然金碧交輝,重新看見光明的世界;紫竹白蓮傳布 色相,祈求以後芝草蘭草競相開花,常常光照樍善的人家。

芝蘭比喻佳子弟。芝蘭競秀,指祈求菩薩庇佑,使子弟都有傑出的表現。

閣中有有趙佑宸題聯:「福慧雙修,瓶花歡喜;樓台七寶,壁月莊嚴。」

佚名題聯者有:

「潮音普遍華嚴海,慈竹常霏妙鬘雲。」

「喜有清音相問答,絕世無意與周旋。」

「煙霞表裡因心靜,雲水空澄觸目新。」

65. 楊柳外曉風殘月,

淨瓶中白日青天。

這是清乾隆皇帝題天津薊縣盤山妙祥寺聯。

觀音楊枝外,雖然有著清晨淒風,天邊殘月;但灑落淨瓶中濟世功深的法水,頓時轉為 朗朗白日,萬里青天。

上聯集自宋代柳永〈雨霖鈴‧秋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而更易「岸」

為「外」一字。

柳永詞作本寫清晨殘月時候的河邊風情,柔美溫婉淒清。

此聯寫楊柳觀音之法相,易離別之情為濟世之情,意象優美。

(14)

66. 慈悲是觀音,

喜捨是勢至。

這是某觀音寺聯。

如果你心中真的大慈大悲,那你就是觀音菩薩。如果你經常充滿喜悅,時時不吝布施,

那你就是大勢至菩薩。

《六祖壇經‧疑問品第三》曰:「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慈悲即是觀音,喜 捨名為勢至。能淨即釋迦,平直即彌陀。」

自性顛倒就是迷妄的眾生,自性覺醒就是開悟了的佛。往往迷的人不知自己的迷妄不覺,

開悟的人也從不去想自己已然是覺。覺悟的人要學佛的慈悲善捨。

「慈」是給他人以快樂。修行人有三種慈,就是:廣大慈、極遠慈、無量慈。修這三種 慈,能使人離欲淨妙,深切起心,饒益一切有情。

「悲」是拔苦,修行人見到六道眾生受著無量的痛苦煎熬,自己起了救護的想法,總想 取拯救、拔除他們的痛苦。

有了慈悲的意念,就好像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聞聲救苦的精神,所以說「慈悲即是觀音」。

「喜捨」是指對一切眾生都能平等的歡喜布施。世人多是慳貪,即使偶而布施,也是執 著布施,要人知道他的慈善。

大勢至菩薩運用祂的大智慧,無論到什麼地方施法度眾生,對於布施有著歡喜的心情,

可以捨棄一切,但為利樂有情,因此說「喜捨名為勢至」。

觀音與勢至同為教主阿彌陀佛的左右脇侍,以阿彌陀佛為師,一同輔弼彌陀的教化。同 稱「西方三聖」,又稱「阿彌陀三尊」。

觀音菩薩的寶冠上加了一個仿照如來形相的小「化佛」,大勢至菩薩頭上則加一個寶瓶。

救濟眾生的觀音、阿彌陀佛的脇侍觀音,又與「變化觀音」不同,即前者作普通人體的 姿態,為了區別,而有聖(正)觀音的名稱。

(15)

67. 慈雲無住莊嚴相,

法雨常飛清淨身。

這是清代乾隆皇帝題徐州市龍雲山大士岩殿聯。

觀音菩薩的慈雲顯現無所住的莊嚴寶相,觀音菩薩的法雨恒常飄飛著清淨的法身。

大士岩在龍雲山西麓,原為亂石縱橫的荒坡,清代姜焯任徐州知州,重修放鶴亭時,發 現了一塊八丈多長的巨石,後雕成觀音像。

「慈雲」,佛家稱佛以慈悲為懷,如大雲之覆蓋世界。

「法雨」,佛家稱佛法普及眾生,如雨之潤澤萬物。

68. 慈帆宏渡,抱婆心以濟世,無遺大小;

雲雨沾施,昭慧眼而護民,普遍鄉村。

這是佚名題台灣彰化大村鄉慈雲寺聯。

慈帆宏大遠渡,抱著慈悲婆心來濟助世界,不會遺漏大小地方;雲雨沾被布施,昭明慧 眼來庇護萬民,普遍恩及所有鄉村。

69. 慈航渡人,楊柳瓶中垂甘露,丹鳳得福;

悲心濟世,蓮花座上起慧風,俎豆重光。

這是佚名題台灣台北縣新莊市慈悲寺聯。

(16)

觀音的慈航普渡世人,楊柳瓶中垂布甘露水,丹鳳得到福庇;觀音的悲心濟助世界,蓮 花座上興起慧風,俎豆重顯光明。

慈悲寺又有聯:「慈幼養老無礙心,青蓮托舍利;悲天憫人有為法,丹鳳起迦藍。」

70. 慈意本充周,南海云遙,蓮葉浮來皆寶筏;

天心同惻隱,東瀛雖僻,恩波到處盡安瀾。

這是彭裕謙題台灣新竹縣北埔鄉慈天宮柱聯。

慈意本就充滿周遍,南海雖說遙遠,但蓮葉飄浮來的,都是觀音的寶筏;天心一同懷抱 惻隱,東瀛雖然偏僻,但媽祖恩波所到之處,都是平安的波瀾。

慈天宮建於清代道光二十六年(一八四六)。主祀觀世音菩薩、媽祖。

慈天宮柱聯:「慈心、悲心,心念慈悲成佛法;天德、聖德,德同天聖頌母儀。」「慈 悲在人,間諸心,心即是佛;天一生水,徯我后,后來其蘇。」

觀音佛祖佛龕聯:「慈航普渡,眾生得登彼岸;天道廣施,福祉獲庇吾人。」宮中有光 緒八年橫匾題辭:「福庇群生」。

71. 發妙明心,共拔迷途臻彼岸;

云真實相,常瞻貝闕淨凡塵。

這是秦維岳題甘肅省蘭州市後五泉福泉寺聯。

以妙明的真心發願,共同出拔迷途,臻抵般若彼岸;以佛的真實相說法,恒常瞻仰觀音 貝闕,清淨凡間俗塵。

福泉寺建於明代。

福泉寺又有觀音聯:「婆心蔭山後龍泉,群生被澤;妙相現雲中鷲嶺,大地如春。」

(17)

張墩題聯:「廟貌傍靈岩,喜四境桑麻同沾法雨;祥光凝寶座,願萬家蘭桂普蔭慈雲。」

72. 發大悲心,放無量光,遍照娑婆世界;

現千妙手,拔一切苦,常臨浩瀚汪洋。

這是台灣基隆大佛禪院觀音巨像福慧門聯。橫披:「光照寰宇」。

發起大悲心,放出無量光明,遍照這娑婆世界;現出千妙手,拔除一切苦厄,常駕臨這 浩瀚汪洋。

73. 碧水澄清窺色相,

山雲縹緲見慈悲。

這是台灣南投縣碧山巖聯。

碧水澄清,窺到色相;山雲縹緲,見出慈悲。

74. 碧海蕩靜波,一片慈航遠渡;

雲山多雨露,十方法界皆春。

這是台灣彰化碧雲寺聯。

碧清的海洋蕩漾著平靜的波瀾,是觀音一片慈航遠渡來台;雲湧的山岳多興雨露,使得 十方法界都是春天。

(18)

75. 彰往察來開慧眼,

化人度世現婆心。

這是台灣彰化開化寺聯。

彰明過去,觀察來茲,打開慧眼;化教當代,度脫世人,顯現婆心。

開化寺又名觀音亭。清雍正二年(一七二四),由彰化知縣談經正籌建,祀觀音。

開化寺又有古聯曰:

「原高淵深照大德,化裁通變著元功。」

「開遍蓮花,香聞大地;化城成楫,恩渡眾生。」

「開來繼往,皆以修身為本;化渡慈航,總須念佛至誠。」

76. 雙眼觀來早,空色相澄蓮座;

慈航渡處長,息風波奠海邦。

這是高雄縣雙慈亭聯。雙慈亭祀觀音和媽祖。

雙眼觀照以來,十分古早,一空色相,可見觀音澄明的蓮座;慈航所渡之處,非常長遠,

止息風波,安奠台灣這個海邦。

77. 種豆得豆,種瓜得瓜,舉念時須修善果;

說法非法,說相非相,會心處才是上乘。

這是慕少棠題甘肅省蘭州市五泉山白衣寺觀音閣聯。

俗諺說:「種豆得豆,種瓜得瓜。」所以一舉念的時候,便須修行善果;《金剛經》說:

「說法非法,說相非相。」在這個地方有所會心,才是上乘智慧。

(19)

佛教對於修行,通常是遵循著教、理、行、果四個階段而行。研讀佛典,判明義理,對 於「空」、「有」二種中心思想,須善加體會;

明白義理後,必須修持實行,而得到善果。

《楞嚴經》中說,如果能明理修行,而得到信果、戒果、定果,必能啟發正智,明了「生 空」、「法空」,而能入於涅槃,達成正等正覺。

 

78. 滿湖水月空中相,

半夜霜鐘悟後禪。

這是清代周紹斌題江蘇省南京市莫愁湖觀音龕聯。

看到滿湖水中的月色,正見真空中的實相;聽到半夜霜天的鐘聲,領會頓悟後的禪境。

觀音龕詠頌觀音慈德的對聯佳者尚有──佚名題壁:

「湖山舊屬女兒家,稽首慈雲,願佳麗盡生西土;圖畫今留元老像,翻身苦海,嘆功名 都付東流。」

「湖水本無愁,狂客未須澆竹葉;美人渺何許,化身獨自現蓮花。」

79. 蓮花護祥雲,名剎宏開登淨域;

檀林施法雨,慈航普渡指迷津。

這是趙文恪題北京潭柘寺聯。

蓮花庇護祥雲,著名的古剎宏大開建,登上清淨佛域;檀林布施法雨,觀音的慈航普渡 眾生,指點世人迷津。

潭柘寺建於晉代,因寺後有龍潭,山前有柘樹而得名。初名岫雲寺。

(20)

寺中有清代乾隆皇帝所題三副對聯:

「繞戶竹風翻妙偈,當空水月滌塵襟。」

「竹秀石奇參妙道,水流雲在示真藏。」

「鷲嶺雲閒,空界自呈清淨色;龍堂月皎,圓光長現妙明心。」

80. 隨處現身,芙蓉面上春風拂;

尋聲覓苦,楊柳枝頭甘露流。

這是長齡題甘肅蘭州白塔寺聯。

隨處現出各種不同的應化身,在觀音美如芙蓉的臉上,有春風拂過;尋著呼救的音聲,

覓得深陷苦海的人們,在觀音楊柳枝頭上,甘露水流布。

81. 齋室起慈雲,細草長松欣普蔭;

明堂垂法雨,黃蘤翠竹樂均霑。

這是台灣桃園縣大溪鎮齋明寺龍門聯。主祀觀音。寺中有橫匾題辭:「慈雲遠被」。

齋室內昇起觀音佛祖的慈雲,連細小的綠草,高大的松樹,都欣欣然普受佛祖慈雲的庇 蔭;明堂裡垂布法雨,連黃色的菊花,青翠的竹子,都樂於均受佛祖法雨的霑被。

「蘤」,音ㄨㄟˇ,古花字。

齋明寺中觀音佛祖佛龕有二聯:

「南海起慈雲,遠垂桃澗;西天施法雨,遍灑份城。」

「齋地絕塵緣,超彼眾生登彼岸;明燈無晝夜,引他覺路渡迷津。」

(21)

門板題三聯:

「達本,會源。」「清風,明月。」「大慈大悲,不生不滅。」

左側門聯:「齋戒持經,渾忘塵世色香界;明心見性,同入菩提解脫門。」

正門聯有二副:

「齋室通靈,佛光普照三千界;明燈永耀,覺路宏開億萬春。」

「齋門長奉,佛口念彌陀之句;明燈可通神,心存般若之天。」

寺外有同治十二年立柱聯:「齋莊中正,法力千秋不朽;明淨專精,神靈萬古如斯。」

齋明寺創建於清代道光末年(一八四○),原名「福份宮」,開山法師釋性悅,師承南 海法派。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改名「齋明堂」,為齋教龍華法脈,民國二十七年(一九 三七)與日本曹洞宗連絡,改今名。

82. 學如來到無罣無礙,便超萬劫輪迴,真個能超方脫俗;

聞菩薩發大慈大悲,要度眾生苦厄,而今不度待何時?

這是劉爾炘題甘肅省蘭州市五泉山觀音殿聯。

修學如來的智慧到無罣無礙的境地,便可超脫於萬劫輪迴之中,這才真個能超越方界、

脫去俗塵;聽聞觀音菩薩發出以大慈大悲的心,要度脫眾生於痛苦困厄之中的大願,在當今 不受度化,要等待到什麼時候呢?

83. 禪門無住始為禪,但十方國土莊嚴,何處非祇園精舍;

渡世有緣皆可渡,果一念人心回向,此間即慧海慈航。

這是吳鎮題天津大悲院聯。

(22)

禪門中領會「法無所住」,才是禪悟,只要是十方世界莊嚴佛國,何處不是佛陀的祇園 精舍;渡化世人,與佛有緣的人都可渡化,果真每一念眾生心識都能清淨無染,回返不生不 滅的佛性,那麼這世間就是觀音的慧海慈航。

「無住」,無所住。《金剛經》說:「一切萬法,皆從心生,心無所生,法無所住。」

又說:「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

法(everything),是一切事物,包括行為、精神、物象種種活動。萬有一切都不是呆滯 不動的,除去妄心,離去迷情,這顆清淨的心才不致浮囂躁動,這樣就能還我真實的面目,

也可以像佛成正等正覺;若不知在自己內心上自證自見,而外求佛法,著有著空,終無是處。

祇園,是佛所在的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84. 觀音自在,

世間普聞。

這是言觀音願行的話。

觀音具有大慈大悲的濟世精神,向內心可觀想到十方圓明的自在境界;向外可普遍聽聞 到世間一切眾生求救的聲音,而前往垂救。

從久遠劫來,盡虛空,遍法界,觀音以千百億化身廣度眾生,利樂有情,具有大慈大悲 的濟世精神。

85. 觀空有色西江月,

聽潮無聲南海音。

這是一般家庭觀世音佛龕應用聯。橫披為「大慈大悲」。

觀照諸法體性本空,有色相契入佛地的是西江的皓月;傾聽潮水妙演圓音,使人悟道的 無聲之聲是南海的佛音。

(23)

「南海音」,南海的海潮音。傳說觀音在普陀山聽海潮音而悟道。

普陀山是觀世音菩薩顯靈說法的道場,因地處東南海濱,所以中國人又稱觀世音菩薩為

「南海觀世音」、「南海佛祖」。

海潮音完全因無所念而起,不揀擇對象;海潮音隨潮汐的規律而起,千億萬年沒有變動 過;觀世音菩薩一發音,所有眾生都能聽到,所以喻為「海潮音」。

《妙法蓮華經‧觀音菩薩普門品》依據觀音菩薩的度他精神說:「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 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應 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

觀音隨機應化,使凡夫眾生在現實生活及實際苦難中得以救濟。《悲華經》卷三中也說:

「寶藏佛授記:善男子!汝觀天人及三惡道一切眾生,生大悲心,欲斷眾生諸煩惱故,欲令 眾生住安樂故。善男子!今當字汝為觀世音。」

《佛地經記》卷七中說,觀音為救度世間眾生,隨三界六道的不同需求而顯化身相。

眼見耳聞,都是緣起性空,因為緣起的有,自性的空,所以法無定法,實相無相。儘管 無聲無相,仍需「善觀」、「善聽」,以苦難做為逆增上緣,一切觀自在,空中覺妙諦。

近代明度禪師說:「真正會聽的人,要聽無聲之聲;真正會看的人,要看心內的世界。」

體證觀音的智慧,洞悉世事,時時反求諸己,不要讓心在五欲六塵的外境上流轉,就不會起 惑造業,頻生無明煩惱。(參見星雲大師《心甘情願‧不見不聞的世界》)

86. 觀音山,觀音坑,抱觀音寺,頑石頭頭,而觀音點首;

和尚洲,和尚港,對和尚門,爭波面面,為和尚洗心。

這是清代陳維英題台北縣觀音山西雲巖寺聯。

觀音山,觀音坑,環抱著觀音寺,處處見到頭頭頑石,但觀音都為他們點頭度化;和尚 洲,和尚港,面對著和尚門,爭先湧動面面波浪,為和尚們洗淨自性本心。

(24)

87. 繞戶竹風翻妙偈,

當空水月滌塵襟。

這是清代乾隆皇帝題潭柘寺觀音殿聯。

環繞寺戶的竹林清風,翻唱著神妙的觀音偈頌;當空的水月,滌蕩為俗塵羈絆的心襟。

88. 寶筏渡迷津,共登彼岸;

藏經開覺路,並悟諸天。

這是台北市中正區水源里寶藏巖聯。

藉著觀世音菩薩開示的佛法,濟度迷妄的眾生脫離苦海,一同登上涅槃境界的彼岸;以 研讀佛經開啟成佛正覺的道路,一同了悟三界二十八天光明、自然、清淨、自在、殊勝的奧 義。

89. 龕護白雲,是大士雙趺坐處;

樓觀滄海,惟達摩一葦航之。

這是保召棠題江蘇南通白衣庵聯。

佛龕庇護的白雲,是觀音大士雙膝趺坐之處;樓上觀看的滄海,只有達摩祖師的那一枝 葦草,才能航度。

這副對聯除了稱頌觀音,也讚揚達摩所傳的禪理。

「達摩」,為中國禪宗初祖。相傳菩提達摩從南印度來到北魏,提出一種新的禪定方法,

開創出全心的禪學派別。自稱「南天竺二乘宗」,以四卷本《楞伽經》傳授弟子,主張「理 入」和「行入」並重。

(25)

「一葦航之」,民間廣為流傳達摩「一葦渡江」的故事。

達摩於梁武帝普通年間(五二○-五二六)航海東來,抵達南海(今廣州)。當時南海 刺使蕭昂上表梁武帝,梁武帝派人專程迎達摩至金陵(今南京)。

梁武帝在位時致力於建寺、寫經、度僧、造像,對佛理無法真正了悟,達摩與他在對話 後,見解不相契合,決定離金陵北上。

達摩離開宮廷後,梁武帝把他與達摩的問答告知了他的師父志公禪師,志公禪師認為達 摩的開示很好,並對梁武帝說,他便是觀音菩薩乘願再來傳佛心印。梁武帝聽了,深感懊悔,

當下派人追趕達摩。當時達摩正走到江邊,回頭忽見一隊人馬趕來,於是隨手折一枝蘆葦,

擲於江中,腳踏蘆葦,悠然度江北去,進入北魏境內。

90. 龍肝鳳髓,富豪家誰識草根香味遠;

雲影天光,清淨地由來蓮界白衣尊。

這是台北市延平北路龍雲寺門聯。

平日吃的是像龍肝鳳髓一樣的珍味,像這樣的富豪人家,有誰識得草根香味的悠遠;飄 游的雲影和天上的風光都映照出來,像這樣清淨的心地,是由於來自蓮界的白衣大士。

龍雲寺建於清光緒十三年(一八八七),光緒十七年(一八九一)落成。

雲影天光,出自宋代朱熹〈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 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原詩是在寫讀書有悟的心境。

「半畝方塘」喻心。人心像鏡子打開奩匣一樣明澈,得以朗映一切,是因為時時充實新 知,各種思想兼容並蓄,讓生命的活水進來,才能開啟蒙昧,擁有活潑流動,從容自得的心 靈。

(26)

結語

聖印法師《普門戶戶有觀音-觀音救世法門》中說,龍樹菩薩《大智度論》中,已有觀 音菩薩名號的出現,史家推斷龍樹菩薩的出生,約在西元一五○至二五○年之間,因此觀音 信仰的年代,應推溯到佛曆紀元後的四、五百年和西曆紀元之前的那個時代。這思想起源於 南印度,然後傳入中印度、北印度,再由北部傳入中國。在西元四、五百年時,已經普及印 度全國了。

聖印法師又說,中國的觀音信仰,到南北朝時代,已到了極盛的時代。並綜合各朝代的 觀音信仰,分成法華系、華嚴系、淨土系、密宗系四個系統。到了後來,每一位佛弟子,沒 有不信仰觀音菩薩的;甚至普及民間,也備受崇敬,所以有「戶戶觀世音」這句話。

當代南懷瑾〈觀世音菩薩的慈悲與人類文化的關係〉中說,觀音信仰,在中國已有一千 五百年的歷史。在一千三百年前,中國唐代初期,觀世音菩薩的精神與教化,同時隨著中國 佛教文化而傳播到日本、韓國,以及東南亞各地,至今已達千餘年之久,所以祂又是東方文 化精神的座標。

當代于君方〈中國的觀音信仰〉中說:「所有南亞、東南亞、東亞的佛教國家,都熟知 並禮敬觀音菩薩,在中國、日本、韓國與越南,觀音是特別照顧婦女的慈悲女神;但在斯里 蘭卡、東南亞和西藏,觀音都以統治者或宇宙主宰的模樣出現。

對聯之成為中國建築美學的一環,明清最盛。而廟宇興建,頌讚佛德,不管撰聯者是僧 侶、鄉紳、士人,都藉著結合地景、廟宇名稱,稱頌佛菩薩大願大行,勉勵信眾發心追隨。

從對聯中也印證觀音信仰大抵可區分為顯教和密教二種系統。

顯教說,觀世音菩薩現在是在極樂國土內,為阿彌陀佛的脇士,幫助阿彌陀佛接引往生 淨土的眾生,並同時為眾生說法。祂在極樂世界的地位是一位補處菩薩,將來要接替阿彌陀 佛成為極樂世界的教主,在極樂世界成就佛道,掌理教席。

密教的說法,則認為觀世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化身。而觀世音菩薩的本體,原是「正法 明如來」,為了濟度眾生而現菩薩身,但以阿彌陀佛為本體。

觀音法門很多,從對聯中也可知有來自《楞嚴經》的耳根圓通法門、《般若心經》的照 見五蘊皆空法門、《法華經》〈普門品〉的持名法門等。撰聯者雖大多佚名,但都可見道行 高深,多從一般信佛、學佛求現世利益及現前幸福中超轉,而強調種下善根,提高層次,證 悟清淨妙明的真心。

(27)

觀音菩薩代表智慧、慈悲、無畏的三大德學。

人們不僅把觀音菩薩視為在生時的守護神,也將觀音視為臨命終了往生淨土的舟航。觀 音信仰既普及民間,觀音對聯更多妙品,可惜地方寺廟多歷年所後,往往翻修擴建,因此散 佚的對聯也不少。

早期由大陸遷移台灣的先民,所到之處,普建觀音寺,由於渡海風浪凶險的緣故,人們 心中將原自南海普陀,作為海洋守護神的觀音與道教的天后媽祖,並稱「雙慈」。

台灣的齋教或一貫道,具祀觀音。道教且把觀音菩薩改稱為「觀音娘娘」,在道觀中與 道教的主神一同供奉。禪寺對聯也每多以觀自在和禪悟的心境相提。

台灣的觀音古寺在翻修擴建時,因不同信眾的需求,增祀道教神明,詠歎觀音救苦救難 之大願大行的古聯,仍在香火繚繞中清晰可見。

觀世音菩薩是以慈悲為祂的大行大願的菩薩,法身本無定相,但因為祂悲心無盡,慈願 莫窮,慈願慧力隨感而應,所以民間暱稱觀音為「觀音媽」、「觀音老母」。又稱為「南海 佛祖」、「觀音大士」、「大士爺」、「慈航尊者」等。不論是男相、女相,都不影響祂尋 聲救苦、接引往生淨土的行願。因為台海兩岸觀音寺題聯多明清二代,所詠觀音應化身以女 相為主,且以楊柳觀音、白衣觀音、千手千眼觀音為多。

在對聯中,與觀音一同稱頌聖德者有如來佛、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達摩祖師及道教 的天后媽祖。從對聯中可知觀音信仰深植人心,觀音與人民最為親近;而觀音的大慈大悲,

普渡眾生的聖德,在長遠的時間下,無形中成為民間善良風俗的一部分。

二十年來,因為編著《中華對聯鑑賞辭典》,從許多旨意佳妙的寺廟對聯中,有幸接觸 佛理,使身心得到滌洗。

最近兩年,為了代生病的母親祈壽祈福,也希望對台灣民間信仰有更深入的瞭解。利用 寒、暑假,感謝外子開車帶領,到台灣各地佛寺廟宇,蒐集抄錄對聯,浸潤其中,感受到先 民敬天禮人、感恩惜福的美好性情。謹撰本文,盡己棉薄之力,使文化的香火,薪燃不息。

對佛學修習淺薄,闡說謬誤之處,尚祈有道大德不吝指正。

【參考書目】

1. 聖印,《六祖壇經今譯》(台北:天華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一九八○年八月)。

(28)

2. 南懷瑾等,《觀音菩薩與觀音法門》(台北:老古文化事業公司,一九八九年六月)。

3. 裴國昌,《中國楹聯大辭典》(江蘇: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一九九一年一月第一版,一九九二年一月二刷)。

4. 聖印,《普門戶戶有觀音》(新店:圓明出版社,一九九二年四月)。

5. 顧平旦、常江、曾保泉主編,《中國對聯大辭典》(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一九九二年二月第一版,一 九九二年十二月二刷)。

6. 藍吉富,《觀世音菩薩聖德新編-四大菩薩聖德叢書(一)》(新店:伽陵出版社,一九九五年)。

7. 釋悟因總編輯,〈多面觀音-中國的觀音信仰(上)〉,《香光莊嚴季刊》五十九,(嘉義:香光莊嚴雜誌 社,一九九九年九月)。

8. 釋悟因總編輯,〈大悲觀音-中國的觀音信仰(中)〉,《香光莊嚴季刊》六十(嘉義:香光莊嚴雜誌社,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

9. 釋悟因總編輯,〈女性觀音-中國的觀音信仰(下)〉,《香光莊嚴季刊》六十一(嘉義:香光莊嚴雜誌社,

二○○○年三月)。

10. 張子敬居士夫婦講述,大千編輯部編輯,(二○○○)《十大佛菩薩經傳》上冊(汐止:大千出版社,二

○○○年七月)。

11. 聖嚴,《觀音菩薩》(台北:法鼓山佛教基金會,二○○○年十月修正版二刷)。

12. 釋寬謙,《覺風季刊》三十一(新竹:覺風佛教藝術文化基金會,二○○一年三月)。

13. 釋超凡,《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解釋》(美國紐約:環球佛教會佛德寺,二○○一年九月)。

14. 邱素雲,《中華對聯鑑賞辭典》(台中:村尚文化有限公司,二○○一年九月)。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六十二) 娑婆訶 (去聲。六十三) 悉囉僧阿穆佉耶 (此是藥王菩薩本身。行療諸病。六十四) 娑婆 訶 (去聲。六十五) 娑婆摩訶阿悉陀 (此是藥上菩薩本身。行療諸病。六十六)

關鍵詞:觀佛三昧 曇鸞 道綽 善導 彌陀業觀 觀經 四淨土 慧思 灌頂 智者 五品弟子位 一心三觀 二十五尊像 六部往生經 淨土義

其中有�尊觀音菩薩立像(圖

希有校量功德經 (六紙)   右三經同卷 清淨觀世音普賢陀羅尼經 (五紙). 八曼荼羅經 (一名師子慧菩薩所問經)

由於此,遂使觀音轉向女神趨近,性質為之一變,成為守護航海平 安之神而被祀奉於海中之島嶼。 10

在佛家經典中,觀音菩薩尚有其他流通的名號:「施無畏者」、「施無畏菩薩」是以力

  爾時世尊釋迦牟尼說是事已。寶日光明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蓮華尊佛以何

  第二三寶相收中亦三。初約僧寶攝。二謂諸菩薩中道觀心智覺名佛寶。即此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