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荀 子 劝 学 (节选自《荀子》) 君子曰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荀 子 劝 学 (节选自《荀子》) 君子曰"

Copied!
9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荀  子    劝  学   

(节选自《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 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zhòng)绳,揉(róu)以为轮,

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 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 博学而日参省(xǐng)乎己,则知明而行 无过⑨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qì)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 呼,声非加疾(11)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

(1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13),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14)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蚊龙 生焉;积善成德(15),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故不积跬(kuǐ)步(16),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17)一跃,不 能十步;驽马十驾(18),功在不舍。锲(19)

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lòu)(20)。螾(21)无爪牙之利、筋骨之 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

(2)

跪而二螯(22),非蛇螯(23)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作者简介 ]   荀子(约公无前 313~

前 238)——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名况,

字卿,后世也称荀卿。赵国人。为战国后期 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曾游学于齐国和 楚国。晚年教授弟子并从事著述,李斯(秦 代政治家,对秦始皇统一六国起了较大作 用)、韩非(战国时期哲学家,法家主要代 表人物)都是他的学生。

作为先秦后期的儒者,他对于春秋以来 的儒学,既有继承,又有独创。荀子重视环 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荀子的教育思想是系 统的,其著作自成体系,并涉及到哲学、政 治、军事、典章制度等方面。著有《荀子》

共 32 篇。

[简注]  ①君子:古代是指知识分子中 受过教育、懂得经书、能遵守礼义的人。

②青:靛青,一种染料。

③蓝:作青色颜料用的一种植物。

④木直中绳:中:合于。下同。绳:指 绳墨,木工取直用的墨线。

⑤輮;同“糅”,用火烘烤,使木弯曲。

③槁暴:晒干。槁:干枯。暴:同“曝”,

晒。

③金就砺(音 lì历)则利:金:这里指 刀类。就:凑近、靠拢。砺:磨刀石。

(3)

③参省乎己:参:同“三”。省:反省。

乎:相当于“于”。

⑤知明而行无过:知:同“智”。行:

行为。

⑩跂:提起脚跟。

(11)加疾:加大,加强,指声音更加 宏亮。疾:壮。

(12)“假舆马者”二句:假:借助。

下同。利:快,迅捷。

(13)“假舟糓者”三句:楫,桨。能 水:善游泳。绝:横渡。

(14)生:王念孙《读书杂志》以为当 读作“性”。资质、禀赋。

(15)“积善成德”三句:善:善事。

德:品德。神明:高度的智慧。圣心:圣人 的修养。

(16)跬步:半步。

(17)骐骥:骏马。

(18)“驽马十驾”二句:驽马:劣马。

十驾:十日之程。舍:停止。

(19)锲:刻。

(20)镂:雕刻。

(21)螾(音 yǐn 引):同“蚓”,蚯 蚓。

(22)蟹八跪而二螯:八:本作“六”。

跪:足。螯:节肢动物的变形的第一对足,

状如钳子,能开合,用此取食或自卫。

(4)

(23)伋:同“鳝”。

[导读]  《劝学》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 的一篇著名作品。这篇作品极少抽象说教,

而是运用譬喻和推理的方法,从不同的侧 面、不同的角度去阐明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 的方法。人们通过浅近明白的道理和具体生 动的形象,受到启发和教育。

文章开宗明义,首先提出“学不可以 已”的论点,接着从三个不同的角度,阐明 了学习的重要性。一是以青胜于蓝和冰寒于 水这一生活现象作为论据,说明人们必须向 前人学习,后人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

取得不断进步,必然会超过前人。

二是用“木直中绳,輮以为轮”、“木 受绳则直”和“金就砺则利”相比,指出客 观条件变化,可以引起事物自身特性的改 变。人们如果博学又能用所学到的事理时刻 对照省察,就会智慧高明而不犯错误。

三是用冥思苦想不如实地去学习和登 高才能望远,顺风而呼闻者彰明,以及借助 舆马、舟糓等生活事例作比,从同一个角度 反 复 说 明 君 子 利 用 客 观 条 件 学 习 的 重 要 性。

作者还论述了学习的态度和方法:要注 意知识的积累,孜孜不倦,勤奋刻苦。作者 以“积土成山”和“积水成渊”“积善成德”

为衬托,阐明了想做一个学问渊博的人,必

(5)

须从一点一滴做起。作者进一步用骐骥、驽 马、朽木、金石两组四个比喻,论述做学问 应当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要脚踏实地,持 之以恒。说明了滴水穿石、铁杵成针的道 理。

《劝学》在写作方法上的主要特点是:

作者将珠串璧连的比喻与言简意赅的议论 溶为一体,契合无间,达到交相辉映的地 步。文章中还善于运用大量短句、排比和对 偶的句式,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文章的主 旨,呈现出错综与齐整之美,增强了全文的 气势和雄辩的色彩,感染力极强。全篇语言 精炼有力,干净利落,富有音乐的节奏感,

对后世文学语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6)

陶渊明    桃花源记

  

(选自《陶渊明集》卷五)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 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 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 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扩,屋舍俨

(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 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

悉如外人,黄发垂髯(tiáo),并怡然自 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 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 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 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 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11),处处志 之。及郡下,诣(yì)(12)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

(7)

得路。

南阳刘子骥(13),高尚士也,闻之,欣 然规往(14)。未果,寻(15)病始。后遂无问 津(16)者。

[ 作 者 简 介 ]   陶渊明 (公元 365 ~ 427),东晋大诗人。又名陶潜,字元亮,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县西南)人。做过参 军、彭泽县令一类小官,后隐退躬耕。

陶渊明后来过着隐居田园的生活。他的 诗文以描述自然景色及田园之乐的居多,其 中的优秀作品隐寓着他对腐朽统治集团的 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桃花源记》,

是写一个事实并不存在的理想社会来讽喻 现实社会,实际上是包藏着对现实政治不满 的情绪。他现存诗 120 多首,散文 6 篇,辞 赋 3 篇。他的诗语言质朴自然,淳厚有味。

散文文笔简洁,语言精粹,多注入真情实 感,其艺术成就对后人有很大影响。

[简 注]  ①太元:东晋孝武帝(司马 曜)的年号(公元 376~396 年)。

②武陵:郡名:今湖南省常德县。

③落英缤纷:英:花。缤纷;盛多的样 子。

④穷:尽。动词。

⑤俨然:整齐的样子。

③黄发垂髫:黄发:指老年人。髫:小 儿垂发。垂髫:指儿童。

(8)

⑦要:同“邀”,约请。

⑧绝境:和外界隔绝的地方。

⑨无论:不用说。

⑩延:延请。

(11)便扶向路:扶:循,沿。向路:

向来时(前时)走的路。

(12)诣:往见。

(13)南阳刘子骥:南阳:郡名,今河 南省南阳市。刘子骥,东晋末隐士,好游山 泽,曾到衡山采药,深入忘归。

(14)规往;计划前去。

(15)寻:不久。

(16)问津:津:渡口。问津:即问路,

这里指寻访。

[导读]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

前边的一篇小记,相当于诗的序言。系陶渊 明晚年根据他家乡江州一带人民为生活所 迫而逃亡的事实,并结合前人有追求美好境 界方面的思想材料,加以想象,虚构而成 的。

作者借用小说笔法,以一个捕鱼人的奇 幻经历为线索展开全文,把读者由山外导入 山口,引进山内,从而显现出一个美妙的境 界。这是一块充满了生活气息的乐土,是一 幅太和时代的生活图画。

作者最后缀以出山的描写和交代后来 寻访的情况,使全文有余意不穷之趣,说明

(9)

在现实社会里不存在像桃花源这样的理想 乐土,桃花源只不过是他向往、憧憬的理想 社会而已。《桃花源记》的艺术性很高。作 者发挥了丰富的诗的想象力。构思新奇,立 意深邃。

全文风格质朴自然,诗意盎然,语言准 确精炼,对后世影响很大。“世外桃源”一 词脍炙人口,不仅成为我国古代人民心目中 理想国的代名词,而且一直到现代这个词仍 经常见诸文章。

(10)

韩  愈    师  说   

(选自《昌黎先生集》卷十二)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 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 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 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 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 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 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 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 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亦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 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 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 句读(dòu)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 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

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11),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 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

(11)

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 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 人,君子不齿(1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 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tán)子、苌 弘、师襄、老聃(13)。郯子之徒,其贤不及 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知师,师不必贤于弟 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14),如是而 已。

李氏子蟠(15),年十七,好古文(16), 六艺经传(17),皆通(18)习之。不拘于时,

学于余。余嘉(19)其能行古道,作《师说》

以贻(20)之。

[ 作 者 简 介 ]  韩愈(公元 768~ 824 年),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

(今河南孟县)人。祖上曾居住昌黎郡(今 辽宁义县),世称韩昌黎。三岁而孤,由嫂 郑氏抚养成人。自幼好学,25 岁登进士第。

曾为官多年,几次遭贬。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主要人物。他在 散文方面的文学成就很高,主张文以载道,

用文章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力反六朝来的 骈偶文风,而提倡一种散体。他学习先秦与 西汉的文章,并加以发展创造,形成了自己 的一种锋芒锐利、明快流畅的文章,他写的 文章生动多变而又感情浓烈,具有宏伟奔放

(12)

的独特风格。由于他在散文方面的杰出成 就,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简注]  ①传道、受业、解惑:道:指 儒家宣扬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类 的学说。受:同“授”,传授。业:学业。

惑:疑难。

②闻道:指懂得圣人之道。

③吾师道也:我所学的,是道。师:这 里用作动词。

④师道:指从师学道的风尚。

⑤出人:超出常人。

⑥下圣人:低于圣人。

⑦身:本身,自己。

⑧句读:断句。读:亦作“逗”,句中 的停顿。

⑨小学而大遗:学了小的(指“句读之 不知”),而遗漏了大的(指“惑之不解”)。

⑩“巫医”句:巫:旧是以祈神召鬼等 迷信活动为职业的人。乐师:以歌唱奏乐为 职业的人。百工:各种工匠。

(11)不耻相师:不以向别人学习为耻 辱。

(12)不齿: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

(13)“孔子师郯子”句:郯子:郯国

(今山东郯城县)的国君,孔子曾向他请教 古代少昊氏“以鸟名官”的问题。苌弘:周 敬王时的大夫,孔子至周,向他问过关于音

(13)

乐的事。师襄:鲁国的乐师,孔子曾跟他学 弹琴,老聃:即老子,孔子曾向他问礼。

(14)专攻:专长。攻:治,研究。

(15)李氏子蟠:李蟠,贞元十九年(公 元 803)进士。

(16)古文:与当时流行的骈体文相对 而言,即指韩愈所倡导的那种类似于先秦西 汉样式的散体文章。

(17)“六艺经传”:六艺:本指礼、

乐、射、御、书、数六种科目。汉以后指《诗》

《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儒 学派的基本著作。经:六经的正文。传:解 释经的著作。

(18)通:普遍。

(19)嘉:赞许。

[导读]  《师说》是韩愈说理文中的一 篇杰作。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说明从师的必 要性和从师的途径,并批判当时人们不重视 从师的不良风气和封建传统的师道观念。这 篇文章发挥了散文的战斗性功能。

《师说》属于议论性的散文,所以注重 立论的独到,论证的有力。文章运用逻辑推 理,摆事实、讲道理,先从正面阐释,再从 反面批驳,以大量的例证令人信服,使文章 显得很有力。这种写法对后人启发很大。

    送董邵南序

(14)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 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 适兹土,吾知其必人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qiáng)

仁者,皆爱惜焉。矧(shěn)燕赵之士, 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 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耶?聊以吾子之行 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⑥,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其乎?为 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作者简介]  韩愈见前。

[简注]  ①燕赵:战国时燕国位于今河 北北部、辽宁西部一带;赵国位于今山西北 部、河北西部一带。

②有司:这里指主持进士考试的礼部官 员。

③利器:喻杰出的才能。

④兹土:指当时河北卢龙、成德、魏博 三镇,都自置官吏,不受朝廷节制。

⑤矧:况且。

⑥望诸君:即乐毅,战国时燕国名将,

辅燕昭王成霸业,后遭诬陷归赵,封于观 津,称“望诸君”。

⑦昔时屠狗者:战国末,高渐离屠狗于 燕市。为报其友荆轲刺秦被杀之仇未遂而

(15)

死。这里泛指不得志的豪杰义士。

[导读]  “序”,是赠言文章,唐始,

盛行该文体。当时河北藩镇强大,招纳士人 做他们的幕府,颇有割据之意。董邵南举进 士,不得志,将往河北游。文中对董邵南的 不得志表示同情,而对他投托藩镇又不赞 成,故隐有讽劝之意。全文精短,但一唱三 叹,一波三折,层层递进,文笔畅快而又浓 郁,既有正义感,又有人情味。

(16)

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选自《唐柳先生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 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 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为 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 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

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 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 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 神寒骨,悄枪幽邃(11)。以其境过清,不可 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12), 隶(13)而从者:崔氏二小生(14),曰恕己,

曰奉壹。

[ 作 者 简 介 ]   柳宗元 ( 公元 773 ~ 819),唐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

(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官至礼部 员外郎。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失败

(17)

后,被贬为邵州(今湖南宝庆)刺史,再贬 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后病死在柳州 任上。

柳宗元与韩愈皆倡导古文运动,同被列 入“唐宋八大家”,并称“韩柳”。他的文 学创作非常丰富,长期的贬谪生活,使他有 机会接近下层人民,了解社会现实,所以他 这时的诗文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 许多重要方面,同情人民疾苦,有强烈的现 实意义。他的散文长于政论、寓言和山水游 记,立意清新,章法严谨,语言精炼,具有 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诗风格清峭。著有《柳 河东集》《河东先生集》。

①篁竹:竹林。

②如鸣珮环:即“如珮环鸣”。珮、环:

都是古人佩带在身上的玉制装饰品,走路时 相 碰 撞 。 用 此 形 容 水 声 和 谐 动 听 , 故 云

“鸣”。

③全石以为底:全石:整块石头。全:

一作“泉”。作“泉”,则本句应断为“泉,

石以为底”。

④卷石底以出:即“石底卷以出”。以:

而。

⑤“为坻”二句:坻:水中高地。屿:

小岛。坻:不平的岩石。岩:有石窟的岩石。

⑥“青树”三句:蔓:蔓草。蒙络:遮 蔽缠绕。摇缀:摇动相连。披指:被风吹动

(18)

的样子。

⑦可:大约。

⑧佁然:痴呆不动的样子。佁:原作

“怡”。

⑨俶尔远逝;俶尔:突然动起来。逝:

往,去。

⑩翕(音 xī西)忽:轻快疾速的样子。

(11)悄怆:冷寂悲伤。一说,寂静的 意思。邃:深。

(12)“吴武陵”句:吴武陵:信州人,

元和初进士。元吴平度裴济时,曾献策,后 为韶州刺史。柳宗元谪永州时,吴武陵亦在 永州。当柳宗元为柳州刺史时,吴武陵北 还。龚古:作者友人,未详。

(13)隶:附着。

(14)崔氏二小生:崔简之子。按,崔 简是作者的姐夫。

[导 读]  在我国古典文学的发展过程 中,山水游记应该说始于柳宗元。《至小丘 西小石潭记》是他的“永州八记”中最精彩 的一篇。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全文突出描写了 小石潭环境的幽美静穆,写水、写鱼、写树 木、写岩石,写得很细腻,笔调又很清新。

显示出作者善于用清词丽句描画它们的细 微之处,又能用明快的笔触,勾勒出整体形 象,宛如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图画。尤其是

(19)

文中对清冽空明的潭水中活泼生趣的游鱼 描写,用笔清妙,更使作品增添了神韵色 泽。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一篇语言精 美,形象逼真的优秀山水游记。全文布局紧 凑,构图简明,描写生动,逼真细致,语言 精洁,含蓄不露,这正是柳文“清深”、“峻 洁”的特色。他的笔中有情,那贬官后羁旅 孤寂的心情,隐约可见。因此全文有着一种 高洁、幽邃、凄清的美。文中大体上用韵,

句子很短,但句句实在,没有空泛之语。巧 妙、适当的比喻丰富了形象,使人产生联 想,又丝毫无矫揉做作的感觉。

    捕蛇者说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 木尽死,以啮(niè)人,无御之者。然而 得腊(xī)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

、瘘、疠(luān wǎn lòu lì此四者乃病 名),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 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 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sì)

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 者

(20)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 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 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 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 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 之生日蹙(cù),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 入,号呼而转徙(xì),饥渴而顿踣(bó)

(11),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 死者相藉也。曩(nǎng)与吾祖居者,今其 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 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hu ī)突乎南北(12),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 得宁焉。吾恂恂而起(13),视其击(fǒu),

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sì)之,

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14)。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 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 此 , 比 吾 乡 邻 之 死 则 已 后 矣 , 又 安 敢 毒 邪?”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 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 说,以俟(sì)夫观人风者得焉(15)

[作者简介 ]   柳宗元,字子厚,今山

(21)

西永济县人,是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和著名的 文学家,与韩愈同为古文运动的主要人物,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长期受贬谪,作 品能反映社会许多重要方面,同情人民疾 苦。其散文有独特艺术风格,成就甚高。

[简注]  ①黑质而白章:皮层的底子为 黑色,上有白色的花纹。

②啮:咬。

③腊:晾干。饵,药饵。

④大风、挛、 、瘘、疠”:大风,麻 疯病。挛、 、手足弯曲不能伸展的病。瘘、

疠,脖子肿、恶疮。

⑤三虫:脑、胸、腹部的虫。

⑥岁赋其二:每年征收两次。

⑦戚:忧愁的样子。

⑧若毒之乎:你认为干这事很痛苦吗?

⑨病:这里是困苦到极点的意思。

⑩蹙:窘迫。

(11)顿踣:劳累困顿而至倒毙。

(12)隳突:骚扰。

(13)恂恂:小心谨慎。

(14)齿:指年龄。

(15)观人风者:考察民风的人。唐避 太宗李世民讳,将“民”改用为“人”。

[导 读]  本文写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 司马期间。全篇通过捕蛇者之口,记叙了蒋 氏一家三代冒死捕蛇,抵偿赋税的悲惨遭

(22)

遇,以及当时百姓在苛捐杂税的重压下十室 九空、非死即迁的痛苦生活,深刻地揭露了 统治者横征暴敛、残酷掠夺人民的罪行。作 者对劳动人民的不幸寄予深厚同情,把矛头 直指官府悍吏,殊为可贵。全文自始至终将 毒蛇与赋税相互比照来写,形象、深刻,极 富感染力。

(23)

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卷八十三)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合 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家(zhǒng) 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 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其字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

“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

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予 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

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 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

⑩也。既其出,则或咎(11)其欲出者,而予 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 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 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

(24)

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 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 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12 ) 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 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 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 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13),何可胜道也哉?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14),长乐王 回深父(15),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16)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 作 者 简 介 ]  王安石(公元 1021 ~ 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字 介甫,晚年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市)

人。他出身于中下层官僚家庭,年十七八即 以天下为己任。做地方官时,颇有政绩。任 宰相时,主张改革,推行新法,由于旧党的 不断反对,屡次罢相,屡次起用。晚年退居 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荆国公。

王安石一生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 斗争,他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 起来,主张为文须“有补于世”。其诗颇多 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 政治主张和抱负,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

(25)

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 多而风格高峻。所著《字说》《钟山日录》

等,多已散佚,现存的有《临川集》《临临 川集拾遗》《王荆公诗文集》等。

[简注]  ①褒禅山:在今安徽省含山县 北十五里。

②“唐浮图”句:浮图:梵语的译音,

也译作佛陀、浮屠、佛图、有佛、佛教徒、

佛塔等意义,这里指和尚。慧褒:唐代的一 个名僧。舍:筑室居住,这里作动词用。

③禅院:佛寺。禅:梵语“禅那”的省 称,静修的意思,后来泛指与佛教有关的人 和物。

④庐冢:房舍和坟墓。

⑤阳:南面。古代以水北、山南为阳。

⑥记游:在游览处题字留念。

⑦窈然:幽暗深远的样子。

⑧怠:懒惰,指懒于前进。

⑨不能十一:不到十分之一。

⑩明:照明。

(11)咎:责怪。

(12)相:辅佐,帮助。

(13)莫能名:不能弄清真相。

(14)庐陵萧君圭君玉:庐陵:今江西 省吉安县。萧君圭君玉:萧君圭,字君玉。

(15)长乐王回深父:长乐:今福建省 长乐县。王回深父:王回,字深父,宋代理

(26)

学家。

(16)“余弟”句:王安石兄弟七人,

王安石行三。王安国,字平父,行四,《宋 史》说他“以文章闻于世。”王安上,字纯 父,行七。

[导读]  《游褒禅山记》是一篇游记形 式的说理文。这篇文章通过一定的具体事 例,运用高超的艺术技巧,精确而充分地阐 述一种人生哲理,反映了王安石在变法前夕 的思想风貌,表现了他作为政治改革家的学 识、见解、魄力和气度。

宋人的文章好发议论,王安石尤为议论 超群著称。《游褒祥山记》一文重点就是抒 发作者的“叹”和“得”。文章以记游为先 导,由记叙带出议论、感想,说理则层层相 关、环环相生,从中寄托政治上积极进取的 情感,体现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执着追求 的精神。

这篇文章的结构文式比较新奇,虽题为 游山,但意在说理,前面的记游为后面的哲 理做好铺垫;后面阐发的哲理又是前面的记 游必然导致的结果,并处处紧联着前面的记 游,做到言之有据,严丝合缝。本文还采用 灵活多变的笔法,将记途、写景、抒情、议 论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文笔极富曲折变 化之妙,《游褒禅山记》行文流畅,尤其是 巧用了虚词,全文共用了 20 个“其”字,

(27)

或指代人事景物;或增强语辞力度;或绾连 上下文意;或增添词句韵律,显出王安石散 文追求语言的简峻、瘦硬的特色。

纵观整篇文章,可以说,浩荡的文气、

精确的语言、缜密的构思、深邃的哲理,自 然地构成了王安石这篇散文的独特的艺术 风格。而其中所表现的高尚的志趣、勇敢的 品格更给后人以有益的启示。

    读孟尝君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

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 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 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 盗之出其门,此士所以不至也。

[作者简介 ]   王安石,字介甫,江西 临川人。少时随父奔走南北,立“矫世变俗 之志”。宋神宗时,两任宰相,推行变法主 张,列宁称他为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 家。诗歌散文皆有成就。尤其散文在唐宋作 家中享有盛名。

[简注]  ①孟尝君:战国时齐国贵族田 文,相传他门下多养食客至数千名。

②卒:终于。

③特:不过。鸡鸣狗盗,秦昭王囚孟尝

(28)

君欲杀之,孟尝君使从求救于昭王宠姬,姬 索要孟尝君之白狐裘献于姬,始被开释。孟 尝君连夜逃走,至函谷关,关法规定鸡鸣后 方能开关放人。昭王悔,派兵追赶。正好孟 尝君食客有能模仿鸡鸣者,引动群鸡齐鸣,

他便逃出了秦国。

④南面:古代以面向南坐为尊。“天子 南面而立,诸侯北面而朝”。这里指称王。

[导读]  孟尝君曾为齐相,《史记》有

《孟尝君列传》。世代以来,号称孟尝君能 养士,连鸡鸣狗盗之徒也能为他所用,发挥 一技之长。对此,历史上从未有人发过异 论。王安石指出孟尝君养士,只获得鸡鸣狗 盗的帮助,实际并未算真正的士,这是读史 的新见解。可谓翻历史定案,发人所未发,

言人所不敢言,又言之成理,使人耳目一 新。而文章极为精悍,毫无枝叶,又可谓字 字千钧。不愧为读书心得之名作。

    答司马谏议书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 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 异故也。虽欲强聒(guò),终必不蒙见 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辩。重念蒙君 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 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29)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

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 以为侵官(11)、生事、征利(12)、拒谏、以 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13),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14),以授之于有司,

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15),以兴利除弊,

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

(16),难壬人(17),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 多(18),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 事(19)、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20), 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 众何为而不汹汹然(21)?盘庚之迁,胥怨者 民也(22),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 怨者故改其度(23):度义而后动(24),是而 不见可悔故也(25)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 为,以膏泽斯民(26),则某知罪矣;如曰今 日当一切不事事(27),守前所为而已,则非 某之所敢知。无由会晤(28),不任区区向往 之至(29)

[作者简介]  王安石(见前篇)

[简注]  ①某启:古人在信稿和文稿上 常用“某”代替自己的姓名。某启,这里指 王安石写信。

②窃:谦词,表敬意。游处,指同游共 处,交往。

(30)

③所操之术:所采取的政治主张。术,

方法。

④强聒:勉强解释。聒,原指语声喧杂,

这里是多话的意思。

⑤见察:被了解。

⑥重念:又想到。

⑦于反覆不宜卤莽:在书信往返中不应 简慢无礼。

⑧所:指变法的原因。

⑨天下之理得矣:世间的道理就明确 了。

⑩见教:这里是反话,指被批评、指责。

(11)侵官:侵犯了官员的职权。

(12)征利:指掠夺民财。

(13)以谓:以为。

(14)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议订法令 制度,又经过朝廷讨论修改。

(15)举:实施。

(16)辟:排除。

(17)难壬人:批驳巧辩的人。壬人,

佞人,即善于诡辩的诌媚之人。

(18)怨排:怨恨、诽谤。

(19)不恤:不顾及。

(20)变此:改变上述恶劣风气。

(21)汹汹然:大吵大闹貌。

(22)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商朝盘 庚迁都殷时,群起反对的是国人啊!胥,都。

(31)

(23)度:计划。

(24)度义而后动:考虑到应该这样 做,然后行动。

(25)不见:不会发现。

(26)膏泽:给予恩泽。

(27)一切不事事:什么事都不做。

(28)无由:没有机会。

(29)不任:不胜。区区,诚心。向往 之至,仰慕到了极点。

[导读]  谏议,古官名,即谏议大夫,

司马谏议即司马光,他是反对王安石变革的 首领,本信写于王安石执政后的第二年。此 前,司马光曾给王安石写过一封长信,列举 王安石推行新法的弊端。本文没有对指斥者 逐条具体地反驳,而是从根本上指出司光的 保守观点是错误的。他从哲学、历史的高 度,摆脱琐碎的讨论,高屋建瓴,着眼宏观,

读来使人感到眼界开阔,气度非凡。本文颇 能体现王安石政治家、改革家和文学家的风 格。

(32)

《论语》

   论学六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

乎?”(《学而》)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 之文也。”(《公冶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 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 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 省(xǐng)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 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作者简介 ]   《论语》主要记录孔子 的言行,其中少部分也记载了他的弟子的言 行。孔子(前 551~前 479 年),名丘,字 仲尼。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县)

人,我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 派创始人。早年做过“委吏”、“乘田”等 小官,后做过鲁国的“司寇”。据传他有弟 子三千,出类拔萃的有 72 人。他曾先后编 修、册订《诗》《书》《春秋》等书,为我

(33)

国 古 代 文 化 的 整 理 和 传 播 作 出 了 重 要 贡 献。

[简注]  ①孔文子:卫国大夫。“文”

是他死后的谥(shì)号。

②敏:指理解得快。

③“耻”,以……为耻,意动用法。

④由:孔子弟子,姓仲,名由,字子路。

⑤齐:用如动词,看齐,赶上别人。

⑥内自省:内心作自我检查。

⑦从:效法。

[导读]  这六则言论,主要从学习态度 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精辟论述了有关学习的 一些重要问题。这些看法直到今天,仍具有 令人信服的科学性和有效的实用性。

在学习态度方面,他主张“不耻下问”,

“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择 善而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这种虚心和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无疑是广 大学有所成的人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

在学习方法方面,他提出了“温故知 新”,举一反三的观点。几千年来,一直为 广大学子奉为最基本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34)

《左传》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

(guì)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未能 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

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 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 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 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 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判日:

“未可。”齐人三鼓,判曰:“可矣。”齐 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 其辙,登轼(shì)而望之,曰:“可矣。”遂 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 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⑧,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mí),故逐之。”

[作者简介 ]   《左传》,相传是春秋 末年左丘明解说《春秋》的一部著作,故名

《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传”,

(35)

即解释的意思。《左传》是《春秋左氏传》

的简称。书中记载了春秋时代各国内政、外 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书中表现的主要是 儒家思想。例如它反对迷信天道,而重视民 众意愿。对统治者之间的政治斗争、战争冲 突的纪录描写,也是忠于史实,同时又很有 文采。尤其是它对当时的谋臣和外交官等人 的辞令写得十分委婉,表现出很高的说话艺 术,又很善于描写战争,它不是简单在叙述 战争的过程,而是分析展示影响战争胜败的 政治、经济、人心等诸多因素,把战事写得 深刻、曲折、引人入胜。因此,它既是一部 历史著作,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著作。

[简注]  ①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 684 年。

②公:指鲁庄公。

③乡:春秋时国都及其近郊设乡,是当 时的行政区划,不同于现在的“乡、村”。

④肉食者:指贵族,做大官的人。

⑤鄙:鄙陋。这里指眼光短浅,缺少见 识。

⑥衣食:指用来养生的物质。“安”是 养的意思。“专”,独享。

⑦牺牲玉帛:“牺牲”,指祭祀用的牛、

羊等牲口。“玉帛”,宝玉、丝绸之类,作 剿祀用。

⑧竭:指勇气已尽。

(36)

⑨辙乱:战车的轨迹混乱。

⑩靡:倒下。

[导读]  本文是《左传》中精短而有 名的一篇。它记叙的是齐鲁两国长勺之战。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引 用了这段文章并作了分析。文中着重就凭什 么去作战和为什么追击,记叙曹刿的论战思 想,而对双方具体的打杀,未着一字。文章 一波三折,很有韵致。体现了《左传》的特 色。

(37)

《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

(yì)丽。朝服之冠,窥镜,谓 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 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 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 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 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 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 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

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 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 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 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 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 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 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

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 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 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 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

(38)

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

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 谓战胜于朝廷。

[作者简介 ]   《战国策),又称《国 策》,传为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所辑 录,西汉时经刘向整理,并按西周、东周、

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 山等 12 国次序编排,计 33 篇。书中反映了 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 活动情况和当时的社会面貌。主要记载了谋 臣游说各国的活动和相互论辩时所提出的 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这虽是继《春秋》、

《左传》之后的又一部史书,但在写作艺术 方面较之前者又有所发展。记事写人十分生 动,语言犀利流畅,尤长于运用寓言故事说 明事理,富有很强的鼓动性。因此,它又具 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简注]  ①修:长,这里指身长。

②昳(yì)丽:光艳美丽。

③窥镜:照镜子。

④美我;以我为美,认为我美。

⑤私:偏爱。

⑥蔽:受蒙蔽而不明智。刺:指责。

⑦谤讥:议论或指责过错,无贬义。

(39)

⑧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意谓内政修明,不须加兵,即可取胜。

[导 读]  国君能否广开言路,纳谏除 蔽,修明政治,实关国家兴亡大事。但一开 口便直言苦谏,往往会使刚愎自用、唯我独 尊的封建国君产生抵触情绪,从而达不到进 谏的目的,甚至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邹忌 则从私事说起,随后类比国事,使威王从中 得到启迪。这种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由生 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的比喻说理方法,委婉 顺听,能收到更好的进谏效果。

文章结尾记述了“数月之后,时时而间 时;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虽然用 的是夸张写法,然而在当时的情况下,君骄 臣媚,邹忌敢于进谏,善于进讽谏,从而使 齐威王在一定程度上纳谏除蔽,修明政治,

也确是难能可贵的事情。

(40)

司马迁    报任安书

(节选自《报任安书》)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

(tì tǎng)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

《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 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 语》;孙子膑(bīn)脚,《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 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 发愤之所为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 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

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 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 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 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xuān yuán),

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 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 天下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 未就,适会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 无愠(yùn)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

传之其人,通邑(yì)大都,则仆偿前辱之 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

难为俗人言也。

(41)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 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戮笑,以汗辱先人,亦 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 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 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 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 引于深藏岩穴邪?故从俗浮沉,与时俯仰,

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 与仆之私指谬乎?今虽欲周王,曼辞以自 解,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 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 陋。谨再拜。

[作者简介 ]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

(今陕西韩城县)人。其父司马谈,是历史 学家,在汉武帝时做太史令,亦通天文星历 和《易经》,兼好黄老之学。司马迁二十岁 时,开始游历,到过南北许多地方。游历之 中,他很注意了解古代传说、历史,井考察 山川形势和风土人情,后来他又奉命出使西 南并扈从汉武帝封禅,这些旅行对他写作

《史记》有很大帮助。汉武帝元封三年,他 继其父出任太史令,更是博览古籍,收索史 料。汉武帝天汉三年,司马迁因同情李陵,

受了宫刑,为了完成《史记》,他才忍辱活 下。直到基本完成《史记》,他便辞世。《史 记》记述上自黄帝,下至汉武之间大约三千 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同

(42)

时,《史记》的文笔优美流畅,也是很受人 称道的散文。

[简注]  ①倜傥:豪迈,不受拘束。

②文王拘而演《周易》:传说周文王被 殷 纣 拘 禁 在 牖 里 时 将 八 卦 推 演 为 六 十 四 卦,成为《周易》的骨干。

③厄:困厄,指孔子在陈地和蔡地受到 当地人的围攻和绝粮之困。

④左丘:鲁史官。《国语》,史书,传 为左丘明撰著。

⑤孙子膑脚:孙子,战国时著名军事家 孙膑。膑脚,孙子曾被其同学庞涓骗入魏 国,割去他的膑骨(膝盖骨)。有《孙膑兵 法》传世。

⑥不韦:即吕不韦,战国末为商人,后 为秦初宰相。始皇十年,令吕举家迁蜀,吕 自杀。《吕览》,即《吕氏春秋》。

⑦《说难》《孤愤》:是法家学派代表 人物韩非所著《韩非子》中的两篇。

⑧九回:九转。形容痛苦之极。

⑨闺阁之臣:指宦官。闺、阁,均为宫 中小门,指皇帝深居的内廷。

[导读]  本篇是节选自《报任安书》的 后半部分。在这一节里,作者抒发了对人 生、对事业的见解。尤其是对富贵的蔑视,

对圣贤发愤著书的追慕,历来激励人们从逆 境中发愤图强,自强不息。因此,这一段文

(43)

字也成了人们有口皆碑的名言。人生一世,

难免有困顿挫折,有的人就此消沉,默默一 生;有的人却愈加发奋,终有所成。这靠的 是一种精神。读了司马迁这篇文章,对此当 有更深的领悟吧。

(44)

郦道元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 处;重岩迭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②,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 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 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 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 猿长啸,属引凄异(11),空谷传响,哀转久 绝(12)。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13), 猿鸣三声泪沾裳!”

[作者简介 ]   郦道元(?~公元 527 年),字善长,北魏范阳(今河北琢县)人。

袭父爵。曾任尚书主客郎,东荆州刺史,御 史中尉。因得罪权贵,迁陇西,为率雍州刺 史萧宝夤(yín)杀害。他一生好学,博览群 书,著《水经注》 40 卷。《水经》是我国 古代的一部地理著作,然其内容简略,又多 谬误。道元博采众说,充分利用当时所能收 集到的资料,并历尽艰辛,亲身实地考察,

补充和修订了《水经》之不足,写成了《水

(45)

经注》一书。它不仅是我国古代的一部重要 地理著作,而且是一部脍炙人口的散文作 品。在我国文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简注〕  ①蟑:像屏障般的山峰。

②亭午夜分:正午和半夜。

③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④襄陵:漫淹到山岗。

⑤沿溯:沿,顺江而下;溯,逆流而上。

⑥御奔:驾着奔马。

⑦绝 :极高极陡的山。 ,顶部呈 凹形的山。

⑧清荣峻茂:指水清、树荣、山高、草 茂。

③晴初霜旦:初晴的日子,结霜的早 晨。

⑩涧肃:溪涧寂静。

(11)属引:连续不断。

(12)哀转:悲哀宛转。

(13)巴东:郡名,在今四川省云阳县、

奉节县一带。

[导 读]  文章描绘了长江三峡的地理 形胜及其四季的景色,展示万里长江中一段 特别雄奇秀丽的画卷。全文分四段。首段总 写三峡重峦迭障,雄伟峻拔的山势。着笔在

“连”和“峻”上。后三段分写三峡四季不 同的景色。

夏季着重写水。“襄陵”,写出水势之

(46)

大;“阻绝”,则写出了水流之急。冬春二 季,先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给人以 优美宁静的感受,与上文的“滔滔巨浪”形 成鲜明对照。接写绝 、怪柏、悬泉、瀑 布,使读者于雄奇中领略到秀丽的情趣。最 后用“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总括前文的描 述,表现了作者对景欣然的感情。为避免重 复,秋天的景色,只着重写了三峡的猿鸣。

以“林寒涧肃”为背景,衬托出三峡猿鸣的

“凄异”“哀转”,显得生动、逼真,富有 特色。

(47)

王  勃    滕王阁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 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 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 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 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槃(qǐ)戟遥临;宇文新 州之懿(yì)范,輶帷暂驻。十旬休假, 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坐。腾蚊起凤,

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燎水尽而寒潭 清,烟光凝而幕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 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fú)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

即山峦之体势。

披绣闼(tà),俯雕甍(méng)。山原 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 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 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骛(wù)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鼓蠡(lí) 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俯畅,逸兴遄(chuán)飞。爽籁

(48)

(lài)发而清风生(11),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suī)园绿竹(12),气凌彭泽之樽(13); 邺(yè)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

二难并。穷睇眄(tì miàn)于中天,极娱游 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 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 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 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

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hūn)而不见(14), 奉宣室以何年(15)

嗟乎?时运不济,命途多舛(chuǎn)。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 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16)?所赖 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 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 觉爽(17),处涸(hé)辙而犹欢。北海虽赊

(shē),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 穷途之哭(18)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

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宗悫(què)

之长风。舍簪芴(zānhù)于百龄(19),奉 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玉树,接孟氏之芳 邻。他日趋庭,叨陪鲁对;今兹捧袂(mèi)

(20),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

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

(49)

(21),梓泽丘墟(22)。临别赠言,幸承恩于 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

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

各倾陆海云尔(23)

[作者简介 ]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 门县(今山西稷山县)人,其祖父王通,乃 隋末的著名学者。王勃六岁时即可作文章,

不到二十岁即应举及第,并授受官职。当时 诸王斗鸡,他替沛王李贤作了篇《檄英王斗 鸡文》,唐高宗认为他挑拨两王关系,将他 逐出沛王府。后来曾任虢州参军,又因罪除 名。他父亲也受株连被贬为交趾(今属越南 北部地区)令。上元二年,王勃往交趾省父,

十一月过海落水而死,此事发生于作此文后 数月。王勃与同时的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并称“初唐四杰”。

[简注]  ①豫章:膝王阁在今江西南昌 市。南昌,汉豫章郡治。

②洪都:汉豫章郡,唐改为洪州,设都 督府。

③星分翼轸:《晋书・天文志》,豫章 属吴地,吴越扬州当牛斗二星的分野,与翼 轸二星宿相邻。

④襟三江句:以三江为襟,以五湖为 带。三江,长江下游的江河。五湖,亩方大 湖的总称。

⑤蛮荆:古楚地。瓯越,古越池。

(50)

⑥徐孺句:东汉名士陈蕃为豫章太守,

不纳宾客。唯徐来后来设一睡榻。徐孺,徐 孺子的省称,名稚,南昌人,隐士。

⑦采:官吏。

⑧十旬休假:唐制,每隔十日官吏休 沐,称“旬全”。假通“暇”。

⑨孟学士:名未详。下文的王将军也是 一样。

⑩帝子:指滕王李元婴。下文的天人,

同上。

(11)爽籁:乐管参差的排萧。

(12)睢园:梁孝王的竹园。

(13)彭泽:县名,陶潜曾为彭泽令,

这里代指。

(14)帝阍:天帝的守门人。这里指朝 廷。

(15)宣室:汉未央宫正殿,为皇室中 召见大臣和议事之处。这里指在宣室中召见 他,任命他官职。

(16)“窜梁鸿句”:梁鸿,东汉人,

得罪章帝,避居齐鲁、吴中。明时,政治清 明的时代。

(17)贪泉:在广州附近的石门,传说 饮此水后会贪得无厌。

(18)阮籍句:阮籍,字嗣宗,晋代名 士。史籍载“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 所穷,辄恸哭而反。”

(51)

(19)簪笏:冠簪、手版,官吏用物,

这里代官职。百龄,百年。

(20)捧袂:举起双袖,表示恭敬。

(21)兰亭:在今浙江绍兴市附近,王 羲之于永和九年曾与客宴会于此,行修禊 礼。

(22)梓泽:晋石崇的金谷园,故址在 今洛阳市西北。

(23)请洒二句:《诗品》中有“陆(机)

才如海,潘(岳)才如江。”意谓请诸位展 露挥洒陆机、潘岳般的文章的文采与才华。

[导读]  滕王阁与黄鹤楼、岳阳楼并称 江南三大名楼。名楼须有名文,方是珠联壁 合,相映生辉。岳阳楼有范仲淹的《岳阳楼 记》,黄鹤楼有崔灏的名诗《黄鹤楼》,而 膝王阁呢?就是有这篇《滕王阁序》。此楼 乃滕王(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在那里主 持修建的邑阁。本文是一篇著名的骈体文。

作者巧妙地将古代典故中受人传颂的美谈 与眼前的情景结合起来,典故用得虽多却充 实、得体,能为表达主题服务,丝毫不显生 涩和罗列。词藻华丽,名句叠出,为后世所 传诵,并衍生些许故事。正如此,它在文学 史上一直居有很重要的地位。

(52)

刘禹锡    陋室铭

  

山不在高,在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 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īn)。苔 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 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 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作者简介 ]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 人。自称是汉代中山王刘胜后裔。曾与柳宗 元等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提出 一系列改革主张。改革失败后,被贬为朗州

(今湖南常德)司马,后又做过许多地方刺 史,晚年迁太子宾客。他是唐代中叶杰出的 作家,尤以诗的成就最高。

[简注]  ①陋室:狭小而陈设简陋的房 间。

②馨:能散布到远方的香气。

③鸿儒:泛指博学之士。

④白丁:本指平民,这里指不学无术之 人。

⑤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⑥金经:即《金刚经》。佛教经典。

⑦丝竹:指弦乐管乐。

⑧案牍:官吏日常处理的文件。

(53)

⑨子云:汉扬雄字,西蜀人。“子云亭”,

即指其住所。

⑩何陋之有:此句式表宾语提前,意即

“有何陋”。

[导 读]  虽是陋室,只要室主品德高 尚。才华卓绝、兴趣博雅,则陋室远胜豪华 别墅了。文中流露了作者清高雅致、孤芳自 赏、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文章由比兴 手法导入,然后陈述几件富有典型性的主人 品德和生活内容,最后以古代贤哲之语巧妙 作结,短小精炼之极,清新别致。全文以四 言为主,间以五言、六言,有如诗句,节奏 明快,朗朗上口。本文正是以其情趣和艺术 成为历代传诵的佳作。

(54)

杜  牧    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wù),阿 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 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 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 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

囷囷(qūn)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 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

(11),春光融融(12);舞殿冷袖(13 ),风 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 yìngqiáng),王子皇孙,

辞楼下殿,辇(niǎn)来于秦。朝歌夜弦,

为秦宫人。明星荧荧(14),开妆镜也;绿云 扰扰(15),梳晓鬟(huán)也;渭流涨腻(16), 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

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 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17),而望幸 焉(18);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

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 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chēng)玉石,金块珠砾(19),弃掷 逦迤(20),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

(55)

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zīzh ū)(21),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 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钉头磷磷,多于在庚之粟粒;瓦缝参差,多 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 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 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22),日益骄 固。戌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23),可怜 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 秦者(24),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 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 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25),谁得而 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 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作者简介 ]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 年(今陕西西安市东)人。进士。历任黄州、

池州、湖州等州刺史、中书舍人。史传称他

“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 尤切至。”他很关心时事政治。博学多才,

尤以诗著名,因他是杜甫之后的重要诗人,

文学史上称之为“小杜”。

[简注]  ①一:统一。

②兀:光秃了。

③隔离:遮蔽。

④二月溶溶:渭水和樊川缓缓地流动。

⑤廊腰缦回:走廊宽而曲折。

(56)

⑥檐牙高啄:屋檐像鸟嘴向上噘起。檐 牙,屋檐突起,像牙齿一般。

⑦抱:随着,顺着。

⑧钩心斗角:屋角向心,像钩一样,互 相联系;屋角相向,像兵戈相斗,

⑨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盘旋,

屈曲,像蜂巢,像水中的旋涡。

⑩复道;楼阁之间架木构成原通道。

(11)暖响:歌声响起,似给人以暖意。

(12)融融:和乐。

(13)冷袖:舞袖生风,似带来阵阵寒 气。

(14)荧荧:明亮的样子。

(15)扰扰:纷乱的样子。

(16)涨腻:涨起了飘浮着脂膏的水。

(17)缦立:久立。

(18)幸:封建时代,特指皇帝到某处。

(19)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宝鼎当 铁锅,把美玉当石头,把黄金当土块,把珍 珠当石子。

(20)迤逦:连续不断。这里有到处都 是的意思。

(21)锱铢:古重量单位名,这里言其 极小。

(22)独夫:指秦始皇。

(23)楚人一炬:指项羽公元前 206 年 领兵入咸阳,并烧毁秦宫殿事。

(57)

(24)族:灭族。作动词用。

(25)递:顺着次序传下去。

[导 读]  阿房宫,秦始皇所建造的宫 苑,故址在今陕西咸阳县境内。本文作于唐 敬宗宝历年间。作者在《上知己文章启》中 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职房宫 赋。”文章借阿房宫的兴建及毁亡为题材,

用夸张手法,揭露了秦始皇时代统治者的荒 淫无度,民怨积厚,以致国灭身亡,为后世 笑,以此讽喻当朝。文章为赋,以整句为主,

词藻华丽,气势宏伟,结束议论精辟,发人 深省。历代传为名篇。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 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

案: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句,論君子之學,需內外兼重;

兼服天下之心:高上尊貴不以驕人,聰明聖 知不以窮人,齊給速通不爭先人,剛毅勇敢不

董少華 在伊春公安局工作的董少華 1975 年就開始偷聽鄧麗君的歌曲了。現年 60 歲 ( 按: 2013 年 ) 的 董少華說,自己是在

,非地之道,人之所以道也。」(〈儒效〉)因 此,「君子理天地」係指君子於天地間理成「人

• 孟子之少也,既學而歸,孟母方績,問曰:「學所至

無論你找到多少個證據,你也會發現,不少答案都是由圖畫告訴你的。先看

《論語 陽貨》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