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社區教育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一節 社區教育 "

Copied!
6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社區教育

壹、社區的內涵

社區(community)是一個從外國移入的概念,其可以切入界定 的層面甚多,例如從人口組成、地理環境、行政單位、居住空間、成 員關係等社會、地理、行政、心理等不同的角度(王政彥,2002)。

根據Dictionary(II)(David,1985)的解釋,社區係指「所 有居住在某地區、城市的人;或指人們所居住的地區、城市」。【牛 津英文字典】(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對社區的解釋則 指「生活在同一地區的人群集合」。而Kuper 和Kuper(1996)所編 的【社會科學百科全書】(The Social Science Encyclopedia),

對「社區」一詞有更明晰的說明,以集合的角度來看,社區通常指居 住在某個特定物理空間或地理區域(如鄰近之區、城市、村莊等)的 群體,或者是指「具有共同特徵、歸屬感或有所互動的一社會實體(如 種族、宗教、學術的社區)」(高家斌,2002)。

Clark(1987)分析文獻,歸納出五種社區的觀念:(1)社區即 一群人的聚集;(2)社區即一個地理區域(territory);(3)社 區即分享活動;(4)社區即緊密連結的關係;(5)社區即情感

(sentiment)。此五項除了缺乏採行政區域的觀點外,比較強調社 區 組 成 成 員 的 心 理 層 面 。 因 此 類 似 社 區 認 同 ( community cognition)、社區意識(community consciousness)或生命共同體 等是社區概念中的重要特質或條件(王政彥,2002)。

就中文對社區的解釋,也可發現相似的概念。【大辭典】(三民

書局,1985)對社區的解釋:「指一些人自由結合居住在特定的地域

或界限內,供應一些基本服務,使生活方便、親近而能守望相助,這

個特定的居住區域,便稱為社區」。【社會科學新辭典】(1988)則

(2)

認為,社區的各定義中,唯一的共有因素是「人」,社區是一種功能 相互聯繫在一起的人類群體,其生活於某一特定地區,共同感覺到自 己是一個具有相對獨立性和一定自治性的社會實體(高家斌,2002)。

王政彥認為廣義的社區概念其實包含了形式及實質要件。就形式 要件來看,地理空間或依其所劃定的行政區域可以是必備的條件。從 實質要件來說,社區認同、社區意識及社區發展等相關的心理及社會 因素,則是社區的必備條件。是以社區的界定結合了形式及實質要 件,是指由一群人所組成的社會單位,其形成的原因包含了居住在同 一區域、基於共同的興趣、利益與問題;成員之間透過密切的互動建 立休戚與共的群體關係,以求共同問題的解決或社區整體的發展。若 就狹隘的社區概念而論,社區應具有的實質要件比形式要件來得重 要。換言之,具有形式要件的社區還稱不上是真正的社區,或只是虛 有其名。反之,雖然缺乏形式要件,卻具有其實質要件,則已具有社 區的特質,此時也常作社群觀之。例如網路聊天室所形成的社群或稱 虛擬社區(virtual community)、球場上同一加油陣營的群眾,以 及各種被賦予「××族」稱呼的社會次團體(social subgroup)等(王 政彥,2002)。

將這些「社區」的定義加以分析,可發現有三種因素是組成社區 的重要基礎,亦即「社區」的概念至少包括了三個要素:「一群人」、

「一定的地理範圍」以及「人的社會性」(包括其社會意識、關係和 活動的總稱)(蔡宏進,1985)。

林振春(1993)認為,社區的概念可以包括:

一、社區是一個地理位置。其大小可分為:村落、城鎮、都市、大 都會區等。

二、社區是一種心理互動的團體組織。可以沒有固定的地理疆界,

如學術社區、宗教社區、文化社區等。

三、社區是一個包含各單位功能的系統。這些組成社區系統的單位

可以是正式的團體,如社區理事會;或非正式的團體,如社區

守望相助;可以是組織,如學校、醫院等,這些社區單位在社

(3)

區內互動,其功能在為社區居民提供各種服務。

再從「社區」的實質內涵看,社區的實質內涵早已存在中國社會 好長一段時間,如同以往的氏族國家、宗族組織,現代的祭祀圈、生 活圈和社區等形式,皆是社區的面貌。一般人對於社區的實質內涵有 三點共識:(1)一定的區域範圍;(2)具有某種類似背景的人民;

(3)這些人具有某種互動關係(林振春,1998)。

綜合上述社區的內涵與概念,可將社區歸納為:社區就是有一群 人,共同生活在一定區域內,為建立共同的生活理想,而自然發展出 具有學習生活與服務機制互動關係的社會實體。

依此,本研究所界定探討的社區內涵與概念,界定在桃園煉油廠 地區,是屬於一群人共同居住在一定區域的地理位置,而且研究的對 象則是在此一定區域的地理位置內,自然形成之社區內的正式組織團 體或非正式組織團體,而這些組織團體在其社區內都有相關的學習機 制的互動關係,並且相互提供社區居民各種服務。

貳、社區教育的內涵

社區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育具有知識、技能與社區意識的良好公 民,使得社區民眾具有過社區時代生活的能力,因此居民的社區教育 需求內涵,當以在知識、能力和情意上的發展為重點。陳麗雲和黃錦 賓(民85)將社區教育的內涵分成三大範疇 :知識⁄思想範疇、行為⁄

技能範疇和感情⁄價值範疇,茲依其觀點將社區教育的內涵分述如下:

一、知識⁄思想範疇

陳麗雲和黃錦賓根據學習心理學家布魯姆(B.S.Bloom)將 認知分成六個層次,因此也將社區教育的知識興思考範疇分成 下列四項內涵:

(一)對社區生活或共同問題的知識及資料的掌握。

(二)能理解資料的互為關係,批判的分析問題。

(4)

(三)有能力去引申及推理。

(四)具備分析及評價能力,又可提出創新的建議.

二、行為⁄技能範疇

社區教育在於透過教育策略,使社區民眾學習共同解決社 區問題的能力,此方面的能力,可以包括下列各項內涵:

(一)與社區民眾溝通的技巧。

(二)善於表達對他人的關懷與愛心。

(三)懂得行政與參與會議的技巧。

(四)擁有社區行動和群眾動員的能力。

(五)具備談判、遊說、公共關係及與大眾傳媒合作的能力。

三、感情⁄價值範疇

要讓民眾對社區發生感情,懂得珍愛社區生活環境,具有 良好的社區意識,此方而的社區教育應包括下列各項內涵:

(一)社區認同感。

(二)關心社區公共事務。

(三)建立社區良好的感情聯繫。

(四)充滿為社區服務的熱情。

(五)願意獻身社區公義的精神。

陳麗雲和黃錦賓(民85)曾經融合社區教育的層次內涵與對象,

提出六種針對個人、小組、群體、社區、大眾與政府的工作方法,

對個人可採取領袖訓練和個別訓練、針對小組可採取示範研究和訓

練課程、針對群體可採取個案分析和實踐學習、針對社區可採取經

驗分享和集體行勤、針對大眾可採取宣傳活動和調查報告、針對政

府則採取政策釐定和游說官員。

(5)

社區危機意識的提出是資料傳播的第一步,接著應有系統地提供 社區主義、公民社會、共同生產、服務學習、開放教育、社區發展 與學校社區化等理念知識,使民眾對社區意識產生認同;再來便是 參與社區公共事務技能的訓練資訊之傳播,使前述的六種對象,皆 可以獲得與社區發展有關的知識與資料。(林振春,1998)

參、社區教育的步驟

一、社區教育規劃步驟

一般說來,社區教育活動的推展大概分成五個主要步驟:

(1)社區教育需求或問題的認定;(2)是社區教育組織的成 立;(3)社區教育的目標與方案的決定;(4)資源的運用與 方案的執行;(5)活動成果的評鑑與回饋。(林振春,1998)

(一)從事社區需求評估

1.進行社區居民生活型態的觀察。

2.訪問社區意見領袖。

3.有系統地接觸社區人士。

4.標定目標人選。

(二)擬訂教育班隊組成計畫書

1.建立團體目標、團體聚會的時、地、次數、期限和費用 2.設定成員甄選標準。

3.發出消息以招募成員。

4.設定甄選程序。

5.團體聚會與運作的方式。

6.團體契約的內容。

(6)

7.環境的安排(聚會場地)。

8.召集人的職責。

(三)組成教育班隊

1.成員的定向輔導。

2.討論團體的運作方式和規範。

3.簽訂團體契約。

4.推選各相關幹部負責人。

5.討論活動計劃。

6.分配任務。

(四)進行教育班隊活動 1.引導成員互相認識。

2.了解個別成員的人格特質與心理需求。

3.協助成員參與討論並引導成員相互幫助。

4.維持團體常規以確保順利運作。

5.處理成員流失與新成員加入等問題。

6.提供成員參與學習的機會以培養領導人才。

(五)運用社區資源與擴大跟外界的交流 1.運用媒體以提昇社會聲望。

2.與相關團體聯絡以相互觀摩。

3.爭取參與外界的研討會以提升層次水平。

4.建立書商、圖書館與專家學者名冊以備隨時利用。

(六)進行成效評估與擴大影響

(7)

1.讓參與者提出建議和心得分享。

2.讓召集人提出團體目標的自評結果以引導成員加入評 鑑。

3.讓每位成員提出自己的進步情形與努力方向並引導其 他成員參與。

4.要求每位成員選擇參與其他種類的團體。

對此一步驟,社區教育的推動涉及社區需求的了解、社區 資源的運用、社區教育方案的行銷與社區教育班團隊的組成。

二、社區學習需求的評估

(一)成人學習需求的類型與內容

成人學習需求是為了滿足人類發展需求所為的各項 社區教育活動措施,如果依照需求類型,則比較性的需求 乃是在統計資料上比較兩組社區居民的差異,感覺性的需 求乃民眾在被訪問調查所為之意思表示,表現性需求乃民 眾參與社教活動的具體表示,規範性需求乃研究者或主管 單位所認為應辦之社區教育活動;而學習需求的內容則是 依據需求階層論的五種需求。

(二)需求評估的方法與步驟 1.需求評估的方法

(1)綜合性的意見調查:針對社區內的有力人士、服務 的提供者和消費者,調查其對於服務需求的意見。

此種調查只是意見,並非真正的事實,因此屬於表 現性的需求。

(2)使用者調查:專業工作者常忘記使用者的需求與專

業者認為的需求同樣重要,在服務設計上加入使用

(8)

者的需求評估是絕對必要。當然使用者不可能完全 了解他的需求,此種調查不得作為服務提供的全 部,只能算是感覺性的需求。

(3)利用統計資料:如果統計資料上顯示社區有高比率 的老年人口,便可推論該社區有老年服務的需求,

這是屬於比較性的需求。

(4)專家學者的診斷:有些社教活動不能光從調查資料 得知,有時透過專家學者的診斷,才能真正符合社 會的需要。此外社區教育也具有導引社區品質的責 任,不能完全遵從人民的好惡,因此這是屬於規範 性的需求。

2.需求評估的步驟

(1)決定蒐集資料的方法:有當面訪問、電話訪問、郵 寄問卷或利用現成的資料,如機構的報告和調查統 計資料等。

(2)決定蒐集資料的範圍:人口統計上的資料如:性別、

年齡、婚姻狀況、教育程度、種族、居住社區的期 間、所感受的問題、獲得服務消息的管道、阻礙尋 求幫助的因素以及所需求的服務。

(3)決定蒐集資料的對象:為了讓需求評估所獲得的資 料更為確實,向哪些人詢問消息是非常重要的,是 服務的消費者?有問題的個人?或一般大眾?

(4)決定蒐集資料的時間:需求評估的時間應與社區內 其他重要活動分開,以便社區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 來進行需求評估的工作。

三、社區資源的運用

(9)

(一)社區資源的分類 1.人力資源

人力資源指的是有助於營造者用來協助社區解決 其問題或滿足其需求的個人。如社區內的人士、包括親 戚朋友、學校師生、社團幹部、社區領袖人物、藝文人 士或工廠和企業內的負責人和從業員等,皆是社區營造 的重要人力資源。

2.物力資源

物力資源指的是有助於營造者用來協助社區解決 其問題或滿足其需求的物質,如活動時所需的工具、器 材和物料;或是營造者推勤工作所需的設備、房舍、物 件等。

3.財力資源

財力資源指的是有助於營造者來協助社區解決問 題或滿足其需求的金錢。如活動時所需的經費,以及營 造者從事營造工作所需的花費等,一般皆是以金錢作為 財力資源的代表。活動經費可以來自政府的補助,也可 以是活動的收費或是熱心人士和團體的捐獻。

4.組織資源

組織資源指的是有助於營造者用來協助社區解決 其問題或滿足其需求的機構和組織,如各社區內的社 團、工商企業團體、藝文團體、基金會等,皆是社區營 造最常使用的組織資源。除此之外,一些學校的輔導室 或社會上的非營利機構,亦常協助社區活動的舉辦,這 些皆是從事社區營造時不能忽視的組織資源。

5.自然環境資源

自然環境資源指的是有助於營造者用來協助社區

(10)

解決其問題或滿足其需求的自然景觀和環境,如有助於 社區民民認同的特殊景觀,有助於社區居民共同遊憩活 動的場所,有助於社區居民共同保護的海灘地形等,皆 是從事社區營造者不能忽視的自然環境資源。

(二)運用社區資源的方法

社區資源的運用,應考慮資源的發掘、資源的規劃和 資源的動用等三步骤。

四、社區教育方案行銷

市場行銷是一個活動方案的整體規畫,與傳統教育活動只 重課程教學有很大的差別;因為它是根據市場的需求來規畫活 動,根據活動的對象和特質來從事宣傳,根據參與對象的特質 來設計課程,提供服務以滿足成人的教育需求,並且針對參與 對象的滿足情形,作為進一步規畫活動的參考。邱天助(民79) 認為社會教育活動的行銷過程包括七項:市場調查、市場需求、

需求喚起、活動規畫、廣告宣傳、提供服勝、使用滿足。此一 流程值得成人教育工作者的重視,若要具備一完整的行銷體 系,大致以威斯康辛大學的J.R.Stone(1984)所提出的5P較為理 想,H.L.Harmon(1987)也認為成人教育工作者應該重視這五個 因素。

所謂的5P,指的是:適當的地點(Place)、合理的費用 (Price)、良好的課程(Product)、最佳的宣傳促銷(Promotion) 以及合適的人員(People);這是一個以消費者為導向的成人教 育活動方案規畫設計,首先針對消費者的需求加以調查,並依 據調查結果將消費者加以區隔,以作為設計活動方案的準則。

在設計成人教育活動時,必須考慮:選擇合適的教師、設計良

好的課程、尋找適宜的地點、訂定合理的費用、執行最佳的宣

傳促銷,活動才可能辦得成功。

(11)

(一)市場調查

民間組織依據其特性與組織宗旨,有其特定的服務對 象,如信誼基金會以養育學齡前兒童的父母親為對象,救 國團的社會研究院以青壯年為對象,中國生產力中心則以 企業人力為對象,社會大學文教基金會以臺灣地區所有成 人為對象……。市場調查依據其服務對象的地理分布、人 口特性、社會屬性和文化差異等,分別探求其對該組織的 期望或對該組織擬辦活動的需求程度,便可作為規畫5P 的重要參考。

需求調查或稱需求評估(Needs Assessment),幾乎成 為任何一個成人教育活動方案的首要步驟,此時必須強調 需求調查不能只調查服務對象是否有需要參加某個活 動,因為服務對象表示有需要,只是在受訪當時的直接反 應,未經過深思參加該活動所要付出的成本,也未深思是 否還有其他活動更為重要,因此在從事市場調查時,應該 特別考慮:

1.調查的對象

社區組織辦理成人教育活動到底有多大的市場,下 列人員的意見常重要:

(1)已經參與活動者的滿意程度及其建議改進的意見。

(2)潛在服務對象對於參與活動的可能性及其對於該 組織的期望。

(3)活動辦理人員的推估及其對活動方向的建議。

(4)相關組織辦理活動的情形及其工作人員對於活動 內容的建 議。

(5)專家學者對於服務對象需求的預估及其對於活動

設計的意見。

(12)

2.調查的方法

針對上述五種不同對象,調查的方法若是再採用傳 統的問卷調查,所得的結果如同各說各話,便會陷入公 婆說理各有所本的矛盾,規劃活動時難有依據,因此應 讓這五類人員有機會相互溝通各自的看法,以綜合出較 具一致性的結論,此時為避免人員不易湊齊、專家學者 影 響 其 他 人 員 的 意 見 表 達 , 便 可 考 慮 採 用 德 惠 法 (Delphi Techniquese)此種融合團體討論技巧和問卷 調查的研究方法,尤其 De1phi 本具有預測的功能,用 來預測服務對象的成人教育需求,正是最合適的方法 (林振春,民 81)。

至於調查問卷的編制,Delphi 有其嚴密的步驟,

尤其透過所有調查對象的互動所形成的問卷格式和內 容,當能受到各方的肯定。

(二)市場區隔

市場區隔(Market segmentation)指的是針對消費者 的不同屬性、地區分布、興趣差異……等,劃分成不同的 市場區隔,以作為設計活動方案的依據;因為一個活動方 案不可能適合所有的消費者,尤其成人教育的服務對象為 數眾多,分布過廣,變數太大,採取市場區是必要的策略。

市場區隔的目的是為了更有效推動活動方案,不良的 市場區隔可能適得其反,不能不謹慎從事,為了獲得最大 效用的市場區隔,必須具備四個評鑑準則:

1.可衡量性(measurability):市場區隔後,各個市場內 的消費者人數、應能獲得較為精確性的推估。

2.可接近性(accessibility):市場區隔後,消費者可以 很容易進入該市場獲得主辦單位所提供的服務。

3.足量性(substantiality):市場區隔後,在一個市場

(13)

中,可以獲得足夠數量的消費者,以維持一個活動的推 展。如果消費者人數不足,便應合併數個市場,或是拉 長舉辦該活動的間距。

4.可行動性(actionability):指的是市場區隔必須考慮 組織人力資源配合的情形,否則分散組織的資源,導致 活動的縮水或失敗,皆非適當的市場區隔。

(三)社區教育方案規畫的要素

J.R.Stone所提的市場行銷5P是社區教育工作者規畫 活動時必須考慮的要素,但是在選擇合適的教師、設計良 好的課程、尋找適宜的地點、訂定合理的費用,進行最佳 的宣傳促銷前,社區教育活動規畫人員仍然要先了解影響 成人未能參與活動的因素。

1.成人未能參與活動的因素

K.P.Cross(198l)統整眾多的實證研究,針對成人 為何不能參與成人教育活動的原因作統整,得到三大因 素:

(1)情境障礙(situational barriers):情境障礙指 的是在某一時間生活中所面臨的限制,如:

a.生活忙碌沒有時間。

b.婦女要照顧小孩,而小孩卻沒有地方安置。

c.對老人和貧窮人來說,交通不方便無法到達。

d.費用超出個人所能或所願支出的範圍。

(2)制度障礙(instituliona barriers):制度障礙指 的是政策上執行的限制,使得想參與活動的成人 無法參加,如:

a.時間安排不當,如安排在白天,或集中排課導致

(14)

有工作者無 法參加。

b.課程缺乏實用性和趣味性,無法滿足服務對象的 需求。

c.活動未有足夠的宣傳,使得想參加者錯失機會。

(3)心理的障礙(dispositionaI barriers):心理的 障礙指的是成人的態度和自我概念限制其參與。

a.認為自己太老了,缺乏學習能力。  b.對於學習不感興趣,不想學了。

c.以前有不愉快的學習經驗。

d.深怕學習失敗會損及自己的形象,或在孩子面前 丟臉。

2.成人教育教師的條件

Stone 所稱的人員在成人教育活動方案中指的是 教師,成人教育教師與一般正規學制中的教師有其相 同的教學知能,卻更要具備成人教育學方面的知識,

因為成人學習與一般兒童學習的特質完全不同。

3.良好的課程設計

成人教育課程設計是 J.R.Stone 的 5P 之一,必須 根據市場調查和市場區隔中消費對象的特質和需求來 設計,有關成人教育課程設計模式,黃政傑(民 79)曾 為 文 詳 加 介 紹 , 簡 要 地 指 引 , 可 以 採 用 M.S.Knowles(1970)對於成人教育與一般學童教育的差 異,所提出成入教育課程設計的建議:

(1)應了解成人是具有學習能力的個體,但是成人不

擅長記憶那些複雜無意義的知識,或是要求快速

且短時間大量吸收的課程;他們適合在充裕的時

(15)

間中以緩慢的步調學習具整體性、有意義且具應 用性質的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導成人時,應放慢 步調,一次提供一個觀念,且注意觀念和觀念間 的聯貫牲、相關性,並時常做重點之整理和重述。

(2)應注意成人在學習能力、需求、知識背景和行為 表現上有相當大的差異,成人教育教師在設計課 程時應特別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採用個別化教 學,以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

(3)應重視成人過去的經驗有助於其現在的學習,教 導成人時應將新的知識和舊的經驗連結起來,使 有助於學習的成功。

(4)成人的自我概念已經脫離兒童時期的依賴轉而要 求獨立,因此不能像小孩般加以管教,或像小孩 般給予對待。

(5)成人的學習取向是以生活為中心,他們珍惜時間,

故而能幫助他們立即解決生活中所遭遇困難的知 識,最能引發學習的興趣。

(6)讓成人在學習過程中有主動參與的機會,也就是 由師生共同設定目標、設計課程,便能有助於成 人學習者的學習。

(7)學習氣氛的布置應著重舒適的、支持的、尊重的、

合作的、非正式的和成熟的。

(8)應利用各種方式以激發成人的學習動機。

4.適宜的學習場所

適宜的學習場所對於民間組織來說,可以改變的地

方並不太大,一般民間組織辦理成人教育活動,對於場

所的選擇只有兩種:一是使用自有的房舍,二是借用他

人的場地。也可能部分活動借用他人場地,部分活動使

(16)

用自己的場地。不管是借用場地或使用自有的場地,皆 必須考慮下列數點:

(1)交通方便:所謂的交通方便是指讓所有人皆能順 利到達,因此大眾交通工具可到的地方,殘障者 可以用輪椅進入的地方,交通費用普遍的地方是 首要考慮的地點。

(2)場所寧靜:學習的場所不能有過高的噪音、汙濁 的空氣、川流的人群、昏暗的照明以及隨時有被 學習的危險。

(3)設備完善:學習所需的器具,如視聽器材、文具 紙張、講演道具、影印設備……等有助於提高學 習效果的器具,皆能妥為準備。

(4)場所固定:學習的場所不宜過度變動,如果以三 個月或一年為一期,在同一期中最好不要變動,

以免學生失去聯絡。

(5)貼心的安排:如果在學習場所附近為學習者安排 一些服務,當能更吸引成人學生的參與,如安排 小型遊戲室幫育兒的父母親照顧小孩,提供速食 餐點以供上班族解決吃飯問題等皆是貼心的安 排。

5.訂定合理的費用

成人教育活動種類繁多,每種活動期間長短不一,使用 的器具材料也不相同,參與者的社經水準相去甚遠,當 然不可能訂定統一的收費標準,然而要能吸引成人參與 並且具有市場競爭力。

6.最佳的宣傳促銷

針對不同的成人活動有不同的宣傳策略,成人教育

活動一定要透過宣傳才能為潛在受教對象所接受,

(17)

H.L.Harmom(1987)提供五種最常為成人教育機構所採 用的有效宣傳策略,也可以提供社區組織辦理成人教育 活動宣傳時採用:

(1)利用報紙宣傳。這是最有效率的方式,尤其是以 一種新聞報導的方式呈現,可以引發廣泛的注 意;如果是在報紙上刊登廣告,則以地方報紙為 佳。

(2)發宣傳單或小冊子。將成人教育活動內容詳加介 紹,更可以將學員的心得刊登其上,以提高說服 力。

(3)刊登於廣告看板或商務通訊上。這是第三種方式,

選擇潛在對象集中的地方刊登在看板上或如今流 行的電子看板;對於特殊對象有共同的刊物,則 選擇在這些刊物上刊登。

(4)利用電視和廣播,尤其是有線電視系統和社區廣 播電臺。對於社區民眾的影響力正逐漸提高,社 區成人教育活動宣傳,皆可與他們合作辦理,以 擴大成效。

(5)利用知名人士的影響力,也可以造成相當的轟動。

如政府官員的讚美、專家學者的推薦、影視紅星 的參與、成功企業家的現身說法……等,皆甚具 影響力。

肆、學習型社區的理念與建構

一、學習型社區的特色

(一)學習資訊

學習資訊的呈現要具有吸引力,讓想學習的民眾易於

(18)

接觸使用、讓不在意的民眾很容易被吸引、讓不感興趣的 民眾容易被引誘而產生興趣。因此,學習資訊應該二十四 小時可以被公開利用,要採取更有創意的行銷策略,以喚 起潛在學習者的學習欲望。而這些學習資訊,可以出現在 職場、社區中心、購物中心、媒體及居民聚集的地方如餐 廳、商店、百貨公司、運動場和醫院。

(二)學習資源

學習資源指的是能提供學習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場 地、設備等資源供應的團體,學習型城市必然要與這些機 構或團體建立互動的伙伴關係,使得學校、企業、基金會、

非營利機構、社區團體和公家單位等,都能建立資源整合 的系統,以使得社區資源作更有效率的使用。

(三)學習領導種籽人才

學習型城市的推動,需要大量市民的參與,並且讓市 民在參與過程中,逐漸發展出規畫學習活動的領導人才,

使他們成為學習型組織的種籽人力之一,讓他們在學習城 市的發展過程中,擔任推動擴展的角色,以貢獻他們的智 慧,讓社區能發展成為真正的學習型社區。

(四)學習科技

克服學習障礙的最佳方法便是使用新發展出來的傳 播和教學科技,譬如多元媒體教材,可以使學習變得更有 趣。教師上課如同進入電影院,各種生動活波的影像,讓 教學充滿驚其與刺激;另外像電腦科技,可以讓學習者親 自動手操作,學生成為積極的主動學習者,而非傳統消極 的被動學習者。

(五)民眾參與

學習型社區的最大財富便是民眾本身,由社區民眾相

互貢獻其智慧與能力,將可以使得學習型社區更具活力。

(19)

譬如各社區的學習中心之經營管理,便是由社區民眾負 責;學習通訊的資料蒐集和編印,由社區民眾來負責;學 習問題的諮詢工作,一樣可以由民眾來承擔。當本城市的 學習活動達到某種程度,民眾得以轉移其智慧和能力,去 貢獻給鄰近的村民。

(六)學習環境

學習環境最能夠展現出學習型城市的特色,如龍沃斯 所說,「一個學習型城市,將會激發社區和其中的所有家 庭學習,從舉辦各種慶典活動、展覽、園遊會等活動,來 增進市民的學習習慣。」(N,Longworth,1999)。社區環境 本身也是學習的重要資源和學習環境之一,聯合國教科文 組織每年都訂定一個「地球日」活動,強調人們必須合諧 的參與維護自己生處的環境,進行生態保護的教育學習活 動,以促使民眾關懷保護地方的生態環境,並使它成為學 習文化的重要成分。

二、學習型社區的理論基礎與實務操作

(一)理論基礎

1.社區系統動力模型

社區是社會的組成單位、社區內的各種團體是社區 的組成單位、社區民眾是社區團體的組成單位。這是一 種系統的模型,社會是大系統、社區是次系統、團體是 微系統、社區民眾是最小的系統,這些系統間層層相包 含,任何一個部位發生變化,都將引發整個系統內各部 位的變動,因此可以從個別的社區民眾引發變動,可以 從社區團體開始導引變化,也可以從某一個社區開始刺 激改變,其結果都將引起整體社會系統的變動。

2.量變導致質變的黑白棋理論

(20)

黑白棋理論用於圍棋對奕中,強化白棋子的生命活 力,使其對週遭的黑棋子產生「變色」作用,讓黑棋子 逐漸淡化其黑色素,使其轉化成灰色,然後漂白成白 色,再加強其白色的渲染性,擁有與白棋子一樣的生命 活力。如果以社區民眾為例,具有動機與能力的社區民 眾便是白棋子,他在社區團體內逐步發揮影響力,便可 組成一個具有動機與能力的社區團體,如同北投文化基 金會;然後此一團體再去影響社區民眾和其他週遭的社 區團體,使他們都成為推動社區營造的白棋子,那麼一 個具有動力的北投社區將指日可待;以此為基礎,依照 社區系統動力的理論,它將對台北市的民眾與社區團體 和其他的行政區,產生同樣的黑白棋渲染效果,使台北 市成為一個具有社區營造動力的國際型城市。

3.水波震盪的擴散理論

水波震盪的擴散理論是用來形容白棋子轉化黑棋 子的淡化過程,一部份靠直接的震動,一部份靠間接的 影響。如果將個人依其營造社區的動機和能力分成四種 人:第一種人是動機強、能力也強,第二種人是動機弱,

能力強,第三種人是動機強、能力弱,第四種人是動機

弱、能力也弱。以社區營造的黑白棋子觀點來看,第一

種人肯定是白棋子,第四種人肯定是黑棋子,第二、三

種人是灰色棋子。如果直接號召第一種人投身社區營

造,經常是事半功倍;如果直接動用第四種人,肯定會

讓社區營造者灰頭土臉,鍛羽而歸。因此,使用水波震

盪的擴散理論,一定是從第一種人先動用,將他們組成

工作團隊,必能發揮良好的工作績效,也使這些人獲得

學習和成長。這些人的成功便會產生水波震盪,使得第

二種人產生動機,成為第一種人,甚至主動要求加入社

區營造團隊;對於第三種人,則會促使他們主動要求社

區團隊為他們開班授課,培訓其社區營造方面的能力;

(21)

當然也會影響第四種人,使他們自動轉化其第二或第三 種人,然後往第一種人轉化。此種水波震盪的擴散理 論,可以提昇層次用在社區團體方面、用在社區方面、

用在鄉鎮層級方面、用在縣市層級方面,當然也同樣可 以用在更大範圍的臺灣社會層面。

(二)實務操作

系統動力模型提供一個營造學習型社區的理論架 構,實務上的運作,必然要懂得活用理論,再隨著社區環 境的不同加以權衡變通。因此,實務運作上有幾點必要的 考量:

1.切入點的考量

從事社區營造,以系統動力模型加以運作,一定要 先找到最佳的槓桿點,而這個最佳的槓桿點,便是社區 營造的最佳切入點,讓整個社區營造工作獲得事半功倍 的效果。在社區造產的實務工作上,切入點有四種不同 層面的考量:

(1)社區的選擇:無論是縣市層級、鄉鎮層級或村里 層級的社區選擇,都可以將社區依其社區營造能 力與動機分成四種類型,如同前述黑灰白棋子的 理論,因此當挑選具有動機和能力的社區,作為 社區造產的實驗或示範社區。如果找不到此種社 區,第二個選擇一定是具有動機卻缺乏能力的社 區,只要進行人才培育即可。第三個選擇才是有 能力缺動機的社區,因為要培養動機談何容易,

不如等待實驗社區或示範社區的成果來轉化其意

願較為容易。第一種社區只須陪著、第二種社區

需要拉著、第三種社區需要背著、第四種社區需

要用轎子來抬著,因此當然要先挑選第一種社

區,使它成為社區造產的示範隊伍。

(22)

(2)社區團體的選擇:進入到社區的範圍內,存在著 各式社區團體,到底從哪個社區團體開始合作?

仍然按照黑灰白棋子理論,將社區團體依其動機 與能力分成四種類型,先找第一種具動機與能力 的社區團體,如果找不到第一種團體,再找第二 種團體:有動機缺能力。但是社區內可能存在數 個同樣缺能力具動機的團體,工作者便應該選擇 結合度較高的團體,以便結合更多的社區團體組 成工作團隊。

(3)社區人士的選擇:社區團體有其組織領導結構,

負責人應尊重其原有領導者;但是如果缺乏社區 團體,此時可考慮找到社區人士來組成社區團 體。因此社區人士的挑選,依然是按照黑灰白棋 子理論,先找第一種具動機與能力的社區人士,

協助他號召社區內具有同樣動機的人士組成社區 種子團體,進行工作能力的培訓。如果具動機與 能力的社區人士不少,最好先由工作者加以籌 組,以團體動力的民主方式產生團體領導者,不 宜由工作者指定或操縱選舉,否則必然產生負向 效果。

(4)工作項目的選擇:社區工作千頭萬緒,從社區總

體營造的觀點來看,選擇一個工作項目作為切入

點,的確具有標竿作用。系統思考的邏輯,如果

選定了社區,工作項目必然是社區的特色或社區

的重要需求,社區團體的選擇必然配合工作項目

的內容來挑選;如果是先挑選社區團體,工作項

目必然依照社區團體的屬性與領導者的意向;如

果由工作者籌組成立的社區團體,工作者心中已

有腹案,卻不能貿然指定,一定還要透過會議的

形式,以民主參予的方式由團體共同決議,工作

(23)

者只能提供相關資訊,以作為會議討論的參考。

2.運作方式的考量

社區營造的系統動力模型,在實務運作上必須考量 水波震盪擴散作用,以發揮一點突破、四處蔓延的效 果。因此在實務運作上可以交互採用下列五種方式:

(1)採取公共論壇等大型造勢活動,以吸引社區人士 的聚焦。

(2)採取讀書會的培育知能方式,以建立社區營造核 心幹部團隊。

(3)採取成果展示會與社區人士績效頒獎會,以強化 人際傳播的效果。

(4)採用社區志工感人感恩晚會,以贏取社區人士的 情感支持和認同。

(5)採取母雞帶小雞的相互提攜方式,以加速社區感 染的範圍。

(6)採取策略聯盟的方式,結合動機與能力相當的社 區團體,以避免相互鬥爭的惡性循環產生。

總之,社區居民可利用學習型社區特色包含學習資訊、學習 資源、學習領導種籽人才、學習科技、民眾參與、學習環境等,

來營造學習型安全環保社區;另一方面根據社區系統動力模型、

量變導致質變的黑白棋理論、水波震盪的擴散理論及實務運作,

請社區居民協助營造學習型安全環保社區。

(24)

第二節 社區工安環保教育

壹、社區工安環保教育

責任照顧制度要求對社區居民宣導溝通如下:

一、工廠的管理與設備的運轉─均以保護環境及社會民眾、員工的 健康和安全為前提。

二、工廠製程安全(process safety)─1990年9月:要求製程的設 計、操作與設備的維修均依「工程實務」進行,以避免火災、

爆炸、化學意外事故之發生。

三、社區覺知及緊急應變(CAER)─l989年11月通過的:保證化學工 廠有緊急應變能力和促成社區有權知道(forster community right-to-know),強調和關係利害群體的互動與對談溝通,並 建立延伸至廠外社區的計劃。

四、

產品管理(product stewardship)─l992 年 4 月通過的─使化 學產品在整個生命週期中(製造、行銷 使用、回收、及廢棄等 階段)對人類的衝擊減至最小。

五、污染預防(pollution prevention)─1990 年 4 月(廢棄物排放 準則)與 1991 年 8 月(廢棄物管理準則)通過的:未到對未來污 染排放量的承諾要求,強調「持續」的改善。

六、迅速向社會大眾報告有關化學及環境污染災害的資訊,並提供 保護措施。

環境教育為達成永續發展目標,使個人和社會認識其環境,以及 生物、物理、社會文化等環境組成份子之交互作用,獲得知識、技能 和價值觀,並能個別地或團體地解決環境問題的過程。

環境問題是政府及民間所必須共同面對的問題,也是需要一起共 同解決的,然而環境問題起於人類思想與行為,因此解決環境問題,

就不能只單靠嚴厲的法規與工程科技(周儒,1995),透過教育的方

(25)

式來改變人類的思想與行為也是非常重要方法,因此發展環境教育就 被認為是解決環境問題的重要途徑(楊冠政,1998)。

國內外企業推動工安環保教育實例如美國有許多企業贊助製作 環境教育教材,主題則多與廢棄物或回收有關;英國Safeway公司製 作內含說明卡帶、道具的Schools Environmental Pack免費分發給教 師與7─12歲學童從事環境研究,主題包含再利用與回收、有機生物、

能源、污染、保育等五個單元;我國義美食品公司在商品行銷時推廣 資源回收觀念。

綜合參考上述文獻及國內外企業推動工安環保教育實例,本研究 將社區工安環保教育定義如下:

包括工廠安全環保教育及社區居家安全環保教育

1.工廠安全環保教育:對社區居民介紹有關工廠的設備運轉與管 理、安全衛生管理、污染防治、環境管理等。

2.社區居家安全環保教育:教導社區居民有關使用油氣安全、消 防防災、社區環境衛生、資源回收、溫室氣體、生態保育 等。

由以上定義可知社區工安環保教育屬社區教育中一部分,提供社 區居民安全環保知識,但本研究以桃園煉油廠為例,社區工安環保 教育提供工廠安全環保教育,與一般社區教育注重社區發展或社區 居民一般需求,略有不同。

貳、社區工安環保教育推動的模式

一、模式

Beauchamp(l98l)在「課程論」中認為: 模式是類似關係

(mode1s are analogies),象徵現象及其關係,但卻不是現象

本身,它代表即將發展成理論的一組特定事件。Zais(1976)認

為模式是描述摘要資料或現象的縮圖(miniature),可用來幫助

(26)

理解。Page(1988)等認為模式是以二或三層面的圖式(diagram ) 或一個數字上的或其他類似的形式,來象徵一個概念或體系。

因此就「概念性」而言,模式它足一種表徵性的東西,並不是 社會「實體」(reality)社會「現象」的本身,而只是他們的 化身、縮影或意像;就組織體系而言,它由二個部分組成:一 為「要素」或「變項」,二為這些要素或變項之間所存在的「關 係」(轉引自陳清檳,民 83)。

Hamilton 於 1992 年指出,模式是依據形式(pattern)與過 程(process)而設計,由概念架構所引導,為達成特定目標所做 的初步計劃。模式通常以特定的假定或組織結構為基礎,提供 系統化的途徑去組織、分類及詮釋特殊社會現象的訊息,因此 模式有助於瞭解社會現象,構思解決方法以及產生具體行動(轉 引自梁玫玲,民 85)。

由上述學者觀點可歸結出模式(mode1)是一種「概念性的架 構(a conceptual frameworks ),或是一種「理論性的組織體 系」(a theoretical scheme),它可以協助辦識現象,以及 現象與現象間的關係,從而導致理論的建立。故將模式定義為:

「模式」是一種概念性的架構,其性質與「認知地圖」相近,

乃是從一個完整的結構中抽離出主要的概念,以形成相關的系 統 ,而此系統可用來幫助暸解概念與概念之間的關係與整體內 涵,並可發揮控制與預測趨向的功能。

二、社區成人教育模式理論

(一)布魯克費爾(Brookfifld)的社區成人教育模式

S.Brookfifld(1984)綜覽各國社區成人教育文獻,將 社區成人教育分為以下三種類型(轉引自林振春,民85):

1. 適 應 民 眾 需 求 而 辦 理 的 社 區 成 人 教 育 (Adult

education for the community)

(27)

以M,S.Knowles(1980)為代表,依據對當地居民所 做的需求評估而提供教育活動。社區教育者的主要任務 在根據當地居民的感覺性需求和表現性來設計活動,教 育者本身是價值中立的,但是事實上由於人力與物力的 限制,無法完全依照居民的需求來辦理,仍然需要社區 教育者進行評估,其評估標準的優先次序為(轉引自黃 富順,民83):a.師資易於羅致。b.經費許可有足夠的 學員。c.由社區內的團體與個人所提出。d.具學術與審 美價值。因此該類型的社區教育模式具有如下特點(轉 引自洪秀容,民78):

(1)社區教育活動基於居民的需求與意願而設計。

(2)社區教育者居於中立角色,其任務在依居民需求 來提供活動。

(3)學習者具有高度的「消費者中心取向」 。

2.以社區為學習資源的社區成人教育(Adult education in the community)

以B.Whale(1976)為代表,以社區作為學習的實驗 室或學習的資源,也就是利用學校資源作為個人和社區 發展,或以社區作為教育的資源。具體言之,蒐集社區 生活歷史,或實際參觀地方文化設施等活動,皆可視為 社區教育學習課程的一部分。此種教育模式由學習者負 起學習的責任,社會教育者只提供人力和物力的資源協 助之,學習活動的進行與控制大多由學習者掌握,教師 只是一個資源角色。學習地點不限於機構之中,可能在 工廠、古蹟、工藝場所或田野之間,所以該類型的社區 教育模式具有如下的特點(轉引自洪秀容,民78):

(1)社區本身便是一個教育實驗室和學習資源。

(2)社區教育者扮演「資源人士」的角色,提供專業

(28)

知識去協助社區的學習活動。

(3)學習者自行決定學習目標和學習策略。

3.為社區發展而開展的社區成人教育(Adult education of the community)

這是基於引導社區發展而開辦的學習活動,透過教 育者的判斷來開設對社區有益的學習活動,而非基於社 區民眾的需求。社區教育者認為社區具有傳遞價值、技 能和知識給民眾的責任,透過功能的發揮,可將社區引 導向一個高品質的境界。因此該類型的社區教育模式具 有如下特點(轉引自洪秀容,民78):

(1)社區教育活動不僅依居民需求,更受教育者的信 念來決定其教育內容。

(2)社區教育者依規範性需求來引導活動內容的發展。

(3)學習者被鼓勵或說服來參加社區教育活動。

從上述三類社區成人教育模式之內容與特點可知,社 區教育者在三類模式中所扮演的角色從「被動」而漸步上

「主動」,也即是由一個純然的「提供者」,轉變為「協 助者」,以致於轉變為「引導者」或「主導者」;而這也 將影響社區中學習者在學習上的主動地位。因此,根據社 區之居民特質與發展情況,而實施不同類型之社區成人教 育模式,以合乎不同社區之發展需求是相當重要的。

(二)丁恩(Dean)與道林(Dowling)的社區發展成人教育模式 Hamilton 於 1992 年 指 出 , 丁 恩 與 道 林 (Dean &

Dowling)的社區發展模式,是由社區居民的小團體或核心

團體所推動,是一個領導者扮演組織者或社區發展專家的

角色。專家多由社區外來者擔任,近年來,有地方居民自

己掌握領導權的趨勢。(轉引自梁玫玲,民85)

(29)

1.覺醒-學習-創新(Arousal-Learning-Initiation) 在此階段中,居民透過非正式集會集结,討論與評 估現況危及社區福祉的相關問題,並經不斷的意見交換 與資訊收集,包括向社區以外的權威資源請求協助,使 對事實產生共識,並使此議題重要性突顯。而透過這些 少數人自發的、自我導向式的學習過程,使議題能擴大 其影響力,而這些參與者也將形成日後社區發展的核心 集團(core-group)。

2.組織-學習-規劃(Organizing-Learning-Planning) 在此階段,組織以培育具有「批判性思考」之群眾 為籌備、設計活動的主要目標,因為必須讓社區內、外 的專家提供專業的教育知識與技能上的協助,並整合社 會中非正規、非正式及學習者自我導向之各種學習型 態,來匯集所需要的資訊與資源,達成教育群眾,並為 群眾認同的目標,因此這一個階段是困難度最高的。

3.行動-學習-評估(Action-Learning-Evaluation) 由社區居民、社區發展專家與社區核心團體所共同 協商而訂定的社區行動方案執行,是這個階段的主要行 動 。 這 一 階 段 使 用 教 育 訓 練 或 「 能 力 本 位 教 育 」 (competency-based-education)的實施策略,並配合

「參與式評鑑」(participatory education),各團體 間可即時分享行動成果,也可避免彼此間的認知衝突。

4. 增 進 獨 立 自 主 - 權 能 賦 予 (Increasing Independence-Empowerment)

社區核心團體與群眾在社區行動中得到成功的經

驗後,對整個團體產生認同感與自信心,雙方的水平連

接關係增長,並藉由相輔相助的自我導向發展過程增強

獨立自主的地位。隨著團體能力的增加,社區發展專家

(30)

的角色降低,並且「集體授權」(group empowerment) 的概念出現,以此方式來形成團體之決策,並以「問題 解決」實用角度來完成各項發展工作。

5.有效的發展(Spinoff Developments)

當組織被賦予權能,並對社區發展作出有價值的貢 獻後,此團體將產生其他的、可促進其往後有效發展的 方向。而未來有可能的發展型態,可能是以下情況; (1)

隨著關注議題擴大,而原組織分裂,形成其他類型團 體;(2)繼續保有原來型態,面對新的挑戰;(3)與 其他組織連合或改組,以強化組織體質。

此模式所包括的五個階段,可看出期間一系統的脈 絡與關係,這個社區發展模式相當強調「過程」與「學 習」之重要性,並以求得社區整體的有效多元發展為主 要目的。發展之初期雖借助社區發展專家之勢力,但隨 著居民群能賦予的過程,逐漸累積其內部潛能及獨立自 主的可能。但是這個模式每個階段之進階時機與過程分 隔都不易掌控,乃美中不足之處。

(三)拉法特(Lovett)的社區成人教育模式

英國成人教育學者拉法特(Lovett,1983)提出以下四 種的社區成人教育模式:

1.社區組織模式(community organization model)

社區組織模式是最廣為運用的模式,尤其對教育不

利者是相當好的成人教育實施途徑。社區組織模式結合

社區組織和社區工作,主張開發多元途徑及管道,使更

多的成人能夠進入正式的學習體制,以滿足民眾與地方

的需求與發展。它是博雅教育的延伸,以教育不利者為

優先實施對象,提供廣博性、綜合性的教育服務,鼓勵

個體不斷向上發展與成長。

(31)

2.社區發展模式(Community development model)

社區發展模式結合社區發展與社區工作,實施焦點 置於對勞工階層群眾關懷,並以「成人教育」為問題解 決手段,乃介於博雅教育及改革教育之間。社區教育提 供多元的社區方案,提供資訊、資源及教育訓練活動,

希藉由如此的教育過程,使參與者更積極投入社區事 務,並更深入認識社區本質及社區問題。

3.社區行動模式(Community action model)

社區行動模式強調「行動」與社區教育結合的重 要,認為社區行動的教育本質,乃藉由「做中學」解決 社區問題,並提供個體思想及成長的機會。「社區教育 者」是運用佛雷勒(Friere)激進方式的工作者,以對話 和討論的方式,運用社區藝術、社區媒體及刊物、寫作 者工作室等管道影響社區與家庭的價值與態度。

在此模式下「社區」不僅是教育的基礎,更是為了 創造行動的機會而存在。社區行動模式企圖以「文化」

定義出新的社區內涵,從社會最基層建立起對社會的認 同,達成個體、集體教育及職業擢升間的整合關係。

4.社會行動模式(social action model)

社會行動模式較上述三者更親近社區基層,要透過 教育的歷程發掘出社會問題身處的社會、經濟及政治結 構性來源。社區教育者必須吸引更多元群眾參與社區行 動,強化群眾持續投入的動機,並提供非正式的、非傳 統教育型態替社區問題尋求解決良策。

由Lovett提出的四種社區成人教育模式中,儘管強調

社區行動的激進程度有所差異,但皆將焦點置在社區教育

與社會工作、社區行動作結合。社區教育者唯有透過多元

的、地方性的行動深入社區底層,以「作中學」的方式讓

(32)

群眾獲得成長並解決社區現況問題,獲致社區整體發展。

這種強調照顧弱勢與深入社區底層的社區成人教育模 式,相當適合彌補教育不利者之教育文化落差,公平給予 可能的晉身機會。

(四)馬丁(Martin)的社區成人教育模式

馬丁(Martin,1987)將社區教育模式歸納成以下四 種:

1.廣泛模式(universal model)

廣泛模式採莫利斯(H,Morris)觀點,認為教育是一 種從「出生到死亡」(cadle to grave)的過程,成人教 育者傾向專業領導,社區學院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2.改革模式(reformist model)

改革模式最早來自1967年英國發表的卜勞敦報告 書(Plowden Report),強調「教育優先區」概念,將資 源選擇性的提供給不利者。

3.激進模式(Radical model)

激進模式最早來自於非傳統成人教育與社區工 作,發展地方人民政治教育與社會行動,關注於社區的 具體議題之上,成人教育工作者基於社會正義平等,引 導成人重新思考、批判,打破社會結構的不平等。

4.激進女性主義模式(Radical feminist model)

激進女性主義模式採用利益的社區教育概念,認為 女性在社會經驗上構成一個特別的利益社區,認為女性 是被壓迫的團體,因此要尋求女性被壓迫的根源,重新 對女性、兩性定義與分析,消除男女性別的等級制度,

達成女性的真正自由解放。

探究前述社區成人教育模式理論中(一)布魯克費爾

(33)

(Brookfifld)的社區成人教育模式中「為社區發展而開展 的社區成人教育」(二)丁恩(Dean)與道林(Dowling)的 社區發展成人教育模式中「組織-學習-規劃」及「行動- 學習-評估」(三)拉法特(Lovett)的社區成人教育模式 中社區發展模式(四)馬丁(Martin)的社區成人教育模式 中廣泛模式。本研究可參考前述模式擬訂社區工安環保教 育推動模式。

三、成人教育方案規劃模式及資源合作模式

(一)Kowa1ski的線性模式規劃模式

kowa1ski(i988) 曾 經 針 對 成 人 教 育 活 動 的 規 劃 程 序,提出一個線性模式(Linear model)。這個模式規劃程 序分為六個步驟:步驟一:評估需求,步驟二:設定目標 , 步驟三:設計活動, 步驟四:建立預算與資源,步驟五:

行銷推廣,步驟六:進行活動。

(二)魏惠娟的系統化成人教育活動設計模式

魏惠娟(民84)所建構的系統化成人教育活動設計模 式, 有別於其他模式的規劃步驟,以「綜合評估」作為 模式的開端,即足以檢討過去活動辦理績效,與評估組織 現有資源及發展目標等層面,作為下次活動設計的基礎。

其活動設計的步驟乃分為以下六項:

1.綜合評估:檢討過去活動績效、發展目標與資源運用現 況。

2.確立活動目標及理論基礎:定位活動設計理念與價值 觀,以決定以何種理念為設計、活動的圭臬。

3.需求評估:評估對象除了針對學習者外,還包括對組織

面與社會環境面的檢視。

(34)

4.市場區隔:將服務對象予以分類,進行特性分析,並將 活動內容區隔,以避免各機構功能重疊,活動雷同而造 成資源的浪費。

5.選擇目標市場:針對不同的目標市場設定不同活動目 標,並依此規劃實施項目、方式與工作執掌。

6.進行評鑑:評鑑的項目包括對教學者、活動實施方式、

資源運用與行政支援等,而最重要的是評鑑結果的再運 用,將評鑑資料加以分析歸納,以作為各相關單位對辦 理成效考核的參考依據。

(三)嘉義地區社區成人教育資源整合之規劃模式

游柏芬(民85)以成人教育機構的立場為出發點,建構 一資源整合之規劃模式, 模式中共分成以下七項規劃步 驟:

1.確定機構宗旨 2.資源需求分析

(1)評估資源需求 (2)評估服務對象的需求(3)建 立需求優先順序

3.匯聚需求與利益

(l)清點可用的資源目錄(2)評估影響因素(3)發 展連結策略

4.規劃合作方案

(1)確立合作目標 (2)溝通合作方案的價值(3)選 擇整合途徑

5.資源調配

6.實施合作方案與評鑑

(35)

7.整合成果分享

由「Kowa1ski的線性模式規劃模式」、「魏惠娟的系 統化成人教育活動設計模式」等之方案規劃模式部份可統 整出一些共同的規劃步驟,包括「確立目標」、「擬定策 略」、「需求評估」、「方案執行」與「方案評鑑」等程 序,其中在方案執行階段之前,為了更符合社區特色, 「市 場區隔」與「資源整合」將一重點工作。另外 「嘉義地 區社區成人教育資源整合之規劃模式」等之資源合作模式 部分,強調需要強而有力的推動機構以調和統籌;而在整 合的項目,應可分為「人力」、「物力」、 「財力」和

「資訊」四類,並需促進社區中各相關推動機構的合作關 係,以獲致成效。因此本研究將參考前述方案規劃模式及 資源合作模式擬訂社區工安環保教育推動模式。

四、企業推動社區成人教育途徑及模式

(一)企業推動社區成人教育途徑

1.途徑A:企業直接向社區民眾提供資源、教育活動與服 務,並進行面對面的溝通與宣傳。如成立文教基金會、

放映睦鄰電影、辨理一系列生活知能講座…。

2.途徑B:企業提供資源給小港區其他成人教育機構,以 間接方式透過其他機構來協助推動。如提供經費、場地。

3.途徑C:企業透過「小港區社區成人教育推動委員會」,

接受其規劃、統籌,配合需要以提供企業資源和服務。

(1)途徑C1:企業配合「小港區社區成人教育推動委 員會」之規劃,提供資源與服務給其他負責執行 的成人教育機構。

(2)途徑C2:企業配合「小港區社區成人教育推動委

員會」之規劃,扮演協同執行者的角色。

(36)

若企業願意採行途徑A,則可參考下一段落所提出的 推動「直接模式」;或若企業欲循較間接的實施方式,則 可參考另一推動「間接模式」。

(二)企業推動社區成人教育模式

1.企業推動社區成人教育之直接模式

尹一晶(1997)參考蔡明興於民78年所提出的「企 業的策略與社會政策過程關係圖」、Jarvis在1988年的

「成人教育活動計畫模式」,以及對企業高階主管之訪 談結果,歸納出影響企業推動的內外在環境因素;並酌 引方案規劃的相關文獻,據以設計出企業推動社區成人 教育之直接模式:

(1)發展階段:由高階管理階層負責 a.確定企業公共事務發展目標

企業公共事務發展目標,乃是企業從事公共 事務的最高指導原則。而影響發展目標的因素包 括管理者經營哲學:包括企業社會責任及公共關 係相關理念)、企業發展目標、經營環境分析、營 運狀況與產業及產品結構的分析,而其分析結果 將影響各企業發展目標取向的差異。

(2)規劃階段:由社區事務相關部門之主管負責 a.擬定社區事務推動策略

高階主管確定原則性的發展目標後,交付與 社區事務相關之部門主管進行推動策略的擬定 工作。企業將隨其願意扮演的主動或被動角色,

來決定其推動之途徑與方式。

b.進行社區需求評估

企業進行對社區居民與意見領袖的需求評

(37)

估工作,可由公共事務相關部門負責,也可透過 推動委員會或其他專業學術研究單位,由其從事 社區各層面的評估調查,以獲取專業性且實用性 的需求評估結果。

c.規劃社區成人教育推動方案

根據企業自身或委請其它研究單位所進行 之需求評估報告,企業會考量推動目的與本身推 動資源上的擁有情況,規劃適合的推動方案。其 形式可由企業自行規劃;交由推動委員會設計或 與其他成人教育機構規劃。

(3)執行階段:由相關執行部門負責

根據已制定的推動方案,企業可就預算編制、

合作機構協商、課程設計、資源獲取與活動宣傳等 層面予以推展。執行時應發揮企業靈活的行銷與績 效營理優勢,並配合諮詢專業機構之建議來實施。

(4)評鑑階段

評鑑階段除了對成本效益做評估,參與民眾之 滿意度、合作機構整合情況與推動流程中各部門配 合情況等都是評鑑的項目範圍。企業在某些項目上 可委請專業教育評鑑機構進行,其形式包括推動歷 程中即時性的形成性評鑑;也包含最終階段的總結 性評鑑,並強調評鑑結果的確實檢討,以作為下次 推動的參考。

2.企業推動社區成人教育之間接模式

若企業採行途徑B或C,以間接方式協助推動,則小

港區須先由民間自發成立一專責推動的「小港區社區成

人教育推動委員會」以整合各成人教育機構之推動事

務。

(38)

推動委員會負有統籌、協調、規畫與評鑑推動事務 之功能,並以位高位階、高授權、高資源的方式,結合 民間力量推動社區成人教育。其組成成員包括小港區公 所區長、小港區各級辦理成人教育之學校校長、企業機 構負責人、社教機構主管、地方意見領袖與小港區民意 代表,以求多元參與及社區共識的凝聚。此外為加強此 委員會的專業性與統籌能力,設有相關指導單位,包括 高雄市政府與社區成人教育領域的專業學術團體。

「企業推動社區成人教育間接模式」中各步驟內 涵,主要參酌蔡培村於民85年提出之「高雄市社區成人 教育機構體系及整合模式」,與游柏芬在民85年的「成 人教育資源整合之規劃模式」,並統整尹一晶(1997)

研究對居民與企業高階主管雙方面之意見歸納,以及考 量小港區社區成人教育提供現況等層面據以設計之。

推動之步驟可分為「規畫」、「執行」與「評鑑」

三階段,以下即呈現各階段規劃步驟、內涵與相關執行 單位:

(1)規劃階段

a.社區需求評估

「需求評估」是成人教育活動方案之設計基 礎,此階段之評估對象包括居民、各成人教育提 供機構與社區整體發展環境優劣的評估。評估過 程中社區領導人與都市計畫及經濟開發部門的 人員必須納入,透過彼此對小港區未來發展方向 之溝通與協商,重塑小港區地區形象與永續成長 的可能性。

社 區 成 人 教 育 重 視 學 習 者 的 教 育 需 求 滿

足,但非是純然的市場導向,仍須前瞻地「製造

需求」以引導社區的自我導向發展。

(39)

b.形成推動策略

對小港區整體社區發展環境、居民與各社區 領導人及各成人教育機構的各項需求評估之 後,即可歸納較重要,較須優先處理的社區成人 教育議題,而推動委員會將針對重大議題,做出 適切的推動策略。

c.擬定推動方案

在各既定的推動策略下,考量目標族群特 性、資源獲取情形、動員範圍等問題予以規畫方 案。由推動委員會的「工作小組」就方案之特性 與資源需求,從「資源整合」、「課程設計」與

「宣傳行銷」作執行上的職掌分配與資源統籌調 度。

資源整合的項目包括人力資源、物力資源、

財力資源與訊息資源;在活動課程設計部份,須 考量包括教學目標、需求評估、教材教法與教具 媒體等要項。宣傳行銷部份則針對方案擬定「市 場區隔」、「目標族群分析」、「社區動員策略」

及「傳媒公關聯繫」相關策略。下階段中各相關 執行機構與團體,可與工作小組就以上三層面進 行意見之交換與共識的建立。

(2)執行階段

推動方案的執行強調各機構間的共同合作。在

模式中,此體系的執行機構與團體包括「社區發展

協會」、「社教機構」、「企業機構」、「各級學

校成人教育單位」與「小港區公所」,其中之企業

機構需從有意願參與者開始著手。推動委員會將視

方案之特性與需要選擇數個機構共同推動。

(40)

(3)評鑑階段

「方案成效評鑑」乃由推動委員會進行,包括 目標達成率、成本效益評估、民眾滿意度與資源整 合調度情形等要項。評鑑形式有「形成性」與「總 結性」二類,可先委請專業學術團體建立評鑑指標 以為評鑑依據。此階段相當重視評鑑結果的再運 用、再檢視,以成為下一次需求評估及推動方案的 參考。

由上述說明中顯示企業機構在推動間接模式中是 屬於「執行階段」的層級,但由於其負責人乃推動委員 會中成員代表之一,因此仍能貢獻其規劃上的經驗與專 長。而提供協助項目上,舉凡「資源」、「課程設計」

與「宣傳行銷」,企業都可經由推動委員會的規劃與協 調,提供給其他成人教育機構運用,或由自身負責部份 推動環節的工作。

因此本研究將參考前述企業推動社區成人教育模式擬訂社區 工安環保教育推動模式。但在前述方案規劃模式中有「擬定策略」

程序,為了解如何擬定策略,再作進一步探討,分述如下:

一、「策略(strategy)」的字義

(一)「策略」(strategy)一字源自希臘的兩個字,分別為 Strategots(名詞)和Stratego(動詞)。Strategos 的意 思是「將軍作戰的藝術」,在希臘語言中,其本義是「軍隊」

和「領導」。而Stratego 的意思則是指「透過資源的運用,

使某人的軍隊解體」(Bracker,1980:219)。綜合以上兩 種字原義的分析,可以了解到「策略」含有領導的意義,也 是一種有計畫的操作或控制過程,以達到某種目標(黃營杉 等,民80;Freericks,1991;Steiner,1979;Walker,Jr.,

1987)。

(二)學者對策略意義的界定(張德永,民89;黃營杉等,民8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相較於美國,歐元區復蘇的步伐顯得較為遲緩,區內消費需求持續疲弱,二零零四年第 一季工業生產減少了

Bean (加拿大救生協會) Janet Castro (英國皇家救生協會) Doug Ferguson (加拿大救生協會) Frans Kenis (比利時救生聯盟) John Martin (英國海浪救生協會) Jelle Meintsma

本澳主要經濟環節在 2010 年第 2 季及上半年與 2009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86),討論中國佛教諸宗的禪學貢 獻。一九八七年,這位學者還編成一部會議論文集《頓與漸:中國思想裡的覺悟之路》 (Sudden and

中華人民共和國於 1949 年建立。建國初期,政府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的目標,推 行不同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的規劃與建設;但在 1966 年至

第十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應當通 過學校、社會團體、媒體、網絡 等開展國家安全教育,提高香港 特別行政區居民的國家安全意識

一九八八年,世界佛教徒友誼會第十六屆大會由美國西來寺主辦,星雲大師在一九八六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 |英國語文教育| 藝術音樂教育 | STEM 教育 全球意識與文化敏感度 |體驗學習| 接觸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