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G a g n e( 1 9 8 5 )認 為 閱 讀 理 解 可 分 為 : 字 面 文 義 的 理 解 ( literal comprehension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G a g n e( 1 9 8 5 )認 為 閱 讀 理 解 可 分 為 : 字 面 文 義 的 理 解 ( literal comprehension"

Copied!
2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 二 章 文 獻 探 討

本 研 究 之 文 獻 探 討 分 為 三 部 分 , 第 一 部 分 是 輕 度 智 能 障 礙 學 生 的 學 習 特 徵 與 閱 讀 理 解 的 關 係 ;第 二 部 分 是 閱 讀 理 解 的 理 論 與 教 學 策 略 ; 第 三 部 分 為 問 答 命 題 策 略 與 相 關 實 證 研 究 。

第 一 節 輕 度 智 能 障 礙 學 生 的 學 習 特 徵 與 閱 讀 理 解 的 關 係

壹 、 閱 讀 理 解 的 意 義

閱 讀 的 過 程 乃 是 新 訊 息 的 獲 得 、 提 取 、 運 作 、 整 合 、 儲 存 、 解 決 閱 讀 的 問 題 , 而 最 後 以 達 成 理 解 的 效 果 ( 林 玟 慧 , 民 8 4) , 因 此 「 閱 讀 理 解 」 是 指 閱 讀 者 根 據 文 章 的 線 索 來 引 申 作 者 所 要 表 達 的 意 義 之 過 程 ( 林 蕙 君 , 民 8 4) , 所 以 閱 讀 理 解 是 閱 讀 過 程 中 最 重 要 的 成 分 ( 詹 文 宏 , 民 8 4 ) 。

G a g n e( 1 9 8 5 )認 為 閱 讀 理 解 可 分 為 : 字 面 文 義 的 理 解 ( literal comprehension) 、 推 論 理 解

( i n f e r e n t i a l c o m p r e h e n s i o n ) 、 理 解 監 控

( comprehension monitoring) 。 字 面 文 義 的 理 解 包 含 了 字 彙 接 觸 及 解 析 兩 個 細 部 成 分 ; 推 論 理 解 包 括:統 整、摘 要、再 深 入 整 合 三 部 分;理 解 的 監 控 ,

(2)

主 要 是 在 閱 讀 的 監 控 裡 , 注 意 自 己 是 否 已 經 理 解 閱 讀 的 內 容 之 歷 程 , 理 解 的 監 控 包 含 : 閱 讀 目 標 的 設 定 、 選 擇 閱 讀 理 解 策 略 、 檢 核 目 標 是 否 已 達 成 、 在 閱 讀 理 解 過 程 中 不 甚 清 楚 的 部 分 尋 求 解 決 補 救 的 方 法 。

對 照 Pressley(2000)將 閱 讀 理 解 分 為 兩 個 層 次 : 一 為 字 彙 層 次 的 理 解 , 另 一 為 文 章 層 次 的 理 解 的 說 法 , 字 面 文 義 的 理 解 在 閱 讀 歷 程 中 屬 較 低 層 次 的 理 解 , 而 文 章 層 次 的 理 解 則 為 較 高 層 次 的 歷 程 , 因 為 不 僅 要 先 具 備 充 份 的 字 彙 知 識 , 而 且 讀 者 還 要 有 足 夠 的 先 備 知 識 及 閱 讀 的 策 略 , 才 能 產 生 理 解 。

因 此 , 雖 然 大 多 數 文 獻 皆 主 張 將 閱 讀 成 份 分 為 識 字 與 理 解( 柯 華 葳,民 82;Aaron & Joshi , 1992 ; B e n d e r , 1 9 9 5 ; C a r r , B r o w n , V a v r u s & E v a n s , 1 9 9 0 ) , 但 少 有 研 究 單 獨 探 討 較 低 層 次 之 中 文 文 字 系 統 的 成 份, 大 多 以 較 高 層 次 閱 讀 歷 程 成 份 為 主 要 的 研 究 重 點 , 本 研 究 亦 然 。

貳 、 輕 度 智 能 障 礙 學 生 閱 讀 理 解 的 學 習 問 題

大 多 數 的 研 究(何 華 國,民 8 4;林 惠 芬,民 89;

周 台 傑 , 民 85; 洪 照 榮 、 張 昇 鵬 , 民 88)都 著 重 概 括 性 探 究 智 能 障 礙 者 的 學 習 特 徵 , 較 少 特 別 針 對 輕 度 智 能 障 礙 兒 童 作 深 入 的 探 討 。 大 致 來 說 , 智 能 障

(3)

礙 學 生 會 有 認 知 發 展 遲 緩 、 遷 移 類 化 困 難 、 缺 乏 有 效 學 習 策 略、 注 意 力 缺 陷、 短 期 記 憶 差、 語 言 能 力 的 缺 陷 、 學 習 動 機 低 落 等 問 題 , 同 樣 地 , 輕 度 智 能 障 礙 學 生 也 會 有 相 同 的 問 題 , 不 同 的 僅 是 程 度 上 的 差 異 。

那 輕 度 智 能 障 礙 學 生 的 學 習 特 徵 對 其 閱 讀 理 解 的 學 習 有 何 影 響 呢 ? 研 究 者 不 論 及 字 彙 層 次 的 理 解 部 分 , 僅 針 對 本 研 究 所 要 探 討 之 文 章 層 次 的 理 解 陳 述 如 下 。

一 、 認 知 發 展 遲 緩 : Stanovich、 Cunningham 和 F e e m a n ( 1 9 8 4 ) 發 現 智 力 和 閱 讀 成 就 有 中 度 正 相 關 , 而 Stanovich( 1986) 更 進 一 步 指 出 推 理 能 力 不 好 的 學 生, 對 於 老 師 教 學 時 所 用 的 字、 詞、 句 子 等 語 言 都 無 法 和 書 面 文 字 做 聯 結, 所 以 學 習 閱 讀 時 會 發 生 困 難 。 因 此 輕 度 智 能 障 礙 學 生 的 閱 讀 能 力 大 多 落 後 同 儕 是 普 遍 的 現 象 。

二 、 遷 移 類 化 困 難 : 黃 自 來 ( 1991) 認 為 , 青 少 年 透 過 書 面 文 字 可 獲 得 訊 息 和 擴 展 經 驗 ( 學 習 遷 移 作 用 ) 。 而 智 能 障 礙 者 在 應 用 已 知 的 知 識 或 技 能 於 新 情 境 的 能 力 上 有 缺 陷 , 也 就 是 說 , 他 們 不 容 易 由 舊 有 的 經 驗 形 成 規 則 , 以 解 決 日 後 遭 遇 的 類 似 情 形

( Tho mas & Patton,1994) , 所 以 輕 度 智 能 障 礙 學 生 透 過 閱 讀 經 驗 而 增 進 理 解 能 力 的 效 果 會 比 同 儕 差 。

(4)

三 、 缺 乏 有 效 學 習 策 略 : 智 能 障 礙 學 生 較 一 般 人 不 會 使 用 有 效 的 技 巧 來 組 織 訊 息 , 也 較 傾 向 於 被 動 的 學 習 態 度 , 故 在 使 用 介 入 策 略 方 面 也 產 生 困 難 ( 林 惠 芬 , 民 89); 而 Lerner(1989)指 出 , 閱 讀 理 解 的 歷 程 是 一 種 具 策 略 性 的 思 考 歷 程 。 輕 度 智 能 障 礙 學 生 在 普 遍 缺 乏 有 效 學 習 策 略 的 情 形 下 , 閱 讀 理 解 方 面 的 學 習 必 然 比 一 般 學 生 困 難 。

四 、 注 意 力 缺 陷 : 林 惠 芬 ( 民 89) 指 出 輕 度 智 能 障 礙 者 有 注 意 力 廣 度 ( attention span) 較 短 、 較 不 容 易 集 中 注 意 力 ( attention focus)、 選 擇 性 注 意 力

( selection attention) 較 差 等 注 意 力 方 面 的 缺 陷 , 因 此 智 能 障 礙 者 要 用 較 多 的 時 間 去 尋 找 有 關 的 線 索 , 而 且 他 們 不 能 同 時 注 意 多 種 線 索 。 而 Dreher

( 1985) 指 出 專 注 是 閱 讀 的 重 要 歷 程 之 一 ,

R e y n o l d s , W a d e , T r a t h e n & L a p a n ( 1 9 8 9 ) 探 討 文 章 閱 讀 中 注 意 力 與 學 習 之 關 係 , 結 果 也 發 現 學 生 是 否 能 區 辨 文 章 的 要 點 , 進 而 能 夠 表 現 有 選 擇 性 的 注 意 , 是 了 解 學 生 為 何 能 夠 學 得 好 , 以 及 能 回 憶 得 多 的 重 要 因 素 ( 引 自 劉 信 雄 , 民 8 1 ) 。 由 此 可 見 注 意 力 的 缺 陷 對 輕 度 智 能 障 礙 學 生 學 習 閱 讀 具 有 相 當 的 負 面 影 響 。

五 、 短 期 記 憶 差 : 有 些 研 究 指 出 智 能 障 礙 學 生 在 短 期 記 憶 上 的 缺 陷 與 其 不 會 使 用 有 效 的 介 入 策 略 有 關,但 其 在 長 期 記 憶 方 面 的 能 力 則 和 正 常 人 相 似( 林

(5)

惠 芬 , 民 89; 陳 榮 華 , 民 81; 黃 國 榮 , 民 80) 。 而 M a y e r ( 1 9 9 6 ) 提 出 文 章 學 習 的 S O I ( s e l e c t i n g 、

o r g a n i z i n g 、 i n t e g r a t i n g ) 模 型 的 三 步 驟 中 , 第 一 個 步 驟 : 「 選 擇 」 的 關 鍵 能 力 即 是 短 期 記 憶 之 編 碼 處 理 , 由 此 可 知 短 期 記 憶 在 閱 讀 學 習 扮 演 重 要 的 角 色 。 不 管 輕 度 智 能 障 礙 學 生 短 期 記 憶 的 缺 陷 的 原 因 為 何 , 畢 竟 這 樣 的 學 習 特 性 肯 定 會 對 其 閱 讀 的 學 習 產 生 不 良 的 影 響 。

綜 合 以 上 , 輕 度 智 能 障 礙 學 生 之 閱 讀 理 解 確 實 需 要 加 強 , 雖 然 有 些 先 天 的 障 礙 無 法 克 服 , 但 教 育 人 員 可 以 有 所 作 為 來 協 助 其 改 善 閱 讀 的 學 習 , 其 中 教 導 閱 讀 理 解 的 策 略 是 最 有 效 的 方 法 ( 吳 裕 益 等 , 民 89) 。 因 此 , 下 一 節 將 探 討 閱 讀 理 解 的 理 論 與 策 略 。

(6)

第 二 節 閱 讀 理 解 的 理 論 與 策 略

閱 讀 是 一 種 複 雜 的 歷 程 , 包 括 識 字 、 理 解 兩 大 部 分 。 為 了 詳 細 瞭 解 閱 讀 理 解 的 整 體 歷 程 , 本 節 將 對 閱 讀 理 解 的 發 展 、 模 式 進 行 分 析 , 然 後 再 介 紹 閱 讀 理 解 的 策 略 。

壹 、 閱 讀 的 發 展

閱 讀 是 一 項 複 雜 且 需 要 技 巧 的 思 想 傳 達 , 其 受 到 成 熟 、 興 趣 與 心 理 發 展 需 要 的 影 響 , 因 此 要 有 效 且 有 意 義 的 協 助 、 指 導 兒 童 閱 讀 , 需 根 據 其 閱 讀 發 展 進 行 ( 蔡 菁 菁 , 民 91)。

有 關 閱 讀 能 力 的 發 展 , Chall( 1996) 以 發 展 的 觀 點 , 提 出 閱 讀 發 展 階 段 理 論 , 此 理 論 詳 細 描 述 各 階 段 的 閱 讀 行 為 特 徵 、 獲 得 閱 讀 能 力 的 方 式 及 閱 讀 與 傾 聽 ( listening ) 之 間 的 關 係 。 其 各 階 段 之 特 徵 參 見 表 2-1( 引 自 楊 怡 婷,民 84;王 瓊 珠,民 9 0 ):

(7)

表 2 - 1 C h a l l 的 閱 讀 發 展 階 段

階段別 年級(年齡) 閱讀行為特徵

階段零(前

閱讀期) 出生到六歲

1.約略知道書寫長得什麼樣

2.認得常見的標誌、符號、包裝名稱 3.會認幾個常常念的故事書中出現的字 4.會把書拿正,邊念邊用手指字

5.看圖說故事或補充故事內容 6.會一頁一頁翻書

7.聽得懂好幾千個字

階段一

(識字期)

一、二年級

(6∼7 歲)

1.學習字母和字音之間的對應關係 2.閱讀時半記半猜

3.能讀簡單的文章

4.認字的錯誤從字形相似,但字義不合上 下文到字形、字義都接近原來的字 5.聽懂 4000 字以上,只能讀出約 600 字

階段二

(流暢期)

二、三年級

(7∼8 歲)

1.更確認所讀的故事

2.流暢的閱讀簡單熟悉的故事

3.是閱讀困難是否有所改善的重要契機 4.為建立閱讀的流暢性,大量閱讀許多熟

知的故事很必要

5.聽得懂 9000 個字,會讀 3000 字左右 6.傾聽的能力優於閱讀的能力

階段三(閱 讀新知期)

四∼八年級

(9∼13 歲)

1.以閱讀方式來吸收新的觀念、獲得新的 知識和體驗新的情感

2.先備知識和字彙有限,閱讀的內容屬於 論述清楚、觀點單一

3.初期是由聽管道進來的訊息學得較閱讀 快,後期閱讀會超越用聽講得來的資訊 4.字彙和先備知識增長的重要時刻

5.學習如何有效閱讀訊息

階段四(多

元觀點期) 14∼18 歲

1.閱讀的內容長度和複雜度增加 2.閱讀的內容觀點多樣化

3.閱讀能力優於聽的理解力

階段五(建

構重整期) 18 歲以上

1.以個人的目的和需求進行閱讀

2.讀者不是被動接受作者的觀點,他會藉 由分析、綜合、判斷,形成看法

(8)

由 表 2-1 得 知 , 三 年 級 學 生 的 閱 讀 發 展 屬 於 階 段 二( 流 暢 期 ), 是 閱 讀 困 難 能 否 改 善 的 關 鍵 期。 在 此 階 段 中 學 生 閱 讀 先 前 曾 聽 過 的 故 事 、 確 認 所 讀 的 故 事 , 並 且 增 加 閱 讀 的 流 暢 度 。 一 旦 學 生 進 入 四 年 級 , 將 使 用 閱 讀 學 習 新 的 事 物 , 通 常 學 生 從 不 太 熟 悉 的 故 事 體 和 說 明 體 的 文 章 中 學 習 新 知 。 因 此 , 就 三 年 級 而 言 , 發 展 兒 童 閱 讀 理 解 技 巧 是 很 重 要 的 階 段 , 因 此 階 段 之 發 展 是 在 為 理 解 社 會 和 自 然 科 中 較 難 的 敘 述 性 和 說 明 性 文 章 做 較 好 的 準 備 ( Ezell &

K o h l e r, 1 9 9 2 )。 基 於 以 上 理 由 , 本 研 究 之 研 究 對 象 為 三 年 級 學 生 , 希 望 能 透 過 教 導 閱 讀 理 解 策 略 增 進 學 生 之 閱 讀 理 解 能 力 , 在 進 入 閱 讀 發 展 階 段 三 之 閱 讀 新 知 期 前 能 做 好 充 分 的 準 備 。 就 前 述 所 言 , 對 於 三 年 級 的 學 生 來 說 , 發 展 閱 讀 技 巧 是 重 要 的 時 刻 , 對 於 低 成 就 兒 童 也 同 樣 重 要( Ezell & Kohler, 1992)

。 是 故 , 在 普 通 班 中 學 科 表 現 亦 屬 於 低 成 就 之 輕 度 智 能 障 礙 學 生 , 針 對 閱 讀 理 解 策 略 進 行 教 導 以 幫 助 學 習 有 其 必 要 性 。

貳 、 閱 讀 理 解 的 模 式

近 年 來 , 學 者 們 對 閱 讀 過 程 的 探 討 研 究 , 提 出 相 當 多 的 模 式,將 其 歸 類 可 分 為 下 列 模 式( 王 瓊 珠 , 民 81; 王 英 君 , 民 89; 林 宜 真 , 民 87; 柯 華 葳 ,

(9)

民 82; 胡 永 崇 , 民 81; 連 啟 舜 , 民 91; 廖 凰 伶 , 民 89;Goodman,1970;Gough,1972; Ru melhart,

1 9 8 5 ):

( 一 ) 由 下 而 上 模 式 ( bottom-up mo del) : 又 可 稱 為 資 料 驅 動 模 式( data-driven model), 此 模 式 主 張 以 Gough( 1972 ) 為 代 表 。 由 下 而 上 模 式 重 視 從 刺 激 感 覺 到 內 在 表 徵 ; 由 細 節 至 整 體 的 知 覺 歷 程 。 這 過 程 是 從 最 基 礎 的 「 視 覺 處 理 」、「 字 詞 彙 辨 識 」 開 始 , 一 直 到 最 高 級 的 、 中 樞 神 經 的 「 記 憶 」 和 「 理 解 」 結 束 。 這 個 從 文 字 的 「 視 覺 刺 激 」 到 「 大 腦 皮 層 」的 過 程,就 是「 由 下 而 上 」的 歷 程。「 由 下 而 上 」 強 調 的 是「 解 碼 」的 歷 程,不 重 視 讀 者 的 既 有 知 識 、 後 設 能 力 等( 曾 世 杰 , 民 85; Gough, 1972 ), 因 此 閱 讀 理 解 必 須 依 賴 迅 速 而 正 確 的 識 字 , 此 模 式 較 適 合 來 描 述 初 學 者 的 閱 讀 歷 程 , 過 程 是 以 一 直 線 的 順 序 來 進 行 。

( 二 ) 由 上 而 下 模 式 ( top-down model): 又 可 稱 為 概 念 驅 動 模 式 ( concept-driven model), 此 模 式 主 張 以 Goodman( 1982) 和 S mith( 1982) 為 代 表 。 此 模 式 認 為 閱 讀 的 歷 程 是 讀 者 以 較 高 層 次 的 知 識 來 處 理 較 低 層 次 的 知 識 的 訊 息 。 閱 讀 是 一 種 主 動 選 擇 的 過 程 , 即 讀 者 會 運 用 其 先 前 知 識 去 組 織 文 章 中 的 訊 息 , 與 文 章 內 容 產 生 互 動 , 做 出 暫 時 性 的 決 定 , 再 由 接 續 的 閱 讀 歷 程 中 去 考 驗 其 假 設 , 透 過 不 斷 的

(10)

猜 測 與 證 實 來 了 解 全 文,因 此 Goodman 曾 提 出「 閱 讀 是 一 種 心 理 語 言 的 猜 測 遊 戲 」 來 說 明 其 理 論 。 此 模 式 較 適 合 用 來 描 述 閱 讀 能 力 較 好 者 , 或 是 對 某 一 特 定 文 章 具 有 豐 富 的 先 備 知 識 者 。 在 此 模 式 中 , 認 字 能 力 並 非 最 必 要 的 因 素 , 因 為 如 果 發 現 有 不 認 識 的 字 時 , 可 以 透 過 上 下 文 之 理 解 來 猜 測 , 此 模 式 最 大 的 問 題 在 於 讀 者 對 此 篇 文 章 沒 有 一 些 先 備 知 識 時,他 將 無 法 形 成 假 設 來 理 解 此 篇 文 章。由 此 可 知 , 文 中 意 義 越 生 活 化 、 越 符 合 情 境 之 文 章 , 越 能 讓 讀 者 瞭 解 全 文 。

( 三 ) 交 互 模 式 ( interactive model): 交 互 模 式 主 張 讀 者 同 時 交 互 使 用 由 下 而 上 及 由 上 而 下 的 模 式 來 進 行 閱 讀 , 它 係 利 用 語 意 的 、 語 句 的 、 感 官 的 和 實 際 的 訊 息 , 並 且 同 時 提 供 各 種 資 源 作 為 訊 息 的 處 理 , 強 調 任 何 層 次 理 解 上 的 缺 陷 可 互 相 填 補 。 模 式 的 發 生 視 閱 讀 時 所 遭 遇 的 情 境 而 定 , 例 如 有 一 位 讀 者 認 字 能 力 較 慢 , 但 他 對 文 章 已 有 一 些 概 念 , 由 上 到 下 的 模 式 可 幫 助 他 理 解 。 若 讀 者 沒 有 一 些 既 有 知 識 , 他 的 認 字 能 力 可 讓 他 採 取 由 下 到 上 的 模 式 來 理 解 文 章 。 因 此 , 有 效 能 的 讀 者 是 會 依 據 閱 讀 目 的 、 對 文 章 的 熟 悉 度 以 及 文 章 所 使 用 的 詞 彙 、 語 法 等 來 調 整 閱 讀 策 略 。

( 四 ) 循 環 模 式 ( r ecycling model): 此 模 式 認 為 閱 讀 理 解 是 一 個 循 環 的 模 式 而 非 直 線 的 運 作 過 程 。 以

(11)

J u s t 和 C a r p e n t e r( 1 9 8 0 ) 為 代 表 , 他 們 認 為 閱 讀 理 解 是 認 字 解 碼 、 形 成 命 題 與 統 整 三 者 之 間 不 斷 的 循 環 , 直 到 讀 者 認 為 理 解 為 止 。

參 、 閱 讀 理 解 策 略

一 、 後 設 認 知 與 閱 讀 理 解

Palincsar 和 Brown( 1984 ) 指 出 閱 讀 策 略 有 下 列 特 點 : 瞭 解 閱 讀 目 的 、 激 發 相 關 的 背 景 知 識 、 集 中 注 意 力 在 主 要 內 容 上 、 融 合 先 備 知 識 和 文 章 訊 息 、 監 控 自 己 的 理 解 活 動 、 解 釋 並 預 測 文 章 的 結 果 等 要 素 。 這 些 閱 讀 策 略 都 屬 於 認 知 策 略 , 不 過 仍 可 再 細 分 為 兩 種 成 分 , 一 是 為 了 達 到 理 解 目 的 而 採 行 的「 認 知 策 略 」,另 一 種 則 是 為 了 覺 知 自 己 理 解 狀 態 所 採 行 的 「 後 設 認 知 策 略 」( 引 自 連 啟 舜 , 民 9 1)。

而 Flavel( 1979) 認 為 「 認 知 策 略 」 與 「 後 設 認 知 策 略 」的 不 同 處 在 於:「 認 知 策 略 」是 用 來 促 進 認 知 的 進 步,「 後 設 認 知 策 略 」是 用 來 監 控 它( 認 知 策 略 ) 的 使 用 ( 引 自 林 宜 真 , 民 8 7 )。 從 Gagne( 1985)

提 出 的 閱 讀 認 知 歷 程 模 式 ( 圖 2-1) 亦 可 知 道 後 設 認 知 在 閱 讀 理 解 的 歷 程 中 所 扮 演 的 角 色 及 兩 者 間 的 密 切 關 係 , 而 Baker 和 Brown( 1984 ) 以 及 Brown 等 人 ( 1984 ) 指 出 後 設 認 知 與 兒 童 的 閱 讀 理 解 間 有 密 切 的 關 係 存 在 ( 引 自 鍾 雅 婷 , 民 89)。

(12)

多 數 心 理 學 家 和 學 者 認 為 後 設 認 知 是 可 以 訓 練 和 學 習 的 ( 謝 瑜 苓 , 民 92), 因 此 透 過 後 設 認 知 的 訓 練 來 提 升 閱 讀 理 解 能 力 是 可 行 的 方 法 。 所 以 在 連 啟 舜 ( 民 91) 針 對 民 國 75 年 至 90 年 間 之 「 國 內 閱 讀 理 解 教 學 研 究 成 效 之 統 合 分 析 」 中 即 發 現 在 教 學 策 略 的 選 擇 上 以 「 後 設 認 知 策 略 」 教 學 為 最 大 宗 , 而 大 部 分 研 究 亦 證 實 了 後 設 認 知 的 閱 讀 策 略 教 學 可 以 促 進 學 生 的 閱 讀 理 解 能 力 ( 林 蕙 蓉 , 民 84; 胡 永 崇 , 民 83; 曾 陳 密 桃 , 民 79; 鄭 宇 樑 , 民 87)。

從 上 述 討 論 中 我 們 了 解 後 設 認 知 與 閱 讀 理 解 的 關 係 、 重 要 性 及 實 徵 研 究 成 效 , 可 以 發 現 後 設 認 知 策 略 教 學 確 實 能 增 進 閱 讀 理 解 , 尤 其 針 對 無 法 主 動 使 用 有 效 策 略 及 在 理 解 歷 程 中 持 續 監 控 與 調 適 的 輕 度 智 能 障 礙 兒 童 來 說 為 一 可 行 的 理 解 策 略 。 而 問 答 命 題 策 略 是 在 引 導 學 生 藉 由 對 自 己 回 答 問 題 時 的 有 圖 2 - 1 E . D . G a g n e 的 閱 讀 歷 程 模 式 ( 引 自 胡 永 崇 , 民 8 4 )

理 解 監 控

解 碼 文 意 理 解 推 論 理 解

(13)

所 覺 知 , 希 望 學 生 在 回 答 各 種 類 型 的 閱 讀 問 題 時 , 能 正 確 區 別 不 同 的 答 案 資 訊 來 源 , 亦 即 訓 練 學 生 辨 別 答 案 的 資 訊 是 來 自 文 章 本 身 或 是 來 自 於 讀 者 的 知 識 或 經 驗 。

二 、 閱 讀 理 解 策 略 的 種 類

閱 讀 理 解 策 略 是 閱 讀 者 在 學 習 過 程 中 , 用 來 主 動 處 理 閱 讀 材 料 和 促 進 學 習 的 方 式 , 以 幫 助 閱 讀 者 訊 息 之 獲 得 、 運 作 、 整 合 、 儲 存 以 及 提 取 ( 吳 裕 益 等 , 民 89)。 然 而 閱 讀 理 解 策 略 包 含 哪 些 項 目 ? 不 同 的 學 者 有 不 同 的 看 法 , 本 研 究 係 以 教 導 問 答 命 題 策 略 以 了 解 研 究 對 象 之 閱 讀 理 解 成 效 , 故 僅 探 討 不 同 階 段 中 有 關 問 答 之 閱 讀 理 解 策 略 。

依 時 間 先 後 可 區 分 為 閱 讀 前 、 閱 讀 中 與 閱 讀 後。常 見 的 方 式 閱 讀 前 有 K-W-L( what I know,what I w a n t t o l e a r n,w h a t I d i d l e a r n ),以 下 簡 稱 K-W-L,

閱 讀 中 有 交 互 問 答 法 ( reciprocal questioning)、 自 我 問 答 法( self- questioning),閱 讀 後 有 問 答 命 題 策 略 ( question- answer relationship) 等 。 此 外 , 還 有 應 用 在 整 個 閱 讀 歷 程 之 活 動 , 如 SQ3R( survey, q u e s t i o n , r e a d , r e c i t e , r e v i e w ) 以 下 簡 稱 S Q 3 R ( 徐 芳 立 , 民 87)。 分 別 說 明 如 下 :

( 一 ) 閱 讀 前

K - W- L 的 目 的 是 在 協 助 讀 者 提 取 先 備 知 識 , 尤

(14)

其 對 於 說 明 體 文 章 更 有 幫 助 ( 林 玟 慧 , 民 84)。 使 用 K-W-L 時,依 據 我 已 經 知 道 什 麼 ?( what I know)

我 想 要 知 道 的 是 什 麼 ? ( what I want to learn) 以 及 我 學 到 了 什 麼 ? ( what I did learn) 三 個 步 驟 來 進 行 問 答 。

( 二 ) 閱 讀 中

交 互 問 答 法 ( r e c i p r o c a l q u e s t i o n i n g ) 是 由 M a n z o ( 1 9 6 9 ) 提 出 , 透 過 示 範 與 立 即 回 饋 協 助 學 生 自 我 提 出 適 當 的 問 題 。 步 驟 為 老 師 和 學 生 一 起 閱 讀 一 段 文 章 , 然 後 學 生 提 出 問 題 問 老 師 , 再 由 老 師 提 出 問 題 問 學 生 , 依 此 程 序 進 行 下 一 段 文 章 , 直 至 足 以 獲 得 預 測 後 段 文 章 訊 息 時 , 二 者 提 出 預 測 性 問 題 並 讀 完 全 文,再 進 行 預 測 性 問 題 的 討 論。而 Clark 等 人( 1 9 8 4 )提 出 自 我 問 答 法( s e l f - q u e st io n i n g ),

要 求 學 生 於 閱 讀 後 提 出 5 個 “ wh” 的 問 題 , 即 誰

( who)、什 麼( what)、何 時( when )、何 地( where)、

為 什 麼 ( why)( 引 自 徐 芳 立 , 民 87 )

( 三 ) 閱 讀 後

問 答 命 題 策 略 ( question- answer relationship)

主 要 在 教 導 學 生 瞭 解 題 目 與 答 案 之 間 的 關 係 。

R a p h a e l( 1 9 8 6 )認 為 問 題 的 類 型 可 以 依 據 答 案 的 內 容 分 成 以 下 四 種 : 1. 單 句 訊 息 中 的 答 案 ( Right T h e r e ), 答 案 可 以 直 接 在 故 事 的 單 句 中 找 到 。 2 . 需

(15)

整 合 多 句 訊 息 的 答 案( Putting It Together), 答 案 可 以 在 文 章 中 找 到 , 但 是 來 自 不 同 段 落 或 部 分 , 需 要

“ 想 並 且 找 ” (think-and-search)才 可 以 找 到 , 也 就 是 需 讀 完 幾 句 或 整 段 才 能 找 到 答 案 。 3.部 分 來 自 作 者 , 部 分 來 自 自 己 ( Author-and-You), 統 整 作 者 的 語 意 , 此 外 亦 要 加 入 讀 者 的 個 人 經 驗 或 先 備 知 識 做 出 推 論 或 結 論 , 才 能 回 答 問 題 。 4. 完 全 來 自 自 己 的 答 案 ( O n my o w n ), 運 用 自 己 的 經 驗 即 可 回 答 問 題 。 教 導 問 答 命 題 可 以 幫 助 學 生 獲 得 三 項 理 解 策 略:( 1)

找 出 資 訊 來 源 ,( 2) 決 定 文 章 結 構 並 且 瞭 解 其 如 何 傳 達 訊 息,( 3)決 定 是 否 加 入 自 己 的 推 論( Raphael,

1 9 8 6 )。

( 四 ) 整 個 閱 讀 歷 程

S Q 3 R 由 R o b i n s o n ( 1 9 6 1 ) 提 出 , 建 議 以 瀏 覽

( survey)、 提 問 ( question)、 精 讀 ( read)、 背 誦

( recite)、 複 習 ( review) 五 步 驟 來 訓 練 學 生 閱 讀 文 章 。 在 瀏 覽 階 段 , 讀 者 先 檢 閱 文 章 標 題 、 子 標 題 與 摘 要 以 獲 得 文 章 一 般 性 的 概 念 , 再 將 每 個 子 標 題 轉 換 成 問 題 型 式 , 於 精 讀 階 段 找 出 問 題 答 案 ; 在 背 誦 階 段 則 將 獲 得 的 訊 息 以 自 己 的 話 來 回 答 並 檢 查 問 題 的 適 當 性 ; 至 複 習 階 段 則 將 視 線 停 留 在 子 標 題 上 盡 量 回 憶 其 內 容 。 亦 即 在 整 個 閱 讀 歷 程 中 , 讀 者 透 過 問 題 與 回 答 歷 程 將 整 個 閱 讀 活 動 串 連 起 來 ( 徐 芳 立 , 民 87)。

(16)

吳 裕 益 等( 民 8 9 )認 為 閱 讀 理 解 策 略 教 學 能 提 升 學 生 的 閱 讀 能 力 , 而 問 答 命 題 是 用 來 幫 助 學 習 者 在 閱 讀 時 , 能 從 所 面 對 的 問 題 來 尋 求 問 題 與 答 案 間 的 關 係 , 進 而 找 出 正 確 答 案 , 從 而 改 善 其 閱 讀 理 解 能 力 ( 林 惠 芬 , 民 86)。 故 在 閱 讀 時 , 可 採 用 問 答 命 題 策 略 幫 助 理 解 文 章 內 容 , 所 以 本 研 究 以 問 答 命 題 策 略 做 為 閱 讀 理 解 教 學 之 策 略 。

(17)

第 三 節 問 答 命 題 策 略 與 相 關 實 證 研 究

壹 、 問 答 命 題 策 略 之 意 義

為 了 訓 練 學 生 閱 讀 理 解 狀 態 的 後 設 認 知 能 力 , R a p h a e l 發 展 出 Q A R ( Q u e s t i o n - A n s w e r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閱 讀 理 解 策 略( B e n i t o, F o l e y, L e w i s

& Prescott, 1993; 引 自 莊 啟 榮 , 民 92)。 此 種 策 略 的 理 論 基 礎 是 源 自 於 Pearson 和 Johnson( 1978)

對 問 題 的 分 類 。 Pearson 和 Johnson 將 問 題 分 為 三 類 : 文 章 中 明 示 的 問 題 、 文 章 中 隱 含 的 問 題 以 及 與 個 人 經 驗 有 關 的 隱 含 問 題 , 而 為 了 更 貼 近 兒 童 使 用 , 改 以 單 句 中 訊 息 的 答 案 ( Right There)、 需 整 合 多 句 訊 息 的 答 案( Think And Search)和 完 全 來 自 自 己 的 答 案( On my own)表 示 之( Raphael,1986)。

R a p h a e l 所 設 計 的 問 答 命 題 策 略( 簡 稱 Q A R ),

在 引 導 兒 童 藉 由 對 自 己 回 答 閱 讀 問 題 時 的 認 知 過 程 的 覺 察 , 辨 別 問 題 的 答 案 是 來 自 「 文 章 本 身 的 訊 息

( In the Book—information that is in the text)或「 在 頭 腦 裡 面 的 東 西 」( In My Head—what they have in t h e i r h e a d s ), 亦 即 訓 練 學 生 辨 別 答 案 是 既 存 在 文 章 裡 面 還 是 來 自 於 讀 者 本 身 的 先 備 知 識 。

其 問 題 類 型 共 有 四 種 : 1 . 單 句 訊 息 的 答 案

( Right There-- the answer within a single)、 2. 需 整

(18)

合 多 句 訊 息 的 答 案( Putting It Together-- the answer f r o m d i ff e r e n t p a r t s ) - - 以 上 兩 者 為 來 自 「 文 章 本 身 的 訊 息 」 的 答 案 ; 3.部 分 來 自 作 者 , 部 分 來 自 我 自 己( Author and You)、 4.完 全 出 自 我 自 己( On my o w n ) - - 以 上 兩 者 為 答 案 是 來 自 「 在 頭 腦 裡 面 的 知 識 」( 莊 啟 榮 , 民 92)。 各 類 別 的 區 別 與 含 義 請 參 見 圖 2-2 及 下 列 的 說 明 (Barclay, 1990 ; Raphael,

1 9 8 6 ; S w i c e g o o d & P a r s o n s , 1 9 8 9 ) 。

一 、 單 句 訊 息 中 的 答 案 ( Right There -- the answer w i t h i n a s i n g l e s e n t e n c e ) : 答 案 屬 於 文 章 中 明 示 的 問 題 , 可 直 接 在 故 事 的 單 句 中 找 到 。 如 : 文 章 中 提 到 〝 依 利 諾 州 的 首 府 是 春 田 市 。 〞 而 〝 依 利 諾 州 的 首 府 位 於 何 處 ? 〞則 屬 於 此 類 型 的 問 題 。

二、需 整 合 多 句 訊 息 的 答 案 (Putting It Together-- the 文 章 本 身 的 訊 息 在 頭 腦 裡 面 的 知 識

I n t h e b o o k I n M y h e a d

單 中 需 訊 部 部 完 己 句 的 整 息 分 分 全 的 訊 答 合 的 來 來 來 答 息 案 多 答 自 自 自 案

(Right There)句 案 作 自 自

(Putting It Together) 者 己 (On my own)

(Think And Search) (Author-and-You)

圖 2 - 2 問 答 命 題 的 四 種 類 別 ( 引 自 R a p h a e l , 1 9 8 6 )

(19)

a n s w e r f r o m d i ff e r e n t p a r t s ) :答 案 可 在 文 章 中 找 到 , 但 是 來 自 不 同 段 落 或 部 分 , 需 要 “ 想 並 且 找 ” (think-and-search)才 可 以 找 到,也 就 是 需 讀 完 幾 句 或 整 段 才 能 找 到 答 案 。 如 :〝 遊 客 認 為 華 盛 頓 最 迷 人 之 處 為 何 ? 〞, 這 問 題 不 太 可 能 只 由 一 個 句 子 中 就 能 找 出 答 案,讀 者 必 須 想 想 看 並 且 找 一 找,將 文 章 中 不 同 句 子 甚 至 不 同 段 落 的 資 訊 整 合 起 來 , 才 能 回 答 問 題 。

三 、 部 分 來 自 作 者 , 部 分 來 自 自 己

( Author-and-You): 讀 者 必 須 使 用 文 章 中 的 資 訊 , 須 要 統 整 作 者 的 語 意 , 此 外 亦 要 加 入 讀 者 的 個 人 經 驗 或 先 備 知 識 做 出 推 論 或 結 論 , 才 能 回 答 問 題 。 例 如 :〝 大 多 數 遊 客 希 望 造 訪 的 地 方 如 表 所 列 , 說 出 你 想 要 參 觀 的 地 點 及 原 因 。 〞 這 類 問 題 需 要 使 用 作 者 所 提 供 的 文 章 訊 息 , 也 需 要 讀 者 本 身 的 想 法 才 能 回 答 問 題 。

四 、完 全 來 自 自 己 的 答 案 (On my own):答 案 並 不 在 故 事 中 , 甚 至 不 用 閱 讀 故 事 即 能 回 答 問 題 , 只 要 運 用 自 己 的 經 驗 即 可 回 答 問 題 。 閱 讀 前 的 問 題 或 閱 讀 後 的 延 伸 問 題 即 屬 於 此 種 類 型 的 題 目 。 例 如 :〝 說 出 你 想 要 參 觀 的 城 市 並 說 明 原 因 〞。

貳 、 問 答 命 題 策 略 之 應 用

(20)

問 答 命 題 策 略 可 以 幫 助 教 師 建 構 及 發 展 理 解 問 題 , 亦 可 協 助 學 生 找 出 資 訊 來 源 及 做 出 使 用 本 文 或 背 景 知 識 的 決 定( Raphael,1986)。其 應 用 如 下( 莊 啟 榮 , 民 92):

一 、 在 教 師 方 面

問 答 命 題 策 略 可 以 幫 助 教 師 思 考 並 設 計 問 題 的 種 類 , 以 輔 導 學 生 閱 讀 文 章 。

( 一 ) 閱 讀 前 的 問 題 設 計

閱 讀 前 的 問 題 通 常 可 分 為 「 完 全 來 自 我 自 己 」的 問 題 類 別 , 用 以 幫 助 學 生 思 考 他 們 相 關 先 備 知 識 。

( 二 ) 閱 讀 中 的 問 題 設 計

閱 讀 中 的 問 題 主 要 是 屬 於「 整 合 多 句 訊 息 的 答 案 」的 問 題 類 別 , 用 以 要 求 依 據 文 章 的 內 容 作 適 當 的 推 論 。

( 三 ) 閱 讀 後 的 問 題 設 計

閱 讀 後 的 問 題 , 則 可 增 加 「 部 分 來 自 作 者 , 部 分 來 自 我 自 己 」或「 完 全 出 自 我 自 己 」的 題 目 , 主 要 在 使 學 生 的 先 備 知 識 能 夠 和 文 章 相 配 合 。 二 、 在 學 生 方 面

( 一 ) 問 答 命 題 策 略 可 以 輔 導 一 般 學 生 獲 得 三 項 理 解 策 略:1.找 出 資 訊 來 源 2.決 定 文 章 結 構 3.決 定 是 否 加 入 自 己 的 推 論 。

(21)

( 二 ) 對 於 已 經 了 解 問 答 命 題 策 略 的 年 長 或 優 秀 的 讀 者 , 問 答 命 題 策 略 可 以 引 導 他 們 發 展 使 用 關 鍵 字 或 本 文 結 構 來 找 尋 知 識 的 閱 讀 策 略 。 例 如 了 解 某 個 問 題 是 屬 於「 整 合 多 句 訊 息 」的 學 生 , 可 能 判 斷 本 文 是 屬 於 「 因 果 結 構 」 的 文 章 。 於 是 他 可 能 開 始 尋 找 相 關 的 關 鍵 字 詞 , 如 「 因 為 」、「 結 果 」、「 所 以 」 等 , 以 便 找 到 適 當 的 資 訊 來 回 答 問 題 。

( 三 ) 問 答 命 題 策 略 還 可 以 協 助 學 生 辨 識 是 否 所 需 的 資 訊 存 在 文 章 裡 面 , 或 者 需 要 讀 出 「 弦 外 之 音 」 — 做 出 作 者 預 定 的 推 論 。

參 、 問 答 命 題 策 略 之 實 證 研 究

由 於 國 內 相 關 問 答 命 題 策 略 之 研 究 甚 少 , 因 此 大 部 分 擷 取 國 外 之 相 關 研 究 進 行 探 討 。 茲 整 理 相 關 實 徵 性 研 究 如 表 2-2

表 2 - 2 問 答 命 題 策 略 之 實 證 研 究

(22)

研究者 研究對象 研究內容 研究結果 Raphael&

Wonnacott

(1981)

180 位四 年級學生

利用實驗組和控 制組探討 QAR 教 學和辨識 QAR 類 型的教學成效

1.實驗組的學生比控制組學生的表 現佳。

2.接受較密集訓練的教師的學生,

較能辨識 QAR 的類型。

Ezell&Kohler

(1992)

23 位三 年 級 學

比較相同學生接 受 QAR 教學前後 之效果。

1.所有學生在個人的提問及回答問 題表現上均有進步。

Simmonds

(1992)

24 位國 中 小 資 源 教 師 及 其 學 障學生

比較傳統閱讀理 解教學和 QAR 教 學的差異

1.明確的訓練和鼓勵性回饋使教師 在學習及應用 QAR 技巧更有效。

2.QAR 教學組比傳統閱讀理解教學 組更有實質成效。

3.QAR 教學明顯提昇學障學生閱讀 理解能力。

Benito, Foley, Lewis&

Prescott(1993)

29 位三~

五 年 級 學生

利用實驗組和控 制組探討 QAR 教 學成效

1.實驗組學生閱讀測驗後測成績明 顯進步,而控制組學生在部分題 目有退步的表現。

Ezell&

Hunsicker

(1997)

48 位四 年 級 學

比較 QAR 教學 對 Peer-Assisted 組學生和 Teacher-Assisted 組學生的學習成

1.所有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技巧均有 進步。

2.兩組學生之表現並無差異。

3.追蹤評量顯示兩組學生保有相當 程度之提問及回答問題能力,兩 組學生之表現仍無顯著差異。

林惠芬(86) 33 位國 中 輕 度 智 能 不 足學生

利用實驗組、提 示組和控制組探 討 QAR 教學成效

1.實驗組閱讀測驗得分高於其他兩 組且達統計顯著水準。

2.實驗組受試者表示自我教導問- 答策略對其閱讀理解有所幫助。

上 述 研 究 顯 示 , 就 研 究 對 象 而 言 , 五 篇 國 外 研 究 中 有 四 篇 研 究 選 定 中 年 級 學 生 為 主 要 研 究 對 象

( Benito, Foley, Lewis & Prescott,1993;Ezell & Hunsicker, 1997;Ezell & Kohler,1992;Raphael & Wonnacott,1981),

另 一 篇 的 研 究 對 象 則 囊 括 國 中 小 學 生 ( Simmonds,

(23)

1992);而 國 內 研 究 則 選 擇 國 中 輕 度 智 能 不 足 學 生( 林 惠芬,86)。 這 樣 的 情 形 似 乎 顯 示 問 答 命 題 策 略 較 適 合 安 排 在 國 小 中 年 級 階 段 的 課 程 , 而 國 內 尚 未 針 對 國 小 學 生 進 行 問 答 命 題 策 略 之 實 徵 性 研 究 。 至 於 學 生 的 智 力 特 質 部 分 , 有 五 篇 是 選 擇 智 力 正 常 的 學 生

( Benito, Foley, Lewis & Prescott,1993; Simmonds,1992;Ezell

& Hunsicker,1997;Ezell & Kohler,1992;Raphael &

Wonnacott, 1981), 僅 一 篇 選 擇 輕 度 智 能 障 礙 學 生 ( 林 惠芬,86), 代 表 問 答 命 題 策 略 對 於 智 能 障 礙 學 生 之 教 學 成 效 有 待 擴 大 驗 證 。 基 於 以 上 , 頗 能 支 持 本 研 究 選 定 國 小 中 年 級 輕 度 智 能 障 礙 學 生 作 為 研 究 對 象 之 合 適 性 與 突 破 性 。

就 研 究 設 計 而 言 , 有 五 篇 研 究 是 利 用 兩 組 比 較 的 方 式 驗 證 問 答 命 題 策 略 教 學 的 效 果 , 其 中 三 篇 是 用 實 驗 組 及 控 制 組 的 方 式 進 行 比 較( 林惠芬,86;Benito, Foley, Lewis & Prescott, 1993;Raphael & Wonnacott, 1981),

兩 篇 是 利 用 不 同 的 教 學 策 略 進 行 比 較( Simmonds,1992

;Ezell & Kohler,1992); 僅 一 篇 就 相 同 學 生 進 行 前 後 測 之 比 較 ( Ezell & Hunsicker,1997)。 利 用 實 驗 組 與 控 制 組 ( 對 照 組 ) 應 較 客 觀 , 本 研 究 礙 於 人 力 、 時 間 與 研 究 倫 理 , 無 法 採 用 實 驗 組 與 控 制 組 ( 對 照 組 ) 之 實 驗 設 計 ; 但 本 研 究 採 用 之 單 一 受 試 之 跨 受 試 多 探 試 設 計 , 在 研 究 過 程 中 , 利 用 第 一 位 受 試 處 理 期 的 變 化 對 照 第 二 位 受 試 基 線 期 及 其 間 斷 探 試 , 第 二

(24)

位 受 試 處 理 期 的 變 化 對 照 第 三 位 受 試 基 線 期 及 其 間 斷 探 試 , 亦 可 達 設 控 制 組 ( 對 照 組 ) 之 客 觀 效 果 。

就 研 究 結 果 而 言 , 六 篇 研 究 都 表 示 問 答 命 題 策 略 有 增 進 學 生 閱 讀 理 解 能 力 之 成 效 。 基 於 上 述 研 究 結 果 , 本 研 究 選 定 問 答 命 題 策 略 進 行 閱 讀 理 解 教 學 掌 握 了 不 損 害 學 生 學 習 的 研 究 倫 理 。

綜 合 以 上 , 本 研 究 選 擇 國 小 三 年 級 輕 度 智 能 障 礙 學 生 為 研 究 對 象 , 採 單 一 受 試 之 跨 受 試 多 探 試 設 計 , 探 討 問 答 命 題 策 略 之 教 學 效 果 , 期 能 對 國 內 智 能 障 礙 學 生 之 閱 讀 理 解 教 學 有 所 助 益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讀書必先識字,文言經典教學力求疏理文字之形、音、義,無可厚非。此

The Liouville CFT on C g,n describes the UV region of the gauge theory, and the Seiberg-Witten (Gaiotto) curve C SW is obtained as a ramified double cover of C g,n ... ...

We compare the results of analytical and numerical studies of lattice 2D quantum gravity, where the internal quantum metric is described by random (dynamical)

Achievement growth in children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in mathematics: Findings of a two-year longitudinal study... Designing vocabulary instructio n

中國語文科卷一 閱讀理解 學生做小測.. 中國語文科卷一 閱讀理解

理解句子的 意思 理解句子前 後銜接關係.. 理解段落 理解句子的

[r]

•在理解的 基礎上,推 斷閱讀材料 以外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