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二 章 文 獻 探 討
本 研 究 之 文 獻 探 討 分 為 三 部 分 , 第 一 部 分 是 輕 度 智 能 障 礙 學 生 的 學 習 特 徵 與 閱 讀 理 解 的 關 係 ;第 二 部 分 是 閱 讀 理 解 的 理 論 與 教 學 策 略 ; 第 三 部 分 為 問 答 命 題 策 略 與 相 關 實 證 研 究 。
第 一 節 輕 度 智 能 障 礙 學 生 的 學 習 特 徵 與 閱 讀 理 解 的 關 係
壹 、 閱 讀 理 解 的 意 義
閱 讀 的 過 程 乃 是 新 訊 息 的 獲 得 、 提 取 、 運 作 、 整 合 、 儲 存 、 解 決 閱 讀 的 問 題 , 而 最 後 以 達 成 理 解 的 效 果 ( 林 玟 慧 , 民 8 4) , 因 此 「 閱 讀 理 解 」 是 指 閱 讀 者 根 據 文 章 的 線 索 來 引 申 作 者 所 要 表 達 的 意 義 之 過 程 ( 林 蕙 君 , 民 8 4) , 所 以 閱 讀 理 解 是 閱 讀 過 程 中 最 重 要 的 成 分 ( 詹 文 宏 , 民 8 4 ) 。
G a g n e( 1 9 8 5 )認 為 閱 讀 理 解 可 分 為 : 字 面 文 義 的 理 解 ( literal comprehension) 、 推 論 理 解
( i n f e r e n t i a l c o m p r e h e n s i o n ) 、 理 解 監 控
( comprehension monitoring) 。 字 面 文 義 的 理 解 包 含 了 字 彙 接 觸 及 解 析 兩 個 細 部 成 分 ; 推 論 理 解 包 括:統 整、摘 要、再 深 入 整 合 三 部 分;理 解 的 監 控 ,
主 要 是 在 閱 讀 的 監 控 裡 , 注 意 自 己 是 否 已 經 理 解 閱 讀 的 內 容 之 歷 程 , 理 解 的 監 控 包 含 : 閱 讀 目 標 的 設 定 、 選 擇 閱 讀 理 解 策 略 、 檢 核 目 標 是 否 已 達 成 、 在 閱 讀 理 解 過 程 中 不 甚 清 楚 的 部 分 尋 求 解 決 補 救 的 方 法 。
對 照 Pressley(2000)將 閱 讀 理 解 分 為 兩 個 層 次 : 一 為 字 彙 層 次 的 理 解 , 另 一 為 文 章 層 次 的 理 解 的 說 法 , 字 面 文 義 的 理 解 在 閱 讀 歷 程 中 屬 較 低 層 次 的 理 解 , 而 文 章 層 次 的 理 解 則 為 較 高 層 次 的 歷 程 , 因 為 不 僅 要 先 具 備 充 份 的 字 彙 知 識 , 而 且 讀 者 還 要 有 足 夠 的 先 備 知 識 及 閱 讀 的 策 略 , 才 能 產 生 理 解 。
因 此 , 雖 然 大 多 數 文 獻 皆 主 張 將 閱 讀 成 份 分 為 識 字 與 理 解( 柯 華 葳,民 82;Aaron & Joshi , 1992 ; B e n d e r , 1 9 9 5 ; C a r r , B r o w n , V a v r u s & E v a n s , 1 9 9 0 ) , 但 少 有 研 究 單 獨 探 討 較 低 層 次 之 中 文 文 字 系 統 的 成 份, 大 多 以 較 高 層 次 閱 讀 歷 程 成 份 為 主 要 的 研 究 重 點 , 本 研 究 亦 然 。
貳 、 輕 度 智 能 障 礙 學 生 閱 讀 理 解 的 學 習 問 題
大 多 數 的 研 究(何 華 國,民 8 4;林 惠 芬,民 89;
周 台 傑 , 民 85; 洪 照 榮 、 張 昇 鵬 , 民 88)都 著 重 概 括 性 探 究 智 能 障 礙 者 的 學 習 特 徵 , 較 少 特 別 針 對 輕 度 智 能 障 礙 兒 童 作 深 入 的 探 討 。 大 致 來 說 , 智 能 障
礙 學 生 會 有 認 知 發 展 遲 緩 、 遷 移 類 化 困 難 、 缺 乏 有 效 學 習 策 略、 注 意 力 缺 陷、 短 期 記 憶 差、 語 言 能 力 的 缺 陷 、 學 習 動 機 低 落 等 問 題 , 同 樣 地 , 輕 度 智 能 障 礙 學 生 也 會 有 相 同 的 問 題 , 不 同 的 僅 是 程 度 上 的 差 異 。
那 輕 度 智 能 障 礙 學 生 的 學 習 特 徵 對 其 閱 讀 理 解 的 學 習 有 何 影 響 呢 ? 研 究 者 不 論 及 字 彙 層 次 的 理 解 部 分 , 僅 針 對 本 研 究 所 要 探 討 之 文 章 層 次 的 理 解 陳 述 如 下 。
一 、 認 知 發 展 遲 緩 : Stanovich、 Cunningham 和 F e e m a n ( 1 9 8 4 ) 發 現 智 力 和 閱 讀 成 就 有 中 度 正 相 關 , 而 Stanovich( 1986) 更 進 一 步 指 出 推 理 能 力 不 好 的 學 生, 對 於 老 師 教 學 時 所 用 的 字、 詞、 句 子 等 語 言 都 無 法 和 書 面 文 字 做 聯 結, 所 以 學 習 閱 讀 時 會 發 生 困 難 。 因 此 輕 度 智 能 障 礙 學 生 的 閱 讀 能 力 大 多 落 後 同 儕 是 普 遍 的 現 象 。
二 、 遷 移 類 化 困 難 : 黃 自 來 ( 1991) 認 為 , 青 少 年 透 過 書 面 文 字 可 獲 得 訊 息 和 擴 展 經 驗 ( 學 習 遷 移 作 用 ) 。 而 智 能 障 礙 者 在 應 用 已 知 的 知 識 或 技 能 於 新 情 境 的 能 力 上 有 缺 陷 , 也 就 是 說 , 他 們 不 容 易 由 舊 有 的 經 驗 形 成 規 則 , 以 解 決 日 後 遭 遇 的 類 似 情 形
( Tho mas & Patton,1994) , 所 以 輕 度 智 能 障 礙 學 生 透 過 閱 讀 經 驗 而 增 進 理 解 能 力 的 效 果 會 比 同 儕 差 。
三 、 缺 乏 有 效 學 習 策 略 : 智 能 障 礙 學 生 較 一 般 人 不 會 使 用 有 效 的 技 巧 來 組 織 訊 息 , 也 較 傾 向 於 被 動 的 學 習 態 度 , 故 在 使 用 介 入 策 略 方 面 也 產 生 困 難 ( 林 惠 芬 , 民 89); 而 Lerner(1989)指 出 , 閱 讀 理 解 的 歷 程 是 一 種 具 策 略 性 的 思 考 歷 程 。 輕 度 智 能 障 礙 學 生 在 普 遍 缺 乏 有 效 學 習 策 略 的 情 形 下 , 閱 讀 理 解 方 面 的 學 習 必 然 比 一 般 學 生 困 難 。
四 、 注 意 力 缺 陷 : 林 惠 芬 ( 民 89) 指 出 輕 度 智 能 障 礙 者 有 注 意 力 廣 度 ( attention span) 較 短 、 較 不 容 易 集 中 注 意 力 ( attention focus)、 選 擇 性 注 意 力
( selection attention) 較 差 等 注 意 力 方 面 的 缺 陷 , 因 此 智 能 障 礙 者 要 用 較 多 的 時 間 去 尋 找 有 關 的 線 索 , 而 且 他 們 不 能 同 時 注 意 多 種 線 索 。 而 Dreher
( 1985) 指 出 專 注 是 閱 讀 的 重 要 歷 程 之 一 ,
R e y n o l d s , W a d e , T r a t h e n & L a p a n ( 1 9 8 9 ) 探 討 文 章 閱 讀 中 注 意 力 與 學 習 之 關 係 , 結 果 也 發 現 學 生 是 否 能 區 辨 文 章 的 要 點 , 進 而 能 夠 表 現 有 選 擇 性 的 注 意 , 是 了 解 學 生 為 何 能 夠 學 得 好 , 以 及 能 回 憶 得 多 的 重 要 因 素 ( 引 自 劉 信 雄 , 民 8 1 ) 。 由 此 可 見 注 意 力 的 缺 陷 對 輕 度 智 能 障 礙 學 生 學 習 閱 讀 具 有 相 當 的 負 面 影 響 。
五 、 短 期 記 憶 差 : 有 些 研 究 指 出 智 能 障 礙 學 生 在 短 期 記 憶 上 的 缺 陷 與 其 不 會 使 用 有 效 的 介 入 策 略 有 關,但 其 在 長 期 記 憶 方 面 的 能 力 則 和 正 常 人 相 似( 林
惠 芬 , 民 89; 陳 榮 華 , 民 81; 黃 國 榮 , 民 80) 。 而 M a y e r ( 1 9 9 6 ) 提 出 文 章 學 習 的 S O I ( s e l e c t i n g 、
o r g a n i z i n g 、 i n t e g r a t i n g ) 模 型 的 三 步 驟 中 , 第 一 個 步 驟 : 「 選 擇 」 的 關 鍵 能 力 即 是 短 期 記 憶 之 編 碼 處 理 , 由 此 可 知 短 期 記 憶 在 閱 讀 學 習 扮 演 重 要 的 角 色 。 不 管 輕 度 智 能 障 礙 學 生 短 期 記 憶 的 缺 陷 的 原 因 為 何 , 畢 竟 這 樣 的 學 習 特 性 肯 定 會 對 其 閱 讀 的 學 習 產 生 不 良 的 影 響 。
綜 合 以 上 , 輕 度 智 能 障 礙 學 生 之 閱 讀 理 解 確 實 需 要 加 強 , 雖 然 有 些 先 天 的 障 礙 無 法 克 服 , 但 教 育 人 員 可 以 有 所 作 為 來 協 助 其 改 善 閱 讀 的 學 習 , 其 中 教 導 閱 讀 理 解 的 策 略 是 最 有 效 的 方 法 ( 吳 裕 益 等 , 民 89) 。 因 此 , 下 一 節 將 探 討 閱 讀 理 解 的 理 論 與 策 略 。
第 二 節 閱 讀 理 解 的 理 論 與 策 略
閱 讀 是 一 種 複 雜 的 歷 程 , 包 括 識 字 、 理 解 兩 大 部 分 。 為 了 詳 細 瞭 解 閱 讀 理 解 的 整 體 歷 程 , 本 節 將 對 閱 讀 理 解 的 發 展 、 模 式 進 行 分 析 , 然 後 再 介 紹 閱 讀 理 解 的 策 略 。
壹 、 閱 讀 的 發 展
閱 讀 是 一 項 複 雜 且 需 要 技 巧 的 思 想 傳 達 , 其 受 到 成 熟 、 興 趣 與 心 理 發 展 需 要 的 影 響 , 因 此 要 有 效 且 有 意 義 的 協 助 、 指 導 兒 童 閱 讀 , 需 根 據 其 閱 讀 發 展 進 行 ( 蔡 菁 菁 , 民 91)。
有 關 閱 讀 能 力 的 發 展 , Chall( 1996) 以 發 展 的 觀 點 , 提 出 閱 讀 發 展 階 段 理 論 , 此 理 論 詳 細 描 述 各 階 段 的 閱 讀 行 為 特 徵 、 獲 得 閱 讀 能 力 的 方 式 及 閱 讀 與 傾 聽 ( listening ) 之 間 的 關 係 。 其 各 階 段 之 特 徵 參 見 表 2-1( 引 自 楊 怡 婷,民 84;王 瓊 珠,民 9 0 ):
表 2 - 1 C h a l l 的 閱 讀 發 展 階 段
階段別 年級(年齡) 閱讀行為特徵
階段零(前
閱讀期) 出生到六歲
1.約略知道書寫長得什麼樣
2.認得常見的標誌、符號、包裝名稱 3.會認幾個常常念的故事書中出現的字 4.會把書拿正,邊念邊用手指字
5.看圖說故事或補充故事內容 6.會一頁一頁翻書
7.聽得懂好幾千個字
階段一
(識字期)
一、二年級
(6∼7 歲)
1.學習字母和字音之間的對應關係 2.閱讀時半記半猜
3.能讀簡單的文章
4.認字的錯誤從字形相似,但字義不合上 下文到字形、字義都接近原來的字 5.聽懂 4000 字以上,只能讀出約 600 字
階段二
(流暢期)
二、三年級
(7∼8 歲)
1.更確認所讀的故事
2.流暢的閱讀簡單熟悉的故事
3.是閱讀困難是否有所改善的重要契機 4.為建立閱讀的流暢性,大量閱讀許多熟
知的故事很必要
5.聽得懂 9000 個字,會讀 3000 字左右 6.傾聽的能力優於閱讀的能力
階段三(閱 讀新知期)
四∼八年級
(9∼13 歲)
1.以閱讀方式來吸收新的觀念、獲得新的 知識和體驗新的情感
2.先備知識和字彙有限,閱讀的內容屬於 論述清楚、觀點單一
3.初期是由聽管道進來的訊息學得較閱讀 快,後期閱讀會超越用聽講得來的資訊 4.字彙和先備知識增長的重要時刻
5.學習如何有效閱讀訊息
階段四(多
元觀點期) 14∼18 歲
1.閱讀的內容長度和複雜度增加 2.閱讀的內容觀點多樣化
3.閱讀能力優於聽的理解力
階段五(建
構重整期) 18 歲以上
1.以個人的目的和需求進行閱讀
2.讀者不是被動接受作者的觀點,他會藉 由分析、綜合、判斷,形成看法
由 表 2-1 得 知 , 三 年 級 學 生 的 閱 讀 發 展 屬 於 階 段 二( 流 暢 期 ), 是 閱 讀 困 難 能 否 改 善 的 關 鍵 期。 在 此 階 段 中 學 生 閱 讀 先 前 曾 聽 過 的 故 事 、 確 認 所 讀 的 故 事 , 並 且 增 加 閱 讀 的 流 暢 度 。 一 旦 學 生 進 入 四 年 級 , 將 使 用 閱 讀 學 習 新 的 事 物 , 通 常 學 生 從 不 太 熟 悉 的 故 事 體 和 說 明 體 的 文 章 中 學 習 新 知 。 因 此 , 就 三 年 級 而 言 , 發 展 兒 童 閱 讀 理 解 技 巧 是 很 重 要 的 階 段 , 因 此 階 段 之 發 展 是 在 為 理 解 社 會 和 自 然 科 中 較 難 的 敘 述 性 和 說 明 性 文 章 做 較 好 的 準 備 ( Ezell &
K o h l e r, 1 9 9 2 )。 基 於 以 上 理 由 , 本 研 究 之 研 究 對 象 為 三 年 級 學 生 , 希 望 能 透 過 教 導 閱 讀 理 解 策 略 增 進 學 生 之 閱 讀 理 解 能 力 , 在 進 入 閱 讀 發 展 階 段 三 之 閱 讀 新 知 期 前 能 做 好 充 分 的 準 備 。 就 前 述 所 言 , 對 於 三 年 級 的 學 生 來 說 , 發 展 閱 讀 技 巧 是 重 要 的 時 刻 , 對 於 低 成 就 兒 童 也 同 樣 重 要( Ezell & Kohler, 1992)
。 是 故 , 在 普 通 班 中 學 科 表 現 亦 屬 於 低 成 就 之 輕 度 智 能 障 礙 學 生 , 針 對 閱 讀 理 解 策 略 進 行 教 導 以 幫 助 學 習 有 其 必 要 性 。
貳 、 閱 讀 理 解 的 模 式
近 年 來 , 學 者 們 對 閱 讀 過 程 的 探 討 研 究 , 提 出 相 當 多 的 模 式,將 其 歸 類 可 分 為 下 列 模 式( 王 瓊 珠 , 民 81; 王 英 君 , 民 89; 林 宜 真 , 民 87; 柯 華 葳 ,
民 82; 胡 永 崇 , 民 81; 連 啟 舜 , 民 91; 廖 凰 伶 , 民 89;Goodman,1970;Gough,1972; Ru melhart,
1 9 8 5 ):
( 一 ) 由 下 而 上 模 式 ( bottom-up mo del) : 又 可 稱 為 資 料 驅 動 模 式( data-driven model), 此 模 式 主 張 以 Gough( 1972 ) 為 代 表 。 由 下 而 上 模 式 重 視 從 刺 激 感 覺 到 內 在 表 徵 ; 由 細 節 至 整 體 的 知 覺 歷 程 。 這 過 程 是 從 最 基 礎 的 「 視 覺 處 理 」、「 字 詞 彙 辨 識 」 開 始 , 一 直 到 最 高 級 的 、 中 樞 神 經 的 「 記 憶 」 和 「 理 解 」 結 束 。 這 個 從 文 字 的 「 視 覺 刺 激 」 到 「 大 腦 皮 層 」的 過 程,就 是「 由 下 而 上 」的 歷 程。「 由 下 而 上 」 強 調 的 是「 解 碼 」的 歷 程,不 重 視 讀 者 的 既 有 知 識 、 後 設 能 力 等( 曾 世 杰 , 民 85; Gough, 1972 ), 因 此 閱 讀 理 解 必 須 依 賴 迅 速 而 正 確 的 識 字 , 此 模 式 較 適 合 來 描 述 初 學 者 的 閱 讀 歷 程 , 過 程 是 以 一 直 線 的 順 序 來 進 行 。
( 二 ) 由 上 而 下 模 式 ( top-down model): 又 可 稱 為 概 念 驅 動 模 式 ( concept-driven model), 此 模 式 主 張 以 Goodman( 1982) 和 S mith( 1982) 為 代 表 。 此 模 式 認 為 閱 讀 的 歷 程 是 讀 者 以 較 高 層 次 的 知 識 來 處 理 較 低 層 次 的 知 識 的 訊 息 。 閱 讀 是 一 種 主 動 選 擇 的 過 程 , 即 讀 者 會 運 用 其 先 前 知 識 去 組 織 文 章 中 的 訊 息 , 與 文 章 內 容 產 生 互 動 , 做 出 暫 時 性 的 決 定 , 再 由 接 續 的 閱 讀 歷 程 中 去 考 驗 其 假 設 , 透 過 不 斷 的
猜 測 與 證 實 來 了 解 全 文,因 此 Goodman 曾 提 出「 閱 讀 是 一 種 心 理 語 言 的 猜 測 遊 戲 」 來 說 明 其 理 論 。 此 模 式 較 適 合 用 來 描 述 閱 讀 能 力 較 好 者 , 或 是 對 某 一 特 定 文 章 具 有 豐 富 的 先 備 知 識 者 。 在 此 模 式 中 , 認 字 能 力 並 非 最 必 要 的 因 素 , 因 為 如 果 發 現 有 不 認 識 的 字 時 , 可 以 透 過 上 下 文 之 理 解 來 猜 測 , 此 模 式 最 大 的 問 題 在 於 讀 者 對 此 篇 文 章 沒 有 一 些 先 備 知 識 時,他 將 無 法 形 成 假 設 來 理 解 此 篇 文 章。由 此 可 知 , 文 中 意 義 越 生 活 化 、 越 符 合 情 境 之 文 章 , 越 能 讓 讀 者 瞭 解 全 文 。
( 三 ) 交 互 模 式 ( interactive model): 交 互 模 式 主 張 讀 者 同 時 交 互 使 用 由 下 而 上 及 由 上 而 下 的 模 式 來 進 行 閱 讀 , 它 係 利 用 語 意 的 、 語 句 的 、 感 官 的 和 實 際 的 訊 息 , 並 且 同 時 提 供 各 種 資 源 作 為 訊 息 的 處 理 , 強 調 任 何 層 次 理 解 上 的 缺 陷 可 互 相 填 補 。 模 式 的 發 生 視 閱 讀 時 所 遭 遇 的 情 境 而 定 , 例 如 有 一 位 讀 者 認 字 能 力 較 慢 , 但 他 對 文 章 已 有 一 些 概 念 , 由 上 到 下 的 模 式 可 幫 助 他 理 解 。 若 讀 者 沒 有 一 些 既 有 知 識 , 他 的 認 字 能 力 可 讓 他 採 取 由 下 到 上 的 模 式 來 理 解 文 章 。 因 此 , 有 效 能 的 讀 者 是 會 依 據 閱 讀 目 的 、 對 文 章 的 熟 悉 度 以 及 文 章 所 使 用 的 詞 彙 、 語 法 等 來 調 整 閱 讀 策 略 。
( 四 ) 循 環 模 式 ( r ecycling model): 此 模 式 認 為 閱 讀 理 解 是 一 個 循 環 的 模 式 而 非 直 線 的 運 作 過 程 。 以
J u s t 和 C a r p e n t e r( 1 9 8 0 ) 為 代 表 , 他 們 認 為 閱 讀 理 解 是 認 字 解 碼 、 形 成 命 題 與 統 整 三 者 之 間 不 斷 的 循 環 , 直 到 讀 者 認 為 理 解 為 止 。
參 、 閱 讀 理 解 策 略
一 、 後 設 認 知 與 閱 讀 理 解
Palincsar 和 Brown( 1984 ) 指 出 閱 讀 策 略 有 下 列 特 點 : 瞭 解 閱 讀 目 的 、 激 發 相 關 的 背 景 知 識 、 集 中 注 意 力 在 主 要 內 容 上 、 融 合 先 備 知 識 和 文 章 訊 息 、 監 控 自 己 的 理 解 活 動 、 解 釋 並 預 測 文 章 的 結 果 等 要 素 。 這 些 閱 讀 策 略 都 屬 於 認 知 策 略 , 不 過 仍 可 再 細 分 為 兩 種 成 分 , 一 是 為 了 達 到 理 解 目 的 而 採 行 的「 認 知 策 略 」,另 一 種 則 是 為 了 覺 知 自 己 理 解 狀 態 所 採 行 的 「 後 設 認 知 策 略 」( 引 自 連 啟 舜 , 民 9 1)。
而 Flavel( 1979) 認 為 「 認 知 策 略 」 與 「 後 設 認 知 策 略 」的 不 同 處 在 於:「 認 知 策 略 」是 用 來 促 進 認 知 的 進 步,「 後 設 認 知 策 略 」是 用 來 監 控 它( 認 知 策 略 ) 的 使 用 ( 引 自 林 宜 真 , 民 8 7 )。 從 Gagne( 1985)
提 出 的 閱 讀 認 知 歷 程 模 式 ( 圖 2-1) 亦 可 知 道 後 設 認 知 在 閱 讀 理 解 的 歷 程 中 所 扮 演 的 角 色 及 兩 者 間 的 密 切 關 係 , 而 Baker 和 Brown( 1984 ) 以 及 Brown 等 人 ( 1984 ) 指 出 後 設 認 知 與 兒 童 的 閱 讀 理 解 間 有 密 切 的 關 係 存 在 ( 引 自 鍾 雅 婷 , 民 89)。
多 數 心 理 學 家 和 學 者 認 為 後 設 認 知 是 可 以 訓 練 和 學 習 的 ( 謝 瑜 苓 , 民 92), 因 此 透 過 後 設 認 知 的 訓 練 來 提 升 閱 讀 理 解 能 力 是 可 行 的 方 法 。 所 以 在 連 啟 舜 ( 民 91) 針 對 民 國 75 年 至 90 年 間 之 「 國 內 閱 讀 理 解 教 學 研 究 成 效 之 統 合 分 析 」 中 即 發 現 在 教 學 策 略 的 選 擇 上 以 「 後 設 認 知 策 略 」 教 學 為 最 大 宗 , 而 大 部 分 研 究 亦 證 實 了 後 設 認 知 的 閱 讀 策 略 教 學 可 以 促 進 學 生 的 閱 讀 理 解 能 力 ( 林 蕙 蓉 , 民 84; 胡 永 崇 , 民 83; 曾 陳 密 桃 , 民 79; 鄭 宇 樑 , 民 87)。
從 上 述 討 論 中 我 們 了 解 後 設 認 知 與 閱 讀 理 解 的 關 係 、 重 要 性 及 實 徵 研 究 成 效 , 可 以 發 現 後 設 認 知 策 略 教 學 確 實 能 增 進 閱 讀 理 解 , 尤 其 針 對 無 法 主 動 使 用 有 效 策 略 及 在 理 解 歷 程 中 持 續 監 控 與 調 適 的 輕 度 智 能 障 礙 兒 童 來 說 為 一 可 行 的 理 解 策 略 。 而 問 答 命 題 策 略 是 在 引 導 學 生 藉 由 對 自 己 回 答 問 題 時 的 有 圖 2 - 1 E . D . G a g n e 的 閱 讀 歷 程 模 式 ( 引 自 胡 永 崇 , 民 8 4 )
理 解 監 控
解 碼 文 意 理 解 推 論 理 解
所 覺 知 , 希 望 學 生 在 回 答 各 種 類 型 的 閱 讀 問 題 時 , 能 正 確 區 別 不 同 的 答 案 資 訊 來 源 , 亦 即 訓 練 學 生 辨 別 答 案 的 資 訊 是 來 自 文 章 本 身 或 是 來 自 於 讀 者 的 知 識 或 經 驗 。
二 、 閱 讀 理 解 策 略 的 種 類
閱 讀 理 解 策 略 是 閱 讀 者 在 學 習 過 程 中 , 用 來 主 動 處 理 閱 讀 材 料 和 促 進 學 習 的 方 式 , 以 幫 助 閱 讀 者 訊 息 之 獲 得 、 運 作 、 整 合 、 儲 存 以 及 提 取 ( 吳 裕 益 等 , 民 89)。 然 而 閱 讀 理 解 策 略 包 含 哪 些 項 目 ? 不 同 的 學 者 有 不 同 的 看 法 , 本 研 究 係 以 教 導 問 答 命 題 策 略 以 了 解 研 究 對 象 之 閱 讀 理 解 成 效 , 故 僅 探 討 不 同 階 段 中 有 關 問 答 之 閱 讀 理 解 策 略 。
依 時 間 先 後 可 區 分 為 閱 讀 前 、 閱 讀 中 與 閱 讀 後。常 見 的 方 式 閱 讀 前 有 K-W-L( what I know,what I w a n t t o l e a r n,w h a t I d i d l e a r n ),以 下 簡 稱 K-W-L,
閱 讀 中 有 交 互 問 答 法 ( reciprocal questioning)、 自 我 問 答 法( self- questioning),閱 讀 後 有 問 答 命 題 策 略 ( question- answer relationship) 等 。 此 外 , 還 有 應 用 在 整 個 閱 讀 歷 程 之 活 動 , 如 SQ3R( survey, q u e s t i o n , r e a d , r e c i t e , r e v i e w ) 以 下 簡 稱 S Q 3 R ( 徐 芳 立 , 民 87)。 分 別 說 明 如 下 :
( 一 ) 閱 讀 前
K - W- L 的 目 的 是 在 協 助 讀 者 提 取 先 備 知 識 , 尤
其 對 於 說 明 體 文 章 更 有 幫 助 ( 林 玟 慧 , 民 84)。 使 用 K-W-L 時,依 據 我 已 經 知 道 什 麼 ?( what I know)
我 想 要 知 道 的 是 什 麼 ? ( what I want to learn) 以 及 我 學 到 了 什 麼 ? ( what I did learn) 三 個 步 驟 來 進 行 問 答 。
( 二 ) 閱 讀 中
交 互 問 答 法 ( r e c i p r o c a l q u e s t i o n i n g ) 是 由 M a n z o ( 1 9 6 9 ) 提 出 , 透 過 示 範 與 立 即 回 饋 協 助 學 生 自 我 提 出 適 當 的 問 題 。 步 驟 為 老 師 和 學 生 一 起 閱 讀 一 段 文 章 , 然 後 學 生 提 出 問 題 問 老 師 , 再 由 老 師 提 出 問 題 問 學 生 , 依 此 程 序 進 行 下 一 段 文 章 , 直 至 足 以 獲 得 預 測 後 段 文 章 訊 息 時 , 二 者 提 出 預 測 性 問 題 並 讀 完 全 文,再 進 行 預 測 性 問 題 的 討 論。而 Clark 等 人( 1 9 8 4 )提 出 自 我 問 答 法( s e l f - q u e st io n i n g ),
要 求 學 生 於 閱 讀 後 提 出 5 個 “ wh” 的 問 題 , 即 誰
( who)、什 麼( what)、何 時( when )、何 地( where)、
為 什 麼 ( why)( 引 自 徐 芳 立 , 民 87 )
( 三 ) 閱 讀 後
問 答 命 題 策 略 ( question- answer relationship)
主 要 在 教 導 學 生 瞭 解 題 目 與 答 案 之 間 的 關 係 。
R a p h a e l( 1 9 8 6 )認 為 問 題 的 類 型 可 以 依 據 答 案 的 內 容 分 成 以 下 四 種 : 1. 單 句 訊 息 中 的 答 案 ( Right T h e r e ), 答 案 可 以 直 接 在 故 事 的 單 句 中 找 到 。 2 . 需
整 合 多 句 訊 息 的 答 案( Putting It Together), 答 案 可 以 在 文 章 中 找 到 , 但 是 來 自 不 同 段 落 或 部 分 , 需 要
“ 想 並 且 找 ” (think-and-search)才 可 以 找 到 , 也 就 是 需 讀 完 幾 句 或 整 段 才 能 找 到 答 案 。 3.部 分 來 自 作 者 , 部 分 來 自 自 己 ( Author-and-You), 統 整 作 者 的 語 意 , 此 外 亦 要 加 入 讀 者 的 個 人 經 驗 或 先 備 知 識 做 出 推 論 或 結 論 , 才 能 回 答 問 題 。 4. 完 全 來 自 自 己 的 答 案 ( O n my o w n ), 運 用 自 己 的 經 驗 即 可 回 答 問 題 。 教 導 問 答 命 題 可 以 幫 助 學 生 獲 得 三 項 理 解 策 略:( 1)
找 出 資 訊 來 源 ,( 2) 決 定 文 章 結 構 並 且 瞭 解 其 如 何 傳 達 訊 息,( 3)決 定 是 否 加 入 自 己 的 推 論( Raphael,
1 9 8 6 )。
( 四 ) 整 個 閱 讀 歷 程
S Q 3 R 由 R o b i n s o n ( 1 9 6 1 ) 提 出 , 建 議 以 瀏 覽
( survey)、 提 問 ( question)、 精 讀 ( read)、 背 誦
( recite)、 複 習 ( review) 五 步 驟 來 訓 練 學 生 閱 讀 文 章 。 在 瀏 覽 階 段 , 讀 者 先 檢 閱 文 章 標 題 、 子 標 題 與 摘 要 以 獲 得 文 章 一 般 性 的 概 念 , 再 將 每 個 子 標 題 轉 換 成 問 題 型 式 , 於 精 讀 階 段 找 出 問 題 答 案 ; 在 背 誦 階 段 則 將 獲 得 的 訊 息 以 自 己 的 話 來 回 答 並 檢 查 問 題 的 適 當 性 ; 至 複 習 階 段 則 將 視 線 停 留 在 子 標 題 上 盡 量 回 憶 其 內 容 。 亦 即 在 整 個 閱 讀 歷 程 中 , 讀 者 透 過 問 題 與 回 答 歷 程 將 整 個 閱 讀 活 動 串 連 起 來 ( 徐 芳 立 , 民 87)。
吳 裕 益 等( 民 8 9 )認 為 閱 讀 理 解 策 略 教 學 能 提 升 學 生 的 閱 讀 能 力 , 而 問 答 命 題 是 用 來 幫 助 學 習 者 在 閱 讀 時 , 能 從 所 面 對 的 問 題 來 尋 求 問 題 與 答 案 間 的 關 係 , 進 而 找 出 正 確 答 案 , 從 而 改 善 其 閱 讀 理 解 能 力 ( 林 惠 芬 , 民 86)。 故 在 閱 讀 時 , 可 採 用 問 答 命 題 策 略 幫 助 理 解 文 章 內 容 , 所 以 本 研 究 以 問 答 命 題 策 略 做 為 閱 讀 理 解 教 學 之 策 略 。
第 三 節 問 答 命 題 策 略 與 相 關 實 證 研 究
壹 、 問 答 命 題 策 略 之 意 義
為 了 訓 練 學 生 閱 讀 理 解 狀 態 的 後 設 認 知 能 力 , R a p h a e l 發 展 出 Q A R ( Q u e s t i o n - A n s w e r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閱 讀 理 解 策 略( B e n i t o, F o l e y, L e w i s
& Prescott, 1993; 引 自 莊 啟 榮 , 民 92)。 此 種 策 略 的 理 論 基 礎 是 源 自 於 Pearson 和 Johnson( 1978)
對 問 題 的 分 類 。 Pearson 和 Johnson 將 問 題 分 為 三 類 : 文 章 中 明 示 的 問 題 、 文 章 中 隱 含 的 問 題 以 及 與 個 人 經 驗 有 關 的 隱 含 問 題 , 而 為 了 更 貼 近 兒 童 使 用 , 改 以 單 句 中 訊 息 的 答 案 ( Right There)、 需 整 合 多 句 訊 息 的 答 案( Think And Search)和 完 全 來 自 自 己 的 答 案( On my own)表 示 之( Raphael,1986)。
R a p h a e l 所 設 計 的 問 答 命 題 策 略( 簡 稱 Q A R ),
在 引 導 兒 童 藉 由 對 自 己 回 答 閱 讀 問 題 時 的 認 知 過 程 的 覺 察 , 辨 別 問 題 的 答 案 是 來 自 「 文 章 本 身 的 訊 息
( In the Book—information that is in the text)或「 在 頭 腦 裡 面 的 東 西 」( In My Head—what they have in t h e i r h e a d s ), 亦 即 訓 練 學 生 辨 別 答 案 是 既 存 在 文 章 裡 面 還 是 來 自 於 讀 者 本 身 的 先 備 知 識 。
其 問 題 類 型 共 有 四 種 : 1 . 單 句 訊 息 的 答 案
( Right There-- the answer within a single)、 2. 需 整
合 多 句 訊 息 的 答 案( Putting It Together-- the answer f r o m d i ff e r e n t p a r t s ) - - 以 上 兩 者 為 來 自 「 文 章 本 身 的 訊 息 」 的 答 案 ; 3.部 分 來 自 作 者 , 部 分 來 自 我 自 己( Author and You)、 4.完 全 出 自 我 自 己( On my o w n ) - - 以 上 兩 者 為 答 案 是 來 自 「 在 頭 腦 裡 面 的 知 識 」( 莊 啟 榮 , 民 92)。 各 類 別 的 區 別 與 含 義 請 參 見 圖 2-2 及 下 列 的 說 明 (Barclay, 1990 ; Raphael,
1 9 8 6 ; S w i c e g o o d & P a r s o n s , 1 9 8 9 ) 。
一 、 單 句 訊 息 中 的 答 案 ( Right There -- the answer w i t h i n a s i n g l e s e n t e n c e ) : 答 案 屬 於 文 章 中 明 示 的 問 題 , 可 直 接 在 故 事 的 單 句 中 找 到 。 如 : 文 章 中 提 到 〝 依 利 諾 州 的 首 府 是 春 田 市 。 〞 而 〝 依 利 諾 州 的 首 府 位 於 何 處 ? 〞則 屬 於 此 類 型 的 問 題 。
二、需 整 合 多 句 訊 息 的 答 案 (Putting It Together-- the 文 章 本 身 的 訊 息 在 頭 腦 裡 面 的 知 識
I n t h e b o o k I n M y h e a d
單 中 需 訊 部 部 完 己 句 的 整 息 分 分 全 的 訊 答 合 的 來 來 來 答 息 案 多 答 自 自 自 案
(Right There)句 案 作 自 自
(Putting It Together) 者 己 (On my own)
(Think And Search) (Author-and-You)
圖 2 - 2 問 答 命 題 的 四 種 類 別 ( 引 自 R a p h a e l , 1 9 8 6 )
a n s w e r f r o m d i ff e r e n t p a r t s ) :答 案 可 在 文 章 中 找 到 , 但 是 來 自 不 同 段 落 或 部 分 , 需 要 “ 想 並 且 找 ” (think-and-search)才 可 以 找 到,也 就 是 需 讀 完 幾 句 或 整 段 才 能 找 到 答 案 。 如 :〝 遊 客 認 為 華 盛 頓 最 迷 人 之 處 為 何 ? 〞, 這 問 題 不 太 可 能 只 由 一 個 句 子 中 就 能 找 出 答 案,讀 者 必 須 想 想 看 並 且 找 一 找,將 文 章 中 不 同 句 子 甚 至 不 同 段 落 的 資 訊 整 合 起 來 , 才 能 回 答 問 題 。
三 、 部 分 來 自 作 者 , 部 分 來 自 自 己
( Author-and-You): 讀 者 必 須 使 用 文 章 中 的 資 訊 , 須 要 統 整 作 者 的 語 意 , 此 外 亦 要 加 入 讀 者 的 個 人 經 驗 或 先 備 知 識 做 出 推 論 或 結 論 , 才 能 回 答 問 題 。 例 如 :〝 大 多 數 遊 客 希 望 造 訪 的 地 方 如 表 所 列 , 說 出 你 想 要 參 觀 的 地 點 及 原 因 。 〞 這 類 問 題 需 要 使 用 作 者 所 提 供 的 文 章 訊 息 , 也 需 要 讀 者 本 身 的 想 法 才 能 回 答 問 題 。
四 、完 全 來 自 自 己 的 答 案 (On my own):答 案 並 不 在 故 事 中 , 甚 至 不 用 閱 讀 故 事 即 能 回 答 問 題 , 只 要 運 用 自 己 的 經 驗 即 可 回 答 問 題 。 閱 讀 前 的 問 題 或 閱 讀 後 的 延 伸 問 題 即 屬 於 此 種 類 型 的 題 目 。 例 如 :〝 說 出 你 想 要 參 觀 的 城 市 並 說 明 原 因 〞。
貳 、 問 答 命 題 策 略 之 應 用
問 答 命 題 策 略 可 以 幫 助 教 師 建 構 及 發 展 理 解 問 題 , 亦 可 協 助 學 生 找 出 資 訊 來 源 及 做 出 使 用 本 文 或 背 景 知 識 的 決 定( Raphael,1986)。其 應 用 如 下( 莊 啟 榮 , 民 92):
一 、 在 教 師 方 面
問 答 命 題 策 略 可 以 幫 助 教 師 思 考 並 設 計 問 題 的 種 類 , 以 輔 導 學 生 閱 讀 文 章 。
( 一 ) 閱 讀 前 的 問 題 設 計
閱 讀 前 的 問 題 通 常 可 分 為 「 完 全 來 自 我 自 己 」的 問 題 類 別 , 用 以 幫 助 學 生 思 考 他 們 相 關 先 備 知 識 。
( 二 ) 閱 讀 中 的 問 題 設 計
閱 讀 中 的 問 題 主 要 是 屬 於「 整 合 多 句 訊 息 的 答 案 」的 問 題 類 別 , 用 以 要 求 依 據 文 章 的 內 容 作 適 當 的 推 論 。
( 三 ) 閱 讀 後 的 問 題 設 計
閱 讀 後 的 問 題 , 則 可 增 加 「 部 分 來 自 作 者 , 部 分 來 自 我 自 己 」或「 完 全 出 自 我 自 己 」的 題 目 , 主 要 在 使 學 生 的 先 備 知 識 能 夠 和 文 章 相 配 合 。 二 、 在 學 生 方 面
( 一 ) 問 答 命 題 策 略 可 以 輔 導 一 般 學 生 獲 得 三 項 理 解 策 略:1.找 出 資 訊 來 源 2.決 定 文 章 結 構 3.決 定 是 否 加 入 自 己 的 推 論 。
( 二 ) 對 於 已 經 了 解 問 答 命 題 策 略 的 年 長 或 優 秀 的 讀 者 , 問 答 命 題 策 略 可 以 引 導 他 們 發 展 使 用 關 鍵 字 或 本 文 結 構 來 找 尋 知 識 的 閱 讀 策 略 。 例 如 了 解 某 個 問 題 是 屬 於「 整 合 多 句 訊 息 」的 學 生 , 可 能 判 斷 本 文 是 屬 於 「 因 果 結 構 」 的 文 章 。 於 是 他 可 能 開 始 尋 找 相 關 的 關 鍵 字 詞 , 如 「 因 為 」、「 結 果 」、「 所 以 」 等 , 以 便 找 到 適 當 的 資 訊 來 回 答 問 題 。
( 三 ) 問 答 命 題 策 略 還 可 以 協 助 學 生 辨 識 是 否 所 需 的 資 訊 存 在 文 章 裡 面 , 或 者 需 要 讀 出 「 弦 外 之 音 」 — 做 出 作 者 預 定 的 推 論 。
參 、 問 答 命 題 策 略 之 實 證 研 究
由 於 國 內 相 關 問 答 命 題 策 略 之 研 究 甚 少 , 因 此 大 部 分 擷 取 國 外 之 相 關 研 究 進 行 探 討 。 茲 整 理 相 關 實 徵 性 研 究 如 表 2-2
表 2 - 2 問 答 命 題 策 略 之 實 證 研 究
研究者 研究對象 研究內容 研究結果 Raphael&
Wonnacott
(1981)
180 位四 年級學生
利用實驗組和控 制組探討 QAR 教 學和辨識 QAR 類 型的教學成效
1.實驗組的學生比控制組學生的表 現佳。
2.接受較密集訓練的教師的學生,
較能辨識 QAR 的類型。
Ezell&Kohler
(1992)
23 位三 年 級 學 生
比較相同學生接 受 QAR 教學前後 之效果。
1.所有學生在個人的提問及回答問 題表現上均有進步。
Simmonds
(1992)
24 位國 中 小 資 源 教 師 及 其 學 障學生
比較傳統閱讀理 解教學和 QAR 教 學的差異
1.明確的訓練和鼓勵性回饋使教師 在學習及應用 QAR 技巧更有效。
2.QAR 教學組比傳統閱讀理解教學 組更有實質成效。
3.QAR 教學明顯提昇學障學生閱讀 理解能力。
Benito, Foley, Lewis&
Prescott(1993)
29 位三~
五 年 級 學生
利用實驗組和控 制組探討 QAR 教 學成效
1.實驗組學生閱讀測驗後測成績明 顯進步,而控制組學生在部分題 目有退步的表現。
Ezell&
Hunsicker
(1997)
48 位四 年 級 學 生
比較 QAR 教學 對 Peer-Assisted 組學生和 Teacher-Assisted 組學生的學習成 效
1.所有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技巧均有 進步。
2.兩組學生之表現並無差異。
3.追蹤評量顯示兩組學生保有相當 程度之提問及回答問題能力,兩 組學生之表現仍無顯著差異。
林惠芬(86) 33 位國 中 輕 度 智 能 不 足學生
利用實驗組、提 示組和控制組探 討 QAR 教學成效
1.實驗組閱讀測驗得分高於其他兩 組且達統計顯著水準。
2.實驗組受試者表示自我教導問- 答策略對其閱讀理解有所幫助。
上 述 研 究 顯 示 , 就 研 究 對 象 而 言 , 五 篇 國 外 研 究 中 有 四 篇 研 究 選 定 中 年 級 學 生 為 主 要 研 究 對 象
( Benito, Foley, Lewis & Prescott,1993;Ezell & Hunsicker, 1997;Ezell & Kohler,1992;Raphael & Wonnacott,1981),
另 一 篇 的 研 究 對 象 則 囊 括 國 中 小 學 生 ( Simmonds,
1992);而 國 內 研 究 則 選 擇 國 中 輕 度 智 能 不 足 學 生( 林 惠芬,86)。 這 樣 的 情 形 似 乎 顯 示 問 答 命 題 策 略 較 適 合 安 排 在 國 小 中 年 級 階 段 的 課 程 , 而 國 內 尚 未 針 對 國 小 學 生 進 行 問 答 命 題 策 略 之 實 徵 性 研 究 。 至 於 學 生 的 智 力 特 質 部 分 , 有 五 篇 是 選 擇 智 力 正 常 的 學 生
( Benito, Foley, Lewis & Prescott,1993; Simmonds,1992;Ezell
& Hunsicker,1997;Ezell & Kohler,1992;Raphael &
Wonnacott, 1981), 僅 一 篇 選 擇 輕 度 智 能 障 礙 學 生 ( 林 惠芬,86), 代 表 問 答 命 題 策 略 對 於 智 能 障 礙 學 生 之 教 學 成 效 有 待 擴 大 驗 證 。 基 於 以 上 , 頗 能 支 持 本 研 究 選 定 國 小 中 年 級 輕 度 智 能 障 礙 學 生 作 為 研 究 對 象 之 合 適 性 與 突 破 性 。
就 研 究 設 計 而 言 , 有 五 篇 研 究 是 利 用 兩 組 比 較 的 方 式 驗 證 問 答 命 題 策 略 教 學 的 效 果 , 其 中 三 篇 是 用 實 驗 組 及 控 制 組 的 方 式 進 行 比 較( 林惠芬,86;Benito, Foley, Lewis & Prescott, 1993;Raphael & Wonnacott, 1981),
兩 篇 是 利 用 不 同 的 教 學 策 略 進 行 比 較( Simmonds,1992
;Ezell & Kohler,1992); 僅 一 篇 就 相 同 學 生 進 行 前 後 測 之 比 較 ( Ezell & Hunsicker,1997)。 利 用 實 驗 組 與 控 制 組 ( 對 照 組 ) 應 較 客 觀 , 本 研 究 礙 於 人 力 、 時 間 與 研 究 倫 理 , 無 法 採 用 實 驗 組 與 控 制 組 ( 對 照 組 ) 之 實 驗 設 計 ; 但 本 研 究 採 用 之 單 一 受 試 之 跨 受 試 多 探 試 設 計 , 在 研 究 過 程 中 , 利 用 第 一 位 受 試 處 理 期 的 變 化 對 照 第 二 位 受 試 基 線 期 及 其 間 斷 探 試 , 第 二
位 受 試 處 理 期 的 變 化 對 照 第 三 位 受 試 基 線 期 及 其 間 斷 探 試 , 亦 可 達 設 控 制 組 ( 對 照 組 ) 之 客 觀 效 果 。
就 研 究 結 果 而 言 , 六 篇 研 究 都 表 示 問 答 命 題 策 略 有 增 進 學 生 閱 讀 理 解 能 力 之 成 效 。 基 於 上 述 研 究 結 果 , 本 研 究 選 定 問 答 命 題 策 略 進 行 閱 讀 理 解 教 學 掌 握 了 不 損 害 學 生 學 習 的 研 究 倫 理 。
綜 合 以 上 , 本 研 究 選 擇 國 小 三 年 級 輕 度 智 能 障 礙 學 生 為 研 究 對 象 , 採 單 一 受 試 之 跨 受 試 多 探 試 設 計 , 探 討 問 答 命 題 策 略 之 教 學 效 果 , 期 能 對 國 內 智 能 障 礙 學 生 之 閱 讀 理 解 教 學 有 所 助 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