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八斗子的海洋生活方式與習俗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四章:八斗子的海洋生活方式與習俗"

Copied!
3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四章:八斗子的海洋生活方式與習俗

第一節:八斗子聚落的發展

八斗子因為其特殊的山地臨海,平地較少且擁有天然港灣地形加上沿 海豐富的海洋資源,內陸山區曾盛產煤礦,使八斗子居民的經濟活動具有 獨特性;當地的天然港灣所形成的豐富海洋資源也讓當地居民的經濟從事 活動有相同的性質。

聚落的發展最初深受自然環境的影響,但是隨著人類經濟活動發展,

聚落景觀也隨之變遷。因此,要探討八斗子聚落的形成,當地居民的經濟 活動與自然環境的關係,這兩因素是最重要的。

一、八斗子聚落發展歷程

(一)、清領時期

1863 年清朝領有台灣之後,並不鼓勵漢人移民到台灣,針對來台而有 許多種種的限制,甚至訂出對移民台灣的三大禁令:一、嚴禁無照渡台。

想渡航台灣的人,必先在原籍地申請渡航許可證,方可渡台;二、渡台者 一律不准攜家帶眷,既渡台者,也不准招致家眷;三、不准廣東人來台,

因為清廷認為「粵地屢為海盜淵藪」。1清廷施行這種海禁政策時間相當長,

期間僅有短暫的數次弛禁。陳國棟的研究也指出清朝初期對中國移民來台

1 李筱峰,《 快讀台灣史》,台北:玉 山社,2002 年,頁 30-31。

(2)

的政策搖擺不定,從 1790 年最後一次開禁後,相沿至沈葆禎蒞台,基本上 是以港埠管理(Port control)的方式來限制移民。合法的移民只有在申報 後,經由有限的對渡口岸才可入台。2

因清朝早期移民禁止攜家帶眷,所以,來的人都是單身漢的「羅漢腳 仔」,許多人後來和台灣在地的平埔族婦女通婚,也產生了「有唐山公,嘸 唐山嬷」的俗諺。另一方面,當時的簡陋船舶要渡過險惡的黑水溝,對於 安土重遷的漢人來說亦是一大挑戰,然而,本地的土地限制、人口過剩、

資源不足等條件讓有些漢人願意冒著生命危險試著從沿海各地的小港口偷 渡來台。

1723 年,有一批福建漳州人移民從八里坌越淡水河,經過北部海岸到 達基隆牛稠港及虎仔山腳拓墾,蓋草屋而居,築魚寮以漁撈及做生意維生。

31732 年,清廷開始允許移民攜眷到台灣,以致於移民人數大增,台灣北部 平原也在清乾隆年間大致開發。1760 年,清廷取消移民限制,台灣各地的 移民激增,八斗子的漢人移民也是在這一波取消移民限制後,來到台灣。

清乾隆初年來自福建泉州同安的杜昭文與長男杜茲棟、次男杜茲麟、

三男杜茲神、四男杜茲用、五男杜茲推等五位兒子,先到基隆,再輾轉找 尋落腳的地點,而到達八斗子島的東南東方屬長潭尾偏北之地,在那裡建 了幾間草厝,同時利用這裡沿海豐富的漁類資源維生,再用捕到的漁獲和

2 陳國棟,< 台灣歷史上 的貿易與航 運>,《台 灣 的山海經驗》,台北市:遠 流,2002 年,

頁 75。

3《基隆市志》,卷四經濟 志,漁業篇 ,頁 9。

(3)

對岸換番的平埔族交換食物。4後來杜氏五兄弟在八斗子建五條厝,同時又 回福建泉州同安的故鄉帶了一些親戚過來,再加上姻親關係的擴張,人口 漸增,就慢慢形成小聚落的型態。沿海岸一帶有極少數的散村。這個階段 的聚落性質,為同姓家族依恃漁撈產業的小漁村聚落。

光緒年間,因漁業漸漸發展,也需要較多的年輕勞動力,從東北角較 偏遠而交通不便的雙溪、鼻頭等地進來的強健年輕人也慢慢增加。這個時 期的聚落發展,在長潭溝兩側的長潭尾及北寧路南邊附近,已有少數住家 的形成和擴散。當時八斗子聚落發展,和在地自然環境所能提供的產業資 源多寡直接相關,也和銷售管道的方便性有關。所以,南邊千人的臨時性 礦業聚落可能對八斗子這時期的漁業發展也有一定的影響;距離基隆街還 算近也是個漁獲產銷的有利條件。然而,因漁船、漁具及天候的影響,使 漁業的收穫有季節性的限制,加上港口交通運輸季節性的限制,所能發展 的商業空間有限,也影響到這時期八斗子整體聚落擴大發展的可能性。

(二)、日治時期

1901 年時,八斗子為基隆廳基隆堡下的八斗子庄,下面還有八斗子、

七斗子、砂子園、長潭尾、換番及牛稠嶺等小地名5,由此可知,當時這些 地 方 已 有 聚 落 的 分 布 了 , 但 七 斗 子 與 八 斗 子 仍 是 當 時 較 大 的 聚 落 。 1905 年,日本人舉辦首次人口普查,八斗子島上的人口有 557 人,119 戶。6日 本人在治安、初等教育、衛生及公共設施等方面,都有投注力量在整體環

4 杜披雲,《 風雨海上人 (上)》, 基 隆,基隆市 文化中心,2000 年,頁 54。

5 陳世一,《 八斗子地方 史話》:基隆 ,海洋台灣 文教基金會 ,1999 年,頁 207。

6 陳世一,《 八斗子地方 史話》:基隆 ,海洋台灣 文教基金會 ,1999 年,頁 208。

(4)

境面上的改造,基隆港的五期築港計畫也使基隆成為台灣外貿的重鎮,連 帶有影響到附近地區的產業價值的提升。八斗子的漁業、礦業,也都有受 到間接的影響。

日治時期,台灣的漁業發展快速發展,北台灣的漁業重鎮則在八斗子 西邊二公里餘的基隆漁港,日本的漁業移民、琉球移民、資金及技術都湧 進基隆漁港,八斗子島雖然距離很近,但由於沒有築港和背後商業街市的 支援,漁業始終沒有突破性的進展,相對於基隆街,聚落的發展也受限於 產業和腹地而緩慢成長。然而,相較於鼻頭、雙溪等地因交通不便造成的 發展限制,八斗子可又居於有利的地位,所以,許多鼻頭的女子都喜歡嫁 到八斗子來,因為這裡比較容易生活。7

日治中期,日本人在八斗子設有兩家鰹魚加工廠(煙仔會社),提供一 些在地的就業機會。更重要的是,當時發展起來的鰹釣漁業,需要大量的 鰛仔類的魚作餌料,而八斗子傳統的漁業正是捕捉鰛仔類的趨光性魚種,

在這種需求刺激供給的狀況下,八斗子的焚寄網漁業也快速發展,由於當 時的漁業靠的是手划槳漁船,夠強健的年輕人勞動力才有機會加入八斗子 的漁業行列。有些勞動力慢慢就定居在八斗子,甚至引進親族等,然而,

八斗子的聚落空間有限,在大量漁業人口的分據下,緊密相間的房舍和狹 窄的巷道就漸漸便成八斗子聚落的景觀特色。

在長潭尾、換番及牛稠嶺,也有另一批幾個姓氏的人們移居進來,在 各個地方發展。日治時期,長潭尾有十幾戶人家,牛稠嶺腳也有十來戶,

7 陳世一,《 八斗子地方 史話》:基隆 ,海洋台灣 文教基金會 ,1999 年,頁 208。

(5)

林投溝有五、六戶,砂仔園稍多,調和街後段有兩、三戶人家,主要人口 仍集中在七斗子、八斗子聚落。8

此外,1937 年日本人在八斗子設立北部火力發電廠,引進了一些人口,

這裡需要提出來討論。當時的北火蓋在八斗子,讓這裡的聚落人口前後十 餘年間快速發展,到 1945 年時,已有一四五四人9。北火的設立後,這裡 到八尺門的路有修築成大卡車可以通行的路,帶動對外的交通發展。北火 駐進的同時,又在南邊建立宿舍區,將另一種和八斗子在地聚落文化截然 不同的會社文化的聚落移植進來,使北火宿舍區的建築形式、空間佈局及 聚落景觀,充滿了東洋味,成為八斗子一個特色的聚落景觀。北部火力發 電廠設置後的影響,還包括把分隔台灣本島和八斗子島的海溝填築起三分 之二,使砂子園便成連接七斗子、八斗子、草山、長潭尾、換番及牛稠嶺 腳的八斗子中心。這個時期的八斗子聚落發展,主要仍然依恃初級產業來 持續擴張,聚落和人口的成長,都和所捕的魚或所挖的煤炭直接相關,兩 間鰹魚加工廠的進入,開啟了八斗子第二級產業的契機。

(三)、戰後

一九八○年代以前,八斗子的小漁村型態沒有多大改變,只是利用小 漁船在沿、近海捕魚,由於七斗子及八斗子聚落的人口已達到飽和,也開 始有往外流動的趨勢,尤其因就學、就業的關係而遷移出去的漸增。當漁 村的發展趨緩,子女的教育程度日增,而本地又無法提供有利的就業機會

8 陳世一,《 八斗子地方 史話》:基隆 ,海洋台灣 文教基金會 ,1999 年,頁 208。

9 陳世一,《 八斗子地方 史話》:基隆 ,海洋台灣 文教基金會 ,1999 年,頁 209。

(6)

時,人口的外流與擴散是必然的趨勢。

一九五○年代中期,大陳島的居民撤退到台灣來,分散到台灣各地,

有一批人也從基隆乘船往八斗子的方向尋覓落腳的地點,後來在牛稠嶺往 新豐街左側建大陳新村,成為一外來集體湧入形成的小聚落。一九七○年 代,聽說有從和平島來的阿美族原住民到林投溝山上蓋簡陋的木板房子居 住。大陳島民因戰事失利而遷居此地,阿美族原住民則因和平島的漁業正 興盛而逐產業而居,在附近尋找落腳處而來。

八斗子的築港,使得八斗子漁港成為北部最大的第一類漁港,對聚落 空間及漁業發展的衝擊都有很大的影響。築港而填出的海埔新生地,除用 以漁港碼頭的相關設施之外,在七斗子及牛稠嶺腳都有漁民住宅等國宅的 配置,等於擴大了原本漁村的範圍,同時,整排的樓房集體住宅也改變了 原本七斗子依恃在地自然景觀,倚山而建的疊村風貌,八斗子聚落新生地 整排魚寮的興起,也讓原本分散在村內各處的漁獲加工業集結,成為漁村 附加產業的一大特色。

在牛稠嶺腳,冷凍廠、修造船廠、基隆區漁會及漁獲直銷中心等陸續 進駐,逐步完成漁業相關產業的空間配置。然而,一九八○年代中以後,

漁業環境改變,使漁業生產逐步走下坡,使部分投資的公共設施並沒有預 期的效益,也使產業困境而造成聚落發展的調整。

一九八○年代左右,八斗子地區的聚落有些集體住宅在牛稠嶺及調和 街開始發展起來。當時的台灣經濟受到股市以及房地產大漲的影響,使山

(7)

坡地迅速的開發,初期,是以八斗子附近的在地人及從和平島從事漁業、

基隆與瑞芳一帶從事礦業的阿美族原住民為主要的組成人口,以調和街後 面的八斗山莊和牛稠嶺(新豐街)的太平洋社區為代表。後來,基隆與大 台北地區的便利交通因素,在炒熱的房地產當中,很多在基隆甚至台北上 班的人,為要買便宜的房子,就在這裡的新社區中購屋,像巴塞隆納、海 洋世界等新的建案陸續推出,而初期的房屋以二樓為主,後來越蓋高越高。

築港後的新社區發展,吸收了一部份八斗子、七斗子老漁村的人口,

而產權單純的八斗子老房子,也大部分都翻修成新式樓房,其他有能力的 人也大多搬出去,有些則隨著子女在外地購屋而遷移出去,加上漁業的衰 退,使八斗子和七斗子的漁村聚落面臨新舊雜陳的現況,老房子保留著傳 統漁村古樸的風貌,但卻不符合現在人居住的需求;新房子設備完善,外 觀現代化,然而,在整體觀方面卻是有些突兀。一些老房子因產權複雜而 存留至今,伴隨著外在大環境及內在產業調整的力量,八斗子漁村聚落的 未來有待觀察。

北部火力發電廠關場後,留下一些具有當時意涵的日式宿舍及聚落空 間景觀,目前從望海巷延伸過來的一條巷道都有人住,房屋新舊並列,而 山頭上的房子則都已荒廢無人且已打掉,留下來只有房屋的基座和當時的 聚落範圍和當時栽種今已綠意盎然的林蔭大道。

時代的變遷,相對的因聚落形成的商業街道也有不同的變化。沿著台 二線這條主要道路走,北寧路正好為此路在基隆的名稱,八斗子交通的倚 靠,主要就是以北寧路為主。北寧路、調和街的交叉口附近為八斗子的中

(8)

心地帶,過去依恃初級產業的時期,附近因離漁港有段距離,而住戶少。

八斗街前段是漁民曬漁網的地方,後又發展成市集。從 1979 年八斗子築港 完成後以及濱海公路開通後,商店開始從北寧路這條台二線濱海公路與八 斗街、調和街交叉口向兩邊蔓延,往西一直延伸到將近新豐街口處;在基 隆區漁會對面也有些海鮮餐廳;林投溝也因為麥當勞在此設立分店帶動附 近的商家,成為北寧路上的一處商業點。1998 年 4 月林投溝成立了碧砂魚 貨直銷中心,更將此地的觀光人潮吸引,假日時有塞車情形出現。

二、八斗子住屋的變遷

從杜氏家族來到八斗子至現今的二十一世紀,當地居民所居住的房屋 亦隨著時代與當時環境有著不同的改變,這樣的變遷也可以看出八斗子當 地聚落的獨特性。

(一) 日治時期前

八斗子最早的住屋,為杜氏兄弟在舊厝門口蓋的草屋,可能是就地取 材,利用附近的林木和芒草作材料來建厝的,因此我們稱此類房屋為草屋。

後來杜氏族人遷到八斗子後,就蓋五條厝,牆壁用咾咕石10疊起來,柱 子用砂岩,屋頂最早可能用園仔草(白茅),後來才改用瓦片,裡面房間的 隔間用才則是楠仔,材質堅硬,牆板用竿榛作骨架,以泥土填築而成,也 有用木板的,泥土或咾咕石的牆都有用石灰黏著物抹平,再上一層灰。大

10 咾咕石是珊瑚礁。

(9)

廳外的紅磚柱應是後來才加蓋的,也不似今日的紅磚,較薄而窄。在八斗 子的咾咕石厝中,有的表面沒有用石灰黏著物抹平,所以可以看到一顆顆 的咾咕和長方形黃色的砂岩堆疊起來的柱子;有一些則用海砂加石灰在咾 咕石及砂岩柱的表面抹平,在漆上水泥漆。咾咕石厝的建築通常只有一層 樓的平房,但也有少數是建成兩層樓高的。

「我七歲的時候,家裡起了一間兩層樓的咾咕石厝,用紅毛土加灰,

用這裡的海砂。灰是海的石頭燒咾咕的灰。」11

從八斗子聚落裡的耆老口中,我們可以知道在日治時期以前,有錢的 人才用咾咕石蓋房子,窮人則是住草厝。

「以前八斗子的厝都是矮厝仔,沒有什麼樓仔厝,較多的是板仔厝和 草厝,有一些叫有錢的人則是用咾咕石疊壁,然後蓋瓦,就是大瓦厝。」12

草厝的特色為木頭柱子,牆壁用板仔一塊疊一塊的,還要塗上黑色的 柏油,用以防水,屋頂則用白茅堆疊起來,使用久了要更換新草以防漏水。

「我們以前的房子是草屋,牆壁用板仔,薄薄的,是杉仔,料也不錯,

一片一片的疊上去而成牆面,要抹黑色的柏油,屋頂則是蓋草,用園仔草,

隔幾年就要翻一次,因為發現有漏水時,就要翻,將舊的草拿起來,換新

11 陳世一,《 八斗子耆老 訪談錄》:基 隆,海洋台 灣文教基金 會,1999 年,頁 15。

12 陳世一,《 八斗子耆老 訪談錄》:基 隆,海洋台 灣文教基金 會,1999 年,頁 89。

(10)

草蓋上去,那時,沒有請人,都是自己蓋的。」13

(二)日治時期

日治時期受到日本文化的影響,在八斗子房屋的建築形式上多少有些 東洋風。1937 年隨著北部火力發電廠的設置,其宿舍區便是以日式建築為 主。房屋下方是用磚塊水泥墊高半公尺多的高度,為日人考慮台灣氣候潮 濕而發展出來的建築方式,上面則用木材作屋身,有些用檜木等質料,屋 頂則為灰黑色的魚鱗瓦。每戶人家都有自己的庭院,這些房子大多建在山 坡上。

日治後期,紅磚屋改變了以前的咾咕石厝的聚落景觀,不過如同日治 時期前的咾咕石厝是有錢人的房子,紅磚屋也是日治時期八斗子有錢人才 蓋的起的房子。紅磚屋的屋頂多用瓦片,也有用油毛氈的屋頂。

(三)戰後

日治後期的紅磚屋在一九五○年代中期以後陸續增多,到八斗子要走 沿海的小路,因路太小,車子無法進入,所以在道路拓寬以前,八斗子要 蓋房子的紅磚都是用船載過來的。

陳正祥於 1957 年做調查時發現八斗子除了六棟兩層的樓房外,全部為 台灣式的平房,多數是中央一廳,兩房附分若干房間。房屋所用的建築材 料,牆壁部分可分為磚(約佔 45%)、咾咕石(約佔 35%)、泥土(約佔

13陳世一,《八 斗子耆老訪 談錄》:基隆 ,海洋台灣 文教基金會 ,1999 年,頁 88。

(11)

10%)、木板(約佔 8%)以及草與竹(約佔 2%)等。頂蓋以瓦為最多,

佔 95%以上,其餘為草頂及亞鉛版頂。各階層的住屋,以舢舨船主所居者 為最佳,70%以上皆係磚牆瓦蓋,另外 20%為石牆瓦蓋。小海船主次之,

約有 50%為磚牆瓦蓋,40%為石牆瓦蓋;其他職業者 40%為石牆瓦蓋,37

%為磚牆瓦蓋,8%為土牆瓦蓋,6%為板牆瓦蓋。海腳所住的房屋最劣,

磚瓦屋佔 37%,石瓦屋佔 33%,板牆瓦蓋者佔 14%,土牆瓦蓋與土牆草 蓋者各佔 6%。14

一九七○年代中期以後,鋼筋混凝土取代紅磚讓八斗子的房屋又從紅 磚屋轉變成水泥屋,到一九八○年代,隨著八斗子漁港的興建,濱海公路 的開通及台灣經濟快速成長的大環境,鋼筋混凝土的房屋大量湧入八斗子 的各處聚落。老聚落的部分是以個別二至五層的鋼筋混凝土建築出現,在 海埔新生地或新豐街、調和街產生集體高樓的新興住宅社區。

目前,在八斗子老聚落內產權清楚的房子,大部分已改建成鋼筋混凝 土的房子,另有一些產權複雜或較貧窮的居民,仍舊維持老房子的現況,

經濟能力較佳的居民多已搬遷出去,有些仍持續住在這裡的就以鐵皮屋、

木板屋及其他條補或加蓋的方式繼續維持居住,也有廢棄的房屋,使八斗 子老聚落內的房屋型態及景觀較為複雜,屋頂亦有用鐵皮、油毛氈、石綿 瓦、塑膠等的材料,加上傳統窄小的巷道和加蓋的魚寮等充分利用的空間 型態,使傳統的漁村聚落更加複雜。老聚落的轉型過程所呈現的現象,在 八斗子的老聚落中清楚可見。

14 陳正祥,<八斗子漁村 人口調查> ,1957 年 , 頁 837。

(12)

三、八斗子聚落發展的特色

從上述八斗子聚落發展歷程中,我們可以從居民所從事的經濟活動變 遷來著眼,可以有以下的論點:

(一)、八斗子聚落的發展,早期是受制於自然環境,漁業聚落多分佈 在背風的沿海平坦地區;內陸山區則是因煤礦開採而發展成小型聚落。但 隨著八斗子人工半島的築岸填海之後,聚落沿主要道路呈放射狀發展,漸 將主要聚落連接在一起。隨著八斗子漁港特定區的成立,碼頭內側增加的 大片新生地,建設了幾何形式的道路系統、街廓,如基隆市政府在七斗仔 地區的新生地上興建了五樓的國民住宅,和當地低矮舊建築形成強大的對 比。

八斗子漁港區內設施完全,吸引外地漁船在此停泊,和碼頭內側新生 地上建立的漁業後勤補給及魚產加工業廠房,加速了此地漁業的發展,再 加上北寧路連接了長潭、望海巷等漁港或聚落,也連帶促進周圍工商業的 發展。

(二)、內陸山區隨著煤礦開採的沒落,取而代之的是大型住宅區。由 於 交 通 發 達 、 都 是 化 擴 張 , 大 量 住 宅 區 在 本 區 南 側 山 坡 地 開 挖 , 如 1980 年完工的八斗子山莊,吸引大量人口在此聚集,改變內陸山區的聚落景觀。

(三)、八斗子隨著大型漁港的建立、對外交通便利及大型住宅區的興 建,來自各地的人群聚集於此,經濟活動更為複雜,聚落發展不再以港區 為中心,而是沿著區內重要道路呈輻射狀向外擴散成帶狀分佈。

(13)

(四)、隨著工商業活動的發展,沿著區內重要道路分佈,在八斗街、

調和街、北寧路交匯處(過去砂子園一帶),形成八斗子主要商業中心。當 地也由於位市郊,其第二、三級產業是不發達,是以商業活動的零售業為 主,供應當地居民生活所需;又由於漁業發展,因此製造業中以漁業相關 行業為主。15

綜觀以上論述,我們可以看出八斗子傳統的漁村老聚落人口成長的萎 縮,而原本屬於八斗子偏遠地區用來放牧或耕作的地方,人口卻激增,使 八斗子地區聚落分佈的型態,呈現出在地聚落衰退,依附外來人口住居條 件而成長的聚落大幅發展的狀況。

第二節:漁民的生活方式

海 洋 居 民 生 活 方 式 的 形 成 是 長 期 摸 索 和 經 驗 累 積 的 過 程 並 非 一 朝 一 夕。在起初的先住民對海洋的認知能力不夠深入,大自然中的一些現象如,

大海的潮汐、海上的暴風、魚類的迴游規律等都缺乏準確的了解,而時有 付出慘痛的代價,但一次又一次的經驗總叫海洋居民認知到對於海洋該用 怎樣合適自己的方式去使用它的資源,經驗一直累積下去從而形成了當地 的生活習俗。然而與海洋居民的生活方式相關連的還有各個歷史時期的社 會制度、人文背景以及地理因素等,但是歸根結蒂還是生產的本身;有什 麼樣的作業方式就有什麼樣的生產習俗,作業方式改變了,其生產習俗自 然改變,甚至被替代或消亡。

15黃瓊慧,<八斗子聚落 的發展與經 濟變遷>,《 地 理 教 育 》,第 21 期,1995 年,頁 92。

(14)

海洋居民生活方式的內涵可分為三個層面:一是生活過程中人與人之 間的相互關係;二是在生活過程中所產生的祭祀信仰習俗;三是生產模式 與居民行為,其中第三點的生產模式與居民行為是海洋居民生活方式的核 心,究其原因在於居民從事海上生產的目的乃是為要豐富取得海上漁獲與 創造財富,為這緣故,只能通過生產行為才能達到。信仰習俗的作用是為 了協調生產行為,它的作用是表達海洋居民的願望和精神寄託。本節將描 述基隆八斗子的居民其生活方式與其表現出的行為,用以認識基隆八斗子 這個地區的海洋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八斗子在基隆巿東北角一個小半島面臨臺灣海峽與太平洋交界。清代 為八斗子庄,日據之初仍治清制,隸基隆堡。據傳說該地原為平埔族所居,

1770 年左右,自福建遷來杜姓五兄弟,分居於七斗仔與八斗仔,從事捕魚。

其後與平埔族立契,以三十六元購買八斗子島產權。由於附近魚產豐富,

招來親族與同鄉,人口逐漸增加,遂成同族聚落。基隆俗諺:水尾許,八 斗仔杜,三貂吳,即指此而言。16八斗子是基隆有名的同姓村落,因為 地 理環境臨海,居民多從事漁業,逐漸發展出漁村生活文化的特色。

根據傳說,八斗子原本有平埔族在此居住,根據陳正祥和孫得雄在 1957 年在八斗子的調查17漁民大多受教育程度不高,從小國小畢業約十歲 便隨親執輩上船學習捕魚的技巧,先從簡單的、基礎的開始學,經過幾年 之後父親也將自己畢生的技術傳承給下一代,也就能獨當一面,一代傳一

16中正區公所 、中山區公 所撰,《基隆 市中正中山 區誌》,基隆 :基隆市政 府,1997 年,

頁 5。

17本 調 查 範 圍只 針 對 當 時的 八 斗 里 ,參 考 陳 正 祥、 孫 得 雄 <臺 灣 八 斗 子漁 村 之 人 口與 經 濟>,台北 :台灣銀行 季刊,10:4,1957 年。

(15)

代,大多數的魚家都是世代相傳下來的,但漁業經濟逐漸衰落,漁村的年 輕人則逐漸出走,尋找更好的就業機會。

海上捕魚的工作概由男子擔任,女子僅在岸上做些補助工作。從事捕 魚的男子,年齡自 15 歲自 60 遂不等。據陳正祥之調查所得,八斗子人開 始出海捕魚的平均年齡,舢舨船主約為 16 歲,小海船主與海腳則約為 18 歲,其他職業者約為 20 歲。各階層之所以遲早不同,主要原因在乎自家有 船與否。舢舨船主自己有船,孩子可提早隨船訓練,但海腳或其他職業者,

在其體力尚未充沛以前,則不為船主所歡迎,故船主階級之平均出海年齡,

乃較海腳為早。停止出海捕魚的年齡,其因體力衰弱者平均為 55 歲,其因 轉業者平均為 33 歲。當未設「出海檢查哨」以前,男孩於國民學校畢業後 或暑假其中,常被攜帶出海接受訓練,現在出海需要有船員證,故已不像 從前自由了。體身未充實的孩子與體身已衰弱的老人,俗稱為「吊腳」,意 即候補的海腳,僅在人手不足時備為補充。體健力壯,隨時可以出海者,

則稱為「在額」,也就是正式的海腳。18

漁村裡所有的漁民,可分為船主與海腳兩個階層,前者為業主,後者 為純粹勞動者,但二者之間並不對立。船主供給漁船與一切漁具,海腳則 提供勞力,聽從船主(常即為漁撈長)的指揮,合作從事捕魚。舢舨漁獲 物的分配,概以漁獲之價值計算。如所獲值 1,000 元,則船主獨得 424 元,

其餘 576 元由全部海腳平均分配;為在此項分配中,船主仍可分得其身兼 海腳之一份。船中如有技術特佳經驗豐富者,所得可以加倍。八斗子居民 在漁業上雖分為船主和海腳兩類,但因全村人口大多數皆有親戚關係,故

18陳正祥,< 八斗子漁村 人口調查> ,1957 年, 頁 833。

(16)

社會上並無真正的階級存在。

原則上,海腳在入寮(農曆五月五日開始出漁,稱為入寮)之前,可 以任意選擇船主。既經選定之後,則除非有特殊事故,不得改就其他船主。

事實上大部分船主在漁期終了後,就預約翌年的海腳。為保留較佳的海腳 計,一部份船主於散寮(農曆十月十日歇業,稱為散寮)時,即貸予海腳 每人數百元,作為冬季休閒時期的生活補助費。此項貸款,顯然帶有定金 的意義,當地稱為「海份」,於翌年漁期內收回。凡接受了海份的海腳,除 非事先清償此款,便不能改就其他船主。另有一部份船主,於散寮時償給 接受預約的海腳每人百來元,翌年漁期內不必付還,則稱為「現銷」。此種 預約的制度,最初是由於夏期勞力的不足,後來乃演變為船主用以支配海 腳的一個手段。19

以前漁民出海捕魚受到季節的影響,只限於夏天風浪小較的時間約只 有三、四個月,而在此時所捕獲的漁獲必須要提供家庭一年的經濟開銷,

生活上常是困苦的,有時漁民的小孩在冬天的時候便拿著釣竿為家裡節省 一些開銷,有時收穫較多時還可以將漁獲拿去販賣以貼補家用。偶爾電力 公司正逢電廠大修時節,會需要一些臨時工協助電廠整修,當地小孩就成 了他們最方便的人員。20

在冬季時節,八斗子附近海面受到東北季風影響,漁民們在此時不便 出海捕魚,就有些人至山上種蕃薯,若有小魚則有些漁民在夏天時便會事 先將捕獲的小魚拿去曬成魚乾,也會利用魚寮煮魚時將煮魚的湯汁製作成

19 陳正祥,<八斗子漁村 人口調查> ,1957 年 , 頁 836。

20 陳世一,《 八斗子耆老 訪談錄》,基 隆:海洋台 灣文教基金 會,1999 年,頁 59。

(17)

魚露,另外若有捕獲小管,就將小管拿來醃製,這些夏季所做的食物,都 是為了在冬天無法出海賺錢而事先準備過生活的方式。

朱榮宗:「向千狀仔(笠螺),卡早阮哪冬尾天仔,假如沒有去賣,我 們海邊仔人,熱天就愛積冬尾天仔的糧草,賺三、四個月要吃一年呢!若 有魚脯仔就曬魚脯仔,還有魚露,可以說是真鹹,不過也很香,那是正魚 仔湯啊,卡早都用洒(煮)欸,都弄真鹹……」21

早期八斗子漁民的飲食也受到捕魚季節的影響而「賺半冬、吃一冬」,

就是討半年的海,就要靠這些漁獲吃一年。靠海吃海,漁民日常的食物,

莫過於從海上捕撈上岸的海洋資源,平常當地漁民會將海邊常見的茶仔(苧 麻)拿來用作草仔粿和包仔粿,其作法先將茶仔採回來後,曬乾,再用圓 木棍來回滾動,將其碾碎成粉狀,拌入麵粉中,再用這種麵粉來作草仔粿,

或裡面包一些東西,如肉塊、香菇、 花 生 、 蝦 仁 等 , 就 成 了 包 仔 粿 。22冬 季時期,魚乾、蕃薯、醃菜、魚露成了過日子的主要糧食。早期海洋生態 豐富,當有客人來時,八斗子的居民便會花點時間至離家不遠的沿岸採集 魚貝類、章魚等來宴請客人,另外在那漁業資源豐富的年代,八斗子漁民 偶爾會在海上或海邊捕獲海龜,但大多沒有出售,而是將其宰殺與親朋好 友分食。

還有一些人趁著漁閒時會至礦坑作臨時的礦工,也有些女人會去草山 撿木柴回去當作燃料,也會在礦坑附近撿拾一些與石頭混雜的煤炭,另外,

21 陳世一,《 八斗子耆老 訪談錄》,基 隆:海洋台 灣文教基金 會,1999 年,頁 83。

22 陳世一,《 基隆漁業史》,基隆:基 隆市政府,2001 年。

(18)

婦人也會去和平島的水產試驗所拿一些漁網來織補,但因交通較遠需搭車 所以賺的錢不多。

在捕魚的季節來臨時,八斗子漁民出海的時間往往是在晚上出去,一 直到天亮時才回來,當時捕魚都以三船為一艚的單位出海捕魚,其中一艘 為火船,在船上用竹把點火吸引趨光性的魚類,一艘負責下網將魚群圍撈 起,另一艘便負責將漁獲從網內取至船內。

朱英傑先生十一歲時就跟著爸爸下海捕魚,十三歲時隨著叔叔的船組 出海捕小卷,他回憶道:「十三歲的年紀,半夜都不能睡覺,必須守著火船 上的漁火,而且要準時叫醒船長及其他船員,為了不讓自己睡著了,還因 此染上了抽煙的惡習。」23

八斗子的漁民對於賴以維生的大海有股不放棄的希望信念,每次出海 捕魚時,對於今天的收穫總是期待,但也有期望會落空,可是面對這樣的 情形,生活還是要依賴大海,因此,只要天氣、時機對了,八斗子的漁民 們就會把握每次可以出海的機會,若沒有這樣的信念,相信漁民在這片茫 茫大海中,很快的就無法繼續在從事捕魚的工作了。

朱榮宗:「我時常會說抓魚仔的信條是這樣;我可以十天抓嘸,可是我 不能一天嘸出去!因為海欸嘸一定喔!等你軟落去、懶墮落去時,在十一 天才大著,那一天大著可以補這十天補會過去。我的原則,我們海邊仔的 信條才好,也就是不能懶惰啦!要有一個等待的心理才可以,抓嘸沒關係,

23八斗子漁鄉 社區報,第 11 期,2005 年 8 月。

(19)

總有一天會來仔。」24

八 斗 子 的 漁 民 將 漁 獲 撈 捕 上 岸 後 , 魚 寮 成 了 早 期 保 存 魚 貨 的 加 工 地 方,魚寮裡的工作人員忙進忙出,但也有些特別的工作情形,成了有趣的 現象。在魚寮工作的人員會將幾尾較差的四破魚放在一個笞仔內,據工作 人員的說法,是要給老鼠和貓吃的,因為,如果不放一些四破魚給老鼠吃 的話,牠會來吃好的四破魚,而且,還不是整尾吃掉,而是只吃魚背靠近 魚尾中間黑褐色的那一條最腥的肉,吃完了還順便在魚上踩一踩,使整條 魚體無完膚;貓也會來吃魚,因此上面會擺一些給貓吃,下面也擺一些魚 給老鼠吃,才能相安無事。貓跟老鼠就人所知是相剋的,但在有魚的誘惑 中,貓便再也不找老鼠當作食物,形成了魚寮中人、貓和老鼠三者相安無 事的特殊現象。

第三節:漁民的習俗與節慶活動

一、漁民的習俗

漁民於農曆五月五日入寮時,舉行拜拜,祈求漁獲旺盛,至農曆十月 十日散寮後,再舉行拜拜,稱為「謝平安」,酬謝神的保佑之功。從入寮到 散寮之間,稱為漁期或海期,在漁期之中,村民生活比較忙碌;傍晚時可 見一組組的漁船,點燈出海作業。清晨海邊處理與叫賣漁獲物的情景,也 頗為熱鬧。漁期終了之後,多數漁民的活動隨之停頓,天氣也經常極壞,

好似進入了冬眠狀況。

24 陳世一,《 八斗子耆老 訪談錄》,基 隆:海洋台 灣文教基金 會,1999 年,頁 75。

(20)

八斗子關於出海的禁忌也很少,惟多數漁民皆迷信媽祖與水仙神王。

常於媽祖誕辰(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及中元節舉行拜拜,連日演戲宴客。

凡決議演戲大拜拜之年,即於每日出售漁獲時,抽取千分之十五的價款,

稱為「土地公錢」,交主持拜拜的爐主保管,作為籌備拜拜的費用。25

八斗子有一種濟貧的習俗,在以前,比較窮的人,看見當時使用焚寄 網捕魚的漁船回來時,會提著用竹製作成的籃子(茭籮仔)到船邊討魚作 菜配,有的船員比較有度量的就會施捨給予,但度量較小的船員就沒有那 麼大方了。根據杜披雲老先生於《風雨海上人》的說法:「一般海腳都另有 一種眼色,憑自己的交情好惡而定數送魚。」26

漁船對於漁民來說,就相當於汽車對於計程車司機;兩者都是相當重 要的謀生工具。一艘漁船,往往是身經百戰,經歷過許多大風大浪為要讓 漁民獲取更多的海洋資源,好讓家人安心生活。新船的擁有,除了代表著 汰舊換新的表現意義外,其賦予船長更艱鉅的任務,要比之前收穫更豐富,

也因此,每有新船下水時,八斗子居民總是熱鬧的迎接這新的一刻到來。

從小從電視上的卡通裡對新船的下水典禮有著這樣深刻的印象;經過 主持人的介紹與其他人士的祝福之後,當船要下水時要在船頭用酒瓶敲擊 船身,這艘船才可以正式下水。在八斗子這樣的新船下水儀式翻轉了我對 此習俗的觀念。當地居民李孟哲在八斗子的社區報當中記錄了當時長潭里 的新船入港的儀式,實際地描繪出當時的一些相關習俗。

25 陳正祥,<八斗子漁村 人口調查> ,1957 年 , 頁 840。

26 杜披雲,《 風雨海上人 (上)》, 基 隆,基隆市 文化中心,2000 年,頁 34。

(21)

「近一連好幾天的陰雨,端午節當天天氣突然好轉,似乎是上天為了 要慶祝長潭新船入港。,獲許是現在討海不易,且一艘新船的造價不斐,

像此次的新船就需要一千多萬,,因此長潭里的漁民已經有十多年沒有再 造新船,所以居民的心情就好像在辦喜事一樣。

當新船快要入港前,長潭里的居民將早已準備好要慶賀的鞭炮,懸掛 在長潭橋上,老老少少站在橋上興奮地等待新船入港。中午一點多,新船 船長林興傳與他的家人,駕著嶄新、白色且掛滿居民祝賀旗幟的新漁船從 澳底漁港,往長潭里漁港奔馳而來,根據習俗先在漁港外以順時鐘繞行三 圈,此時長潭橋上與船上的鞭炮不約而同燃起,大夥興奮的情緒也伴隨著 鞭炮開始燃起。當船進港後,先以船首直接靠泊碼頭,待燃放完鞭炮後,

船長與其家人一習俗從船上灑下麻薯,此時碼頭上的居民情緒頓時達到最 高點,大家興奮地去接住灑下的麻薯。居民用著澎湃的熱情向林船長的新 船道賀,祝福他的新船出海捕魚時都能滿載而歸。」27

二、八斗子的節慶活動

(一)端午節

在日治時期的八斗子,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時,有划龍舟競賽,為一 甲(八斗子)和二甲28(七斗子)相互在海上作划龍舟的比賽。每年端午

27 李孟哲,<長潭新船與「麻吉」的嘉年華>,八斗漁鄉 社 區 報,第 22 期,第 2、3 版 , 2006 年 7 月出刊。

28 一甲、二 甲,名稱是日本統治台灣 時代的保甲 制度,八斗子有一條小 坑溝,當地人叫 做溝仔墘, 日本政府以 這條溝為界 制定,北為 一甲、南為 二甲。

(22)

節前,龍船都經過一番整修油漆化妝到漂漂亮亮,船底也修到光滑,然後 再圖上工業用「牛油」增加龍船好滑水性能。龍船尾拔選擇手臂粗「Y」

字型枒杈,插在尾座再用繩索固定起來,用大槳做尾拔(以槳代舵),一般

「船舵」都是插入水中,為使龍船減輕餬水阻礙前進速度而社的代用舵叫 做「尾拔」。操練龍船,必須調整左右舷人員力量平均,穩住船頭對準目標 直進,無發生偏差的時刻,趁時搶上這個機會才挵拔。八斗子划龍舟的特 色是站著划龍舟,當時比賽的航道是從社寮島的龜頭開始,到八斗子和七 斗子分界的鼻仔頭為終點,距離約一千二百公尺的競程,分左右兩枝大竹 篙尾上端留有空節,終點用大竹竿上插紅白旗幟為識別,以左航兩趟,右 航兩趟共四趟來決勝負,比賽會場在沙灘上排設桌椅,放茶水、冰甜水、

米糕及米台目,供給水上競賽技健者及觀賞龍船的人飲用。每艘龍船都有 十四名選手,打鑼手一名,掌尾拔一名,六對十二名蟯箆手(划槳人員)。

競技的時候,兩地的主持人與當地村中的老前輩會坐在長板凳上一同觀賞 水上的競技。

但因八斗子建地受天然限制,建屋土地有限,多年來一直保持不足百 戶的狀態,只有遷出,無法增戶,居民為了於捕魚方便,只好遷居七斗子、

砂子園對面等地,所以七斗子龍船連帶外來的人口增加超過八斗子。

七斗子人口年年增加,水上優秀人才輩出,龍船的實力跟著增強,令 八斗子龍船有招架不住之勢。29

當時日本政府對水上競技的運動十分重視,後來日本人就親自上台主

29杜披雲,《風 雨海上人( 上)》,基 隆 :基隆市文 化中心,2000 年,頁 92。

(23)

持兩村水上競技的公證人。七斗子人與八斗子人非常重視端午節划龍舟的 競賽,一年比一年激烈,每年端午節前兩方都在練習,挑選優秀的蟯箆手,

更換、調度、配合,準備節日一到一決勝負。操練期間,人人都在估計兩 方選手狀況與龍船的速度。甚至基隆市內的人也到八斗子觀察,用碼錶計 算兩方的龍船速度,綜合各種條件作資料,以便預測每年的競賽,勝負是 屬哪一方。等到端午節一到,觀眾人山人海,村民的單純思想裡只想贏得 比賽為村爭榮譽、爭面子因而忘記了運動競賽的真正目的。

兩地實力勢均力敵,勝負往往只在微差之間,但每年勝算大多還是在 八 斗 子 的 手 上 。 比 賽 的 勝 敗 也 曾 經 導 致 兩 村 居 民 在 許 多 場 合 成 為 敵 對 狀 況。「兄弟村的友誼,一年不如一年,在海上捕魚,為了芝麻豆粒小事,本 不該有的事端常常發生在兩村之間。小學生也受其波及,在學校兩村小學 生也為水上競技的勝負,諍到面紅耳赤頷頸粗,常有出手相打。」30此外 划龍舟比賽激烈的程度在當時幾乎到了瘋狂的地步:「連婦女都到神前前燒 香點燭,禱告博筶,求神保佑屬於己方的龍船獲得勝利,兩村的婦女都同 款熱心。」31最後在昭和年間有次七斗子輸了比賽後,再加上比賽過程 謠 言四佈,從此這項活動就再也沒有辦了。杜披雲老先生這樣回憶:「日本時 代七斗子和八斗子分別為一甲、二甲、三甲、四甲時,拼得最激烈。結束 的時候是在我讀國民學校時,差不多昭和十八、九年,有一次七斗子輸了 以後,就沒有比了。當時,七斗子其實輸很多,尤其在第四趟,七斗子整 個放掉了,不划了。七斗子龍船的水花較大,但八斗子的船仔較笨重,船

30杜披雲,《風 雨海上人( 上)》,基 隆 :基隆市文 化中心,2000 年,頁 89。

31杜披雲,《風 雨海上人( 上)》,基 隆 :基隆市文 化中心,2000 年,頁 90。

(24)

的輕重、水道的深淺等,都算在其中。」32

(二)土地公生

八斗子當地有一間全台有名的土地公廟,福清宮,本名福德宮,後因 清朝皇帝賜名,福清宮的祭典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及八月十五日。八月 十五日有一連串的祭祀活動,同時會作戲酬神,也會出巡遊境,當地熱心 的居民也會藉著這樣的機會積極參與,甚至攜家帶眷一同遊行繞街,所以 這是福清宮一年中最熱鬧的日子。

<八斗漁鄉社區報>就曾報導福清宮慶典活動與八斗子居民互動的情 形:「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福清宮廟慶暨福德正神聖誕千秋慶典大會,總是 熱鬧非凡的展開,當地熱心人士都就由這個機會積極參與,甚至攜家帶眷 一同遊行。今年當然也不例外,當天豔陽高照,除十八陣頭爭相使出渾身 解數大展神威,由民眾組成的隊伍與夾道歡迎持香鳴砲的信眾相互輝映,

更是整個活動的主軸。結束遊行後所有人聚在一起用餐,將鄉親彼此的情 感緊緊環環相扣…」33福清宮慶典時還會請周圍附近廟宇的神明一同來 作 客,一起看戲遊境。方義德老先生回憶道:「八月十五卡熱鬧,有神明遊境,

有請大竿林仙公,卡早咱那三官大帝啦,周倉爺啦,還有三芝小基隆仔哪 裡請媽祖,干豆媽也有請,城隍爺,廟口那裡,還有七斗子媽祖。」34

另外,早期八斗子這邊的土地公廟,每到土地公生日時,八斗子居民 會在此時中午聚餐,由福頭負責邀請及作東,若正好有人家中生產產下男

32 陳世一,《 八斗子耆老 訪談錄》,基 隆:海洋台 灣文教基金 會,1999 年,頁 18。

33 許真豪,<福清宮迎鬧 熱>,八 斗 漁鄉社區報,第 2 期,第 3 版,2004 年 11 月 出 刊 。

34 陳世一,《 八斗子耆老 訪談錄》,基 隆:海洋台 灣文教基金 會,1998 年,頁 114。

(25)

孩,就會在供桌上擺滿紅色的麵龜或紅龜粿,只是現在生活較富裕,許多 地方這樣的參與的人越來越少甚至取消,實為可惜。<八斗漁鄉社區報>

描述到這樣的景況:「當地居民都會利用這兩天的中午聚餐,由信徒中每次 七位輪流擔任福頭,負責寄發邀請函及作東,聯絡彼此間的情感,如果參 加者家中喜獲麟兒,就會在供桌上擺滿紅色的麵龜,每位信徒都能分享一 份,大家分別捧著詢問哪戶人家添丁紛紛道喜,有時好幾戶,結果一個星 期都不用擔心早餐要吃什麼。」35

(三)媽祖誕辰

在台灣,因為大部分的漢民族,其祖先都是從中國東南沿海城市渡過 台灣海峽黑水溝來到台灣,這一路上的風險,祖先們都會祈求家鄉媽祖保 佑這一路的平安,也因此將媽祖的信仰帶到台灣來,成為民間漁民的信仰 神祇之一,八斗子的度天宮就是當地漁民出海作業的護身符。度天宮一年 一度最重要的慶典是每年農曆的三月二十三日媽祖誕辰,在這一天有出巡 繞境等一連串的活動,在繞境時,八斗子的居民都會從巷弄拿香出來祭拜。

另外,每年農曆十月下旬,八斗子祀奉媽祖的度天宮都會舉辦禮斗法會的

「謝斗」儀式,地點是在廟前的廣場。禮斗亦稱為拜斗,是道教中的重要 祭典,目的是為求闔家平安,因此拜斗的「斗」中會放米、油燈、合鏡、

剪刀、秤、尺、七星劍等。36

度天宮與八斗子居民的生活可說是息息相關,例如,與度天宮媽祖同

35 許真豪,<土地公,生日快樂>,八斗漁鄉社 區報,第 18 期,第 2 版,2006 年 3 月 出刊。

36 陳藹文,<度天宮「謝 斗」>,八 斗漁鄉社區 報,第 4 期,第 3 版, 2005 年 1 月。

(26)

祀的水仙尊王其誕生的日期為農曆十月十日,正好是傳統焚寄網漁業漁季 結束的日子。

(四)八斗子當地俗諺

俗語屬於民間文學的一支,不但是常民生活中普遍運用的語言,也是 最能展現生活經驗與智慧的一種口語文化。俗語的內容涵蓋了整個族群與 社會的經驗,就學術領域來看,舉凡哲學、歷史學、人類學、民俗學、社 會學、心理學、文學⋯等等都含括在內。而經由祖先們累積經驗所傳承下來 的俗語,往往在簡潔的語句中反映了他們的人生觀、價值判斷以及處事態 度。這些寶貴的經驗不僅能提供參考與警惕之用,更能引導我們如何面對 困境與解決之道。37

一、黑橋卡壞孔

黑橋,位於八斗子內,在碧砂里北寧路上海洋大學往碧砂漁港中間;

壞孔,比喻不好的事。早期道路尚未開建時,在「黑橋」這裡一邊是大海,

一邊是陡峭的山壁,往來只能沿著山壁行走,起風時常有沙子或是小石屑 被吹落下來,不小心就會砸到經過的路人。在地方上便傳聞說以前有個老 人在這裡被鬼害死,繪聲繪影的留下了這句「黑橋卡壞孔」,主要就是傳 遞著「黑橋」不是個安全的地方,通過時要特別小心的警訊。38

二、三貂吳、水尾許、八斗仔杜

37 游淑珺,《基隆地區俗 語研究》, 台北:淡江 大學中文系 碩士論文,2002 年 , 頁 2。

38 游淑珺,《 基隆地區俗 語研究》,台 北:淡 江 大學中文系 碩士論文,2002 年,頁 80。

(27)

過去基隆幾個有名的同姓村落,如三貂的吳姓、金包里水尾的許姓及 八斗子的杜姓。此語另有「三貂吳、深澳杜、水尾許」、「八斗仔杜、社 寮、水尾仔許、三貂吳」的說法,都是相同的意思。因為漢人的移民開墾 步伐是由同姓族群開始,因而普遍形成了同姓聚落的現象。並在共同努力 下凝聚成生命共同體,不僅成果共享,也一同抵禦外來的侵略,這種同姓 族群的聚落不僅成為地方特色之一,也可以反映出早期漢人開發的歷程。

在基隆這個開發較晚、原屬於平埔族番社活動的偏遠地區,對漢移民來說,

生活更加不易,而形成的同姓聚落也不多,只有在這些俗語中出現的幾個 同姓族群可以說明這種現象39

三、賺半冬、吃一年

八斗子過去的傳統漁業為焚寄網,主要的捕魚季節在夏季,加上冬天 強烈的東北季風吹拂八斗子海面,以前用以討生活的船隻舢舨又小又沒有 動力,光靠用手是無法抵擋大風浪的,所以,以前的漁民都是討半年的海,

就要靠這些討海所得的漁獲過一年。40

四、腳骨公、手骨王

在八斗子傳統漁撈的時代,因用手划槳,所以需要很好的體格,在那 個八斗子漁業正在發展,當時社會勞力又過剩的情況下,船主才會採用作 海腳,那時被用作海腳是一件光榮的事,所以,海腳時常手和腳都一個比

39 陳世一《八斗子地方史 話》:基隆, 海洋台灣文 教基金會,1999 年,頁 223。

游淑珺,《 基隆地區俗語研究》,台北:淡江大學中文系 碩士論文,2002 年,頁 125。

40 陳世一,《 八斗子地方 史話》,基隆 :海洋台灣 文教基金會 ,1999 年,頁 221。

(28)

一個粗,才會有「腳骨公、手骨王」這句形容手粗腳粗,代表船員很有力 量的俗語出現。41

五、有風駛風,沒風駛台公

台公是指船長。有風的時候靠風,沒風的時候就要靠船長想辦法了,

意指船長最行,沒風,船無法開動,就只有船長可以倚靠了。42

六、熱天看山頭,寒天看海口

熱天,指夏天;看,觀看的意思;山頭,在此指的是基隆山;寒天,

指冬天;海口,在此指的是基隆靠海的方向。這句俗語是基隆人在預測天 氣時的經驗談,夏天時若基隆山頭罩上了雲霧,就表示快要下雨了;而冬 天時若海面上有雲霧籠罩時,表示天氣不好,不宜出海。43

七、六月十二、六月十九,無風海也哮

六月十九日舊有「風颱旬」之稱,表示已經開始進入颱風季節了。這 句俗話是警惕在六月中旬颱風季節開始時要出海捕魚的漁民們,要特別小

41 陳世一,《 八斗子地方 史話》,基隆 :海洋台灣 文教基金會 ,1999 年,頁 221。

42 陳世一,《 八斗子地方 史話》,基隆 :海洋台灣 文教基金會 ,1999 年,頁 222。

43 王明雲、林皎宏主編, 《基隆 --台灣深度旅遊 手冊 11》,台北:遠流 , 2001 年,頁 34。及《台灣的飲食街 道․基隆廟 口文化》, 頁 17。

(29)

心謹慎,即使海面上風平浪靜,也會有突然變異的情形出現。一般常聽見 的說法為「六月十九,無風海也哮」,在此采錄到的是加上了「六月十二」

的說法,更加強調了本地沿海的氣候特色,提醒漁民要特別注意海上變化。

44

八、山未變,海先變

這句俗語是形容當大自然將有重大變異發生時,海洋常會有異象出現 以為警訊。也有人說這是形容海洋比高山危險,常有突發狀況出現,可說 是翻臉無情,所以常用來警惕討海人,出海時要特別小心觀察週遭的情況。

45

九、強山不強海

強,倔強、不認輸,有壓過對方的意思。這句話是形容海洋的變化太 大,海上風險難以預測,相較之下,山中的情形較為穩定,也有躲藏地方,

不像汪洋大海般沒有藏身之處。所以說「強山不強海」,傳遞著海是人所 無法掌控的訊息。此語也有「會駛強山毋通強海」的說法,警惕討海人,

在氣候不佳時,千萬不可勉強出航,或是海面上起變化時得趕緊回航。46

十、起暴頭

44 游淑珺,《 基隆地區俗 語研究》,台 北:淡 江 大學中文系 碩士論文,2002 年,頁 69。

45 陳世一,《 八斗子地方 史話》,基隆 :海洋台灣 文教基金會 ,1999 年,頁 221。

游淑珺,《 基隆地區俗 語研究》,台 北:淡 江 大學中文系 碩士論文,2002 年,頁 92。

46 游淑珺,《 基隆地區俗 語研究》,台 北:淡 江 大學中文系 碩士論文,2002 年,頁 92。

(30)

暴頭,指大風浪、暴風雨。這句話是指海上突發的暴風雨,也就是現 在所說的低氣壓出現,這種情形發生時,海面上會突然捲起巨大的風浪,

可以吞噬掉整個船隻,即便是要躲也躲不過,容易造成重大的傷亡事件,

對於出海的船隻來說是非常危險的。據說以前常常在出航時還是風平浪 靜、出大太陽的好天氣,海上卻突然起暴頭,船隻還未能駛出大海便已經 遇難翻覆。因此,在早期沒有氣象預測的年代,這「起暴頭」便成為漁民 心中最害怕遇上的事。47

十一、九月初三,十月初四,沒米就毋通去

毋通,不要的意思。這句俗語是由漁民代代相傳所延續下來的海洋經 驗,指在農曆九月初三和十月初四這兩天,海面上的風浪會特別大,因此 即使家中已經沒有米可以吃了,也千萬不要出海去冒險。據說這「沒米就 毋通去」的危險性在於此時海上一定會起暴頭,而那種迅速忽起的大風浪 是非常危險的。48

十二、豬食狗睏毛蟹行

這句俗語是形容鏢魚人的海上生活的艱苦。鏢魚人是討海人之中風險

47 游淑珺,《 基隆地區俗 語研究》,台 北:淡 江 大學中文系 碩士論文,2002 年,頁 94。

48 游淑珺,《 基隆地區俗 語研究》,台 北:淡江大 學中文系碩 士論文,2002 年,頁 94-95。

(31)

性極高的一群,除了必須站在鏢台上射鏢之外,出航的時期又往往在冬季 風浪大、漁民休息時才開始出海進行鏢魚的作業,所以更加危險。「豬食 狗睏毛蟹行」這句話往往被用來形容歌仔戲團員舞台後的生活情形,但在 這裡卻被是用來形容鏢魚人在船上作業時的艱苦寫照,因為他們生活在搖 擺不定的船上,不但蹲坐隨意,吃的更是隨便,冷熱不定,好像豬食一樣;

在睡覺方面也是隨意窩著就行;更需要在風浪大、魚群冒出海面的情況下 鏢魚,總之在船上時,必須小心翼翼的像毛蟹行走一樣保持平衡,「豬食 狗睏毛蟹行」正貼切的反映出鏢魚人海上生活的寫照。49

十三、掠小管沒技術,煠小管才有技術

掠,捕捉;小管,就是透抽;煠,以滾水川燙的意思。這句話是說要 捕捉小管仔的方法很簡單,只要以燈照射就可以誘引入網,不需要靠什麼 技巧,但要煮小管仔可就有技術了。據說一定要用大火煮六分鐘左右,小 管仔浮上來就表示已經熟了。早期缺乏冷凍設備,漁船一靠岸就必須趕緊 處理所捕到的魚,小管仔正是要馬上煮熟加工的,因此在當時的八斗子漁 港也出現了很多家庭式的魚類加工料理廠,這「煠小管」的技術便是他們 長期所累積下來的經驗說。50

十四、拜公媽搏無杯,飼某子有罪

49 游淑珺,《 基隆地區俗 語研究》,台 北:淡 江 大學中文系 碩士論文,2002 年,頁 95。

50 游淑珺,《 基隆地區俗 語研究》,台 北:淡 江 大學中文系 碩士論文,2002 年,頁 96。

(32)

拜公媽,指祭拜家祠祖先;搏杯,是民眾向神明請示、溝通的方式之 一。一般漁民都是「三月出海,十月就煞海」,因為接下來就進入了東北 季風時期,海面就不平靜了。然而鏢魚就是趁這十一、十二月海上最危險、

有旗魚出現的時候出海,在風浪中保持平衡,站上鏢台追魚、射鏢,十分 危險。這句俗語便是形容鏢魚人海上生活的危險,他們以用生命掙來的血 汗錢來祭拜家中的祖先,但卻都搏無杯,連祖先都不同意子孫繼續冒險;

而用生命搏鬥所換來的錢,即使是為了養家活口,家人只要一想到其危險 性,便湧起了罪惡感,無法心安。51

十五、戰風戰湧

戰,有對抗、征服的意思;湧,海浪。這句話是形容漁民在海上作業 時,往往必須面對強風大浪的侵襲,因此,要想滿載回航,就必須要戰勝 風浪。所以有要能「戰風戰湧」的,才算是真正的討海人的說法。52

十六、社寮查某社寮款,八斗子查某十八全

款,指樣子;十八全,十全為完美無缺,太過或不及都是有瑕疵的,

此處藉由比十全還多八全的十八全來比喻人身體有缺陷、不完美。這句俗 語是藉由讚美社寮地區的女人比較漂亮,來批評八斗子地區的女人不好,

51 游淑珺,《 基隆地區俗語研究》,台北:淡江 大學中文系 碩士論文,2002 年,頁 100。

52 游淑珺,《 基隆地區俗 語研究》,台 北:淡 江 大學中文系 碩士論文,2002 年,頁 92。

(33)

身體有缺陷。這句俗語主要是反映了漳泉不和的情形。在漢人大量移入基 隆時期,進入社寮島開墾的多為泉州人,到八斗子的以漳州人居多。在漳 泉拼的時候,基隆各地都有衝突事情發生,而從社寮島上所流傳的這句話 便是反映兩地族群不合的現象,呈現出相鄰的地域間,族群緊張的關係。53

十七、社寮人狠無夠歹,八斗子人狠佮歹

狠,指兇猛;歹,凶惡的態度。社寮屬於漳州人的範圍,而八斗子多 為泉州人,兩地相鄰,而這句話主要是反映漳泉械鬥時兩地的緊張情形。

據說當時社寮的漁民在漁船上面所繪的魚眼睛是藍色的,而八斗子人的漁 船在魚眼部分是綠色的,因此,當社寮的漁船要通過八尺門(位在社寮島 與基隆之間的狹小水道)、越過八斗子區域時,在陸地上的八斗子人從顏 色來判斷是否為社寮人的漁船,只要魚眼是藍色的,就會以石頭、火箭等 物來攻擊。因此在八斗子地方上流傳了這句俗語,意指八斗子的泉州人不 但兇猛,而且比社寮的漳州人更厲害。54

從以上的俗諺我們可以看到早期八斗子居民在三面環山一面靠海的自 然地理條件下,產生出的海洋生活種種經驗是充滿了許多不安和敬畏的心

。靠天吃飯的他們,也因此對待生命的態度多趨向於消極認命,一切都由 天來決定,也說出討海人面對廣大無垠的海洋為求得家人的生計而有的感 覺,另外,一些八斗子的俗諺也道出當時居民對這片土地的開拓和族群融

53 游淑珺,《 基隆地區俗語研究》,台北:淡江 大學中文系 碩士論文,2002 年,頁 128。

54 游淑珺,《 基隆地區俗語研究》,台北:淡江 大學中文系 碩士論文,2002 年,頁 128。

(34)

合前所產生的不合情形用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就深刻表達出來。

(四)、八斗子的婚姻關係

在之前的論述中可以知道漁民為節省人事支出,家庭中夫妻二人都要 分工做捕魚、賣魚工作,其實漁民工作真的很辛苦,既然知道漁民工作辛 苦,常常都要看天吃飯,收入不穩定,又有誰家女兒願意嫁給漁民呢?漁 民的婚姻關係值得我們來探討,筆者訪問八斗子的居民,他們說以前當地 漁民間有很多收養養女的情形,直至現在時代在進步在改變,這種情形才 比較少。

在八斗子傳統漁村中,漁家通常對人力的需求量大,需要較多的勞動 力投入漁業生產工作,過去招贅的現象很多,主要是因為過去漁村的捕魚 工作是以手划槳的方式進行,很需要年輕力壯的男性幫忙,招贅為直接吸 引勞動力進入的一種方式,在過去勞動力缺乏的時代,而家中有適婚年齡 的女兒,用招贅的方式來取得家中男性勞動力來成為家中捕魚產業的幫 助,就成了八斗子傳統漁村家庭的一種方式。從另一方面是經濟上的考量,

招贅也不用準備很多的嫁妝,可以節省較多財物上的支出,等於是一舉兩 得。

除了招贅現象多之外,收養子女的風氣也很盛行,居民表示收養子女 之風氣盛行的原因簡單的說是已經養成習慣了。而且,收養兒子或女兒的 原因以各家庭因素而不同,收養子女的原因大致可以歸納成數點:(1)為 兒子預備廉價媳婦。(2)自己完全沒有生育或所生子女皆夭折時,為了傳

(35)

宗接代,不得不收養子女。(3)經濟情形較好的家庭,自己所生育者全為 女孩時,就收養須付較大代價的養子。(4)當親生嬰兒連續夭折時,由於 迷信,常在生產前收養子女以增加「生氣」,此即所謂「押青」。(5)自 己生的嬰兒夭折,抱別人的子女來吃奶。(6)幫助工作,或為養老的保險。

55

大多以收養養女為主,探討原因,主要是為了日後家庭中的兒子儲備 妻子,因為養女長大後就可自然地和兒子送做堆,不需要花大錢去外面娶 老婆,更重要的是,不怕娶不到老婆。所以,養女為漁村經濟又實用的生 育人力儲備方式。收養養子的狀況,多半以家中所生的小孩都是女兒,或 是家中沒有小孩,當然是收養兒子來傳宗接代。

在八斗子漁村中,以前收養子女的家庭職業,以作船員的比例最高,

因為他們的經濟能力較差,收養養女為了成為以後的媳婦,收養養子則為 了以後的家庭勞動力或傳承後代為主。收養子女的風氣在這小漁村聚落如 此盛行,也可以看出在聚落中因實際需求而產生的生活文化。

過去漁村盛行收養子女,為兒子預備新娘,雖然隨著時代演變各種環 境影響,八斗子的漁業也漸漸沒落,童養媳的舊習也成為過去,沒有童養 媳,還是會造成適婚年齡的男子找不到老婆的情形發生,於是現代的外籍 新娘就成為最佳的選擇,筆者訪問八斗國小的老師,校內小學生為外籍新 娘所生育者的比率逐年增加,小學還特別設補校教育這些外籍新娘,期盼

55 陳正祥、孫得雄,<台灣八斗子漁村之人口與 經 濟 >,台 北:台 灣 銀 行 季 刊,10:4,

1957 年,頁 148。

(36)

藉由教育,可以讓外籍新娘能更融入在地生活。可見隨著社會時代變遷,

外籍新娘也進入漁村,是否會影響當地人口結構尚待觀察。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第四章 直角座標與二元一次方程式.

西元 1624 年至西元 1633 年台灣海峽海盜橫行,中國帆船過來台灣的並不 多,同一時間,荷蘭人又因「濱田彌兵衛」事件與在台灣貿易的日本商人發生衝 突,導致在西元

一九八八年,世界佛教徒友誼會第十六屆大會由美國西來寺主辦,星雲大師在一九八六

定遠 鎮遠 來遠 經遠 超勇 楊威 由於北洋艦隊各艦的主要火. 力多在前端,因此最佳陣式

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八月三十日 教育部台(84)參字第○四二七六三號令訂定發布 中華民國八十六年四月九日 教育部台(86)參字第八六○一七四一七號令修正發布第二條、第三條條文

在文獻中,出現的極早,尤其是以北斗代表北方,來和青龍白虎相配,可能在六

但是,《華嚴經》中說,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過程中,第二十八位大善知識,便是參訪

佛教歷史上最具改革代表人物的太虛大師 [註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