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CBETA 電子版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CBETA 電子版"

Copied!
6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1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24, No. 1452

No. 1452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卷第一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大門總攝頌曰

 初明受近圓  次分亡人物   圓壇并戶鉤  菩薩像五門 

別門初總攝頌曰

 近圓知日數  界別不入地   界邊五眾居  不截皮生肉 

第一子攝頌曰

 近圓男女狀  非近圓為師   難等十無師  莫授我七歲 

  爾時薄伽梵。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具壽鄔波離來詣佛所。禮雙足已在一 面坐。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若苾芻與他受近圓時。彼若根轉。得名善受不。佛言

。是受近圓。應可移向苾芻尼處

  復次世尊。若苾芻與他男子受近圓時。而此男子作女人音聲女人意樂及形狀法式

。此人得名為受近圓不。佛言。鄔波離。是受近圓。諸苾芻得越法罪

  若苾芻尼與他女人受近圓時。而此女人作男子音聲男子意樂及形狀法式。此人得 名受近圓不。佛言。是受近圓。諸苾芻尼得越法罪

  若以不受近圓人為親教師。此人得名受近圓不。佛言。是受近圓。諸苾芻得越法 罪

  若人身有難事。自言我有。諸苾芻為受近圓。此人得名受近圓不。佛言。不名受 近圓。諸苾芻得越法罪

  若人身無難。事自言我。有諸苾芻為受近圓。此人得名受近圓不。佛言。是受近 圓。諸苾芻得越法罪

(2)

  若人實有難事。自言我無諸難。苾芻為受近圓。此人得名受近圓不。佛言。不名 受近圓。諸苾芻無犯

  若人實無難事復自言無。諸苾芻為受近圓。此人得名受近圓不。佛言。此名善受   若苾芻與出家者。未受十戒面受近圓。此人得名受近圓不。佛言。是受。諸苾芻 得越法罪

  若人受近圓時。親教師不現前。諸苾芻為受近圓。此人得名受近圓不。佛言。是 受近圓。諸苾芻得越法罪

  若人受近圓時。作如是語。莫授我近圓。諸苾芻為受。此人得名受近圓不。佛言

。非受近圓。諸苾芻得越法罪

  如世尊說。若人年滿七歲能驅烏鳥。應與出家者。大德。若有童子年始六歲。於 僧食厨能驅烏鳥。此人應與出家不佛言。許滿七歲。此不應與若滿七歲不能驅烏與出 家不。佛言。不應許能驅烏故

  第二子攝頌曰

 日數每應知  告白夜須減   六日十八日  說戒不應頻 

  爾時佛在室羅伐城。有婆羅門居士等。至苾芻所問言。阿離耶。今是何日。答言

。不知。諸人告曰。聖者。外道之類於諸日數及以星曆悉皆善識。仁等亦應知日數星 曆。云何不解而為出家。遂默不答。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我今聽諸苾芻知日數星 曆。時諸苾芻悉皆學數星曆及以算法。便生擾亂廢修善業佛言。應令一人學數。雖聞 佛教。不知誰當合數。佛言。應令眾首上座數之。是時上座忘失其數。使知事人亦不 能憶。佛言。可作泥珠。或作竹籌。滿十五枚。每日移一。如此作時被風吹亂。佛言

。應取十五枚竹片。可長四五指。一頭穿孔以繩貫之。挂壁要處。每日移一。時彼舉 眾皆共移籌。佛言。上座及知事者應移。時有婆羅門居士至苾芻所問言。聖者。今是 何日。彼便報曰。仁今可問上座及知事人。諸人告曰。仁等亦有計番。當直知日人耶

。時諸苾芻默然無答。以緣白佛。佛言。應可作白普告眾人。時諸苾芻隨處告白。佛 言。不應隨處作白。然於眾集。在上座前而為秉白。大眾應知。今是月一日。諸俗聞 說復云。仁等。豈可不說半月黑白分耶。答言不作。苾芻白佛佛言。當稱黑白月分。

應如是說若於晡後大眾集時。令一苾芻於上座前合掌而立一心恭敬作如是白。大德僧 伽聽。今是黑月一日。仁等應為造寺施主及護寺天神并舊住天神各誦經中清淨妙頌。

時諸苾芻雖復日日告白。不稱造寺施主名字。佛言。當稱造寺施主名字。亦應稱說明 日設食施主名字。令彼施主所願隨意福善彌增。若更有餘施主皆同此說。及餘天眾八 部之類。師僧父母皆悉稱名。普及一切眾生。皆令福利增長。時諸苾芻聞是語已。即 皆各說清淨伽他曰

(3)

 所為布施者  必獲其義利   若為樂故施  後必得安樂   菩薩之福報  無盡若虛空   施獲如是果  增長無休息 

  時有施主。請諸苾芻當設供養。苾芻知已不為宣告施主名及以住處。佛言。應預 宣告施主名字云。施主某甲。明日當為大眾設食。住在某處。復有婆羅門居士。至苾 芻處問言。聖者。今是何日。答言。是十五日。彼復問曰。時人皆云十四日。如何仁 等言十五耶。豈可苾芻不為減夜。答言。不作。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應為減夜

。時諸苾芻頻於半月而為減夜俗人問言。聖者。今是何日。答是十四。彼言。聖者。

時人皆云十五日。如何仁等頻於半月而為減夜。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汝等不應 頻於半月而減其夜。然須計時過月半已。應為減夜(謂從正月十六日至二月十五日為一月。

從二月十六日至月盡。即是月半。令減一夜為其小月。餘皆倣此。為東西不同故)如是一歲總有六 日。是十四日有六日。是十五日為長淨事。時有婆羅門居士。來問苾芻曰。聖者。今 是何月。答言。今是室羅末拏月(當五月十六日已去至六月十五日)彼復問言。聖者。諸人 咸云阿沙荼月(從四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仁等乃云室羅末拏月。豈可仁等不為閏月耶答 言。不為。人皆共笑。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應為閏月。時諸苾芻於每年中恒為 閏月。俗人來問聖者。今是何月。答言。是阿沙荼月。彼復問言。聖者。諸人咸云今 是室羅末拏月。仁等乃云是阿沙荼月。豈可仁等於每年中為閏月耶。答言。如是。同 前譏笑。苾芻以緣白佛。佛言。不應於年年中而作閏月。應至六歲方為閏月(即是五六 當三十月。此謂古法與今不同)時有國王。至二年半便為一閏。苾芻不隨。人共嫌恥。佛 言。苾芻應隨王法為其閏月。若星道行參差者。亦應隨其星道而數用之。是故汝等應 可識知日月星分與俗同行。令諸外道來求過者不得其便。大德。頗有苾芻住處令授學 人得說戒不。佛言。不得

  第三子攝頌曰

 界別不告淨  亦不為羯磨   乘空不持欲  解前方結後 

  爾時佛在室羅伐城。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住界內人得向界外者告清淨不。佛言

。不得。住界外人。得向界內者告清淨不。佛言。不得。住界內人。得為界外者作羯 磨不。佛言。不得。住界外人。得為界內者作羯磨不。佛言。不得。若有乘空持欲去 時。成持欲不。佛言。不成。應更取欲。若不解前界。得結後界不。佛言不得。應以 白四解前然後方結

  第四子攝頌曰

 不入界捨界  樹界有世尊   不越及可越  羯磨者身死 

(4)

  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頗得以界入餘界不佛言。不得。有幾種界不相涉入。佛言

。謂小壇場及現停水處。并苾芻苾芻尼界。此皆不入若先結界有幾種捨法。佛言。有 五。一謂大眾悉皆歸俗。二謂大眾同時轉根。三謂大眾決心捨去。四謂大眾俱時命過

。五謂秉白四羯磨解。得以一樹為二界標不。佛言。各取一邊得為三界標。或為四界 標。量知分齊皆得成就

  爾時世尊。在迦尸國人間遊行。遇到一處遂便微笑世尊常法。若微笑時。即於口 中。出五種色青黃赤白及以紅光。或時下照或復上昇。其光下者。至等活地獄。黑繩 地獄。眾合地獄。號叫地獄。大號叫地獄。燒然地獄。大燒然地獄。無間地獄。疱形 地獄。連疱地獄。阿吒吒地獄。阿呵呵地獄。阿呼呼地獄。青蓮花地獄。紅蓮花地獄

。大紅蓮花地獄。如是等處。若受炎熱皆得清涼。居處寒氷便獲溫暖。彼諸有情各得 安樂。皆作是語。我與汝等。為從此死生餘處耶

  爾時世尊令彼有情生信心故。復現餘相。彼見相已咸作是語。我等不於此死而生 餘處。然我必由希有大人威神力故。令我身心現處安樂。既生敬信。能滅地獄所有諸 苦。於人天處受勝妙身。當為法器得見真理。其光上昇者。從四大王眾天。至三十三 天夜摩天覩史多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少光天無量光天極光 淨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無雲天福生天廣果天。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乃 至色究竟天。於此光中演說苦空無常無我等法。并說二伽他曰

 汝當求出離  於佛教勤修   降伏生死軍  如象摧草舍   於此法律中  常為不放逸   能竭煩惱海  當盡苦邊際 

  時彼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已。還至佛所。若佛世尊說過去事。光從背入。若 說未來事。光從胸入。若說地獄事。光從足下入。若說傍生事。光從足跟入。若說餓 鬼事。光從足指入。若說人事。光從膝入。若說力輪王事。光從左手掌入。若說轉輪 王事。光從右手掌入。若說天事。光從臍入。若說聲聞事。光從口入。若說獨覺事。

光從眉間入。若說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事。光從頂入。是時光明遶佛三匝從頂而入。

時具壽阿難陀。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如來應正等覺熙怡微笑。非無因緣。即說 伽他而請佛曰

 口出種種妙光明  流滿大千非一相   周遍十方諸剎土  如日光照盡虛空   佛是眾生最勝因  能除憍慢及憂慼   無緣不啟於金口  微笑當必演希奇   安詳審諦牟尼尊  樂欲聞者能為說   如師子王發大吼  願為我等決疑心   如大海內妙山王  若無因緣不搖動 

(5)

 自在慈悲現微笑  為渴仰者說因緣 

  爾時世尊告阿難陀曰。如是如是。阿難陀非無因緣。如來應正等覺輒現微笑。阿 難陀。此地方所。乃是過去迦攝波佛。為聲聞眾說法之處。時阿難陀聞是語已。疾疾 取七條衣疊為四重。白佛言。世尊。我已敷座。願佛知時可於斯坐。冀令此地有二正 覺受用之處。謂迦攝波佛及今世尊。佛告阿難陀曰。善哉善哉。我雖不說汝自知時。

爾時世尊即便就座。復告阿難陀曰。此地方所。是迦攝波佛所住之寺。此是經行處。

此是廊宇門屋洗足之處。此是淨厨地。此是浴室處。汝等應知。是時鄔波離白佛言。

世尊。如佛所說。淨不淨地者。不知齊何名淨不淨。佛言。乃至正法住世。有淨不淨

。正法若滅。悉皆不淨。世尊。齊何名正法住世。云何名滅。佛告鄔波離。乃至有秉 羯磨。有如說行者。是則名為正法住世。若不秉羯磨。無如說行。是則名為正法滅壞   復白佛言。若無上大師在於界外。苾芻得秉羯磨不。佛言。不得。若大師在於界 內。餘人得秉羯磨不。佛言。得又得以世尊足僧數不。佛言不得。佛寶僧寶體差別故

。於不可越界得越過不。佛言。不得。大德。不知有幾不可越界。佛言。有其五種。

謂苾芻界苾芻尼界小壇場現停水處二界中間。大德。若有深塹及以河澗。不可越界。

頗得越不。佛言。若常有橋梁。越之非咎。如其橋梁破壞。得齊幾時名不失界。佛言

。得齊七夜。此據有心修理。無心修理隨破即失。若有苾芻。正結界時。秉羯磨者忽 然命過。得成結不。佛言。若知標相。所作羯磨已秉多分。此雖命過得成結界。若未 知標相。所秉羯磨未過多分。此時命終。不成結界。若苾芻尼結界成不。准此應知   第五子攝頌曰

 地牆等秉事  結界無與欲   但於一處坐  得為四羯磨 

  緣在室羅伐城。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在地居人。共地居者遙秉羯磨。得成秉不

。佛言。不成。與欲得成。大德。在地之人與牆頭者共秉羯磨。得成秉不。佛言。不 成。大德。在地之人。與樹上者共秉羯磨。得成秉不。佛言。不成。大德。在地之人

。與居空者共秉羯磨。得成秉不。佛言。不成。應知以樹牆空為頭。各有四句亦如是

。如世尊說。有百一羯磨。幾合與欲。幾不合與欲。佛言。唯除結界。餘並與欲。大 德。若以神變幻術而作標相。得為標不。佛言。不得。神力幻術非實有故。或以日月 星宿為標相者。得成標不。佛言。不得。日月星宿非定住故。若以水波浪得成標不。

佛言。不得。由其波浪疾移轉故。若苾芻為他持欲淨乘空而去。此得名為持欲淨不。

佛言。不成。應更取欲。若有苾芻。秉一羯磨於四住處。並得成不。佛言。得如其四 界。各有四人事現前者。各於其處別置三人。時秉法者。或席或床或板或薦。壓四界 上而秉羯磨。以秉法者添彼四數。咸成作法。如是若於四界。有別事起。作七羯磨等

。謂驅擯羯磨。今怖羯磨。折伏羯磨。求謝羯磨。不見罪羯磨。不如法悔羯磨。不捨 惡見羯磨若作此等羯磨之時。其秉法人。在彼四界角相近處。若以席板床薦總壓而坐

。秉法皆成

(6)

  第六子攝頌曰

 大界兩驛半  下水上山巔   異見明相過  五眾受七日 

  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如世尊說。應結大界者。齊幾許來是大界量。佛言。大界 者。齊兩踰膳那半。應可結之(言踰膳那者當三十里。是此一驛。由旬者訛也。欲令易了故有言 驛之處)若過兩踰膳那半亦是界不。佛言。若過非界。向下齊何名為大界。佛言。齊至 水來名為大界。兩踰膳那半外方至水者。此之剩處得名界不。佛言。不是。向上齊何 名為大界。佛言。上至樹抄或齊牆頭。名為界分。大德。兩踰膳那半外方至抄頭斯之 剩處得名界不。佛言。不是。若上山巔齊何名界。佛言。齊其水處。兩驛半外方至其 水。亦名界不。佛言。不是。世尊。若於夏中僧伽破壞。時有苾芻。故從法黨向非法 黨。為是破夏為非破耶。佛言。此之苾芻。樂其異見至惡黨處。經明相時。便即破夏

。若不樂異見至惡黨處。雖過明相不名破夏。如世尊說。若在夏中有緣須出。應受七 日去者。不知何人應受。佛言。所謂五眾。苾芻苾芻尼正學女求寂求寂女。此於何處 應受。佛言。可於界內隨意。可向一苾芻前合掌而住作如是語。具壽存念。我苾芻某 甲於此住處或前或後三月夏安居。我苾芻某甲。為僧伽事故。守持七日出界外。若無 難緣還來此處。我於今夏在此安居。如是三說。或有六日事來乃至一日。准七日應受

。具如餘處

  第七子攝頌曰

 五眾坐安居  親等請日去   於經有疑問  求解者應行 

  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如世尊說。應夏安居者。未知誰合安居。佛言。五眾合作

。所謂苾芻苾芻尼正學女求寂求寂女。在於屏處對一苾芻。當前蹲踞作如是說。具壽 存念。今僧伽五月十六日作夏安居。我苾芻某甲。亦於五月十六日作夏安居。我苾芻 某甲。於此住處界內前三月夏安居。以某甲為施主。某甲為營事人。某甲為瞻病人。

於此住處。乃至若有圮裂穿壞。當修補之。我於今夏在此安居。第二第三亦如是說。

或前或後隨意應作。應知尼亦對尼。准苾芻作。其求寂應對苾芻。正學女求寂女對尼 應作。如世尊說。苾芻坐夏之時。若有鄔波索迦等請喚之事。守持七日去者。若有外 道及親族等請喚。亦得去不。佛言。此亦應去。若於三藏有疑須欲諮問。亦得去不。

佛言。得去。若苾芻未得求得未解求解。未證求證及有疑心。須往開決。為斯等事。

亦得守持七日去不。佛言。皆得。若受一日二日等。准此應作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卷第一

  大唐景龍四年歲次庚戌四月壬午朔十五日景申   三藏法師大德沙門義淨宣釋梵本并綴文正字

(7)

  翻經沙門吐火羅大德達磨 磨證梵義   翻經沙門中天竺國大德拔努證梵義   翻經沙門罽賓國大德達磨難陀證梵文   翻經沙門淄州大雲寺大德慧沼證義   翻經沙門洛州崇光寺大德律師道琳證義   翻經沙門福壽寺主大德利明證義

  翻經沙門渭州太平寺大德律師道恪證義   翻經沙門大薦福寺大德勝莊證義

  翻經沙門相州禪河寺大德玄傘證義筆受   翻經沙門大薦福寺大德智積證義正字   翻經沙門德州大雲寺主慧傘證義

  翻經沙門西涼州白塔寺大德慧積讀梵本

  翻經婆羅門右驍衛翊府中郎將員外置宿衛臣李釋迦讀梵本

  翻經婆羅門東天竺國左屯衛翊府中郎將員外置同正員臣翟金剛證義   翻經婆羅門東天竺國大首領臣伊金羅證梵本

  翻經婆羅門左領軍衛中郎將迦濕彌羅國王子臣何順證義   翻經婆羅門東天竺國左領軍右執戟直中書省臣頗具讀梵本   翻經婆羅門龍播國大達官准五品臣李輸羅證譯

  金紫光祿大夫守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上柱國史舒國公臣韋臣源監譯   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上柱國許國公臣蘇環監譯

  特進行太子少師同中書門下三品上柱國宋國公臣唐休璟監譯

  特進太子少保兼揚州大都督同中書門下三品監修國史上柱國彭國公臣韋溫監譯   特進同中書門下三品修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上柱國趙國公臣李嶠筆受兼潤色   特進侍中監修國史上柱國公臣韋安石監譯

  侍中監修國史上柱國越國公臣紀處訥監譯光祿大夫行中書令修文館大學士監國史 上柱國郢國公臣宗楚客監譯

  中書令監修國史上柱國酇國公臣蕭至忠監譯

  翻經學士銀青光祿大夫守兵部尚書門下三品修文館大學士上柱國逍遙公臣韋嗣立   翻經學士中散大夫守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著紫佩金魚修文館學士上柱國臣趙 彥昭

  翻經學士太中大夫守祕書監員外置同正員修國史修文館學士上柱國臣劉憲

  翻經學士銀青光祿大夫行中書侍郎修文館學士兼修國史上柱國朝陽縣開國子臣岑 義

(8)

  翻經學士通議大夫守吏部侍郎修文館學士兼修國史上柱國臣崔湜   翻經學士朝議大夫守兵部侍郎兼修文館學士修國史上柱國臣張說

  翻經學士太中大夫檢校兵部侍郎騎尉修文館學士安平縣開國子臣崔日用   翻經學士朝請大夫守中書舍人兼檢校吏部侍郎修文館學士經車都尉臣盧藏用   翻經學士銀青光祿大夫行禮部侍郎修文館學士修國史上柱國慈源縣開國子臣徐堅 貞

  翻經學士正議大夫行國子司業修文館學士上柱國臣郭山惲   翻經學士禮部郎中修文館直學士輕車都尉河東縣開國男臣薜稷

  翻經學士正議大夫前蒲州刺史修文館學士上柱國高平縣開國子臣徐彥伯   翻經學士中大夫行中書舍人修文館學士上柱國臣李乂

  翻經學士中書舍人修文館學士上柱國金鄉縣開國男韋元亘   翻經學士中大夫行中書舍人修文館學士上柱國臣馬懷素   翻經學士朝請大夫守給事中修文館學士上柱國臣李適   翻經學士中書舍人修文館學士上柱國臣蘇頲

  翻經學士朝散大夫守著作郎修文館學士兼修國史臣鄭愔   翻經學士朝散大夫行起居郎修文館直學士上護軍臣沈佺期

  翻經學士朝請大夫行考功員外郎修文館直學士上輕車都尉臣武平   翻經學士著作佐郎修文館直學士臣閻朝隱

  翻經學士修文館直學士臣符鳳   書手祕書省楷書令史臣趙希令寫

  孔目官文林郎少府監掌治署丞臣殷庭龜   判官朝散大夫行著作佐郎臣劉令植

  使金紫光祿大夫行祕書監檢校殿中監兼知   內外閑廐隴右三使上柱國嗣號臣王邕

(9)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卷第二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第八子攝頌曰

 假令不截衣  有緣皆得著   衣可隨身量  若短作篅衣 

  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不割截衣得守持不。佛言。不得。若有難緣者得。著不割 截衣。得入聚落不。得往俗舍不。得入外道住處不。佛言。並皆不得。必有難緣著亦 無犯。著不割截衣。得於外道舍坐不。佛言。不得。若外道不在舍時坐亦無犯。如世 尊說。稱肘量衣方合持者。若人身大肘短。亦依肘量而作衣耶。佛言。此人應取身量 為衣。設取身量仍不周遍。佛言。若不遍者。應縫作厥蘇洛迦衣而守持之(此譯為篅長 四肘闊二肘。縫之使合。入中牽上。以絛繫之。述如餘處。昔云祇修羅者。人皆不識其事。此則形 如小篅。是尼五衣之數也應為裙)

  第九子攝頌曰

 不畜五種皮  由有過失故   開許得用處  齊坐臥容身 

  具壽鄔波離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說。象王之皮不作鞋用者。餘之象皮得為鞋。

不佛。言此亦不。得所以者。何此象亦有鼻牙力故。如世尊說。智馬之皮不應將作鞋 者。餘馬之皮得為鞋不。佛言。不得。此亦能走有大力故。如世尊說。師子虎豹之皮 不應用為鞋者雖非此獸是此類皮。得用作不。佛言。不得。斯等亦有爪牙力故。如世 尊說。若此諸獸皮皆不應坐。餘合坐者。齊大小來而得畜用。佛言。齊容坐處應畜如 世尊說。皮合臥者。齊大小皮應臥。佛言。纔可容身畜之無犯

  第十子攝頌曰

 生肉及諸醋  有五種不用   痔病爪不傷  迴施知希望 

  爾時薄伽梵在室羅伐城。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如大德說。開西羯多苾芻為病因 緣得食生肉者。不知於何處當取。佛言。於五屠人處取云何為五。謂是殺羊雞猪捕鳥 獵獸者。大德。誰當合取。佛言令。敬信者取。令誰授與。佛言。還遣信人。於此城 中時有苾芻。身遭疾苦詣醫人所問曰。我有痟渴病。賢首。願為處方。醫人答言。宜 可服酥必當平復。苾芻報曰。佛未聽許為病服酥。醫人答曰。世尊大悲。為病所須亦 應開服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苾芻。為病醫遣服酥者。應可服之。時病苾芻。雖 已服酥仍患渴逼。醫人問曰。尊者。服酥氣力何似。苾芻答曰。猶被渴逼。醫人報曰

。酥不差者。酸漿諸醋何不飲之苾芻答曰。世尊不許非時而飲。云何得服。醫人報曰

。世尊慈悲。為病所須亦應聽服。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我今開許。應飲醋漿。

時諸苾芻不知何者醋漿。如何當飲。復往白佛。佛言。醋漿有六。皆可服用。一大醋

。二麥醋三藥醋。四小醋。五酪漿。六鑽酪漿。此等酸漿若欲飲時。應以少水渧之作

(10)

淨。仍用絹疊羅濾。澄清如竹荻色。若時與非時。有病無病飲皆無犯。勿致疑惑。言 大醋者。謂以砂糖和水置諸雜果。或以蒱桃木榓餘甘子等。久釀成醋。麥醋者。謂磨 麥等雜物令碎釀以成醋。藥醋者。謂以根莖等藥酸棗等果釀之成醋。小醋者。謂於 飯中投熱饙汁及以飯漿續取續添長用不壞。酪漿者。謂酪中漿水。鑽酪漿者。謂鑽酪 取酥。餘漿水是

  於此城中時有苾芻。身患痔病。其頭下出。便以爪甲截去。極受苦痛逼切身心不 能堪忍。便生是念。我遭此苦極為難忍。世尊大慈寧不哀愍。爾時世尊。由大悲力之 所引故。至苾芻所問言。苾芻。汝何所苦。時病苾芻即便合掌。瞻仰世尊。憂情內感 流淚哽噎。具以病苦而白世尊。佛告苾芻。豈我先時不遮汝等患痔病者不應截去。白 言。世尊。佛已不許。若爾何故汝今作如是事。白言。世尊。為苦所逼。佛言。為苦 逼故汝無有犯。今告汝等。雖患苦逼。不以爪甲等而截其痔。然治痔病有其二種。或 時以藥或復禁呪。若有苾芻。雖遭苦痛。其痔不應自截。亦不使他截。如違教者得越 法罪

  爾時世尊告諸苾芻曰。此痔病經。我於餘處已曾宣說。今為汝等更復說之。若誦 持者必得除差。若有誦者。乃至盡形終無痔病共相逼惱。亦得宿命智。能憶過去世時 七生之事。即說呪曰

  怛姪他 阿魯泥(去) 末魯泥鼻泥 俱麗婆鞞世沙婆鞞 三婆鞞 莎訶

  汝等苾芻。若誦呪時復作是說。於此北方有大雪山王。中有大樹。名薜地多樹有 三花。一名相續。二名柔軟。三名乾枯。如彼枯花至乾燥時即便墮落。我之痔病。或 是風痔熱痔癊痔血痔糞痔及餘諸痔。亦皆墮落乾燥。勿復血出膿流致生苦痛。即令乾 燥莎訶

  又復呪曰

  怛姪他 苫謎 苫末泥(去) 莎訶   時諸苾芻聞佛說已歡喜奉行

  爾時世尊。於釋迦住處在那雉商人聚落。是時彼村有一長者。素有信心情懷喜捨

。造一住處。奉施尊者羅怙羅。爾時尊者住未多時。執鉢持衣人間遊行。長者聞去作 是思惟。尊者遊行未知來不。便將此寺奉施僧伽。羅怙羅隨情遊訖執持衣鉢。還詣那 雉商人處。問知施僧。即往佛所頂禮雙足。而白佛言。有一長者素有信心。情生敬重 造一住處。獨施於我。住少多時。我有緣出去。後不久將施餘僧。我欲如何。願佛為 決。世尊告曰。汝可詣彼長者之處作如是言。仁不於我若身語意曾生片許厭惡心耶。

羅怙羅奉。佛教已。詣長者處告曰。仁非於我若身語意曾生片許厭惡心耶。長者答曰

。我於尊處曾無此意。羅怙羅還詣佛所具陳長者無厭捨心。爾時佛告阿難陀曰。汝往 詣彼那雉村中。現住苾芻總令集在供侍堂處。時阿難陀奉佛勅已。便詣彼村至住處已

。告苾芻曰。應可並集供侍堂中。時阿難陀既言告已。還詣佛所頂禮雙足。而白佛言 我已往彼那雉村中。謹宣聖旨。現住苾芻咸皆已集。爾時世尊。將諸苾芻及羅怙羅。

(11)

至彼寺已就座而坐。告諸苾芻曰。汝等應知。若有施主。以所施物施一別人。後時復 迴此物施一別人。此則施者非法。受者亦非法。名不淨受用。如是若更迴與二人。或 與三人或與僧伽。斯等皆名施不如。法受不如法不淨受用。汝等苾芻。若有施主。以 所施物施二別人。後時復迴此物施一別人。此則施者受者俱名非法。所有受用皆是不 淨。如是若更迴與二人三人或與僧伽。施者受者俱名非法。所有受用皆是不淨。汝等 苾芻。若有施主。以所施物施三別人。後時復迴此物。施一二三人或與僧伽。施者受 者俱名非法。所有受用皆是不淨。汝等苾芻。若有施主。以所施物施與僧伽。後時復 迴此物。施與一二三人與餘僧伽。施者受者俱名非法。所有受用皆是不淨。若先施苾 芻僧伽。後迴與尼僧伽。或復翻此。皆名不淨。汝等苾芻。若其僧伽破為二部。先施 此部。復將此物迴與彼部。乃至皆是不淨受用。汝等苾芻。若施一人不迴與一人。施 者受者皆名如法。所有受用皆名清淨。如是若施二人三人僧伽。此尼此部更不迴與餘 者。乃至受用皆名清淨。如上廣說。汝等苾芻。前是施後非施。汝等苾芻。地屬於王

。物屬於主。房舍臥具施主為主。衣鉢資具苾芻為主。所有施寺等物。若有破落。施 主應自修補。不應持此迴施餘人。先施是施後非施也。汝等苾芻。應與羅怙羅先所住 處。若苾芻施彼與此。除有難緣得越法罪。諸苾芻既奉佛教。即便授與羅怙羅先時住 處

  如世尊說。應作五年及六年頂髮大會。時有敬信婆羅門及諸長者。皆以種種餅果 飲食奉施僧伽。時諸苾芻食皆不盡。便將所餘持與求寂。時諸求寂既至明旦。還將餅 果重與苾芻。苾芻問曰。汝於何處得此餅來。答言。是仁所惠。苾芻疑念。此之餅果 是我食餘。今更重飡准法有罪。以緣白佛。佛言若有希望心食。與時惡作。食便墮罪 若無希望心與。有希望心食。與時無犯。食便墮罪。若有希望心與。無希望心食。與 時得惡作。食時無犯。若無希望心與。無希望還得其食。二俱無犯

  尼陀那別門第二總攝頌曰  分亡及唱導  張衣授學人   重作收攝驅  求寂同牆上    第一子攝頌曰

 分亡者衣物  互無應互取   見鬪應須諫  隨頭向處分 

  爾時佛在室羅伐城。有一長者。唯有一子。年既長大愛樂出家。於正法中而受圓 具。忽遇疾苦因即命終。時諸苾芻衣鉢及屍悉皆同棄。諸俗人見來白苾芻。我輩流俗 現有兒孫所求易得。死人之物尚不輕棄尊者既是出家。復無男女。所有資財苦求方得

。於死人物何故不收。諸苾芻答曰。世尊未許收死人衣。苾芻以緣白佛。佛言。苾芻 身亡所有衣鉢不應棄擲。復有苾芻遇病而死。收取其衣露屍而送。俗人見嫌。佛言。

不應露身而棄應以裙帔蓋身而送。時諸苾芻以好衣蓋。佛言。勿用好衣。時諸苾芻以 破碎衣蓋。佛言。應以非好非惡處中衣蓋。時諸苾芻白佛。所餘衣鉢如何處分。佛言

(12)

。有貧苾芻應可與之。時六眾類常多貧乏。佛言。勿與六眾。應從上座次第行與。少 年苾芻竟不曾得。佛言。眾應同集先以言白。眾既和許可賣共分

  緣處同前。有一苾芻忽然身死。所有衣鉢。並寄苾芻尼邊。殯送事了。時諸苾芻 知其身死。於尼處索。尼聞索時問曰。彼於何處死。答言。尼寺。尼言。在僧寺死物 可屬仁。在尼寺死者。彼則是我同法兄弟。所有衣鉢我合得之。尼既不還。苾芻白佛

。佛言。不合與尼。苾芻應分。緣處同前。有一苾芻尼。遇病身死。所有衣鉢在苾芻 邊。諸苾芻尼詣苾芻所白言。尊者。尼名某甲。今已身亡所寄之衣願尊見與。苾芻聞 死便作是言。彼死之尼。即我同法姊妹。彼有衣鉢我合得之。以緣白佛。佛言。應可 還尼。緣處同前。有一苾芻遊歷人間。到一聚落在俗人舍。忽然遇病因即命終。是時 長者殯送既訖。為掌衣鉢。時有諸苾芻尼遊行至此。長者見已白言。聖者。先有苾芻 於我家死。彼之衣鉢咸在我邊。應可持去。時諸尼眾答長者言。亡苾芻衣。尼不合得

。諸苾芻尼白苾芻知。苾芻以緣白佛。佛言若處無苾芻者。尼即應受

  緣處同前。有一苾芻尼。執持衣鉢遊行人間。至一村內在俗人家。遇病身死。爾 時家主送往屍林。為舉衣鉢。有諸苾芻行至於此。長者見已白言。聖者。先有一尼於 我家死。彼之衣鉢咸在我邊。仁應將去。苾芻答曰。亡尼之物我不合得。時諸苾芻以 緣白佛。佛言。若於其處無尼眾者。苾芻應取。此亦無犯

  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大德。若諸苾芻在俗人家而命過者。所有衣鉢誰當合得。

佛言。最初到者應得。若二人俱到。誰當合得。佛言。先索者得。若二俱索。誰當合 得。佛言。二俱合得。或隨俗人情樂。與者當取

  緣處同前。有二苾芻共相鬪諍。諸餘苾芻看鬪而住。俗人見已作如是言。聖者。

我是俗流。見他鬪時尚為揮解。如何尊者看鬪而住。苾芻報曰。此皆儜人好為鬪諍。

誰能為解。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應可止諫。不應看住。時諸苾芻。雖設言諫仍不 止息。佛言。若諫不止者。應可與作捨置羯磨。有二苾芻。共為論議研覈是非。因生 瞋忿懷諍而住。時諸苾芻與作捨置。時彼二人作如是說。我等論議研尋道理。仁輩何 因輒作羯磨。苾芻報曰。鬪諍之人佛令捨置。由此因緣與汝羯磨。以緣白佛。佛言。

不應如是為作羯磨。若現有二師者。應為諫誨。若滿十夏離依止者。諸苾芻應諫。若 不止者。眾應與作捨置羯磨。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若有苾芻。於兩界中而命過者此 之衣鉢誰當合得佛言。隨頭向處合得。若頭在兩界。此欲如何。佛言。二處俱得   第二子攝頌曰

 唱導乘車輿  得衣應舉掌   僧伽獲衣利  凡聖可同分 

  爾時佛在室羅伐城。時此城中。先多外道於此而住。由佛來至。令諸外道無復威 光利養寡少。時諸俗流信外道者。皆悉乞求為興供養。給孤獨長者每於晨朝往詣佛所

。路逢外道。從長者乞。欲為外道而興供養。長者見已作如是念。外道邪徒修習惡法

。尚能告乞供養己師。如佛世尊。於諸經中作如是說。若不信者勸令生信。使其調伏

(13)

住正法中。如其大師見聽許者。我告眾人。於此福田而興供養。作是念已。入逝多林 頂禮世尊在一面立。即以上事具白世尊。唯願聽我隨情告乞供養佛僧。世尊告曰隨意 應作。長者即便巡行告乞。時諸居士及婆羅門咸白長者曰。若諸聖眾共來乞者。我等 福利倍更增多。是時長者以緣白佛。佛告苾芻。應與長者共相借助。時諸苾芻既奉教 已。便與長者相隨告乞。諸人告曰。若布施時稱我名字普告知者。斯曰善哉。世尊告 曰。若有施主奉物之時。當唱其名為作呪願。然後當受。便遣俗人唱其名字。諸人報 曰。若令聖眾唱我名者。其福增多。佛言。應令苾芻唱其名字。時有施主。將其財物 就寺而施。佛言。若來寺中者。亦為稱名呪願方受。時彼苾芻周遍宣告。唱導之時眾 人雲集。共相排逼不暇近前。佛言。其唱導者應可乘車或昇高輿。若時暑熱或遭風雨

。佛言。應為幰蓋遍覆其身。一面開門人多闐噎。佛言。應開四門令四人唱導。時給 孤獨長者巡告之時。多獲上疊百千萬雙及餘資財其數巨億。便作是念。今我求乞多獲 珍財。我今宜應設大施會。佛及聖眾普皆供養。當持此物安在眾前一時奉施。作是念 已。於逝多林所以種種繒綵周匝莊嚴。三衣資具架上盈滿。各令諸人而為守護。便禮 佛足白言。世尊。我欲明日廣設大會奉佛及僧。是時世尊默然而受。給孤長者即於其 夜。備辦種種上妙飲食。明旦寺中敷設座褥。往白時至。佛與大眾咸皆就座。飲食竟 收鉢已。嚼齒木澡漱訖。長者以諸衣物置上座前。即便前禮佛足白言。世尊。於此人 間幾是福田。佛言。有二。謂學及無學。學人差別有十八種。無學之人有其九種。是 謂福田。堪銷物利。云何十八種有學人。謂預流向預流果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 阿羅漢向隨信行隨法行信解見至家家一間中生有行無行上流。是名十八。何等名為九 種無學。謂退法思法護法住法堪達法不動法不退法慧解脫俱解脫。是名為九

  爾時世尊作是語已。復說頌曰

 於此世間學無學  是可恭敬應供養   質直身語心清淨  施此福田招大果 

  時給孤獨長者。在上座前立請宣唱人。唯願聖者。作如是白。若是世尊聲聞弟子

。是合恭敬是應禮拜。無上福田。堪受世間所有物利者。此之衣物隨意當受。其宣唱 者。在上座前立作如是白。大德僧伽聽。若是世尊聲聞弟子。是合恭敬是應禮拜。無 上福田。堪受世間所有利物者。此之衣物隨意當受。是時大眾聞告白已。諸有遠離貪 瞋癡者。作如是念。給孤長者作是宣告。若是世尊聲聞弟子。是合恭敬是應禮拜。無 上福田。堪受世間所有利物者。此之衣物隨意當受諸阿羅漢作如是念。我是僧中獲無 上果。於此物利應合受用。如世尊言。汝等苾芻自有勝善。當須內祕現麁惡相。我今 如何為此衣利自揚己德。而云我是無上離欲之人。作是念已皆默然住。諸有餘惑尚未 盡者。亦作斯念。此物擬施無上福田。我惑未盡。是不應得。彼亦默住。諸有具縛異 生亦作是念。此施無上福田。我今具縛灼然無分。是時眾中竟無一人取其利物。爾時 長者便作是念。我今豈與諸聖凡眾覆鉢事耶。須臾之頃形容憔悴面色痿黃。往世尊所 禮佛足已在一面坐。即以上事具白世尊。爾時世尊。知而故問具壽阿難陀曰。給孤長

(14)

者以多衣物奉施大眾。何意眾中無人為受。阿難陀曰。給孤長者作如是白。於此眾中

。若是世尊聲聞弟子。是合恭敬是應禮拜。無上福田。堪受世間所有利物者。此之衣 物隨意當受。時諸大眾聞此白已。聖凡皆默。由此因緣。無人為受。爾時世尊告阿難 陀曰。汝今宜去告諸苾芻。現住室羅伐城及以餘處。皆令總集供侍堂中。時具壽阿難 陀。奉佛教已。便往告眾令集堂中。還至佛所禮足。白言。大眾總集。願佛知時。于 時善逝便往堂中就座而坐。告諸苾芻曰。給孤長者多施衣服。何故汝等而無受者。時 諸苾芻默然無對。于時大師知而故問阿難陀曰。何故苾芻我問之時默爾無答。時阿難 陀即以前事具白世尊。佛告諸苾芻。豈非汝等先以信心來投於我出家離俗求涅槃耶。

諸苾芻曰。如是世尊。佛言。汝等若以信心投我出家情求涅槃修淨行者。此諸苾芻所 著衣服直一億金錢。所住房舍直金錢五百。所噉飲食具足百味。如是等事我皆聽受。

汝並堪銷若有苾芻破重戒者。於僧住處。乃至不銷一口之食。僧伽藍地不容一足。何 以故。汝等應知。破戒之人有十種過失。自知我是破戒惡人他亦知是破戒之者。所有 天神不來親附。同梵行者知法善人。咸生輕賤。罪惡音響四遠共知。未證悟者不復能 證。已證法者悉皆退失。曾所聽聞咸皆忘念。命欲終時心生懊惱。捨命之後生地獄中

。又諸苾芻。應知受用有其五種。一者為主受用。二者父財受用。三者聽許受用。四 者負債受用。五者盜賊受用。云何為主受用。謂阿羅漢永除三毒。云何父財受用。謂 諸學人尚有餘惑。云何聽許受用。謂淳善異生於戒清淨勤修禪誦無懈怠心。云何負債 受用。謂雖防禁戒而不勤修覺品善法。云何盜賊受用。謂於四重禁中隨犯其一。是故 汝等知是事已應當修學。然此長者。所施衣物及獲餘利。大眾應可平等共分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卷第二

(15)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卷第三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第三子攝頌曰

 有張有不張  有出有不出   若在於界外  聞生隨喜心 

  爾時佛在室羅伐城。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頗有苾芻僧伽共張羯恥那衣在於眾中而 非張衣耶。佛言有。若苾芻共張衣時。不與他欲而便昏睡或時入定。此人雖復處在眾 中。不得名為共張衣也。然而大眾名善張衣。頗有苾芻僧伽共張羯恥那時而不領受成 張衣不。佛言有。若苾芻僧伽共張衣時。與他欲已或時入定或復睡眠。雖不覺知亦成 張衣。頗有苾芻僧伽共出羯恥那時雖在眾中不名出衣耶。佛言有。若苾芻僧伽出衣之 時。不與他欲而便入定。或復睡眠。此人不名出衣然而僧伽得名出衣。頗有苾芻僧伽 共出衣時身在眾中心不領受名出衣耶。佛言有若苾芻僧伽出衣。與他欲已或入定睡眠

。然而僧伽成共出衣。若有苾芻出於界外。聞眾已出羯恥那衣。生隨喜心亦名出衣   第四子攝頌曰

 授學等不秉  作法不成訶   十二人成訶  不淨犯根本 

  緣處同前。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授學之人得秉一切羯磨法不。佛言。不得。若 半宅迦等諸有難人得不。佛言。不得。其授學之人合行籌不。佛言。不得。犯四重人 得行籌不。佛言。不得。如世尊說。如為彼人作如法羯磨。彼人訶不成訶者。若為彼 人作非法羯磨。其人訶成訶不。佛言。此即成訶若十二種人眾差遣時作如是語不須差 我。此等諸人訶成訶不。佛言。此得成訶。然此等人據其兩事。我密意說訶不成訶。

謂不清淨人。大德。如世尊說。不清淨人訶不成訶者。云何名不清淨。佛言。四他勝 中隨犯一事。斯即名為不清淨人(言據兩事者。一為作如法羯磨。二是不清淨人)

  第五子攝頌曰

 更應重作法  勿使求寂行   守護善用心  見處離聞處 

  緣處同前。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如授學人為他作法。秉羯磨已作法成不。佛言

。不成。應須更作。犯四重人亦皆如是。時有求寂欲受近圓。彼親教師為辦衣鉢。二 師及證皆為喚來為有他緣使令出界。彼之親族聞欲近圓。來覓求寂見便將去。妨廢勝 業障礙近圓。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如轉輪王最大長子已受灌頂將登位時。晝夜令 人防護看守。此之求寂亦復如是。將近圓時極須防護。凡有求寂欲受近圓。汝等不應 使令出外置在見處離於聞處。向眾虔誠合掌而住

  第六子攝頌曰

(16)

 收攝於界內  於眾心降伏   截柱及門框  尼等同驅擯 

  緣處同前。鄔波離請世尊曰。如世尊說。若為其人已作令怖羯磨。後於眾中求乞 收攝為解羯磨。具足幾法應收攝耶。佛言。具其五法方為收攝。一者心有踊悅。二者 於眾順伏。三者於罪請除。四者表申禮敬。五者於其鬪緣皆悉捨棄。大德。在何處所 為作解法佛言。可於界內。如世尊說。鬪諍苾芻應可為作令怖羯磨。正秉法時現不相 伏者。此欲如何。佛言為擎衣鉢驅令出界。不肯出去。抱門柱者。所抱門柱咸可截却

。若抱門框亦須斬截。所損柱門誰合料理。佛言。大眾或可教化共俗修營。若苾芻尼 為合鬪者。此欲如何。佛言。作法驅擯一准苾芻。二眾求寂及正學女。若眾為作驅擯 羯磨。不肯去者並可同前。大德。若苾芻若苾芻尼行污家時。亦應為作驅擯法耶。佛 言。應作二眾求寂及正學女。皆同如是

  第七子攝頌曰

 破戒應驅逐  伏處亦皆除   惱俗願收謝  餘眾咸同此 

  緣處同前。鄔波離請世尊曰。如世尊說。破戒苾芻應驅擯者。誰當作擯。佛言。

僧伽若不伏時。為持衣物驅之令出。抱柱門框並悉同前。大德。如世尊說。若有苾芻

。與諸居士共相輕毀。應可為作求謝羯磨。若與苾芻共相輕毀。亦應與作求謝法不。

佛言。應作。大德。若於尼處及下三眾為輕毀者。亦應與作求謝法不。佛言。亦作。

尼及下眾。若更互相惱亦皆如是。為作羯磨及驅擯法   第八子攝頌曰

 與求寂令怖  為受成近圓   五法成就時  五夏離依去 

  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若大眾為求寂作令怖法。後時大眾授彼近圓。得成受不。

佛言。成受近圓。授者得罪應先為其人作解羯磨。如世尊說。五法成就年滿五夏得離 依止隨處遊行。乃至十夏所到之處仍須依止者。如其四夏五法成就。得離依止隨處遊 不。佛言。不得。令滿五夏故。已滿五夏五法仍虧。得離依止不。佛言。不得。五法 虧故。年至三夏善通三藏。具證三明除盡三垢。此人亦須依止師不。佛言。此亦須依 制教定故。若滿五夏五法成就許往人間隨情遊履。如其到處。得齊幾日無依止師。佛 言。得至五夜。此據有心。若無心求一夜不得。於僧受用飲食之類。皆不合受

  第九子攝頌曰

 同分非同分  有齊限及無   有覆無覆殊  名一種便異 

  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如大德說。有同分罪非同分罪。何者是耶。佛言。同分罪 者。謂波羅市伽望波羅市迦。名為同分若望餘部。名非同分。下之四部同分亦然。如 世尊說。有齊限罪無齊限罪。何者是耶。佛言。若有苾芻。不能記憶罪及夜數。名無

(17)

齊限。若有能憶知罪及夜名有齊限。如佛所說。有覆藏罪無覆藏罪。何者是耶。佛言

。覆有二種。一者覆夜。二者覆心。若有苾芻。雖覆其夜不名為覆。若覆其心便名為 覆。世尊。於諸罪處說有名種。何者是名何者是種。佛言。波羅市迦謂之為名。此所 作事謂之為種。下之四部名種亦然

  第十子攝頌曰

 不牆上行法  非於一二三   不對破戒人  不取授學欲 

  緣處同前。如世尊說。若有苾芻。欲行波利婆娑及摩那 者應可與法。時六眾苾 芻棄彼界處。於垣牆上而行其法。諸苾芻問六眾言。仁何所為。六眾答曰。我行波利 婆娑。諸苾芻曰。斯乃覆藏。何成行法。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汝等不應於垣牆 上而行其法。亦復不應於一苾芻及二三苾芻處而行其法。宜於四苾芻中。或時過此。

行治罰法。時六眾苾芻。行其復本波利婆娑。於四授學人處取法而行。佛言。不應於 彼授學人處行復本法。亦不應於四波利婆娑人處作其行法。不應於四波羅市迦人令其 秉法受其行法。非三犯重人加一清淨人。亦非加二加三。如為一人作行覆藏法時。諸 大眾並悉清淨。復須同見乃至六夜出罪。咸須清淨。鄔波離白佛言。授學之人得與其 欲不。佛言。不得。得受此人欲不。佛言。得。由是苾芻故

  尼陀那別門第三總攝頌曰  圓壇求寂墮  一衣煙藥器   鐵椎髮及門  不應隨鐵作    第一子攝頌曰

 圓檀及天廟  兩驛半依止   無鉢不度人  鉢等不書字 

  爾時佛在室羅伐城。時諸苾芻。隨處洗鉢及以濯足。遂令其地多諸蠅蟻。時婆羅 門及諸居士問苾芻曰。此是聖者便利處耶。苾芻答言。非是便利。是我洗鉢濯足之所

。居士聞已遂生譏嫌。作如是語。但諸苾芻咸不淨潔。洗鉢濯足不擇處所。時諸苾芻 以緣白佛。佛言。不應隨處洗鉢濯足。汝等當知。若洗鉢處應可塗拭作小水壇。時諸 苾芻作圓曼荼羅。居士見已咸作是言。諸釋迦子供養於日。世尊告曰。不應圓作。時 諸苾芻作曼荼羅形如半月。居士復言。苾芻事月。佛言。壇有二種。一如矟刃。二如 瓮形。或可隨彼水流勢作。若作日月形曼荼羅者。得惡作罪。若為三寶隨何形勢。悉 皆無犯

  爾時世尊。為摩揭陀國大臣婆羅門名曰行雨。略宣法要。說伽他曰  若正信丈夫  供養諸天眾 

 能順大師教  諸佛所稱揚 

(18)

  時六眾苾芻即便供養羯吒布呾那摩登伽瞿利迦天。時婆羅門及諸居士咸作是言。

聖者。既於善說法律之中而為出家。寧容反更敬事天神。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

我為俗人密意而說。非是汝等苾芻所為。是故汝等。於諸天神勿為敬事。時有苾芻。

於天神處便生輕賤。彼天神曰。我等於仁有何過失而見欺倰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

。汝等從今於天神處。不應供養亦勿欺倰。時有苾芻。後於餘處見羯吒布呾那及摩登 伽瞿利伽像。即便打破。時諸居士作如是言。此天神像無有心識。聖者。何故輒毀破 耶。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汝等苾芻。於天神像不應毀壞。有諸苾芻隨處遊行。

時彼路便右繞天廟。佛言。苾芻不應右繞天廟。遂即避路。便為棘刺之所傷損。佛言

。應取舊路。若因道便而右繞者。誦聖伽他謦欬彈指令其警覺。具壽鄔波離白佛言。

世尊。如說大界極兩驛半。令諸弟子於親教師軌範師處每日三時請教白事。是佛親制

。彼諸弟子去親教師及軌範師。有兩驛半路遙時促。未審如何。佛言。應半月就禮。

若去師五俱盧舍。應七八日一去禮拜。若一俱盧舍。每日一去。若更相近乃至同處。

應每日三時而為禮敬。若異此者得越法罪。時鄔波難陀無鉢度人。時諸苾芻各洗鉢已 安置龕中。請白二師旋遶制底。鄔波難陀所度弟子有緣須鉢。便往尊者憍陳如鉢邊。

欲取其鉢。尊者告曰。此是我鉢汝不須觸。時彼復往餘人鉢處。同前欲取。還復見遮

。時諸苾芻問曰。誰是汝師。彼便答言。鄔波難陀。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不應 無鉢度他出家及與近圓。得惡作罪。汝諸苾芻凡欲度人出家為求寂者。應與鉢及小鉢 并以銅椀無令廢闕。時阿尼盧馱有一弟子。為師掌鉢師與弟子鉢形相似。彼不能識。

遂生疑曰。為是師鉢為我鉢耶。時彼即便於其鉢底。各書名字。有一長者。奉請世尊 及苾芻眾。就家受食長者先與婬女有私通事。遂遣使人報婬女曰。我於今日請佛及僧

。明日就家謹設供養。汝可來此手自奉食。是時婬女遇有他緣。不及親往。佛及僧伽 至時赴請。餅食已訖。說施伽他從座而去。時彼長者是阿尼盧馱弟子知識。佛僧去已

。唯彼弟子未出其舍。是時長者白言。大德。願以此鉢暫時相借。以所餘食欲寄與人

。苾芻即以師鉢與之。長者以鉢盛滿香饌寄與婬女。并附言曰。賢首。我請三寶奉獻 斯食。佛及僧伽並已食竟。汝可隨喜。是時婬女既得鉢食。置餘器中。便於鉢底見尊 者字。知是聖者阿尼盧馱所用之鉢。便作是念。阿遮利耶乃見人天之所供養我今有幸 得見彼鉢。若我空然而送還者。失大福利。事不應爾。即取其鉢周遍揩拭。復用香湯 再三淨洗。塗以香泥置妙座上。右膝著地持妙花鬘虔誠供養。燒香普熏發願而住。時 有婆羅門。亦於婬女先有相知。來至其所見女供養。問言。賢首。汝何所為。答曰。

此鉢乃是尊者阿尼盧馱所受用器。即是人天所共尊重。我於此鉢略申供養。婆羅門曰

。汝以婬染總攝諸人。沙門釋子亦不見放。時諸苾芻聞是事已。以緣白佛。佛言凡諸 苾芻。於己物上書名字者。有如是過。是故不應書己名字。時諸苾芻不知何物是不應 書。佛言。有五種物皆不應書。謂別解脫戒經。別解脫廣釋。及諸事等與律教相應之 義。并私己物。於己物上不應書字。可作私記憶持。具壽鄔波離白佛言。世尊。若律 教等皆不合書者。於當來世諸苾芻等。心無持力咸多忘念。於諸緣起尚不能憶。如斯

(19)

等事當復云何。佛言。若如是者。應書紙葉而受持之   第二子攝頌曰

 求寂墮鉢破  開餘存念者   作二種重籠  并隨所須物 

  爾時佛在室羅伐城。有一苾芻畜一求寂。常令持鉢。後於異時手脫損鉢。令師廢 闕。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不應令彼求寂洗鉢。時舍利子有一求寂。名曰准陀

。常令持鉢。來請師曰。鄔波馱耶願見與鉢。我當洗之。舍利子言。佛為損鉢已制學 處。彼便白言。我豈當作如斯過耶。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若知求寂能存護者。

聽其洗鉢

  時有苾芻守持鐵鉢。垢生損壞多有孔隙。以緣白佛。佛言。凡畜鐵鉢應可熟燒。

時諸苾芻多積柴薪而燒其鉢。即便損破。佛言。不應如是。火燒其鉢。可於籠內安置 燒之。彼便不知云何作籠。佛言。籠有二種。一者匠作。二者自為。言匠作者。謂是 陶師。言自作者。或時以瓮。或可用瓨截破用之。彼安在地打著便碎。佛言。盛灰令 滿使人擎持。然後以釘徐徐疎孔鑿為兩段。時彼於外不以泥塗。佛言。應以草 作泥 遍塗。彼不以物塗拭於內。佛言。應以麻滓作泥塗拭待乾。然所燒鉢猶未受色。佛言

。內安稻 以籠合之口邊泥塗。彼便以鉢置地而熏。佛言。應用物支於上重安事亦同 此。彼物薄小鉢便相著。佛言應可高支勿令相近。仍不受色。佛言。應數數洗然後更 燒。籠內煙出。佛言。應灰擁口彼以牛糞積為大聚燒便損鉢。佛言。應壘牛糞從上放 火。不知欲遣何人看火佛言。苾芻應自看守。若有別緣囑餘苾芻看。然後應去。地上 燒鉢多損諸蟲。佛言。應淨灑掃。是故我今聽諸苾芻畜熏鉢籠。及隨此籠所須之物用 皆無犯

  第三子攝頌曰

 一衣不互作  澡浴可遮人   於褥不剃頭  病人隨服食 

  爾時佛在室羅伐城。時有施主。造立浴室奉施僧伽。六眾苾芻各著一裙互揩身體

。俗人入見作如是語。此等諸人是何外道。時敬信者答言。是釋迦子。居士聞已便起 譏嫌。彼之大師常有慚愧。云何此等無羞恥耶。時諸苾芻聞以緣白佛。佛言。不應一 裙互相揩洗。若有犯者得惡作罪。時諸苾芻在浴室內令俗人入。見苾芻等以手揩足復 更摩頭。俗人譏曰。沙門釋子作斯鄙法。是不淨潔。既揩足已復用摩頭。時諸苾芻以 緣白佛。佛言。入浴室時無信敬人不應令入亦勿令作。若教作者得惡作罪。時諸苾芻 在浴室內無人守護。有諸居士來入其室。見苾芻等以手揩足復將洗面。便譏嫌曰。沙 門釋子實為鄙惡。以手揩足。復將洗面。佛言。若洗浴時。無令俗人入浴室內。應差 苾芻為守護者。時給孤獨長者。與一無敬信婆羅門往逝多林。苾芻見已報長者曰。勿 使此人入浴室內。婆羅門曰。我有何過而見遮止。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若知彼 人有淨信者應許入室。時有婆羅門入既被遮。見餘不障。婆羅門曰。彼諸俗人皆許入

(20)

室。何故於我而獨見遮。苾芻報曰。此已歸依受諸學處。彼便答曰。我亦歸依受其學 處。願聽我入。報言。可爾。便與受戒即許其入。彼既入已。見諸苾芻揩身下分復用 摩頭。遂起譏曰。沙門釋子實為鄙穢。苾芻白佛。佛言。若知其人久懷信者許入。若 初信者勿聽

  緣處同前。時有長者。請佛及僧入室洗浴。是時世尊。將諸苾芻詣彼長者洗浴之 處。見有苾芻與一苾芻揩摩身體世尊告曰。汝等見此苾芻與彼苾芻揩摩身不。白言。

已見。佛告苾芻。其為揩者。是阿羅漢諸漏已盡。彼受揩者。是破戒人行罪惡法。汝 等當知。不應師子與彼野干而為給事

  緣處同前。有一長者。娶妻未久誕生一息。年既長大。於善說法律而為出家。常 求勝已尋義他方博學多聞。還來至此室羅伐城。父聞子至。便詣其所共相問訊。是時 苾芻即為其父略宣法要。勸歸三寶受五學處。後於異時。復為其父說七有事福業功德

。父聞子說深生敬信。作如是言。尊者當知。我今亦願作七有事福業功德。彼便答言

。可隨意作。父便問言。先作何事。答曰。當為僧伽營理浴室。聞已還家營理事畢。

來報子曰。尊者。當稱我名請佛及僧就舍澡洗。其子聞已。即詣佛所稱父名字。而為 請佛。時彼長者發深信心。自為苾芻香油塗身。以米屑揩去澡浴事畢。報其子曰。我 極疲勞為我塗背。其子答曰。世尊於此已制學處。父便問曰。所制學處其事云何。答 曰。勿以師子供侍野干。故我不應而為執事。父問子曰。誰是師子誰為野干。子答父 言。我是師子父是野干。父曰。斯為妙事。以我野干能生師子。時諸苾芻以緣白佛。

佛言。凡是父母於其子處能為難事荷負眾苦。假令父母是極破戒。其子亦應為作供侍

。是故我聽於其五處縱極破戒應為供給。所謂父母親教師軌範師及諸病人。爾時佛在 室羅伐城。有一長者。於阿蘭若處造立其舍。令諸苾芻隨緣乞食依此而住。時乞食者 鬚髮既長。詣長者處長者見已問言。聖者。何故鬚髮如是太長。答言。賢首。無淨髮 人。長者告曰。我遣人來可令除髮。其剃髮人詣苾芻所。於臥褥上令彼剃髮。時彼長 者作是思惟。應觀尊者除髮以不。即往蘭若苾芻住處。到已即於臥褥上坐。髮著其衣

。長者還舍。其妻遂見衣上有髮。白言。因何過彼剃髮人舍。令此衣上有其髮污。長 者思惟。將非聖者於彼褥上而剃髮耶。即重往觀見其褥上有剃髮處白言。大德。可於 餘處剃髮。勿令污褥。時諸苾芻聞已白佛。佛言。不應褥上而剃鬚髮。便於淨地剃除 鬚髮。佛言。凡是僧伽灑掃淨地不應剃髮。若有犯者得惡作罪時有老病苾芻。不能出 外剃髮。復遭風雨。佛言。若無力者隨處剃除。然應掃除塗拭令淨。若不爾者得惡作 罪。又諸苾芻剪手足甲。隨處棄擲。佛言。僧伽淨地若棄爪甲。得惡作罪

  緣處同前。時有苾芻。身嬰重病為苦所逼。便往醫處報言。賢首。以所宜藥為我 處方。彼醫答言。以水和麨非時可食。答言。賢首。世尊已制。不許我等非時噉食。

醫人答曰。聖者。大師慈悲。必緣此事開諸病人以緣白佛。佛言。有無齒牛食噉糠麥

。後時便出其粒仍全。用此為麨非時應服。時病苾芻雖服不差。醫人問曰。聖者。先 時所苦得瘳損不。答曰。賢首。今猶未除。醫人曰。豈非聖者未服水麨令病不差。苾

(21)

芻答曰。我已服竟。醫曰。當如何服。時病苾芻具以事告。醫言。聖者。此非是藥。

應用生麥麨。以緣白佛。佛言。多將水攪以物濾之然後應服。病猶不差。復以此事告 彼醫人。醫人答言。勿濾而服以緣白佛。佛言醫人處方令服麨飲。若稠若團隨意應服   緣處同前。時有苾芻。身嬰重病。往醫人處問言。賢首。以所宜藥為我處方。彼 醫答言。以大肉團非時煮飲。答曰。賢首。世尊已制。醫人答曰。聖者。大師慈悲。

必緣此事開諸病者。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有獸名犲。腹中腸直噉肉便出。體猶未變

。應取彼肉煮而飲服。雖服不差。醫人問曰。聖者。所苦得除損不。答曰。未損。醫 曰。豈可聖者未服肉汁令斯疾病而無損耶。苾芻具答其事醫言聖者。此是故物不堪為 藥。應取新肉煮而飲汁。白佛。佛言。先以物濾然後飲之。病猶不差。彼以此事告彼 醫人。醫人答言。勿濾而服以緣白佛。佛言。醫人處方隨意應服。若乾若濕令有氣味

。皆應服食。勿生疑慮。佛告諸苾芻。凡所有事。我於病人非時開者於病差後咸不應 作。若有作者。得越法罪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卷第三

(22)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卷第四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第四子攝頌曰

 煙筒壞色衣  鼻筒飲水器   針筒非寶物  眼藥合并椎 

  爾時佛在室羅伐城。具壽鄔波離白世尊言。如世尊說。開諸苾芻畜歙煙筒。不知 何物是所應作。佛言。唯除寶物餘皆得畜。如世尊說開諸苾芻著壞色衣者。不知何物 是佛言。以七種縷作者隨意應畜。又開諸苾芻畜灌鼻筒。不知以何物作。佛言。除寶 又開諸苾芻畜飲水器。不知以何物作。佛言。除寶。又開諸苾芻畜盛針筒者。不知以 何物作。佛言。除寶。又許畜眼藥椎及小藥合。不知以何物作。佛言。除寶。餘皆應 畜

  第五子攝頌曰

 藥器及 毺  承足枯瀉藥   苾芻不應作  當擇死人衣 

  緣處同前。具壽鄔波離白世尊言。如世尊說。開諸苾芻畜貯藥器。當用何物。佛 言。除諸寶物。又開諸苾芻畜用 毺。不知何者是所應畜。佛言。七種縷作應可畜持

。又開諸苾芻為洗足故畜承足枮。不知何物。佛言。除寶

  緣處同前。時有長者。身嬰重病。往醫人處問言。賢首。以所宜藥為我處方。醫 人答言。先食膩物令其動病。然後應可服於瀉藥。長者聞已遂服酥油。時有苾芻。是 彼長者常所供養。來過其舍慰問病人氣力安不答言。聖者。我仍帶病。醫人處方先服 酥油後服瀉藥。時彼苾芻報長者曰。我善醫方。爾有藥直擬酬醫者宜將與我。我有瀉 藥可持與汝。長者聞已答言。甚善苾芻持藥與彼令服。是時長者藥利過度。令一使人 疾往醫所問言。賢首。我之家主藥利不停。彼醫問言。何人授藥。使者報曰。有一苾 芻醫人聞已情生瞋忿。汝應往彼問是何藥。及其覆往苾芻處問。時彼長者便已命終。

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汝諸苾芻。不應賣藥。若苾芻善醫方者。起慈愍心應病與 藥然諸苾芻。不應與他瀉藥捨之而去。應自觀察勿令過度。設有他行囑人看守然後應 去。仍報彼言。利若過度。應以某藥為解。若有苾芻。受他價直然後與藥。及以受雇 為客作者。得惡作罪

  緣處同前。時有一人。負長者債。因被拘留經七八日。共立要契。某日當還。時 負債人便作是念。期日既逼無可還彼。我應藏避。復更思惟。捨家逃竄此事為難。我 當殺彼。是時長者近逝多林。為負債人之所殺害。身有衣服。六眾見已共相謂言。今 時豐足糞掃之衣。作是語已。即便共取。是時長者親族來見惡言罵曰。聖者。著大仙 衣作斯非法極為鄙賤。六眾報曰。此非我殺。別有怨家來斷其命。我等今者取糞掃衣

。此有何過。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汝諸苾芻。不應輒取此糞掃衣。若其大眾共 知棄物。是衣應取。若不爾者得惡作罪

(23)

  第六子攝頌曰

 鐵鍋并杵杓  自身不負擔   以食供父母  毛緂不充衣 

  爾時佛在室羅伐城。具壽鄔波離白世尊言。如佛所說。為溫水故。開諸苾芻畜大 鐵鍋令安鎖者。以何物作。佛言。除寶。聽諸苾芻為煎藥故畜杓器者。以何物作。佛 言。除寶

  緣處同前。時六眾苾芻身自負擔。或於肩上擎持大幞。時婆羅門居士見已譏曰。

聖者我等俗人。為於父母妻子眷屬。求覓衣食以身荷負。仁等為誰自為勞事。時諸苾 芻以緣白佛。佛言。汝諸苾芻。不應頭背肩腰而為擔負擎持大幞。若有犯者得惡作罪   緣處同前。時有居士。娶妻未久便誕一息。顏貌端正人所樂觀。父便為子設初生 會。付諸乳母令其養育。子漸長大。於佛法出家。日初分時著衣持鉢。入室羅伐城而 行乞食。忽遇其父問曰。汝已出家。答言。出家。其父告曰。汝之此身由我生育。今 得成長。於苦樂事須相憂念。汝棄出家誰當濟我。苾芻報曰。我豈能為俗家之事。時 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父母於子能為難事荷負眾苦。假令出家於父母處應須供給。

時彼不知何物應與。佛言。應除衣鉢餘物供給。若無餘物。可從施主隨時乞求。若乞 求難得。應以僧常所得利物共相供結。若無利物。應以僧常所食之分減取其半而為供 濟。若常乞食隨他活者。以己所須滿腹食內。應取其半濟於父母

  緣處同前。時有施主。於聚落中造立住處供養眾僧。有老苾芻依此而住。時老苾 芻。為禮制底往逝多林。六眾苾芻為貪利故。共作制法每為番次。常遣一人在門外立

。鄔波難陀次當其直。即於門外經行而住。遂遙見彼老苾芻來。便作是念。此何上座

。我應就彼申其禮敬。到已問言。善來善來。彼便答曰。我今敬禮阿遮利耶。鄔波難 陀即作是念。此乃是其出家老叟。非但不識根本二師。亦復未曾知其敬法。便調之曰

。善來老父。因即引入逝多林中。為作解勞令其暫息。時老苾芻白言。大德鄔波難陀

。我今須出彼時問曰。欲何所之。答曰。我禮制底事了還來。鄔波難陀復勸令住。彼 言。大德。我先不作在外住意。遂於本處留著三衣。故我不應久為停息。鄔波難陀曰

。此有三衣勿為憂慮。我當相與應守持之。即便授與大被毛緂小褥 毺。持作三衣并 充下服。於日晡後鳴揵椎。時禮制底人悉皆共集。老苾芻曰。鄔波難陀我暫出房旋禮 制底。答言。老叟。汝無三衣云何禮敬。即取小褥充其下衣。又以麁繩繞腰纏束。復 持毛緂以毛向外作嗢呾羅僧伽。重大毛緂亦毛向外作僧伽胝。既作是已報言。莫訶羅

。今可隨意而為禮敬。時老苾芻。既著衣已即出房外。諸苾芻見咸作是言。莫訶羅。

何處著此戲弄衣來。答言。我此三衣皆以守持如佛所制何名戲耶。苾芻問曰。何人為 汝持此三衣。答言。大德鄔波難陀。諸人聞已咸作是言。除此人輩。誰復能為如此惡 事。以緣白佛。佛言。長毛衣服有如是過。汝諸苾芻。但是一切長毛之物。咸悉不應 持作三衣。若有犯者得惡作罪。如世尊說。制諸苾芻咸不應畜長毛三衣。時有淨信婆 羅門及諸居士。以上毛緂及餘厚帔施諸苾芻。苾芻生疑便不敢受。彼諸居士報言。聖

(24)

者。若佛世尊未出於世。我等便以外道為勝。今者世尊降臨生界。我以仁等為上福田

。施此微物。不蒙納受。豈令我等捨善資糧從此世間趣於後世。時諸苾芻以緣白佛。

佛言。應為受取作彼物想守持而用。若是毛短體輕薄者。此物應作長衣持之。凡是厚 大長毛等物。咸應作彼施主物心而為畜用

  第七子攝頌曰

 髮爪窣覩波  任作鮮白色   隨意安燈處  一畔出高簷 

  爾時佛在室羅伐城。給孤獨長者往世尊處。請世尊曰。我今願以世尊髮爪造窣覩 波。唯願世尊。慈哀聽許。世尊告曰。當隨意作。復言。世尊唯願許。我於彼髮爪窣 覩波上。以鮮白物而為塗拭。復於其處行列然燈而為供養。佛言。皆隨意作。長者以 燈安在級上油下污塔。佛言。可於級下行列然燈。有犬食油墜損油器。長者白佛。請 造燈樹。佛言。隨作。牛來觸破。長者白佛。請為燈架。佛言。應作。四面安燈便非 顯望。長者白佛。請作高簷。佛言。隨意

  第八子攝頌曰

 門戶并簷屋  及以塔下基   赤石紫礦塗  此等皆隨作 

  爾時給孤獨長者白世尊言。唯願許。我於髮爪窣覩波中間空者。為作門戶。復安 簷屋并造塔基。復以赤石塗拭其柱。於塔壁上紫礦圖畫。佛言。隨意

  第九子攝頌曰

 不應以橛釘  及昇窣覩波   開許金銀花  塔上以舍蓋 

  爾時佛在室羅伐城。諸苾芻眾於供養時。欲以花鬘挂於塔上。即便登躡。以釘釘 塔挂諸花鬘。時婆羅門居士咸作是言。仁等大師久除釘刺。何故今者以釘釘之。時諸 苾芻以緣白佛。佛言。不應於窣覩波上尖刺釘之。若有犯者得惡作罪。然於剏始造塔 之時。應出傍橛作象牙杙。時諸苾芻至供養時。遂便登上窣覩波頂。而安燈盞。佛言

。不於香臺頂上而設燈明。若有犯者得惡作罪。時諸苾芻上窣覩波。安置幡蓋供養之 物。時婆羅門居士咸共譏嫌。不淨登躡。佛言。應使俗人。若無俗人應使求寂。若無 求寂。諸苾芻等應先濯足淨以香湯或塗香泥。作如是念。我今為欲供養大師。然後昇 塔。若異此者得惡作罪。若窣覩波形高大者。應可以繩繫相輪下攀緣而上。有婆羅門 居士。咸來詣髮爪窣覩波處。各持花鬘奉獻供養。所有乾花而不摒除。不能淨潔。佛 言。摒除。時給孤獨長者請世尊白。我今願以金銀花鬘供養髮爪窣覩波。佛言。隨作

。塔上鳥栖不淨穢污。欲於其上造立覆舍。佛言。應作。復為無門室闇損壞。佛言。

隨意開門

(25)

  第十子攝頌曰

 鐵作窣覩波  及以金銀等   許幡旗供養  并可用香油 

  爾時佛在室羅伐城。給孤獨長者請世尊曰。願許我造鐵窣覩波。佛言。隨作。復 言。欲以金銀琉璃水精銅等造作。佛言。應作。雖作塔上未善莊嚴。欲以幡旗并雜繒 綵而為供養。佛言。應作。時彼不解造旗法式。佛言。有四種旗。謂師子旗牛旗金翅 鳥旗及龍旗等。於旗幡上畫作四形復白佛言。我今先欲香油塗拭。次以紫礦欝金栴檀 等作妙香水。洗髮爪窣覩波。唯願聽許。佛言皆隨意作。第三門了

  尼陀那別門第四總攝頌曰  戶鐶隨處用  霑衣大小便   染衣損認衣  賒衣果無淨    第一子攝頌曰

 戶鐶倚帶網  取米為眾食   寺內作私房  居人應受用 

  爾時佛在室羅伐城。具壽鄔波離白佛言。如世尊說。於戶扇上應安鐶鈕。苾芻不 知當用何物。佛言。除寶餘物應作。如世尊說。苾芻應作倚帶。不知當用何物佛言。

七種縷中隨一應為。如世尊說。聽畜網者。應用何物。佛言。茅蒯麻芒皆悉應作。世 尊復說。許安窓網。當用何物。佛言。除寶餘並應用

  緣處同前。於此城中有一長者。於三寶中深生敬信。意樂賢善。遂於露形外道娶 女為妻。長者告曰。賢首。無上慈父是我大師。常所供養。及諸僧伽勝上福田。衣服 飲食爾應供養。時諸苾芻常依僧次。日日之中恒至此家而受其食。時彼長者。遇有他 緣詣餘村邑。告其妻曰。我今有事須向彼村。如我在時。於佛僧處常為供養。勿令闕 乏。答言。聖子。我依教作。時彼長者往苾芻處白言。聖者。我今有事須至餘村。唯 願僧伽。恒依僧次就我家食。答言。可爾。時諸苾芻共相議曰彼長者婦先無信心。依 僧次者及時早赴。時長者妻見苾芻至。恚而告曰。我未辦食座復未敷。何故仁等平旦 來至。時諸苾芻自相謂曰。彼長者妻久知無信。我等早至今已見瞋。明日臨中應可就 宅。時長者婦明朝凌旦。辦食敷座而待苾芻。是時僧伽臨中方至。女人報曰。聖者。

我無餘事業唯作此耶。我於晨朝早已辦食并敷床座。何故仁等臨午方來。時諸苾芻互 相謂曰。我等早來已見瞋責。臨中而至還復被訶。我等苾芻乞食常事。宜可巡家以自 供濟。更不往彼俗家而食。時彼長者事了還家問其妻曰。賢首。我諸聖者常來食不。

答曰。唯初兩日就斯受食。後更不來。長者思惟。應是我婦現慳悋相令諸聖者不來受 食。時諸苾芻巡家乞食入長者門。長者見已問言。聖者。仁等何不常來受食。報言。

長者。我等先是乞食之人。但持鉢行足得充濟。答言。聖者。祇是我婦生慳悋心。然 我田中歲禾新熟。隨意持去以充午食。苾芻報曰。佛未聽許。以緣白佛。佛言。作彼 物想意。為僧伽持者。無犯。復有長者。於逝多林為諸苾芻造一別房。於其房內多置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本法中華民國一百零二年六月二十七日修正之條文施行前,因行為不檢有損師

Grupo etário Sexo 2001 2002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Age group Sex

這是我最喜歡的版本,因為空間有限,一下子擠著四十

。出生金剛三摩地。即一切如來誐尼迦大明妃。從自心出。說是大明曰   嚩日囉 (二合) 度閉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總計.

六月 五月 五月 六月 十二月 八月. 十二月 一月

中華民國一百零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勞特字第 1063001251 號函訂定 中華民國一百零八年十月二十三日發特字第 1083001675 號函修正第六點附件四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十月一日勞職特字第 0960501957 號令訂定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七月十日勞職特字第 0970503244 號令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