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各教育階段的銜接各教育階段的銜接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各教育階段的銜接各教育階段的銜接"

Copied!
2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各教育階段 的銜接

分章九

小學教育課程指引 (試行版)

課程發展議會編訂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公布,供學校採用 二零二二年

(2)

各教育階段的銜接 頁數

本章是《小學教育課程指引》(試行版) 的其中一章,內容如下:

9.1 本章目的

9-2

9.2 銜接的重要性

9-2

9.3 整體規劃與各持份者的參與

9-3

9.4 協助學生適應不同階段銜接的行動建議

9-4

9.4.1 幼稚園學生升讀小一

9-6

9.4.2 小六學生升讀中一

9-12

9.5 加強家校合作

9-17

參考資料

9-21

目錄

各教育階段 的銜接

分章九

小學教育課程指引 (試行版)

課程發展議會編訂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公布,供學校採用 二零二二年

(3)

9

9.1 本章目的

建議學校如何優化校本的全面協作模式,以助學生適應不同階段的銜接

闡釋可進一步幫助學生順利適應從幼稚園升讀小學及小六升讀中一兩個教育階段的具體 措施

建議學校如何與家長共同協作,幫助學生盡快融入新的學習環境

思考問題

不同教育階段的銜接對學生的學習、個人成長等各方面,以至他們的全人發展 有甚麼重要性?

學校應採取甚麼措施幫助小一新生盡快適應小學的校園生活?

學校應如何協助小學生為日後升讀中學作好準備,讓他們順利銜接中學的學習 生活?

9.2 銜接的重要性

幼稚園、小學與中學是截然不同的教育階段。幼稚園學生升上小學、小六學生升上中 學,標誌著不同的「成長關卡」,他們均會面對不同的轉變和挑戰,需要持份者協助他 們適應新的教育階段。透過適切的銜接措施,有助背景各異、學習和成長需要不同的學 生,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培養正面的學習態度和習慣,發展獨立學習及應對轉變的能 力,並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和全人發展。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發展和學習需要都各有 不同,因此每位學童所需適應期的長短和支援不一。各持份者應尊重和理解學童的學習 多樣性,在教學和指導上配合他們的學習和發展步伐,並對學童抱有合理的期望。

各教育階段的銜接

(4)

9

反思與行動

有些學校透過艱深的升小或升中面試題目考核學生,以便篩選,引致過分緊張 的家長,催谷子女,造成惡性循環,對各持份者構成不必要的壓力。你認為可 如何優化安排?

你認為怎樣才可避免「幼稚園小學化」、「小學中學化」的過早施教現象?

你的學校如何了解學生在入學初期遇到的學習難點?如何找到有效銜接學習的 切入點?

9.3 整體規劃與各持份者的參與

小學應與幼稚園及中學保持緊密溝通,透過專業交流活動,加深了解對方的課程和教學 模式,以能策劃更切合學生需要的針對性支援策略。

制定校本政策,藉著小學課程領導的帶領,成立工作小組,整體規劃銜接策略。重點包括:

了解幼稚園課程和教育模式;因應學生以往的學習經歷,以循序漸進的方式規劃第一 ( 小一至小三 ) 和第二(小四至小六)學習階段的課程,重視課程的縱向連貫性和橫 向連繫,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正面的價值觀、態度和行為,關顧他們在全人發展及 終身學習方面的社交、心理和情緒需要[ 有關全人發展部分,可參考分章二:學校整 體課程規劃──有機結合 自然連繫 多元策略 互相配合 課堂內外 全校參與 ]。 規劃階段性的教學策略及評估安排,以能更適切地照顧學生在不同階段的成長發展

和學習需要,延續他們對學習的信心和興趣,保持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營造關愛校園文化、建立師生關係及培養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

與家長建立夥伴關係和有效的溝通渠道,透過家校協作,使學生無論在學校或家中,

都有安全、愉快和被接納的成長環境。

學校必須聆聽學生的心聲,並幫助家長了解學生在情緒及心理上的反應,並為家長和學 生提供適切的協助,安排措施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成長發展和學習需要,以及家長擔 當的角色。

(5)

9

9.4 協助學生適應不同階段銜接的行動建議

學校可從下列兩方面幫助學生適應新的教育階段:

社交、情緒及心理的照顧

已有學習經歷的理解及認知能力的銜接

不同教育階段銜接的考慮因素

幼稚園學生升讀小一︰剛升上小學的新生,因學習環境和學習模式的轉變,或會有不安 的情緒。幼稚園可讓幼兒逐步了解小學的學習生活,而小學應以迎接新生和接納的態 度,幫助小一學生以積極態度認識新環境和學習要求,在小一上學期應以多元化評估代 替測驗和考試,並按校情和學生需要,延後、減少或取消小一學生校內默書、測驗及考 試的頻次和內容或範圍,採用靈活及有趣的評估模式代替。

小六學生升讀中一︰學生進入第二學習階段後期,需要開始在學業、個人成長、社交技 巧等不同範疇作準備,以便順利銜接中學的學習生活。在這個階段,學生一方面需要面 對升中後環境轉變帶來的各種考驗,另一方面亦要面對步入青春期各種生理及心理的變 化。因此,學校除了關顧學生學習外,更需要為他們創造空間,讓他們認識自己和發展 個人興趣,協助他們初步規劃個人目標;加強他們的自我管理和抗逆能力,建立正面積 極的價值觀、態度和行為,應對未來不可預知的挑戰。

在整體規劃幼小銜接措施時,學校應多了解學生的需要及注意下列事項︰

幼稚園學生升讀小一 小六學生升讀中一 學習環境及常規 需適應空間較大及設備多元

化的環境,以及小學作息的常 規和校規。

需適應中學生活的常規和較著 重自律自主的校園文化。

課程內容 從幼稚園的綜合模式的主題 學習過渡到不同科目的學習 模式,亦需學習部分較抽象的 概念及閱讀較多文字以理解 學習內容。

中學課程建基於小學的學習成 果,課程內容與小學一脈相承,

是深度與廣度的延展。於個別 學習領域的學習亦有更多元的 科目。

(6)

9

幼稚園學生升讀小一 小六學生升讀中一 學習模式 從幼稚園的「遊戲中學習」過

渡到小學較有系統和長時間 專注的學習模式,亦需適應多 元化的學習活動安排。

中學重視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 和習慣及對學習的責任感;學 生需在更複雜的情境下綜合運 用不同知識和共通能力。

學習評估 需逐步認識不同科目的評估 模式、評估要求和作答方式,

並學習處理教師的回饋。在小 一上學期應以多元化評估代 替測驗和考試,可整體考慮為 小一學生延後、減少或取消校 內默書、測驗及考試的頻次和 內容或範圍,採用靈活及有趣 的評估模式代替。

需適應中學多元化評估模式和 較複雜的評核要求。

個人成長 需學習有系統地思考和分析 不同事物和情境,並作出合情 合理的判斷和行動,建立正面 的價值觀、態度和行為;亦需 主動參與不同活動,建立健康 的生活方式。

延續小學的價值觀教育,重視 學生的正面態度和行為與身心 健康;學生在中學逐漸加深認 識生涯規劃,訂定個人目標及 在不同範疇作決策。

生活自理 需學習自行處理不同情境如 分配作息時間、管理個人物 品、用膳等。

需學習更獨立的生活模式,例 如自行處理上課前後的活動和 交通安排、外出用膳及運用金 錢等。

社交關係 需重新結識新朋友和認識教 師,逐漸建立互信關係。

需在新環境接納身份的轉變,

重 新 建 立 與 師 長 及 朋 輩 的 關 係,亦需適應相處和溝通方式 的轉變,進一步培養同理心,並 堅拒不當誘惑作明智的決定。

情緒處理 需適當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及 聆聽師長的勸勉,正面樂觀地 面對一連串新事物和轉變。

需管理個人情緒,並以積極樂 觀的態度面對新環境轉變帶來 的挑戰和進入青春期的變化。

(7)

9

9.4.1 幼稚園學生升讀小一

幼稚園的課程規劃及銜接措施

在課程設計及學習內容方面,幼稚園階段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學習興趣、求知精 神,以及正面的價值觀、積極的態度和合宜的行為,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並養成健康 的體魄。教師採納生活化主題,以綜合模式設計學與教的活動,有助學生把所學與生 活作連繫。學生在幼稚園階段一般不會書寫筆劃艱深的詞彙,或是進行步驟繁複的運 算練習。

幼稚園可通過不同的銜接措施如幼小教師專業交流和協作、情緒支援、家校協作等,幫 助學生和家長 為升讀小一作好準備。幼稚園亦可安排一些適應活動,如讓學生模擬升讀 小學後可能遇到的各種不同情境、自行上洗手間和收拾書包及進行結識新朋友遊戲等,

讓高班的學生在學期末段逐步認識新的學習環境和常規,並發展他們的自理能力和社 交技巧,亦可安排參觀小學, 加深學童的了解。[ 詳情可參閱《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

(2017)第六章「入學適應與幼小銜接」]

小學的課程規劃和銜接措施

不少小學已藉開放日或其他聯絡方式,邀請幼稚園學生到校參觀,並由高小學生作講 解,增加學童對小學的認識。

組織各種迎新活動,讓小一新生及家長認識學校環境,也讓學校初步了解新生,並讓新 生與學校教職員建立和諧的關係。活動重點可包括:

利用虛擬實境、短片介紹或安排校園遊蹤活動等為小一新生及家長介紹學校的校 訓、歷史和學校設施。

透過遊戲、提問和討論等方式,讓學生認識班主任、各科教師、常規和校規等。

播放課堂學習的片段,向新生介紹課程、學、教、評模式。

營造關愛校園,持續對小一學生關懷照顧,讓他們在社交、情緒及心理上,都能更好地 適應。要點包括:

營造溫馨和富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氛圍,以滿足學生情感上的需要,加強他們的安全 感和歸屬感,例如,推行班級經營計劃、舉辦不同活動如生日會、「百日宴」等。

(8)

9

每天安排一節班主任課或一段會面時間,例如,設立「說心聲」時段,讓小一的班主 任與所屬班別學生多相處,以便及時了解學生的情緒和其他方面的需要,適時提供 協助,從而增強學生的安全感。

善用朋輩資源,協助小一學生盡快融入學校生活,減少他們因環境改變而引起的困 惑和不安情緒,例如,培訓高年級學生參與「小老師」同學互助計劃及「大哥哥大姐 姐關愛服務」輔導計劃等。

透過不同幼小交流活動或邀請經驗豐富的教育工作者籌辦專業發展活動,增強教師 對幼兒在幼稚園階段的成長發展和學習方式的認識。有計劃並循序漸進幫助小一新 生適應小學生活和學習,如按需要適當地調整小息和午膳時間,亦可安排多位職工 或家長義工協助分派小一學生的午餐。

教學上採取各項措施,進行適切的課程規劃及調適。重點包括:

幼稚園課程並沒有清晰的科目界限,學生習慣以綜合模式設計的學習活動,具系統 的科目學習始於小學。因此,學校宜靈活編排小一時間表,以便進行單元或主題式 的探究學習活動,延續學生在幼稚園階段已引發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並讓他們逐 步適應不同科目的學習模式。學校亦可因應情況於下午時段加入輕鬆的學習活動,

讓學生發展潛能,以及增加與教師和朋輩互動和協作的機會。

為協助小一新生從「遊戲中學習」的學習模式漸漸過渡至較有系統的科目學習,課程設 計應以學生為中心及考慮他們的學習特徵,以照顧學習多樣性。因此,學習材料和教學 模式宜多元化,主題可多連繫學生的日常生活,安排小組協作、「動手做」等不同類型 的學習活動,逐漸適應和了解小學的學習模式和學習要求。

在課業設計和安排方面,除了紙筆課業外,教師可設計多樣化的課業,以配合學生的成 長需要。班主任應與同班科任教師協調每日的課業量,及盡量安排導修課,協助小一學 生解決課業上的疑難[ 有關課業部分,可參考分章六:有效益的課業 ]。

語文學習方面,包括中國語文、普通話及英國語文,宜多利用遊戲、唱遊、童謠、故事 及角色扮演,幫助學生鞏固所學。

耐心指導小一學生寫字,給予清晰的指示和具體而合理的要求,如學生的坐姿和執筆姿 勢要端正;因應學生的不同需要,教師應給予足夠時間書寫,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及 信心。個別小一學生未能充分理解或遵守教師要求,教師不需過分嚴苛,應以關愛協助 學生適應,並建立親和的師生關係。

(9)

9

小學教師可藉參考幼稚園畢業生的學習歷程檔案,加深對小一新生的認識,了解各方面 的發展,並關注他們的多樣性。

幼稚園與小學的評估模式有顯著不同,小一新生不單需要時間理解評估目的和要求,亦 需逐漸培養正面的態度及正確的温習模式。

學校宜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安排評估,小一上學期應以多元化評估代替測驗和考試,並 按校情和學生需要,整體考慮延後、減少或取消紙筆評估如默書、測驗和考試等,以多 元化的進展性評估代替,讓小一新生及家長有足夠時間和空間了解和適應小學較有系統 和規範的評估模式,減輕他們的憂慮。[ 有關評估部分,可參考分章五:評估求進 ] 評估的目的是促進學習,不是為學生排名次或作比較。評估報告的方式可多元化,以展 示學生的學習進度,並提供適切和正面的回饋,讓學生在知識、技能和態度等方面都能 取得進步。成年人的讚賞,有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因此,應提供適當的回饋、

表揚、獎勵,或展示學生習作,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

示例一︰透過價值觀教育協助小一學生融入小學生活

學校 A 十分關注幼小銜接,希望透過連結小一學生在幼稚園階段的學習經歷,幫助 他們盡快能適應小學的校園生活。

學校主動了解幼稚園課程和進行校情檢視,其中一個策略是以價值觀教育作切入 點,在培養學生國家觀念和國民身份認同方面加強幼小銜接。幼稚園學生入讀小一 前已初步認識國旗、國歌、國徽及升旗儀式,並已學習當國歌奏起時表現莊嚴和尊 重的態度,部分學生更曾經參加幼稚園的升旗隊,有升掛國旗的經驗。因此,學 校 A 一改以往只邀請較高年級學生參加學校升旗隊的做法,歡迎和鼓勵小一學生 參與。因應小學和幼稚園舉行升國旗儀式的場地和旗桿高度有所不同,由高年級的 升旗隊隊員帶領小一學生,調節和練習步操進場、升旗和繫旗繩等技巧,並讓小一 學生循序漸進地擔任升旗隊不同的崗位,如護旗方隊、護旗手和持旗手。學校一方 面能從小培養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延續他們在幼稚園的學習經歷;另一方面能讓 高年級和小一學生彼此互動和協作,讓小一學生更容易融入學校生活,透過服務學 校,增加對學校和國家的歸屬感和自豪感。

(10)

9

示例二︰設立小一「適應月」

學校 B 在開學首月為小一新生設立「適應月」,運用整體課程規劃的理念,以「我的 學校」為主題作課程整合,設計跨學科的多元化課程,學習活動以遊戲、「從做中 學」、唱遊、遊蹤、訪問及小組協作等輕鬆活潑的學與教模式作主軸,並以幼稚園 的布置為藍本規劃課室設置(如遊戲角、閱讀角等),讓學生從已熟識的幼稚園環境 和的學習模式逐漸過渡至小學的較具系統的分科學習,減輕小一新生對升讀小學的 陌生感和擔憂。

學校設計不同角落供學生學習和遊戲

學生透過訪問學校不同的教職員如校長、教師、書記和工友,

認識和了解學校不同人員的工作,增加對學校歸屬感。

(一)訪問:與你的組員訪問一位學校成員,請他/

她說說日常工作及對校園生活的感受,並根據訪問內 容圈出適當的代表字母。

請同學用禮貌的態度提問。請問

1. 請問你在學校的職位是甚麼?

A. 校長 B. 書記 C. 教師 D. 書工 2. 請問你的工作是甚麼?

A. 清潔校園 B. 執行學校的文書工作 C. 傳授知識 D. 管理學校一切事務 3. 請問你日常會在哪兒工作呢?

A. 校長室 B. 校務處 C. 教員室 D. 學生活動的地方 4. 請問你對自己的工作有甚麼成受呢?

A. 很喜歡 B. 很有滿足感 C. 感到很辛勞 D. 很有挑戰性

閱讀角 智力挑戰角 ( 各式棋類 ) 學習角

(11)

9

示例三︰調整評估政策

學校 C 在學習評估銜接方面,學校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特別為小一學生調整全年 三次考試的評估安排,只保留小一下學期的年終考試。為了讓小一學生在學習和心 理上作更好準備,學校於上學期開始以多元化的進展性評估讓學生了解評估的目的 和模式,從而令他們慢慢熟習不同科目的評估要求。學校亦修訂以往以分數為主的

「成績表」,改為以文字叙述的方式列舉不同科目的評估重點,讓家長和學生更能充 分掌握實際的學習情況。

我叫 ,我今年 歲,

唸一年級,我 沒有/有 位兄弟姊妹,

我最喜歡的科目是 , 我最喜歡 。 甲、自我介紹

請在一分鐘內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

自我介紹內容提示:

多元化評估︰說話評估

中文科進展性評估(十)

單元三

甲、列寫部件

1. 請寫出「日」部的字。

普、 、 2. 請寫出「水」部的字。

油、 、 評估結果:

□ 學生能夠完全掌握學習內容。

□ 學生能夠掌握學習內容。

□ 學生能夠初步掌握學習內容。

□ 學生未能掌握學習內容。

P.1 姓名: ( )

日期: 家長簽名:

評估重點:

1. 認識「日」部 2. 認識「水」部

列出評估重點

(12)

9

中文科進展性評估(十三)

P.1 姓名: ( )

日期: 家長簽名:

評估重點:

1. 重組句子 2. 擴張句子

3. 理解和分析篇章的內容 評估結果:

□ 學生能夠完全掌握學習內容。

□ 學生能夠掌握學習內容。

□ 學生能夠初步掌握學習內容。

□ 學生未能掌握學習內容。

(一) 重組句子:

把下列詞語重組成通順完整的句子,並把序號填在 ( ) 內。

( ) ( ) ( ) ( ) 。 1. 白兔 / 獅子 / 可愛的 / 想吃 / 。

(二) 擴張句子:把 ( ) 內的字加進句子裏,成為一句通順的句子。

1. 我們寫字。 (用功地)

2. 小朋友都愛吃蛋糕。 (美味的)

科目

中文

數學 英文

評估重點 完全掌握 已能掌握 初步掌握 未能掌握 1) 認識部首:日、女、言及木部

2) 應用單元二及三所學字詞

3) 應用逗號及句號,並以正確的格式寫賀卡 4) 辨別筆順規則

5) 有自信地作自我介紹

1) 能夠讀出和默寫20個英文字母之發音並 能拼寫生字及句子

2) 能運用英語回應對話及簡單介紹自己 3) 能夠填寫個人資料、辨認及默寫各種文 具名稱

1) 1-10的基本組合 2) 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 3) 辨別簡單的立體圖形及初步統計 4) 1-20的基本組合

進展性評估報告代替傳統以分數為主的成績表 循序漸進讓學生逐漸接觸不同評估題型

示例三︰調整評估政策

(13)

9

有關幼稚園與小學各項銜接措施建議,可從教育局網站下載

《幼小銜接小錦囊》小冊子參考,網址為:

https://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development/

major-level-of-edu/primary/materials/Interface_booklet-quick-guide.pdf

反思與行動

因應小一新生社交、情緒及心理需要,你的學校採取甚麼的措施?

你認為怎樣才能進一步關顧小一學生的安全感、歸屬感及自信心?

你的學校如何因應小一學生的能力、需要及特性,調適學與教及評估的策略?

9.4.2 小六學生升讀中一

小學的課程規劃及銜接措施

針對小六學生對升讀中學的各種顧慮,以及第二及第三學習階段的縱向課程發展,學校宜 在下列兩方面加以規劃:

社交、情緒及心理的照顧

因應中一學生會遇到的問題及需要,及早為小六學生安排適切的銜接措施,協助他們積極 適應中學生活,並能以正確的態度和方式盡快投入新生活,為以後的愉快學習和校園生活 奠定良好的基礎。重點包括:

(14)

9

與中學保持緊密的聯繫及溝通,鼓勵小六學生積極參與中學舉辦的學校開放日、課堂體 驗活動及將就讀中學的迎新活動,讓小六學生透過親身體驗中學學習生活,檢視自己的 需要並作相應的準備,減輕對升讀中學的憂慮。

善用校友會的資源和網絡,通過邀請校友與高年級學生分享中學生活經驗,讓學生提早 了解中學的校園生活情況;同時又可為升讀同一中學的學弟學妹就學習及適應校園生活 方面提供個別協助。

鼓勵家長留意子女的轉變與需要,主動與學校溝通,了解子女的學習情況,並在有需 要時提供協助,讓子女順利渡過適應期。

有關「小學生涯規劃教育」的學習內容、推行策略及相關支援措施,

學校可參閱教育局通告第 15 號 /2021 號︰於高小階段推行「小學生 涯規劃教育」。網址如下︰

https://applications.edb.gov.hk/circular/upload/EDBC/EDBC21015C.pdf

透過教師和其他專業人士的協作,設計生涯規劃課程,讓學生在成長路上更認識自己的 志向、需要、興趣和能力,培養他們的軟技能、品德、積極勤勞的態度和適應力,並按 個人的志趣訂定短期及長遠目標,學習規劃將來的路向;舉辦多元化生命教育活動,培 育高小學生的正面價值觀、態度和行為及照顧他們的身心均衡發展,加強自我管理、反 思、抗逆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培養責任感,並促進群性發展,以提升他們的自信心及 自尊感。

(15)

9

示例四︰升中適應課程

學校 D 規劃了小六升中適應課程,創造空間,為小六學生在學習和個人成長方面作 升中準備,以照顧學生適應上的需要:

目的 活動 內容

為教師和學生 創造空間

重新規劃小 六下學期課 程

小六學生完成四月的呈分試後,學校為他們安 排「升中適應課程」,透過調整課程編排和學 習內容、以進展性評估代替下學期總結性評估 等措施,為教師及小六學生創造空間。

培養學生正面 積 極 的 價 值 觀、態度和行 為面對升中的 挑戰

生命教育課 設計校本的生命教育課,讓學生從不同學習 及體驗活動如專題講座、角色扮演、歷奇活 動、義工活動和探訪等,學習時間管理、處 理壓力、與人相處、同理心和關愛別人等正 面積極的價值觀、態度和行為,幫助他們的 個人成長。

讓學生認識自 我和了解不同 職業

成長課及全 方位學習活 動

透過成長課不同的學習活動,讓學生認識及接 納自己的性格、特質和強弱項,配合全方位學 習活動如參觀食品製造廠、航空公司等,初步 認識不同職業的要求,反思自己的志向、興趣 和能力,並為自己訂下不同目標。

讓小六學生認 識及體會中學 學習生活

中學生活體 驗日

安排小六學生到中學探訪,透過與中學生交 談,了解中學生活的情況。

減輕小六學生 對升中的顧慮

校友分享會 邀請校友回校與小六學生分享中學生活經驗,

包括各中學的特色、中學與小學學習方式的異 同、所遇到的挑戰及體會等。

促 進 家 校 合 作,幫助家長 協助子女適應 升中生活

小六家長會 學校於學年初為小六學生家長辦家長會,除了 向家長講解選校程序,更重要是透過講座及邀 請舊生家長分享經驗,提升家長對子女升中適 應的關注。

(16)

9

反思與行動

你的學校的升中輔導,怎樣兼顧六年級學生在升讀中學會面對的社交、情緒與心理 方面的需要?

課程銜接方面

在小學階段,學校需提供均衡的課程,培養學生的知識、技能和正面的價值觀、態度和行 為,打穩根基,以順利進入中學階段。中小課程銜接重點包括:

小學各科目可因應學生需要及其本科特色,制定適當的銜接策略。就常識科而言,它結 合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科學教育與科技教育三個學習領域所涉及的知識、能力、價 值觀、態度和行為,在初中,學校會以不同的科目組合編排這些學習領域的課程,小學 教師可以發展學生的共通能力作銜接點,為學生適應初中課程作好準備,例如,因應學 生的能力,訂定各年級的共通能力學習目標,並透過常識科的學習活動,循序漸進地發 展學生的共通能力。

為學生提供廣闊而均衡的課程,打穩學習根基,拓闊學生的學習經歴,以便更好地適應 中學生活,例如,發展學生兩文三語、數學及科學的知識和基礎;推展跨學科課程以加 強學生綜合運用科目知識的能力,培養探究精神;舉辦全方位學習活動;着重培養學生 的自學習慣、多元智能和運用資訊科技能力等。

學生透過參與歷奇活動,加強與人協作、解決問題等能力

(17)

9

示例五︰縱向規劃 STEAM 教育

學生需要在小學階段掌握基本的科學探究技巧,以助他們學習初中綜合科學的知識。

學校 E 以科學過程技能規劃校本 STEAM 教育,為不同年級訂定循序漸進的學習目 標。以當中有關技能「預測」作例子︰一、二年級學生需基於生活經驗作合理的預 測;三、四年級學生需明白實驗的目的,並根據教師提出的假設預測實驗/科學探 究結果;五、六年級學生需自行提出合理的假設,並根據該假設預測實驗/科學探 究結果。教師有系統地設計難度遞進的學習活動和課業,連繫學生的日常生活,並 從做中學滲入輕鬆且靈活的學習任務元素,讓學生逐漸掌握不同科學過程技能,以 助他們銜接初中。

小學課程領導可在整體課程規劃的平台上,加強中小學各科課程的縱向聯繫,在學校政 策和課程設計上作出適當的配合,為學生提供連貫的學習經歷。因應各科學習重點及縱 向發展目標,學校可參考教育局不同學習領域的課程文件,制定校本的課程銜接措施,

讓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及常識科教師一同關注,有系統地幫助學生適應中學各相 關學習領域的學習[ 有關課程整體規劃部分,可參考分章二:學校整體課程規劃――有 機結合 自然連繫 多元策略 互相配合 課堂內外 全校參與 ]。

學生升中後會有更多機會以英語作為學習語言,學校需營造有利英語學習的環境,例 如,加強跨課程閱讀、設立英語日、英語好書推介周,鞏固學生的英語基礎能力,為升 中打下穩固的基礎。

加強與中學教師的溝通,透過面談、互相觀課、評課、共同備課等方式,就學生的學習 生活交換心得,共同策劃有效的學與教策略,例如,加強自學策略的訓練、鼓勵學生預 習和寫筆記。

(18)

9

中學的課程規劃及銜接措施

中學在整體規劃銜接措施時,會考慮如何建基學生在小學的學習,並提供機會讓他們重 溫及鞏固已有知識及技能,透過加強與小學溝通和專業交流,安排各類的啟導課程和規 劃中一課程,以達至順利銜接。[ 詳情可參閱《中學教育課程指引》(2017)分冊八「第 二與第三學習階段及第三與第四學習階段的銜接」。]

反思與行動

你的學校怎樣規劃「中小」課程銜接?

你的學校如何因應校情和學生需要作縱向課程規劃?

9.5 加強家校合作

家校建立夥伴的關係,保持緊密的溝通和協作,有助學生適應新的教育階段。學校應鼓勵家 長與子女一起面對未來的挑戰,特別是在心理和情緒上作適切的支援,更能有效地照顧子女 的學習和成長需要。

活動建議

舉辦家長座談會、聚會、講座或交流活動等,讓小一家長進一步認識學校,從而協助子 女適應新環境;亦讓高年級家長了解有關學生日後升讀中學的不同資訊,配合學校教 育,為子女作好準備。

鼓勵小一新生家長參與家長支援小組。

邀請專業人士,向家長講解學生在不同教育階段的心理及生理發展。

協助家長解決子女面對升讀小學或準備升讀中一的壓力和憂慮,並鼓勵他們在有需要時 向專業人士尋求適切的支援服務。

(19)

9

給家長的提示

引導及提醒家長關注子女的全人發展,尤其需注意培養他們的正面的價值觀、態度和行 為、自主學習的能力和促進他們的身心均衡發展,以面對新的教育階段的挑戰。

建議家長在學生需要守規的前提下,讓子女享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和獨立自主,使他們能 夠透過探索新環境,從經驗中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有助他們建立面對環境改變的信 心,為未來發展和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並為終身學習作好準備。

家長要關注和認識兒童的成長發展特徵,每一位兒童是獨特的,有其個人的發展路向和 步伐,對子女的要求和實際的期望必須合理、切實,要給予他們適當和足夠的發展空 間,幫助他們在新的教育階段按部就班地適應轉變。家長不必把子女的成就和別人比較 或過分催谷,如安排「面試班」或過多興趣班以應付升學,避免增加不必要的壓力。家 長不應將個人的事業期望强加於子女身上,應與學校携手共創學習和成長的空間。

建議家長可與學校保持緊密聯繫,並向學校提供子女的學習資料以助銜接。如子女升讀 小一,家長可將他們在幼稚園時與學習表現相關的資料如學習歷程檔案、整體學習情況 或評估報告(尤其是有關特殊學習需要或在某學習範疇具潛能)等,在入學初期交予小 學,讓學校能因應學生的情況和需要策劃銜接或支援安排。如子女在小學階段被識別為 有特殊教育需要或在某範疇具資優生的特質,家長可主動允許小學將相關的學習評估報 告及資料以保密的形式轉交子女所升讀的中學,讓中學及早了解他們的情況,提供適切 的銜接支援或安排。

有關學校在不同階段轉交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資料的安排,可參 閱教育局通告第 4/2022 號「轉交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資料」。

網址如下︰

https://applications.edb.gov.hk/circular/upload/EDBC/EDBC22004C.pdf

家長要多與子女傾談,了解他們對升讀小一/中一的想法、志趣、擔憂等,主動對子女 表達關心和支持,並多留意子女的行爲和聆聽子女分享在學校的軼事。

(20)

9

以下資料能讓家長更了解自己在協助子女適應新的教育階段上所擔當的角色。

教育局教育多媒體節目 ─ 幼小銜接︰小學校長告訴你

─讓家長了解小學在校園生 活、學習、課業、評估、情緒 照顧,以及學生在家學習的支 援等各方面的銜接措施。

可按此超連結下載

親子伴讀故事─《升學了》

─幫助家長透過親子閱讀的 方式,為子女在心理和情緒方 面作適切的支援,加強溝通,

一起面對未來的挑戰。

可按此超連結下載

幼 兒 學 習 知 多 少 ─ 家長篇

─讓家長了解幼稚園 教育課程的特色和家長 的角色。

可按此超連結下載

銜接的迷思

提早教授艱深的課程內容,為學生超前準備是否能確保他們「贏在起跑線上」?

不是。有效的銜接措施應在多方面的關顧,包括學生社交、情緒及身心的 健康成長。過早令學生感到學習的太大壓力,只會扼殺他們對學習的興 趣,造成揠苗助長的傾向,得不償失,這亦有違循序漸進和全面均衡的課 程發展方向。

小學應與幼稚園及中學保持緊密溝通,加深了解對方的課程和教學方法,

以能更好地處理學生延續學習的需要,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建 立自尊和自信,為終身學習奠立良好的基礎。

(21)

9

為幫助學生/子女提升競爭力,學校及家長緊迫地為學生/子女安排不同的學 習活動。這種做法是否能培養獨立學習的能力,有效銜接中一的學習生活?

不是。要幫助學生/子女適應中學課程,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積極、自發 自主和勤勞的學習態度和生活習慣。學校和家長應適度地讓學生/子女具 備生活中「留白」的空間,讓他們作自主的安排,以助發展多元潛能。過 量地規劃學生/子女的學習活動或為他們填塞所有時間以作學習,會窒礙 他們的獨立自主能力的發展;過多的學習和活動亦會減少學生/子女的休 息和遊戲時間,不利於他們的健康(包括精神健康),培養個人興趣及發 揮無限潛能。學校及家長需要互相配合,在學生的學習有進展時,逐步減 少給予他們的指示;配合課業/家課的適時回饋,盡量讓他們嘗試獨力探 索、求真、解難,自行找出答案並學會反思自己的學習成果,以發展他們 的獨立學習和思考能力;並支持他們投入感興趣和有潛質的活動。

(22)

9

教育局(1999)。教育局通告第 4/1999 號《幼稚園應 做和不應做的事項提要》。 取自

http://applications.edb.gov.hk/circular/upload/SCC/

CU99004C.PDF

教育署(2001)。幫助小一學生適應新的學校生活。

取自

http://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 development/major-level-of-edu/preprimary/

primary1_c.pdf

教育局(2009)。小學常識科家長指南。香港:教育 局。取自

http://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 development/kla/general-studies-for-primary/gs_

edb_parent-guildline_8pp.pdf

教育局(2011)。升學了。香港:教育局。取自 https://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 development/major-level-of-edu/primary/materials/

storybook2003.pdf

課程發展議會(2017)。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香港:

教育局。取自

https://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 development/major-level-of-edu/preprimary/TC_

KGECG_2017.pdf

課程發展議會(2017)。中學教育課程指引。香港:

教育局。取自

https://www.edb.gov.hk/tc/curriculum-development/

renewal/guides_SECG.html

參考資料

教育局(2021)。幼小銜接小錦囊。香港:教育局。

取自

https://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 development/major-level-of-edu/primary/materials/

Interface_booklet-quick-guide.pdf

教育局(2021)。幼兒學習知多少─家長篇。香港:

教育局。取自

https://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 development/major-level-of-edu/preprimary/

ParentPamphlet_TC.pdf

所列參考資料非遍舉無遺,以上只列出部分,以供讀者參考。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價值觀教育須結合學校和家庭教育,學校與家長必須緊密合作,才能

名教師完成教育局認可的基礎課程。若受訓教 師已離職,或幼稚園首次獲批 支援非華語學童 的資助,請有關的學校安排教師接受相關的培

給予幼稚園彈性,讓其聘請有經驗的在職合格幼稚園教師、持有非幼兒教育學位的

價值觀教育須結合學校和家庭教育,學校與家長必須緊密合作,才能

制定校本的「就學政策」 ,以便教職員能按程序及早協助經常遲到/缺課 的學生。(詳情可參閱教育局通告第 1/2009

學校進一步把價值觀教育、常識科及 STEAM 教學內容自然連繫起來,發展成跨課程

中國語文課程為各學習階 段提供「建議篇章」, 推薦 適合學生程度的文言經典作 品。. 教師可按學校情況,靈 活地把「建議篇章」融入課

• 承接視覺藝術科作為高中課程的 選修科,並繼續推動本科課程的 發展,教育局於2020/21學年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