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 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 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Copied!
11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Project Report for MOE Teaching Practice Research Program

計畫編號/Project Number:PBM1080048 學門專案分類/Division:商業及管理 執行期間/Funding Period:108/08/01-109/07/31

整合個案教學與問題導向學習法之商管教學模式-企業分析與診斷課程的 場域實踐

Integration of Case Method and Problem Base Learning in Business School:

Field Practice of Business Analysis and Diagnosis Course

計畫主持人(Principal Investigator):官志亮 共同主持人(Co-Principal Investigator):無

執行機構及系所(Institution/Department/Program):

國立宜蘭大學應用經濟與管理學系 成果報告公開日期:

立即公開□延後公開(統一於2022年9月30日公開)

繳交報告日期(Report Submission Date):2020/09/20

(2)

1

整合個案教學與問題導向學習法之商管教學模式 -企業分析與診斷課程的場域實踐

中文摘要

管理知識、管理技巧、管理態度是管理學院學生都應具備的三大核心能力,為達培育目 標,講授法(lecture)、個案教學(case method)、問題導向學習法(PBL)是常被運用的管理教育常 用之教學方法,卻各有侷限性。本研究旨在整合這三種教學方法,以碩士班「企業分析與診 斷」課程為實踐教學場域,將教學目標設定為提升學生的管理決策能力,通過包含業師輔導、

個案競賽等多階段的教學設計與多元學習成效檢定,搭配課後質性訪談,以驗證整合性管理 教育模式的教學成效,並作為本教學模式之反思。本研究將管理能力分為問題辨識、肇因分 析、推理判斷、決策品質、同儕溝通等五項能力,運用期初與期末的能力檢定,研究結果指 出,學生在各個能力都有提升,其中以問題辨識、推理判斷、決策品質等能力提升較高,在 肇因分析的成長上則較低;學生在五項管理決策能力的自我評估上均顯著增加。最後,並據 以提出教學實務上與後續研究之建議。

關鍵字:管理教育、個案教學、問題導向教學、管理能力、企業分析與診斷

英文摘要

Management knowledge, management skills, and management attitude are the three core competencies that business school students should posses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educational objectives, lecturing, case method, and PBL are commonly used teaching methods in management education, but each has its own limitations. In this study, we integrate the three teaching methods and applied a multi-stage process design including tutoring by practitioners, case competition, before- after evaluation, in-depth interviews after class for verify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teaching methodology in improving students management decision -making ability. In the study, management decision-making ability was divided into five dimensions, including problem identification, cause analysis, reasoning and judgment, solution quality, and peer communication. By the ability test at 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 of the term, the results show that five abilities have been improved, among which, the ability of problem identification, reasoning judgment, and solution quality is growth higher than the cause analysis ability. Besides, students abilities in all aspects of management decision-making ability a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by self-evaluation. Finally, implications on teaching practice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 are discussed.

Keywords: management education, case method, PBL, management ability, business diagnosis.

(3)

2

壹、 緒論

一、 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動機

「企業分析與診斷」課程為管理學院的重要核心課程之一,相較於著重於單一功能性專 業能力培養之管理課程,例如:生產管理、行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等課程,「企 業分析與診斷」則是一門整合性的課程。在商管領域中,整合性課程就如同醫學院學生學習 了各個科別的醫學知識後,在學習的最後階段,都必須擔任實習醫生以強化臨床的診斷能力 一樣,各階段管理學院的學生,不論是大學部或研究生在學習各功能性的管理知識後,都應 通過此整合性課程對真實企業進行分析與診斷,尤其是培育擔任企業中階管理幹部的碩士班 學生來說,更應磨練各分析診斷工具的應用,以強化企業診斷的實務能力,整合理論與實務,

而非僅限於管理理論的深化。

管理之學如同醫病之學,僅服務對象「人」與「企業」的差異,都期望接受服務者能藉 由專業者知能的協助,強化體質並促進健康。然而,管理學院的學生卻不像醫學院學生,在 學習的歷程中得以有相關實戰經驗累積的實習課程與教學門診的磨練,以能將所學知識應用 於實際的工作上,即便有企業實習或產學合作等較常見於管理學院的實習模式,然體驗性質 仍遠高於管理知識的實務實踐,學生並無法實際參與管理或決策工作,不易於實習中將課堂 上傳授的知識與實際職場上所需技能加以整合。近年來,許多致力於教學實踐的管理學院教 師便積極運用各種情境式的教學模式,以期許在學生學習動機普遍性低落的現實教學環境中 提升教學成效。例如,許多教師將互動式個案討論(case method),運用個案內容所模擬之企業 情境,讓學生設身處地,針對個案決策主角,進行問題的辨識、肇因分析、推理、判斷,並提 出具體可行之決策方案。另一方面,亦有許多管理學院教師採用醫學院常用的問題導向學習 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藉由教師的引導,讓學生在真實管理問題的基礎下,選擇探 究的議題,並建立自我學習導向的能力與同儕溝通的能力。

雖然,教師們在教學法嘗試運用了不同的教學方式,冀以改善傳統講授式教學的不足,

但在教學過程中發現,不論是個案教學或PBL 之教學方法皆有其優勢與不足之處,也產生了 管理教育教學法的瓶頸。例如,個案教學(case method)可讓學生融入個案的情境中,自行揣摩 個案角色,並摘要出個案中重要的事實前提,以利問題之解讀與分析,再藉由師生之間的互 動與討論,將理論與實務配合,也較能引導學生學習與激發新的觀念與創意。一般而言,個 案教學的教學效果顯著優於單純以講授模式,但好的個案是個案教學成功的關鍵之一,好的 教學型個案都經過精心設計,學生僅能從設計好的個案中不斷練習對特定管理問題與決策的 思辨,但在現實商業世界中,無人能提供資訊完整的個案,管理者必須針對特定管理決策議 題,瞭解如何學會觀察、收集資訊,並從收集的資訊中進行各項資料的研判、推理、進而提 出最適當的決策。

另一方面,PBL 教學法係基於一個真實的產業或企業問題,在通過教師引導下,讓學生 建立學習策略,並透過團隊合作加以實踐。然此方法常因缺乏系統性地學習而招人詬病。對 一位管理學院的學生來說,實務運用及如何為企業找出問題、解決問題,是最重要的學習課 題,一個能為企業發現並解決問題的人,才是個人價值與能力的具體展現,也是管理學院培

(4)

3

養學生的焦點。研究者透過過往的教學經驗,提出將個案研究與PBL 整合,進而補強兩者之 不足。研究中,藉由PBL 的模式讓學生自行蒐集資料,加以撰寫個案,再透過教師帶領團隊 討論,進而加強並提升學生分析及診斷企業的能力。

二、 研究主題與目的

在個案教學中,在具備豐富個案教學經驗教師的帶領下,學生雖能有效提升邏輯推理及 思辨能力,但由於個案所能提供的資訊有限,能夠思考的範圍也相對受到侷限,與日後工作 實務必存有相當程度之落差,且在真實職場環境中,不可能擁有完整且清晰的個案資料,管 理者欲改善企業營運績效,都必須自行進行相關資料的蒐集與分析,才能對企業問題做出正 確的研判並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因此,如何在現實商業世界中,瞭解如何針對特定管理決 策議題收集攸關資訊,並能從自我收集的資訊中進行各項資料的研判、推理、進而提出最適 決策,為管理學院學生所應具備之能力以真正符合企業真實的需求。

彙整上述能力包含:(1)瞭解將來在實務場域中,會遇到哪些真實性的問題(問題辨識能力) ? (2)欲了解這樣的問題還需要知道哪些知識(確立學習主題的能力)?(3)該收集哪些資料、資料 收集方法、學習方式(確立學習資源與策略的能力)?(4)該問題應如何思辨與解決(肇因分析、

推理判斷、方案決策能力)?(5)解決問題過程中,如何進行團隊組建?如何分工?如何進行團 隊協同合作(溝通與領導能力)?(6)分析結果與決策如何呈現,以獲得相關利害關係人的支持 (表達能力)。因此,學生更應學會自我導向學習(self-directed learning),也就是學生可以在無他 人協助下,正確診斷自己的學習需求、決定學習目標、確立學習資源,並有效執行之,這是 僅運用個案教學法所無法達成的,而問題導向學習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係以解決 真實實務問題而學習為核心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運用引導學生採取自我導向與同儕合作學 習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學習動機,主動進行知識建構,若能正確地結合個案教學法與PBL,

搭配高誘因的教學激勵措施,應能有效提升學生職場競爭力。

準此,本研究結合講授法、問題導向學習法(PBL),以及互動式個案教學法(case method) 三種教學方法,搭配期末的個案競賽,選拔優勝隊伍,提供個案競賽的學習誘因,並通過具 備信度與效度之研究設計,以建立學習成效量表與前後測定,並搭配參與學生的課後質性訪 談,探索整合性商管教育模式的教學成效,也使研究者(教師)可以研究自己在教學過程中,

學生學習所遭遇的困境是什麼、如何協助,以及所提供的協助是否有效,如果無效,如何再 調整教學以提升學生學習等循環過程,讓教學者可以透過反思,看見自己教學歷程,並據以 建立教學循環回饋系統,以提出更為有效的商管教育模式。

本研究將透過理論與實務併進的方式,解構企業經營分析與診斷的理論與實務技巧,搭 配選定之管理功能性主題,讓學生通過自我學習導向與個案研討等方式,使學生強化企業經 營與分析的理論、觀念、程序、技巧等,並通過個案競賽,提升學生團隊合作與分析、判斷、

決策、表達等能力,強化就業競爭力。為有效達成此學習目標,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包含以下 三項:

1. 建構一整合講授法、問題導向學習法(PBL)、互動式個案教學法(case method)的教學 模式,以突破過往教學教法在管理教育上的瓶頸;

(5)

4

2. 通過多元「管理問題解決能力評估」的前、後測分數比較,以驗證整合性教學模式 的教學成效;

3. 運用競賽性的學習績效,激發學生學習的外在動機,並以課後的質性訪談,以對本 整合性之教學模式提出修正回饋。

4. 驗證整合性商管教育模式的教學成效,並讓教學者可以透過反思,看見自己教學歷 程,並據以建立教學循環回饋系統,以提出更為有效的商管教育模式。

貳、 文獻探討

一、 個案教學法(case method)

中國自古以來的科舉文化強化考試制度的重要性,在台灣許多管理學院的課堂中亦可發 現多數教育工作是由老師執教鞭進行教學、講述理論的內涵並試著舉出實例來教導學生管理 知識,最後亦常以考試作為成果驗收的依據,而學生透過老師的教導,配合考試的要求與評 量,記憶或背誦方式記住教師所教授的知識,以證明學習效果並得到相對應的成績。然從研 究者自我的學生經驗與學生的對談中,不難發現這樣的教學方法常使學生難以理解管理知識 的運用方式,無法體悟管理知識的精隨,不易所學實際應用於實務場域之中。Van de Ven (2007) 便指出如此教學方法對於管理學院學生而言往往導致其到企業工作時產生嚴重的產學落差。

此外,在教學內涵上,趙平宜(2009)更認為,教育體系延用過去的制度,導致學生很習慣性地 在課本範圍內尋找應考的資訊,只為獲取高分,卻忽略學習過程與範圍的廣袤而無邊際,不 應限縮在既定框架內。正因如此,教師為期許能讓學生全面且務實地瞭解企業運作與經營上 的問題,國際主流商管教育之趨勢即強調除講授和實習外,多加入個案教學,強調課堂內的 討論和對話,其中尤以歐美許多知名大學商學院發展出的個案教學法(case method)最負盛名 (李清潭,2009)。

台灣商管教育過往大多著重於講授教學及記憶式的評量方法(王偉華,2010),學生於畢業 前面臨的恐慌多在於其就學期間內所學與實務工作所存在的鴻溝,個案教學法強調以參與者 為中心之核心概念,發展雙向的知識交流,改變過往教育制度的單向知識輸出與接受的過程 (俞慧芸、周淑卿,2009)。其中,個案教學法著重於學生本身對於企業的認知以及鑽研,期間 更是著重於學生設身處地思考、構思並且訂立解決辦法的決策過程(趙宜平,2009)。整體而言,

個案教學法係建立在理論學習與實際教學內容的整理,屬教學知識與藝術的結合,並非是一 種制式的教學模組(柯承恩,2009),該教學法所強調即在學生參與以及經驗累積的過程(Bradley, 2005; McCarthy & McCarthy, 2006),學生透過個案教育的過程進行經驗的累積,有助於建立日 後運用所學的經驗橋梁。

國內外成功推動個案教學最具盛名的機構即為美國哈佛大學,該校於19 世紀中期即開始 孕育與發展個案教學的教學模式與個案內容(Andrews, 1953)。哈佛管理學院每年針對具代表 性的企業撰寫個案議題並提供 MBA 學員進行研討,例如 1990 年 IBM 進行一系列的公司轉 型(Applegate, et al., 2005)、IKEA 全球布局策略以及其企業家創業行為(Bartlett & Nanda, 1996)

(6)

5

等。個案教學可運用的領域相當廣泛(王麗雲,1999),舉凡教育改革、公共行政、商業管理、

社會學、政治等領域皆可適用。

個案教學是師生之間藉由仔細精讀經過設計編寫的個案,在課堂中經由不斷問答的互動,

討論該個案的內容,藉此訓練學生思考邏輯、培養聽與講的能力之外,最重要的是藉個案,

讓學生的思考與決策模式更接近實務(司徒達賢,2005)。個案教學雖 90 年代早期即由美國哈 佛大學等頂尖學術研究機構開始發展,然而台灣開始使用個案教學的時間卻相對較晚,王麗 雲(1999)於課程與教學季刊說明個案教學需進行的工作以及個案準備等,其後周淑卿等(2010) 亦針對個案教學法所使用的軟硬體設備進行實務性的探討,指出除課前準備外,個案教學的 教學環境亦須著重於氛圍的塑造。

近年來,我國管理學院大量運用個案教學以彌補傳統講授式教學的不足。事實上,個案 教學無非是一種藝術的展現,學習者透過教師的教學與知識傳遞過程及教師如何融入自身經 驗等都具備具體的教學方法,然而,真正藝術的靈魂在於教師的教學傳遞過程(柯承恩,2009),

從教授、引導到協助同學思考等都屬教學藝術的展現。個案教學教案呈現的方式在於將案例 企業曾經面臨的問題,以片段方式融入個案敘述當中,無論是財務報告或者是經理人口述內 容,透過問題的片段式蒐集與分析的過程刺激學生思考,更有利於講授者針對學生提出的議 題給予評估與解答(Greenhalgh, 2007),甚至藉以提供學生當初企業採用的方法等,讓參與者 能夠再次思考分析過程與內容。尤其,個案教學除強調一般的小組內互動分析外,更著重於 學生參與個案討論的思辨過程(司徒達賢,2015),講授者如何引導學生討論並建立對決策問題 的知識架構是個案教學成功關鍵之一。換句話說,除參與學生課前須進行充分閱讀與理解外,

教師亦需要針對個案內容預先理解與分析,並於課堂中間與學生共同討論與思辨,一方面提 高學生的參與性,另一方面則加強同學思辨的速度與能力。此時教師甚至需要對學生的個人 背景有一定的瞭解,方能善用學生間不同的背景以促進彼此間的討論意願(Desiraju & Gopinath, 2001),如此參與者對於個案或實務議題等的理解方能超越一般書面講授的教學方式。

張奕華(2009)針對校內在職專班學員進行個案教學的研究,透過觀察法、錄影以及從旁觀 達紀錄等方式進行研究,其研究結果發現個案教學法對於學生的學習與吸收有相當的成效,

亦能更容易地讓學生將知識學以致用。張光第(2009)針對教師對學生施以個案教學時之教學 成效進行探討,並說明學生除上課與教師進行互動過程應著重溝通品質外,組內學生間的溝 通亦對個案教學的學習成效有相當的影響。莊德仁(2014)透過實施個案教學與非個案教學班 級進行學習成效比對,研究結果顯示實施個案教學之班級在學習成效具有正向顯著的差異。

雖然上述研究結果皆說明個案教學對學習成效有顯著的影響,然而個案教學並非萬靈藥,

其學習結果和教師教學的方式有著相當的關係與禁忌。個案教學教師於課程進行前須針對個 案內容進行研讀與分析,但是於個案講授過程中甚至引導學生思辨過程中,教師不應有先入 為主的觀念、意見或解決方案(司徒達賢,2015),例如制式的正確解答。蔡瑞煌(2009)針對個 案教學中教師應注意的標準列出下列五項:(1)教師沒有先入為主之意見以及方案;(2)教師引 導各方之意見以及各種可行方案的呈現;(3)教師引導各種可行方案的利弊分析;(4)學習者學 習聆聽各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s)的意見;(5)學習者找出並挑戰各種理論背後的假設。綜合 而言,個案教學法在知識傳授的過程中,教師是擔任知識傳遞的載體、媒介,或者是觸媒,

(7)

6

教師參與整個教學的講授過程,但是不刻意引導學生對於個案內容的想法或是意見,透過學 生獨立思辨的過程,理解更進一步的企業管理知識與運用過程。

雖然「學以致用」是個案教師最希望能從學生身上看到的成果,但常見的是,學生容易 牢記死板理論,無法實際應用,而在真正需要運用的實際場域中,無法將所學發揮最大的效 用(張奕華,2009)。Romiszowski (1991)、Silverman et al. (1992)也提出個案研究教學執行上有 四項限制,使得個案研究教學仍有可改善之空間,包括:(1)個案教學在課堂實踐上的效率不 甚理想,在很短的時間內,往往討論少部份的資料,雖說過程比內容重要,不過內容與過程 適當的平衡仍是有必要的;(2)個案教學有時會使學生更混淆,尤其當科目內容已經很零碎時,

個案教學冗長的故事內容,往往更讓學生抓不到學習的重點與原則;(3)個案往往容易被學習 者過度推論到其他情境中;(4)個案內容與實際的情境仍有段距離,對學習者而言,故事中的 壓力或限制仍不是真實的。胡嘉智、黃湘珺(2013)即在實務專案研討指出個案研究教學只能呈 現出抽象知識體系之嚴謹度,卻無法因此讓學生建構出屬於內化的管理思維與架構,並提出 個案研究教學應強化師生對產學間互動,以消除其隔閡。

綜合上述所言,個案研究在課程的實踐上雖然可以提升學生思辨及團隊合作能力,但由 於個案教學本身的諸多限制,對產學間互動亦顯不足,使得此教學方法仍有改善之空間。從 提升教學成效角度而言,個案教學法於實務環境如何實施,又個案教學法應如何彌補上述可 能遇到的問題強化其教學結果,著實待研究者進行進一步地探討與實踐。

二、 問題導向學習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問題導向學習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是源自一種以醫學臨床案例為上課討論 主要內容的教學方式。醫學院學生在進行一系列的基礎知識以及分類專業知識後,於畢業前 至相關醫院或研究單位進行臨床實習的學習方式,期間透過分類與分組後,每組分別由特定 導師帶領進行實習,並且於實習過程中近距離觀察實務病患從問診、治療甚至開刀等過程,

在實習期間學生也會被要求進行小組的討論,針對特定病患、議題或是想法進行歸納與整理,

必要時亦可向實習導師進行提問與探究,從中汲取相關的知識(徐靜嫻,2013)。許多教育者認 為 PBL 能夠對教育過程帶來相當的助益(Woods, 1997; Biggs, 2000; 洪榮昭,2004),並認為 PBL 有助於學生能力的養成(洪榮昭、林展立,2006),包括:思辨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團體 溝通協調能力、跨領域整合能力,以及資訊搜尋與運用能力等。

PBL 是運用讓學生解決真實實務問題為學習核心的教學方法,藉由教師引導,學生採取 自我導向(self-directed)與同儕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學習動機,主動進行知識建構,

並應用知識解決實務問題及反思學習,培養學生探索問題、解決問題、批判思考、溝通協調、

團隊合作的能力。在教學方式上,PBL 與個案教學法仍存在些許差異,個案教學法著重於學 生自行研讀、問題發掘、以及團隊溝通思辨的過程,個案教學教師扮演的角色並不會給予學 生特定的思考框架,過程需仰賴學生對於企業或產業的認識才能得到深度的討論,而這樣的 討論過程則存在一些缺失(蔡瑞煌,2009)。最明顯的是,當學生缺乏實務工作經驗時,個案討 論的效果將較為有限,這也是美國長春藤名校實施個案教學之成效與台灣 MBA 推動個案教 學成效迥異之關鍵原因,畢竟多數台灣 MBA 學生在實務經驗上都明顯不足,甚至根本沒有 實務經驗。

(8)

7

相反的,PBL 在探究教學的過程中多採用分組討論的模式,由課程同學為分組母體,並 依據學門科系要求不同,由 2-8 人為單位進行分組(徐靜嫻,2013),例如醫學系進行 PBL 時 會採用較精緻的分組方式進行專業類科目的討論與探究。PBL 於進行的過程中,教師會提供 學生一套討論的框架輔助學生進行思考(Delisle, 2003),藉由思考框架的編列與填寫(如表 1 所 示),弭平經驗不足而看不到的弊端。

1 PBL 討論框架

意見/想法 事實條件 學習寓題 行動計畫

目前面對的問題有何 種解決方法?

個案中議題陳述包括 哪些?

欲解決這些議題仍然 需要哪些知識?

構思解決問題所需的 步驟、資料與方法。

資料來源:Delisle, R. (1997). How to use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the classroom. ASCD.

俞雅珊等(2009)針對 PBL 教學方法進行研究,結果發現主題課程的實施讓學生學會運用 問題導向學習法進行探究以增進學習效果;而湯麗君等(2008)針對 PBL 是否可以有效提高學 生學習動機進行研究,研究結果亦發現PBL 的實施有助於刺激學生學習動機與自發性學習等 特性。此外,PBL 除能提高學生學習成效外,亦能促進學生對於所有授課內容的掌握程度,

以及強化學生的「批判思考」、「資料查詢與運用」、「多方面與深入評估個案問題」等能力。

然而,學者提出PBL 仍然存在許多缺失或執行困難之處,Savery (2006)指出 PBL 在教學 實踐上可能因為下列狀況導致未能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這些缺失包括:(1)誤以為 PBL 是 一種教授問題解決的課程設計。PBL 應為學生自行探究與思考的過程,過程中雖然教師也會 參與並給予適時的糾正,但是教師不應於PBL 進行初期即給予既定的思考框架或意見,而影 響學生分析與探討的過程;(2)PBL 所使用問題的本質和類型缺乏研究與發展。PBL 課程中提 供的素材仍然具有許多爭議或是未被深度討論過,學生可能於討論或資料蒐集過程中遇到資 料不足導致無法繼續探討的問題;(3)未能在 PBL 設計、準備以及學習資源上有足夠的投資。

在一般的PBL 課堂上,受限於授課教師僅有一人或是課程經費有限的問題,無法在課堂上擁 有足夠有經驗的引導者(mentor),導致 PBL 教學過程無法全然達到理想的教學環境,影響實 際教學品質。

綜合上述文獻之探討,PBL 教學法雖然能引導學生自行建立學習策略、提升學習動機、

應用知識解決實務問題能力,但由於未能如個案教學般有系統性的從個案資訊的閱讀、個案 中與決策攸關的事實前提的發掘與思辨,到團隊互動並提出決策的整個學習歷程,導致學生 面對自主學習所蒐集而來的資料,缺乏系統性的整合及合適推理,而無法有效提升學生思辨 能力,也降低了學生在面對實務工作時,邏輯思辨能力的不足,也使得PBL 之教學方法仍有 進一步改善之空間。徐靜嫻(2013)便在研究中指出,若要使 PBL 對學習成效有具體的影響,

其案例問題設計應思考如何有效促使學生整合理論與實務。

基於上述講授法、個案教學與PBL 於管理教育實踐上的限制,為使商管科系學生在學習 管理教育上有更大的學習效果,縮小實務間的落差以達成學用配合之目的,本研究提出整合 講授法、個案教學法、PBL 之的教學模式,並通過實際教學場域的實踐以驗證此模式之教學 成效,進而解決管理學院在教學法所遭遇的瓶頸,以提升學生在企業分析之自我導向學習能 力,並強化學生團隊合作與分析、判斷、決策、表達等能力,強化就業競爭力。

(9)

8

參、 研究方法

一、 研究設計

教學方法:在教學方式上,本課程通過自我學習導向、個案撰寫與互動式研討等方式,

使學生強化企業經營與分析的理論、觀念、程序、技巧等,並通過參與個案競賽,提升MBA 學生企業分析與決策的重要意涵及應用。主要的教學流程共分為三個階段:

(一) 先以講授法(lecture method)針對企業診斷相關理論與方法論、產業策略與分析、企業基 本管理分析、企業功能分析、企業營運特性分析,以及服務業經營分析等專題,以講授 與既有個案研討方式使學生具有本課程之基本知識內涵;

(二) 邀請較具創新性或符合當代趨勢之企業主蒞校分享企業經營現況,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由媒合企業與同學,由企業主親自擔任學生的企業導師進行輔導,並由學生運用PBL 的 學習模式,建立自我學習策略並撰寫企業個案;

(三) 以參與期末個案競賽為激勵因子,並以訓練學生個案撰寫、分析與發表的能力,提升學 生企業分析與診斷之能力。

(四) 透過課程後之學生質性訪談,探索整合性商管教育模式的教學成效,並讓教學者可以透 過反思,看見自己教學歷程,並據以建立教學循環回饋系統,以提出完整有效的商管教 育模式。

(五) 作業設計及評量策略:透過自學學習策略擬定、個案撰寫,來具體實踐個案研究與 PBL 的整合,並透過期初企業分析能力測驗及期末企業分析能力測驗,來驗證學生在課程學 習後,在各項管理決策能力之提升成效。

二、 研究架構

本研究旨在探討整合講授法、個案教學法,以及問題導向學習法的整合教學模式,並以 企業經營分析課程的場域實踐,

申請人依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及過往文獻發現,現階段管理學院常用之問題導向學習法與 個案研究法,皆因許多教學執行上的限制,無法完整發揮其效能,導致學生畢業後仍未具能 夠替企業診斷問題之能力,故申請人提出將其多種教學法整合,期望能夠整合各教學法之優 點,進而從理論與實務併進的方式,解構企業經營分析與診斷的理論與實務技巧,搭配選定 之管理功能性主題,讓學生通過自我學習導向與個案研討等方式,使學生強化企業經營與分 析的理論、觀念、程序、技巧等,並通過個案競賽,提升學生團隊合作與分析、判斷、決策、

表達等能力,強化就業競爭力,並提出研究假說:H1:整合個案教學與 PBL 模式有助於提升 學生企業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簡稱管理決策能力,包含問題辨識、原因分析、推理判斷、

決策品質、同儕溝通等能力。本研究架構如下圖1 所示:

(10)

9

1 研究架構 三、 教學實踐場域與對象

本研究的課程規劃為單一性課程,教學實踐之課程為國立宜蘭大學應用經濟與管理學系 經營管理研究所之選修課程「企業分析與診斷」實施。結合計畫的課程主要目的為:(1)使學 生熟悉企業營運分析與診斷的知識與技巧;(2)培養學生在企業分析之自我導向學習能力;(3) 強化學生團隊合作與分析、判斷、決策、表達等能力,強化就業競爭力等。亦即,透過本課 程規劃使MBA 學生藉由自我學習導向、個案撰寫與互動式研討等方式,強化企業經營與分析 的理論、觀念、程序、技巧等,並經由期末個案競賽與選拔成績優異隊伍參與校外個案競賽

1,提升學生對於企業分析與決策的重要意涵之觀念及其應用能力。

本研究搭配課程為「企業分析與診斷」,培育的核心能力在於學生的管理決策能力。為達 研究目的,本教學實踐過程共分為三個階段:(1)實務與理論並進的教學方式,透過學術理論 之講授、個案教學法以及問題導向教學法等進行教學,強化學生對於企業診斷相關理論與方 法論、產業策略與分析、企業基本管理分析、企業功能分析、企業營運特性分析,以及服務 業經營分析等專題的瞭解,使學生具有本課程之基本知識內涵;(2)邀請較具創新性或符合當 代趨勢之企業主蒞校分享企業經營現況,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並媒合企業與同學,由企業 主親自擔任學生的企業導師進行輔導,並由學生運用PBL 的學習模式,建立自我學習策略並 同時進行企業分析個案的撰寫;(3)期末舉辦個案競賽,並邀請個案企業主與校內管理專業教 師共同擔任評審,藉由實際競賽的過程進一步強化學生個案撰寫、分析與發表的能力,提升 學生企業分析與診斷之能力。

本教學實踐課程之學生來源多以經營管理研究所的學生(MBA)為主,僅一位為外文所全 球商務溝通組的研究生,多數學生皆具有企業管理相關基礎知識,然在整合性的分析與問題 診斷的能力上仍多有不足,對實務的理解也十分陌生。然管理決策能力較屬內隱性(tacit)知識 與能力,卻是 MBA 學生進入企業必備的職能之一,此能力亦需建立在具備基本管理知識之 上,故以學生學習經驗與先備特質而言,適合本教學實踐方法之研究對象。

四、 資料處理與分析工具

本研究採取課堂講授法、問題導向學習法,以及互動式個案教學三種教學方法的整合,

1 原計畫擬參加以已由中國福州大學舉辦多年之「海峽兩案 MBA 案例大賽」,因爆發 Covid-19 疫情,該競賽

與國內相關競賽均停辦或延期,故將計畫內容改為校內競賽。

H1 個案教學與 PBL

整合教學模式

管理決策能力

 問題辨識

 原因分析

 推理判斷

 決策品質

 同儕溝通

(11)

10

搭配期末的個案競賽,基於具信、效度的學習前、後測與參與學生的質性訪談,探索整合性 的商管教育模式的教學成效。本研究採用四項檢核工具進行整體課程的檢核標準,包括:PBL 小組成績互評表、PBL 檢核表、問題解決能力評估表,以及課後質性訪談,以確保在研究計 畫執行過程中能有效獲致內部效度,並驗證進行整體教學模式的效果。說明如下:

(一) 管理決策能力評核表(如表 2):在學期初與學期末通過相同個案與獨立的期初與期末的 批閱檢核,以驗證學生在管理決策五大能力內涵的前後差異性,也對教學成效建立控制 性因素,作為後續假說檢定(H1:整合管理教學模式有助於提升學生企業問題分析與解決 能力)之驗證。

(二) 學習自我效能評量表(如附件一):發展與建立問題解決能力評估表,在學生進入課程初 期變進行前測,並於學期結束後進行後測,以驗證本研究所提出之整合教學模式是否對 學生學習成效有顯著之效,亦可與管理決策能力檢核結果進行交叉驗證。

(三) PBL 小組成績互評表(如表 3):在分組確立真實管理問題、企業資料收集與訪談過程 中,運用此互評表,瞭解每位學生投入學習的程度,瞭解學生投入學習的程度對學習成 效的影響。此結果可進一步檢定在同儕互評之表現與學習成就(前述管理決策能力評核 與學習自我效能認知)之相關性。

(四) PBL 問題檢核表(如表 4):此表作為教師能否有效引導學生進行 PBL 的討論,此為發 展好的個案的重要步驟之一,藉此評估表,瞭解學生對於教師引導的表現,也對本研究 計畫建立控制性因素,作為PBL 階段的實施成效評估。

(五) 課後質性訪談:為更深入了解學生對本課程實施的實際感受,為避免學生有社會期待或 成績上的壓力,本研究刻意選擇參與本次課程之碩二畢業生,並於該生已取得畢業學位 後再邀請他們回校進行訪談,且該訪談之進行由本研究之助理擔任訪談者,以降低學生 受訪的壓力。本階段旨在藉由質性訪談,瞭解學生對本教學模式於操作過程之建議,藉 以提出本教學模式或操作流程之修正。訪談大綱如下:

(1) 就你個人的觀點,個案教學對於你在管理能力提升上,具體的效益有哪些?

(2) 就你個人的觀點,PBL 教學方式(藉由同儕討論、自行擬定學習策略,並提出學習成 果與回饋)對於你在管理能力提升上,具體的效益有哪些?

(3) 結合 PBL 與個案教學(亦即學習個案撰寫的技巧,然後藉由同儕討論、以企業為對 象,提出一個具有學習意涵的個案決策點,自行擬定學習策例如期末個案競賽略,

學習企業如何解決該決策點的方法,以發展個案,並提出學習成果與回饋)的教學模 式對你個人管理能力學習成效上的助益為何?

(4) 若將管理能力分為「問題辨識」、「原因分析」、「推理判斷」、「決策品質」、「同儕溝 通」等五項能力,你覺得結合PBL 與個案教學的教學模式分別對學生提升上述能力 的助益是什麼?

(5) 請針對上述教學模式,提出你的改善建議。

(12)

11

2 管理決策能力評核表

向度/標準 未符合(0-3) 符合(4-7) 可做模範(8-10) 問題辨識 未辨識出有意義的問

辨識出有意義的問題,

但非最優關的問題

找出有意義且最優關的 問題

肇因分析 未能有分析架構與分 析過程

能提出具體的分析架 構,並能找出部分肇因

能有架構地問題原因構 面展開,並清楚指出問 題的肇因

推理判斷 沒有找出可行方案 找到1-2 個可行方案 找出3 個以上備選方案

方案質量 沒有可行或合理解決 方案

找出可行但不合理的 解決方案

找出可行又合理的解決 方案

註:各項目評量尺規為1-10 分

3 PBL 小組成員互評表

評分項目 非常好 很好 普通 不太好 非常不好 1.有提供了點子或事實

2.有提出了一些學習議題

3.有使用各種資源來幫助整組研究或 解決問題

4.有認真深入思考問題 5.有幫助了新資訊

6.有幫助小組規劃解決問題 7.整體表現

組員姓名 各評分項目得分 加總

總分 理由或證據

1 2 3 4 5 6 7

(13)

12

4 PBL 檢核表

評分項目

非常好 很好 普通 不太好 非常不好

1. 能整合課程的知識與技能

2. 具有引人注意(關心)之真實性問題情境 3. 符合學生程度

4. 能與學習者的生活經驗相結合 5. 能引起學習者的學習動機與興趣 6. 具複雜及開放(open-ended)性質 7. 有助於培養合作與高層思考的技能

8. 能有效引導學生探究問題(可配合學習目標將問題分段,引導 學習者逐步達成)

9. 可提升蒐集各項資訊的能力

10. 能提供回饋,促進學習者監控和反思 資料來源:徐靜嫻(2013)

肆、 研究結果

一、 教學實踐歷程

本研究實施程序共分四大步驟,其中各步驟下則存在各階段實施之細節,詳述如後:

步驟一:期初測驗與課程講授。此階段著重於課程的講授,實施細節包括:期初企業分析能 力測驗、課程進行、文獻選讀講授與探討,以及PBL 個案教學方法論等。本階段著 重於基礎知識的教學,包括一般企業管理知識、學術文獻探討以及PBL 與個案教學 之方法論等的講授,並且於期初進行修課同學的企業分析能力測驗,以利期末進行 測驗與比較實施差異。

步驟二:企業媒合與實務探討。此階段著重於實務環境的引導與探討,其內容包括:個案研 討與個案撰寫教學、PBL 自我學習策略實踐、個案研討與試教,以及個案優化與綜 合討論等,透過此一階段與EMBA 合作撰寫個案的過程導入 PBL 問題分析框架等,

促進學生對於實務環境的認識,並且培養其對於實務環境的觀察能力等。

步驟三:競賽階段。本階段以個案發表與競賽模式強化學生團隊合作、分析、判斷、決策、

(14)

13

表達等能力,強化就業競爭力。

步驟四:期末成效檢核。此階段著重於學生一學期學習績效的考評,期考評內容包括:個案 發表與分組競賽、期末企業分析能力測驗、PBL 檢核、學習自我效能評量,以及學 習滿意度評析等,藉以在企業分析與診斷課程結束前掌握學生對於課程內容掌握程 度、個案分析能力以及PBL 檢視能力的成長性。

步驟五:課後質性訪談。本階段旨在深入了解學生對本課程實施的實際感受,並瞭解學生對 本教學模式於操作過程之建議,藉以提出教學的省思與反饋。

茲將本研究實施流程如圖2,並將研究歷程照片記錄呈現如圖 2。

2 研究實施流程圖

計畫開始

期初能力測驗

課程開始

管理知識講授

企業媒合

PBL 與個案教學

個案教學體驗

PBL 自我學習

個案研討

個案優化

期末學習成效檢核

個案發表與

分組競賽 期末企業分析 能力測驗

模式建構

PBL 檢核 學習滿意度

研究假說檢定

建立教學循環 回饋系統 教學歷程反思

與參加學生的 質性訪談

學習滿 意度

個案競賽 表現

企業分析能 力測驗

PBL 檢核

計畫結束

(15)

14

期初能力測驗

3 教學設計階段 1:期初管理決策能力測驗(個案分析) 企業媒合(飛象公司、狼窩網紅公司、五百戶公司)

飛象公司總經理分享 狼窩網紅總經理分享

五百戶總經理分享 狼窩網紅總經理分享

4 教學設計階段 2:企業簡報與媒合(選擇個案企業與企業導師)

(16)

15

個案研討與試教

飛象個案研討 飛象個案研討

狼窩網紅個案研討 狼窩網紅個案研討

五百戶個案研討 五百戶個案研討

5 教學設計階段 3:企業問題擬定、個案資料收集與訪問

(17)

16

個案競賽

個案競賽評審提問與指導 個案競賽評審提問與指導

個案競賽-五百戶公司個案報告 個案競賽-評審提問(五百戶公司個案)

個案競賽-飛象公司個案報告 個案競賽-評審提問(飛象公司個案)

(18)

17

個案競賽-狼窩網紅公司個案報告 個案競賽-評審提問(狼窩網紅公司個案)

個案競賽-評審評分 個案競賽-評審提問與指導 6 教學設計階段 4:個案競賽

後測

7 教學設計階段 5:期末管理決策能力測驗(個案分析)

(19)

18

二、 管理決策能力學習成效檢核

本研究採用美國哈佛大學發展之企業政策個案-「韓邦公司」(Professor Hugo E. R.

Uyterhoeven 指導下完成,現由張弘昌譯為中文),在課程第 1 週與第 18 週進行學生管理決策 能力的檢測,以相同個案、相同問題,但學期中不討論與檢討該個案之內容,以時間性沖淡 對個案內容熟悉度,並縮短期末的應試時間(期末以 2/3 的檢測時間),以提升實驗設計的內部 效度,並針對學生應答試卷,依據前述表2 之「管理決策能力評估表」,評量學生在「問題辨 識」、「肇因分析」、「推理判斷」、「方案質量」的表現。為提高評量信度,學生考卷經兩位管 理專長之專任教師分開評定,若有不同看法時採共同討論方式評定學生成績。茲將前後測的 評量成績表列如表5,並說明如後。

5 管理決策能力期初與期末測驗成績 管理決策

能力構面

期初測驗 期末測驗

未符合 (0-3)

符合 (4-7)

可做模範 (8-10)

平均 分數

未符合 (0-3)

符合 (4-7)

可做模範 (8-10)

平均 分數 問題辨識 5 8 0 4.08 0 4 9 8.00 肇因分析 9 4 0 3.15 0 9 4 5.92 推理判斷 13 0 0 1.77 4 9 0 4.77 方案質量 4 9 0 3.77 0 9 4 6.69 N=13

在期初測驗中,教師先針對所選個案進行整體分析,整理出完整的問題點(問題辨識)、造 成該問題的可能原因(肇因分析)、從個案可能線索中推理最可能造成個案企業各問題的原因 與理由(推理判斷)、提出解決的方法(方案質量),並針對學生期初的測驗卷,依據「管理決策 能力評估表」進行批改。前測結果中,在「問題辨識」上,13 位參與課程的學生中有 5 位同 學無法辨識超過 30%的問題,有 8 位同學可以辨識出 40-70%的個案問題。平均而言,13 位 同學在期初前測中,問題辨識能力的平均分數為4.08 分,依據同樣的能力檢核方式,「肇因分 析」、「推理判斷」、「方案質量」的整體平均分數分別為3.15、1.77、3.77 分。結果顯示學生較 難正確且具體地推論出造成某特定個案問題的原因,檢視學生回卷狀況,以缺乏推論的情形 最多,其次為邏輯性不強。

在期末測驗中,同學們藉由課程的訓練,能運用企業管理的整體分析架構,從企業策略 的前提(環境、條件、目標)、經營策略的選擇(策略形態展開)、企業經營的執行(包含生產、行 銷、人力資源、研發、財務、資訊等功能性政策,以及組織結構分工、分配、指揮、協調等),

乃至於經營績效的展開,進行個案的拆解,在期末個案分析中,可辨識出約80%的個案問題,

在問題辨識能力上有明顯的提升。此外,對於肇因分析、推力判斷、方案質量上亦有顯著提 升,平均分數分別達5.92、4.77、6.69 分。

表 6 說明了所有學生在期初與期末個案分析中,在各管理決策能力構面上的能力提升狀

(20)

19

況。在問題辨識能力上,有10 位學生提升了 3-4 個級分(滿分 10 級分),有 3 位學生提升 5-6 級分。在肇因分析與推理判斷能力上,7 位同學提升了 1-2 級分,4 位同學提升 3-4 級分,2 位同學提升了5-6 級分。在方案質量上,4 位同學提升了 1-2 級分,8 位同學提升 3-4 級分,

1 位同學提升 5-6 級分。

6 管理決策能力期初與期末成績差異分析

期末-期初

負值 0 1-2 3-4 5-6 7-8 9 以上

問題辨識 0 0 0 10 3 0 0

肇因分析 0 0 7 4 2 0 0

推理判斷 0 0 7 4 2 0 0

方案質量 0 0 4 8 1 0 0

N=13

三、課程實施前後,學生管理決策能力學習自我效能評量及差異分析

除以測驗方式客觀地衡量學生學習成就外,Murdock 與 Anderman(2006)對於學生對於 完成學習目標的期望提出代表性理論為學習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此理論為 Bandura (1997) 運用社會認知理論所提出的觀點,意指個體對自己學習、發展技能或精熟材料之能力信念 Bandura (1997),亦即學生對於有能力完成學習任務和達成學習目標能利的程度或強度。

Zimmerman (1994)便認為學生的自我效能信念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責任感。準此,本研究將運 用學習自我效能的量表,於課程實施第一週及最後一週,請所有參與課程之學生進行管理決 策學習效能自我評量(如附件一)。圖2 為學期初與學期末學生學習自我效能評量分數之差異。

從直條圖中可以看出,在各管理決策能力構面上,學生自我學習效能評量均有提升。

0.0000 0.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3.5000 4.0000 4.5000

學習自我效能評量前後測比較

前測 後測

(21)

20

2 學習自我效能評量前後測差異分析

本研究進一步檢定在課程實施前後,學生對管理決策能力之學習自我效能認知是否有顯 著提升。藉由獨立樣本T 檢定分析(如表 7),研究結果顯示在管理決策能力的各項能力構面 上,包含問題辨識、肇因分析、推理判斷、方案質量,以及整體管理決策能力上,學生在期 末的學習自我效能之認知能力均顯著高於學期初的學習自我效能認知,亦表示本教學模式對 於學生在各項管理決策能力的提升上均具有顯著的教學成效。

7 學生管理決策能力自我評量差異分析

前後測 平均數 標準差

問題辨識

前測 3.0256 0.83291 後測 3.8462 0.76516

T 值=-2.616 P-value=0.015*

原因分析

前測 2.9487 0.59076 後測 3.9487 0.54171

T 值=-4.498 P-value=0.000***

推理判斷

前測 2.2308 0.69568 後測 3.3846 0.79461

T 值=-3.939 P-value=0.001**

方案質量

前測 2.6538 0.68874 後測 3.8077 0.72280

T 值=-4.167 P-value=0.000***

同儕溝通

前測 3.1923 0.63043 後測 4.0385 0.74194

T 值=-3.134 P-value=0.005**

管理決策能力 (整體)

前測 2.8462 0.80064 後測 3.6923 1.03155

T 值=-2.336 P-value=0.028*

(22)

21

四、課程實施後,學生質性訪談結果

為深入了解學生對本課程實施的實際感受,本研究藉由4 位管理研究所應屆畢業生的 質性訪談,選擇學生畢業後請研究助理(碩一研究生)在學生無壓力下,以前述五個訪談大 綱進行訪談,以期充分瞭解學生對本教學模式於操作過程之建議,藉以提出教學的省思與 反饋。訪談逐字稿整理於附件三,並針對各訪談主題摘要重要的質性訪談內容如下。

(一) 就你個人的觀點,個案教學對於你在管理能力提升上,具體的效益有哪些?

受訪者 訪談內容整理

朱同學

以往都是從書中直接透過個章節重點,了解到一個問題的解決方式,而書中 不一定會提出相關案例,且各個理論或解決方式,在書中是分開,較無關聯 的。但如果以個案教學,卻能夠讓我們重新審視各個理論或解決方式的內涵、

最適合運用的時機,並且可以將所有學到的知識,合併運用來解決問題….

王同學

如果不去透過個案研究或上課教學的方式去吸收,要怎麼樣去做一樣個案學 習的時候,其實你不會有很明顯的感覺,就是說我應該怎樣想,我應該那樣 做,我事情該做什麼事,其實你不會知道,但透過上課的方式他去點這些Point,

讓你去注意到這些點,我覺得其實還算不錯的….

我們這次的主題,是用策略地圖再加上商業九宮格的模式,那我們就首先在 訪談大綱上就針對在商業九宮格裡面的每個環節,他可能會出現的問題,那 是如何構成這些每一格的環節的內容,來進行問題的設計,還有依據這家公 司以及這個策略主題,那我們去針對於他的資料進行蒐集,那這些我是覺得 瞭解如何將實際的公司對應到理論的架構上是對我來說助益是最大的…

李同學

在於管理理論及工具的運用上有很大的助益,過去從課堂上或從書中得到相 關的管理知識,但多數時候是獲得知識後卻不知道該如何運用,或是使用的 時機並不恰當,這表示理解的不夠徹底。而透過個案教學,能夠讓我們實際去 運用這些理論及工具,並重新審視過去所學的是否正確,是否有真正了解其 中的內涵,最後再套用進個案去分析後,對於這些理論及工具就能夠有更深 刻的理解以及實際的操作經驗。

高同學

主要是對於管理理論架構上的運用與判斷上,以及在面對企業的實務問題上 的思考深度與廣度都有較顯著的提升….

藉由訪談得知,個案教學對學生學習的效益包含有:(1)可以協助學生重新審視各個理 論或解決方式的內涵,瞭解最適合運用的時機;(2)可以將所有學到的知識,合併運用來解 決問題;(3)使學生在面對企業實務問題時,知道該怎樣想、該怎麼做;(4)瞭解如何將實際 的公司對應到各理論的架構上;(5)瞭解管理理論及工具在實務上的運用方式;(6)提升學生 對管理理論架構上的運用與判斷。

(23)

22

(二) 就你個人的觀點,PBL 教學方式(藉由同儕討論、自行擬定學習策略,並提出學習成果與 回饋)對於你在管理能力提升上,具體的效益有哪些?

受訪者 訪談內容整理

朱同學

有一個問題,問題點的判斷來說,其實大家都有不同的意見,也比較發散,

思維比較發散,所以一開始的時候其實大家是比較沒有一個統一的觀念...

這個過程當中,就不斷的在刺激你在邏輯推理上面的能力以及原因分析的能 力,所以這幾點我認為是PBL 教學方式所帶給我的一些管理能力上提升….

王同學

在 PBL 個案中,我面對個案所產生的問題,會促使我有更大的動機去尋找 問題的答案,並從中了解到問題解決方式適用的時機,從而在未來面對管理 問題時,更加知道如何去處理。其中業者擔任導師的方式很不錯,讓我們知 道產業訣竅,也比較知道怎麼找問題跟答案

李同學

PBL 是讓學生自行提出問題,並且和自己去尋找答案。我認為這樣能夠激發 學生主動學習的慾望,對於自己的疑問,透過自身的能力努力去找尋任何可 能的答案,並且在問題辨識的能力上面會有很大的幫助…

高同學

此次 PBL 的教學方式讓我在面對年齡層差異甚大的團隊領導中得到了許多 寶貴的經驗,同時也提前認識到自身在領導背景學科各自不同的組員時,並 沒有像過去領導背景學科相似的團隊一樣能即時做出適當調整的不足之處,

這是我還需要加強的,也是我從中得到的具體效益。….

歸納訪談結果,受訪學生認知到PBL 在教學上效益包含:(1)可以讓學生從原本發散的 思維,不斷地刺激邏輯推理上與原因分析的能力;(2)促使學生有更大的動機去尋找問題的 答案、了解問題解決方式與適用時機;(3)業者擔任導師有助於讓學生們瞭解產業訣竅,也 比較知道怎麼找問題跟答案;(4)能夠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慾望,對於自己的疑問,透過自 身的能力與努力,去找尋任何可能的答案;(5)PBL 所形塑的同儕互動,可以讓學生提前認 識到在面對學習背景與能力不同的同儕時,做出適當調整。

(24)

23

(三) 結合 PBL 與個案教學(亦即學習個案撰寫的技巧,然後藉由同儕討論、以企業為對象,

提出一個具有學習意涵的個案決策點,自行擬定學習策例如期末個案競賽略,學習企業 如何解決該決策點的方法,以發展個案,並提出學習成果與回饋)的教學模式對你個人管 理能力學習成效上的助益為何?

受訪者 訪談內容整理

朱同學

一樣透過PBL 的方式,其實去發現這家企業的問題,為什麼會這樣問題呢,

那這些問題是來自於哪裡,那該如何解決,解決可能要透過個案的訪談嘛,

那因此我必須擬定訪談的一些問題,還有主題的設定,那我應該要問哪些問 題,並且進行什麼樣的資料收集,是他公司資料還是產業現況資料等等,這 些東西都在這 PBL 加上個案教學模式中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對我的推理判 斷及原因分析、問題辨識能力一樣有很好的程度提升。….

王同學

PBL 的(結合)個案,能讓我們在審視個案時,由第三者學生的視角,切換到 第一人稱的公司高層管理人員的視角,同時讓我們意識到,我們不再是只聽 取答案的學生,而是要去尋找答案的管理者….讓我們更貼近實務上的問題解 決方式,而非出社會後,滿腹經綸卻不知如何活用我們學習到的知識

李同學

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像一般課程要做的報告那樣,而是要替一個真實的企業 去做診斷分析,自己提出的問題,與同儕討論並去搜集資料,合力得出可能 的解決方案,過程中,能夠學著找出問題點,與同儕溝通、分工,以及透過 搜集的資料及深入分析,利用邏輯推理,得出答案。這樣的學習成效與經驗,

對於出社會後,我認為會很有幫助,不管從事的工作為何,免不了在工作的 過程中會發現一些問題,或是要與同事合作完成某件事,這時,上述的經驗 就能夠幫助我們…

高同學

在兩種教學方式(結合)給我的最大助益是因為團隊成員的差異性迫使我必須 不斷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來與團隊成員做溝通,因此讓我的團隊溝通能力提升 了不少…..

個案教學與PBL 的結合對學生學習所產生的效益包含有:(1)由 PBL 去發現這家企業 的問題,再藉由個案撰寫與教學瞭解問題來源與解決方式;(2)可以主動的進行主題的設定,

並自行去收集企業與產業資料;(3)PBL 結合個案教學模式可以提升推理判斷、原因分析,

以及問題辨識能力;(4)讓學生由第三者的視角切換到第一人稱,不再是只聽取答案的學生,

而是要去尋找答案的管理者;(5)讓學生成為替一個真實的企業去做診斷分析,並自行提出 問題,與同儕討論並去搜集資料,合力得出可能的解決方案;(6)可以在團隊成員高差異性 下,學會團隊溝通能力。

(25)

24

(四) 若將管理能力分為「問題辨識」、「原因分析」、「推理判斷」、「決策品質」、「同儕溝通」

等五項能力,你覺得結合 PBL 與個案教學的教學模式分別對學生提升上述能力的助益 是什麼?

受訪者 訪談內容整理

朱同學

關於問題辨識的部分就是…..我們更容易去發掘一些在業界中存在的問題,這是 一個比較顯著的提升在問題辨識的方面….;在原因分析的部分…透過 PBL 以及 個案教學方式其實可以刺激我們這些學生對於原因的分析啊,畢竟日常生活中 沒接觸,那這門課是比較嚴謹的,而且比較需要大量的動腦的時候其實你對於 原因分析,你會有一個比較具有邏輯性的一個判斷及分析,並且你會盡量去找 出原因

王同學

最主要提升的是「問題辨識」、「推理判斷」及「同儕溝通」三方面,PBL 讓我 們對於個案進行初步的問題辨識….在推理判斷與同儕溝通,則是團隊合作時,

必要的催化劑還有潤滑劑,它可以讓團隊合作上更為順暢,並帶領所有人得到 最終的答案。而針對原因分析與決策品質這兩者,我則認為若學生在基礎知識 不夠豐富的話,很難完美的達到,這兩項能力是需要老師協助,才可以讓學生 融會貫通的

李同學

我覺得在「問題辨識」上,因為透過蒐集個案相關資料後,可以重新審視問題,

修正問題或提出不同的問題,進而增加問題辨識的能力…在「推理判斷」上,與 同儕間討論的過程中,能讓彼此邏輯推理較不嚴謹的地方得到改善…,整個企 業診斷的過程中,不斷重複這樣的循環,讓彼此的推理判斷上更具邏輯性及正 確性…在「同儕溝通」上,因為是與同儕分組一起進行,所以學習及進行企業診 斷的過程是必須不斷的去溝通,讓彼此的想法相互激盪,並且學著去傾聽、理 解其他人的想法,以及學著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其他人能夠清楚得瞭解。

高同學

在「問題辨識」上可以藉由同儕的不同角度來提高他們自己對於問題的辨識能 力。在「原因分析」上可以藉由與同儕的討論,來提高自己對於問題起因的剖析 能力,因為大家的觀點可能都各不相同,互相討論的時候,對於剖析能力是有 提升的。在「推理判斷」上可以藉由與同儕的討論中來驗證自身所提出解決辦 法中所有問題答案的可行性到底是有多好,逐一地去檢視它。在「決策品質」上 可以藉由與同儕的討論中來完善解決辦法的品質….

藉由訪談結果,在管理決策能力的五個能力構面上,同學們較具有共識的是在問題辨 識、推理判斷同儕溝通三個能力的提升上,主要的觀點在於可藉由大家不同的觀點來達到 同儕彼此間的學習。此結果亦可發現,同儕討論對缺乏實務經驗的學生而言是有極高的重 要性。

(26)

25

(五) 請針對上述教學模式,提出你的改善建議。

受訪者 訪談內容整理

朱同學

我個人覺得整個課堂老師授課內容都非常的優秀、精闢,那這些都非常值得 我們學習,只是比較可惜的地方也比較困擾的地方是節奏有時候太緊湊,就 可能今天知道要幹嘛,下禮拜就要弄出來,可能老師比較偏業界的一個態度 來去教導我們學生吧,那只是我們需要學習的…最好是希望在學期第一到三 節課的時候,就已經先把組分好了,並且在第三節課左右的時候就可以由業 師讓我們知道,我們之後要做的是哪一家公司,以及我們可以有個是先的一 個瞭解,避免說學期中才知道…

王同學

PBL 教學模式下,是需要學生原本就須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才可以讓學生 更為融入 PBL 個案之中,否則將會變成瞎子摸象,看很久個案卻不知所以 然。因此建議還是針對 PBL 設立一道門檻,若學生一開始就跨不過的話,

則盡量避免其直接進行 PBL 個案參與,不然無論老師端或學生端,都會較 為辛苦。

李同學

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必須擁有一定的管理知識,即便理解的不夠徹底,

但至少有一定的基礎,因此我建議應該設定一下門檻,例如先修課程,必須 修過哪一堂課,才能修這堂課,這樣對於老師教學的效率上,以及學生的吸 收上都會有幫助。另外一點是與同儕的分組,我認為可以試著不要讓彼此熟 識的同學在一組,讓他們跳脫舒適圈,學著與較不熟識的同學討論、溝通、

合力完成個案診斷,除了訓練溝通能力,也能避免各組間能力分配不平均的 問題。

高同學

千萬千萬要讓各組的成員能力分組是平均,而不是說某一組都是比較優秀的 組在一組,有些背景差異甚大的在一組,像這次的話,我的組別他們的能力 就非常的不平均,與其它的兩組相比來說。也讓同學盡量避免停留在固定的 舒適圈中只與認識熟悉的同學組隊,這樣才能促使同學在過程中去將上述兩 種教學模式的功效發揮到最大。

對於課程實施的建議上,受訪同學們大多高度認同此整合三種教學方法的教學模式,

但也提出諸多建議,包括:(1)由於課程時間有限而顯得課程節奏過於緊湊,同學們學習任 務頗重之現象;(2)建議 PBL 課程的實施由於著重學生自主性的學習,故應對修課同學建議 選修門檻,避免大家基本知識上的差異影響教學與學習效率;(3)在學生分組上,建議不要 讓彼此熟識的同學在一組,要讓他們跳脫舒適圈,學著與較不熟識的同學一同討論、溝通、

合力完成個案診斷,除了訓練溝通能力,也能避免各組間能力分配不平均的問題。

(27)

26

伍、 結論與建議

一、 研究結論

管理知識、管理技巧、管理態度是管理學院學生都應具備的三大核心能力,這些具體將 反映在學生能於畢業投入職場後的競爭力。一直以來,國內外管理學界均不斷提出教學方法 的改良,期使更能達到學以致用、學用配合,提升學生職場競爭力。為達培育目標,講授法 (lecture)、個案教學(case method)、問題導向學習法(PBL)是常被運用的管理教育常用之教學方 法,卻各有侷限性。

講授法較能結構化進行知識傳授,教師也較能配合教材內容,掌握教學進度,但對管理 知識的學習上,管理是入世應用之學,應更強調實務的觀察與實際接觸,傳統的講授法不易 使學生理解管理知識的運用方式,學生較難體悟管理知識的精隨,所學內涵也不易實際應用 於實務場域之中,學者 Van de Ven (2007)便指出如此教學方法對於管理學院學生而言往往導 致其到企業工作時產生嚴重的產學落差。

個案教學可讓學生融入個案的情境中,自行揣摩個案角色,並摘要出個案中重要的事實 前提,以利問題之解讀與分析,再藉由師生之間的互動與討論,將理論與實務配合,也較能 引導學生學習與激發新的觀念與創意,但當學生管理知識薄弱或實務經驗不足時,個案研讀 的動機將顯得低落與個案討論能力也較低,且在現實商業世界中,無人能提供資訊完整的個 案,管理者必須針對特定管理決策議題,瞭解如何學會觀察、收集資訊,並從自我收集的資 訊中進行各項資料的研判、推理、進而提出最適當的決策。

而PBL 教學法係以學生解決真實實務問題為學習核心的教學方法,藉由教師引導,學生 採取自我導向(self-directed)與同儕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學習動機,主動進行知識建 構,並應用知識解決實務問題及反思學習,培養學生探索問題、解決問題、批判思考、溝通 協調、團隊合作的能力。但PBL 課程中提供的素材仍然具有許多爭議或是未被深度討論過,

學生可能於討論或資料蒐集過程中遇到資料不足導致無法繼續探討的問題。此外,有經驗的 引導者(mentor)對於 PBL 教學成功有著關鍵影響,然而回到真實的教學現場,受限於教學資 源或教師的實務經驗的不足,常導致管理學院在推動PBL 教學過程時,難以擁有理想的教學 環境而影響實際教學品質。

在管理學系學生的核心能力中,學生應具備在現實商業世界中,瞭解如何針對特定管理 決策議題收集攸關資訊,並能從自我收集的資訊中進行各項資料的研判、推理、進而提出最 適決策的能力,吾人稱之為「管理決策能力」,亦為本研究實踐課程-企業分析與診斷之培育目 標。藉由多年與實務界互動的瞭解,此管理決策能力體現在以下六個能力上,包括:(1)瞭解 將來在實務場域中,會遇到哪些真實性的問題(問題辨識能力) ? (2)欲了解這樣的問題還需要 知道哪些知識(確立學習主題的能力)?(3)該收集哪些資料、資料收集方法、學習方式(確立學 習資源與策略的能力)?(4)該問題應如何思辨與解決(肇因分析、推理判斷、方案決策能力)?

(5)解決問題過程中,如何進行團隊組建?如何分工?如何進行團隊協同合作(溝通與領導能 力)?(6)分析結果與決策如何呈現,以獲得相關利害關係人的支持(表達能力)。準此,本研究 將管理決策能力展開為問題辨識能力、肇因分析能力、推理判斷能力、構思決策的質量、同

(28)

27

儕溝通能力等五個能力構面。

為有效達到培育目標,也基於上述講授法、個案教學與PBL 於管理教育實踐上的限制,

為使商管科系學生在提升管理決策能力上有更大的學習效果,縮小實務間的落差以達成學用 配合之目的,本研究提出整合講授法、個案教學法、PBL 之的教學模式,並通過實際教學場 域的實踐以驗證此模式之教學成效,進而解決管理學院在教學法所遭遇的瓶頸,以提升學生 在企業分析之自我導向學習能力,並強化學生團隊合作與分析、判斷、決策、表達等能力,

強化就業競爭力。藉由多階段的教學設計與場域實踐,不論在客觀上的期初期末個案分析測 驗上,或主觀性的學生學習自我效能評估上,研究結果均顯示本研究所提出之整合式教學模 式具有顯著的教學成效,從學生課後的訪談上也相當肯定本教學模式之效益,但也指出在單 學期僅18 週的時間內,多階段的課程規劃可能使課程安排較為緊湊,學生較顯慌亂,或同儕 分組的均質化等教學上的建議。

二、 教學實務上的建議

各種教學方法都各有優點,也有侷限之處。在商管教育中,有些科目較傾向操作性與技 巧性,著重學生對知識內涵的熟稔度,例如會計、統計,屬於外顯知識比例較高的科目;有 些科目則著重學生對企業議題的分析、判斷、決策,屬於內隱知識比例較重的科目,例如財 報分析、五管、策略、企業診斷等,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上,應依據知識內涵差異性而採取 適切的教學方法,避免都以同一模式,或教師所擅長或習慣的教學方式進行知識性質迥異科 目之教學。藉由本研究之實證結果,以講授法先提供課程的必備知識,再藉由PBL 設定一個 廣泛抽象的主題,提供學生引導的資源(例如企業導師或較具經驗的教學助理),創造學生自我 學習的機會與期許,並以企業個案發展與競賽發表等學習任務的設計,以收斂學習成果並以 多元方式檢視學習成效,對內隱知識比例較高的商管科目教育具有頗佳的教學效果,規範性。

藉由本研究對相關教學方法的回顧與自身教學經驗的省思,為克服單一教學方法之侷限 性,教師可依據課程之培育目標與知識屬性,整合多種教學方式以獲得具更好的教學效果,

然宜注意學期時間的有限性避免觸及過多的教學內容,並隨時觀察學生對各種教學方法的反 饋,在可行範圍內,及時修正教學內涵與教學方法。此外,除EMBA 班外,台灣管理教育的 對象多為缺乏工作經驗的年輕學生,對組織運作、經營邏輯、策略思維等觀念均十分薄弱,

若逕以坊間一般國內外教科書之內涵進行教授,往往因學生實務理解的不足而產生學習動機 的低落,甚至以記憶背誦的方式來取代本應著重思辨能力的管理知識。

因此,教師在管理教育的教學方法上,可儘量採取情境式的教學設計,例如個案教學與 PBL;在教學資源上,可多藉由業師擔任企業導師的方式,研究過程中發現,學生面對企業主 時都表現出較高的學習熱忱,此符合Murdock & Anderman(2006)的主張,認為要培養學生 對某一特定學習任務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教師可提供在某一特定任務上成功的楷模,而企 業主通常都可被學生視為在企業經營上的學習對象;在學習任務上,可強調更有意義且具多 樣性的學習產出;在教學評量上,可採用更多元的評量方法,例如學習活動(如競賽)評量、同 儕互評,以及自我參照標準的評量模式,從本研究結果發現,如此的教學設計可在學生學習 動機普遍性低落的現今教學環境中,獲得不錯的教學成效。除此之外,本研究過程也發現,

過往老師都花很多時間在管理知識的講解上,而學生多僅能扮演聽眾的角色,建議在課堂實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Learning Path Construction in PBL based on Moodle to facilitate Japanese Culture Pedagogy – Zuvio IRS Education Research.. CHIEN Shiaw-hua*,

樹、與隨機森林等三種機器學習的分析方法,比較探討模型之預測效果,並獲得以隨機森林

Therefore, this study intends to combine the discussion method with the interactive response system of Zuvio IRS for flipped teaching in the course "Introduction to

用在生活中的一些例子說明,覺得很棒;學生覺得利用清楚的圖表解釋,能快速的了解 內容;圖表比文字更快更清楚地去瞭解;另外覺得了解 Power BI

林佩璇(民

Therefore, in this project, to explore whether using Perusall combined with Zuvio IRS can help to strengthen the learning effect of flipped teaching and improve students'

[14] Wolfgang Gräther Blockchain for Education: Lifelong Learning Passport, Proceedings of 1st ERCIM Blockchain Workshop 2018, Reports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Socially Embedded

The theoretical solutions of the uniform loading induced normalized consolidation settlement w and normalized excess pore fluid pressure p were derived by Biot [10] 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