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
P8
【影片】氣象戰─人造天劫
【生活】舌尖上的美國─移民文化融合的Gumbo
【時事】比特幣大劫案─冰島如何形成挖礦天堂?
有趣「地」哇家
「地」一手報你知
Hi,Geography
地理
107 12
第 期發行人:李枝昌 發行所: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贈品禁止轉售
如同《加州大地震》這類災難片,你可以一如往常地 手持爆米花,坐在一張舒適的沙發座椅,觀看巴西的海
嘯、日本的冰雹、印度的龍捲風等大型災害。而天誅地滅的災難特效著實眩人耳目(順便 養活一票好萊塢特效人員),公式般的劇情再加點親情、笑點,即可讓觀眾悠閒度過兩個 小時的歡樂時光。
故事主軸不免俗地圍繞在人類與大自然之間的糾葛。每次天災來襲時,總是造成人類 生命與財產的損失。故親身體驗後,抖M的人類決定回報這份愛(啥?),設計一套繁雜 的人造衛星系統「荷蘭男孩」,用以控制全球氣候,減低天災發生的機率。而這項計畫歷 經波折終於大功告成,世界各國不再因極端氣候而動盪不安。
BUT,人生最厲害就是這個BUT!原本保護人類的人造衛星系統卻無預警失控,衍生 出各種氣候災難:沙漠區瞬間冰天凍地、俄羅斯過熱引發火災、大海嘯淹沒巴西海岸……
等。於是,氣象衛星工程師傑瑞奉命至太空站修理人造衛星並排除故障問題,他的弟弟麥 斯則留在地球協助與追查相關線索。然而,隨著極端氣候接踵而來讓地球岌岌可危,兄弟 倆被迫與時間賽跑,深入調查後卻赫然發現幕後有黑手在美國總統大選期間,刻意操作這 一連串的「人為」天災。
有別以往災難片中的主角僅能被動躲避天災,《氣象戰》加入懸疑、推理的元素,以 及少不了的槍戰、飛車追逐場面,讓後半段的劇情急轉直下,變成揭發政壇的陰謀(說好 的氣候科普知識勒?)。比起天災,心懷不軌的高官惹出的人禍更叫人擔憂,自以為上帝 能操作氣候,進而作為籌碼來實現瘋狂的種族優越主義。《氣象戰》大膽質疑美國「世界
有趣「地」哇家!【嗨!影片】
氣象戰─
人造天劫
黃凱聖
片名:氣象戰(Geostorm)
片長:109分
圖片來源:https://movies.yahoo.
com.tw/movieinfo_photos.html/
id=7272?movie_photo_id=181164
WEATHER NEWS
BREAKING
警察」的身分,亦反諷當前政客的狂妄,甚至最後主角傑瑞被墨西哥科學家拯救,更諷諭 川普執政下的美國現況。
《氣象戰》進一步想像,將氣候作為武器引發國際衝突,縱然目前尚無那種黑科技,
然而氣候變遷的議題早已成為各國選舉時,淪為政治秀來消遣。改善全球暖化的口號訴諸 多年,而象徵性的公約簽署、減碳機制,仍無法有效減緩極端氣候發生的頻率。雖然電影 宣揚人定勝天、攜手合作的正面形象,但在現實世界中,人類在澈底理解大自然的運行機 制之前,應永遠保持敬畏的態度,一味想蠻橫控制大自然終究會失控,反而自己搞出另類 的極端氣候。
圖片來源:(左)https://movies.yahoo.com.tw/movieinfo_photos.html/id=7272?movie_
photo_id=181164 (右)https://teaser-trailer.com/geostorm-movie-trailer/
▲精彩劇照
《氣象戰》電影精采片段
若是提到美國,不知道第一時間你會想到什麼料理呢?或許多數人直覺的聯想是連鎖 速食店的漢堡、炸雞、薯條、可樂,但能代表美國的食物真的只有這些速食嗎?
美國是個移民社會,多數的飲食方式是來自移民來源國,這也是很難讓人聯想到有什 麼料理很「美國」的原因之一。但實際上,隨著時間的演進,美國的料理並非只是複製貼 上,諸多料理其實是多元移民文化交融的結果,這種「混合」可以說是美國飲食文化的精 髓!而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是美國南部路易斯安那州最有名的料理「Gumbo秋葵濃湯」。
嚴格來說Gumbo並不是「湯」,而是將許多食材混合煮成濃稠的湯汁後,用來淋在米 飯上食用的一道主菜。黏糊糊的湯汁,讓人一看到就馬上聯想到密西西比河下游密布的沼 澤,這道料理中有大量的蔬菜,像是秋葵及洋蔥、番茄、西洋芹等,然後會再加入香腸、
肉類或者是海鮮,最後與高湯、麵粉糊及辣味費里粉(filé)一起燉煮,吃起來口感豐富,
味道香濃!
註:費里粉(filé)是由北美檫樹葉子磨成的乾粉
有趣「地」哇家!【嗨!生活】
舌尖上的美國─
移民文化融合的 Gumbo
陳祈慧
▲Gumbo秋葵濃湯 圖片來源:陳祈慧攝
路易斯安那州在十八、十九世紀時先後是法國和西班牙的屬地,除了當地的原住民及 法國與西班牙移民外,也有來自義大利、德國等的移民,之後更因為棉花的栽培而有黑人 移入。由於交通不發達,流動性低,因此多種族居住的小區域內,成為融合創新這道菜餚 的最佳環境。法式燉煮是骨幹;非裔移民帶來非洲的原生作物-秋葵成了重要的肉體;而 本地原住民的香料費里粉則是靈魂;其他如西班牙移民從中南美洲帶來的番茄、德國人的 香腸、墨西哥灣捕獲的海鮮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將這些食材通通丟進鍋裡,成為一鍋美 味而飽足感十足的料理,難怪曾有美國作家說Gumbo是開闢新大陸時重要的「經濟菜」,
因為「只要有一口足夠大的鍋,就能夠將食材翻倍,餵飽眾多人口」。
「秋葵濃湯誕生在新世界裡,但卻也保留了以前的痕跡且適應了新環境。-辛西婭•
諾布爾斯(Cynthia LeJeune Nobles)」,因融合各移民的烹飪特色,Gumbo在路易斯安那 州常作為「多元混合」的比喻詞,但或許這道料理不僅僅只屬於路易斯安那州,Gumbo更 是地理大發現後的新大陸移民及大西洋三角貿易的最佳寫照,是一道充滿歷史與地理故事 的佳餚,所以下次再提到美國有什麼料理時,可以大聲的說出「Gumbo」喔!
參考資料
● Just Throw it in the Pot! The Cultural Geography of Hidden Landsc, Corey David Hotard(2015),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and Agricultural and Mechanical College Doctoral Dissertations
https://digitalcommons.lsu.edu/gradschool_dissertations/1493/
● Xuite 日誌─在鮭魚還沒壞掉之前:Creole風海鮮秋葵湯(Seafood Gumbo)
http://blog.xuite.net/denza/life/18517881-Creole%E9%A2%A8%E6%B5%B7%E9%AE%AE%E7%A7%8B%E8%91% B5%E6%B9%AF%28Seafood+Gumbo%29
▲移民遷移美國的路徑圖
去年12月到今年1月間,北大西洋上的國家─冰島發生堪稱是國內有史以來最大的連 續竊盜案。這段時間內總共有大約600台電腦遺失,特別的是,這些竊賊並不是鎖定電腦 本身,而是因為這些電腦是用於比特幣(Bitcoin)的挖礦活動。冰島警方估算,這些被竊 的電腦總價值可能超過200萬美元。嗯∼李組長眉頭一皺,發覺案情並不單純啊!
比特幣並非貨真價實的錢幣,而是網路上的虛擬貨幣,想獲得比特幣的人必須利用電 腦進行複雜的運算。在運算過程中電腦所消耗的電力、時間被比喻為消耗的金礦資源,納 入比特幣的計算當中。這種用電腦不斷運算的動作,就像是礦工在礦坑中試圖尋找黃金,
因此被稱為「挖礦」,而用來挖礦的高性能電腦,就被稱為「挖礦機」。由於比特幣獨特 的加密性質,加上竊賊並不需要把偷來的電腦賣掉,使得冰島警方追查竊案格外困難。
比特幣流通在世界各地的虛擬網絡中,但這起竊案為什麼是發生在冰島呢?為什麼有 這麼多人在冰島挖礦?這就要回過頭來認識冰島的自然環境了。什麼?原來虛擬貨幣也跟 自然環境有關嗎?
有趣「地」哇家!【嗨!時事】
▲世界各國比特幣挖礦耗電量和民生用電量的關係圖 圖片來源:powercompare.co.uk
比特幣大劫案─
冰島如何形成挖礦天堂?
游牧笛
由於挖礦機必須不斷進行複雜的電腦運算,持續的消耗電力,因此挖礦其實是一個相 當需要大量穩定能源的工作。除此之外,大量的電腦運作過程中,會散發出非常多的熱 能,一不小心挖礦機可能會中暑!所以,放置挖礦機的資訊中心必須要有良好的空調與散 熱設備,同樣也相當耗費電力。冰島的能源公司估算,因為比特幣挖礦而消耗的電量,已 經比全冰島34萬國民整年的電力消耗量還要大,這也使得有些政治人物開始提倡管制比特 幣挖礦行為。
冰島的自然環境就是「冷涼卡好」,緯度非常靠近北極圈,提供了機房散熱的絕佳條 件。此外,冰島也是個熱點火山島,擁有非常豐沛的地熱資源,再加上跟澎湖有那麼一點 像的玄武岩質熔岩台地地形,創造出許多氣勢磅礡的瀑布,可進行水力發電。因此冰島全 國遍布著大大小小的發電系統,有著非常便宜的綠色能源。此外,冰島也發展出智慧電網 系統,可透過感應技術將多餘的電儲存起來,留待尖峰時刻使用。
以上這些環境條件,讓需要一直讓電腦跑跑跑的礦工們喜出望外,紛紛在冰島設立了 挖礦基地。大規模的集中也招來了宵小的覬覦,於是就在月黑風高的夜晚,把挖礦機通通 偷走啦,小偷決定自己也湊一咖來挖礦吧。好佳在,冰島的智慧電網可偵測到哪一個區域 異常的大量消耗電力,冰島警方也終於在布線數個月後,逮了11名竊賊歸案,果然是邪不 勝正啊!哈哈哈!
事實上,比特幣挖礦已經造成世界上多個國家電力吃緊。有人估算若把全世界的比特 幣礦工集合成一個國家,這個國家的耗電量將直接站上全球第61名,而且若再以目前的 每年30%速率增長,很有可能在2020年就吃掉了全世界的供電量!但驚人的獲利還是讓大 家趨之若鶩,甚至還有人特別設計了挖礦專用晶片,並請臺灣晶圓代工大廠台積電進行生 產。
不過,比特幣目前在一些國家是被禁止的,也容易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造成幣值大 幅度的波動。當我們不會挖礦、也沒有能力挖礦的時候,或許還是回來好好讀書,先把地 理讀好,知道哪裡有適合的環境條件挖礦再說吧,地理老師也許會大發慈悲告訴你的。
參考資料
● 比特幣大劫案,600台挖礦電腦被偷,成冰島史上最大連續竊案 http://www.storm.mg/article/405870
● 冰島成企業「挖礦」基地,耗電量將超越全國民生用電
http://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35297
● 一張圖了解比特幣挖礦耗電驚人事實,3年後全球將面臨無電可用?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7197/bitcoin-mining-electricity-u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