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惠洪詩禪的「春」意象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惠洪詩禪的「春」意象"

Copied!
2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惠洪詩禪的「春」意象

兼為「浪子和尚」辯誣

蕭麗華 吳靜宜

台大中文系教授 師大國文研究所碩士生

೩ࢋ

惠洪一生性格狂放不羈,詩風文士化,一生飽受牢獄之災,聲名遭受污 辱,曾因〈上元宿百丈〉:「十分春瘦緣何事?一掬歸心未到家。」二句留下

「浪子和尚」的千古汙名,然細觀此詩中「春瘦」二字,實與禪林文學用語 有很大的關係。本文以惠洪詩禪中的「春」意象為範疇,經由禪宗典籍中「春」

意象之象徵與唐宋禪林文學中「春」意象之演進,來探索惠洪詩歌中「春」

意象的四種類型,從而發現惠洪以「春」象徵詩禪的詩學意義,並以之來突 顯惠洪詩禪的創發,兼為惠洪辯誣。

惠洪詩禪最大的貢獻在於「文字禪」的倡導,本文立足在廣義文字禪的 基礎上,專從詩學角度,探索惠洪「文字禪」中「春」意象在詩歌上的表現,

則可看到惠洪將「春」意象,應用在論畫、評人、論禪、評詩四個方向。本 文在研究過程中還發現,惠洪對「春」意象的使用,促成詩話由唐入宋在對 偶對與詩歌意境論上的開創,在對偶論上惠洪開創了「偷春格」,在意境論上 展現了「詩禪合一」、「詩境如春」之說。

由本文之論述也可以看見「春」意之活潑多元,在禪宗典籍或象道芽,

或象法雷,或如禪者內在禪機,均為祖師說法示道時所不斷借用的譬喻。禪

(2)

林文學中,「春」意象的運用,在唐代詩僧仍是少數,到北宋詩僧則蔚為風潮,

惠洪承此風潮,轉為其「文字禪」之倡導,讓難以言說的詩禪藝術,在此藉

「春」的象徵得到豐富的言詮,同時也為中國詩歌開創「對偶論」與「意境 論」之新內涵,這在詩禪合一論的歷史上是相當精彩的一頁。

關鍵詞:惠洪、文字禪、春意象、詩禪合一

(3)

惠洪詩禪的「春」意象

兼為「浪子和尚」辯誣 *

蕭麗華 吳靜宜

台大中文系教授 師大國文研究所碩士生

˘ă ݈֏

惠 洪 , 亦 名 德 洪 ,字覺範,自號寂音、寂音尊者,又號甘露滅、冷 齋、儼、老儼等,自稱明白老、洪覺範,賜號寶覺圓明禪師。1江西筠州新昌 人,生於宋神宗熙寧四年,卒於宋高宗建炎二年(西元 1071-1128),享年五 十八歲。2惠洪少依三峰靘禪師,後得法於雲庵真淨,屬於黃龍派下法孫,繼 承善昭說禪不離文字,以文字解悟禪理的傳統。3著有《冷齋夜話》、《天廚禁 臠》為詩論代表作;《石門文字禪》內容為以詩文為佛事之作;而《禪林僧寶 傳》、《林間錄》、《僧史》、《志林》為僧史與叢林筆記;《智證傳》、《法華合論》、

《楞嚴尊頂義》、《圓覺皆證義》、《金剛法源論》、《起信論解義》主要為解析

* 送審日期:民國九十三年四月廿二日;接受刊登日期:民國九十三年六月三日。

1 惠洪自號寂音,見《石門文字禪》卷二十四〈寂音自序〉,頁 16。而自號甘露滅及號老儼,

見《石門文字禪》卷十一〈余號甘露滅所至問者甚多作此〉,頁 17(台北:新文豐,1973)。

《釋氏稽古略》云:「太尉郭公天民奏賜寶覺圓明之號。」

2 有關惠洪生平,《宋史》並未立傳,重要文獻見於惠洪《石門文字禪》、南宋祖琇《僧寶正 續傳》卷二、卷七〈明白洪禪師〉、正受《嘉泰普燈錄》卷七、曉瑩《感山雲臥紀談》卷上、

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七、志磐《佛祖統紀》卷四十六、元代念常《佛祖歷代通載》卷十九、

清代厲鶚《宋詩紀事》等。

3 見林伯謙,〈惠洪非「浪子和尚」辨〉《東吳中文學報》第 6 期,一文所考。

(4)

經論、疏證佛教經義與祖師機鋒語句之作;《臨濟宗旨》則論臨濟宗之要義。

4

惠洪一生性格狂放不羈,詩風文士化,舉凡文士詩體出現的題材,惠洪 均能著筆。《石門文字禪》卷二十〈宜獨巖鐘銘並序〉云:「余性喜笑傲,不 了人之愛憎。」卷九〈賢上人覓偈〉云:「懶修枯骨觀,愛學文字禪。江山助 佳興,時有題葉篇。」5可以看出惠洪雖然是僧流,但有其特立獨行,詩文迥 異宗門釋子的行徑。6他一生飽受牢獄之災,聲名遭受污辱,或許與此脫離不 了關係。

惠洪曾因〈上元宿百丈〉:「十分春瘦緣何事?一掬歸心未到家。」二句 留下「浪子和尚」的千古汙名,7然細觀此詩中「春瘦」二字,實與禪林文學 用語有很大的關係。近人雖有林伯謙〈惠洪非「浪子和尚」辨〉、張宏生〈釋 子綺語--詩僧惠洪的一個面向及其文化資訊〉二文,分從「浪子和尚」名義、

〈上元宿百丈〉詩析評及惠洪慣為「未忘情之語」的詩風等加以討論,8但筆 者以為如果從惠洪「春」意象直接入手,一方面可以突顯惠洪詩禪獨到之處,

二方面也能為其「浪子和尚」的汙名,通過詩歌檢證得到有力的辯誣。

本文擬以惠洪詩禪中的「春」意象為範疇,經由禪宗典籍中「春」意象 之象徵與唐宋禪林文學中「春」意象之演進,來探索惠洪詩歌中「春」意象

4 見祖琇,《僧寶正續傳》卷二(台北:新文豐,1983),頁 582。

5 《石門文字禪》卷二十〈宜獨巖鐘銘並序〉,頁 12、卷九〈賢上人覓偈〉

6 黃啟江,〈僧史家惠洪與其「禪教合一」觀〉中提到:「惠洪因有詩名,又善與文人學士結 交,動見瞻觀,不免遭忌。東吳附近向有啞禪、魔禪、闇濫證禪等偽禪僧,惠洪對此輩僧侶 不假辭色,又主禪教合一,即文字而說禪,對偽冒浮濫之禪徒,無異是當頭棒喝。東吳「狂 僧起而誣告惠洪,未嘗不是惠洪樹大招風,矜才遭忌之故。」(《大陸雜誌》,1991.04,頁 146-147)。張宏生,〈釋子綺語詩僧惠洪的一個面向及其文化資訊〉一文稱惠洪為「僧 人中的名士派」《中國作家與宗教》(香港:中華書局,2001),頁 158。

7 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一「浪子和尚詩」云:「洪覺範有上元宿嶽麓寺詩。蔡元度夫人 王氏,荊公女也。讀至『十分春瘦緣何事,一掬歸心未到家』,曰:『浪子和尚耳!』(臺北:

木鐸出版社,1982),頁 318。此後胡仔《苕溪漁隱叢話》、方回《瀛奎律髓》,一直到紀昀

《四庫提要》,乃至史學家陳垣《中國佛教史籍概論》、錢鍾書《管錐篇》,對惠洪均持此批 責與嘲謔。詳見林伯謙,〈 惠洪非「浪子和尚」辨〉《東吳中文學報》第 6 期。

8 林伯謙,〈惠洪非「浪子和尚」辨〉一文,除了從「浪子和尚」名義、〈上元宿百丈〉詩析 評外,也從禪宗證悟境界分析「春」與「歸家」的象徵,用來為惠洪辯解(《東吳中文學報》 第 6 期);張宏生,〈釋子綺語詩僧惠洪的一個面向及其文化資訊〉一文,則從惠洪狂放 的性格和慣為未忘情之語的豔詩及宋代佛教的世俗化、士大夫與詩僧不避諱艷情之作的風氣 等種種文化精神與北宋鬆弛的禪門綱紀等,來認同惠洪「浪子和尚」的形象。見《中國作家 與宗教》(香港:中華書局,2001),頁 157-180。

(5)

的四種類型,從而發現惠洪以「春」象徵詩禪的詩學意義。整體而言,本文 的範疇鎖定在惠洪的詩學,以惠洪詩作中的「春」意象為探討,不僅能完成 上述突顯惠洪詩禪的創發與為惠洪辯誣兩點目的,且能看出禪宗詩論之語言 特徵及禪宗語彙為中國詩學所增添之內涵。以惠洪之「春」意象而言,還可 以看出詩話由唐入宋在對偶對與詩歌意境論的開創性。至於惠洪遭人誤解的 艷詞、文章則不在本文討論之列。又禪宗有以「春」象徵情色並通過兩性關 係譬喻悟境等文字或與惠洪綺艷之作有關,但筆者苦無充足的理論與文獻,

也暫時闕而不論。9

˟ă ᒪ؟׏ᚱ̚Ķߋķຍ̝෪ᇈ

春日草木勃發,象徵生機盎然,如悟道者機趣橫生,含蘊不盡之意。佛 教常以「春」象徵正道之萌芽,例如《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五云:「道芽 增長如春苗。」有時用春雷來代表法雷,例如《無量壽經》云:「震法雷,

曜法雷。」佛之說法,能發動無明之識,如震雷之駭動萬物情識,因此一旦 開悟可如木馬游春,例如《從容錄》卷三云:「木馬遊春駿不羈。」或者如 鐵樹開花,例如《碧巖錄》卷四十云:「休去歇去,鐵樹開花。」《碧巖錄》

卷十〈種電鈔〉云:「宗師家到大休歇處,領鐵樹花開劫外春,不是盡細識 人爭得如此乎?」……。凡此,在禪門中以佛法如春雷醒萬物,如木馬遊春 駿騰不羈,如春來花開的譬喻處處可見。

禪宗典籍之中,從惠能《六祖壇經》開始,已有應用「花」意象作為禪 意的象徵,例如〈機緣品〉惠能為法達說偈:「但信佛無言,蓮花從口發」,〈付 囑品〉中也記載達摩大師付授偈意:「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 一花開五 葉,結果自然成」,這是後來南宗禪大量運用「春」與「花」象徵悟道的開端。

唐法海集《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記載歷代禪宗祖師以花為 喻的傳法偈:

第一祖達摩和尚頌曰:吾大來唐國,傳教救名清,一花開五葉,結果 自然成。第二祖惠可和尚頌曰:本來緣有地,從地種花生,當本願無

9 本文經審查先生提示此一角度,但禪宗文獻多半以戒淫欲為主,欲疏通情色與菩提之間,

目前筆者尚無餘力,故暫且擱置不論。

(6)

地,花從何處生。第三祖僧璨和尚頌曰:花種雖因地,地上種化生,

花種無性生,於地亦無生。第四祖道信和尚頌曰:花種有生性,因地 種花生,先緣不和合,一切盡無生。第五祖弘忍和尚頌曰:有情來下 種,無情花即生,無情又無種,心地亦無生。第六祖惠能和尚頌曰:

心地含情種,法雨即花生,自吾花情種,菩提果自成。能大師言,汝 等聽,吾作二頌,取達摩和尚頌意,汝迷人依此頌修行,必當見性。

第一頌曰:心地邪花放,五葉逐根隨,共造無明葉,見被葉風吹。第 二頌曰:心地正花放,五葉逐根隨,共修般若慧,當來佛菩提。10 由此可見禪宗以春花象徵道之燈燈相傳,一花五葉,花發、花生、花放、花 開是禪宗悟道與祖師傳法的象徵。契嵩〈六祖大師法寶壇經贊〉云:「示法非 文字故,至人之宗尚乎默傳也。聖人如春,陶陶而發之也。」11由於至道難 言,禪者默傳,因此契嵩也以「春陶陶」來表示禪道化育眾生的力量。

最早的禪宗語錄《祖堂集》記載不少禪師以「春」示道的公案,例如《祖 堂集》卷九〈玄泉彥和尚章〉載玄泉和尚向岩頭問道,師云:「玉兔不知春,

不是無分曉。」卷十一〈福清和尚章〉載泉州王太尉請法,師云:「來年更 有新條在,惱亂春光卒未休。」卷十三〈山谷和尚章〉載山谷和尚示道,云:

「別是一家春。」卷二十〈後魯祖和尚章〉載和尚教學人著力處,云:「春 來草自青,日上已天明。」顯見禪師們喜歡把難以言說的道,直接用「春」

做為比擬。《祖堂集》卷十九〈靈雲和尚章〉記載靈雲和尚開悟的過程更是 以「春」為象徵的代表:

靈雲和尚嗣溈山,在福州。師諱志闔,福州人也。一造大溈,聞其示 教,晝夜亡疲,如喪考妣,莫能為喻,偶睹春時花蕊繁花,忽然發悟,

喜不自勝,乃作一偈曰:「三十年來尋劍客,幾逢花發幾抽枝。自從 一見桃花後,直至如今更不疑。」12

10 見《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四十八冊(台北:新文豐影印本,1988),頁 344a。

11 見《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四十八冊,頁 347c。

12 見《佛光大藏經.禪藏》第十七冊(高雄縣: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編,1994),頁 939。

(7)

靈雲和尚參禪三十年,悟道如春花抽枝,一朝因賭春花繁盛而開悟,留下這 首以「桃花」為喻的名偈。道之無言無相,莫能為喻,悟道者有如新生命誕 生,難怪很多禪師都藉春花為喻。

從北宋《宗鏡錄》、《景德傳燈錄》、《續燈錄》等,更可看出宋代禪 林以「春」喻道的蓬勃現象。《宗鏡錄》卷九記載永明延壽開示修行契悟的 方法云:「道不待求而頓現,行弗假修而自圓。如地遇陽春,萌芽沸發。」

說明道是頓悟天成的,如大地逢春一般。卷七十八云:「枕上片時春夢中,

行盡江南數千里。」這些是以「春」譬喻人生迷夢,世間顛倒;卷三十一云:

「一華開,天下春。一事寂,萬法真。」卷三十四云:「似一月影現一切水,

一一影不離月輪。又若分白栴檀,片片而本香無異。猶布青陽令,處處而春 色皆同。」這些句子則是純然將「春色」譬喻為得道之後的萬法開展。13《景 德傳燈錄》卷十一記載隴州國清院奉禪師問:「祖意與教意同別?」師曰:

「雨滋三草秀,春風不裹頭。」14這段話儼然以春風、春雨論祖師禪與如來 禪之異同;卷二十記載韶州龍光和尚認為「千江同一月,萬戶盡逢春」,有 詩偈曰:「龍光山頂寶月輪,照耀乾坤爍暗雲,尊者不移元一質,千江影現 萬家春。」15可見禪師喜歡以「春」現萬家,「春」臨萬物來表現道之無所 不在。

《續燈錄》卷十載信州鵝湖山仁壽德延禪師曰:「一泓湖水春來淥。」;

卷十四太平州隱靜守儼禪師云:「春雲春雨萬物敷榮,暖日和風巖花競秀」;

卷二十廬山開先廣鑑行瑛禪師云:「和風習習春日遲遲,山花灼灼澗草離離,

紫燕雙飛大野,黃鶯對語高枝,衲僧到此如凝滯,無限春光付與誰。」;卷 二十四襄州石門清涼法真禪師云:「柳色含煙春光迥秀,一峰孤峻萬卉爭 芳。」;卷二十九南康軍歸宗真牧正賢禪師云:「分明底事作麼生,曰台星 臨照枯木回春。」;安吉州道場正堂明辯禪師云:「淨五眼湧金春色晚,得 五力吹落碧桃華。」;卷三十四記載泉州法石中庵慧空禪師答贛州蔡氏子「春 風昨夜入門來,便見千花生碓嘴。」16……等等。春來甦醒萬物,春雲春雨 敷榮草木,禪師內在風光如無限春光,眾生得道如枯木回春,這都是祖師上 堂說法、示道、問答常用的禪語機鋒。

13 以上《宗鏡錄》文字見《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四十八冊,頁 460b、850a、913c、599a、613c。

14見《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五十一冊,頁 287b。

15 見《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五十一冊,頁 366a。

16 以上《續燈錄》文字,見《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五十一冊,頁 526b、598a、632b、670b。

(8)

由禪宗典籍使用「春」意象的情形來看,早於六祖之前的《楞伽經》、

《金剛經》等經典,尚未看到「春」意象的融入,到《壇經》才開始用「花」

作為道的象徵,此後南宗禪林從中晚唐到北宋之《祖堂集》、《宗鏡錄》、

《景德傳燈錄》、《續燈錄》等,不斷可以看出大量以「春」示道說法的痕 跡,在禪宗的文字禪發展上,「春」的象徵似乎與南宗禪合轍。

ˬă ࣫ԇᒪڒ͛ጯĶߋķຍ෪۞ႊซ

在盛唐以前禪林文學中,「春」字通常只是季節、春景的直接描寫,不帶 有象徵意義。在寒山〈詩三百三首〉中,只有一首有將「春」字作為悟道的 聯結。其詩云:

吾家好隱淪,居處絕囂塵。踐草成三徑,瞻雲作四鄰。助歌聲有鳥,

問法語無人。今日娑婆樹,幾年為一春。(《全唐詩》卷 806)

此詩中「幾年為一春」代表著禪者三昧等持之境,這是寒山山居樂道詩中,

唯一一見的以「春」為禪境的作品。在皎然四百六十五首作品中,以「春」

字象徵道的作品也只有兩首,〈同李著作縱題塵外上人院〉將寺院擬作貝葉 宮,將道擬為「春」:

……。蓮花天晝浮雲卷,貝葉宮春好月停。……(《全唐詩》卷 817)

又,皎然〈周長史昉畫毗沙門天王歌〉一詩則把毗沙門天王的威德形容為「在 德無秋唯有春」(《全唐詩》卷 821),這是盛唐罕見的「春」意象。

稍後的貫休、齊己等詩僧也有少數幾首以「春」喻道的作品,貫休的〈道 情偈三首〉其三云:

……優缽羅花萬劫春,頻犁田地絕纖塵。道吾道者相招好,不是香林 採葉人。(《全唐詩》卷 835)

(9)

貫休〈春末寄周璉〉云:

暮角含風雨氣曛,寂寥莓翠上衣巾。道情不向鶯花薄,詩意自如天地 春。(《全唐詩》卷 835)

貫休在這兩首詩中,分別將道譬喻為花,是「優缽羅花」,可以歷萬劫常春;

不像鶯花般淺薄。後一首隨著貫休的詩筆,又將道的意涵舒展如同天地間的 春天。而齊己筆下只有一首〈寄酬高輦推官〉云:「道自閒機長,詩從靜境生。

不知春艷盡,但覺雅風清。」(《全唐詩》卷 842)此詩中將道之閒機與詩之 靜境合論,而後用「春」作比擬。在這些貫休與齊己的作品中,只有二首將

「春」意象連結到詩禪,貫休之「詩意自如天地春」,齊己之「詩從靜境生」, 其中之詩道與禪道合一,已有文字禪以「春」為象徵的開端。

唐代詩僧中以「春」喻道,以「春」論詩的情形,只有以上少數例子。

至宋代文字禪大興,禪林詩僧輩出,「春」的象徵已蔚為大觀。宋初高僧永明 延壽〈山居詩〉就有不少以「春花」、「春草」為喻的禪機,詩云:「心地須教 合死灰,藏機泯跡絕梯媒。芳蘭祇為因香折,良木多從被直摧」、「落葉亂渠 憑水蕩,浮雲翳月倩風除」、「柴門半掩花空落,苔徑虛蹤草自荒。最好靜中 無一事,翛 然唯得道芽長」、「借問野雲誰斷續,思量春草自榮枯。」等等,

永明〈山居〉系列,與春為伍,山林自有春天,禪悅無限,禪機處處。真宗 時期的遇賢禪師〈雜詩〉云:「門前綠樹無啼鳥,林下蒼苔有落花,聊與東風 論箇事,十分春色屬誰家。」17此詩頗有惠洪〈上元宿百丈〉「十分春瘦緣何 事?一掬歸心未到家」詩意的前導作用。北宋九僧之中的釋文兆〈幽圃〉詩 云:「遠與村橋接,深春積雨時」、釋惠崇〈贈吳黔山人〉詩云:「黃猿知日暝,

春樹覺春深」,都是喜歡以「春深」來象徵修道者內在的世界。臨濟宗南嶽下 十世的谷泉禪師〈有詣常寧拜會舍利塔者有偈贈之〉詩云:「諸禪結伴遊玉塔,

靈蹤勝境將心劄。歸來舉似春如何,何似狂僧無縫塔」詩中也是用「春」擬 寫禪者勝境。與處士林逋為友的孤山智圓〈贈簡上人詩〉詩云:「臥落春砌花,

吟盡霜蟾明」,以「春花」散落形容簡上人禪房閉關的修行。智圓好以「春」

喻修禪,這類的句子還有〈莫言春日長〉詩云:「莫言春日長,一坐又西暮。

17 以上引詩見《全宋詩》第一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頁 19、20、192。

(10)

眾芳榮復落,萬事新成故」、〈次韻酬聞聰上人春日書懷見寄〉詩云:「陰崖竹 樹猶攲雪,暖砌鶯花已覺春」、〈言志〉詩云:「凡聖病眼花,死生春夜夢」等 等。雲門文偃之嗣,雅好翰墨文章,撰有《拈古集》、《頌古集》的北宋重要 詩僧雪竇重顯也喜歡以「春雲」、「春雨」、「春風」為禪機的譬喻,例如〈送 僧〉詩云:「春風急,春風急,八駿奔馳追不及」、〈送清杲禪者〉詩云:「春 雨濛濛,春風 。動兮靜兮,匪待時出。」其中四首〈春日懷古〉最富禪 機:

門外春將半,巖冰暖有聲。玄沙曾未到,虛得偃溪名。

門外春將半,青青野色分。桃花開欲盡,無處覓靈雲。

門外春將半,群芳鬥盛時。鄰家有庭柏,諸祖共相知。

門外春將半,幽禽語共新。寶陀巖上客,應笑未歸人。

禪師懷古其實便是回歸靈山的心理意象,雪竇重顯均以春天為引子,展開「覓 靈雲」、「歸祖庭」的禪者心路。如果禪者能回歸靈山就如春在青巖,群芳鬥 艷,無限生機。雪竇重顯以「春」喻禪的作品非常大量,如〈送僧〉「雪殘春 島路迢迢」、「春風 花正飛」、「極目春風水照空」、「一聲江上發春雷」四 首、〈春日示眾〉二首、〈送化主〉、〈頌一百則〉等。18嘗與契嵩、楊蟠唱和 的惟晤禪師〈錢湖草堂次仲靈韻〉詩云:「雪滿西山春未歸,泉聲凍咽鳥聲稀,

靜觀眼境人間渺,驅逐詩魔天外飛。」這首詩恐怕是北宋詩僧中,以「春」

喻禪之外,唯一還提到「詩魔」的文字觀照者。泐潭澄禪師法嗣,青原下十 世的守億禪師〈偈〉詩云:「馬祖纏陞堂,雄峰便捲席。春風一陣來,滿地花 狼藉」,此詩很生動地傳達出宗門鬥禪機的趣味。19北宋詩僧在惠洪以前以

「春」喻禪的例子仍多,例如釋宗本〈偈七首〉之一:

來不來,去不去。腳下須彌山,腦後擎天柱。大藏不能宣,佛眼不能 覷。諸禪德,漸老逢春解惜春,昨夜飛花落無數。

釋義青〈頌古百首〉「第六十九洛浦藏教頌」云:

18 以上引詩見《全宋詩》第三冊,頁 1450、1465、1495、1504、1508、1513、1558、1637、

1639、1645、1661、1662、1663。

19 以上引詩見《全宋詩》第六冊,頁 3478、3821。

(11)

畢缽巖花曉帶春,香風時結鷲峰層。

雲門宗釋應圓〈偈〉云:

寒氣將殘春日到,無索泥牛皆 跳。

青原下十一世道楷禪師〈古今無間偈〉云:

一法元無萬法空,箇中那許圓通。將謂少林消息斷,桃華依舊笑春風。

20

這些作品中,禪師以「逢春」「惜春」「春花」「春日」「春風」暗藏不著文字 之禪。這是惠洪以前唐宋禪林文學中極富趣味的禪喻方式。整個北宋禪林文 學最後以羅大經《鶴林玉露》引某尼〈悟道詩〉為最著名的代表:

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遍隴頭雲。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 分。21

此詩中尼師以「春」喻道,尋道如「尋春」,道在當下,如春在枝頭,十分春 色正是道之圓滿無礙,也是承應惠洪〈上元詩〉而來。由唐入宋,禪林文學 中以春示道的文字蔚然勃發,惠洪「文字禪」之所以以「春」喻禪、以「春」

喻詩,正是這股禪林風潮的承繼。但唐宋禪林文學多半只是以「春」喻禪而 已,到惠洪的「春」意象,譬喻的範圍則擴大為四,較諸北宋禪林諸家尤見 文字禪的意義。

αă ೎߸ྐᒪ̚Ķߋķຍ෪۞α჌ᙷݭ

20 以上引詩見《全宋詩》第九冊,頁 6303;第十二冊,頁 8216;第十三冊,頁 9032;第十 六冊,頁 10983。

21 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六,某尼〈悟道詩〉(台灣:商務,1939),頁 63;另見《中國 禪詩鑑賞辭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頁 1016。

(12)

惠洪詩禪最大的貢獻在於「文字禪」的倡導,周裕鍇認為「文字禪」包 含四大意涵:一為讀誦與註疏佛經、二為編纂燈錄語錄、三為制作頌古拈古、

四為吟誦世俗詩文。李淼則以為「文字禪」主要指用文字語言去解說古德、

公案的,即所謂頌古拈古的方式。22筆者則認為以上可以視為廣義的文字禪,

但狹義的文字禪方面則應以禪林註疏、燈錄、頌古等為主。本文立足在廣義 的文字禪的基礎上,專從詩學角度,探索惠洪「文字禪」中的「春」意象在 詩歌上的表現,則可看到惠洪將「春」意象,應用在四個方向。

1.論畫

惠洪《石門文字禪》詩中,凡五筆以「春」評畫之作:

〈華光仁老作墨梅甚妙為賦此〉:慚愧高人筆下春,解使孤芳長不老。

〈妙高老人臥病遣侍者以墨梅相迓〉:多謝高情餞春色,十分渾在一枝 梅。

〈東坡畫應身彌勒贊并序〉:東坡居士,游戲翰墨,作大佛事。如春形 容,藻飾萬像,又為無聲之語。

〈題墨梅山水圖〉:華光老人眼中閣煙雨,胸次有丘壑,故戲筆和墨,

即江湖雲石之趣,便足春色,不可收畜也。23

惠洪論華光仁老墨梅有「筆下春」、論妙高老人墨梅有「春色」、論鄧氏平遠

22 關於文字禪的定義,魏道儒認為凡通過學習和研究禪宗經典,把握禪理的禪學形式,便是 文字禪。(魏道儒,〈關於宋代文字禪的幾個問題〉,《中國禪學》卷一,2002.06,頁 22。)

劉正忠認為「文字禪」可謂詩的別稱。(劉正忠,〈惠洪「文字禪」初探〉《宋代文學研究叢 刊》第二期,1996.09)。而周裕鍇認為文字禪的涵意可從三個角度考察。一、證據的發掘;

二、用例的分析; 三、理論的總結。因此文字禪包含四大意涵:一為讀誦與註疏佛經、二 為編纂燈錄語錄、三為制作頌古拈古、四為吟誦世俗詩文。(周裕鍇,〈文字禪發微:用例、

定義與範疇〉,《文字禪與宋代詩學》,1998。)李淼則以為文字禪主要指用文字語言去解說 古德、公案的,即所謂頌古拈古的方式。(李淼,《禪宗與中國古代詩歌藝術》(高雄:麗文,

1993),頁 53-54。)

23 以上引詩見《石門文字禪》卷一,頁 12、卷十一,頁 10、卷十六,頁 18、卷十九,頁 4、

卷二十六,頁 16。

(13)

樓景色如「春在滄洲」、題墨梅山水圖云「足春色,不可收蓄」、題東坡畫應 身彌勒則充分顯現惠洪承自東坡的文藝觀,所謂「游戲翰墨,作大佛事」,惠 洪認為東坡在畫藝上,已經有「春」的境界,可以隨意鋪敷在天地萬象之間。

2.評人

惠洪不僅以「春」擬畫,也以「春」來鑑賞人物丰采,其詩中賞人如「春」

者有:

〈贈許邦基〉:邦基今年方十九,美如濯濯春月柳。

〈送雷從龍見宣守并序〉:青雲故人氣如春,解令寒谷生和珍。

〈石霜見東吳誠上人〉:語溫如春風,韻秀自拔俗。

〈喜會李公弱〉:韻如風蟬蛻塵垢,氣如春容在楊柳。風流翰墨俱細事,

自是吾家道門友。

〈送朱泮英隨從事公西上〉:文如水行川,氣如春在花。

〈瞻張丞相畫像贈宮使龍圖〉:賴有克家子,春色連眉宇。

〈白日有閒吏青原無惰民為韻奉寄李成德十首〉:少年韻如春,才可供 十吏。

〈肇上人居京華甚久別余歸閩作此送之〉:毳帽駝裘一尾輕,半開便面 氣如春。

〈王舍人路分生辰〉:秋容漱毛骨,春色照簪紳。

〈道林喜見故人〉:韻勝折松秋露骨,氣和寒谷夜生春。

〈曾逢原待制真贊〉:如雪中春,和而嚴肅。

〈李運使贊〉:風度凝遠,和氣如春。

〈郤子中贊〉:富貴之氣已如透花之春色。

〈祭老黃龍謚號文代〉:春葩華於萬物而不自以為功,日昭明於四方而 不知以為德。24

這些詩中惠洪評賞許邦基「美如濯濯春月柳」、評東吳誠上人「語溫如春風」、 評李公弱「氣如春容在楊柳」、評朱泮英「氣如春在花」、評張商英「春色連 眉宇」、評李成德「少年韻如春」、評肇上人「氣如春」、評王舍人「春色照簪 紳」、評曾逢原「如雪中春」、評李運使「和氣如春」、評郤子中「氣如透花之

24 以上引詩見《石門文字禪》卷一,頁 15、20、卷三,頁 5、7、10、卷七,頁 20、卷八,

頁 16、20、卷九,頁 1、卷十一,頁 9、卷十九,頁 23、24、卷三十,頁 25。

(14)

春色」、祭文代禪師則推崇其道如「春葩華於萬物」。惠洪除了往來僧俗、雅 人、道者之間,用「春」酬賞之外,也以「春」自喻。其〈明白庵銘〉云:

雷霆發聲,萬國春曉。聞者不言,心得意了。……合妙日用,如春雷 霆。背覺合塵,如冬震驚。25

在這篇庵銘中惠洪自認世緣深重,夙習羈縻 ,其好友陳瑩中則以「草木華 滋」、「秀媚精進」來肯定惠洪,惠洪因此以「明白」二字,為其臨川庵所之 名,用以自省。並寫下庵銘,其中以「春雷」、「春曉」為自身求道、守道、

行道之象徵。

3.論禪

惠洪詩集中以「春」論禪者,凡三十一筆,他有時用「春」來象徵禪法 次第,例如〈彥周見和復荅〉詩云:「如春有陽燄,渴鹿想為濕。」26惠洪以 春天的陽燄比擬法塵世界,解空的禪者應離聲色法塵,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脫 自在。惠洪為了方便說禪,將一切外緣視為「春」緣,〈南安巖主定光生辰五 首〉詩云:「不涉春緣正月六,衲僧捨得聚頭看。」〈次韻楊君所問〉:「為君 直截根源說,不落春緣會也不。」〈夾山第十五代本禪師塔銘并序〉:「不涉春 緣,碧巖花落。」27詩中象徵著緣機而發的方便禪,是相對於截斷眾流的禪 境而有所不同。

至於悟道者的境界,惠洪最喜歡用春暖或枯木放花來象徵,譬如〈送 上人往臨平兼戲廓然〉云:「坐令冷齋中,忽然變春溫。」〈游龍王贈雲老〉

云:「膽大三世一口吞,枯木能花為誰春?」〈龍興禪師大陽的孫居枯木堂,

新植楚竹,余愛其家風,為賦之〉云:「修筠有淚知誰恨?枯木開花為我春。」

28當悟道者內在充滿禪悅,如花開放一般,那也正是春色無邊,春花含笑的 時候。因此,惠洪〈寄題紫府普照寺滿上人桃花軒〉云:「靈雲說悟被花笑,

南泉欺客花不言。何如睡足無一事?倚欄紅雨春風顛」。有時惠洪視禪者辯才 無礙,如風雷鼓動,春色濃纏,例如〈與客論東坡作此〉:「機輪妙轉風雷舌,

春色濃纏錦繡腸」。有時惠洪認為內在自有心花,不必等待外在的春天,例如

25 見《石門文字禪》卷二十,頁 1。

26 見《石門文字禪》卷六,頁 6。

27 見《石門文字禪》卷十七,頁 17、卷二十九,頁 11。

28 見《石門文字禪》卷六,頁 18、卷十二,頁 16。

(15)

〈贈珠侍者二首〉云:「一等心華自照,不煩春色須開」。〈次韻魯直寄靈源三 首〉云:「一觥春色紅鱗動,數筆海山青玉開。」禪者因拈花微笑而無來無去,

例如〈瑩中南歸至衡陽作六首寄之〉云:「禮拜起來無伎倆,拈花笑裡有精神。」

〈黃龍生辰因閱晦堂偈作此〉云:「今既不來昔不往,桃花落盡春狼籍。」〈見 志〉云:「今日全身毛孔笑,老師帶伴與春回。」〈代上太師啟〉云:「元氣回 而萬物春,靈芝於是乎秀」29……,惠洪以「春」喻禪的樣態非常豐富,不 一而足。

此外,惠洪最常在讀經、頌古或題贊佛像時以「春」為喻。例如:

〈讀法華五首〉:寶書讀罷驚清晝,葉葉花花總是春。

〈與法護禪者〉:手抄禪林僧寶傳,暗誦石門文字禪。揀到湘西好三角,

春風歸去弄雲泉。

〈述古德遺事作漁父詞八首〉:急雨顛風花信早。枝枝葉葉春俱到。何 待小桃方悟道。

〈釋迦出山畫像贊并序〉:如浩蕩春寄於纖枝,如清涼月印於盆池。

〈漣水觀音畫像贊并序〉:應諸眾生心所求,譬如春色花萬卉。

〈栴檀四十二臂觀音贊并序〉:臂如青春,藏於化身。隨其枝葉,疏密 精神。

〈祐勝菩薩贊并序〉:雷發春曉,象牙有花。

〈繡釋迦像并十八羅漢贊并序〉:十分月滿,萬國春同。

〈杏殼觀音菩薩贊并序〉:龍舒演上人,持鴨腳殼中,銀杏木所刻觀音 像,莊嚴妙麗,如無邊春,隨好光明,塵塵具足。

〈棗柏大士畫像贊〉:以空為坐禮十身,以願為舌說千偈。如以花說無 邊春,如以滴說大海味。稽首世間妙蓮華,願常清淨出泥滓。

〈郴州乾明進和尚舍利贊并序〉:如春在花,如意在絃。

〈靈源清禪師贊五首〉:如春在花,如意在琴。

〈黃龍草堂清禪師贊〉:青春無背面,空花有根蔕。

〈道林枯木成禪師贊〉:試問春風吹不起,何如黃河凍連底?

〈題準禪師語錄〉:石門雲庵示眾之語,多脫略窠臼。于時衲子視之,

如春在花木而不知其所從來。

29 以上引詩見《石門文字禪》卷八,頁 4、卷十一,頁 1、卷十四,頁 14、卷十五,頁 8、

10、卷十七,頁 10、13、卷二十九,頁 4。

(16)

〈化藏〉:一雨春回香積臺前,果見十分月滿。30

惠洪在翻讀法華經時,視貝葉如春天的花花葉葉;在抄寫自己所撰著的《禪 林僧寶傳》時,則比擬作春風歸去;在述古德遺事則云如與春同在;在題釋 迦、觀音、祐勝菩薩、棗 柏大士、靈源清禪師、黃龍草堂清禪師、道林枯木 成禪師、準禪師畫像或題贊時,則用春色、春花、春景、青春、春曉、春風、

春好來作為形容。對於五天三藏的結集,惠洪更用「一雨春回」來形容經藏 的莊嚴成就。

惠洪在生辰時,寫下四首詩作為誕慶、壽祺的自我祝福,他希望有喬松 之壽,有春和暖氣來化育生民,其〈生辰四首〉云:「大行所熏,如春與物,

等慈無礙,似谷應聲。」31惠洪心目中「春」是生命得道圓滿的最佳象徵。

4.評詩

惠洪詩禪中的「春」意象,論禪者已如上述,春光爛漫、春花繽紛的禪 機便成了惠洪拿來形容詩作的象徵。《石門文字禪》當中,惠洪以「春」擬詩 的情形不可勝數。如:

〈送元上人還桂陽建轉輪藏〉:詩成一大笑,相顧春風軟。

〈次韻見寄二首〉:熟讀寄來詩,秀色摩清春。

〈夏日陪楊邦基彭思禹訪德莊烹茶分韻得嘉字〉:清香玉乳沃詩脾,抨 紙落筆驚龍蛇。源長浩與春漲激,力健清將秋無嘉。

〈讀慶長詩軸〉:韻如春水初含風,秀如蘭芽新出叢。

〈七月七日晚步至齊雲樓走筆贈吳邦直〉:少年讀書浩江海,回春妙語 生筆頭。

〈游南嶽福嚴寺〉:東坡唾笑成文章,山川勝處多奇作。

〈金華超不群用前韻作詩見贈亦和三首超不群翦參黃蘗〉:篇篇秀發春 欲釅,便疑造化毫端住。

〈贈王聖侔教授〉:老師碩儒玉堂上,爭看灑筆回春工。

〈贈癩可〉:可師有奇骨,吐語愕眾口。秀如山盆絲,媚若春月柳。

〈王敦素李道夫遊兩翁軒次敦素韻〉:識君筆力回春工,妙語天成絕雕

30 以上引詩見《石門文字禪》卷十五,頁 2、22、卷十七,頁 22、卷十八,頁 1、3、8、12、

20、卷十九,頁 8、12、13、15、卷二十五,頁 24、卷二十八,頁 13。

31 見《石門文字禪》卷二十八,頁 23。

(17)

斸。

〈次韻彭子長劉園見花〉:君看翰墨吐秀句,綠楊春重含朝暾。

〈予頃還自海外夏均父以襄陽別業見要使居之後六年均公謫祁陽酒官 余自長沙往謝之夜語感而作〉:筆力回春工,彷彿識風度。

〈余游侯伯壽思儒之閒久矣而未識季長昨日見之夜歸作此寄之〉:此詩 摹寫見標格,晴湖無風照春色。

〈季長盡室來長沙留一月乃還邵陽作是詩送之〉:朝來拾得浩蕩春,雪 英紅雨紛桃李。

〈次韻朝陰二首〉:此詩麗如春,妍暖破岑寂。

〈次韻元不伐知縣見寄〉:又如花間春,熟視迷背向。

〈次韻〉:冰壺 含青春,不容一塵隔。……閱深似退之,頓挫雜拋擲。

如春飾萬物,妙用無罅隙。

〈次韻游南嶽〉:細窺如春在花柳,芳心皺眼開包藏

〈和陳奉御游梁山〉:便覺春爭妍,勝氣增林麓。

〈次韻見贈〉:讀罷新詩發長歎!春色驚回阿練若?

〈端叔見和次韻答之〉:俊詞方覺春照眼,秀句忽驚絲出盆。

〈次韻胥學士〉:筆下慣生春,年高句法新。

〈又和前韻二首〉:肺腸舊信能纏錦,文字今知解鬬春。

〈次韻信民教授謝無逸游南湖〉:惱人風物今如許,著意春光已不撩。

〈次韻李端叔見寄〉:解嘲鏡裡蕭 髮,時吐毫端浩蕩春。

〈次韻游南嶽〉:琢磨佳句輸吾弟,文點春眠付老兄。

〈次韻賈令尹題裴公亭〉:議郎筆力回春色,摹寫都藏畫牒中。

〈次韻通明臾晚春二十七首〉:饒君麗句春難敵,輸我朱顏鬢未蒼。

〈和余慶長老春十首〉:可堪風日濃於酒,更愛君詩麗似花。

〈次韻巽中見寄四首〉:催詩疥子撈春甕,有味難言卻皺容。

〈次韻曾侯分春亭〉:分得春歸無著處,都將裁刻入新詩。

〈山谷老人贊〉:蓋九州以醉眼而其氣如神藻萬物,以妙語而應手生春 排黃龍之三關。

〈跋瑩中帖〉:平生多與山林之人游,處處見其翰墨,雖戲語亦如雪中 春色。

〈跋道鄉居士詩〉:而此詩句句有法,蓋其胸次如春之盎盎著物成容

〈跋養直可師唱和真隱詩〉:如行野渡春色中,雖盎盎醇釅,然終有一

(18)

種清絕氣。

〈跋謝無逸詩〉:老鳳垂頭噤不語,枯木查牙噪春鳥。

〈跋李成德宮詞〉:讀成德所作一百篇,知前人之未工也,其收拾道山 絳闕之春色,刻畫玉樓金屋之情狀,使海山瀕海之人,讀之如近至 尊。32

在這些作品中,惠洪有時形容上人詩作如春風,形容好友來詩秀色摩春;詩 人筆力如春水高漲,詩韻如春水含風,詩筆如回春妙語,秀句如春楊、春月;

如果詩人靈思泉湧,便如逢春脫手,能摩寫春色浩蕩,作品便如春花絢麗;

惠洪形容好詞如春照眼,好詩如筆下春,了解文字之道就如同鬬春一樣。因 此,惠洪也以春天來形容作詩的樣態,例如〈與故人別因得寄詩三十韻走筆 荅之〉一詩云:,「不量更擬和陽春,枯木鑽膏竹瀝汁。」33惠洪以之來形容 和故人詩作,有枯木瀝汁,與陽春相和之感。

除了詩之外,其實惠洪所論還涵蓋文,他形容賈誼、蘇武的文章如「盎 盎之春藻飾萬物」34形容韓柳文「皋韻秀徹,如春在楊柳」35,形容李敬修「文 章氣燄長萬丈,那應筆夢生春虹」36。在惠洪文字禪的藝術範疇內,固然以 詩禪為主體,但是詩、書、畫、文章,乃至於人物品鑑,其實都是其藝術範 疇。難怪達觀在〈石門文字禪序〉云:

蓋禪如春也,文字則花也。春在於花,全花是春,花在於春,全春是 花。而曰禪與文字有二乎哉?37

寂音尊者惠洪因為憂慮文字與禪之間的分歧,因此以其詩歌專著名為《石門 文字禪》,「鬬千紅萬紫於三寸枯管之下」因此以「春」吟詠萬物,竝入編中。

32 以上引詩見《石門文字禪》卷一,頁 18、卷二,頁 8、10、12、卷三、卷四、卷五、卷六、

卷七、卷八、卷九、卷十一、卷十三、卷十六、卷十九、卷二十七。

33 見《石門文字禪》卷二,頁 5。

34 見《石門文字禪》卷二十四〈季子夢訓〉云:「公於西漢尤愛賈生、蘇子卿。非直愛其文,

如盎盎之春藻飾萬物,與其屹若砥柱蕩磨驚濤也。」

35 見《石門文字禪》卷七,頁 1。

36 見《石門文字禪》卷二,頁 11。

37 見《石門文字禪》序。

(19)

̣ă ೎߸ͽĶߋķ෪ᇈྐᒪдྐጯ˯۞౹൴

1. 在對偶論上開創了「偷春格」

惠洪《天廚禁臠》論近體詩三種頷聯法,論對偶、破題法、用韻法,而 其中論對偶的做法,舉杜甫〈寒食月〉云:「其法頷聯雖不拘對偶,疑非聲律。

然破題、引韻已的對矣,謂之偷春格。言如梅花偷春色而先開也。」緣於惠 洪慣用春意象賞詩、論詩。因此,在對偶方法上,惠洪也開創了所謂「偷春 格」的對偶評鑑法,這是詩法上的一大創新。

對偶方法的演進,在唐五代的詩格中,從最早的上官儀《筆札華梁》中 提出九種屬對之法、38空海《文鏡祕府論》的二十九種對、39元兢《詩髓腦》

的八對、王昌齡《詩格》的五對、皎然《詩議》的八種對40等,遍考整個唐 五代的對偶論都不曾有人提出「偷春格」之說。

在宋初也未曾出現「偷春格」之論,最早的文獻當以惠洪《天廚禁臠》

為先,其後才有沈存中《夢溪筆談》41、魏慶之《詩人玉屑》42等延續惠洪此 說的詩歌對偶論,從惠洪文字禪與詩禪之「春」意象來看,這未嘗不是惠洪 在論詩上的一大創見。

2. 在意境論上展現了「詩禪合一」、「詩境如春」之說

從本文第四節所引惠洪《石門文字禪》近百筆「春」意象,可知惠洪 好以「春」論禪法、禪境與悟境,由之而藉為評詩之象徵。在詩歌鑑賞論方 面,惠洪認為好詩如春色秀發,如前引〈次韻見寄二首〉、〈贈癩可〉、〈次韻 彭子長劉園見花〉等,都是惠洪讚美作品的形容。在創作方法論方面,惠洪 提出「筆力回春工」43要以妙語回春之筆,拾浩蕩春色入詩,境界才能如春

38 見張伯偉,《全唐五代詩格彙考》(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頁 58。

39 見空海,《文鏡祕府論》(台北:河洛出版社,1976),頁 113。

40 見前揭書張伯偉,《全唐五代詩格彙考》,頁 116、185、211。

41 張思緒,《詩法概述》引沈存中《夢溪筆談》曰:「此詩次聯不拘對偶,疑非律詩,然起二 句明系對舉,謂之偷春格,如梅花偷春色而先開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頁 110。

42 宋•魏慶之,《詩人玉屑》卷二「言如梅花偷春色而先開也。」(台灣:商務,1968),頁 27。

43 〈七月七日晚步至齊雲樓走筆贈吳邦直〉〈王敦素李道夫遊兩翁軒次敦素韻〉〈贈王聖侔 教授〉〈予頃還自海外夏均父以襄陽別業見要使居之後六年均公謫祁陽酒官余自長沙往謝之 夜語感而作〉〈次韻賈令尹題裴公亭〉凡五首見第四節所引。

(20)

釅凜冽,文字才能如春花開放。這或許是惠洪認為寫詩最迥出常人的悟入之 處。《冷齋夜話》卷十載惠洪與友人論作詩,有所謂「詩當作不經人道語」其 中引次仲詩曰:「看來天地不知夜,飛入園林總是春」44,在天地不知之夜,

春已無所不在了。

以「春」論禪賞詩,詩禪合一,這是惠洪獨有的見識。在唐代的意境 論中,如王昌齡《詩格》的「境界」理論、皎然的「取境」論、司空圖的「思 與境偕」45雖或曾詩禪合一,對詩歌「意境」論有所開創,46但以「春」為鑑 賞或創作的意境論,唐宋禪林文學中除偶見貫休、齊己一、二詩禪合一之論 外,到了北宋全以「春」喻禪,未曾喻詩,獨惠洪此說開展了以「春」喻詩,

是文字禪在詩學意境上的重要開創。

̱ă ඕኢ

惠洪《石門文字禪》卷二十七有〈石臺肱禪師所蓄草聖〉詩云:「蓋其勝 妙之極,收拾春色於語言中而已,及東坡和之,如語中出春色。」可以看出 惠洪重視詩歌語言文字的勝妙,必須如「語出春色」。因此,惠洪大量運用此 法進入自己的作品中,其卷十〈上元宿百丈〉詩為代表:

上元獨宿寒巖寺,臥看篝燈映薄紗。夜久雪猿啼嶽頂,夢回清月在梅 花。十分春瘦緣何事?一掬歸心未到家。卻憶少年行樂處,軟紅香霧 噴京華。

如前言所云,這首詩曾經為惠洪招來「浪子和尚」的千古汙名。通過以上惠

44 見《冷齋夜話》卷十〈詩當作不經人語〉「盛學士次仲、孔舍人平仲同在館中,雪夜論詩。

平仲曰:『當作不經人道語。』曰:『斜拖闕角龍千丈,澹抹牆腰月半稜。』坐客皆稱絕。次 仲曰:『句甚佳,惜其未大。』乃曰:『看來天地不知夜,飛入園林總是春。』平仲乃服其工。」

45 參考蔡瑜,〈唐詩學中意境理論的形成〉,見氏著,《唐詩學探索》(台北:里仁出版社,

1998),頁 105-177。

46 有關唐代「意境論」的開創,黃景進,〈唐代意境論初探〉一文認為「顯然是應用佛家認 識論的觀念」,王昌齡將詩境歸納為物境、情境、意境,似佛家所謂六境;皎然之取境穿境 說與司空圖之「思與境偕」也如《俱舍論疏記》所云:「由有思故令心於境有動作用。」見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主編,《文學與美學》第二章(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頁 158。

(21)

洪「春」意象的考察,再細味此詩,可以看出惠洪夜宿寒巖寺,夢回清月,

拈出梅花為喻。寫下「十分春瘦」的心理恨憾,此恨憾其實是本文第三節所 引北宋禪師經常提到的靈山回歸之喻,因此惠洪才有「一掬歸心未到家」的 感嘆。這首詩是惠洪求道的自我檢討,如前引宋初遇賢師的「十分春色屬誰 家」、雪竇重顯的「門外春將半」、惟晤禪師的「雪滿西山春未歸」一樣,春 色的圓滿與清瘦,正是修道者內在明月的陰晴圓缺,惠洪此詩何來浪子行徑?

何來思鄉之情?47純只是修道未能明心見性48的恨憾而已。通過「春」意象在 禪林文學演進的情形來看,惠洪汙名確實已可昭雪。

再者由本文之論述也可以看見「春」意之活潑多元,在禪宗典籍或象道 芽,或象法雷,或如禪者內在禪機,均為祖師說法示道時所不斷借用的譬喻。

禪林文學中,「春」意象的運用,在唐代詩僧仍是少數,到北宋詩僧則蔚為風 潮,惠洪承此風潮,轉為其「文字禪」之倡導,或論畫,或評人,或說禪,

或喻詩,讓難以言說的詩禪藝術在此藉「春」的象徵,得到豐富的言詮,同 時也為中國詩歌開創「對偶論」與「意境論」之新內涵,這在詩禪合一論的 歷史上是相當精彩的一頁。

47 鄭群輝,〈北宋詩僧慧洪覺範的文學成就〉一文以為惠洪「十分春瘦緣何事,一掬歸心未 到家」將「遊子思歸的心情表現得哀婉悱惻,讀來十分感人。」(《學術論壇》,1997.03)。

48 林伯謙,〈惠洪非「浪子和尚」辨〉中從修禪證悟的角度,認為凡參禪者發明大事、明心 見性,一向都是以「到家」為喻。惠洪「一掬歸心未到家」一語,是「自忖出家多年,修行 還未到『絕學無為閒道人』的本地風光境界,不禁慨然有感而作」。筆者從「春瘦」的角度,

也能印證此一說法。

(2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惠能是主張自性清淨、眾生皆能成佛的思想,強調不需要像過去那樣經過反覆形式的修

「廣大的心」是指色界心與無色界心。如果有系統地修行安般

意欲達之,則口有聲。意者,象乎事物而 構之者也;聲者,象乎意而宣之者也。聲

根據冉雲華教授〈中國早期禪法的流傳和特點〉一文的研究,中國佛教從第五世紀後期 到第七世紀初,禪法開始在各地流傳開來,大致發展成四個不同的流派: (一)

印可。義玄禪師於 854 年,到河北鎮州的臨濟院弘法。義玄禪師的機

其實這個問題並不新鮮,有的學者已經進行過探討。 [註 2]

和「以畫喻禪」 [註 19]

破山禪師 萬如禪師 浮石禪師 玉林禪師 箬菴禪師 山茨禪師 玄微禪師 香幢法主 [車*度]轢居士 跛道人如念 無依道人 牧公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