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酉每抑制劑所導致之間質性肺疾病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酉每抑制劑所導致之間質性肺疾病"

Copied!
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

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所導致之間質性肺疾病

王喬弘  陳彥昌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 內科部胸腔科

摘 要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酪氨酸激酶抑制劑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 為現今治療後期非小細胞肺癌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的重要標靶藥 物。然而,約有 1% 的 EGFR-TKI 使用者會發生藥物引起之間質性肺部疾病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EGFR-TKI 所引發之間質性肺部疾病可導致嚴重之後遺症,甚至可能致命,而且早 期診斷與早期停止 EGFR-TKI 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預後,因此臨床醫療工作者應對於此一臨 床狀況的診斷與處置了然于胸。有鑒於此,本文針對發表於 2018 年 9 月 30 以前之相關於此 類間質性肺部疾病的文獻進行系統性之探討與報告,以期精進我輩對於後期肺癌病人之照護 能力。

關鍵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酪氨酸激酶抑制劑(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EGFR-TKI)

非小細胞肺癌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間質性肺部疾病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引言

肺癌為國內癌症死因第一位1,其中非小細 胞肺癌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約佔 80%,

大部分患者於診斷非小細胞肺癌時已屬後期肺 癌,亦即腫瘤已無法以手術切除或是已經轉移 至其它器官2。以往治療此類患者僅能仰賴化 學治療與放射線治療;但自從針對細胞表皮生 長因子受體特有的突變所發展出之酪氨酸激酶 抑制劑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EGFR-TKI) 被 證 實 能 增 進 具 有 特 定 EGFR 突 變 之 後 期 非 小 細 胞 肺 癌 的 患

者之反應率 (response rate) 與無惡化存活時間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3,4,EGFR-TKI 於近幾 年已取代傳統的化學治療,成為許多後期非小 細胞肺癌患者的第一線治療藥物。

EGFR-TKI 所造成之常見副作用大多相當 輕微 ( 例如:皮疹與腹瀉 )5。然而,約有 1% 的 EGFR-TKI 使用者會發生藥物引起之間質性肺部 疾病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6,7,而且發生此類 間質性肺部疾病的患者甚至可能因此死亡。但 是患者若因為發生間質性肺部疾病即不再使用 EGFR-TKI 治療其腫瘤,便只能接受腫瘤治療效 果較差、副作用更多、且間質性肺部疾病發生

聯絡人:陳彥昌 通訊處:10629 臺北市大安區仁愛路四段 10 號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內科部胸腔科

(2)

率更高之化學治療與放射治療8,9,如此雖可避 免此類間質性肺部疾病的發生,卻也縮短了患 者的腫瘤無惡化存活時間。

有 鑒 於 此, 基 於 2018 年 9 月 30 日 以 前 所 發 表 之 相 關 研 究 結 果 之 文 獻, 本 文 將 討 論 EGFR-TKI 相關之間質性肺部疾病的發生率、預 後、病理機轉、診斷標準與處置,也特別探討 首次發生此類間質性肺部疾病並停止 EGFR-TKI 後,臨床醫師該如何繼續治療患者之非小細胞 肺癌。由於 EGFR-TKI 引發之間質性肺部疾病 之死亡率偏高,而後期非小細胞肺癌之預後也 不佳,臨床醫師若能對此類間質性肺部疾病的 臨床病程與預後了然於胸,不僅能提供後期非 小細胞肺癌患者更符合實證醫學的照護,同時 也能提供 EGFR-TKI 使用者於發生間質性肺部 疾病後,更加符合近年來極力倡導之醫病共享 決策 (shared decision-making) 的照護。

TKIs 引起 ILD 之機轉

間質性肺部疾病乃指於肺部實質所發生的 發 炎 與 纖 維 化 病 變, 該 狀況 可 以 影 響 間 質 組 織、肺部血管、甚至肺泡10。雖然目前並無直 接證據能夠解釋 EGFR-TKI 是如何造成間質性 肺部疾病,但是依據其它已知之間質性肺部疾 病發生的病生理機轉以及關於 EGFR-TKI 之動 物試驗所發現的間接證據,學者們仍有提出兩 個假說,藉以說明 EGFR-TKI 造成間質性肺部 疾病的兩種可能之病理機轉:

其一,當患者發生間質性肺部疾病時,於 急性滲出期 (acute exudative phase) 最常見的組 織病理學上的表現為瀰漫性肺泡損傷 (diffuse alveolar damage) 併 有 玻 璃 膜 形 成 (hyaline membrane formation),之後再進展至慢性發炎,

有學者根據此一組織病理學上的發現而提出假 說認為,EGFR-TKI 使用者因為持續性的暴露於 某一種抗原或是其肺部組織失去抗發炎的機制 而導致持續發炎,而持續性的發炎加強了纖維 母細胞的活性而造成肺實質的纖維化11

另 一 種 假 說 則 指 出, 當 持 續 受 損 的 上 皮 之 再 生 功 能 受 到 EGFR-TKI 干 擾 時, 並 不 需 要 透 過 持 續 性 的 發 炎 反 應, 纖 維 母 細 胞 便 會 受到刺激而引發纖維化 ( 圖一 )。這個假說是 基於 Suzuki 等人所進行之動物試驗的結果所 提 出, 該 試 驗 發 現 透 過 抑 制 EGFR 的 磷 酸 化 (phosphorylation) 可以減緩上皮細胞再生,進而 增強 bleomycin 所造成的肺部纖維化的形成12 儘管這第二個解釋 EGFR-TKI 造成之間質性肺 部疾病的假說可能為真,但這個機轉可能只不 過是造成此類間質性肺部疾病的多個因素之一 而已,因為研究者發現針對外顯子 (exon) 20 上 的 T790M 突變而發展出的稱為 osimertinib 之第 三代 EGFR-TKI 雖然於體外 (in vitro) 對於野生 型 (wide-type) 的 EGFR 有較諸其它 EGFR-TKIs 更低的影響13,使用 osimertinib 的患者卻沒有 明顯降低的間質性肺部疾病發生率,患者甚至 可能在使用其它 EGFR-TKI 一段時間沒有發生

圖一:EGFR-TKI造成間質性肺部疾病的第二種假說機轉 (與慢性組織發炎無關之機轉)。

(3)

間質性肺部疾病,但因為腫瘤產生 T790M 的 突變而改用 osimertinib 時便發生間質性肺部疾

14-17。當然,這個 osimertinib 的例子可能不

足以推翻第二個假說,而僅僅顯示了第三代的 EGFR-TKI 是透過另一種不同於第二個假說的機 轉而造成間質性肺部疾病。另外,Suzuki 等人 的試驗是先以 bleomycin 刺激鼠類的肺部發生纖 維化 (pulmonary fibrosis),再給予 EGFR-TKI;

然而,臨床上使用 EGFR-TKI 而發生間質性肺 部疾病的患者,有許多是在尚未使用 EGFR-TKI 時, 沒 有 發 現 任 何 間 質 性 肺 部 疾 病 或 肺 部 發 生纖維化的證據18。總而言之,目前並不確定 EGFR-TKIs 是透過何種機轉造成間質性肺部疾 病。

發生時間與發生率

根據過去針對使用 gefitinib 的日本患者的 研 究, 一 般 認 為 大 多 數 EGFR-TKI 引 發 之 間 質 性 肺 部 疾 病 是 發 生 於 使 用 藥 物 後 的 4 週 之

19,20。而根據一個針對台灣 1080 位患者的回

溯性研究,因為使用 gefitinib 而引發之間質性 肺部疾病的患者中,約有 44% 的患者是發生在 開始使用藥物的 4 週內,而約有 84% 的患者是 在開始使用藥物的 8 週內發生21

至於間質性肺部疾病之發生率,根據美國 食品藥物管理局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針 對 gefitinib 上 市 後 的 安 全 性 分 析 報 告, 在 50,005 位 gefitinib 的使用者中,約有 1% 之使用 者發生間質性肺部疾病,其中日本族群之發生 率約為 2%,西方族群的發生率則約為 0.3%,

且於使用藥物後,日本族群較西方族群更快發 生間質性肺部疾病6。此外,根據一個針對台 灣 gefitinib 使用者所進行的研究,則是發現有 2.3% 的 間 質 性 肺 部 疾 病 發 生 率21。 關 於 這 種 不同族群間之間質性肺部疾病發生率的差異,

一般認為是肇因於某些特定族群對於間質性肺 部疾病的基因感受性增加的結果22。至於針對 個別的 EGFR-TKIs 所導致之間質性肺部疾病 的發生率是否也有差異的議題,則是有研究發 現,相較於 gefitinib,其它的 EGFR-TKIs ( 包含 erlotinib, afatinib, osimertinib, lapatinib) 之間質性

肺部疾病發生率並無明顯增加7, 17。另外,基於 Nakagawa 等人針對 erlotinib 的研究,間質性肺 部疾病的發生率會隨著使用 erlotinib 的時間增 加而逐漸減低23

危險因子

具有某些危險因子的 EGFR-TKIs 使用者,

較容易發生間質性肺部疾病,這些危險因子與 傳統化學治療所造成間質性肺部疾病的危險因 子相同24。這些危險因子包括:使用藥物前已 有慢性間質性肺部疾病或肺部纖維化、過去曾 發生肺部感染、同時併有心臟疾病、男性、年 紀超過 55 歲、有吸菸之個人史、日常體能狀態 較差 (WHO performance status ≥ 2)、電腦斷層掃 描顯示正常肺部容積較少、非小細胞肺癌診斷 確定至開始使用藥物之間隔較短、沒有接受過 化學治療、同時接受放射線治療、以及血清白 蛋白數值較低者22-30。Ando 等研究者發現具有 較多危險因子的患者除了較容易發生間質性肺 部疾病外,其腫瘤對於 gefitinib 的反應也比較 25

在上述的危險因子中,又以使用藥物前已 有慢性間質性肺部疾病或肺部纖維化為最重要 之危險因子31。根據 AstraZeneca 針對 29 位發 生間質性肺部疾病前接受過高解析度電腦斷層 掃 描 (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 的 gefitinib 使用者的研究,約有 40% 發生間質性 肺部疾病的患者於使用藥物前已有病因不明性 肺纖維化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這個危 險因子的重要性不僅是因為其患者發生間質性 肺部疾病的風險較高,該研究也發現患有病因 不明性肺纖維化的 gefitinib 使用者發生間質性 肺部疾病時的死亡率 (58%),也比沒有病因不明 性肺纖維化的對照組的死亡率 (18%) 還要高出 許多22

臨床表現與診斷標準

臨床上診斷藥物相關之間質性肺部疾病涉 及三個步驟:首先,基於患者病史與臨床症狀 懷疑患者可能有藥物相關之間質性肺部疾病;

其 次, 透 過 影 像 學 之 檢 查 與 實 驗 室 檢 查 排 除

(4)

其他可能造成相似之肺部實質病變的疾病;最 後,若能取得肺部切片,則組織學的表現須符 合藥物相關之間質性肺部疾病的診斷。

相 較 於 其 它 原 因 所 引 起 之 間 質 性 肺 部 疾 病,標靶藥物引起之間質性肺部疾病的臨床症 狀與表現並不具有特異性。間質性肺部疾病的 早期症狀為呼吸急促 (shortness of breath),有 時可伴隨著咳嗽 ( 但通常無痰 ),其它的相關症 狀還包含了疲累、發燒、體重減輕、與低血氧

症等32-24。理學檢查可能於聽診時發現有濕囉

音 (crackles)、杵狀指 (digital clubbing);間質性 肺部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檢查表現常為限制型的 肺功能障礙 (restrictive pattern) 與異常氣體交換 (impaired gas exchange)35。一般而言,標靶藥物 引起之間質性肺部疾病的相關症狀表現多為急 性發作,但個別患者之臨床表現與嚴重程度,

可能因為患者使用之藥物與本身之潛在疾病而 有差異22

雖 然 當 患 者 出 現 間 質 性 肺 部 疾 病 之 症 狀 時, 胸 部 X 光片經常是第一個影像學的檢查 ( 圖 二 ), 但 高 解 析 度 電 腦 斷 層 掃 描 對 於 偵 測 較微細的實質或間質變化的敏感度較高。高解

析度電腦斷層掃描的結果可能會見到各種間 質 性 肺 部 疾 病 的 表 現, 例 如: 雙 側 毛 玻 璃 樣 陰影 (ground-glass attenuation)、空氣空間實質 化 (airspace consolidation)、網狀病變 (reticular lesions)、小葉中心的小結節 (small centrilobular nodules)、 小 葉 間 隔 增 厚 (interlobular septal thickening)、蜂窩狀變化 (honeycombing)、與牽 引性支氣管擴張 (traction bronchiectasis),而且 這些表現通常呈現兩側且散在性的分布32 ( 圖 三 )。然而,曾有研究指出,約有超過 40% 的 病理組織學上的發現與高解析度電腦斷層掃 描上所見之影像表現並不吻合36;也有研究者 曾 經 針 對 尋 常 性 間 質 性 肺 炎 (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a) 分析影像學的診斷與病理診斷的差 異性,發現高達 94.7% 的患者被以高解析度電 腦斷層掃描診斷為不符合尋常性間質性肺炎之 表現者,其肺部切片卻符合尋常性間質性肺炎 的病理組織學表現37。而且影像學上的發現並不 能用來分別藥物造成的間質性肺部疾病與其他 原因所造成的間質性肺部疾病;因此診斷 TKIs 所造成之間質性肺部疾病時,應特別小心排除 其他可能造成相似影像表現之因素 ( 例如:感 染、結締組織疾病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

淋巴管癌病變 [lymphagitic carcinomatosis]、心 因性肺積水、過敏反應、肺部出血等 )38,39

組 織 病 理 學 上 的 表 現 可 能 因 為 不 同 藥 物 而 有 差 異。 以 gefitinib 造 成 之 間 質 性 肺 部 疾 病 而 言, 使 用 者 較 常 見 之 表 現 為 瀰 漫 性 肺 泡 損 傷, 較 少 見 到 過 敏 性 肺 炎 (hypersensitivity pneumonitis) 與間質肺炎 ( 包含非特異性間質肺 炎﹝nonspecific insterstitial pneumonia﹞與尋常 性間質性肺炎 );而 erlotinib 所造成的間質性肺 部疾病則可能有閉塞性細支氣管炎 (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隱 原 性 組 織 化 肺 炎 (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或是過敏性肺炎40

針 對 EGFR-TKI 所 造 成 之 間 質 性 肺 部 疾 病,並沒有具有特異性之實驗室檢查可以直接 確 定 診 斷, 但 有 許 多 實 驗 室 檢 查 與 體 液 組 織 之 培 養 可 以 用 來 排 除 感 染 症、 心 因 性 或 非 心 因 性 肺 積 水、 與 肺 栓 塞 等 可 以 造 成 類 似 臨 床 表 現 之 狀 況。 患 者 症 狀 若 較 輕 微, 肺 功 能 檢 圖二:使用gefitinib後造成第4級肺發炎之患者的胸部

X光片。

(5)

查 (pulmonary function test) 則是可以應用在區 分患者的症狀是肇因於本身既存的阻塞性呼吸 道疾病之急性惡化或是間質性肺部疾病相關的 限 制 性 呼 吸 缺 陷。 至 於 其 它 如 支 氣 管 肺 泡 灌 洗 (bronchoalveolar lavage)、經支氣管肺部切片 (transbronchial lung biopsy)、與外科手術肺部切 片 (surgical lung biopsy) 等診斷方式,也可以幫 助排除感染症、淋巴管癌病、與瀰漫性肺泡出 血 (diffuse alveolar hemorrhage) 等疾病,藉以更 加確定間質性肺部疾病的診斷41,42

總而言之,由於 EGFR-TKI 所造成之間質 性肺部疾病並不具有特異性之臨床表現、實驗 室檢查、影像學或組織病理表現,目前建議診 斷此類間質性肺部疾病時,應依據下列幾個標 30, 41, 43, 44

一、患者須有使用此類藥物的臨床病史。

二、患者於臨床的、影像學的、與組織病 理學的表現與之前使用過相同藥物而造成間質 性肺部疾病之患者的各類表現相符合。

三、須排除其它可能造成相似表現之肺部 疾病。

四、患者停藥後症狀改善。

五、患者再次使用相同藥物後,再次發生 相似之間質性肺部疾病之症狀與表現 ( 但不可為 了確定診斷而再次使用被懷疑已造成質性肺部 疾病之相同藥物,詳見下段“治療與處置”)。

治療與處置

針 對 EGFR-TKI 所 造 成 之 間 質 性 肺 部 疾 病的治療,並沒有基於具有足夠證據力之臨床 試驗結果所制定之臨床指引可以依循,因此目 前多以經驗性之類固醇合併支持性的治療為原 則。另外,因為 EGFR-TKI 所造成之間質性肺 部疾病可以是致命性的,所以停止使用造成間 質性肺部疾病之藥物是最重要的處置32

目前沒有對照性的臨床研究評估以類固醇 治 療 EGFR-TKI 造 成 的 間 質 性 肺 部 疾 病 是 否 具有效益。根據過去治療其它藥物所引發之間 質 性 肺 部 疾 病 的 經 驗 以 及 針 對 EGFR-TKI 引 發之間質性肺部疾病的案例報告,若患者之症 狀較嚴重,或症狀在停藥之後持續甚至更加惡 化, 一 般 可 以 使 用 口 服 predisolone 或 靜 脈 注

圖三:使用gefitinib後造成第4級肺發炎之患者之高解析度胸部電腦斷層影像 (與圖二之影像為同一位患者)。

(6)

射 methylpredisolone (0.5-1.0 mg/kg/day) 治療;

然若患者之症狀快速惡化或是嚴重至即將呼吸 衰竭 (impending respiratory failure),則應考慮 使用高劑量之類固醇治療 ( 連續 3 日,至少每 日每公斤 2 毫克的 methylprednisolone,但每日 不超過 1 公克 )17, 19-20, 30, 45-47。值得一提的是,

根據針對台灣患者的研究,於輕微間質性肺部 疾病的個案繼續使用 gefitinib 且同時併用類固 醇,影像學上於 6 個月的追蹤期間並未有任何 改善21,這個觀察結果顯示在 gefitinib 的影響 下,類固醇對於輕微的間質性肺部疾病的治療 效果仍顯不足,但如此的治療方式對於患者整 體存活上的影響為何,則是需要更多研究才能 查明。

患 者 一 旦 因 為 服 用 EGFR-TKI 發 生 過 間 質 性 肺 部 疾 病, 一 般 便 不 建 議 再 次 使 用 同 一 種 藥 物 (rechallenge)。 然 而 由於 EGFR-TKI 常 是 具 EGFR 突 變 之 晚 期 非 小 細 胞 肺 癌 病 人 賴 以維持無惡化存活時間的不二之選,成功再次 使用藥物之案例也曾經被報告過48,49。另外,

Kashiwabara 等 研 究 者 回 溯 性 地 分 析 了 110 位 gefitinib 使用者,其中有 11 位因為 gefitinib 造 成間質性肺部疾病而停止使用 gefitinib 後再此 使 用 erlotinib 或 是 afatinib 的 患 者, 發 現 有 再 次使用 EGFR-TKI 且同時併用 prednisolone 0.5 mg/kg 者 的 中 位 整 體 存 活 時 間 (median overall survival) 較諸沒有再次使用 EGFR-TKI 的患者為 長 (15.5 vs. 3.5 months, p = 0.029)50。因此若能遵 循嚴謹的醫病共享決策的精神,於此類間質性 肺部疾病的患者身上再次使用同類藥物治療其 後期非小細胞肺癌,現階段應該是合理的臨床 決策之一。

預後

就 EGFR-TKI 引 起 之 間 質 性 肺 部 疾 病 之 預 後 而 言, 根 據 兩 個 現 有 針 對 gefitinib 以 及 erlotinib 的上市後的監測研究的發現6,23,因為 使用藥物而造成間質性肺部疾病的患者中,約 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因此而死亡。台灣的研究則 是 發 現 有 40% 使 用 gefitinib 而 發 生 間 質 性 肺 部疾病的患者的直接死因為間質性肺部疾病,

但這個明顯高於其它文獻所報告的死亡率,可 能是因為回溯性的研究設計所造成的誤差21 整體而言,因為此類間質性肺部疾病而死亡的 患者大約是所有使用 gefitinib、erlotinib、或是 afatinib 的患者之 1% 7;雖然 lapatinib 似乎有較 低的間質性肺部疾病死亡率7,但是目前並無相 關之研究針對市面上現有之治療非小細胞肺癌 的 EGFR-TKIs 進行風險與效益之評估比較 (risk- benefit assessment)。

嚴重的 EGFR-TKI 所引發之間質性肺部疾 病有相當高的死亡率,而且沒有因為發生間質 性肺部疾病而死亡之存活患者中,其存活時間 (survival time) 也明顯不如未發生間質性肺部疾 病之 EGFR-TKI 使用者31。此類間質性肺部疾 病之嚴重度可依影像學的表現或是臨床症狀判 定: 首 先, 以 影 像 學 表 而 言,Endo 等 研 究 者 發現,患者之影像表現若為瀰漫性雙側毛玻璃 樣陰影或是伴隨牽引性支氣管擴張的空氣空間 實質化,則其死亡率高達 75% 51;台灣的研究 則是發現,25 位因為 gefitinib 造成間質性肺部 疾病的患者中,有 8 位患者具有此種嚴重程度 的影像學表現,其中全數於治療間質性肺部疾 病的住院期間死亡21。其次,若以臨床症狀而 言,根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所制定的第四版《常見不良事件評價 標準》(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 CTCAE, Version 4.0) 之內容,所有被評 定為肺發炎 (pneumonitis) 第 4 級以上之嚴重度 的患者,亦即發生危及生命之呼吸損害而需要 以侵入性治療介入 ( 例如:氣管內管插入 ) 以 維 持 呼 吸 者, 最 終 幾 乎 全 數 因 此 肺 發 炎 而 死 31

總而言之,目前已知導致肺癌患者併發間 質性肺部疾病而致命的預測因子包含年紀大於 65 歲、有抽菸之個人史、先前已有間質性肺部 疾病病史、電腦斷層掃描顯示正常肺部容積小 於 50% 或是連接肋膜之間質性肺部疾病範圍超 過 50% 24。Hotta 等人則是發現使用藥物後越快 發生間質性肺部疾病、影像表現符合急性間質 肺炎、與先前已有間質性肺部疾病之病史均為 預後不良之因子52

(7)

結論

由 於 EGFR-TKI 所 造 成 之 間 質 性 肺 部 疾 病 之 預 後 相 當 差, 因 此 臨 床 工 作 者 應 特 別 監 測 EGFR-TKI 使用者之呼吸系統的症狀以及其 胸腔影像學上的變化。針對間質性肺病高危險 群 的 病 人 ( 年 紀 大 於 65 歲、 有 抽 菸 史、 先 前 已有間質性肺部疾病病史、接受過多次的化學 治療或放射線治療 )24,務必於患者開始使用 EGFR-TKI 時便進行早期監測。因為此一狀況大 多發生在開始使用藥物的 8 週之內21,故開始 治療後,可每 2 至 4 週追蹤胸部 X 光。並加強 衛教病患,若出現乾咳、呼吸急促、低血氧等 症狀,宜盡速就醫。以期能早期發現,盡速停 藥,進而降低此併發症帶來之高死亡率。

目前針對台灣族群中因為使用 EGFR-TKI 而發生 ILD 之大規模研究並不足夠,本文所引 用之文獻的研究對象多為日本族群,其研究結 果 ( 包含治療經驗 ) 可能無法全盤適用於台灣族 群。在證據不足的現況下,當臨床醫師建議病 患使用 EGFR-TKI 之前、病患使用藥物後發生 ILD 時、以及考慮是否要再次使用 EGFR-TKI 於曾經發生 ILD 的患者時,都應詳盡告知患者 與家屬各種可能性與後果,以體現醫病共享決 策之精神,協助患者與家屬於患者發生急性呼 吸衰竭時,做出最符合患者冀求之醫療決策。

參考文獻

1. 台灣衛生福利部統計處,中華民國106年死因統計,中 華民國107年10月,https://www.mohw.gov.tw/dl-47804- eb15eaf5-ddfc-40b3-8217-fbbf75508e88.html

2. Siegel R, Ma J, Zou Z, Jemal A. Cancer statistics. CA Cancer J Clin 2014; 64: 9-29.

3. Mok TS, Wu YL, Thongprasert S, et al. Gefitinib or carboplatin-paclitaxel in pulmonary adenocarcinoma. N Engl J Med 2009; 361: 947-57.

4. Maemondo M, Inoue A, Kobayashi K, et al. Gefitinib or chemotherapy for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with mutated EGFR. N Engl J Med 2010; 362: 2380-8.

5. Forsythe B, Faulkner K. Overview of the tolerability of gefitinib (IRESSA) monotherapy: clinical experience in non- small-cell lung cancer. Drug Saf 2004; 27: 1081-92.

6. Cohen MH, Williams GA, Sridhara R, Chen G, Pazdur R.

FDA drug approval summary: Gefitinib (ZD1839)(Iressa (R)) tablets. Oncologist 2003; 8: 303-6

7. Chen YM, Luo YH.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nduced by Tar-

geted Therapy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Review of Diagnosis, Workup, and Management. J Palliat Care Med 2015; 5: 204.

8. Chen YM. Update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J Chin Med Assoc 2013; 76: 249-457.

9. Armour A. Gefitinib in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linical experience in patients of Asian origin. Asia-Pacific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07; 3: 66-78.

10. Mehrad B, Strieter RM. Fibrocytes and the pathogenesis of diffuse parenchymal lung disease. Fibrogenesis Tissue Repair 2012; 5(Suppl 1): S22.

11. Liu V, White DA, Zakowski MF, et al. Pulmonary toxicity associated with erlotinib. Chest 2007; 132: 1042-4.

12. Suzuki H, Aoshiba K, Yokohori N, Nagai A.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ion augments a murine model of pulmonary fibrosis. Cancer Res 2003; 63:

5054-9.

13. Cross DA, Ashton SE, Ghiorghiu S, et al. AZD9291, an irreversible EGFR TKI, overcomes T790M-mediated resistance to EGFR inhibitors in lung cancer. Cancer Discov 2014; 4: 1046-61.

14. Goss G, Tsai CM, Shepherd FA, et al. Osimertinib for pretreated EGFR Thr790Met-positive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URA2): a multicentre, open-label, single- arm, phase 2 study. Lancet Oncol 2016; 17: 1643-52.

15. Mok TS, Wu YL, Ahn MJ, et al. Osimertinib or platinum- pemetrexed in EGFR T790M- positive lung cancer. N Engl J Med 2017; 376: 629-40.

16. Khozin S, Weinstock C, Blumenthal GM, et al. Osimertinib for the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T790M positiv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lin Cancer Res 2017; 23: 2131-5.

17. Matsumoto Y, Kawaguchi T, Yamamoto N, et al.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nduced by Osimertinib for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T790M-positiv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ntern Med 2017; 56: 2325-8.

18. Kataoka K, Taniguchi H, Hasegawa Y, Kondoh Y, Kimura T, Nishiyama O, Imaizumi K, Kawabe T, Kume H, Shimokata K.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gefitinib. Respir Med 2006; 100: 698-704.

19. Müller NL, White D, Jiang H, Gemma A,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drug-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Br J Cancer 2004; 91: S24-30.

20. Kudoh S, Kato H, Nishiwaki Y, et al.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a cohort and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8; 177:

1348-57.

21. Chang SC, Chang CY, Chang SJ, et al. Gefitinib-rel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n Taiwanese patients with non- small-cell lung cancer. Clin Lung Cancer 2013; 14: 55-61.

22. Camus P, Kudoh S, Ebina M.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associ- ated with drug therapy. Br J Cancer 2004; 91: S18-S23.

23. Nakagawa K, Kudoh S, Ohe Y, et al. Postmarketing surveillance study of erlotinib 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non- sm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 an interim analysis of 3488

(8)

patients (POLARSTAR). J Thorac Oncol 2012;7: 1296-303.

24. Kudoh S, Kato H, Nishiwaki Y, et al.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a cohort and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8; 177:

1348-57.

25. Ando M, Okamoto I, Yamamoto N, et al. Predictive factors for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antitumor response , and survival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gefitinib.

J Clin Oncol 2006;24:2549-56.

26. Hotta K, Kiura K, Tabata M, et al.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receiving gefitinib: an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and treatment outcomes in Okayama Lung Cancer Study Group. Cancer J 2005;11:417-24.

27. Hotta K, Kiura K, Takigawa N,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and pattern of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during erlotinib and gefitinib treatment 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he Okayama Lung Cancer Study Group experience. J Thorac Oncol 2010;5:179-84.

28. Takano T, Ohe Y, Kusumoto M, et al. Risk factors for inter- stitial lung disease and predictive factors for tumor response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reated with gefitinib. Lung Cancer 2004;45:93-104.

29. Beom SH, Kim DW, Sim SH, et al. Gefitinib-Induc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n Korean Lung Cancer Patients.

Cancer Res Treat 2016;48:88-97.

30. Saito Y, Gemma A. Current status of DILD in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ies. Int J Clin Oncol 2012:17:534-41.

31. Fujimoto D, Kato R, Morimoto T, et 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tic impact of pneumonitis during systemic anti- cancer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PLoS One 2016;11:e0168465.

32. Wallis A, Spinks K.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 Br Med J 2015;350:1-12.

33. Vahid B, Marik P.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of novel antineoplastic agents for solid tumors. Chest 2008;133:528- 38.

34. Min JH, Lee HY, Lim H, et al. Drug-induc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n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herapy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encer: a review on current insight. Cancer Chemother Pharmacol 68: 1099-109.

35.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

International multidisciplinary consensus classification of the 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s.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2; 165:277-304.

36. Cleverley JR, Screaton NJ, Hiorns MP, Flint JDA, Müller NL. Drug induced lung disease: high-resolution CT and histological findings. Clin Radiol 2002;57: 292-9.

37. Yagihashi K, Huckleberry J, Colby TV, et al. Radiologic- pathologic discordance in biopsy-proven 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a. Eur Respir J 2016; 47:1189-97.

38. Erasmus JJ, Mcadams HP, Rossi SE. Drug-induced lung injury. Semin Roentgenol 2002;37:72-81.

39. Merad M, Le Cesne A, Baldeyrou P, Mesurolle B, Le Chevalier T. Docetaxel and interstitial pulmonary injury. Ann Oncol 1997;8:191-4.

40. Min JH, Lee HY, Lim H, et al. Drug-induc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n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herapy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review on current insight. Cancer Chemother Pharmacol 2011;68:1099-109.

41. Bradley B, Branley HM, Egan JJ, et al.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guideline: the British Thoracic Society in collabora- tion with the Thoracic Society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and the Irish Thoracic Society. Thorax 2008;63 Suppl 5:

v1-58.

42. Poletti V, Poletti G, Murer B, Saragoni L, Chilosi M.

Bronchoalveolar lavage in malignancy. Semin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7; 28:534-45.

43. Camus P.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Drug induced infiltrative lung diseases. In: Schwarz MI, King TE Jr, eds. 4th ed.

London: B.C. Decker, Hamilton, Ontario, Canada; 2003;

485-584.

44. Camus P, Bonniaud P, Fanton A, Camus C, Baudaun N, Foucher P. Drug-induced and iatrogenic infiltrative lung disease. Clin Chest Med 2004; 25:479-519, vi.

45. Luo C, Lv M, Li Y, Liu P, Yang J. Gefitinib-induced inter- stitial pneumonia: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Exp Ther Med 2014;7:855-9.

46. Karaoka K, Taniguchi H, Hasegawa Y, et al.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gefitinib. Respir Med 2006; 100:698- 704.

47. Seto T, Seki N, Uematsu K, et al. Gefitinib-induced lung injury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high-dose corticosteroids.

Respirology 2006; 11:113-6.

48. Arakawa N, Tsujita A, Saito N, Ishikawa S, Ohno S. Success- ful erlotinib rechallenge after both gefitinib- and erlotinib- induc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 Respirol Case Rep 2013 Sep;1:17-9.

49. Nakamichi S, Kubota K, Horinouchi H, et al. Successful EGFR-TKI rechallenge of leptomeningeal carcinomatosis after gefitinib-induc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Jpn J Clin Oncol 2013;43:422–5.

50. Kashiwabara K, Semba H, Fujii S, Tsumura S. Outcome in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successful rechallenge after recovery from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induc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Cancer Chemother Pharmacol 2017;79:705-10.

51. Endo M, Johkoh T, Kimura K, Yamamoto N. Imaging of gefitinib-rel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multi-institutional analysis by the West Japan Thoracic Oncology Group. Lung Cancer 2006;52:135-40.

52. Hotta K, Kiura K, Tabata M, et al.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receiving gefitinib: an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and treatment outcomes in Okayama Lung Cancer Study Group. Cancer J 2005;11:417-24.

(9)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Rel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Chiao-Hung Wang, and Yen-Chang Chen

Division of Chest,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Taipei City Hospital, Renai Branch

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EGFR-TKI) is the most important target therapy used to treat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to date. However, it has been reported that approximately 1% of the EGFR-TKI users develop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and some of them ended up with severe morbidity and even mortality. With an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is type of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the outcomes of the patients affected significantly improve. As such, it is important for all clinicians to always keep in mind this possible, serious complication of using EGFR-TKIs and how the condition is best managed. In this article, we aim at improving healthcare practitioners’ abilities to manage this EGFR-TKI 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by producing a systemic review on the literature published before 30th of September, 2018. (J Intern Med Taiwan 2019; 30: 181-189)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High pre-treatment serum level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outcome in small-cell lung cancer. Telomerase as tumor

patients with stage I/II disease but not in those with stage III disease.43 A high serum level of VEGF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survival among patients with small cell lung

Clinical findings and risk factors to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young patients: A 12-year retrospective analysis.. Hellen-Bandeira-de-Pontes Santos 1 , Thayana-Karla-Guerra

Our case highlights an enigmatic presentation of oral submucous fibrosis and its coexistence with oral cancer presenting with unusual neurological disturbance of the inferior

To evaluate the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prognostic factors, and management of patients in the North Chinese population with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NSCC)

Objective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intervention with an open-mouth exercise device designed to facilitate maximal interincisal opening (MIO) and

Distant Metastases Staging (M0) and Detection of Synchronous

Penetrating bone: transcranial ultrasonography Penetrating bone: transcranial ultrasonography Gas: lung imaging is not possible?. Gas: lung imaging 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