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老年人運動行為與醫療就診記錄關係之研究 第一章 緒論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中老年人運動行為與醫療就診記錄關係之研究 第一章 緒論 "

Copied!
1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老年人運動行為與醫療就診記錄關係之研究 第一章 緒論

一、研究背景

人口是社會運作的基礎,人口結構的組成,影響整個社會的脈 動。「人口高齡化」問題已是全世界共有的人口學現象。根據聯合國 衛生組織所訂定的標準,一個國家人民年齡超過六十五歲的人口佔全 國總人口的 7﹪以上者,這個國家即稱之為「老年國」。

近年來由於公共衛生及醫藥的進步,而使得死亡率逐年下降,平 均壽命延長,另一方面,由於國人的生育技術及觀念改變,家庭計畫 的成功與社會結構價值觀的變遷,使出生率逐年下降,加速高齡化社 會的來臨。

我國在民國 84 年台灣地區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已佔總人口的 7.83

﹪(行政院衛生署,民 84) ,因此,我國早已宣告高齡化社會的來臨,

高齡人口逐年增長,至民國 90 年我國的高齡人口已佔總人口的 8.8%

(行政院內政部,民 91) 。十年來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增加 52.7%,

其中需長期照護者佔老年人口之 9.1﹪(表 1-1)。

中央健保局 89 年全年醫療費用高達 2222.39 億元,然而中老年

人口佔總健保醫療費用支付的 59﹪,也就是 40 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口

在醫療上共消耗了 1311 億元。因此,中老年人的健康照顧,已成為

社會大眾所關注的重要課題。

(2)

表 1-1:我國人口高齡化表(單位:﹪)

項目 民國

89

年 民國

79

年 民國

69

年 老化指數(65 歲以上人口/15 歲以下人口×

100) 41.3 22.6 12.6

65 歲以上老人佔總人口比率 8.5 6.1 4.1 65 歲以上需長期照護佔老年人口之比率 9.1

… …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中老年人隨年齡的增長,在身體的各部位功能及成分上明顯發生 改變,其中包括味蕾減少、肺活量 g 減低、腦部血流量降低、肌肉量 減少、體脂肪增多以及骨質疏鬆、駝背、皮膚變薄、表面色素沈殿等 型體上的變化;在身體適應能力上明顯降低,對於疾病感受的脆弱度 則增加,容易感染疾病,因此身體健康狀況也隨年齡的增加有明顯差 異(表 1-2) ;中老年人更因老化問題致使運動能力衰退,據研究每年 約以 0.28ml/kg/min~0.40ml/kg/min 的速率衰退。研究顯示,一旦年過 30 歲而不參加規律的身體活動時,身體的有氧能力每年約以 0.9%的 幅度下降;有參加規律運動者的下降比率則縮小至 0.5%( Dehn &

Bruce, 1972;鄭惠信,民 83; Shinkai, Konishi & Shephard, 1996)。

由於社會經濟與醫療技術的發展進步,影響人類至鉅的十大死 因,由早期的急性病,演變成慢性疾病,1952 年台灣地區前三大死 亡以腸胃道發炎、肺炎及肺結核等傳染性疾病為主,至 2003 年前三 大死因已演變為惡性腫瘤、腦血管疾病及心臟疾病。而老年人的十大 死因更是以慢性疾病為主,如惡性腫瘤、腦血管疾病及心臟疾病等,

同時,老年人的十大常見疾病也是以慢性病為主。

(3)

根據台灣地區內政部主計處(民 85),老人健康狀況調查報告顯 示,65 歲以上老年人有 56%健康狀況欠佳並患有慢性疾病,平均每 人患有慢性疾病 1.4 種,其中罹患高血壓者最多約有 21%、關節炎 20%、心臟病 8.8%、糖尿病 6.4%。

內政部(民 89)調查報告指出,台閩地區五十歲以上國民健康 狀況顯示年紀越大自覺身體狀況越差。高齡女性自覺身體健康狀況又 比男性差(表 1-2)。

表 1-2:台閩地區五十歲以上國民健康狀況(單位:人;﹪)

項目別 樣本人數 好、非常好 普通、不好、非常不好

50 64 歲 3490 52.89﹪ 46.91﹪

齡 別

65 歲以上 2807 41.19﹪ 58.43﹪

男性 3254 52.99﹪ 46.87﹪

女性 3043 42.00﹪ 57.67﹪

資料來源:行政院內政部(民 89 年)

陳俊忠(2002)指出,生命曲線中體能活動量較大者(不論是累

積活動量或強度) ,死亡率相對較低,而且比活動量較少者,活到任

何年齡的存活率都高。體能活動與生命曲線的關係,每週活動量大於

2500 大卡者相對死亡率最低,每週運動量低於 1000 大卡者其相對死

亡率最高(圖 1-1)。

(4)

圖 1-1 體能活動與生命曲線(摘自陳俊忠著哈佛經驗,2002)

1974 年加拿大福利部部長(H. M. Lalonde ) 提出 Lalonde Report 指出影響健康的四大因素 (1) 醫療體制 (2) 遺傳 (3) 環境 (4) 生活 型態,而其中以生活型態最為重要,隨後 Hancock. T 認為 Lalonde Report 是首先明白闡述「影響健康最重要的因素並非健康照護的服務 體系,真正改善健康的,依次是生活習慣(Life style)、環境、人類生 物學、醫療體制」所以生活型態影響著我們的健康最鉅。健康的追求 與 維 護 也 從 過 去 的 疾 病 治 療 轉 而 積 極 的 預 防 與 健 康 促 進 (Health Promotion)(卓俊辰,2000) ,健康促進強調當人們還是相當健康的時 候,就設法尋求採行有助於維護與增進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藉由規 律的運動改善或保持好的健康體適能有益於個人整體健康的維護。陳 俊忠(2002)指出在不同年齡族群中顯示增加活動量與強度的好處,

90﹪參予適度激烈運動休閒者可以活到 70 歲,而只有 79﹪不曾活動

流汗、靜態生活者,預期可以活到 70 歲,50﹪的活動者可以活到 85

歲,不活動者只有 31﹪可以活到 85 歲(圖 1-2)。

(5)

圖 1-2 生活型態與生命曲線(摘自陳俊忠著哈佛經驗,2002)

隨著時代的進步,大量的電腦化與機械化的工作與生活,改變了 國人傳統的勞動式生活,替代的是高文明與高科技的坐式生活。人們 身體活動量日漸減少,而高熱量高能量的食物充斥在我們的環境,因 此營養的攝取往往超過消耗量,再加上工作與生活的壓力,國人的體 適能與健康便自然的逐年下降,然而因為醫療服務水準的提昇,急性 病症與傳染病得以有效控制,但因為運動不足(hypokinetic)有關的慢 性疾病(方進隆,1993;卓俊辰,1992)如下背痛、肥胖症、糖尿病、

高血壓、骨質疏鬆症、冠狀動脈心臟病、潰瘍、壓力過大、焦慮、沮

喪、失眠等(Arthur Quinney,1994;Ralhp,1996;美兆診所,91 年),影

響大多數人的生活,也成為本世紀醫療上的一大負擔(表 1-3)。

(6)

表 1-3:國人健檢十大健康警訊排行榜(民 90 年)

男性 百分比(%) 女性 百分比(%)

1 尿酸高 41.1 隱藏性肥胖 35.2

2 脂肪肝 38.3 體重超重 27.4

3 肝功能不良 37.1 尿酸高 24.4

4 體重超重 33.6 脂肪肝 22.2

5 血脂肪不正常 33.3 骨質疏鬆 18.1 6 隱藏性肥胖 20.5 血脂肪不正常 16.2 7 B 型肝炎帶原 18.9 肝功能不良 14.4 8 血壓高 14.8 B 型肝炎帶原 13.2 9 血清鐵質偏低 12.1 血壓高 11.9

10 飯前血糖高 9.9 貧血 10.6

資料來源:美兆診所

美兆診所公布「90 年度健康檢查報告」,這份根據 7 萬多人健檢 樣本分析的研究報告顯示,自 1999 年以來,隱藏性肥胖每年都名列 十大健康警訊的排行中,且已連續三年高居女性十大健康警訊的榜 首,19 歲以上接受健檢的女性,每三位就有一個是隱藏性肥胖。報 告顯示,女性在隱藏性肥胖的異常率一直居高不下,女性排行第一為 隱藏性肥胖、第二體重超重、第三尿酸高;而男性前十大健康警訊排 行依序為尿酸高、脂肪肝、肝功能不良、第四至第十名依為體重超重、

血脂肪不正常、隱藏性肥胖、B型肝炎帶原、血壓高、飯前血糖高、

腎功能異常。這份統計同時發現,大多數女性不愛運動,女性受檢者 中有一半幾乎沒有運動習慣,年齡層集中在 19 歲到 34 歲的學生及上 班族,原因可能是沒時間、太累、不喜歡滿身大汗等。

一項由英國「帝國癌症研究基金會」(Britain’s Imperial Cancer

Research Fund, ICRF)2000 年所做的調查發現,65 歲以上女性的運

動量幾乎是 25 歲到 34 歲者的兩倍。65 歲以上的女性有超過一半的

(7)

人數每週的運動次數在 4 次以上,而年輕的女性只有 30%;再者,

幾乎有一半的老太太保持每天運動的習慣,但年輕的女性卻只有 26

%。國內有關運動行為的研究如表 1-4。

表 1-4 國內規律運動行為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年代 研究對象 主 要 發 現 于溯,民77 台北市20~60 歲居民 19.9﹪從事規律運動行為 姜逸群等,民77 台灣北部地區 18 歲以上民

2524 人 缺乏運動者佔76﹪

黃雅文等,民80 台北縣 40 歲以上居民 961

規律運動行為比率(男性39.5﹪,女性 30.3

﹪)

張彩秀,民81 台北縣 40 歲以上中老年人 986 位

35﹪從事規律運動

王瑞霞,民83 高雄市65 歲以上老人共 500

39.8﹪從事規律運動 蔡佳倫,民87 「1994 年國民醫療保健調

查」中年齡30~59 歲之成人

規律運動行為比率(男性35.8﹪,女性 34.7

﹪)

蘇振鑫,民88 新竹縣233 名中老年人 未達每週運動三次的的比例60﹪;運動持續 時間在20 分鐘以下者佔 48.5﹪。

Hoeger(1992)指出美國大約有 70%的死亡是由於心臟血管疾病和 癌症所引起,這些死亡近 80%可透過「健康生活型態計劃」加以預防,

也就是控制體重、增進體能、適當運動、不吸煙、不酗酒等,都已被 視為是預防慢性疾病的主要方法。Reaven 等(1991) 、Klesges 等 (1991) 、Bouchard 等(1994,1995)發現定期運動可使血壓降低,並降 低高血壓發生率,減少心血管疾病之發生;Ferraro 等(1991) 、King 等(1991) 、Despres 等(1994)指出運動與體重及體脂肪成負相關;Fripp 等(1987)研究發現運動與高密度膽固醇及血壓降低有關;Kriska 等 (1994)指出運動與糖尿病的發生成負相關;Vena 等(1985)指出低運動 量者罹患結腸癌的機率較高,美國醫學會更指出定期的運動有助於維 持並提昇個體的心肺功能。

現今的台灣已經是高齡化的社會,未來老年人口有逐年增加之趨

勢,美國政府於 1996 年公佈「身體活動與健康報告書」,提醒民眾重

(8)

視規律運動與動態生活方式對體適能與健康的重要。英國也在其「國 家健康計劃白皮書」 (The Heath of the Nation)中提出促進其國民重視 運動與體適能之政策性做法,足見重視運動與健康體適能已經是世界 的趨勢。

我國行政院衛生署(民 83)亦積極推動國民保健六年計劃,本 計劃中包括增進國民對健康體適能的認知,並提高規律運動人口的比 率至 40%,以目前國人自行運動觀念仍不普及之下,要達此目標並不 容易,因此值得國人的支持與鼓勵(方進隆,1993)。

從健康促進的觀點而言,持續而規律性的運動,可以延緩老化,

並減少慢性疾病的發生,有「罹病壓縮」(compression of morbidity)

效果(Vita , Terry , Hubert , et al,1998)的成效。根據民國 89 年行政

院體育委員會出版「中華民國體育統計」指出,八十九年台灣地區民

眾平均「每週從事運動次數與健保關係」顯示,每週運動 7 次及以上

者從「健保未使用比率」佔 29.1%,而每週運動不到 1 次者從「健保

未使用比率」只佔 3.7%,但每週運動分布在 1~6 次間,「未使用健保

比率」卻未因每週運動次數的增加而增加,其中的變項可能受到運動

型態、運動強度及其他因素的影響值得深入研究。

(9)

二、研究的必要性

Vuori (1995) 表示,健全的肌肉骨骼是一個人能否過獨立且高品 質生活的重要因素,足夠的身體活動不但可以減緩骨質流失,同時也 可以減緩下背痛、肩頸酸痛以及減少骨折發生率,而且不論任何年齡 身體活動對肌肉骨骼均有助益,但是從事何種身體活動最好,則值得 進一步探討。Pate(1995)在運動處方與身體危險因子相關研究中指 出:大多數身體健康因素都可以因從事規律運動而改善。從事激烈運 動對改善身體健康因子並無顯著效果,而運動處方的規劃與設計應更 準確及可行(無論在運動時間、運動強度各方面)。Lee,.etal (1995) 針對癌症和免疫系統的研究顯示:經十年流行病學的調查顯示,多運 動可減少罹患癌症的比例。雖然很多研究顯示運動可以改善生活品質 以及加強免疫功能而有利於癌症病患的預後,但是否因增強免疫功能 而阻擋癌症細胞的擴散仍值得進一步研究,Lee, I.M.在這項研究中也 發現適中強度的運動可以降低上呼吸道感染機會,但是常從事激烈運 動卻會增加上呼吸道感染的機率。

Slattery (1996)針對從事多大強度和多少時間的身體活動可以保 持健康和預防疾病深入研究,研究中發現中度強度、較長時間以及有 規律性的運動是減少罹患心肺血管疾病、部分癌症、後天型糖尿病、

體重過重、骨質疏鬆症以及減輕心理壓力最有效的方法。 Paffenbarger, Lee (1996) 對於從事多大強度和多少時間的身體活動可以保持健康 的研究表示:只要是從事身體活動對身體健康和體適能都有助益,但 以中度強度、較長時間以及有規律性是最理想的方法。 Connelly, Blair, (1996) 的研究表示為解決公共衛生問題,可以鼓勵喜歡坐式生活的人 從事運動,根據許多經歷坐式生活到從事有規律的中、高強度運動的 個案研究發現,這些人確實減少罹患慢性疾病,並於老年時有較好的 生活品質。

我們經常被問到關於健康,什麼年齡的人應該運動到什麼程度才

(10)

是足夠的?才是健康的?什麼型態的運動是最能增進身體適能的運 動?筆者認為以上文獻對於運動強度、運動持續時間或每週運動次數 尚未建立模式與架構,因此,本研究企圖對我國中老年人整體的運動 行為與健康狀態的關係深入探討,以提供中老年人從事運動時質與量 的建議,也培養正確運動的觀念與行為。

三、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之研究背景,本研究提出下面各項研究目的:

(一)探討中老年人運動行為現況。

(二)探討中老年人醫療就診的現況。

(三)探討中老年人基本社經背景與運動行為。

(四)探討中老年人基本社經背景與醫療就診的關係。

(五)探討中老年人運動行為與醫療就診的關係。

四、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本研究以中老年人為研究對象(年齡 40 歲以上之男 女性)為受試者,因此結論僅適合推論至中老年人。

(二)醫療就診記錄情形:

1.科別與分類:採用受試者自行填答之就診科別分

類,選用臺大醫院門診科別分類,因各醫院分科不

同,因此另列「其他」一欄供受試者填寫,資料處

理時再採用內政部老人狀況調查報告分類方式登

(11)

錄。

2.次數:採用受試者醫療行為之總次數(採用日期為自 91 年 1 月 1 日起至 91 年 12 月 8 日止),以健保為 主配合農勞保及自費就醫次數合併計算,若單一以 自費方式就醫者,恐影響問卷效度因此列為無效問 卷。

(三)實驗進行時間為 91 年 12 月 9 日~91 年 12 月 14 日。

五、名詞操作性定義

(一)中老年人(Aged Population)

本研究是指在 40 歲以上各年齡層的男女性。

(二)規律運動行為(Regular Exercise Behavior)

每週利用三次或三次以上的閒暇時間,從事同樣運動項目 或不同項目之運動,且每次運動持續時間 20 分鐘以上的 運動行為稱之。

(三)運動行為(Exercise Behavior)

1.運動強度(Intensity)

(1)低強度活動(微汗,運動時還可與人說話:如走 路、伸展操、國術、太極拳、元極舞、外丹功、騎腳 踏車等)

(2)中強度活動(流汗、呼吸加快、肌肉緊繃、疲勞:

如爬山、游泳、球類、跳舞、慢跑等)

(3)高強度活動(大量流汗,呼吸急促,心跳很快,疲

(12)

憊不堪:如各項運動訓練、有氧舞蹈、拳擊舞蹈等) 2.持續時間(Duration)

指每次運動平均時間,分成 20 分鐘以下、21~30 分鐘、

31~40 分鐘、41~50 分鐘、51 分鐘以上等選項。

3.運動次數(Frequency)

指每週運動次數,分成 1 次以下、2 次、3 次、4 次、5 次或以上等選項。

(四)醫療就診記錄(Medical Treatment)

本文中指因罹患疾病而就醫的狀況,採用受試者(自 91 年 1 月 1 日至 91 年 12 月 8 日止)醫療行為之總次數與就診 科別,經整理後分類記錄。

(五)就診科別分類(參照內政部統計處 89 年)

1.心臟、血管疾病:如心臟病、高血壓、腦血管病變等。

2.骨骼肌肉疾病:如關節炎、骨質疏鬆症等。

3.內分泌及代謝疾病:如糖尿病、甲狀腺機能障礙、高血 脂、痛風等。

4.肝、胃腸等消化系統疾病:如消化性潰瘍、肝硬化、慢 性肝炎、慢性膽道炎。

5.眼、耳疾病:如青光眼、眼角膜病變、中耳炎、耳朵病 變等。

6.呼吸系統疾病:如氣(哮)喘、慢性鼻炎、支氣管炎、

肺氣腫、肺炎等。

7.泌尿系統疾病:如慢性腎臟炎、腎臟感染等。

(13)

8.血液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如血友病、貧血等。

9.癌症(惡性腫瘤):如肝癌、肺癌、鼻咽癌、乳癌、子 宮頸癌等。

10.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躁鬱症等。

11.皮膚疾病:如烏腳病、乾癬、濕疹等

12.免疫系統疾病:如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後

天性免疫不全症、紫斑症等。

數據

表 1-1:我國人口高齡化表(單位:﹪)  項目  民國 89 年  民國 79年  民國 69年  老化指數(65 歲以上人口/15 歲以下人口× 100)  41.3 22.6 12.6  65 歲以上老人佔總人口比率  8.5 6.1 4.1  65 歲以上需長期照護佔老年人口之比率 9.1  …  …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中老年人隨年齡的增長,在身體的各部位功能及成分上明顯發生 改變,其中包括味蕾減少、肺活量 g 減低、腦部血流量降低、肌肉量 減少、體脂肪增多以及骨質疏鬆、駝背、皮膚變薄、表
圖 1-1  體能活動與生命曲線(摘自陳俊忠著哈佛經驗,2002)
表 1-3:國人健檢十大健康警訊排行榜(民 90 年)  排  行  男性  百分比(%)  女性  百分比(%)  1  尿酸高 41.1 隱藏性肥胖  35.2  2  脂肪肝 38.3 體重超重 27.4  3  肝功能不良 37.1  尿酸高  24.4  4  體重超重 33.6  脂肪肝  22.2  5  血脂肪不正常 33.3  骨質疏鬆  18.1  6  隱藏性肥胖 20.5 血脂肪不正常 16.2  7  B 型肝炎帶原 18.9  肝功能不良  14.4  8  血壓高 14.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表 6.3.2 為不同電壓下,驅動整個系統運作所需電流。圖 6.3.2 為 測試情形。其中紅燈代表正常工作。結果證明只要太陽能板能夠提供

• 少年人自願或同意 與他人進行性活動 亦有可能 是有人利 用本身與少年人之間 權力差異 的特殊地位而對少年人在

Google Science Journal 簡介..

年青的學生如能把體育活動融入日常生活,便可提高自己的體育活動能

衞生署指出,由童年開始至成年階段,恆常參與體能活動對健康

校園環境品質除是永續校園 重要的指標之一,其優劣與否更 是攸關教職員生的身體安全與健

 它為小孩們提供 了一個有趣的生 活體驗,體驗了 在江戶時代作為 一個普通人生活 的感受。.. 旅客可以穿上和服,步

1970 年代末期至 1995 年:許多農業生技公司開始投入研發以迄 1995 年第 一個產品上市。Monsanto 為此時期最早的投資者,且為第一個將農業生技產 品上市的公司,其他如 Syngenta 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