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實驗目的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一、實驗目的"

Copied!
27
0
0
顯示更多 ( 頁)

全文

(1)

流體黏度實驗

授課教師:侯順雄 崑山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 熱工實驗室

(2)

一、實驗目的

應用毛細管法以奧士華黏度計量測未知 流體在某一溫度下的黏度,只需測量流體 流過一固定距離之時間即可求出運動黏度 (Kinematic viscosity)。

熟悉奧士華黏度計的構造及操作方法,

並瞭解黏度定義。

(3)

二、使用儀器設備

流體黏度機

(1)設備本體-流體黏度機(Koehler Model KV3000) 依據ASTM D455,D2170及相關規範。

石蠟油 碼錶 溫度控制

開關

(4)

(2)毛細管式黏度管

黏度 管代

25

50

75 100 150 200 300

常數 (cst/s)

(x10

-3

)

1.961

3.888

7.32 15.76 33.47 101 236.1

(5)

試管型號25之毛細管式黏度管

試管型號50之毛細管式黏度管

(2)毛細管式黏度管

(6)

(3)設備之附件-燒杯、針筒、吸管、吸球管

(4)設備之附件-抹布、衛生紙、異丙醇、 魔術靈

(7)

三、原理

在所有的流體性質中,黏度為研究流 體流動時,最先考慮的項目。

我們將討論黏度的自然現象、特性、

因次及絕對黏度(absolute Viscosity)

與運動黏度(kinematic viscosity)等。

(8)

黏度(viscosity)為潤滑油類相當重要 的一種性質,其為流體流動時應變與切應力 之一種比例常數。

一般而言,物質的黏度與流體間的凝聚 力和分子間的動量轉移率有關。液體分子與 分子間距離較小,因此流體層間的凝聚力是 造成液體黏度的主因,溫度升高時,流體層 間的凝聚力減小,因此液體的黏度隨溫度增 加而減少。

(9)

氣體分子與分子間距離遠較液體分子 間距離為大,因此流體分子間的動量轉移 率為造成氣體黏度的主因。溫度升高時,

流體分子運動速率加快,動量轉移率增加,

因此氣體的黏度隨溫度增加而增加。

至於壓力而言,在一般壓力下,流體 的黏度與壓力無關,只與溫度有關。但在 非常大的壓力下,流體的黏度大部份隨壓 力而變化無常。

(10)

潤滑油之油膜強度與黏度大小呈正比 例,粘度越大其油膜韌性越高。因此一般 機械在取決於使用油料時,黏度將為其主 要的考慮因素。

(11)

設毛細管長為L公分,半徑為r公分,毛細管兩端 的壓力差為ΔP達因/平方公分,於t秒間內流體流 經毛細管的體積為V立方公分時,則此液體黏度係 數 ,依據Poiseuilles Law:

(1)

式(1)中毛細管兩端的壓力差ΔP=ρgh,將之帶

入得:

(2)

Pr 4

8VL t

  

μ

gh r 4

8VL t

   

(12)

式(2)中8,g,π均為常數,在固定黏度中r,h,

V,l亦可視作常數,故式(2) 可簡化為:

(3)

C可視為黏度計常數(cSt/sec)。易言之,液體 的絕對黏度(absolute viscoity),可由黏度計測 定其流出的時間與液體的密度及黏度計的常數之乘 積求得。將 (3)式改寫為:

(4)

即一定容積液體利用其本身液體重力流經黏度 計毛細管所需時間,乘以黏度計常數,得其運動黏 度(kinematic viscosity) υ。

   Ct

 Ct

  

(13)

液體黏度的測量方法大概可分成四類:

(1)毛細管型:根據驅動力的不同,可 分加壓型與重力型兩種。前者以一 固定的壓力壓擠液體,使其流動。

後者以重力使液體下降通過毛細 管。後者最大的優點有二,其一為 管長與直經之比(L/D)遠 大於50,

端效應可忽略不計。其二為流 體流動的型式是層流。

本實驗採用此毛細管型。

(14)

(2)落球型:利用落球式黏度計量測未 知流體在某一溫度下的黏度,當落球在 管內流體自由落下後,由於黏滯力、重 力和浮力的作用,最後達到終端速度,

繼而等速下墜,因此只需測量測定距離 落球落下時間即可求出黏度。

(3)旋轉型:此型黏度計,根據扭力與 黏度的關係測量黏度,適用於黏度較高 之液體,如高分子聚合物及潤滑油。

Couette-Hatschek 及Garrison 兩種黏 度計為此類的代表。

(15)

(4)動態雷射光散射法:此法已廣乏的應 用於測量聚合物的黏度,以及微生物 學和碰撞科學領域中物質黏度的測 量。Brunson 等人則將其應用於測量 醇類及其與烴類混合物的黏度。此法 乃根據移動度(mobility) 為分子顆 粒的大小及黏度的函數,然後以此法 測量分子顆粒的移動度,再由已知的 分子顆粒大小,換算成黏度。

(16)

四、方法&步驟

1. 流體黏度機電源打開。

2. 調整測試溫度至30°C,等待10分鐘讓黏 度計裡的流體恆溫。

1.

2.

(17)

四、方法&步驟

3. 將試管型號25、50的試管套入固定座,

放上軟塞並加入純水到最上紅線以上。

25試管加入5~6㏄純水,50試管加入 5~6 ㏄純水。

固定座

最上紅線以上

加入5~6㏄純水

(18)

4. 10分鐘後,黏度機裡的流體已經恆溫,

再將2支試管放入黏度機裡,再等待10分 鐘讓試管內的純水恆溫。

(19)

5. 10分鐘後將試管上的軟塞拔除,讓試管 內的純水開始流動。

(20)

6. 當液體流到最上紅線開始計時。

(21)

7. 當流到最下紅線按停止。

8. 將測試的時間紀錄下來。

(22)

9.將試管內的純水倒出,將魔術靈噴在試 管表面上,等20秒後用自來水清洗。

10.清潔完後用抹布把試管表面擦拭乾淨。

11.每次調整溫度增加2.5°C,調整溫度至 90°C。

12.接下來的步驟重覆步驟2.至步驟12.。

13.計算黏度:

___(秒數) x _______(黏度管常數cst/sec ) = ____(cst)

Kinematic viscosity=c t (1cst=10

-6

m

2

/sec)

(23)

13.實驗時,必須注意是否有漏水情形發生,

以免影響實驗的準確性。

14.實驗完畢,必須清潔拾試管、器具、收拾 工作台。

15.確認黏度機電源關閉,總電源關閉。

(24)

五、結果

水之理論值與實驗的比較圖

(25)

六、問題&討論

1.溫度如何影響液體黏度?

物質的黏度與流體間的凝聚力和分子間的 動量移轉率有關。液體分子與分子間距離 較,因此流體層間的凝聚力是造成液體黏 度的主因,溫度升高時,流體層間的凝聚 力減小,因此液體間的黏度隨溫度增加而 減少。

(26)

2.影響本次實驗的誤差原因應該為何及防止對 策?

應該盡量避免環境所造成的誤差,如:環境溫差&人 為誤差:碼表沒按準

3.對於本次實驗有何建議?

一直拿著毛細試管,手實在非常的酸,畢竟要撐10 幾分鐘,建議可以搞個固定架或類似的儀器搞定 這個部分。

(27)

七、心得&建議

這個實驗來測試流體之黏度,使用純 水來作比較值,我們得到的結果顯示純

水黏的黏度會因為溫度有變化而跟著改 變,不過黏度的數據起伏大小就不一樣,

在溫度低時黏度變大,溫度高時黏度變 小,這就是基本。到最後我們加入了小 鋼珠到純水中來測試,所得到的數據結 果也相同,不過黏度值比純水值還大。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分子周圍恰有其他非極性 分子存在,則此分子也會 受此瞬間極化分子的誘發

高分子膜材料:反滲透膜材料必須是親水性的,氣

近幾年來『桌遊』是個新興的熱門產業,

分子鏈上具有極性醯胺基,可以使分子鏈 之間形成氫鍵。氫鍵結構使PA分子間的作

– 成本按其與成本動因間之關係,可分為 變動成本與固定成本,而按其與成本標

「蝦子的細胞壁會因為滲透壓的改變,造成蝦子 的養分、體液流出體外」等類似的錯誤資訊,在 新聞、網頁、

在上 一節中給出了有單位元的交換環 R 上的模的定義以及它的一些性質。 當環 R 為 體時, 模就是向量空間, 至於向量空間中的部分基本概念與定理, 有些可以移植到模上來。 例如 子

包括具有藥理活性的高分子和低分子藥物高分子化或

假設當  為正值時,表示角度是由原來的直角開始減少,且  的變化率,也 就是剪應變率(rate of shearing strain)或角變化率(rate of angular deforma- tion) ,若以符號 

合流(confluence)或混淆 :自我與環境的 分化,無法有清楚的知覺,導致內在經驗與外在

〔截面 2〕流動的方向與大小都改變,因此水在灑水頭上形成一扭矩使灑水頭 旋轉或實際上像渦鍵轉子一樣,如圖 5.4

一般而言,物質的黏度與流體間的凝聚 力和分子間的動量轉移率有關。液體分子與

式中 、 、 為隨物質而定的常數﹐表面張力隨液體性質不同可有很大差別。例 如 20 C 時有機液體苯的表面張力是 28.88

在上 一節中給出了有單位元的交換環 R 上的模的定義以及它的一些性質。 當環 R 為 體時, 模就是向量空間, 至於向量空間中的部分基本概念與定理, 有些可以移植到模上來。 例如 子

嘉大附小 陳佳萍 江嘉玲.. 從講解說明到實際製作,只有用40分鐘的時間,考驗小朋

因電導值與溶液中的離子濃度有關,滴定過程中溶液內的離子濃

陰莖最前端稱為「龜頭」,龜頭由包皮包覆,包 皮和龜頭間的腺體會分泌脂性物質,這些分泌物 和尿液混合形成「

相關分析 (correlation analysis) 是分析變異數間關係的

一天,班主任於空堂回覆家長的電話,家長十分激動,提及學生 的成績與功課,言語間家長提及會與兒子一同尋死 ( 打死兒子 後跳樓或燒炭

物理性吸附是指吸附質與吸附劑分子間的靜電引力所形成的吸持 作用,包括引力較強的氫鍵
 (hydrogen
 bonding)
 及引力較弱之凡得 瓦爾力(van


粒子所具有之初始動量較大,因此,在流場改變時,粒子受到流場的

在人體中,含離子的水溶液佔人體重量的三分之二,故要瞭解生命的機制,必須先了解水分子與離子 是如何進出細胞膜。阿格雷於

§16-3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一、 伽立略的實驗.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