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這很可能是指極光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這很可能是指極光"

Copied!
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極光發現的歷史很早,《河圖稽命征》上說:「附寶(黃帝之母)見大電光繞北斗 權星,照耀郊野,感而孕二十五月,而生黃帝軒轅於青邱。」這很可能是指極光。

部份中國學者認為《山海經·大荒北經》中的燭龍是指極光,古人形容為「人面 蛇身,赤色,身長千里,鐘山之神也。」。

1619 年,伽利略以曙光女神奧羅拉(Aurora) 之名創造出 aurora borealis 一詞。

伽利略解釋極光是由反射從地球上上升蒸氣的太陽光。

極光最易出現的時期是春分和秋分兩個節氣來臨之前,且春秋兩季出現頻率更甚 夏冬。但 2007 年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THEMIS」任務的資料顯示,在春 分和秋分兩節氣時地球位置與「磁索」交錯最甚,而非因四季交替影響才有此結 果。[2]另外,在太陽黑子多的時候,極光出現的頻率也大。

[編輯] 過去的理論在過去,有些理論被用來解釋這種現象,但現在都已經過時 了。

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的理論:神奇的北極光是濃稠的帶電粒子 和極區強烈的雪和其他的濕氣作用造成的。

極光的電子來自太陽發射的光束。這是克利斯蒂安柏克蘭在 1900 年提出的說 法,她在實驗室用真空室和磁化的地球模型,顯示電子是如何被引導至極區。這 個模型的問題包括本身缺乏在極區的極光、負電荷本身自行散射這些光束、而且 在近期內仍然缺乏任何太空中的觀測證據。

破水桶理論:極光是溢流出的輻射帶,這是詹姆斯范艾倫和工作夥伴大約在 1962 年首先提出的。他們指出在輻射帶內獲得的巨大能量很快就會在極光的漫射中耗 盡。不久之後,很明顯的陷在輻射帶內的都是高能的帶正電離子,而在極光內幾 乎都是能量較低的電子。

極光是太陽風中的粒子被地球的場線引導至大氣層頂端造成的,這適用於極光的 尖點,但在間點之外,太陽風沒有直接的作用。另一方面,太陽風的能量主要都 留駐在帶正電的離子,電子只有 0.5eV,而在尖點上會上升至 50-100eV,這仍然 遠低於極光的能量。

[編輯] 現代的理論根據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瑟宓斯衛星任務」(2007/12)

(Themis mission)傳回的新數據,科學家發現太陽釋放的帶電粒子像一道氣流 飛向地球,碰到北極上空磁場時又形成若干扭曲的磁場,帶電粒子的能量在瞬間 釋放,以燦爛眩目的北極光形式呈現,而地球的極光主要只有紅、綠二色是因為 在熱成層的氮氣和氧原子被電子撞破,分別發出紅色和綠色光。

這項研究是由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安吉羅波洛斯主持,其研究結果已於 2007 年 12 月 9 日在「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的學術會議中發表。

(2)

瑟密斯衛星任務的 5 個人造衛星群 2007 年 2 月成功發射升空,3 月在阿拉斯加 和加拿大上空偵測到北極光出現兩小時,同一時間衛星也偵測到帶電粒子流接觸 到北極磁場。而讓安吉羅波洛斯驚訝的是,帶電粒子和磁場接觸形成的地磁風暴 以每分鐘 650 公里的速度掠過空中,威力相當於芮氏規模 5.5 的地震。

科學家早就懷疑,北極光的能源來自帶電粒子與北極磁場接觸產生的扭曲磁場,

但這個理論一直到 2010 年 5 月才獲得證實,當時瑟密斯任務的衛星群從地球上 空 6 萬多公里首度測到扭曲磁場的結構。

極光是地球周圍的一種大規模放電的過程。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到達地球附近,

地球磁場迫使其中一部分沿著磁場線(Field line)集中到南北兩極。當他們進入 極地的高層大氣時,與大氣中的原子和分子碰撞並激發,產生光芒,形成極光。

[3]

在北半球觀察到的極光稱北極光,南半球觀察到的極光稱南極光,經常出現的地 方是在南北緯度 67 度附近的兩個環帶狀區域內,阿拉斯加的費爾班克斯

(Fairbanks)一年之中有超過 200 天的極光現象,因此被稱為「北極光首都」。

參考文獻